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12学习】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法律为我们护航》教案

合集下载

《法律为我们护航》示范课教案【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第1课时

《法律为我们护航》示范课教案【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第1课时

《法律为我们护航》教学设计第1课时一、教材分析1.课程标准依据本节内容选自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第十课《法律伴我们成长》第一框。

本框所依据的课程标准的相应部分是“成长中的我”中的“心中有法”。

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知道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了解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的基本内容。

掌握获得法律和维护合法权益的方式和途径,提高运用法律的能力。

”2.内容解析本框共安排两目内容,分为两个课时进行,本课时安排第一目的内容。

第一目“我们需要特殊保护”。

本目主要帮助学生了解未成年人需要特殊保护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从人类发展和未成年人自身特点等角度,认识未成年人为什么需要特殊保护。

本目主要讲述两层意思:其一,未成年人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和不法侵害,需要给予特殊的保护;其二,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是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应有之义。

二、教学目标1.认识到未成年人自身特点和社会地位,了解未成年人需要特殊保护的原因。

2.学会自觉接受来自各方面的保护,增强避免伤害的方法,提高自我保护的能力。

3.树立法治意识,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意识和自觉性。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给予未成年人特殊关爱和保护的原因。

教学难点:学会自觉接受来自各方面的保护,增强避免伤害的方法,提高自我保护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五、课堂练习1.全国人大定期开展对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的执法检查,维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的保护对象是( D )A.在校大学生B.家庭有困难的人C.接受义务教育的学生D.未满18周岁的公民2.国家对未成年人予以特殊的保护是因为未成年人( C )①身心发育尚不成熟②自我保护能力较弱③辨别是非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不强④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和不法侵害A.①②③ B.①②③C.①②③④ D.②③④3.为效预防和减少对未成年人的伤害,需要未成年人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增强自我保护能力,掌握自我保护的方法.下列做法中,你认为可取的是( D )A. 地震来临时,应选择电梯尽快逃生B. 发生煤气泄漏,应立即开灯并打电话报警C. 遇到不法分子抢劫,要勇敢地与他拼到底D. 陌生网友邀约见面,不要轻易答应六、课堂小结七、布置作业锦囊妙计:未成年人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和不法侵害,当你的权益受到侵害的时候,你可以采取哪些方法来保护自己呢?。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10.1《 法律为我们护航》 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10.1《 法律为我们护航》 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10.1《法律为我们护航》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法律为我们护航》是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的一章内容。

这一章节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法律的作用和重要性,认识到法律对于维护社会秩序和个人权益的重要性。

教材通过案例分析、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法律对于生活的影响,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法律知识,但对于法律的具体内容和作用可能还不够深入理解。

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启发,通过实际案例和讨论来加深对法律的认识。

学生的学习兴趣较为广泛,对于实际案例和讨论较为感兴趣,但需要教师的引导和。

三.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法律的基本概念和作用,理解法律对于维护社会秩序和个人权益的重要性。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运用法律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的意识,树立法治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法律的基本概念和作用,法律对于维护社会秩序和个人权益的重要性。

2.难点:学生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运用法律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引导学生理解法律的作用和重要性。

2.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辨和表达能力。

3.引导法:教师通过问题引导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法律知识。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准备《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的相关章节内容。

2.案例材料:准备一些与法律相关的案例,用于分析和讨论。

3.教学工具:准备投影仪、电脑等教学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a.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法律知识,引发学生对法律的思考。

b.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内容和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a.教师展示一些与法律相关的案例,让学生观看并思考案例中存在的问题。

b.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让学生运用已学的法律知识来解答案例中的问题。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10.1《法律为我们护航》教学设计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10.1《法律为我们护航》教学设计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10.1《法律为我们护航》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法律为我们护航》是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第十课的第一课时,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法律的作用,认识到法律对青少年的保护作用,以及如何增强法律意识。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和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理解法律的重要性,明确法律对青少年的特殊保护,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法律观念。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法律知识,但他们对法律的认识还比较片面,理解不够深入。

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可能知道一些法律的基本概念,但对于法律的具体作用和意义,以及如何在生活中运用法律来保护自己,可能还不够清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法律,提高他们的法律素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法律的作用,认识到法律对青少年的保护作用,学会在生活中运用法律来保护自己。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讨论和角色扮演等方法,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提高他们的法律素养。

3.情感态度价值观: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法律观念,增强法治意识,自觉遵守法律,维护法律的尊严。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法律的作用,法律对青少年的保护。

2.教学难点:如何在生活中运用法律来保护自己,增强法律意识。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了解法律的作用,认识到法律对青少年的保护。

2.讨论法: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角色扮演法:让学生参与角色扮演,亲身体验法律的作用,提高法律意识。

4.小组合作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教学PPT、案例材料。

2.教学视频或图片。

3.角色扮演道具。

4.分组讨论表格。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生动的案例,引出法律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呈现教材中的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法律的作用,让学生认识到法律对青少年的保护。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10.1《法律为我们护航》教案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10.1《法律为我们护航》教案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10.1《法律为我们护航》教案一. 教材分析《法律为我们护航》是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第十课的第一节,主要让学生了解法律的作用和意义,认识到法律对未成年人的保护,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培养学生的法治观念。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和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感受法律的力量,理解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从而自觉遵守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法律知识基础,但对法律的认识还比较片面,理解不够深入。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法律的作用,认识到法律的重要性,增强法治观念。

同时,学生应该能够学会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法律知识,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法律的作用和意义,认识到法律对未成年人的保护。

2.培养学生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维护法律的意识,提高法治观念。

3.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法律知识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增强自我保护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法律的作用和意义。

2.法律对未成年人的保护。

3.如何在生活中运用法律知识,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了解法律的作用和意义,认识到法律对未成年人的保护。

2.讨论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对法律的认识,培养学生的法治观念。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通过模拟生活中的场景,学会运用法律知识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典型案例和生活中的实例,用于分析和讨论。

2.准备相关的法律知识资料,供学生参考。

3.准备课堂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或视频,展示一些与法律相关的典型案例,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需要法律?法律对我们有什么作用?2.呈现(10分钟)介绍教材中的案例,让学生了解法律的作用和意义,认识到法律对未成年人的保护。

引导学生讨论:法律是如何保护我们的合法权益的?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如何在生活中运用法律知识,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每组选一个代表进行分享。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4.10.1《法律为我们护航》教学设计1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4.10.1《法律为我们护航》教学设计1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4.10.1《法律为我们护航》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法律为我们护航》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第4单元第10.1课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法律的作用和意义,认识到法律对青少年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

教材通过案例分析、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法律对个人和社会的保障作用,使学生能够自觉遵守法律,维护社会秩序。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对新鲜事物感兴趣。

但部分学生对法律的认识较为模糊,法律意识不强。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运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法律的作用和意义,认识到法律对青少年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维护法律尊严的观念。

3.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使学生能够运用法律知识保护自己。

四. 教学重难点1.法律的作用和意义。

2.学生如何在生活中遵守法律、维护法律尊严。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理解法律的作用和意义。

2.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3.情景模拟法:创设情景,让学生在模拟实践中体验法律的作用。

4.互动式教学法:教师与学生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材料,用于分析法律的作用和意义。

2.设计讨论题目,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3.准备情景模拟道具和材料,便于学生参与实践。

4.准备课件,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我国法律的标志,引导学生关注法律的重要性。

提问:“你们知道法律的作用和意义吗?”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2.呈现(10分钟)呈现典型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中法律的作用和意义。

如:盗窃、抢劫、诈骗等案件,引导学生了解法律对个人和社会的保障作用。

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围绕讨论题目,如“如何在生活中遵守法律?”进行讨论。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四单元10.1《法律为我们护航》教学设计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四单元10.1《法律为我们护航》教学设计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四单元10.1《法律为我们护航》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法律为我们护航》是部编版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四单元的一节课程。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法律的作用,认识到法律对未成年人的保护,以及如何运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教材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形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法律的重要性,提高法治意识。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法律知识,但对法律的理解较为表面,缺乏深入的认识。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可能遇到一些法律问题,但不知道如何运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此外,学生对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等教学方式较为感兴趣,有利于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法律的作用,认识到法律对未成年人的保护。

2.培养学生运用法律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法治意识,增强遵纪守法的自觉性。

四. 教学重难点1.法律的作用和意义。

2.未成年人受到的法律保护。

3.如何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了解法律的作用和意义。

2.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探讨未成年人受到的法律保护,以及如何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益。

3.情景模拟:设置情景,让学生亲身体验法律的作用,提高法治意识。

4.讲座:邀请法官或律师进行讲座,增加学生的法律知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资料,用于分析讨论。

2.制作PPT,展示案例和知识点。

3.准备情景模拟的材料和场地。

4.邀请法官或律师进行讲座。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些与法律相关的图片,如法庭、律师等,引起学生的兴趣。

然后提问:“你们对法律有什么了解?法律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什么作用?”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想法,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呈现教材中的案例,让学生阅读并进行简要分析。

案例内容可以涉及未成年人受到法律保护的实例,如校园欺凌、网络安全等。

提问:“这些案例中,法律起到了什么作用?未成年人受到哪些法律保护?”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走进法治天地)法律为我们护航【教案】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走进法治天地)法律为我们护航【教案】

《法律为我们护航》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知道未成年人需要保护的原因;了解法律在家庭、学校、社会和司法四个方面给予了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体现了国家对于未成年人特殊的保护和关爱;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未成年人生理、心理现状的讨论,能够说出未成年人需要保护的原因;通过对法治的学习和思考,知道法律给予了未成年人哪些特殊的关爱与保护,提高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思维能力和问题归纳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法律知识学习的兴趣;学会尊重法律,遵守法律,初步树立法治意识和法律观念。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未成年人需要特殊保护的原因。

教学难点:法律给予未成年人在家庭、学校、社会、司法四个方面特殊的关爱与保护。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多媒体出示此材料)材料一 2015年4月3日,南京市民徐某在网上发布了数张一名男童遍体鳞伤,疑似遭虐待的照片,引发了一场“养母疑似殴打养子”的轩然大波。

几天后,养母李某被公安机关以涉嫌故意伤害罪刑事拘留,后变更为取保候审。

南京市浦口区检察院以李某涉嫌故意伤害罪,向浦口区法院提起公诉。

2015年9月30日下午2点,江苏南京市浦口区人民法院作出一审宣判:被告人李征琴犯故意伤害罪,判处有期徒刑六个月。

想一想:材料表明了谁保护了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提示:学生从法律的角度思考阐述教师讲述:十八届四中全会以来,中国进入了全面依法治国的时代,现实生活中不尊重未成年人,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现象较为普遍,从而指出未成年人需要国家给予特殊的保护,未成年人也应该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学会运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的权益。

这一节课就让我们来探讨法律伴我们成长的话题。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我们需要特殊保护(一)法律与未成年人活动一:情景再现——生活中的未成年人(多媒体链接教材上P95“运用你的经验”栏目)想一想:(1)在生活中,作为未成年人的我们享受哪些特殊的保护与关爱?提示:有来自家庭方面的保护、学校方面的保护、社会方面的保护、司法方面的保护等。

法律为我们护航》教学设计

法律为我们护航》教学设计

法律为我们护航》教学设计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第十课第一时段《法律为我们护航》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法律为我们护航》是人教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材下册第四单元“走进法治天地”第十课的内容。

在研究了第九课《法律在我们身边》后,进一步引导学生探索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了解家庭保护、学校保护和司法保护的基本内容,感受法律的关爱,进一步理解“法律为我们护航”。

二、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法律知识研究的兴趣,体会法律特殊的关爱和保护。

2、能力目标:初步学会运用法律维护自己、他人和集体的合法权益,学会自觉接受来自各方面的保护。

3、知识目标:了解未成年人需要特殊保护的原因,知道我国通过法律手段对未成年人进行特殊保护。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了解未成年人需要特殊保护的原因。

难点:法律给予未成年人在家庭、学校、社会、司法四个方面特殊的关爱与保护。

四、学情分析身心特点:七年级学生正处于人格成长的关键时期,他们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尚未形成,分辨是非的能力较差,自我控制能力不强,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出现一些不良行为,有的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影响自身的成长。

能力特点:七年级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有一定的阅读能力、观察力、思维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

知识特点:学生通过对第九课《法律在我们身边》的研究,已对相关的法律知识又初步的了解,为本课探索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感受法律的关爱,打下基础。

五、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活动教学法、讨论教学法等。

六、教学过程导入:通过播放“校园欺凌事件”的新闻,让同学们明白社会生活中还存在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现象,引导学生初步认识法律的重要性。

新课:教师提问校园欺凌行为的危害,引导学生思考如果被欺凌的是自己,应该如何应对。

通过讨论,让学生了解法律为未成年人护航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教师总结:当不法行为发生的时候,我们要学会依法办事,让法律保护我们健康成长。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法律为我们护航》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法律为我们护航》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法律为我们护航》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的《法律为我们护航》一章,主要介绍了法律的基本概念、作用以及与生活的关系。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和贴近学生生活的事例,让学生了解法律的重要性,认识到法律在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民权益方面的作用,从而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对新鲜事物有较强的探索欲望。

但他们 also have a tendency to be rebellious and may not fully understand the importance of laws and their impact on their lives. Therefore, teachers need to carefully design teaching activities to help students recognize the value of laws anddevelop a sense of legal responsibility.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法律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2.帮助学生认识到法律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3.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

4.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和公民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法律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2.法律与生活的关系。

3.如何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了解法律的作用和与生活的关系。

2.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法律的认识和体会。

3.实践活动法:学生参与模拟法庭等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法律素养。

4.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典型案例和相关的法律知识资料。

2.设计好讨论问题和实践活动方案。

3.准备投影仪等教学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一段关于法律保障公民权益的新闻报道,引发学生的兴趣,然后提问:“你们对法律有什么认识?法律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什么作用?”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法律为我们护航》(教学设计)

《法律为我们护航》(教学设计)
《儿童权利公约》反映出现代社会对儿童应有的新观念:孩子不是父母的私有财产,而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的生存和发展事关人类的未来,需要给予特殊的保护和关爱。
知识归纳:1.为什么未成年人需要特殊保护?
二、感受法的关爱
小组讨论
面对层出不穷的未成年人“巨额打赏”现象,我们应该如何防止此类事件的发生?
注意:1、小组讨论,时间3分钟(音乐停即停止讨论)
3.健全人格:通过了解国家不断加深对未成年人的保护力度,懂得作为未成年人应该要珍惜国家的这种特殊的保护,积极参与社会活动。
重点
未成年人需要特殊保护的原因。
难点
保护未成年人权益的防线。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温故知新】
新闻追踪
导入新课。
学生思考
回答问题
引发学生思考
调动学习兴趣
2、讨论结束,每组派一位学生进行汇报
播放视频:思考:视频中的妙招有哪些?
民法典:未成年人巨额打赏可追回
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法律还有哪些?
2护,是不是违背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
在我国还有谁在保护着未成年人呢?
未成年人巨额打赏频发,怎样减少类似的事情发生?
七下10.1法律为我们护航教学设计
课题
10.1法律为我们护航
单元
第三单元
学科
道德与法治
年级
七年级下册
学习
目标
1.政治认同:学生认识到国家制定的各项保护未成年人的法律法规,感受党和政府及各方力量在保护未成年人方面做出的关爱和保护。
2.法治观念:通过学习未成年人保护法和了解其他法律,要求学生树立法治意识,用法律的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法律为我们护航》教案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法律为我们护航》教案

第一框法律为我们护航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认识法律对青少年的关爱,增强珍惜权利、自觉履行义务的意识。

能力目标:运用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相关法律,给予未成年人特殊的关爱和保护。

知识目标:认识未成年人需要特殊保护的原因;了解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四道防线”;认识法律对保护未成年人权益的重要作用。

重难点分析教学重点:了解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四道防线”。

教学难点:增强珍惜权利、自觉履行义务的意识。

二、教学过程今天我跟同学们一起来探究一个真实的故事,故事是这样的:【环节一:视频短片导入新课】视频短片:《令人震惊的小窑工》思考问题:这段视频反映了一个什么问题?附:《山西黑煤窑事件》资料2007年爆出惊人内幕,在山西黑窑控制的窑工中,未成年人足有上千名,占据窑工近一半的比例。

这些小窑工当中,最小的孩子只有8岁。

这些孩子都是被拐来到黑砖窑的,在这里他们没有人身自由,每天工作16小时以上,不但拿不到工钱,还经常遭打骂。

这些未成年人是怎样被诱拐呢?据记者调查显示,在巨大的利益驱使下,那些十六七岁,具备一定劳动能力,但又易于被威吓控制的孩子,越来越多的成为猎物,人贩子和黑中介多在火车站、长途汽车站等搜寻目标。

遇到合适对象后,往往采取“介绍高薪工作”等方式,将孩子诱骗至临近的出租屋。

有的人贩子甚至以赤裸裸的绑架方式掳掠孩子。

有的孩子在清晨6点多,在大街上被人贩子以帮助搬箱子为名,直接塞进面包车,关进一个门窗封闭的二层楼中。

等人数达到一定规模——比如五六个甚至更多时,人贩子就会派专人联系面包车,实施运输。

为避免后患,同车孩子往往沿途被拆散,尽量避免同乡相认的可能。

一旦进入窑厂,窑主会扣留孩子的行李、证件,并重新起名,应付人口登记和家长的追寻。

媒体展示:法律为我们护航【环节二:预习检测】 (幻灯片4)(自主完成)1、第一目题是:我们需要特殊保护,请回答:(1)这里的“我们”是指谁?(2)这里的“特殊保护”表现在哪四个方面?2、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两部专门法律是什么?【环节三:展示学习目标】幻灯片5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进一步明确未成年人需要特殊保护的意义,加深对家庭、学校、社会和司法保护内容的理解,体会今天的我们受到法律的特殊保护。

《法律为我们护航》示范课教案【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第2课时

《法律为我们护航》示范课教案【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第2课时

《法律为我们护航》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1.课程标准依据本节内容选自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第十课《法律伴我们成长》第一框。

本框所依据的课程标准的相应部分是“成长中的我”中的“心中有法”。

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知道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了解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的基本内容。

掌握获得法律和维护合法权益的方式和途径,提高运用法律的能力。

”2.内容解析本框共安排两目的内容,分为两课时进行,本课时安排第二目的内容。

第二目“感受法的关爱”。

本目帮助学生了解我国相关的法律内容,知道我国法律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理解法律的保护作用,并能感受到法律给予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和关爱,从而珍惜自己权利,依法行使自己的权利。

本目主要讲述三层意思;其一,我国通过法律的手段对未成年人给予特殊保护和关爱;其二,关心保护未成年人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其三,我们在依法行使自己权利的同时,要尊重和维护他人的权利,自觉履行公民的义务。

二、教学目标1.知道我国通过法律手段对未成年人进行特殊保护。

2.了解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六道防线,自觉接受来自各方面的保护。

3.树立法治意识,学会在依法行使自己权利的同时,要尊重和维护他人的权利,自觉履行公民的义务。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六道防线。

教学难点:树立法治意识,学会在依法行使自己权利的同时,要尊重和维护他人的权利,自觉履行公民的义务。

四、教学过程五、课堂练习1.让校车享有优先权,这是一种文明的体现,是我们对下一代、对未来的生命尊重与安全承诺。

这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 D )A.家庭保护B.学校保护C.司法保护D.社会保护2.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对现行未成年人保护法作了大幅修改和完善,新增“网络保护”“政府保护”两章,条文由72条增加到132条,修改几乎涉及原法的每一个条文,为“少年的你”撑好法律“保护伞”。

据此,你认为以下认识正确的是( C )①未成年人保护法是未成年人才遵守的行为规范②更好地保障了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③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是政府的责任④未成年人要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维护自己和尊重他人的合法权益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3.2021年6月1日,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正式实施。

法律为我们护航教案

法律为我们护航教案

法律为我们护航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法律的基本概念和作用,认识到法律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的意识,提高法治观念。

3.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学会运用法律知识保护自己和他人的权益。

二、教学内容1. 法律的基本概念:法律是什么,法律的特点和要素。

2. 法律的作用:法律对社会秩序的维护,对个人权益的保护。

3. 我国法律体系:宪法、刑法、民法、行政法等基本法律制度。

4. 法律与我们的生活:生活中的法律规范,违法行为及后果。

5. 青少年与法律:青少年的法律权益,如何遵守法律、维护自己的权益。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法律的基本概念、作用和我国法律体系。

2. 案例分析法:分析青少年生活中的法律案例,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法律知识。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法律规范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法治观念。

4. 角色扮演法:模拟法庭情景,让学生体验法律程序,增强法律意识。

四、教学准备1. 教材:法律知识相关教材或读本。

2. 案例材料:选取青少年生活中的法律案例。

3. 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白板等。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程度。

2.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在案例分析中的表现,包括分析思路、结论和应用法律知识的能力。

3.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沟通交流和法治观念的体现。

4.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法律知识作业,检验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内容6. 法律教育的重要性:法律教育在个人成长和社交互动中的作用。

7. 法律与公民责任:公民的法律义务和责任,包括投票、遵守法律等。

8. 法律保护个人权益:如何通过法律途径保护自己的权益,如消费者权益保护、知识产权保护。

9. 法律解决冲突:法律如何帮助解决个人与个人、个人与政府之间的冲突。

10. 法律与道德的关系:法律与道德的相互作用和平衡,法律在道德教育中的角色。

法律为我们护航 教案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

法律为我们护航 教案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

10.1《法律为我们护航》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核心素养:法治观念“护苗之因——需要特殊保护”环节,引导学生认识未成年人需要法律特殊保护的原因,让学生学会自觉接受来自各方面的保护。

法制意识:“护苗之爱——认识特殊保护”环节,使学生了解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六道防线,让学生体会法律对未成年人特殊的关爱和保护,初步培养学生运用法律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法律意识。

健全人格公共参与:“护苗之果——珍惜特殊保护”环节,让学生明确如何正确对待自己享有的特殊权利,增强珍惜权利、自觉履行义务的意识。

教学重点:了解未成年人需要特殊保护的原因,让学生体会国家法律对未成年人的关爱和保护。

教学难点:1.理解并会区分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六道防线”。

2.学生初步树立法治意识。

教学方法:探究式、启发式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以问“同学们喜欢玩手机游戏吗?”切入,播放新闻联播视频片段《关于进一步严格管理切实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引出“未成年人”词条,未成年人像需要精心呵护的小树苗,这节课就代号“护苗行动”,行动分三步:护苗之因——需要特殊保护、护苗之爱——认识特殊保护、护苗之果——珍惜特殊保护。

【设计意图】以新闻联播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学生都熟悉中央新闻联播的严肃郑重性,让学生了解国家对未成年人的重视,培养学生关心国家时政以及法治意识,树立法治观念。

二、讲授新知环节一:护苗之因——需要特殊保护活动一:合作探究走进法治影院 1,教师播放公益视频《一起守护未来》,学生观看视频后思考:1.结合视频,请同学们列举未成年人在生活中易受到哪些伤害?学生回答:在生活中,未成年人容易受到家庭暴力、校园欺凌、沉迷网络、溺水、被拐骗、性骚扰等伤害2.请同学们思考为什么未成年人容易受到伤害?学生回答:于未成年人身心发育尚不成熟,自我保护能力弱,辨别是非能力和自我控制力不强,容易受到不良因素和不法侵害。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基于未成年人自身的特点,需要给予他们特殊保护。

《法律为我们护航》教案

《法律为我们护航》教案
形象直观
帮助学生了解四大保护的含义和作用,引导学生感受我国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
帮助学生了解家庭保护和社会保护的基本内容,学会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益。
引导学生感受特殊的关爱和保护,培养学生关心社会、参与社会管理的意识和能力
课堂小结
了解未成年人需要特殊保护的原因。
知道我国通过法律手段对未成年人进行特殊保护。
出示PPT(4):“公民”与“未成年人”图片。
公民:具有某国国籍并依据该国宪法和法律,享有权利承担义务的人。
未成年人:未满十八周岁的公民。
2.给予未成年人特殊保护的原因之一:
出示PPT(5-9):“来自各种伤害”的一组图片。
问题:未成年人容易受到伤害的原因有哪些?怎样才能使未成年人免受伤害?
引导总结:未成年人身心发育尚不成熟,自我保护能力较弱,辨别是非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不强,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和不法侵害。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
法律为我们护航教学设计
课题
法律为我们护航
单元

学科
道德与法治
年级
七年级下
学习
目标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体会特殊的关爱和保护。
增强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意识和自觉性。
能力目标
学会自觉接受来自各方面的保护。
知识目标
了解未成年人需要特殊保护的原因。
知道我国通过法律手段对未成年人进行特殊保护。
重点
我们需要特殊保护
难点
感受法的关爱
学法
体验法、讨论法、探究合作
教法
讲授法、启发示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呈现PPT(2张):播放“撤消监护权”的视频。

部编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10.1法律为我们护航》优秀教学设计

部编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10.1法律为我们护航》优秀教学设计

部编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10.1法律为我们护航》优秀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主题是“法律为我们护航”,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认识到法律对于保护我们的权益的重要性。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和贴近学生生活的事例,引导学生了解法律的基本概念,掌握法律的作用和如何在生活中遵守法律。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法律意识,但是对于法律的具体内容和作用还不够了解。

他们在生活中可能会遇到一些法律问题,但是不知道如何运用法律来保护自己。

因此,本节课需要通过生动的教学手段,让学生深入了解法律,提高他们的法律素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法律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2.让学生学会在生活中遵守法律,运用法律来保护自己的权益。

3.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1.法律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2.如何在生活中运用法律来保护自己的权益。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案例,让学生了解法律的作用和意义。

2.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法律的理解和经验。

3.情境模拟法:模拟生活中的法律场景,让学生学会如何运用法律来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法律案例和事例。

2.准备讨论的问题和情境模拟的道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具体的法律案例,引发学生对法律的兴趣和思考。

比如,可以讲述一个关于未成年人保护的案例,让学生了解法律是如何保护我们的权益的。

2.呈现(10分钟)呈现教材中的法律知识,让学生了解法律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可以通过PPT或者视频的形式,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法律。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法律的理解和经验。

每组可以选择一个案例,分析法律在这个案例中的作用和意义。

4.巩固(10分钟)通过情境模拟的方式,让学生学会如何在生活中运用法律来保护自己的权益。

可以设置一些生活中的场景,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运用法律来解决问题。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思考一下,除了教材中提到的法律,还有哪些法律是我们在生活中需要了解和遵守的。

10_1法律为我们护航 教案 (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

10_1法律为我们护航  教案  (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

10_1法律为我们护航教案 (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主题是“法律为我们护航”,旨在让学生了解法律的作用和重要性,认识到法律在维护社会秩序和个人权益方面的作用。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理解法律的基本概念、特征和功能,了解法律对于社会和个人生活的影响,提高法律意识和素养。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下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法律基础知识,对于法律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

但是,他们对法律的具体内容和作用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进一步强化和拓展。

此外,学生对于法律案例和实际应用的了解相对较少,需要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来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法律的基本概念、特征和功能,理解法律的作用和重要性。

2.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素养,使他们能够自觉遵守法律并维护自身权益。

3.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合作能力,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法律的基本概念、特征和功能的理解和运用。

2.法律的作用和重要性的认识和理解。

3.学生法律意识和素养的培养和实践。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法律的基本概念、特征和功能,引导学生理解法律的作用和重要性。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法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和作用。

3.小组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思辨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法律案例和资料,用于分析和讨论。

2.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用于展示案例和辅助教学。

3.准备教案和教学材料,用于指导和参考。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与法律相关的图片或事件,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引导学生思考法律的作用和重要性。

2.呈现(15分钟)讲解法律的基本概念、特征和功能,让学生理解法律的作用和重要性。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法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和作用。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和分析一些法律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法律知识进行思考和分析,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10.1法律为我们护航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

10.1法律为我们护航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
- 鼓励学生阅读法律知识普及书籍,了解法律发展历程,提高法律素养。
- 组织学生分析法律案例,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引导学生关注时事法律新闻,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增强法律意识。
- 推荐学生观看法治教育视频,通过生动形象的方式,加深对法律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在拓展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兴趣和需求,适时给予指导和反馈,确保拓展学习的效果。同时,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家人、朋友分享,提高法治观念的传播和普及。通过这些拓展资源和建议,帮助学生全面掌握法律知识,提高法治素养,为成为具有法治观念的公民奠定基础。
- 反思总结法: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学习成果和不足。
作用与目的:
- 巩固课堂学习,提升学生的法律素养。
- 拓宽知识视野,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
- 通过反思,促进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提升。
六、教学资源拓展
1. 拓展资源:
- 法律知识普及书籍:《法律的故事》、《法治的细节》等,这些书籍以浅显易懂的语言介绍了法律的基本知识和法治精神。
6. 互动提问:设置启发性问题,鼓励学生主动思考、提问,激发课堂氛围,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实施过程
1. 课前自主探索
教师活动:
- 发布预习任务:通过学校在线学习平台,发布预习资料,包括法律基础知识的PPT和生活中的法律案例视频,明确预习目标和要求。
- 设计预习问题:围绕“法律的作用与意义”,设计问题如“法律是如何保护我们的权益的?”引导学生自主思考。
2. 案例研究:组织学生分析典型法律案例,通过讨论、辩论等形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法律条文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 角色扮演:设计法律情景剧源自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体验法律问题处理过程,提高法律意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法律为我们护航》
教案
法律为我们护航
【学习目标】
.了解未成年人受国家特殊保护的原因。

.知道我国对未成年人给予特殊保护的相关法律及其规定,感受国家对未成年人的特殊关爱和保护。

.理解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司法保护的含义,并学会依法维护自己的权利。

【重点难点】
重点:为什么要对未成年人给予特殊保护
难点:理解四种保护的内容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情景一:小明的爸爸是一家饭馆的老板,生意红火,人手不够,一天,小明的爸爸对小明说,今天不要上学了,家里很忙,你留在家里帮忙。

情景二:小刚和小强放学回家时,经过一家营业性网吧,老板热情地向他们打招呼,并邀请他们到网吧玩玩。

面对上述情景,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
学生回答。

师:在法治时代的今天,我们要积极适应法治时代的要
求,学会依法办事,要依法自律,要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我们的合法权益。

自学互研生成能力
自主预习
.在我国,未成年人是指未满十八周岁的公民。

.未成年人身心发育尚不成熟,自我保护能力较弱,辨别是非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不强,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和不法侵害,需要给予特殊的保护。

.我国宪法和婚姻法、义务教育法等法律,都对保护未成年人作出了特别规定;我国还颁布了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专门法律,给予未成年人特殊关爱和保护。

.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四位一体,构筑起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四道防线,形成全社会关心、保护未成年人的有效机制和良好风尚。

合作探究
探究一:未成年人受到特殊保护
学生分享教材P95四幅图片,运用你的经验探讨:
.在生活中,作为未成年人的我们还享受哪些特殊的保护和关爱?
交流点拨: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招用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打工;父母对未成年子女有抚养和教育的义务,教师
不得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等等。

.未成年人为什么需要特殊保护?
交流点拨:因为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

未成年人身心发育尚不成熟,自我保护能力较弱,辨别是非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不强,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和不法侵害,需要给予特殊的保护。

探究二:未成年人需要特殊保护
.学生分享教材P96探究与分享图片及文字,探讨:
未成年人容易受到伤害的原因有哪些?
交流点拨:未成年人身心发育尚不成熟,自我保护能力较弱,辨别是非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不强,社会上还存在着许多不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环境等等。

怎样才能使未成年人免受伤害?
交流点拨:需要国家、社会、学校、家庭给予未成年人特殊的关爱和保护。

未成年人也应加强自身修养,依法自律,增强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善于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学生阅读分享教材P97相关链接,了解不同时期对儿童的保护,认识到未成年人的生存和发展事关人类的未来,对未成年人给予特殊关爱和保护,已成为人类的共识。

探究三:保护未成年人的相关法律
学生阅读教材P98相关链接宪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婚姻法、劳动法等有关保护未成年人的规定,探讨:.你还知道哪些对未成年人实施特殊保护的法律规定?
交流点拨:如,劳动法第六十四条规定不得安排未成年人从事矿山井下、有毒有害、国家规定的第四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和其他禁忌从事的劳动。

刑法规定从量刑上看,对未成年人犯罪实行从轻处理,且不适用死刑,等等。

.我们未成年人受到法律的特殊保护,是不是违背了“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
交流点拨:没有违背“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因为未成年人身心发育不成熟,不具备承担责任的能力,对他们给予特殊保护,体现了对他们的关爱之情,给予他们特殊保护,从长远来看,更有利于社会的公平。

探究四:构筑四位一体的保障体系
.学生阅读教材P99相关链接,了解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司法保护的相关规定,感受国家、社会对我们浓浓的情、深深的爱。

.学生阅读教材P99下面探究与分享小强的事例,探讨:你如何看待小强的父母和网吧老板的行为?
交流点拨:小强父母没有履行对小强的抚养和教育的义务,违背了《未成年人保护法》和《婚姻法》的有关规定,不仅应受到道德谴责,还要受到法律制裁。

网吧老板行为违反了《未成年人保护法》的有关规定,应受到法律的制裁。

针对父母的行为,小强可以向谁求助?
交流点拨:小强可以向当地政府求助,也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父母履行抚养教育自己的义务。

如果你是小强的同学,你愿意给他提供哪些帮助?
交流点拨:我会在学习上帮助他,给他补习功课,在生活上,关心他、照顾他;在行动上,劝阻他不要参加一些不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活动等。

交流展示生成新知
.分组分别展示自主预习的内容,此部分可以一组展示,另一组负责评价,学生展示完后,必须有一定时间强化记忆,巩固基本知识点。

.合作探究部分,组与组之间展开竞争、评比。

当堂演练达成目标
见学生用书
课后反思查漏补缺
这节课我学会了:
这节课我未解决的疑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