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上学期化学知识点复习.doc

合集下载

(完整word版)初三化学知识点复习总结(精华完整版)

(完整word版)初三化学知识点复习总结(精华完整版)

初三化学知识点分章知识点总结(人教版)第1单元《走进化学世界》知识点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科学。

2、我国劳动人民商代会制造青铜器,春秋战国时会炼铁、炼钢。

3、绿色化学-----环境友好化学(化合反应符合绿色化学反应)①四特点P6(原料、条件、零排放、产品)②核心: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4、蜡烛燃烧实验(描述现象时不可出现产物名称)(1)火焰:焰心、内焰(最明亮)、外焰(温度最高)(2)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

现象:两端先碳化;结论:外焰温度最高(3)检验产物: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雾出现。

说明有H2O:取下烧杯,迅速倒转,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说明有CO2(4)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气),点燃白烟,蜡烛复燃。

说明石蜡蒸气燃烧。

5、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结论:与吸入空气相比,呼出气体中O2的量减少,CO2和H2O的量增多。

6、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科学探究一般步骤: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记录与结论→反思与评价化学学习的特点: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7、化学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一、化学实验常用仪器及使用:(一)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锥形瓶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是--烧杯、烧瓶、锥形瓶(垫石棉网—受热均匀)可用于固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可用于液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烧杯、蒸发皿、烧瓶、锥形瓶不可加热的仪器——量筒、漏斗、集气瓶分类名称图形主要用途使用时的注意事项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①在常温或加热时用作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②用于少量物质的溶解或收集少量气体或作简易气体发生装置(1)试管夹应夹在的中上部,铁夹应夹在离试管口的1/3处。

(2)加热时试管内的液体不得超过试管容积的1/3,反应时试管内的液体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2。

(完整版)初三化学全册必背知识点(精华).doc

(完整版)初三化学全册必背知识点(精华).doc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初中化学全册必背知识点一、化学用语1、常见元素及原子团的名称和符号非金属:O氧H氢N氮Cl氯C碳P磷S硫金属:K钾Ca钙Na钠Mg镁Al铝Zn锌Fe铁Cu铜Hg汞Ag银Mn锰Ba钡原子团 ( 根 ) :氢氧根硝酸根碳酸根硫酸根铵根--OH NO 32-CO 32-+SO4NH 42、 (1) 常见元素化合价口诀:一价氯氢钾钠银,二价氧钙钡镁锌,二三铁二四碳,二四六硫都齐全;铜汞二价最常见,三铝四硅五氮磷,单质零价要记清。

(2)常见原子团 ( 根 ) 化学价口诀:负一硝酸氢氧根,负二硫酸碳酸根,正一价的是铵根。

3、必须熟记的常见物质的俗称、化学名称、化学式、用途俗称化学名称化学式用途金刚石、石墨、木炭等碳单质 C 金刚石做钻头、切割玻璃石墨做铅笔芯、电极干冰二氧化碳固体CO 人工降雨,致冷剂2水水H2O 最常见溶剂铁锈氧化铁Fe2O3生石灰氧化钙CaO 食品干燥剂熟石灰、消石灰(澄清石灰水)氢氧化钙Ca(OH)2 改良酸性土壤石灰石、大理石(蛋壳、水垢等)碳酸钙CaCO 建筑材料、工业制取 CO3 2 火碱、烧碱、苛性钠氢氧化钠NaOH 氢氧化钠固体作干燥剂、化工原料、清洁剂盐酸( 氯化氢 ) HCl 除铁锈、胃酸主要成分纯碱、苏打碳酸钠23玻璃、造纸、纺织、洗涤Na CO碳酸氢钠小苏打 3 发酵粉、治疗胃酸过多NaHCO天然气、沼气、瓦斯甲烷CH4 燃料酒精乙醇C2H5OH 燃料、乙醇汽油4、必须熟记的制取物质的化学方程式(1)实验室制取氧气一: 2KMnO4===K2MnO4+MnO2+O2↑( 2)实验室制取氧气二:2H 2O2 ===2H2O+O2↑(3)实验室制取氧气三: 2KClO 3===2KCl+3O2↑(4)实验室制法 CO2: CaCO3+2HCl==CaCl2+H2O+CO2↑( 5)实验室制取氢气:Zn+H 2SO4==ZnSO4+H2↑ Zn + 2HCl = ZnCl 2 +H2↑(6)电解水制取氢气: 2H 2O===2H↑ +O2↑( 7)湿法炼铜术(铁置换出铜):Fe+CuSO4==FeSO4+Cu(Fe与盐、酸反应都生成的是+2 价亚铁离子)( 8)炼铁原理:3CO+Fe2O3===2Fe+3CO(Fe2O3与酸反应生成的是+3 价铁离子)(9)熟灰水 [Ca(OH) 2 ] 的制取方法: CaO+H2O==Ca(OH)2(10)生石灰 ( 氧化钙 ) 制取方法: CaCO3 ===CaO+CO2↑二.金属活动性顺序:金属活动性由强至弱:K Ca Na Mg Al,Zn Fe Sn Pb (H),Cu Hg Ag Pt Au。

初三第一学期化学知识点归纳

初三第一学期化学知识点归纳

初中化学第一单元:走进化学1.什么是化学定义:研究物质变化的科学——化学。

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P2研究内容:——实验—仪器、试剂—原理、操作、结果、结论化学—物质——性质、用途、制备——组成、构成、结构元素分子、原子、离子——构成物质的微粒化学式反应方程式相对质量计算2.物理、化学变化物理变化定义:p7举例:煮水时,水变成水蒸气;天气冷时,水变成雪花、冰;小麦被磨成面粉;瓷碗跌碎…化学变化(化学反应)定义:p7举例:铁生锈;木炭燃烧;大米酿酒;呼气中的二氧化碳使石灰水变浑浊;光合、呼吸作用…化学变化的特征:基本特征:有其他物质生成,常表现为颜色的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其他特征:伴随能量的变化,表现为吸热、放热、发光。

物理、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的形成(有时候肉眼难以观察)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联系:化学变化过程中,往往伴随物理变化(如:蜡烛的燃烧)3.物理、化学性质化学性质:p7如:可燃性、稳定性,氧化性物理性质:物质不需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颜色、气味、状态、密度、硬度、熔点、沸点、导电性、导热性…4.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实验原理、器材(仪器、试剂、药品)、操作步骤、实验现象观察与记录、结论与结果分析1)蜡烛的燃烧p12实验器材:蜡烛、火柴、烧杯、木棍、石灰水实验操作:实验现象:燃烧前:白色固体、质软、无味、难溶于水、密度比水小燃烧时:石蜡融化成液态、形成白烟火焰明亮、放出热量;外焰温度最高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燃烧后:蜡烛变短、余烟可燃实验结论:蜡烛由石蜡和棉芯构成,点火将棉芯点燃,放出的热量使石蜡融化汽化,蜡烛燃烧主要是石蜡蒸汽在燃烧,并产生二氧化碳和水。

2)吸入的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比较实验原理:空气和二氧化碳较难溶于水;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氧气支持燃烧;二氧化碳不支持,会使燃着的木条熄灭;二氧化碳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p14实验器材:集气瓶、水槽、木棒、玻璃片、石灰水…操作步骤:收集气体、检验、比较实验现象:呼出气体的石灰水更浑浊、呼出的气体使木棍熄灭、使玻片凝结成水实验结论:空气含有的氧气比呼出的气体多,而含有的二氧化碳则是呼出气体中的多、呼出的气体还含有水份5.走进化学实验室化学实验室:实验桌、水槽、药品柜、仪器、药品、试剂仪器与用途:内容:仪器及其使用、基本操作步骤、安全注意事项危险化学品标志:p181)药品的取用固体药品的取用:广口瓶;药匙、镊子、纸槽;操作(一横二放三慢竖/一斜二送三直立)p18液体药品的取用:细口瓶;滴管、量筒;操作(大量:倾倒(一倒二向三挨四流)/少量:滴管)倾倒:塞子要;标签;瓶口紧挨试管口,缓慢地倒;用完液体后,要,以防药液挥发或者吸收和进入了杂质。

初三化学上册必背知识点

初三化学上册必背知识点

初三化学上册必背知识点初三化学上册必背知识点1.几种重要的金属及合金(1)金属的物理特性:常温下除汞(液体)外都是固体,有金属光泽,大多数为电和热的优良导体,有延展性、密度较大、熔点较高。

(2)合金:①概念:在一种金属中加热熔合其他金属或非金属,而形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称为合金。

②合金的性质能:合金的很多性能与组成它们的纯金属不同,使合金更易适不同的用途,日常生活中使用的金属材料,大多数为合金。

③重要的铁合金:生铁和钢都是铁的合金,其区别是含碳量不同。

④生铁的含铁量为2%~4.3%,钢的含碳量为0.03%~2%。

2.金属与氧气的反应大多数金属都能与氧气反应,但反应的难易和剧烈程度不同,越活泼的金属,越容易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反应越剧烈。

3.金属活动性顺序及置换反应(1)金属活动性顺序: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H) Cu Hg Ag Pt Au(2)金属活动性顺序的作用:①判断金属与酸的反应:a. 一般说来,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酸中的氢,排在氢后面的金属不能置换出酸中的氢;b. 酸不包括浓硫酸和硝酸,因为它们有很强的氧化性,与金属反应不能生成氢气,而生成水。

②判断金属与盐溶液反应。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只有排在前面的金属,才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③判断金属活动性强弱: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它的活动性就越强。

初三化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溶解性口诀:钾、钠、铵盐、硝酸盐;氯化物除银、亚汞;硫酸盐除钡和铅;碳酸、磷酸盐,只溶钾、钠、铵。

氢氧化钙硫酸钙,微溶于水要记牢。

补充1、元素化合价口诀:钾钠银氢正一价,钙镁钡锌正二价。

铝三碳四氧负二,氟氯溴碘负一价。

金正非负单质零,正负总价和为零。

2、原子团化合价口诀:负一硝酸氢氧根,负二硫酸碳酸根。

负三记住磷酸根,正一价的是铵根。

3、溶液颜色口诀:铜蓝、亚铁绿、铁黄、高锰酸钾紫4、七字沉淀——“一蓝一红褐五白”●蓝色:Cu(OH)2●红褐色:Fe(OH)3●白色:Mg(OH)2 BaCO3、 BaSO4 、CaCO3、 AgCl 其中BaSO4、AgCl既难溶于水,又不溶于稀硝酸。

初三化学复习重点知识点总结

初三化学复习重点知识点总结

初三化学复习重点知识点总结二、常见物质的名称、化学式、俗称及主要物理性质三、几种常见药品的存放四、常见的物质之最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Al )。

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氧(O 2)。

3.空气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氮气(N 2)4.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质是金刚石(C )。

5.最简单的有机物是甲烷。

(CH 4)6.金属活动顺序表中活动性最强的金属是钾(K )。

7.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水(H 2O )。

8.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CH 4五、常见物质的颜色的状态1.白色固体:MgO 、P 2O 5、CaO 、 NaOH 、Ca(OH)2、KClO 3、KCl 、Na 2CO 3、NaCl 、无水CuSO 4;铁、镁为银白色(汞为银白色液态)2.黑色固体:石墨、炭粉、铁粉、CuO 、MnO 2、Fe 3O 4 KMnO 4为紫黑色 。

3.红色固体:Cu 、Fe 2O 3 、HgO 、红磷▲硫:淡黄色▲ Cu 2(OH)2CO 3为绿色4.溶液的颜色:凡含Cu 2+的溶液呈蓝色;凡含Fe 2+的溶液呈浅绿色;凡含Fe 3+的溶液呈棕黄色,其余溶液一般为无色。

(高锰酸钾溶液为紫红色)5.沉淀(即不溶于水的盐和碱):①盐:白色↓:CaCO 3、BaCO 3(溶于酸) AgCl 、BaSO 4(不溶于稀HNO 3) 等 ②碱:蓝色↓:Cu(OH)2 红褐色↓:Fe(OH)3 白色↓:Mg(OH)2。

6.(1)具有刺激性气体的气体:NH 3、SO 2、HCl (皆为无色) (2)无色无味的气体:O 2、H 2、N 2、CO 2、CH 4、CO (剧毒) ▲注意: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盐酸、硝酸、醋酸。

酒精为有特殊气体的液体。

7.有毒的,气体:CO 液体:CH 3OH ; 固体:NaNO 2 CuSO 4(可作杀菌剂 ,与熟石灰混合配成——波尔多液)六、必背的口诀元素化合价口诀 原子团化合价口诀钾钠银氢正一价,钙镁钡锌正二价。

初三化学上知识点总结

初三化学上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学科。

2、物质的变化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

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

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3、物质的性质物理性质:不需要经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色、味、态、密度、硬度、熔点、沸点、挥发等。

化学性质:需要经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等。

4、蜡烛及其燃烧现象的探究蜡烛火焰分为三层:外焰(温度最高)、内焰、焰心(温度最低)蜡烛的燃烧既是物理变化又是化学变化。

蜡烛燃烧后生成水和二氧化碳5、人吸入气体和呼出气体:相同点:都有水、氧气、二氧化碳不同点:吸入气体:氧气多呼出气体:二氧化碳、水多结论:二氧化碳能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试管烧杯酒精灯漏斗滴管集气瓶水槽铁架台6、各种常见仪器:(1)固体药品的取用:①存放:广口瓶。

②取用:粉状药品—药匙或纸槽(一倾二送三直立)块状—镊子(一横二放三慢滑)(2)液体药品的取用:①存放:细口瓶。

②取用:瓶塞倒放;标签朝手心;口对口紧挨着慢倒;试管略倾斜(3)量筒:①无‘0’刻度;②正确读数:视线与凹液面下端平视(否则俯大仰小)(4)酒精灯:①注意事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添加酒精;禁止“灯对灯”点燃酒精灯;必须用灯帽熄灭酒精灯,禁止用嘴吹。

②火焰分三层:外焰(温度最高)、内焰、焰心(温度最低)对物质加热用外焰(5)给物质加热的方法:对液体加热:试管外壁保持干燥,试管中液体不超过试管1/3,试管口向上与桌面成45°,先预热再加热,加热用外焰,试管口不可对人。

对固体加热:试管外壁保持干燥,试管口略下倾,先预热再加热,加热用外焰。

(6)玻璃仪器洗涤干净的标准: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7)可直接加热的仪器: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可间接加热的仪器:烧杯、烧瓶 不能加热的仪器:量筒、集气瓶(8)取用药品时做到:口不尝、手不摸、鼻不闻(闻的方法:扇闻)未说明药品用量时:液体一般取1~2毫升,固体只需盖满试管低部即可。

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全)

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全)

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全) 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全)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1.究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和与二氧化碳相关的问题如何检验二氧化碳?如何证明吸入的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比呼出的气体低?如何证明蜡烛的组成中含有碳、氢元素?2.药品的取用如何取用密度较大的块状固体药品?如何取用粉末状固体药品?用量一般取多少?用细口瓶向试管中倾倒液体时应注意哪些问题?如何正确读数量筒?俯视或仰视读数测量值与真实值的关系?如何准确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如何称取粉末状的药品或易潮解的固体?用天平如何称量未知质量固体或定质量固体?砝码和游码应按什么样的顺序使用?如果药品和砝码的位置颠倒,且使用了游码,能否知道药品的实际质量?3.物质的加热如何正确地点燃或熄灭酒精灯?洒出的酒精在桌面上燃烧,应如何处理?它的火焰哪一部分温度最高?怎样证明这一点?加热试管里的液体或固体时,分别应注意哪些问题?两者有何区别?给药品加热时,发现试管炸裂,可能原因有哪些?4.药品和仪器的处理玻璃仪器洗涤干净的标志是什么?如何放置?实验后药品能否放回原瓶?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1.空气的主要成分及作用空气中主要含有哪些气体?每种气体分别有哪些用途?2.实验探究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燃烧匙中一般放什么物质?给物质的量有什么要求?目的是什么?能否用木炭、硫磺代替红磷?为什么?能否用铁丝、硫来代替红磷?为什么?如用木炭来做实验,又如何改进实验?产生什么实验现象?得到什么结论?实验原理是什么?若测定的氧气的体积分数明显偏小,有哪些可能原因?3.大气污染物的来源和危害空气中的污染物主要有哪些?原因是什么?空气被污染后会造成什么危害?4.能从组成上区分纯净物和混合物纯净物和混合物有什么区别?列举几种常见的混合物?5.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有什么区别?如何判断“硫在氧气中燃烧”属于化学变化?6.化合反应氧化物什么叫化合反应?化合反应有什么特点?列举几个化合反应?什么叫氧化物?学会识别氧化物。

初三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汇总(可编辑打印思维导图)

初三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汇总(可编辑打印思维导图)

① 红磷要过量;
(3) 实验成功的关键
② 容器要密封,;
1、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
③ 冷却后再打开弹簧夹。 ① 红磷不足,氧气未耗尽;
(4) 进入集气瓶中的水少于1/5的原因:
② 气密性不好;
③ 未冷至室温就打开弹簧夹。
(5)集气瓶中先加少量水的作用:吸收 生成的五氧化二磷。
2 、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大约是: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CO2占0.03%,其他气体 和杂质0.03%.
注意:
(2)化学变化中的现象:颜色改变,放 出气体,生成沉淀,吸热或放热,发光
等。
(3)判断是否为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 有新物质生成,而不是现象。
二、物质的性质
1、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 来的性质。
2、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 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常见化学性质: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 酸性,碱性,稳定性。
a 铁架台的铁夹应夹在离试管口约1/3处。
b 导管伸出橡皮塞少许,不能太长。
c 用KMnO4制氧气时,试管口要放一团棉花。目的是为了防止KMnO4粉末进入导管。
7 注意:
d 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目的是为了防止冷凝水回流到热的试管底部,炸裂试管。
e 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先将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是为了防止水槽中的水倒吸入试管 ,使试管因骤冷而炸裂。
2 实验室药品取用的规则:
3 固体药品的取用
4、液体药品的取用
5、酒精灯的使用.
课题3 走进化学实验室
6、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需要注意:
7、给试管里的固体加热时,需要注意:
8、玻璃仪器洗涤干净的标准:内壁附着 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初三化学上册必背知识点

初三化学上册必背知识点

初三化学上册必背知识点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1、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表示没有新物质生成,化学变化则表示有新物质生成;2、物质的性质:物质性质中不需发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比如说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密度、熔点、沸点等;而物质性质必须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比如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毒性等。

二、基本实验操作:1、药品的取用(1)取药量:一般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液体取1—2毫升;(2)注意事项:记住不闻、不尝和不摸;(3)取用少量液体药品用胶头滴管,取用一定量的液体药品用量筒量取,读数时,量筒必须放平,视线与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取用较大量液体时用倾倒方法,瓶塞倒放,标签向手心,瓶口要紧靠容器口。

2、物质的加热(1)酒精灯的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部分,其中外焰温度最高;(2)使用酒精灯时,酒精不能超过灯容积的2/3,绝对禁止用嘴吹灭酒精灯,需要用灯帽盖熄;(3)给试管液体加热,试管所盛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此外试管要倾斜放置。

3、仪器的洗涤玻璃仪器在容器内壁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一、空气的成分和组成1、空气的成分:主要有氮气和氧气,还有稀有气体、二氧化碳等其它气体和杂质。

2、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现象为有大量白烟产生,广口瓶内液面上升约1/5体积,这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4P5O2点燃4P2O5,得出的结论是空气是混合物,其中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氮气约占空气体积的4/5。

3、空气的污染及防治:对空气造成污染的主要是有害气体和烟尘等,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为CO、SO2、NO2、O3和可吸入颗粒物等。

二、氧气的化学性质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不易溶于水。

2、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在反应中作氧化剂。

3、氧气的制取(1)工业制氧气―――分离液态空气法法,利用空气中氧气和氮气的沸点不同,此变化属于物理变化。

初三化学上册必背知识点

初三化学上册必背知识点

初三化学上册必背知识点初中化学是学生在化学学科中的第一次正式系统学习,是为高中化学和大学化学打下基础的重要环节。

下面是初三化学上册必背的知识点,希望对学生们掌握化学知识有所帮助。

第一章物质的分类1.物质物质是构成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的基本实体,是指具有一定质量和体积、能够量化、能够稳定地存在于一定时间和空间中的任何事物。

物质包括元素和化合物两类。

2.元素元素是由一种原子组成的物质,具有一定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元素有118种,其中92种是自然存在的,其他的都是人工合成的。

3.化合物化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元素通过化学反应组成的物质,具有比元素更为复杂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化合物有无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两种。

4.混合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通过物理方法混合而成的物质,没有固定的化学组成和化学性质。

混合物有医用混合物、饮用水、空气等。

第二章原子结构1. 原子结构原子结构由原子核和电子云组成,原子核包括质子和中子,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

电子云由电子构成,带负电。

2. 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按照元素原子序数的大小排列而成的,原子序数从1开始,数值越大,原子结构越复杂。

元素周期表的列数称为“族”,不同族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行数称为“周期”,同一周期内元素的电子壳层数相同。

第三章化学式与化合价1. 化学式化学式是描述化合物的化学组成的一种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和数字表示,其中数字表示相应元素原子的个数,元素符号大小写区分。

例如,H2O表示水分子中有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

2. 化合价化合价是描述元素与其他元素形成化合物时所具有的化学价数,是元素连接数的形式上的电荷数,以涨电的形式表示。

可以通过化合物的以下特点来确定:化合物在分子中元素的电荷数总和等于零;化合物中各元素所具有的化合价相等,一般是元素化合价的最小公倍数。

第四章反应前提1. 化学反应化学反应指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的化学变化,化学反应包括原子、电离和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等。

初三(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总结课(新人教版)

初三(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总结课(新人教版)

第1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1、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宏观上有无新物质生成;微观上分子种类是否改变。

闻气体的方法:扇闻 绿色化学反应) 3、蜡烛燃烧实验(描绘现象时不可出现产物名称) (1)火焰:焰心、内焰(最明亮)、外焰(温度最高) 外焰温度最高 (3)检验产物 H 2O :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水雾 CO 2:用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于火焰上方。

或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 (4)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气),点燃白烟,蜡烛复燃。

说明石蜡蒸气燃烧。

4、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 结论:与吸入空气相比,呼出气体中O 2的量减少,CO 2和H 2O 的量增多 (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成分是相同的)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知识点 1、第一个对空气组成实行探究的化学家:拉瓦锡(第一个用天平实行定量分析)。

2、空气的成分和组成(1)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a 、可燃物要求:足量且产物是固体:选择红磷b 、装置要求:气密性良好c 、现象:有大量白烟产生,广口瓶内液面上升约1/5体积d 、结论:空气是混合物; O 2约占1/5,可支持燃烧;N 2约占4/5,不支持燃烧,也不能燃烧,难溶于水e 、探究: ①液面上升小于1/5原因:装置漏气,红磷量缺乏,未冷却完全。

液面上升大于1/5原因:燃烧匙伸入过慢,止水夹未夹紧。

②能否用铁、铝代替红磷?不能 原因:铁、铝不能在空气中燃烧 能否用碳、硫代替红磷?不能 原因:产物是气体,不能产生压强差(2)空气的污染及防治:对空气造成污染的主要是有害气体(CO 、SO 2、氮的氧化物)和烟尘等。

当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为CO 、SO 2、NO 2、O 3和可吸入颗粒物等。

(4)当前环境污染问题:臭氧层破坏(氟里昂、氮的氧化物等) 温室效应(CO 2、CH 4、臭氧等) 酸雨(NO 2、SO 2等) 白色污染(塑料垃圾等) 6.氧气 (1)氧气的化学性质:特有的性质:支持燃烧(助燃性),供给呼吸 铁、铝燃烧要在集气瓶底部放少量水或细砂的目的:防止溅落的高温熔化物炸裂瓶底 *铁、铝在空气中不可燃烧。

初三(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

初三(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

初三(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人教版初三(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主要包括化学世界、空气、水、物质构成、化学方程式、碳和碳的氧化物、燃烧等知识点,是初三学生复习化学的最佳资料,也是中考备考化学不可缺少的部分。

初三(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科学。

2、我国劳动人民商代会制造青铜器,春秋战国时会炼铁、炼钢。

3、绿色化学-----环境友好化学 (化合反应符合绿色化学反应)①四特点 (原料、条件、零排放、产品) ②核心: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4、蜡烛燃烧实验(描述现象时不可出现产物名称)(1)火焰:焰心、内焰(最明亮)、外焰(温度最高)(2)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

现象:两端先碳化;结论:外焰温度最高(3)检验产物 H2O: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水雾CO2: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4)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气),点燃白烟,蜡烛复燃。

说明石蜡蒸气燃烧。

5、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结论:与吸入空气相比,呼出气体中O2的量减少,CO2和H2O的量增多(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成分是相同的)6、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科学探究一般步骤: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记录与结论反思与评价化学学习的特点: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7、化学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8、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根本区别是:有没有新物质的生成。

化学变化中伴随发生一些如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

9、物理性质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延展性、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吸附性等。

10、化学性质氧化性、还原性、金属活动性、活泼性、稳定性、腐蚀性、毒性等。

(1)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a、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锥形瓶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是--烧杯、烧瓶、锥形瓶(垫石棉网受热均匀)可用于固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可用于液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烧杯、蒸发皿、烧瓶、锥形瓶不可加热的仪器量筒、漏斗、集气瓶b、测容器--量筒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平稳。

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上册 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

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上册 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

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上册引言初中化学是化学学科中的基础阶段,通过学习初中化学,能够了解化学的基本概念、化学元素、化学方程式,以及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规律等内容。

初三化学上册主要涵盖了物质的性质与变化、元素和化合物等知识点。

本文档将对初三化学上册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和归纳。

一、物质的性质与变化1. 物质的三态和相互转化•物质存在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状态。

•物质之间可以通过加热、降温、加压等方式来进行相互转化。

•物质的相变包括熔化、凝固、汽化和凝华等过程。

2. 物质的纯净与杂质•纯净物质是由同一种物质组成的,具有明确的化学组成和固定的性质。

•杂质是指物质中混杂有其他物质的情况。

3. 物质的性质与分类•物质的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质可以分为金属和非金属两大类。

4. 物质的分离与纯净•物质的分离方法包括过滤、蒸馏、结晶、吸附等多种方式。

•通过适当的分离方法,可以得到较为纯净的物质。

二、元素和化合物1. 元素的基本概念•元素是物质世界中最基本的组成单位,具有一种独特的化学性质。

•元素可以根据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进行分类。

2. 元素的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将元素按照一定规律排列的表格形式。

•元素周期表按照原子序数的大小分为周期和族。

3. 元素的符号和名称•元素符号是用来表示元素的简写方式,通常由元素的英文名称的首字母组成。

•元素的名称是用来描述元素的常用名称。

4. 化合物的基本概念•化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通过化学反应结合而成的物质。

•化合物可以根据组成元素的比例分为元素化合物和非元素化合物。

5. 化合式和化学方程式•化合式是用来表示化合物组成的式子。

•化学方程式是用来描述化学反应的式子。

三、物质的保存与守恒1. 物质的质量守恒•物质的质量在化学反应中是不会发生变化的。

•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总是守恒的。

2. 能量与物质的转化•在化学反应中,物质的转化经常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反应吸收能量的称为吸热反应,反应放出能量的称为放热反应。

初三上册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初三上册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初三上册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一、初中化学常见物质的颜色(一)固体的颜色1、红色固体:铜,氧化铁2、绿色固体:碱式碳酸铜3、蓝色固体:氢氧化铜,硫酸铜晶体4、紫黑色固体:高锰酸钾5、淡黄色固体:硫磺6、无色固体:冰,干冰,金刚石7、银白色固体:银,铁,镁,铝,汞等金属8、黑色固体:铁粉,木炭,氧化铜,二氧化锰,四氧化三铁(碳黑,活性炭)9、红褐色固体:氢氧化铁10、白色固体:氯化钠,碳酸钠,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碳酸钙,氧化钙,硫酸铜,五氧化二磷,氧化镁(二)液体的颜色11、无色液体:水,双氧水12、蓝色溶液:硫酸铜溶液,氯化铜溶液,硝酸铜溶液13、浅绿色溶液:硫酸亚铁溶液,氯化亚铁溶液,硝酸亚铁溶液14、黄色溶液:硫酸铁溶液,氯化铁溶液,硝酸铁溶液15、紫红色溶液:高锰酸钾溶液16、紫色溶液:石蕊溶液(三)气体的颜色17、红棕色气体:二氧化氮18、黄绿色气体:氯气19、无色气体:氧气,氮气,氢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氯化氢等气体。

二、初中化学敞口置于空气中质量改变的(一)质量增加的1、由于吸水或与水反应而增加的:浓硫酸,碱石灰,生石灰,硅酸干凝胶等。

2、由于发生潮解而增加的:晶体碱。

3、由于与二氧化碳反应而增加的:氢氧化钠溶液。

4、敞口放置的浓盐酸和浓硝酸。

浓盐酸易挥发出氯化氢气体,使溶液质量减少;浓硝酸易挥发出硝酸气体,使溶液质量减小。

根据溶质的质量不变原理,它们的溶质质量分数都会减小。

(二)质量减少的由于挥发而质量减少的:浓氨水,浓硝酸,浓盐酸。

其中浓氨水和浓硝酸都有强烈的挥发性;浓盐酸易挥发出氯化氢气体而使溶液质量减小。

初三化学第一至第八单元复习_知识点归纳.docx

初三化学第一至第八单元复习_知识点归纳.docx

格式九年级化学一至八单元知识归纳第一章走进化学世界一、常见仪器的使用要求:知道常见仪器的名称、用途以及注意事项如:知道可用于反应的容器、可直接加热的仪器、不能直接加热的仪器等考点链接:常在实验题中要求填仪器名称二、实验基本操作1、药品的取用( 1)固体药品的取用“一斜、二放、三慢竖”粉末放入试管底部、块状放在试管口,粉末一般用钥匙或纸槽,块状用镊子(2)液体药品的取用液体药品的倾倒“一倒、二向、三紧挨”液体药品的量取“量筒放平,视线与页面凹液面最低处保持相平吸取与滴加药品“不可将滴管深入试管内”(3)给物质加热①、酒精灯的使用方法:②、加热的操作:要用外焰加热,酒精灯的火焰分为焰心、内焰、外焰三层,其中外焰温度最高;固体加热,先预热,再对着固体药品的地方加热;液体加热,先预热,液体体积不得超过试管容积的1/3 ,且要与桌面成45°角,不能对着有人的方向。

③、物质加热的注意事项:(温馨提示:否者可能会导致试管受热不均而破裂。

)( 1)外壁不能有水,(2)容器不要接触灯芯,(3)烧得很热的容器不要立即用冷水冲洗或放在实验台上。

考点链接:常在选择题中考操作图或在实验题中考查实验正误三、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一)概念1、物理变化:物质发生变化时没有生成新物质,这种变化叫物理变化。

例:火柴梗被折断、玻璃破碎、小麦加工成面粉等,只是形状改变。

专业资料整理格式水的三态变化、石蜡熔化、食盐溶解在水中,只是形状和状态发生变化。

灯泡、电炉丝通电发光、发热。

以上都是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

2、化学变化:物质发生变化时生成新物质,这种变化叫化学变化。

现象:会伴随产生发光、发热、变色、放出气体或生成沉淀等。

例:燃烧、铁生锈碳酸氢钠和稀盐酸反应温馨提示:有发光发热的不一定是化学变化。

如灯泡发光。

(二)区别与联系区别:看有没有新物质生成。

联系: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往往同时发生,在化学变化中,一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

初三化学知识点归纳上册

初三化学知识点归纳上册

初三化学知识点归纳上册一、走进化学世界。

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 物理变化。

- 定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例如:水的三态变化(冰融化成水、水蒸发成水蒸气)、灯泡发光等。

- 特征:物质的形状、状态等发生改变,但没有新物质生成。

- 化学变化。

- 定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例如:铁生锈(铁与空气中的氧气、水反应生成铁锈)、蜡烛燃烧(蜡烛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等。

- 特征:有新物质生成,常伴随发光、发热、颜色改变、产生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

但有这些现象的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灯泡发光是物理变化。

- 物理性质。

- 定义: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 包括: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挥发性等。

例如: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铁是银白色固体等。

- 化学性质。

- 定义: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 包括: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酸碱性等。

例如:氢气具有可燃性,氧气具有助燃性等。

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 蜡烛的物理性质:白色固体,质软,密度比水小,有轻微气味,不溶于水。

- 蜡烛燃烧时:火焰分为三层,外焰温度最高,内焰次之,焰心温度最低。

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可以用干冷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烧杯内壁有水雾出现,说明有水生成;迅速倒转烧杯,加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有二氧化碳生成。

- 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

- 实验结论:人体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比吸入的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高;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比吸入的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低;呼出的气体中水蒸气的含量比吸入的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高。

3. 走进化学实验室。

- 药品的取用。

- 固体药品的取用:- 块状药品:用镊子夹取,操作要点是“一横、二放、三慢竖”。

例如取用大理石。

- 粉末状药品:用药匙或纸槽取用,操作要点是“一斜、二送、三直立”。

例如取用碳酸钠粉末。

初三总复习上册化学必背知识点

初三总复习上册化学必背知识点

初三总复习上册化学必背知识点初三上册化学必背知识点 (1)一、物质与氧气的反应(1)单质与氧气的反应:(化合反应)1.镁在空气中燃烧2.铁在氧气中燃烧:3.铜在空气中受热:4.铝在空气中燃烧:5.氢气中空气中燃烧:6.红磷在空气中燃烧:7.硫粉在空气中燃烧:8.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9.碳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2)化合物与氧气的反应:1.一氧化碳燃烧:2.甲烷燃烧3.酒精燃烧:4.加热高锰酸钾:(实验室制氧气原理1)5.过氧化氢分解:6.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分解:7.生石灰溶于水:8.二氧化碳可溶于水:9.镁燃烧:10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11.氢气还原氧化铜12.镁还原氧化铜13.碳充分燃烧:14.木炭还原氧化铜:15.焦炭还原氧化铁:16.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实验室制二氧化碳):17.碳酸不稳定而分解:18.二氧化碳可溶于水:19.高温煅烧石灰石(工业制二氧化碳):20.石灰水与二氧化碳反应(鉴别二氧化碳):21.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22.一氧化碳的可燃性:23.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灭火器的原理):24.锌和稀盐酸25.铁和稀盐酸26.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二、常见物质的颜色的状态1、白色固体:MgO、P2O5、CaO、、KClO3、KCl、、NaCl、无水CuSO4;铁、镁为银白色(汞为银白色液态)2、黑色固体:石墨、炭粉、铁粉、CuO、MnO2、Fe3O4▲KMnO4为紫黑色3、红色固体:Cu、Fe2O3、HgO、红磷4、硫:淡黄色5、(具有刺激性气体的气体:NH3、SO2、HCl(皆为无色)6、无色无味的气体:O2、H2、N2、CO2、CH4、CO(剧毒)三、化学之最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

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氧。

3、空气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氮气。

4、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质是金刚石。

5、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水。

6、相同条件下密度最小的气体是氢气。

7、相对原子质量最小的原子是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三上学期化学知识点复习
化学知识基本都是基于实验的。

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
酸的用途很广泛:
1. 盐酸:用于金属表面除锈,制造药物等,人体胃液中含有盐酸帮助消化。

2. 硫酸:用于生产化肥、农药、火药、染料以及冶炼金属、精炼石油等;实验室常用作干燥剂。

3. 硝酸:主要应用于制造化肥,以及硝酸盐工业。

4. 醋酸:生活中既可作食品调味,也可用于清洗热水瓶内水垢。

相关初中化学知识点:碱的用途
常见的碱的用途:
1. 氢氧化钠: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广泛用于肥皂、石油、造纸、纺织和印染等工业。

实验室中可作干燥剂。

2. 氢氧化钙:用于建筑业,制漂白粉,改良土壤。

常用于实验室二氧化碳的检验。

(二)
非金属化学性质是:
1.与金属反应绝大多数非金属能与金属直接化合生成盐、氧化物、氮化物和碳化物。

反应的难易是:强强易,弱弱难。

典型的金属与典型的非
金属化合形成离子化合物。

2Na+Cl2=2NaCl
3Fe+2O2Fe3O4
3Mg+N2Mg3N2
金属活动顺序表里的金属都能与F2、Cl2反应,除Ag、Pt、Au外都能与Br2、I2反应,除Pt、Au外都能与S反应,以上均生成无氧酸盐。

注意:2Na+S=Na2S,Hg+S=HgS较易。

2.与非金属反应
①与H2反应生成气态氢化物(以极性键形成气态氢化物,水是液态)。

反应的难易是:强易弱难,强稳定。

即使在温度 H2+Cl22HCl 非金属气态氢化物大多具有还原性,其规律是:强者弱。

②与O2反应生成非金属氧化物,除NO、CO外,皆为成盐氧化物。

反应规律是强难弱易,卤素不与氧气直接化合,具有强还原性的非金属与氧气反应容易。

大多数非金属氧化物是酸性氧化物,其最高氧化物中除CO2为气体外,其余皆为固体。

S+O2=2SO24P+5O2=2P2O5 非金属单质形成氧化物的由易到难的程度:P、S、C、Si、N、I、Br、Cl。

40℃左右白磷燃烧,300℃左右煤(C)着火。

C、Si可在空气中烧尽,N2在2000℃左右才和氧气化合。

I2、Br2、Cl2不与氧气直接化合。

③与其它非金属反应
2P+3Cl2=2PCl3
2P+5Cl2=2PCl5
Si+2F2=SiF4
C+2SCS2
(3)与水反应
2F2+2H2O=4HF+O2(置换)
Cl2+H2O=HCl+HClO(Br2、I2相同)(歧化)
C+H2O(g)CO+H2(水煤气)
(4)与碱溶液反应
X2+2NaOH(稀)=NaX+NaXO+H2O(注意:F2例外)
3X2+6NaOH(浓)=5NaX+NaXO3+3H2O(注意:F2例外)
3S+6KOH(浓)=2K2S+K2SO3+3H2O
Si+2NaOH+H2O=Na2SiO3+2H2
P4+3NaOH+3H2O3NaH2PO2+PH3
(5)与氧化性酸反应不太活泼的非金属C、S、P、I2等具有较强还原性,可被硝酸和浓硫酸等强氧化性酸氧化。

C+2H2SO4(浓)CO2+2SO2+2H2O
C+4HNO3(浓)CO2+4NO2+2H2O
S+2H2SO4(浓)3SO2+2H2O
S+6HNO3(浓)H2SO4+6NO2+2H2O
P+5HNO3(浓)H3PO4+5NO2+H2O
3P(白磷)+5HNO3(稀)+2H2O=3H3PO4+5NO
I2+10HNO3(浓)=2HIO3+10NO2+4H2O
(6)与氧化物反应
①与金属氧化物反应(具有还原性的非金属与具有氧化性的金属氧化物
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
C+2CuOCO2+2Cu
C+FeOCO+Fe
Si+2FeOSiO2+2Fe
H2+CuOH2O+Cu
Na2O+O2=Na2O2
②与非金属氧化物反应
C+H2OCO+H2
2C+SiO22CO+Si
3C+SiO22CO+SiC
2F2+2H2O=4HF+O2
C+CO22CO
2SO2+O2=2SO3
2NO+O2=2NO2
(7)与无氧化酸及无氧酸盐反应按非金属的活动顺序发生置换反应(强代弱)。

2NaBr+Cl2=2NaCl+Br2
Br2+2NaI=2NaBr+I2
Cl2+Na2S=2NaCl+S
2H2S+O2=2H2O+2S
2H2S+3O22H2O+2SO2
(三)
电解原理
电解就是将两根金属或碳棒(即电极)放在要分解的物质(电解质)中,然后接上电源,使电流通过液体。

化合物的阳离子移到带负电的电极(阴极),阴离子移到带正电的电极(阳极),化合物分为二极。

电解过程
用电使化合物分解的过程就叫电解过程。

水(H2O)被电解生成电解水。

电流通过水(H2O)时,氢气在阴极形成,氧气则在阳极形成。

带正电荷的离子向阴极移动,溶于水中的矿物质钙、镁、钾、钠......带正电荷的离子,便在阴极形成,就是我们所喝的碱性水;而带负电的离子,在阴极生成。

电解水实验:
1.实验现象:
(1)通电后两电极上都有气泡产生;
(2)与电源正极相连接的一端产生的气体比连接负极一端产生的气体少,
接负极一端玻璃管中气体的体积是接正极一端玻璃管内气体体积的2倍。

2.产物检验
(1)正极一端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证明气体是氧气。

(2)负极一端的气体能燃烧,并看到微弱的淡蓝色火焰(或听到爆鸣声),证明气体是氢气。

3.实验结论:
(1)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2)1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

(3)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可以再分。

4.注意事项:
(1)实验前在水中加入少量的氢氧化钠或者稀硫酸,可增强水的导电性,加快反应速率。

(2)实验开始时产生的氧气和氢气的体积会小于1:2,是因为氢气难溶于水,
氧气不易溶于水,开始产生的氧气有一部分溶于水,实验时间越长,
其比值越接近1: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