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调工程纪念电影---《天河》观后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河》观后感

在南水北调工程即将全线通水之际,单位组织职工观看了南水北调工程纪念电影---《天河》。

南水北调是指把中国汉江流域丰盈的水资源抽调一部分送到华北和西北地区,从而改变中国南涝北旱和北方地区水资源严重短缺局面的重大战略性工程。其实早在六十年前,毛泽东就在出京巡视时就提出了南水北调的构想---“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借一点来是可以的。”

时至今日,南水北调终于即将成为现实,但是这项世纪工程能有今天的成果确实是来之不易,也许只有经历过的人才懂得。

电影《天河》正是反映南水北调的艰难与曲折,同时也展现了水利工程人员的艰辛付出。

影片以水利工程师董望川为切入点,身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总指挥为祖国的事业奉献着自己的力量,与家人聚少离多,甚至在妻子做心脏病搭桥手术的时候还在坚守在工地上,他的那句“不是在工地,就是去工地的路上”贯穿了整部电影,感情、家庭矛盾也慢慢暴露,好在有个曾经身为水利人的岳父站在他这边,支持他的工作,才让这个动荡的家庭能继续维持下去。

他最得力的助手兼学生江浩,妻子过世,女儿无法进京读书,还有年迈多病的父亲需要照顾,在这样现实的重压下离他而去,跳槽到一家高薪企业,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挽救他颓败的家庭。不过他并没有离开南水北调,其所在单位竞标拿下了南水北调最难的“穿黄工程”,身为该项目经理兼技术总监的江浩面克服重重困难,不负重望,顺利的完成了“穿黄工程”,也让曾经的领导、一辈子的老师董望川颇感欣慰。

移民工作也是一个老大难问题,董望川的岳父,水利专家周思源说过,“难点在移民,关键在工程,成败在水质。”恰巧董望川的家乡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丹阳市槐树村,库区移民工作可谓是难上加难,这时候董望川又做出了让人意想不到的决定,他力荐自己的妻子周晓丹担任丹阳市副市长,负责移民、治污工作,得知这个消息后周晓丹勃然大怒,这时候又是岳父站了出来,在父亲面前周晓丹也只能硬着头皮去丹阳就任。在任期间周晓丹为保护槐树村祖坟,建议迁移烈士陵园,此举打动槐树村村们,村民们也作出让步,最后选择保留烈士陵园而放弃了本村的祖坟基地。在污水治污工作上,周晓丹拿董望川堂弟董亿川开刀,让其带头关闭手里的污染企业,遭到唾骂也坚持到底,经过她的不懈努力,最终为董亿川争取丰厚补偿也鼓励其开展绿色工业,从而保证水源地水质的安全。

耗费巨资和十几年时间的南水北调工程,其中的故事又何止这些。在董望川这个角色身上,浓缩了千千万万为南水北调工程付出无数心血的水利人的身影。

俗话说,饮水思源。南水北调这项盛世工程创了国内和国际上多个“第一次”,它的“险”和“辛”、移民搬迁的“情”和“痛”、环保治污的“艰”和“难”,都让我们刻骨铭心。我们在享受南水北调的成果时,也不能忘了水利人付出的心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