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触网线索及绝缘件机械强度安全系数
刚性和柔性接触网技术标准
柔性接触网维修技术标准承力索和接触线承力索和接触线的材质和截面积必须满足下列要求:1承力索和接触线中通过的最大电流不得超过其允许的载流量;2机械强度安全系数符合附录3规定;承力索和接触线的张力和弛度应符合安装曲线规定的数值;弛度误差应不大于下列数值:1简单悬挂为15%;2全补偿简单链形悬挂为10%;3当弛度误差不足15mm者按15mm掌握;承力索和接触线中心锚结处和补偿器处的张力差不得超过10%,直线地段承力索应位于两接触线中心线的正上方,其偏差不得超过±75mm,曲线地段承力索与两接触线中心线的连线应垂直于轨面连线,允许向曲线内侧偏差不超过50mm,但不得偏向曲线外侧;全补偿简单链形悬挂、弹性简单悬挂的最大跨距不大于50m;双边补偿时最大锚段长度一般不大于1500m,单边补偿时锚段长度一般不大于750m,当一个锚段内有较长的小半径曲线时,锚段长度可适当缩小;接触线无扭面、硬弯,跨中和定位点处接触线的弹性偏差不超过15%;接触线距轨面高度应符合规定,一般为4800mm,最低高度不低于4400mm在车辆段平交道口处应高于限界门高度一定数值,即最低高度不低于4600mm,允许的误差为±15mm,导线坡度变化率不大于2‰,困难时不宜大于4‰;如接触线距轨面高度不符合规定时,若净空允许,结构高度满足规定,接触线高度可按不大于5‰的坡度变化,但在接触线高度改变开始和结束的第一个转换跨距内坡度不允许超过最大允许坡度的一半;柔性悬挂接触网的结构高度满足系统最低设计标准要求,一般为1100mm;接触线在直线地段要布置成“之”字形,曲线地段布置成受拉状态,在腕臂设定温度下,静态情况:其“之”字值和拉出值要符合规定,误差不得大于±20mm;一般直线段“之”字值不大于±200mm,曲线段拉出值不大于250mm;双接触线测量读数时,以靠定位器侧的接触线为准;动态情况:一般直线段“之”字值不大于±250mm,曲线段拉出值不大于300mm;接触线在水平面内改变方向时,其偏角一般不大于10°,困难情况下,不应大于12°;链形悬挂两接触线及两承力索之间的水平间隙为40mm,两接触线所在的平面要与轨平面平行,以保证受电弓良好地取流和接触线磨耗均匀;接触线磨耗和损伤按表5规定整修或更换;表5接触网磨耗和损伤表接触线的接头和分段绝缘器、线夹等零部件应保证受电弓平滑过渡;一个锚段内接触线接头和补强线段的总数以及承力索接头和补强的总数均不得超过下列规定不包括电分段、下锚接头:1锚段长度在800米及以下时为4个;2锚段长度在800米以上时为5个;3接头距悬挂点应不小于2m,两接头之间的距离应不小于80m;吊弦和吊索吊弦分环节吊弦和整体吊弦两种;其技术状态应符合下列要求:1吊弦的长度要能适应在极限温度范围内接触线的伸缩和弛度的变化,否则应采用滑动吊弦;吊弦预制长度应与计算长度相等,误差应不大于±2mm,吊弦截面损耗不得超过20%;吊弦线夹在直线处应保持铅垂状态,曲线处应与接触线的倾斜度一致;2吊弦偏移在无偏移温度时处于铅垂状态,在极限温度时,顺线路方向的偏移值不得大于吊弦长度的1/3;3吊弦间距应符合设计值,困难情况下不得大于12m;4相邻吊弦高差≤20mm,困难时≤30mm;简单悬挂弹性吊索的技术状态应符合下列要求:1吊索须用绞线制成并保持一定的张力;2在无偏移温度时两端的长度应相等,允许相差不超过400mm;3吊索不得有断股和接头;4吊索两端与接触线的连接符合设计规定;软横跨和硬横跨软横跨分为两绳式和三绳式两种,软横跨的装配和安装要符合规定;横向承力索用钢绞线制成,上、下定位绳用青铜绞线制成;软横跨横向承力索和上下部定位绳应布置在同一个铅垂面内,横向承力索的弛度应符合规定,吊线弦应保持铅垂状态,其截面积要符合规定,最短直吊弦的长度为400 mm,误差不大于50mm;横向承力索和上下部定位绳均不得有接头、断股和补强,双承力索、定位绳的横担应水平,横向承力索的安全系数不得小于,上、下部定位绳的安全系数不得小于;上、下部定位绳要水平,允许有平缓的负弛度,其数值为:5股道及以下不超过100 mm,5股道以上不超过200 mm;下部定位绳距接触线的距离不小于250mm;硬横跨各段之间及其与支柱应连接牢固,硬横梁应呈水平状态,两端允许高差30mm,硬横梁的挠度不应大于梁跨的%;每组硬横跨的支柱中心连线一般垂直于多数股线路中心线;线岔线岔定位点拉出值应符合设计规定,在线岔的交叉点处,正线或重要的接触线在下方;侧线与侧线组成的线岔,距中心锚结或硬锚较近的接触线位于下方;侧线在限制管内上下活动间隙为1~3mm;线岔的限制管型号要符合要求,安装要正确,螺栓、垫片应齐全、坚固,接触线能自由伸缩无卡滞现象;由正线与侧线组成道岔时,两工作支在相距500mm处侧线接触线应高于正线接触线5~10mm,两支接触线中有一支为非工作支时,相距500mm处非工作支接触线应高于工作支接触线50~100mm;由侧线与侧线组成道岔时,两工作支在相距500mm处应等高,允许误差不超过10mm,两支接触线中有一支为非工作支时,在相距500mm处非工作支接触线应高于工作支接触线50~100mm;线岔两工作支中任一工作支的垂直投影距另一股道线路中心400~850mm的范围内,不得安装任何线夹;线岔两支接触线交叉点位置:横向距两线路任一线路中心不大于300mm即垂直投影位于道岔导曲线两内轨之间,且两内轨距不小于840mm,纵向距道岔定位不小于1500mm;道岔定位支柱位置:7号道岔接触网定位在道岔理论岔心前约2米处,9号道岔接触网定位在道岔理论岔心前约3米处;线岔处两支承力索或两支吊索间隙不应小于60mm;线岔定位拉出值不得大于300mm;对于交叉渡线道岔的线岔,两支接触线相较于两渡线中心线的交点处,允许横向、纵向偏差50mm;线岔的编号应以其所在的道岔编号命名;贯通式刚柔过渡贯通式刚柔过渡处两支刚性悬挂接触线应等高,在刚柔过渡交界点处,汇流排对接触线不应产生下压或上抬力,连接线夹的螺栓紧固力矩符合设计要求;汇流排防护罩对露天汇流排覆盖完全,汇流排防护罩安装稳固,性能满足要求;两支刚性悬挂点的拉出值为±100mm,间距为200mm,允许误差±20mm;贯通的接触线下锚处绝缘子边缘应距受电弓包络线不应小于75mm,刚性悬挂带电体距柔性悬挂下锚底座、下锚支悬挂等接地体不应小于150mm;受电弓距柔性悬挂下锚底座、下锚支悬挂等接地体不应小于100mm;刚性悬挂与相邻柔性悬挂导线不应相互磨擦;刚柔过渡处的电连接线、接地线应完整无遗漏,安装牢固;在受电弓通过时应平滑、无撞击,不应出现固定拉弧点;电连接电连接的安装位置要符合设计规定,允许偏差不应大于±,在任何情况下,均应满足带电距离要求;电连接的安装形式要符合设计规定,并预留因温度变化而产生的位移长度,多股道的电连接在无偏移温度时,水平投影应是一条直线,并垂直于正线或重要线路;电连接的线材材质、型号和所使用的线夹型号要符合设计规定,线夹应安装牢固并保持铅垂状态,接触良好,线夹内无杂物并涂导电介质,所使用的各种绞线不得散股、断股;架空柔性悬挂承力索和接触线间的横向电连接设置位置和数量符合设计要求;极限温度下,交叉跨越线索间距不足200mm的处所应加装等位线,等位线应与被连接线索材质相同,截面积不少于10mm2;对于压接式的电连接线夹,电连接线不应有压伤和断股现象;对于并结式电连接线夹,电连接线应伸出线夹外10~20mm;接触线电连接线夹在直线处应处于铅垂状态,曲线处应与接触线倾斜度相一致;电连接线夹处接触线高度不应低于相邻定位点和吊弦点,允许高于相邻定位点和吊弦点0~10mm;定位装置定位装置应保证接触线之字值、拉出值,并确保接触线工作面平行于轨面;双接触线悬挂时,定位点处两条接触线相距40mm,定位点处接触线弹性符合规定;当电力机车受电弓通过和温度变化时,接触线能上下、左右自由移动;定位器管的型号和安装符合设计规定,支持器的方向要安装正确,支持器处定位管的伸出长度应为70~120mm;简单悬挂的定位器在无偏移温度时应垂直于线路,简单链形悬挂定位管在无偏移温度时,应垂直于线路;双接触线两定位线夹在接触线上安装于定位管正下方两边各100mm处;温度变化时沿接触线纵向偏移应于接触线在定位点的伸缩量相适应,极限温度时其偏移值不得大于定位器管长度的1/3;定位环的安装要正确,距定位管根部的长度一般为200mm,困难时不得小于40mm,定位装置各部件之间应连接可靠,定位钩与定位环的铰接状态良好;反定位管、定位肩架的定位管的状态符合设计规定,反定位器主管上套管单耳距定位环应保持100~150mm的距离;各管口封堵良好,定位拉线受力适当且不应有严重锈蚀;转换支柱、线岔及双接触线定位处两定位器能分别自由转动,不得卡滞;非工作支和工作支定位器、管之间的间隙不小于50mm;支撑装置简单悬挂的平腕臂要水平安装,其端部允许抬高不超过100mm,在无偏移温度时应垂直于线路中心,允许偏差不大于计算偏移值的10%;全补偿简单链形悬挂的腕臂在无偏移的温度时,应垂直于线路中心线,允许偏差不大于计算偏差值的10%;腕臂绝缘子安装时滴水孔朝下,腕臂的各部件均应组装正确,铰接处要转动灵活,腕臂无永久弯曲、变形,顶部非受力部分余留200mm~300mm,顶端封帽要密封良好;腕臂的安装位置应满足承力索悬挂点或支撑点距轨面的距离即导线高度加结构高度,允许误差±200mm,悬挂点距线路中心的水平距离符合规定;腕臂底座、定位肩架应与支柱密贴、平整,底座角钢槽钢应水平安装,两端高差不得大于10mm;腕臂不得严重锈蚀,锌层脱落处要补漆;腕臂的型号和安装要符合设计规定,管端口封帽要密封良好;补偿器补偿器坠砣块要叠码整齐,其缺口方向正确,每块坠砣都要涂漆,其总重量符合规定标准,相差不超过%,限制、制动部件要作用良好;运行中补偿器的a值上部坠砣导环至限制管顶端支架的距离在极限温度下,不得小于200mm;b值下部坠砣导环至限制管底端支架的距离要符合安装曲线的要求,在极限温度下,不得小于200mm;补偿滑轮包括棘轮要转动灵活,坠砣导环与限制管之间要滑动灵活,棘轮轴应注黄油防腐,以确保坠砣升降自如;限制管要呈铅垂状态,其长度和安装要符合规定;棘轮与舌簧间的间隙棘轮的齿与舌簧的齿的距离为25mm,允许偏差+0~-5mm,补偿绳的长度要保证补偿坠砣在极限温度范围内自由伸缩,补偿绳不得有接头和断股;理顺补偿绳与轮体之间的缠绕关系,并使其正确入槽,防止绳股之间交错、重叠,大、小轮绕绳圈数应遵循以下原则:大轮最少缠绕半圈,最多缠绕三圈半;小轮最少缠绕半圈,最多缠绕三圈半,缠绕时注意两边对称;支柱及接地车辆段圆锥形钢管柱基础采用预埋地脚螺栓基础,螺栓对称布置,支柱底部设圆形或方形法兰盘;埋入杆件应无断裂、变形和锈蚀,基础无水泥脱落和辐射性裂纹;接触网所有支柱的内缘与邻近线路的中心距离要符合规定,允许误差±50mm;侧面限界最小不得小于2300mm,不允许有负误差,特殊情况及曲线段经计算确定;金属支柱及硬横梁应在安装前进行彻底的防腐处理,各焊接部分不得有裂纹、开焊;钢支柱漆面剥落超过支柱总面积的10%时要补漆;基础面要高出地面100mm至200mm,基础外缘外露400mm以上时要进行培土,每边培土的宽度为500mm,培土边坡与水平面成45度角;钢筋混凝土支柱培土标准也可照此办理,基础根部不许有积水、泥土、碎石和灰渣等物;定位支柱要铅垂安装,其型号和位置要符合设计规定;接触网各种支柱不许向线路侧、受力方向倾斜,支柱受力后的倾斜标准:1顺线路方向应直立,允许偏差不应大于支柱高度的%,但锚柱端部应向拉线侧倾斜0~100mm;2横线路方向:①直线上和曲线外侧的支柱及软横跨支柱应中心直立至外缘垂直于地线;②曲线内侧的支柱、安装隔离开关支柱,以及位于直线上并与相邻锚柱同侧的转换柱,均应直立,允许偏差不应大于支柱高度的%;馈线、架空地线等附加导线悬挂支柱的中间柱应直立,允许偏差应不大于支柱高度的%;馈线、架空地线等附加导线悬挂支柱的终端柱,转换柱的柱顶应向拉线侧倾斜0~150mm;每组软横跨的支柱中心线应垂直于车站正线或设计指定的线路,允许偏差不得大于3o,单根支柱应垂直于邻轨道中心线,允许偏差不得大于3o;接触网及其支撑结构上非带电的金属物均须接地,接地线的截面应符合规定,连线要紧固,接触良好,并有防锈防腐措施;凡距接触网或架空地线带电部分的距离不足5m的所有金属结构物均须可靠接地;回流轨之间、回流轨与负极轨之间的连接电缆,其截面积应符合规定,两端的连接要紧固,接触良好,并有防腐措施;拉线锚柱下锚拉线一般平行于线路设置,特殊情况下锚柱拉线杆可设在锚支的延长线上,在任何情况下严禁侵入基本建筑限界,当受地形限制时,应符合设计要求;锚柱拉杆与地面成的夹角为45°,最大不得超过60°;锚柱拉杆应涂防锈漆或防腐剂,锚柱拉杆与拉线杆应在一条直线上,下锚基础的埋深应符合设计要求,允许偏差0~+200mm;拉线杆露出地面的长度为300mm,线夹螺栓外露长度不应小于20mm,最大不大于全长的1/2;隔离开关及避雷器隔离开关应接触良好,转动灵活,引线截面段与隔离开关的额定电流以及所连接的接触网当量截面相适应,引线不得有接头;有接地装置的隔离开关主刀闸与接地刀闸的机械连锁须正确可靠;运行中的隔离开关,每年要用2500V的兆欧表测量1次绝缘电阻,并与最近的前1次测量结果比较,不应有显着降低;新安装的隔离开关,在投入运行前,要按规定进行交流耐压试验;隔离开关合闸时闸刀要水平,其中心线应与静触头的中心线相吻合;合闸时应接触良好,以×10mm的塞尺检查刀闸的接触点,应塞不进去;开关在打开时,刀口距接地体、洞壁最小距离不应小于150mm;隔离开关触头带电部分至顶部建筑物距离,不应小于150mm;隔离开关触头接触良好,无回弹现象,分、合闸顺利,角度符合产品技术要求;避雷器1避雷器安装牢固、无损伤,瓷套无严重放电,动作计数器完好,避雷器等设备应单独设接地极;2避雷器接地电阻值不应大于10Ω,避雷器的检修、试验按产品说明书的规定进行;绝缘部件绝缘子不得有裂纹、瓷体无破损、烧伤,其瓷釉剥落面积不大于30mm2,绝缘子裙边、陶瓷与接地体间的距离应符合规定;在运输、装卸和安装绝缘子时应避免发生冲撞,不得锤击与瓷体连接的金属体,同时也不得对其进行机械加工和热处理,绝缘子的金属件应无锈蚀;接触网绝缘子的泄漏距离不少于250mm,其绝缘部件机械强度的安全系数,抗拉、抗弯强度应不小于;分段绝缘器的组装要正确,各部件的连接需牢固,螺栓紧固力矩符合产品安装使用说明书的要求;安装好的分段绝缘器的平面应与轨道面平行,分段绝缘器与接触导线连接处应平滑,且与轨面平行,各接头需平滑顺直,不得有任何打、碰受电弓现象;简单悬挂的分段绝缘器安装在吊索一侧位置,分段绝缘器应设置在受电弓的中心位置,允许误差±100mm;分段绝缘器的安装应符合产品安装使用说明书中的要求;接触网设备和车辆在任何困难情况下都不应违背下列净空尺寸见表6;表6净空尺寸表馈电线和架空地线馈电线、架空地线的截面积要符合设计要求;架空地线的张力和弛度要符合有关规定标准,冬季不至断线,夏季须有足够的线间距离;架空地线两端均为硬锚,锚段长度一般不大于2000m;架空地线一般采用硬铜绞线,其绞线断股、损伤面积不超过其截面积的5%;若要求架空地线载流量不超过允许值,可将断股处磨平,采用同材质的铜线扎紧;当断股、烧伤面积维5%~20%时,要对架空地线进补强;当断股、烧损面积超过20%时,须对架空地线进行更换,切断做接头;一个锚段内架空地线的接头、断股及补强线段的总数分别不得超过下列规定:1锚段长度在800m及以下为4个;2锚段长度大于800m时为8个;馈电线、架空地线的安装要符合设计要求,馈电线与接地体之间的距离要符合规定;锚段关节和中心锚结绝缘锚段关节两支不同电分段的接触线及承力索的空气绝缘净距离静态值水平距离符合设计要求,非工作支与工作支抬高应符合设计要求;非绝缘锚段关节两转换支柱处承力索高度、位置及接触导线导线高度、拉出值符合设计要求,两支接触导线的立面交叉点应在两转换跨距1/3处;两工作支水平距离符合要求,非工作支比工作支抬高符合要求;中心锚结所在的跨距内承力索、接触线不得有接头和补强,两端中锚辅助绳受力均匀,不得出现弛度,两边的长度和张力力求相等;中心锚结线夹处导线高度比正常导高高10~20mm,中心锚结线夹处接触线应平顺无负弛度;中心锚结线夹应安装牢固,在直线上应保持铅垂状态,在曲线上应与接触线的倾斜度相一致;保安装置及标志在车辆段平交道口铁路两侧的公路上,应装设限界门,限界门的宽度不得小于公路路面的宽度,限界门的吊板要平齐,吊板下缘距地面的高度为米;限界门框柱涂以红、白相间漆条,漆条宽度为200mm,并符合国家标准规定;在机动车辆经常通过的地方和其它认为有必要的地方,接触网支柱及拉线下部要有保护桩;在接触网终点要悬挂接触网终点标,该标志设在接触网锚段支柱距受电弓中心线400mm的地方;零部件及其它接触网、供电线、馈电线和架空地线的承力零部件,其机械强度安全系数不得小于,接触网零部件要安装牢固,凡用螺母紧固者应有防松措施例如弹簧垫圈等,零部件上的各个螺栓均应受力均匀,其紧固力矩符合规定,应涂油的螺栓必须涂油;调节螺丝的丝扣外露部分不得小于50mm,线索紧固零部件在温度变化时不得使线索往复弯曲,以防疲劳;各种钢绞线要按规定涂油,以防锈蚀,由于绞线锈蚀产生断股或虽未断股但降低机械强度,不能满足规定的安全系数或降低的机械强度超过15%时,必须更换;接触网、馈电线和架空地线各导线连接部位的机械强度不得低于被连接导线机械强度的90%,其允许的载流量要与被连接导线的允许载流量相一致;各种绞线接头,终端接头1承力索、馈电线和架空地线的接头和终端接头,均可采用预制好的接头缠带缠绕在各线索上制成,要求缠带与导线、缠带之间要密贴,并按其螺旋方向全部缠完,其制作工艺要符合要求;2钢绞线、软横跨上、下部定位绳的回头,采用楔形线夹连接固定时,绞线回头外露长度为100mm,允许偏差±10mm;线索受力方向要正确,制作工艺符合要求;各种绞线端头必须用聚氯乙烯绑带包扎好,其包扎宽度为40mm左右;接触线接头、终端回头接触线接头采用对接式接头线夹:1对接式接触线接头线夹适用于同型号CTAH150两接触线连接处;2接触线接头线夹的中心点位于两接触线端头的交合点上;3两接触线端头尽可能密贴,连接缝隙不大于;4接触线接头线夹无裂纹,安装平直、端正、无偏斜,螺栓紧固;5接触线接头线夹起始滑动荷重不低于40kN;6 接触线接头线夹用于工作支两接触线连接时,应保证受电弓过渡平滑,导流良好;8工作支接触线接头线夹处导线高度,应与相邻定位点处接触线高度相等;9工作支接触线接头距悬挂点应不小于2m,两接头之间的距离应不小于80m事故抢修不受此限制;接触线终端回头采用锯齿形舌簧上带锯齿锲型线夹连接固定,要求受力方向正确,舌簧锯齿面与接触线接触,回头部分与导线成90o角,回头长度不小于75mm,转角处的圆弧与舌簧密贴,制作工艺符合要求;刚性接触网检修技术标准支持、定位及绝缘装置埋入杆件的螺纹完好,镀锌层完好,化学锚固螺栓孔填充密实;螺纹外露部分应涂油防腐;底座填充密实,表面光洁平整,无裂缝;支持装置各紧固件齐全,安装稳固可靠,浇注水泥部分不得有松动和辐射性裂纹;槽钢底座应水平安装,悬吊槽钢、绝缘横撑与安装地点的轨道平面应平行;平坡线路上悬垂吊柱及T形头螺栓应铅垂,倾斜度误差一般均不应大于1°,但位于坡道上的悬垂吊柱及T形头螺栓顺线路方向铅垂度偏差应以汇流排安装在悬挂金具内后能保证汇流排伸缩为原则;减震道床区间和车站结构风管等低净空处采用的硅橡胶绝缘横撑的金属连接件与芯棒连接可靠,密封良好,硅橡胶伞裙完整无破损,C型汇流排定位线夹的U形螺栓距接地体、接地线的最小距离不得小于115mm;支持结构及带电体距混凝土及金属结构的固定接地体的绝缘距离,静态值为150mm;汇流排悬挂定位线夹材质、规格、尺寸符合设计要求;表面无裂纹、无缺损;紧固件、内衬尼龙垫齐全、无松动、可旋转部位无阻滞现象,留有因温度变化使汇流排产生位移而需要的间隙;槽钢底座、悬吊槽钢、绝缘横撑、悬垂吊柱、T形头螺栓等构件无变形,镀锌层完整,应有不少于15mm的调节余量净空限制地段除外,所有外露螺栓长度应保证电气绝缘距离;绝缘子安装端正,绝缘子瓷釉表面光滑、清洁、无裂纹、缺釉、斑点、气泡等缺陷,瓷釉剥落总面积不大于30mm2;。
03《接触网安全工作规程》和《接触网运行检修规程》
接触网安全工作规程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一般规定第三章作业制度作业分类工作票作业人员的职责第四章受力工具和绝缘工具第五章高空作业一般规定攀杆作业登梯作业检修作业车作业第六章停电作业一般规定V形天窗作业命令程序验电接地作业结束第七章间接带电作业一般规定命令程序作业结束安全技术措施第八章倒闸作业第九章作业区防护附录1 电气化铁道安全合格证附录2 接触网工作人员安全等级附录3 接触网第一种工作票附录4 接触网第二种工作票附录5 接触网第三种工作票附录6 接触网停电作业命令票附录7 接触网间接带电作业命令票附录8 隔离开关倒闸命令票附录9 隔离开关倒闸完成报告单附录10 常用工具机械试验标准附录11 常用绝缘工具电气试验标准附表1 作业命令记录附表2 倒闸操作命令记录附表3 受力工具机械试验记录附表4 绝缘工具电气试验记录第一章总则第1条在接触网运行和检修工作中,为确保人身、行车和设备安全,特制定本规程。
本规程适用于既有线工频、单相、25kV交流及提速200—250km/h接触网的运行和检修。
第2条牵引供电各单位(包括牵引供电设备管理、维修单位和从事既有线电气化牵引供电施工单位,下同)在接触网作业中要贯彻“施工不行车,行车不施工”的原则;经常进行安全技术教育,组织有关人员认真学习和熟悉本规程,不断提高安全技术管理水平,切实贯彻执行本规程的规定。
第3条各级管理部门要认真建立健全各级岗位责任制,抓好各项基础工作,依靠科技进步,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不断提高和改善接触网的安全工作和装备水平,提高接触网运行与检修管理工作质量,确保人身和设备安全。
各铁路局应根据本规程规定的原则和要求,结合具体情况制定细则,报部核备。
第二章一般规定第4条所有的接触网设备,自第一次受电开始即认定为带电设备。
之后,接触网上的一切作业,均必须按本规程的规定严格执行。
侵入建筑限界的接触网作业,必须在封锁的线路上进行。
第5条从事接触网作业的有关人员,必须实行安全等级制度。
接触网设计规范
接触网设计规范外及跨线建筑物范围内)正常情况不应小于5700mm;困难情况不应小于5650mm;特殊情况不应小于5330mm。
接触线最低高度值在高程1000m以上的区段,应按本规范第5.5.2条规定随空气绝缘间隙值的加大而相应增加。
5.1.5 接触线高度变化时,其坡度不宜大于3‰;确有困难时,不宜大于5‰。
接触网设计的强度安全系数应符合下列规定:1.铜或铜合金接触线的强度安全系数,当磨耗面积小于或等于15%时,不应小于2.5;当磨耗面积大于15%且小于25%时,不应小于2.2。
2.各种绞线的强度安全系数不应小于:1)软横跨横承力索中的钢绞线4.0;2)承力索、定位索及附加导线中的钢绞线5.0;硬铜绞线 2.0;铝绞线、钢芯铝绞线、铝包钢芯铝绞线2.5。
3.绝缘子的强度安全系数不应小于:1)瓷及钢化玻璃悬式绝缘子(受机电联合荷载时抗拉)2.0;2)瓷棒式绝缘子(抗弯)2.53)针式绝缘子(抗弯)2.5;4)其他材质绝缘元件,无阳光照射处(抗拉或抗弯)2.5;有阳光照射处,应视材质抗老化性能酌情增加;4.耐张的零件强度安全系数不应小于5.0。
5.1.7 各类悬挂的接触线弛度(弹性吊弦引起的支柱处高度变化不计在内)均不宜大于250mm;对行车速度不大于45km/h的低速区段,可为350mm。
运行中,接触线(被受电弓顶起)的抬升量按100mm、受电弓的左右摆动量按200mm计算。
5.1.8 隧道内接触悬挂应根据隧道净空高度,隧道内气象条件和各项空气绝缘间隙确定。
隧道内悬挂类型宜与区间一致,其零部件应加强防腐蚀措施。
5.2 气象条件5.2.1 接触网设计的气象条件,应根据最近记录年限不少于20年的沿线气象资料计算,并结合既有电气化铁路或高压架空送电线路的运行经验确定。
5.2.2 接触网的最大设计风速,应采用空旷地区、高地面10m高处的10min自动记录10年发生一次的平均最大值。
如气象台(站)的记录值不符合上述要求,则应按规定进行换算。
接触网专业考试(试卷编号2102)
接触网专业考试(试卷编号2102)说明:答案和解析在试卷最后1.[单选题]单位在营业期间,下列( )做法是错误的。
A)遮挡消防安全疏散指示标志B)在安全出口处设置疏散标志C)当营业场所人数过多时,限制进入人数2.[单选题]硬横梁的安装高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允许偏差()mm。
A)0~±100B)0~±200C)0~+100D)0~+2003.[单选题]电连接位置和数量符合设计要求,安装位置允许偏差()mm。
A)±100B)±200C)±300D)±5004.[单选题]下列不属于Ⅱ级维修项目的有()。
A)两个以上接触网工区进行的联合作业B)接触网悬挂、分相、分段、线岔等检查调整C)接触网吸上、回流线、上部地线、附加悬挂检查维护D)站内、栅栏及隧道内电力设备检修5.[单选题]腕臂偏移警示值:()。
A)标准值±50mmB)标准值±100mmC)标准值±150mmD)标准值±200mm6.[单选题]安全带的试验周期是( )个月。
A)6B)12C)187.[单选题]当一支为非工作支时,其距线路中心800mm处,非工作支接触线比工作支接触线抬高,警示值:()mm,并向下锚方向均匀抬升。
A)80B)60~90C)50-80D)50~1008.[单选题]验电接地是接触网( )必须进行的一项工作。
A)带电体附近作业B)远离带电体作业C)带电作业D)停电作业9.[单选题]( )为运行状态安全临界值,一般根据计算或运行实践确定。
A)标准值B)警示值C)限界值D)标准状态10.[单选题]隔离开关(手动)换算系数为()。
A)0.1B)0.12C)0.13D)0.1511.[单选题]雨天在车辆段使用梯车时,信号装置易导致出现红光带的主要原因为( )。
A)梯车轮上有雨水使梯车轮绝缘差导致两个钢轨被短接B)地线接错轨C)信号设备故障D)人员操作失误12.[单选题]刚性接触网中分段绝缘器的检修周期为( )个月。
接触网绝缘部件检修标准及技术要求
30kV(湿)
二、主要技术 参数
弹性绝缘悬挂组件 额定电压:1500V 最高工作电压:1800V 最低工作电压:1000V 泄露距离: ≥ 250mm 工频耐压: ≥ 60kV(干) ≥ 30kV(湿) 人工污秽耐压: ≥ 10kV 雷电冲击耐压: ≥ 100kV 拉伸破坏荷负荷:≥18kN 弯曲破坏荷负荷:≥9kN
三、检修标准及技术要求
柔性分段绝缘器 分段绝缘器的组装要正确,各部件的连接需牢固,螺栓紧固力矩符合产品安装使用说明书的要求。 安装好的分段绝缘器滑道下缘、绝缘拉杆下缘及接触线下缘构成的平面应与轨道面平行。终端线夹与接触导线连接 处应平滑,且与轨面平行。各接头需平滑顺直,不得有任何打弓现象。 全补偿链形悬挂承力索绝缘棒应在分段绝缘器件的正上方,且该处承力索及绝缘棒不应产生扭转力;简单悬挂的分 段绝缘器安装位置在吊索一侧,分段绝缘器应设置在受电弓的中心位置,允许误差±100mm。 分段绝缘器的安装高度应符合产品安装使用说明书中的要求,分段绝缘器在吊悬绝缘棒上的安装位置符合分段绝缘 器安装曲线表的要求。
三、检修标准及技术要求
1. 贯通式刚柔过渡的接触线下锚处绝缘子边缘应距受电弓包络线不应小于75mm 。 2. 隔离开关的本体外观应无明显的损坏,绝缘子应完好、清洁。 3. 运行中的隔离开关,每年要用2500伏的兆欧表测量1次绝缘电阻,并与最近的前1次
测量结果比较,不应有显著降低。新安装的隔离开关,在投入运行前,要按规定进行 交流耐压试验。
06. 在 卡 滞 或 不 到 位 的
缺陷
二、主要技术 参数
刚性针式绝缘子
○ 额定电压:1500V ○ 最高工作电压:1800V ○ 最小爬电距离:250mm ○ 一分钟工频耐压:50kV(干) 25kV(湿) ○ 雷电全波冲击耐压:125kV ○ 最小拉伸破坏荷重:50kN ○ 最小弯矩破坏荷重:9kN
高铁检规
第一节 统一领导和分级管理
第5条 高速铁路接触网的运行维护工作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充分发挥各级管理组织的作用。
1.铁道部:负责全路高速铁路接触网运行管理工作,确定运行维护的方针、原则,统一指导、规划接触网的检查、检测、维护方式和手段,监督、检查铁路局和设备维护单位的设备维护情况;制定、批准有关标准、规范和规章;审批新产品试运行和重要的设备变更。
8. 工程施工记录。主要有:隐蔽工程记录、确认后的轨面标准线(有砟)、轨面标高记录(整体道床线路精测网提供的轨面高程)、侧面限界、外轨超高记录等;
9.设备维护手册。
第9条 设备管理单位应建立或具备以下规章制度和技术文件:
1. 接触网零部件上网检验和追溯制度;
2. 弓网联控制度;
3. 设备质量验收和评定制度;
第16条 作业车不升平台观察巡视(天窗外进行)。
周期:根据需要由路局安排。
检查项目:
昼间主要检查树木及其它障碍物是否侵入安全限界;各种标志是否齐全、完整;接触网悬挂、支撑和定位装置的状态;夜间主要检查接触网零部件、电气连接部位有无过热变色、绝缘件有无闪络放电现象以及非常规检查的1-4项。
第17条 添乘动车组巡视。
5.弓网接触状态有无异常。如:火花、震动等。
第四节 主导电回路监测
第19条 主导电回路接续状态监测。
检查周期:一年一次。
检查项目:
供电线接续点及上网联接线夹、接触网的各种电联接线夹、接触网各种隔离开关设备线夹及触头、吸上线接续点等有无过热现象。
利用热成像仪测量接续点接触状态时,测温时机必须选择在被测点有持续负荷电流时进行。
第五章 检修管理
第一节 修程
第二章 接触网运行检修规程
门型软横跨
• 检查门型软横跨的上、下部定位索应布置在同一 个铅垂面内。 • 吊弦应保持铅垂状态,其截面积和长度要符合规 定。 • 检查上、下部定位索不得有接头、断股和补强。 • 门型软横跨上、下部定位索应水平,并允许有平 缓的负弛度,其数值为:5股道及以下者不超过 100mm,5股道以上者不超过150mm,下部定位 索距接触线的垂直距离不得小于225mm。
• 定位装置:定位器、定位管、支持器无变形;定 位器的坡度正常;无零部件松脱;确保定位装置 状态良好; • 支持装置:腕臂无变形;各种座底无松动现象; 查看绝缘子无破裂、污损、闪络、烧伤,安装无 偏斜、拔芯或松动,开口销磨损、丢失或未劈开, 螺栓无松动或脱落;确保支持装置状态良好;
• 支柱及基础:支柱无倾斜超标;吊柱无变形;非 带电金属体的接地连接电缆无松脱;确保支柱及 基础状态良好; • 回流箱、均流箱及其电缆:检查箱内电缆连接是 否可靠,无过热现象;检查连接电缆,不得有断 股、散股现象并有防腐措施;
• 接触网工程竣工后,应按规定对工程认真进行检 查,经检验合格后方可投入运行。 • 在接触网工程交接的同时,运营和建设单位之间 要交接图纸、记录,说明书等开通时必须的竣工 资料。 • 接触网投入运行前,接管部门要做好运行组织准 备工作,配齐并训练运行、检修人员,组织学习 有关规章制度,熟悉即将接管的设备;备齐维修 和抢修用的工具、材料、零部件、交通工具及安 全用具。
• 限界门:为了保证车辆、行人及货物的安全,避 免触电事故,在车辆段接触网区段的道口设置的 一种限高标志,用于限制货物、车辆和行人携带 的杆件等的高度。 • 硬点:接触线接头处,安装分段绝缘器、定位装 置以及中心锚结的地方,致使接触线柔性变差或 形成集中重量的现象。
• 门型软横跨:属于软横跨的一种,是横跨多股道 线路的一种悬挂支持装置。 • 均流线:连接上下行牵引轨、用于平衡两边电势 差的电缆线。 • 回流线:电力机车从接触导线取流后,专供牵引 电流流回到变电所的输电导线。 • 牵引轨:用来流回牵引电流的钢轨。
接触网基本知识
第三章接触网基本知识接触网是电气化铁路牵引供电系统重要装置之一,是牵引网的主体,它的构造及工作状态对列车的运行安全和运行速度影响之大。
第一节接触网的组成接触网由接触悬挂、支持装置、支柱与基础,三部分组成,如图3-1-1所示。
图3-1-1 接触网组成示意图(a)接触悬挂; 1-承力索 2-吊弦 3-接触线(b)支持装置: 4-绝缘子 5-平腕臂 6-斜腕臂 7-定位管 8-定位器(c) 9-支柱 10-轨道一、支柱与基础支柱与基础用于承受支持装置和接触悬挂的全部负载,并将接触悬挂固定在规定的位置。
二、支持装置支持装置用于支持接触悬挂,并将其负荷传给支柱。
支持装置由棒式绝缘子、腕臂、定位装置及连接零件构成。
要求它具有足够的机械强度、轻巧耐用,便于施工和维修。
三、接触悬挂接触悬挂是架设在铁路上空的输电线路,与机车受电弓摩擦接触,将从牵引变电所获得的电能输送给电力机车。
接触悬挂由承力索、接触线、吊弦及连接零件构成。
要求接触悬挂弹性好,高度一致,机械强度高,耐磨、耐腐、耐热性能好,稳定性好,使用寿命长,结构简单,便于安装与维修。
第二节接触悬挂的分类由于列车运行速度不同,接触悬挂的结构形式也较为繁多,按有无承力索分为简单悬挂和链形悬挂。
简单悬挂由支持装置直接对接触线进行悬挂和定位。
它结构简单、施工维修方便、造价低,但接触线高度变化大、弹性差,不适应高速列车运行。
链形悬挂通过承力索悬吊接触线,它弹性均匀,接触线高度一致,稳定性好,适应高速列车运行,在我国电气化铁路中广泛采用。
这里只介绍链形悬挂的类型。
一按终端下锚方式分类链形悬挂按终端下锚的方式分为未补偿、半补偿、全补偿三种。
如图3-2-1所示。
未补偿和半补偿链形悬挂,线索张力和弛度变化大,不适于高速列车运行,故已不采用。
全补偿链形悬挂承力索和接触线都采用补偿装置下锚,当温度变化时,补偿装置能自动调整图3-2-1 线索下锚示意图线索张力,保持线索张力不变。
因此,全补偿链形悬挂具有弹性好、线索张力恒定、接触线高度一致、吊弦偏移小、结构高度低、支柱容量小、施工方便等优点,在我国电气化铁路中广泛应用。
接触网运行检修规程(正式版)
接触网运行检修规程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运行和管理统一领导和分级管理接管和运行新产品试运行事故抢修第三章设备监测和质量鉴定设备监测第四章检修修程检修计划及实施检查验收绝缘部件清扫第五章接触网维修技术标准接触线及承力索吊弦(索)软(硬)横跨锚段关节及关节式分相中心锚结线岔电联结器定位装置支撑装置受电弓动态包络线补偿装置支柱隔离(负荷)开关吸上线附加导线保安装置及标志设备号码及有关参数零件及其它绝缘、防雷、接地第六章大修技术标准一般规定接触悬挂平面布置线材和零部件绝缘、防雷和其他第七章附则附录1 接触网工区值班日志附录2 接触网巡视检查记录附录3 接触网大修竣工验收报告附录4 接触网线索及绝缘件机械强度安全系数附录5 接触网动态检测项目评定标准附录6 受电弓动态包络线示意图第一章总则第1条接触网是电气化铁路重要行车设备。
为保证接触网运行安全可靠,特制订本规程。
第2条牵引供电各单位(包括牵引供电设备管理、维修单位和从事既有线电气化牵引供电施工单位,下同)要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切实贯彻本规程的规定。
各单位要结合具体情况制定实施细则,报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和业主单位核备。
第3条接触网的运行与维修, 坚持“预防为主、修养并重”的方针,按照“周期检测、状态维修、寿命管理”的原则,遵循精细化、机械化、集约化的检修方式,依靠科技进步,积极采用接触网自动化检测手段和机械化维修手段,提升接触网维修技术参数的精准度,不断提高接触网运行品质和安全可靠性。
第4条本规程的技术标准作为接触网运行与检修的质量验收依据。
第5条本规程适用于既有线工频、单相、25kV交流及提速200—250km/h接触网的运行和检修。
第二章运行和管理统一领导和分级管理第6条接触网运行检修工作遵循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充分发挥各级组织的作用。
铁道部:负责全路接触网运行管理工作,统一指导、统一规划,监督、检查;制定有关规章。
铁路局:贯彻执行铁道部有关规章、命令和标准,组织制定本局有关细则、办法和工艺;制定牵引供电设备管理单位的管理职责和范围;监督、检查、指导、协调全局的接触网运营管理工作;审批局管的新产品试运行和重要的设备变更;适时地安排好大修改造工程,增强供电能力,改善设备的技术状态,适应运输发展的需要。
接触网绝缘子检修作业标准
接触网绝缘子检修作业标准一、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接触网绝缘子的检修周期、质量标准、准备工作、检修步骤、处理方法、注意事项、附件等内容。
适用于朔黄铁路原平分公司接触网绝缘子的检修。
二、编制依据《接触网安全工作规程》和《接触网运行检修规程》铁运[2007]69号文、北铁道部经济规划研究院铁路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10208-2008、朔黄铁路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企业标准。
三、准备工作1.安全防护:计划申报、工作票签发与审核、预想会、停电作业、作业结束等工作及安全措施,执行朔黄铁路《接触网停电作业标准》;“V”型天窗作业时注意与相邻带电线路距离,并做好行车防护防护。
2.人员组织:操作人员2人。
作业监护、行车防护、接挂地线、地面辅助人员由工作领导人在单次作业中进行安排。
3.工器具:紧线器、吊绳、钢丝套、抹布、水桶、紧线工具、安全用具、防护用具等。
4.材料:弹簧销、开口销、销钉、清洗剂(中性清洗剂)、Φ4.0镀锌铁线、绝缘子等。
四、质量标准1.接触网绝缘部件的泄漏距离应符合下列规定:(1) 一般地区(附盐密度<0.1mg/cm2)不少于 960mm;污秽地区(附盐密度≥0.1mg/ cm2)不少于 1200mm;严重污秽地区不少于1400mm。
(2)实行“V形”天窗的双线区段,上、下行间隔断绝缘子串的泄漏距离一般地区不少于1200mm;污秽地区不少于1600mm。
在海拔超过 1000m 的地区,上述泄漏距离应按增大。
2.绝缘部件不得有裂纹和破损;连接件无松动,铁件无锈蚀,弹簧销弹力合适。
有机复合绝缘子伞套的表面不允许有开裂、脱落、破损等现象,绝缘子的芯棒与端部附件不应有明显的歪斜。
3.瓷质绝缘子的瓷釉表面光滑,瓷釉剥落总面积不大于300mm2,绝缘子瓷体及连接部件间的浇注水泥不得有松动和辐射性裂纹。
4.绝缘部件机械强度的安全系数应不小于:(1)瓷及钢化玻璃悬式绝缘子(受机电联合负载时抗拉)2。
瓷棒式绝缘子(抗弯)2.5。
接触网运行检修规程(正式版)
接触网运行检修规程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运行和管理统一领导和分级管理接管和运行新产品试运行事故抢修第三章设备监测和质量鉴定设备监测第四章检修修程检修计划及实施检查验收绝缘部件清扫第五章接触网维修技术标准接触线及承力索吊弦(索)软(硬)横跨锚段关节及关节式分相中心锚结线岔电联结器定位装置支撑装置受电弓动态包络线补偿装置支柱隔离(负荷)开关吸上线附加导线保安装置及标志设备号码及有关参数零件及其它绝缘、防雷、接地第六章大修技术标准一般规定接触悬挂平面布置线材和零部件绝缘、防雷和其他第七章附则附录1 接触网工区值班日志附录2 接触网巡视检查记录附录3 接触网大修竣工验收报告附录4 接触网线索及绝缘件机械强度安全系数附录5 接触网动态检测项目评定标准附录6 受电弓动态包络线示意图第一章总则第1条接触网是电气化铁路重要行车设备。
为保证接触网运行安全可靠,特制订本规程。
第2条牵引供电各单位(包括牵引供电设备管理、维修单位和从事既有线电气化牵引供电施工单位,下同)要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切实贯彻本规程的规定。
各单位要结合具体情况制定实施细则,报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和业主单位核备。
第3条接触网的运行与维修, 坚持“预防为主、修养并重”的方针,按照“周期检测、状态维修、寿命管理”的原则,遵循精细化、机械化、集约化的检修方式,依靠科技进步,积极采用接触网自动化检测手段和机械化维修手段,提升接触网维修技术参数的精准度,不断提高接触网运行品质和安全可靠性。
第4条本规程的技术标准作为接触网运行与检修的质量验收依据。
第5条本规程适用于既有线工频、单相、25kV交流及提速200—250km/h接触网的运行和检修。
第二章运行和管理统一领导和分级管理第6条接触网运行检修工作遵循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充分发挥各级组织的作用。
铁道部:负责全路接触网运行管理工作,统一指导、统一规划,监督、检查;制定有关规章。
铁路局:贯彻执行铁道部有关规章、命令和标准,组织制定本局有关细则、办法和工艺;制定牵引供电设备管理单位的管理职责和范围;监督、检查、指导、协调全局的接触网运营管理工作;审批局管的新产品试运行和重要的设备变更;适时地安排好大修改造工程,增强供电能力,改善设备的技术状态,适应运输发展的需要。
刚性和柔性接触网技术标准
柔性接触网维修技术标准承力索和接触线承力索和接触线的材质和截面积必须满足下列要求:(1)承力索和接触线中通过的最大电流不得超过其允许的载流量;(2)机械强度安全系数符合附录3规定。
承力索和接触线的张力和弛度应符合安装曲线规定的数值。
弛度误差应不大于下列数值:(1)简单悬挂为15%;(2)全补偿简单链形悬挂为10%;(3)当弛度误差不足15mm者按15mm掌握。
承力索和接触线中心锚结处和补偿器处的张力差不得超过10%,直线地段承力索应位于两接触线中心线的正上方,其偏差不得超过±75mm,曲线地段承力索与两接触线中心线的连线应垂直于轨面连线,允许向曲线内侧偏差不超过50mm,但不得偏向曲线外侧。
全补偿简单链形悬挂、弹性简单悬挂的最大跨距不大于50m。
双边补偿时最大锚段长度一般不大于1500m,单边补偿时锚段长度一般不大于750m,当一个锚段内有较长的小半径曲线时,锚段长度可适当缩小;接触线无扭面、硬弯,跨中和定位点处接触线的弹性偏差不超过15%。
接触线距轨面高度应符合规定,一般为4800mm,最低高度不低于4400mm(在车辆段平交道口处应高于限界门高度一定数值,即最低高度不低于4600mm),允许的误差为±15mm,导线坡度变化率不大于2‰,困难时不宜大于4‰;如接触线距轨面高度不符合规定时,若净空允许,结构高度满足规定,接触线高度可按不大于5‰的坡度变化,但在接触线高度改变开始和结束的第一个转换跨距内坡度不允许超过最大允许坡度的一半;柔性悬挂接触网的结构高度满足系统最低设计标准要求,一般为1100mm。
接触线在直线地段要布置成“之”字形,曲线地段布置成受拉状态,在腕臂设定温度下,静态情况:其“之”字值和拉出值要符合规定,误差不得大于±20mm;一般直线段“之”字值不大于±200mm,曲线段拉出值不大于250mm。
双接触线测量读数时,以靠定位器侧的接触线为准;动态情况:一般直线段“之”字值不大于±250mm,曲线段拉出值不大于300mm。
接触网设计规范
铁路电力牵引供电设计规范(接触网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1998-09-07 发布1999-01-01实施5 接触网5.1、接触悬挂5.1.1接触网的悬挂类型,区间及车站均应优先采用全补偿链形悬挂,其余悬挂类型由技术经济及运营等条件综合比较确定。
接触悬挂允许的行车速度不应小于线路的最高行车速度。
5.1.2 繁忙干线或腐蚀严重地区的电气化铁路,应优先采用铜或铜合金接触线,其余线路可采用其他材质的接触线。
同一机车交路的接触线材质宜相同。
5.1.3 承力索的材质应采用防腐性能好的钢绞线或其他材质的绞线;腐蚀严重地区和长隧道宜采用铜质绞线。
载流承力索与接触线的材质宜相同。
5.1.4接触线距轨面的最高高度不应大于6500mm。
最低高度应符合下列规定:1.站场和区间接触线距轨面的高度宜取一致,其最低高度不应小于5700mm;编组站、区段站等配有调车组的线、站,正常情况可不小于6200mm,确有困难时不应小于5700mm。
2.隧道内(包括按规定降低高度的隧道口外及跨线建筑物范围内)正常情况不应小于5700mm;困难情况不应小于5650mm;特殊情况不应小于5330mm。
接触线最低高度值在高程1000m以上的区段,应按本规范第5.5.2条规定随空气绝缘间隙值的加大而相应增加。
5.1.5接触线高度变化时,其坡度不宜大于3‰;确有困难时,不宜大于5‰。
接触网设计的强度安全系数应符合下列规定:1.铜或铜合金接触线的强度安全系数,当磨耗面积小于或等于15%时,不应小于2.5;当磨耗面积大于15%且小于25%时,不应小于2.2。
2.各种绞线的强度安全系数不应小于:1)软横跨横承力索中的钢绞线4.0;2)承力索、定位索及附加导线中的钢绞线5.0;硬铜绞线2.0;铝绞线、钢芯铝绞线、铝包钢芯铝绞线2.5。
3.绝缘子的强度安全系数不应小于:1)瓷及钢化玻璃悬式绝缘子(受机电联合荷载时抗拉)2.0;2)瓷棒式绝缘子(抗弯)2.53)针式绝缘子(抗弯)2.5;4)其他材质绝缘元件,无阳光照射处(抗拉或抗弯)2.5;有阳光照射处,应视材质抗老化性能酌情增加;4.耐张的零件强度安全系数不应小于5.0。
接触网检修作业标准
1.承力索检修作业标准2.接触线检修作业标准3.支持装置检修作业标准4.定位装置检修作业标准5.吊弦检修作业标准6.电连接检修作业标准7.中心锚结检修作业标准8.隔离开关检修作业标准9.锚段关节检修作业标准10.线岔检修作业标准11.绝缘子检修作业标准12.分段绝缘器检修作业标准13.分相绝缘器检修作业标准14.补偿装置检修作业标准15.软横跨检修作业标准16.硬横跨检修作业标准17.避雷器检修作业标准18.附加导线检修作业标准19.支柱、基础及下锚拉线检修作业标准20.吸上线检修作业标准21.接地装置检修作业标1.承力索检修作业标准一、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接触网承力索的检修周期、质量标准、准备工作、检修步骤、处理方法、注意事项、附件等内容。
适用于朔黄铁路原平分公司接触网承力索的检修。
二、编制依据《接触网安全工作规程》和《接触网运行检修规程》铁运[2007]69号文、铁道部经济规划研究院铁路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10208-2008、朔黄铁路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企业标准。
三、准备工作1.安全防护:计划申报、工作票签发与审核、预想会、停电作业、作业结束等工作及安全措施,执行朔黄铁路《接触网停电作业标准》;“V”型天窗作业时注意与相邻带电线路距离,并做好行车防护防护。
2.人员组织:操作人员2~3人。
作业监护、行车防护、接挂地线、地面辅助人员由工作领导人在单次作业中进行安排。
3.工、机具:力矩扳手、紧线器、钢丝套、滑轮组、大绳、橡胶锤(木锤)、温度计、手扳葫芦、钢锯(断线钳)、平挫、砂纸、安全用具、防护用具等。
(根据检修项目需要携带相应工、机具)。
4.材料:吊弦和吊弦线夹、Φ4.0 镀锌铁线、Φ1.6绑扎线、钢线卡子、示温片、黄油、补强线索、承力索接头线夹、预绞式接续条、电联结线、电联结线夹等。
(根据检修项目需要携带相应材料)。
5.技术资料:接触网平面布置图。
四、质量标准1.承力索的材质与截面须满足下列要求:容许载流量大于该区段的最大电流,机械强度安全系数符合规定。
《普速铁路接触网运行维修规则》(2017)9
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一般规定第三章运行管理第一节管理机构及职责第二节设备接管第三节技术管理第四节计划与天窗第五节质量管理第六节成本管理第七节新产品试运行第四章检测与分析诊断第一节检测第二节分析诊断第五章修程修制第六章质量评价与鉴定第一节质量评价第二节质量鉴定第七章接触网维修技术标准第一节接触悬挂第二节定位支撑装臵第三节支柱、拉线和基础第四节附加悬挂第五节单项设备第六节其他第八章附则附件:1.普速铁路供电安全检测监测装臵表2.接触网供电车间、检测车间、维修车间主要工机具配臵表3.接触网运行工区、检测工区主要工机具配臵表4.接触网运行维修记录5.普速铁路接触网动态检测评价标准6.接触网线索及绝缘件机械强度安全系数7.受电弓弓头轮廓及动态包络线示意图8.电流致热型设备缺陷诊断判据TG/GD116-2017普速铁路接触网运行维修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接触网是电气化铁路重要的行车设备。
为保证普速电气化铁路接触网运行安全可靠,特制订本规则。
第二条从事接触网运行维修相关单位要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切实贯彻本规则的规定。
本规则未作规定的,铁路局可根据需要自行规定,并报铁路总公司备案。
第三条接触网运行维修应坚持“预防为主、重检慎修”的方针,按照“定期检测、状态维修、寿命管理”的原则,遵循专业化、机械化、集约化维修方式,依靠铁路供电安全检测监测系统(6C系统)等手段,建立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实行“运行、检测、维修”分开和集中修组织模式,确保接触网运行品质和安全可靠性。
第四条本规则技术标准作为普速铁路接触网运行维修和质量验收依据。
第五条本规则适用于工频、单相、交流25kV、列车运行速度200km/h以下铁路(仅运行动车组的线路除外)接触网设备的运行维修。
第二章一般规定第六条接触网运行维修是通过对设备定期检测、分析诊断、质量评价和鉴定,并依据结果实施修理,恢复设备正常运行状态的循环管理过程。
主要包括运行、检测、维修等管理工作。
接触网运行检修规程
接触网运行检修规程接触网是电气化铁路的重要组成部分,与行车直接相关。
为搞好接触网的运行和检修工作,加强管理,提高质量,确保运输,特制定本规程。
本规程适用于工频、单相、25千伏接触网的运行和检修。
从事接触网工作的广大职工必须牢固树立为运输服务的思想,贯彻“修养并重,预防为主”的方针,在确保安全、提高质量的基础上努力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不断改善接触网的技术状态,保证安全、不间断、质量良好地供电。
各级主管部门要加强对接触网运行和检修工作的领导,按照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原则和要求,贯彻落实“三定、四化、记名检修”精神,抓好各项基础工作。
要科学地组织接触网运行和检修的各个环节,建立严密而协调的生产秩序,不断提高供电工作质量。
各铁路局可根据本规程规定的原则和要求,结合具体情况制定细则、办法,并报部核备。
第一章运行和管理统一领导和分级管理第1条接触网运行和检修工作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充分发挥各级组织的作用。
铁道部:统一制定全路接触网运接和检修工作原则,制定有关的规章;调查研究,督促检查,总结和推广先进经验;审批部管的基建、科研、改造计划,并组织验收和鉴定。
铁路局:贯彻执行铁道部有关规章和命令,组织制定本局有关细则、办法和工艺;审批局管的基建、大修和科研、改造计划,并组织验收和鉴定。
铁路分局:贯彻执行部、局有关规章和命令;督促检查管内接触网的运行和检修工作;审批分局管的检修、科研、改造计划,并组织验收和鉴定。
供电段:贯彻执行上级有关的各项规章和命令,制定有关办法、制度和措施;制定接触网小修计划;编制大修、改造和科研计划;全面地质量良好地完成接触网运行和检修任务。
接管和运行第2条接触网工程竣工后,应按规定对工程认真进行检查,经验收合格方可投入运行。
第3条在接触网工程交接的同时,运营和施工单位之间要交接图纸、记录、说明书等开通时必需的竣工资料。
第4条接触网投入运行前,接管部门要做好运行组织准备工作,配齐并训练运行、检修人员,组织学习有关规章制度,熟悉即将接管的设备;备齐维修和抢修用的工具、材料、零部件、交通工具及安全用具、配合有关部门共同做好电气化铁路安全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
接触网维修技术标准
接触网维修技术标准第1条接触线及承力索维修技术标准1.承力索、接触线的张力和弛度应符合安装曲线规定的数值,弛度误差不得大于下列数值:全补偿链形悬挂为10%。
机械强度安全系数符合附录4的规定。
2.承力索在直线地段,应位于线路中心线的正上方,偏差不超过150 mm。
在曲线地段,承力索与接触线之间的连线应垂直于轨面连线,允许向曲线内侧偏差不超过100mm,但不得偏向曲线外侧。
3.接触线距轨面高度应符合规定,误差不超过30mm,测量点在定位两侧吊弦线夹处,其相对高差在20mm之间。
接触线高度变化时,工作支的坡度一般为3‰,困难情况下不超过5‰。
接触导线在最大负驰度下,导高最高不得超过6500mm,在最大正驰度下,最低不得低于5370 mm。
接触线在直线地段要布置成之字形,曲线地段要置成受拉状态,其之字值和拉出值要符合规定,误差不得过30 mm。
4.接触线磨耗或损伤按下列规定整修或更换。
(1)在链形悬挂区段中,当接触线TCG—110局部磨耗和损伤残高为8.5mm时,加补强线,平均磨耗残高为8.7mm时整锚段更换。
(2)在链形悬挂区段中,当接触线TCG-85局部磨耗和损伤残高为7.5-8.3mm时,加补强线,平均磨耗残高为8.3mm 时,整锚段更换。
(3) 承力索、接触线磨耗和损伤后不能满足该线通过的最大电流时,若系局部磨耗和损伤,可以加电气补强线,若系普遍磨耗和损伤则应更换;加电气补强线时,要使补强线处于工作状态,即与受电弓接触。
(4) 19 股的铜承力索:断 1 股(或损伤截面达1股)将断股头锉平后,用同材质绑扎线扎紧(不需做接头);断 2 股(或损伤截面达2股)及以上时,截断做接头。
19 股的铝包钢芯承力索:钢绞线断1股(或损伤截面达1股)及以上必须截断做接头。
铝绞线断1股(或损伤截面达1股)将断股头锉平后,用同材质线绑扎;铝绞线断2~6股(或损伤截面达2~6股)将断股头锉平后,用同材质的承力索和并钩线夹进行电气补强;铝绞线断7~12股(或损伤截面达7~12股)截断做接头或进行机械和电气补强; 7股的铝覆钢承力索断1股(或损伤截面达1股)及以上时,必须截断做接头。
普速铁路接触网运行维修规则
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一般规定第三章运行管理第一节管理机构及职责第二节设备接管第三节技术管理第四节计划与天窗第五节质量管理第六节成本管理第七节新产品试运行第四章检测与分析诊断第一节检测第二节分析诊断第五章修程修制第六章质量评价与鉴定第一节质量评价第二节质量鉴定第七章接触网维修技术标准第一节接触悬挂第二节定位支撑装置第三节支柱、拉线和基础第四节附加悬挂第五节单项设备第六节其他第八章附则附件:1.普速铁路供电安全检测监测装置表2.接触网供电车间、检测车间、维修车间主要工机具配置表3.接触网运行工区、检测工区主要工机具配置表4.接触网运行维修记录5.普速铁路接触网动态检测评价标准6.接触网线索及绝缘件机械强度安全系数7.受电弓弓头轮廓及动态包络线示意图8.电流致热型设备缺陷诊断判据普速铁路接触网运行维修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接触网是电气化铁路重要的行车设备。
为保证普速电气化铁路接触网运行安全可靠,特制订本规则。
第二条从事接触网运行维修相关单位要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切实贯彻本规则的规定。
本规则未作规定的,铁路局可根据需要自行规定,并报铁路总公司备案,或参照铁路电力牵引供电设计、施工规范及电业部门有关技术标准执行。
第三条接触网运行维修应坚持“预防为主、重检慎修”的方针,按照“定期检测、状态维修、寿命管理”的原则,遵循专业化、机械化、集约化维修方式,依靠铁路供电安全检测监测系统(6C系统)等手段,建立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实行“运行、检测、维修”分开和集中修组织模式,确保接触网运行品质和安全可靠性。
第四条本规则技术标准作为普速铁路接触网运行维修和质量验收依据。
第五条本规则适用于工频、单相、交流25kV,列车运行速度200km/h以下铁路(仅运行动车组的线路除外)接触网设备的运行维修。
第二章一般规定第六条接触网运行维修是通过对设备定期检测、分析诊断、质量评价和鉴定,并依据结果实施修理,恢复设备正常运行状态的循环管理过程。
普速铁路接触网运行维修规范
前言《普速铁路接触网运行维修规则》作为普速铁路接触网运行维修工作的基本规章,在规范和推进普速铁路接触网专业管理工作中有着重要作用。
为进一步规范普速铁路接触网运行维修管理,保证供电运行质量和安全,满足普速铁路供电专业发展需求,中国铁路总公司运输局组织,在充分吸收我国目前电气化铁路技术、装备发展及运营管理成果,研究借鉴国内外不同专业管理经验基础上,完成了《普速铁路接触网运行维修规则》的制定。
本规则共分八章和八个附件,明确了普速铁路接触网运行维修管理、修程修制、机构设臵与职责、技术质量管理等相关要求,规定了普速铁路接触网运行管理、检测与诊断分析、质量评价与鉴定、设备状态界定和维修等应遵循的相关管理和技术标准等。
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一般规定第三章运行管理第一节管理机构及职责第二节设备接管第三节技术管理第四节计划与天窗第五节质量管理第六节成本管理第七节新产品试运行第四章检测与分析诊断第一节检测第二节分析诊断第五章修程修制第六章质量评价与鉴定第一节质量评价第二节质量鉴定第七章接触网维修技术标准第一节接触悬挂第二节定位支撑装臵第三节支柱、拉线和基础第四节附加悬挂第五节单项设备第六节其他第八章附则附件:1.普速铁路供电安全检测监测装臵表2.接触网供电车间、检测车间、维修车间主要工机具配臵表3.接触网运行工区、检测工区主要工机具配臵表4.接触网运行维修记录5.普速铁路接触网动态检测评价标准6.接触网线索及绝缘件机械强度安全系数7.受电弓弓头轮廓及动态包络线示意图8.电流致热型设备缺陷诊断判据TG/GD116-2017普速铁路接触网运行维修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接触网是电气化铁路重要的行车设备。
为保证普速电气化铁路接触网运行安全可靠,特制订本规则。
第二条从事接触网运行维修相关单位要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切实贯彻本规则的规定。
本规则未作规定的,铁路局可根据需要自行规定,并报铁路总公司备案。
第三条接触网运行维修应坚持“预防为主、重检慎修”的方针,按照“定期检测、状态维修、寿命管理”的原则,遵循专业化、机械化、集约化维修方式,依靠铁路供电安全检测监测系统(6C 系统)等手段,建立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实行“运行、检测、维修”分开和集中修组织模式,确保接触网运行品质和安全可靠性。
高速铁路接触网运行检修暂行规程习题集(填空)
高速铁路接触网运行检修暂行规程37-87条试题B一、填空1、凡有更换线索、重要零部件、支柱等,应将更换后的设备名称、材质、型号、厂家等记入中。
2、为全面掌握设备运行状态,由铁路局组织牵引供电设备管理单位于每年月底前对设备进行一次并报铁道部。
3、鉴定的范围应包括所有的接触网设备。
但下列设备可不作鉴定:的设备;本年度新建或已列入的设备。
对本年度新建或大修的设备,其质量状况可按评定结果统计。
4、鉴定后的质量等级分为、、。
5、质量等级的评定按和分别进行。
6、鉴定结果应详细记录,并以整体设备质量评定结果作为当年的设备质量运行状态填入牵引供电履历簿。
7、鉴定中发现的设备缺陷,在鉴定期间将缺陷处理者,可按整修后的状态进行评定。
8、接触网在自然环境中应满足的要求,有足够的机械、电气强度和安全性能。
9、动态包络线是指运行中的受电弓在最大抬升及摆动时可能达到的()。
受电弓动态包络线应符合下列规定:受电弓动态抬升量()mm(线岔始触区为 mm),左右摆动量直线区段为 mm,曲线区段为350mm。
10、接触线平直度。
用塞尺检查接触线与检测尺之间的间隙,其间隙不得大于()mm/m。
11、接触线磨耗和损伤后不能满足规定的机械强度安全系数或不能满足该线通过的,则应更换。
接触线不允许有接头。
12、接触线之字值、拉出值(含最大风偏时跨中偏移值)标准值:。
安全值:。
限界值:。
13、接触线高度接触线高度符合设计规定;两个相邻悬挂点和吊弦的最大高度差为10mm。
标准值:。
安全值:。
限界值:。
14、接触线坡度标准值:速度在250km/h(含)以下时,坡度为1‰,坡度变化率不大于()‰;速度在250km/h以上时,坡度为0。
安全值:。
限界值:。
定位点两侧第一根吊弦处接触线高度应相等,相对该定位点的接触线高度允许误差 mm。
15、接触线偏角(水平面内改变方向)标准值:。
安全值:。
限界值:。
16、承力索位臵标准值:直链型悬挂,位于接触线正上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接触网线索及绝缘件机械强度安全系数
1. 铜或铜合金接触线在最大允许磨耗面积20%的情况下,其强度安全系数不应小于
2.0。
2. 承力索的强度安全系数,铜或铜合金绞线不应小于2.0。
钢绞线不应小于
3.0;钢芯铝绞线、铝包钢和铜包钢系列绞线不应小于2.5。
3. 软横跨横向承力索中的钢绞线安全系数不小于
4.0,定位索的强度安全系数不应小于3.0。
4. 供电线、加强线、正馈线、回流线等接触网附加导线的强度安全系数不应小于2.5。
5. 绝缘部件机械强度的安全系数应不小于:
⑴瓷及钢化玻璃悬式绝缘子(受机电联合负载时抗拉)
2.0。
⑵瓷棒式绝缘子(抗弯)2.5。
⑶针式绝缘子(抗弯)2.5。
⑷合成材料绝缘元件(抗弯)5.0。
6. 耐张的零件强度安全系数不应小于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