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擒故纵-欲擒故纵的故事-欲擒故纵的寓意-欲擒故纵的意思
《三十六计》第十六计欲擒故纵故事:苏无名计抓盗宝贼
《三十六计》第十六计欲擒故纵故事:苏无名计抓盗宝贼欲擒故纵:按《易经·需》卦原理,待敌人心理完全松懈,就能赢得光明的战争结局。
该计原文:“逼则反兵;走则减势,紧随勿迫,累其气力,消其斗志,散而后擒,兵不血刃。
”打仗,只有消灭敌人,夺取地盘,才是目的,如果逼得“穷寇”狗急跳墙,垂死挣扎,己方亦不免损兵失地,是不可取的。
来看今天小故事!故事:苏无名计抓盗宝贼武则天执政时期,太平公主十分得宠,女皇经常赐她金银财宝。
有一天,又赏给她西域进献的细玩宝物两盒,价值可达百镒黄金(一镒合二十两)。
太平公主收下后,藏在自己的府库中,没想到时间一长,竟被人全部盗走。
这下把太平公主吓坏了,匆忙禀告给武则天,武则天闻讯大怒,严令洛阳令限期破案,查获盗贼,洛阳令不敢怠慢,又将命令层层下达,最后就分配到都城的巡捕和衙役头上,而期限也只剩下了一天,案子破不了便要全部杀头。
那些捕快们连忙分头四下查找,怎奈期限太短,线索又少,从早忙到下午依旧一无所获,众人急得围坐路旁哭泣。
这时刚好官路上走过一队人拥着一顶轿子,轿子里坐的是湖州别驾苏无名,此人堪称才智过人,他听见路旁有人喧闹哭泣,就停下轿子询问,捕快们于是七嘴八舌的把事情经过讲了一遍,苏无名沉吟一下,对他们说:“好了,这事交给我吧,现在带我去找你们的县令。
”大家这才破涕为笑,领着苏无名去见县令。
县令也正急的抓心挠肝,一见苏无名便叩头呼冤,请求帮忙办案。
苏无名将他扶起来,然后与他一道入宫求见武则天。
武则天素知苏无名聪明,见了面就问他:“爱卿可有什么办法抓得贼人吗?”苏无名回答:“陛下若是让臣去抓贼,那就不能限定日期,也不要再追究州府县令们的责任,而且还要把京城的捕快、衙役都暂时让臣指挥,如此臣愿为陛下追回宝物。
”武则天见他说的成竹在胸,也就满意的答应了。
苏无名回去后,那些州府县令、捕快等人对他的救命之恩感激涕零,但也为他捏了一把汗,毕竟案子要破不了,那苏无名可就是代他们而死啊。
欲擒故纵
欲擒故纵是一句成语,是兵法三十六计的第十六计。
原文为:逼则反兵,走则减势。
紧随勿迫,累其气力,消其斗志,散而后擒,兵不血刃。
这段话的意思是:逼迫敌人无路可走,他就会反扑;让他逃跑则可减弱敌人的气势。
追击时,跟踪敌人不要过于逼迫他,以消耗他的体力,瓦解它的斗志,待敌人士气沮丧、溃不成军,再捕捉他,就可以避免流血。
简单地说就是你想擒住他,但却故意放他走,然后在合适的时候再擒住他;放走是手段,擒住才是目的。
《三国演义》里诸葛亮的七擒孟获,就是典型事例;当时,孟获恃其地远山险,不服蜀汉,屡屡反叛。
诸葛亮带兵讨伐,七次擒住孟获,七次放走,就是按照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的原则。
终于降服了孟获,从此南人不再反叛,据说云南当地现在仍然供奉诸葛亮的神位。
据《晋书·石勒》记载:两晋末年,幽州都督王浚企图谋反篡位。
石勒闻讯后,打算消灭王浚的部队。
王浚势力强大,石勒恐一时难以取胜。
他决定采用欲擒故纵之计,麻痹王浚;他派门客王子春带了大量珍珠宝物,敬献王浚,并写信向王浚表示拥戴他为天子,信中说,现在社稷衰败,中原无主,只有你威震天下,有资格称帝。
王子春又在一旁绘声绘色,说得王浚心里喜滋滋的,信以为真。
当时,王浚有个部下名叫游统的,在外镇守一方,伺机谋叛王浚。
游统想与石勒联盟,派人和石勒联系,石勒却杀了游统派来的人,将首级送给王浚。
这一着,使王浚对石勒绝对放心了。
公元314年,石勒探听到幽州遭受水灾,老百姓没有粮食,王浚不顾百姓生死,苛捐杂税,有增无减,民怨沸腾,军心浮动。
这年4月,石勒率部队到了幽州城,王浚还蒙在鼓里,以为石勒来拥戴他称帝,根本没有准备应战。
等到他突然被石勒将士捉拿时,才如梦初醒。
王浚中了石勒欲擒故纵之计,身首异处,天子梦成了泡影。
历史上有名的欲擒故纵的战例很多,《左传·郑伯克段于鄢》,郑庄公也是采用欲擒故纵之计,从而铲除公叔段,留下流传千古的一句名言多行不义必自毙。
欲擒故纵的成语故事
三一文库()
〔欲擒故纵的成语故事〕
导语:欲擒故纵比喻为了进一步的控制,先故意放松一
步。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该词成语故事及解释,欢迎查阅与借
鉴,谢谢!
▲【汉字书写】:欲擒故纵
▲【汉语注音】:yù qín gù
zòng
▲【成语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一十三回:
“无如他著书的,作这等欲擒故纵的文章;我说书的,也只
得这等依头顺尾的演说。
”
第1页共4页
▲【成语语法】:紧缩式;作谓语、定语、宾语;含贬义。
▲【欲擒故纵的意思】:欲:准备、想要;擒:捉拿;故:
故意;纵:放纵。
想捉住他,故意先把他放开,以此让他彻
底放松戒备,充分的暴露自已,然后再想办法把他捉住。
比
喻为了进一步的控制,先故意放松一步。
这一计是三十六计
中的第十六计。
▲【欲擒故纵的近义词】:欲擒姑纵、欲取故予、诱敌
深入、擒贼先擒王;
▲【欲擒故纵的反义词】:养虎为患、放虎归山、纵虎
归山;
▲【欲擒故纵的故事】
24。
欲擒故纵的意思_欲擒故纵的成语解释
欲擒故纵
成语解释欲:想要;擒:捕捉;故:故意;特地;纵:放开。
想要捉住他;故意先放开他。
比喻为了更好地控制别人;先故意放开他;使他放松戒备;或充分暴露;然后再下手。
成语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无如作者要作这等欲擒故纵的文章,令读者猜一猜。
”
成语繁体慾擒故縱
成语简拼YQGZ
成语注音ㄩˋㄑ一ㄣˊㄍㄨˋㄗㄨㄥˋ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用法欲擒故纵紧缩式;作谓语、定语、宾语;含贬义。
成语结构紧缩式成语
成语年代近代成语
近义词欲取故予、诱敌深入
反义词放虎归山、养虎为患
成语例子公安局这次释放了一名盗匪,只不过是采用欲擒故纵的手法,以便把他们一网打尽。
英语翻译let the enemy off in order to catch him later
俄语翻译собирáясьзадержáть,оставлятьеговременнонасвободе
其他翻译<法>lǎcher qn. à dessein pour mieux le rattraper ensuite
成语谜语诸葛亮放孟获。
欲擒故纵的历史典故
欲擒故纵的历史典故欲擒故纵(yu qin gu zong)是一种兵法策略,也是一种智慧的表现。
它源自古代中国的历史典故,被广泛应用于政治、战争和各种竞争领域。
欲擒故纵的基本含义是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采取逆向思维、制造诱导和伏击等手段,以达到出人意料、擒敌于无形的效果。
起源欲擒故纵最早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孙子兵法》。
《孙子兵法》是中国军事学的经典之作,其中详细阐述了各种战略和战术。
在其中有一篇名为“谋攻”的章节,讲述了欲擒故纵的策略。
史书中也有许多关于欲擒故纵的实例。
其中一段著名的典故发生在战国时期的中国。
当时,齐国的大将田忌正在和越国的大将草木丰进行赛马比赛。
田忌的马实力较弱,草木丰的马实力较强,比赛胜负已经难以逆转。
但田忌聪明地采用了欲擒故纵的策略,让自己马队中的最强马暂时隐藏了实力。
当比赛进行到最后一场的时候,田忌放出了他的最强马,以惊人的速度赢得了比赛。
这个故事成为了欲擒故纵最经典的例子之一。
基本原理欲擒故纵的基本原理是先使对手产生一种错觉,让对手陷入一种自满和麻痹的状态。
然后在对手不备的时候,采取出其不意、制造诱导和伏击的手段,达到战胜对手的目的。
这种策略适用于情况复杂、对手实力强大的情况下。
通过欲擒故纵,可以有效地降低敌人的警惕性和防御力,并获得出其不意的机会。
同时,欲擒故纵也表现了智慧和胆识,因为它需要时刻保持冷静和洞察力,才能在关键时刻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
应用领域政治欲擒故纵在政治领域也经常被使用。
政治家们经常利用这种策略,在竞选活动中制造出一种虚弱的姿态,以吸引对手的注意力和攻击。
当对手太过自信时,他们会迎来一个反击的契机,从而逆袭取胜。
这种策略在政治斗争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商业竞争在商业竞争中,欲擒故纵也是一种常用的策略。
通过隐藏产品的真正竞争力和市场规模,企业可以更好地观察竞争对手的动向。
在关键时刻,企业可以利用这种策略出其不意,迅速占领市场份额,击败竞争对手。
战争欲擒故纵最初是作为一种军事策略而发展起来的。
三十六计欲擒故纵的故事_欲擒故纵的成语故事
三十六计欲擒故纵的故事_欲擒故纵的成语故事欲擒故纵的意思是指故意先放开他,使他放松戒备,充分暴露,然后再把他捉住,那么欲擒故纵的古代是什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三十六计之欲擒故纵的故事,希望大家喜欢。
欲擒故纵的成语故事晋厉公从鄢陵回来后,打算铲除周围的所有大夫,另立宠信之人于左右。
这便激起了近苗们的不满、.公元前573 年舂季,晋厉公被杀、随后,荀费、士鲂到周王室的京城迎接公子周回来做君主。
公子周当时才14岁,虽然很年,却很有政治头脑。
有一位哥哥,是个白痴,连豆子和麦子都分不清。
因此,他知道肯定不会立其哥哥为国君,阔君之位,非他莫属。
但是,他却装出一副很不情愿当君主的样子。
当晋国大夫们到清原 i欢迎他时,他当即对大夫们说广我并没有想到要做国君,现在既然到了这一步,恐怕也是天意的安排。
人们要求拥立国君,就是为了让他发号施令。
如果立他为君时又不听从他的命令,那么要他有什么用呢?你们诸位今太要想立我也可以,不想立我也可以,恭敬而又听从君命,那就是神灵所赐的福气了。
”接着,他要求众大夫当场表明态度。
大夫们都表不听从他的命令,于是公子周在武公庙里接受了群臣的朝贺, 正式当上了国君,即晋悼公。
晋悼公一上台,便开始整饬内政。
任命魏相、土鲂、魏赵武为卿,荀家、荀会、杂书、韩无忌为公族太夫,让他们教育卿的子弟知道恭敬、节俭、孝顺、友爱。
任命士渥为太傅,负责修订士会制定的兵法任命贾辛为司空,负责修订士会制定的法令。
由弁纠驾乍,掌马之官也归他管辖,让他教育御者要懂得礼仪。
荀宾担任车右,所有的车右都归他管理,让他教育勇士们要及时效力:各军主帅和副帅没有固定的御者, 设有专门军官统管此事。
任命祁奚为中军尉,羊舌赤为副职;任命魏绛为司马,张老为侯奄之官。
任命锋遏寇为上军尉,籍偃为司马,让他训练步兵和车兵,做到步调一致,听从命令任命程郑为乘马御之宫,六种马官归他管辖,让他教肓马官懂得礼仪。
由干悼公在即位之前向群臣打了招呼,同时任命的也都是才能称职、德行称佳之人,从而上下一心,得到民众的拥护,为悼公“复霸”打下了基础。
欲擒故纵的成语故事
欲擒故纵的成语故事
故事名称:《智慧之计,欲擒故纵》
很久以前,有一个小国,国王心怀野心,想要将邻国纳入自己的统治之下。
他设计了一场巧妙的计谋,试图通过欺骗和力量,将邻国国王俘虏。
他派遣使者前去邻国,声称要和平共处,讨论两国之间的贸易和友好关系。
邻国国王并不轻信,但也不想陷入战争,于是答应了会面。
在会谈的过程中,小国的使者表现得非常友好,谈笑风生。
他突然提出了一项极具吸引力的合作计划,声称只要邻国配合,双方将会共同繁荣。
邻国国王虽然对这个提议心生疑虑,但仍然表现出对合作的兴趣。
小国国王得知邻国动摇的迹象后,便打算乘机出手,将邻国国王生擒。
于是,他突然提出了一个险象环生的条件,声称只要邻国国王前往他的国土,签署正式的合作协议,就可以立刻展开双方的合作。
邻国国王感到事有蹊跷,但出于对和平的渴望和对小国的误判,他最终同意了条件。
当他进入小国国境时,小国立刻出动了大军,企图将邻国国王俘虏。
然而,正当小国军队准备动手之时,邻国国王却出乎意料地展示出了过人的智慧。
他轻松逃脱了小国的围追堵截,带领着自己的士兵成功脱离险境。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智者在危机时刻能够看透表面的虚伪,善用敌人的计谋,通过欲擒故纵的策略保护自己,最终成功化解了危机。
在面对狡诈的对手时,保持警觉和冷静,善用智慧,是取得胜利的关键。
欲擒故纵的寓言故事
欲擒故纵的寓言故事
欲擒故纵的寓言故事:
从前有只狐狸,它很聪明而且善于狡猾地躲避猎人的追捕。
一天,一位农夫看
见了这只狡猾的狐狸,决定将它捕获。
农夫拿起木制的捕兽器,小心翼翼地将它放置在狐狸常出没的地方。
然而,狐狸聪明地察觉到了这个计划。
它并不想这样轻易被捕,于是它决定采
取一种精巧的策略来应对。
第二天早上,狐狸小心地避开了捕兽器,但没有离开农夫的视线,它故意向周围的地方逃窜,留下一串脚印。
农夫看到这些脚印后,暗自庆幸自己成功吓跑了狐狸,但他并不知道狡猾的狐
狸在背后却小心翼翼地观察着他的行动。
狐狸决定再次诱使农夫上钩,那晚,它偷偷地重新回到了原地。
第二天早上,当农夫看到狐狸留下的脚印时,他相信狐狸还在附近。
于是,农
夫安排了更多的捕兽器,并增加了陷阱的数量。
但狡猾的狐狸再次挖了个坑,将自己隐藏其中。
第三天,当农夫再次发现狐狸的脚印时,他气冲冲地下定决心贸然追踪。
然而,他落入了狐狸事先设置好的陷阱中,牢牢地卡住了脚。
狐狸满意地看着农夫陷入困境,它走向了农夫,嘲笑他的愚蠢。
它告诉农夫,
他自以为是能够捉住狐狸,事实上他恰恰陷入了狐狸的圈套之中。
这个寓言故事告诉我们,有时候,逆反心理可能会导致我们陷入自己设置的陷阱。
与其过于自信和骄傲地欺骗别人,不如保持谦逊和警惕,以更明智的方式追寻我们的目标。
欲擒故纵的故事
欲擒故纵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个聪明机智的年轻人,他经常使用“欲擒故纵”的策略来解决问题。
有一天,他遇到了一个棘手的情况。
有一天,这个年轻人在森林里迷路了。
他四处张望,试图找到回家的路,但却越走越迷茫。
就在这时,他听到了一阵沙沙的声音,抬头一看,原来是一只狐狸在草丛中蠕动。
这只狐狸看到了年轻人,立刻停下来,好奇地打量着他。
年轻人知道,狐狸是聪明的动物,他决定用“欲擒故纵”的策略来应对这只狐狸。
他慢慢地走向狐狸,但又不敢直接靠近,生怕惊跑了它。
他故意绕着狐狸转了几圈,然后假装离开了。
果然,当年轻人假装离开的时候,狐狸立刻跟了上来,好奇心驱使着它。
年轻人看到了这一幕,心中暗自窃喜,他知道自己的计谋奏效了。
于是,年轻人又蹲下来,悄悄地向狐狸靠近。
狐狸见状,便迅速躲入了树丛中。
年轻人知道,狐狸是害怕的,但又充满好奇心。
于是,他故意大声喊道,“哎呀,我好像找到回家的路了!”然后转身就走。
果然,狐狸听到年轻人的话后,立刻跟了上来,不离不弃。
年轻人见状,心中更加坚定了自己的计划。
最终,年轻人成功地利用“欲擒故纵”的策略,引诱狐狸走出了森林。
他终于找到了回家的路,狐狸也得到了自由。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有时候,我们需要善于运用策略,才能解决棘手的问题。
生活中也是如此,只有善于观察,善于应对,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学到很多东西。
首先,我们要善于观察和思考,不要轻易放弃。
其次,我们要善于运用策略,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最后,我们要善待动物,保护自然环境。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欲擒故纵”并不是一种阴险的手段,而是一种智慧的表现。
在面对问题时,我们可以灵活运用这种策略,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生活中处处都是陷阱,只有善于运用策略,才能化险为夷,走出困境。
希望每个人都能在面对问题时,保持冷静,善于观察,善于应对,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样,我们才能走出困境,迎接更美好的未来。
欲擒故纵和将计就计的历史典故
欲擒故纵和将计就计都是三十六计中的计谋,以下是两个计谋的历史典故:
- 欲擒故纵:诸葛亮七擒孟获。
蜀后主建兴三年(公元225年),蛮王孟获起兵十万反蜀,首战诸葛亮获得大胜,并擒住孟获。
诸葛亮问他是否心服,孟获说:“山僻路狭,误遭汝手,如何肯服?你放我回去,整军再战,若再被擒,我便肯服。
”诸葛亮当即下令放了孟获,并给他衣服、鞍马、酒食,派人送他上路。
孟获回去后整顿兵马再战,但接连被擒,最终心服口服归降。
- 将计就计:孟获第二次被放回本寨后,与其弟孟优商议以假降方式夜袭蜀营,诸葛亮将计就计,第三次将孟获活捉。
孟获仍然不服,声称是其弟贪杯误事,诸葛亮第三次又将孟获放了。
孟获回去后借来数十万蛮兵,来战蜀军,诸葛亮避其锋芒,领军退至西洱河北岸扎营,然后派精兵暗渡至西洱河南岸,抄了蛮军后路,第四次将孟获活捉。
欲擒故纵概括50字
欲擒故纵概括50字欲擒故纵是一种战略策略,它意味着通过采取故意退却的行动来引诱对手陷入被动。
该战术通常使用于军事和竞技竞争中,目的是通过故意拖延或误导对手的行为,从而获取更有利的位置或时机。
欲擒故纵这一战略策略早在中国古代的三国时期就已被广泛运用。
著名的军事家孙子在《孙子兵法》中强调了欲擒故纵的重要性。
在这本古代军事经典中,孙子认为,欲擒故纵可以让敌人陷入困境,并将他们的力量分散在不同的地方。
通过诱使对手犯错或混乱,可以为自己争取更多的战略优势。
以“长坂坡之战”为例,当时蜀国的军队在与魏国进行激战时,利用欲擒故纵的策略,以看似溃败的态势后退,引诱了魏国的军队深入追击。
而后,在蜀军主将赵云的带领下,使用埋伏战术,成功地击败了魏军并获得了胜利。
这个例子展示了欲擒故纵在战争中的成功运用,使战略的制定者能够利用对手的贪婪和骄傲来赢得胜利。
除了军事领域,欲擒故纵的策略也被广泛应用于商业竞争和谈判等非军事活动中。
诸如在商业谈判中,当一方表现出对某个交易不太感兴趣的态度时,这可能会激发对方的兴趣和动力,从而在谈判中达到更有利的结果。
然而,欲擒故纵并非任何时候都适用。
它需要基于对对手行为和心理的准确分析,以及判断何时是最佳的欲擒故纵时机。
如果错误估计了对手的反应或过早揭示了真实意图,那么欲擒故纵可能会适得其反。
总之,欲擒故纵作为一种战略策略,可以通过故意退却的行动来引诱对手,从而达到自己的目的。
在军事、竞技和商业等领域中,欲擒故纵的策略被广泛运用,但要谨慎选择时机和对对手的行为和心理准确分析,才能取得最佳效果。
《欲擒故纵》读后感
《欲擒故纵》读后感
《欲擒故纵》是一则寓言故事,讲述了一个聪明的猎人利用计谋将猎物引开,从而成功地捕获了猎物的故事。
这个故事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启示,让我们明白了要珍惜眼前的机会,不要放弃努力,以及学会从失败中吸取教训,不断提高自己。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珍惜眼前的机会。
在故事中,那个聪明的猎人利用计谋将猎物引开,从而成功地捕获了猎物。
这说明,机会是非常宝贵的,我们要珍惜眼前的机会,不要轻易放弃。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把握人生,实现自己的目标。
这个故事教育我们不要放弃努力。
在故事中,那个聪明的猎人通过不断地尝试和努力,最终成功地捕获了猎物。
这说明,只有通过不断的努力和坚持,我们才能克服困难,实现自己的目标。
因此,我们要学会坚持不懈地努力,不要轻易放弃。
这个故事还让我们认识到了自我反省的重要性。
在故事中,那个聪明的猎人在捕获猎物的过程中不断地进行自我反省,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并加以改进。
这说明,自我反省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能力,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
因此,我们要学会进行自我反省,不断地提高自己。
这个故事还让我们明白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在故事中,那个聪明的猎人通过自己的智慧和努力,成功地捕获了猎物。
这说明,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不在于我们所拥有的物质财富,而在于我们如何去面对和把握自己的人生。
因此,我们要珍惜生命,勇敢地追求自己的梦想。
欲擒故纵三十六计之第十六计
三⼗六计第16计欲擒姑纵逼则反兵,⾛则减势。
紧随勿迫,累其⽓⼒,消其⽃志,散⽽后擒,兵不⾎刃。
需,有孚,光。
欲擒故纵:要捉住他,故意先放开他。
⽐喻为了进⼀步的控制,先故意放松⼀步。
欲擒故纵的故事
齐宣王将郊师终⽣囚禁。
郊师绝⾷,⾮要见太后不可,宣王⽆奈,只得让他和太后相见。
母⼦⼆⼦相见,痛哭流涕。
太后请求齐宣王赦免效师,宣王不同意,太后威胁齐王,郊师若不能出狱,她就进牢狱陪伴郊师,使世⼈指责齐宣王不孝,齐宣王不愿担不孝之名,只得答应了太后的请求。
郊师获释后,野⼼不死,重新联络死党,企图卷⼟重来。
孙膑有意放纵不问。
公⼦⼿下的刺客,刺杀孙膑未遂,孙膑和⽥忌借此离开临淄。
郊师认为时机可乘,纠集死党偷袭王宫。
王宫早有所备,⽥国率军队,消灭了公⼦郊师的叛党,郊师被杀。
《欲擒故纵》三国历史短篇益智故事集
《欲擒故纵》三国历史短篇益智故事集欲擒故纵按照《易经·需》卦的原理,待敌人心理上完全失败而信服我,就能赢得光明的战争结局。
所以接下来小编给大家分享关于欲擒故纵的故事吧。
欲擒故纵——刘备三让徐州城这个智谋故事见于《三国演义》第十一回“刘皇叔北海救孔融吕温侯濮陽破曹操”。
汉献帝初平四年(183年),割据兖州的曹操派遣泰山太守应劭往琅邪迎其父曹嵩及家人百余口到兖州。
途经徐州时,徐州牧陶谦为交好曹操特派都尉张护送曹嵩一行。
不料张杀死曹嵩及其家人,席卷财物而去。
于是曹操便把帐记在陶谦身上,以为父报仇为名,发兵攻徐州。
陶谦面对兵临徐州城下的曹操大军,自知难以抵敌,便采纳别驾从事糜竺的建议,请北海相孔融、青州刺史田楷前来相救。
孔融请刘备同去救陶谦。
刘备遂欣然带领关羽、张飞、赵云和数千人马奔赴徐州。
刘备率军在徐州城下与曹军于禁所部小试锋芒,初战告捷,使久被曹军围困的徐州暂时缓解了危机。
于是陶谦急令将刘备迎入城内,盛宴款待。
陶谦席间便主动提出将徐州让给刘备,说:当今天下大乱,国将不国;公乃汉室宗亲,正当为国出力。
老夫年迈无能,情愿将徐州相让。
公勿推辞。
我当自写表文,申奏朝廷。
”刘备闻言愕然,急忙推辞说:“我虽是汉室苗裔,但功德不足称道,任平原相犹恐不称职。
我本是为了义气前来相助。
您这样说,莫非怀疑我有吞并之心?”陶谦表白说:“这是老夫推心置腹之言,决非虚情假意。
”但刘备只是推辞,终不肯接受。
糜竺见二人再三辞让,便说:“现在兵临城下,且当商议退敌之策。
待事平之后,再议相让不迟。
”于是刘备写信给曹操,希望曹操以国家大义为重,撤走围困徐州之兵。
恰好这时吕布攻破兖州,进占濮陽,威胁曹操后方。
因而曹操便顺水推舟,卖个人情,接受刘备建议,退兵而去。
陶谦见曹军撤走。
徐州转危为安,便差人请刘备、孔融、田楷等入城聚会,庆祝解围。
饮宴既毕,陶谦再向刘备让徐州。
刘备说:“我应孔融之约救援徐州,是为义而来。
现在若无端据有徐州,天下将以为我是不义之人。
欲擒故纵的意思解析,欲擒故纵的故事简介
欲擒故纵的意思解析,欲擒故纵的故事简介欲擒故纵是什么意思?欲:想要;擒:捕捉;故:故意;纵:放开。
故意先放开他,使他放松戒备,充分暴露,然后再把他捉住。
比喻为了更好地控制而故意放松一步。
《儿女英雄传》第十三回:“无如他著书的,要作这等欲擒故纵的文章。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十回:“大人这里还不要就答应他,放出一个欲擒故纵的手段,然后许其成事,方不失了大人这边的门面。
”欲擒故纵的故事简介:建兴三年,亮至南中,所在战捷。
闻孟获者,为夷汉所服,募生致之。
既得,使观于营陈之间,问曰:‘此军何如?’获对曰:向者不知虚实,故败。
今蒙赐观看营陈;若只如此,即定易胜耳。
’亮笑,纵使更战。
七纵七擒,而亮犹遣获。
获止不去,曰:‘公,天威也,南人不复反矣。
’遂至滇池。
南中平,皆即其渠帅而用之。
诸葛亮七擒七纵的原因:建兴十二年(234年),诸葛亮集中12万大军出斜,后至渭水之南。
此时魏大将军司马懿督诸军屯渭水以北。
当诸葛亮率军进至眉县时,司马懿遂引诸军连夜渡渭水,背水为垒拒战。
同时司马懿判断诸葛亮可能沿渭水南至西上五丈原(眉县以北,东连武功,西接岐山),把战略前进基地从汉中前移至祁山、天水,而使渭水为其后方交通线,并利用陇西之资料增强军力,削弱魏之抵抗力。
于是司马懿速遣郭淮率军赶往北原(今积石原,离五丈原20余里)设防。
结果诸葛亮东进道路受阻,西进渭水又为郭淮所阻,蜀军12万兵马对峙于渭水两岸。
诸葛亮针对每次出兵都受粮秣不足的制约,且魏军坚守不出,乃决定分兵屯田,做长期进攻打算。
魏军针对蜀吴结盟相约进攻的局势,决定采取“西守东攻”的战略。
6月曹睿亲督水师东击吴军,孙权探魏东下,不战而退。
诸葛亮与司马懿对峙数月之后,急于决战,但司马懿无论如何都坚守不出。
为使魏军出战,诸葛亮采用了各种方法进行挑衅,包括遣使至魏军,送上一些女装来侮辱他们。
司马懿盛怒,上表请求出战。
魏明帝派辛毗至司马懿军中担任军师,以制止魏军出战。
当诸葛亮再次遣使到魏军约战时,司马懿令将出兵迎战,又被辛毗持杖节立在军门挡住。
欲擒故纵的成语故事
欲擒故纵的成语故事欲擒故纵的成语故事导语:欲擒故纵比喻为了进一步的控制,先故意放松一步。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该词成语故事及解释,欢迎查阅与借鉴,谢谢!【汉字书写】:欲擒故纵【汉语注音】:yù qín gù zòng【成语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一十三回:“无如他著书的,作这等欲擒故纵的文章;我说书的,也只得这等依头顺尾的演说。
”【成语语法】:紧缩式;作谓语、定语、宾语;含贬义。
【欲擒故纵的意思】:欲:准备、想要;擒:捉拿;故:故意;纵:放纵。
想捉住他,故意先把他放开,以此让他彻底放松戒备,充分的暴露自已,然后再想办法把他捉住。
比喻为了进一步的控制,先故意放松一步。
这一计是三十六计中的`第十六计。
【欲擒故纵的近义词】:欲擒姑纵、欲取故予、诱敌深入、擒贼先擒王;【欲擒故纵的反义词】:养虎为患、放虎归山、纵虎归山;【欲擒故纵的故事】三国时期,蜀国建立以后,西南夷酋长孟获率军前来侵犯蜀国。
诸葛亮为了将西南的后顾之忧解决掉,决定亲自带兵将孟获平定。
诸葛亮的部队到了泸水附近后便在山中设下伏兵以诱敌深入,果然孟获中计被擒。
此时诸葛亮考虑到在西南夷中孟获是个德高望重的领袖,如果能够让他心服口服便可将他纳入麾下,这样北部便不需要再为北方忧心忡忡,从而真正实现稳定。
于是诸葛亮开诚相见地对孟获采取心理战术。
孟获认为下一战一定可以打败诸葛亮,于是诸葛亮便故意将孟获放了回去。
孟获回营地后第二战再次被擒,如此反复六次都被诸葛亮释放了,第七次诸葛亮用火攻将孟获的藤甲兵烧了,这一次孟获终于被诸葛亮感动了,他真心诚意的感谢诸葛亮七次不杀之恩,并发誓从此以后决不再反。
从那以后蜀国的西南便安如泰山,诸葛亮才能够有精力全力以赴的举兵北伐。
【欲擒故纵例句】清.吴沃尧《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十回:“大人这里还不要就答应他,放出一个欲擒故纵的手段,然后许其成事,方不失了大人这边的门面。
”茅盾《腐蚀.十月一日》:“所以‘访问’的用意不在试探我怎样应付,而在开一条路逗引我投到他的怀抱里,而要达此目的,他是取了欲擒故纵的手段的。
欲擒故纵的意思和典故
欲擒故纵的意思和典故推荐文章粉墨登场的意思及造句热度:腹背受敌的意思和典故热度:return是什么意思热度:恐怖怎么造句最新热度:人仰马翻的意思和造句热度:欲擒故纵是一个经典的成语,你知道欲擒故纵的成语典故吗?下面请欣赏店铺给大家带来的欲擒故纵典故内容,大家一起来学习一下吧。
欲擒故纵的意思成语解释:欲:想要;擒:捕捉;故:故意;特地;纵:放开。
想要捉住他;故意先放开他。
比喻为了更好地控制别人;先故意放开他;使他放松戒备;或充分暴露;然后再下手。
成语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无如作者要作这等欲擒故纵的文章,令读者猜一猜。
”欲擒故纵的成语典故诸葛亮七擒孟获,就是军事史上一个“欲擒故纵”的绝妙战例。
蜀汉建立之后,定下北伐大计。
当时西南夷酋长孟获率十万大军侵犯蜀国。
诸葛亮为了解决北伐的后顾之忧,决定亲自率兵先平孟获。
蜀军主力到达泸水(今金沙江)附近,诱敌出战,事先在山谷中埋下伏兵,孟获被诱入伏击圈内,兵败被擒。
两晋末年,幽州都督王浚企图谋反篡位。
晋朝名将石勒闻讯后,打算消灭王浚的部队。
王浚势力强大,石勒恐一时难以取胜。
他决定采用“欲擒故纵”之计,麻痹王浚,他派门客王子春带了大量珍珠宝物,敬献王浚。
并写信向王浚表示拥戴他为天子。
信中说,现在社稷衰败,中原无主,只有你威震天下,有资格称帝。
王子春又在一旁添油加醋,说得王浚心里喜滋滋的,信以为真。
正在这时,王浚有个部下名叫游统的,伺机谋叛王浚。
游统想找石勒做靠山,石勒却杀了游统,将游统首级送给王浚。
这一着,使王浚对石勒绝对放心了。
公元314年,石勒探听到幽州遭受水灾,老百姓没有粮食,王浚不顾百姓生死,苛捐杂税,有增无减,民怨沸腾,军心浮动。
石勒亲自率领部队攻打幽州。
这年4月,石勒的部队到了幽州城,王浚还蒙在鼓里,以为石勒来拥戴他称帝,根本没有准备应战。
等到他突然被石勒将士捉拿时,才如梦初醒。
王浚中了石勒“欲擒故纵”之计,身首异处,美梦成了泡影。
擒拿敌军主帅的目的已经达到,敌军一时也不会有很强战斗力了,乘胜追击,自可大破敌军。
欲擒故纵的历史典故
基本介绍【读音】:yù qín gù zòng【注音】ㄧㄩˋ ㄑㄧㄣˊ ㄍㄨˋ ㄗㄨㄙˋ【解释】:擒:捉;纵:放。
故意先放开他,使他放松戒备,充分暴露,然后再把他捉住。
【出自】: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十回:“大人这里还不要就答应他,放出一个欲擒故纵的手段,然后许其成事。
”【语法】:紧缩式;作谓语、定语、宾语;含贬义【释义】欲:想要;擒:捕捉;故:故意;纵:放开。
故意先放开他,使他放松戒备,充分暴露,然后再把他捉住。
欲擒故纵【用法】紧缩式;作谓语、定语、宾语;含贬义【灯谜】欲擒故纵(打刑法名词一)谜底:假释【英文翻译】letting the enemy off inorder to catch him内容概要欲擒故纵中的“擒”和“纵”,军事上,“擒”,方法,“纵”,(使其降伏)是目的。
古人有“穷寇莫追”的说法。
实际上,不是不追,而是看怎样去追。
把敌人逼急了,它只得集中全力,拼命反扑。
对于拼命抵抗的敌人不如暂时放松一步,使敌人丧失警惕,斗志松懈,然后再伺机而动,(使其降伏)或歼灭敌人。
欲擒故纵中的“擒”和“纵”,换一种解释,就是:用擒获的方式使人服从!这里的“纵”是象形文字。
故事欲擒故纵建兴三年,亮至南中,所在战捷。
闻孟获者,为夷汉所服,募生致之。
既得,使观于营陈之间,问曰:‘此军何如?’获对曰:向者不知虚实,故败。
今蒙赐观看营陈;若只如此,即定易胜耳。
’亮笑,纵使更战。
七纵七擒,而亮犹遣获。
获止不去,曰:‘公,天威也,南人不复反矣。
’遂至滇池。
南中平,皆即其渠帅而用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欲擒故纵-欲擒故纵的故事-欲擒故纵的寓意-欲擒故
纵的意思
【成语】欲擒故纵
【拼音】yù qín gù zòng
【简拼】yqgz
【近义词】欲取故予、诱敌深入
【反义词】放虎归山、养虎为患
【感情色彩】褒义词
【成语结构】紧缩式
【成语解释】擒:捉;纵:放。
故意先放开他,使他放松戒备,充分暴露,然后再把他捉住。
【成语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无如作者要作这等欲擒故纵的文章,令读者猜一猜。
”
【成语用法】紧缩式;作谓语、定语、宾语;含贬义
【例子】公安局这次释放了一名盗匪,只不过是采用欲擒故纵的手法,以便把他们一网打尽。
【英文翻译】let the enemy off in order to catch him later 【谜语】诸葛亮放孟获
【成语故事】诸葛亮七擒孟获,就是军事史上一个“欲擒故纵”的绝妙战例。
蜀汉建立之后,定下北伐大计。
当时西南夷酋长孟获率十万大军侵犯蜀国。
诸葛亮为了解决北伐的后顾之忧,决定亲自率兵先平
孟获。
蜀军主力到达泸水(今金沙江)附近,诱敌出战,事先在山谷中埋下伏兵,孟获被诱入伏击圈内,兵败被擒。
两晋末年,幽州都督王浚企图谋反篡位。
晋朝名将石勒闻讯后,打算消灭王浚的部队。
王浚势力强大,石勒恐一时难以取胜。
他决定采用“欲擒故纵”之计,麻痹王浚,他派门客王子春带了大量珍珠宝物,敬献王浚。
并写信向王浚表示拥戴他为天子。
信中说,现在社稷衰败,中原无主,只有你威震天下,有资格称帝。
王子春又在一旁添油加醋,说得王浚心里喜滋滋的,信以为真。
正在这时,王浚有个部下名叫游统的,伺机谋叛王浚。
游统想找石勒做靠山,石勒却杀了游统,将游统首级送给王浚。
这一着,使王浚对石勒绝对放心了。
公元314年,石勒探听到幽州遭受水灾,老百姓没有粮食,王浚不顾百姓生死,苛捐杂税,有增无减,民怨沸腾,军心浮动。
石勒亲自率领部队攻打幽州。
这年4月,石勒的部队到了幽州城,王浚还蒙在鼓里,以为石勒来拥戴他称帝,根本没有准备应战。
等到他突然被石勒将士捉拿时,才如梦初醒。
王浚中了石勒“欲擒故纵”之计,身首异处,美梦成了泡影。
擒拿敌军主帅的目的已经达到,敌军一时也不会有很强战斗力了,乘胜追击,自可大破敌军。
但是诸葛亮考虑到孟获在西南夷中威望很高,影响很大,如果让他心悦诚服,主动请降,就能使南方真正稳定。
不然的话,南方夷各个部落仍不会停止侵扰,后方难以安定。
诸葛亮决定对孟获采取“攻心”战,断然释放孟获。
孟获表示下次定能击败你,诸葛亮笑而不答。
孟获回营,拖走所有船只,据守泸水南岸,阻止蜀军渡河。
诸葛亮乘敌不备,从敌人不设防的下流偷渡过河,并袭击了
孟获的粮仓。
孟获暴怒,要严惩将士,激起将士的反抗,于是相约投降,趁孟获不备,将孟获绑赴蜀营。
诸葛亮见孟获仍不服,再次释放。
以后孟获又施了许多计策,都被诸葛亮识破,四次被擒,四次被释放。
最后一次,诸葛亮火烧孟获的藤甲兵,第七次生擒孟获。
终于感动了孟获,他真诚地感谢诸葛亮七次不杀之恩,誓不再反。
从此,蜀国西南安定,诸葛亮才得以举兵北伐。
【产生年代】近代
【常用程度】常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