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元素》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元素》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元素》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元素》教学设计学过程导入新课: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身体里的物质、食物、水、空气等都是由什么组成的呢?这些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

那么什么是元素,元素又如何分类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

一、认识元素,理解涵义教师通过投影展示两组原子,并询问学生每组原子的质子数是否相同,引出元素的定义。

然后让学生观看表格,并思考如何区分不同元素。

最后讨论元素的特点和与原子的区别。

二、元素的存在和分类教师让学生查看元素周期表,找到元素的分类,并尝试列举一些学过的元素。

同时,让学生了解地壳中、生物细胞中含量较多的几种元素。

重点难点:重点:元素的概念和分类。

难点:理解元素的定义和区分不同元素。

改写后的文章:九年级化学学科第三单元的第一课时,我们研究了有关三元素的知识。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认识元素的存在,形成元素的概念,知道元素的简单分类,并了解地壳中、生物细胞中含量较多的几种元素。

在导入新课环节,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我们身体里的物质、食物、水、空气等都是由什么组成的,然后介绍这些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

接着,教师通过投影展示两组原子,并询问学生每组原子的质子数是否相同,引出元素的定义。

学生观看表格,并思考如何区分不同元素。

最后,教师让学生讨论元素的特点和与原子的区别。

在元素的存在和分类环节,教师让学生查看元素周期表,找到元素的分类,并尝试列举一些学过的元素。

同时,教师让学生了解地壳中、生物细胞中含量较多的几种元素。

本节课的重点是元素的概念和分类,难点是理解元素的定义和区分不同元素。

通过本节课的研究,学生对元素的概念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本节课主要研究了元素的分类、存在形式和化学变化中的作用。

首先,元素可以按照不同的性质进行分类,例如化学书中最后一页所示的分类方式。

我们可以将元素分为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惰性气体等。

其次,元素在自然界中存在的形式有很多,包括地壳中、生物体中和空气中等。

例如在地壳中,各元素按照质量计从多到少的顺序为:氧、硅、铝、铁、钙、钠、钾、镁等。

人教版初三化学元素教案5篇

人教版初三化学元素教案5篇

人教版初三化学元素教案5篇教学计划是教学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基本保证。

好的教学设计可以为教学活动提供科学的行动纲领,使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事半功倍,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5篇人教版初三化学元素教案内容,感谢大家阅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人教版初三化学元素教案1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及其作用《爱护水资源》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上册(人教版)第三单元的教学内容。

教材主要介绍了水资源概况和水资源保护两部分内容。

水资源概况,一方面从储量上说明水的丰富,另一方面从可直接利用的淡水量上说明水的短缺,教材主要通过一些数据和图表来说明水资源情况,如利用几组对比数字突出我国大部分城市用水紧张的现状,意在强化学生的爱水、节水意识。

水资源保护是从节约用水和防治水污染两个角度谈的,同样阐述不多,以图、表代文字。

这里只给学生关于节水和水污染问题的最基本、最主要的概念和思想,具体的内容留待学生在课内外的一些活动中自己去寻求、获得。

本课题后的调查与研究和习题就是在引导学生进行这类活动。

这样既体现了本课题最基本的教育目的,又给教师的发挥和学生的探索留下了较大的发展空间。

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了解世界和我国的水资源状况,水体污染的主要来源和危害。

(2) 认识保护水资源的重大意义,明确如何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

(3) 初步学会写调查报告,围绕课题制作学生作品。

过程与方法:通过调查采访、查阅文献、网上搜索等方法,收集有关水资源及其利用、保护等信息;对收集的信息进行整理、分析、提炼和归纳。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学习用辩证的方法看待水资源的丰富和有限。

(2)在学习活动中增强团结、协作的合作意识,以及关心社会、为社会做贡献的社会责任感。

(3)认识网络资源在学习中的作用。

3、教学重点、难点理解保护水资源的重大意义二、学情分析山区农村的水资源比较丰富,水的污染程度也比较轻微,学生对水资源的缺乏和水的污染缺少感性认识;学生爱好电脑也喜欢上网,但只会在网上游戏而不知道如何利用网络来学习。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课题3元素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课题3元素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1.导入:通过展示化学元素周期表,引导学生思考元素在化学中的重要性。
2.新课:讲解元素的定义、分类、符号及周期表的结构,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3.实践:组织学生进行元素符号书写、周期表观察等实践活动,巩固所学知识。
4.探究: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讨论,探究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5.应用: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了解元素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其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一)导入新课
在导入新课环节,我将采用生活实例和化学故事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1.生活实例: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元素应用,如氧气瓶、钠光灯、镁粉等,让学生思考这些元素的性质和应用之间的关系。
2.化学故事:讲述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的故事,引导学生了解化学家们是如何探索元素之间的规律的。
4.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了解元素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其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激发其探索未知世界的热情。
2.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其认识到元素在环境保护中的重要作用。
3.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了解我国在化学领域的重要贡献。
4.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使其认识到化学知识对生活和社会的影响。
作业提交时间:下周一下午5点前。
3.解释以下现象:为什么钠和钾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五)总结归纳
在总结归纳环节,我将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知识,强调以下要点:
1.元素的概念、分类、符号及周期表结构。
2.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3.元素周期律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同时,针对学生的疑问和困惑,给予解答和指导。通过总结归纳,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提高其化学素养。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题3元素教学设计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题3元素教学设计
4.学习元素的性质、分布和用途,了解元素在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的存在形式,提高对元素与生活联系的认识。
5.通过实验探究,掌握元素的性质与化学反应规律,培养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实践、探究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对元素周期表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2.运用问题驱动法、小组合作法、实验探究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培养合作、探究、创新的能力。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3.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解答进行展示和点评,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五)总结归纳,500字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包括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元素周期表的应用等。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交流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解决方法。
2.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通过小组讨论、师生互动等方式,突破教学难点。
3.设计具有梯度性的练习题,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巩固训练,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元素周期表的应用。
4.加强实验教学,让学生在实验中观察、思考、总结,培养实验操作技能和观察能力。
具体教学设想如下:
1.导入新课:通过回顾已学的原子、分子等基本概念,引出元素周期表的学习。展示元素周期表实物,让学生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1.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分配一个任务:探讨某一周期或族内元素性质的规律性。
2.学生在小组内展开讨论,互相交流观点,共同完成任务。
3.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元素周期表。
(四)课堂练习,500字
1.教师设计难易适度的练习题,涵盖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和应用等方面。

元素教案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元素教案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课题3元素第1课时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教学目标】1.能说出并能理解元素的概念。

2.能将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认识统一起来。

【教学重点】元素的概念。

【教学难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构成。

【教学方法】讲授法、合作探究法【教学课时】1【教学过程】A.情景导入新课导入从前面的学习中,我们已经知道:绝大多数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而分子则是由原子构成。

例如,氧分子由氧原子构成,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

请你想一想:氧分子里的氧原子,跟水分子里的氧原子,还有二氧化碳、五氧化二磷、氧化汞等分子里的氧原子相同吗?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征?B.自学互研知识模块一什么是元素1.定义: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思考】怎样区分氢元素和氧元素?【归纳】元素的种类是由核内质子数决定的。

也就是说质子数不同,元素的种类就不同。

例:所有核电荷数为8的氧原子总称为氧元素,所有核电荷数为1的氢原子总称为氢元素等等。

2.特点:元素是一类原子的总称,是宏观概念,只讲种类,不讲个数。

【讲解】由定义可知,元素是一类原子的总称,具体说就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是宏观概念,只讲种类,不讲个数。

那么在用元素描述物质的组成时,只能说该物质由几种元素组成,而不能说该物质由几个元素组成。

3.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

【过渡】物质的种类很多,但组成物质的元素种类并不多,到目前为止,发现的元素种类仅一百多种。

它们在地壳、生物细胞(包括人体中)、海水、空气中的含量分别是多少呢?【分析】在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几种元素的顺序为:氧、硅、铝、铁。

在生物细胞中(包括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几种元素的顺序为:氧、碳、氢。

可谐音记作“氧探亲”。

海水中含量最多的几种元素的顺序为:氧、氢、氯、钠。

空气中含量最多的两种元素的顺序为:氮、氧。

【图片展示】【分析】由上图可看出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海水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氮。

初中化学《元素》教案设计

初中化学《元素》教案设计

初中化学《元素》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元素的概念,知道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分布。

2. 使学生掌握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知识,能够查找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序数等。

3. 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元素的概念及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分布。

2. 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知识。

3. 元素周期律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元素的概念,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知识。

2. 难点:元素周期律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元素的相关知识。

2. 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展示元素周期表的动态变化,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3. 组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自然界中的物质,引导学生思考物质的组成,引出元素的概念。

2. 讲解元素的概念:讲解元素的概念,并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元素的存在。

3. 介绍元素周期表:讲解元素周期表的构成,让学生熟悉周期表的基本知识。

4. 应用元素周期律:通过实例讲解元素周期律的应用,让学生学会运用周期律解决实际问题。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元素的概念和周期表的应用。

6.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活动1. 设计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不同元素化合物的性质,加深对元素概念的理解。

2.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讨论元素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七、学生活动1.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学习元素周期表的相关知识,了解元素周期律的发现过程。

2. 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元素化合物的性质,并交流讨论实验结果。

八、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元素概念和周期表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实验报告:评价学生在实验中的操作能力和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能力。

九、教学拓展1. 介绍元素周期表的发现历史,让学生了解科学家们的研究成果。

2. 讲述元素在人类历史和现代科技中的重要作用,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

《元素》(教学设计)九年级化学上册(人教版)

《元素》(教学设计)九年级化学上册(人教版)

课题3 元素一、教材分析1.教材内容的地位与作用分析“元素”概念在初中化学基本概念中占有重要的基础地位,它与分子、原子、离子等都属于生长性强的基本概念,是支撑和构建初中化学知识结构的重要结点,正确理解这些基本概念是学习其他知识板块的重要基础。

2.教材内容的有序性分析(1)“元素”概念在教材中的逻辑顺序新版教科书的逻辑顺序为“分子和原子→原子构成→离子→元素”,与旧版相比,教材将离子与元素的位置对调,在学习了离子之后再学“元素”,更有利于“元素”概念的完整构建。

(2)学生对“元素”概念的认知阶段与目标在“元素”概念出现前,教材已让学生提前接触和感知元素,如绪言和本课题的引言部分,让学生对“元素”概念由“模糊感知”发展为“产生表象”后才提出“元素”真正的概念,让学生形成概念。

二、学情分析1.学生认知水平分析学生之前已经接触过元素,但是只知道元素是组成物质的基本成分,对于元素的准确定义还没有接触过。

另外学生对原子结构也有初步了解,知道分子是由原子构成,但由于微观世界的抽象性,学生可能掌握得不是很好。

2.学生能力水平分析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生活经验,可以通过类比理解元素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另外,学生已经学习原子的相关知识,但是由于没有具备“同位素”的知识储备,可能比较难理解元素概念中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三、教学目标1.理解元素的概念,知道元素在学习联系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作用、意义;2.了解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包括宏观、微观),掌握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能记住一些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3.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能根据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的元素。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元素的概念形成;2.元素、物质、分子、原子、离子的关系。

教学难点:元素概念的理解。

五、教学过程【展示图片】生活中的物质【讲解】这些都是我们生活中比较熟悉的物质,同学们知道这里的“碘”“氟”“硒”指的是什么吗?其实这里的“碘”“氟”“硒”指的是元素,我们今天就来学习《元素》。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化学上册第三单元课题3 元素(教案)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化学上册第三单元课题3 元素(教案)

课题3 元素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元素的概念,将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统一起来。

(2)了解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逐步记住一些常见的元素符号。

(3)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知道它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工具,能根据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元素和有关该元素的一些其他的信息。

过程与方法(1)学习运用对比的方法获取信息。

(2)学习运用寻找规律性和特殊性的方法处理信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保持对化学的浓厚兴趣。

(2)不向困难低头,相信随着知识的积累,所有的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3)逐步积累化学用浯,真正进入一个化学世界。

二、教学重点1.元素的概念。

2.元素符号的书写和意义。

三、教学难点1.元素概念的形成。

2.元素符号的书写和意义。

3.元素周期表的排列规律和相关信息。

四、课时安排2课时除这种碳原子外,还有质子数为6而中子数不同的碳原子,所以元素概念中的一类原子指的是核电荷数相同而核内中子数并不一定相同的一类原子。

搞清楚了元素的概念。

我们再来看元素有哪些特点。

2.特点由定义可知,元素是一类原子的总称,具体说就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因为它是一个总称,所以它最大的一个特点是:只讲种类,不讲个数。

只讲种类,不讲个数;既然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那么在用元素描述物质的组成时,只能说该物质由几种元素组成,而不能说该物质由几个元素组成。

请看下列练习。

展示下列练习。

下列说法有没有错误?把错误的说法加以改正。

①水是由1个氧元素和2个氢元素组成的。

②二氧化硫中有硫和氧2个元素。

①错误。

改正:水是由氧元素和氢元素两种元素组成的。

②错误。

改正:二氧化硫由硫和氧两种元素组成。

地球上的物质有千千万万种,是不是元素也有千千万万种呢?应该不是。

物质的种类很多,但是组成这些物质的元素并不多。

到目前为止,已经发现的元素只有一百多种,这一百多种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差别很大。

放映教材图4-4的放大图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其次是硅。

初三化学(人教版)元素(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初三化学(人教版)元素(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课例编号
学科
化学
年级
九年级
学期
上学期
课题
元素(第一课时)
教科书
书名:化学九年级上册
教学人员
姓名
单位
授课教师
指导教师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通过插片拼插、插片分类、原子分类等活动,体会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构建元素概念。
2、通过分析不同物质的组成与变化,理解元素与物质、原子的关系,应用元素观解释相关事实或预测分析。
【活动2】用不同颜色插片,表示相应物质。
【小结】通过拼插,直观体会原子构成分子,分子构成物质的过程。
7


环节二
构建元素概念
【类比】元素是组成物质的原料。
【活动3】对插片进行分类。
【小结】分类标准多样性。
【活动4】对原子进行分类。
【小结】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6


环节三
利用元素分析物质
3、完善微观粒子与元素结合,分析物质组成与化学变化的角度,能够全面分析纯净物的组成,并形成“化学变化中元素不变”的观念。
教学重点:元素概念的构建
教学难点:元素概念的构建
教学过程
时间
教学环节
主要师生活动
3


环节一
复习
引入
【复习】回忆原子构成分子,微观粒子构成物质。
【活动1】用不同颜色插片,表示O2,H2O,H2,CO2,CO。
【活动5】从元素的角度,分析物质的组成。
【活动6】从元素的角度,分析化学变化。
【小结】化学变化中,元素种类不变。
【练习】分析未知物质的组成。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3.3 元素》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及作业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3.3 元素》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及作业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3.3元素》教学设计2.人教版教材九年级上册化学教科书3.化学分子结构模型 6套【学习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情景导入教师活动1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含氟牙膏,可以帮助预防龋齿;同学们长身体,高钙奶肯定也没少喝;家里做饭用的加碘食盐。

这其中加的碘、氟、钙指的是什么呢?学生活动1 【认真聆听、思考】这些指的是元素活动意图说明:从生活的常用品入手建立元素与学生之间的联系,引发学生的思考:元素究竟是什么?为什么加的不是分子、原子、粒子呢?环节一:微观建模,初识元素教师活动1【旧知回顾,导入课程】你对微观粒子分子、原子和离子与物质的构成有哪些认识?【引导】通过学习,我们知道微粒的质量和体积都非常的小,肉眼难观测。

为了更好的认识物质,我们今天就以这个小球作为原子,来搭建这4种分子。

【引导】同学做的很不错,那我们再进一步用这些小球表示相应的物质。

【提问】上述物质都是有许许多多的分子构成,远比我们做展示的多。

你们能数清楚,这些分子中有多少个原子吗?那有几类原子知道吗?【引导】刚才我们经历了原子→分子→物质,虽然用的原子数量多,但总体来讲也就3类。

在化学中我们通常把相同的一类原子的统称为元素。

学生活动1【任务一】学案上构建分子、原子和离子与物质的构成的关系图。

【任务二】用不用颜色小球表示出下列物质的分子。

氧气分子(O2) 二氧化碳分子(CO2) 水分子(H2O) 甲烷分子(CH4)【任务三】用不同颜色的小球表示出下列物质。

氧气(O2)二氧化碳(CO2)水(H2O)甲烷(CH4)【认真聆听,思考回答】不能数清楚原子。

可以知道有3类原子。

【思考回答】所以刚才所用的氧原子统称为氧元素,氢原子统称为氢元素,碳原子统称为碳元素。

元素概念是教学难点,因为它比较抽象,学生难以理解。

因此本环节从微观粒子的角度,通过学生使用化学分子结构模型小球自主搭建原子构成分子,分子构成物质过程,再继而将原子归类引出元素定义,即一类原子的总称,是个宏观概念。

九年级化学元素教案15篇

九年级化学元素教案15篇

九年级化学元素教案15篇九年级化学元素教案一、教材分析1.地位和作用本节实在学习元素、物质由元素组成的基础上了解人体内元素的组成及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意义,体现化学走进生活。

2.教学重点钙、碘、铁等元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3.分析挖掘教材知识价值体现化学知识的现实性,让学生感受到化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能用一分为二的观点解释合理膳食的重要性。

二、说教学目标㈠知识与技能1.了解人体的元素组成,存在形式。

2.知道常量元素与微量元素.了解钙、碘、铁等元素对人体健康的影㈡过程与方法初步学会运用多种手段查找资料,调查研究,运用比较、分析、归纳、概括等方法主动获取有用信息。

㈢情感态度价值观懂得元素在人体内的平衡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养成平衡营养、合理膳食的意识和习惯。

三、说学法通过对前面各单元的学习,学生已具备了元素、化合物的基础知识,也有了一些与食品有关的重要的有机化合物的初步知识,但学生很难把这些无生命的元素和化合物与生机盎然的生命体联系起来,因此建立这种联系,就是对所学元素与化合物知识的深化和发展,通过本节教材的学习,可以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大自然中的一切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人体也不例外。

了解一些人体必须元素在人体生命过程中的重要功能,正确理解元素营养与人体健康的关系,树立元素营养平衡的理念,补充和调节体内元素的平衡,对确保人类身体的健康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四、说教法本节学习人体中的化学元素、元素在人体内的平衡均衡膳食三部分。

通过图片创设问题情景,引出课题,然后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并配合收集的资料,让学生讨论钙、碘、铁等元素的重要作用,反思缺乏时会怎样,接着再创设情景,让学生思考、讨论、归纳如何补钙、碘、铁及合理膳食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

五、说教学方法1.开放式教学方式:提前一周将学生分成4-5人的小组,明确要求每个小组收集3-4种元素对人体健康影响的材料,指导学生展开调查和整理资料,培养学生处理和获取有用信息的能力。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题3《元素》优秀教案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题3《元素》优秀教案

课题3 元素第1课时元素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元素的概念,统一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

2.了解元素在地壳中和人体细胞中的含量。

【过程与方法】通过微观想象、分析、讨论、对比,认识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发生变化而元素不发生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1.发挥善于合作、勤于思考、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

2.进一步建立科学的物质观,增进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元素的概念。

【教学难点】分子、原子、元素、物质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碘盐、高钙奶、加铁酱油等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听到的名词,你知道这里的“碘”“钙”“铁”指的是什么吗?二、推进新课1.元素的概念[过渡]碳原子{质子数6,中子数6质子数6,中子数7氧原子{质子数8,中子数8质子数8,中子数9质子数8,中子数10上述每组原子在结构上有什么共同点?[归纳总结]同种原子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

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如上述的碳原子都属于碳元素,氧原子都属于氧元素。

[提出问题]组织学生阅读教材第59页内容,并思考“元素”的定义中“一类原子”是什么意思?前面我们学习过原子,那元素与原子有什么区别呢?[归纳总结]“一类原子”指的是质子数相同的一些原子,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

[讨论交流]下述化学反应中:硫+氧气二氧化硫(S) (O 2) (SO 2) 过氧化氢水 + 氧气 (H 2O 2) (H 2O) (O 2)反应物与生成物相比较,分子是否发生了变化?原子是否发生了变化?元素是否发生了变化?[归纳总结]在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发生了变化,而原子和元素都不发生变化。

[拓展延伸]原子可构成物质(微观),元素可组成物质(宏观),元素和原子的区别如下:2.元素的分类及分布[提出问题]组织学生阅读教材第60页内容,并思考自然界的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那么元素在自然界是如何分布的呢?元素又是如何分类的呢?(提示学生可从元素名称的偏旁特点去考虑)[归纳总结]地壳中含量居前五位的元素分别为氧、硅、铝、铁、钙。

《第三单元 课题3 元素》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课题3 元素》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课题3 元素》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元素的观点,掌握元素与物质组成的干系,能够列举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讨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元素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化学在生活中的作用,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元素的观点,掌握元素与物质组成的干系。

2. 教学难点: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的记忆。

三、教学准备1. 准备教学用具:黑板、白板、投影仪、元素周期表卡片、常见元素的实物图片(如铁、铜、氢气等)。

2. 准备教学内容:制作PPT,包含元素周期表的相关知识,以及一些生活中的元素应用实例。

3. 准备学生用具:每个学生准备一张元素周期表卡片,便于记忆和练习。

4. 提前安置学生预习元素的相关知识,并收集一些生活中的元素应用实例。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复习提问:列举几种常见元素名称。

2. 展示元素周期表,请学生观察并找出规律。

3. 引出课题:元素(二)新课教学1. 介绍元素定义,了解元素种类。

通过实物展示和图片展示,介绍氧、氢、碳、氮、钙等常见元素,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其存在形式和性质,引导学生总结元素定义。

2. 讲解元素符号的书写与读法。

通过实物或图片展示元素符号,并讲解其书写规则和读法。

可以通过示范和练习的方式,让学生掌握元素符号的书写和读法。

3. 讲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作用。

通过展示元素周期表,介绍周期表的结构和作用,引导学生了解周期表中的周期、族等观点,并诠释周期表对化学学习的重要性。

4. 介绍常见元素的性质和应用。

根据所学知识,介绍氧、氢、碳、氮、钙等常见元素的性质和应用,让学生了解这些元素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

5. 教室互动:学生分组讨论元素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元素对物质性质的影响,鼓励学生积极思考,通过讨论加深学生对元素性质和物质性质之间干系的理解。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元素》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元素》教学设计

《三单元课题3 元素(第1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知道元素的含义,了解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2) 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

(3) 掌握一些常见元素的名称、符号。

过程与方法(1) 通过元素概念的建构过程培养学生分析、归纳事物的能力。

(2) 通过建构元素的概念、从化学变化的角度认识元素在宏观物质与微观微粒变化之间的关系、认识元素符号的意义、书写等教学过程培养学生具有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从微观的角度认识宏观事物的化学学科素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元素概念的建构过程培养学生从微观的角度去认识宏观世界的能力,将宏观世界与微观微粒之间建立有效的联系,化学变化中分子发生变化但元素不变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二、教学重点:元素的概念的建构;元素符号的书写和意义。

三、教学难点:元素的概念的建构;五、板书设计一、元素1、定义2、相互关系3、自然界中的元素二、元素符号1、书写方法2、意义六、教学反思1、本课是一节理论性很强的课程,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易到难,由浅入深,逐步引入,有利于学生对问题的探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本堂课的教学设计在实施的过程中,通过元素概念的建构以及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发生变化但元素不变的教学,培养了学生从微观的角度去认识宏观世界的能力,实现了新课标要求的通过化学核心知识的教学培养学生化学学科素养的基本要求,同时也为培养了学生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一起学习,与学生平等交流,学生之间互相协作,共同学习。

教师对学生恰当、准确的评价,起到了诊断和激励的作用。

课后学生调侃讲了一笑话,说我们要善待地球上的任何生物,说不准我们体内的元素就有之前死去的猪、牛、羊等生物中的元素,也说不准我们死后,组成我们身体的元素变成了猪、牛、羊等生物中的元素。

2、本堂课在实际的实施过程中,在元素符号的意义、书写上学生们能认识到元素符号在化学学科中的重要性,但是在课堂中很难让学生将元素符号与英文字母之间建立完整的联系,这需要占用学生课外时间来完成。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元素》教学设计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元素》教学设计

《元素》教学设计江汉油田实验初级中学胡正奇课题课题3 元素教学方法三导三自主教材分析及学情分析本节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上)第三单元课题3《元素》的内容。

本课题包括元素、元素符号和元素周期表简介三部分内容。

在前一课题中,已介绍了分子、原子及原子的结构等知识,本课从微观结构的角度对元素下了一个比较确切的定义,从而把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统一起来。

元素的概念比较抽象,而且容易与原子的概念混淆,教学时应注意两者的区别。

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已经了解了分子、原子及原子的结构,对微观物质世界有了一个较清楚的认识并且学生在日常生活当中如药品、食品等标签中见过有关元素的知识,这为我们这节课的教学奠定了基础。

教法分析元素概念的教学应注意从熟悉的知识切入,通过观察、分析、归纳、总结出元素的定义,并通过学生熟悉的化学反应组织讨论,使学生真正认识到: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发生变化,而元素种类不发生变化。

元素符号的教学切忌一步到位、急于求成,应分散难点,逐步记忆,减轻学生对枯燥乏味的元素符号的记忆负担,并注意组织好有关的活动与探究,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设一些有趣味的活动,如成语谐音、分组抢答等,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元素的概念,将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构成的认识统一起来了;(2)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及了解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逐步记住一些常见的元素符号。

(3)初步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概括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微观想象、分析、讨论、对比,培养学生观察、发现新问题,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用完成成语的小游戏来帮助学生记忆元素符号,从而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2)通过对本课相关内容的总结和提升,帮助学生逐渐深入认识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元素在化学变化中不变的基本元素观。

(3)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合作交流中进一步树立合作意识,培养合作能力,体验学习的快乐.教学重点元素概念的理解和元素符号的正确书写及元素符号的意义教学难点元素概念的理解教学过程(师生活动)设计意图教师导学——学生自主发现1、我们每天食用的食盐都是“加碘食盐”这里的“碘”指的是什么?2、什么是相对原子质量?其中一种碳原子是指哪一种碳原子?有没有别的碳原子呢?投影出几种碳原子和氧原子的结构让学生观察。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课题3元素(第2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课题3元素(第2课时)教学设计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在化学学习方面已具备了一定的基础,掌握了基本的化学用语和概念,能够理解物质的组成和分类。在此基础上,他们对元素的学习既有兴趣,也存在一定的挑战。学生对元素符号的书写规则和元素周期表的使用尚不熟练,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加强练习和指导。此外,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交流表达能力有待提高,教师应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引导他们积极参与讨论,提高团队合作能力。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学生初步认识到化学与生活、自然的联系,但对元素在资源、环境等方面的作用认识不足,需要通过教学活动进一步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环保意识。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引导性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主动探究元素知识的能力。
2.利用元素周期表作为教学工具,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总结元素的性质和规律。
3.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激发他们学习化学的热情。
2.使学生认识到元素是化学研究的基础,了解元素在自然界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6.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在教学过程中,适时引入与元素相关的资源、环境问题,引导学生树立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7.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如多媒体、网络资源等,丰富教学形式,提高教学效果。
8.定期进行教学评价,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问题进行个别辅导,提高教学质量。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3.学生对元素知识的整合与应用能力的培养。
教学设想:
1.针对重点内容,采用直观演示、举例说明等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例如,通过展示元素周期表,引导学生观察元素符号的排列规律,加深对元素周期律的认识。
2.对于难点内容,设计梯度性的问题,逐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如从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入手,分析元素性质的规律性变化,并通过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元素在资源、环境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第三单元课题3元素》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课题3元素》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元素》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本课教学目标旨在使学生掌握元素的基本概念、符号表达及其分类方法。

通过教学,期望学生能够理解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态,认识到元素周期表的基本框架和意义,并能够初步运用元素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化学现象。

同时,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和严谨的化学实验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在于使学生掌握元素的定义及符号表示法,了解元素的分类及其在周期表中的排列规律。

教学难点则在于帮助学生理解元素周期表的实质性意义,以及如何将元素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为突破这一难点,将通过实验演示和案例分析的方式,加深学生对元素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三、教学准备为确保《元素》第一课时的教学顺利进行,需准备以下教学材料:化学元素周期表挂图、元素符号卡片、相关化学实验器材、多媒体教学设备等。

同时,教师需提前熟悉教材内容,准备相应的教学课件和教案,确保课堂上能够灵活应对各种教学情况。

此外,还需布置好化学实验室,准备好必要的实验用品,以备学生进行实验操作。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在课堂的开始,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元素化合物实例,如水、氧气、二氧化碳等,来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元素。

让学生感知元素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其在物质构成中的重要性。

然后通过简短的讲解,帮助学生回忆上节课的知识点,为学习新内容做好铺垫。

二、知识讲解1. 元素概念及分类在讲解元素的概念时,教师可以通过图表和实例相结合的方式,详细解释元素的定义和分类。

同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物或图片,理解不同元素的颜色、状态、气味等特性。

通过讨论和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2. 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化学学习的重要工具。

教师可以通过投影仪或电子设备展示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特点,让学生了解元素在周期表中的排列顺序和规律。

同时,结合具体的元素实例,讲解元素周期表中的符号、原子序数、电子排布等信息。

三、实验操作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元素知识,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简单的实验操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后习题第一题
教后反思
本节课大部分学生掌握较好个别学生对元素的概念理解不够透彻课下还应加强练习。
达标测评题(时间约5分钟)
《同步》开放性作业1、2、3、4、5、6。
参考答案
A B D B D B
反馈练习:见课件
过渡:我们小时候经常玩积木,用几块积木就可以组成很多形状的玩具,同样我们周围成千上万种的物质也只是由100多种元素组成的,可见很少的元素就可以组成很多物质,比如最常见的碳氢氧三种可组成多少物质?
二.元素的存在和分类
1、元素的分类
提出问题: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目前知道110多种元素,但是中国的汉字非常的形象化,从这些汉字中我们可以将元素分类,那么元素是如何分类的呢?请打开化学书的最后一页,观察元素分为几类,分别是什么?
九年级化学学科
第 三单元课题三元素(第一课时)




1.让学生认识元素的存在,形成元素的概念,知道元素的简单分类。
2.了解地壳中、生物细胞中含量较多的几种元素。


元素的概念


对元素概念的理解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无数优美的乐章是由1234567组成的;成千上万个英语单词是由26个英语字母组成的,那么大千世界中的物质,比如我们的身体是由什么组成的呢?这些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在第三章我们学过水是由什么组成?那么什么是元素,元素又如何分类的呢?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下。
小结:在化学变化中变化的粒子和不变的有哪些。




(1)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__________;
(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__________;
(3)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_______;
(4)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__________.




学生完成达标测评。





让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
小结:元素的分类,并举例。
2.元素的存在
提出问题:元素在自然界是怎样存在的?各种元素含量如何?
【展示图片】元素在地壳中,生物体中,空气中的含量
【归纳小结】地壳中各元素按质量计,由多到少的顺序为:养闺女贴心,
生物体中:氧探亲
【展示图片】我们在生活中经常看到一些标签证明元素的存在。
提出问题:我们本节课主要学习的是元素,那么它和物质和分子及原子间有什么关系呢?
回答: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一、认识元素,理解涵义
【投影展示】
质子数6,中子数7
碳原子 质子数6,中子数6
质子数6,中子数8
氧原子
质子数8,中子数8
质子数8,中子数9;
质子数8,中子数10
提出问题它们有何共同点?
【投影展示】这些碳原子都属于碳元素,这些氧原子都属于氧元素。
提问:根据以上内容,你们能试着说说什么叫元素吗?
分析元素的定义:
1.找到元素定义的主干
2.明确是具有相同质子数的原子
反馈提问:结合定义,如何区分氧元素与碳元素?元素的种类由什么决定?
投影展示:
质子数6,中子数7
碳原子 质子数6,中子数6
质子数6,中子数8
氧原子
质子数8,中子数8
质子数8,中子数9;
质子数8,中子数10
3.分析定义,推出元素的特点
4.讨论:元素和原子的区别
观察两组原子。
回答:每组原子的质子数相同。
倾听,观看屏幕。
交流,试着说出元素的定义。
理解记忆元素的概念。
观看表格并思考如何区分不同元素
小组讨论,并汇报成果。
反馈练习,二氧化碳的组成与一个二氧化碳分子的构成
说出学过的碳氢氧元素组成的物质
查看元素周期表找到元素的分类,观察偏旁与它们组成的单质种类状态之间的联系,并尝试列举一些教师提出的元素
观看图片,说出地壳中,生物体中和空气中元素的含量。
【思维创新】练习元素在物质中的含量




元素、物质、分子、原子之间的关系
投影:四者之间的关系,并以氧气为例,说明四者间的联系
我们学习了元素的定义,分类和在一些物质中的含量,那么元素在化学变化中又如何呢?大家一起完成73页讨论题。
播放水电解的微观示意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