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原理重点

合集下载

政治学原理知识点

政治学原理知识点

政治学原理1.马克思主义政治①政治的根源是经济,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②政治的本质是阶级关系③核心是政治权利④政治活动是科学、是艺术2.政治的含义和本质①政治是阶级社会中以经济为基础的上层建筑,是政治的集中体现,是以政治权力为核心开展的各种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总和。

其本质是争取、维护、调整、分配不同阶层或者集团的利益3.政治学的研究对象以公共权力为中心的政治关系、政治制度、政治思想、政治文化和政治行为及其发展规律。

4.政治学的发展中国:①儒家:德治、礼治②法家:法治③孙中山:三民主义、五权宪法④1952京师大学堂,首设法律科西方:①柏拉图《理想国》、亚里士多德《政治学》②马基雅维利《君主论》③孟德斯鸠和卢梭:法的精神、社会契约论和分权制衡学说5.政治行为的产生①原始社会末:社会分工—剩余产品的出现—分配—财产私有②封建社会:租赁土地—奴隶主与佃农的剥削关系③资产社会:资本主义生产关系④社会主义社会:革命理想纲领6.政治学的任务①阶级阶层与利益集团②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职能及决策体制③中央政府与地方、基层政府之间的关系④政党关系、政党不分、政企不分⑤民间表达与社会舆论⑥政治文化革新⑦廉政问题⑧民主建设7.政治学的研究方法传统:①历史研究法②制度③比较④规范⑤法律⑥机构-功能研究法现代:①心理学②社会学③阶级分析④经济分析⑤系统分析⑥理论联系实际⑦具体问题具体分析⑧从具体到一般,从一般到具体8.马克思主义的两个论断①国家是个历史现象,不是本来就有的,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②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9.国家的定义国家是维护一个阶级对另一个阶级的统治的机器,是一个阶级压迫另一个阶级的机器,是迫使一切从属的阶级服从于一个阶级的机器,是社会公共利益主体,具备公共权力10.国家权力及特性国家权力是指反映统治阶级意志的、并作为社会整体代表的,以强制力保障实施的、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权力。

以完成一定的公共职能为前提,所表达的国家意志本质上就是统治阶级的意志。

政治学原理主要知识点要点

政治学原理主要知识点要点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政治学的研究对象本节概述:政治学是研究人类社会政治现象的科学,因此,要了解政治学的研究对象,首先应当明确什么是政治。

本节回答了什么是政治、政治学的研究对象、研究范围,以及政治学与哲学、经济学、法学等学科的相互关系。

知识点1:中西历史上关于“政治”的基本观点我们现在所说的“政治”这个概念是从希腊语的“polis”一词演化而来的,其最初含义是指古希腊时代的“城邦”,即当时的“城市国家”。

在中西历史上,不同的思想家因其所处的阶级地位和历史条件的不同,对于“什么是政治”给出了不同的解释。

(1)用道德的观点解释政治,把政治等同或归结为伦理道德。

无论是西方还是中国,在古代,政治学和伦理学是混在一起的。

各个思想家都用道德的观点解释政治,认为政治的最高目的,就是为了使人和社会达到最高的道德境界。

(2)认为政治是一种法律现象,将政治说成是立法和执法的过程。

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政治的主要现象——国家是法律的产物,因为国家是为了制定法律和执行法律而设置的。

(3)将政治视为争夺权力以及施展谋略和玩弄权术的活动。

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思想家马基雅维里,在西方政治思想史上第一次将政治与伦理分开,提出了政治是君主夺取国家政权和维护其统治的权术活动的观点。

中国古代的法家,也把政治理解为对权力的追逐和运用。

(4)将政治看作是“管理众人之事”即管理公共事务的活动。

我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先驱孙中山就认为:“政治两字的意思,浅而言之,政就是众人之事,治就是管理,管理众人的事便是政治。

”(5)把政治解释为围绕着政府制定和执行政策而进行的活动,是一种实现“社会价值的权威性分配的活动。

”这种观点盛行于20世纪50年代以后的美国政治学界,戴维·伊斯顿的政治是社会价值的权威性分配活动的观点影响尤其巨大。

知识点2:马克思主义对政治的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学,以历史唯物主义为基础,从根本上阐明了政治活动的实质,对于政治的含义作出了科学的解释。

政治学原理重点详细版

政治学原理重点详细版

导论1政治的含义H3在特定社会经济关系及其所表现的利益关系基础上,社会成员通过社会公共权力确认和保障其权利并实现其利益的一种社会关系。

2政治学的研究对象、研究领域H17Z1以公共权力为中心的政治关系、政治制度、政治思想、政治文化和政治行为及其发展规律。

领域:政治学基础理论、中国政治、比较政治、公共政策、行政管理、国际政治。

第一章1利益的概念H47①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论述,人的利益的形成是一个从人的需要到人的劳动再到社会关系的逻辑过程(利益首先起源于人的需要;需要是人们对所需对象的欲求;人类的生产是联系人类需要与需要对象的中介)②所谓利益就是基于一定生产基础上获得了社会内容和特性的需要(利益构成:心理基础是人们的需要;利益反映着一定阶段上人们的生产能力和生产水平;利益反映着特定历史阶段上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2利益的内在矛盾H491利益实现要求的主体性和实现途径的社会性之间的矛盾(最基本的矛盾)2利益形式的主观性和利益内容的客观性之间的矛盾3利益的目标性和手段性之间的矛盾4利益的具体有限性与利益发展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3共同利益的特性H54共同利益首先是在同一社会关系,尤其是经济关系和经济地位基础上形成的,是处于同一社会关系和社会地位中的人们的各自利益的相同部分。

公共利益具有公共性、非市场实现性、单一性、相对独立支配性、多重价值复合性。

在政治生活中经常发生作用的主要有集体、集团、阶层、阶级、民族及社会这些共同层次和范围内产生的共同利益。

4利益与政治权利的产生之间的内在联系H611利益是人们结成政治关系的出发点(当特定社会的共同利益需要社会的合法强制性权威力量予以实现时,人们就会结成特定的政治关系)2利益关系是政治权利和政治权力形成的基础和条件(利益关系包括共同利益和利益矛盾两个方面,它们是政治权力和政治权利形成的基础和条件。

)3利益关系是政治权利和政治权力特性形成的基础4利益关系决定了政治权力和政治权利的功能(政治权利及其权威性强制方式来实现共同利益,协调和解决不共同利益。

政治学原理复习重点

政治学原理复习重点

第一章政治和政治学一、政治含义1、非马克思主义政治观1)道德说2)法律说3)神学说4)权力说5)管理说6)分配说社会需要进行资源分配。

分配必须是权威性的。

权威性的分配是一个系统化的过程2、马克思主义政治观:1)政治是一种具有公共性的社会关系2)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3)政治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4)政治是有规律的社会现象3、政治的定义:在特定社会经济关系及其所表现的利益关系基础上,社会成员通过社会公共权力确认和保障其权利并实现其利益的一种社会关系。

政治现象的新变化1)国家职能发生重大变化2)非阶级的社会矛盾突出3)利益集团兴起对社会的影响4)各种权力对政治的影响愈来愈显著二、政治学的历史发展1、政治学在西方的产生和发展1)、古希腊时期创立柏拉图《理想国》亚里士多德《政治学》2)中世纪神学政治奥古斯丁《神之都》奥古斯丁“双城论”托马斯阿奎那《神学大全》3)15、16世纪文艺复兴时期近代政治学形成马基雅维里《君主论》布丹《共和六论》4)17、18世纪近代政治学繁荣时期洛克、孟德斯鸠、汉密尔顿、天赋人权、分权制衡5)19世纪后期趋向庸俗6)20世纪形成独立学科7)20世纪50-70年代行为主义政治学盛行2、中国政治学的历史和现状:一战之后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形成:1848 《共产党宣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在阶级社会里阶级斗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国家是阶级统治的暴力工具;国家既有阶级职能又有社会管理职能民主和专政都是统治的形式;民主集中制是无产阶级国家政权的组织原则从资产阶级共和国到社会共和国再到自由人联合体是人类实现从政治解放到社会解放的必经之路。

三、政治学的研究方法1、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基本方法1)历史分析方法2)经济分析方法3)阶级分析方法4)利益分析法2、西方政治学研究方法:博弈论1)经典案例2)政治博弈的要素A 参加者:个人、团体、国家 B 资源:财富、威望、职位、人数、说服技巧C 对策(核心)D 规则:宪法、法律、行政机关的决定、习惯与传统E 目标:财富、权力、社会地位、民族利益、经济利益、宗教利益、公正、平等、自由3)政治博弈的类型A 零和博弈积极的非零和博弈B非零和博弈消极的非零和博弈第二章政治关系第一节利益与政治1、利益的含义:是人们在物质上或精神上所获得的好处2、利益的划分:按照不同的构成内容把利益划分为物质利益和精神利益;按照不同的领域把利益划分为政治、经济、文化利益;按照实现时间的远近把利益划分为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按照不同的范围把利益划分为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按照不同的重要程度划分为一般利益和根本利益。

政治学原理复习重点..

政治学原理复习重点..

政治学原理一、名词解释:1、政治:政治是阶级社会中以经济为基础的上层建筑,是经济的集中体现,是以政治权力为核心的展开的各种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总和。

2、国家权力:国家权力,又称公共权力或(狭义的政治权力,是指反映统治阶级意志的、并作为社会整体代表的,以强制力保障实施的、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权力。

3、政体:政体是“政权构成形式”(或阶级统治形式,是指“一定的社会阶级取何种形式去组织那反对敌人保护自己的政权机关”。

4、政党:政党是代表一定阶级、阶层或集团的根本利益,由其中一部分最积极的分子所组成,具有共同的理论主张和政治纲领,采取共同的行动,为取得、维护或参与政权而组成的政治组织。

5、政党制度:政党制度是指由国家法律规定或在实际政治生活中形成的关于政党的社会政治地位、作用、执掌政权或参与政治的方式、方法、程序的制度性规定或习惯形式的统称。

6、政治团体:政治团体是指在社会政治生活中,按照特定的利益集合在一起,有组织地参与政治过程和影响政府决策的社会利益群体。

7、政治参与:政治参与是普通公民通过各种合法方式参加政治生活,并影响政治体系的构成、运行方式、运行规则和政策过程的行为。

它是政治权利得以实现的重要方式,反映着公民在社会政治生活中的地位、作用和选择范围,体现着政治关系的内容。

1.从政治参与的主体来看,政治参与是普通公民的政治行为。

2.从政治参与的内容来看,政治参与是公民对于利益的主张行为,因此,政治参与实际是公民的政治权利行为,是政治权利以公民政治行为为载体的体现。

8、政治社会化:是指政治文化的社会化过程,也即一个社会中的政治文化通过某种方式而得以传播、普及和延续的过程。

9、政治发展:政治发展是指政治形态由低级向高级的上升变化过程,它包括政治行为性质、方向和方式的改变和调整,政治体系基本性质、组织制度和运行机制的变革和完善,政治文化价值取向、认知情感、态度动机、思想理论的变化和演进。

政治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政治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政治发展有两种基本形态和方式:政治革命和政治改革。

政治学原理要点

政治学原理要点

1、政治就是人们围绕公共权力而展开的活动以及政府运用公共权力对社会资源与价值进行权威性分配的过程。

2、西方政治学的发展:古典主义政治学与旧制度主义政治学行为主义政治学和理性选择主义政治学(公共选择理论)新制度主义政治学和新古典主义政治学3、政治权力的类型根据政治权力的作用方式,可以将政治权力划分为五种类型:1. 强制性权力:强制性权力是普遍存在的权力形式,它是以威胁为基础、如果无法达到目标就施以制裁的权力类型。

2. 功利性权力:功利性权力与强制性权力相反,是权力主体通过提供某种好处而达到自身目的的权力类型。

3. 操纵性权力:操纵性权力不是建立在公开的沟通基础上,而是通过隐蔽的方式改变态度和价值观,从而达到权力主体的目标的权力类型。

4. 人格型权力:人格型权力又称克里斯马型权力,是通过自身的个人品质、个人魅力等人格力量而达到目的的权力类型。

5、合法性权力:基于权力客体的心理认同与支持,被认为是正当合法,应予以自愿服从的权力类型。

4、政治合法性即是指基于民众的心理认同与支持基础上实施统治的正当性或正统性。

5、韦伯论权威根据其来源,得到服从的统治或者说合法化的权威包括三种类型:法理性权威:建立在相信统治者是根据被认定合法的制度和规则进行统治的基础上。

传统性权威:建立在相信统治者是基于历来适用的神圣传统进行统治的基础上。

魅力性权威:建立在对统治者所独有的超凡品质和天赋魅力的崇敬和信仰的基础上。

6、政治文化是政治学上的一个具有特定内涵的概念。

它主要是指社会成员在长期的政治社会化和政治实践过程中形成的、直接影响人们政治行为的、相对稳定的心理过程和心理特征。

7、狭隘型文化、顺从型文化和参与型文化这是阿尔蒙德与维巴提出的一种分类框架。

狭隘型文化主要位于原始落后的社会政治系统中,这些地区尚未形成成熟的政治共同体,缺少政治角色分化。

社会成员对政治制度、政治过程缺乏明确的认知、情感和价值取向,更谈不上对体系内的决策及实施施加影响。

政治学原理应该记住的知识点

政治学原理应该记住的知识点

《政治学原理》应该记住的知识点:
第一篇:
政治、政治学
第二篇:
政治权力、政治权利、
第三篇:
政治统治、政治权威、政治管理、马克思·韦伯关于权威的三种类型、法治的含义、法治的特征和法治的功能、善治、政治参与第四篇:
政治体系、国家、政权组织形式、政体的分类、国家结构形式、政党、政党制度、两党制、多党制、政治社团、压力集团
第五篇:
政治文化、政治心理、政治思想、政治社会化、意识形态
第六篇:
政治改革、政治革命、政治民主、民主政体、极权政体、威威权政体。

政治学原理重点掌握

政治学原理重点掌握

1、道德政治观:将政治等同或归于道德。

用道德的观点解释政治,认为政治的最高目的就是使人和社会达到最高的道德境界,只有道德高尚的有学问的贤人哲学家统治,才能实现政治目的。

是从哲学思辨的角度而非社会现实,忽视阶级性,片面。

2、权力政治观:将政治视为争夺权力以及施展谋略、玩弄权术的活动。

文艺复兴,马基雅维利,第一次将政治与伦理分开,提出政治是君主夺取国家政权及维护其统治的权术活动。

某种程度涉及政治的核心内容,看到政治的黑暗面,但没有看到政治的全部,是片面的。

3、“管理众人之事”:即政治是管理公共事务的活动。

民主革命的先驱孙中山:“政,众人之事;治,管理。

管理众人之事就是政治”抓住政治的公共性和管理性功能,有合理内核,但忽视其阶级性。

4、马克思主义政治观:政治的根源是经济,实质是阶级关系,核心是政治权力,是科学,是艺术,具有公共性,是有规律的社会现象。

5、政治:阶级社会中,以经济为基础的上层建筑,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是以政治权力为核心展开的各种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总和。

6、政治与法律的关系:都属于社会的上层建筑,都建立在特定的社会经济基础上。

政治是人们根据社会利益,通过政治权力进行政治权利分配的社会关系,而法律是特定的政治权力制定和认可的社会成员的相互关系和行为的刚性规范,它们共同服务于统治阶级和集团的利益。

一方面,政治是法律产生和发挥作用的前提(法律由特定的政治机关制定和认可,以政治权力为后盾,必须在稳定的社会和政治秩序中发挥作用)。

另一方面,法律对政治文化又有作用的影响和作用,使统治者利益要求和权力地位合法化,保障权力运行。

7、政治与宗教的关系:宗教是人们根据对于人为制造的神的信仰而形成的一整套的世界观、社会心理、感情等的总和。

宗教是特定的社会意识形态,在一定的条件下与作为上层建筑的政治发生及其紧密的联系,从而形成政教合一的现象。

宗教需要借助政治权力扩大宗教的影响,就统治者来说,宗教是被统治者的精神鸦片,是巩固其统治的思想工具。

政治学原理知识点

政治学原理知识点

政治学原理1.马克思主义政治①政治的根源是经济,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②政治的本质是阶级关系③核心是政治权利④政治活动是科学、是艺术2.政治的含义和本质①政治是阶级社会中以经济为基础的上层建筑,是政治的集中体现,是以政治权力为核心开展的各种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总和。

其本质是争取、维护、调整、分配不同阶层或者集团的利益3.政治学的研究对象以公共权力为中心的政治关系、政治制度、政治思想、政治文化和政治行为及其发展规律。

4.政治学的发展中国:①儒家:德治、礼治②法家:法治③孙中山:三民主义、五权宪法④1952京师大学堂,首设法律科西方:①柏拉图《理想国》、亚里士多德《政治学》②马基雅维利《君主论》③孟德斯鸠和卢梭:法的精神、社会契约论和分权制衡学说5.政治行为的产生①原始社会末:社会分工—剩余产品的出现—分配—财产私有②封建社会:租赁土地—奴隶主与佃农的剥削关系③资产社会:资本主义生产关系④社会主义社会:革命理想纲领6.政治学的任务①阶级阶层与利益集团②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职能及决策体制③中央政府与地方、基层政府之间的关系④政党关系、政党不分、政企不分⑤民间表达与社会舆论⑥政治文化革新⑦廉政问题⑧民主建设7.政治学的研究方法传统:①历史研究法②制度③比较④规范⑤法律⑥机构-功能研究法现代:①心理学②社会学③阶级分析④经济分析⑤系统分析⑥理论联系实际⑦具体问题具体分析⑧从具体到一般,从一般到具体8.马克思主义的两个论断①国家是个历史现象,不是本来就有的,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②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9.国家的定义国家是维护一个阶级对另一个阶级的统治的机器,是一个阶级压迫另一个阶级的机器,是迫使一切从属的阶级服从于一个阶级的机器,是社会公共利益主体,具备公共权力10.国家权力及特性国家权力是指反映统治阶级意志的、并作为社会整体代表的,以强制力保障实施的、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权力。

以完成一定的公共职能为前提,所表达的国家意志本质上就是统治阶级的意志。

政治学原理理论知识点总结

政治学原理理论知识点总结

政治学原理理论知识点总结一、政治学原理的概念政治学原理是指政治学领域内的基本理论原则或规律,是政治学研究的基础和出发点。

政治学原理囊括了政治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是政治学研究的理论基础。

政治学原理的内容十分丰富,包括政治学的基本概念、政治学的基本原则、政治学的基本方法等。

如政治权力、政治制度、政治参与、政治文化等等都是政治学原理的内容。

在政治学原理中,政治学的基本概念是政治学研究的出发点和基础,而政治学的基本原则则是政治现象和政治问题的客观规律。

政治学的基本方法则是研究政治学问题的科学方法。

二、政治学原理的作用政治学原理作为政治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首先,政治学原理是政治学研究的基础和出发点,是政治学研究工作的理论指导。

其次,政治学原理可以帮助我们认识政治、分析政治现象、解决政治问题。

再次,政治学原理可以指导我们的政治实践,帮助我们更好地进行政治活动。

三、政治学原理的基本概念1. 政治权力政治权力是指一定社会中的某些人或某些组织所拥有的对其他人或其他组织进行行为约束和行为引导的能力。

政治权力是政治学的基本概念,也是政治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

政治权力的特点是普遍性、专一性、有限性和历史性。

政治权力的普遍性是指政治权力在各个社会中普遍存在;政治权力的专一性是指政治权力是社会权力的一种特殊形式;政治权力的有限性是指政治权力的范围和程度是有限的;政治权力的历史性是指政治权力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

2. 政治制度政治制度是指一定社会中人们协调相互关系的规范和规则,是社会生活进行自我调整和自我规范的一种形式。

政治制度是政治学的重要概念,也是政治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政治制度的基本内容包括政治权力的组织结构、政治权力的行使程序和政治权力的行使方式。

政治制度的类别有很多,常见的有单一制和权力分立制、民主制和专制制度、议会制和总统制等。

3. 政治参与政治参与是指人们通过政治活动来权利意见和决定政治事务的一种行为。

《政治学原理》重点内容

《政治学原理》重点内容

《政治学原理》重点内容1、政治:指的是人们在特定的经济基础上,通过夺取或者运用公共权力而实现和维护特定阶级和社会利益要求,处理和协调各种社会利益要求的社会关系。

3、政治权力:是一种政治能力,也是一种政治工具,它反映的是一种政治关系,即支配与服从、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

6、公共利益:是政治共同体(国家)内全体成员共同利益的统称,它是全体社会成员在一定社会基础之上所形成的总体意志和要求的表达,是个人利益和团体利益上升到全社会范围内的利益意志的表现。

7、权力: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关系,是一个人让另一个人按其吩咐做事的能力,是一套执行政策和决定的能动的工具。

11、共和制:指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和国家元首都由选举产生,并有一定任期的国家政体形式,它是当今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实行的政体。

14、国家元首:指一个国家实际上或形式上的对内对外的最高代表,是国家主权的实际掌握者或象征,在国家机构体系中,实际上或形式上处于首脑地位。

16、利益集团:指具有特定利益要求和社会政治主张的人们,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和主张有组织地影响政府决策和行为的政治性团体。

18、市民社会:指一个国家或政治共同体内的一种介于国家和个人之间的广阔领域,它由相对独立而存在的各种各样的组织和团体所构成。

19、政党:指人们为了通过选举或其他手段赢得政府权力而组织的政治团体。

25、政治合法性:指人们根据其政治正义观念来判定的政治秩序的合理性,其核心观念是人们对政治合作的理解。

29、政治参与:指普通公民通过各种合法方式参加政治生活,并影响政治体系的构成、运行方式、运行规则和政策过程的行为。

31、选举:指国家或其他政治组织依照一定的程序和规则,由全部或部分成员抉择一个或少数人充任该组织某种权威职务的一种政治过程。

33、监督:是国家有权机关以及社会公众依照一定的法律和制度规范对政治权力主体及其行为进行督察、监控和制约的社会活动。

34、政治监督:又称之为自上而下的监督,它属于政治治理行为范畴,指的是在政治治理过程中,国家有权机关为保证公共权力主体在所担负职权的正当范围内行使公共权力,而对其进行监视、检查、控制、纠偏的各种活动,包括宪法监督、立法监督、行政监督、司法监督,以及政党监督。

《政治学原理》知识要点

《政治学原理》知识要点

《政治学原理》核心要点第一章绪论▲一、马克思主义对于政治的论断根据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政治的论述,我们可以将政治的实质和含义归纳为以下几点:第一, 政治的根源是经济,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政治关系归根到底是由经济关系决定的(强调经济对政治的决定作用,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根本特征)。

第二,政治的实质是阶级关系。

第三,政治的核心是政治权利。

第四,政治活动是科学,是艺术。

▲二、《共产党宣言》《共产党宣言》是无产阶级的第一个政治纲领。

它奠定了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理论体系的基础,并对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基本原理做了系统阐述,其主要内容是:第一,《宣言》提出了国家是阶级组织的观点。

第二,明确提出了阶级斗争的核心是政权问题。

第三,提出了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

第四,强调指出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根本目的,无产阶级在政治上是要“同传统的所有制关系实行最彻底的决裂”,是实现真正的民主。

第五,系统地阐述了无产阶级的政党学说。

▲三、政治学的研究方法及意义1、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研究方法: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政治学研究还需要采取一些具体的研究方法。

其中比较常有的有:历史研究方法、制度研究方法、比较研究方法、结构功能研究法。

2、学习和研究政治学的意义在于:①有助于增强公民意识,提高政治文化水平;②有助于借鉴和吸取外国政治的合理因素,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建设;③有助于提高广大干部的管理才能,实现决策的科学化和管理的民主化。

第二章国家与阶级▲一、氏族1、原始社会的主要特点是:第一,以血缘亲属关系为纽带联系社会成员是氏族制度的本质;第二,氏族是实行原始民主制的全体氏族成员的共同的管理组织,氏族制度的组织结构式议事会;第三,在氏族组织内部,所有成员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都有互相帮助和保护的义务;2、原始民主制的特征:第一,是原始社会氏族内部共同事务的管理体制,而不是国家形式;第二,是氏族全体成员享有的民主制度,而不是国家产生后的阶级民主制;第三,原始民主制中的权力是处于社会之中的,“自然发生的共同体的权力”而不是像国家权力那样成为独立的,站在社会之上的支配主体。

政治学原理复习重点

政治学原理复习重点

2012年《政治学原理》总复习题一、名词解释道德政治观:认为政治是对于一种社会价值的追求,是一种规范性的道德。

持有道德政治观的主要代表有孔子、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权力政治观:认为政治是对于权力的追求和运用。

持有权力政治观的主要代表有法家、马基雅弗利、马克思·韦伯、哈罗德·拉斯韦尔、摩根索等。

政治:在特定社会经济关系及其所表现的利益关系基础上,社会成员通过社会公共权力确认和保障其权利并实现其利益的一种社会关系。

政治学:研究政治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利益:基于一定生产基础上获得了社会内容和特性的需要。

利益由三方面因素构成:利益的心理基础是人们的需要;利益反映着一定阶段上人们的生产能力和生产水平;利益反映着特定历史阶段上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

利益关系:不同的利益之间的相互关系,包括同一层次和不同层次的利益主体之间的利益联系。

共同利益:首先是在同一社会关系,尤其是经济关系和经济地位基础上形成的,是处于同一社会关系和社会地位中的人们的各自利益的相同部分。

利益矛盾:不同利益主体的利益之间以及它们与共同利益之间的差异而形成的矛盾的利益关系。

政治权力:人们选择以力量对比和力量制约方式作为实现和维护自己利益要求的过程中,聚集形成的政治权力主体对其他社会和政治力量及其它客体的制约力量。

政治权力的客观构成要素:政治权力形成的过程中,外在于政治权力主体的促成因素和条件,包括生产资料的有效占有、社会财富、暴力及其他要素。

社会财富:一般是指劳动形成的物质和精神产品。

理论:政治权力主体关于社会和政治基本状况的分析把握,关于自己所主张和奉行的社会政治目标、实现途径及其相关条件的宏观分析和逻辑阐述,对于社会政治的战略性思考。

策略:政治权力主体在具体的客观条件下强化自身力量、弱化对方力量和贯彻自己战略意图的方式。

权利:在特定的经济社会关系及其体现的利益关系基础上,由社会公共权力确认和保障的社会成员和特定社会力量主张其利益的法定资格。

政治学原理复习重点

政治学原理复习重点

政治学原理复习重点政治学原理一、名词解释:1、政治:政治是阶级社会中以经济为根底的上层建筑,是经济的集中表达,是以政治权力为核心的展开的各种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总和。

2、国家权力:国家权力,又称公共权力或(狭义的政治权力,是指反映统治阶级意志的、并作为社会整体代表的,以强制力保障实施的、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权力。

3、政体:政体是“政权构成形式〞(或阶级统治形式,是指“一定的社会阶级取何种形式去组织那反对敌人保护自己的政权机关〞。

4、政党:政党是代表一定阶级、阶层或集团的根本利益,由其中一局部最积极的分子所组成,具有共同的理论主张和政治纲领,采取共同的行动,为取得、维护或参与政权而组成的政治组织。

5、政党制度:政党制度是指由国家法律规定或在实际政治生活中形成的关于政党的社会政治地位、作用、执掌政权或参与政治的方式、方法、程序的制度性规定或习惯形式的统称。

6、政治团体:政治团体是指在社会政治生活中,按照特定的利益集合在一起,有组织地参与政治过程和影响政府决策的社会利益群体。

7、政治参与:政治参与是普通公民通过各种合法方式参加政治生活,并影响政治体系的构成、运行方式、运行规那么和政策过程的行为。

它是政治权利得以实现的重要方式,反映着公民在社会政治生活中的地位、作用和选择范围,表达着政治关系的内容。

1.从政治参与的主体来看,政治参与是普通公民的政治行为。

2.从政治参与的内容来看,政治参与是公民对于利益的主张行为,因此,政治参与实际是公民的政治权利行为,是政治权利以公民政治行为为载体的表达。

8、政治社会化:是指政治文化的社会化过程,也即一个社会中的政治文化通过某种方式而得以传播、普及和延续的过程。

9、政治开展:政治开展是指政治形态由低级向高级的上升变化过程,它包括政治行为性质、方向和方式的改变和调整,政治体系根本性质、组织制度和运行机制的变革和完善,政治文化价值取向、认知情感、态度动机、思想理论的变化和演进。

政治原理知识点总结

政治原理知识点总结

政治原理知识点总结政治原理是指从政治的本质、政治的起源、政治的发展、政治的功能、政治的基本原则等方面系统地阐述政治的客观规律和本质特征的学科。

政治原理是政治学的基础学科,它系统地揭示了人类社会政治生活的基本规律和本质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政治学的其他学科。

下面将从政治的本质、政治的起源、政治的功能、政治的基本原则等几个方面来总结政治原理的知识点。

一、政治的本质政治的本质是指政治活动和政治现象内在的本质特征。

政治的本质是由政治的起源、发展、功能、目的等方面共同决定的。

1.政治的本质是关于权力的竞争和制度的调整政治的本质性特征之一是权力。

政治活动的目的是为了争夺和维护权力,并通过制度来调整权力的运行和分配。

无论是政治制度还是政治决策,都是围绕着权力问题展开的。

因此,政治的本质是关于权力的竞争和制度的调整。

2.政治的本质是关于人的利益政治活动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人的利益。

政治活动是为了维护和实现人的利益,包括社会整体的利益和个体的利益。

政治决策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人们的需要,维护社会的发展和稳定。

因此,政治的本质也是关于人的利益。

3.政治的本质是关于公共事务的管理政治的本质还包括公共事务的管理。

政治活动主要是为了管理社会事务,包括民生、经济、文化、教育、卫生、环境等方面。

政治活动通过制定政策、法律、规章制度等手段,调节社会生活和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的稳定和秩序。

二、政治的起源政治的起源是指政治现象和政治活动的发端和开始阶段。

政治的起源是由早期人类社会的生产和生活条件、社会关系、政治组织等多方面因素共同决定的。

1.政治的起源与生产活动有关政治的起源与人类的生产活动有着密切的联系。

早期人类处于采集社会阶段,一开始只是为了维持生存而分工合作,没有出现专门的政治组织和政治活动。

但随着生产技术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类开始进行农业耕种和畜牧养殖,出现了私有制和阶级分化,社会产生了阶级矛盾和利益冲突,从而产生了政治等级和政治组织。

政治学原理重点(

政治学原理重点(

政治学原理重点(庞金友)一政治:基于一定的利益,社会共同体及其成员围绕公共权力而展开的社会活动以及由此形成的社会关系的总和二政治的基本要素◆政治的原动力是利益◆政治的核心是公共权力◆政治作用在于整合社会、协调矛盾◆政治目的在于社会的稳定、有序和发展◆政治的基本问题是关于如何认识国家、组织国家和管理国家的科学,因此即是观念,又是制度,也是行为。

三马克思主义政治观◆一种特定的社会关系◆经济的集中体现◆政治的实质是阶级关系◆国家政权是根本问题四政治学研究围绕公共权力而展开的政治活动和政治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五政治学的研究意义◆提高公民意识◆增强政治分析与解决能力◆了解完整的人类社会◆掌握先进的思维方式◆正确认识西方的政治制度和生活◆发展当代政治文化,完善政治体制◆促进民主化建设六共同利益处于同一社会关系中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相同利益七利益的表达方式对抗性表达●暴力●集会●游行●示威非对抗性表达●通过个人关系●通过政治党团●组织游说活动●通过社会舆论●立法和政策咨询●“信访”机制八利益综合政治主体(国家或政府)对社会利益关系的调整和利益的分配九利益平衡利益分配被保持在一个为各利益群体所能接受的限度内●利益平衡不是利益平均●利益平衡处于动态之中●利益平衡是政治平衡的本质●利益失衡表现为政治失衡●社会利益平衡而政治失衡,过度剥夺或制度问题●社会利益不平衡而政治平衡,现存政权的高压所致十政治权力权力主体为实现某种利益,依靠一定的强制力而作用于权力客体的一种政治力量十一政治权力的类型与性质类型:(一)强制性权力(二)功利性权力(三)操纵性权力(四)合法性权力(五)人格型权力性质:●强制性●专业性●自主性●扩张性●排他性十二政治权力的要素和基础要素:权力主体权力客体目的性强制力作用方式权力对比权力结构基础:(一)武力(二)财富(三)技能(四)动机(五)知识(六)制度十三利益的形成与本质形成:基于一定生产基础而获得的具有特定社会内容的需要本质:利益的心理基础是人们的需要利益反映特定的生产能力和水平利益反映着特定的历史阶段的社会关系十四利益在政治生活中的作用●相对于政治关系◇政治关系的出发点◇政治权力和政治权利的出发点和条件◇其内在矛盾决定了政治关系的特性●相对于社会政治生活◇政治行为的动因◇一切社会政治组织及其制度建立的基础◇社会政治心理和政治思想的源泉◇政治发展的动力十五政治权利的功能●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经济发展●推动公民参与●实现个人价值十六国家的本质国家实质就是阶级专政●国家的产生基于统治阶级的意志●国家政权始终掌握在统治阶级手中●国家权力始终用来为统治阶级利益服务十七国家的能力和内容中央政府将国家的意志、目标转化为现实的能力具体包括:●汲取能力●调控能力●强制能力●合法化能力十八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类型专制君主制君主制等级君主制立宪君主制二元制政体议会制古典共和制共和制议会制(内阁制)总统制混合型无产阶级共和制十九政府的概念与面临的问题政府是进行阶级统治、社会管理的机关,立法、行政、司法是政府机关的最本质部分。

《政治学原理》重点、难点解析

《政治学原理》重点、难点解析
政治科学的基本内容是研究国家理论、国家制度、国家活动及影响国家活动的各种政治力量和政治斗争
研究历史上各个阶级夺取、建立、巩固
运用、参与和控制政权的经验
研究国家兴亡盛衰的规律
研究治理国家的理论
政策和方法
简言之
政治学的研究对象
是社会政治现象及其发展规律
什么是政治现象?是指社会上人与人之间的政治关系.怎样确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产生出富人与穷人的新的阶级划分;战争的经常化使部落联盟的军事酋长成为常设并逐渐成为世袭
军事民主制出现
它是氏族管理机关向国家管理机关转变的过渡形式
第三次社会大分工是随着交换和商品生产的发展
从社会中产生出专门从事交换的阶级--商人阶级
商业成为独立部门
这是对于国家产生"有决定意义的重要分工"
因此
恩格斯指出:"国家表示;这个社会陷入了不可解决的自我矛盾
分裂为不可调和的对立面而又无力摆脱这些对立面
为了摆脱这些对立面
这些经济利益互相冲突的阶级
不致在无谓的斗争中把自己和社会消灭
就需要一种表面上驾于社会之上的力量
这种力量应当缓和冲突
把冲突保持在'秩序'的范围以内
这种从社会中产生但又自居于社会之上并且日益同社会脱离的力量就是国家"
是政治学发展史上一个重大转折
第一章 国家与阶级
重点、难点解析
1.为什么说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
国家作为社会政治现象和组织实体不是从来就有的
它是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产生的
国家产生于氏族制度的解体过程中
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

政治学原理重点

政治学原理重点

一、名词解释1、政治:政治是人类集体生活的一种组织和安排,在这种组织和安排之下,各种组织、团体和个人通过一定和程序,实施对集体决策的影响。

2、政治权利:政治权力是政治权力主体影响和控制政治权力客体的能力。

3、国际体系:体系是一个科学术语,泛指相同或相类似的事物按照一定的秩序和内部联系组合而成的整体,在国际关系学中,国际体系是由诸多相互作用的国际行为体组合而成的整体4、议会共和制:议会共和制是以议会为国家政治活动的中心,政府由议会产生并对它负责的一种政体。

5、联邦制:联邦制是指由若干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地区作为成员单位联盟组成的国家。

6、共和制:共和制通常是指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和国家元首由选举产生、并实行一定任期的政权组织形式。

7、意识形态:意识形态是一套多少能够自洽的观念体系,这套观念,不管它们是倾向于保存、修改还是推翻现有的权力体系,总之为有组织的政治行动提供了基础。

因此,所有的意识形态(1)对现存的秩序提供了一种解释,通常是以世界观的形式;(2)对于值得期待的未来,提供了一种模式;(3)勾勒了政治变迁怎样才能够发生。

8、政治发展:政治体系朝着一定目标变化的过程,其中的“目标”是人们在社会历史环境约束下的价值选择,使人们(包括政治体系中的行为者和体系外的研究者)在不同群体层次经由政治沟通而达到的共识。

9、民主:在特定的经济关系和利益关系基础上,保障公民政治权利得到平等实现的政治形式。

在阶级社会中,它表现为以特定阶级利益为基础,平等实现社会成员政治权利的国家形式。

10、政治文化:政治文化是政治关系的心理的和精神的反映,它是一个民族、国家的社会成员在长期政治实践中所形成的关于国家政治生活的感受、认识和道德习俗规范的复杂综合。

11、政治心理:政治心理通常指政治行为主体在特定社会条件下所形成的:(1)政治认知(2)政治情感(3)政治信仰(4)政治态度等因素的总称。

12、政治参与:政治参与是指普通公民(平民百姓)影响政府决策的行为。

政治学原理重点

政治学原理重点

名词解释1、国家国家是最复杂的政治现象,也是我们理解政治现象的入口国家是在确定的领土边界内建立最高管辖权,并通过一套永久性机构行使权威的政治结合体。

2、政治权力某一政治主体依靠一定的政治强制力,为实现某种利益或原则而在实际政治过程中体现出的对一定政治客体的制约能力。

(经济权力、社会权力、道德权力)政治主体:最核心是国家或政府政治权力使政治生活得以可能,是政治生活的凝合剂。

3、专断性权力不用与社会商量,用非常规的专断方式使用的权力,常用于镇压或强制性的社会动员。

即强加于社会的权力(power over society)4、基础性权力基础性权力:国家渗透社会,在社会中合法地实施自己的政治决策的能力,它通过官僚系统,以常规化的方式运作。

即通过社会获得的权力(power through society)。

5、政治合法性政治合法性可以被界定为政治权力主体的权力及其行使得到政治权力客体认可和自愿服从的能力和特性。

6、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与中国革命实际结合起来而创立的新型的社会主义国家政体形式。

7、政治社会化是社会成员在政治生活中通过一定的机制获取政治知识和技能,形成政治意识、政治观念和政治价值的过程。

8、政治文化一国国民长期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对于生活其中的政治体系和所承担政治角色的认知、情感和态度,它与政府、政治组织等制度性结构相对应,成为政治体系的主观因素。

(“硬件”—“软件”)简答题1、三种类型的合法性传统型的合法性自古就流传下来的传统,尤其是从祖先继承下来的神圣规则。

人们必须无条件服从既定的规则,常常被奉为不可改变的圭臬。

(长老制、家长制和世袭制:“历来如此”、“奉天承运”)魅力型的合法性依赖的是最高统治者的特殊魅力和超凡品质,即从人格上皈依某个人的大彻大悟、大智大勇和其他一些领袖品质。

它来自于服从者作为信徒的虔诚态度,是一种最不稳定的统治形态。

法理型的合法性法律和章程的明文规定,相信法令、规章必须合乎法律,掌权者,必须在法律规则的约束下才有发布命令的权力;是一种比较稳固的政治统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政治的本质就是争取、维护、调整或分配不同的阶层或集团的利益。

政治就是人们为了自身的利益,围绕国家政权或公共权力进行的活动,以及产生的关系。

2.政治的作用政治是上层建筑的主体部分,它有相对的独立性,政治关系对上层建筑的其他部分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它不仅是法律关系的基础和前提、而且对文化、经济基础有着直接的影响。

政治体制会对经济基础产生促进或阻碍作用。

1.政治学的研究对象和体系(1) 政治学研究的对象政治现象及其规律所谓政治现象,就是指政治活动和政治关系,即政治主体的活动和相互关系。

政治主体间的关系的最显著特点就是它的互动性,即关系双方关系的双向性。

2)政治学的体系广义的政治学是指作为一个学科体系的政治学,包括基础理论(即政治哲学)、政治制度、国际政治、行政管理、政治心理学、政治社会学、政治发展理论等等。

政治关系。

即作为政治主体的集团和个人,它们的相互关系及其内部关系。

包括阶级、阶层、各政治主体的地位与作用等。

政治制度与政治组织,其核心是国家政权。

包括国家制度(如国体、政体、国家结构等)、行政体制、司法制度、军事制度、政党制度、选举制度等。

政治权力和政治权利。

政治权力表现为种自上而下的支配性力量,即政治上的强制力量或职责范围内的支配能力。

而政治权利则是指表现为一种自下而上的力量,它是公民或法人依法行使的权利和利益,与相应的义务不可分割。

政治行为。

即政治主体的各种政治活动与行为。

政治发展即研究政治改革、革命等政治变化的原因、动力、途径等内容。

政治文化。

包括:①意识形态(即政治、法律、艺术、宗教、哲学、道德等观念系统);②政治社会化(如政治宣传和政治教育等);③政治心理(如政治感情、政治态度、政治信念等)。

2. 政治学的发展(1)西方政治学的发展:以19世纪末为界,人们把西方政治学分为传统和现代两部分。

(2)中国政治学的发展中国传统的政治学主要以儒家思想为主,是种“道德论”。

孔子讲“克已复礼”,孟子讲比义”,到了宋明理学又开始讲“存天理,灭人欲”、“良知良能”、“心外无物”,讲“知行合”等,信家的政治思想就是仁义道德加上严格的等级观念。

法家在传统的政治思想中也占有一席之地,像商鞅、韩非、李斯等人的思想也是很有影响的。

但是,法家思想有重刑罚轻疏导的不足,法家的“法”与现代法学中“法”含义完全不同。

法家在思想上缺乏后继者,尤其缺乏像儒家那样的具有创造性的思想家,它的一些思想反而被儒家吸收,以至在实践中陷人相当矛盾的境地。

诸子百家中的墨家是与政治学,甚至是现代政治学,有着极为接近的观点,比如墨翟主张的“尚同”思想就值得挖掘。

近代以后,像康有为的《大同书》,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五权宪法》,都是著名的政治学著作。

1902年,戊成变法的唯成果京师大学堂在全国率先设立了政治法律科。

1932 年,南京成立了中国政治学会。

到1946 年,全国有四十多所学校设立了政治学系。

1952 年,全国院系调整时,政治学系被全部取消,直到1980年末,中国政治学会再次成立。

但是直到今天,我国的政治学等科建设与理论研究仍然不够发达。

传统政治学研究的方法:历史研究法,规范研究法,法律研究法,制度研究法。

现代政治学研究方法:心理学研究法,经济分析法、社会学分析法、系统分析法、结构—功能分析法。

(一)政治关系1.政治关系的含义政治关系是指政治主体之间围绕国家政治权力而产生的社会关系的总称它包含以下三种含义:(1)政治关系是政治主体之间的社会关系。

政治主体包括个体和社会群体。

个体是指公民、政治官员、政治家等;而社会群体主要有阶级、政党、利益集团、民族、国家和国际组织等。

(2) 政治关系是围绕着国家权力而形成的社会关系。

“围绕国家权力”是政治关系的根本标志。

离开国家权力就谈不上政治,离开国家权力所形成的关系也不是政治关系。

(3) 政治关系的根本目的是追求自己的利兰。

人们是为了实现自己的利益要求而进行政治活动,从而形成了特定的政治关系。

这里的利益主要是指个人或他们所代表的社会群体的经济利益,也包括一切其他的衍生利益。

政治关系的实质是利益。

经济利益是政治关系的基础。

经济基础决定层建筑,政治关系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

政治权力政治权力是对社会利益分配具有强制性影响的社会权力,即不顾他人的意志而强迫他人行为的能力(power)。

权力与服从有关。

权威.指能够使人们自愿地服从的能力。

导致人们自愿服从的因素中,权力的合法性是很重的因素,人们倾向于自愿地服从“事实合法”的权力。

权威的特点在于,它既不是武力压服,也不是纯粹的理性说服。

它与人们对权威的信任或信服有关。

不同的事物或人所享有的权威是不同的。

权威本身会表现为人们信服和行动的理由。

权利:是法律赋予权利主体作为或不作为的许可、认定及保障,是公民实现其利益的种力量。

权利通常包含权能和利益的两个方面。

权能是指权利能够得以实现的可能性,它并不要求权利的绝对实现,只是表明权利具有实现的现实可能;利益则是权利的另一主要表现形式,是权能现实化的结果。

权能具有可能性,利益具有现实性。

也可以说权能是可以实现但未实现的利益;利益是被实现了的权能。

因此,权利有着应然权利和实然权利之分。

1.政治结构的含义(2)政治结构就是政治主体政治结构的具体形式包括括国家的完政结构及政府、司法、政党、阶级利益集团等政治主体的结构。

(8)政治结构表现为政治主体在政治活动中的法律地位及权力义务关系。

(4)政治结构的形成具有自发性的成份也有自觉性的成份。

在长期政治实践中稳定发挥作用并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的政治关系和政治秩序体现了政治结构的自发性。

它往往体现着政治文明中的传统智慧。

政治主体主动地干预政治系统的运行,自觉地按照自己的需要改造旧的政治结构的过程则充分体现了自觉性的一面。

2. 政治结构的基本特征(1)政治关系或政治系统的相对稳定性。

也就是政治制度的相对稳定性。

它是由生产关系的相对稳定性决定的。

(2)政治活动的有序性。

指各种政治主体及其部分之间的相互作用的规范性。

各种政治主体政治角色的活动具有一一定的因果关系,表现出政治活动特有的规律性。

如政治活动的些特定程序、主动与被动、强制与服从、分权与制衡等,都体现出政治活动的有序性。

(一)政治制度的含义统治阶级通过国家政权实现的统治原则和统一方式的总和。

包括国家的阶级本质、政权的组织和管理形式、国家结构形式、公民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

政治学所研究的政治制度是广义的政治制度。

(2)政治制度的基本内容。

政权的阶级性质,也就是国体问题。

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即国家的政体形式。

每个国家,不管其阶级性质如何,总要根据一定的原则设立国家政权机构,并规定这些机构之间的权力关系。

否则,国家机器就无法运转。

国家结构形式。

主要是指国家政权中,中央和地方关系的形式。

有的国家采取单一体制,有的国家采取联邦体制。

国家机构体系。

也就是国家的权力结构体系,一般包括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三大系统。

我国的权力结构的下限是城镇的街道办事处和乡村的乡(或公社)镇政府,再往下则属于公民的自治组织,在农村主要是村委会,在城市主要是居委会,它们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自治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社区自治条例》做出了法律上的明确规定。

2.具体的政治制度。

比较重要的有政党制度、选举制度、立法制度、行政制度、司法制度、人事制度等。

这些制度都是政治统治和社会控制重要手段。

4、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从1871年巴黎公社算起,社会主义制度有130多年的历史。

从1917年算起:则有80多年的历史英我国的政治制度有以下几个方面组成: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4)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所谓利益综合,就是把个人或小群体的分散利益要求集中、归纳和提炼为整体的、全面的利益要求,使之与集体的及社会主导性群体的利益要求紧密结合,进而通过制定和实施法律或政策予以满足的过程。

1.政治录用的含义政治录用是指政治系统对社会成员和组织的选择与诱导。

所谓选择是指政治系统通过选举、委任等方式使某些社会成员或组织担任适当的政治角色。

而诱导则是政治系统给予某些社会成员一定的精神或物质鼓励,促使其参与政治活动,担任所需要的政治角色。

政治录用的对象包括两类: (1)专门化的政治角色如政府官员、议员等,也叫政治精英,即拿握政治权力的政治领导者,或接近政治权力并力图对其产生影响的政治角色。

政治精英是政治源用针究的重点内容。

(2) 非专门化的政治角色,如一般党员、选民等。

政治运动的主要形式。

②从政治运行机制上看,政党体制是动员和规范社会政治参与的主要形式。

从政治录用的角度看,政党体制是政治精英进入权力机构的主要渠道。

不通过这个渠道进入的人数较少。

(2)政党分赃制度政党分赃制度产生于19世纪初的美国。

1829年,美国第七任总统杰克逊提出政党分赃制度的理他认为,执政党垄断政权,在执政期内实行政府主要官职(政治精英)的轮换,有利于强化政治责任感,使执政党全面承担政治责任。

执政党分赃制度的不足之处主要是在执政党上台之初,由于政治精英的轮换,有些人会有一个角色适应过程,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政治决策的效率。

虽然其他如腐败等问题,可以通过:三权制衡和舆论监督)系统加以避免。

这个制度后来仅停留在政治决策层面上,其执行方面被专业化第四个权力化的文官制度所取代。

政治时政党体制下,对政治精英的录用标准是政治标准,录用方式是选举或委任。

公务员体制公务员亦称官僚.公务员体制也叫“专家治国”或文官体制:是指官员的职业化。

官体制的出现是政治现代化的标志之一。

文官体制的出现是现代政治活动日趋复杂化的必然产它的特点是,文官不受党派控制,也就是不参与以党派斗争为基础的政治斗争从而保证了:文官的专专业技术优势可以提高政府日常工作的标准化和规范化程度,大大提高工作效率:②文官的武政党色彩(并非不可参加政党)也保证了政治精英决策的正常实施:③在政治精英大换班的时候,的政府的日常工作具有稳定性和连续性,基本不受影响:④文官体制的另一个意义在于,它使政府的决装和执行功能分开,政治精英负责决策,公务员负责执行⑤两种体制的分权的另一个结果是造成吃间的相互制衡。

这也是双重体制的一个制度性优势。

可以说,文官体制是政治现代化最重要或基础的内容之一。

当然,文官系统也是一个利益阶层,也会有自己的特殊利益,这并不奇怪。

这就需要健全的法律体系作保障。

事实上,西方各国都制定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法律来防止文官利益集团的利益膨胀。

因为有利益关系存在,忽视它就会产生不良后果这种特殊的利益阶层由于掌握着相当的权力,如果没有很好的法律制约,是很危险的,会发生权力的异化,甚至会危及整个政治系统及权力的合法性。

(2)公务员的录用。

由于文官在政治上恪守“中立”原则,因此对文官的录用(考察、考试)、日常考核和去职就具有了比较客观的标准,也就是只考虑文官的业务标准就可以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