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三字经》记载治疗咳嗽辨证论治浅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学三字经》记载治疗咳嗽辨证论治浅谈
中医辨证咳嗽是指肺气不清,失于宣肃,上逆作声而引起咳嗽为其证候特征。

咳嗽、咯痰是本证的主要症状。

由于病因和机体反应性的不同,则出现相应的症状和特征。

外感引起的咳嗽、咯痰大多伴有发热、头痛、恶寒等,起病较急,病程较短;内伤所致咳嗽,一般无外感症状,起病慢,病程长,常伴有脏腑功能失调的证候。

“气上呛,咳嗽生;肺最重,胃非轻”
《素问·宣明五气篇》云:“五气所病……肺为咳”,指出五脏六腑之气失调可致相应脏腑的病变,咳嗽是肺脏病变的定位性症状。

肺主气,司呼吸,肺气宣降有序,才能维持肺脏的正常生理机能。

若肺脏气机失调,宣降失常,肺气上逆,则呛而咳,陈氏故云“气上呛,咳嗽生”,意在强调肺气上逆是咳嗽发生的关键环节。

《素问·咳论篇》立足整体观,指出“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打破“咳病必肺”认识的局限性,为后世治疗咳嗽指明了直接治肺与间接治肺的思路。

陈氏直接继承了此理论,指出“咳嗽病,五脏六腑皆有之,然必传之于肺而始作……凡诸病之气,合于肺则咳嗽,不合则不咳嗽”,又云“肺为气之市,诸气上逆于肺,则呛而咳。

是咳嗽不止于肺而亦不离于肺也”,意在强调肺气上逆是诸咳发生的共性病机。

陈氏更将诸咳的病机高度总结为“肺最重,胃非轻”,强调痰饮这一病理产物在诸咳发生中的重要作用,与经中“皆聚于胃,关于肺”的理论异曲同工。

“肺如钟,撞则鸣。

风寒入,外撞鸣;痨
损积,内撞鸣”
肺位最高,其体属金似钟,内部“虚如蜂窝”,为“清虚之脏,喜通利,恶壅塞,毫发不可干之”,“客气”“病气”干肺则诸咳乃作,故陈氏云“肺如钟,撞则鸣;风寒入,外撞鸣;痨损积,内撞鸣”。

风寒袭肺引起咳嗽,就像从钟之外面撞击而鸣;内伤七情色欲积损累及至肺引起的咳嗽,则如从钟之内面敲打而响。

以钟鸣类比咳
嗽之象,形象生动,贴切中肯,便于初学者理解,同时此处亦有再次强调“气上呛”这一咳嗽发生的关键环节与共性病机之意。

盖“五脏所恶……肺恶寒”“形寒饮冷则伤肺”“肺寒则外内合邪因而客之,则为肺咳”,又“风者百病之始”“百病之长”,故外感咳嗽以风寒之邪伤肺最多,而湿、燥、热等外邪亦“必假风寒以为之帅也”。

所以,此处外感咳嗽仅纳入风寒邪气进行讨论,并非陈氏以偏概全,其于“谁治外,六安行”之句后又言“然外感诸咳,当辨风热、风燥二症”,亦可证之,明医可鉴。

咳嗽的辨证论治
陈氏云“凡五脏六腑外受之邪气,必上干于肺而为咳嗽,此咳嗽之实证也。

凡五脏六腑损伤之病气,亦上熏于肺,而为咳嗽,此咳嗽之虚证也”,并参照《景岳全书》对咳嗽虚实之证进行解释,指出实证为外邪侵肺所致,并从寒热分论,虚证为“痨伤之渐,非气虚即精虚”。

症见咳嗽、头身痛、鼻塞、流清涕等,脉浮紧或浮弦则为表寒证,脉沉细则为里寒证。

症见咳嗽、口渴、面红、小水短赤等,脉洪长或浮数有力则为里热证。

症见寒热往来而咳者,则为胆火内郁,枢机不利,痰饮犯肺证。

咳嗽痰多、形体羸瘦、怠倦言微、纳食量少、脉微细则为“气不化精,阳病必及于阴”之气虚证。

干咳少痰、昼轻夜重、口燥舌干、腰膝酸痛、面色黧黑或浮红,甚者气短咳喘,脉虚浮数则为“精不化气,阴病必及于阳”之精虚证。

“谁治外,六安行。

谁治内,虚劳程”
治外感风寒所致咳嗽则用六安煎加减,内伤咳嗽则按虚痨病的治法遣方用药。

外感轻证,可予六安煎去白芥子加五味子、细辛、干姜,寒甚则细辛用至七分。

若冬时先伤非节之暖,即先伤于冬温之邪,复感风寒外遏而发之咳嗽,伴见“痰结、咽肿、身重、自汗、脉浮”,则当辨为“风热”证,宜辛润之剂,可予葳蕤汤加减。

若先受长夏湿土郁蒸之气,伏于肺胃,至冬感寒而发为咳嗽者,宜敛散燥润兼施之
剂,可予《千金》麦门冬汤、五味子汤加减。

对于虚痨诸咳,陈氏最重气虚咳嗽和精虚咳嗽。

气虚者,多为思郁伤脾,土气不足,不能生金,治宜培土生金,可予小建中汤加减。

陈氏云该方为“治虚痨第一方……凡痨证必咳嗽,此方补土以生精……补脾以输精及肾”,使得土气足则可以化精,咳嗽乃愈。

精虚者,多由房劳伤精所致,可予八仙长寿丸(即六味地黄丸加五味子、麦冬)加减,使得天水相交,精足则可以化气,咳嗽自平。

“挟水气,小龙平;兼郁火,小柴清;姜
细味,一齐烹;长沙法,细而精”
外寒里饮而咳者,治当攘外安内,风寒得散,里饮得化,肺气得降,咳嗽自平,可予小青龙汤加减,陈氏更于《医学三字经·咳嗽诸方》篇中言小青龙汤“治一切咳嗽……方中随寒热虚实加减,唯细辛、干姜、五味三药不去”。

胆火内郁、枢机不利、痰饮犯肺而咳者,治当和解少阳、调达枢机、温化水饮,可予加减小柴胡汤(即仲景小柴胡汤去人参、大枣、生姜加五味子、干姜);前句外感风寒轻证用六安煎亦加用干姜、细辛、五味子,由此可知陈氏痰饮咳嗽证治师从仲景,重视痰饮这一病理产物在诸咳发生中的重要作用,更于《医学实在易》中直接强调“胸中支饮咳源头。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