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校企协同育人平台,加强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2019年教育文档

合集下载

校企共建共享协同育人发展平台育人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校企共建共享协同育人发展平台育人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校企共建共享协同育人发展平台育人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随着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高校的育人任务也越来越重,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

校企共建共享协同育人发展平台成为了一种新的尝试和探索。

本文将探讨校企共建共享协同育人发展平台育人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校企共建共享协同育人发展平台是指高校与企业共同合作,共同建设一套育人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学生可以接触到真实的工作环境和工作场景,与企业员工进行互动和交流。

这样的育人模式有很多优势和特点。

校企共建共享协同育人发展平台能够提供与企业互动的机会。

传统的教育模式中,学生只接触到教师和同学,很难与真实的工作环境进行接触。

而校企共建共享协同育人发展平台可以提供与企业的互动机会,使学生更加了解企业的运作和管理方式,为将来的就业做好准备。

校企共建共享协同育人发展平台能够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学生通过在平台上的实践活动,可以学到更多的专业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样的育人模式可以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

校企共建共享协同育人发展平台能够提高高校的社会影响力和实力。

通过与企业的合作,高校可以更好地了解社会的需求,培养出更多与社会要求相符合的人才。

通过与企业的合作,高校可以将研究成果转化为实际产品和技术,提高自己的科研实力和竞争力。

“教学学工”协同育人机制的探索与实践-2019年文档

“教学学工”协同育人机制的探索与实践-2019年文档

教学+学工”协同育人机制的探索与实践一、前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提出,牢固确立人才培养在高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

人才培养的中心环节是教学工作。

高校学生工作是集教育、管理、服务功能于一体的系统工作体系,围绕教学开展学生工作既是一流大学发展建设的需要,也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95 后”当代大学生作为在信息时代成长起来的一代人,朝气蓬勃、好学上进、视野宽广、开放自信是他们的集体特征,他们的成长需求决定了应对高校育人工作机制进行优化改革。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入推进素质教育。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创新性、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已成为“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社会对高校人才的特殊需求,并逐步转化为学生成长的内在动力,因此高校需要对育人机制进行改革。

马克思认为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高校大学生恰好是教学关系、师生关系的主体,是教学与学工关系的重要纽带。

学生的全面发展既包含学分制体制下的专业成长,即专业技能的提高;也包括思想道德水平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成熟发展,即道德水平的提高。

“技”与“德”作为综合素质的两个维度,辩证统一,需要教学与学工系统的协同配合,才能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发展需求。

二、教学与学工协同育人的现实困境1.管理体制的不协同高校教务处、学工处和二级学院的教务科、学工办团委等部门间具有明确的职责分工和系统界限,教师对本职工作投入多,对其他部门工作关注少,对学生参与教学和学工活动情况了解不够全面。

活动安排时间冲突、活动缺乏整合、出现交叉重复等情况时有发生。

教学系统中教师“重教学、轻学工”的理念司空见惯,其认为课堂教学和教务管理具有专业性,对学生工作和辅导员、班主任等存在一定的认知偏差。

而学生工作教师则“重管理服务、轻教育渗透” ,投入到日常管理的时间较多,思政教育参与时间少,专业化和职业化成长制度尚不完善,导致活动开展和育人工作往往自成体系,与学生专业学习的结合不足。

校企共建共享协同育人发展平台育人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校企共建共享协同育人发展平台育人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校企共建共享协同育人发展平台育人模式的探索与实践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进步,高校在培养人才方面承担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校企共建共享协同育人发展平台是一种有效的育人模式,通过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共同打造一个育人平台,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发展能力。

本文将对校企共建共享协同育人发展平台的探索与实践进行探讨。

校企共建共享协同育人发展平台是指学校与企业共同合作,共建一个育人平台,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和职业发展支持。

在这个平台上,学生可以与企业合作开展项目,参与实践实习,提高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校和企业可以共享资源,互相支持,实现优势互补。

在探索与实践校企共建共享协同育人发展平台的过程中,一些学校和企业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他们通过建立合作机制,明确各方的责任和目标,促进双方的合作和交流。

他们还积极引入企业的管理经验和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职业发展支持。

在实践中,校企共建共享协同育人发展平台的育人模式具有以下几点特点。

该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学生可以通过与企业的合作项目,学习到实践经验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

该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发展能力。

学生可以通过与企业的合作项目,了解职业要求和职业发展路径,提高自己的职业发展能力。

该模式注重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和资源共享。

学校和企业可以共享资源,互相支持,实现优势互补。

在实践中,校企共建共享协同育人发展平台的育人模式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一方面,学校和企业之间的合作需要一定的理念和文化的融合。

学校和企业存在着不同的运作方式和价值观,如何在合作中找到平衡点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学校和企业之间的合作需要明确各方的责任和利益分配。

学校和企业都希望在合作中取得一定的收益和利益,如何平衡各方的利益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校企协同育人”的实践与反思

“校企协同育人”的实践与反思

2020 年第 19 卷第 23 期“校企协同育人”的实践与反思□王春东朱百禄莫秀良杨文军【内容摘要】当今世界经济飞速发展,科技日新月异,社会的进步与旧的教育方式产生了断层,如何培养能与新时代接轨的年青力量成为一个值得深思的话题。

校企协同育人是目前我国培养人才的一个重要方式。

在校企关系不断深化的今 天校企协同育人”的模式也需要进一步的探索和优化。

本文结合天津理工大学计算机学院校企协同育人的实 践,提出“深化校企合作,搭建交流平台,加强企业参与”的协同育人新思路。

【关键词】校企协同育人;人才培养;校企关系【基金项目】本文为天津理工大学教学改革项目“面向新工科理念的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机制研究”(编号:ZD 18 -03)成果。

【作者简介】王春东(1969~),男,天津人,天津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工程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研究方向:网络空间安全和物联网技术朱百禄( 1983 ~ ),男,天津人,天津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教师,助理研究员,硕士;研究方向:本科实践 教学管理莫秀良,杨文军;天津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一、 “校企协同育人”国内外现状分析(一) “校企协同育人”的起源和国外发展。

自从达尔文 创建“剑桥科学仪器公司”到20世纪70年代,剑桥大学逐步 形成了自己的科技工业园区,早期的校企协同育人模式开始 形成。

截至2006年,英国高等教育每年为经济贡献450亿英 镑,在校企协同育人的领域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二战后,“双 元制”教育模式在德国繁荣起来。

所谓“双元”,其一是指学 校,其二就是企业或公共事业单位等校外实训场所。

学生毕 业要经过学校和企业的双重培养。

这种模式是“校企协同育 人”的一种继承和发展,在当时受到了企业和社会的普遍 欢迎。

(二) “校企协同育人”的中国化。

20世纪80年代,我国 引鉴德国“双元制”模式,开始对“校企合作”这一模式进行 探索和讨论。

21世纪初,汉中籍江苏教育研究学者张俊杰向 全国两会提出《西部开发通过半工半读自力求学优先实现普 及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提案》,得到了众多知名高校的响应, 正式开启了“校企协同育人”的中国化进程。

“校企合作协同育人”订单班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思考

“校企合作协同育人”订单班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思考

“校企合作协同育人”订单班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思考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是当前高等教育领域的热点话题之一,其关键在于通过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共同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优秀人才。

订单班人才培养模式是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一种具体实践方式。

订单班是指学校和企业根据企业的需求共同制定培养计划,按照企业的需求、特点和要求联合培养学生的一种教育模式。

下面将结合实际案例对订单班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分析,并探讨其实践与思考。

一、订单班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订单班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包括学校和企业之间的合作协调、培养计划的制定、学生的培养和企业导师的配备等环节。

学校和企业之间需要进行充分的合作协调。

这一过程包括确定合作的目标和需求,明确双方的责任和义务,制定合作协议等。

为了能够更好地对接企业需求,学校可以邀请企业代表参与课程设置、教学评估、学生实习等重要环节,以确保培养出的学生具有符合企业实际需求的能力。

双方根据企业需求共同制定培养计划。

学校可以根据企业的专业需求和技能要求,设置相应的课程体系,确定实习、实训及项目研究等教学环节,以确保学生在培养过程中能够获得符合企业实际需求的知识、技能及能力。

企业也可以提供实际案例、问题,参与课程的设计与实施,确保培养计划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

学生在订单班模式下进行培养。

学生在校期间需要根据培养计划的要求进行学习和实践,同时参与企业实习、项目实训等活动,以确保学生在校期间能够获得与企业需求匹配的实际能力与技能,为毕业后顺利就业做好充分准备。

为了更好地实施订单班人才培养模式,企业也需要配备专门的企业导师。

企业导师可以与学校老师共同指导学生的学习与实践,为学生提供更为贴近实际的指导与建议。

企业导师还可以通过与学生的交流,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与实践情况,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职业规划指导,使学生在毕业后更快地融入企业,并成为企业中的中坚力量。

以上即是订单班人才培养模式的一般实践方式,通过学校与企业的积极合作,共同培养出符合企业需求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校企融合,协同育人,积极推进教师教育内涵式发展

校企融合,协同育人,积极推进教师教育内涵式发展

校企融合,协同育人,积极推进教师教育内涵式发展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教师教育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教师是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素质的提高直接关系到教育质量的提高。

为了提升教师的教育水平,校企融合,协同育人,积极推进教师教育内涵式发展成为当前教育领域的热点话题。

本文将从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和教师教育内涵式发展三个方面展开探讨,以期为推进教师教育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第一,校企合作是推进教师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有效途径。

校企合作是指学校与企业之间在教育教学方面开展合作,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就业等。

在教师教育中,校企合作可以为教师提供更广阔的视野和更实际的教学体验,增强教师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

学校可以与企业合作开展教师实习项目,让教师在企业中锻炼自己的教学技能,了解企业对教师的需求和期望,从而更好地培养符合企业需求的教师。

企业也可以为学校提供实际教学资源和参与教学管理,为教师教育提供更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和实践机会,使教师教育更加符合社会需求。

第二,协同育人是推进教师教育内涵式发展的重要保障。

协同育人是指学校、家庭、社会等多方力量共同参与学生教育,形成一股合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模式。

在教师教育中,协同育人可以使教师更加全面地了解学生的需求和成长状况,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发展。

学校可以与家长、社会团体等合作,共同关注教师的育人工作,建立教师、家长和社会之间的有效沟通机制和平台,促进教师在教育过程中更加全面地关注学生的成长,更好地发挥育人作用。

协同育人还可以让家长和社会更加了解教师教育的重要性,更主动地支持和参与教师教育工作,提升教师教育的社会认同度和影响力。

教师教育内涵式发展是教学质量提升的关键。

教师教育内涵式发展是指教师在专业知识、教学技能、教育情操等方面全面发展,实现自身素质的不断提高。

在教师教育内涵式发展中,我们应该注重教师的核心素养、教学理念和教育方法的提升,使教师从传统的知识传递者转变为学生的引领者和引导者。

校企“双主体”协同育人模式的构建①

校企“双主体”协同育人模式的构建①

校企“双主体”协同育人模式的构建①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经济的深入发展,人才培养已经成为高校发展的关键之一。

为了更好的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高校需要与企业进行深度融合,构建校企“双主体”协同育人模式,使学校和企业资源共享,实现学校和企业之间的深度合作。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校企“双主体”协同育人模式的构建,并就如何推动此模式的发展提出一些建议。

校企“双主体”协同育人模式是指高校与企业之间建立全方位、深层次的合作关系,共同参与培养学生的一种教育模式。

在这种模式下,学校和企业是平等的合作伙伴,共同参与学生的培养工作。

学校发挥其教育资源、人才培养经验等优势,企业发挥实践操作、专业技能培养等优势,共同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教育培养。

校企“双主体”协同育人模式的特点是双方互惠互利、资源共享、共同育人,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际能力,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

1.满足社会需求。

校企“双主体”协同育人模式可以更好地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通过与企业合作,高校可以更深入地了解社会需求,更加全面地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创新精神,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

2.提高教育质量。

校企“双主体”协同育人模式可以充分发挥学校和企业的优势,使学生接受到全方位的、多元化的教育培养,从而提高教育质量。

3.促进教学改革。

校企“双主体”协同育人模式需要学校和企业进行深度融合,将企业实践操作和专业技能培养等引入学校教学中,有利于促进教学改革,推动教育教学模式的创新。

4.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

通过与企业合作,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企业的需求和要求,积累实践经验,提高就业竞争力。

5.激发学生创新精神。

校企“双主体”协同育人模式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通过与企业合作,学生可以接触到更多的实际问题,激发其创新能力。

三、推动校企“双主体”协同育人模式的发展1.加强企业合作。

高校需要积极与企业进行深度合作,共同推动校企“双主体”协同育人模式的发展。

校企融合,协同育人,积极推进教师教育内涵式发展

校企融合,协同育人,积极推进教师教育内涵式发展

校企融合,协同育人,积极推进教师教育内涵式发展1. 引言1.1 校企融合的意义校企融合是指学校与企业之间建立起合作关系,共同推动教育事业发展的模式。

校企融合的意义在于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优质的教育资源和实践机会,使教育更贴近社会需求。

校企合作也可以帮助学校更好地抓住市场需求,提高学校的竞争力和知名度。

通过与企业合作,学校可以更好地了解市场动态,从而调整教学内容和培养方式,使教育更符合时代需求。

校企融合还可以为学校带来更多的资源支持,促进学校的发展和进步。

校企融合不仅有利于学生的个人发展,也有助于学校的整体提升,是教育领域的一种重要发展模式。

1.2 协同育人的重要性协同育人是一种全新的育人理念,强调学校和企业之间共同育人,共同负责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协同育人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协同育人可以充分发挥学校和企业的优势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全面更优质的教育培训。

学校拥有丰富的教育资源和教学经验,而企业则有实践性强、市场导向的特点,两者结合起来可以有效地提升教学质量,让学生获得更好的教育体验。

协同育人可以更好地满足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多样化和专业化。

通过学校和企业的协同培养,可以更好地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优秀人才,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贡献。

协同育人可以促进学校和企业之间的深度合作与交流,形成良好的教育生态。

学校和企业的合作不仅可以促进教学资源的共享和互补,还可以促进教师和企业员工的教学经验和工作经验的交流,为双方带来更多的想法和启发,推动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

协同育人对于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学校和企业应该加强合作,共同推动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1.3 内涵式发展的必要性教师教育的内涵式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必要性。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教育的改革,教师的角色不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良好的教育素养和跨学科的能力。

教师教育的内涵式发展可以使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重要的是引领学生思考、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帮助学生全面发展。

“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模式下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探索-2019年精选文档

“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模式下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探索-2019年精选文档

“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模式下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探索一、引言车联网是物联网最具有发展前景的典型应用,是物联网和智能汽车两大领域的重要交集。

包括汽车制造商、整车厂商、互联网企业、电信运营商、设备厂商、软件开发商、解决方案提供商等在内的车联网生态圈的雏形已经出现。

车联网已经被国家列入重大专项课题,成为了“十三五”期间的重点研究与应用项目。

在此形势下,将车联网专业纳入高等院校教育,培养一批具备车联网核心技术的应用型人才已经势在必行。

因此,高校与企业合作,产学研一体化,为车联网产业联合培养既有交通运输的基本知识,了解相关行业背景,又能掌握车联网的专业知识,解决车联网行业的综合性技术性问题的专门性人才,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就业前景。

二、德州学院汽车工程学院交通运输(车联网方向)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不足实践教学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教学环节。

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包括前期的认识实习,学习中的课程实验实习、课程设计、后期的专业方向实习、学生毕业前的定岗实习、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论文)。

在实践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获得必要的基本技能训练,还应注重培养学生依托行业背景解决企业难题的能力,培养学生适应企业发展的实践能力。

但是,本院的交通运输专业(车联网方向)是在原交通运输专业(汽车运用方向)的基础上建设的,原有的实验实习条件和师资队伍相对于车联网方向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

1、校内实验室设备不足原有的实验设备能满足基础课程和汽车交通方面的实验实习和课程设计。

针对车联网核心技术的实验实习条件不具备,没有?C诺氖笛槭液褪笛樯璞福?所以在教学中不能设计车联网方向的实验项目,难以形成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

2、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不健全没有真正的车联网方向的实习实训基地,无法完善车联网专业认识实习、专业实习、顶岗实习等,实习环节缺失,限制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3、师资队伍亟待加强学院原有的老师没有车联网行业背景,不具备车联网方向的工程实践能力,不了解相关企业的运行与研发过程,不能全面指导学生进行车联网方面的实践和创新。

校企协同育人管理制度

校企协同育人管理制度

校企协同育人管理制度一、前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进步,人才的培养和发展也变得愈发重要。

校企协同育人管理制度应运而生,它是学校和企业之间开展教育教学与生产实践相结合的一种重要方式,旨在将学生培养成为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本文旨在通过对校企协同育人管理制度的分析,探讨如何更好地实施和完善这一制度,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就业竞争力。

二、校企协同育人的意义1.促进教育教学资源的共享校企协同育人模式的实施,可以使学校和企业之间的教育教学资源得到充分共享。

学校可以更好地借助企业的实践平台,提供更加丰富的实践环境和机会;而企业也可以通过参与学生的培养过程,吸纳更加合适的人才。

2.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校企协同育人模式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践操作技能。

同时,学生也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价值,增强自己的职业素养。

3.促进学校和企业的共赢校企协同育人模式能够促进学校和企业之间的合作,实现共赢。

通过开展实践活动和项目合作,学校可以更好地了解企业的需求,为企业提供高素质的人才;而企业也可以为学校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实践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培养环境。

三、校企协同育人管理制度的基本内容1. 校企合作协议的签订学校和企业在开展校企合作育人项目时,首先需要签订合作协议。

协议中应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规定合作的具体内容和形式,明确合作的时间节点和目标,以及双方责任的承担和分工。

2. 专职人员的组建学校和企业需要共同组建专门的校企合作教育管理团队。

团队要包括教师、企业员工和管理人员,负责项目的组织和实施,及时解决合作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

3. 职业素养培养计划的制定学校和企业需要共同制定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计划。

计划中需要明确学生的培养目标和要求,包括学生在实践中应具备的能力和技能,以及在企业中的实习时间和内容等。

4. 实践基地的建设和管理学校和企业需要共同建设实践基地,提供学生实习和实践活动的场所和条件。

校企融合,协同育人,积极推进教师教育内涵式发展

校企融合,协同育人,积极推进教师教育内涵式发展

校企融合,协同育人,积极推进教师教育内涵式发展近年来,随着中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校企合作在教师教育领域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校企融合是指学校与企业之间建立合作关系,共同推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此举有利于教师培养,有助于学校实现更好的教育效果。

在这一背景下,校企融合已成为推动教师教育内涵式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一、校企融合对教师教育的意义1. 增强教师教育的实践性校企融合可以使教师教育更加贴近实际教学,让学生能够通过真实的教学环境进行实践,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和知识水平。

通过校企融合,学校可以与企业合作,引进企业优秀专家,使教师可以近距离接触企业实践,了解社会需求,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和专业水平。

校企融合可以为教师提供更多的专业发展机会和平台,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通过参与企业的实践项目,教师可以不断积累教学经验,丰富自己的教学方法,提高自身的创新性和应变能力。

3. 丰富教师教育的资源支撑校企合作可以为学校提供更加丰富的资源支撑,包括实践场地、设备、资金等方面的支援。

这些资源的支持,将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二、校企融合的形式和途径1.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校企融合可以通过联合培养模式,建立起学校和企业的深度合作关系,共同培养优秀教师。

学校与企业可以共同组建师资队伍,共同制定培养计划,为学生提供企业实践机会,培养出更符合企业需求的优秀教师。

2. 设立实习实训基地学校可以与企业共同建立实习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和岗位培训。

这种模式可以使学生能够接触到真实的工作环境,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

3. 举办教师研修和拓展课程三、校企融合的挑战与对策1. 学校和企业的资源对接难学校和企业在资源的对接过程中,可能会存在资源不相匹配的问题,需要双方在资源共享和合理利用上有更好的配合。

建立共享机制,充分利用企业的实践资源和学校的教育资源,实现资源的互补和优化,推动教师教育的内涵式发展。

校企协同育人_实践教学(3篇)

校企协同育人_实践教学(3篇)

第1篇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已成为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

实践教学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校企协同育人,即企业参与学校的教学过程,共同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已成为实践教学改革的新路径。

本文将从校企协同育人的背景、内涵、实施策略和成效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校企协同育人的背景1. 高等教育改革的需要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规模迅速扩大,但人才培养质量与社会需求之间存在一定差距。

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我国政府提出了“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实践教学,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要求。

2. 企业发展的需要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

企业参与高校实践教学,有助于培养符合企业需求的人才,降低人才引进成本。

3. 学生发展的需要大学生在校期间,通过参与企业项目、实习实训等活动,可以提前了解行业动态,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为毕业后顺利就业奠定基础。

二、校企协同育人的内涵校企协同育人是指在政府引导下,学校与企业合作,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展教学、科研、实训等活动,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1. 合作主体校企协同育人的主体包括学校、企业、政府、学生等。

学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阵地,负责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开展教学活动;企业作为实践教学的基地,提供实习实训机会;政府负责政策引导和资源整合;学生是实践教学的受益者。

2. 合作内容校企协同育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根据社会需求和企业岗位要求,学校与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确保培养的人才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2)共建实践教学平台:学校与企业共同建设实习实训基地、实验室、工程中心等实践教学平台,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环境。

(3)共同开展教学活动:学校与企业共同开发课程、编写教材,邀请企业专家参与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校企共建共享协同育人发展平台育人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校企共建共享协同育人发展平台育人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校企共建共享协同育人发展平台育人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一、引言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人才的培养问题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

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校企共建共享协同育人发展平台育人模式应运而生。

这一模式不仅打破了传统的教育边界,也创造了更多的机会和平台,促进了学校和企业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有利于培养更加符合社会需求的优秀人才。

本文将重点探讨校企共建共享协同育人发展平台育人模式,介绍其实践与探索。

二、校企共建共享协同育人发展平台的概念校企共建共享协同育人发展平台是指学校与企业之间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打造育人平台,通过共享资源和信息,进行协同育人,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

校企共建共享平台是以校企合作为基础,以资源共享、信息交流、实践育人为目标的一种教育模式。

它使学校和企业之间的关系从单纯的学习与用人单位的关系发展为一种全方位的合作关系,使得教育资源能够得到最大程度的整合和利用,实现人才培养的良性循环。

1. 资源共享:学校和企业在共建共享协同育人发展平台中可以共享各自的资源,包括专业知识、实践经验、实训设施、实习岗位等。

学校可以借助企业的资源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实践机会,使学生能够更好地融入实践环境,提高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信息交流:学校和企业之间可以进行更为深入和广泛的信息交流,包括行业需求的信息、岗位培训的信息、岗位竞争的信息等。

通过信息交流,学校可以更好地了解行业需求和发展趋势,为学生提供更为精准的培养方案。

3.协同育人:校企共建共享协同育人发展平台强调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协同育人,即以人才的培养需求为导向,通过校企合作,共同制定培养计划,共同开发课程和教学资源,为学生成长提供更为多样化、贴近实际的培养环境。

4.全面发展:校企共建共享协同育人发展平台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注重学生的专业知识与实践能力,也注重学生的职业素养、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方面的培养。

校企共建共享协同育人发展平台育人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校企共建共享协同育人发展平台育人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校企共建共享协同育人发展平台育人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校企共建共享协同育人发展平台育人模式是一种基于学校和企业合作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其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教育资源共享:学校和企业在教学资源、科研成果和实践经验等方面进行合作共享,充分利用双方的优势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全面的教育培养。

2. 实践教学融合:通过校企合作项目和实习实训等方式,将学生引入实际工作场景,使其更好地融入职业环境,增强自身的实际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3. 产学研结合:学校和企业在人才培养、科研创新和产业发展等方面进行深度合作,促进产学研相结合,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更多的人才支持。

4. 就业拓展渠道:通过校企共建共享的协同育人发展平台,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拓展就业渠道,帮助学生更好地实现就业和职业发展。

1. 建立合作平台:学校和企业之间建立合作平台,搭建沟通交流的桥梁,共同探讨合作项目、实践实习和育人计划等事项,确立双方合作的共识和计划。

2. 探索育人模式:学校和企业共同探索校企共建共享的育人模式,结合双方的教育资源和实践需求,设计开展符合实际的育人计划和项目,促进双方资源的有效整合。

3. 实施育人计划:根据合作共识和育人模式,学校和企业共同实施育人计划,开展实践实习、科研创新和就业指导等一系列育人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成长空间和发展机会。

4. 评估与完善:通过实践探索和实施育人计划的过程中,学校和企业对模式进行不断的评估与完善,总结经验和教训,提出改进建议,不断优化和完善校企共建共享协同育人发展平台育人模式。

1. 合作机制不够完善:学校和企业之间的合作机制和流程不够清晰,导致合作实效性和持续性不足。

2. 育人模式不够灵活:校企合作的育人模式过于僵化,难以适应教育需求的快速变化和个性化需求。

3. 资源整合不够充分:学校和企业在教育资源、科研成果和实践经验等方面的整合还不够充分,导致育人效果受限。

4. 评估和反馈机制不完善:对校企共建共享协同育人发展平台育人模式的评估和反馈机制不够完善,无法准确了解实际效果和问题所在。

校企融合,协同育人,积极推进教师教育内涵式发展

校企融合,协同育人,积极推进教师教育内涵式发展

校企融合,协同育人,积极推进教师教育内涵式发展校企融合是指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与互动,并利用各自的优势资源共同推进教育发展的一种模式。

校企融合可以促进教育教学与实际工作的有机结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

在校企融合中,教师是关键的一环。

他们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和教育者,更是校企融合的推动者和实施者。

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理念对于校企融合的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师教育内涵式发展成为了当前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教师教育内涵式发展是指教师在教育实践中不断地修炼与提升自身的知识、思维、能力和品德,并将这些能力和品质融入到教育工作中,以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

教师教育内涵式发展要注重知识的本体更新和拓展。

教师要紧跟时代的发展,不断学习和研究前沿知识,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

只有具备了新颖的知识和理论,教师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引领学生与社会同步发展。

教师教育内涵式发展要强化教育思维的创新。

教师需要不断钻研教育的本质和规律,拓展自己的教育思维。

只有真正掌握了教育教学的本质,教师才能更好地为学生提供切实有效的教育与引导。

教师教育内涵式发展要加强教育能力的培养。

教育教学是一项需要高度专业能力和素养的工作。

只有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教师才能更好地完成教育使命。

教师要通过教学实践和经验积累,提高自己的教学技巧和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师教育内涵式发展还要注重品德修养的培养。

教师是学生的榜样和引路人,他们的品德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力。

教师要加强道德修养,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和职业操守,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观念。

在校企融合中,教师教育内涵式发展要结合教育实践进行。

通过参与实际教育工作和与企业开展互动合作,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社会需求和企业对人才的要求,同时也可以将学生的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校企融合和教师教育内涵式发展是互相促进的关系。

只有不断推进校企融合,教师才有更多机会参与实践,获得成长和提升;而教师教育内涵式发展正是推进校企融合的重要手段,只有教师内涵式发展到位,才能更好地推动校企融合,实现协同育人目标的达成。

校企合作如何为协同育人搭建新平台

校企合作如何为协同育人搭建新平台
分层次培养。通过校企携手,在职业素质、职业 技能、职业能力三个层面加强对学生的培养。首先, 在职业素质培养方面,通过短时间高效率的基础理论 和 专 业 知 识 学 习, 使 学 生 具 备从事本行业工作的基本素 质 能 力。 其 次, 在 职 业 素 质 培 养 的 基 础 上, 让 学 生 通 过 技能培训和专业领域知识的 学 习, 达 到 职 业 技 能 培 养 方 案要求以及职业技能应用的 要 求。 在 本 层 次, 可 以 模 拟 市 场 和 企 业 场 景, 使 学 生 能 够身处真实的工作环境之中 去锻炼工作能力和调整学习 方案。最后,是职业能力培养。 该层次的培养需要学校与企 业 更 加 密 切 配 合, 针 对 就 业 岗位制定学生能力培养方案,
探索· TanSuo
协同育人,路在何方?
教育部与科技部,近日就加强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等工作联合提出若干意见。支持 学生创新创业、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成为“ 意见”的重要要求之一。
如何建立以创新创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机制,如何完善产学研用结合的协同育人模式?近 年来许多高校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面临着困境。
校企互动培养模式。这种培养模式的特点是,企 业提供实习基地、设备、原料等,参与学校的教学计 划制订,指派专业人员参与学校的专业教学,派遣优 秀管理者或技术人员到学校授课。同时,学校教师走 进企业参与企业的员工培训,帮助企业提高员工的综 合素质。在校企双方人员的互聘与合作教学中,学生 受到了实战技能的训练,既提高了专业技能也为企
本期,我们特别组织了相关文章,从理论到实践对校企合作育人进行探讨,看看校企合作 育人面临的困境该如何突破?分享高校与企业携手育人的成功案例。
校企合作如何为协同育人搭建新平台
文/丁鹏

校企合作协同育人,产教融合共建共赢发言稿

校企合作协同育人,产教融合共建共赢发言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很高兴今天能有机会在这里和大家共享关于校企合作协同育人、产教融合共建共赢的话题。

校企合作一直以来都是教育领域的热门话题,它不仅关系到学校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就业前景,更是关系到社会的发展和企业的创新能力。

我们必须正确认识校企合作的重要性,加强交流合作,共同育人,共同促进产教融合共建共赢。

一、校企合作协同育人1.1 校企合作是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密切合作关系,其目的是共同育人,使学生在校期间能够获得更多的实践机会,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工作环境。

通过校企合作,学校能够更好地了解企业的需求,调整教学内容和方式,培养更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

1.2 校企合作协同育人需要学校和企业双方共同努力,学校应加强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培养,鼓励学生参与实践活动;企业应提供学生实习、实训、参与一线项目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和提高。

1.3 目前,越来越多的学校和企业意识到校企合作对学生的重要性,积极参与到校企合作中来。

这不仅对学生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同时也有助于企业的人才储备和发展。

二、产教融合共建共赢2.1 产教融合是指产业与教育融合发展,通过产学研深度合作,实现学校与企业共建共赢。

产教融合是校企合作的深层次合作模式,它超越了传统的教学与用人单位关系,实现了产业和教育资源共享,共同推动产业和教育的发展。

2.2 产教融合共建共赢需要学校和企业之间建立起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共同参与项目研究和技术创新,共同进行人才培养和职业教育。

通过产教融合,学校能够更好地满足企业的需求,为企业输送高素质的人才;企业也能够通过与学校合作,获得更多的创新动力和人才支持。

2.3 在产业结构不断升级、创新能力成为核心竞争力的今天,产教融合已经成为教育改革和产业升级的必然选择。

通过产教融合共建共赢,学校和企业能够共同促进产业和教育的协同发展,实现双赢和共赢。

三、总结3.1 校企合作协同育人、产教融合共建共赢,是当下教育和产业发展的重要趋势。

校企“双主体”协同育人模式的构建①

校企“双主体”协同育人模式的构建①

校企“双主体”协同育人模式的构建①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高等教育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为了适应这一变化,高校需要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以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

校企“双主体”协同育人模式就是一种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它以学校和企业为双主体,通过双方资源的整合和融合,共同育人,实现学校教育和企业培训的有机结合,培养更加符合社会需求和企业要求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

校企“双主体”协同育人模式是一种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其主要特点包括:第一,双主体合作共育。

在这种模式中,学校和企业是双主体的,双方共同承担培养学生的责任,共同参与课程设置、教学计划的制定和实施、实习实训的安排和指导等教学活动。

第二,资源共享互补。

学校和企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能够充分利用各自的资源和优势,学校可以提供优质的教学资源和科研平台,企业可以提供实践实习的机会和岗位,使学生在学校和企业之间进行有效的资源共享和互相补充,实现人才培养的有机结合和提升。

培养目标明确。

学校和企业在合作过程中,能够明确培养目标和要求,通过对学生的全面素质、专业技能、创新能力、责任意识等能力的培养和提升,能够更好的满足社会和企业的需求和要求。

第四,评价机制相互促进。

校企合作育人模式中,学校和企业可以根据共同的培养目标和要求,建立评价机制,相互促进,共同激励,促使学生在学校和企业学习过程中,获得更好的提升和发展。

1. 建立校企合作的机制体系。

学校和企业在合作育人过程中,需要建立健全的校企合作机制体系,包括需求对接、教学资源共享、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形成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学校可以通过设立专门的校企合作办公室或者部门,负责校企合作的协调管理和资源整合;企业可以设置校企合作的相关岗位或者部门,负责与学校的合作事务。

通过这样的做法,可以建立学校和企业之间的沟通渠道和合作平台,为双方合作育人打下基础。

2. 设立双师型师资队伍。

在校企合作育人的过程中,需要建立双师型师资队伍,即既有学校的教师,又有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全面参与教学过程。

校企融合,协同育人,积极推进教师教育内涵式发展

校企融合,协同育人,积极推进教师教育内涵式发展

校企融合,协同育人,积极推进教师教育内涵式发展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高校作为普及和提高教育的主要场所,应承担更重要的教育使命和历史责任。

在这种背景下,校企融合、协同育人、教师教育内涵式发展等已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热点话题。

校企融合,是指高校与企业之间进行深度合作,共同实现资源共享、互利共赢、共同发展。

这种合作不仅能够促进高校的科研成果转化和成果孵化,还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适应企业,增强其职业素养和就业竞争力。

同时,校企合作还能够推动高校教学和企业需求的深入融合,有效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因此,高校应积极探索多种形式的校企合作,为师生提供更广阔的学习和就业机会。

协同育人,是指高校与社会各界共同培养人才,通过开展创新创业活动、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帮助学生拓宽视野,锻炼能力,提高综合素质。

这不仅需要高校始终保持对教育发展趋势和教学内容的敏锐感知和不断创新,而且也需要咱们社会各界提供更多有益的资源和支持,共同参与到人才培养中来。

此外,高校还需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帮助学生广泛参与各类社会活动,培养好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教师教育内涵式发展,是指高校教师教育在坚持专业化发展的前提下,注重内涵式发展,提高教学能力和实践经验。

具体而言,高校应在招聘、培训、考核、激励等方面,加强对教师个人发展的支持,让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成长和进化。

同时,高校要鼓励教学团队协作,开展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

在当前的高校教育中,校企融合、协同育人、教师教育内涵式发展已成为高校改革的重要方向和目标。

高校应积极推动校企合作,不断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和实践能力。

同时,高校还要广泛开展志愿服务、创新创业等活动,协同育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最后,高校要注重教师教育的内涵式发展,增强教师教学能力和实践经验。

只有这样,才能提高高校的教育质量和社会地位,为社会培养更多有用的人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立足校企协同育人平台,加强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要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

目前,全国各高校在校企协同育人的理念下进行各项教育改革,
在此背景下,研究加强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方法和途径具有十
分重要的意义。

一、校企协同育人在加强大学生综合素质中的作用
1.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思想道德素质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的灵魂,企业文化则是企业的内涵和气质。

通过校企协同育人,学生学习企业创业历史和优秀企业文化,了解企业发展历程,可以唤起大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有助于学生培养实事求是、踏肯干、敢为人先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努力践行社
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自觉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消极思想。

2.有助于完善大学生心理素质。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大学生今
后就业和个人发展的重要保证。

因此,高校必须注重大学生心理
素质的不断完善。

校企协同育人,使大学生有机会深入了解企业
生存与发展的道路,亲身感受新时代激烈的竞争和挑战,认识到健康的体魄和完善的心理素质是成为人才的必备条件。

3.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科学文化素质。

科学文化素质是大学生
成才的先决条件。

通过校企协同育人机制,高校组织大学生进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