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版八年级地理上册_知识归纳2020年
2023-2024学年中图版八年级上册地理必背必读知识点
![2023-2024学年中图版八年级上册地理必背必读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dc3cca49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565a45b.png)
八上地理必背必读知识点(1)纬线和经线:(2)经度和纬度:(3)低、中、高纬度划分:低纬度 0—30 ; 中纬度 30—60 ; 高纬度 60—90 。
(4)半球的划分与判断: ★.南北半球的划分与判断:①划分: 以 赤道 即 0度纬线为界,以北为 北 半球,以南为 南 半球。
②判断: 北纬(N )都在 北 半球;南纬(S )都在 南 半球。
★.东西半球的划分与判断:①划分: 分界线是 200W 和 1600E 经线组成的经线圈。
②判断: 西经度(W )小于 200、东经度(E )小于 1600的地点位于东半球;西经度(W )大于 200、东经度(E )大于 1600的地点位于西半球。
(“小东大西”)(5)经纬网:在地球仪上 经线 和 纬线 互相交织,形成经纬网。
地球表面任意一点的地理位置就是某条经线和纬线的交点。
在地球仪上,除00经线和00纬线及1800经线外,度数相同的经、纬线各有 2 条,它们的交点有 4 个。
第二节:地球的运动一.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比较:定义地球绕地轴的旋转运动。
地球绕太阳的运动。
方向自西向东。
周期约24小时,或 1天。
约365天,或 1年。
产生现象昼夜交替,时间差。
昼夜长短的变化,季节的变化,五带的划分。
二.地球的公转与四季的变化:1.地球公转与四季的变化(北半球):节气日期太阳直射点太阳高度昼夜长短季节及月份①春分3月21(22)日赤道中间昼夜相等春季(3、4、5)②夏至6月22(21)日北回归线最高昼(最)长,夜(最)短夏季(6、7、8)③秋分9月23(22)日赤道中间昼夜相等秋季(9、10、11)④冬至12月22(23)日南回归线最低昼(最)短,夜(最)长冬季(12、1、2)2.地球公转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昼夜长短的变化、太阳高度及物体影子长短的关系:(1)一年中,当地球从②→③→④运动时,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北半球昼变短,夜变长;太阳高度越来越低,物体的影子越来越长。
【中图】八上地理全册知识点总结
![【中图】八上地理全册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a8b92cb2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af.png)
【中图版】八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地球运动和海陆分布第一节地球的自转与公转考点一:地球的自转(重点)1、概念:地球的自转是指地球绕着地轴的旋转运动。
2、方向: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北逆南顺。
3、周期: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约为24小时,也就是一天。
4、产生现象:(1)同一地区产生昼夜更替;(2)不同地点产生时间差异;(3)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位置越偏东,时间和日出越早)(4)一天中物影长短变化:一天中正午影子最短,清晨和傍晚影子最长。
考点二:地球的公转(重点)1、概念: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围绕太阳不停地公转。
2、方向:地球公转的方向与自转方向一致,也是自西向东。
3、周期:公转一周的时间是一年。
4、特征:地球在公转时,地轴是倾斜的,而且它的空间指向保持不变,永远指向北极星。
5、产生现象:(1)太阳直射点位置的移动(2)昼夜长短的变化(以北半球为例)日期节气阳光直射点北半球昼夜长短极昼极夜现象3月21日前后春分赤道昼夜等长无6月22日前后夏至北回归线昼长夜短北极圈及其以北为极昼,南极圈及其以南为极夜9月23日前后秋分赤道昼夜等长无12月22日前后冬至南回归线昼短夜长北极圈及其以北为极夜,南极圈及其以南为极昼(3)四季的变化(南北半球相反)季节月份节气春季3、4、5月夏季6、7、8月秋季9、10、11月冬季12、1、2月(4)五带的划分(5)物影长短变化(以北半球为例)①天之中,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物影长度最短。
②正午太阳高度从直射点向南、北两极递减,离直射点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大,物影越短;反之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小,物影越长。
③北半球一年之中,冬至日太阳高度最低,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小,物影长度最长。
夏至日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太阳高度最高,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物影长度最短。
第二节地球的自转与公转考点一:三分陆地七分海洋1、海陆面积比例:地球表面由陆地和海洋两大部分组成。
海洋面积面积为3.61亿平方千米,约占71%,陆地面积为1.49亿平方千米,约占29%(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八年级地理中图版上册全书知识点
![八年级地理中图版上册全书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4cd222d7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82.png)
八年级地理中图版上册全书知识点地理学是一门对于地球进行研究的科学,而八年级的地理学课程中,涉及到了地球的形态、自然资源、气候环境、人文地理等多个方面。
本文将对八年级地理中图版上册全书中的重要知识点进行梳理和总结。
1. 地球的形态和运动
地球是一个近似于椭球形的几何体,它的自转导致了昼夜交替以及地球表面的风、水流等现象,而它的公转则决定了季节的变换和地球上维度不同区域的特定气候环境。
2. 自然资源和环境保护
地球作为人类居住的家园,自然资源的利用与保护成为八年级地理学的另一个重要议题。
其中,水资源的合理利用、能源的发展和利用、森林资源的保护、环境污染的防治等议题备受关注。
3. 地球的气候和环境
气候是地球表层环境中具有持续时间的温度、湿度等气象参数的总和,八年级地理上则着重学习了地球不同区域的气候类型、气候特征以及人类活动与气候的关联等问题。
4. 人文地理和人口问题
地球上人口众多,而人类活动、组织和文化习俗等方面则是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八年级地理学中则主要学习了人口增长与控制、城市化与农村生活、地理边界与领土争议、文化差异与交流等议题。
5. 地球的地理信息和技术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地理信息和技术的发展也得到了快速推进。
八年级地理学中也涉及到了GIS(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技术等方面的知识,其在环境保护、资源管理、城市规划等领域中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总的来说,八年级地理学涵盖了地球的很多方面,通过学习和探索这些知识点,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和理解我们居住的星球。
中图版八年级上地理知识点
![中图版八年级上地理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793c41d7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a6.png)
中图版八年级上地理知识点地理是研究人类与自然环境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环。
地理知识丰富多样,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中图版八年级上地理知识点。
一、自然地理1. 地球的构造与运动地球是由内核、外核、地幔、地壳四层结构组成,同时地球在自转和公转中,分别带来了地球的昼夜变化和季节变化。
2. 自然气候气候是通过长期而稳定的大气环境变化而形成的,影响一个地区气候的因素有经度、纬度、海拔高度和气候类型等。
3. 自然生态环境地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可以维护我们的生存环境,影响生态环境的因素有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
二、人文地理1. 人口分布人口的分布可以根据地理位置、气候、资源、交通运输等因素来分析,同时还需要关注社会政策、历史文化等因素的影响。
2. 经济发展与区域差异经济发展是一个地区的发展重要指标,影响一个地区经济的因素有地理位置、资源、市场等,同时还需要考虑政策和文化等因素的影响。
3. 城市化城市化是一个地区的城市化进程,区域内城市化程度与城市规模、次地区以及其它城市历史、文化、经济等都有一定的关系。
三、地图基础知识和技能1. 地图的类型和分类根据不同的目的和使用,地图可以分成谷图、地形图、地质图、组合地图等。
2. 主要的地图符号和比例尺地图符号用于标志地图上的各种特色、建筑、交通等;比例尺是地面实际距离与地图上所表示距离之间的比例。
3. 地形等高线的识别和绘制等高线是地图上面积高程的代表,识别等高线能够帮助我们理解地形和地形分布,同时绘制等高线能够帮助我们绘制地图。
四、地图分析和思维1. 地理现象的综合分析地理现象是由多个因素综合影响而形成的,学习地理需要对多维度、多因素进行综合分析。
2. 地图图像信息的分析和解读地图上面的信息十分丰富,学习地理需要学会如何查看和分析地图上的信息。
3. 地理问题的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解决需要全面的思维,涉及到多个方面的因素,需要认真分析和解决。
八年级上册中图版地理知识点总结ppt
![八年级上册中图版地理知识点总结ppt](https://img.taocdn.com/s3/m/414db679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11cf4f9.png)
八年级上册中图版地理知识点总结ppt地理是一个广阔的知识领域,也是全球化时代必不可少的一门学科。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地理知识,中图版在八年级上册中设置了丰富的地理内容。
针对这些知识点,本文将基于PPT形式进行总结,以便于学生更好地复习和整理相关知识。
一、自然地理1. 大地形我国地域辽阔,地形多种多样,其中包括山地、丘陵地、平原、高原和盆地等。
其中,青藏高原和亚洲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是我国自然地理的两个重要区域。
2. 自然气候我国自然气候复杂多变,其中包括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大陆性季节气候和高原季节气候等。
不同的气候区域对于该地区的农业、工业和居民生活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二、人文地理1. 人口和城市我国是一个大国,人口众多,城市数量也很多。
其中,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是我国四个一线城市,而成都、武汉、重庆和杭州则是我国四个新一线城市。
2. 交通运输我国交通运输发达,包括公路交通、铁路交通、航空交通和水路交通等多种形式。
其中,高铁的发展为人们的出行提供了更为便捷、快速、安全的方式。
三、资源环境1. 可再生资源可再生资源包括太阳能、水能、风能等清洁能源和森林资源、水资源和土壤资源等。
我国的海洋资源也相当丰富,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
2. 生态环境我国的生态环境保护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也面临一些问题。
例如,城市化进程加快、水资源短缺、空气和水体污染等,都需要我们共同去解决。
四、地球与人类1. 世界发展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国际之间的地理联系越来越紧密,并涌现出了一些对全球发展有着重要影响的国际组织。
2. 一带一路倡议“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提出的旨在推动沿线国家经济、交流和人员往来等多方面领域合作的倡议。
该倡议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对中国乃至世界的发展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总结:以上就是本次PPT总结的八年级上册中图版地理知识点。
在学习地理知识的过程中,不仅要了解地理概念、地理信息,更要通过实践活动、地理调查等途径,掌握更多有关地理的实践技能和实践经验。
八年级上中图地理知识点
![八年级上中图地理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377a354d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8ee9b5a.png)
八年级上中图地理知识点在八年级上学期的中图(中国地图)课程中,我们学习了很多有趣的地理知识点。
这些知识点不仅让我们更加了解中国的地理情况,也让我们对世界的地理格局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回顾一下八年级上中图地理课的重要知识点。
一、地理位置首先,我们要学会正确地使用经纬度来表示一个地方的位置。
比如,北京的经度是116.4度东经,纬度是39.9度北纬;上海的经度是121.5度东经,纬度是31.2度北纬。
此外,我们还学习了中国的地理位置和与其相邻的国家,比如中国与俄罗斯、蒙古等国家相邻。
二、地形地貌中国的地形地貌有着丰富多彩的特点,比如广阔的高原、壮观的深峡、瑰丽的湖泊等。
我们学习了中国的四大平原,即华北平原、东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和珠江三角洲平原,以及几个重要山脉:祁连山、昆仑山、喜马拉雅山等。
三、气候气候是地理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它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我们学习了中国的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干旱气候以及寒冷气候,并掌握了判断气候的方法。
四、人口分布人口是地理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要素,它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和发展。
我们学习了中国的人口分布情况,了解到中国的人口分布不平衡,东部地区人口密集,而西部地区人口较为稀少。
五、自然资源我们学习了中国的自然资源情况,包括煤炭资源、石油资源、天然气资源以及电力资源等。
我们深刻认识到自然资源保护的重要性,同时,也了解到不同地区的资源条件不同,需要因地制宜加以利用。
六、交通运输交通运输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础设施,我们学习了中国的交通运输情况,包括铁路、公路、水路等。
我们了解到交通运输的建设对于国家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也知道了不同地区的交通运输条件也不同。
七、城市规划城市规划是一个城市的生产发展、文化艺术、社会生活等方面的总和,我们学习了中国城市规划的情况,了解到城市规划的目的是为了适应城市的发展,同时保护生态环境和文化遗产的保护。
总之,八年级上中图地理课程的知识点涵盖了中国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人口分布、自然资源、交通运输以及城市规划等方面的丰富内容,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们可以充分运用这些知识点,更好地了解中国和世界的地理情况。
中图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汇总
![中图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67c1f7dac77da26925c5b069.png)
第一章陆地和海洋第一节海陆分布一、填空1、目前海洋的面积为3.61亿平方千米,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1% ;陆地面积为1.49亿平方千米,约占地球表面积的29%。
因此,人们常说“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2、海陆分布是不均匀的,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海洋大多分布在南半球;从东西半球看,陆地主要集中在东半球。
3、亚洲和欧洲之间的分界线是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土耳其海峡。
4、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是苏伊士运河;5、南北美洲的分界线是巴拿马运河,亚洲与北美洲的分界线是白令海峡。
6、七大洲按面积从大到小依次是: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
7、亚洲是面积最大的洲,大致相当于欧洲的4倍。
亚洲和欧洲位于同一大陆——亚欧大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9、各大洲可以划分不同的区域,亚洲分为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中亚、北亚。
非洲分为北非和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欧洲分为欧洲西部、欧洲东部。
美洲分为北美、拉丁美洲(美国以南)10、太平洋世界第一大洋,几乎占全球海洋面积的一半,它的东面是北美洲和南美洲,西面是亚洲和大洋洲,北面通过白令海峡与、冰洋相通。
11、大西洋第二大洋,位于南、北美洲、欧洲、非洲之间,南接南极洲,北通北冰洋,形状像字母“S”。
12、印度洋被亚洲、非洲、南极洲和大洋洲所包围,南部与大西洋、太平洋相通。
13、北冰洋是面积最小的大洋,被亚洲、欧洲、北美洲所包围。
14、太平洋中的马里亚纳海沟深达11034米,是大洋最深处。
15、【世界之最】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洲是亚洲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洋是太平洋跨经度最多的洲是南极洲;跨纬度最多的洲是亚洲;世界最大的岛屿是格陵兰岛;世界最大的半岛是阿拉伯半岛;面积最大的群岛是马来群岛;最长的海峡是莫桑比克海峡;最长的山系科迪勒拉山系;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最大的高原:巴西高原(500多万平方公里);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4000米以上);最大的平原:亚马孙平原(560万平方公里);最大的盆地:刚果盆地;最大的沙漠:撒哈拉沙漠;最深的湖泊:贝加尔湖;最长的河流:尼罗河(非洲,6671千米);最大的海:珊瑚海(479万多平方公里)。
中图版地理八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汇总
![中图版地理八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096d8471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92f0356.png)
中图版地理八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汇总中图版地理八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汇总一、确定文章类型本文是一篇关于中图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的知识点总结,涵盖了该教材中的重要地理概念和知识点。
二、梳理关键词1、地球的形状与大小2、地球仪与经纬网3、地图三要素4、世界海陆分布5、七大洲四大洋6、世界地形与河流7、世界气候与特征8、世界自然资源9、人文地理与人口分布10、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三、进行知识点总结1、地球的形状与大小:地球是一个三维的球体,由地壳、地幔和地核组成。
地球半径约为6371千米,体积约为1.08321×10^12立方千米。
2、地球仪与经纬网:地球仪是一个小型地球模型,通过经纬网来标识位置和方向。
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3、地图三要素:地图的三要素包括比例尺、方向和图例。
比例尺表示实际距离与地图距离之间的比例关系,方向通常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规则,图例则标识地图上的各种地理要素。
4、世界海陆分布:地球表面的海洋占71%,陆地占29%。
六大板块分别是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
5、七大洲四大洋:七大洲包括亚洲、欧洲、非洲、大洋洲、南极洲、北美洲和南美洲,四大洋包括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和北冰洋。
6、世界地形与河流:世界地形包括高原、山地、丘陵、盆地和平原等。
世界最长的河流是尼罗河,位于非洲,长度约为6650千米。
7、世界气候与特征:世界气候类型繁多,大致可以分为热带、亚热带、温带和寒带气候。
各地区的气候特征受到纬度、海陆分布、地形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8、世界自然资源:自然资源包括矿产资源、水资源、森林资源等。
全球最重要的矿产资源包括煤、石油、铁矿等。
9、人文地理与人口分布:人文地理主要研究人类活动的分布和演变,人口分布受到自然环境、经济发展、政治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10、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环境问题包括全球变暖、空气污染、水污染等。
可持续发展是一种满足当前需求的同时不损害后代满足需求的能力的发展方式。
中图版地理学科八年级上册总复习知识梳理
![中图版地理学科八年级上册总复习知识梳理](https://img.taocdn.com/s3/m/815948d3f242336c1fb95e14.png)
北美洲、南美洲
3、赤道穿过的大洲
南美洲、非洲、亚洲、大洋洲
4、南、北美洲的分界线
巴拿马运河
5、亚、欧两洲分界线
乌拉尔山、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土耳其海峡
6、亚、非两洲的分界线
苏伊士运河
7、亚、北美洲的分界线
白令海峡
82、02太0/7平/9 洋沿岸
南美洲、北美洲、亚洲、大洋洲、南极洲
26
9、北冰洋沿岸
产生地方时差
方向:自西向东 周期:一年
地理现象:四季变化 五带的形成 昼夜长短变化
15
读图,完成1一3题。
A 1.这时太阳直射的纬线是
A.23.5°N B.23.5°S
C.0°
D.66.5°N
B 2.此时北京市的昼夜长短变化情况是
A.昼短夜长 B.昼长夜短
C.昼夜等长 D.不确定
D 3.这时候的澳大利亚季节是
(2)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
2020/7/9
36
亚欧板块
非洲板块
太平洋板块 印度洋板块
南极洲板块
世界著名的山系也多位于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地带。
2020/7/9
37
第三节 海陆变迁
第一章 地球运动与海陆分布
1、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地壳的变动和海平面的升降运动 是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
2、德国 魏格纳 提出大陆漂移假说。 3、板块构造学说:
2019/2/20
2019/2/20
20
本节知识小结
大陆
三
岛屿
分
陆
半岛
地
海
群岛
陆
分
布
七 分 海 洋
2020/7/9
洋 海 海峡
中图版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整理
![中图版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23308a25ba0d4a7303763ab7.png)
八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整理第一章:地球的运动与海陆分布一、地球的运动方式围绕中心方向时间产生的现象地球的自转地轴自西向东(北逆南顺)一天昼夜更替地球的公转太阳自西向东一年四季交替此外:地球的自传和公转产生了昼夜长短的变化(注:阅读课本第7页文字进行理解)2、太阳直射点的纬度(穿插太阳高度)初中阶段了解二分二至日时,太阳分别直射赤道及南北回归线;同时二分日时太阳直射赤道,此时太阳高度为90°,同理,夏至和冬至日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和南回归线,此时塌秧高度也为90°(浅显了解,不做深究)3、物体影长一天之中,正午的影子最短,早晨和傍晚的影子最长;同理,一年之中,夏季的影子最短,冬季的影子最长。
(以北半球为例,南半球反之)结合相关题目进行理解。
二、海陆分布(三分陆地,七分海洋陆半球,水半球)1、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位置。
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按面积大小排列)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按面积大小排列)2、洲界限亚欧:乌拉尔山、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土耳其海峡亚非:苏伊士运河南北美:巴拿马运河亚洲和北美洲:白令海峡三、海陆变迁1、海陆变迁的原因:地壳运动、海平面的升降、人类活动2、大陆漂移和板块构造A、了解大陆漂移学说掌握板块构造理论B、熟记六大板块的名称及位置,认识到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活动比较频繁,板块内部比较稳定。
两大火山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以此解释喜马拉雅山脉、安第斯山脉、落基山脉等的形成喜马拉雅山脉是由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类推。
C、观察六大板块走势:推断红海的变化(变大),太平洋的变化(变小),地中海的变化(变小)等3、了解基本的地震救护常识第二章:世界气候一、世界的气温和降水1、温习天气和气候的区别天气:一个地区短时间内大气的变化状况,如风雨、阴晴、冷热等气候:指一个地区多年的平均状况。
中图版 八年级(上)地理知识点
![中图版 八年级(上)地理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c7ea6726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012740a.png)
第一章陆地和海洋1、昼夜长短的判断技巧:2、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 哪个半球就昼长夜短。
北半球夏季, 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 北半球就昼长夜短。
3、太阳直射点向哪个半球移动, 这个半球的昼就渐长, 北半球6月22日昼最长, 12月22日最短。
北半球夏半年, 昼长夜短, 越向北白昼越长(日出越早日落越晚);4、北半球冬半年, 昼短夜长, 越向南白昼越长(日出越早日落越晚);5、赤道上永远昼夜等长。
第二节海陆分布一、填空1、目前海洋的面积为3.61亿平方千米, 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1%;陆地面积为1.49亿平方千米, 约占地球表面积的29%。
因此, 人们常说“三分陆地, 七分海洋”。
2、海路分布是不均匀的, 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 海洋大多分布在南半球;从东西半球看, 陆地主要集中在东半球。
3、亚洲和欧洲之间的分界线是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黑海、土耳其海峡。
(乌乌里大黑土)4、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是苏伊士运河{沟通红海(印度洋)和地中海(大西洋)};5、南北美洲的分界线是巴拿马运河(沟通太平洋和大西洋), 亚洲与北美洲的分界线是白令海峡(沟通太平洋和北冰洋)。
7、四大洋按面积从大到小依次是: 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8、各大洲可以划分不同的区域, 亚洲分为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中亚和北亚。
非洲分为北非和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欧洲分为欧洲西部和欧洲东部。
美洲分为北美和拉丁美洲(美国以南)9、太平洋世界第一大洋, 几乎占全球海洋面积的一半, 它的东面是北美洲和南美洲, 西面是亚洲和大洋洲, 北面通过白令海峡与北冰洋相通。
10、大西洋第二大洋, 位于南、北美洲、欧洲、非洲之间, 南接南极洲, 北通北冰洋, 形状像字母“S”。
11、印度洋被亚洲、非洲、南极洲和大洋洲所包围, 南部与大西洋、太平洋相通。
二、北冰洋面积最小的大洋, 被亚洲、欧洲、北美洲所包围。
三、太平洋中的马里亚纳海沟深达11034米, 是大洋最深处。
中图版地理八年级上册总复习知识点归纳
![中图版地理八年级上册总复习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ce1a0805647d27284b7351b9.png)
读图,完成1一3题。
1.这时太阳直射的纬线是 A.23.5°N C.0°
A
B.23.5°S D.66.5°N
2.此时北京市的昼夜长短变化情况是 A.昼短夜长 C.昼夜等长 B.昼长夜短 D.不确定
B
3.这时候的澳大利亚季节是 A.春季 B.夏季
D
D.冬季
C.秋季
4.由于地球自转造成的自然现象是( D) A.五带的产生 B.季节变化现象 C.昼夜长短的变化现象 D.昼夜更替现象 5.地球上有“极昼”和“极夜”现象出现的地方是 A ( ) A. 南北极圈内 B. 赤道附近 C. 本初子午线附近 D. 南北回归线附近 6.关于地球公转的叙述,错误的是( D) A.地球围绕太阳的运动叫做地球的公转 B.地球公转的方向与地球自转的方向一致,都是 自西向东 C.地球在公转时,地轴是倾斜的,而且它的空间 指向不变 D.地球公转的周期是一个月
第二节 海陆分布
第一章
地球运动与海陆分布
①地球表面是 71 ﹪ 海洋,是 29﹪ 陆地.概括的说是七分海洋三分陆地。 ②世界海陆分布很不均匀.陆地主要分布在 北 半球,海洋主要分布在 南 半球。 多 于陆地。 ③无论怎样划分半球都是海洋面积
④亚、欧分界线: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 ⑤亚、非分界线: 苏伊士运河 ⑦亚、北美洲分界: 白令海峡 。
中图版 八年级上册 总复习
知识点归纳
第1章 地球的运 动与海陆分布
第2章 世界气候
1.1 地球的自转 和公转
2.1 世界的气温和 降水
1.2 海陆分布
2.2 世界气候类型
1.3 海陆变迁
2.3 气候与人类活 动
第3章 居民与聚 落
第4章 地域发展 差异
3.1人种和人口
中图版地理八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汇总(详细)
![中图版地理八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汇总(详细)](https://img.taocdn.com/s3/m/598c5cea1a37f111f0855b36.png)
第一章世界的海洋和陆地第一节海洋和陆地的分布一、海洋与陆地1、世界海陆比例:海洋占71%,陆地占29%。
2、全世界共有七大洲: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5,四大洋的特征地表各种高低起伏的形态,总称为地形。
(1)陆地地形分为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五种类型。
(2)海底地形:大陆架、大陆坡、海沟、洋盆、大洋中脊第二节海洋和陆地的变迁1,海陆变迁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说。
论据:南美洲和非洲西部轮廓形状基本吻合,古老底层顺序大致相同。
3,板块构造学说:(1)由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并不是整体一块,而是由板块拼合而成。
(2)全球划分为六大板块和若干小版块,板块在不断的运动。
(3)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
(世界的火山地震集中分布在板块交界地带)4,板块运动方式第二章世界的气候第一节气温与降水的分布和变化1,天气与气候2,常见天气符号3,气温日变化与年变化:气温日变化:一天中,一般14时(午后2时)气温最高,日出前后气温最低。
’气温日较差(一天中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的差)气温年变化:北半球陆地(7月最高、1月最低);北半球海洋(8月最高,2月最低);南半球与北半球相反。
气温年较差:一年当中最高月平均气温和一年当中最低月平均气温的差值4,气温的分布与变化5,降水的分布和变化第二节世界主要的气候类型1,划分依据根据气温和降水的分布特点和组合情况,以及自然植被的分布差异等。
2,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及分布第二节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1,气候对生产的影响(2)工业生产、城镇分布与建设以及交通建设都必须考虑气候因素。
(3)在一些地区,气候还是重要的生产和旅游资源,如风力发电、旅游区建设、雾凇观赏等。
3,人类活动对气候和空气质量的影响第三章居民与聚落第一节人口与人种1,人口增长(1)目前世界人口总数:到2011年10月31日,世界人口已经达到70亿。
中图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
![中图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d933fd694a7302768f99392d.png)
中图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第一章陆地和海洋第一节海陆分布一、填空1、目前海洋的面积为3.61亿平方千米,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1% ;陆地面积为1.49亿平方千米,约占地球表面积的29%。
因此,人们常说“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2、海陆分布是不均匀的,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海洋大多分布在南半球;从东西半球看,陆地主要集中在东半球。
3、亚洲和欧洲之间的分界线是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土耳其海峡。
4、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是苏伊士运河;5、南北美洲的分界线是巴拿马运河,亚洲与北美洲的分界线是白令海峡。
6、七大洲按面积从大到小依次是: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
7、亚洲是面积最大的洲,大致相当于欧洲的4倍。
亚洲和欧洲位于同一大陆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9、各大洲可以划分不同的区域,亚洲分为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中亚、北亚。
非洲分为北非和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欧洲分为欧洲西部、欧洲东部。
美洲分为北美、拉丁美洲(美国以南)10、太平洋世界第一大洋,几乎占全球海洋面积的一半,它的东面是北美洲和南美洲,西面是亚洲和大洋洲,北面通过白令海峡与、冰洋相通。
11、大西洋第二大洋,位于南、北美洲、欧洲、非洲之间,南接南极洲,北通北冰洋,形状像字母“S”。
12、印度洋被亚洲、非洲、南极洲和大洋洲所包围,南部与大西洋、太平洋相通。
13、北冰洋是面积最小的大洋,被亚洲、欧洲、北美洲所包围。
14、太平洋中的马里亚纳海沟深达11034米,是大洋最深处。
15、【世界之最】2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洲是亚洲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洋是太平洋跨经度最多的洲是南极洲;跨纬度最多的洲是亚洲;世界最大的岛屿是格陵兰岛;世界最大的半岛是阿拉伯半岛;面积最大的群岛是马来群岛;最长的海峡是莫桑比克海峡;最长的山系科迪勒拉山系;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最大的高原:巴西高原(500多万平方公里);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4000米以上);最大的平原:亚马孙平原(560万平方公里);最大的盆地:刚果盆地;最大的沙漠:撒哈拉沙漠;最深的湖泊:贝加尔湖;最长的河流:尼罗河(非洲,6671千米);最大的海:珊瑚海(479万多平方公里)。
2020年整理中图版八上地理复习提纲.doc
![2020年整理中图版八上地理复习提纲.doc](https://img.taocdn.com/s3/m/3d14fd3dcc22bcd127ff0cb5.png)
中图版八年级地理上册期末复习提纲第一章地球运动第一节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一、地球的自转1.自转定义:地球绕着地轴不停地旋转的运动。
2.自转方向:自西向东。
从北极上空看是逆时针方向,从南极上空看是顺时针方向。
3.自转周期:一天,约24小时4.地理意义:(1)昼夜更替;(2)时间差异(地方时)。
二、地球的公转1.公转定义:地球按一定轨道绕太阳运动。
2.公转方向:自西向东。
3.公转周期:1年4.公转的地理意义(1)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重点图:P6E图的二节气日期直射纬线春分日3月21日前后赤道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北回归线秋分日9月23日前后赤道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南回归线(2)四季变化:春季3、4、5月;夏季6、7、8月;秋季9、10、11月;冬季12、1、2月。
南北半球季节相反。
(3)昼夜长短的变化(以北半球为例):直射北半球时:昼长夜短;直射南半球时:昼短夜长;直射赤道时:昼夜平分。
(4)影子长短(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化:北半球太阳高度角夏季最大(影子最短),冬季最长(影子最长)。
第二节海陆分布一、三分陆地七分海洋1.海洋面积占地球表面积的71%,陆地占29%(概括地说:三分陆地七海洋)2.陆地主要分布在北半球、东半球,海洋主要分布在南半球,北极中心为北冰洋,南极中心为南极洲。
3.任何一个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二、七大洲(重点图:P13图G)1.七大洲按面积大小顺序是: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其中面积最大的是:亚洲;面积最小的是:大洋洲;没有定居居民和跨经度最广的是:南极洲;跨纬度最广的大洲是:亚洲;纬度位置最高的是:南极洲。
离南极洲最近的大洲是南美洲;全部位于北半球的是欧洲和北美洲;地跨东、西、南、北四个半球的是亚洲和大洋洲;南、北回归线都穿过的是非洲。
跨寒、温、热三带的大洲是亚洲和北美洲。
被三大洋包围的大洲是南极洲。
2.分界线(1)亚、欧两洲分界线:乌拉尔山、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土耳其海峡(2)亚、北美洲分界线:白令海峡(3)南、北美洲分界线:巴拿马运河(4)亚、非两洲分界线:苏伊士运河(5)非、欧两洲分界线:地中海-直布罗陀海峡三、四大洋(重点图:P13图G)1.四大洋(大到小):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其中面积最大、最深的是太平洋、面积最小的是北冰洋,呈“S”形分布的是大西洋;跨经度最广的是北冰洋,全部位于东半球的是印度洋,被亚洲、欧洲和北美洲三大洲包围的大洋是北冰洋。
八年级上地理中图版知识点
![八年级上地理中图版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e0a03e71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42a9d6d.png)
八年级上地理中图版知识点地理是研究地球表面和地球内部的各种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的学科,是了解世界的必修课。
八年级上地理(中图版)涉及的知识点较为丰富,分为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两个大类,下面我们将逐一介绍。
一、自然地理1.地球的形状及地理坐标系统地球是近似于一个椭球体,有两个主要的轴,即极轴和赤道。
地球以子午线和赤道作为基准制定了地理坐标系统。
其中,经度是指以本初子午线为基准,用东西方向角度衡量地球表面某点与本初子午线相隔的角度,以度为单位;纬度是指以赤道为基准,用南北方向角度衡量地球表面某点与赤道相隔的角度,以度为单位。
2.地球运动的基本情况地球有自转和公转两种运动。
自转是指地球围绕自己的轴心进行的旋转运动,周期为24小时,是一天的时间;公转是指地球绕太阳旋转的运动,周期为一年。
3.地球内部的结构和地壳运动地球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地核、地幔和地壳。
地核主要由铁和镍构成,是地球最内层,直径约为3400千米;地幔位于地核之上,也是由熔融的岩石构成;地壳是地球最外层的面包层,主要由岩石、矿物等构成。
地壳运动包括地震、火山和地质构造,是地质学的研究对象。
4.地球的水文环境地球上70%以上的面积被水覆盖,其中97%是海水,只有3%是淡水。
地球气候和生态环境主要受到地球的水文环境影响。
水循环是地球水文循环的主要过程。
5.地球的气候气候是指统计多年气象要素得出的某种地域气候条件的集中表现。
地球的气候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如纬度、海洋、大气、地形、人类活动等。
常见的气候类型有热带、亚热带、温带和寒带。
二、人文地理1.人口分布及城市化人口分布是指人口在空间上的分布和集聚规律。
全球人口不平衡,发展中国家人口多,经济发达国家人口少。
城市化是指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不断加大。
城市带有明显的属性划分,常见的有政治、经济和文化三种。
2.城市规划和建设城市规划是指对城市用地、交通、公共设施、环境、景观等进行有序布局和规范。
城市建设是指依据城市规划,对空间进行各种实际的建设活动。
中图版地理八年级上册总复习知识梳理
![中图版地理八年级上册总复习知识梳理](https://img.taocdn.com/s3/m/fa049acd6137ee06eff91813.png)
第二节、世界降水量空间分布图:
第二章 世界气候
①规律: 1、赤道附近地带降水( 多 ),两极地区降水( 少 ) 2、南北回归线两侧,大陆东岸降水( 多 )大陆西岸降水(少 ) 3、中纬度沿海地区降水( 多 ),内陆降水( 少 ) 4、暖流所经地区降水 ( 多),寒流所经地区降水 ( ) 少
• 3.阳光直射的最北界线是 北回归线 ,最南界线是 南回归线 , 一年中南北回归线各有 一 次直射机会,南北回归线之间有
• 两 次直射机会,其余地点 没有 直射机会
海陆分布
• 1、世界海陆分布状况:根据人们的计算,地球表面 71% 是海洋, 陆地面积仅占 29% 。即地球上 七 分是海洋, 三 分是陆地。
西班牙、拉丁美洲的许多国家(除巴西外) 阿拉伯半岛、非洲北部等
3、汉 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 英语 是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 语
世界三大宗教
第三章居民与聚落
主要宗教 发源地区
基督教
亚洲的西部
分布地区
欧洲、美洲、 大洋洲
代表建筑物 ____教_堂___
伊斯兰教
阿拉伯半岛
西亚和北非、 亚洲东南部、
大陆,被赤道
• 7、没有热带的大洲是 欧洲和 南极洲。赤道穿过 非洲的中部。地 跨寒、温、热三个温度带的大洲为 亚洲和 北美。洲
• 8、位于亚洲和大洋洲、北美洲和南美洲以及南极洲之间的大洋 是 太平洋 ;三面濒临海洋,一面连接陆地的大洲是 亚洲 和 北美洲 ;周围被三个大洲包围的大洋是 北冰洋,被三个大洋包 围的大洲为 南极洲 。
夏炎热干燥,冬温和多雨 南北纬30º-40º的大陆西岸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世界的海洋和陆地第一节海洋和陆地的分布①海陆比例②七地洲和四大洋:a名称b洲界:亚欧、亚非、亚洲与北美洲、欧非、南北美;c面积:d大洲特点:亚洲是跨纬度最多,东西距离最长的的大洲I;非洲大部分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中部被赤道穿过;北美洲南部邻近赤道,最北部在北极圈内;南美洲北部有赤道穿过,最南部接近南极圈;南极洲大部分位于南极圈内,是无人定居的大洲I;欧洲北西南三面被海洋环绕;大洋洲包括澳大利亚大陆和太平洋上的许多岛屿e四大洋:简介:S形的大洋;世界最深的海沟11034米,位于太平洋的西部;大部分位于热带的大洋:印度洋;平均深度最浅的大洋:北冰洋f陆地地形:阅读世界地形图的方法:1.根据陆高海深表,了解各种颜色表示的海拔数值范围2.根据颜色的差异和注记说出主要地形类型和主要地形区3.根据各类地形所处的位置归纳其分布特点和地表高低起伏的总趋势4.结合地形图,说出亚洲地形最复杂;非洲和欧洲地形比较单一等G海底地形:分为大陆架、大陆坡和海底三部分;海底有海岭、海沟、海盆等多种地形类型。
大陆架是大陆边缘在海面以下的延伸部分,坡度平缓,一般水深为0-200米,约占海洋总面积的8%;大陆坡是大陆架以外到洋底之间坡度较陡的过渡带,水深一般为200-3000米,约占海洋面积的12%;海底是海洋底部的主体部分,一般水深3000-6000米,约占海洋面积的80%胱底地形剖面图第二节海洋和陆地的变迁1、海陆变迁的原因:地壳运动、海平面升降、填海造陆等人类活动2、海陆变迁①世界海陆分布变化示意图:2亿年前亿年前一0.65亿年前-现在。
魏格纳大陆漂移学说②魏格纳:探索自然、寻求真理而勇于献身的精神,值得学习。
③大陆漂移学生的证据:轮廓形状基本吻合;古老地层顺序大致相同;舌羊齿植物化石相似。
3、板块构造学说:六大板块名称;内部稳定,交界地壳活跃运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海陆地形的原因:裂谷是板块分离形成的;山脉是板块相向移动并碰撞挤压形成的;火山地震带,解释地震的原因.第二章世界的气候第一节气温与降水的分布和变化1、气温的分布和变化:1月份气温,北半球大部分平均气温大都在10C一下,南半球大部分都在20C以上;南极洲I、亚洲北部和北美洲北部平均气温最低;大洋洲大陆内部平均气温最高。
7月份气温,北半球大部分平均气温在20C以上,南半球大部分平均气温在10C以上,南极洲平均气温最低,非洲北部和亚洲西部平均气温最高。
世界平均气温分布规律:从低纬度地区向高纬度地区逐渐降低。
2、学法指导:阅读世界1月平均气温,世界7月平均气温和世界年平均气温图时要注意:①运用图例,说出图中图同颜色所表示的气温数值变化②判断某一条等温线大致与纬线平行还是相交③判断某一地区的等温线是较密集还是较稀疏④比较南半球和北半球等温线分布的差异,分别说出1月平均气温和7月平均气温最高和最低的地区⑤从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等方面分析不同地区的气温差异的原因。
3、降水的分布和变化①降水的分布规律;②绘制气温曲线图和降水量柱状图。
第二节主要的气候类型说出热带、温带气候类型的名称及分布第三节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1、举例气候对生产的影响①干旱的绿洲瓜果特别甜:夏季白天太阳辐射强烈,气温很高,夜晚迅速降低,昼夜温差大,有利于农作物营养物质的积累。
②气温和降水的差异会影响农作物的分布:a在热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温和降水条件适合大面积种植水稻,耕地以水田为主;b在温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大陆性气候区,气温和降水条件适合种植各种旱地农作物,耕地以旱地为主。
C地中海气候,夏季高温干燥,光照强烈,冬季温和湿润,有利于柑橘等水果和油橄榄等油料作物的生物,但是该地区夏季降水较少,需要引水灌溉来满足农作物生长的需要。
D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降水均匀,有利于多汁牧草的生长,所以欧洲西部是世界重要的乳畜产品生产基地,但受光照和温度的限制,该地区的粮食作物主要是麦类。
③工业生产、城镇和交通建设都必须考虑气候因素:比如建筑物的朝向、门窗的大小2、举例气候对生活的影响①气候对生活方式的影响:同样是春节期间,哈尔滨观赏冰灯,广州喜欢流连于花市;②受气候因素的影响,各地民居服饰、饮食、民居和交通工具等也有明显差异。
如a欧洲人喜欢吃马铃薯?原因是欧洲的气候适宜马铃薯的生长并且产量高。
b印度人吃饭离不开用多种香料调配的辛辣咖喱?原因是:印度大部分地区气候湿热,以咖喱佐餐可以刺激味觉,增加食欲,并促进体内湿气的排出。
C在热带和亚热带气温高,降水多的地区,高脚屋是一种常见的民居,它通风防潮,利于排水3、人类活动对气候和空气质量的影响A温室效应:①长期燃烧煤石油和天然气②大量砍伐森林,是大气中的co2增多,使温室效应增强,全球气温升高,造成气候异常变化B人类活动还会排出大量的有害气体,造成大气污染,产生臭氧层空洞和雾霾天气等环境问题C城市人口众多,建筑物密集,生产和生活之中排放的热量难以散发,使得市区气温高于郊区,措施:大力植树造林,保护地面水系,来改善城市的局部气候。
4、阅读下列资料,说明尼罗河三角洲和下游两岸称为长绒棉产区的气候条件:长绒棉在生长期内需要充足的光照和热量,较少的降水,还需要肥沃的土壤和便利的灌溉条件。
尼罗河三角洲地区属于地中海气候,下游两岸地区属于热带沙漠气候,这两个地区都是世界著名的长绒棉产区。
5、说明洛杉矶光学烟雾产生的原因:经济发达汽车众多,每天排放的有害物质众多;工业生产也排放大量的有害物质。
第三章世界的居民第一节人口和人种学习标准:1.运用地图和资料,归纳世界人口增长和分布的特点2.举例说明人口数量众多对环境及社会经济的影响3.说出世界三大人种的特点,指出主要分布地区1、人口增长与分布:“世界人口日”是每年的7月1日;2011年10月31日是世界人口70亿人口日。
2.学习指导:阅读人口增长图的基本方法:a确定横纵坐标b计算相同数量人口增长时间的变化,说明人口增长的特点及趋势,如缓慢、加速、趋缓等;c根据折线变化,大致说明某一时间段内人口增长的幅度,如1930年以后世界人口增长幅度明显加大。
3.世界人口的分布:近90%的人口分布在北半球,其中,北纬20°---60°地区分布着世界上约80%的人口。
世界人口的70%分布在亚洲和欧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三洲的总面积约占世界总面积的50%,但人口不足世界的30%。
大洋洲地广人稀。
南极洲没有固定的民居。
4.人口密度:反映人口的稠密和稀疏。
人口稠密区:中低纬度的沿海和平原地区:亚洲东部和南部,欧洲的西部,北美州的东部和南部;人口稀疏区:略5.人口问题:人口过多,给资源和环境造成很大压力:一方面更水和淡水等人均资源占有量减少;粮食和和生活资料的增长赶不上人口的增长;另一方面,为供养人口,大规模砍伐森林,开垦草原,森林和草原面积以惊人的速度减少,水土流失面积扩大,引发了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人口增长给社会经济发展也带来很大压力:在医疗卫生、教育、交通、住房、住房等方面面临很多问题,影响社会安定。
人口增长过慢:老龄化问题,劳动力不足,赡养老年人的负担加重,许多老年人生活孤单。
6.人种及其分布:人种即人类的种族,只在体质体貌上具有某些共同遗传特征的人群。
依据:按照体质体貌等方面的差异分为黄色人种(蒙古人种)、白色人种(欧罗巴人种或高加索人种)、黑色人种(尼格罗人种);7.主要分布地区:黄色人种:亚洲东部和北部,北美洲北部,南美洲的西北部;白色人种欧洲、北美洲、南美洲;还包括大洋洲,西亚,北非;黑色人种: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以及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的西北部;混血人种:主要分布在南北美洲。
第二节语言和宗教一、主要语言:1.联合国工作语言:汉英法俄、阿拉伯语、西班牙语2.汉语:主要分布在中国,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3.英语:主要分布在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印度、南非等国家,是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国家。
4.法语:主要分布在法国及相邻的国家,及非洲的中部和西部5.俄语:俄罗斯的母语,主要分布在俄罗斯及其邻近的国家6.西班牙语:主要分布在西班牙及美国以南的一些美洲国家7.阿拉伯语:主要分布在亚洲西部和非洲北部二、三大宗教1.基督教:是世界上信仰人数最多的宗教,主要分布在欧洲、美洲、大洋洲;基督教教堂如法国的巴黎圣母院,俄罗斯莫斯科的教堂2.伊斯兰教教徒称为“穆斯林”,主要分布在亚洲西部和东南部,非洲的北部和东部;伊斯兰教的清真寺,如巴基斯坦的清真寺;中国北京牛街的礼拜寺;3.佛教主要分布在亚洲,以东亚和东南亚居多。
;佛教寺院如缅甸仰光的佛塔、中国河南的少林寺,佛教的三大建筑:佛塔、佛寺、石窟。
第三节聚落1.聚落:是人的居住地,是人类为生产和生活的需要而集聚定居的场所,包括房屋,以及与居住活动直接有关的道路,商店,水电管网等生活设施和生产设施。
2.分类:城市和乡村。
造成这种差别的根本原因是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不同。
3.城市是具有一定规模的工业、交通运输业、商业聚集的居民点,居民以非农业为主;大城市具有政治经济文化,国际交流等多种职能,如有的是工业城市(中国的攀枝花)、商业城市、旅游城市(中国的凤凰古城)、文化城市(意大利的佛罗伦萨)金融城市(瑞士的苏黎世)4.乡村是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人口居住的场所,包括住房、粮仓、畜圈、道路、水渠、宅前绿地等设施,中心村落一般还有商店诊所和学校等设施。
乡村有农村(平原村、山村)和渔村等类别。
5.聚落与环境:聚落多建在自然条件优越的地方。
地形、水源、气候等因素对于聚落的形成和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试从水源和气候条件分析世界城市密集带的地理位置特点,说一说影响世界城市密集带形成和分布的因素还有哪些?①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气候温暖适宜,交通便利;资源丰富的地方。
②城市规模过大,人口过度集中也会带来一系列问题:交通拥堵、住房紧张、垃圾如山、供水不足③在聚落发展的同时要注意保护一些传统聚落,保留对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记忆,使人类的璀璨文化永久留存。
目前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④世界著名的古城:土耳其伊斯坦布尔;意大利威尼斯城;日本京都;法国巴黎。
通布图古城---“梦幻之都”位于撒哈拉沙漠南缘的尼日尔河北岸,1988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保护通布图古城的“土办法”人们不断地把泥巴抹在古城墙面上,使这座沙漠边缘受风沙侵蚀的古城得以保存;但由于来自北方的风沙侵蚀,以及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参观——“濒危世界遗产”——为了保护这座“梦幻之都”,当地政府启动了整修清真寺等古建筑和改建雨水排放系统的工程,对参观古城的游客实行年度总量控制,雨季期间停止接待游客,等这些措施取得了成效。
6.阅读城市布图的基本方法:①依据图例,明确城市的等级,如不同人口数量的特大城市、大城市、中等城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