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人教版6上 导学案:第7课时 解决问题(3)

合集下载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解决问题(2)》(人教新课标 )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解决问题(2)》(人教新课标 )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解决问题(2)》(人教新课标)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能够运用刚性运算解决问题。

–能够分析问题,找出解题方法。

–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引导学生学会总结规律。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
•刚性运算的运用。

•问题综合分析和解答能力的培养。

2. 教学难点
•社会生活中数学问题的解决方法探究。

•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三、教学过程
第一节刚性运算的运用(40分钟)
1.导入新知识:通过一个简单的生活问题引导学生认识刚性运算的概念。

2.讲解刚性运算的定义和基本性质。

3.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灵活运用刚性运算解决问题。

第二节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技巧(50分钟)
1.引导学生分组讨论解决一个复杂问题的方法。

2.指导学生如何分析问题,找出解题思路。

3.学生展示解题过程,并进行讨论和总结。

四、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对刚性运算的理解和应用程度有所不足,需要加强训练和巩固。

下节课将重点围绕刚性运算展开更多练习和案例分析,以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刚性运算技巧。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与总结,希望能够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数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思维,实现教学目标。

人教六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之:第7课时 解决问题(3)

人教六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之:第7课时  解决问题(3)

人教六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之:第7课时解决问题(3)学习目标:1、掌握用方程解决“已知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和这两个数的和,求这两个数”的实际问题。

2、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体会解法的多样性。

3、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转化的思想,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重点:用方程解决“已知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和这两个数的和,求这两个数”的实际问题。

学习难点:根据两个未知数的关系设未知数。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先由学生自学课本P41页,独立完成自主学习部分,通过独立思考及小组合作,能够掌握用方程解决“已知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和这两个数的和,求这两个数”的实际问题,并独立完成导学案。

自主学习:1、直接写出得数。

45÷(23+1)=7÷25=815÷4 =25×35=2、甲是乙的2倍。

把乙数看作1份,甲数就有这样()份.合作探究:例6、这次篮球赛我们班全场得了42分,下半场得分只有上半场的一半。

上半场和下半场各得多少分?阅读与理解题中已知上半场和下半场一共得了42分,下半场得分只有上半场的一半,而两个半场的得分都是未知的,分别求出上半场和下半场各得多少分。

分析与解答A、抓住关键条件分析题意题目已知“下半场得分只有上半场的一半”,根据这个条件可以得出下半场的得分等于上半场得分乘21,或者说上半场得分是下半场的2倍。

有因为“上半场得分+下半场得分=全场得分”。

所以根据这个关系式可以列出方程解答。

B、列方程解答3、回顾与反思 小结:“已知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和这两个数的和,求这个数”的问题的解法是:方法一:如果设一个数为x ,另一个数是这个数的几倍,另一个数为几个x,再列出方程解答;方法二:如果设一个数为x ,另一个数是这个数的几分之几, ,另一个数为几分之几x,再列方程解答。

拓展练习:1.妈妈比女儿大28岁,妈妈年龄是女儿的5倍,妈妈和女儿各有几岁?2.一张课桌比一把椅子贵10元,椅子的单价是课桌的 ,课桌和椅子的单价各是多少元?学以致用:1、学校举行跳绳比赛。

解决问题(6和7)-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解决问题(6和7)-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解决问题(6和7)-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课程背景在数学学科中,解决问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能力。

作为一名小学一年级学生,要求不仅能够进行简单的数学计算,还需要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解决问题也是一项重要的教学目标。

本文主要针对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的第六、七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探究,以解决问题为主题,从课堂教学、教学方法、教学策略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总结。

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针对解决问题,我们需要达到如下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数字的含义。

2.学生能够进行加法和减法运算。

3.学生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4.学生会选择合适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内容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的第六、七课为解决问题的内容。

在教学中,我们将分两个方面进行教授:1. 核心知识点1.数的认识和概念:1-9的数的大小、正整数。

2.加法和减法的基本运算:加数、被加数、和、减数、被减数、差式及其符号表示。

3.问题解决的基本方法:问题的阅读、思路的构建、解决问题的过程。

2. 综合应用通过综合应用题,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教学方法1.操作性教学法:教师通过具体的事例和实际感受来引导和讲解,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点。

2.课堂互动法: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会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独立思考和分享解决方法,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3.兴趣教育法:让学生在愉悦和轻松的氛围下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

教学策略1.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多动手多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并学习知识。

2.针对不同的学生特点和能力水平,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促进学生全面快速发展。

3.注重知识的整合,通过综合性问题解决衔接不同知识点和技能,提高学生综合应用能力。

总结解决问题是小学生数学教学的重点之一,如何有效地进行教学,是教师需要解决的问题。

在本文中,我们分析了教学背景、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总结出了适合小学生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六年级数学上册练习课(第7-8课时)(导学案)

六年级数学上册练习课(第7-8课时)(导学案)

练习课(第7-8课时)课题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课型练习课学习目标会确定单位“1”,会画线段图分析较复杂的分数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学习重点掌握分数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及解题方法。

学习准备学具准备:直尺教学环节导案学案达标检测知识点1:连续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解题方法。

教材第16页练习三第2题。

海象的寿命大约是40年,海狮的寿命是海象的43,海豹的寿命是海狮的32。

海豹的寿命大约是多少年?分析:方法一:可以先求出海狮的寿命,再求出海豹的寿命。

方法二:可以先求出海豹的寿命是海象寿命的几分之几,再求出海豹的寿命。

1.一堆货物重200吨,第一次运走了51,第二次运走了第一次的45,第二次运走了多少吨?方法一:200×51×54=32(吨)方法二:51×54=254200×254=32(吨)答:第二次运走了32吨。

知识点2:求比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的解题方法。

教材第16页练习三第5题鸡的孵化期是21天,鸭的孵化期比鸡长31。

鸭的孵化期是多少天?分析:(可画线段图帮助分析)方法一:可以先求出鸭比鸡多孵的天数,再求鸭的孵化期。

方法二:可以先求鸭孵的天数是鸡的几分之几,再求鸭的孵化期。

2.狮子每天的睡眠时间大约是18小时,树袋熊每天的睡眠时间比狮子多19。

树袋熊每天的睡眠时间大约是多少小时?教师布置作业1.完成教材第14页和第15页的“做一做”。

2.完成教材第16页练习三的第1、3、4、6题。

教学过程中老师的疑问:课堂小结,拓展延伸说说本节课的收获。

教学反思本节课的特点主要体现在:1.重视线段图的作用,让线段图成为分析数量关系的“主打曲”。

学生依据线段图更便于确定单位“1”,还可以把抽象的数量关系形象地表现出来。

2.重视引导学生发现题中的数量关系,让学生在思考、合作、交流中找出数量关系式,结合数量关系来列式,让列式有据可依。

3.善于引导学生总结解题的方法,让解法有规律可循,帮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圆的面积导学案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圆的面积导学案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圆的面积导学案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圆的面积导学案第【1】篇〗: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67-68页,圆的面积。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经历操作、观察、验证、讨论和归纳等数学活动过程,探索并掌握圆的面积公式,能正确计算圆的面积,并能运用公式解决相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1)让学生进一步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培养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增强空间观念,渗透极限数学思想,发展数学思维。

(2)、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动手实践和数学交流能力,体验数学探究的乐趣。

情感与态度:培养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各种探索和操作活动,进一步体会“转化”方法的价值;培养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和初步的推理能力。

:推导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并能正确地应用圆面积的计算公式进行圆面积的计算。

: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利用已有知识并结合渗透“极限”的思想推导圆的面积计算公式。

:多媒体课件,圆片等。

:自主探究法:一.以旧引新、导入新课1、以前我们学过哪些平面图形的面积?2、长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3、回忆一下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是怎样推导的?4、小结:我们总是把新的图形经过剪、拼“转化”成已经学过的图形来推导面积公式的。

(板书:转化)5、圆能不能转化成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呢?它的面积计算公式该怎样推导呢?这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圆的面积)二、动手实践、探索新知1、补充感知、理解意义(1)(出示圆片):那位同学来指一指圆的面积是哪一部分?(2)同学们再用手指一指自己带来的圆的面积。

(3)谁来说说什么叫做圆的面积?(板出:圆所占平面的大小叫圆的面积。

)学生齐读。

2、比较猜测、探明方向(1)提问:猜猜圆面积的大小与什么有关?(2)下面我们来动手验证一下是否与半径有关:①你们想通过什么方法来推导圆的面积计算公式?②想把圆转化成什么图形?(先独立思考,再把你的想法与同桌互相说说。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6单元《百分数(一) 3.用百分数解决问题(第3课时)》教案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6单元《百分数(一) 3.用百分数解决问题(第3课时)》教案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6单元《百分数(一) 3.用百分数
解决问题(第3课时)》教案
一、教学目标
•掌握用百分数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培养学生运用百分数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
•学生能够熟练运用百分数解决问题。

•帮助学生理解百分数与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之间的联系。

三、教学内容
1.复习百分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学习如何用百分数解决各类实际问题。

四、教学准备
1.针对不同类型的问题准备相关的案例。

2.准备白板、彩色笔、教材等教学辅助工具。

五、教学步骤
第一步:导入
•利用生活中常见的百分数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引起学生的兴趣。

第二步:复习知识点
•复习上节课学过的百分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

第三步:解题讲解
1.教师通过示范解决一个具体的百分数问题,讲解解题思路和方法。

2.引导学生分析不同类型问题的特点,掌握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

第四步:练习
•学生分组或个人练习解决各类实际问题,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

第五步:总结反思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梳理解题思路和方法,帮助学生牢固掌握知识点。

第六步:作业布置
•布置相关练习题作业,以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六、教学延伸
•鼓励学生多思考,拓展应用百分数解决不同类型的问题。

•给学生更多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提高实际运用能力。

以上为本节课的教案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用百分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提高数学运用能力。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7解决问题(3)》(人教新课标 )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7解决问题(3)》(人教新课标 )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7解决问题(3)》(人教新课标)一、教学背景本节课是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中的第七课,主要内容是解决问题(3)。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数学思维。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学生能够运用加减法、乘法和除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合作、沟通和团队意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加减法、乘除法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

难点:提升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将抽象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四、教学准备1.教材: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材。

2.教具:小黑板、白板笔、教案。

3.学生准备:学生需提前复习加减法、乘除法的知识。

五、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老师通过一个实际生活问题引入本节课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步:讲解与示范(15分钟)1.通过例题,讲解如何运用加减法、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2.示范演练,让学生跟随老师一起解决问题。

第三步:练习与讨论(20分钟)1.学生个人或小组练习,解决教师出的问题。

2.学生之间讨论解题思路,加深理解。

第四步:梳理与总结(10分钟)1.教师带领学生梳理本节课的知识点。

2.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问题解决的重要性。

六、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进一步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数学思维和团队合作意识。

希望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各种问题。

以上就是《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7解决问题(3)》(人教新课标)》的全部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新版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全册 共120页)

新版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全册 共120页)

新版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全册共120页)目录第1课时分数乘整数第2课时分数乘分数第3课时小数乘分数第4课时分数乘法的混合运算和简便运算第5课时第6课时第1单元达标测评第2单元位置与方向(二)第1课时位置与方向(1)第2课时位置与方向(2)第3课时位置与方向(3)第3单元分数除法第1课时倒数的认识第2课时分数除法的意义和分数除以整数第3课时一个数除以分数第4课时分数除法的混合运算第5课时解决问题(1)第6课时解决问题(2)第7课时解决问题(3)第8课时解决问题(4)第3单元综合实力评价第4单元比第1课时比的意义第2课时比的基本性质第3课时比的应用第4单元综合实力评价第1课时 分数乘整数学习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借助示意图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能运用计算方法正确进行计算。

2.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展示质疑,培养观察推理的能力。

学习重点:分数乘整数的简便算法。

学习难点:分数乘整数的算理。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1.自学课本第2、3页,用红笔勾画出疑惑点;独立思考完成复习和自主学习部分,并总结规律方法。

2.针对自主学习中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

带★的题可选做。

课前热身1.(自学课本P2---P3页) 2.想一想,填一填(1)5+5+5+5=( )× ( ) 表示( )个( )相加。

(2)1.2+1.2+1.2+1.2+1.2=( )×( )表示( )个( )相加。

(3)13 + 13 + 13 +13 =( )×( )表示( )个( )相加。

自主学习1.看图填空。

(细心观察,认真思考,仔细推理并发现其中的规律性。

)(1)()+ ()+ ()= ()×()=()(2)()+ ()+ ()+()= ()×()=()我发现:(1)以上两个加法算式的特点是()。

(2)几个相同()数的和,可以改写成()算式。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第3单元 分数除法-第7课时 解决问题(3)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第3单元 分数除法-第7课时 解决问题(3)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第3单元分数除法-第7课时解决问题(3)教学目标1.熟练掌握分数除法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2.能够正确运用分数除法解决问题。

3.提高学生的分数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分数除法的运算规则和步骤。

2.分数除法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1.解决问题时,学生需要将实际情境转化为分数除法运算。

2.提高学生对分数除法解决问题的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

2.教具:黑板、粉笔、学生练习册等。

3.课前准备:准备好解决问题(3)的课题,准备好分数除法的相关练习题目。

教学过程1. 复习与导入•复习上节课的分数除法基本概念和运算规则。

•引导学生回忆分数除法的步骤。

2. 学习与实践1.老师出示解决问题(3)的实际情境。

2.学生阅读问题,将问题转化为分数除法运算并计算出答案。

3.学生展示答案,并分析解题过程。

3. 拓展与训练1.老师出示类似解决问题的练习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

2.学生互相讨论、交流解题思路。

3.老师指导学生总结分数除法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4. 巩固与评价1.布置相关分数除法的练习题,让学生自主巩固所学知识。

2.教师展示优秀学生的解题方法,并给予表扬和鼓励。

3.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并针对性地指出改进方向。

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掌握了分数除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运用。

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练习,学生提高了分数除法运算的技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学习,勤奋练习,提高自己的数学水平。

新人教版高中数学《对数函数的图像与性质》导学案

新人教版高中数学《对数函数的图像与性质》导学案

第7课时对数函数的图象与性质1.理解对数函数的概念和意义.2.能画出对数函数的图象.3.初步掌握对数函数的性质并会简单应用.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互联网、智能手机的普及,人们已经进入到了信息化时代,任何一个事件都可以快速的传播,比如微博、微信等通讯平台都可以快速的传播信息,假设某人在微博发布了一条信息,一分钟后经人转载变成了两条,两分钟后变成了4条,依次类推,当该条信息经转载达到了一百万条以上时所用的时间是多少?问题1:(1)假设该人发布的信息经转载达到了x条时所用的时间是y分钟,则y关于x的函数解析式为.5≈2.322,则当x=106时,y的近似值为(取整数值),所(2)已知log2以该信息发布经过分钟以后,转载的数量达到了一百万条.问题2:对数函数的概念及判断方法我们把函数叫作对数函数,其中x是自变量,函数的定义域是(0,+∞),值域是R.只有形如的函数才叫作对数函数.即对数符号前面的系数为,底数,真数是x的形式,否则就不是对数函数.如:y=log a(x+1),y=log a x+1等函数,它们都是由对数函数变化而得到的,都不是对数函数.问题3:对数函数有哪些性质,请填写下列表格.问题4:函数y=log a x (a>0且a ≠1)的底数变化对图象位置的影响.观察图象,注意变化规律:(1)上下比较:在直线 x=1的右侧,当a>1时,a 越大,图象向右越靠近x 轴;当0<a<1时,a 越小,图象向右越靠近x 轴.(2)左右比较:比较图象与y=1的交点,交点的横坐标越大,对应的对数函数的底数越大.1.对数函数的图象过点M (16,4),则此对数函数的解析式为( ).A.y=log 2xB.y=lo xC.y=lo xD.y=log 4x2.下列函数中,定义域相同的一组是( ).A.y=a x 与y=log a x (a>0且a ≠1)B.y=x 与y=C.y=lg x 与y=lg D .y=x 2与y=lg x 23.函数y=log a (2x-b )恒过定点(2,0),则b= .4.已知对数函数y=log 2x ,x ∈{0.25,1,2,4},求值域.对数函数的图象(1)已知图中曲线C1,C2,C3,C4分别是函数y=lo x,y=lo x,y=lo x,y=lo x的图象,则a1,a2,a3,a4的大小关系是().A.a4<a3<a2<a1B.a3<a4<a1<a2C.a2<a1<a3<a4D.a3<a4<a2<a1(2)函数y=lg(x+1)的图象大致是().利用对数函数的性质比较大小比较下列各组中两个值的大小:(1)log23.5与log26.4;(2)log0.81.6与log0.82.7;(3)log m3与log mπ(m>0,m≠1);(4)log45与log32.与对数函数有关的定义域问题求下列函数的定义域:(1)y=log2;(2)y=log3(2x-1)+;(3)y=log(x+1)(16-4x).函数y=log a(x+2)+3(a>0且a≠1)的图象过定点().A.(-1,3)B.(3,3)C.(-1,-3)D.(3,-3)(1)log43,log34,lo的大小顺序为().A.log34<log43<lo B.log34>log43>loC.log34>lo>log43 D.lo>log34>log43(2)若a2>b>a>1,试比较log a,log b,log b a,log a b的大小.求下列函数的定义域:(1)y=;(2)y=log x(2-x).1.函数y=2+log2x(x≥1)的值域为().A.(2,+∞)B.(-∞,2)C.[2,+∞)D.[3,+∞)2.下列四组函数中,表示同一函数的是().A.y=x-1与y=B.y=与y=C.y=4lg x与y=21g x2D.y=lg x-2与y=lg3.已知对数函数f(x)=log a x(a>0且a≠1),则f()= ;若f(m)=2,则m= .4.已知函数f(x)=lg(kx),g(x)=lg(x+1).求函数h(x)=f(x)-g(x)的定义域.)函数y=ln(1-x)的定义域为().A.(0,1)B.[0,1)C.(0,1]D.[0,1]考题变式(我来改编):答案第7课时对数函数的图象与性质知识体系梳理问题1:(1)y=log2x (2)2020问题2:y=log a x(a>0且a≠1)y=log a x(a>0且a≠1,x>0)1大于0且不为1问题3:(0,+∞)R增函数减函数y<0y>0y>0y<0基础学习交流1.A设此对数函数为y=log a x(a>0,且a≠1),∵对数函数的图象过点M(16,4),∴4=log16,a4=16,a又a>0,∴a=2,x.∴此对数函数为y=log22.C由函数的解析式可知,只有C选项两函数定义域相同.3.3由题意知2×2-b=1,∴b=3.4.解:当x=0.25时,y=log20.25=log2=-2;当x=1时,y=log21=0;当x=2时,y=log22=1;当x=4时,y=log24=2.所以,值域为{-2,0,1,2}.重点难点探究探究一:【解析】(1)作直线y=1,其与C1,C2,C3,C4的图象的交点的横坐标分别为a1,a2,a3,a4,由图可知a3<a4<a1<a2.(2)y=lg(x+1)的图象是由y=lg x的图象向左平移1个单位获得的,故C正确.【答案】(1)B(2)C【小结】1.直线y=1与对数函数的图象交点的横坐标就是底数a的值,在第一象限内对数函数的底数越小,图象越靠近y轴.2.对数函数的图象的平移规律与指数函数的相同,即“上加下减,左加右减”.探究二:【解析】(1)∵函数y=log2x在(0,+∞)上是增函数,且3.5<6.4,∴log23.5<log26.4.(2)∵函数y=log0.8x在(0,+∞)上是减函数,且1.6<2.7,∴log1.6>log0.82.7.0.8(3)当m>1时,函数y=log m x在(0,+∞)上是增函数,又3<π,∴log m3<log mπ;当0<m<1时,函数y=log m x在(0,+∞)上是减函数,又3<π,∴log m3>log mπ.(4)∵log45>log44=1,log32<log33=1,∴log5>log32.4【小结】同底的对数,可利用对数函数的单调性比较两对数值的大小;对底数m的大小不确定时,应按m>1和0<m<1两种情况分别比较;当底数不同时,可借助中间量比较.探究三:【解析】(1)要使函数有意义,则>0,即4x-3>0,x>,所以函数的定义域是{x|x>}.(2)要使函数有意义,则即∴x>,且x≠1.故所求函数的定义域是(,1)∪(1,+∞).(3)要使函数有意义,则即∴-1<x<2且x≠0.故所求函数的定义域是{x|-1<x<2,且x≠0}.【小结】(1)求函数的定义域,就是求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求解过程应当考虑以下几个方面:①分母不能为零;②根指数为偶数时,被开方数非负;③对数的真数大于零,底数大于零且不为1.(2)本题中对数式担当了一定的“角色”(分母),因此对于使得函数式成立的每一个条件都要考虑全面,将所有条件列出后取其交集.思维拓展应用应用一:A y=log a(x+2)+3的图象是由y=log a x的图象左移2个单位,再上移3个单位获得的,故定点由(1,0)变为(-1,3).应用二:(1)B(1)∵log34>1,0<log43<1,lo=lo()-1=-1,∴log34>log43>lo.选B.(2)∵b>a>1,∴0<<1.∴loga <0,logb∈(0,1),log b a∈(0,1),log a b>1.又a>>1,且b>1,∴log b<log b a,故有log a<log b<log b a<log a b.应用三:(1)由得∴x>-1且x≠999,∴函数的定义域为{x|x>-1且x≠999}.(2)由得∴0<x<2,且x≠1,∴函数的定义域为{x|0<x<2,且x≠1}.基础智能检测1.C当x≥1时,log2x≥0,所以y=2+log2x≥2.2.D A中y==|x-1|,两个函数的解析式不同,不表示同一函数;B中y=的定义域是[1,+∞),y=的定义域是(1,+∞),定义域不同,不表示同一函数;C中y=4lg x的定义域是(0,+∞),y=2lg x2的定义域是{x|x≠0},定义域不同,不表示同一函数;D中两个函数的定义域都是(0,+∞),且y=lg=lg x-2,解析式也相同,表示同一函数.3.-1a2∵f(x)=log a x,∴f()=log a a-1=-1;若f(m)=2,即log a m=2,∴m=a2.4.解:依题意,有即∴若k>0,则函数h(x)的定义域是(0,+∞);若k<0,则函数h(x)的定义域是(-1,0).全新视角拓展B∵∴0≤x<1.思维导图构建减增(0,+∞)R(0,1)。

第7、8单元综合评价(导学案)2023-2024学年六年级数学上册同步备课(人教版)

第7、8单元综合评价(导学案)2023-2024学年六年级数学上册同步备课(人教版)

标题:第7、8单元综合评价(导学案)2023-2024学年六年级数学上册同步备课(人教版)一、引言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果。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材紧跟时代步伐,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旨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本导学案针对2023-2024学年六年级数学上册第7、8单元,通过综合评价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检测,为教师同步备课提供参考。

二、第7单元综合评价(一)评价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并掌握分数乘除法、百分数的概念及应用,能够运用分数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正确进行百分数的转换。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比较,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通过实践操作,提高学生运用分数乘除法、百分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思考的良好习惯。

(二)评价内容1. 分数乘除法:包括分数乘除法的概念、运算规则、混合运算及应用。

2. 百分数:包括百分数的概念、表示方法、转换及应用。

(三)评价方式1. 课堂提问:教师根据教学目标设计问题,检查学生对分数乘除法、百分数的掌握情况。

2.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查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3.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三、第8单元综合评价(一)评价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并掌握比和比例的概念及应用,能够运用比和比例解决实际问题,正确进行比例尺的转换。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比较,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通过实践操作,提高学生运用比和比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思考的良好习惯。

(二)评价内容1. 比:包括比的概念、性质、比的大小比较及应用。

2. 比例:包括比例的概念、表示方法、比例尺及应用。

(三)评价方式1. 课堂提问:教师根据教学目标设计问题,检查学生对比和比例的掌握情况。

六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第7课时解决问题

六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第7课时解决问题

六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第7课时解决问题课题处置效果(1) 课型新授课设计说明延续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是由分数乘法的意义扩展而来的分数运用题中最基本的效果,它不只是分数乘、除法运用题的基础,而且也是很多复合分数运用题的基础,所以本节内容十分重要,教学时应从以下三方面入手:1.抓住关键句,找准单位〝1〞。

相关的两个数量停止比拟,肯定会有比拟的规范,也就是规范量,即单位〝1〞,也肯定会有与规范量停止比拟的量,即比竞赛。

因此要想知道两个相关数量之间的关系,首先要找到题中的关键句,并依据关键句找准单位〝1〞。

2.借助画图,明白单位〝1〞的转化。

引导先生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把规范量与比竞赛之间笼统的数量关系用直观、笼统的线段图表示出来,从而使先生明白求红萝卜地的面积就是用大棚面积的一半乘红萝卜空中积占萝卜空中积的几分之几。

3.依据分数乘法的意义处置实践效果。

引导先生在了解题意的基础上,结合线段图并依据〝一个数乘分数表示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这一分数乘法的意义,用分数乘法处置延续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实践效果。

学习目的1.在了解分数乘法意义的基础上,使先生学会剖析乘法运用题的数量关系;借助折纸或画图,能正确解答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稍复杂实践效果;培育先生仔细审题、细心计算的好习气。

2.在观察、猜想、尝试练习、交流、反应等活动中,培育先生的剖析才干和推理才干。

学习重点准确了解题中单位〝1〞和所求量的关系。

学习难点抓住知识关键,正确判别单位〝1〞。

学习预备教具预备:PPT课件学具预备:直尺课时布置1课时教学环节导案学案达标检测一、创设情境,温习导入。

1.温习导入。

(1)8×21的意义是什么?(2)东东有20元零用钱,他用零用钱的41给奶奶买了一件生日礼物,东东买这件生日礼物花了多少钱?2.导入新课。

明天,我们来研讨延续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效果,看看可以有哪些想法和思绪。

1.(1)先生依据自己的了解,说出算式的意义:8的21是多少。

第7课时 《多边形内角和》导学案

第7课时   《多边形内角和》导学案

第7课时《多边形的内角和》导学案学习目标:1、理解多边形内角和公式的推导过程;2、会应用多边形内角和公式;一、多边形内角和公式推导1、填表(数学归纳法应用)图形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N边形内角个数 3从一点出发,对角线条数所有对角线条数2、从下列各图中的一个顶点出发作它的对角线:(1)通过作图发现,四边形被分成了个三角形,五边形被分成了个三角形,六边形被分成了个三角形,七边分形被分成了个三角形,……,n边形被分成了个三角形。

(2)观察以上图形,从一个顶点出发,作了对角线后,会影响多边形的内角及其大小吗? 。

多边形的内角和可以通过三角形的内角和来计算吗?。

填表(数学归纳法)图形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N边形内角个数 3 4 分成三角形个数1 2内角和18001800×2学法解法指导注意数学归纳法的应用数学归纳法的特点:从特殊情况开始分析,探寻规律,得到一般情况。

体会数学归纳法从左边题目给我们启发:探寻多边形内角和,实质就是把多边形转化为一些的和。

如果在多边形的内部任找一点,用它与每一条边组成三角形,这样可以求多边形的内角和吗?请同学们自行探索。

二、多边形内角和公式应用 1、四边形内角和等于 ; 五边形内角和等于 ; 六边形内角和等于 ; 七边形内角和等于 ; 十边形内角和等于 ; 2、计算图中x 的值:3、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等于12600,求它的边数。

4、一个正多边形的每一个内角都等于1440,求它的边数。

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为:认识垂直符号,表示角为900,上图是 边形,它的内角和通过公式计算得到 度。

下图为 边形,通过公式计算出它的和为 度。

计算多边形的和的公式与边数有关,而边数未知,能求吗?题中只告诉一个内角,通过它能计算这个多边形的和吗?x°x°133°A D BC72°145°127°x°F'EF H G5、如图,下面四边形的表示方法:①四边形ABCD;②四边形ACBD;③四边形ABDC;④四边形ADCB。

第7课时 《命题、定理》导学案

第7课时 《命题、定理》导学案

第7课时《命题、定理》导学案知识目标:1、会判断语句是不是命题;2、了解命题的结构,会判断命题的真假,能将明题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

3、了解定理和作用。

自主学习(我愿学、我会学)阅读课本21页“5.3.2 命题、定理”部分至22页,回答下列问题。

1、,叫做命题。

例如:(1)、(2)、(3)、(4)、2、命题是由和两部分组成。

例如: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这个命题的题设(条件)是,结论是。

继续写出三个命题,象上面的例子一样指出它的题设及结论。

(1)、(2)、(3)、3、命题一般都能写成“”,“__________”形式。

“如果”后接的部分是,“那么”后接的部分是。

例:“对顶角相等”可写成:如果,那么。

(1)、“同角的余角相等”可写成:如果,那么。

(2)、“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可写成:如果,那么。

(3)、“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直线平行”可写成:如果,那么。

学习方法指导(学生提问题)根据“命题”的定义,你能提出的问题是什么?请写在下方。

结合“命题”的概念与“命题的构成”你想到什么?命题写成“如果……,那么……”的形成,对我们掌握命题有帮助吗?碰到一个新命题时,你会怎么做?4、有些命题如果题设成立,那么结论一定成立,就是一个正确的命题叫 ;而有些命题题设成立时,结论不一定成立,就是一个错误的命题叫 。

例:“对顶角相等”是真命题, “相等的角是对顶确”是假命题。

写出一些真命题:写出一些假命题: 5、有些命题可以从公理或其他真命题出发,用逻辑推理的方法判断它们是正确的,并且可以进一步作为判断其他命题真假的依据,这样的真命题叫做 。

巩固练习:1.指出下列各命题的题设和结论(1)、如果AB ⊥CD ,垂足是O ,那么∠AOC=90°; 题设是:结论是: (2)、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题设是:结论是:2,指出下列各命题的题设和结论,并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

(1)、对顶角相等; 。

分数除法分数除法解决问题六上导学案3

分数除法分数除法解决问题六上导学案3

自学情况 第三单元 分数除法课题:分数除法解决问题(一) 课型:新授课 课时:第7课时 班级: 组名: 组号: 学生姓名:【学习目标】1、预习书本第37页的例4的内容,并把例题补充完整。

2、理解并掌握“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基本数量关系,借助数量之间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或根据乘除法的关系列算式)解决问题。

【温故知新】1、用~~~~~画出各题“单位1”的量,再把数量关系式补充完整。

①白兔的只数占兔子总只数的52 兔子总只数×52﹦( ) ②梨正好是苹果的 ( )×﹦( )③男生人数的32恰好和女生同样多 ( )×( )=( ) 2、根据测定,成人体内的水分约占体重的32 ,而儿童体内的水分约占体重的54 ,六年级学生小明的体重为35千克,他体内的水分有多少千克?【探究实践】 1、自学课本第37页的例4的内容,并把例题补充完整。

(1)求小明的体重要抓住哪句关键句?是把什么量看作单位“1”。

(2)你能用线段图表示出小明体重和他体内水分之间的关系吗?(3)你能写出小明体内水分和体重之间的等量关系式吗?根据这一等量关系式,你会列方程解决这个问题吗?(4)除了列方程解决外,还有其他解决问题的方法吗?这样解决的依据是什么?(5)比较复习题第2题与例4,两题在结构和解法上有什么相同与不同的地方?你从中得小知识:水是我们体内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构成我们人体组织的主要成分。

让我们了解一下我们身体内水分与体重的关系吧!温馨提示:在解决分数除法问题时,要认真比较,找准“单位1”,才能正确解答。

到什么启发?2、试一试 。

(1)一件衬衫的价钱是60元,是一件羊毛衫的53,一件羊毛衫多少钱? ①你认为哪句是关键句,请根据这句关键句画出线段图,写出等量关系。

②先用方程解,再用算术解。

3、小结。

解决“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实际问题的方法和步骤。

【反馈训练】1、看图列式。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无答案):第三单元 解决问题2(第7课时)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无答案):第三单元 解决问题2(第7课时)

解决问题2(第7课时)
一、人人过关
1、我会填
(1)24吨的43是( )吨,( )米的5
2是30米。

(2)15千克比( )少
51,( )米480米多8
1。

二、基础测验 1. 妹妹的体重是15千克,,妹妹比哥哥少
43,求哥哥的体重。

2.完成下面两题,要求先写出数量关系然后再解答。

(1)我国现有野生东北虎480头,比野生大熊猫少43,我国野生大熊猫有多少只?
(2)我国现有野生扬子鳄500只,比人工繁殖的多32,人工繁殖的扬子鳄有多少只?
3、图书馆里有科技书390本,比故事书少
107,故事书有多少本?
4、三峡库区实用植物约610种,比观赏植物多5011。

观赏植物有多少种?
三、能力提升
1、甲、乙两袋大米,甲袋重60千克,甲袋用去31,乙袋用去5
1后,两袋剩下的一样重,乙袋大米原来重多少千克?。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7课生活与百分数导学案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7课生活与百分数导学案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7课生活与百分数导学案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7课生活与百分数导学案第【1】篇〗一、教学内容: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百分之几的应用题。

二、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较复杂的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和解题规律,能正确地解答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百分之几的应用题。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掌握较复杂的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和解题规律。

四、教学过程:(一)、复习。

1.说出下面各题以谁作单位1的量。

(1)三好学生占全班同学的百分之几?(2)台湾岛面积是全国面积的百分之几?(3)已生产的水泥产量相当于计划产量的百分之几?2.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用什么方法?(二)、新授。

1、出示题目:学校图书室原有图书1400册,今年图书册数增加了。

现在图书室有多少册图书?(1)读题。

(2)怎样理解今年图书册数增加了这句话?(3)画出线段图。

(4)写出数量关系式,并列式解答。

(5)、将题目中的改成12%该怎样解答呢?(6)、百分数应用题与分数应用题解题思路是一致的。

(7)、学生列式计算,集体订正。

A: 140012%=168(册) 168+1400=1568(册)B: 1400(1+12%)=1400112%=1568(册)2、练习。

练习二十二,第1题(三)、小结。

今天我们学的是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百分之几的应用题。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7课生活与百分数导学案第【2】篇〗教材分析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负数、百分数(二)、圆柱与圆锥、比例、数学广角、整理和复习等。

在数与代数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负数、百分数(二)和比例三个单元。

结合生活实例使学生初步认识负数,了解负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百分数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广泛,学会解决有关百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是加强问题解决教学的重要方面之一。

比例的教学,使学生理解比例、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概念,会解比例和用比例知识解决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7课时解决问题(3)
学习目标:
1、掌握用方程解决“已知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和这两个数的和,求这两个数”的实际问题。

2、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体会解法的多样性。

3、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转化的思想,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重点:
用方程解决“已知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和这两个数的和,求这两个数”的实际问题。

学习难点:
根据两个未知数的关系设未知数。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先由学生自学课本P41页,独立完成自主学习部分,通过独立思考及小组合作,能够掌握用方程解决“已知已知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和这两个数的和,求这两个数”的实际问题,并独立完成导学案。

自主学习:
1、直接写出得数。

45÷ (23 +1)= 7÷ 25
= 815 ÷ 4 = 25 × 35
= 2、甲是乙的2倍。

把乙数看作1份,甲数就有这样( )份. 合作探究:
例6、这次篮球赛我们班全场得了42分,下半场得分只有上半场的一半。

上半场和下半场各得多少分?
阅读与理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