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手术及有创操作部位标识制度
护理部患者标识及识别管理制度

护理部患者标识及识别管理制度一、一般病人标识及识别1.将“腕带”作为手术、昏迷、神志不清、无自主能力的重症患者重要标识。
(1)对手术、昏迷、神志不清、无自主能力的重症患者在诊疗活动中使用腕带标识,作为操作前、用药前、输血前等诊疗活动时辨识病人的一种必备的手段。
(2)在重症监护病房、手术室、急诊抢救室、儿童等患者使用“腕带”,作为操作前、用药前、输血前等诊疗活动时辨识病人的一种必备的手段。
(3)“腕带”填写的信息字迹清晰规范,准确无误。
项目包括:病区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等信息,填入“腕带”的识别信息必须经两名医护人员核对后方可使用,若损坏需更新时,需要经两人重新核对。
2.在标本采集、给药或输血等各类诊疗活动前,必须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应至少同时使用两种患者身份识别方法(禁止仅以房间或床号作为识别的依据)3.在实施任何介入或有创诊疗活动前,实施者应亲自与患者(或家属)沟通,作为最后确认的手段,以确保对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
4.完善关键流程的患者识别措施,在各关键流程中,均有对患者准确性识别的具体措施、交接程序与记录文件。
(1)急诊与病房、手术室、ICU之间流程中有识别患者身份的具体措施、交接程序与记录。
(2)手术与病房、ICU之间流程中有识别患者身份的具体措施、交接程序与记录。
二、手术病人及部位识别1.术前一日,责任护士遵医嘱对手术患者进行查对(内容包括:床号、姓名、年龄、手术名称、手术部位)。
2.在患者手腕上戴上腕带,表明床号、姓名、手术名称,双侧手术部位注明左、右。
3.患者到手术室前,值班护士再次核对手术患者的床号、姓名、手术名称及部位,再次检查术前准备情况。
4.手术病人确认程序(1)接病人时,当班护士和手术室人员共同核对腕带资料,双方确认手术前准备皆已完成,所需必要的文件资料与物品(如:病历、影像资料、术中特殊用药等)均已备妥,确认无误后双方在《手术患者交接记录》签字,将患者送到手术室。
三甲医院手术部位识别标示制度

三甲医院手术部位识别标示制度为确保手术患者的医疗安全,防止手术过程中患者及手术部位出现识别差错,特制定本制度。
一、涉及有双侧、多重结构(手指、脚趾、病灶部位)、多平面部位(脊柱)的手术时,必须对手术侧或部位做标记。
二、下列情况不需要进行手术部位标记:1、单器官手术,如腹部、心脏、阴道、尿道、肛门手术等;2、事前没有明确部位的手术或操作;3、牙齿的侵入性操作,需在病历上记录或相关的放射等特检资料上做好记号;4、不适合做皮肤标记的婴幼儿。
三、下达手术医嘱后,由术者或主管医师会同病房护士、患者或家属三方共同核对、确认手术部位,确认无误后双方签字,用记号笔在手术部位体表空心圆标示,并注明为“L(左)”、“R(右)”侧。
患处已有纱布、石膏、牵引器等,统一标记于包扎物上方4-5cm处,以空心圆标示并注明为“L(左)”、“R(右)”侧。
不便标示手术部位的,如口腔、眼睛等,则标注于手术部位同侧手腕上,并标写眼(R或L)、口(R或L)。
四、责任护士遵医嘱对手术患者进行查对(内容包括住院号、姓名、性别、年龄、手术名称、手术部位),经查对确认无误后,对手术区域进行皮肤准备。
五、接患者时,手术室人员依据手术通知单和病历,与病房护士及患者或家属三方共同核对患者床号、姓名、性别、年龄、疾病诊断、手术名称、手术部位体表标识,确认无误后双方签字,将患者送到手术室。
应有标示者若无标示,禁止将患者接到手术室(不需要进行手术部位标记除外)。
六、手术医生、麻醉师、手术室护士在麻醉开始前和手术开始前,严格按照《手术安全核查制度》进行三方核对,查看即将手术的患者身体切口位置是否有标示,并查对术前切口标示是否和患者即将手术的手术部位一致,特别是涉及侧别和相邻的部位,再次确认手术患者及手术部位体表标识。
经反复核对后,方可开始麻醉、手术。
若无标示或标示与手术部位不一致,麻醉医生可拒绝为患者进行麻醉,直至经治医生标示清楚方可进行麻醉。
七、各类有创操作的标识参照本制度执行。
手术部位标识

手术部位标识制度
• 十、手术科室应严格按照此规定,对手术患者进行认真的体表标识。手术 部位体表标识是作为手术部位的再次确认,并不能代替其他的甄别、核对 方式。
手术部位标识制度
• 十一、各类有创操作的标识可以按照实际情况参照本制度执行。
手术部位标识制度
• 十二、医务部每月对手术部位标识情况进行督查并通报,相关科室及时组织讨论并制定整改措施。督查结果纳入当月医疗质 量考评:手术部位标识执行率达100%的科室,奖励医疗质量考核分0.5分/月;未有效落实标识制度的科室扣除医疗质量考 核分0.05分/台次。
手术部位标识流程 图
手术患者
手术医师确定手术部位
手术医师、护士和患者 或代理人共同确认标识
重新进行标识
无标识
有标识
离开病区前
检查标识
病房护士、手术室 护士和患者或代理 人共同确认标识
手术室护士
接入手术室
手术医师、麻醉师和 护士共同确认标识
实施麻醉
手术医师、麻醉师和 护士共同确认标识
手术
离开手术室
手术部位标识制度
• 四、责任护士遵医嘱核查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手术名称、 手术部位等信息,经查对确认无误后,对手术区域进行皮肤准备。
手术部位标识制度
• 五、接病人时,手术室人员依据手术通知单和病历,与病房护士及患者或家 属三方共同核对患者床号、姓名、性别、年龄、疾病诊断、手术名称、手术 部位体表标识,确认无误后双方签字,将患者送到手术室。无标识者暂不接 入手术室,待手术医师标识清楚确认后方可接患者入手术室。
手术部位标识
目录
1 手术部位标识制度 2 手术部位标识规范 3 手术部位标识流程图
目的
• 为进一步落实围手术期安全管理制度,保证手术医护团队正确识别手术患者身份、手术部位和手术方式等信息,防止识别差 错造成的医疗安全事故和隐患,确保患者手术安全
手术安全核查、部位标记、物品清点、安全用药管理、患者交接制度

手术安全核查制度一、手术安全核查是由具有执业资质的病房护士,手术医师、麻醉医师和手术室护士三方(以下简称三方),分别在手术患者出病房前,麻醉实施前、手术开始前和患者离开手术室前,共同对患者身份和手术部位等内容进行核查的工作。
二、本制度适用于各级各类手术,其他有创操作可参照执行。
三、手术患者均应配戴标示有患者身份识别信息的标识以便核查。
四、手术安全核查由手术医师或麻醉医师主持,三方共同执行并逐项填写《手术安全核查表》。
五、实施手术安全核查的内容及流程。
(一)出病房前:由病房护士根据病历、医嘱,到床旁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沟通确认,核对腕带身份标识,核对手术部位及标识。
并与手术室护工的手术病人转运本核对(科室,床号,住院号,姓名,年龄,性别,手术名称),确认无误后签字,认真填写手术转运交接单(注意术中用药,管道情况,皮肤情况等内容)。
(二)麻醉实施前:三方按照《手术安全核查表》依次核对患者身份(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手术方式、知情同意情况、手术部位与标识、麻醉安全检查、皮肤是否完整、术野皮肤准备、静脉通道建立情况、患者过敏史、抗菌药物皮试结果、术前备血情况、假体、体内植入物、影像学资料等内容。
(三)手术开始前:三方共同核查患者身份(姓名、性别、年龄)、手术方式、手术部位与标识,并确认风险预警等内容。
手术物品准备情况的核查由手术室护士执行并向手术医师和麻醉医师报告。
(四)患者离开手术室前:三方共同核查患者身份(姓名、性别、年龄)、实际手术方式,术中用药、输血的核查,清点手术用物,确认手术标本,检查皮肤完整性、动静脉通路、引流管,确认患者去向等内容。
手术室护士并填写手术转运交接单。
(五)三方确认后分别在《手术安全核查表》上签名。
六、手术安全核查必须按照上述步骤依次进行,每一步核查无误后方可进行下一步操作,不得提前填写表格。
七、术中用药、输血的核查:由麻醉医师或手术医师根据情况需要下达医嘱并做好相应记录,由手术室护士与麻醉医师共同核查。
最新制定医疗机构十八项核心制度之手术安全核查制度

最新制定医疗机构十八项核心制度之手术安全核查制度1. 目的为加强医院手术安全管理,确保每一步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保障患者手术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通过严格的核查流程,杜绝因误操作、误识别等原因导致的医疗事故,提高医疗质量。
2. 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全院各级各类手术,其他有创操作可参照执行。
适用于全院进行有创操作的科室及医务人员。
3. 定义指在麻醉实施前、手术开始前和患者离开手术室前,对患者身份、手术部位、手术方式等进行多方参与的核查,以保障患者安全的制度。
4. 内容4.1 患者身份标识4.1.1 手术患者均应配戴标示有患者身份识别信息的标识,如手腕带、床头卡等,以便核查。
4.1.2 识别信息应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等关键信息,确保信息的准确性。
4.2 核查人员及工具4.2.1 手术安全核查由手术医师、麻醉医师与巡回护士三方共同执行,并逐项填写《手术安全核查表》。
4.2.2 《手术安全核查表》应具备详细的内容和简洁的操作流程,确保核查人员能够快速、准确地完成核查。
4.3 核查记录4.3.1 住院患者的《手术安全核查表》应归入病历中保管,非住院患者的《手术安全核查表》由手术室负责保存一年。
4.3.2 核查表应填写完整,包括核查时间、核查人员、核查内容及结果等,确保信息的可追溯性。
4.4 实施手术安全核查的内容及流程4.4.1 麻醉实施前4.4.1.1 主持与核对:由手术医师主持,三方按《手术安全核查表》依次核对以下内容:患者身份: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手术方式:确认手术方式是否与病历记录一致;知情同意情况:核查患者及其家属是否已经签署知情同意书;手术部位与标识:确认手术部位是否已正确标识;麻醉安全检查:检查麻醉设备和药品是否齐全、有效;皮肤完整性:检查患者皮肤是否有破损;术野皮肤准备:确认术野皮肤是否已做好准备;静脉通道建立情况:核查静脉通道是否已建立;患者过敏史:确认患者是否有药物过敏史;抗菌药物皮试结果:记录抗菌药物皮试结果;术前备血情况:确认是否有术前备血;假体、体内植入物:确认是否有假体或体内植入物;影像学资料:核对影像学资料是否齐全。
麻醉医师能力评价与再授权制度手术及有创操作标识制度非计划再次手术管理制度临床医务制度三甲评审

市立医院临床医务制度三甲评审复评审修订版资料目录:麻醉医师能力评价与再授权制度手术及有创操作标识制度非计划再次手术管理制度实现麻醉操作权限化管理,确保麻醉的安全有效。
二适用范围所有开展麻醉及镇静、镇痛操作的各级麻醉医师。
三主要内容1根据麻醉医师级别变动及实际工作能力的变化,科主任组织科内专家小组对其麻醉权限进行再评估,在履行申请审批程序后,授予该麻醉医师相应的麻醉权限。
2麻醉医师能力评价:2.1麻醉医师能力评价时间为一年一次。
2.2评价标准:2.2.1能胜任本级别麻醉相关技术操作,且相关操作并发症发生率低于标准规定的范围,可授予相应级别麻醉权限。
2.2.2预申请高一级别麻醉权限的医师,除能胜任本级别麻醉相关技术操作外,尚同时具备以下条件:2.2.2.1符合受聘卫生技术资格,对资格准入手术,麻醉者必须是已获得相应专业麻醉的准入资格者;2.2.2.2在参与高一级别麻醉中,依次从辅麻到主麻做起,分别完成该级别麻醉5例者;2.2.2.3承担本级别麻醉时间满两年度;2.2.2.4承担本级别麻醉期间无医疗过错或事故主要责任。
2.2.3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者,可取消或降低其麻醉操作权限:2.2.3.1医师年度考核成绩不合格者;2.2.3.2对操作者的实际完成质量评价后,经证明其操作并发症的发生率超过操作标准规定的范围者;2.2.3.3在操作过程中明显或屡次违反操作规程。
3工作程序:3.1科主任组织科内专家小组,根据上述规定,制定科室麻醉医师权限范围,提交医务科;3.2医务科复核认定后,提交授权管理委员会讨论通过;3.3符合申请高一级别麻醉权限的医师,填写《麻醉医师资格准入申请表》,交本科室主任;3.4科主任组织科内专家小组对其技术能力讨论评价后,提交医务科;3.5医务科组织相关专家小组,对其进行理论及技能考核评估,提交授权管理委员会讨论通过;3.6对取消或降低其麻醉操作权限的医师,科主任组织科内专家小组讨论,形成书面意见后,报医务科提交授权管理委员会讨论通过;3.7授权管理委员会签批;3.8麻醉医师能力评价与再授权结果院内公示;3.9医务科备案。
手术室规范

手术室规范一、门诊手术室工作制度:1、手术室布局合理,符合功能流程和洁污分开的要求,各区域划分明确(限制区、半限制区、非限制区),标识醒目。
2、进入手术室时必须按要求穿戴手术室的拖鞋、工作服、一次性口罩帽子,手术室工作服不得在手术室以外的区域穿着。
3、非手术室工作人员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进入手术室,严格限制手术间参观人员。
4、凡进入手术室人员,应严格执行手术室消毒隔离制度和无菌技术操作操作规程,防止交叉感染。
5、无菌手术与有菌手术应分室进行。
如无条件时,先做无菌手术,后做有菌手术。
6、手术人员认真做好手术患者风险评估;认真执行《手术患者安全核查制度》,确保正确的患者、正确的部位、正确的手术。
7、保持室内肃静和整洁,仪器设备等物品定位放置、有序,严禁吸烟和喧哗,术中严禁谈论与手术无关的话题。
8、手术室对施行手术的病员应做详细登记,按要求做好资料统计工作。
10、严格执行《医院感染管理办法》、《消毒技术规范》、《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定期做好环境卫生学监测及手术器械、敷料包的消毒灭菌效果监测。
二、手术室查对制度1、认真落实《手术安全核查制度》,认真核对患者身份信息及相关信息。
把握好手术核查的各个时机与环节,明确核查负责人,确保正确的手术患者,正确的部位、正确的手术。
2、执行医疗护理操作时要做好“三查八对”工作,防止不良事件发生。
3、认真清点手术物品,确保手术前后物品数目相符,严防手术物品遗留体内。
4、无菌物品在使用前应仔细查看物品名称、消毒灭菌方式、有效期、包外监测结果,检查外包装有无松散、破损、潮湿,符合无菌标准后方可打开;无菌物品开包使用前应首先检查包内指示卡,达到灭菌标准方可使用。
5、严格执行《手术标本管理制度》,妥善保管手术标本,准确登记、及时送检,严防手术标本错误或遗失。
6、做好手术前患者皮肤完整性检查,发现异常及时与医生联系,术后再次复查,如有体位压伤、皮肤灼伤等情况,应及时报告手术医生及护士长。
手术部位标识范围、术语定义、标识要求、有创操作标识及手术部位标识确认图

手术部位标识范围、术语定义、标识要求、有创操作标识及手术部位标识确认图手术部位标识规范1范围本标准规定手术部位标识的原则、时间、人员和方式等。
本标准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机构。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手术安全核查制度》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医疗机构 medical institutions经登记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从事疾病诊断、治疗活动的机构。
3.2手术 operation是医务人员在医疗机构使用手术器械在人体局部进行操作,以去除病变组织、修复损伤、移植组织或器官、植入医疗器械、缓解病痛、改善机体功能或形态等为目的诊断或者治疗措施。
3.3有创操作 invasive manipulation在临床诊疗过程中进行的各种诊断、治疗性操作(如胸腔穿刺、腹腔穿刺等)。
3.4手术部位标识 surgical site marking手术医师向患者和/或家属说明手术标识目的,并邀请患者和/或家属参与,核对患者身份、手术名称及手术部位等信息无误后,对手术部位体表所做的标识,不宜在体表进行标识的可做书面标识,以避免手术错误的发生。
4手术部位标识要求4.1标识原则如下:00001——主刀医师对确保在正确的手术部位进行手术负最终责任。
00002——患者盖好消毒布后,手术部位标识须清晰可见。
00003——患者由护送人员接到或送到手术室时,由手术室护理人员确认标识情况,应标识而未标识的患者,禁止进入手术室。
00004——一般手术在手术部位进行标识,涉及左右侧的器官(如:左右侧的眼、耳、鼻腔、胸壁、肺、肾、附件等)、多部位、多重结构(如四肢、足趾、关节等)和多节段部位(如脊柱等)的手术,在患者身体的相应位置分别进行标识。
00005——患者和/或家属宜参与标识。
手术部位识别标识管理制度

手术部位识别标识管理制度1.目的:为保证手术患者正确、手术部位正确、手术术式正确,防止手术患者手术部位出现差错,保证手术安全,医院实施手术病人手术部位标识管理,特制定本制度。
2.使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全院开展的手术及有创操作。
3.定义:3.1手术:是指医务人员在医疗机构使用手术器械在人体局部进行操作,以去除病变组织、修复损伤、植。
3.2有创操作:在临床诊疗过程中进行的各种诊断、治疗性操作(如胸腔穿刺、腹腔穿刺等)。
3.3手术部位标识:手术医师向患者和/或家属说明手术标识目的,并邀请患者和/或家属参与,核对患者身份、手术名称及手术部位等信息无误后,对手术部位体表所做的标识,不宜在体表进行标识的可做书面标识,以避免手术错误的发生。
4.内容:4.1 手术部位标识要求在患者进入手术室之前完成,并由手术医生负责。
应使用黑或蓝色医用皮肤记号笔或龙胆紫对患者手术部位进行体表标识,并与患者或家属共同核对,并确认。
病房护士必须于手术当天送病人前检查确认,并与手术室护士交接。
4.2 涉及有双侧、多重结构(手指、脚趾、病灶部位)、多平面部位(脊柱)的手术时,对手术侧或部位应做标记。
4.3 各科手术部位标识及要求:4.3.1 普通外科——以“﹢”号或手术切口作为识别标识,用记号笔标记于相应手术部位体表。
经自然腔道(如肛门)手术的,在邻近位置体表(如骶骨区)以“”为标识,箭头指向手术部位方向。
4.3.2 骨科——以“﹢”号或者手术切口作为识别标识,标示于手术部位体表;患者已有纱布、石膏、牵引器等统一标识于包扎物上。
脊柱手术应另注明手术椎体节段。
4.3.3 耳鼻喉头颈外科——以“﹢”号或沿手术切口划线为标识,标示于患侧手术部位体表。
4.3.4 泌尿外科——以“﹢”号或手术切口划线作为识别标识,用记号笔标示于手术部位体表;如“膀胱、前列腺、阴茎、阴囊”等部位,于耻骨区体表以“”为标识,箭头指向手术部位方向;涉及双侧结构的可在手术标识旁另外注明“R”或“L”。
门诊医院手术室工作制度和规范

1、手术室布局合理,符合功能流程和洁污分开的要求,各区域划分明确 (限制区、半限制区、非限制区) ,标识醒目。
2、进入手术室时必须按要求穿戴手术室的拖鞋、工作服、一次性口罩帽子,手术室工作服不得在手术室以外的区域穿着。
3、非手术室工作人员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进入手术室,严格限制手术间参观人员。
4、凡进入手术室人员,应严格执行手术室消毒隔离制度和无菌技术操作操作规程,防止交叉感染。
5、无菌手术与有菌手术应分室进行。
如无条件时,先做无菌手术,后做有菌手术。
6、手术人员认真做好手术患者风险评估;认真执行《手术患者安全核查制度》,确保正确的患者、正确的部位、正确的手术。
7、保持室内肃静和整洁,仪器设备等物品定位放置、有序,严禁吸烟和喧哗,术中严禁谈论与手术无关的话题。
8、负责保存和送检手术采集的标本。
认真交待手术后注意事项及换药、复诊时间。
9、手术室对施行手术的病员应做详细登记,按要求做好资料统计工作。
10、严格执行《医院感染管理办法》、《消毒技术规范》、《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定期做好环境卫生学监测及手术器械、敷料包的消毒灭菌效果监测。
1、认真落实《手术安全核查制度》,认真核对患者身份信息及相关信息。
把握好手术核查的各个时机与环节,明确核查负责人,确保正确的手术患者,正确的部位、正确的手术。
2、执行医疗护理操作时要做好“三查八对”工作,防止不良事件发生。
3、认真清点手术物品,确保手术先后物品数目相符,严防手术物品遗留体内。
4、无菌物品在使用前应子细查看物品名称、消毒灭菌方式、有效期、包外监测结果,检查外包装有无松散、破损、潮湿,符合无菌标准后方可打开;无菌物品开包使用前应首先检查包内指示卡,达到灭菌标准方可使用。
5、严格执行《手术标本管理制度》,妥善保管手术标本,准确登记、及时送检,严防手术标本错误或者遗失。
6、做好手术前患者皮肤完整性检查,发现异常及时与医生联系,术后再次复查,如有体位压伤、皮肤灼伤等情况,应及时报告手术医生及护士长。
手术部位标识制度及流程

手术部位标识制度及流程1.目的为了确保手术患者的医疗安全,防止手术过程中患者及手术部位出现识别差错,特制定本制度。
2.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所有我院手术科室。
3.标准3.1 涉及有双侧、多重结构(手指、脚趾、病灶部位)、多平面部位(脊柱)的手术时,对手术侧或部位应做标记,腔镜、介入手术的第一穿刺点位置做标记。
3.2 临床医生在医疗活动中要严格执行《术前讨论制度》及《围手术期管理制度》。
3.3 经治医生在术前要明确手术切口位置、手术方式及手术目的。
3.4 以下手术可以除外:扁桃体、鼻窦,黏膜表面或会阴部位,单侧器官,单孔手术(消化道内镜检查、支气管镜检查),手术部位需要在手术过程中决定的。
3.5 手术部位标识由手术或操作医师负责,一般情况下在患者清醒或知晓的情况下进行,由患者和/或家属的参与下共同完成,应在患者送至手术室或导管室前完成。
标识方法包括体表标识和书面标识两种,体表标识使用紫色标记笔标识,在消毒和铺巾后仍能清晰可见。
如无法标识或患者拒绝的,应做书面标识。
3.6 手术及有创操作部位标识符合:无植入物:“0”,有植入物:“0+”。
3.7 手术室工作人员到病区接患者时必须查看即将手术患者的身体切口位置是否有记号笔标示,若无标示,禁止将患者接到手术室。
3.8 麻醉医生在为手术患者进行麻醉术前,严格遵守《查对制度》,同时必须查看即将手术的患者身体切口位置是否有标示,并查对术前切口标示是否和患者即将的手术部位一致。
若无标示或标示与手术部位不一致,麻醉医生拒绝为患者进行麻醉手术,直至经治医生标示清楚方可进行麻醉。
4.本制度及流程由医务部制定并负责解释和修订,自发布之日起生效。
5.附件手术部位识别、标识工作流程图附件手术部位识别、标识工作流程图。
手术有创操作部位标识管理制度

手术有创操作部位标识管理制度英文回答:Surgical site marking management system is a crucial aspect of surgical procedures. It helps to ensure patient safety and prevent wrong-site surgeries. This system involves the marking of the surgical site before the operation to clearly identify the correct area for surgery. Here, I will provide an overview of the surgical site marking management system and its importance.Firstly, the surgical site marking management system involves the use of standardized protocols and guidelines to mark the correct surgical site. This is usually done by the surgeon or a designated healthcare professional using a permanent marker. The marking should be visible after prepping and draping the patient for surgery. The purpose of marking is to provide a clear and unmistakableindication of the intended surgical site.The importance of surgical site marking cannot be overstated. It serves as a visual reminder to the surgical team about the correct site for surgery. It helps to prevent confusion and misinterpretation of the surgical site, especially in cases where multiple sites or bilateral procedures are involved. By marking the site, the surgeon can verify and confirm the correct location before proceeding with the operation.Furthermore, surgical site marking management system also plays a vital role in communication and teamworkwithin the operating room. It facilitates effective communication between the surgical team members, including the surgeon, anesthesiologist, and nurses. The marked site serves as a reference point for everyone involved, ensuring that there is no ambiguity or misunderstanding during the procedure.In addition to preventing wrong-site surgeries,surgical site marking management system also helps in the documentation and auditing process. The marked site serves as evidence that the correct site was identified andconfirmed prior to surgery. This documentation is important for quality assurance and risk management purposes. It provides a record that can be reviewed and analyzed to identify any potential areas for improvement in thesurgical process.To illustrate the importance of surgical site marking management system, let me provide an example. Imagine a scenario where a patient is scheduled for a bilateral knee replacement surgery. Without proper marking, there is arisk of confusion between the left and right knee. However, by using the surgical site marking management system, the surgeon can clearly mark the correct knee before the operation, ensuring that there is no room for error.中文回答:手术有创操作部位标识管理制度是手术程序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院手术及有创操作部位标识制度
1.目的:规范手术及有创操作部位标识,确保手术及有创操作部位正确。
2.范围:从事手术及有创操作的相关科室。
3.定义:手术及有创操作是指在诊治过程中,以切割、去除、修复、更换或者植入等方法来对人体疾病或功能失调进行检查或治疗的程序。
4.权责
4.1手术操作医生:负责对患者手术/操作部位进行标识。
4.2病区护士:送手术室、介入手术室前核对手水部位有无正确标识。
4.3手术室护士:查对手术部位有无正确标识。
5.制度内容
5.1标识原则
5.1.1所有手术及有创操作部位都应做标识,包括偏侧部位(如左右侧)、多组织部位(如手指、脚趾)或多节段部位(如脊柱)。
5.1.2以下情况可以无须做手术部位标识
5.1.2.1双侧手术:例如扁桃体和卵巢。
5.1.2.2黏膜表面或会阴部位。
5.1.2.3单侧器官的中线手术。
5.1.2.4单孔手术〔消化道内镜检查、支气管镜检查)。
5.1.2.5手术部位在手术过程中决定的。
5.2标识者:手术/操作医生负责标识。
5.3标识时机
5.3.1手术及有创操作部位标识应在患者送至手术室、导管室前或操作开始前完成。
5.3.2手术及有创操作部位标识应在患者和/或家属的参与下共同完成,并签字确认。
5.4标识方法:包括体表标识和书面标识两种方式
5.4.1手术及有创操作体表部位使用医用标记笔标识,在消毒和铺巾后能清晰可见。
5.4.2手术及有创操作部位标识符号:无植入物:“O",有植入物:“O+”,标识符号大小应清晰可见。
5.4.3一般手术在手术切口部位做标识,腔镜手术在手术器官的体表投影处标识,眼科、耳鼻咽喉科等手术在手术切口旁做标识,有创操作在操作部位做标识。
5.4.4适用书面标识的情况:标识部位在技术上解剖学角度来说是不可能或不可行的(例如:黏膜表面或肛门)或者婴幼儿不适合做皮肤标识,无法标识或患者拒绝标识的,应做书面标识。
5.5标识核查
5.5.1患者送手术室前由病区护士.急诊小区护士核查手术部位有无标识。
5.5.2手术室护士接收患者时核对手术标识是否完成及是否正确。
5.5.3门急诊患者由操作场所护士检查手术及有创操作部位有无标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