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纤维材料的结构与基本性能(1)
纺织材料学第二章_植物纤维

主要成份:纤维素(葡萄糖剩基以苷键反转180°相连)
约95%。
纤维素的化学结构:
纤维素分子式:
n:6000-15000
伴生物:蜡质、糖份、果胶、灰分,占5%左右
17
2. 化学性质
(1)水的作用:不溶于水,但会膨胀。纵向:1%-2%; 横向:40%-45%(织物变厚导致缩水)。 (2)碱的作用:在碱中较稳定,不会被破坏。 丝光:通常是指棉制品(纱、布)在张紧状态 下经碱液(NaOH或液氨)处理,以获得持久的光泽, 并提高对染料吸附能力的加工过程。
39
将棉纤维成熟程度分为18组后所规定的18个 数值,最不成熟的棉纤维成熟度系数定为零,最 成熟的棉纤维成熟度系数定为5,用以表示棉纤 维成熟度的高低。棉纤维成熟度系数与腔宽壁厚 比值间的对应关系见下表。
40
一般正常成熟的细绒棉成熟度系数为1.5~2.0 左右,长绒棉成熟度系数2.0左右,从纺纱角度考 虑成熟度系数为1.7 ~ 1.8较为理想。 (2)测试方法 A. 中腔胞壁对比法:最基本的测试方法 B. 偏振光法 偏光显微镜法:用干涉的颜色判别 偏光成熟度仪:成熟度不同偏振光透过率不 同,得平均成熟度等数。 C. NaOH膨胀法(显微镜法):18%NaOH D. 气流仪法
与纤维轴倾斜呈螺旋形,在纤维长度方 向上有左有右,使得棉纤维有天然转 曲。) 日轮
中腔:影响颜色、保暖性等
(1)纤维停止生长后,胞壁内遗留下来的空隙。 同一品种的棉纤维,外周长大致相等,次生层 厚时中腔就小,次生层薄时中腔就大。 (2)含有少量原生质和细胞核残余,对棉纤维的 颜色有影响。
16
四、棉纤维的组成及;C-周长;
43
测量方法:显微镜切片法。
2 纺织纤维的定义及基本性能

۸ᕃᖌᳩଶࢱ
༆ࣳ۸ᕃғ30-40 ྷࣳ۸ᕃғ70-150 Ӿᳩᕃᖌғ51-65
纤维长度与工艺的关系
l 纤维长度与成纱强度的关系: ࣁٌ՜կፘݶӥ҅ᕃᖌ᩼ᳩ҅౮ᕏ୩ଶ᩼य़҅ࣁᦤכ౮
ᕏٍํӞਧ୩ଶጱڹӥ҅ᕃᖌᳩଶ᩼ᳩ҅ᕗڊᕏጱຄᴴᕡଶ ᩼ᕡҁ༆ᕃᖌ҂̶
ᳩଶᳩ҅ᕃᖌᳵ಼ݒێݳय़҅ڞᕃᖌᳵጱჶᚙሲٺ҅ᬯ ᕏᕚෙզᕃᖌෙԅԆ҅ჶᚙེԏ҅ᬯᕏጱ୩ଶीय़҅ ݶᕗᕏෙ१ሲፘଫٺ̶
ֵ҅य़ৼړᳵጱཞݻᕮํێݳಅी୵҅ے౮ෛጱᕮݳᲫ̶ ใᕚෑሲीय़ፗᛗෙ̶ Qғ๐ᅩҁใᕚኧᳩੜ᮱ړݻᳩय़᮱ړጱರᅩ҂Ҕ Aғෙᅩ̶
YG008 型复丝强力机
l 纤维长度与成纱毛羽关系:
౮ᕏጱྷᗵฎኧڊ౮ᕏᤒᶎጱᕃᖌᒒ१҅ᕃᖌࢻᒵ୵౮̶ࣁ ٌਙկፘݶఘ٭ӥ҅ᳩଶᳩጱᕃᖌ౮ᕏᤒᶎྲطჶ҅ྷᗵ ̶
l 纤维短绒率与成纱强度、条干的关系:
୮ᕃᖌᎨᕭሲय़҅౮ᕏଗݒ૧҅୩ଶӥᴳ̶ኞԾṛԾ ߝ҅ᵱᕪᬦᔜ༂զ݄ᴻᎨᕃᖌ̶
2.4.3 卷曲
2.3 纺织纤维的基本性能
① 一定的长度和长度整齐度; ② 一定的细度和细度均匀度; ③ 一定的强度和刚性; ④ 一定的延伸性和弹性; ⑤ 一定的抱合力和摩擦力; ⑥ 一定的吸湿性和染色性; ⑦ 一定的化学稳定性。
2.4 纺织纤维的主要质量指标
物理性能指标
长度 细度 比重 光泽 吸湿性 热性能 电性能 断裂强度
表示纤维拉伸性能的指标:断裂强度; 断裂伸长率;初始模量
(1)断裂强度
纤维的强度是指纤维抵抗外力破坏的能力,它在很大程度上决 定了纺织商品的耐用程度。
纺织材料学 2 纺织纤维的形态及基本性质

第一节 纤维的细度 第四节 纤维的卷曲与转曲 第二节 纤维的截面形状 第五节 纤维的吸湿性 第三节 纤维的长度 第六节 纤维的拉伸强度
2021/5/4
第二章 纺织纤维的形态及基本性质
纤维形态结构可以分为纤维表明形态结构和纤维内 部形态结构。表面形态结构是基于宏观尺度的研究, 而内部形态结构是基于分子或原子尺度的微观研究。 本章主要介绍纤维表面形态结构。
维粗细程度。分直接指标和间接指标。 一、纤维的细度指标 (一)直接指标 当纤维的几面接近圆形时,纤维的细度可以用直
径、截面积和周长等指标表示。通过光学显微镜 或电子显微镜观测直径d和截面积A,常用于羊毛 及其他动物毛,圆形化学纤维的细度表达。 截面积计算可近似采用下式。
2021/5/4
精品文档
2021/5/4
精品文档
8
第一节 纤维的细度பைடு நூலகம்
四、纤维细度对纤维、纱线及织物的影响
纤维细度及其离散程度不仅与纤维强度、伸长度、刚性、弹性和形变 的均一性有管,而且极大的影响织物的手感、风格以及纱线和织物 的加工过程
(一)对纤维本身的影响
纤维的粗细将以你轩昂纤维的比表面积,进而影响纤维的吸附及染色 性能,纤维越细,其比表面积越大,纤维的染色性也会提高,纤维 间的细度不匀会导致纤维力学性质的差异,最终导致纤维集合体的 不匀,此外,纤维内的细度差异,会直接导致纤维的力学弱节,不 但影响外观和品质,最终影响产品的使用。
合成革(特细) <0.11
< 0.4
透气、防水、细密、麂皮特征
极细纤维
0.0001-0.1 0.09-0.12 吸附、超滤
纳米纤维
10-8-10-4
0.001-0.1 特殊功能
非织造学 第二章 非织造用纤维原料

§2.1 纤维在非织造材料中的作用 §2.1 纤维与非织造材料性能的关系 §2.3 纤维选用的原则 §2.4 非织造常用纤维 §2.5 非织造用特种纤维
§2-1 纤维在非织造材料中的作用
一、纤维形成非织造材料的基本结构 对于大多数粘合法非织造材料,针刺、水刺加固非织造材
料,纺丝成网法非织造材料,湿法非织造材料,纤网型缝编 法非织造材料,纤维以网状形式构筑成非织造材料的主体结 构,纤维在这种非织造材料中的比重从一半以上直至百分之 百。 二、纤维形成非织造材料的加固成分
粘胶纤维已开发出许多新品种,如高卷曲、高湿强、高吸湿 等,常用于医卫材料,和其它纤维混和后用于服装衬基布、合 成革基布、食品过滤材料等。
八、麻纤维
苎麻纤维 性能:纤维细长,断裂强度4.9~5.7cN/dtex,断裂伸长1.5~ 2.3%,湿态断裂强度5.1~6.8cN/dtex,湿态断裂伸长2.0~ 2.4%,初始模量176~220cN/dtex,吸湿性很好,刚性好,硬 挺性好,但抱合力较小。
绷带和敷料:棉,粘胶 合成革基布:聚酯,聚酰胺 内底革:聚酯,粘胶,聚氯乙烯纤维 土工合成材料:聚酯,聚丙烯,聚酰胺,聚乙烯醇 过滤材料:聚酯,聚丙烯,棉,耐高温纤维等 吸油材料:聚丙烯,天然秸杆材料 电器绝缘材料:聚酯,聚丙烯 隔音材料:聚丙烯,聚乙烯醇,废纤维 隔热材料:棉,粘胶,麻纤维,废纤维 包装材料:聚乙烯,废纤维,聚酯,聚酰胺 抛光材料:聚酰胺,麻纤维 书籍布:聚酯,聚酰胺,聚乙烯 造纸毛毯:聚酰胺,羊毛
与聚丙烯纤维混和后可生产土工合成材料,水溶性纤维可用 于绣花基布、用即弃材料等。
五、聚丙烯腈纤维
定义:由丙烯腈和其它单体共聚而成,湿纺或干纺成形。 性能:断裂强度2.5~4.0cN/dtex,断裂伸长25~50%,湿 态断裂强度1.9~5.5cN/dtex,湿态断裂伸长25~60%,初 始模量22~55cN/dtex,密度为1.17g/cm3,软化点190~ 240℃,分解点280~300 ℃,强力较高,弹性好,耐光性 好,染色性好,蓬松性较好,易起毛起球,耐磨性较差。
棉纤维

六、棉纤维的性能及检测
3、成熟度的表征指标
成熟系数、 成熟纤维百分率、
成熟度比等。
六、棉纤维的性能及检测
(1)成熟系数
是指棉纤维中断截面恢复成圆形后,腔宽与壁 厚比值的大小所定出的相应数值。
六、棉纤维的性能及检测
从纺纱工艺与成品质量考虑:1.7-1.8为理想。
四、棉纤维的形态特征
2、横向:截面形状随成熟程度不同而不同, 正常成熟的棉纤维横截面呈腰圆形,并可见 中腔。
长绒棉
细绒棉
粗绒棉
四、棉纤维的形态特征
未成熟的棉:截面形态较扁、中腔较大
过成熟的棉:截面呈圆形、中腔很小的
四、棉纤维的形态特征
3、截面:棉纤维的截面由外至内主要由初生 层、次生层和中腔三个部分组成。
二、棉纤维的形成
棉纤维是棉属植物种子表面生成的绒毛, 属于种子纤维,它是胚珠表皮细胞经伸长加 厚而成的,一根棉纤维就是一个植物单细胞。
开花 (白→淡黄→红→褐)
棉铃或棉桃
吐絮
采摘
籽棉
原棉(皮棉)
二、棉纤维的形成
它的生长特点是:先伸长长度,然后加 厚细胞壁,整个棉纤维的形成过程可分为三 个时期。 伸长期——加厚期——转曲期
皮辊棉和锯齿棉的比较
对纤维作用 外观形态 主体长度 及整齐度 除杂设备
锯齿棉 剧烈,纤维损伤较大
松散 主体长度短, 整齐度较高 有排杂、排僵设备
皮辊棉 缓和,纤维损伤小
薄片状 主体长度长,整齐度低 、短绒无法去除 无排杂设备
杂质疵点
适宜加工 产量
含杂低
细绒棉 高
含杂高
长绒棉 低
第二章纤维的结构特征

• (2) 锦纶纤维 (PA) • 锦纶或聚酰胺纤维或尼龙主要特征是大分 子链由酰胺键(-CONH-)连接,主要品种 锦纶6和锦纶66,化学结构式如下: • 锦纶66
H N
H
H (CH2)6 N
O (CH2)5 C
n
O C (CH2)4
O C
n
• 锦纶6
N
• (3) 腈纶纤维 (PAN) • (4) 丙纶纤维(PP) (5) 维纶纤维 (PVA) (6) 氯纶纤维(PVC) P57-59
第二章 纤维的结构特征
第一节 纤维结构的概念 纺织材料的种类很多,性能各异,其根本 原因在于纤维内部结构的不同,性能是结 构的表现。
研究纤维结构的目的: • 了解结构与性能关系,以便我们正确选择 和使用纤维,更好地掌握生产条件,并提 通过各种途径改变纤维结构,有效地改变 性能,设计并生产具有指定性能的纤维和 纺织产品。
• (3) 羊毛的鳞片 • 鳞片为角质化细胞,在成形后失去了细胞 核和原生质,形成为死细胞组织的角质薄 片。
• (4) 羊毛的皮质细胞 • 由于正、副皮质的结构差异,导致一刚一 柔,一伸一缩,使羊毛的整体外观形态呈 弯曲状。正皮质位于弯曲的外侧;副皮质 位于弯曲的内侧。
正皮质
副皮质
• (5)细胞间质 (CMC)
结晶度(%) 30~35 45~50
聚合度 250~300 500左右
强力粘胶
Modal Tencel® 浆粕
50~55
42~46 48~52 55~65
300~350
350~450 500~550 >600
• 2. Lyocell纤维 • Lyocell纤维是可回收溶剂法制备的再生纤维素 纤维。
大分子结构:化学组成、单基结构、端基组成、 聚合度及其分布、大分子构象、大分子链柔曲性 等 聚集态结构:晶态、非晶态、结晶度、晶粒大小、 取向度等 形态结构:纵横向几何形态、径向结构、表面结 构、孔洞结构等
纺织材料学第2章纤维结构特征

呈平面锯齿形。纤维弹性好。
超分子结构:
? 分子间有范德华力、氢键力; ? 结晶度比涤纶略低 。
3、腈纶
大分子结构:
单体:
第一单体:丙烯腈(超过85%),纯丙烯腈纤维脆
第二单体:丙烯酸甲酯、甲醛丙烯酸甲酯、醋酸乙烯酯 等,改善弹性和手感。
S
:与S
3
结构相似。含有非纤维物质。
1
中腔:棉纤维生长停止后遗留下的内部空隙。有少数原
生质和细胞核残余物质。
二、蛋白质纤维结构特征
1、大分子结构 图 基本链节 :α-氨基酸剩基
R侧基—羊毛:多、复杂,约25种氨基酸; 蚕丝:少、简单,约18种氨基酸。
大分子链空间构型 : 羊毛:α螺旋卷曲型长链分子
如羊毛纤维大分子间的—S—S—。
? 四种结合力的能量大小: 共价键>盐式键>氢键>范德华力
209.3~837.36J/mol 126~209.3J/mol 5.4 ~ 42.3J/mol 2.1~23j/mol;
? 四种结合力的作用距离: 共价键<盐式键<氢键<范德华力
分子间力的大小取决于: 1.单基化学组成 2.聚合度 3.分子间距离
非晶区:纤维大分子无规律地紊乱排列的区域。 非晶区特点:
a.大分子链段排列混乱,无规律; b.结构松散,有较多的缝隙、孔洞; c.相互间结合力小,互相接近的基团结合力没饱和。
结晶度—结晶部分占整根纤维的百分比。
重量结晶度:纤维内结晶区的重量占纤维总重量的百分率。 体积结晶度:纤维内结晶区的体积占纤维总体积的百分率。
? 正、偏皮质细胞分布形式有“ 双边结构”和 “皮芯结构”。
? 双边结构:细羊毛的正副皮质细胞(结构与 性能不同)分布于纤维的两侧,并在长度方 向上不断转换位置,正皮质一般在纤维卷曲 处的外侧,而副皮质处于卷曲的内侧,使羊 毛具有天然卷曲。 图
(纤维化学与物理)第二章 聚酯纤维(涤纶)的生产、结构和性能

位于近(+)端的带正电荷,近(-)端的带负电荷
静电序列受材料生产条件和环境影响
4.静电的危害
生产过程中的障碍
折叠困难、电击、火灾…
使用过程中的问题
沾污、电击、刺痒感…
5.克服静电的方法
两种纤维混纺 生产抗静电纤维 进行抗静电整理 …
五、化学性能
酯键:
O
O
COC 2 C H 2O HC
纤维变细、变轻 纤维表面出现刻蚀
变得凹凸不平
(二)碱对涤纶的作用
涤纶的耐碱性差!! 碱使聚酯发生降解反应
尽量避免碱性加工条件 使用碱时要特别小心
碱处理涤纶的“剥皮现象”
测得的分子量降低小 形态结构变化大
纤维变细、变轻 纤维表面出现刻蚀
变得凹凸不平
意义——碱减量处理 提高纤维细度 提高纤维吸湿性
商品丝
40~60
全结晶(理论)
完全结晶
取向度 差 较高 较高
密度(克/厘米2) 1.335~1.337 1.38 1.455~1.498
涤纶的结构比较紧密(无定形区也较紧密)
涤纶的结晶结构模型
模型理论:折叠链-樱状原纤模型 晶胞类型:
折叠链结晶(I型) 伸直链结晶(II型) 两种晶型并存,其含量由后处理条件决定
保持在物体上的电荷为静电荷——静电
静电产生条件
电荷转移
电荷泄漏
2.影响静电大小的因素
材料的导电性
电阻越大,静电越大
材料的吸湿性
吸湿性越大,静电越小
摩擦时的力
力越大,静电越大
3.静电序列
玻 璃
人 发
羊 毛
锦 纶
粘 胶
棉
蚕 丝
钢 铁
醋 酸
第二章 织物的基本结构参数及基本性质.

第二章织物的基本结构参数及基本性质★织物是扁平、柔软又具有一定力学性质的纺织纤维制品。
在不同场合,又被称为布料、面料。
它不仅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也是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和国防工业的重要材料。
第一节织物分类概述★织物按织造加工的方法可分为三大类:机(梭织物、针织物和非织造。
在此基础上,又发展了编织织物等。
目前,机织物和针织物应用最广,产量最高。
1、由相互垂直的两组纱线,按一定的规律交织而成的织物叫机织物。
其中与布边平行的纱线是经纱,垂直布边的是纬纱(图10一1。
2、由一组或几组纱线以线圈相互串套连接形成的织物叫针织物(图10一2。
3、非织造织物是由纤维、纱线或长丝用机械、化学或物理的方法使之结合成的片状物、纤网或絮垫。
图10一1机织物示意图(1纬编织物(2经编织物图10一2针织物示意图一、机织物的分类(一按使用的原料分类----可分为纯纺织物、混纺织物、交织织物三类。
1.纯纺织物---经纬纱均由同一种纤维纺制的纱线经过织造加工而成的织物。
2.混纺织物---经纬纱相同,均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纤维混合纺制成的纱线经过织造加工而成的织物。
一般混纺织物命名时,均要求注明混纺纤维的种类及各种纤维的含量。
3.交织织物---用两种及以上不同原料的纱线或长丝分别作经纬织成的织物。
(二按纤维的长度分类----可分为:棉型织物、中长型织物、毛型织物和长丝织物。
1.棉型织物----即以棉型纤维为原料纺制的纱线织成的织物。
2.中长型织物----即以中长型化纤为原料,经棉纺工艺加工的纱线织成的织物。
3.毛型织物----即用毛型纱线织成的织物。
4.长丝织物----即用长丝织成的织物。
(三按纺纱的工艺分类---- 按纺纱工艺的不同,棉织物可分为精梳织物、粗梳(普梳棉织物和废纺织物;毛织物可分为精梳毛织物(精纺呢绒和粗梳毛织物(粗纺呢绒。
(四按纱线的结构与外形分类---- 按纱线的结构与外形的不同,可分为缕织物、线织物和半线织物。
第二章纺织纤维的形态及基本性质)

❖ 在保证一定成纱质量的前提下,细而均匀的纤 维可纺较细的纱;
❖ 3.与纺纱工艺的关系 ❖ 纤维越细,加工过程中容易扭结、折断而产生
棉结、短纤维。
第二节 纤维的长度
❖ 纤维长度:指纤维伸直而未伸长时两端的距离。
❖ 天然纤维:随动物、植物的种类、品系与生长条件等而 不同。
❖ 棉、麻、毛 ——纤维长度一般为25~250mm,品种不同, 长度差异很大;即使是同品种的天然纤维,长度离散也很 大。
表面积等指标表示; ❖ 间接法:用纤维长度与重量之间的关系表示, ❖ 如特数tex、分特dtex、旦数den、公制支数
Nm 等。
❖ 1、直接法:
❖
直径 (直观、圆形截面的纤维—羊毛)
❖ 投影宽度 (非圆形截面的纤维)
❖
截面积 (测量困难)
❖ 比表面积(计算值)
❖ 2、间接法:(用长度-重量关系衡量)
❖ 三纤维的转曲及表征
❖ 棉铃裂开进入转曲期,与与空气接触,纤维中水分蒸 发,胞壁发生扭转,形成不规则螺旋形,成为天然转曲。
β
单扭转
外边展开
(a)
(b)
βh
D
(c)
第四节 纤维的吸湿性
❖ 吸湿性: 是指纺织材料从气态环境中吸着水 分的能力。或:纺织材料在空气中吸收或放 出水蒸气的能力称为吸湿性。
❖ 5、短绒率: 长度在某一界限以下的纤维所占的百 分率。(界限:细绒棉 16mm、长绒棉 20mm ;
❖
毛30mm ;苎麻 40mm )
❖ 6、超长纤维:化学短纤维中长度超过切断长度的 纤维。
❖ 7、倍长纤维:长度为其名义长度两长度的测试方法:
❖ 1. 罗拉式长度分析仪法 ❖ (适用于棉纤维的长度测定)
第二章 天然纤维素纤维

天然纤维素纤维1 原棉2 麻纤维内容提要:天然纤维素纤维(棉、麻)的分类;形态结构特征;主要性能的概念、指标,检验方法。
重点难点:重点的形态结构和指标。
指标体系及表述是难点。
解决方法:建立清晰的概念,讲课速度放慢一些,对在后面章节还会出现的长度、细度、强度等的概念和指标可采用螺旋上升的方法教学。
成熟度要讲透。
——天然生成,以纤维素为主要组织物质的纤维。
——也叫植物纤维,本章主要介绍棉、麻两大类。
第一节原棉原棉——供纺织厂作纺纱原料等用的皮棉。
皮棉——籽棉经轧棉机加工,除去棉籽所得的纤维。
籽棉——从棉铃中拾取的带籽的棉瓣。
衣分(率)——皮棉重量占籽棉重量的百分率。
剥桃棉——从非自然开裂的棉铃中剥取的棉花。
棉花——棉植物种子上的纤维,籽棉和皮棉的统称。
(有时亦做为棉植物,棉植物开的花的名称)一、原棉的种类棉花在植物学上为:被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锦葵目,锦葵科,棉属。
棉属植物很多,但在纺织上有经济价值的裁培种目前只有四种。
是一年生草本植物,多年生木本植物的木棉,目前主要用作纺织填料,救生圈、衣类的浮力材料。
(一)按棉花的品种分1、亚洲棉(亦叫中棉):是中国利用较早的天然纤维之一,已有2000多年,因纤维粗而短,又称粗绒棉,为一年生草本植物。
种植面积很少,基本作为种子源保留。
2、非洲棉(草棉):也是粗绒棉,主体长度16~25mm,平均宽度20~25mm,细度0.25~0.4tex。
3、陆地棉:纤维长而细,又称细绒棉,它产量较高,纤维长,品质好,是世界上的主要裁培种,我国的种植量占棉田总面积的95%。
主体长度23~33mm,平均宽度18~20μm,细度0.15~0.2tex。
4、海岛棉:纤维特别细长,又称长绒棉。
是棉纤维中品质最好的,可纺很细的纱,生产高档织物或特种工业用纱。
为世界次要裁培种,主体长度30~60mm,平均宽度14~17μm,细度0.12~0.14tex。
(二)按棉花的初步加工分1、皮辊棉:用皮辊式轧棉机加工的皮棉。
第二章3凯夫拉纤维

4.6 1.2 0.50 10.0 896.6 12.4
各种纤维的扭转切变模量
纤维 切变模量 GPa
玻纤 钢 锦纶 丙纶 聚酯
拉伸模 量/切变 模量 2.0 2.8 0.33-0.48 5.8 0.75 0.85
纤维
粘胶 羊毛 腈纶 Kevla r49
切变模量 拉伸模 量/切变 GPa 模量 0.84-1.2 8.2 1.30 3.2 1.0-1.6 1.80 70.0
14 40 50 30 17
NH3
3.5 3 5
HCl
1850 50 1300 170 1100 110
5 10
17 18 25 10 10
50 80
20
1200 250 50 1100 120 7 1000 300 6
五、Kevlar纤维的应用
由于芳纶纤维的独特性能,使它在工业及军事 上的应用十分广泛。在工业上可制作轮胎帘子 线、高强度索具、耐压容器等。在军事方面如 制作防弹衣、头盔、装甲板等。芳纶纤维可用 做飞机的机身、机翼;内装修材料和火箭发动 机外壳。用以制作体育器材,从根本上改变了 器材的性能,如高尔夫球杆、冰球杆、网球拍、 滑雪板、赛艇、赛车等 。
四、凯夫拉纤维的性能
4. 化学性能:
• 氧化稳定性好,有极好的稳定性和很低的强度损 失,在有氧环境下,长时间使用的最高温度为150 度 • 有良好的耐碱性,耐酸性好于锦纶,具有良好的 耐有机溶剂、漂白剂以及抗虫蛀和霉变,对橡胶 有良好的粘附性,但耐日晒和抗紫外线能力差
Kevlar49纤维比热容
温度/K 比热kj/(kgK) 温度/K 比热kj/(kgK)
二、Kevlar纤维的制造
1.聚合物的准备: 简称PPTA (固态)
--纺织概论-第二章纺织材料

细毛、半细毛:50-100 粗毛、半粗毛:50-200
(2) 化学纤维的长度 人工制造,可根据需要而定。
长丝:可无限长; 短纤维:等长或不等长。
棉型化纤:30-40 mm 用棉纺设备纺纱 纯纺或混纺 毛型化纤:70-150 mm 用毛纺设备纺纱 纯纺或混纺 中长纤维:51-65 mm 用棉纺或化纤专纺设备纺纱 仿毛织物
三、纺织纤维的基本结构
纤维结构——
❖ 大分子结构:化学组成、单基结构、端基组成、 聚合度及其分布、大分子构象、大分子链柔曲性 等 ❖ 聚集态结构:晶态、非晶态、结晶度、晶粒大 小、取向度、侧序分布等 ❖ 形态结构:纵横向几何形态、径向结构、表面 结构、孔洞结构等
纤维的内部结构层次
大分子 基原纤
<10 Å 10 -30Å
Gk ——纤维或纱线在公定回潮率下 的重量,称为标准重量(g) L ——纤维或纱线长度(m)
(3)公制支数 Nm ——常用于棉纤维 在公定回潮率下,重量1克的纤维或纱线所具有的长度米
数。
Gk ——纤维或纱线在公定回潮率下 的重量,称为标准重量(g) L ——纤维或纱线长度(m)
英制支数Ne——在公定回潮率9.89%时,一磅重的棉纱线所具 有的长度的840码的倍数。
3. 纤维的长度
纤维长度:一般指伸直长度,即纤维伸直而未伸长时两端的距 离。
纤维长度与成纱强度、可纺纱的细度、纺纱工艺参数及 生产效率、纱线的均匀度都有密切关系。纤维越长,成纱 强度越高,可纺纱支越细,毛羽少,纱线条干好。 自然长度:纤维在自然伸展状 态下的长度。
(例:毛丛长度)
(1) 天然纤维的长度 随动物植物的种类、品系及生长条件而不同。
0.4~0.5 3.5~0.5 4.2~4.5 1.2~2.0 4.5~5.0
第二章 纤维的吸湿性解读

红外光谱法
水对红外线吸收量与纤维材料含水量成比例
4.纤维吸湿滞后性
①定义:同样的纤维在一 定的大气温湿度条件下, 从放湿达到平衡和从吸 湿达到平衡时,两种平 衡回潮率不相等,前者 总是高于后者。
②吸湿滞后性的原因
纤维吸湿滞后性的原因可以用水分子进入或 离开纤维引起纤维干、湿结构的变化来解释。
真空干燥法
真空降低水的沸点 适用于不耐高温的纤维
吸湿剂干燥法(五氧化二磷粉末、氯化钙颗粒)
间接法:利用纤维中含水率与纤电阻不同
电容式测湿法
纤维回潮率不同,纤维的电容不同
微波吸收法
水和纤维材料对微波的吸收和衰减程度不同
2.吸湿膨胀
纤维吸湿后,其纵向和横向均要发生膨胀,体积增大,其 中横向膨胀大而纵向膨胀小。因此,织物吸水后,由于纱 线直径变粗会使织物产生收缩;也会使柔软的织物变得粗 硬,如粘胶纤维织物;如果密度很高的织物,吸湿后由于 膨胀,可能成为不透水织物,如文泰尔防水织物。 纤维的膨胀值可用直径、长度、截面积和体积的膨胀率来 表示。 吸湿膨胀的测量:体积膨胀率可表示为
3.纤维吸湿性的测试方法
直接法:先称取湿重,再干燥去水获得干重
烘箱法
应用最多 存在难以完全脱水、物质挥发干重称量精度低等问题
红外线干燥法(远红外)
利用红外线加热,速度快,设备简单 易局部过热,使材料变质
高频加热干燥法
利用极性分子和水分子在高频电场下转向摩擦生热烘干,干燥均匀
1.吸湿热指标
①吸湿微分热Q,也称为吸湿热
定义:是指在一定回潮率条件下,1g质量的水被 质量为无限大的纤维材料吸收时产生的热量 单位为J/g 从水蒸气中吸收水分时产生的热量为Qv;从液态 水中吸收时产生的热量为Ql,两者间关系为 Qv=Ql+L 式中,L是在一定温度下,水蒸气凝聚时的潜热; Ql为纤维的吸湿微分热,有时称为膨胀热。
高分子复合材料第二章玻璃纤维

(2)玻璃纤维的结构
微晶结构假说:
玻璃是由硅酸盐或二氧化硅的“微晶子”组成,在结构上是高 度变形的晶体,在“微晶子”之间由硅酸盐过冷溶液所填充。
网络结构假说:
玻璃是由二氧化硅的四面体、铝氧三面体或硼氧三面体相互连 成不规则三维网络,网络间的空隙由Na、K、Ca、Mg等阳离 子所填充。二氧化硅四面体的三维网状结构是决定玻璃性能的 基础,填充的Na、Ca等阳离子称为网络改性物。
2010年我国玻纤产量超过260万吨。
玻璃纤维的发展现状
2005年以前,全球玻纤行业一直是国外垄断格局。由美国欧文 斯科宁、PPG和法国圣戈班占据60%以上的份额。
近5年来,随着中国三大厂商巨石集团、重庆国际和泰山玻纤每 年30%的持续高速产能投入,中国三强不仅垄断着国内市场,也成 为全球格局中新的寡头。
影响玻璃纤维强度的因素
a.纤维直径和长度对拉伸强度的影响 直径越细,拉伸强度越高; 随着纤维长度的增加,拉伸强度显著下降。
直径(μm) 性能
拉伸强度(MPa)
4 3000~ 3800
5 2400~ 2900
7
9
11
1750~ 2150 1250~1700 1050~1250
玻璃纤维长度(mm)
5 20 90 1560
玻玻璃璃纤 纤维维玻导呈热表璃面系光数纤滑:的0维.圆柱作体,为其横增断强面几材乎是料完整,的圆是形。树脂基复合材料的绝对主体,占应用量
的98%以上。 (2)以单丝直径分类
1、玻璃纤维拉伸强度 池窑拉丝与坩埚拉丝相比较,具有如下优点:
玻玻璃璃材 纤料维及的全玻耐球璃磨性纤玻和维耐在璃折外性电纤能场很的维差作,用制尤下造其,在玻的潮璃纤湿先维环内境驱的下离玻是子璃产纤美生维国迁外移表的而吸具附欧有水一分文定后的能斯加导速电(微性裂能O。纹w的e扩n展s。Corning)公司,
纤维材料的结构与基本性能讲课文档

现在八页,总共二十九页。
(二)链段长度
链段由若干链节所组成,是长链分子中可以发生独立运动 的单元。如果某高聚物的链段很短,说明该高聚物链中能 独立运动的单元很多,相应地,该高聚物的长链就会显得 比较柔顺;相反,若链段很长,甚至长到与一个分子链一 样长,那么它就很不容易运动,会呈现很大的刚性。所以 链段长度也是表征长链分子柔顺性的一个参数。
伸直链片晶 在结晶形态中,不是所有的片晶都是由折叠链组 成的,在外力作用下,长链分子也可能形成伸直链的片晶。伸 直链片晶是指长链分子在片晶中呈充分伸展的形态。伸直链片 晶是在较高压力下,由聚合物熔体等温缓慢结晶生成的。
伸直链结晶结构被公认为聚合物中热力学最稳定的一种凝 聚态结构。
现在十三页,总共二十九页。
现在十四页,总共二十九页。
串晶的结构模型
单晶体 高聚物稀溶液在接近于熔点的温度下以极 缓慢的结晶速度制得的晶体。整个晶体有规则的外 形,内部的长链分子能全部按点阵结构作规则排列, 并近程有序和远程有序地贯穿于整个晶体。在这种 结晶高聚物中,通常都含有众多微小的单晶粒。
多晶体 由多个取向不同的、微小的单晶体所组成的 晶体单元,常见形态有球晶、丝晶等。
纤维材料的结构与基本性能
现在一页,总共二十九页。
(优选)纤维材料的 结构与基本性能
现在二页,总共二十九页。
第二节 纤维的分子链结构
一、纤维分子链的组成和结构
(一)链的几何异构
纤维基本上都是由碳原子构成主链的线型大分子,如果 主链上存在双键,组成双键的两个碳原子同时被两个 不同的原子或基团取代时,由于内双键上的基团在双 键两侧排列的方式不同即可以有顺式和反式构型之分, 它们被互称为几何异构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巨原纤 巨原纤是由多个原纤堆砌在一起组成的更大分 子束。就一部分多细胞的天然纤维而言,它是组 成该纤维的一个细胞,原纤之间的联结主要靠穿 越非晶区的大分子主链和一些其他的物质。巨原 纤的横向尺寸一般为0.1-1.5μm,借助于普通光 学显微镜就可看到。
随着纤维结晶度的增大,长链分子间的敛集密度
也随之增大,纤维的性能,如密度、断裂强度、 初始模量、尺寸稳定性等都会有所提高,但纤维
的染色性有所下降。
在纤维的聚集态结构中,晶粒的尺寸宜小不宜大。
二、纤维的非晶结构
成纤高聚物中分子聚集状态呈不规则排列的区域 称为非晶区(或称为无定形区),其结构为非晶 结构。
(四)链的旋光异构
凡具有不对称碳原子的 有机化合物,均可呈现两种 互成镜像的不同构型,这种 出现在主体结构上的异构现 象称为旋光异构或立体异构。 符合这类构型的高聚物可分 为全同立构高聚物、间同立 构高聚物和无规结构高聚物 三类。
聚丙烯的三种立体异构体
(五)链的序列结构
当高聚物的长链分子中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结
伸直链片晶 在结晶形态中,不是所有的片晶都是由折叠 链组成的,在外力作用下,长链分子也可能形成伸直链的 片晶。伸直链片晶是指长链分子在片晶中呈充分伸展的形 态。伸直链片晶是在较高压力下,由聚合物熔体等温缓慢 结晶生成的。
伸直链结晶结构被公认为聚合物中热力学最稳定的一种 凝聚态结构。
纤维状晶体
每一个单胞有六个基本参数,即三条边、三个角(图中 的a、b、c、α、β、γ),由于这些参数不同,形成 的晶胞类型也不同。a、b、c是边长,沿边长方向叫晶 轴, α、β、γ是晶轴间夹角。
由单胞堆积形成的晶胞
由于晶轴夹角和晶轴(周期)长度不同,可将所有的晶体 分成七大晶系。
(四)结晶结构对纤维性能的影响
纤维大分子的排列很少是完全有序、规整的,并且总会存 在非晶区(无序排列)、某些结构缺陷区或因聚合物掺杂 而形成的织态结构。
几种常见的纤维结晶形态
折叠链片晶 片晶的厚度大约为10nm。电子衍射的数据表 明,在这种纤维结晶形态中,分子链垂直于片晶平面排列, 大分子链的伸展长度一般可达数千以至数万,这说明大分 子在片晶中是呈折叠状分布的。在结晶生长过程中,这种 折叠状片晶还有可能发展成球晶或树枝晶等多晶体成的,完整的原纤结 构应有五个层次(但不是所有的纤维都有这五个层 次): (1)基原纤 基原纤是线状多晶体的一种别称,也是原纤中最 小的结构单元。一般它是由几根以至十几根长链分 子,互相平行地、按一定距离和一定相位、比较稳 定地结合在一起组成的大分子束,直径为1-3nm, 具有一定的柔曲性。
(2)微原纤 微原纤是由若干根基原纤平行排列组合在一起形 成的大分子束。在微原纤内,基原纤与基原纤之 间可存在缝隙和空洞。如果是天然纤维,其中还
可能掺填一些其他成分的化合物。微原纤的形成,
一方面依赖于基原纤间分子间力的作用,另一方 面则借助于贯穿两个以上基原纤之间的大分子链 的纵向连接。微原纤的直径大约是4-8nm,借助于 电子显微镜可以看到。
高聚物的熔体和溶液在应力 作用下结晶,可以得到呈纤维状 的结晶单元,俗称串晶。它由两 部分组成,中心部分是细长的脊 纤维,其中的长链分子呈伸展状; 另一部分是宽板状的附晶,其中 的长链分子呈折叠状。这说明它 是一种兼具折叠链和伸直链的结 晶单元,随着结晶时所施加外力 的增大,串晶中所含伸直链部分 的比例会有所增加。 串晶的结构模型
构单元时,由于各种结构单元(单体)在长链中
的分布不同,从而导致了链的排序不同,这种排
序称为链的序列结构(或称结构异构)。
二, 纤维分子链的构象
(一)链的内旋转构象及柔顺性
根据热力学原理,在没有外力的作用下链会力图 卷曲,它不能保持直线状态。由于高分子链是由 若干个共价单键连结起来的,因单键可以绕键轴 作内旋转,所以高分子链很容易卷曲成为无规线
键接异构是指结构单元在高分子链中的不同 连接方式。
单体单元的键合方式对成纤高聚物的性能,特别是化学性能 影响很大。所以,凡用作纤维的聚合物,一般都要求分子链 中单体单元排列规整,以提高其结晶度和强度,并要防止出 现键接异构,否则性能就可能会发生很大变化。
(三)链的支化异构
一般成纤高聚物的链为线型链,但也有高 分子链上有支化或交联结构。 例如:3个或3个以上官能度的单体存在时, 在加聚过程中发生自由基在缩聚过程中有 的链转移反应时,均可生成支化或交联结 构的高分子。
一、纤维的结晶结构 (一)成纤高聚物的结晶形态
成纤高聚物分子链一般以整齐有序的方式排列,分子链上 各基团或原子必处在三维空间的某一位置或区域,故可以 形成规则有序且相对稳定的点阵排列结构,有较大的内聚 能密度和明显的转变温度,这种结构称作结晶结构,具有 结晶结构的区域称作结晶区。成纤高聚物的一部分分子链 也可以不形成上述结构,具有非晶的结构特征,许多高分 子纤维都有这种结晶结构与非晶结构的组合。
就很不容易运动,会呈现很大的刚性。所以链段
长度也是表征长链分子柔顺性的一个参数。
三, 纤维分子链结构的测量与表征
元素分析法:主要对成纤高聚物的碳、氢两种元素进行定量分析,判 明碳、氢含量的百分率。 红外吸收光谱法:主要对高聚物的官能基及各种成分吸收带强度进行 定量分析。 紫外与可见光谱法:主要在10-400nm 紫外吸收光谱范围及400-800nm 可见光范围内测定具有不饱和链及不对称电子的分子。 核磁共振光谱法:主要测定在外部磁场作用下,分子内部发生化学位 移的核群及吸收带以及相邻核的信息。
缨状原纤结构模型图
折叠链结构模型:线形 的高分子链束因具有较 大的表面能,很不稳定, 在一定的条件下能自发 折叠成带状结构,并排 列成规整的折叠链片晶。
缨状折叠链(片晶)模型
(三)结晶结构的晶系与晶胞特征
在分子排列规整的结晶区中,各分子上的原子、
原子团和基团都应该分布在一定的位置上,这些 质点(即上述原子、原子团、基团)通过整齐排 列所形成的空间格子称为晶格,构成这些空间格 子的基本单元叫做单胞或晶胞。
第二章 纤维材料的结构与基本性能
第一节 纤维结构的层次概念
一, 纺织纤维的结构层次 纤维的链结构或分子结构:成纤高聚物均有不同的化
学结构及长链分子,不同的空间排列位置。
纤维的聚集态结构:处于平衡态时,成纤高聚物大分
子链相互间的几何排列及结构形态。
纤维的形态结构:尺度更大的结构层次。例如多重原 纤结构、断面结构、外观与表面形态、孔隙、裂纹 等。
单晶体 高聚物稀溶液在接近于熔点的温度下以 极缓慢的结晶速度制得的晶体。整个晶体有规则 的外形,内部的长链分子能全部按点阵结构作规 则排列,并近程有序和远程有序地贯穿于整个晶
体。在这种结晶高聚物中,通常都含有众多微小
的单晶粒。
多晶体 由多个取向不同的、微小的单晶体所组 成的晶体单元,常见形态有球晶、丝晶等。
取向结构。
取向度的高低主要影响纤维的强度和模量,取向
度高的纤维,强度和模量均会提高。取向度高同
时也有利于提高纤维的结晶度,但结晶度高的纤 维不一定有较高的取向。
四、纤维聚集态结构的测量与表征
成纤高聚物大都属于“半晶高聚物”,即具有一 定结晶度的高聚物。其结晶度大小、晶区分布、 结晶形态等对纤维的各项性能都有重要影响,特 别是力学性能、染色性能和水分扩散性能受影响 很大。
第二节 纤维的分子链结构
一、纤维分子链的组成和结构
(一)链的几何异构
纤维基本上都是由碳原子构成主链的线型大分子,
如果主链上存在双键,组成双键的两个碳原子同 时被两个不同的原子或基团取代时,由于内双键 上的基团在双键两侧排列的方式不同即可以有顺 式和反式构型之分,它们被互称为几何异构体。
(二)链的键接异构
X射线衍射法、电子衍射法、光学偏振法、声速模量法、 染色取向度的测定也有二色性法、导热系数法、介电系数 法等。测得的取向度是一个综合平均值,具有统计意义。
取向度可以用其大分子链节与纤维轴之间夹角ө的统计均 方值来表示。赫尔曼(Hermans)取向因子 f就是这样表 达取向度的:
当f=0时 ,为完全取向,此时ө=54o44’; 当f=1时 为完全无取向,此时ө=0o; 当ө=90o 时,f=-0.5,表示分子链垂直于纤维轴排列。
反映纤维结晶结构的主要指标有结晶度、晶体类 型、结晶大小和形状、晶区分布及非晶区结构等。
结晶度是使用得最多的指标,它是指纤维中结晶 部分占纤维整体的百分比,在0~1之间。纤维完全 结晶时,结晶度为1,完全非晶时结晶度为 0。在 理论上,结晶度指标分为体积结晶度Xv和质量结 晶度Xw,可用密度法测定,即:
(二)成纤高聚物的结晶模型
两相结构: 高聚物中同时存在晶区和非晶区两部分,一个 高分子链可以贯穿几个晶区与非晶区,晶区的尺寸很小(左 右)。在晶区,分子链有规则排列,而在非晶区,分子链则 完全无规堆砌。
两种缨状微胞结构模型图
缨状原纤结构模型:放弃了缨 状微胞采用的晶区是微胞的假 设,认为结晶区中是连续的缨 状原纤,由许多排列规整的长 链分子组成,这些分子会沿着 自身长度的方向,在原纤的不 同位置上分裂出去,形成分枝, 有的进入非晶区,有的重新进 入其他的原纤组织中,晶格缺 陷和无序排列随时都可能发生。
(3)原纤
原纤是由若干根微原纤大致平行组合在一起形成 更为粗大的大分子束。原纤中存在着比微原纤中更 大的缝隙和空洞,还有序态较差的非晶态部分。天 然纤维中还可能夹杂一些其他成分的化合物。它和 微原纤一样,也是依赖于分子间力和大分子链的纵 向连接,将多个微原纤组合排列在一起才形成的。 原纤的直径通常为10-30nm,原纤结构中往往会出 现一些晶区和非晶区不规则交替的状态,它的尺度 已经接近于光学显微镜可分辨的极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