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2019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练习【含答案及解析】

合集下载

人地关系思想演变学习复习计划练习题及答案.docx

人地关系思想演变学习复习计划练习题及答案.docx

第二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典型例题 ]1、下列符合因地制宜思想的是A、地理环境是影响人类社会发展变化的决定性因素B、人们只要团结起来,就一定能够改造和战胜自然C、人类进行生产活动既不能违背自然规律,也不能完全听命于自然环境的摆布D、各地区人类活动的特征取决于所在的地理环境的性质解析: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使人们对人地关系的认识更加深化。

许多学者认为,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不是一种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而是一种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

人类进行生产生活活动,既不能违背自然规律,又不能完全听命于自然的摆布,进而沦为大自然的奴隶。

这就是天人相关论和因地制宜思想的主要观念。

这些思想观念的提出,使人类对人地关系的认识和理解,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建立与完善起来。

答案: C[ 基础练习 ]一、选择题1.人类对于人地关系的认识开始有了科学的萌芽时期是A.采猎文明时期B.农业文明时期世纪后的工业革命时期世纪 60 年代以后的现代化时期2.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顺序正确的是A.地理环境决定论、人定胜天、天人相关论、可持续发展论B.人定胜天、地理环境决定论、天人相关论、可持续发展论C.天人相关论、人定胜天、地理环境决定论、可持续发展论D.地理环境决定论、人定胜天、可持续发展论、天人相关论3.我国古代的行为或主张蕴含了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是A. 以人为本,人定胜B. 盛世滋丁,永不加赋C.竭泽而渔,焚薮而田D. 封山育林,定期开禁4、古希腊哲学家亚里斯多德认为A、地球上的所有纬度都适合人类居住B、热带最适合人类居住C、温带最适合人类居住D、寒带最适合人类居住5、下列属于地理环境决定认的观点是A、有什么样的环境,就有什么样的人类生产生活方式B、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C、天有其时,地有其财,人有其治,夫是之谓能参D、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返道,劳而无获6、著名地理学家 F. 拉采尔是A、法国人 B 、德国人C、英国人 D 、美国人二、综合题7、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的不同时期,出现了不同的人地关系思想和理论,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高三地理大一轮复习 课时作业二十九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高三地理大一轮复习 课时作业二十九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课时作业(二十九)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下图是人类不同发展阶段就业结构变化图,读图回答1~2题。

1.符合人类社会发展先后顺序的是( )A.①④②③B.①②③④C.①③②④ D.②①③④2.②阶段人地关系的特点表现为( )A.人类与地理环境建立平等友好、互惠共生、和谐共进的伙伴关系B.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很低,只能被动地适应环境C.人类对自然地理环境的依赖性很大,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也很大D.人类单纯地把地理环境看成是人类活动的场所和开发的对象(2011·广东文综改编)读2007年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人均GDP与人均CO2排放量散点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3~5题。

3.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人均GDP高、人均CO2排放量低的是( )A.上海、天津B.广东、福建C.海南、贵州D.辽宁、山东4.山西、内蒙古人均GDP不算高,但人均CO2排放量高。

其主要原因是( )A.自然资源贫乏B.交通设施落后C.煤炭消耗量大D.第三产业发达5.高碳生活可能使下列国家出现的环境问题是( )①英国——国土面积缩小②埃及——泥石流多发③巴西——风沙严重④瑞士——积雪减少⑤阿根廷——雨林被毁A.①②④ B.①④C.②④⑤ D.①③读环境、资源和人口关系示意图,回答6~7题。

6.图中字母F、H代表的含义是( )①F表示资源获取②F表示产业消费③H表示废物排放④H表示产品消费A.①③ B.②③C.①④ D.②④7.E阶段可能产生的问题是( )①过度开发导致可再生资源遭到破坏②过度排放污染物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③生产过程导致工农业污染排放④资源开采导致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A.①② B.②③C.②④ D.①④(2013·天津联考)中国的城市正在面临着垃圾围城的困扰。

目前天津已建成三座垃圾发电厂,采用先进的烟气净化工艺,把垃圾用来焚烧发电,废渣用来制砖,余热用来取暖,形成一个完整的循环经济链,有效地改变了过去传统垃圾处理方式对环境的严重影响。

江苏省启东中学高考地理 小专题复习与训练 2.9 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可持续发展

江苏省启东中学高考地理 小专题复习与训练 2.9 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可持续发展

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可持续发展一、考点回顾1.采猎文明时期,环境对人类制约作用较,人类对环境的影响,环境问题不严重。

人类与环境保持一种原始的关系。

2.农业文明时期,人类对自然的依赖性,对抗性,环境趋于恶化,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

3.工业文明时期,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试图成为自然的主宰;人地关系全面,矛盾迅速激化。

4.新技术革命以来,寻求人地的道路,环境和发展问题得到普遍关注。

5.人地关系出现了科学的萌芽的时期是文明时期;人地矛盾最尖锐的时期是文明时期。

6.人类对人地关系的认识,发生演变的主要原因是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们征服自然的能力增强,人地矛盾(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使人类对人地关系的认识逐步深化,不断向更高层次发展。

7.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人的需要,又不对人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8.可持续发展有着丰富的内涵,概括起来有三个方面,即:持续发展、持续发展和持续发展。

其中持续发展是基础,它强调发展要与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相协调;持续发展是条件,它强调发展不仅要重视增长数量,更要追求改善质量、提高效率、节约能源、减少废物,改变传统的生产和消费模式,实施清洁生产和文明消费;持续发展是目的,它强调发展要以改善和提高生活质量为目的。

9.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遵循三个基本原则。

原则内容要求公平性原则代际间、同代人间、国家地区间、人与其他物种间要公平。

各国有权开发本国资源并确保不对其他国家的环境造成损害;人类要与子孙后代共享资源和环境;人类的发展不应危及其他物种的生存。

持续性原则人类的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必须保持在资源和环境的承载力之内人类应做到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保持适度的人口规模,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的关系等共同性原则各国共同参与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地方性决策和行动应该有助于实现全球的整体协调;解决全球性环境问题必须进行国际合作;对于全球共有的资源需要在尊重各国主权和利益的基础上,制定各国都可以接受的全球性目标和政策。

2019高中地理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6.1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练习(含解析)

2019高中地理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6.1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练习(含解析)

第一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课时过关·能力提高基础稳固读“人类社会不一样发展阶段人口增添曲线表示图”, 达成第 1~2 题。

1 对于农业文明期间人地关系的表达, 正确的选项是 ()A. 征服自然 , 试图成为自然的主宰B. 崇敬自然 , 对自然既崇敬又依靠C.改造自然 , 开发利用土地、水等资源D.追求人地协调2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四个阶段中, 人地矛盾快速激化的阶段是( )A. 原始文明B. 农业文明C.工业文明D. 环境文明分析 : 农业文明期间 , 人口增添加速 , 人们开始开发利用土地、水等资源, 与自然的抗衡性增强。

工业文明期间 , 生产力获取极大的提高, 人类试图征服自然 , 环境问题日趋尖利, 人地矛盾快速激化。

答案人类社会从采猎文明、农业文明发展到工业文明, 人口增添愈来愈快 , 对环境的影响也愈来愈大。

据此达成第 3~4 题。

3 以下四种生产方式和有关生产的表达, 同人地关系演变的四个阶段( 崇敬自然、改造自然、征服自然、谋求人地协调 ) 次序相对应的是 ( )①轮作 , 间种 , 生态种养②人口增添 , 生产以粮为纲③收集果实、打猎④开矿山、修水坝、建城市A. ①②③④B. ①④③②C.③④②①D. ③②④①4 发展中国家较发达国家更简单引起环境问题, 特别是生态环境损坏, 其主要原由是 ()①人口散布不均②人口数目大 , 增添快③经济技术水平低④环保法例不完美A. ①④B. ②③C. ①②D. ③④分析:第 3 题 , 收集果实、打猎为收集打猎期间的生产活动, 该期间生产力水平低下, 人类对自然既崇敬又依靠; 农业文明期间, 人类开始开发利用土地、水资源, 生产以粮为纲, 处于改造自然期间; 工业文明期间 , 生产力大发展 , 人类试图征服自然 ; 后工业文明期间 , 人类开始谋求人地协调 , 着再生态保护。

第 4 题 , 发展中国家人口数目多 , 增添快 , 对环境压力大 ; 经济技术水平低 , 资源利用率低 , 方式落伍 , 简单引起环境问题。

(江苏专版)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三部分 人文地理 课时跟踪检测(十二)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

(江苏专版)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三部分 人文地理 课时跟踪检测(十二)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

课时跟踪检测(十二)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一、单项选择题(2018·启东中学测试)读甲、乙两幅图,完成1~2题。

1.图甲中的人类活动可能引起的环境问题是( )A.海平面上升B.酸雨危害C.全球变暖D.草原退化和荒漠化2.人类文明进入到图乙所示阶段时产生的人地关系思想有( )①人生天注定②自然主宰人类③人定胜天④人类应该与自然和谐相处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解析:1.D 2.B 第1题,图甲中的人类活动为畜牧业生产,过度放牧可能引起的环境问题是草原退化和荒漠化;海平面上升、酸雨危害、全球变暖与工业生产排放过量的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等气体有关。

第2题,工业文明时期,人类征服自然的本领增强,产生的人地关系思想为人定胜天,结果造成了环境破坏,然后开始思考人类应该与自然和谐相处。

(2018·南京模拟)如图为不同社会阶段资源利用示意图,图中数字表示智力资源、矿产资源、空间资源(主要指区位条件)。

读图回答3~4题。

3.图中数字与资源类型配对正确的一组是( )A.①智力资源②矿产资源B.①空间资源③矿产资源C.②空间资源③智力资源D.②矿产资源③智力资源4.工业文明阶段,曲线①增长迅速的主要原因是( )A.资源消耗总量不断增加B.资源种类增多,利用率提高C.区位条件增多,影响程度增大D.劳动力数量增多,素质提高解析:3.D 4.C 第3题,矿产资源在工业文明时期影响最大,在农业文明和生态文明时期影响较小,因而②曲线表示矿产资源;在生态文明时期,智力资源为最重要的资源类型,因而③曲线表示智力资源。

第4题,曲线①表示空间资源,在工业文明阶段,空间资源得到充分的开发,区位条件增多,影响程度增大。

(2018·扬州中学测试)人们把循环经济形象地称为“静脉产业”,这些企业将生活和工业垃圾变废为宝、循环利用,如同将含有较多二氧化碳的血液送回心脏的静脉。

读循环经济模式图,完成5~6题。

5.下列行为能较好体现循环经济的是( )①消费者选用具有环保标志的产品②城市垃圾焚烧发电、集中填埋③生产企业减少商品的过度包装④加强对产品生命周期的环境监管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6.该产业链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是( )A.公平性B.持续性C.共同性D.整体性解析:5.C 6.B 第5题,根据材料,循环经济是企业将生活和工业垃圾变废为宝、循环利用。

中图地理高考一轮复习文档:第8章 第2讲 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通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含答案

中图地理高考一轮复习文档:第8章 第2讲 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通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含答案

第2讲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通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本讲复习脉络:考点分层突破:考点一|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与原则知识类考点——由浅入深逐层突破1. 人地关系的历史演进阶段人地关系史前文明人类适应自然时期,人与环境是一种依赖的关系农业文明人类利用、改造自然时期,人地关系不协调,但有了科学的萌芽工业文明人地矛盾日益尖锐时期,人地关系全面呈现不协调,人地矛盾迅速激化(1)农业文明时期的环境问题主要为生态破坏,工业文明时期的环境问题主要为环境污染。

(2)农业文明时期人地关系的认识已产生了科学的萌芽,例如:“天人合一”理论、“顺天时,量地利”思想、因地制宜等。

2.谋求人地关系协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1)可持续发展思想提出的背景20世纪后半叶,工业发达国家环境污染严重,威胁人们的生命和安全,并影响了经济的顺利发展。

(2)可持续发展的含义①定义:既要满足当代人发展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

②内容⎩⎪⎨⎪⎧人类要发展,尤其是穷人要发展发展要有限度,要协调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不能危及后代人发展即代际公平强调代内公平,这是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之一③可持续发展的内涵:经济的、社会的、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④原则:包括公平性原则、持续性原则、共同性原则。

(1)可持续发展三大原则中,“公平性”侧重的是“权利”“共同性”侧重的是“义务”,“持续性”侧重的是“发展”。

(2)理解可持续发展的三个原则时,重点理解公平性原则,不要把公平性原则、共同性原则混为一谈。

前者强调全球不同地区之间的公平,而后者强调全球一个整体。

图文助记1.人类依赖自然其核心思想是,地理环境决定人类的心理和生理特征,进而决定人类的民族特征、文化发展及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等,并由此决定人类社会。

2.人类征服自然其核心思想是,人类可以超越自然环境,生产关系的变革和能动反作用可以决定一切。

这种思想造成人地关系对立,环境问题突出。

3.可持续发展论其核心思想是,人类具有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地理环境对人类具有反作用力,人类社会和地理环境应相互协调、和谐发展。

高中地理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习题及答案

高中地理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习题及答案

第二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1.下列有关人地关系思想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A.早期采猎文明时期,人类对环境的制约作用较强B.农业文明时期,人类对自然界的依附性增强C.工业文明时期,人类被动适应自然D.可持续性发展的思想逐步形成并得到公认始于20世纪80年代2.关于一定历史时期人地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采猎文明时期,人受地的制约比较小B.农业革命以后,人地关系得到和谐发展C.产业革命之后,人地关系开始出现矛盾,局部地区产生环境问题D.到了近代,人们对人地关系的认识逐渐走向系统化和科学化3.风水学以天地为观察对象,以人为依归,强调人与自然和谐。

风水学与古代人地思想较为一致的是()A.地理环境决定论 B.人定胜天论 C.适应论 D.天人相关论读某区域某历史时期景观图,完成下列各题。

4.该历史时期对应的人地关系思想是()A.崇拜自然 B.改造自然 C.征服自然 D.谋求人地协调5.环境问题变得日趋尖锐是在以下哪个时期( )A.农业革命以后 B.产业革命以后 C.二战以后 D.20世纪80年代以后读下面①②两幅不同历史时期人类生产活动图,完成下列各题。

6.图①反映出的人类对自然环境施加的技术手段是( )A.采集与渔猎 B.耕作与灌溉 C.采矿与冶炼 D.建坝与筑路7.图②所示时期人地关系的正确叙述是( )A.崇拜自然,恐惧依赖 B.改造自然,开垦土地,兴修水利C.征服自然,成为主宰 D.人地协调,顺应自然8.关于农业革命时期人地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与自然的对抗性增强,地理环境趋于恶化B.人类对人地关系还没有科学的认识C.环境对人类的制约作用较强,人类改造环境的作用微弱D.大规模地耕作、灌溉和放牧使生态系统日趋复杂稳定自从地球上出现人类以后,地球面貌就发生了巨大变化。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最强扰动,主要发生在 ( )A.狩猎—采集时期 B.农业社会时期 C.工业社会时期 D.信息社会时期10.可能对全球生态环境产生深远影响的人类活动是 ( )A.大面积砍伐热带雨林 B.沿海国家填海造陆C.东北排干湿地、开垦荒地 D.广西开辟梯田,发展茶园读“某时期某区域的人地关系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近年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三部分第二单元区域可持续发展课时训练(三十四)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可持续发展

近年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三部分第二单元区域可持续发展课时训练(三十四)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可持续发展

(江苏专版)2019版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三部分第二单元区域可持续发展课时跟踪检测(三十四)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江苏专版)2019版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三部分第二单元区域可持续发展课时跟踪检测(三十四)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江苏专版)2019版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三部分第二单元区域可持续发展课时跟踪检测(三十四)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的全部内容。

课时跟踪检测(三十四)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一、单项选择题人口耕地弹性系数是耕地面积百分比和人口百分比之比,可以衡量人口与耕地关系的紧张程度。

如图为贵州乌蒙山区各海拔地带2000年和2008年人口耕地弹性系数状况图。

读图回答1~2题。

1.与2000年相比,2008年该地区人地关系趋于紧张的地带是( )A.1 300 m以下地带B.1 300~1 900 m地带C.2 500 m以上地带D.1 900~2 500 m地带2.与2000年相比,2008年该地区1 900 m以上地带人地关系的变化及其原因可能是( ) A.人地关系趋于缓和,大量开垦耕地B.人地关系趋于缓和,人口迁出C.人地关系趋于紧张,大量退耕还林D.人地关系趋于紧张,人口迁入解析:1。

A 2.B 第1题,根据材料可知,人口耕地弹性系数=耕地面积百分比/人口百分比。

与2000年相比,2008年1 300 m以下地带人口耕地弹性系数下降,故人地关系趋于紧张,故A项正确;1 300~1 900 m地带,人口耕地弹性系数变化不大,故B项错误;1 900 m以上地带,人口耕地弹性系数上升,人地关系趋于缓和,故C、D项错误.第2题,由上题分析可知,该地区1 900 m以上地带人口耕地弹性系数上升,人地关系趋于缓和,排除C、D项;该地区地形为山地,海拔高,开垦耕地的条件不足,所以人口耕地弹性系数上升应该是人口外迁的结果,故B项正确、A项错误.如图为黄河三角洲某海岸带环境问题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

高考一轮复习同步练习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高考一轮复习同步练习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一、选择题读人类文明进程及社会经济增长主导因素变化示意图,完成1〜2题。

1. 图中d 曲线表示的主导因素是( )A. 土地B. 劳动力C.资本D. 技术解析:工业文明阶段,引起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是技术。

答案:D2. 到工业文明阶段,土地资源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突出表现为土地的( )A. 数量B. 质量C.类型D. 区位解析:工业文明阶段,土地的区位对工业来说最为重要。

答案:D3. 下图中,先儒之言较能体现可持续发展的( )A. 共同性原则B. 持续性原则C. 公平性原则D. 共同性原则和公平性原则解析:自然资源的数量是有限的,对其无节制的开发利用会导致资源的短缺甚至枯竭,因而图中的先儒之言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持续性原则。

答案:B(2009 •北京高考)臭氧层保护是当今全球最重要的环保议题之一。

下图反映了9月份30° S〜80°S平流层臭氧总量多年变化状况。

读图,回答第4〜5题。

4. 随年份的推移,臭氧总量( )A. 最大值所在位置南移B. 随纬度的升高而递减C.在高纬地区递减明显D. 随大气CO2浓度而增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地理坐标图的理解分析能力及对臭氧层空洞等大气环境问题的理解与分析能力。

结合图示分析可知,随着年份的推移,臭氧总量最大值所在位置北移,在中纬度,臭氧总量随纬度的升高而递增,而在高纬度递减明显答案:C5. 臭氧总量减少直接导致()A. 太阳紫外线辐射减少B.平流层气温降低C.酸雨区面积缩小D.地面辐射强度减弱解析:臭氧层破坏直接导致到达地面的紫外线辐射增多,使平流层吸收太阳紫外线短波辐射的能力降低,从而引起平流层气温降低。

答案:B读可持续发展复合系统示意图,回答6〜7题。

6. 图中①、②、③、④号码的含义分别是()A. ①经济系统②生态系统③社会系统④人的管理调控B.①生态系统②经济系统③社会系统④人的管理调控C.①社会系统②生态系统③经济系统④人的管理调控D.①社会系统②经济系统③生态系统④人的管理调控解析:①是经济系统,②是生态系统,③是社会系统,④是人的管理调控。

2019版高考地理总复习(中图版)一轮练习:课时分层集训27 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通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2019版高考地理总复习(中图版)一轮练习:课时分层集训27 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通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课时分层集训(二十七) 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通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建议用时:40分钟)(对应学生用书第317页)A组跨越本科线下图为某社会发展阶段人地关系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该社会发展阶段()A.人们依赖环境,崇拜自然B.人类试图主宰自然,征服自然C.环境问题主要为局部性的生态破坏D.人类已经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2.图示生产活动可能引发的环境问题主要是()①植被破坏②水土流失③酸雨危害④环境污染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1.C 2.A[第1题,图中的生产活动为农业生产,因而该图反映的社会发展阶段是农业文明时期。

该时期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逐渐增强,在局部地区出现了生态破坏问题。

可持续发展是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才明确提出的。

第2题,农业生产活动会造成地表植被的破坏,容易导致水土流失。

] (2018·苏州模拟)联合国组织300名科学家对地球臭氧水平进行持续监测,最新监测显示2000年至2013年,中纬度地区50 km高度的臭氧水平已回升4%,科学家提出臭氧层可能会在21世纪中期实现痊愈,但仍需靠各国的共同努力。

据此完成3~4题。

3.材料显示,实现可持续发展应遵循的原则是()A.公平性原则B.持续性原则C.共同性原则D.公平性和共同性原则4.目前破坏臭氧层的主要污染源是()A.工厂、家用炉灶燃烧矿物能源B.汽车尾气C.有色金属冶炼工业排放废气D.工业、家庭广泛使用空调和冰箱3.C 4.D[第3题,臭氧层的破坏是全球共同关注的环境问题,由此可知实现可持续发展应遵循共同性原则。

第4题,目前破坏臭氧层的主要污染源是氟氯烃化合物,它主要用于空调和冰箱中的制冷剂。

]结合图文材料,回答下题。

某商城的位置示意图图中所示的大型商城,以汇集国际品牌商品、价格优惠为经营模式。

某地理小组学生实地考察了该商城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5.同学们针对如何新建这类大型商城各抒己见,其中符合生态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是()A.增加商城数量,提供更多就业岗位B.扩大商城规模,带动周边城镇发展C.立体建设商城,集约开发利用土地D.商城靠近景点,吸引游客休闲购物C[注意题干中“生态可持续发展”这个信息点,A项属于社会可持续发展,B、D两项属于经济可持续发展。

2019年高考地理一轮精品课时练习:二十三 8.2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通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Word版含解析

2019年高考地理一轮精品课时练习:二十三 8.2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通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Word版含解析

2019年高考地理一轮精品课时练习课时提升作业二十三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通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2018·濮阳模拟)读某时期某区域的人地关系示意图,回答1、2题。

1.上图反映的人地关系思想是 ( )A.崇拜自然B.改造自然C.征服自然D.谋求人地协调发展2.图示人类活动可能引发的环境问题主要有 ( )①荒漠化②水土流失③酸雨危害④环境污染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解析】1选B,2选A。

第1题,图中反映的是农业社会的农田劳作的情景,反映的人地关系思想是改造自然。

第2题,图示人类活动是农业耕作,耕地面积增加会导致植被破坏,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加剧。

2016年底以来,国内共享单车突然在城市火爆起来。

共享单车是指企业在校园、地铁站点、公交站点、居民区、商业区、公共服务区等提供自行车单车共享服务,是一种新型共享经济。

据此回答3、4题。

3.居民越来越多地选择共享单车作为出行方式,其主要体现的价值是( )A.强身体,近自然B.出行便,灵活畅C.循环用,零排放D.时间省,性价强4.推广共享单车,有利于( )A.解决城市交通拥挤问题B.改善城市大气质量C.缓解城市人口过密问题D.缩短居民出行时间【解析】3选C,4选B。

第3题,共享单车主要为解决“最后一千米”的交通难题及倡导低碳出行,因此主要的优点是循环用,零排放。

第4题,推广共享单车能缓解城市交通拥挤,但不能解决城市交通拥挤问题;共享单车可减少私家车的出行数量,改善大气质量;对缓解城市人口过密影响不大;共享单车速度比私家车慢,会延长居民出行时间。

下图为“循环经济模式图”。

据此完成5、6题。

5.下列行为能较好体现“循环经济”的是( )①消费者选用具有环保标志的产品②城市垃圾焚烧、集中填埋③生产企业减少商品的过度包装④加强对产品生命周期的环境监管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6.有关a过程的结果,说法正确的是( )A.提供新自然资源B.产生新的废弃物C.减少污染D.节约资源【解析】5选C,6选C。

(新人教版)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2章第27讲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课下达标训练【

(新人教版)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2章第27讲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课下达标训练【

第27讲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2018·银川九中模拟)土地覆盖是植被、土壤、河湖、沼泽及各种建筑物等地表诸要素的综合体。

下图中O点为1980年中国土地覆盖重心,它相对于中国大地坐标原点(109°E,34°N)向正西偏531 km,向正北偏448 km。

P1、P2分别是仅考虑单一因素影响所形成的2000年土地覆盖重心。

据图完成1~2题。

1.据图文材料推测1980年中国土地覆盖重心O地位于( )A.北方地区B.南方地区C.西北地区D.青藏地区2.图中O点所处区域在土地利用中引发的最突出生态问题是( )A.沼泽大面积萎缩B.生态用水紧张C.森林面积锐减D.土地荒漠化解析:第1题,从中国大地坐标原点向正西531 km,相当于5到6个经度,即103°E 附近;向正北448 km,相当于4个纬度,即38°N附近。

根据以上坐标可知O点大致位于我国甘肃河西走廊。

故选C。

第2题,根据上题可知O点大致位于我国甘肃河西走廊,该地最主要的生态问题是土地荒漠化。

故选D。

答案:1.C 2.D(2018·南阳五校联考)下图为我国某种生态环境问题分布统计图。

读图,回答3~4题。

3.该生态环境问题是( )A.土地荒漠化B.水土流失C.酸雨D.生物多样性减少4.为了避免该生态环境问题在我国西北地区愈演愈烈,下列做法可取的是( )A.大面积植树造林,减少水土流失B.引水灌溉,大力发展农业生产C.加快城市化进程,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D.种植牧草,严控放牧规模解析:第3题,该生态环境问题主要分布在新疆、青海、内蒙古、西藏等省区,集中分布在西北地区,说明该生态环境问题为土地荒漠化,A对;水土流失主要分布在黄土高原、南方低山丘陵地区,B错;酸雨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西北地区发生概率小,C错;生物多样性减少的原因是人类的生产活动导致生物的生存环境遭到破坏,物种减少,是全球性问题,D错。

2019高中地理 2.1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课时训练(含解析)鲁教版必修3

2019高中地理 2.1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课时训练(含解析)鲁教版必修3

第一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一、非标准下图是东汉时期的“狩猎生产图”,图中上半部是弋射图,两个猎手正在向疾飞的群鸟弯弓瞄射。

下半部是收获图,描写农夫们收割、采实、挑运的劳动场面。

据此完成第1~2题。

1.“狩猎生产图”反映出的人类对自然环境施加的技术手段是 ( )。

A.采集与渔猎B.狩猎与耕作C.采矿与冶炼D.建坝与筑路2.关于这一时期人地关系的正确叙述是( )。

A.征服自然,试图成为自然的主宰B.崇拜自然,对自然既恐惧又依赖C.改造自然,开发利用土地、水等资源D.寻求人地协调解析:图中反映出人类在进行狩猎和耕作,在这一时期,人与自然的对抗性增强,生态环境趋于恶化;人类中心论逐步得到发展,但还没有达到征服自然,试图成为自然主宰的程度。

答案:1.B 2.C我国古代就有“天地与我共生,万物与我为一”的“天人合一”思想(《庄子·齐物论》)。

据此完成第3~4题。

3.“天地与我共生,万物与我为一”体现了( )。

A.环境决定论思想B.人类中心论思想C.人地对立论思想D.人地伙伴论思想4.下图示意的是人类与其生存环境之间的关系,应该出现在( )。

A.采猎文明时期B. 农业文明时期C. 工业文明时期D.后工业文明时期解析:这段古文的意思是说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不是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而是一种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相互协调的关系,符合人地伙伴论思想。

图中反映的信息是:人类具有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同时,地理环境对人类也具有反作用力,人类与地理环境建立平等友好、互惠共生、和谐互进的伙伴关系,这个时期应该是后工业文明时期,即现代文明时期出现的。

答案:3.D 4.D下图为“人类各发展阶段的人均每日能源消耗(包括直接消耗和间接消耗)统计图”,据此完成第5~6题。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前四个阶段人类消耗的能源主要是矿物能源B.后三个阶段人类消耗的能源主要是生物能源C.人类在各发展阶段都消耗一种类型的能源D.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均能源消耗不断增长6.人类各发展阶段能源利用对环境产生的影响,正确的叙述是(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省2019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练习【含答案及解析】
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 2012年12月11日,联合国气候大会在南非德班闭幕,会议最终在《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绿色气候基金等方面达成多项成果。

专家预计,在强化低碳情景下,中国将在2030年达到碳排放峰值。

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注:圆形大小反映的是各国二氧化碳排放总量。

1. 有关碳排放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城市化率与碳排放总量正相关________
B. 人口大国的人均碳排放量较大
C. 发达国家的人均碳排放量较大________
D. 中国、美国应承担相同的减排责任
2. 美国和加拿大先后退出《京都议定书》,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哪一主要原则( )
A. 共同性________
B. 持续性________
C. 公平性________
D. 阶段性
3. 低碳发展时代的中国,应采取的减排措施是( )
①植树造林②减缓工业化进程③提高能源利用率④开发新能源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2. 下图为“人与环境关系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 以下所列项目与图中A、B、C、D箭头表示意义组合正确的是
①铁矿石、水产品②煤渣、污水③酸雨和光化学烟雾④植树造林、治理污染
A. A①B②C③D④
B. A①B②C④D③
C. A②B①C③D④
D. A②B①C④D③
2. 下列地理现象中,属于C箭头代表含义的是
A. 东南沿海的台风
B. 黄土高原一些地区常见的地方性甲状腺肿大病
C. 北京地区和近郊区出现巨大的地下水漏斗区
D. 贵阳地区的冬无三日晴
3. 下表是寒潮、酸雨、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等环境问题在我国四个省级行政区危害程度的相关统计资料(“●”越多,表示危害越严重)。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 寒潮、酸雨、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分别对应的类别是( )
A. I类、Ⅱ类、Ⅲ类、Ⅳ类________
B. Ⅱ类、Ⅳ类、I类、Ⅲ类
C. Ⅱ类、l类、Ⅳ类、Ⅲ类________
D. Ⅳ类、l类、Ⅱ类、Ⅲ类
2. M代表的省级行政区可能是( )
A. 西藏________
B. 安徽________
C. 山西________
D. 黑龙江
4. 地理环境中各事象之间是相互联系的,某事象发生变化会给其他事象带来影响,甚至发生一系列的变化。

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 图中所示的中心事象“甲”可能是
A. 人口数量增大________
B. 气候变化________
C. 森林破坏________
D. 围湖造田
2. 该图反映了白然地理环境的
A. 综合性________
B. 区域性________
C. 整体性________
D. 差异性
5. 《2013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提出可持续发展五大支持系统。

报告以1995年全国可持续发展能力指数为100。

下图表示2010年五大支持系统的能力指数。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 1995-2010年发展支持系统发展最快,其代价有
A. 大量消耗资源________
B. 大量排放污染物
C. 科技投入不足________
D. 人口增长缓慢
2. 为保障各支持系统协调发展,应大力加强
A. 社会保障建设________
B. 经济基础建设
C. 农业基础建设________
D. 生态与环境建设
二、综合题
6. 读“人类社会演化”和“人地关系”两幅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甲图所示的三种社会形态中,哪些属于乙图所示人地关系原理的范畴?
(2)在我国江南丘陵地区广泛修建梯田,直接造成的生态环境变化有哪些?
(3)下列问题属于乙图中箭头①引起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属于箭头②引起的是______________ ___。

A.太湖蓝藻污染 B.海洋渔业产量下降
C.野生华南虎踪迹难觅 D.山西某地儿童铅中毒频频发生
E.塔里木河下游胡杨林枯死 F.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
参考答案及解析
第1题【答案】
第2题【答案】
第3题【答案】
第4题【答案】
第5题【答案】
第6题【答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