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考复习知识梳理

合集下载

政治学业水平考试背诵资料

政治学业水平考试背诵资料

学考必背内容总结一(经济学部分)背诵时间:5月6日——10日1、货币基本职能: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2、供求影响价格:供不应求,商品价格上涨;供过于求,商品价格下降3、价值规律的内容及表现形式:(1)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2)表现形式: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4、价格变动对人们生活的影响:①一种商品价格变动会引起消费者对该商品需求量的变化,两者成反比。

②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需求量的影响小,对高档耐用品需求量影响大。

③一种商品价格变动还会影响相关的其他商品的价格和需求量。

5、价格变动对企业生产的影响:①调节生产规模。

②提高劳动生产率。

③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6、影响消费的因素:居民的收入水平和物价水平7、如何做一个理性的消费者:(1)量入为出,适度消费。

(2)避免盲从,理性消费。

(3)保护环境,绿色消费。

绿色消费以保护消费者健康和节约资源为主旨,核心是可持续性消费。

(4)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8、生产与消费的关系:(1)生产决定消费: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方式、质量和水平,为消费创造动力。

(2)消费反作用于生产:①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和动力②消费形成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具有导向作用③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发展④消费为生产创造新的劳动力,能提高劳动者的积极性。

9、公司经营成功的因素:①要树立正确的经营战略②要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形成企业的竞争优势③要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10、劳动者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树立自主择业观、竞争就业观、职业平等观、多种方式就业观;还要努力学习提高自己的素质和技能11、如何维护劳动者权益:①自觉履行劳动者的义务②依法签定劳动合同③增强法律意识和权利意识④以合法手段和法定程序来维护权益12、我过为什么要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分配并存的分配制度:①根本原因:我国现阶段的生产力状况决定②直接原因:我国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13、怎样处理公平与效率的关系:①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公平与效率的关系,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②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差距过大③既要落实分配政策,又要提倡奉献精神14、国家财政的作用:①国家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②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③国家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15、市场调节的局限性: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16、为什么要实行宏观调控:①市场调节的不足②我国的国家性质③社会主义公有制及共同富裕的目标要求17、宏观调控的手段:经济手段、法律手段、行政手段18、科学发展观的内涵: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19、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利:推动资源配置效率提高,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弊:使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世界经济的不稳定性,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构成极大的威胁20、发展中国家(我国)应该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抓住机遇,积极参与;迎接挑战,防范风险21、世贸组织最重要的原则:非歧视原则22、实行对外开放必须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学考必背内容总结二(政治学部分)时间:5月11日——15日1、我国的国家性质(国体):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2、公民的权利和义务:(1)权利: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公民参与国家管理的基础和标志);政治自由;监督权。

高中政治学考必背知识点

高中政治学考必背知识点

高中政治学考必背知识点01 经济生活1、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要实现商品的价值必须重视商品质量。

2、价值规律: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1)价格波动的原因:①价值决定价格②供求影响价格③货币供应量、国家政策、货币币值的变化(2)价格波动对经济活动带来的影响:①对生活:一般说来,价格上升,需求量减少;价格下降,需求量增加。

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小,对高档耐用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大。

当某商品价格上涨时,该商品替代品需求量会随之增加,其互补商品需求量会随之减少。

②对生产:一是调节产量;二是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

3、影响消费的因素: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居民收入(基础和前提)、物价、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等。

措施:国家: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发展生产力,增加居民收入,健全社会保障制度,缩小收入差距,稳定物价,扩大就业;企业:要提高产品质量,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

个人: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科学消费、理性消费,培育新的消费热点,加快消费结构的升级。

4、生产决定消费:对象;方式;质量和水平;创造动力,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消费反作用于生产: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的发展:①目的;②消费调节生产,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③消费是生产的动力,一个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够带动相关产业的出现和成长;④消费为生产创造新的劳动力。

要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新增)5、努力实现供给结构与需求结构的平衡。

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动我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大力发展实体经济,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6、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学业水平测试政治必修四重点知识整理

学业水平测试政治必修四重点知识整理

学业水平测试政治必修四重点知识整理一、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及方法论1、〖原理〗: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2、〖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在想问题、办事情的时候,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二、意识能动作用原理及方法论1、〖原理〗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人的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以认识之物。

2、〖方法论〗:要求我们一定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三、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1、〖原理内容〗: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正确意识对事物发展促进作用,错误意识对事物发展起着阻碍作用。

2、〖方法论〗:一方面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另一方面,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四、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及方法论1、〖原理内容〗:所谓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没有规律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

2、〖方法论〗: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

一旦违背客观规律,人们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

五、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原理1、〖原理内容〗: 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但人在规律面前又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政治学考复习(全)_知识梳理.doc

政治学考复习(全)_知识梳理.doc

政治学考复习(全)_知识梳理.doc1、影响和决定价格的因素:供求影响价格;价值决定价格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调节产量;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2、彩响消费的主要因素:收入;物价3、消费心理:从众、求异、攀比、求实原则:量入为出、适度消费保护环境、绿色消费避免肓从、理性消费勤俭节约、艰苦奋斗5、企业经营的影响因素:1、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2、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科技进步、科学管理形成竞争优势3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6、正确就业观:自主择业观、竞争就业观、职业平等观、多种方式就业观10、财政的作用: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促进资源合理配置; 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11市场调节的缺陷:?自发性、盲口性、滞后性12宏观调控的手段:经济手段、法律手段、行政手段目标: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14、如何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内涵?1 ?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第一要义)2?以人为本(核心)3?全面协调可持续(基本要求)4?统筹兼顾(根本方法)政治生活1、我国的国家性质——人民民主专政(本质:人民当家做主特点:广泛性和真实性)2、公民的政治权利:选举和被选举权、政治口由、监督权政治义务:1 ?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2 ?遵守宪法和法律3?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4?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参与政治生活原则: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律平等,权利与义务相统一,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相结合4、民主决策的方式:1 ?社情民意反映制度2?专家咨询制度3?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4社会听证制度乂5】亩主监督狞式:信访举报制度、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舆论监督制度、民主评议会等新形式新方法6、我国政府的原则:对人民负责(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坚持从群众中來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基本职能:1 ?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2 ?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3?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4?加强社会建设5推进生态文明建设8、人民代表大会的权力: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人大代表的权利:审议权、表决权、提案权、质询权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和活动原则:民主集中制9、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10、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1.R族平等2?民族团结3?各民族共同繁荣16、掌握我国外交政策内容:1?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宗旨)2?维护我国独立和主权,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基本目标)3?独立自主(基本立场)4?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木准则)1、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高中政治2024年会考知识点归纳

高中政治2024年会考知识点归纳

高中政治2024年会考知识点归纳本文档旨在详细归纳和整理高中政治2024年会考的知识点,以便学生系统地学习和掌握政治学科的核心概念和理论。

本文档将涵盖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经济生活、文化生活以及发展科学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等内容。

一、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1. 公民与国家的关系- 公民的权利与义务- 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途径和方式2. 公民的政治参与-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政治自由- 公民的义务和责任3. 我国的政党制度-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 民主党派的性质和作用- 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4. 我国的选举制度- 选举的原则和程序- 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行使二、经济生活1. 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 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 经济生活的基本原则- 平等交换和公平竞争- 市场调节和宏观调控3. 企业和劳动者- 企业的性质和作用- 劳动者的权益和保护4. 我国的分配制度-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收入分配的公平与合理三、文化生活1. 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我国各民族文化的特点-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2. 文化生活的选择- 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3.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思想道德建设- 科学文化建设4.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民族精神的内涵和意义-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途径四、发展科学社会主义民主政治1.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点和优势- 人民当家作主- 依法治国2. 我国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3. 政治参与和政治协商- 公民参与政治决策-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4.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政治体制改革- 党风廉政建设本文档旨在为学生提供全面、详细的政治学科年会考知识点,以便他们能够更好地备战考试。

希望学生们能够通过学习和掌握这些知识点,提高自己的政治素质和理论水平。

政治学考复习(全)知识梳理

政治学考复习(全)知识梳理

政治学考复习(全)知识梳理#本资料中的页码对应《2014年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思想政治条目解析》一书ISBN 978-7-223-01932-3 西藏人民出版社经济生活1、影响和决定价格的因素有哪些?(P2)b、c1、供求2、价值决定价格,是基础,价格是货币表现价格变动会影响什么?(P3) c对生活:需求量变化对生产:1.调节生产规模2.提高劳动生产率3.促使企业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2、影响消费的主要因素有哪些?(P3-4) c1、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1.可支配的收入2.预期收入3.社会总体消费水平、收入差距2、物价的变化如何理解消费心理及理智消费的原则?(P4-5) b、c心理:从众、求异、攀比、求实原则:1.量入为出、适度消费 3.保护环境、绿色消费2.避免盲从、理性消费 4.勤俭节约、艰苦奋斗3、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原因与措施是什么?(P6-7) c原因:1.解决社会主要矛盾2.巩固物质基础3.摆脱经济文化落后状态措施:1.经济建设(中心)一心搞建设谋发展2.改革,调整生产关系中与生产力不适应的地方3.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4.加快科技发展4、如何理解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和集体经济的地位作用?(P7-8) c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国有经济:国民经济支柱,掌握国家经济命脉。

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

集体经济:农村主要经济形式,重要组成部分(共同富裕)公有制的主体地位:1.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2.国有经济掌握国家经济命脉,对经济起主导作用如何理解我国非公有制经济的含义及作用?(P8) c 详见小黄书5、为什么要坚持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P8) d1.符合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多层次现状,符合本质要求 3.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2.有利于促进生产力发展 4.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6、如何理解劳动的意义?(P9) b1.劳动者是生产过程的主体,生产力发展中(主导作用)2.劳动是人类文明进步发展的源泉3.劳动者分工不同,地位平等劳动者该树立怎样的择业、就业、职业观?(P9) c自主择业、竞争就业、职业平等、多种方式就业为什么要维护劳动者权利,劳动者应怎样依法维权?(P10) b、c 为什么:1.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求2.保障劳动者主人翁地位的基础怎么做:1.自觉履行劳动者义务(基础)3.投诉、协商、申请调解、申请仲裁、法院起诉2.依法签订劳动合约(重要依据)4.劳动者增强权利意识和法律意识7、我国为什么要坚持按劳分配?(P12) b1.生产资料公有制(前提)2.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发展水平(物质基础)3.社会主义件下人们的劳动性质和特点(直接原因)为什么要健全按生产要素分配?(P12) b1.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积极性和创造性2.对剥削制度的根本否定体现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8、如何实现社会公平?(P13) c1.公平的制度保障(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2.两个重要举措1.两个合理比重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的合理比重——着力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的合理比重——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2.再分配更注重公平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是什么,如何处理?(P13) d1.一致性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2.矛盾性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次和再次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1.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3.既落实分配制度,又提倡奉献精神2.既反对平均主义,又防止收入差距悬殊4.鼓励创业致富同时,提倡先富帮后富9、如何理解财政的作用?(P14) c1.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2.促进资源合理配置3.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理解增值税和个人所得税的作用?(P15) b增值税:1.避免经营额重复征税 3.体现公平竞争2.有利于促进生产专业化 4.有利于财政收入稳定增长个人所得税:1.国家财政收入重要来源2.调节个人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平的有效手段10、为什么要通过市场调节和宏观调控相结合配置资源?(市场的优缺点,宏观调控必要性)(P16-17) b 优:1.通过价格涨落及时、准确、灵活地反映供求关系的变化2.激发生产者、经营者调整生产经营活动,促进劳动生产率提高、资源有效利用缺:1.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 2.自发、盲目、滞后必要性:1.弥补市场不足2.由我国社会主义性质决定3.社会主义公有制及共同富裕目标所要求11、为什么需要维护和规范市场秩序?(P16) c1.只有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才能合理配置资源,市场秩序依靠市场规则维护2.市场规则:市场准入、市场竞争、市场交易1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是什么?(P17) c1.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基本标志)2.实现共同富裕(根本目标)3.发挥国家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做大事的优势13、如何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内涵?(P18)1.发展(第一要义) 3.全面协调可持续(基本要求)2.以人为本(核心) 4.统筹兼顾(根本方法)14、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和影响是什么?(P19) c表现:生产、贸易、资本全球化积极影响:1.推动生产力发展2.促进生产要素全球流动、国际分工水平提高、国际贸易发展3.世界范围内的资源利用率提高不利影响:1.发达国家具有经济、科技优势,左右国际经济“游戏规则”2.两极分化更严重3.加剧全球经济不稳定性如何理解世界贸易组织的地位、作用和基本原则?(P20) b地位:世界最大的多边贸易组织,与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并称世界三大经济组织作用:积极组织多边谈判,为国际贸易制定一系列基本原则和协定、为成员提供解决贸易摩擦的场所原则:1.非歧视(包括最惠国、国民待遇原则) 2.互惠3.公平竞争和公平贸易4.贸易政策法规透明如何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P20) b1.“引进来”与“走出去”结合2.创新利用外资方式3.对外开放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原则(根本基点)政治生活第一单元公民的政治生活1、人民民主专政的特点和人民民主的特点是什么?(P21) b民主专政的特点:对占全国人口绝大多数人民实行民主,对极少数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敌人实行专政本质:人民当家做主人民民主:1.广泛性 2.真实性2、公民必须履行的义务有哪些?(P22)1.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3.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2.遵守宪法和法律 4.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3、公民参与政治生活要遵循的基本原则有哪些?(P22) d1.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2权利与利益统一3.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相结合4、公民直接参与民主决策有什么方式和意义?(P23-24)b、c1.间接参与2.直接参与:1.社情民意反映3.社会公示2.专家咨询 4.社会听证意义(有利于):1.充分反映民意(民主性)2.广泛集中民治(科学性)3.促进公民对决策的理解(推动决策实施)4.提高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和信心(增强公民社会责任感)5、开展基层民主自治(公民参与民主管理)的形式及意义?(P24) b形式:1.村民委员会2.居民委员会意义:详见小黄书第二单元为人民服务的政府6、我国政府的宗旨和基本原则分别是什么?如何坚持基本原则?(P25-26) b宗旨:为人民服务原则:对人民负责基本要求:1.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2.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3.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法律地位: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行政机关)基本职能:1.维护国家长治久安 3.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2.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4.提供社会公共服务7、政府依法行政的必要性和意义分别是什么?(P26) c必要性:详见小黄书意义(有利于):1.保障人民群众的权利和自由2.加强廉政建设3.防止行政权力的缺失和滥用,提高行政管理能力4.带动全社会尊重、遵守、维护法律,推进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政府权力的行使如何接受监督?(P26) c关键:建立健全制约和监督机制。

政治复习知识点总结

政治复习知识点总结

政治复习知识点总结一、政治学基本理论1. 政治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任务政治学是研究政治的科学,其研究对象是权力、国家和政府,研究任务是揭示政治规律、解释政治现象、探讨政治问题,并为政治实践提供理论指导。

2. 国家的起源和本质国家是社会的政治组织形式,由领土、人民和主权三要素构成。

国家的起源有社会契约说、部落联盟说、征服说等多种理论。

3. 国家政权的性质国家政权是一种权力形式,其性质有统治性、全面性、最高性和强制性等特点。

4. 政府的职能和结构政府的职能包括管理国家事务、维护国家利益、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等。

政府的结构包括国家元首、政府行政机构和政府部门等。

5. 政治权力的来源和性质政治权力的来源有合法性、信任和能力等基础,其性质表现为独立性、决定性和相对性等特点。

6. 政治权力的运作政治权力的运作包括决策、实施、监督和调控等环节,其中政治决策是政治权力运作的核心环节。

7. 政治制度的属性与功能政治制度是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形成的规范性安排,其属性包括合法性、权威性和稳定性等,其功能包括权力分立、利益协调和社会控制等。

8. 政治文明的演进政治文明是人类社会的重要成果,它经历了各种政治形式和政治制度的演进,形成了多元化、等级化和世界化的特征。

二、政治制度与政治发展1. 选举制度与政党制度选举制度是实现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其特点有普遍性、平等性和直接性等。

政党制度是实现政治集团竞争的机制,其特点有多党制、多元化和自由竞争等。

2. 共和政体与君主政体共和政体是一种国家政体形式,其特点有民主、平等和法治等。

君主政体是一种国家政体形式,其特点有专制、集权和威权等。

3. 法治国家与行政国家法治国家是一种国家治理模式,其特点有宪法权威、法定权力和法律约束等。

行政国家是一种国家治理模式,其特点有行政权威、行政主导和行政效率等。

4. 民族国家与多民族国家民族国家是由一个民族主导的国家政体形式,其特点有民族统一、文化传承和国家认同等。

学考政治知识点总结

学考政治知识点总结

学考政治知识点总结一、政治学科概述政治学科是研究国家、政治权力、政治制度、政治文化以及国际关系的学科。

它不仅关注政治理论和政治思想,也关注政治行为和政治实践。

学习政治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二、政治学科核心知识点1. 国家与政治权力- 国家的定义与功能- 政治权力的来源与分配- 国家机构的构成与职能2. 政治制度- 民主制度与专制制度- 宪法与法律体系- 选举制度与政治参与3. 政治文化- 政治意识形态- 政治价值观与公民道德- 媒体与公共舆论4. 政治行为- 政治决策过程- 政治参与的形式与途径- 政治暴力与和平抗议5. 国际关系- 国际体系与全球治理- 国际组织的作用与限制- 国际冲突与合作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中国政治体制的特点与优势- 中国的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三、政治学科学习方法- 理论联系实际,关注时事政治- 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批判性思维- 通过案例分析,深化对政治现象的理解- 定期进行自我测试,巩固知识点四、政治学科考试策略- 理解并掌握考试大纲要求的知识点- 制定合理的复习计划,均衡各知识点的学习- 通过模拟考试,熟悉考试流程和题型- 学会答题技巧,如材料分析题的解题方法五、政治学科的应用- 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政治知识,提高公民素养- 在社会活动中积极参与,实践民主政治理念- 在国际视野中理解中国与世界的关系,促进国际交流六、结语政治学科的学习不仅仅是为了应对考试,更重要的是通过学习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学生应该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提问、探索和实践,以适应快速变化的社会和国际环境。

请注意,以上内容是一个简化的学考政治知识点总结框架,实际的学习内容会更加详细和深入。

学生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大纲和考试要求,结合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和准备。

政治学复习:备考需要掌握哪些知识点?

政治学复习:备考需要掌握哪些知识点?

政治学复习:备考需要掌握哪些知识点?政治学是研究政治行为、政治制度和政治思想的学科。

相信大家也都知道政治学是考研的一门必修课程。

但是,很多同学复习时一团乱,不知道需要掌握哪些知识点。

因此,在这篇文章中,将为大家总结政治学复习的必备知识点,希望能够对大家的备考有所帮助。

1. 政治学基础理论政治学基础理论是政治学的基础,包括政治学的定义、本质、研究对象等。

政治学的定义是什么?政治学与其它学科有什么区别?政治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哪些内容?这些都是非常基础的问题,但是必须掌握。

2. 政治制度政治制度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的政治形态和组织形式,是政治过程中的基本规则和制度安排。

政治制度的内容很广,包括政治组织、政治权力、政治体制等。

需要掌握各种政治制度的特点、优缺点、运作机制等,比如民主制度、集权制度、议会制度、政党制度等。

3. 政治思想政治思想是指关于政治问题的思想理论体系,包括政治哲学、政治经济学、政治道德、政治伦理等。

需要掌握各种政治思想的基本思想、主要代表人物、发展历程等,比如马克思主义、自由主义、保守主义、实用主义等。

4. 政治行为政治行为是指政治参与、政治竞争和政治协商的过程和结果。

需要掌握政治行为的基本类型、主要形式、影响因素及其在实际政治运作中的应用等,比如选举、投票、游行示威、政治协商等。

5. 国际政治国际政治是研究国家之间的政治关系和国际关系的学科。

需要掌握国际政治的基本概念、主要国际组织、国际法、全球化等相关知识。

6. 政治变革政治变革是指政治组织、政治权力和政治制度的变革,是现代政治发展的重要方面。

需要掌握政治变革的原因、主要形式、影响因素及其在实际政治运作中的应用等,比如革命、改革、社会运动等。

7. 政治分析方法政治分析方法是研究政治问题的方法论,是政治学的核心内容之一。

需要掌握政治分析的基本方法、工具和技巧,比如多元回归、逻辑回归、剖析法、案例分析法等。

8. 政治学的研究方法政治学的研究方法是指研究政治学问题的科学方法体系。

政治学概论复习整理

政治学概论复习整理

政治学概论复习整理一、导论第一节政治与政治学(一)古今中外的思想家对政治的定义道德意义上的界定:政治是对理想生活或社会价值的追求(理想主义)事实意义上的界定:政治是围绕权力展开的活动“去阶级化”的界定:政治是对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决策式”界定:政治是公共决策及价值的权威性分配(二)马克思主义对政治涵义的论述1.政治是一种有公共性的社会关系2.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3.政治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4.政治是有规律的社会现象(三)政治的定义:政治是人们在特定的经济基础上,运用公共权力而实现和维护特定阶级和社会利益要求,处理和协调各种社会利益要求的社会关系(社会中心、阶级化表述二、政治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一)政治学的研究对象1.不同的政治学者对政治学的研究对象有不同的看法1)政治学的研究对象应该是“国家”或“国家活动”2)政治学的研究对象是公共权力及其权威性价值分配3)政治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类社会的政治关系及其发展规律4)政治学的研究对象是公共事务5)政治学的研究对象是政府及其公共政策6)政治学的研究对象是一切政治现象7)政治学狭义的研究对象是国家的活动、形式、关系及其发展规律;广义的研究对象是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社会公共权力的活动、形式和关系及其发展规律。

一般认为,政治学是研究以国家为核心的各种政治现象、政治关系、政治活动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二)政治学的内容结构第一部分为政治主体(体系):国家、政府、政党和政治团体(组织)第二部分为政治行为过程:政治权力、政治治理、政治参与;第三部分政治体系的动态变迁:政治发展第四部分政治思想:政治文化、政治意识形态(自由主义、共产主义、社会主义、保守主义等)第五部分政治行为体间关系:国际政治、地方政府第二节政治学的历史发展古典希腊、罗马时期的政治学说自然政治观是这一阶段的基本政治观,代表人物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和西塞罗中世纪时期的政治学说(5-15世纪)基督教神学政治观是这一时期的基本政治观,代表人物有奥古斯丁和阿奎那近代时期的政治学(权利)(文艺复兴至19世纪中期)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众多,有马基亚维利、斯宾诺沙、霍布斯、洛克、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杰斐逊、潘恩等等现代时期的政治学(19世纪末至今)1.一般来说,20世纪30、40年代之前的政治学研究可以统称为传统主义政治学2.现代西方政治学发展的另一个方面是行为主义政治学,其代表人物有拉斯韦尔、杜鲁门、西蒙、阿尔蒙德、派伊等人3.从20世纪60年代末开始,行为主义政治学逐渐向后行为主义政治学嬗变人们对正式政治制度、法律规范的重视,没有关注到对政治现实和政治行为的研究中去,被视为传统政治学的一个主要缺陷。

政治学考必背知识点

政治学考必背知识点

政治学考必背知识点
政治学考必背知识点包括但不限于:
1. 国家性质和基本职能:国家的性质、国家的国体和政体、国家职能等。

2. 政党和政党制度:政党的定义、政党的产生和分类、政党制度等。

3.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概念、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等。

4. 依法治国:依法治国的定义、依法治国的重要性、依法治国的实现途径等。

5.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基本概念、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施方式等。

6. 政治发展与民主化:政治发展的定义、政治发展的途径、民主化的意义等。

7. 国际政治与国际法:国际政治的基本概念、国际法的基本原则、国际政治与国内政治的关系等。

8. 全球化与跨国政府:全球化的定义、全球化的影响、跨国政府的意义等。

9. 政治学研究方法:政治学研究方法的基本概念、定量研究方法、定性研究方法等。

这些知识点是政治学考必背的,对于理解政治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非常重要。

同时,也需要了解当前政治时事和社会现象,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评价。

学业水平考试政治必背知识点

学业水平考试政治必背知识点

学业水平考试政治必背知识点包括:
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生产力是指人们在生产过程中所形成的物质力量和精神力
量,包括生产工具、劳动者、劳动对象等。

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生产过程中所形成的经济关系,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分配制度等。

2.阶级与国家:阶级是指社会上处于不同经济地位的集团,在一定时期内由于利
益关系而形成的社会共同体。

国家是指一个特定的地域内拥有主权的政治实体,是阶级统治的工具。

3.民族与民族问题:民族是指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具有共同语言、文化、地
域的共同体,是人们相互依存的群体。

民族问题是民族之间因文化、社会、政治等方面的差异而产生的矛盾和冲突。

4.社会主义制度:社会主义制度是一种新的尝试和实验,其成功与否取决于社会
各个方面的实际情况和历史条件。

因此,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发挥必须从各国实际出发,并根据生产力的发展不断进行调整和改革。

5.党的领导与建设: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各族人民利益
的代表者。

党的领导地位是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中形成的,是历史和人民的必然选择。

加强党的建设是党实现长期执政的重要保障,必须始终坚持从严治党,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

以上只是部分必背知识点,建议查阅教辅获取更全面的信息。

政治会考知识点高中总结

政治会考知识点高中总结

政治会考知识点高中总结一、政治思想1. 中国传统政治思想:包括儒家、墨家、道家、法家等思想,学生需要了解这些思想对中国政治发展的影响,以及其在现代政治中的价值。

2. 西方政治思想:包括古希腊政治思想、启蒙思想、自由主义、社会主义、民族主义等思想,学生需了解这些思想的发展历程、主要代表人物及其核心理念。

3. 马克思主义政治思想:学生需要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历史渊源、核心原理、主要内容以及其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

4. 现代政治思想:包括民主主义、共和主义、保守主义、自由主义等思想,学生需要了解这些思想的理论基础、主要代表人物以及其在当代政治中的应用。

二、政治制度1. 国家政治组织形式:包括国家元首、政府、国会、宪法、政党等组织形式,学生需要了解这些组织形式的作用与职能,以及不同国家的政治制度差异。

2. 我国政治制度:学生需要了解我国的国家元首、政府、人大、政协、宪法、政党等制度运行机制,以及这些制度对我国政治稳定和发展的作用。

3. 外国政治制度:学生需要了解一些主要国家的政治组织形式,如美国的总统制、英国的议会制等,以及这些制度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

三、政治文化1. 国家政治精神:学生需要了解一个国家政治的基本价值观,如中国的和谐、美国的自由、法国的平等等,以及这些价值观对国家政治发展的影响。

2. 政治社会化:学生需要了解政治社会化的内涵、渠道和方式,以及政治社会化对国家政治稳定和发展的作用。

3. 政治宣传和政治教育:学生需要了解政治宣传和政治教育的定义、内容、形式和意义,以及其在国家政治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四、政治经济1. 国家政治经济组织形式:学生需要了解国家政治对经济的调控和管理机制,如国有经济、私有经济、混合经济等。

2. 典型经济体制:学生需要了解市场经济、计划经济、混合经济等典型经济体制的特点、优缺点以及在不同国家的应用情况。

3. 经济发展状况:学生需要了解国家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如国内生产总值、人均收入、产业结构等,以及这些数据对国家政治发展的影响。

政治学业水平测试知识点总结

政治学业水平测试知识点总结

政治学业水平测试知识点总结一、政治理论基础1. 马克思主义哲学- 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基本原理- 物质与意识的关系- 社会历史观的基本观点2. 政治经济学-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特征-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构建原则- 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的比较分析3. 科学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转变-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和发展阶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与实践二、政治制度与法律1. 国家制度- 国家的本质和功能- 国家机构的设置与职能- 国家主权与国际关系2. 法律基础- 法律的概念、特征和作用- 宪法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 民法、刑法、行政法等基本法律知识3. 政治体制- 民主政治的理论与实践- 选举制度与政治参与- 政治决策与执行的过程三、政治行为与政治文化1. 政治行为- 政治行为的类型与动机- 政治参与的途径与方式- 政治权力的运作与制约2. 政治文化- 政治文化的内涵与特征- 公民意识与政治社会化- 政治舆论的形成与影响3. 政治沟通与传播- 政治信息的传播渠道与效果- 媒体在政治过程中的作用- 网络政治与新媒体的影响四、国际政治与全球问题1. 国际关系- 国际关系的基本理论- 主权国家间的合作与冲突- 国际组织与多边外交2. 全球问题- 全球化的趋势与影响-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国际安全与反恐合作3. 中国与世界- 中国的和平发展战略- “一带一路”倡议的背景与目标 - 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角色与责任五、时事政治1. 国内外重要政治事件- 国内外政治动态的跟踪与分析 - 重大政治事件的影响与意义2. 政策解读- 国家最新政策的内容与目标- 政策实施的效果与挑战3. 政治热点问题- 社会关注的热点政治问题- 问题的背景、现状与解决方案六、政治学业水平测试备考策略1. 知识体系构建- 系统梳理政治理论知识- 整合政治制度与法律知识- 汇总政治行为与文化要点2. 应试技巧培养- 选择题解题技巧- 论述题答题方法- 案例分析题的应对策略3. 模拟练习与评估- 定期进行模拟测试- 分析测试结果,查漏补缺- 调整学习计划,优化备考策略以上总结了政治学业水平测试的主要知识点,涵盖了政治理论、政治制度、政治行为、国际政治以及时事政治等多个方面。

高中政治学业水平考试必备知识点

高中政治学业水平考试必备知识点

高中政治学业水平考试必备知识点一、经济生活1.货币的本质: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表现商品的价值。

2.货币的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贮藏手段和世界货币。

3.货币流通规律: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数量×价格水平)/货币流通速度。

4.纸币的产生和发展:纸币是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

5.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数量×价格水平)/货币流通速度。

二、政治生活1.当代国际社会:主权国家、国际组织、跨国公司等。

2.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维护国家利益是外交活动出发点和落脚点。

3.世界政治经济发展的基本趋势: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

4.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基本立场是独立自主;基本目标是维护我国的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基本准则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本依托是国际组织。

三、文化生活1.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2.文化能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3.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特点。

4.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原因和措施:中华民族精神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5.弘扬时代精神与弘扬民族精神的关系: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相互联系,相互促进。

民族精神注入时代精神才能博采众长、日益丰富,具有生机和活力;只有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才能使时代精神不移根基、不失本色。

四、生活与哲学1.物质决定意识,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要求重视意识的作用,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政治学考知识点

政治学考知识点

政治学考知识点
政治学考知识点:
一、政治学概念
1、政治:政治是规范国家和公民之间行为的社会秩序,也是国家间的秩序。

2、政治学:政治学是研究政治事务,以及政治现象的学科。

3、意识形态:意识形态是指独特的思想体系或信念,它左右着公民的社会意识和行为方式。

二、政治学研究领域
1、政治制度:政治制度指国家的政府体制以及相关机构、法律等所形成的政策与程序。

2、政治经济学:政治经济学旨在分析政府和公民行为对经济活动的影响。

3、国际关系:国际关系研究的目的是了解地缘政治的态势和政策的发展,以及国家间关系的演变。

4、政治理论:政治理论旨在探究影响政治行为和社会规范的各种因素,如意识形态、行为关系、政治文化等。

三、典型的政治学理论
1、传统观:传统观认为政治权利在一定风俗或社会价值观的基础上形成。

2、宪政理论:宪政理论认为人们有基本权利,并将其作为政治行为的准则。

3、国家支配理论:国家支配理论主张政府对公民享有最高支配权,并作出最终决定。

4、变革理论:变革理论认为政治体系应当以合理的方式实现变革,以改善权力结构和促进社会公平。

高中政治学考知识点

高中政治学考知识点

高中政治学考知识点一、经济生活1. 商品的基本属性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基本属性是使用价值和价值。

2. 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关系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与个别劳动生产率和个别劳动生产率无关。

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1)基本标志——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2)根本目标——以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3)调控手段——科学的宏观调控。

二、政治生活1. 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1)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2)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3)坚持个人利益、集体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2. 我国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途径和方式(1)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2)民主选举的途径和方式: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等额选举和差额选举。

(3)民主决策的方式:社情民意反映制度、专家咨询制度、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和社会听证制度。

3. 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意义(1)依法有序扩大公民的政治参与,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2)有利于实现民主监督,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3)有利于改进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工作,推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4)有利于激发广大公民关心国家大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出谋划策的主人翁精神。

4. 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和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指导思想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1.生产力(1)含义:生产力是人们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

(2)内容:生产力包括生产资料和劳动者。

生产资料作为生产力中物的因素,包括生产工具和劳动对象;劳动者作为生产力中人的因素,是生产工具的创造者和使用者,在生产中起主导作用。

生产工具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2.生产关系(1)含义:生产关系,即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人和人之间的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济生活
1、影响和决定价格的因素有哪些?供求影响价格、价值决定价格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什么?调节产量、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
2、生产与消费的关系:生产决定消费(决定消费的对象、方式、质量和水平,为消费创造动力)
3、影响消费的主要因素有哪些?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物价的变化
4、如何理解消费心理及理智消费的原则?心理:从众、求异、攀比、求实原则:1.量入为出、适度消费 3.保护环境、绿色消费2.避免盲从、理性消费 4.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5、公有制的主体地位的体现:1.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2.国有经济掌握国家经济命脉,对经济起主导作用
6、企业经营的影响因素?1、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2、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科技进步、科学管理形成竞争优势3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
7、劳动者该树立怎样的就业观?自主择业观、竞争就业观、职业平等观、多种方式就业观8、劳动者应怎样依法维权?1.自觉履行劳动者义务(基础)2.依法签订劳动合约(重要依据)3.劳动者增强权利意识和法律意识
9、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分配制度: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10、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是什么?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11、财政的作用?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促进资源合理配置;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
12、市场调节的缺陷:.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13宏观调控的手段:经济手段、法律手段、行政手段目标: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1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是什么?1.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基本标志) 2.实现共同富裕(根本目标) 3.强有力的宏观调控
15、如何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内涵?1.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第一要义) 2.以人为本(核心) 3.全面协调可持续(基本要求) 4.统筹兼顾(根本方法)
16、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资本全球化载体:跨国公司实质:以发达国家为主导态度:抓住机遇、积极参与、趋利避害、防范风险、迎接挑战。

17、如何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1.“引进来”与“走出去”结合 2.创新利用外资方式 3. 对外开放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原则(根本基点)
政治生活
1、我国的国家性质——人民民主专政(本质:人民当家做主特点:广泛性和真实性)
2、公民的政治权利:选举和被选举权、政治自由、监督权。

治义务:1.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2.遵守宪法和法律 3.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 4.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3、参与政治生活原则: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律平等,权利与义务相统一,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相结合
4、民主决策的方式:1.社情民意反映制度2.专家咨询制度3.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4.社会听证制度
意义(有利于):1.充分反映民意(民主性) 2.广泛集中民智(科学性)3.促进公民对决策的理解(推动决策实施)4.提高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和信心(增强公民社会责任感)
5、民主监督方式:信访举报制度、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舆论监督制度、民主评议会等新形式新方法
6、我国政府的性质: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国家行政机关,是人民的政府(依法行政)。

宗旨:为人民服务。

原则:对人民负责(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

基本职能:1.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 2.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3.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4.加强社会建设5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政府权力的行使如何接受监督?关键:建立健全制约和监督机制。

一靠民主、二靠法制7、我国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基本政治制度——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主区域自治制度。

基层民主制度——村民自治和居民自治8、人民代表大会的权力: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

人大代表的权利:审议权、表决权、提案权、质询权。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和活动原则:民主集中制
9、中国共产党的地位:中国的执政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执政方式: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
10、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1.民族平等 2.民族团结 3.各民族共同繁荣11、主权国家的权利:1.独立权 2.平等权 3.自卫权 4.管辖权义务:1.不侵犯别国 2.不干涉他国内政 3.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
12、联合国的宗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13、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国家利益(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14、维护和平、促进发展的主要障碍:霸权主义、强权政治
有效途径:建立国际新秩序15、当代国际竞争的实质: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6、掌握我国外交政策:国家利益和国家性质决定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内容:1.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宗旨) 2.维护我国独立和主权,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基本目标)3.独立自主(基本立场)4.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本准则)
文化生活
1、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政治的反映。

经济政治决定文化,文化反作用于经济政治。

2、文化对人影响的表现:影响人们交往行为、交往方式;影响人们实践活动、认识活动、思维方式特点:潜移默化、深远持久优秀文化塑造人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3、文化传播的途径:商业贸易、人口迁徙、教育。

、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是促进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正确态度:既认同本民族文化,又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原则: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原则
5、传统文化的特点:1.相对稳定性 2.鲜明的民族性 3.继承性。

确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6、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要要求,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

7、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1.社会制度的更变 2.科学技术的进步 3.思想运动8、文化创新的源泉:社会实践中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作用:1.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2.促进民族文化繁荣
途径:根本途径:立足于社会实践重要途径:1.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2.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以我为主,为我所用10、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华文化的包容性的内涵: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用: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环境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
11、中华民族精神是什么: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12加强文化建设的要求: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

13、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任务: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以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1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制。

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生活与哲学
1、物质决定意识,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

2、3界是普遍联系、变化发展并矛盾着的世界,坚持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3、。

4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学会抓主要矛盾。

4、5践决定认识,认识反作用于实践,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坚持科学理论的指导。

5、6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坚持群众观点、群众路线。

6、7持正确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

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