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学史(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文学史(二)
一、选择/填空
1、新月社在文艺理论与批评上的代表人物是梁实秋;在《文学与革命》一文中梁实秋明确提出:“人性是测量文学的唯一的标准”。
2、30年代中期,在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阵营外,能够独树一帜并且造成较大影响的是李健吾的印象主义批评。在他看来,批评首先要能够“自我发现”:“批评的成就是自我的发现和价值的决定”。
3、《少年漂泊者》是蒋光慈“普罗”小说的开篇之作;中篇小说《野寂》是蒋光慈创作的第一部具有“革命+恋爱”特征的小说,出版于1927年。
4、1930年创作的《为奴隶的母亲》是柔石短篇小说的代表作,1934年曾由英国人马丁·劳伦斯编入《中国短篇小说》,美国人斯诺将其收入了《现代中国短篇小说选》;小说描写了浙东一带农村的“典妻”风俗。
5、《子夜》中出现的人物:①民族工业资本家吴荪甫、买办金融资本家赵伯韬、资本家朱吟秋②地主形象冯云卿③知识分子--动摇,范博文,吴芝生,张素素,某记④a.林佩瑶——吴家三少奶奶 b.周旋于资本家之间的交际花徐曼丽和寡妇刘玉英 c.与都市生活格格不入的吴家四小姐吴蕙芳
6、艾芜是位著名的“漂泊作家”。他曾用“墨水瓶挂在颈子上写作”来形容当初他“由四川到云南,由云南到缅甸”,随手“抒写些见闻和断想”的情景。
7、艾芜的《南行记》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具特色的流浪汉小说。
8、专注于人物潜意识的开掘与心理分析,并使心理分析小说成为“新感觉派”小说中的一个独立类型的,是施蛰存。
9、巴金的《爱情三部曲》指的是完成于1933年的《雾》、《雨》、《电》;《家》成为现代文学史上最重要的长篇小说之一,这部作品最早在1931年上海《时报》上以《激流》为题连载。
10、老舍的小说堪称典型的市民文化小说。
11、大河三部曲是指李劼人的《死水微澜》、《暴风雨前》和《大波》(出上、中、下三卷,第四卷因抗日战争爆发未完成)。
12、在数量众多且内涵精深博大的鲁迅杂文中,贯穿其始终的是一部活中国人的“人史”。
13、1936年何其芳的《画梦录》与曹禺的剧本《日出》、芦焚的小说《谷》同获天津《大公报》文艺奖。
14、丰子恺赞美孩子们是“身心全部公开的真人”,“有着天地间最健全的心眼”。
15、1933——1942年的十年间,曹禺为中国的现代话剧奉献了《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四个堪称经典的杰作,谱写了一曲完整的“人生悲剧命运四部曲”。创作《雷雨》时,曹禺以“悲悯的心情”来表现命运的不可捉摸。
16、夏衍的戏剧可按照表现内容分为三类:市民戏剧、历史剧、知识分子题材戏剧。
17、蒲风(1911——1942)是中国诗歌会的代表诗人;1931年,陈梦家编选了《新月诗选》,后期新月诗派的主将是陈梦家。
18、戴望舒出版的诗集有《我的记忆》(1929)、《望舒草》(1933)、《灾难的岁月》(1948)等。
19、何其芳的《鱼化石》表现一种深刻的哲理:生生之谓易。(可能出赏析题)
20、在抗战初期的文学发展中,出现了“好一记鞭子”(包括《三江好》、《最后一计》、《放
下你的鞭子》三个街头剧)这样有很大影响的作品。
21、1939年发生的“暴露黑暗问题”的论争是由张天翼的小说《华威先生》引起的。
22、40年代中后期,国统区文艺界还发生了关于现实主义和“主观”问题的论争。(要理解其来龙去脉)
23、周扬的评论视角大多集中在三个方面:斗争、发展、工农兵方向。
24、《中国新诗》诗人群(多选):这些诗人1948年集结到在上海创刊的《中国新诗》周围,显示出新诗潮的实力,包括金克木、徐迟、方敬、莫洛、马逢华、辛笛、陈敬容、杜运燮、杭约赫、郑敏、唐祈、唐浞、袁可嘉和穆旦等。
25、《淘金记》是沙汀成就最高的长篇小说,卞之琳曾说它是“抗战以来所出版的最好的一部长篇小说”。
26、长篇小说《财主底儿女们》是路翎的代表作,分上、下两部,规模宏大,曾被人誉为“五四以来中国知识分子底感情和意志的百科全书”。
27、丁玲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是最早反映土地改革的长篇小说,它一出版就收到广大读者的热烈欢迎,被誉为“史诗似的作品”。
28、出一些诗句,考察其来源:戴望舒的诗、艾青《大堰河——我的保姆》、冯至《十四行集》
二、名词解释
1、左联:是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的简称,1930年3月2日在上海成立,选举沈端先、冯乃超、钱杏邨、鲁迅、田汉、郑伯奇、洪灵菲为常务委员,鲁迅在成立大会上作了著名的《对于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的演讲,是其纲领。“左联”的成立,标志着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文学的关系进入到了新的阶段,中国共产党对新文学的影响与指导也由思想领域推进到了实践领域。代表作家有柔石、胡也频、殷夫、冯铿、李伟森(左联五烈士)、蒋光慈、叶紫等。出版了一批期刊杂志,如《拓荒者》、《萌芽月刊》、《巴尔底山》、《世界文化》、《十字街头》、《北斗》、《文学月报》、《文学》等杂志,还改组或接办了《大众文艺》、《现代小说》、《文艺新闻》等期刊。
2、“社会分析派”:指的是五四新文学先驱者之一的茅盾(沈雁冰),以及接受他和鲁迅影响的一批文学新人,为维护五四文学的现实主义传统,又为“新兴”的“革命文学”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几经探索和实践而在20世纪30年代初形成的左翼文学流派。它的出现标志着左翼文学的成熟。
3、京派:指的是新文学中心南移到上海以后,30年代继续活跃在京、津等地的作家群所形成的一个特定的文学流派。其主要的小说作家有废名、凌叔华、沈从文、林徽因、芦焚、萧乾、汪曾祺等。他们先后出版了带有初步流派意识的刊物《骆驼草》、《大公报·文艺副刊》、《水星》、《文学杂志》等。是强调宽大、强调审美、强调民族文化精神重造的纯文学流派。在创作上形成了大体共同的文学思想特征和审美旨趣,在文艺思想上重视文学的独立与自由,既反对文艺从属于政治,也反对商业化,追求人性的、恒久的文学价值和带有乡土中国风味的美学风范。其中,在创作与文艺理论上的主要代表是沈从文与朱光潜。
4、“汉园三诗人”:指30年代的中国现代派诗歌创作中三位风格独异的诗人,何其芳、李广田、卞之琳。1934年卞之琳编选了《汉园集》,包括何其芳的《燕泥集》、李广田的《行云集》和他自己的《数行集》,被称为“汉园三诗人”。他们在表现现代派诗歌的主张外,注重以诗传达独特的气质。何其芳主要表现青年人朦胧的思想和淡淡的忧伤,注重诗歌形象、情调、气氛的统一。李广田的诗歌,风格质朴、蕴藉深沉。卞之琳善于在不露声色中深含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