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4课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最新精品导学案设计

合集下载

高中历史必修一优秀教学案例{第14课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高中历史必修一优秀教学案例{第14课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四)反思与评价
1.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反思,总结战争的原因、过程和影响,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2.组织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让学生在评价中认识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促进自我成长。
3.设计历史思维导图,让学生梳理战争事件的脉络,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4.利用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收集学生对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的评价,不断优化教学策略。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通过展示历史图片、播放战争视频等手段,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战争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利用多媒体技术,创建虚拟的历史场景,如模拟甲午战争的海战场景,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了解战争的过程。
3.设计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扮演历史人物,进行情景再现,增强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感悟。
5.教学策略的灵活运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灵活运用情景创设、问题导向、小组合作等多种教学策略,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会运用历史知识,提高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这种多样化的教学策略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够培养他们的历史素养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2.讲述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历史背景、战争过程和战争对中国的影响,引导学生了解战争的残酷性和对中国的伤害。
3.通过对比分析,让学生了解两个历史事件的联系和区别,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4.结合相关历史资料,讲解战争中的英雄人物和感人故事,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三)学生小组讨论
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从战争的原因、过程和影响等方面,分析两个历史事件的特点和意义。
2.掌握相关的历史概念和术语,如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马关条约等。
3.能够分析战争的原因、过程和影响,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4.学会利用多媒体资源和互联网进行历史资料的搜集和整理。

岳麓版高一历史必修1导学案设计:第14课 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岳麓版高一历史必修1导学案设计:第14课 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第14课《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导学案【课程标准】列举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部分),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学习目标】1. 了解中日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背景,熟记《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的内容与影响提高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探究近代前期列强侵华阶段特征,学会总结相关历史史实之间内在联系。

3. 深刻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增强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知识梳理】一、中日甲午战争(1894——1895)1.背景(1)国际背景: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列强向帝国主义过渡,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在全球抢占投资场所。

(2)根本原因:日本明治维新后,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形成对外扩张的(3)1890年日本经济危机,社会动荡,日本政府希望通过对外战争转移人们视线。

(4)导火线:【问题探究一】日本一些右翼史学家说:“1894年那场中日冲突完全是由一些偶然性的因素引起的。

”这种观点符合历史真实情况吗?2.经过(1)爆发标志:1894年7月,日军在丰岛海面偷袭清军运兵船。

(丰岛海战)(2)1894年9月,中日在决战,北洋舰队爱国官兵丁汝昌、邓世昌英勇反抗。

3.结果:1895年,清朝战败,被迫签订了【问题探究二】1、甲午战争后,外国商船沿长江最远可到哪里?2、帝国主义时代列强侵华有两大特点——瓜分世界与资本输出。

《马关条约》中,哪两条规定分别体现了上述两个特点?指出这两条规定对中国的严重危害。

【思维拓展一】:1.甲午战争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⑴列强侵略势力深入到中国腹地。

⑵拉开了列强瓜分中国狂潮的序幕。

⑶巨额的战争赔款使中国财政不堪重负,不得不举借外债。

⑷外国资本挤压,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⑸为了挽救统治危机,清王朝开始了军事改革。

⑹各阶层展开了救亡图存的斗争。

2.中午甲午战争中清政府失败的原因。

最新-高中历史 第14课 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学案 岳麓版必修1 精品

最新-高中历史 第14课 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学案  岳麓版必修1 精品

第14课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课标要求】列举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部分),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课前预习案1有人曾对中国近代史上的一场战争发出这样的感慨:“从前我国还只是被西方大国打败过,现在竟被东方的小国打败了,而且失败得那样惨,条约又订得那样苛刻,这是多么大的耻辱!”这场战争是A鸦片战争 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C中日甲午战争 D第二次鸦片战争2近年来大陆居民赴台湾旅游的非常多,欣赏宝岛俊俏瑰丽的阿里山、风光优美的日月潭……可这一美丽的宝岛在中国近代史上曾被侵略者长期占领过,它与下列哪一条约有关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3义和团运动是继太平天国运动之后农民阶级领导的救亡运动,下列主张中突出体现了农民阶级落后性的是A扶清灭洋 B兵法易,助学拳,要摈鬼子不费难C神拳助,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 D 挑铁路,把线砍,旋再毁坏大轮船4“日本臣民可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故意制造。

”这项规定应出自下列哪一条约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深化拓展】1.近代列强的几次侵华战争的比较。

见非常学案43页。

2.近代前期资本主义列强的侵华方式(1)发动侵华战争:(2)签订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

(3)侵犯中国主权:如开辟租界、控制关税、破坏司法权(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强占租界地、划分势力范围等。

(4)干涉中国内政、操纵中国政权:如控制清政府、操纵北洋军阀政府、等。

(5)割占中国领土:主要有英国、俄国、日本割占了中国的香港、东北、西北、台湾、山东等地区的大片领土。

(6)镇压中国人民的革命:如帮助镇压太平天国运动、镇压义和团运动、破坏辛亥革命、阻挠北伐战争等。

(7)经济侵略:如勒索赔款、倾销商品、掠夺原料、输出资本以及掠夺土地、劳动力、资源等。

高中历史 第14课 从甲午中日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学案 岳麓版必修1

高中历史 第14课 从甲午中日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学案 岳麓版必修1

第14课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学案使用说明】1.依据知识梳理,勾画课本内容并写上提示语;掌握记忆重点内容;完成后面的练习题。

2.小组合作探究,不能解决的问题用红笔勾画,作出记录,便于上课答疑解惑。

【课程标准】列举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过程及结果;八国联军侵华的主要史实;《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的内容及影响;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帝国主义国家侵华史实的了解,使学生认识帝国主义列强侵华的本质;通过对义和团运动的分析,认识到义和团运动是民族矛盾空前激化的结果,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丧权辱国的切肤之痛,增强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的历史责任感。

课前预习案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预习自测】1.中日甲午战争爆发的导火线是A.日本制定既定的侵华政策B.朝鲜东学党起义C.日本袭击丰岛海面清军运兵船D.中日海军黄海决战2.《马关条约》签订后,参与干涉还辽的三国是A.英法俄B.俄德法 C.英德法 D.英法美3.“义和团,起山东,不到三月遍地红。

”义和团运动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A.中国社会阶级矛盾尖锐B.民族矛盾空前激化C.人民反饥饿斗争激烈 D.反对袁世凯的斗争迅速发展4.“扶清灭洋”的口号反映了A.帝国主义同中华民族的矛盾 B.封建主义同人民大众的矛盾C.西方列强与清政府的矛盾 D .农民阶级与外国侵略者的矛盾5.义和团最直接最重要的作用是2A .打击了清政府的反动统治,加速了它的灭亡B . 促进了人民的觉醒C .促进了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的建立D .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妄计划课内探究案【合作探究】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时局图》是根据兴中会会员谢瓒泰1898年发表在香港报纸上的漫画改绘的。

图上的虎代表英国,熊代表俄国,蛙代表法国,肠代表德国,太阳代表日本,鹰代表美国。

岳麓版必修1第14课《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战争》word学案

岳麓版必修1第14课《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战争》word学案

第14 课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课程标准】列举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部分),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学习目标】1.掌握19世纪晚期到20世纪初列强侵华的史实,义和团运动。

2.理解列强侵华的原因及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影响;“扶清灭洋”口号;认识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重点难点】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背景;《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的内容与影响。

【自主学习】一、中日甲午战争1.背景:爱国官兵北洋舰队丁汝昌、邓世昌反抗。

岛。

政不堪重负,不得不举借外债。

4.影响:坏了中国主权。

二、义和团运动4.结果: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下,义和团运动失败。

三、八国联军侵华1.背景:(1)原因:甲午战后,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不断高涨,由民间组织的义和团自发组织的反帝爱国运动,将斗争矛头直指帝国主义。

铁路沿线战略要地;惩办“首祸诸臣”等。

4.影响:营。

【知识拓展】1.关于义和团运动与太平天国运动的比较①相同点:都是近代以农民为主体的革命运动;都以宗教作为发动、宣传和组织运动的主要手段,采取暴力斗争的方式;规模和影响都很大;都暴露出了农民阶级的局限性;都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都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都说明农民阶级不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者,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

②不同点:从兴起的原因看,前者主要是由于鸦片战争后国内阶级矛盾的空前激化;后者主要是由于中华民族和帝国主义矛盾的尖锐。

从斗争的主要对象看,前者把斗争的矛头主要指向清王朝;后者把斗争的矛头指向帝国主义。

从运动的进程看,前者有统一的领导,建立了自己的政权,提出了明确的革命纲领;后者没有形成统一的组织和斗争纲领,始终处于分散状态。

从清政府对运动的态度看,清政府对前者自始至终坚持“剿”;对后者则经历了“剿”→“抚”→“剿”的变化。

第14课 从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学案(岳麓版必修1)2

第14课 从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学案(岳麓版必修1)2

第14课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课程标准:1、列举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

2.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知识目标了解中日甲午战争和《马关条约》、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辛丑条约》等重大历史事件。

能力目标评价义和团“扶清灭洋”的口号,提高辩证评价历史事物的思维能力。

一、中日甲午战争1.背景(1)根本原因:以后,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制定了征服全世界的政策。

(2)重要原因:1890年,日本爆发。

(3)导火线:朝鲜的起义。

2.爆发:1894年7月,日本在朝鲜海域丰岛海面偷袭清军运兵船。

3.结果:1895年,清政府被迫接受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

(2)干涉还辽:在列强干涉下,交还中国的但追加3000万两白银作为“赎辽费”。

探究讨论这是《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签订的场景,结合所学分析比较两个条约在内容方面的异同点。

从中得出什么结论?(主要从不同点中比较得出)4.影响(1)中国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①范围:列强侵略势力深入到中国。

②经济:中国发展受到严重阻碍,国家财政不堪重负。

③政治:刺激了西方列强,拉开了列强的序幕。

(2)抗争①清王朝为挽救统治危机,进行。

②中国的知识界和各阶层民众展开了不同形式的斗争。

二、义和团运动1.原因(1)根本原因:加深。

(2)直接原因:外国势力猖獗。

2.性质:农民阶级的爱国运动。

3.概况(1)口号:提出“”口号。

探究讨论如何理解义和团“扶清灭洋”的口号?(2)范围:势力遍及地区。

(3)活动①阻击八国联军进攻。

②进攻北京使馆和教堂。

4.结果: 发布“剿匪谕旨”,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剿杀。

5.意义(1)体现了中国人民的英勇斗争精神.(2)打击了的嚣张气焰。

(3)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清王朝的运动。

三、八国联军侵华1.目的: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2.经过:1900年6月,由英国海军中将率领从天津进犯,8月,攻陷北京。

山东省泰安市宁阳四中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1学案第四单元第14课《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山东省泰安市宁阳四中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1学案第四单元第14课《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第 14课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导学案【课标要求】列举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学习目标】1. 结合明治维新分析甲午中日战争的历史背景。

2. 让学生熟记《马关条约》的内容,并且进一步理解其对中国社会造成的危害。

3. 掌握《辛丑条约》内容及对中国的危害。

【学习重点】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原因及社会影响【学习难点】如何评价义和团运动【自主学习】一、中日甲午战争1、原因:阅读教材P57第一、二段及第一段小字分析:中日甲午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它是由什么事件引起的?根本原因:直接原因:2、过程:1894年,日军在偷袭清军运兵船;9月,中日海军在展开决战,爱国官兵北洋舰队丁汝昌、邓世昌反抗,壮烈殉国。

4、战后清政府及中国社会各阶层的反应。

清政府:资产阶级:维新派——革命派——农民阶级:【合作探究一】:结合课本p58 的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甲午中日战争给中国造成的影响。

二、义和团运动1、原因:根本原因:直接原因:2、口号:3、结果:4、性质:5、意义:粉碎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狂妄计划;体现了中国人民反侵略的英勇斗争精神,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清王朝的改革运动。

三、八国联军侵华1、原因:根本原因:列强企图瓜分中国,变中国为殖民地直接原因:2、过程:1900年6月,西摩尔率领联军从天津进犯北京;8月,攻陷北京。

《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是近代历史上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的严重不平等条约。

⑴《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中,最能反映出当时西方列强侵华特点和要求的是那两条规定?⑵有人认为:“《辛丑条约》的签订,一定意义上讲是列强鉴于中国人民反抗使得瓜分企图破产的事实,对侵华政策的调整。

”你认为这一说法有道理吗?说明理由。

⑶概括说明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呈现出怎样的变化趋势?【拓展延伸】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怎样理解《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1)从割地看:《南京条约》割香港岛给英国;而《马关条约》割台湾、澎湖列岛等大片领土给日本,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岳麓版高一历史必修1_《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参考学案1 (1)

岳麓版高一历史必修1_《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参考学案1 (1)

第14课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上图中的“大饼”代表着当时任人宰割的中国,而围着大饼的是手中握有匕首的列强,他们迫不及待的对着“大饼”下刀,惟恐落于人后,大饼的主人则只有振臂疾呼,望饼兴叹。

漫画很好地展现了“大清”那不堪一击、任人宰割的景象。

【课标解读】课程标准目标分解列举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1. 结合明治维新分析甲午中日战争的历史背景。

2. 让学生熟记《马关条约》的内容,并且进一步理解其对中国社会造成的危害。

3. 掌握义和团运动“扶清灭洋”口号的评价。

4. 掌握《辛丑条约》内容及对中国的危害。

【自主探究】一、甲午战争与民族危机的加深1. 中日甲午战争的原因(1)明治维新后,日本制定了军国主义的对外扩张政策。

(2)日本国内爆发经济危机,社会动荡,政局不稳。

2. 导火线:朝鲜①__________ 起义。

3. 战争的爆发:1894年7月,日本舰队悍然在朝鲜半岛海域②_________海面偷袭清军运兵船,挑起战争。

4. 1894年9月,中日两国海军在黄海展开决战。

5. 结果:清朝战败,被迫签订《③___________》。

条约规定,中国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2亿两白银;开放重庆等地为新的通商口岸;允许日本在华设厂。

6. 影响(1)《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之后危害最为严重的不平等条约。

(2)拉开了列强瓜分中国狂潮的序幕,中华民族陷入了极其深重的危机。

(3)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

(4)为了挽救统治危机,清政府首先进行军事改革。

(5)面对民族的生存危机,中国的知识界和各阶层民众也以不同形式展开了救亡图存的斗争。

【特别提醒】甲午战争发生在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自此开始,列强对华侵略进入了资本输出为主的新阶段。

二、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与八国联军侵华1. 义和团运动(1)兴起:19世纪末,在反洋教斗争的推动下,反帝爱国的义和团运动兴起。

第14课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教学设计岳麓版高一历史必修一

第14课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教学设计岳麓版高一历史必修一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重点在于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难点在于如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培养和平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设想
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学习。通过设置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如“甲午战争为何会导致中国的半殖民地化?”“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对中国有何影响?”等,激发学生的思考,提高课堂参与度。
3.结合所学内容,选取一个历史人物或事件,进行角色扮演,录制一段视频,展示战争时期的历史场景。通过情境再现,增强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共鸣,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4.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编写一份关于本节课所学内容的问答卷,包括判断题、选择题和问答题。要求问答卷具有一定的难度和深度,以检验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掌握程度。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认识到历史的发展有其内在规律,尊重历史、珍惜和平,反对战争,为维护世界和平作出贡献。
4.培养学生热爱和平、珍惜生命、关爱他人的价值观,使学生明白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痛苦和灾难,倡导和平共处、共同发展。
二、学情分析
在高一历史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对近代中国的历史已有一定了解,但对于中日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深入认识尚显不足。学生在此阶段已具备基本的历史思维能力,但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和史料解读能力仍有待提高。此外,学生在情感态度上,对于国家历史的热爱和民族自豪感较为强烈,但对社会责任感和平和价值观的认识还需进一步引导和培养。
针对本章节内容,学生可能存在的难点主要有:对战争背景、过程的掌握不够系统;对战争影响和历史意义的理解不够深入;对历史事件的分析和评价能力有待提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系统梳理战争的历史脉络,关注历史事件的内在联系,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
同时,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教师应采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情感教育,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和平价值观。通过本章节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在掌握历史知识的基础上,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为今后的学习和社会生活奠定坚实基础。

第14课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导学案

第14课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导学案

第14课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中日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爆发的背景、简况、结果和影响。

义和团运动兴起的背景、口号、结果和历史意义。

2.过程与方法:从多方面、多角度分析甲午战争爆发的背景和影响;从主观、客观两个方面分析义和团运动失败的原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中日甲午战争、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三个重大历史事件的学习,增强学生的民族危机感和责任感,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教学重点: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爆发的背景、简况、结果和影响。

义和团运动兴起的背景、口号、结果和历史意义。

教学难点:关于义和团运动与太平天国运动的比较;对“扶清灭洋”口号的评价;中国近代社会民族危机不断加深的过程导入新课:同学们知道近代史上列强有过哪些侵华战争吗?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

对,列强的坚船利炮一次次轰开紫禁城的大门,而一个个的不平等条约又一次次地书写着中国人的屈辱。

但眼泪换不来同情,妥协也不能阻止列强侵略的铁蹄。

今天,我们学习近代史上对中国发展产生巨大影响的两次侵华战争第15课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一、甲午战争与民族危机的加深(一)中日甲午战争1.甲午战争的原因(1)根本原因:日本经过1868年明治维新走上了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道路,同时制定了征朝侵华的侵略扩张政策,而侵华战争就是上述内容发展的必然结果。

(日本虽然进行了明治维新,但改革不彻底,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广大工人,农民生活极端贫苦,国内市场狭小,自然资源缺乏,生产发展受到严重阻碍,再加上劳动人民的反抗,国内阶级矛盾日益尖锐,为解决资本主义发展中的矛盾,日本统治者积极寻求对外侵略扩张,以期从中寻找出路,并制定了一个旨在征服中国和世界的侵略政策——“大陆政策”。

第一步是侵占中国的台湾;第二步是征服朝鲜;第三步是侵占中国的东北和蒙古;第四步是征服全中国;最后是侵占亚洲,称霸世界;其中,侵占中国的台湾和征服朝鲜在其“大陆政策”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岳麓版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4课 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学案设计

岳麓版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4课 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学案设计

第14课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学案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中日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爆发的背景、简况、结果和影响。

义和团运动兴起的背景、口号、结果和历史意义。

2.过程与方法:从多方面、多角度分析甲午战争爆发的背景和影响;从主观、客观两个方面分析义和团运动失败的原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中日甲午战争、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三个重大历史事件的学习,增强学生的民族危机感和责任感,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课前思考1.分析中日甲午战争爆发的背景和影响。

2.甲午战争后,中国各阶层面对民族危机进行了哪些探索?3.义和团运动兴起的背景、历史意义和失败的原因是什么?4.“扶清灭洋”是义和团运动的口号,如何对其进行评价?5.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发生的借口是什么?这场战争对中国带来哪些严重的危害?预习提纲一、中日甲午战争1.背景①日本侵华野心由来已久。

明治维新后,日本逐渐形成了侵略朝鲜、夺取,占领全中国,进而征服全世界的对外扩张政策——大陆政策。

②1890年,日本爆发,社会动荡,政局不稳,社会矛盾尖锐。

③朝鲜爆发的,是中日战争的导火线。

2.经过:①1894年7月,日本在海面偷袭清军运兵船,挑起了中日甲午战争。

②1894年9月,中日海军在展开决战。

日军还在旅顺进行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

③战争以清政府的失败而告终,清政府被迫同日本签订《》,这是继《南京条约》以后危害最为严重的不平等条约。

3.影响①外国侵略势力深入到;外国资本的挤压,严重阻碍着中国的发展;巨额的赔款使国家财政不堪重负。

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②中华民族陷入极其沉重的民族危机。

俄、德、法“”拉开了列强瓜分中国狂潮的序幕。

各国纷纷在中国划分,严重破坏了中国的主权。

③清政府为挽救统治危机,进行了改革。

④中国和各阶层民众为挽救民族危机进行了各种形式的救亡图存的斗争。

二、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义和团运动①概况:A.19世纪末,广大人民群众的斗争汇集成了义和团运动,他们怀着朴素的爱国激情,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

历史ⅰ岳麓版第14课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学案

历史ⅰ岳麓版第14课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学案

历史ⅰ岳麓版第14课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学案编制人:审批人:【学法指导】自主复习,完成知识梳理、合作探究,完成问题解答【学习目标】1.了解中日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背景,熟记《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的内容与影响提高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探究近代前期列强侵华阶段特征,学会总结相关历史史实之间内在联系。

【学习重点】《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的内容与影响【学习难点】探究近代前期列强侵华阶段特征预习案探究案《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是近代历史上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的严重不平等条约。

⑴《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中,最能反映出当时西方列强侵华特点和要求的是那两条规定?⑵帝国主义时代列强侵华有两大特点——瓜分世界与资本输出。

《马关条约》中,哪两条规定分别表达了上述两个特点?指出这两条规定对中国的严重危害。

⑶有人认为:“《辛丑条约》的签订,一定意义上讲是列强鉴于中国人民反抗使得瓜分企图破产的事实,对侵华政策的调整。

”你认为这一说法有道理吗?说明理由。

1.有人曾对中国近代史上的一场战争发出这样的感慨:“从前我国还只是被西方大国打败过,现在竟被东方的小国打败了,而且失败得那样惨,条约又订得那样苛刻,这是多么大的耻辱啊!”这场战争是A、第一次鸦片战争B、八国联军侵华战C、甲午中日战争D、第二次鸦片战争2.《马关条约》中,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这一规定主的主要危害在于A.便于日本向中国扩张势力B.使列强进一步控制中国的财政和经济C.列强的侵略势力开始深入中国内地D.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3.从《南京条约》到《马关条约》反映出列强侵华的趋势是A、从经济侵略到政治侵略B、从开口通商到割占土地C、从单独侵华到共同侵华D、从商品输出到资本输出4.曾以清光绪帝名义发布的《罪己诏》称:“今兹议约,不侵吾主权,不割吾土地,念列邦之见谅,疾愚暴之无知,事后追思,惭愤交集。

第14课 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教学设计--2021-2022学年岳麓版高一历史必修一

第14课 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教学设计--2021-2022学年岳麓版高一历史必修一

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教学设计一、确立的依据:在历史课程标准的指导下,研究教材内容以及学生学情的基础上,着眼于学科核心大概念,围绕培养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确立了本单元。

二、学习任务:构建体系,理顺洋人、清政府、人民三者错综复杂的关系三、本课和单元的关系:本课对本单元是宏观统领的关系,本课上的是一节知识体系构建课。

通过体系构建,让学生对这一阶段的历史有一个宏观认识,并明确其内在逻辑关系。

如果我们的课程像建房子,那么知识体系构建课就是这所房子的外部框架,体系构建看似基础,但其宏观性、线索性、逻辑性对核心素养的培养却起到全局性作用,明确的逻辑关系为接下来的深度探究奠定基础。

四、设计思路简介:学习历史是为了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探寻规律,以史鉴今。

本课内容的主要任务定为“构建体系,理顺洋人、清政府、人民三者错综复杂的关系”。

通过理顺洋人、清政府、人民三者错综复杂的关系。

通过让学生画洋人、清政府、人民三者之间关系简图驱动下对单元整合构建,让学生明确社会性质、革命任务、主要矛盾的变化,并让学生明白面对复杂矛盾的变化,应该明白明者因时而变,智者随事而制,做明者、做智者。

活动一:让学生结合预习情况画出时间轴(从宏观上理顺晚清时期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抗争的对应史实及影响)活动二:理顺洋人、清政府、人民三者错综复杂的关系。

从三者之间的关系再次构建体系。

学生充分讨论合作完成小组的关系简图。

1.设计原则(1)大单元整体学习最主要的价值就是思维的宏观性、线索的连贯性,它能够够克服课时学习的碎片化现象。

(2)在选用的新的课程资源下重新构建知识结构、能力结构、逻辑结构、价值意义结构的过程,运用史料教学,体现历史特色,求真求实,让学生多角度全面认识晚清时期中国侵略与抗争的史实,从而为自己未来的生活提供借鉴。

(3)基础性与梯度性相结合,尽量贴近高一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水平。

(4)竭力贯彻集团“一境到底”的情境要求,让情境本身成为重要的课程资源,服务于学生学习。

岳麓版高中历史一第四单元第14课《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精品设计(6页)

岳麓版高中历史一第四单元第14课《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精品设计(6页)

岳麓版高中历史一第四单元第14课《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精品设计(6页)东港一中张晓华【课标要求】列举1840年至1900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概述中国军民抵抗外来入侵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一、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过程及结果,八国联军侵华的要紧史实,中国人民的抵抗斗争,认识战败对中国政局的阻碍。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甲午战争通过和《马关条约》阻碍的分析,加深对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民族危机空前加剧明白得,把握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

(2)结合八国联军侵华的史实,使学生认识帝国主义列强侵华的本质,把握透过历史现象看本质的历史思维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对《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不平等条约的分析,激发学生对丧权辱国的切肤之痛,增强爱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的历史责任感。

(2)结合甲午战争结果的分析,使学生深刻体会“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从而树立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学习的远大志向。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缘故及社会阻碍从《课标》要求来看,要求把握列1840年到1900年强侵华的史实,这就要立足于对战争缘故和阻碍的分析,这也是了解中国近代屈辱史和抗争史的差不多线索。

三、教学内容安排(1课时)四、教材分析本课内容集中介绍了中日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第一目“甲午战争与民族危机的加深”教学要点:1.甲午战争的背景、通过;2.甲午战争的阻碍。

第二目“八国联军侵华与中国人民的抵抗斗争”2.八国联军的侵华;背景、通过3.《辛丑条约》的阻碍。

五、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展现“大孤山上庙银杏树、阿倍仲麻吕踪迹碑”与“大鹿岛的邓世昌塑像、邓世昌墓”,师问:这两组图片反映了在不同时期中日两国的不同关系,阻碍两国关系的全然因素是什么?生答:国家利益。

新课:在学习“战争”的时候,背景,通过,结果及阻碍是了解的三要素。

第一请同学阅读一下第一个子目,找出甲午战争发生的背景是什么?一、甲午中日战争和民族危机的加深战争背景师:19世纪末,日本什么缘故要发动对华战争?日本:①明治维新以后,日本走上资本主义进展道路,对外入侵扩张的野心不断膨胀,甲午战争是日本推行“大陆政策”的重要步骤和必定结果。

最新高中历史 第4单元第14课 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学案 岳麓版必修1(考试必备)

最新高中历史 第4单元第14课 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学案 岳麓版必修1(考试必备)

第14课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知识点一甲午战争与民族危机的加深1.原因(1)根本原因:日本在走向资本主义道路的过程中,对外侵略扩张的野心不断膨胀,逐渐形成对外扩张政策。

(2)导火线:朝鲜东学党起义爆发。

2.过程(1)爆发:1894年7月,在丰岛海面偷袭清军运兵船。

(2)决战:1894年9月,中日在黄海决战。

3.结果:1895年,清政府被迫接受《马关条约》。

(1)内容(2)还辽:在列强干涉下,日本才同意中国追加3 000万两白银作为“赎辽费”,交还辽东半岛。

4.影响(1)客观方面: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进程。

①范围:列强侵略势力深入到中国内地。

②经济:外国资本的挤压,严重阻碍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巨额战争赔款使国家财政不堪重负,不得不举借外债。

③政治:中华民族陷入极其深重的危机;极大地刺激了西方列强,拉开了列强瓜分中国狂潮的序幕。

(2)主观方面①为挽救统治危机,清王朝开始进行军事改革。

②中国的知识界和各阶层民众以不同形式展开了救亡图存的斗争。

知识点二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与八国联军侵华1.义和团运动(1)原因:人民群众的反洋教斗争迅速发展。

(2)性质:农民阶级的反帝爱国运动。

(3)斗争①兴起:19世纪末,在反洋教斗争的推动下,义和团运动兴起。

②口号:提出“扶清灭洋”的口号,势力迅速遍及京津地区。

③活动:阻击八国联军进犯北京;进攻北京东交民巷使馆和西什库教堂。

(4)结果:慈禧太后发布“剿匪谕旨”,义和团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

(5)意义①体现了中国人民反侵略的英勇斗争精神。

②打击了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

③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清王朝的改革运动。

2.八国联军侵华(1)原因:以“救护驻华使馆,助中国剿匪”为借口,维护在华侵略利益。

(2)经过:1900年6月,在英国海军中将西摩尔率领下,从天津进犯北京。

(3)结果:1901年9月,八国联军胁迫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

(4)影响①巨额赔款加深了中国人民的苦难。

第14课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优秀教学案例岳麓版高一历史必修一

第14课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优秀教学案例岳麓版高一历史必修一
4.教师引导学生关注历史发展的规律,使学生能够站在更高的视角看待历史问题。
(三)小组合作
本节课的小组合作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实现:
1.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历史事件进行深入研究,共同完成研究报告。
2.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分别承担不同任务,如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分析问题等,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小组合作: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合作学习。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共同完成研究报告,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同时,各小组成果展示,相互交流、探讨,取长补短,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这种小组合作的方式使学生在交流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
4.教学评价: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反思与评价,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总结学习方法和经验,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同时,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给予鼓励和指导。这种教学评价方式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激发学习的动力。
五、案例亮点
1.情景创设:本节课通过多媒体课件、纪录片和角色扮演等多种方式,创设了生动的历史情境,使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战争带来的灾难,增强了学生的情感体验。这种情景创设的方式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历史知识。
2.问题导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提出了引导性问题,激发了学生的思考。同时,设计了具有挑战性的讨论题目,让学生在探讨中分析历史问题的本质,提高了学生的分析能力。通过问题导向的方式,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历史事件,培养了自己的历史思维能力。
3.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给予鼓励和指导。
4.设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自己的历史素养。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通过播放中日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纪录片,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战争带来的灾难,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原因(1)根本原因:列强企图 ,变中国为殖民地。

第14课 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课标要求】列举1894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华的史实,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
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核心突破】重点: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内容和危害。

难点:甲午战争与民族危机加深;认识“扶清灭洋”口号和清政府对义和团的政策。

【预习清单】
一、中日甲午战争(1894—— 1895)
(一).历史背景
1. 国际环境:19世纪末,世界主 要资本主义国家向 _____________________ 阶段过渡,加紧对外侵略扩张。

2. 根本原因:明治维新后,日本走上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逐渐形成了侵略 ___________________ ,b5E2RGbCAP
占领 _________ ,进而征服 _____________ 的对外扩张政策(征韩侵华的大陆政策) 。

3. 重要原因:1890年日本发生 ________________ ,社会动荡政局不稳,日本政府希望通过对外战争
转移人们视线。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年)
4.导火线:1894年,朝鲜
(二).经过 1. 时间:从_
2. 主要战役
L ①丰岛海战:
Y ②黄海大战:
-③威海战役:
起义
1894年7月,日军在 年9月, 年, 偷袭清军运兵船,标志战争爆发。

全军覆没。

(三) .结果:1895年,清朝战败,被迫签订了《
:内容:①割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彳 ③开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危害:①割地进一步破坏了中国的 ____________
② 巨额赔款甲种了的负担,使 —
③ 新口岸开放,列强侵略势力深入到
④ 外国资本挤压,严重阻碍
(四) .影响: 1.政治:
「①中国的国际地位急剧下降,被称为“
J ②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清政府开始
1③刺激了西方列强, 以“ ___________ ②赔款 ④设厂 主权,使 ____________ 半个世纪与祖国分离。

_______ 财政不堪重负,不得不举借外债。

O 的发展。

•④促使中华民族觉醒,各阶层掀起救亡图存的斗争:
(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__________ 改革。

”为开端掀起 _______________ 的狂潮,严重破坏中国主权。

p1EanqFDPw 农民阶级: 资产阶级: 2. 经济:①19世纪末,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其经济侵略由以
的阶段。

RTCrpUDGiT
②中国封建经济进一步解体, ____________________ 经济初步发展。

3. 思想:先进的中国人逐渐认识到单纯学 习 5PCzVD7HxA
_、______________ D XDiTa9E3d
为主进入到以资本输出为主 不能挽救中国,应该学习西方
(2)直接原因:19世纪末,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帝爱国运动兴起。

2. 主要目标:镇压______________________ ,把中国变为他们的 ___________________ 。

3. 概况:
(1)1900―― 1901年,进军路线从天津向北京进犯,攻陷北京,实行分区占领,烧杀抢掠。

(2)义和团的抵抗
『①根本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 加深;直接原因:__________________ 势力猖獗。

jLBHrnAILg
②口号:“___________ ”进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局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抗争:顽强阻击___________________ ,并猛攻北京东交民巷使馆和西什库教堂。

]④清政府政策变化:-------------- ------- >招抚------- > ___________
⑤性质:____________ 阶级反帝爱国运动。

L⑥意义:粉碎了___________________ 瓜分中国的狂妄计划,体现了中国人民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英勇斗XHAQX74J0X 争精神,打击了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一定程度上推动了______________的改革运动。

4. 结果: ______________ 年9月,八国联军胁迫清政府签订《______________ 》内容:LDAYtRyKfE
①巨额赔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设使馆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沿线驻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禁止反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影响
(1) _________________ 加重人民负担,使中国税收受到列强控制,帝国主义控制了中国经济命脉。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北京设立的成为列强侵华的大本营。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清政府成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统治中国的工具,标志着中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社会完全确立。

Zzz6ZB2Ltk
【随堂检测】1.19世纪末期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与19世纪中期相比,最主要的不同是
A.割取中国领土的面积最大
B.索取的赔款数额不断加大
C.规定开放更多的通商口岸
D.列强获得在华投资设厂的权利
2•《马关条约》中,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这一规定的主要危害在于
A.便于日本向中国扩张势力
B.使列强进一步控制中国的财政和经济
C.列强的侵略势力开始深入中国内地
D.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3•《辛丑条约》对中国社会产生的最主要的影响是
A.有利于帝国主义列强的商品输出
B.有利于帝国主义列强的资本输出
C.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D.使列强的侵略势力由沿海深入内地
【问题探究】1•如何认识中日甲午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重要分水岭?
(练习册)2•比较太平天国运动与义和团运动的异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