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新闻传播法规与职业道德
新闻传播法规与职业道德
新闻传播法规与职业道德新闻传播法规与职业道德一、法的基本概念:1、法的本质:法是一种具有强制性的社会控制手段2、法的基本内涵:①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②国家意志的表现③由国家制定或认可④由国家强制力量来保证实施⑤以权利和义务为主要内容二、新闻传播法规的定义:新闻传播法规,即广义的新闻传播法,是指由国家制定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体现这一国家统治阶级意志的,用于调整人们在新闻传播活动中所产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三、我国新闻传播法制的基本原则:1、言论出版自由的原则(公民享有言论出版自由权利但也不能滥用) 2、“两个服务”方向的原则(为人民为社会主义服务)3、国家发展与行政管理的原则四、新闻、广告等各类信息的发布1、1949年12月9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颁布《关于统一发布中央人民政府,及其所属各机关重要新闻的暂行方法》,规定:一切公告及公告性新闻,均由新华通讯社统一发布,并由人民日报负责转载。
2、设立新闻发言人的目的是:加强同外国驻京记者或临时来访记者的联系,向他们提供中国的情况,阐明中国的立场和方针、政策,并解答他们提出的问题,以扭转西方媒体多年来丑化、歪曲中国形象的行为,树立、维护社会主义中国的形象,增进世界人民对中国的了解。
3、对于气象预报和灾害性天气警报,应有国家气象局所属的各级气象台站按照职责公开发布,其他组织和个人不得向社会公开发布。
4、媒体不应以任何形式转播、转载其他来源的气象预报。
未经发布气象预报台站的同意,媒体不得更改气象预报的内容。
5、广告必须真实、合法、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这是我国广告发布的第三条基本原则。
五、煽动,即煽惑,鼓动。
它是指通过语言。
文字公然宣传,或借助于广播、影视、喜剧、书画等方式鼓吹自己的观点,以打到其非法的目的。
煽动不同于一般的言论。
煽动的四个特点:1、表达方式的非理性。
一般使用浮夸的情绪化的蛊惑性的语言。
2、内容的非真实性。
造谣诽谤,虚张声势,夸大其事。
第一章 新闻法规概述
法制现代化进程中的新闻事业 新闻媒体成了独立的法人单位 管理者必须依法管理新闻媒体 新闻记者必须依照法律要求开展新闻活动
三、新闻法治的必要性
中国加入WTO以后,对新闻活动的法律要求加强了 新闻报道中的违法现象令人关注 新闻法治是新闻事业发展的自身要求 层出不穷的新闻纠纷和新闻诉讼要求新闻法治 世界范围内的新闻法制化要求新闻法治
新闻法律关系
由新闻法律规范所调整的当事人在新闻活动过程中 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
新闻法律关系的特点
符合新闻法律规范的要求,并受新闻法 律规范调整的社会关系 必须是在新闻活动中发生的权利义 务关系
新闻法是指国家制定的调整新闻主体 新闻法 之间在新闻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权利和义务 关系的法律规范,新闻法属于法律调整机 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规定在新闻活 动中,新闻媒体、新闻记者、政府、公民 和法人之间彼此享受的权利和应履行的义 务。
[案例 案例]: 案例 原告:北京市海淀区文登培训学校、 原告:北京市海淀区文登培训学校、陈文登 被告:北京娱乐信报社、丁来峰、 被告:北京娱乐信报社、丁来峰、举晶 北京市海淀区文登培训学校系民办学校。2000.4.24, 北京市海淀区文登培训学校系民办学校。2000.4.24,被告 举晶到该校参加英语培训学习时, 举晶到该校参加英语培训学习时,向现场工作人员称其听课证丢 当天,该校工作人员告知听课证的补办办法, 失。当天,该校工作人员告知听课证的补办办法,允许当天先听 后补办听课证。4.25—5.8 5.8, 课,后补办听课证。4.25 5.8,举晶就听课证问题多次找到学 但因补办手续不齐全或证明不符合学校要求未能补办。 校,但因补办手续不齐全或证明不符合学校要求未能补办。至5 日上午,举晶交纳了105元补证费,学校为其开具收据, 105元补证费 月8日上午,举晶交纳了105元补证费,学校为其开具收据,举晶 补办了听课证。举晶第一次交费办听课证时, 补办了听课证。举晶第一次交费办听课证时,学校未给其开具收 据及发票。在举晶丢失听课证期间,学校未阻止举晶听课。 据及发票。在举晶丢失听课证期间,学校未阻止举晶听课。 北京娱乐信报记者丁来峰根据举晶的朋友提供的新闻线索采 访举晶后,2001.5.11在信报发表 考研班, 在信报发表《 访举晶后,2001.5.11在信报发表《考研班,只顾搂钱不怕犯 一文,其中有“文登培训学校大把收钱无收据” 法?》一文,其中有“文登培训学校大把收钱无收据”、“听课 证丢了,再花500元买新的” 500元买新的 开来贫困证明还要开遗失证明” 证丢了,再花500元买新的”、“开来贫困证明还要开遗失证明” 等小标题。在该文“编者按”中编辑撰写“小编大话” 等小标题。在该文“编者按”中编辑撰写“小编大话”:“如此 为人师表,教出的能不是钱串子吗?让你育人你也配! 为人师表,教出的能不是钱串子吗?让你育人你也配!” 两原告向法院提起诉讼称,该报道侵害其名誉权, 两原告向法院提起诉讼称,该报道侵害其名誉权,导致文登 培训学校报名数额下降,教材销售量下降,经济效益降低; 培训学校报名数额下降,教材销售量下降,经济效益降低;给校 长陈文登造成了经济损失和精神损害,尤其在网上发表该文, 长陈文登造成了经济损失和精神损害,尤其在网上发表该文,外 地学生不明情况,报名人数骤减。要求三被告承担相应侵权责任。 地学生不明情况,报名人数骤减。要求三被告承担相应侵权责任。
新闻传播法规与职业道德复习整理
新闻传播法规与职业道德一名词解释1、舆论监督新闻传播媒体运用舆论的独特力量帮助公众了解政府事务、社会事务和一切涉及公共利益的事务,并促使其沿着法制和社会生活共同准则的方向运作的一种社会行为2、名誉权指公民和法人对自己的社会生活中所获得的名誉,享有不可侵犯的权利,它具有法定性、人身专有性、财产关联性3、隐私权是法律保护的,公民不愿公开的个人生活私密和个人生活自由的人格权利4、隐性采访不公开记者的身份或公开记者身份但不公开真实意图以获取第一手资料的调查参与活动5、抗辩事由在侵权案件中,被告针对原告提出的指控和请求提出一切有关免除或减轻其民事责任的主张6、议程设置大众媒介不能直接作用于受众,影响他们的想法,但是大众传播可以通过安排议题和提供的信息来影响受众7、有偿新闻在新闻活动中,由采编人员介入的一切以金钱或者金钱等价物交易的行为8、新闻侵权指新闻媒体和新闻采写者利用新闻媒体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社会组织造成不法侵害的行为9、新闻职业道德是从事新闻信息传播活动的人们,在长期的职业实践中形成的调整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二、简答1、记者需不需要暗访,要考虑哪几点?答:1所要获取的信息必须具有极大的公众重要性2 一切获取信息的其他方式都无济于事3披露该事件而阻止的危害明显大于因采取欺骗手段而引起的危害的2、隐性采访的合理运用?答:1不得做为常规方式使用,使用了要向上级报告2 隐性采访的内容必须具有极大的公众利益的重要性3 不得伪装特定身份如公安、政府官员4 不得为了获取证据对采访对象进行诱导5 明确区分公共空间和私人空间的界限6 进行暗访之前尽量告知上级部门,获取上级的配合7 隐性采访结束后,应对一些不宜公开的内容进行技术处理3、新闻侵害名誉权的构成要件有哪些?答:1行为人实施了侮辱、诽谤等侵权行为2指向特定的受害人3损害事实的存在4行为人主观上的过错4、新闻侵害隐私权的构成要件有哪些?答:1新闻侵害隐私权的行为存在2受害人可以被指认3导致损害结果的出现4行为人主观上的过错5、新闻侵权案的主要表现形式有哪些?答:1报导内容无中生有,凭空捏造2采访时偏听偏信,未找被批评人核实情况以至于报道的主要事实失3报道内容是真实的,但使用了侮辱性的语言诽谤他人名誉6、什么是新闻侵权,其特点是什么?答:是指新闻媒体和新闻采写者利用新闻媒体对公民、法人或其他社会组织造成不法侵害的行为,其特点是1从形式上看,主要是对公民的人格造成侵害,其中由以侵害名誉权和隐私权最为多见2从传播方式上看,具有广泛性和迅速性的特征3从后果上看,会对受害人造成严重的伤害7、新闻侵权诉讼事由有哪些?答:侵害隐私权、姓名权、肖像权、著作权等8、有偿新闻的表现有哪些?答:1(软新闻)采编人员和经营人员不分,以新闻作品的方式做广告2 以巧妙的新闻形式给企业形象和产品做宣传3 以批评报导做为要挟,直接索要钱物4 有偿不闻该报道的不报道三、论述题1、中国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准则有哪些?答:1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1》明确“三个统一”的理念(把体现党的主张和反映人民心声统一起来,把坚持正确导向与通达社情民意统一起来,把坚持正面宣传为主与加强和改进舆论监督统一起来。
新闻传播法规与职业道德
新闻传播法规与职业道德教程1、论记者职业道德之——雨中骑车人摔跤照片一场暴风雨袭击厦门路上水坑让不少骑车人栽了跟头摄影记者“守株待兔”拍摄照片2005年5月9日,一场暴风雨袭击厦门,在厦门市厦禾路与凤屿路交叉路段有一窨井盖钢筋裸露在外,又遇大雨来袭,形成一个水坑,不少过路行人会在此地摔跟头,记者为了引起人们的注意,在此地等候一个多小时终于拍摄到了一位行人摔跤的惨景。
从新闻的角度来讲,这是一个真实的新闻,也据有一定的新闻价值。
在此新闻中我们也看到了记者为了拍摄一个新闻事实,并且让有关部门以及广大的社会群众引起注意,在雨中等候了一个多小时,才拍摄到了这一组新闻图片。
这组新闻图片,不管是立意还是视觉效果都是不错的作品,它与1994年普利策新闻特写摄影奖———《饥饿的小女孩》也有几分相似之处,不管是从立意还是图片来说,《饥饿的小女孩》都是一幅成功的作品。
但是这让人们在同情非洲人民的同时,更多的是关注那个小女孩的命运。
结果小女孩死了,这位摄影记者也因精神压力在获得大奖仅几个月后自杀了。
试问一句,如果你拍的骑车人摔倒在地有什么意外或不测,你还会如此坦然吗?我们在传播新闻事实的同时,对记者的职业道德也应该有所兼顾。
有时职业与道德有时是相互矛盾的,这就需要我们在处理二者时去寻找一个平衡点来支撑。
如果你在拍之前拿一个牌子,在醒目的地方写上“此地有坑吗,行人绕行”等,也就不会出现后面的路人摔跤了,然后再拍摄一组坏窨井盖的图片,向有关部门反映,这也未尝不可。
每件事情都有一百种的解决方法,不一定要用有伤害的方式来解决,或许你是无意识的,但在做之前如果考虑到前因后果,那么就不会有不该发生的伤害了。
我想作为一名记者,我们就是要将信息传达给受众,明白他们想要的,需要知道的。
在不违反法律的前提下,我们还要做好记者基本职业道德与自身素质的提高。
新闻传媒出版的规章制度
新闻传媒出版的规章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新闻传媒出版工作的管理,规范出版行为,维护新闻传媒出版秩序,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章。
第二条新闻传媒出版规章制度适用于所有从事新闻传媒出版工作的单位和个人。
第三条新闻传媒出版工作应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决维护国家利益和社会稳定,维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第四条新闻传媒出版应当遵循真实、客观、公正、平衡的原则,不得捏造、篡改、歪曲事实,不得违背公共利益、社会公德。
第五条新闻传媒出版应当尊重新闻职业道德,不得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不得传播违法信息,不得制作淫秽、色情等不良内容。
第六条新闻传媒出版单位和个人应当遵守法律法规,不得从事违法活动,不得传播违法信息,不得参与传播敏感信息。
第七条新闻传媒出版工作应当遵循市场经济原则,保障产权,促进产业发展,维护公平竞争。
第二章出版管理第八条新闻传媒出版单位应当依法取得出版许可证,按照规定报送出版物备案,不得擅自出版未获许可的出版物。
第九条新闻传媒出版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确保出版物的质量和安全,不得出现质量问题或安全隐患。
第十条新闻传媒出版单位应当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和管理,提高员工的专业水平和素质,增强工作能力。
第十一条新闻传媒出版单位应当加强对外部合作伙伴的管理,规范合作关系,维护出版秩序。
第十二条新闻传媒出版单位应当定期进行自查自纠,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确保出版工作的正常进行。
第三章出版活动第十三条新闻传媒出版单位应当严格按照规定进行内容审查,不得出现违法违规内容,不得传播谣言、虚假信息。
第十四条新闻传媒出版单位应当按照规定保护知识产权,不得侵犯他人的著作权,不得传播盗版或侵权出版物。
第十五条新闻传媒出版单位应当加强对出版物的宣传和推广,提高出版物的影响力和竞争力,促进市场销售。
第十六条新闻传媒出版单位应当开展各种形式的文化交流活动,促进文化交流和合作,增强国际影响力。
第十七条新闻传媒出版单位应当加强对读者的服务和沟通,及时反馈读者意见,改进出版工作,提高读者满意度。
第一章新闻传播法规与职业道德
第一章新闻传播法规与职业道德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新闻传播的影响力日益显著。
它不仅是我们获取信息、了解世界的重要途径,更是塑造社会舆论、影响公众观念的关键力量。
然而,伴随着新闻传播的迅速发展,一系列问题也随之而来,这就使得新闻传播法规与职业道德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新闻传播法规,是规范新闻传播活动的法律准则,它为新闻工作设定了明确的边界和行为规范。
其存在的意义,首先在于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
在新闻报道中,公民的隐私权、名誉权等权利应得到充分的尊重和保护。
例如,未经他人同意,擅自公开其个人隐私信息,这就是对法规的违背,会给当事人带来极大的伤害。
同时,新闻传播法规有助于维护社会公共利益。
在一些重大突发事件,如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中,准确、及时的新闻报道对于社会的稳定和应对危机至关重要。
但如果新闻报道出现误导、虚假等情况,可能会引发社会恐慌,影响正常的社会秩序。
另外,新闻传播法规还能促进新闻行业的健康发展。
通过明确的法律规定,规范新闻机构和从业人员的行为,防止不正当竞争和不良行为的出现,保障新闻市场的公平与有序。
职业道德,则是新闻工作者在长期的实践中形成的自我约束和行为准则。
它是基于对社会责任感和职业操守的认识而产生的。
新闻工作者应具备真实性原则。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任何虚假、夸大或歪曲的报道都是对职业道德的践踏。
在获取新闻素材时,必须通过合法、正当的途径,对信息进行反复核实和求证,确保所报道的内容真实可靠。
客观性也是职业道德的重要方面。
新闻工作者应避免个人偏见和主观臆断,以客观公正的态度报道新闻事件。
不偏袒任何一方,不被利益所左右,为公众提供全面、准确的信息。
此外,新闻工作者还应当保守秘密。
在采访过程中,可能会接触到一些涉及国家安全、商业机密或个人隐私的信息,必须严格遵守保密规定,不得随意泄露。
然而,在现实的新闻传播实践中,违反法规和职业道德的现象时有发生。
有些新闻机构为了追求点击率和收视率,故意制造噱头、炒作敏感话题,甚至编造虚假新闻。
新闻道德与法规
新闻道德与法规第一章新闻道德及其概念•一、新闻道德的概念•二、新闻道德的本质特征•三、新闻道德的社会作用•四、应该的概念体系•五、对应该的认识一、新闻道德的概念•(一)道德•(二)新闻活动新闻传播新闻工作者•(三)新闻道德(一)道德•道德:《说文》曰:“道,所行道也。
”引申为规律和规则。
“惪,外得于人,内得于己。
” 从直于心,心得正直,引申为品德。
道与德的结合,只是指行为应该如何的规范,而不指事物事实如何的规律。
•道德、伦理(moral):都指人际行为应该如何规范。
在中国则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二)新闻活动•新闻传播是人与人之间相互传达信息的交流活动,或是社会上新闻媒介向广大受众发布最新最重要信息的活动。
•新闻工作者是指新闻机构中采访、编辑、出版、播出、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新闻从业人员。
(三)新闻道德•新闻道德就是指从事新闻信息传播活动的人们,在长期的职业实践中形成的调整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
•新闻道德内化于新闻传播主体的品格、习性和意向之中,又通过其言行表现出来,是在新闻传播活动中发挥着特殊作用的规范性调节体系。
二、新闻道德的本质特征•道德行为与非道德行为区分标准:可以进行善恶的评价不道德与非道德•新闻工作行为是道德行为:直接依据社会的道德原则与规范进行评判。
•本质特征:是否有益或有害于他人及社会、是否可以对其进行善恶评价。
二、新闻道德的本质特征•道德意义的发生及作用机制具备条件首先,报道者是在一定的道德意识支配下主动采取的行为。
其次,报道者是根据自己的意志志愿抉择而采取的行为。
可见,新闻道德这种内化的规范,从本质上看,只有在新闻工作者真心诚意地接受并转化为个人的情感、意志和信念时,才可能发生作用。
二新闻道德的本质特征•新闻工作者尤其需要加强道德品质修养首先,新闻工作者诉诸舆论而参与国家治理的特殊身份和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
其次,新闻工作者承担着构建社会道德体系的使命。
再次,新闻工作者所具有公众道德的示范和表率作用。
新闻法规(第1章)
第一节 法的概述
四、构成违法行为必须具备四个要素 (1)违法行为的主体 实施了违法行为的公民或组织 (2)违法行为的客体 实施了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行为, 实施了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行为, 侵害了法律所调整和保护的社会关系
第一节 法的概述
四、构成违法行为必须具备四个要素 (3)违法行为的主观方面 违法行为在主观上有过错, 违法行为在主观上有过错,过错包括故 意和过失 (4)违法行为的客观方面 违法行为在客观上造成了对社会的危害 结果
我国新闻传播法的渊源
宏观上 宪法 微观上 民法通则》 民法 《民法通则》、相关司法解释 刑法 行政法 保守国家秘密法》 广告法》 其他 《保守国家秘密法》、《广告法》
法律
行政法规
管理各类传播媒介的专门行政法规 对新闻传播活动的某一具体事项进行单项 管理的行政法规 其他领域的专门行政法规中对新闻传播活 动有关的规定。 动有关的规定。
第一节 法的概述
法律关系的主体与客体: 法律关系的主体与客体: 法律关系的主体 法律关系的参加者, 法律关系的参加者,也就是在法律关系中依 法享有一定权利并承担一定义务的人或组织。 法享有一定权利并承担一定义务的人或组织。 常见的权利主体主要是公民和一般法人、 常见的权利主体主要是公民和一般法人、新 闻单位、设立新闻单位的单位、 闻单位、设立新闻单位的单位、国家机关
新闻法治与自律的比较研究 张西明著
2002年 年
第一章
新闻法制学导论
第一节 法的概述 第二节 世界新闻传播法简介 第三节 我国新闻传播法的渊源 第四节 我国新闻法建设的难点 第五节 其他行为规范
第一节 法的概述
一、什么是法?法律? 什么是法?法律? 是由国家创制的, 法是由国家创制的,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 施的,普遍适用的行为规范的体系, 施的,普遍适用的行为规范的体系,体现了 统治阶级的意志。 统治阶级的意志。 狭义的法律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 狭义的法律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 员会制定的规范性文件。 员会制定的规范性文件。法律是法的主要表 现形式。 现形式。 广义的法律包括包括宪法 法律、行政法规、 包括包括宪法、 广义的法律包括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法规、 地方性法规、规章等多种形式。 地方性法规、规章等多种形式。
新闻传播法规与职业道德
客观:保持中立立场,不 偏袒任何一方,客观报道 事实
公正:尊重事实,不歧视、 不偏见,公正对待所有新 闻事件
尊重隐私:保护个人隐私, 不侵犯他人权利
遵守法律法规:遵守新闻 传播法规,不传播违法信 息
社会责任:承担社会责任, 传播正能量,促进社会和 谐稳定
尊重和维护新闻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尊重新闻当事人的隐私权,不得侵犯其个人隐私 尊重新闻当事人的肖像权,不得擅自使用其肖像 尊重新闻当事人的名誉权,不得进行恶意攻击和诽谤 尊重新闻当事人的知情权,不得隐瞒或歪曲事实真相
加强新闻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培训和教育
培训内容:包括新 闻伦理、法律法规、 职业道德等
培训方式:线上线 下相结合,理论与 实践相结合
培训对象:新闻从 业人员,包括记者 、编辑、主持人等
培训效果:提高新闻 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 ,增强其社会责任感 和职业道德意识
建立健全新闻行业自律机制和监督机制
建立新闻行业自律组织,制定行业规范和标准 加强新闻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和培训 建立新闻行业监督机制,对违反职业道德的行为进行惩处 加强新闻行业的社会监督,鼓励公众参与新闻监督
汇报人:
,a click to unlimited possibilities
汇报人:
目录
新闻传播法规的概念和作用
概念:新闻传播法规是 指国家或地区制定的关 于新闻传播活动的法律、 法规和规章的总称。
作用:新闻传播法规 旨在规范新闻传播行 为,保护公民的合法 权益,维护社会稳定 和公共利益。
内容:新闻传播法规 包括新闻出版、广播 电视、网络传播等方 面的法律法规。
新闻传播者应积极维护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传播正能量,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在报道中要尊重事实,客观公正,不得捏造、歪曲事实,更不能传播虚假信息。 新闻传播者应自觉抵制不良信息,防止信息污染,维护良好的信息传播环境。
新闻传播法规与职业道德(doc 51页)
§1-1 新闻法制的基本概念
2,新闻传播法律关系的主体与客体
新闻传播法律关系的主体,是指在新闻传播活动中享有权利和 承担义务的人或组织。它必须具备新闻传播法律关系的主体 资格,即具备能够享有参加新闻传播活动的权利和承担新闻 传播活动义务的资格。
新闻传播法律关系的主体有以下几类:新闻传播媒体;新闻传 播从业人员;政府、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公民或自然人。
§1-1 新闻法制的基本概念
• 1.宪法 最高国家权利机关全国人民代表 大会制定的国家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 法律地位和法律效力。 不仅规定了国家 的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公民的基本权 利和义务等根本问题,还为各种法律、 法规、规章以及其他规范性文件的制定 提供了法律依据与来源。 对新闻事业所 作的原则性的规定,是新闻法规的主要 渊源和新闻立法的法律依据。
包括《宪法》的有关规定、有关法律、有关行政法规与规章等各 种法律规范性文件。
§1-1 新闻法制的基本概念
一、新闻传播法制的一般概 念
(二)有关新闻传播法的一个问题
(1)问题
要不要一部由国家制定的、调 整与规范新闻传播活动的专 门法律?即:要不要制定一 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 法》?
§1-1 新闻法制的基本概念
新闻传播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指在新闻传播活动中,新闻传播 法律关系主体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对象。
新闻传播法律关系客体,包括物、新闻传播行为和智力成果。
§1-1 新闻法制的基本概念
3,新闻传播法律关系的内容与类型
新闻传播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指新闻传播法律关系主体所享有的 新闻传播权利与义务。新闻传播权利,是新闻传播法律规范所规 定的、新闻传播法律关系主体所享有的做出一定行为的许可和保 障。新闻传播义务,是新闻传播法律规范所规定的、新闻传播法 律关系主体所承担的某种行为的必要性。
规章制度新闻职业道德
规章制度新闻职业道德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新闻行业的职业道德,提高新闻从业者的素质和水平,特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新闻从业者应当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遵循新闻职业道德准则,履行新闻报道职责,维护社会公共利益。
第三条新闻从业者应当以客观、公正的态度进行新闻报道,不得偏袒、曲解事实,不得捏造、篡改新闻,不得编造虚假新闻。
第四条新闻从业者应当尊重公民的人格尊严和民族的风俗习惯,不得侵犯他人合法权益,不得恶意中伤、诽谤他人。
第五条新闻从业者应当保护新闻来源的隐私,不得泄露新闻来源的身份,不得以不正当手段获取新闻信息。
第六条新闻从业者应当遵守职业操守,不得接受贿赂、行贿,不得以权谋私,不得利用职权谋取不正当利益。
第七条新闻从业者应当遵守职业纪律,不得擅自变造报道稿件,不得以个人观点篡改编辑他人稿件,不得抄袭他人作品。
第八条新闻从业者应当坚持思想解放,敢于批评、敢于创新,不得受政治、经济、宗教等因素的干扰,不得违背自己的理想和良知。
第九条新闻从业者应当保护新闻事实的真实性和客观性,不得歪曲、夸大、缩小事实,不得随意改变新闻报道的内容和性质。
第十条新闻从业者应当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和职业素养,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和判断能力,不断完善自身的职业道德意识和职业操守。
第二章新闻报道原则第十一条新闻报道应当遵循真实、准确、全面的原则,做到实事求是、客观公正。
第十二条新闻报道应当遵循及时、及入的原则,做到信息快速传播、反映社会事件。
第十三条新闻报道应当遵循平衡、多元的原则,做到全方位、多角度的报道,客观呈现事实。
第十四条新闻报道应当遵循尊重、保护的原则,对新闻报道对象必须尊重其个人隐私权和合法权益。
第十五条新闻报道应当遵循舆论引导的原则,引导公众理性、科学地看待社会事件,不得炒作、渲染恐慌情绪。
第三章新闻从业者职责第十六条新闻从业者应当履行职业责任,不得随意炒作事件、制造社会恐慌,不得利用媒体平台传播虚假信息、误导公众。
新闻法规与职业道德教程
新闻法规与职业道德教程第一章新闻法制的基本理论法的概念:法是由社会物质条件所决定的,反映掌握国家政权的社会集团的共同意志和根本利益,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一种社会规范。
法的特征:(1)法是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
(2)法是掌握国家政权的社会集团的共同意志体现。
(3)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4)法是由国家的强制力来保证实施的。
(5)法以权利和义务为主要内容。
新闻法制与新闻职业道德存在的区别:(1)新闻法制是以国家意志形式出现,一般表现在国家机关所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对权利义务有明确具体的规定;新闻职业道德是以社会意志形式出现,表现为舆论、各种职业道德规范、社会公约等抽象原则和信条,不设具体的权利和义务。
(2)新闻法规有严密的逻辑结构,它所规定的权利和义务是对应的;新闻职业道德以义务为本位,侧重于个人对社会、对他人履行的义务。
(3)新闻法制调整的是新闻传播活动中对他人的利益或公共利益产生影响的新闻行为和新闻关系;而新闻职业道德通过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来调整人们的行为,使人们在社会舆论的监督下按照一定的准则行动。
(4)新闻法制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多表现为对一定行为的禁止和惩罚,以他律为主要特点,具有国家强制性;新闻职业道德的作用,则多表现为对人们行为的劝阻和示范,以其对社会舆论和人们内心的信念影响的程度,对人们的行为发生作用,即以自律为主要特点。
我国新闻法规的基本原则:(重点) (1)宪法原则(2)社会效益第一原则(3)依法行使言论出版自由原则新闻自由:是公民进行新闻活动的自由,是公民通过新闻媒介获取、表达、传播各种信息和意见,参与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的一项重要政治权利。
新闻法制核心问题:言论出版自由西方国家普遍采用的新闻法制模式:一是依法保障新闻自由;二是依法限制滥用新闻自由;三是新闻界本身的自律。
依法限制言论出版自由的原则:一是公共利益原则;二是较少限制手段原则;三是事后限制原则;四是明显而即刻的危险原则;五是法律规定明确、限制精明原则;六是绝对禁止原则;七是特别权衡原则;八是时间、地点、方式限制原则;九是危险倾向和有害倾向原则。
2024年新闻宣传管理规定
2024年新闻宣传管理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新闻宣传工作的管理,维护社会稳定,建设和谐社会,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管理规定。
第二条本管理规定适用于国内新闻宣传工作,包括新闻媒体的采编报道、发布渠道、信息发布等内容。
第三条新闻宣传工作应当坚持正确导向、客观公正、负责任原则,服务于党和国家的事业发展。
第四条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是新闻宣传工作的管理机构,负责制定、实施本管理规定。
第五条新闻宣传工作要充分发挥党的领导作用,在保证宪法所规定的新闻自由的前提下,加强对新闻媒体的管理。
第六条对于新闻媒体的违法违规行为,要及时予以查处,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和社会稳定。
第二章新闻媒体的责任和权益第七条新闻媒体应当坚持党的新闻方针,严守新闻职业道德,提供正能量的报道内容,积极引导公众舆论。
第八条新闻媒体的主要职责是及时、准确、全面地报道新闻事件,对于辖区内重大、突发紧急事件,要及时进行报道。
第九条新闻媒体在报道时,应当注重事实真实性,不得散布虚假信息,不得损害他人名誉权、隐私权、商业秘密等合法权益。
第十条新闻媒体应当加强对新闻报道的核查和管理,避免失实报道,对于发现的失实报道要及时进行澄清。
第三章新闻宣传的组织和安排第十一条新闻宣传工作应当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划定各级新闻宣传部门的职责和权限,确保新闻宣传工作的正常秩序。
第十二条新闻宣传工作要重视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对新闻从业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新闻报道质量。
第十三条新闻宣传工作要依法合规,不得采用非法手段进行舆论引导,不得侵犯公民的合法权益。
第十四条新闻宣传工作应当与各个社会群体密切联系,倾听公众的意见和建议,反映社会多元声音。
第四章新闻宣传的内容和形式第十五条新闻宣传工作要注重内容的丰富多样性,充分反映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发展和成果。
第十六条新闻宣传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包括文字、图像、视频等,要根据不同平台和受众的特点选择合适的形式进行宣传。
第十七条新闻宣传应当注重传播效果的评估和监测,及时进行调整和改进,确保新闻宣传工作的有效性。
01新闻传播法规与职业道德
• 3.行政法规 由国务院制定与批准的、进 行国家行政管理活动的规范性文件,大 部分称“条例”,如《出版管理条例》、 《广播电视管理条例》等,也有的称 “规定”、“办法”,还有一部分称某 某法律的“实施细则”。 国务院发布的 决定、命令,凡具有规范性者,也属于 行政法规之列。
§1-1 新闻法制的基本概念
§1-2 新闻法制的基本原则与主要内容
二、我国新闻法制的基本原则
(二)依法行使言论出版自由权利的原则
2,不可滥用言论出版自由权利
根据《宪法》第五十一条规定,任何自由权利都不可能是绝对 的、毫无限度的。新闻事业及其从业人员在行使新闻自由这 项权利时,必须注意遵守宪法和法律,尊重社会公德和他人 的人格尊严,“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 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新闻媒介及其从业人员如果滥用新闻自由权利,违反宪法和法 律,则将导致新闻违法行为的发生。
包括《宪法》的有关规定、有关法律、有关行政法规与规章等各 种法律规范性文件。
§1-1 新闻法制的基本概念
一、新闻传播法制的一般概 念
(二)有关新闻传播法的一个问题
(1)问题
要不要一部由国家制定的、调 整与规范新闻传播活动的专 门法律?即:要不要制定一 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 法》?
新闻传播法规与职业道德重点
审判工作制度刑复核制度)我国新闻传播法制的基本原则(1)言论出版自由的原则(2)“两个服务”方向的原则(3)国家发展与行政管理的原则新闻传播与社会秩序1禁止散布谣言 2 禁止宣扬邪教3 禁止传播淫秽、色情内容4 禁止渲染凶杀、暴力内容新闻传播与司法活动的终极目标是一致的,都是将公众利益放在首位位臵,以追求社会正义为其主要的价值取向。
从行政行为主体看,我国对新闻传播机构与媒体实施行政监管的中央机构,主要⏹记者站的驻站人数不得超过5人⏹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关于重大政务新闻的发布与报道,一直实行⏹1949年12月9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颁布《关于统一发布中央人民政府及其所属各机关重要新闻的暂行办法》,规定:一切公告及公告⏹世界上唯一的对地震新闻与信息的发布实行法制化管理的国家⏹1982年2月6日,国务院发布了新中国第一个有关广告的行政法规《广告管理暂行条例》。
⏹播出机构每套节目每日公益广告播出时长不得少于商业广告时长的3%⏹一般时段每小时12分钟、黄金时段每小时9分钟的限制广告发布的三原则广告应当真实;广告应当合法;广告应当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电视台每套节目每日播出的烈性酒类商业广告不得超过12条,其中19点至21点之间不得超过2条。
⏹维护公序良俗是各国法律中的一项基本的法律原则,它的具体内容包括以⏹新闻侵权从形式看,主要是对公民的人格权造成损害,其中尤以侵害公民的名誉权和隐私权最为多见。
“媒介审判”:是指新闻媒介超越正常的司法程序对被报道对象所作的一种先在性的“审判预设”。
它是新闻竞争日趋激烈下的产物,从法理学的视角看,“媒介审判”损害媒体作为社会公器的形象,是新闻媒体的职能错位,它使得司法独立和新闻自由的天平过分倾斜,有悖于法治精神。
有偿新闻:指某些企业单位、经营者个人为了宣传自己的产品或服务而想方设法在一些媒体上上镜头、占版面等,以新闻报道的形式给自己做广告,而给予记者或编辑以物质利益需求,或者是政府官员为了掩盖丑行而贿赂新闻人员以做出歪曲事实的报道的违法行为。
新闻传播法规的基础知识新闻法规教学
整理课件
二、法律 在我国,法律包含基本法律和法律。狭义上的新闻传播
法,是专门适用于大众传媒的法律。广义上的新闻传播法 ,是指一切有适用于新闻传播的法律条款的基本法律和法 律。
《新闻传播法规与职业道德》
2011年2月
整理课件
第一章 新闻传播法规的基础知识
第一节 法的基本概念与我国现行法律制度概说 一、法的基本概念 1、法的本质:一种具有强制性的社会控制手段。 2、法的内涵: ①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 ②是国家意志的体现 ③国家制定或认可 ④由国家强制实施 ⑤以权利和义务为主要内容
基本法律是指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规定和调整社 会生活中重大社会关系的基本原则和基本制度的法律。我 国现行法制中三组最重要的基本法律为: 《刑法》和《刑事诉讼法》 《民法通则》和《民事诉讼法》 《行政诉讼法》和《行政处罚法》 这些基本法律皆同新闻传播活动有十分密切的关系。
整理课件
以《刑法》为例,《刑法》主要规定犯罪和刑罚,是 我国最高的禁止性规范,其中也有对新闻活动的约束 。在现行《刑法》中,有约20多种罪名与新闻活动有 不同程度的联系,大体分为以下几类: (1)危害国家安全罪(煽动分裂国家罪) (2)危害公共安全罪(破坏广播电视设施罪) (3)走私罪(走私淫秽物品罪) (4)侵犯知识产权罪(侵犯著作权罪) (5)扰乱社会秩序罪(损害他人商业信誉罪) (6)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诽谤罪) (7)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罪(编造传播虚假证券信息罪) (8)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煽动群众抗拒法律实施罪) (9)制作、贩卖、传播淫秽物品罪 (10)渎职罪(泄露国家秘密罪)
第一章--新闻传播法概述
第一章新闻传播法概述一、法的定义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保证实施的,反映由特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以权利和义务为内容,以确认、保护和发展统治阶级所期望的社会关系、社会秩序和社会发展目标为目的的行为规范体系。
二、法的本质法的本质最初表现为法的正式性。
法的正式性又称法的官方性、国家性,指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保证实施的正式的官方确定的行为规范。
从形成方式来看,法总是公共权力机关按照一定的权限和程序制定或认可,非经法定机关按程序产生的文件,不具法的效力。
从实施方式来看,法总是依靠正式的权力机制保证实现,一般而言,法的实现主要依靠社会成员的自觉遵守,但国家强制不可缺少。
从表现形式看,法总是借助于正式的表现形式予以公布,近代以来法的表现形式日益趋于规范化,包括法律文件的格式、名称、术语、结构都有一定的规格和要求。
法的正式性表明法与国家权力存在密切了解,法直接形成于国家权力,是国家意志的体现。
法的本质其次反映为法的阶级性。
法的阶级性是指:在阶级对立的社会,法所体现的国家意志实际上是统治阶级的意志。
法所体现的国家意志,首先,从表面上看,具有一定的公共性、中立性。
这种意志由于形成于与社会相脱离的国家,因而具有统摄全体社会成员的公共性优势,任何个人或组织的意志一旦获得国家意志的表现形式,立即具有了由公共权力保证的、全体社会成员一体遵循的效力;其次,按照马克思主义观点,由于国家形成于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历史时期,因此,它必然反映阶级对立时期的阶级关系。
法所体现的国家意志实际上只能是统治阶级意志,国家意志就是法律化的统治阶级意志。
法的本质最终体现为法的社会性。
法的社会性是指法的内容是受一定社会因素制约的,最终也是由一定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
法律是社会的组成部分,也是社会关系的反映;社会关系的核心是经济关系,经济关系的中心是生产关系;生产关系是由生产力决定的,而生产力则是不断发展变化的;生产力的不断发展最终导致包括法律在内的整个社会的发展变化。
新闻传播法规与职业道德教程
新闻传播法规的渊源(表现形式):宪法,法律,行政法规,行政规章,地方性法规与规章,特别行政区法律与法规,法律解释,国际条约与协定.新闻传播法律关系:是指新闻传播法所确认和调整的在新闻传播活动过程中参与者各方所形成的权利与义务的关系.新闻传播法律关系的特点: ①是国家意志的体现②是它以法律上的权利与义务为内容③是由国家强制力作保障④属于思想社会关系的范畴。
新闻法律关系:新闻传播法律关系的主体,是指在新闻传播活动中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或组织。
主体 (1)新闻传播媒体 (2)记者,编辑等新闻传播从业者 (3)政府,公民,法人和社会团体,群众团体.客体是指在新闻传播活动中,新闻传播法律关系主体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对象。
客体 (1)物(2)新闻传播行为 (3)智力成果.言论自由:是指公民享有发表意见,交流思想.抒发感情.传播信息,传授知识等而不受干涉的自由媒体管理行政法:调整媒体管理机关和传媒组织之间基于传媒管理社会关系而在两者之间形成权力(权利)和义务关系的一系列法律法规的总和.报刊的审读制度:是新闻出版行政部门和报刊主管单位在报刊出版后,组织有关人员依法对报刊出版质量进行的审阅和评定,是报刊出版事后管理的重要制度.互联网信息服务:是指通过互联网向上网用户提供信息的服务活动,国家对经营性互联网信息服务实行许可证制度,对非经营性互联网信息服务实行备案制度.电子公告服务:是指在互联网上以电子布告牌,电子白版,电子论坛,网络聊天室,留言板等互交形式为上网用户提供信息发布条件的行为.舆论监督:新闻传播媒体运用舆论的独特力量,帮助公众了解政府事务,社会事务和一切涉及公共利益的事务,并促使其沿着法治和社会生活共同准则的方向运作的一种社会行为.报刊使用信息的规定: (1)不要公开引用内部信息;(2)互联网信息使用的规定:报纸转载,摘编互联网上的内容,必须按照有关规定对其内容进行核实,并在刊发的明显位置表明下载文件网址,下载日期等(3)使用境外媒体信息的规定:外国通讯社除与新华社交换新闻外,其他新闻单位不得直接使用外国通讯报社的消息和文章,任何部门单位不得直接向外国通讯社及其所的信息机构订购新闻.职业道德:所有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涵盖了从业人员与服务对象,职业与职工,职业与职业之间的关系.它带有鲜明的职业烙印,也体现着人类最普遍的道德精神.新闻发言人的职责:在一定时间内就某一重大事件、局势举行会议或约见记者,向新闻界发表有关信息和意见,并代表有关方面解释或解答提出的有关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3、构成违法行为必须具备的四个要素(1)违法行为 的客体,就是实施了违法法律、法规的行为,侵害了 法律所调整和保护的社会关系;(2)违法行为的客 观方面,就是违法行为在客观上造成了对社会的危害 结果;(3)违法行为的主体,就是实施了违法行为 的公民或组织;(4)违法行为的主观方面,就是违 法行为在主观上有过错,过错包括故意和过失。
第一章新闻传播法规与职业道德
• 4、新闻传播活动中的违法行为主要种类 • (1)第一类:新闻传播活动侵害国家和社会利益以
及他人的合法权益的行为,在公法领域,如传播反对 基本国策、淫秽色情暴力、暴露国家秘密等内容,非 法出版物和非法播发行为,在私法领域,如侵害公民 法人人格权、侵犯著作权等,我国有严格的制裁规定 和措施。(公法是调整不平等主体之间的法律,如行 政处罚法;私法是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法律,如合同 法。相同的是都具有法律的强制性,都必须遵守。不 同的是,公法强制性规范较多。私法任意性规范 多。 )
第一章新闻传播法规与职业道德
• 七、法的实施和违法制裁 • 1、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原则: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 2、我国执行适用法律的基本原则(1)以事实为 根据,以法律为准绳;(2)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 平等;(3)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4) 行政机关依法行政;(4)实事求是,有错必纠。
用、具有普遍约束力)。
第一章新闻传播法规与职业道德
• 五、法主要内容:就是规定权利和义务关系。法主 要通过规定一定的权利和义务,把行为规范具体化, 指引人们的行为,调整社会关系。
第一章新闻传播法规与职业道德
• 六、法律关系:就是法律规定的权利和义务关系,是 以国家强制力保证执行的社会关系,某种法律关系的 存在总是以相应的现行法律为前提。法律关系的主体, 也叫权利主体或权利义务主体,就是法律关系的参加 者,即在法律关系中依法享有一定权利并承担一定义 务的人或组织,一般包括公民、国家机关、企事业单 位、团体、国家等。
第二节 新闻法制
一、新闻传播法制的一般概念
(二)有关新闻传播法的一个问题 (2)主张一
第一章新闻传播法规与职业道德
湖南省
《成德林——一条披着记者“羊皮”的狼》 近日,随着这份公函在网上的迅速传播,官员公函骂人事件也越来
越受到媒体的广泛关注。“卑鄙小人,犹如一条丧家之犬;他的眼光 阴冷可怕,面貌令人可憎,让人第一眼看了就觉得是个黄鼠狼,不是 个好东西”。这些带有侮辱性的字眼,都是用来形容《中国妇女报》 湖南记者站一位叫做成德林的工作人员。让人感到吃惊的是,这样的 语言竟然以湖南省石门县宣传部公函的形式被发布。 据了解,其实早在今年3月,湖南省石门县宣传部就以公函的形式向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湖南省新闻出版局、《中国妇女报》等单位发文, 同时还将其在数十家网站发布。而公函的内容描述的是成德林违法违 纪的行为。
一、新闻传播法制的一般概念
(一)新闻传播法的概念
新闻传播法一词,通常有狭义的和广义的两种解释。 狭义的新闻传播法,是指专门适用于新闻传播活动的一部法律。
在我国,近十几年来新闻界内外呼吁早日出台的新闻法,是指从狭义上 理解的新闻传播法,即一部由国家制定的、调整与规范新闻传播活动 的法律。
广义的新闻传播法,即有关新闻传播活动的法律规范,是指由国 家制定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施的、体现这一国家的统治阶 级意志的、用于调整人们在新闻传播活动中所产生的社会关系 的行为规范的总称。
第一章新闻传播法规与职业道德
第一章:新闻传播法制的基础知识
第一节 法的概述 第二节 新闻法制 第三节 新闻法规与新闻政策、新闻职业道德的关系
第一章新闻传播法规与职业道德
辽宁省西丰县公安局进京抓记者 因为一篇报道涉及辽宁省铁岭市西丰县县委书
记张志国,西丰县公安局以“涉嫌诽谤罪”为由 对采写报道的《法制日报》记者朱文娜进行立案 调查。
人大及常委会制定的规范性文件。法律是法的主要表 现形式。
第一章新闻传播法规与职业道德
• 三、法源与法律部门:法的各种表现形式称为法源。 我国现有七个法律部门,即宪法与宪法相关法、民法 商法、行政法、经济法、社会法、刑法与非诉讼程序 法。
第一章新闻传播法规与职业道德
• 四、法的基本特征 • 1、法是行为规范; • 2、法是由国家创造的行为规范; • 3、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行为规范; • 4、法是具有普遍性的行为规范(同样条件下反复适
包括《宪法》的有关规定、有关法律、有关行政法规与规章等各种法律 规范性文件。
第一章新闻传播法规与职业道德
一、新闻传播法制的一般概念
(二)有关新闻传播法的一个问题 (1)问题 要不要一部由国家制定的、调整与 规范新闻传播活动的专门法律? 即:要不要制定一部《中华人民 共和国新闻法》?
第一章新闻传播法规与职业道德
第一章新闻传播法规与职业道德
• (2)第二类:侵害新闻传播活动的权利的行为,诸 如封锁依法应当公开的真实消息,干扰、阻碍、破坏 合法出版物的出版,阻碍记者的合法采访活动,对批 评人压制和打击报复等。对这些违法行为,有的有制 裁规定,有的没有,有的虽有但不完整。
第一章新闻传播法规与职业道德
第二节 新闻法制的基本概念
第一章新闻传播法规与 职业道德
2020/12/1
第一章新闻传播法规与职业道德
遵守新闻法规和具有良好的新闻职业道德是一 名新闻工作者的基本要求,同时它也是媒体从业 人员应具有的职业素质,本课程分新闻法规和新 闻职业道德两部分,新闻法规主要讲授我国新闻 法制建设、新闻宣传及广告发布的管理;新闻职 业道德主要讲授新闻工作的主要道德规范内容、 从业人员意志和品质和加强新闻职业道德修养的 体系建设等。
第一章新闻传播法规与职业道德
第一节 法的概述
• 一、法的概念 • 法是由国家创造的、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
普遍适用的行为规范体系。法体现的是统治阶级的 意志,是确认、保护和发展有利于统治阶级的社会 关系和社会秩序的工具。
第一章新闻传播法规与职业道德
• 二、法与法律的关系 • 广义的法与法律同义。狭义的法律,在我国是指全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