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高考总复习(选择性考试)第6讲 古代中国手工业的发展

合集下载

2019届高考历史A版一轮复习课件:考点6 手工业的发展

2019届高考历史A版一轮复习课件:考点6 手工业的发展

(1)生产目的:主要生产供民间消费的产品
(2)发展史实 春秋战国(出现,官营占主导地位) →元(黄道婆推广棉纺 织技术) →明中叶以后(民营占主导地位,使用花楼机, 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古代中国手工业的地位与特点 (1)历史悠久,长期领先世界
(2)农业与手工业紧密结合,手工业发展受到农业生产的制约 (3)官营、家庭和民营手工业经营形态长期并存 (4)手工业部门不断增加,分工越来越细,技术先进 (5)明中后期,江南采用工场手工业经营方式,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6)随着经济重心的南移,手工业布局呈相应变化
故A项正确;重农政策贯穿明朝始终,无法 解释题干中所述明末农村的变化,排除B项; 题干所述变化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并 非社会矛盾尖锐的体现,排除C项;很多农 民离开农业而从事商业和手工业反映的是
A
农民对地主人身依附关系的减弱,排除D项。
明末有人描述江南农村的变化时说,百
【解析】本题考查明末农业中租佃关系的 变化。明朝后期农村雇工地位由勤劳柔顺
年前的雇工“戴星出入,俗柔顺而主令 到骄惰成风,是因为这一时期市镇经济与 尊”,如今“骄惰成风,非酒食不能 手工业的发展促使许多农村劳动力离开农 劝”“夏必加下点心,冬必与早粥”。 业,投身于收益更高的商业与手工业行业, 这一变化反映了 A.市镇经济与手工业的发展 B.政府积极推行重农政策 C.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D.农业中人身依附关系强化 ( )
例题[海南单科2014·6]
【解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享 文献与考古表明,唐代中后期,“波 斯锦”“胡锦”“番锦”通过丝绸之 路,不断输入中国,内地也生产“胡 式锦”。这表明 ( ) “胡锦”输入唐朝并不可能改变唐 誉世界的手工业。
代的社会生活,故A项错误;“内

2017版高考历史人教版(全国)一轮复习 必修2 第六单元 考点26古代中国手工业的发展 文档

2017版高考历史人教版(全国)一轮复习 必修2 第六单元 考点26古代中国手工业的发展 文档

考点26古代中国手工业的发展一、素称发达的官营手工业1.官营手工业的发展(1)历史悠久:夏、商、西周时期以青铜铸造为代表的手工业,由官府垄断;春秋战国时期,官营手工业继续发展;西汉武帝以后,煮盐、冶铁、铸钱等最有利可图的行业,都收归官办。

(2)素称发达,一直在世界上保持领先地位。

2。

冶炼技术(1)冶铜技术:原始社会晚期,中国人已掌握了冶铜技术;商周时代,青铜铸造进入繁荣时期。

著名的青铜器有司母戊鼎、四羊方尊、三星堆青铜礼器等。

(2)冶铁技术:西周晚期,中国已有铁器;两汉的高炉炼铁和炒钢技术,东汉杜诗发明的水力鼓风冶铁工具;南北朝时期的灌钢法等。

3.制瓷技术错误!4。

丝织技术错误!二、艰难经营的民间手工业1。

概况错误!2.发展历程错误!3.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错误![易错提醒] 手工工场与手工作坊的区别资本主义萌芽性质的手工工场与封建手工作坊除了在技术、组织规模与分工方面不同之外,最本质的区别在于封建手工作坊内部是封建的师徒关系,而资本主义萌芽性质的手工工场是以资本主义性质的雇佣和被雇佣关系代替封建剥削关系。

4。

中国古代手工业享誉世界(1)西汉开始,中国丝绸远销亚洲、欧洲,运送丝绸产品的商路被后世称为“丝绸之路”,中国被称为“丝国”。

(2)唐朝起,中国瓷器大量输出国外,远达欧洲、非洲;明清时期对外销量更大。

明代烧制了带有阿拉伯文和梵文装饰图案的瓷器。

清代根据欧洲商人的订单,专门烧制西餐用具和鱼缸等。

[图示总结]中国古代手工业的进步1.古代中国的手工业主要有官营、民营、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

纺织(葛、麻、丝、棉)、冶金(铜、铁、钢)、制瓷(青、白、彩)为主要部门;丝绸、瓷器产品远销海外,被视为中国古代文明的象征。

2.官营手工业由政府直接经营,进行集中的大作坊生产,凭借国家权力,征调优秀工匠,使用上等原料,生产不计成本,产品大多精美。

3.家庭手工业产品主要用来交纳赋税和家庭消费,剩余的一小部分作为商品出卖。

手工业的发展高中历史常考知识点

手工业的发展高中历史常考知识点

古代手工业的发展历程
●发展历程:
原始社会后期;手工业与农业分离
夏商周三朝:手工业由官府垄断
春秋战国时期:手工业出现官营、民营、家庭手工业三种形态
●主要手工业部门及成就
①冶金业
冶铜技术:新石器时代出现铜器;商周时期青铜铸造技术先进
冶铁技术:
春秋出现铁器;战国铁农具推广;西汉开始用煤作燃料冶铁;南北朝出现先进的灌
钢法;宋朝开始用焦炭冶铁
②制瓷业
地位:瓷器是中国发明的,大量出口,成为中华文明新的象征
代表性的成就:
东汉:成熟的青瓷
南北朝:白瓷
隋唐:制瓷业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
宋代:出现各具特色的地方瓷窑体系,景德镇成为瓷都。

元代:青花、釉里红,开始进入彩瓷生产
明代:斗彩、五彩瓷
清代:粉彩、珐琅彩
影响:唐朝开始出口;明清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大量外销
③纺织业(中华文明的象征)
丝织业:最先发明丝织技术的国家,上古时代已会养蚕缫丝→ 西汉提花机,"
丝国",丝绸之路→ 唐代缂丝技术
棉纺业:宋末元初:棉花种植由边疆向内地传播→ 元代黄道婆;松江成为中心,棉纺织业成为新兴的`手工业部门→ 明代:棉取代丝麻毛,成为民众的主要衣料
古代手工业的经营方式(官营、私营、家庭)
官营手工业:
官府统一管理;规模大,分工细,水平最高;资金雄厚;明前期一直占据手工业主导地位
私营手工业:
春秋战国:私营工商业兴起;明代中叶以后超过官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并产生雇佣劳动关系
古代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①官营手工业、私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并存。

②部门不断增加,分工越来越细。

③手工业生产技术不断进步、手工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

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手工业发展线索课件 新人教版

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手工业发展线索课件 新人教版
第十三页,共38页。
• (2)长江流域的商业都市——扬州、成都 • ①扬州地处运河和长江的汇合处,成为南北交通要
冲,又是对外贸易的重要商埠。江南的物产大多在 这里集散,大食、波斯等国的商人在此云集。唐朝 后期,由于经济重心南移,扬州成为全国最繁华的 工商业城市,经济地位超过了长安和洛阳,有“天 下之盛,扬为首”的说法。繁华的夜市(yèshì)也是 扬州城的一个特点。
• 明代城市有较大发展,工商业发达的城市前期有30 多处,中叶以后发展达50多处。这些城市主要分布 在江南、东南沿海、江北运河区等地区。明朝中后期 的城市已不仅仅是封建统治中心,商业贸易的内容已 经日益接近人民的日常生活,商品经济开始(kāishǐ) 侵蚀自然经济,农民与市场的联系开始(kāishǐ)逐渐 密切起来。这时候已经出现了有一定专业分工的工商 业城市,并在苏州等地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反 映了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活跃,封建经济渐趋衰落的 时代特征。
货币(huòbì)的发展概况
• 战国: • 各诸侯国都有自己的铸币,如齐国的刀形币、赵国的铲形币、
楚国的蚁鼻钱以及秦国的半两钱等。这是各诸侯国商业兴盛的 表现,但货币不统一妨碍各诸侯国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 2、秦:上币 下币 • 规定圆形方孔钱作为通行全国的货币,后世历代都仿照秦钱样 式。 • 3.唐: • 唐初改革币制,唐高祖下令“废五铢钱,行开元通宝”。新铸 的“开元通宝”,成为(chéngwéi)唐朝通用的货币,后来发行 量很大。唐以后历代的货币,都以它为范式。 • 4.明: • 到明中后期,白银成为(chéngwéi)普遍流通的主要货币,其特 点是币值大,适应大宗和远途贸易,是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发 展的表现。
一方面限制外商来华贸易。只开放广州一地对外贸 易,还几次下令实行海禁。在正当的中外贸易中, 中国处于出超地位,出现贸易顺差。 • 影响(yǐngxiǎng):①中国出口商品数量少,对外贸 易在整个经济中的份额极小,难以促进工商业的发 展,阻碍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②由于长期与世隔 绝,中国逐渐落在世界潮流后面。

2020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中国古代手工业

2020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中国古代手工业
⑥明中叶以后:纺织、制瓷等行业中,民营超过官营 占主导地位。江南一些手工业部门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考点一:古代手工业的发展
(三)古代手工业享誉世界 1、地位: (1)长期领先,远销亚非欧,广受赞誉。
2、表现: (1)西汉:丝绸通过丝绸之路远销亚欧,获得“丝国” 美称。 (2)唐朝:瓷器大量输出,远达非欧。 (3)明清:海上丝绸之路,瓷器销量更大,被西方国家 称为“瓷器大国”。
明清时期私营手工业的发展水平和规模已经超越了官营手工业, 故D项错误。 答案:C
3.(2017·四川内江三模)由于新疆的吐鲁番等地的雨量稀少、气候干燥, 才使这些珍贵的丝织品遗物得到很好的保存。在不少七世纪中叶的墓葬 中,也发现了纬锦。这能够说明( ) A.中国丝织品大量向西方输出的盛况 B.中国的丝织品开始经过丝绸之路远销到地中海地区 C.吐鲁番等地的棉纺织技术已经相当发达 D.商帮经营的丝绸已经远涉欧洲
考点一:古代手工业的发展
(四)补充
1、古代手工业的特征:
(1)生产部门不断增多,分工不断细化,技术不断进步。 (2)农业与手工业相结合,但手工业始终处于从属地位。 (3)官营、民营和家庭三大形态长期并存。 (4)生产规模不断扩大,明清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5)手工业中心随着经济中心的南移而南移。 (6)长期领先,远销海外,享誉世界。
解析:由目中显示的是古代中国的丝织品经由丝绸之路向西方输 出的情况,途经新疆地区,故A项正确;题目中没有显示出是输往 地中海地区,故B项错误;纬锦属于丝织品,不是棉纺织品,故C 项错误;商帮出现在明清时期,七世纪时中国是唐朝,故D项错误。 答案:A
4.(2017·江西宜春调研)唐宋时期,江南一带稻麦复种范围不断扩大,
西汉丝织品
唐代丝织品

中国古代手工业、商业的发展+课件--2024届高三历史二轮专题复习(通用版)

中国古代手工业、商业的发展+课件--2024届高三历史二轮专题复习(通用版)
官营手工业:是指官府将工匠集中在官府设立的作坊内,使用官府供给的原料, 制作加工官府指定的产品;生产不计成本、规模大、产品精美、技艺高超;产 品具有封闭性,几乎不流通于市场;明以前长期居手工业主导地位。
开始形成官营、 私营、家庭手工 业长期并存局面。
出现“匠户”和“役 匠”;中唐后,役匠 减少,雇匠增多。
制定“匠籍”, 工匠时代相袭, 承担官方工役。
西周 春秋战国 汉武帝 唐朝 宋朝 元朝 明清
官府统一管理, 垄断经营,“工商食官”
盐铁官营
雇匠居多, 明:从轮班轮作到“班 实行薪酬制。 匠银”;清废除匠籍制。
中国古代的手工业发展历程:经营形态
【探究】结合所学,举例谈谈官营手工业的成就。
官营手工业:是指官府集中工匠,供给原料,指定产品;生产不计成本、规模 大、产品精美、技艺高超;明以前长期居手工业主导地位。
青铜器
夏商周
素纱襌衣
汉朝
唐三彩
唐朝
五大名窑
宋朝
珐琅彩
清朝
中国古代的手工业发展历程:经营形态
【探究】结合所学,谈谈家庭、私营手工业的特点和发展历程。
家庭手工业:古代小农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纺织业为主,在家庭进行生产, 用来缴纳赋税和家庭消费。 民营手工业:春秋战国兴起的由民间私人经营,在民间手工作坊进行生产,主 要生产供民间消费的产品。长期受官营手工业压制,至明中后期超越官营手工 业,占主导地位, 并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
隋唐 商业比前代更为繁荣,邸店、柜坊、飞钱应用广泛,“开元通宝”成 为历代货币的范式,一些繁华大城市里有了夜市*,广大农村和偏远地 区有定期举行的草市;坊市分开; 海陆并举,外贸繁荣,胡商遍布各大都会。
中国古代的商业发展历程

高考历史总复习《中国古代手工业和商业》知识点总结

高考历史总复习《中国古代手工业和商业》知识点总结

高考历史总复习《中国古代手工业和商业》知识点总结一、古代手工业的发展1.古代中国手工业类型(1)家庭手工业:以纺织业为代表,作为农户的副业,主要用来交纳赋税和家庭消费。

(2)民营手工业:春秋战国时期私营工商业兴起,明代中叶以后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并产生雇佣劳动关系。

(3)官营手工业:①历程:夏、商、西周时期,手工业全部由官府垄断,“工商食官”;春秋时期继续发展;西汉时将最有利可图的行业收归官办。

②代表了中国古代手工业技术的最高水平,促进了手工业的发展;“工官”制度(官营手工业制度)使得技术发明和革新不能服务于社会,技艺的传承也具有封闭性,往往导致技艺失传。

(4)古代三种手工业的地位:①官营手工业长期占据主导地位,并代表生产技艺的最高水平。

②家庭手工业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是中国古代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

③民营手工业自明代中叶以后,逐步占据主导地位,表现在资本主义萌芽开始产生。

2.古代中国手工业成就(1)纺织业:①新石器时代:纺织技术已经萌芽,纺织原料最初是麻和葛。

距今四五千年我国已养蚕并有了丝织品。

②商周时期:有负责指导桑蚕生产的专职官员。

③汉代:丝织业发达,丝织品通过丝绸之路远销地中海地区,中国有“丝国”之称。

④唐代:官营纺织业规模大,私营纺织作坊兴起;丝织品以轻盈精湛著称,还吸收了波斯的织法和图案风格。

⑤宋代:棉纺织技术已经推广到闽粤地区;纺织品种类繁多,织锦吸收了花鸟画中的写实风格。

⑥明清时期:丝织业发展进入鼎盛时期。

明朝中后期,丝织业中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缎成为清朝丝织品的代表。

(2)制瓷业:①商到东汉:是陶向瓷发展的过渡阶段。

②东汉晚期:出现青瓷。

③魏晋南北朝:出现白瓷。

④唐朝:出现唐三彩;制瓷业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首创釉下彩绘;形成南青北白两大制瓷系统。

⑤宋朝:制瓷技术大放异彩,瓷窑遍布全国各地,出现了五大名窑(定窑、汝窑、哥窑、官窑和钧窑)。

⑥明清时期:景德镇成为“瓷都”,宣德年间的青花瓷最佳;康熙年间发明粉彩瓷器工艺,雍正时期粉彩瓷器烧制技术达到顶峰;中外闻名的珐琅彩也出现了。

2019人民版高考历史总复习考点20 古代中国手工业的发展(优秀版)

2019人民版高考历史总复习考点20 古代中国手工业的发展(优秀版)

[答题术语]
1.官营手工业长期占据主导地位,并代表生产技艺的最高水 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是中国古代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
2.私营手工业自明代中叶以后,逐步占据主导地位,明清时 的产生,意味着手工业生产方式的重大变化。
3.中国古代手工业长期领先于世界,远销亚非欧各国,享誉 4.明清时期虽然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但由于受封建生产关 始终没有进入工场手工业时代。
解析:民营手工产品形式上借鉴官营产品,并不是假冒官营 错误;材料没有反映出此举对民营与官营手工业关系的影响,故 营手工产品形式上借鉴官营产品,是为了促进自身保证产品质量 料没有反映出此举对民营与官营手工业地位的影响,故D项错误。
古代中国手工业产品巧夺天工,在冶金、纺织、制瓷等领域 明。但近5年全国卷命题对此关注很少,而且往往将手工业和商 命题,如2017年全国卷Ⅰ的第27题、2016年全国丙卷的第27题等。
[轻识巧记] 古代手工业可归纳为“一、二、三、三、四” 一个新因素:资本主义萌芽。 两大象征:丝绸、瓷器。 三种经营形态: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 三大行业:冶金业、陶瓷业、纺织业。 四大特征:规模大,分工细密;技术先进,工艺精湛;素称 历史悠久,影响深远。
[思维拓展] 古代中国手工业的发展 1.西周时期,青铜铸造业的生产,是由官府垄断,即所谓工 2.中国传统社会长期存在农耕为主兼营副业的自给自足的手 3.从春秋战国时期开始,官营手工业、私营手工业和家庭 中国手工业三种主要经营形态,代表中国古代手工业水平的则是官 4.在漫长的自给自足自然经济时代,家庭手工业占有相当 小农经济起了一定作用。
二、手工业成就 1.纺织业 (1)商代:有负责指导蚕桑生产的专职官员,“__妇__功____”成 一。 (2)汉代:丝织品经过__丝__绸__之__路___远销到地中海地区,中国被 (3)唐代:官营手工业有相当大的规模,私营纺织作坊兴起。 (4)宋代:棉花种植及棉纺织技术推广到闽、粤等地区,丝织 (5)元代:黄道婆革新工艺,棉布逐渐成为民众的主要衣料。 (6)明代:蚕桑、棉花种植面积扩大,在作坊中出现了雇工, 规模的自由劳动力市场。

【历史课件】2019人民版高考历史总复习考点20 古代中国手工业的发展共32页文档

【历史课件】2019人民版高考历史总复习考点20 古代中国手工业的发展共32页文档
【历史课件】2019人民版高考历史总 复习考点20 古代中国手工业的发展
16、自己选择的路、跪着也要把它走 完。 17、一般情况下)不想三年以后的事, 只想现 在的事 。现在 有成就 ,以后 才能更 辉煌。
18、敢于向黑暗宣战的人,心里必须 充满光 明。 19、学习的关键--重复。
20、懦弱的人只会裹足不前,莽撞的 人只能 引为烧 身,只 有真正 勇敢的 人才能 所向披 靡。
45、自己的饭量自己知道。——苏联
41、学问是异常珍贵的东西,从任何源泉吸 收都不可耻。——阿卜·日·法拉兹
42、只有在人群中间,才能认识自 己。——德国
43、重复别人所说的话,只需要教育; 而要挑战别人所说的话,则需要头脑。在不利与艰 难的遭遇里百折不饶。——贝多芬

【高中历史】高一历史知识的总结: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的发展

【高中历史】高一历史知识的总结: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的发展

【高中历史】高一历史知识的总结: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的发展
讯高一历史学习是有技巧的,在掌握了每单元重要知识点后就可以很好的学习高一历史为以后
高考
文科复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下面是
高一
历史必修二重要知识点。

(二)中国古代手工业的发展
了解古代中国在纺织、和制瓷等手工业部门取得的主要成就:
1.纺织工业的主要成就:
(1)原料使用先后顺序:麻葛丝棉。

(2)丝绸之路:汉朝开辟。

丝绸出口到以罗马为中心的地中海地区。

(3)唐代私营纺织作坊兴起,官营纺织业也有相当大的规模,朝廷征收民间纺织品的数量相当可观。

2.冶金行业的主要成就:
商周时期青铜器铸造工艺特点:分布广,规模大,水平高。

战国以后以铁器为主,汉代冶铁开始使用煤炭做燃料,供风形式也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

3.陶瓷行业的主要成就:
(1)先有陶后有瓷
(2)陶器:A.生产——原始时代的彩陶B.发展:山东龙山文化——蛋壳黑陶C.独特的技术——唐三彩D.陶瓷转型期:商代中期至东汉晚期。

(3)瓷器:a、唐代青瓷――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b、唐晚期长沙铜官窑首创彩绘工艺。

c、清朝:粉彩瓷器的工艺技术发明――康熙时期、顶峰――雍正时期
2022年高考指南:热门专业院校收费标准、招生办联系电话、高考分类、高考录取安排。

考点06 古代中国手工业的发展-2021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刷透(古代中国史)

考点06 古代中国手工业的发展-2021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刷透(古代中国史)

古代中国手工业的发展普查讲6 古代中国手工业的发展1.从管理方式、流通方式、劳动力、经济地位等角度理解官营手工业的主要特点(1)(经典题,4分)《周礼·考工记》载:“攻木之工七,攻金之工六,攻皮之工五,设色之工五,刮摩之工五,抟埴之工二。

”材料所反映的当时官营手工业生产的显著特点是( )A.技术先进,生产标准化B.产品丰富,生产多样化C.分工细致,生产专业化D.产量庞大,生产规模化2.结合小农经济自给自足的特点和官营手工业对民间手工业的挤压,理解古代中国民间手工业发展的艰难a.结合小农经济的基本特征,分析家庭手工业的主要特点(2)(2021江苏单科,3分)明清时期,江南“桑蚕之利,厚于稼穑,公私赖焉”。

在太湖流域,地主催收田租常不在秋收之后,却在农户蚕丝收获之际,俗称“蚕罢米”。

这说明,当时江南地区( )A.小农经济已经开始瓦解 B.农耕技术呈现衰退趋势C.农户收入多赖家庭副业 D.地主剥削程度有所减轻b.从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变化入手,理解民营手工业地位的变化和封建人身依附关系的松弛(3)(2021全国Ⅰ,4分)北宋前中期,在今四川井研县一带山谷中,密布着成百上千个采用新制盐技术的竹筒井。

井主所雇工匠大多来自“他州别县”,以“佣身赁力”为生,受雇期间,若对工作条件或待遇不满意,辄另谋高就。

这反映出当时( )A.民营手工业得到发展B.手工业者社会地位高C.雇佣劳动已经普及D.盐业专卖制度解体(4)(经典题,4分)明初工匠单立为匠户,世代不得脱籍;明朝中叶工匠可以纳银代役。

清朝完全废除匠籍,官营手工业劳动者皆出自官府雇募。

这一变化过程的影响是( )A.官营手工业的发展走向市场化B.直接导致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C.手工业生产格局出现重大变化D.手工业专业化生产水平的提高c.识记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的时间、地点、行业和特征(5)(经典题,4分)明朝时,杭州张翰的祖先“购机一张,织诸色帛,备极精工,每一下机,人争鬻之,计获利当五之一,积两旬复增一机,后增至二十余……自是家业大饶”;另一碑刻资料记载:“苏城机户,类多雇人工织,机户出(资)经营,机匠计工受值”。

2021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义:专题二 第6讲 古代中国手工业的发展 (含解析)

2021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义:专题二 第6讲 古代中国手工业的发展 (含解析)

第6讲古代中国手工业的发展一主要行业发展概况1.冶金业的发展。

(1)商周时期:青铜铸造业繁荣;西周晚期出现铁器。

(2)汉朝:东汉杜诗发明水力鼓风冶铁工具水排。

(3)南北朝发明灌钢法。

2.制瓷业的发展。

时期成就商周商朝时已烧制出原始瓷器秦汉东汉烧出成熟的青瓷魏晋北朝烧出成熟的白瓷隋唐唐朝形成南青北白两大制瓷系统;瓷器开始畅销海外宋元宋代出现了五大名窑;景德镇成为瓷都明清青花瓷、彩瓷、珐琅彩等技术成熟3.时期成就商周商朝已有织机,西周时能生产斜纹提花织物秦汉丝绸通过丝绸之路开始销往海外唐宋吸收波斯的织法和图案风格二主要经营形态1.官营手工业。

(1)经营方式:由政府直接经营,大作坊生产。

(2)产品质量:不计生产成本,产品大多精美。

(3)产品流向:提供给政府和军队。

(4)社会地位:直至明朝中叶,长期占据主导地位。

2.家庭手工业。

(1)经营方式:以家庭为单位的自主经营。

(2)生产目的:自用和交纳赋税户调为主,流向市场的比重日益增加。

(3)地位:农户的副业。

3.民营手工业。

(1)经营方式:民间私人经营。

(2)产品特点:主要生产供民间消费的产品。

(3)明清变化。

①明朝中叶以后占据手工业生产的主导地位。

②江南一些手工业部门中出现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

[易错修正]官营手工业生产的产品不投放市场。

答案:官营手工业生产不计成本,绝大多数产品不投放市场,生产的目的主要是满足国家的需要,即使有一些官营手工业产品流入外国,也主要是由统治者作为赠品,赏赐给外国人的。

盐铁等民生产品部分由官商或民间商人特许经营。

随着封建经济领域内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官营手工业与市场的联系逐渐加强。

三资本主义萌芽1.出现条件。

商品经济的发展。

2.基本状况。

________中后期在江南部分地区的民营________业出现,之后缓慢发展。

3.基本特征。

生产面向市场;雇佣关系。

4.阻碍因素。

专制制度;自然经济形态;抑商政策等。

[识记导图]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1.田庄手工业。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中国古代手工业课件PPTppt文档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中国古代手工业课件PPTppt文档

唐代丝织品
考点一:古代手工业的发展
(二)艰难经营的民间手工业 1、种类: (1)家庭手工业:农户副业,主要满足家庭消费和缴纳 赋税,剩余产品流入市场。
(2)民营手工业:私人经营,主要供民间消费,以营利 为目的。
2、发展概况: ①春秋战国至秦汉:得到发展。 ②不计成本,产品精美。 ③技术高超,素称发达,领先世界。
复杂而精密,专门织造精细的丝织品。但当时的手工业并没有向机器生
产转变的迹象。对此,最合理的解释是( )
A.手工业所需要的原料匮乏
B.明清时期手工业技术落后
C.生产革新缺乏足够的市场需求推动 D.私营手工业受到官营手工业
的压制
解析:明清时期农村商品经济发展程度较高,棉花种植面积广泛, 为手工业提供必需的原料,故A项错误;花楼机的发明说明手工业 技术已经相当发达,故B项错误;明清时期自然经济仍然处于主导 地位,狭隘的市场空间无法推动手工业的技术革新,故C项正确;
17.(2017·福建三明质检)清朝规定江苏省的出海船只,“每年每船准 绸缎三十卷,每卷重一百二十斤”,私自将丝绸贩卖出洋的将被治 罪,“船只货物入官”。从历史发展趋势看,这种做法( ) A.强化了重农抑商的政策 B.以法律和行政命令干预经济 C.阻碍新经济因素的发展 D.使专制统治开始受到了挑战
16.(2017·新疆乌鲁木齐一模)历史学家王家范说:“中国古代手工 业的三种基本形态的分布态势,极像哑铃,两头粗壮,中间细 长。”“细长”者在这种“分布态势”中应为( ) A.官营手工业 B.家庭手工业 C.民营手工业 D.工场手工业
解析:官营手工业凭借国家权力的支持,素称发达,长期占据主 导地位,是粗壮的一端,A项错误;在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的古代 社会,以纺织为代表的家庭手工业,是作为农业的副业,虽然规 模小,但数量庞大,是粗壮的另一端,B项错误;一些民间私人经 营的民营手工业,总体上数量较少,且受到重农抑商政策的阻碍, 属于“细长”者,故C项正确;直到明清时期,江南一些手工业部门 才进入工场手工业阶段,D项错误。 答案:C

人教版高中历史高考一轮复习课件:古代的手工业(共59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高考一轮复习课件:古代的手工业(共59张PPT)

浙江龙泉窑
陕西耀州窑 外雕双层碗
37
例题.瓷器是中国古代 文明的象征之一。图8是宋代部分名窑分布示 意图,符合钧窑、定窑、景德镇窑、耀州窑排 列顺序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② C.②①④③ D.③②④①
38
青花瓷的无穷魅力
“青花瓷”颁奖礼服
奥运地铁支线中青花瓷风格的车站
39

• 清朝雍正粉彩蝠桃纹瓶
53
10.传统文化是现代流行文化 的重要灵感源泉。《青花瓷》这首歌在同学们中间广 为传唱,“素坯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色白花青的 锦鲤跃然于碗底”,传神地表达了青花瓷的特点。下 列关于青花瓷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青花瓷的出现要早于青瓷、白瓷 B.青花瓷的烧制成功,使瓷器与书画的结合更为紧密 C.青花瓷是一种彩瓷,景德镇是其重要产地 D.元代以后,包括青花瓷在内的瓷器大量销往海外
C.商代已有负责指导蚕桑生产的专职官员 D.唐代,棉花种植及棉纺技术已经推广到闽粤等地区
42
3.古代被誉为“丝国”的是下列哪一个国家? A.埃及 B.巴比伦 C.印度 D.中国
4.到了宋代,棉纺织业的新兴地区是 A.黄河流域 B.新疆 C.中原地区 D.闽粤地区
5.唐宋以来著名的瓷窑位于黄河流域的是①定窑②钧窑③龙
供民间消费。
(3)发展:明中后期出现私营手工工场 资本主义萌芽出现(机工和机户)
10
二、古代中国手工业经济的突出成绩
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发现陶纺轮、骨梭、骨针、骨锥,是简 单的纺织工具.
11
1、纺织业发展历程
12
资料:现以祖庚甲时蚕神与上甲微并祭的一条 卜辞为例述下:“贞元示(音qí)五牛,蚕示三 牛,十三月。”
资料:“棉木寸土皆有,……” “织机十室必有……”

【高中历史】2021年高考历史复习:古代中国的手工业

【高中历史】2021年高考历史复习:古代中国的手工业

【高中历史】2021年高考历史复习:古代中国的手工业
2021年高考将于6月7日、8日举行,
高考
频道编辑为广大考生整理了2021年高考历史知识点,帮助大家备考。

古代中国的手工业
【主要内容】官营手工业和民间的手工业;纺织、冶金和制瓷方面手工业生产的主要
成就: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默写、背诵提示】(1)官营手工业:发展历程、生产目的、经营方式、基本特点(规模、工人、原料来源、产品)、地位及影响。

(2)民间的手工业:发展历程、生产目的、经
营方式、特点、地位及影响。

(3)纺织、冶金和制瓷方面的成就(关注两本教材相同部分的
成就)。

(4)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重点、难点破解】(1)官营手工业:复习时注意人教、人民两套教材相交叉的内容,如汉武帝盐铁专营;官营手工业的地位(制作工艺水平高,代表当时手工业的最高水平)。

对于“工官”制度下技术工艺传承的封闭性(技艺容易失传,技术革新与发展不能服务于
社会等)也应有所了解。

(2)民间手业:注意明中叶以后,纺织、制瓷、矿冶等行业中,民
营手工业已占据主导地位。

注意比较官营与民营手工业的不同点。

(3)纺织、冶金和制瓷
方面的成就:两本教材涉及的内容差别较大,复习注意相同部分,非相同部分可能通过材
料和图片,创设新情景考查。

(4)古代手工业发展的特征:①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②多
种经营模式长期并存。

③手工业部门不断增加。

④手工业技术不断进步、劳动分工不断发展。

⑤产品长期领先世界并出口世界各国。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2021-2022年高考历史总复习 中国古代史对外关系基础知识专题(三) 中国古代手工业的发展

2021-2022年高考历史总复习 中国古代史对外关系基础知识专题(三) 中国古代手工业的发展

2021-2022年高考历史总复习中国古代史对外关系基础知识专题(三)中国古代手工业的发展在中国古代史上,手工业的发展在世界上长期处于领先地位,推动了中国古代社会经济的发展。

一、中国古代手工业的发展1、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概况2、手工业技术专著①随着春秋战国时期手工业技术的发展,战国时期出现了有关手工业工艺的专著《考工记》,主要记述了齐国官营手工业各工种的设计规范和制造工艺,不但在我国工程技术发展史上有重要地位,在当时世界上也是独一无二的②北宋末年李诫编写的《营造法式》,对建筑材料、结构、式样等都有详细的说明和精致的图样,是我国建筑史上的杰出著作③明代宋应星的《天工开物》,总结了明代农业、手工业的生产技术,国外称它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此外,它还收入了一些外国传来的技术,如倭缎织造法、朝鲜棉布染整法和西洋红夷火炮铸造法等,这表明海外技术不断传入,已经成为人们不可缺少的知识二、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特点及变化手工业是古代中国社会经济的两大支柱之一,手工业生产的进步,直接影响着人类社会的发展。

从古代中国手工业的发展看主要由如下的特点:第一,农业与手工业的发展紧密结合,但手工业的发展受到农业生产的制约。

第二,官营手工艺、私营手工业和农村家庭手工业三者相互结合,但长期以来官营手工业居支配地位。

第三,唐宋至明朝时期,私营手工业有较大的发展,其规模扩大,技术先进,逐渐处于主导地位,并促进了商业和城市的繁荣。

第四,统治者长期推行重农抑商政策,使手工业的发展具有其落后性;农民遭受残酷的封建剥削,极端贫困,无力从市场上购买手工业品;地主和商人则将剥削所得的钱财用来买田置地,影响了手工业的扩大再生产;同时,封建统治者还严格限制手工业生产的规模。

第五,随着私营手工业规模的扩大,其经营方式也在变化。

明朝中后期,在商品经济发达的江南地区,雇佣众多工人的大规模手工作坊和工场日益增多,并从中孕育出了“机户出资,机工出力”、“计日受值”的雇佣劳动关系,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了。

第6讲 古代中国手工业的发展-高考总复习 历史课件

第6讲 古代中国手工业的发展-高考总复习 历史课件

[易错修正] 官营手工业生产的产品不投放市场。 答案:官营手工业生产不计成本,绝大多数产品不投 放市场,生产的目的主要是满足国家的需要,即使有一些 官营手工业产品流入外国,也主要是由统治者作为赠品, 赏赐给外国人的。盐铁等民生产品部分由官商或民间商人 特许经营。随着封建经济领域内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官 营手工业与市场的联系逐渐加强。
优秀课件PPT公开课优质课PPT课件第 6讲 古代中国手工业的发展-2021届高考 总复习 历史(选择性考试)课件(共27张PPT)
优秀课件PPT公开课优质课PPT课件第 6讲 古代中国手工业的发展-2021届高考 总复习 历史(选择性考试)课件(共27张PPT)
三 资本主义萌芽 1.出现条件。 商品经济的发展。 2.基本状况。 明朝中后期在江南部分地区的民营纺织业出现,之后 缓慢发展。 3.基本特征。 生产面向市场;雇佣关系。 4.阻碍因素。 专制制度;自然经济形态;抑商政策等。
优秀课件PPT公开课优质课PPT课件第 6讲 古代中国手工业的发展-2021届高考 总复习 历史(选择性考试)课件(共27张PPT)
优秀课件PPT公开课优质课PPT课件第 6讲 古代中国手工业的发展-2021届高考 总复习 历史(选择性考试)课件(共27张PPT)
[识记导图] 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
优秀课件PPT公开课优质课PPT课件第 6讲 古代中国手工业的发展-2021届高考 总复习 历史(选择性考试)课件(共27张PPT)
魏晋 北朝烧出成熟的白瓷
唐朝形成南青北白两大制瓷系统;瓷器 隋唐
开始畅销海外
宋元 宋代出现了五大名窑;景德镇成为瓷都
明清 青花瓷、彩瓷、珐琅彩等技术成熟
3.纺织业的发展。
时期
成就
商周 商朝已有织机,西周时能生产斜纹提花织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史料探究] 根据史料 2 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 19 世纪中期以前明清时期江南手工业发展的特点。
[史料研读] 第⑤层信息江南手工业技术领先,发展速度快,;第 ⑥层信息煤铁、工具制造在经济中所占比重不高;第⑦层 信息人均木材消费不高,表明消费市场狭小;第⑧层信息 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受阻。
明清时期我国手工业转向近代工业的契机和错失
A.政府的大力推广 B.棉纺织技术的改进 C.商品经济的发展 D.棉花成为经济作物 解析:本题考查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和历史解释等素 养。依据材料可知,宋、元、明时期棉纺织业日益发展。 “变化”的原因一定是与元朝和明朝密切相关的因素。结 合所学可知 A、D 两项只是明朝的史实,错误。材料没有 涉及棉布的流向,并且商品经济长期发展,C 项错误。结 合所学可知,黄道婆改进棉纺织技术,推动了我国元明时 期棉纺业的发展,故 B 项正确。 答案:B
唐朝形成南青北白两大制瓷系统;瓷器 隋唐
开始畅销海外
宋元 宋代出现了五大名窑;景德镇成为瓷都
明清 青花瓷、彩瓷、珐琅彩等技术成熟
3.纺织业的发展。
时期
成就
商周 商朝已有织机,西周时能生产斜纹提花织物
秦汉 丝绸通过丝绸之路开始销往海外
唐宋 吸收波斯的织法和图案风格
在苏杭等地设织造局;棉纺织业成为农村主 明清
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显示中外纺织技术的对比的信息, C 项错误;“‘波斯锦’……通过丝绸之路,不断输入中国” 说明中外文化交流加深,故 D 项正确。
答案:D
4.纺织业在商代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下列选项中 可以支持这一判断的是( )
A.马王堆汉墓出土的素纱禅衣 B.纺织家黄道婆创立的新式纺车 C.甲骨文中关于祭祀蚕神的内容 D.《说文解字》中有关纺织产品的字
政策 手工业者社会地位低下,政府往往对之征 限制 收重税 社会 民间手工业力量弱小,封建社会的动荡往 动荡 往统文化以纲常名教为核心,重义轻利, 传统
重本抑末,重儒轻贾;宗法观念也阻碍资 观念
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2018·全国卷Ⅰ)北宋前中期,在今四川井研县一带山 谷中①,密布着成百上千个采用新制盐技术的竹筒井。井 主所雇工匠大多来自“他州别县”,以“佣身赁力”为生, 受雇期间,若对工作条件或待遇不满意,辄另谋高就②③。 这反映出当时( )
核心 明清手工业的新发展 史料 1:明万历苏民无积聚,多以丝织为生①。东北半 城皆居机户,郡城之东皆习机业②……工匠各有专能,匠有 常主,计日受值。有他故,则唤无主之匠代之,曰唤代③。 无主者黎明立桥以待④。
——摘编自《苏州府志》卷三 [史料探究] 概括史料 1 中苏州丝织业出现的新现象。 [史料研读] 第①层信息苏州地区农民多以丝织业为生;第②层信 息出现了早期资本家(机户);第③层信息出现了早期雇 工;第④层信息形成了自由劳动力市场。
答案:B
3.文献与考古表明,唐代中后期,“波斯锦”“胡锦” “番锦”通过丝绸之路,不断输入中国,内地也生产“胡 式锦”。这表明( )
A.外来文化改变了唐代的社会生活 B.唐代中后期手工业趋于衰落 C.外来的丝织技术超过了唐朝 D.中外文化交流互动日益深入 解析:本题考查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等素养。“胡锦” 输入唐朝,并不可能改变唐代的社会生活, A 项错误; “内地也生产‘胡式锦’”说明唐朝手工业技术提高,B
解析:本题考查时空观念和史料实证等素养。注意时 间限制“商代”。结合所学可知,湖南长沙马王堆墓属于 西汉墓,黄道婆是元朝人,《说文解字》成书于东汉,A、 B、D 三项错误。甲骨文是研究商朝社会发展的重要史料, 故 C 项正确。
答案:C
5.“从宋代起,棉花开始成为一种重要纺织原料…… 到了元代,丝、麻、棉鼎足而三,明代以后,棉花的重要 性超过麻。”出现这些变化的前提条件是( )
(3)地位:农户的副业。 3.民营手工业。 (1)经营方式:民间私人经营。 (2)产品特点:主要生产供民间消费的产品。 (3)明清变化。 ①明朝中叶以后占据手工业生产的主导地位。 ②江南一些手工业部门中出现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 关系。
[易错修正] 官营手工业生产的产品不投放市场。 答案:官营手工业生产不计成本,绝大多数产品不投 放市场,生产的目的主要是满足国家的需要,即使有一些 官营手工业产品流入外国,也主要是由统治者作为赠品, 赏赐给外国人的。盐铁等民生产品部分由官商或民间商人 特许经营。随着封建经济领域内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官 营手工业与市场的联系逐渐加强。
三 资本主义萌芽 1.出现条件。 商品经济的发展。 2.基本状况。 明朝中后期在江南部分地区的民营纺织业出现,之后 缓慢发展。 3.基本特征。 生产面向市场;雇佣关系。 4.阻碍因素。 专制制度;自然经济形态;抑商政策等。
[识记导图] 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
1.田庄手工业。 汉代出现的新的农业生产组织形式,即豪强地主控制 下的田庄。田庄内实行统一管理,各类生活资料基本上自 给自足,但同外部市场存在一定的商品贸易。因此田庄手 工业既具有家庭手工业的性质,又具有私营手工业的性质。 2.“匠户”与“匠籍”。 中国古代从事手工业生产的专业人户,称作“匠户”。 西周时期,官府设工官管理手工业,手工业者在职业上世
“制盐井主”“雇工匠”→民营制盐业。 [辨选项]
选项
辨析
北宋前中期四川一县就有成百上千个采用新制 A 盐技术的竹筒井,这反映出当时民营手工业得
到发展,A项正确
“受雇期间,若对工作条件或待遇不满意,辄 B 另谋高就”说明手工业者的自主性较强,但并
不能说明手工业者的社会地位高, B项错误
C
只依据四川一地史实不足以说明雇佣劳动 已经普及, C项错误
要副业;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二 主要经营形态 1.官营手工业。 (1)经营方式:由政府直接经营,大作坊生产。 (2)产品质量:不计生产成本,产品大多精美。 (3)产品流向:提供给政府和军队。 (4)社会地位:直至明朝中叶,长期占据主导地位。 2.家庭手工业。 (1)经营方式:以家庭为单位的自主经营。
(2)生产目的:自用和交纳赋税户调为主,流向市场 的比重日益增加。
代相袭,没有经营、迁徙的自由,专为官府和贵族服务。 唐代时已有工匠在官营手工业作坊内定期服役的制度。宋 代时匠户常被官府以强制方式役使。元代时,政府将工匠 编入专门的“匠籍”,由专门机构直接管理,工匠不得脱籍 改业,必须世代相袭,承担指定的工役。这样,统治者就 可以十分方便地征调各类工匠。匠户没有人身自由,他们 的劳动创造性自然也受到严重的束缚。明代时,匠户制度 改为轮班轮作,工匠除分班定期服役外,其余时间可以自 制成品进入市场销售,成为半自由的手工业者。清代顺治 二年(1645),政府宣布废除“匠籍”,工匠获得自由身份。
解析:本题考查时空观念和历史解释等素养。由材料 “在中国新疆……及俄罗斯……等地……出土了公元前 7—前 5 世纪楚国生产的凤鸟纹刺绣丝绸”可知东周时期 已掌握丝织技艺,产品传播范围广泛,故 A 项正确;丝 绸之路起点是长安,B 项错误;“没有交往”“生活方式趋 同”表述过于绝对,C、D 两项错误。
A.民营手工业得到发展 B.手工业者社会地位高 C.雇佣劳动已经普及 D.盐业专卖制度解体
[明素养] 本题从北宋前中期四川井盐业采用新制盐
技术和使用雇佣劳动力切入,考查民营手工业的发展状况,
凸显时空观念①、唯物史观②、史料实证③等学科核心素养。 [研题干] 时空信息→“北宋中前期”“今四川井研县”;
专题二 古代中国的经济
第 6 讲 古代中国手工业的发展
一 主要行业发展概况
1.冶金业的发展。
(1)商周时期:青铜铸造业繁荣;西周晚期出现铁器。
(2)汉朝:东汉杜诗发明水力鼓风冶铁工具水排。
(3)南北朝发明灌钢法。
2.制瓷业的发展。
时期 商周 秦汉
成就 商朝时已烧制出原始瓷器
东汉烧出成熟的青瓷
魏晋 北朝烧出成熟的白瓷
史料 2:1850 年以前,作为明清时期中国最发达的地 区,江南在谷物加工、服装制作、制烛等行业的生产规模 上与其城镇人口绝对数量增加的步态大体一致。榨油、酿 酒、印刷等行业的成长速度较快。纺织业发展更为迅速, 技术领先于世界⑤。但江南基本没有煤铁工业,生产、生活 工具用铁甚少,更遑论其余贵金属。造船和工具制造等行 业都有一定发展,但在工业中占比不断下降⑥。相应地,江 南主要使用木炭和薪等燃料,以木材为主材,但人均消费 量不高⑦。在明清江南,人力一直是主要的动力来源,较大 规模的作坊或手工工场不仅不多,而且还有减少的趋势⑧。
答案:A
2.(2017·全国卷Ⅰ)明前中期,朝廷在饮食器具使用 上有一套严格规定,例如官员不得使用玉制器皿等。到 明后期,连低级官员乃至普通人家也都使用玉制器皿。 这一变化反映了( )
A.君主专制统治逐渐加强 B.经济发展冲击等级秩序 C.市民兴起瓦解传统伦理 D.低级官员易染奢靡风气
解析:本题考查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和历史解释等素 养。“普通人家也都能使用玉制器皿”说明民营制玉业发 展,玉制器皿数量大大增加,明朝玉制器皿由“官员不得 使用”到“低级官员乃至普通人家也都使用”原有规制受 到冲击,故 B 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君主专制统治逐渐 加强,而是强调经济发展冲击等级秩序,A 项错误;“普 通人家”并非局限于市民,并且在唐宋时期市民阶层逐步 兴起,C 项错误;依据材料可知使用玉制器皿的包括“普 通人家”,D 项错误。
1.转向近代工业的契机。 (1)传统手工技术的积累;(2)商品经济的发展;(3)新 航路开辟后,海外市场的扩大;(4)经济作物种植和农产 品商品化的扩大,生产原料丰富。
2.错失转向近代工业的原因。
市场 小农经济具有封闭性,对市场商品的需求量 因素 不大 官营 官营手工业占据最有利可图的行业,加之其 压制 规模大、技术精,对民营手工业产生冲击
办法使用劳力,农业中也已有雇佣劳动;明清两代,雇佣
劳动逐渐普及,雇佣劳动者的数量比前代有所增加,不少
地区出现了街头待雇的短工市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