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手拉手

合集下载

四年级下册数学课件第三单元第7课时手拉手北师大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课件第三单元第7课时手拉手北师大版
手拉手
北师大版 四年级下册
新课导入
物品 单价/元
练习本 8
铅笔盒 《数学家的故事》
6.1
7.2
推进新课
物品 练习本 铅笔盒 《数学家的故事》
单价/元 2.8
6.1
7.2
淘气要给希望小学3名同学分别买1本练习本和1个 铅笔盒,一共要花多少元?
2.8×3+6.1×3 =8.4+18.3 =26.7(元)
答:一共要花50元。
随堂演练
1.还记得加法结合律吗?请你举例说明加法结合 律对小数加法也适用。
4.8×2.5+5.2×2.5 =(4.8+5.2)×2.5 =10×2.5 =25
2.这些果汁一共多少元?与同伴交流你的想法。 (交流略)(24+24+6)×2.5=135(元)
3.计算。
33.4 0.37
(1)10×(6+2.5)=85(平方米) (2)10×2.5=25(平方米) (3)85×0.04=3.4(千克)
四年级下册数学课件-第三单元 第7课时 手拉手 北师大版(共11张PPT)
四年级下册数学课件-第三单元 第7课时 手拉手 北师大版(共11张PPT)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活动,你 有什么收获?谈谈你的感受。
5.79 0.6
6.8 8.9
9 11
四年级下册数学课件-第三单元 第7课时 手拉手 北师大版(共11张PPT)
4.如果每人回收1.5千克废纸,我们班回收的废 纸可生产多少千克再生纸?
1.5×0.8=1.2(千克) 我们班人数乘1.2千克即为我们班回收的废纸 可生产的再生纸的千克数。
四年级下册数学课件-第三单元 第7课时 手拉手 北师大版(共11张PPT)

手拉手(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四年级下册 北师大版

手拉手(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四年级下册 北师大版

手拉手(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四年级下册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手拉手活动,体验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以致用的能力。

2. 使学生掌握分数的加减法运算,提高计算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增强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分数的加减法运算2. 手拉手活动的组织与实施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分数的加减法运算2. 教学难点:手拉手活动的组织与实施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分数的加减法运算规则2. 情境教学法:创设手拉手活动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知识3. 小组合作法:分组进行手拉手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手拉手活动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入新课。

2. 讲解分数的加减法运算(1)教师讲解分数的加减法运算规则,强调同分母分数相加减的方法。

(2)通过例题讲解,让学生掌握异分母分数相加减的方法。

3. 创设手拉手活动情境(1)教师介绍手拉手活动的背景,让学生了解活动的意义。

(2)分组进行手拉手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分数的加减法运算。

4. 小组合作,解决实际问题(1)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分数的加减法运算解决问题。

(2)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5. 总结与拓展(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分数的加减法运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评估其学习态度。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估其知识掌握程度。

3. 小组合作:评估学生在手拉手活动中的合作意识,观察其团队协作能力。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手拉手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分数的加减法运算,提高计算能力。

同时,分组合作的形式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增强了团队协作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关注和指导,使其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3.6手拉手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3.6手拉手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3.6手拉手教案: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3.6手拉手一、教学内容今天我要向大家介绍的是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的第六章《手拉手》。

这一章节的主要内容是学习图形的对称性,以及通过实际操作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学生们能够掌握图形的对称性,并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同时,通过手拉手的活动,培养学生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图形的对称性,难点是让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来发现和创造出图形的对称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五、教学过程1. 导入:我先给大家展示了一些对称的图形,如正方形、圆形、心形等,请大家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共同特点。

2. 新课导入:我向学生们介绍了对称的概念,并解释了什么是轴对称图形和中心对称图形。

3. 课堂演示:我通过剪切和折叠的方式,展示了如何将一个普通图形变成对称的图形。

学生们都非常好奇和兴奋,纷纷想要尝试一下。

4. 实践活动:我将学生们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都有一张对称图形卡片和一些剪刀、彩纸、胶水等工具。

学生们需要通过剪切、折叠和粘贴的方式,创造出自己的对称图形。

5. 分享与展示:每个小组完成自己的对称图形后,我邀请他们来分享自己的创作过程和成果。

学生们都非常自豪地展示了自己的作品,并互相欣赏和学习。

六、板书设计我在黑板上画出了几个对称图形,并标注了它们的轴对称和中心对称的特点。

这样学生们可以通过直观的观察来加深对对称性的理解。

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们回家后,找一找生活中的对称图形,并画下来,下节课和大家分享。

答案:略2. 请学生们利用纸张和剪刀,创作一个对称图形,并写一篇短文,描述自己的创作过程和感受。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发现学生们对对称性的理解有了明显的提高,他们通过实践活动能够更好地发现和创造出对称图形。

同时,学生们在团队合作中也锻炼了自己的沟通能力和合作意识。

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案-《手拉手》北师大

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案-《手拉手》北师大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三角形的基本概念。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首尾相连围成的图形。它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因为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通过观察自行车的三角架,了解三角形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三角形的稳定性和内角和为180度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2.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通过动手操作和“手拉手”游戏,让学生推理并验证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度;
3.培养学生的图形构造和创新能力,学会画三角形,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拓展,提高学生的图形构造技巧;
4.增强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将三角形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模型思想;
5.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分享心得,提高学生在团队中的沟通和协作能力。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手拉手》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三角形形状的结构?”(如自行车架、晾衣架等)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三角形稳定性的奥秘。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举例:让学生观察不同类型的三角形,如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并描述它们的特征。
2.教学难点
(1)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原理:学生可能难以理解为什么三角形具有稳定性,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和实验让学生感受并理解。
难点突破:利用生活中的实例,如自行车的三角架、建筑物的支撑结构等,让学生认识到三角形在稳定结构中的应用。
(2)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度的推理:学生可能难以从直观上理解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度,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逻辑推理来突破这一难点。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手拉手》教案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手拉手》教案

教案:《手拉手》课程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手拉手”问题的解题方法。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 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资源:1.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材。

2. 教学PPT。

3. 小组讨论板。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PPT展示“手拉手”问题的图片,引发学生的兴趣。

2.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图片,提出问题:“你们能看出这些手拉手的人之间有什么规律吗?”二、探索(10分钟)1. 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4-5人,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

2. 学生通过观察、讨论,发现手拉手的人之间有一定的间隔,而且间隔是固定的。

3.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手拉手”问题的解题方法:先确定一个起始点,然后按照固定的间隔数进行排列。

三、实践(10分钟)1. 教师通过PPT展示一些具体的“手拉手”问题,让学生独立解答。

2. 学生通过画图、计算等方式,解答问题,并展示解答过程。

四、总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手拉手”问题的解题方法。

2. 教师强调“手拉手”问题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排队、排列座位等。

五、作业(5分钟)1. 教师布置一些“手拉手”问题的作业,让学生回家后独立完成。

2. 学生完成后,家长签字确认,教师进行批改和反馈。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小组讨论和实践操作,让学生掌握了“手拉手”问题的解题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发现规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同时,教师还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不同层次的学生不同的指导和支持,让每个学生都能在数学学习中取得进步。

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是“实践(10分钟)”环节。

这个环节是学生对“手拉手”问题的解题方法进行实际操作的过程,是巩固和运用所学知识的关键环节。

在这个环节中,学生需要通过画图、计算等方式,解答具体的“手拉手”问题,并展示解答过程。

这个环节的目的是让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能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6手拉手∣北师大版秋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6手拉手∣北师大版秋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6手拉手∣北师大版秋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手拉手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手拉手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共同探讨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1. 手拉手问题的基本概念。

2. 手拉手问题的计算方法。

3. 手拉手问题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手拉手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手拉手问题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讲解手拉手问题的实际背景,引发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

2. 讲解手拉手问题的基本概念讲解手拉手问题的定义,让学生理解手拉手问题的含义。

3. 讲解手拉手问题的计算方法通过讲解手拉手问题的计算方法,让学生掌握如何解决手拉手问题。

4. 练习手拉手问题通过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手拉手问题的计算方法。

5. 讲解手拉手问题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通过讲解手拉手问题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理解手拉手问题的实际意义。

6. 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巩固所学知识。

五、作业布置1. 请同学们完成课后练习题。

2. 请同学们观察生活中有哪些手拉手问题,并尝试解决。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了手拉手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培养了学生运用手拉手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合作学习、共同探讨的精神。

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如部分学生对手拉手问题的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改进。

七、教学评价1. 学生对手拉手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的掌握程度。

2. 学生运用手拉手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学生的合作学习、共同探讨的精神。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希望对您的教学有所帮助。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讲解手拉手问题的计算方法”。

手拉手问题是一类涉及人数分配的数学问题,通常出现在团队活动、分组比赛等场景中,要求学生能够根据给定的条件,计算出每组或每个人应得的数量。

《手拉手》(教案)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数学

《手拉手》(教案)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数学

《手拉手》(教案)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手拉手》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材,第97页的“手拉手”一节。

这一节主要介绍了如何通过手拉手的方式进行合作,以及如何利用这种合作方式来解决问题。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学生们能够理解合作的意义,学会通过手拉手的方式进行合作,并能够利用这种合作方式来解决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合作的意义,并能够主动去寻求合作。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通过手拉手的方式进行合作,并能够利用这种合作方式来解决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学具:练习本、笔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们围成一个圈,然后用手拉住旁边同学的手,形成一个手拉手的小圈。

让学生们感受一下通过手拉手的方式进行合作的感觉。

2. 讲解概念:在黑板上写下“合作”两个字,然后解释合作的意义,即通过与他人一起工作,可以更好地解决问题。

3. 例题讲解:给出一个例子,比如说有一个任务需要完成,但是一个人,如果多人一起合作,就可以更容易地完成这个任务。

4. 随堂练习:让学生们分组,每组用一张纸和一支笔,写下他们通过手拉手的方式合作完成的一个任务,并简单描述一下他们是如何合作的。

六、板书设计黑板上写上“手拉手”三个字,下面写上“合作”两个字,然后用粉笔在黑板上画出手拉手的小人图像。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请学生们回家后,找一些家人或朋友,用手拉手的方式形成一个小圈,然后用一张纸和一支笔,写下他们通过手拉手的方式合作完成的一个任务,并简单描述一下他们是如何合作的。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拓展延伸:可以让学生们思考一下,除了手拉手的方式,还有哪些方式可以进行合作,比如说可以用手牵手、肩并肩等方式进行合作。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重点和难点细节需要特别关注。

实践情景引入环节中,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合作的意义并主动寻求合作是一个重点。

数学四年级下北师大版手拉手课件(11张)

数学四年级下北师大版手拉手课件(11张)
2.5元,全班级一共可以捐款多少元?
2.5×41 =2.5×(40+1) =2.5×40+2.5×1 =100+2.5
=102.5(元) 答:全班可以捐款102.5元。
我们全校 240名同学一共可以捐款多少元?
西部的同学们如果收到我 们的捐款一定非常高兴。他们 会加倍努力学习,学好本领将 来好好建设自己的家乡,让自 己的家乡不在贫穷与落后,让 我们手拉手共同努力学习吧!
=8 ×1.25+0.8 ×1.25 =(8 ×1.25)×1.1
=10+1
=10 × 1.1
Hale Waihona Puke =11=11如果每人回收1.5 千克废纸,我们班回 收的废纸可卖多少 元?
1.5 ×0.8 ×41
=1.2 ×41
=49.2(元)
回收1千克 废纸可卖 0.8元
答:我们班回收的废纸可卖49.2元.
倡仪书 我们每位同学都向西部的同学捐款
我们赠送给希望小学3名 同学每人一套12.8元的文 具和一本7.2元的《数学家 的故事》。
一共要花多少元?
原来 学过的交 换律、结 合律、分 配律在小 数中仍然 适用。
连连看
12.5 8
2.5
25 × 4
2 1.25
100
10
=
50
20
森林医生
8.5 ×1.6+8.4 =8.5 ×10 =85
12.5 +5.5 × 8 =12.5 × 8+5.5 =100+5.5 =105.5
10-0.34-0.66 2.5×2.8×4 0.89×4.8+0.89×5.2 1.83+3.79+0.17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6手拉手|北师大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6手拉手|北师大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6 手拉手|北师大版今天我要为大家分享的是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6手拉手,北师大版。

一、教学内容我们将会学习第三单元的第六课时,主要内容是手拉手。

这一部分的内容主要围绕着如何通过手拉手的方式来解决问题,以及如何用图示和文字来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

二、教学目标通过这一课时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掌握手拉手的基本方法,并能够运用手拉手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同时,我也希望学生们能够通过图示和文字来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是让学生掌握手拉手的方法,以及如何用图示和文字来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

难点则是如何引导学生理解手拉手的方式,并能够灵活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手拉手的模型,图示和文字的示例,以及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我会通过一个实践情景来引入课题,例如,我可以让学生们想象一下,他们手拉手围成一个圈,如何通过手拉手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然后,我会引导学生用图示和文字来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们理解,图示和文字是表达问题解决过程的有效方式。

我会给出一些随堂练习,让学生们通过练习来巩固所学的内容。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将会简洁明了,主要是列出课时的主要内容,例如手拉手的方法,以及如何用图示和文字来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

七、作业设计作业将会包括一些练习题,让学生们通过练习来巩固所学的内容。

例如,让学生们用图示和文字来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反思这一课时的教学效果,以及学生们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并根据学生的反馈,进行教学方法的调整。

同时,我也会给出一些拓展延伸的题目,让学生们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的内容。

这就是我今天要分享的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实践情景的引入在教学过程中,实践情景的引入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一个生动的实际例子,学生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新知识。

例如,我可以用一个简单的场景来描述学生们手拉手围成一个圈,然后提出问题,让学生们思考如何通过手拉手的方式来解决。

北师大四年级下册数学习题课件 3.7 手拉手 小数的加、减、乘混合运算

北师大四年级下册数学习题课件 3.7 手拉手 小数的加、减、乘混合运算

4.用简便方法计算。 8.36-2.48-4.52 =8.36-(2.48+4.52) =8.36-7 =1.36
2.5×(3.9×0.4) =2.5×0.4×3.9 =1×3.9 =3.9
2.73+3.89+7.27 =2.73+7.27+3.89 =10+3.89 =13.89
0.25×99+0.25 =0.25×(99+1) =0.25×100 =25
(2)11×22+0.22×3300+560×2.2 =11×22+22×33+56×22 =22×(11+33+56) =2200
7.用不同的方法进行简便计算。 8.88×12.5
方法一:
方法二:
原式=(8+0.8+0.08)×12.5
原式=1.11×8×12.5
=8×12.5+0.8×12.5+0.08×12.5 =1.11×100
=100+10+1
=111
=111
都二
能分
运浇
用灌
好,
“八
二分
八等
定待
律;
”二
,分
我管
们教
一,
起八
,分
静放
待手
花;
开二
。分

➢ Pure of heart, life is full of sweet and joy!
绩 ,













我们,还在路上……
易错辨析
5.下面的计算对吗?若不对,请改正。
2.5×(4+0.8) =2.5×4+0.8 =10+0.8 =10.8( )
改正: 原式=2.5×4+2.5×0.8 =10+2 =12

《手拉手》(教案)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数学

《手拉手》(教案)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数学

《手拉手》(教案)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并掌握手拉手问题的解决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教学重点:1. 理解并掌握手拉手问题的解决方法。

2. 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1. 手拉手问题的解决方法。

2. 解决实际问题时,如何运用数学知识。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手拉手问题相关的图片或视频。

3. 练习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出示手拉手问题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

2. 学生分享观察到的现象,教师总结并引出手拉手问题。

二、探究(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手拉手问题,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2.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出手拉手问题的解决方法。

3. 教师出示相关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手拉手问题的解决方法。

三、应用(10分钟)1. 教师出示实际生活中的手拉手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2. 学生分享自己的解题过程和答案,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

四、拓展(5分钟)1. 教师出示一些手拉手问题的变式,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

2. 学生分享自己的解题思路,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

五、总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手拉手问题的解决方法。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教师给予鼓励和指导。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际操作和探究,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了手拉手问题的解决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同时,教师还应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探究”环节,因为这是学生理解和掌握手拉手问题解决方法的关键步骤。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和实践,逐步发现并理解手拉手问题的解决方法。

以下是针对这个重点细节的详细补充和说明:一、观察与思考(5分钟)1. 教师出示手拉手问题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手拉手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手拉手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手拉手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手拉手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手拉手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通过手拉手教学设计,使学生能够: 1. 掌握四年级下册数学中的各个知识点和技能; 2.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3.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 4.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次手拉手教学设计以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数学为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知识点: 1. 分数的认识和表示; 2. 分数的加减法; 3.小数的认识和表示; 4. 小数的加减法; 5. 三角形和四边形的认识。

三、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新知识1.抛出问题:分数和小数从何而来?有什么用途?2.观看视频:播放有关分数和小数的教学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步骤二:合作探究1.将学生分为小组,每个小组由三到四名学生组成。

2.每个小组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完成教材上的分数和小数相关练习题。

3.学生在小组内讨论、思考和解决问题,激发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步骤三:展示成果1.每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将小组完成的练习题结果展示给全班同学。

2.代表将解题过程和答案显示在投影仪上,供全班同学观看和讨论。

3.全班同学可以提问、提供改进意见,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

步骤四:教师点评1.教师针对每个小组的展示结果进行点评,鼓励合作和创新。

2.教师对于学生的错误答案进行纠正,并给予解释和示范。

3.教师提出更高层次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造能力。

步骤五:巩固练习1.学生通过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分为个人练习和小组合作练习两部分。

2.个人练习:学生使用电子设备或纸质练习册完成个人练习。

3.小组合作练习:学生再次组成小组,通过合作讨论解决练习题。

步骤六:反思总结1.学生在小组内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体会和困难。

2.每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向全班同学分享自己的反思体会和对于教学效果的评价。

3.教师对学生的反思进行总结,鼓励学生珍惜合作学习的机会。

四、教学反思在本次手拉手教学中,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和展示成果的方式,提高了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手拉手》北师大版

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手拉手》北师大版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两位数乘两位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两位数乘法的笔算方法和估算技巧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具体例题和对比分析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手拉手问题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比如,让学生实际测量并计算小组内成员手拉手的总长度。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手拉手》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需要计算多人手拉手长度的情况?”(例如,学校运动会上的集体操表演)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乘法运算的奥秘。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课堂中,我尝试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导入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教学,希望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课堂反应来看,这种方法确实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力,孩子们对“手拉手”问题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但在实际操作中,我发现有些学生对乘法运算的理解还不够深入,尤其是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这在接下来的教学活动中显得尤为明显。
-乘法的估算方法:教授学生如何通过近似计算来估算乘法结果,以便快速验证计算的正确性。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手拉手 北师大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手拉手 北师大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手拉手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了解“手拉手”的概念和含义。

2.掌握简单的“手拉手”组合方式。

3.发现“手拉手”组合中的规律。

二、教学重点1.让学生理解“手拉手”的含义和组合方式。

2.帮助学生找出“手拉手”组合中的规律。

三、教学难点1.让学生从多个组合方式中找出规律。

2.帮助学生将规律用语言和符号来表达。

四、教学内容和步骤1. 导入环节首先,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们在班内自由交流,探讨“手拉手”这个概念的含义,并提出自己的想法,然后指导他们掌握更准确的概念。

2. 讲解手拉手的组合方式1.班级集体站成一排,手拉手,然后移动至不同的地方。

2.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由4、5人组成,以“手拉手”的方式,从班内不同位置出发,同时走向课堂门口。

3.在操场上,让学生们穿成一个长长的队列,然后在操场上,手拉手,并同时用同样的步伐行走,最后回到教室。

4.在教学楼的楼梯上,尝试手拉手组队上下楼梯,体验团结合作的力量。

3. 教学过程在以上活动中,学生可以感受到“手拉手”的力量,从而培养合作精神。

接下来,教师可以让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通过排列组合的方式,形成各种不同的“手拉手”组合,然后让学生观察和分析这些组合方式,并找出它们之间的规律,最终总结规律。

4. 示范演示老师可以通过图示或者实物模拟的方式,演示各种不同的“手拉手”组合方式,让学生可以直观感受和理解。

5. 小组学习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让他们互相合作,完成教师给出的不同的“手拉手”组合,然后相互交流观察到的规律。

6. 完成练习学生通过完成练习题来检验自己对“手拉手”的理解和能力,并掌握该知识点。

在同学相互探讨的过程中,对不确定的问题可以提出来,希望讲解老师能帮助他们解决这些困惑。

7. 课后小结总结本课所掌握的“手拉手”的知识点,进一步理解和巩固。

五、教学评估1.学生在课堂上发言表达的情况。

2.学生成果的评估。

3.对学生能否成功掌握“手拉手”这一知识点进行评估。

3.6手拉手同步分层作业-2023-2024学年数学四年级下册(北师大版)

3.6手拉手同步分层作业-2023-2024学年数学四年级下册(北师大版)

3.6 手拉手1.5.7×99+5.7=5.7×(99+1)应用了()。

A.乘法交换律B.乘法结合律C.乘法分配律2.把小数15.8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得到的数与原数相差()。

A.1.422 B.14.22 C.142.23.一桶油连桶重10.4kg,倒出一半油后,连桶重5.4kg。

桶重()千克。

A.0.4 B.0.8 C.5 D.104.小红去超市买水,1瓶水2.5元,碰到超市有促销活动:买五赠一。

小红共买18瓶水。

付给收银员50元,应找回()元。

A.37.5 B.5 C.12.55.在计算1.2×1.25时,东东的方法是“1.2×1.25=1×1+0.2×0.25”,这样计算出的结果与正确结果不一致。

请你结合下图分析,东东出错是因为没有计算图中的()。

A.②B.②和③C.①和③D.②和④二、填空题6.淘气在计算0.7×(a+2.4)时,错算成了0.7a+2.4。

那么错误的计算结果与正确的计算结果相差( )。

7.淘气要给希望小学3名同学分别买1本练习本和1个铅笔盒,一共要花多少钱?(练习本:2.8元/本铅笔盒:6.1元/个)分析与解答:(1)我们可以先求出3本练习本多少钱,列式为( ),再求出3个铅笔盒多少钱,列式为( ),最后求出一共要花多少钱,列成一个综合算式为( )。

(2)可以先求出1名同学要花多少钱,列式计算为( ),再求出3名同学一共要花多少钱,列式为( )。

列成一个综合算式为( )。

8.一个纽扣0.5元,做一件西装前襟需要3个纽扣,两个袖子各需3个纽扣,上衣的纽扣共需( )元。

9.淘气和爸爸、妈妈去咸阳红色记忆博物馆参观,单程票价每人36.5元,儿童半价,三人往返交通费要用( )元。

10.一个排球的价格是48.8元,一个足球的价格是一个排球的1.2倍。

学校体育办公室买了一个足球和一个排球,共花去( )钱。

三、计算题11.能简算的要简算。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手拉手》教案(精选14篇)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手拉手》教案(精选14篇)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手拉手》教案(精选14篇)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手拉手》教案(精选14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手拉手》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四年级数学下册《手拉手》教案1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48页—第49页,主要内容是“小数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1.能根据“人口与环保”的有关信息提出问题,体会小数乘法在实际中的应用。

2.体会整数的运算定律在小数中仍然适用,并能运用这些运算定律使计算简便。

3.能用小数乘法和加减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体会整数的运算定律在小数中仍然适用,并能运用这些运算定律使计算简便。

2.能用小数乘法和加减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正确计算小数乘法、小数混合运算和简便运算,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学习习惯。

教学策略:利用课本上的情境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及培养他们关心、帮助别人的品德,在自主探究中去获取,理解新知。

教学准备:纸卡。

教学设计:教学环节主导活动主体活动设计意图一、创设情境激趣明标创设一个位希望小学的同学提供帮助的情境,让学生说一说图中的情境,再算算这个同学提出的问题。

说图中的情景,发现数学信息。

提出问题,并解答。

激发学习兴趣,为进一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扶放结合探究新知(1)引导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2)引导汇报做题的方法。

方法一:12.8×3=38.4(元)7.2×3=21.6(元)38.4+21.6=60(元)方法二:(12.8+7.2)×3=20×3=60(元)方法三:12.8×3+7.2×3=38.4+21.6=60(元)(3)教师引导说运算顺序,说明其运算顺序与整数的运算顺序一样。

(4)整数的运算定律在小数中仍然适用,运用这些运算定律可以使计算简便。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小数乘法:手拉手》说课稿(附反思、板书)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小数乘法:手拉手》说课稿(附反思、板书)

3、多种方法尝试解决 4、小组展示成果。 方法一:2.8×3=8.4(元) 6.1×3=18.3(元 ) 8.4﹢18.3=26.7(元) 方法二:(2.8﹢6.1)×3 =8.9×3 =26.7(元) 方法三:2.8×3﹢6.1×3 =8.4﹢18.3 =26.7(元)
【设计意图:这样的设计是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习题板块,发挥学生 的主动性,帮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小组讨论等形式,体验数学规律 的探索和发现过程。使学生主动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自 主探究的能力,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在学习过程中要注意比较 讨论,引导学生归纳得出整数的运算定律在小数运算中也同样适用 】
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分配率在小数中仍然适用。 独立思索,小组 交流总结方法,教师点拨。
板块五、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发现了什么? 归纳:计算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过程中,可以运用整数的运算定律和 运算顺序进行简便计算。
七、说板书设计
根据一年级的年龄特点,本课板书内容简单明了,重难点突 出。
教材围绕学生为希望小学献爱心的情境提出了不同水平的两个问 题:第一个问题是让学生在用不同方法解决淘气的问题的过程中, 感受原来学过的整数运算顺序和运算律在小数中仍然适用;第二个 问题是让学生在用不同方法解决笑笑的问题的过程中,结合情境体 会小数混合运算中的运算律的作用。
二、说教学目标
1、体会小数计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通过合作、交流等活动,使学生体会整数的运算定律在小数的3、 3、运算中仍然适用,并能运用这些运算定律使计算简便。 4、能利用学过的小数乘法和小数加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5、结合教材提供的素材,对学生进行爱心教育和环保教育。
先独立做,最后组内交流。 (1)学生分小组合作计算。 (2)师生交流计算结果。

3.7手拉手(教案)-四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

3.7手拉手(教案)-四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

3.7手拉手(教案)四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教案:3.7手拉手(四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的3.7手拉手。

这一部分的内容主要在第三单元《认识分数》中,我们会通过实际操作来理解分数的概念,以及如何通过手拉手的方式来平均分配物品。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分数的概念,知道分数的意义。

2. 学生能够通过手拉手的方式,平均分配物品,理解分数的来源。

3. 学生能够运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分数的概念,掌握通过手拉手的方式平均分配物品的方法。

难点:运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理解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分数卡片、实物道具学具:分数卡片、练习本、笔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给每个小组发一些糖果,请他们通过手拉手的方式,平均分配给每个组员。

2. 讲解分数的概念:通过实际操作,我会讲解分数的意义,让学生明白分数是如何表示物品的分配的。

3. 例题讲解:我会出一道例题,比如:如果有12个糖果,要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会得到几个糖果?让学生通过手拉手的方式,理解分数的来源。

4. 随堂练习:我会出一道随堂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查他们对手拉手分配方法的掌握情况。

5. 作业布置:我会布置一道作业,让学生回家后,和父母一起用手拉手的方式,分配家里的一些物品,并记录下来。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分数的概念:| 12 || 4 |分数的意义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和父母一起用手拉手的方式,分配家里的一些物品,并记录下来。

作业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通过今天的教学,我发现大部分学生都能理解分数的概念,并能通过手拉手的方式,平均分配物品。

但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有些学生还不是很清楚如何运用分数,这是我在下次教学中需要重点关注的。

拓展延伸:我们可以进一步学习分数的运算,比如分数的加减法,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分数的知识。

四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手拉手 北师大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手拉手 北师大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手拉手一、教材内容及教学目标本课是四年级下册数学中的第四章,题目为“手拉手”,主要内容为学习使用手的长度单位(厘米、分米、米)测量长度,并且通过手拉手的方式体验距离的概念。

其中,学生需要掌握以下知识和能力:•了解长度单位的概念和应用;•掌握手的长度单位及其相互转换;•通过实际操作和实验,感知长度的大小和量度;•认识距离的概念,了解不同长度的距离。

二、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描绘图片和现场实践展开“手拉手”游戏,直观体验距离的概念,加强学生对整个课程的理解。

2. 观察图像,认知长度单位在游戏结束后,教师出示图片,让学生观察和思考,“1m”、“1dm”、“1cm”这三种长度单位分别代表什么意思,并询问学生“在生活中常见的物件长度有哪些?”引导学生认知长度单位的概念。

3. 用手测量长度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先用四根手指估算长度,再用手的长度单位(厘米、分米、米)进行检测,并以最细小的长度单位书写答案。

通过实践操作和反复练习,帮助学生掌握手的长度单位及其相互转换,提高其密切感知和熟练度。

4.实际操作感知长度的大小和量度教师在课堂上提供一些常见的长度比较题目,例如:一定量的绸缎长度、房屋距离、桌椅长宽等。

教师指导学生贴近实际,通过目测估算和工具量测,进一步感知长度的大小和量度,加深对长度单位的理解和记忆。

5. 贯穿整节课的课堂交流教师鼓励学生就学习做调查、提出疑问,向其它班级、其它学科、科技制品等领域进行深入探究。

在课堂上,教师对学生表现予以肯定,引导他们提出问题,加强课程引导性和交流性,帮助他们进一步掌握知识和学会思考。

三、教学反思“手拉手”是一节有趣的数学课,但也存在问题。

首先,教师任课效果依赖于掌握课堂引导技巧和教育经验的程度,需要注意教学及时纠偏,并及时转化教学目的,有效协调教学进度。

其次,学生相比于理论课程来说重视实践操作,易长时间集中精力而疲劳。

因此,需要讲究课堂策略,通过适当放松课程安排、鼓励学生交流、疏导情绪,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兴趣和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手拉手
教学目标:我能运用小数乘法和小数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学会小数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会运用定律简便计算。

教法:引导、发现法
学法:小组合作学习
教学准备:小黑板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
让学生说一说图中的情境,再算算这个同学提出的问题。

说图中的情景,发现数学信息。

提出问题,并解答。

组内交流订正。

二、情景导入呈现目标
教师出示情境图,谈话引入新课。

并出示学习目标。

产生质疑,引入新课。

三、探究新知
(一)交流自学情况。

1、请同学们看老师的主题情景图,在老师的主题情景图中还隐藏着一些数学信息呢,根据这些信息你想向老师提出什么问题?
2、请同学们估算一下一共要花多少钱?
3、小组展示成果。

方法一:2.8×3=8.4(元) 6.1×3=18.3(元)8.4﹢18.3=26.7
(元)
方法二:(2.8﹢6.1)×3 =8.9×3 =26.7(元)
方法三:2.8×3﹢6.1×3 =8.4﹢18.3 =26.7(元)
(二)分层练习,完善认知。

(5+8)×0.4 9×5+9×1.6 4.6×19+5.4×19 5×0.4+8×0.4
9×(5+1.6) (4.6+5.4) ×19 3.6×4×2.5 3.6×(4×2.5)
组内交流、解疑、个别汇报、老师点拨。

四、点拨升华
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分配率在小数中仍然适用。

独立思索,小组交流总结方法,教师点拨。

六、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或者还有什么疑问?先小组内说一说,最后班上交流。

七、当堂训练
1、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2.5×(
3.8×0.4) 7.69×101
8.36-2.48-3.52 46×0.33+54×0.33
0.25×39+0.25 0.125×72
2、完成第45页第2、
3、4题。

先独立做,最后组内交流。

八、拓展提高
根据运算定律在下面的()里填上适当的数。

59×2.5×0.4= 59 ×(×)
7.8×15+2.2×15=( + )×15
0.2×1.25×5×8=( ×)×( ×)
9.63×2.5+9.63×7.5= ( )
()×0.8+5×()=( +39.2)×5
0.63×99+0.63=( )×()。

先独立做,最后组内交流。

九、作业布置:教材第45页“练一练”的第1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