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队科研团队建设与管理暂行办法
科学技术部工作人员的科研团队建设与管理
科学技术部工作人员的科研团队建设与管理科学技术部作为国家科技管理部门,起着重要的科研团队建设和管理职责。
一个高效、协作的科研团队对于科技创新的推动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团队建设和管理两方面,探讨科学技术部工作人员的科研团队建设与管理。
一、团队建设团队建设是科研团队发展的基石,其目的是建立一支高素质、专业性强的科研团队。
1. 人才引进与选拔科学技术部的科研团队需要通过引进优秀人才来提升团队整体水平。
引进人才时,应严格遵循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建立健全的选拔机制,注重人才的综合素质和科研能力。
同时,要注重团队协作能力,避免“孤岛”现象的产生。
2. 专业培训与技能提升为了保持团队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科技部工作人员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与科研能力。
可以通过组织内外部培训、科研交流等方式,让团队成员不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术。
3. 团队文化建设在科研团队中培养团队文化非常重要。
科学技术部工作人员应注重建立积极、向上的团队文化,鼓励成员之间相互扶持、互相学习。
可以通过定期举办团队活动、激励机制等方式来提高团队凝聚力和向心力。
二、团队管理科学技术部需要对科研团队进行有效的管理,确保团队的协同工作和高效运转。
1. 项目管理科技部工作人员参与众多科研项目,对项目管理非常关键。
在项目管理中,要严格遵循项目管理流程,合理分工,明确目标,并加强进度跟踪与风险控制。
实施有效的项目管理,能够提高科研团队的整体效能。
2. 沟通与协作科研团队需要成员之间的良好沟通与协作,才能更好地完成任务。
科技部工作人员应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包括定期会议、邮件沟通等,以促进团队成员之间的信息流通和合作互动。
3. 绩效考核与激励机制科技部的科研团队应建立科学、公正的绩效考核与激励机制,对团队成员的绩效进行评估和奖励。
合理的激励机制能够激发团队成员的创新潜能,提高工作积极性和效率。
4. 知识管理与分享科技部工作人员应注重知识管理与分享。
通过建立知识库、组织培训讲座等方式,促进团队成员之间的知识交流与共享。
科学技术部工作人员的科技创新团队建设与管理
科学技术部工作人员的科技创新团队建设与管理科技创新是推动国家发展和进步的关键驱动力,因此科学技术部作为负责国家科技发展的部门,要高效地组建和管理科技创新团队,以应对当前和未来的科技挑战。
1. 确立团队的目标和职责在构建科技创新团队之前,科学技术部需要明确团队的目标和职责。
团队的目标应与国家的科技发展战略和科学技术部的职责相一致。
团队的职责应明确团队成员的工作职责、权责边界以及团队与其他部门的合作关系。
2. 确定团队成员的选拔标准构建科技创新团队的核心在于选取具备优秀科研能力和潜力的人才。
科学技术部在选拔团队成员时,应制定明确的选拔标准,包括学术背景、科研成果、团队合作精神等。
同时,还应注重跨学科和跨领域的人才组合,以促进创新的碰撞和知识的互补。
3. 建立良好的沟通和协作机制科学技术部的科技创新团队由不同背景和专业的人才组成,因此建立良好的沟通和协作机制至关重要。
科学技术部可以采用定期团队会议、交流研讨会、项目报告和进度更新等形式,促进团队成员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确保团队成员对团队目标的理解和共识。
4. 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实施政策为了吸引和留住优秀的科技创新人才,科学技术部需要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实施政策。
包括提供先进的实验设备和研究条件,提供充分的科研经费支持,激励团队成员积极参与科研活动并取得突破性的创新成果。
同时,科学技术部还可以为团队成员提供培训和职业发展机会,帮助他们不断提升专业水平和研究能力。
5. 鼓励创新思维和实践作为科技创新团队的核心素养,创新思维和实践应是科学技术部工作人员的重要能力。
科学技术部可以组织创新竞赛、论坛和讲座等活动,激发团队成员的创新潜能和灵感,并提供必要的支持和资源,以推动他们将创新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
6. 建立科技创新团队的评估机制科学技术部应建立科技创新团队的评估机制,定期对团队成员的绩效和成果进行评估,包括学术论文发表、专利申请和科研项目成果等。
评估结果可作为团队成员绩效考核和激励的依据,同时也为科学技术部对团队的管理和支持提供参考。
国家体育总局关于加强备战2012年奥运会国家队科研团队建设的通知
国家体育总局关于加强备战2012年奥运会国家队科研团队建设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体育总局•【公布日期】2011.06.23•【文号】•【施行日期】2011.06.23•【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体育,基础研究与科研基地正文国家体育总局关于加强备战2012年奥运会国家队科研团队建设的通知有关运动项目管理中心:2008奥运周期,针对国家队对科技需求多样性与科技人员学科单一,综合攻关能力不强的矛盾,我司通过组织实施奥运科研攻关项目,调动各方面科技力量,在36支国家队成立了集训练监控、体能训练、运动营养、医务监督等多学科综合参与的科研团队,发挥科研人员的集体智慧,开展多学科、综合性、零距离科技保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目前,2012年奥运会的备战工作进入了冲刺阶段,国家队对科技保障的需求规模不断增大、对多学科综合性科技保障要求不断提高。
为进一步做好备战2012年伦敦奥运会科技保障工作,经研究,决定继续在国家队开展科研团队建设,明确科研团队负责人,完善运行机制,提升科研攻关与科技服务水平,为国家队备战提供坚强的科技保障。
有关适宜通知如下:一、工作安排(一)有关国家队以奥运科研攻关课题课题组成员为基础,提出各国家队拟聘科研团队负责人、团队成员名单。
(附件)(二)征得拟聘科研团队负责人所在单位同意,并提供书面材料。
(三)将有关材料报我司汇总审核。
二、科研团队负责人条件(一)责任心强,熟悉项目,业务全面,德才兼备,具有良好的管理、组织、协调能力。
(二)具有副高以上职称,有较高的学术造诣和丰富的为国家队科技服务的经验。
(三)得到本单位的支持,保证下队时间在国家队集训时间的60%以上。
(四)每名科研人员只能担任一支国家队科研团队负责人,参与科研团队工作原则上不超过三支国家队。
三、有关措施(一)科教司将为被聘用的科研团队负责人颁发证书;(二)近期将印发《国家队科研团队建设管理暂行办法》,有关运动项目管理中心、国家队根据该办法,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
6科研团队建设与管理办法
6科研团队建设与管理办法6科研团队建设与管理办法科研团队建设与管理办法(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贯彻国家科技部、教育部《关于充分发挥高等学校科技创新作用的若干意见》以及江苏省政府《关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省份的决定》精神,在我院培育和建设一批具有自主创新能力,适应当今科技发展变革,能为区域经济发展解决科技问题的科研群体,进一步提升我院的科研水平和科技创新能力,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科研团队建设鼓励大胆探索,鼓励学科交叉,鼓励校企合作,鼓励国际合作,鼓励模式创新。
第三条科研团队的研究方向应该是学院相关技术学科领域,重点应开展高新技术研究、应用技术研究和相关教学改革研究。
第二章组建团队的条件第四条学院科研团队与教学团队要相辅相成,相互支撑。
根据学院科研工作的实际,科研团队可分A、B两种类型。
第五条A类科研团队为实体科研团队,团队依托学院重点建设的工作室、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及研究所等机构建立,如与教学团队为同一实体,则有双重的建设目标。
具体条件如下:1.团队以学科领军教师或专业带头人为核心,中青年教师和专兼职技术人员相结合,已初步形成结构合理、勇于创新的研究队伍,团队规模以10人左右为宜;2.有明确的、有特色的研究方向,在区域和行业内有一定的影响;3.团队成员近三年有市级以上的鉴定(验收、奖励)成果或专利,有一批高水平的论文;或有与企业合作的产业化项目2~3项,项目经费达10万元以上(含10万);4.团队成员组成中至少有1名以上教授或获得部省级相关人才计划资助人员,有3名以上副教授和具有硕士学位的讲师,45岁以下人员不少于50%,团队部分人员应来自企业和其它相关学科;第六条B类科研团队为虚拟科研团队,团队依托一个或一个以上相关联的重大科研项目建立,具体条件如下:1.重大科研项目是指承担的省级以上应用技术研究项目和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其项目有明确的自主知识产权目标和标志性创新成果计划,有可行的研究方案和技术实现路线。
科研团队管理办法
科研团队管理办法科研团队是支持和推动科学研究发展的重要力量,如何有效地管理科研团队成员,提高团队合作和创新能力,是每个科研机构和团队领导者都必须面对的挑战。
本文将介绍一些科研团队管理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帮助领导者更好地管理科研团队。
一、明确团队目标和角色科研团队的成功关键在于明确团队的目标和每个成员的角色,确保每个人都明白自己的任务和责任。
团队目标应该与科研机构的整体目标保持一致,同时也应该具有挑战性和可衡量性。
每个成员应该清楚地知道自己负责的工作内容和目标,避免出现任务重叠或者责任不清的情况。
二、建立清晰的沟通渠道与机制良好的沟通是科研团队管理的关键,建立起清晰、透明且高效的沟通渠道与机制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包括定期团队会议、项目进展报告、沟通工具的使用等。
团队领导者应鼓励成员之间的相互交流和合作,建立良好的团队合作氛围。
三、制定合理的绩效评估机制科研团队的绩效评估应建立在科研质量、成果产出、团队合作等多个方面。
团队领导者应制定合理的评估指标和方法,根据团队成员的实际表现进行评估。
同时,也应该定期与成员进行个别面谈,了解他们的困难和需求,并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
四、鼓励创新和知识分享创新是科研团队的核心竞争力,团队领导者应该鼓励成员们提出新点子和研究方向,并给予足够的支持和资源。
此外,知识分享也是提高团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科研团队成员应该鼓励彼此之间分享自己的知识和经验,促进团队成员之间的学习和成长。
五、培养团队合作精神科研团队依赖于成员之间的合作和协作,团队领导者应该注重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
可以通过组织团队建设活动、开展团队合作项目等方式来提高团队合作效果。
同时,团队领导者也应该注重成员之间的沟通和协调,及时处理成员之间的冲突和矛盾。
六、持续学习和发展科研领域不断变化和发展,团队领导者应时刻保持学习的状态,关注新的科研动态和技术进展,并将这些知识及时应用到团队管理中。
同时,也应鼓励团队成员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推动整个团队的发展和进步。
科研队伍管理制度
科研队伍管理制度一、总则为规范科研队伍管理,提高科研队伍的研究能力和科研绩效,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管理目标1.明确科研队伍的组织架构,制定科研队伍管理流程,加强科研队伍的协作和配合;2.设定科研队伍的工作标准与规范,提高科研队伍的绩效和效率;3.保障科研队伍的权益,提供良好的科研工作环境和条件。
三、科研队伍的组织架构1.科研队伍由主管领导、科研骨干和科研助手等组成;2.主管领导负责科研队伍的整体管理和领导工作;3.科研骨干负责具体的科研项目开展和研究工作;4.科研助手协助科研骨干开展科研工作。
四、科研队伍的管理流程1.科研项目申报科研骨干根据科研方向和需求,申报科研项目;2.科研项目审批主管领导组织科研项目审查评议,确定科研项目的可行性;3.科研项目实施科研骨干根据科研项目计划,进行科研实验和研究工作;4.科研项目验收科研骨干按照科研项目目标和要求,完成科研项目,并进行验收;5.科研成果发布科研骨干将科研成果撰写成论文或报告,进行发布和宣传。
五、科研队伍的工作标准与规范1.科研骨干应当具备较高的科研能力和研究水平;2.科研骨干应当遵守科研伦理规范,保护科研数据和信息的安全;3.科研骨干应当遵守科研项目计划和要求,按时完成科研任务;4.科研骨干应当积极参与科研成果的推广和应用。
六、科研队伍的权益保障1.科研骨干享有与其科研成果相应的荣誉和奖励;2.科研骨干享有研究经费和科研设备的合理使用权;3.科研骨干享有参与国内外学术会议和交流的机会;4.科研骨干享有参与科研课题论证和决策的权利。
七、科研队伍的评价与考核1.科研骨干的科研成果和绩效,由主管领导进行定期评价和考核;2.科研骨干的科研能力和研究水平,由科研专家进行专业评价和鉴定;3.科研骨干的排名和待遇,符合科研绩效评价结果。
八、科研队伍的奖惩制度1.科研骨干在科研项目实施中,表现出色的,可以获得奖励和荣誉;2.科研骨干在科研项目实施中,违反规定或者失职渎职的,将受到处罚和惩戒。
国家体育总局科教司关于在部分国家队加强科研团队建设的通知
国家体育总局科教司关于在部分国家队加强科研团队建设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体育总局•【公布日期】2007.02.02•【文号】体科字[2007]16号•【施行日期】2007.02.02•【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体育正文国家体育总局科教司关于在部分国家队加强科研团队建设的通知(体科字[2007]16号)有关单位:2008年奥运会的备战工作已进入攻坚阶段,国家队对科技保障的需求不断增大、要求不断提高。
为进一步做好2008年奥运会备战的科技工作,现决定在部分国家队加强科研团队建设,提升科研团队的攻关与服务水平,为国家队备战提供坚强的科技保障。
有关事宜通知如下:一、团队负责人的条件(一)责任心强,熟悉项目,业务全面,德才兼备,具有良好的管理、组织、协调能力。
(二)具有副高以上职称,有较高学术造诣和丰富的为国家队科技服务的经验。
(三)得到本单位的支持,能保证长期下队(单位书面保证)。
二、团队负责人的选聘(一)运动项目管理中心提出有关国家队拟聘科研团队负责人及主要成员名单,拟聘团队负责人的专家按要求填写《科研团队负责人申请书》(见附件)。
(二)征得拟聘专家所在单位同意,并提供书面材料。
(三)将有关材料报科教司汇总审批。
三、激励政策(一)吸纳被聘用的科研团队负责人进入“国家体育总局备战2008年奥运会科技专家组专家”,并享受相应的待遇。
(二)对科研团队负责人在科研项目立项、培训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
2007年,原则上支持每位团队负责人5万元,作为专款下达至科研团队负责人所在单位,用于该项目的应用基础研究,经费支出按《国家体育总局科研项目经费管理办法》执行。
(三)对在2008年奥运会完成任务较好的科研团队进行奖励。
请各有关单位认真做好团队负责人推荐的选聘工作,于2月15日下午5:00前将《科研团队负责人申请书》报至我司科技处。
联系人:隆胜军联系电话:87182334附件:国家队科研团队负责人申请书国家体育总局科教司二〇〇七年二月二日附件:国家体育总局国家队科研团队负责人申请书┌─────────────────┬──────────────────────┐│负责人姓名:││├─────────────────┼──────────────────────┤│所申请的国家队:││├─────────────────┼──────────────────────┤│负责人所在单位:││└─────────────────┴──────────────────────┘国家体育总局科教司2007年2月一、简表┌─┬─────┬──────────┬─┬─────┬─────┬─────┬─────┬─────┐│团│姓名││性││民族││ 出生年月│年月││队│││别│││││││负├─────┼──────────┴─┴─────┼─────┴─────┼─────┴─────┤│责│职称││职务│││人├─────┼──────────────────┼───────────┼───────────┤││ 最后学历││最后学位│││││││││├─────┼──────────────────┴───────────┴───────────┤││ 从事专业│││├─────┼──────────────────────────────────────────┤││ 学术兼职│││├─────┴──┬────────────────────────┬─────┬────────┤││联系地址││ 联系电话│││├────────┼────────────────────────┼─────┼────────┤││电子信箱││ 手机│││├────────┼────────────────────────┼─────┼────────┤││所在单位││ 联系电话│││├────────┴────────────────────────┴─────┴────────┤││主要学术成绩、获奖情况:(附必要的附件)│├─┴────────────────────────────────────────────────┤│科研团队主要成员│├────┬────────┬─┬───────┬─────┬─────────────────┬──┤│序号│姓名│性│年龄│职称│具体分工│签名││││别│││││├────┼────────┼─┼───────┼─────┼─────────────────┼──┤││││││││├────┼────────┼─┼───────┼─────┼─────────────────┼──┤││││││││├────┼────────┼─┼───────┼─────┼─────────────────┼──┤││││││││├────┼────────┼─┼───────┼─────┼─────────────────┼──┤││││││││├────┼────────┼─┼───────┼─────┼─────────────────┼──┤││││││││├────┼────────┼─┼───────┼─────┼─────────────────┼──┤││││││││├────┼────────┼─┼───────┼─────┼─────────────────┼──┤││││││││├────┼────────┼─┼───────┼─────┼─────────────────┼──┤││││││││└────┴────────┴─┴───────┴─────┴─────────────────┴──┘┌────────────────────────────────────────┐│1、团队负责人为国家队攻关服务情况,本科研团队建设的规划与设想;│├────────────────────────────────────────┤││││├────────────────────────────────────────┤│2、申报基础应用研究的简介;│└────────────────────────────────────────┘二、审核意见┌────────────────────────────────────────┐│团队负责人所在单位意见:│├────────────────────────────────────────┤│││││││││││││││││││││││负责人(签章)││年月日│├────────────────────────────────────────┤│项目管理中心审定意见:│├────────────────────────────────────────┤│││││││││││││││││││││││负责人(签章)││ 年月日│├────────────────────────────────────────┤│科教司批准意见:│├────────────────────────────────────────┤│││经研究,同意对申请的科研团队予以批准。
科学技术部工作人员的团队建设与管理策略
科学技术部工作人员的团队建设与管理策略科学技术部作为国家科技领域的管理机构,其工作团队的建设和管理是推动科技创新、实现科技发展的关键。
本文将探讨科学技术部工作人员的团队建设与管理策略,旨在提升协作效率、优化工作流程、激发人员潜能,以实现科技部门的使命和目标。
一、明确工作目标和角色定位团队的目标决定了团队的方向和动力,科学技术部的工作人员应清晰明确部门的工作目标,并将其分解为具体的任务和指标。
同时,团队成员的角色定位也非常重要,根据各自的专业背景和能力分配合理的工作职责,建立起高效的分工合作机制,提升工作效率。
二、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良好的团队合作氛围是工作团队健康发展的基础。
科学技术部的工作人员应注重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可以通过定期的团队建设活动、团队讨论会等方式,增强团队成员间的相互了解和信任,促进沟通交流和协作配合。
同时,鼓励团队成员分享经验和知识,提升整个团队的专业素养。
三、建立完善的绩效考评机制科学技术部工作人员的团队建设与管理还需要关注绩效考评。
建立科学客观的绩效考核机制,可以激励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也能够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推动工作的不断改进和提升。
合理的绩效考评机制应包括定期的评估和反馈,根据团队成员的具体工作职责和绩效目标,评估工作成果和表现。
四、提供持续的职业发展与培训机会科学技术部作为科技领域的管理机构,需要具备持续创新和学习的能力。
因此,科学技术部的团队建设与管理也应注重提供持续的职业发展和培训机会。
通过组织专业培训、交流学习、科研项目等方式,不断提升团队成员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为科技部门的发展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持。
五、建立积极的激励机制激励机制是吸引和留住人才的重要手段,也是科学技术部工作人员团队建设与管理的重要环节。
可以通过薪酬激励、晋升机制、荣誉表彰等方式,激励团队成员积极主动地投入工作,发挥个人的潜力和创造力。
同时,重视员工的工作生活平衡,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福利待遇,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和忠诚度。
科研管理队伍建设方案
科研管理队伍建设方案背景科研管理队伍是一个组织内部管理科研活动的重要力量。
随着科研活动的不断发展,科研管理队伍建设已经成为许多组织必须面对的问题。
在科研管理队伍建设中,需要综合考虑各个方面的因素,如人员配置、培训和发展计划等。
本文将结合实际情况,提出科研管理队伍建设方案。
目标科研管理队伍建设的目标是建立一个高素质、多元化的科研队伍,以提升科研项目的研发和管理能力,达成组织的科研目标。
方案人员配置人员配置是科研管理队伍建设的首要任务,其关键在于人才的引进、培养和留用。
引进引进外部优秀人才是加速科研管理队伍建设的重要一步。
建议引进具备一定技术和管理经验的人才,同时注意加强人才与组织的匹配度,为人才提供良好的职业发展空间。
培养培养内部员工,增强他们的技能和管理能力,是科研管理队伍建设的另一个重要任务。
建议通过内部培训、外出学习和参与项目的方式,提高员工的专业水平和项目管理能力。
留用留用优秀人才,对于科研管理队伍建设至关重要。
建议采取良好的激励机制,例如加薪、晋升和股权分配等,以提高员工的归属感和忠诚度,促进员工长期稳定发展。
培训和发展计划科研管理队伍建设需要建立完善的培训和发展计划,以协助员工提高自身技能和管理能力。
建议在这方面采取以下措施:制定个人发展计划在员工入职时,制定个人发展计划,并定期进行评估,以辅助员工了解自己的职业发展和技能缺陷,从而定制针对性的培训计划。
定期组织培训定期组织内部培训,包括技术、研发和管理方面的培训,以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
支持员工学习支持员工参加外部培训、学习和研讨会等活动,激励员工自主学习和提高,以促进科研管理队伍的不断发展。
建立沟通机制科研管理队伍建设需要建立有效沟通机制,以确保信息的及时流转和团队的良好协作。
建立科研管理系统建立科研管理系统,集成日常工作流程、数据查询和业务分析等功能,方便科研管理队伍的沟通和管理。
定期召开工作会定期召开工作会、项目沙龙等活动,让科研管理队伍及时交流信息、分享经验、跨部门协作。
科研团队建设与管理流程
科研团队建设与管理流程科研团队的建设与管理是保障科学研究活动顺利进行、提高科研成果产出效率的重要环节。
一个有效的科研团队建设与管理流程能够促进团队成员的合作,提高工作效率,从而推动科研项目取得成功。
以下将介绍科研团队建设与管理的流程。
确定团队目标与规划在科研团队建设之初,首要任务是明确团队的发展目标和研究方向。
团队领导者需要与团队成员充分沟通,确定团队的长期和短期目标,并制定相应的发展规划。
这一过程需要考虑到团队成员的专业特长、研究兴趣以及资源配置等因素,以确保目标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成员选拔与培训科研团队需要拥有高水平的研究人员和优秀的科研人才。
团队领导者应根据团队的研究方向和目标,合理选拔具有相关专业背景和研究经验的成员,并进行系统的培训。
培训内容包括团队的研究方向、科研方法、团队管理规定等,旨在提升团队成员的整体素质和专业能力。
明确分工与责任科研团队中的每个成员都应该清楚自己的职责和任务,明确团队内部的分工与责任。
团队领导者需根据团队目标和研究计划,合理分配任务,确保每个成员都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专长,同时也要求成员间相互合作,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围。
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科研团队建设与管理中,良好的沟通机制至关重要。
团队成员之间应该建立起畅通的信息传递渠道,及时交流研究成果和问题,共同探讨解决方案。
团队领导者需要鼓励成员之间开展学术交流和合作,促进团队内部的信息共享和技术交流,以提高整个团队的创新能力。
激励机制与评价体系为激励团队成员的积极性和创造力,科研团队建设与管理需要建立健全的激励机制和评价体系。
通过设立科研项目奖励、学术成果发布奖励等激励措施,激发团队成员的工作热情和创新意识。
同时,建立科学的绩效评价体系,对团队成员的科研成果和工作表现进行客观评价,为其提供成长和发展的机会。
资源支持与保障科研团队需要得到充分的资源支持和保障,包括资金、设备、实验室等。
团队领导者需要积极争取各类科研项目的支持,为团队成员提供良好的科研条件和环境。
科学技术部工作人员的科技创新团队建设与管理
科学技术部工作人员的科技创新团队建设与管理科技创新团队是推动科学技术部工作人员在各个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的重要力量。
为了构建高效的科技创新团队,科学技术部工作人员需要进行科技创新团队建设与管理。
本文将从团队建设的重要性、科技创新团队的组成、团队建设的步骤以及团队管理方面进行探讨。
1. 团队建设的重要性科技创新领域的复杂性要求科学技术部工作人员能够紧密协作、高效沟通,以形成协同效应,实现创新突破。
团队建设可以帮助科技创新团队凝聚共识,提高工作效率,同时激发成员的创造力和潜力。
2. 科技创新团队的组成科技创新团队应该具备多样化的人才组成,包括但不限于研究人员、工程师、数据分析师、市场营销人员等。
每个人员在团队中都有其独特的贡献,通过协同工作可以实现更好的科技创新。
3. 团队建设的步骤(1)明确团队的愿景和目标:科技创新团队需要明确团队的长远愿景和具体目标,以激发成员的积极性和凝聚力。
(2)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科技创新团队需要建立顺畅有效的沟通渠道,促进信息共享和团队成员之间的交流互动。
(3)制定科技创新计划:团队需要制定详细的科技创新计划,明确任务分工和时间节点,以保证工作的高效推进。
(4)建立激励机制:激励机制是团队建设的关键环节,科技创新团队可以通过奖励制度、晋升机会等方式激发成员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5)培养团队合作精神:科技创新团队需要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强调成员间的互助与协作,以推动团队整体水平的提升。
4. 团队管理(1)有效的领导与管理:科技创新团队需要有一位具有领导力的管理者,能够引领团队发展,并有效管理团队内的各个成员。
(2)定期评估和反馈:团队管理者应定期对团队进行评估和反馈,了解团队的工作进展和成果,及时调整团队的工作方向和策略。
(3)技能培训和发展:科技创新领域的技术更新迅速,团队管理者应积极推动成员的技能培训和发展,以满足科技创新的需求。
(4)营造积极的工作氛围:团队管理者应该营造积极的工作氛围,鼓励成员们勇于尝试和创新,为团队成员提供良好的发展平台。
科学技术部工作人员的科研团队组建与管理
科学技术部工作人员的科研团队组建与管理科技创新在当今社会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科研团队的组建和管理则是科技创新的关键。
作为科学技术部的工作人员,如何高效地组建和管理科研团队,是我们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团队组建、团队管理以及团队成果三个方面,探讨科研团队的合理组建与高效管理的方法。
一、团队组建科研团队的组建是为了解决特定的科学研究问题,因此团队成员的专业能力和研究方向应保持一致,以确保团队的研究目标和方向明确。
同时,团队成员之间的合作默契和团队协作能力也是组建科研团队的重要因素。
1.招募优秀人才科研团队的成员应具备扎实的学术基础和丰富的研究经验。
我们可以通过定期组织学术会议、招聘高校毕业生、引进海外优秀人才等方式,吸引更多的优秀研究人员加入团队。
2.建立多学科团队科技创新需要跨学科的合作与交流,因此建立多学科的科研团队是必要的。
通过与其他部门或高校的合作,吸纳不同专业背景的人才,形成多学科的研究团队,可以有效促进团队的创新与发展。
3.注重团队文化建设团队文化是团队凝聚力和凝聚力的重要因素。
通过定期组织团队活动、鼓励知识共享和团队成员之间的相互交流,营造积极向上的团队氛围,提高团队成员的凝聚力和团队意识。
二、团队管理科研团队的高效管理是团队取得优秀成果的关键。
在团队管理中,领导者需要发挥引领和激励的作用,同时要充分尊重团队成员的个人价值和创新能力。
1.确立明确的目标和任务科研团队的目标和任务应该具体明确,团队成员要清楚自己的职责和任务,以便更好地协调和合作。
领导者可以通过目标设定会议、制定工作计划等方式,保持团队工作的有效性。
2.激励团队成员激励是激发团队成员积极性和创新力的重要手段。
领导者可以通过薪酬制度、晋升机制、学术交流等方式激励团队成员,鼓励他们提高工作效率和专业水平。
3.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团队成员之间的良好沟通是团队管理的基础。
领导者应该建立起开放的沟通渠道,鼓励团队成员提出问题和建议,并给予及时反馈和支持,以促进团队协作和创新。
科研管理队伍建设方案
科研管理队伍建设方案科研管理队伍是科研单位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队伍的素质和能力对科研工作的开展起到关键性作用。
有一个高效、专业、稳定的科研管理队伍,对于提高科研单位的工作效率和科研成果的质量是非常关键的。
本文旨在针对科研管理队伍建设问题,提出一些具体的建议和方案。
建设引导特色人才队伍科技管理人员除了需要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外,还需要具备相关专业技能和较强的科研能力。
因此,在科研管理队伍建设中,应该重点引导和培养具备专业技能和创新思维的核心人才。
对于已有的领导骨干,鼓励他们不断自我完善,提高工作经验和科研能力,激发自身的能动性,进一步加强对团队的领导和协调能力。
同时,应该注重吸引和培养青年人才,通过优秀的引进和留住人才计划,给科研单位带来新鲜血液和能量。
建立导师制度,让年轻人在业务上得到前辈的指导和帮助,快速成长,提高业务水平。
此外,通过举办才俊计划和优秀青年项目等活动,选拔、鼓励和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的青年人才,充分激发科研队伍的创新活力和竞争力。
加强业务能力培训建立完善的科研管理人员业务培训体系,定期举办技能培训和科研经验交流活动。
邀请专家学者、行业前沿人士、行业精英等进行专题讲座和实战案例分析,让科研管理人员不断拓展业务范围和提高科研工作质量。
同时,适当开展商业培训,提高科研管理人员的谈判能力、管理能力、沟通能力和领导能力等方面的素质。
让科研管理人员了解国内、国际最新技术动态和市场趋势,拓宽视野,增强管理思维。
推行激励机制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根据绩效评价和贡献奖励科研管理人员,充分调动团队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同时,建立知识产权、专利申请、科学论文发表等奖励机制,鼓励科研管理人员发挥自身的创新能力,促进科研成果产出。
此外,为了进一步增强科研团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应当加强团队建设,建立团队建设奖励机制,激励科研管理人员加强团队协作、积极沟通,形成良好的工作风气和团队文化。
完善科研管理制度科研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是科研管理队伍建设的核心内容之一。
科学技术部工作人员的科研团队组建与管理
科学技术部工作人员的科研团队组建与管理科学技术部作为国家科技发展的牵头部门,其工作人员的科研团队组建与管理对于推进科技创新和国家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团队组建的条件和步骤、团队管理的重要性和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团队组建的条件和步骤科研团队的组建首先需要一定的条件作为基础。
首先,应当明确团队的研究方向和目标,确保与科学技术部的战略需求相符。
其次,团队组建还需要团队成员的合适人选,这些人员应当具备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和研究经验,并且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最后,还需要充足的研究经费和实验设备等支持条件。
在具备了上述基础条件的前提下,科研团队的组建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首先,确定团队的组织结构和职责分工。
一个科研团队通常由团队负责人、副负责人和其他成员组成,每个成员应当明确自己的工作职责和目标。
其次,根据科研任务和人员特长,选择适合的团队成员。
招募团队成员应当注重专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并且同时重视团队的多样性和协同效应。
最后,建立科研团队的管理机制和激励机制。
科研团队的管理应当包括规范的工作流程和明确的工作目标,并且需要科学评估团队成员的工作表现,以激励和保持团队的创新活力。
二、团队管理的重要性和方法科研团队的管理对于实现科技创新和取得科研成果至关重要。
良好的团队管理可以提高团队成员的工作效率和创新能力,促进团队合作和团队精神的形成,进一步推动科技发展和国家创新能力的提升。
在团队管理方面,首先应当强调清晰的目标和规划。
团队成员需要明确自己的任务和目标,并且清楚地了解整体团队的发展战略和目标。
同时,领导者应当制定明确的工作计划和时间表,合理分配团队成员的工作任务,确保工作的顺利进行。
其次,团队管理需要注重沟通和协作。
领导者应当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和团队内外的协作机制,鼓励团队成员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通过定期会议、项目讨论和团队建设活动等方式,增进团队成员之间的相互了解和信任,激发团队的创新活力。
科研创新团队管理暂行办法
科研创新团队管理暂行办法(2018年12月18日潍院政字〔2018〕109号)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快学校高层次创新人才的培养和创新团队的建设,提升学校科研队伍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实力,倡导和培育人才团队精神,提升学科建设水平,保证学校科学研究持续快速发展,学校决定实施“科研创新团队支持计划”,并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科研创新团队(以下简称团队)支持计划遵循“学科引领、资源优化、支持重点、整体带动、动态发展”的原则,以校级以上科研平台、重点学科为依托,以科研项目为载体,以优秀领军人才为核心,以有潜力的中青年教师为骨干,形成人才聚集和团队效应,培育和产出更多高层次科研成果。
第三条团队支持计划在5年内分批建设6个以上科研创新团队,鼓励支持团队申报省部级以上科研创新团队或创新群体,力争实现省部级以上创新团队的突破。
第二章团队人员组成和申报条件第四条团队应是在长期合作基础上形成的研究集体,研究方向应符合学校重点学科研究方向,主要骨干成员应是校级重点学科梯队主要成员。
第五条团队设带头人1人。
团队带头人应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学术道德;具备创新意识、大局意识和奉献精神,具有组织协调团队建设和科技创新的能力;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或具有副教授专业技术职务且具有博士学位, 有较高的学术造诣、严谨的科学作风;年龄一般不超过55周岁。
同时,应具备以下四项条件中的两项:(一)近五年承担过省部级以上有资科研项目。
(二)近五年理工科类获得科研经费不低于50万元、人文社科类获得科研经费不低于20万元。
(三)近五年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多篇SCI、EI(JA)、SSCI、AHCI等收录论文;或出版学术专著(限人民出版社、科学出版社、中华书局、商务印书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三联书店、人民美术出版社、人民音乐出版社、人民体育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或主编国家规划教材2部以上;或作为第一完成人取得国家发明专利多项。
(四)近五年理工科类获得过市厅级科研成果奖二等奖以上奖励;人文社科类获得过市厅级科研成果奖一等奖以上奖励。
6科研团队建设与管理办法
6科研团队建设与管理办法科研团队建设与管理办法一、前言科研团队的建设与管理是科研单位和科研人员顺利开展科研工作、取得科研成果的基础,对于促进科技创新、提高科研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围绕科研团队的组建、目标设定、人员管理、任务分配、项目管理以及团队文化建设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二、科研团队的组建1. 根据研究方向和科研任务的需要,确定科研团队的规模和结构。
2. 招募高水平研究人员,包括博士、硕士、本科生以及其他技术人员。
3. 考虑到协作的需要,每个科研团队应包括不同专业、不同学科背景的成员,形成优势互补的团队。
三、科研团队目标的设定1. 根据科研方向和科研任务,制定明确的、可量化的科研目标。
2. 在制定科研目标时,要考虑团队成员的实际水平和专业能力,并合理分配任务与责任。
四、科研团队的人员管理1. 科研团队应设立负责人,负责协调团队工作、推进科研项目进展和完成团队目标。
2. 注重人才培养,为团队成员提供合适的培训和发展机会,提高他们的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
3. 建立激励机制,通过奖励、晋升等方式激励团队成员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4. 定期组织团队例会,加强团队成员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五、科研任务的分配1. 根据团队成员的专业背景和个人能力,合理分配科研任务。
2. 考虑科研任务的紧急性和重要性,合理安排科研工作的优先级。
3. 经常性地对科研任务进行跟踪和监督,确保任务能够按时完成。
六、科研项目的管理1. 在科研项目启动前,要明确项目的目标、内容、计划以及项目的组成与分工。
2. 设立项目负责人,负责项目进度的管理和团队成员的协调工作。
3. 建立科研项目的监督和评估机制,及时发现和解决项目中遇到的问题。
4. 加强与相关单位和研究机构的合作,充分利用外部资源,提高科研项目的质量和效果。
七、科研团队的文化建设1. 注重团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营造积极向上的团队氛围。
2. 建立开放、包容的学术环境,鼓励团队成员自由思考和创新。
国家队科研团队建设与管理暂行办法
附件1:国家队科研团队建设与管理暂行办法第一条为进一步做好备战2008年奥运会科研攻关与科技服务工作,充分整合体育科技资源,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更好地发挥体育科研人员的集体智慧,在奥运会项目国家队中强化科研团队建设,特制定本办法;第二条国家队科研团队实行队委会领导下的科研组长负责制;科教司负责科研团队的业务管理,运动项目管理中心负责科研团队日常管理,科研团队成员所在单位协助科教司及运动项目管理中心进行管理;第三条运动项目管理中心科研管理部门、所属项目国家队领队和教练员要积极支持科研团队的工作;原则上科研组长或副组长应参加队委会的业务工作会议;科研人员应根据需要参与训练计划的制定,并协助教练员做好训练的科技保障工作;第四条科研团队由组长、副组长和长期驻队科技服务人员科研教练、队医、承担该项目国家队奥运会科研攻关任务的科研人员组成;科研组长对所属运动项目国家队的科研攻关与科技服务业务负主要责任;科研组长空缺,科研副组长履行其相应职责;第五条科研团队在国家队队委会的领导下,配合所属项目国家队教练员开展运动员训练监控、技能评定、技战术分析、伤病防治、体能与疲劳恢复、心理调控、营养补充、信息咨询等多学科综合性的科技保障;第六条申报与批准一运动项目管理中心提出国家队拟聘科研组长、副组长及主要成员名单,拟聘科研组长按要求填写国家队科研团队负责人申报书;二征得科研人员所在单位同意,并提供书面材料;三科教司对申报的科研组长进行考察,对条件成熟的科研团队予以批准,并按照本办法进行管理;第七条科研组长的条件一具有副高以上职称,有较高学术造诣和为所属项目国家队二年以上系统的科研攻关与科技服务的经验;二责任心强,熟悉项目,业务全面,具有良好的组织、管理和协调能力;三得到本单位的支持,保证驻队时间不低于国家队集训时间的60%;第八条科研副组长的条件可参照科研组长条件由各单位确定,并视情作适当调整;第九条科研组长的职责一在“备战08奥运科技专家组”的指导下,与教练员、国家队管理人员密切配合,全面负责所在国家队科研攻关与科技服务工作的实施,制定科研团队工作计划;二参与国家队有关科研项目的组织实施,充分发挥每一位科研团队成员的特长,形成合力,综合攻关,以集体智慧解决备战中的重点问题;三充分利用社会科技力量,根据实际需要,吸纳各方面科技人员参与科技备战工作;努力建立一套与训练紧密结合,高效的、具有合力的多学科科技保障运行机制,组织并做好国家队的科技服务工作;四按照总局统一部署,参与制订2008年奥运会参赛期间的科技保障方案,并协调组织实施;五负责组织国家队科学训练信息化平台的维护,做好国家队训练计划、训练监控、营养恢复、技战术分析、心理监测等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工作;六负责国家队科研仪器设备管理工作,合理制定增配方案,科学使用科研仪器设备,不断提高科技保障的条件和水平;七配合各运动项目管理中心开展的反兴奋剂宣传教育活动,协助国家队做好反兴奋剂工作,确保在科技工作中不出现任何兴奋剂问题;八参加科研工作督导小组,协助科教司对有关国家队科研工作进行督导;第十条科研人员职责一支持和配合科研组长、副组长的工作,在科研组长的组织协调下,针对运动训练中的关键问题,做好有关奥运攻关科研项目的研究工作;二按照科研团队的分工,与教练员和其他科研人员密切配合,拟定个人研究工作计划,做好日常科技服务工作;三积极参加业务培训,不断提高业务水平;第十一条管理措施一科研组长、副组长实行动态管理;运动项目管理中心科研管理部门从履行职责情况、科研工作绩效和下队时间等方面,定期对科研团队成员进行考核,将考核情况报科教司;二对于考核不合格的科研组长、副组长和科研人员,将对其承担的奥运攻关项目予以中止;三吸纳考核优秀的科研组长进入“国家体育总局备战2008年奥运会科技专家组专家”,并享受相应的专家待遇;四在科研项目立项、培训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对于科研攻关与科技服务工作成绩突出的科研团队,原则上支持每位科研组长5万元,作为专款下达至所在单位,用于该运动项目的应用基础研究;五对在2008年奥运会完成任务较好的科研组长、副组长及科研团队成员,将予以奖励;第十二条附则一本暂行办法由科教司负责解释;二本暂行办法自印发之日起试行;。
科研队伍建设内部管理制度
科研队伍建设内部管理制度1. 引言科研队伍是一个国家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其内部管理制度的健全与完善对于提高科研团队的效率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科研队伍建设内部管理制度,包括组织架构、人员管理、项目管理、资源配置和激励机制等。
2. 组织架构科研团队的组织架构应当明确、合理,并且能够适应科研工作的需要。
一般而言,科研团队可以按照项目组和学术委员会两个层级来进行组织。
2.1 项目组项目组是科研团队中最基本的工作单元,负责具体的科研项目的实施。
每个项目组应当由一名负责人(通常是首席科学家或者项目负责人)领导,同时包括若干名科研人员和技术人员。
在项目组内部,可以根据具体需要设立不同的职位,如实验室主任、课题负责人等。
2.2 学术委员会学术委员会是科研团队的决策机构,负责制定科研方向、审查项目申请、评估研究成果等。
学术委员会由团队内的著名科学家和专家组成,其主要职责是提供科研指导和决策支持。
3. 人员管理科研团队的人员管理应当注重人才培养和激励机制建设,以保证团队的稳定性和创新能力。
3.1 人才引进为了保证科研团队的高水平和国际竞争力,应当积极引进国内外优秀的科研人才。
在引进过程中,可以采取多种方式,如招聘、合作交流、派遣等。
3.2 培养计划为了培养年轻科研人才,可以建立一套完善的培养计划。
这包括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举办学术交流会议和讲座、资助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等。
3.3 绩效评价绩效评价是激励机制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科研团队可以根据科研项目的进展情况、科研成果的质量和数量等指标,制定相应的绩效评价体系,并将其纳入薪酬和晋升机制中。
4. 项目管理科研项目是科研团队工作的核心,因此,对于项目的管理应当非常重视。
4.1 项目立项在项目立项阶段,需要明确项目的目标、任务、预期成果和资源需求等。
同时,还需要进行风险评估,并确定相应的管理措施。
4.2 项目执行在项目执行过程中,需要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和协作机制,以保证团队成员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工作协调。
【最新推荐】科研团队管理办法word版本 (4页)
【最新推荐】科研团队管理办法word版本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予以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随意编辑修改! ==
科研团队管理办法
科研团队建设与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进一步整合技术服务资源,提高技术服务水平,增强技术服务能力,提升服务社会的影响力,决定成立若干科研团队。
第二条科研团队有明确研究方向和技术服务领域,可以承接较高级别科技计划项目,培育和产生标志性科研成果,承担社会技术服务项目,培养优秀科技创新人才,在某领域形成技术服务特色和优势。
第二章申报条件
第三条团队一般应以省市级或院级技术应用中心为依托,有一定的研究基础,近三年承担过市厅级以上科研项目,或者承担具有较大经济效益的横向科技项目。
第四条团队应该有相对集中、稳定的研究方向,且与学院相关专业发展方向吻合,研究内容应是能产生较大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的关键技术创新、集成创新。
第五条学院鼓励跨系部、跨专业组建团队。
每个团队设负责人1名:负责人应有宽容、开放、公正的胸怀,有较好的组织协调能力和合作精神,有副高以上职称或博士以上学位,年龄一般不超过55周岁。
每个团队成员人数5-8名,40岁以下成员不少于2名。
团队专业结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和年龄结构等合理,有较稳定的合作关系,具有相对集中。
科研创新团队建设管理办法
科研创新团队建设管理办法科研创新是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在当今快速发展的社会环境中,科研创新团队的建设与管理变得愈发重要。
本文将探讨科研创新团队的建设与管理办法,以帮助科研团队更好地发挥作用。
一、明确团队目标和规划科研创新是一个复杂而长期的过程,一个团队要想顺利开展科研工作,首先需要明确团队的目标和规划。
团队成员应该共同讨论和确定团队的研究方向、愿景和发展目标,并制定相应的研究计划和时间表。
明确的目标和规划有助于团队成员明确自己的职责和任务,提高团队的工作效率和合作效果。
二、鼓励团队合作和知识分享科研创新需要团队成员之间的合作和知识分享。
一个成功的科研创新团队应该鼓励团队成员之间的合作,促进成员之间的沟通和协作。
团队领导者可以组织定期的团队会议,让成员分享自己的研究进展和心得体会,解决遇到的问题,并互相交流意见和建议。
此外,团队成员还可以通过团队内部的研讨会、工作坊等形式进行知识分享和讨论,提升团队整体的创新能力。
三、激励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科研创新需要具备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的团队成员。
团队领导者应该激励成员发挥创新能力,提供一个积极的创新环境。
鼓励团队成员提出新的想法和观点,认真对待每一个不同的声音。
同时,团队领导者还可以为团队成员提供适当的奖励和机会,激励他们进一步贡献自己的创新能力。
四、建立有效的团队管理制度科研创新团队需要一套有效的管理制度来引导团队的工作。
团队领导者可以制定明确的工作流程和任务分工,明确团队成员的职责和权限。
此外,团队领导者还可以建立一套绩效考核体系,对团队成员的工作进行评估和奖惩,提高团队成员的工作积极性和确保团队工作的高效进行。
五、鼓励学习和培训科研创新需要不断学习和更新的知识。
一个成功的科研团队应该鼓励成员进行持续的学习和培训,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和创新能力。
团队领导者可以安排团队成员参加相关的学术研讨会、研究交流活动,或者提供专业培训机会,帮助团队成员不断提升自己的学术水平和技术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1:
国家队科研团队建设与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条为进一步做好备战2008年奥运会科研攻关与科技服务工作,充分整合体育科技资源,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更好地发挥体育科研人员的集体智慧,在奥运会项目国家队中强化科研团队建设,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国家队科研团队实行队委会领导下的科研组长负责制。
科教司负责科研团队的业务管理,运动项目管理中心负责科研团队日常管理,科研团队成员所在单位协助科教司及运动项目管理中心进行管理。
第三条运动项目管理中心科研管理部门、所属项目国家队领队和教练员要积极支持科研团队的工作。
原则上科研组长或副组长应参加队委会的业务工作会议。
科研人员应根据需要参与训练计划的制定,并协助教练员做好训练的科技保障工作。
第四条科研团队由组长、副组长和长期驻队科技服务人员(科研教练、队医)、承担该项目国家队奥运会科研攻关任务的科研人员组成。
科研组长对所属运动项目国家队的科研攻关与科技服务业务负主要责任;科研组长空缺,科研副组长履行其相应职责。
第五条科研团队在国家队队委会的领导下,配合所属
项目国家队教练员开展运动员训练监控、技能评定、技战术分析、伤病防治、体能与疲劳恢复、心理调控、营养补充、信息咨询等多学科综合性的科技保障。
第六条申报与批准
(一)运动项目管理中心提出国家队拟聘科研组长、副组长及主要成员名单,拟聘科研组长按要求填写《国家队科研团队负责人申报书》。
(二)征得科研人员所在单位同意,并提供书面材料。
(三)科教司对申报的科研组长进行考察,对条件成熟的科研团队予以批准,并按照本办法进行管理。
第七条科研组长的条件
(一)具有副高以上职称,有较高学术造诣和为所属项目国家队二年以上系统的科研攻关与科技服务的经验。
(二)责任心强,熟悉项目,业务全面,具有良好的组织、管理和协调能力。
(三)得到本单位的支持,保证驻队时间不低于国家队集训时间的60%。
第八条科研副组长的条件可参照科研组长条件由各单位确定,并视情作适当调整。
第九条科研组长的职责
(一)在“备战08奥运科技专家组”的指导下,与教练员、国家队管理人员密切配合,全面负责所在国家队科研攻关与科技服务工作的实施,制定科研团队工作计划。
(二)参与国家队有关科研项目的组织实施,充分发挥每一位科研团队成员的特长,形成合力,综合攻关,以集体智慧解决备战中的重点问题。
(三)充分利用社会科技力量,根据实际需要,吸纳各方面科技人员参与科技备战工作。
努力建立一套与训练紧密结合,高效的、具有合力的多学科科技保障运行机制,组织并做好国家队的科技服务工作。
(四)按照总局统一部署,参与制订2008年奥运会参赛期间的科技保障方案,并协调组织实施。
(五)负责组织国家队科学训练信息化平台的维护,做好国家队训练计划、训练监控、营养恢复、技战术分析、心理监测等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工作。
(六)负责国家队科研仪器设备管理工作,合理制定增配方案,科学使用科研仪器设备,不断提高科技保障的条件和水平。
(七)配合各运动项目管理中心开展的反兴奋剂宣传教育活动,协助国家队做好反兴奋剂工作,确保在科技工作中不出现任何兴奋剂问题。
(八)参加科研工作督导小组,协助科教司对有关国家队科研工作进行督导。
第十条科研人员职责
(一)支持和配合科研组长、副组长的工作,在科研组长的组织协调下,针对运动训练中的关键问题,做好有关奥
运攻关科研项目的研究工作。
(二)按照科研团队的分工,与教练员和其他科研人员密切配合,拟定个人研究工作计划,做好日常科技服务工作。
(三)积极参加业务培训,不断提高业务水平。
第十一条管理措施
(一)科研组长、副组长实行动态管理。
运动项目管理中心科研管理部门从履行职责情况、科研工作绩效和下队时间等方面,定期对科研团队成员进行考核,将考核情况报科教司。
(二)对于考核不合格的科研组长、副组长和科研人员,将对其承担的奥运攻关项目予以中止。
(三)吸纳考核优秀的科研组长进入“国家体育总局备战2008年奥运会科技专家组专家”,并享受相应的专家待遇。
(四)在科研项目立项、培训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
对于科研攻关与科技服务工作成绩突出的科研团队,原则上支持每位科研组长5万元,作为专款下达至所在单位,用于该运动项目的应用基础研究。
(五)对在2008年奥运会完成任务较好的科研组长、副组长及科研团队成员,将予以奖励。
第十二条附则
(一)本暂行办法由科教司负责解释。
(二)本暂行办法自印发之日起试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