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概观

合集下载

中国传统文化概观

中国传统文化概观

一、名词解释1、物质文化:是指为了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需要所创造的物质产品及及生产活动本身,这些产品包括饮食、服饰、建筑、交通、房屋、生产工具以及乡村、城市等。

2、制度文化:是人类为了生存发展的需要而创制出来的有组织得规范体系。

主要包括法律制度、礼仪俗规、经济制度、政治制度、人才培养选拔制度等内容。

3、行为文化:是指人的生活方式、实际行为、态度、价值等,是人际交往中约定俗成的行为模式,主要以礼俗、民俗、风俗等形态表现出来。

4、精神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实践和意识活动中创造出来的价值观、审美观、伦理观、思维方式等。

5、起一成文说:这个观点是宋人郑樵的主张。

他认为汉字起源于“一”。

他的这种学说是建立在“道生于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一阴一阳谓之道”等古代哲学思想基础上。

二、简答题1、简述广义文化和狭义文化。

(P3页)答:广义的文化,主要是指社会和人在历史上一定的发展水平,表现为人们生活活动的种种类型和形式,以及人们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

广义文化的涵盖面非常大,几乎包括了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

狭义的文化,主要是指人类精神创造活动及其成果,包括信仰、风俗、艺术、法律、制度等等。

泰勒的文化定义就是狭义文化的经典界说。

2、简述汉语的特点。

(P12页)答:(1)在语音方面,汉语的音节可以分为生母、韵母、声调三个部分。

(2)在汉语词汇方面,也有独特的特点:一是基本词汇有很大的稳定性;二是词汇发展过程中新词不断产生;三是词汇发展过程中有些词汇消亡;四是单音词向复音词发展。

(3)在语法方面,主要的特点是汉语缺乏严格意义的形态变化,即缺乏表示语法意义的词形变化。

名词没有格的变化,也没有性和数的区别。

动词不分人称,也没有时态。

虚词是汉语表达语法意义的重要手段。

虚词的数量少,但是使用频率高,运用复杂,在汉语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3、分析汉语成语“四字格”形式的文化内涵。

(P16页)答:(1)讲究对称,这是汉民族非常重要的文化心理,而四字格最能体现“以偶为佳”的要求;(2)字数上的对偶和结构上的对称,还有音律上的音节整齐匀称,声调的平仄相间;(3)汉民族的言语习惯,四字格是汉语言语习惯之一,从原始歌谣到《诗经语言艺术》再到秦汉散文,大多都采用四字格的形式表达。

中国传统文化概观平时作业

中国传统文化概观平时作业

中国传统文化概观平时作业(一)一、名词解释1、物质文化:是指为了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需要所创造的物质产品及及生产活动本身,这些产品包括饮食、服饰、建筑、交通、房屋、生产工具以及乡村、城市等。

2、制度文化:是人类为了生存发展的需要而创制出来的有组织得规范体系。

主要包括法律制度、礼仪俗规、经济制度、政治制度、人才培养选拔制度等内容。

3、行为文化:是指人的生活方式、实际行为、态度、价值等,是人际交往中约定俗成的行为模式,主要以礼俗、民俗、风俗等形态表现出来。

4、精神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实践和意识活动中创造出来的价值观、审美观、伦理观、思维方式等。

5、起一成文说:这个观点是宋人郑樵的主张。

他认为汉字起源于“一”。

他的这种学说是建立在“道生于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一阴一阳谓之道”等古代哲学思想基础上。

二、简答题1、简述广义文化和狭义文化。

(P3页)答:广义的文化,主要是指社会和人在历史上一定的发展水平,表现为人们生活活动的种种类型和形式,以及人们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

广义文化的涵盖面非常大,几乎包括了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

狭义的文化,主要是指人类精神创造活动及其成果,包括信仰、风俗、艺术、法律、制度等等。

泰勒的文化定义就是狭义文化的经典界说。

2、简述汉语的特点。

(P12页)答:(1)在语音方面,汉语的音节可以分为生母、韵母、声调三个部分。

(2)在汉语词汇方面,也有独特的特点:一是基本词汇有很大的稳定性;二是词汇发展过程中新词不断产生;三是词汇发展过程中有些词汇消亡;四是单音词向复音词发展。

(3)在语法方面,主要的特点是汉语缺乏严格意义的形态变化,即缺乏表示语法意义的词形变化。

名词没有格的变化,也没有性和数的区别。

动词不分人称,也没有时态。

虚词是汉语表达语法意义的重要手段。

虚词的数量少,但是使用频率高,运用复杂,在汉语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3、分析汉语成语“四字格”形式的文化内涵。

(P16页)答:(1)讲究对称,这是汉民族非常重要的文化心理,而四字格最能体现“以偶为佳”的要求;(2)字数上的对偶和结构上的对称,还有音律上的音节整齐匀称,声调的平仄相间;(3)汉民族的言语习惯,四字格是汉语言语习惯之一,从原始歌谣到《诗经语言艺术》再到秦汉散文,大多都采用四字格的形式表达。

中国传统文化概观平时作业1及答案

中国传统文化概观平时作业1及答案

中国传统文化概观平时作业(一)一、名词解释1、物质文化:是指为了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需要所创造的物质产品及及生产活动本身,这些产品包括饮食、服饰、建筑、交通、房屋、生产工具以及乡村、城市等。

2、制度文化:是人类为了生存发展的需要而创制出来的有组织得规范体系。

主要包括法律制度、礼仪俗规、经济制度、政治制度、人才培养选拔制度等内容。

3、行为文化:是指人的生活方式、实际行为、态度、价值等,是人际交往中约定俗成的行为模式,主要以礼俗、民俗、风俗等形态表现出来。

4、精神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实践和意识活动中创造出来的价值观、审美观、伦理观、思维方式等。

5、起一成文说:这个观点是宋人郑樵的主张。

他认为汉字起源于“一”。

他的这种学说是建立在“道生于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一阴一阳谓之道”等古代哲学思想基础上。

二、简答题1、简述广义文化和狭义文化。

(P3页)答:广义的文化,主要是指社会和人在历史上一定的发展水平,表现为人们生活活动的种种类型和形式,以及人们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

广义文化的涵盖面非常大,几乎包括了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

狭义的文化,主要是指人类精神创造活动及其成果,包括信仰、风俗、艺术、法律、制度等等。

泰勒的文化定义就是狭义文化的经典界说。

2、简述汉语的特点。

(P12页)答:(1)在语音方面,汉语的音节可以分为生母、韵母、声调三个部分。

(2)在汉语词汇方面,也有独特的特点:一是基本词汇有很大的稳定性;二是词汇发展过程中新词不断产生;三是词汇发展过程中有些词汇消亡;四是单音词向复音词发展。

(3)在语法方面,主要的特点是汉语缺乏严格意义的形态变化,即缺乏表示语法意义的词形变化。

名词没有格的变化,也没有性和数的区别。

动词不分人称,也没有时态。

虚词是汉语表达语法意义的重要手段。

虚词的数量少,但是使用频率高,运用复杂,在汉语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3、分析汉语成语“四字格”形式的文化内涵。

(P16页)答:(1)讲究对称,这是汉民族非常重要的文化心理,而四字格最能体现“以偶为佳”的要求;(2)字数上的对偶和结构上的对称,还有音律上的音节整齐匀称,声调的平仄相间;(3)汉民族的言语习惯,四字格是汉语言语习惯之一,从原始歌谣到《诗经语言艺术》再到秦汉散文,大多都采用四字格的形式表达。

中国传统文化概观作业答案

中国传统文化概观作业答案

1.怎样理解广义文化与狭义文化?文化:凡是超越本能的、人类有意识地作用于自然界和社会的一切活动及其结果,都属于文化;或者说,“自然的人化”即是文化。

广义的“文化”,着眼于人类于一般动物、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本质区别,着眼于人类卓立于自然的独特生存方式,其涵盖面非常广泛,所以又被称作“大文化”。

梁启超在《什么是文化》中称,“文化者,人类心能所开释出来之有价值的共业也”,这“共业”包括众多领域,诸如认识的(语言、哲学、科学、教育)、规范的(道德、法律、信仰)、艺术的(文学、美术、音乐、舞蹈、戏剧)、器用的(生产工具、日用器皿、以及制造它们的技术)、社会的(制度、组织、风俗习惯)等等。

狭义的“文化”排除人类社会—历史生活中关于物质创造活动及其结果的部分,专注于精神创造活动及其结果,所以又被称作“小文化”。

1871年英国文化学家泰勒在《原始文化》一书中提出,文化“乃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和任何人作为一名社会成员而获得的能力和习惯在内的复杂政体”,是狭义文化早期的经典界说。

在汉语言系统中,“文化”的本义是“以文教化”亦属于“小文化”范围。

毛泽东曾说:“以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

”2。

本书所论中国文化是什么?中国文化是指由中华民族在东亚大陆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创造的文化。

3。

中国文化包括哪些基本内容?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对于人类的伟大贡献。

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

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嘉惠世界的科技工艺,精彩纷呈的文学艺术,充满智慧的哲学宗教,完备深刻的道德伦理,共同构成了中国文化的基本内容。

4。

怎样认识和评价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是以1840年鸦片战争以前的中国文化为研究对象的。

中国传统文化是我们的先辈传承下来的丰厚遗产,曾长期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

传统文化所蕴含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一方面具有强烈的历史性、遗传性;另一方面又具有鲜活的现实性、变异性,它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今天的中国人,为我们开创新文化提供历史的根据和现实的基础。

中国传统文化概观课程

中国传统文化概观课程

中国传统文化概观课程(一)中国传统文化概观课程概念中国传统文化概观课程主要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发展和基本特质。

课程内容涵盖了中国传统的器物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等多元方面,旨在加强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全面理解,并提升他们的综合素养。

此外,课程通过对中国古代思想文化衍生变迁的历史轨迹及其内在特质的系统梳理,帮助学生站在今人的立场上对古代思想文化进行现代性的把握,培养学生的历史感和批判意识。

这不仅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中国文化,也为他们在专业课程的学习上打好坚实的文化基础。

(二)中国传统文化概观课程如何学习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概观课程可以采取以下方法:1. 预习和复习:在上课前,预习相关的教材和参考书籍,对课程内容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课后要及时复习,巩固所学知识。

2. 参加课堂讨论:在课堂上积极参与讨论,与同学和老师交流观点和看法,有助于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3. 做笔记和总结:在学习过程中,做好笔记,将重点内容整理成条理清晰的思维导图或总结,方便日后查阅和复习。

4. 阅读相关书籍和资料:除了教材之外,还可以阅读一些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专著、论文、杂志等,拓宽知识面。

5. 参观实地考察:如果有机会,可以参观一些历史文化遗址、博物馆等,亲身体验和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6. 加入相关社团和组织:加入学校的中国传统文化社团或者参加相关的文化活动,与其他对中国文化感兴趣的人一起交流学习。

7. 利用网络资源:可以关注一些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公众号、网站、论坛等,了解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动态。

8. 坚持学习: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要有耐心和毅力,持之以恒地学习。

(三)中国传统文化概观课程学习的好处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概观课程的好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入学习,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华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历程及其独特之处,从而加深对中华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增强文化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

电大中国传统文化概观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电大中国传统文化概观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中国传统文化概观》(本、专科)一、填空题1.中国传统文化是世界古代四大文明中唯一没有间断的优秀文化。

2.“文化”是___中国_语言系统中古已有之的词汇,“文化”一词在我国的出现,至迟可追溯到_西汉。

“文”的本义是指各色交错的_纹理__。

“文”与“化”并联使用最早见于__《_易._贲卦._象传》。

3.所谓“广义文化”,即人类社会创造的_物质文明_____与__精神文明__的总和。

4.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除了儒家文化这个核心内容外,还包含有其他文化形态,如道家文化、佛教文化等等。

5.远古至夏朝建立(公元前21世纪)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起源阶段, _______夏商西周时期_______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雏形期,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时期,秦汉时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成型期,魏晋南北朝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多元化发展与融合期,隋唐五代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繁荣时期。

宋元时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继续发展时期,明至清代中期(1840年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沉暮总结期。

6. 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是我国新石器文化最集中、最有代表性的区域。

7.以黄河中下游两大文化区为主干的中华新石器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渊源。

8.中国传统文化雏形形成的主要标志是:其一,创造了独具特色的文字,其二,宗法制度和家国同构政治结构的形成,其三,初步形成传统伦理道德思想,其四,在意识形态领域,天命神权思想和阴阳五行学说产生。

9.儒家发展了“周礼”的伦理道德思想。

孔子提出以“仁”为核心的政治思想,认为体现“仁”的制度和行为准则是“礼”,主张“克己复礼”,强调“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伦理道德。

孟子对孔子的思想进一步发挥和完善,提出五伦说说以及“仁义礼智”四德说。

10.董仲舒提出“新儒学”,以阴阳五行学说为基本框架,以“君权神授”为基本理论,将阴阳五行学说提到神学的体系上来,把儒家伦理思想的父权、神权和君权三位一体化,从而建立起“三纲”、“五常”的封建伦理道德观和“天人感应”的神学目的论,以及“天不变,道也不变”的宇宙观,以论证“王道之三纲”的永恒性。

电大中国传统文化概观

电大中国传统文化概观

填空1.1.文化三现象包括文化三现象包括文化三现象包括((物态文化 方式文化 精神文化 )2.2.中国多元文化的形成经历了中国多元文化的形成经历了(华夏文化形成 华夷文化融合 中亚文化交流 中西文化交流)四个时期。

四个时期。

3.3.宗法制形成于_宗法制形成于_西周_代,_秦_代以后名存实亡。

_代以后名存实亡。

4.4.古代世界中比较完善的选官制度是中国的古代世界中比较完善的选官制度是中国的科举制。

5.5.思维是思维是人脑的活动过程。

6.6.中国文化以汉为界,前为利用“武功”拓疆期,后为利用“文治”交流期。

中国文化以汉为界,前为利用“武功”拓疆期,后为利用“文治”交流期。

中国文化以汉为界,前为利用“武功”拓疆期,后为利用“文治”交流期。

7.7.秦以后,中国国家体制的“法治”主要表现在:⑴秦以后,中国国家体制的“法治”主要表现在:⑴建立官僚体制──以国家之法的形式确定统治秩序;⑵科举制─考试选官。

8.8.古代世界中较为完善的“官僚制”是中国古代世界中较为完善的“官僚制”是中国唐朝的三省六部制。

9.9.周易揭示了阴阳两者之间关系的无穷变化。

周易揭示了阴阳两者之间关系的无穷变化。

周易揭示了阴阳两者之间关系的无穷变化。

10.10.在中国哲学发展的高峰期,即宋明时期,在中国哲学发展的高峰期,即宋明时期,在中国哲学发展的高峰期,即宋明时期, 哲学已进入探讨哲学本体,即“世界本原”时期。

哲学已进入探讨哲学本体,即“世界本原”时期。

11.11.人性论是中国人文主义的主要理论之一。

人性论是中国人文主义的主要理论之一。

人性论是中国人文主义的主要理论之一。

12.12.古代人性论中,影响较大的有孟子的“性善论”、古代人性论中,影响较大的有孟子的“性善论”、古代人性论中,影响较大的有孟子的“性善论”、 荀子的“性恶论”及董仲舒的“性三品说”。

荀子的“性恶论”及董仲舒的“性三品说”。

13. 13. 把世界本原当作哲学问题进行系统讨论的起始者是北宋的_周敦颐__。

中国传统文化概观

中国传统文化概观

绪论:一、名词:1、广义文化与狭义文化:广义文化即人类社会创造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总和,其内涵十分广泛,其层次结构则有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两分说,物质、制度、精神三层次说,物质、制度、风俗习惯、思想与价值四层次说,物质、社会关系、精神、艺术、语言符号、风俗习惯六大子系统说等。

狭义文化则排除人类社会关于物质创造活动及其结果部分,专注于精神创造活动及其结果,即意识形态和观念形态的文化,它反映着一个民族的理论思维水平、思维模式、精神风貌、心理状态、审美情趣和价值取向等。

2、中国传统文化:是由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和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的、内涵博大精深的、传统优良的文化。

3、中国文化:中华民族根据自己的美学或哲学观点与思维模式,在认识与改选自然、社会与民族自身过程中所创造和积累的全部文明成果,具有自身的民族与国度特色。

二、简单:1、中国传统文化处于继续发展时期的标志2、人本主义精神:作为中国传统文化基本精神之一的人本主义,既不同于西方古典的以神为本,也不同于西方近代的追求个人的自由与民主价值。

但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同样始终围绕着人,具体而言它包括“民为贵”、“君为轻”的基本政治理想,关注百姓现世的人伦生活,追求一种道德伦理的人本关怀三个层次。

第一章:一.中国传统文化产生发展的社会经济基础:答:1中国古代的早期农耕文化①.早期农耕文化的发生和发展;②.农耕文化重心南移;③农耕自然经济体制下的多元化经济成分。

2.周边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的冲突和融合。

3.自然经济对中国传统文化性格的影响。

①中国文化的农耕性.②中国文化的包容性。

二.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一)宗法制度1.嫡长子继承制2.分封制3.宗庙祭祀制(二)君主专制制度与君权至上。

三.传统社会政治结构对中国文化的影响:答1.守法与专制的结合形成传统社会“家国同构的政治结构”;2.宗法性社会结构导致中国文化形成伦理型范式;3.专制性社会结构导致中国文化形成政治型范式。

中国传统文化概观形考任务

中国传统文化概观形考任务

中国传统文化概观形考任务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历史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哲学、宗教、文学、艺术等方面。

下面分别从这些方面来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的概观。

一、哲学方面中国哲学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哲学之一,早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形成了诸如儒家、道家、墨家、名家等不同的哲学思想流派。

这些哲学思想,在中国历史中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塑造了中国人的思想观念和行为准则。

其中,儒家思想强调人伦道德和社会秩序,道家思想注重个体修行和自然观察,墨家思想倡导公共利益和爱人平等,名家思想则强调言行一致和言辞修辞技巧。

二、宗教方面中国传统宗教主要有儒教、道教、佛教等。

儒教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人伦道德和社会秩序。

道教则注重个体修行和自然观察,倡导“道法自然”的思想。

佛教在中国传入后,融合了中国文化和印度文化,成为中国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三、文学方面中国文学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包括古诗词、散文、小说等形式。

其中,古诗词是中国文学的重要形式之一,具有优美的语言和深刻的思想,代表着中国文化的高峰。

散文则是反映社会风貌和人情世态的文学形式,常见于历史记载和散文随笔。

小说则是中国文学中的一种长篇叙事文学形式,代表着中国文学的另一种高峰。

四、艺术方面中国传统艺术包括书法、绘画、音乐、舞蹈等多种形式。

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之一,是中国文化中的重要表现形式,代表了中国特有的审美观和文化传统。

绘画则是中国文化中的又一重要表现形式,以山水画、花鸟画、人物画为主要形式。

音乐和舞蹈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另一重要组成部分,常常与宗教、庆典等活动密切相关。

综上所述,中国传统文化是一个庞大而丰富的体系,包括哲学、宗教、文学、艺术等多个方面。

这些方面都对中国历史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国特有的文化遗产,也为世界文化多样性做出了贡献。

中国传统文化概观(名词解释及论述资料)

中国传统文化概观(名词解释及论述资料)

名词解释1,广义文化:它是指人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共同创造并赖以生存的物质与精神存在的总和。

2.狭义文化:又称人文文化。

它是某一社会集体(民族或阶层)在长期历史发展中经传承属积而自然凝聚的共有的人文精神及其物质体现总体体系。

1,中国传统的整体思维:是一种重整体、重领悟、以经验为基础的直观思维。

它把天、地、人、社会看作密切贯通的整体,认为天地人我、人身人心都处在一个整体系统之中,各系统要素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的联系。

2.中国古代类比思维:类比思维是指依据事物(包括天地人、万物)的外部特征或内在属性进行比照与联系的思维方式、中国传统思维善于抓住事物之间的某种相关进行类比象征,以达到由此及彼、由近及远地分析与表述的目的。

3.中国古代辩证思维:辩证思维就是运用对立而统一的观点、方法来认识、分析各种自然现象及其变化。

中国古代辩证思维来源于对天地万物两两对立而又统一的自然现象的考察与理解。

4.天人合一:主要包含两层意义:第一层意义是,人是天地生成的,人的生活服从自然界的普遍规律。

第二层意义是,自然界的普通规律和人类道德的最高原则;是一而二、二而一的。

这是中国传统哲学的一个独特的观点,起源于西周时代。

5、中庸:意为“中是可以长久行用的典法”。

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最高价值原则,是由孔子提出来的。

“中庸之道”又可称为“中和之道”,它要求人们做什么事情都不要过激,要求其适中,“无偏无颇”。

6.中和:意为“经过对两端的调整而达到和谐”。

要在“两端”(如高低、长短、大小等)里面“允执其中”,即确实把握好“中”,就需要往返地调整以渐趋于和谐。

9.五常:是由董仲舒提出来的,指仁、义、礼、智、信五种道德规范。

10、五伦十教.是孟子对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提出的行为规范:君惠臣忠、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义妇顺、朋友有信。

11.前兆迷信:是原始宗教的一部分,指用神意或神秘力量来解释前兆现象与未来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古代占卜发生的基础。

中国传统文化概观论文

中国传统文化概观论文

中国传统文化概观——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前景------作业5 中华民族历史源远流长,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它足以使每一个中国人,海外华人引以荣耀和自豪.它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凝聚力.一直以来我对中国传统文化充满了兴趣,了解了不少传统文化习俗.通过<中国传统文化>这门课程的学习,我感到中国传统文化将不会出现断层,并将继续发扬创新.现就我个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前景谈一点看法,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片面的一点感想.中国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与鲜明的民族特点.中国文化是世界文化中一颗璀琛的明珠.所谓传统文化,是指历史上流传下来的文化.中国传统文化风风雨雨走过几千年,无时不在变化着.虽然它到了19世纪已经变得苍白无力,但它还有一些优秀之处,我们看问题不能绝对化,片面化,一方面要积极吸收西方的优秀成果,同时还要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传统,在批判与吸取中不断创新,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在中国文化古籍里,有一部分内容,确实具有很强的价值,可以世世代代继承和发扬下去.优秀的文化传统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自强不息,中国从19世纪初就受外国的侵略,在抵抗帝国主义侵略战争中,中国人民就表现出了一种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今天,在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我们表现出来的同样是一种自强不息,永远向前的精神.二是和谐,对于不同的事物要肯定它的不同特点,这样事物间才能保持平衡.但我们也应该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确也有一些陈腐的内容,如专制主义传统,惰性等.所以有些内容我们不能全盘照搬,不能全盘继承和弘扬.我们只能有分析地吸取其中的精华,摒弃其中的糟粕.与中国传统文化相比,西方文化确实有自己鲜明的特点,一是西方文化传统中讲究逻辑推理,所以西方的逻辑学发达,而中国自古就缺乏分析方法,二是西方的自然科学相对发达,三是他们总是有一些新的观点提出来,而我们似乎总是跟着人家后面跑.由于计算机互联网,信息高速公路的发展,科学,经济,文化的发展,使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人们靠得更近了.国家与国家,地区与地区的交流与学习的机会也更多了.单就我国而言,我们似乎拿来的多,送去的少,虽然我们也搞了对外文化宣传活动,但这种送去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应在世界各地在文化方面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在对其他民族文化兼容并包的同时,也应向世界展示我们的优秀文化,传递我们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变化,加快文化交流和发展,才能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才能加强各国家,民族之间文化上的联系,不会消除各民族的各种样式文化的特色.我们应吸取西方文化的成就,同时保持中国民族文化的特色,应综合西方文化之长,创造性型的中国文化.而这前提是正确理解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同时也应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在近代落伍了,必须要综合西方文化之长,创新型的中国文化.新的时代呼唤新的文化,新的时代必须建设新的文化.新的文化要有自己的特点.继承,借鉴并创新主动融入世界文化,这是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必由之路.我们对自己的传统文化有充分的责任的权力,不仅要继承它,而且更要创造发展它,增强我们对自己民族文化和传统文化健全意识.民族的就是世界的.。

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看法 简短

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看法 简短

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积累和传承下来的宝贵财富,它涵盖了我国传统的价值观念、道德规范、艺术形式等各个方面,对于我国人民和整个世界都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我将从多个方面进行详细介绍和分析:一、我国传统文化的内涵1.价值观念我国传统文化强调忠孝仁爱、礼义廉耻等传统价值观念,这些价值观念在我国历史长河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对我国人民的生活习俗和人际关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文学艺术我国传统文化的文学艺术精深博大,涵盖了诗词、书法、绘画、戏曲等多个方面,这些艺术形式代表了我国人民的审美情趣和艺术追求。

3.哲学思想儒家、道家、墨家等多种哲学思想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占据重要地位,它们对我国人民的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我国传统文化的特点1.理性与仁爱并重我国传统文化注重理性思维与仁爱情怀的结合,既强调理性思考的重要性,又提倡人与人之间的仁爱相助。

2.中和与谦逊我国传统文化追求中和与平衡,强调个体与集体的关系,主张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应该保持谦逊的态度。

3.注重传统与创新我国传统文化注重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精华,同时也主张对传统进行创新,不拘泥于一成不变的传统形式。

三、当前我国传统文化面临的挑战1.现代化冲击随着现代化的发展,我国传统文化面临着日益严峻的挑战,一些价值观念和传统习俗在现代社会中逐渐淡化。

2.外来文化冲击外来文化的冲击也对我国传统文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一些西方文化价值观在我国社会中得到了广泛传播,对传统文化产生了一定的冲击。

四、如何弘扬我国传统文化1.教育传承在教育领域加强对我国传统文化的教育传承,培养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认同。

2.文化活动推广开展丰富多彩的我国传统文化活动,如书法比赛、古诗词朗诵等,吸引更多人参与其中,感受我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3.加强研究保护加强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研究保护工作,保护好我国传统文化的物质和非物质遗产,传承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

我国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对我国乃至整个世界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中国传统文化概观

中国传统文化概观

国际社会对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视

在上世纪70年代,英国哲学家 汤因比认为解决二十一世纪的 社会问题,只有两种学说,一 种是孔孟学说,一种是大乘佛 法。
韩国孩子所受的传统教育


韩国孩子所受的教育
父母有命,俯首敬听 爱民如子,为国尽忠 一杯之水,必分而饮 行必正直,言则信实
中国有哪些传统文化
《三字经》的学习意义



“人之初 性本善”体现了儒家思想跟其他 宗教、学说的区别。更是儒家思想的精华 所在。 领略到较高的写作技巧:句式灵活,编排 巧妙,语言通俗,行文流畅。 三三成句,原本可唱。形成语言节奏韵律 感,开阔视野,积累素材,兼顾文科各科。
《三字经》里的经典

人之初 养不教 父子恩 幼而学 人遗子 勤有功
《论语》里的经典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 不亦乐乎?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 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 之。”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 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 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开展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我之见
《千字文》里的经典
祸因恶积 尺璧非宝 性静情逸 年矢每催 孤陋寡闻

福缘善庆 寸阴是竟 心动神疲 曦晖朗曜 愚蒙等诮
《孝经》的主要内容
关于“孝”的基本理论。 论述“孝道”与政治的关系。 “以孝治天下” “孝道”的实行。

《孝经》的内涵
孝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特点和核心。 孝是中国传统伦理的元德。 孝是中国古代政治的伦理精神基础。 孝道是个人立身、处世的衍伸规范。 孝道可以为解决现代社会的留守儿 童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

《中国传统文化概观》课件

《中国传统文化概观》课件
宋词
宋词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另一种形式,其特点是以词牌为载体,通过抒发个人情感来反映社会现实。宋词在内容上多涉及离别、相思、感怀等情感主题,语言则优美婉约。
元曲
元曲是中国古代戏曲的代表之一,其特点是形式自由、语言通俗易懂。元曲在内容上多涉及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和情感,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矛盾和斗争。
科学观
中国传统艺术
书法是中国独有的传统艺术形式,溯至甲骨文和金文。它以笔、墨、纸、砚为工具,注重笔画的力度、结构和气韵,风格各异,如楷书、行书、草书、隶书等。书法家通过精心构思和创作,将文字书写得优美流畅,富有韵律感和节奏感,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
私学制度
私学是中国古代私人所办学校的一种,相对于官学而言,起源于春秋时期,一直延续到清末。
科举制度
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自隋唐开始实行,直到清末才被废除。
古典文学
古典文学是指中国古代的文学创作,包括诗歌、散文、小说、戏曲等多种形式。中国古典文学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底蕴,代表作品有《诗经》、《楚辞》、《红楼梦》等。
详细描述
总结词
中国绘画艺术注重表现自然与人文的和谐,通过笔墨的运用来传达画家的情感和思想。
详细描述
中国绘画艺术历史悠久,包括山水画、花鸟画、人物画等多种类型。它强调画面的意境和气韵生动,注重笔墨的运用和色彩的搭配。画家通过描绘自然景色或人物形象,表达对自然和社会的感悟和思考,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想的启迪。
指南针
陶瓷
中国陶瓷工艺历史悠久,以景德镇瓷器最为著名,其白瓷、青瓷和彩瓷等工艺品深受世界各地收藏家喜爱。
刺绣
中国刺绣工艺独特,以苏绣、湘绣、蜀绣和粤绣四大名绣最为著名,其细腻的针法和丰富的图案深受赞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次作业一、填空题1、统一的清王朝为了对四周少数民族实施有效统治,创造性地在中央设立了理藩院。

2、侠文化跟墨家思想致为密切。

3、剑在后来的发展过程中,体现出两种不同的趋向。

第一种就是跟侠文化结合起来,第二种是跟教结合起来道教。

4、从根本上讲,清官文化仍以人治而非法制为基础。

5、中国是礼义之邦,传统儒学是中国文化的主干。

6、道光、咸丰时期兴起的经世实学,为社会的巨变提供了理论上的依据。

7、从本质上讲,洋务运动是西方物质文化进入中国之后,官商结合的中国知识阶层的理性应答。

8、1915年9月,陈独秀创办《新青年》,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开始。

9、鹤跟凤有所不同,如果说凤带有皇家气息的话,那么,鹤身上透露出来的则是民气息。

10、作为中华文化一种重要的特色,安土重迁体现出来的是黄土文明:农业文明的特征。

二、单项选择题1.我国第一部完整的编年体史书是( A )A 春秋左氏传B 国语C 史记D 资治通鉴2.先秦诸子中,法家本着历史进化的观念,提出了( B )等规范社会生活和行为准则的观念。

A 仁、礼B 法、术、势C 兼爱D 无为3.魏晋时期兴起的玄学,第一次将( C )摆到最为重要的地位。

A 家族观念B 忠君观念C 个体人格D 社会群体4.清代时,清儒推尊汉儒,而攻击宋代理学家空疏解经,呼其学为( D ),以示与汉学区别。

A 理学B 道学C 考据学D 宋学5.在儒学中,作为天人共通契合点的,是( A )A 德B 道C 君子D 仁6.中国封建时代运用"外儒内法"的统治术是在( C )就开始的。

A 先秦B 秦C 西汉 C 东汉7."阴阳"是一对中国古代哲学中范畴,含有丰富的辩证思想。

在阴阳理论中,中国人是(A )为本的。

A 阴B 阳C 阴阳互动D 阳胜于阴8.中国封建社会之所以能如此稳定地延续二千多年,与( B )的哲学思想渗入到社会各个阶层,是密切相关的。

A 天人合一B 中庸C 阴阳D 无为9.《史记》中所记秦汉时期的游侠之士,多为( A )A 违法犯禁之徒B 循规蹈矩之士C 好学谦虚之人D 仁慈善良之辈10.虽然随着时间的推移,剑文化中的灵异色彩不断增加,但剑文化内涵始终是( B )的象征。

A 仁义、忠诚B 正义、正气C 万物有灵D 驱邪逐怪11.统一的清王朝实施因地制宜的民族政策,加强了中央在民族事务上的管理。

这有利于中央对蒙古、新疆、西南少数民族及( B )等地区的统1治。

A. 台湾B.西藏C.云南D.青海12.最初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主张的人是( D )A.郑关应B.冯桂芬C.薛福成D.魏源13.下列现代新儒学的代表人物中,( A )不仅有哲学上的沉思,还积极参与到探索改革社会途径,直言不讳议政的实践中去。

A.梁漱溟B.熊十力C.冯友兰D.马一浮14.历史上最体现法制特色的王朝是( A )A 秦B 西汉C 东汉D 唐15.明代市民文学的主体象征--小说,发源于( D )A 唐诗B 宋词C 元曲D 宋元话本16.殷商时期的文化是神本文化,下列不是殷商时期文化特征的是( D )A 宗天B 尚鬼C 嗜酒D 以蓍草占吉凶17.下列诸子人物中,不是军事家的是( C )A 吴起B 孙武C 苏秦D 孙膑18.西汉时的司马谈将"诸子"概括为阴阳、儒、墨、名、法、道德六家。

六家之中,对后世影响甚巨的是( A )A 儒、墨、道、法B 儒、墨、道、名C 儒、道、法、阴阳D 儒、道、墨、阴阳19.第一个在吸取诸子学说精华的基础上对原始儒学进行全面清理和升华的儒学大师是( C )A 荀卿B 孟轲C 董仲舒D 韩愈20.被后人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千古巨著是( C )A 《诗经》B 《春秋左氏传》C 《史记》D 《庄子》作业1 答案1、唯一没有间断2、中国西汉纹理【易.黄卦.象传】3、物质文明精神文明4、儒家文化5、起源商、夏、西周时期春秋战国时期成型多元化发展与融合繁荣继续发展沉暮总结6、黄河流域长江流域7、黄河中下游两大文化区8、刚健有位、自强不息的精神人本主义精神“人文”精神9、周礼仁仁四德二、选择题(单项或多项选择,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括号,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

)1.《周易》建构了中国伦理精神的原初的哲学模式,即(1234 )。

①天人合一的宇宙论体系②“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③善恶报应的信念④阴阳二分的思维方式2.中国伦理思想在春秋战国时期获得了全面发展,其中以(2 )的伦理设计较准确地体现了中国社会传统的特点。

①老庄为代表的道家②孔孟为代表的儒家③墨家④法家3.孔子以后,孟子从主观能动的方面发挥了孔子的伦理思想,提出了(123 )。

①五伦说②性善论③修养论④义利合一说4.荀子认为,矫正人性的最好手段就是(1 )。

①“礼”和“乐”②兼爱③法治④无为5.董仲舒把人性分( 234)。

①君子之性② “中民之性”③ “斗筲之性”④ “圣人之性”6.程朱理学建立了以(2 )为核心的伦理思想体系。

①人道②“天理”③纲常④“心即理”7.中国优秀传统伦理道德规范包括(23 )。

①公忠爱国②三从四德③三纲④仁爱孝悌8.孝悌之德的基本内容是(12 )。

①父慈子孝②兄友弟恭③中和宽容④谦虚好礼9.在中国伦理史上,形成了诸多富有民族特色的修养方法,其中(134 )最能体现道德的主体意识。

①内省②自讼③养气④“慎独”10.我国原始宗教有很多分野,总的来讲,主要有(123 )。

①自然崇拜②动植物崇拜③图腾崇拜④圣贤崇拜11.魏晋南北朝时期,一些上层道士从理论上改革原始道教,使之转变成为统治者服务的官方道教。

其代表人物为( 234)。

①张角②葛洪③寇谦之④陶弘景12.在战国时期各个国家中,( 4)实行法治最为彻底,国力渐趋强盛,在兼并战争中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①齐国②楚国③魏国④秦国13.公元前445年,魏文侯任命李悝为丞相主持魏国变法期间,“集诸国刑典”,著( 1)。

①《法经》②秦律③魏律④吕刑14.封建正统法律思想的内容主要有( 1234)。

①则天顺时,法自君出②礼律结合,法有差等③德主刑辅,先教后刑④据经解律,引经决狱15.中国古代第一部行政法典是(3 )。

①《法经》②《唐律疏议》③《唐六典》④《宋刑统》16.孟子的道德修养论,是通过(1234 )等修养方法,把有的人失去的善性再找回来。

①反省②养气③存心④内求17.道家宣扬“清静无为”的“出世”思想和悲观厌世的人生观,主张( 123),崇尚自然、柔弱、知足。

①无知②无欲③无为④尚贤18.先秦诸学派中,对中国传统伦理道德思想产生深远影响的主要是( 34)两家。

①法家②墨家③儒家④道家19.中国伦理思想体系的三大构成要素是( 234)。

①人情②人伦③人道④人性20.孔子将修身称为(1234 )。

①“修德” ②“克己” ③“正身” ④“修己”21.古代文学及艺术是以(123 )为价值取向的。

①真②美③“善”④仁22.东汉时期,早期道教派别( 24)相继出现,标志着道教的正式诞生。

①全真道②五斗米道③正一道④太平道23.佛教于(2 )传入中国。

①西汉初②西汉末③东汉初④魏晋时期24.鸠莫罗什翻译了(1234 )、《中论》等经论,首次系统地介绍了般若空宗学说,成为后来佛教各个宗派立宗的经典依据。

①《阿弥陀佛经》②《金刚经》③《法华经》④《十二门论》25.(1234 )是中国佛教石窟的代表。

①敦煌莫高窟②云冈石窟③龙门石窟④大足石窟26.( 23)提出“禁奸止过,莫若重刑”,希望通过重刑,达到“以刑去刑”的目的。

①李悝②韩非③商鞅④李斯27.从汉高祖刘邦到文景二帝,都从总结秦灭亡的教训出发,批判严刑峻法的法家思想,以道家的“清静”和“无为”为核心的(4 )作为治国的指导思想。

①德治②法治③黄老之学④德主刑辅28.(123 )属于封建法律“八议”制度内容。

①议亲②议贤③议功④议尊29.(124 )是《开皇律》确定的刑名。

①死刑②流刑③肉刑④徒刑30.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刊版印行的法典是(4 )。

①《北齐律》②《开皇律》③《唐律疏议》④《宋刑统》31.()已产生了德、礼、孝等道德观念。

①原始社会②商代③西周④春秋战国32.孔子通过对春秋以前中国文化成果的总结,继承周公的思想,创造了以()为核心的一整套伦理思想体系。

①德②道③“仁”④“礼”33.荀子学说的核心是(),他不像孟子那样通过内省来考察人性,而通过时代所体现的社会情势去外在地把握人性。

①性善论②仁政③法治④性恶说34.玄学以()为主要依据企图用道家学说调整失衡的社会关系和伦理关系,其宗旨是“贵无”,崇尚自然。

①《孟子》②《周易》③《老子》④《庄子》35.( 4)不仅是孔子思想的核心,也是中国传统道德的核心。

这正是中华民族善良、淳朴、团结、友爱这一民族特性的深厚社会道德基础。

①“礼” ②德③ 善④“仁”36.忠恕之德的基本要求是()。

①以诚待人②推己及人③相互尊重④相互同情37.忠恕之德的具体内容是()。

①己立立人②己达达人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④人不为己,天诛地灭38. 唐人(4 )的《悯农》诗句“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深刻地反映了“勤”与“俭”的天然联系。

①白居易②杜甫③李白④李绅39.为孔子推崇备至的“中庸之道”,其所追求的最高境界就是(1 )。

①明智②谦虚好礼③兼爱④“中和”40.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有两个重要的基础,即(13 )。

①小农自然经济的生产方式②礼制③家国一体④儒家思想二、选择题(单项或多项选择,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括号,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

)1.( 124)属于西周时期教学内容“六艺”范畴。

①礼②乐③画④射2.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中,影响最大的学派有(134 )。

①法家②名家③儒家④道家3.孔子对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有(1234 )。

①学而不厌②温故知新③诲人不倦④以身作则4.《学记》关于教育教学的原则有( 123)。

①预防性原则②及时施教原则③长善救失原则④有教无类5.《学记》关于教学方法的内容有( 124)。

①讲解法②问答法③讨论法④练习法6.朱熹有关道德教育的内容包括(1234 )。

①立志②居敬③存养④省察7.朱子读书六法包括(123 )。

①循序渐进②熟读精思③虚心涵泳④温故知新8.(1 )是世界上最早提出启发式教学的教育家。

①孔子②周公③韩愈④董仲舒9.孟子存养式教学法的主要内容包括(1234 )。

①深造自得②盈科而进③专心有恒④教亦多术10.荀子积渐式教学法的内容包括(123 )。

①闻、见、知、行的教学审视过程②虚壹而静,专心有恒③解蔽救偏,兼陈中恒④教亦多术11.朱熹书院式教学法的内容包括(123 )。

①升堂讲说②认真读书,自行理会③互相切磋,质疑问难④质实12.先秦文学的主要内容是(123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