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内分泌

合集下载

第11章 内分泌

第11章 内分泌

引起交感神经兴奋,增加能量消耗
6.促进机体生长:
直接作用于胰岛素受体实现
间接通过促生长因子-GH、IGF实现。
胰岛素和生长素共同作用时,产生明显的促生长协同作用,
胰岛素单独作用时,促生长作用不明显
胰岛素是全面促进合成代谢的唯一激素,与众多 的促分解激素想抗衡。胰岛素缺乏时,出现新陈 代谢障碍。 I型糖尿病:自身免疫性胰岛B细胞功能发生障碍 所致,胰岛素绝对不足,有多种自身抗体存在 多在20岁前发病。需用胰岛素治疗。
②促进细胞对G的氧化和利用(去路↑)
胰岛素通过激活葡萄糖激酶,使6-磷酸葡萄糖增
加;诱导糖酵解的关键酶-磷酸果糖激酶和丙酮
酸激酶,加速葡糖糖在细胞中的氧化,生成ATP。
③促进G转化:
合成糖原并贮存(肝、肌糖原)(去路↑)
转化为脂肪酸,并贮存于脂肪组织(去路↑)
④抑制糖异生,抑制糖原分解(来源↓)
5、应激反应中的作用
(1)应激反应:机体受到有害刺激时(内、外环境和社会、
心理等),除引起机体与刺激直接相关的特异性变化外,还引
起与刺激性质无直接关系的非特异性适应反应 应激反应是机体遭受伤害性刺激时所发生的适应性和抵 抗性变化的总称。 应激反应激素:以ACTH、糖皮质激素分泌增加为主,其
它多种激素分泌也增加(GH↑、ADH↑、PRL↑、醛固酮↑、胰
皮质机能低下,可出现低血压。
(2)降低cap壁的通透性:通过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降
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减少血浆滤出,维持血容量
其他作用:
(1)促进胎儿肺泡的发育和肺表面活性物质的生成
(2)抑制成骨,促进溶骨 (3)提高胃腺对迷走神经和胃泌素的反应性, 增加胃酸及胃蛋白酶的分泌。胃病患者慎用糖皮 质激素,以防诱发或加剧胃溃疡。 (4)提高CNS兴奋性。小剂量可引起欣快感, 大剂量则引起烦燥不安和失眠等症状。 (5)大剂量:抗炎、抗毒、抗过敏、抗休克等

11 内分泌

11 内分泌

一、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代谢
(一)甲状腺激素的合成
1.腺泡聚碘 2.碘的活化 3.酪氨酸的碘化 4.碘化酪氨酸的耦联
(二)甲状腺激素的贮存、释放、运输和代谢
1.贮存
合成后的T3、T4仍然结合在TG分子上,贮存于腺泡腔 内。(贮量T4>T3)
2.释放
当甲状腺受到TSH刺激后,腺泡细胞将腺泡腔内的TG
功能:与特异性的激素高亲和力结合;激素受体复
合物将激素信号传入胞内,调节细胞功能。
调节方式:上调和下调
有些激素(如TSH、HCG、LH、FSH等)可使其特异
性受体数量减少,这种现象称为减衰调节,简称下调 (down regulation)。
有些激素(多在剂量较小时,如PRL、FSH、血管紧张
素等)可使其特异性受体数量增多,这种现象称为上增 调节,简称上调(up regulation)。
(三)神经垂体激素分泌的调节
中枢调节
乙酰胆碱刺激VP和OXT分泌;
去甲肾上腺素:α-肾上腺能通路促进二者分泌; β-肾上腺能通路抑制其分泌。 阿片肽:抑制二者分泌; 血管紧张素Ⅱ是VP分泌的有效刺激物。
外周调节
表现为外周感受器的反射性影响。
VP分泌:受来自渗透压感受器和血液容量感受系统的反射性调节
第十一章 内分泌(endocrine)
内分泌系统是动物机体内所有分泌腺和散在的内
分泌细胞组成的一个体内信息传递系统 。机体的腺体 按其不同组织结构可分为两大类:凡分泌物从腺体经
导管流至皮肤表面或某些体腔中的这类腺体称为有管
腺或外分泌腺,如汗腺和各种消化腺等;凡没有导
管的腺体,其分泌物由腺细胞经出胞作用直接透入血 液(组织液)或淋巴,从而传布至局部或全身的这种 腺体,称为无管腺或内分泌腺。 内分泌腺或内分泌细胞合成和分泌的特殊化学物 质,通过血液循环或扩散传递给相应的靶细胞,调节 其生理功能的过程,称为内分泌。

第十一章内分泌

第十一章内分泌

第十一章内分泌【教学内容】掌握:1.内分泌及激素的概念;激素作用的一般特性;2.下丘脑-腺垂体系统和下丘脑-神经垂体系统;下丘脑调节肽的概念;3.生长素的生物学作用及分泌调节;4.甲状腺素的生物学作用及分泌调节;5.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生物学作用及分泌调节;6.胰岛的生物学作用及分泌调节。

7.应急和应激。

8.激素作用机制(第二信使学说和基因表达学)熟悉:1.激素的作用方式和激素分泌的调节;2.几种主要调节性多肽的功能;3.腺垂体分泌七种激素以及神经垂体分泌的升压素和催产素的功能及其分泌调节;4.肾上腺皮质和髓质所分泌的激素;5.胰高血糖素的生物学作用及分泌调节。

了解:1.四大类激素的化学本质,通过其化学本质了解其可能特性;2.甲状腺素的合成与碘代谢,及其在血中存在的形式;甲状腺激素、降钙素、1,25-二羟维生素D3的生物学作用及分泌调节;3.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的分泌部位,盐皮质激素的生物学作用及分泌调节;4.肾上腺髓质激素的合成与代谢、生物学作用及分泌的调节;5.胰岛素受体和受体后机制;6.生长抑素和胰多肽、前列腺素、褪黑素和瘦素的生物学作用。

一、填空题1.由内分泌腺或散在的内分泌细胞分泌的高效能生物活性物质,称为___;它不经导管直接释放入内环境,因此称为___。

2.激素作用主要的方式有:___、___、___和___。

3.含氮激素的作用主要是通过___传递机制,类固醇激素则主要是通过调控___而发挥作用。

4.腺垂体是体内最重要的内分泌腺,能分泌七种激素,其中___、___、和___、___均有各自的靶腺,是通过调节靶腺的活动而发挥作用。

5.生长素能诱导肝细胞产生一种具有促生长作用的肽类物质,称为___。

幼年时GH分泌过多则造成___; 成年后GH分泌过多则导致___。

6.神经垂体不含腺细胞,不能合成激素;其储存和释放的神经垂体激素来源于下丘脑的___和___,其中抗利尿激素主要由___产生;而催产素则主要是由___产生。

内分泌系统

内分泌系统
作用是促进糖原、蛋白质和脂肪的储备。
1. 肝脏: 糖原合成↑, 肝糖原分解↓, 肝内糖异生↓, 葡萄糖转化为脂肪↑ 2. 肌肉组织: 血糖↑ →肌肉摄取葡萄糖↑, 肌糖原合成↑ , 糖酵解↑ →血糖↓ 肌肉摄取氨基酸和蛋白质合成↑, 分解↓
骨骼肌蛋白大量分解 → 消瘦、肌无力
骨骼蛋白分解,骨钙入血 → 骨质疏松 • 甲减:蛋白质合成↓,粘液蛋白↑ → 粘液性水肿
脂肪代谢
• 生理浓度:脂肪动员↑, 脂肪酸的氧化分解↑ 对胆固醇双重作用,分解 > 合成 • 甲亢:血中胆固醇↓,脂肪分解↑,产生大量热量
糖代谢
• 生理浓度:
血糖↑
小肠对葡萄糖吸收↑ 糖原分解↑合成↓ 激素的升糖作用↑ 外周组织对糖的利用↑→血糖↓
一、胰岛素(insulin)
(一)胰岛的内分泌细胞
胰岛
• A细胞:
• •

20% B细胞: 70% D细胞: 10% F细胞: 很少 胰高血糖素
胰岛素
生长抑素 胰多肽
(二)胰岛素及其受体
胰岛素:51个氨基酸, A、B两条链, 二硫键相连
受体:分布广, 几乎所有细胞膜上
酪氨酸激酶活性的受体, 22四聚体 胞浆中存在胰岛素受体底物(IRS)
• •
合成部位:腺垂体促甲状腺细胞
TSH作用: 1) 促进T3T4的合成分泌 2) 促进甲状腺滤泡细胞增生 3) 加速碘代谢 4) 促进TPO的合成 5) 保护滤泡细胞不发生凋亡 缺碘→单纯性/地方性甲状腺肿
• •
分泌调节:TRH促进,TH抑制
3. 甲状腺激素的反馈调节作用 • 游离TH对TSH经常性的负反馈 • 负反馈机理: -- ↓垂体对TRH的敏感性 -- 诱导垂体生成抑制性蛋白

第十一章内分泌《生理学》课件共48张PPT

第十一章内分泌《生理学》课件共48张PPT

性腺疾病
性早熟、性腺功能减退等,表 现为性发育异常。
内分泌失调性疾病治疗原则
去除病因
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如手术切除 肿瘤、控制感染等。
激素替代治疗
补充缺乏的激素,如甲状腺功能 减退者补充甲状腺激素。
抑制激素合成和释放
使用药物抑制激素的合成和释放, 如肾上腺皮质激素合成酶抑制剂 用于治疗库欣综合征。
调节免疫功能
要点三
生理作用
胰岛素促进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和 利用,加速葡萄糖合成糖原储存起来, 抑制糖异生,促进脂肪和蛋白质的合成, 抑制脂肪和蛋白质的分解。胰高血糖素 则促进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 糖,维持血糖浓度。
糖尿病类型及临床表现
类型
糖尿病主要分为1型和2型两种,其中1型糖尿病多 发生于青少年,胰岛素分泌绝对不足;2型糖尿病 多发生于成年人,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相对不 足。
主要分泌褪黑素,还分泌 多种肽类激素。
生理作用
褪黑素参与调节睡眠-觉醒 周期,维持昼夜节律;肽 类激素具有抗促性腺激素 作用,抑制性腺发育。
胸腺结构、激素及生理作用
胸腺结构
01
位于胸骨柄后方的前纵隔上部,腺体后面附于心包及大血管前
面。
胸腺激素
02
主要分泌胸腺素和多种肽类激素。
生理作用
03
胸腺素具有促进淋巴细胞发育、分化和成熟的作用,参与机体
生理作用
PTH的主要靶器官是肾和骨,通过调节钙磷代谢维持血钙平衡。PTH促进肾远曲小管和集合 管重吸收钙,减少钙的排泄;同时抑制近端小管重吸收磷,增加磷的排泄。
甲状腺激素与钙磷代谢关系
甲状腺激素对钙磷代谢的影响
甲状腺激素可促进骨基质蛋白质分解,使骨钙、磷释放 入血,导致血钙、血磷浓度升高。同时,甲状腺激素还 可增强肾小管对钙、磷的重吸收,进一步增加血钙、血 磷浓度。

第十一章 内分泌系统

第十一章 内分泌系统

(1)促进机体生长:GH促生长的作用是由于它能促进骨、软骨、肌肉以及其他组织细胞分裂增殖和促进机体蛋白质合成量增加。人幼年时期如缺乏GH,将出现生长停滞,身材矮小,导致侏儒症;如GH分泌过多,则患巨人症。IGF还可刺激细胞外基质的合成,使胶原合成增加。成年后GH分泌过多可导致肢端肥大症。
2.受体酪氨酸激酶途径:膜受体只有一个跨膜结构域,膜内结构域具有酪氨酸激酶的活性。当受体与激素结合后,发生自身磷酸化过程,可催化底物蛋白质上的酪氨酸残基磷酸化。最后作用于细胞核内的转录因子,影响基因的转录以及相应的细胞功能。
3.鸟苷酸环化酶受体途径:只有一个跨膜结构域,胞内结构域具有鸟苷酸环化酶结构。受体与激素结合后,导致鸟苷酸环化酶活化,催化GTP生成cGMP,并引起细胞产生生物效应。
2.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下丘脑分泌的TRH作用于腺垂体,促进促甲状腺激素(TSH)释放,血中甲状腺激素T3和T4随TSH浓度的升高而增加。TRH也促进催乳素的释放。
3.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与腺垂体上的CRH受体结合,通过增加细胞内的cAMP与Ca 2+ ,促进腺垂体合成和释放ACTH及 β 内啡肽。
(2)生长抑素(SS,GHRIH):在体内是作用广泛,不仅是抑制腺垂体生长素的基础分泌,也抑制其它刺激腺垂体分泌GH的因素(如运动、进餐、应激、低血糖等)所引起的反应,生长抑素还可抑制TSH、LH、FSH、PRL及ACTH等的分泌。生长抑素通过减少细胞内的cAMP和Ca 2+ 而发挥作用。在大脑皮层、纹状体、杏仁核、海马、脊髓等部位,以及胃肠道、胰岛、肾、甲状腺与甲状旁腺等组织都存在生长抑素。
二、下丘脑 --腺垂体系统
(一)垂体门脉系统与下丘脑促垂体区
垂体的微静脉及其两端的毛细血管网共同构成的垂体门脉系统,是下丘脑与腺垂体功能联系的结构基础。 由于下丘脑的正中隆起等部位可以分泌调节腺垂体内分泌活动的激素,故又称其为下丘脑促垂体区。分泌两种性质的调节激素:释放激素和释放抑制激素。

第十一章 内分泌

第十一章  内分泌
外分泌腺:有导管的腺体,其分泌物从 腺体经导管运送到皮肤表面或消化管等体腔 内,如汗腺和各种消化腺等。
内分泌腺:没有导管的腺体。其分泌物 由腺细胞直接释放进入血液或淋巴内,通过 血液循环运送到特定的器官、组织或细胞, 来活化或抑制其生理反应,如甲状腺、肾上 腺等。
内分泌与外分泌区别
(一)内分泌系统
有的激素本身并不能直接对某些组织细胞产 生生理效应,然而在它存在的条件下,可使另一 种激素的作用明显增强,即对另一种激素的效应 起支持作用,这种现象称为允许作用。
(六)激素作用的时间因素 (七)通过代谢在肝脏、肾脏灭活或排泄,不断 从体内消失。
三、激素对机体的调节作用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控制能量产生 维持内环境的恒定 促进生长、发育 保证生殖 控制消化过程 参与机体的应激过程和免疫过程
下丘脑——神经垂体系统
2、小细胞肽能神经分泌系统 (神经内分泌小细胞) ——下丘脑促垂体区 下丘脑—垂体门脉系统—腺垂体系统
视上核
下丘脑-垂体束 起始于下丘脑视上核 和室旁核,终止于神 经垂体。 神经内分泌大细 胞分泌产生的激素经 轴浆运输到达神经垂 体储存。
下丘脑-垂体门脉系 统起始于正中隆起,终 止于腺垂体,是下丘脑 与腺垂体之间的体液联 系通道。 下丘脑促垂体区释 放的激素都在正中隆起 进入毛细血管,经门脉 系统到达腺垂体,调节 腺垂体的分泌。
9.促黑素细胞激素释放抑制激素(MRIH MRIF)
§3
垂体的内分泌
下丘脑-垂体门脉系 统起始于正中隆起,终 止于腺垂体,是下丘脑 与腺垂体之间的体液联 系通道。 下丘脑促垂体区释 放的激素都在正中隆起 进入毛细血管,经门脉 系统到达腺垂体,调节 腺垂体的分泌。
一、腺垂体分泌的激素及其生理作用 (神经内分泌小细胞)

《生理学》第十一章 内分泌

《生理学》第十一章 内分泌

第二节 下丘脑与垂体
一、下丘脑与垂体的功能联系
下丘脑和垂体在结构 和功能上有着密切联系, 共同组成下丘脑-垂体功 能单位(hypothalamushypophysisunit)。
一、下丘脑与垂体的功能联系
1.下丘脑-腺垂体系统 下丘脑基底部存在一个“促垂体区”,这些核团的 肽能神经元,体积较小故又称小细胞神经元,分泌 下丘脑调节肽通过门脉系统到达腺垂体,调节腺垂 体的内分泌活动。
一 、激素的信息传递方式
远距分泌:激素经血液的运输到达远距离的靶细胞而 发挥作用。
旁分泌:激素通过细胞间液弥散到邻近的靶细胞发挥 作用。
自分泌:是指激素在局 部弥散又返回作用于该内 分泌细胞而发挥反馈作用 方式。
神经分泌:是指神经细 胞分泌的神经激素通过轴 浆运输至末梢释放、经血 液的运输再作用于靶细胞 的方式。
(一) 生长素
生物学作用 1.促进生长 通过生长介素促进生长发育
侏儒症 巨人症 肢端肥大症
2.对物质代谢的影响 ①对蛋白质代谢的影响 ②对脂代谢的影响 ③对糖代谢的影响 ④对水盐代谢的影响
生长素分泌的调节
1.下丘脑对生长素分 泌的调节
2.反馈调节 3.睡眠的影响 4.代谢因素的影响 5.激素的作用
(一)抗利尿激素
抗利尿激素主要由下丘脑的视上核主要产 生,沿下丘脑-垂体束通过轴浆运输到神经 垂体贮存,在刺激作用下再释放入血。
生理作用:
1 .生理情况下,抗利尿作用十分明显。 2.在大失血的情况下,血中抗利尿激素浓 度显著升高时,才表现出缩血管作用 。
(二) 催产素
由下丘脑室旁核分泌,在神经垂体储存 释放入血,主要生理作用:
(二) 催乳素
生理作用
1.对乳腺发育和乳汁生成 引起并维持泌乳 2.对性腺的作用 3.参与应激反应 4.具有生长素样作用 5.对免疫作用的调节

内分泌

内分泌

2.PRL分泌调节: PRL分泌调节: 分泌调节
下 吸吮乳头 应激刺激 ⑴ 下丘脑激素 ⑵ 吸吮乳头反射 应激刺激:GH、 ⑶ 应激刺激:GH、 PRL、 PRL、ACTH 腺垂体 PRL PRF 丘 脑 PIF
PRF和PIF的提纯尚未成功 的提纯尚未成功。 注:对PRF和PIF的提纯尚未成功。 PRF可能为多种激素,包括TSH、VIP、PRL等。 PRF可能为多种激素,包括TSH、VIP、PRL等 可能为多种激素 TSH PIF一般认为是DA。 一般认为是DA PIF一般认为是DA。
结合G蛋白偶联受体 结合 蛋白偶联受体 激活G蛋白 激活 蛋白 兴奋性G蛋白(G 兴奋性 蛋白(GS) 蛋白 激活磷脂酶C 激活磷脂酶C(PLC) PIP2
(第二信使) 第二信使)
膜外N 膜外N端:识别、结合第一信使 识别、结合第一信使 膜内C 膜内C端:激活G蛋白 激活G
IP3 和 DG
内质网 释放Ca 释放Ca2+
三、激素作用的机制
(一) 受体 1. 分类
(1)细胞膜受体 (1)细胞膜受体 (2)细胞内受体 包括:胞浆受体/核受体。 细胞内受体: (2)细胞内受体:包括:胞浆受体/核受体。
2. 受体的调节
亲和力与数量增加→上调 亲和力与数量增加 上调 减少→下调 减少 下调 糖皮质激素能使血管平滑肌上的β受体数量增加 受体数量增加, 糖皮质激素能使血管平滑肌上的 受体数量增加, 的亲和力增强, 与NE的亲和力增强,属于上调现象。 的亲和力增强 属于上调现象。 长期用异丙肾上腺素治疗支气管哮喘所致的疗效 下降,是因β受体的下调所致 受体的下调所致。 下降,是因 受体的下调所致。
㈣ 激素间相互作用
]↑← 1.协同作用:生长素→[血糖]↑←糖皮质激素 协同作用:生长素→ 血糖]↑ 拮抗作用:胰岛素→↓ 血糖]↑←胰高血糖素 →↓[ 2.拮抗作用:胰岛素→↓[血糖]↑←胰高血糖素 允许作用:某激素( 本身不发挥此作用) 3.允许作用:某激素 ( 本身不发挥此作用 ) 为另外激 素发挥作用提供了必需的条件的现象。 素发挥作用提供了必需的条件的现象。如:糖皮质激 素对血管平滑肌并无直接收缩作用, 素对血管平滑肌并无直接收缩作用,但当它缺乏或不 足时,NE的缩血管效应就难以发挥 的缩血管效应就难以发挥。 足时,NE的缩血管效应就难以发挥。 4.竞争作用: 4.竞争作用: 化学结构类似的激素能竞争同一受体 竞争作用 的结合位点。 的结合位点。如:高浓度的孕酮能与醛固酮竞争同一 受体→减弱醛固酮的效应。 受体→减弱醛固酮的效应。

解剖学基础《内分泌系统》PPT课件

解剖学基础《内分泌系统》PPT课件
滤泡旁细胞
32
二、甲状旁腺
(一)甲状旁腺的位置和形态 棕黄色扁椭圆形小 体,位于甲状腺左 右叶的背面,少数 可埋入甲状腺实质, 上下各一对,大小 如黄豆。
33
甲状腺表面有结缔组织被膜包裹,实质内腺细胞排 成索团状,由主细胞和嗜酸性细胞构成
主细胞 ★分泌甲状旁腺素 作用:升高血液中钙的浓度,与降钙素共同协调维持 机体血钙的稳定。
当甲状旁腺素分泌不足时可引起血钙下降,出现手 足搐搦症; 功能亢进时,引起骨质过度吸收,容易发生骨折。
22
第三节 甲状腺与甲状旁腺
一、甲状腺
(一)甲状腺的位置和形态
甲状腺是人体最大的内分泌腺, 呈“H”形,分左右两侧叶和 中间的峡部,峡部向上常伸出 一个锥状叶,长短不一。两侧 叶贴附在喉下部和气管上部的 两侧,上达甲状软骨中部,下 抵第6气管软骨环。甲状腺可 随吞咽动作而上下移动。
23Biblioteka (二)甲状腺的结构和功能低代谢症候群: 体温低 怕冷无汗 精神委靡、迟钝 食欲减退
28
先天呆小症患者 (18岁)
29
临床表现: 多食但消瘦 畏热多汗 心悸 易激动 眼球突出、及甲状腺肿大等
30
缺 碘 导 致 的 甲 状 腺 肿 大
31
2.滤泡旁细胞
★位于甲状腺滤泡之间,或滤泡上皮细胞之间, ★较大,色淡, ★分泌降钙素 ,降低血钙
未成年期分泌不足:患侏儒症 分泌过多:患巨人症
成年期分泌过多:患肢端肥大症
B.催乳激素细胞:分泌催乳激素(PRL) 促进乳腺发育和乳汁分泌
13
18世纪西班牙画家委拉斯凯兹的名画
14
宫廷中的侏儒弄臣
世界最矮的成人女子
2004年9月1日,江西省高安 市村前镇20岁的朱海珍(右)和 比她小1岁的邻居在一起。

第11章 内分泌与激素

第11章 内分泌与激素

• 2、锻炼身体,增强体质,能提高内分泌 • 系统调节功能。 • 3、合理安排生活,可使神经体液调节正 • 常进行。 • 52 -16-


9 17


1 13 18


1 13 19


5 20

5
21

5
22

3
23
•224• Nhomakorabea9
25

3
26

5 9
27

13
28

13
• 4、剧烈运动,疼痛,情绪紧张,可使 • 下丘脑和垂体活动加强,生成抗利尿 • 激素,从而心跳快,血压高,小便 • 少。 • -12-
• 六、呆小症和性早熟 18 19 31 • 1、甲状腺有促进人体生长和智力发育的 • 作用,甲状腺素对1岁以内婴儿的中 • 枢神经系统的发育极为重要。新生儿 • 如果由于某种原因,使甲状腺的功能 • 减退,甲状腺素分泌不足,长大后身 • 体矮小,智力较差 ,称呆小症。 • 63 28 29 -13-
• 2、尿崩症:如果外伤或炎症损伤了下丘 • 脑或垂体后叶,抗利尿激素的生成和 • 释放量就会减少,于是病人尿量可达 • 5万到3万毫升,比正常(1-2升)多 • 几倍甚至几十倍。 -10-
• 3、下丘脑有血浆渗透压敏感区,当大量 • 出汗,严重呕吐或腹泻以及摄入水分 • 不足时,血液就变浓渗透压就上升 • 下丘脑就会产生抗利尿激素,使尿 • 量减少,使水分保留体内,维持渗 • 透压。相反若大量喝水,血液稀释, • 血浆渗透压下降,此时减少分泌抗 • 利尿激素,使小便增加。 -11-
• 三、垂体的位置和形态 30 58 • 垂体位于脑下部,有蚕豆大小,平均 • 0.6克,分为前叶和后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一章内分泌一、单项选择题1.“神经激素”是指()A. 作用于神经细胞的激素B. 具有酶功能的神经递质C. 神经细胞分泌的激素D. 具有神经功能的激素E. 由神经支配的内分泌细胞活动2. 下列哪种激素属于类固醇激素()A. 胰岛素B. 生长激素C. 黄体生成素D. 甲状腺激素E. 糖皮质激素3. cAMP作为第二信使,它的作用是先激活()A. 腺苷酸环化酶B. 蛋白激酶C. 磷酸化酶D. 磷酸二酯酶E. 磷酸酶C4. 下列哪种物质属于第一信使()A. Ca2+B. cAMPC. cGMPD. 肾上腺素E. IP35. 机体两大信息调节系统通常是指()A. 第一信使和第二信使B. 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C. 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D. 神经系统与内分泌系统E. 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6. 含氮类激素是指()A. 胆固醇类激素+蛋白质类激素B. 蛋白质类激素C. 肽类激素+胺类激素D. 胺类激素+蛋白质类激素E. 蛋白质类激素+肽类激素+胺类激素7. 下列激素中哪一种属于胺类激素()A. 肾上腺素B. 胰岛素C. 生长激素D. 雄激素E. 糖皮质激素8. 有关含氮类激素作用或特点,正确的是()A. 受体通常位于细胞膜表面B. 多数需要G蛋白参与C. cAMP是含氮类激素的第二信使D. 体内多数激素属于含氮类激素E. 以上都是9. 激素作用的一般特征表现为()A. 具有生物放大效应B. 仅仅起到细胞间传递调节信息的作用C. 对靶器官、组织和细胞进行针对性调节D. 激素之间存在相互影响和作用E.以上都是10. 血中激素含量极低,但生理作用很明显,这是因为激素()A. 特异性高B. 调节效应长C. 分泌持续时间长D. 发生一系列酶促反应E. 激素之间的相互加强效应11. 已知下丘脑促垂体区神经细胞合成和分泌的调节性多肽共有几种()A. 6B. 7C. 8D. 9E. 1012. 下列激素或因子中,下丘脑以外的组织也可合成产生的是()A. 催乳素释放因子B. 催乳素释放抑制因子C. 生长素释放激素D. 生长抑素E.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13. 分娩前孕妇具备泌乳条件,但并不泌乳的原因是()A. 缺乏催产素的刺激B. 血中催乳素浓度过高C. 血中雌激素和孕激素浓度过高D. 乳腺细胞上催乳素受体发育不足E. 血中催乳素浓度过低14. 影响神经系统发育的最重要的激素是()A. 生长激素B. 甲状腺激素C. 肾上腺素D. 糖皮质激素E. 催乳素15. 下列激素哪一种不是腺垂体分泌的()A.生长激素B. 催产素C. 黄体生成素D. 促卵泡激素E. 促黑激素16. 神经垂体激素是指()A. 催乳素和生长素B. 催产素与催乳素C. 抗利尿激素与催产素D. 催乳素和抗利尿激素E. 抗利尿激素和生长素17. 下列哪项不属于生长激素的作用()A. 加速脂肪分解B. 加速蛋白质合成C. 促进脑的发育D. 促进软骨的生长E. 生长素需由生长素介质而发挥作用18. 下丘脑室旁核主要分泌下列哪种激素()A. 抗利尿激素B. 催产素C. 生长素D. 催乳素E. 促黑激素19. 成人生长素过多将导致()A. 巨人症B. 肢端肥大症C. 粘液性水肿D. 向心性肥胖E. 体重明显增加20. 甲状腺分泌的主要激素是()A. 一碘甲腺原氨酸B. 二碘甲腺原氨酸C. 三碘甲腺原氨酸D. 四碘甲腺原氨酸E. 五碘甲腺原氨酸21.甲状腺分泌的激素活性最强的是()A. 一碘甲腺原氨酸B. 二碘甲腺原氨酸C. 三碘甲腺原氨酸D. 四碘甲腺原氨酸E. 五碘甲腺原氨酸22.甲状腺激素作用加强能()A. 促进糖原的合成B. 促进蛋白质的合成C. 血浆胆固醇水平增加D. 血浆胆固醇水平降低E. 抑制脂肪的动员23.人在缺碘时,下列哪一种激素的合成将受到严重影响()A. 生长素B. 胰岛素C. 甲状腺激素D. 糖皮质激素E. 肾上腺素24.T3和T4在出生后几个月内对脑和长骨的发育和生长影响最大()A. 1个月内B. 4个月内C. 6个月内D. 10个月内E. 12个月内25.侏儒症是由于下列哪种激素分泌不足引起()A. 生长素B. 甲状腺激素C. 糖皮质激素D. 肾上腺素E. 胰岛素26.粘液性水肿是因为哪种激素分泌不足引起()A. 生长激素B. 甲状腺激素C. 胰岛素D. 糖皮质激素E. 肾上腺素27.纠正“水中毒”应补充()A. 醛固酮B. 糖皮质激素C. 抗利尿激素D. 甲状旁腺激素E. 肾上腺素28.盐皮质激素分泌不足可致()A. 血容量减少B. 血容量增加C. 血浆Na+浓度升高D. 血将K+浓度降低E. 以上都不是29.切除肾上腺皮质引起动物死亡的原因,主要是缺乏()A. 糖皮质激素B. 肾上腺素C. 醛固酮D. 醛固酮和糖皮质激素E. 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30.机体处于“应激”反应时,血中激素升高的特征是()A. ACTHB. 肾上腺素和ACTHC. 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D. 甲状腺激素和胰岛素E. ACTH和糖皮质激素31.调节胰岛素分泌的最重要的因素是()A. 胃肠激素B. 血糖浓度C. 血中游离脂肪酸浓度D. 肾上腺素E. 胰高血糖素32.机体保钠排钾的主要激素是()A. 生长激素B. 雌激素C. 抗利尿激素D. 醛固酮E. 糖皮质激素33.糖皮质激素对血细胞的影响是()A. 中性粒细胞数量增加、淋巴细胞数量增加、嗜酸性粒细胞数量增加B. 红细胞数量增加、淋巴细胞增加、血小板数量增加C. 红细胞数量增加、淋巴细胞减少、血小板数量增加D. 中性粒细胞数量减少、淋巴细胞数量减少、嗜酸性粒细胞数量减少E. 红细胞数量减少、淋巴细胞减少、血小板数量减少34.关于胰岛素的下列描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 主要由胰岛的B细胞分泌B. 促进葡萄糖转变为脂肪C. 促进脂肪和蛋白质的分解和利用D. 是维持正常代谢和生长的重要激素之一E. 促进糖的贮存和利用,使血糖降低35.胰高血糖素的生理作用是()A. 促进糖原分解,抑制糖异生B. 促进脂肪酸分解,使酮体生成增多C. 抑制蛋白质的分解D. 促进胆汁和胃液分秘E. 以上都是36.血浆中降钙素的主要来源是()A. 胎盘B. 胰岛D细胞C. 甲状腺C细胞D. 甲状旁腺细胞E. 腺垂体37.甲状腺手术如果出现严重的低血钙,应考虑()A. 甲状旁腺受损或误切除B. 甲状腺C细胞受损C. 甲状腺切除范围过多D. 体内钙丢失过多E. 以上都有可能38. 下列哪种激素是蛋白质合成与贮存所不可缺少的()A. 胰高血糖素B. 胰岛素C. 生长抑素D. 糖皮质激素E. 肾上腺素39.地方性甲状腺肿的病因主要是()A. 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B. 食物中缺少钙C. 食物中缺少酪氨酸D. 食物中缺少碘E. 食物中缺少铁40. 甲状腺功能亢进的患者,基础代谢率会()A. 明显增高B. 轻度增高C. 无影响D. 轻度降低E. 明显降低41. 下列关于甲状腺激素的作用,哪一项是错误的()A. 使心跳减慢,收缩力减弱B. 适量时可促进蛋白质合成C. 大剂量可促进蛋白质分解D. 提高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E. 对婴儿神经系统发育极为重要42. 糖皮质激素对物质代谢的作用是()A. 抑制肝外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B. 促进四肢脂肪的分解C. 促进肌肉组织蛋白质分解D. 促进糖异生E.以上都是43. 甲状腺中碘浓度较血液中碘浓度高()A. 5倍B. 5~10倍C. 20~25倍D. 25~50倍E. 50~80倍44. 下列哪项不是甲状腺激素的作用()A. 增加产热B. 促进神经系统发育C. 提高神经系统兴奋性D. 对腺垂体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有负反馈调节E. 脉压往往减小45. 有关甲状腺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A. 贮存量大,可供机体利用50~120日B. 用抗甲状腺药物治疗时,须较长时间才能奏效C. T3和T4在血液中以结合型和游离型两种形式存在D. T3在血液中浓度很低,但其活性很高E.以上都对46. 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时,不会出现()A. 向心性肥胖B. 淋巴细胞减少C. 血糖升高D. 血中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加E. 肌肉消瘦二、多项选择题1. 激素作用的一般特性有()A. 传递信息作用B. 作用的相对特异性C. 高效能生物放大作用D. 相互间可有拮抗作用E. 可以改变细胞内原有的生理活动过程2. 激素的传递方式有()A. 远距分泌B. 神经分泌C. 旁分泌D. 外分泌E. 自分泌3. 可作为第二信使的物质有()A. cAMPB. Ca2+C. 二酰甘油D. ATPE. 三磷酸肌4. 类固醇激素的作用机制是()A. 以cAMP为第二信使B. 启动DNA转录C. 促进mRNA形成D. 诱导新蛋白质合成E. 通常与细胞膜受体结合产生生物效应5. 影响物质氧化代谢活动的激素有()A. 甲状腺激素B. 生长激素C. 降钙素D. 胰岛素E. 肾上腺素6. 影响水钠代谢的激素有()A. 雌激素B. 血管升压素C. 醛固酮D. 心房钠尿肽E. 糖皮质激素7.下列促进女性青春期乳腺发育的激素有()A. 生长激素B. 催乳素C. 雌激素D. 胰岛素E.皮8.能促进机体蛋白质合成的激素是()A. 胰岛素B. 生长激素C. 甲状腺激素D. 糖皮质激素E. 雄激素和雌激素9.能引起血糖升高的激素有()A. 糖皮质激素B. 生长激素C. 肾上腺素D. 胰高血糖素E. 胰岛素10. 在寒冷情况下分泌量增多的激素有()A. 胰岛素B. 甲状腺激素C. 肾上腺素D. 去甲肾上腺素E.糖皮质激素11.促甲状腺激素的生理作用有()A. 直接刺激组织耗氧量增加B. 使钠泵ATP酶的活性升高C. 促进T3和T4合成和分泌D. 刺激甲状腺细胞增生E. 促进甲状腺“C”细胞的分泌12. 大剂量糖皮质激素的作用是()A. 抗毒B. 抗过敏C. 抗休克D. 抗炎症E. 抗细13.ACTH的作用有()A. 对下丘脑起负反馈作用B. 促进皮质醇激素的合成和分泌C. 参与应激反应D. 使肾上腺皮质增生E. 促进T3、T4合成14.甲状旁腺激素14.生物学作用有()A. 动员骨钙入血,升高血钙B. 促进肾小管重吸收Ca2+C. 促进1,25–(OH)2–D3的形成D. 抑制肾小管重吸收K+E. 抑制肾小管重吸收磷15.降钙素的生物学作用有()A. 降低血钙B. 使尿钙排泄增多C. 使尿磷排泄增多D. 促进成骨活动E. 抑制破骨细胞活动16.关于胰岛分泌的激素的叙述,哪些项是正确的()A. 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B. A细胞占胰岛细胞的20%C. B细胞分泌胰岛素D. B细胞占胰岛细胞的60%~70%E. D细胞分泌生长抑素17.肾上腺皮质分泌的激素包括()A. 肾上腺素B. 醛固酮C. 皮质醇D. 雌激素E. 雄激素18.关于前列腺素的叙述,正确的有()A. 属于局部激素B. 由花生四烯酸转化而成C. 前列环素可抑制血小板聚集D. 前列腺素E则明显抑制胃液的分泌E. 作用广泛,不同类的前列腺素作用相同19.调节或影响甲状腺激素释放的因素有()A. 食物中碘的含量B. 血中T3和T4浓度C. 促甲状腺素D. 环境温度变化E. 促甲状腺素释放激素20.腺垂体激素的释放受下丘脑双重性控制的有()A. 生长激素B. 催乳素C. 促甲状腺素D. 促黑激素E.ACTH21.腺垂体分泌的激素有()A. 促甲状腺素B. ACTHC. 生长素和催乳素D. 促黑激素E.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22.下列哪些器官或组织具有内分泌功能()A. 下丘脑B. 肾脏C. 胃肠道D. 心脏E. 垂体23.生长激素()A. 幼年缺乏将患侏儒症B. 幼年缺乏将患呆小症C. 幼年过多将患巨人症D. 成人过多将患肢端肥大症E. 成人过少将出现粘液性水肿24.将动物腺垂体破坏将导致()A. 催产素分泌减少B. 促甲状腺素分泌减少C. ACTH分泌增加D. FSH和LH分泌减少E. 催乳素分泌减少25.下列哪些情况可使盐皮质激素分泌增多()A.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作用增强B. 应激时ACTH的分泌增多C. 血钾升高D. 血钠增高E. 血钠降低26.下列哪些激素作用没有靶腺()A. 促黑素B. 生长激素C. 催乳素D. FSH和LHE. ACTH27.下列激素作为药物应用时,一般可口服的激素有()A. 醛固酮B. 皮质醇C. 胰岛素D. 甲状腺激素E. 肾上腺素三、填空题1、体液中的细胞外液的水盐平衡调节受____皮质激素影响最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