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仁推己及人

合集下载

【精品】国学仁推己及人

【精品】国学仁推己及人

【关键字】精品中华十德之仁第一层面2课时推己及人即为仁第一课时【释词】《说文解字》:“仁者,亲也。

从人从二……仁者兼爱,故从二。

”二人,可以简单的理解为自己和别人,“仁”的本意是自处处人。

或者说,利己利人。

我们不能要求人人都舍己为人,但社会中的人必须利己利人。

【小知识:文字的演变】学生知道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这几个名词,并掌握其先后顺序即可。

【主题解说】推己及人即为仁。

1、仁就是与人相处2、用对待自己的心来对待别人【十德小剧场】《齐景公与狐裘》【评述启发】晏婴又称晏子,是春秋后期齐国的国相,也是一位著名的政治家和外交家。

他忧国忧民,敢于直谏,在诸侯和百姓中享有极高的声誉。

在这个小故事里他用推己及人的事例引导君主不但认识到仁的重要性,并且还做出了仁爱的行为,开仓发粮济贫,把库存的裘衣全部拿出来救济无衣御寒的老百姓。

真是推己及人即为仁的真实写照。

【我的感受】【典范学一学1】【抄写读背】fán chí wèn rén。

zǐ yuē :“ài rén。

”樊迟问仁。

子曰:“爱人。

”——《论语》【解读】孔子的弟子樊迟问孔子“仁”的内涵。

孔子回答说:“仁的内涵就是去爱别人。

”【典范学一学2】【抄写读背】ai rén zhě, rén héng ài zhī ;爱人者,人恒爱之;jìng rén zhě, rén héng jìng zhī 。

敬人者,人恒敬之。

——《孟子•离娄下》【解读】爱别人的人,别人也都会永远爱他;尊重别人的人,别人也会永远尊敬他。

【十德写意】《网开三面》商汤是一位仁慈善良、爱惜百姓的首领。

一天,商汤到郊外出游,看见一个人从四面架起网,然后,便向天祷告说“愿来自天下四方的飞鸟,都落入我的网中”这时,正在天空自由自在飞行的小鸟们,不知不觉进入捕鸟人的网中,左冲右突,怎么也冲不出去,不时发出“瞅瞅瞅”的哀婉啼叫。

小学国学经典教材

小学国学经典教材
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 有子罕
Apply to courseware production
日积月累
Standard template
鸡黍之约
东汉的范式是山阳人,劭是汝南人,他们年轻时同在太学读书, 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毕业时,范式对劭说:两年后的今天,我 到汝南去探望你,
过了两年,相会的日子快要到了,劭杀鸡煮黍,准备接待范式,邻 居见了,对劭说:山阳离我们汝南有上千里地呢,他怎么会 赶来呢况且是两年前的一句话,你又怎么可以当真呢劭说: 范式是个守信用的君子,他一定不会失约的
精忠报国
岳飞是南宋著名的抗金将领,他从小勤奋好学,练就了一身好 武艺,参军前,母亲在他背上刺了精忠报国四个大字,
他英勇善战,率领岳家军先后与南侵的金兵交锋,均获全胜,使 南宋抗金斗争有了根本的转机,然而,胜利在望之际,宋高宗 和奸臣秦桧,害怕日益壮大的抗金力量会威胁到自己的统 治,转而向金军求和,
宋高宗在一天之内,连下十二道金牌,强令退兵,岳飞只好挥泪 班师,后来,他因莫须有的罪名被杀害,
• 日积月累
Standard template
百里负米
子路是孔子的学生,对父母十分孝顺,他小的时候,家 里很穷,
有一次,他听说百里之外的米很便宜,就跑去买了背回 来,做给父母吃,自己却还是用野菜充饥,
父母死后,子路做了大官,每当吃着丰盛的饭菜,他总 是慨叹说:现在父母去世了,我想再为父母去背米, 已经是不可能了
日积月累
Standard template
的卢马
古人将从额头到嘴边都是白色的马,叫的卢马,认为这 样的马是凶马,骑的人会有危险,
庾亮是东晋时的大将军,一次,他驾车出行,有人拦住 他说:将军,您的马中有匹的卢马啊,

有一种修养,叫“推己及人”转载

有一种修养,叫“推己及人”转载

有一种修养,叫“推己及人”转载本文为书报文摘原创,欢迎转载晋人傅玄《傅子》里有句话:“夫仁者,盖推己以及人也,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推己所欲,以及天下。

”这话很有道理。

所谓“仁者”,往往懂得用自己的心意去推想别人的心意,也就是设身处地替别人着想。

与人交际,推己及人,实在是一种可贵的修养。

01杨万里是南宋著名诗人,官至宝谟阁直学士,封庐陵郡开国侯。

他的妻子罗氏极为平凡,却堪称贤惠的代表。

罗氏年逾古稀,还每到天寒坚持早起,然后在后院的厨房里生火、烧水、煮粥。

罗氏煮粥不是只煮自家人的份,而是煮满满的一大锅。

自然,要熬上很长时间。

等到众人起床,粥香已顺着热气弥漫厨房,飘到院里。

一大早,仆人洗漱完后到厨房,接过罗氏亲自盛上的热气腾腾的一大碗粥,身心非常温暖。

儿子见母亲这般忙碌,既心疼,又不解:“天这么冷,您何必这么操劳?”罗氏告诉儿子:“他们虽是仆人,也是各自父母所牵挂的子女。

天这么冷,还要给我们家干活,让他们喝上热粥,暖暖胸口,这样干起活来才不会伤身体。

”虽三言两语,却温暖无比。

试问?天下子女,谁人不是父母的子女?天下父母,谁人不是子女的父母?推己及人,才有善意与善行,才有体谅与周全。

02上个世纪四十年代初,郑天挺在西南联大任总务长。

一天,他去学校的路上,听说教职员工上月薪酬还没有发,不由大怒。

一番问询才知道,因主持学校工作的常委不在,又无人替常委盖章,导致发放一拖再拖。

郑天挺当即安排办事人员去找人盖章,并责令“下午必发”。

很快,教职员工领到了上月的薪酬。

当时,郑天挺的家属都在外地,自己只身在昆明,生活相对宽裕。

他的薪酬也比别的教授多出不少。

按理,薪酬迟发一时半会,对郑天挺是没有什么影响的。

可作为“饱汉子”的他,十分清楚“饿汉子”的“饥”。

所以,他在西南联大每月筹措薪酬、补助,竭尽所能,为的就是让多有家室之累的教职员工月底能按时领到薪酬。

有人劝郑天挺不必大动肝火,他说:“眼下是战时,我的所得虽然马马虎虎,能够度日,但也不多。

9.13《推己及人》说课稿

9.13《推己及人》说课稿

小学国学教材《推己及人》说课稿一、说教材教材分析《推己及人》一课中主要讨论的是推己及人的行为方法。

孔子爱护他人,关爱自然万物,体现了儒家宽仁博爱的精神,这对现代社会处理人际关系、人与自然关系有着重要的借鉴,中华传统美德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取之不尽的精神食粮,弘扬24字社会主义核心观关键是要落实到日常学习生活中,使孩子学有所成,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根据学生的知识的理解,我从三方面入手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能结合课文注释,理解词句意思和课文内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正确理解课文体现的“仁”学思想,感受孔子博大的仁爱精神;培养与人为善、帮助他人、爱护自然、关爱生命的精神。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诵读,理解重点字词的意思及课文内容并给予适当的行为指导。

其中情感目标中理解课文体现的“仁”学思想是本课教学达成的难点。

因为只有通过教学让学生从情感上有了认同,那么才有可能将认知转化为自觉行动。

二、说教法针对四年级孩子对古诗文言文有一定的了解,突出一个“趣”字,让学生在在诵读中理解,知晓道理,引导行为。

1、创设情景法从教法来看,根据学生特点,使整个教学过程演化成生动的情景,在教学内容上我借助现代化媒体动画,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来。

导入中的甲骨文字“焚”从古代字体的演变,理解“焚”的字义、字型,多媒体动画的演绎,通过这样创设情境的方法,引导学生关注学习,帮助学生理解内容。

2、故事感悟法以听故事的形式引导孩子理解“推己及人”这一环节,我选择了马厩失火的故事,生动的故事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故事后谈谈感受,更是让学生表达对孔子做法的赞同,这也激发了学生要有一颗仁爱之心,关爱身边的每一个人。

3、师生交谈法在切合实际生活讨论环节,我引述近几年国家发生的大事件,通过学习启发他们做任何事情都要体谅他人,将心比心。

在小组讨论中,我让孩子畅所欲言,各抒己见,让他们在指正别人行为的同时,也感悟自己平日里正确的行为。

推己及人的事例典故

推己及人的事例典故

推己及人的事例典故
推己及人,是一种为人处事的准则,即能够站在自己的角度思考
问题,也能够从他人的角度出发,多方面考虑问题,达到互利共赢的
目的。

以下是一些推己及人的典故和事例。

1. 晋书-《孝武帝纪》记载,孝武帝司马曜年少登基,有天下大乱,百姓流离失所。

他听到一位妇女弃婴在野,便下令称这婴儿应该
立为社稷,以体现国家对百姓的关爱。

2. 荀子-《议兵》说:檀弓之张,射人于千里外,君子居处也以
此谨身,虽有长短非常之人,亦不能害之。

这意味着君子须用正义之
德战胜邪恶之力,保护自己的同时,也要做到不致伤害他人。

3. 司马迁-《史记》记载,战国时,燕昭王暴殄天物,老百姓害怕,社稷不宁。

公元前292年,燕昭王的弟弟丹奢谏言:“身居高位,必须为民除害,社稷才能得以安宁。

”燕昭王听后恍然大悟,改过自新,民心得以安定。

4. 孟子-《公孙丑下》说:君子以义合礼,方行其事。

夫合义,
必伸天理;合礼,必从祖宗。

这说明做人做事必须遵循正确的道德规范,既符合道理,也符合传统礼制,才能取得别人的尊重和认可。

5. 许多慈善组织涉及的推己及人的例子。

例如,世界自然基金会、绿色和平组织等,都致力于拯救受到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的生物
和他们所生活的环境。

他们关注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推崇保护生
态环境,以期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经济。

尽己为人原文及翻译

尽己为人原文及翻译

尽己为人原文及翻译
《论语》记载:"仲弓问仁。

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颜渊》)
孔子又说:"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论语·雍也》)
由此看来,如何实行仁,在于推己及人。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换句话说,"己之所欲,亦施于人",这是推己及人的肯定方面,孔子称之为"忠",即"尽己为人"。

推己及人的否定方面,孔子称之为恕,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推己及人的这两个方面合在一起,就叫做忠恕之道,就是"仁之方"(实行仁的方法)。

后来的儒家,有些人把忠恕之道叫做"系矩之道"。

就是说,这种道是以本人自身为尺度,来调节本人的行为。

"忠恕违道不远。

施诸己而不愿。

亦勿施于人。


儒家的忠恕思想确实对我们影响巨大,这样的仁义从另一个角度来讲也可以解释中国文化缺乏侵略性的依据。

"己之所欲,亦施于人",换位思考,考虑别人像考虑自己一样考虑,很多问题实际就简单了。

忠恕之道就是仁道,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尽己为人"让我们变得平和。

看来中国是世界的和平力量,是几千年形成的习惯。

但是在世界这个大花园中,别人是否如此思考呢?
看来相互了解真的很重要,保持交流应是根本,不可关闭,否则难免激烈冲突。

推己及人【四字成语】出处解释示例近义词同韵词成语故事

推己及人【四字成语】出处解释示例近义词同韵词成语故事

推己及人【四字成语】出处|解释|示例|近义词|同韵词|成语故事【注音】tuī jǐ jí rén【解释】用自己的心意去推想别人的心意。

指设身处地替别人着想。

【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指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结构】偏正式【出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卫灵公》朱熹集注:“推己及物。

”【近义词】以己度人、设身处地【反义词】诿过于人【同韵词】芝残蕙焚、百万买宅,千万买邻、尸位病民、遐迩着闻、乌帽红裙、皓齿红唇、进种善群、政出多门、遗俗绝尘、四体不勤。

【年代】古代【谜语】岂一仙【英语】treatotherpeopleasyouwouldyourself【德语】vonsichaufandereschlieβen【成语故事】春秋时期,齐景公穿着温暖的狐皮袍子站在窗前欣赏雪景。

他觉得景致十分美丽,高兴地对晏子说天气很温和。

晏子直截了当地说:“古时贤明的君主自己吃饱了还想到别人在挨饿,自己穿暖了还想到别人在挨冻,经常推己及人,这样国家才会兴旺。

”【成语示例】同学之间要做到将心比心,推己及人,就能够搞好团结。

【成语造句】◎ 还有,儒学的双向关怀原则、特别是推己及人思想也被市场经济所重视,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仁者爱人"等思想,在经商中被推广为"以情促销"、"一片爱心献给顾客",收到了"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效果。

◎ 仁为任何实行"中和"的行为所得之价值,故我们中国人认定行为中所具有的道德意义,亦在于和合;即人类之理想追求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凡"推己及人",或"以其所爱,及其所不爱",均是德。

◎ 准此,推己及人,则马老的大名似亦可解释为: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认识和找到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道路,才能引导中国踏上繁荣富强之路。

【词类符号】名词;时间名词;方位名词;处所名词;人名;姓氏;名字;地名;机构名;其他专有名词;动词;联系动词;能愿动词;趋向动词;形容词;区别词;数词;量词;副词;代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拟声词;习用语;缩略语;前接成分;后接成分;语素字;非语素字。

第五课推己及人

第五课推己及人

第5课推己及人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能结合老师的讲解和课文注释,理解词句意思和课文内容。

3.准确理解课文体现的“仁”学思想,感受孔子博大的仁爱精神。

4.培养与人为善、帮助他人、爱护自然、关爱生命的精神。

教学重点:同教学目标1、2。

教学难点:同教学目标3、4。

上课时间:第12周,周二教学过程:一、回顾第3、4课关于“仁”的内容,导入新课。

1.背诵第3、4课及课后古诗。

2.导入本课关于“仁”的思想。

二、导入新课。

课文的标题是《推己及人》,让我们来看看课文是怎样讲推己及人的行仁方法的。

三、新课学习。

本课选了《论语》中三则谈论推己及人方法的言论。

孔子爱护他人,关爱自然万物,体现了儒家宽仁博爱的精神,这对现代社会处理人际关系、人与自然关系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熟读课文。

1.听老师慢速范读课文一遍。

可自由轻声跟读。

第一则稍长,可重复读。

2.学生自由读(可以慢速读,也可以中速读)。

尽量把句子读通顺。

3.学生齐读,正音。

4.男生女生互读。

5.提出要求: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小组合作,把课文读得准确、流利。

老师可出示划分好节奏的文章,让学生对着练习。

展示读:已经读好的同学站起来,大声地、口齿清楚、声音响亮、流利地读。

6.齐读,做到声音响亮,口齿清楚,准确而流利。

鼓励性评价。

(二)理解课文。

1.分小节理解。

请大家对着课下注释和课后译文,课文内容。

可以结合自己对生活的理解。

第一则:读,谈自己的理解。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老师补充:这则记载了子贡与孔子之间的一段对话,涉及到儒家对“仁人”“圣人”的认识问题。

《说文》:“圣,通也。

”圣人是无所不通的人,他心怀天下,能够匡扶社稷,恩惠万民,但是具体实行起来,也常会心有余而力不足。

而仁者,更为切近一些,仁者首先要“己欲立”,使自己品德高尚,学问渊博,办事娴熟,然后,再到社会中实现自我的价值,即“己欲达”。

推己及人

推己及人

推己及人作者:钱逊来源:《醒狮国学》2019年第05期“推己及人”,是处理人和人的关系,待人处事的最一般、最根本原则。

这一思想最早是孔子提出来的两句话。

一句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一句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两句话都见于《论语》,意思非常简单明白,几乎不需要作什么解释。

自己所不希望要的,就不要加给别人;自己希望在社会上立足,就帮助别人也能立足;自己希望办事都能通达顺利,就也帮助别人通达顺利。

概括起来讲就是推己及人,或者像民間讲的要将心比心,设身处地替别人着想。

就是说你为人处事心里要想到别人,不要只想到自己;要把别人看作与自己是一样的人,自己有什么要求别人也会有什么要求,自己不希望有的别人也会不希望有。

这是一种平等待人,对人表示尊重,表示关心和帮助的态度。

这个道理很简单,但意义很大。

从儒学来说,可以说,这是实行孔子仁学思想的出发点。

在《论语》里面有一段,孔子的弟子问孔子,说有什么话是可以终生行之,一辈子照着去做的?孔子回答说,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还有一段是他弟子讲的,说“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就是说孔子的思想就是忠恕而已。

而忠恕也就是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前一句是恕,后一句的忠。

孔子的思想是仁学。

仁的最基本的一个内涵是爱人。

那么如何爱人,爱人的起点在哪里呢?爱人的起点就在推己及人,就在你心里要有别人。

如果你连这点都做不到,你心里只有你自己,你又怎么谈得到爱别人呢?孔子的仁学,可以讲很多的道理,也可以讲得很高深。

但是简单地讲,从推己及人做起就可以了。

这是人人能懂,人人能做的。

这也是儒学的一个特点。

讲高深它有很高深的道理,花多大的工夫也不一定能全都掌握;讲简单它又很简单,就是最普通的人,没有读过儒家的经典,听一听也就可以做。

许多人日常生活中都在用、都在做,只是自己并不知道而已。

这是儒学的一个特点,叫做极高明而道中庸。

从现实社会生活来讲。

推己及人是一切社会公德的基础。

【成语故事】推己及人

【成语故事】推己及人

【成语故事】推己及人
【注音】tuījǐjírén
【成语故事】春秋时期,齐景公穿着温暖的狐皮袍子站在窗前欣赏雪景。

他觉得景致十分美丽,高兴地对晏子说天气很温和。

晏子直截了当地说:“古时贤明的君主自己吃饱了还想到别人在挨饿,自己穿暖了还想到别人在挨冻,经常推己及人,这样国家才会兴旺。


【原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卫灵公》朱熹四书:“推己及物。


【解释】用自己的心意去推想别人的心意。

指设身处地替别人着想。

【用法】并作谓语、宾语、定语;指设身处地为别人著想
【近义词】以己度人、设身处地
【反义词】诿过于人
【成语造句】
◎同学之间必须努力做到将心比心,推己及人,就能搞好团结。

◎准此,推己及人,则马老的大名似亦可解释为: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认识和找到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道路,才能引导中国踏上繁荣富强之路。

论语中推己及人的句子

论语中推己及人的句子

或谓孔子曰:“子奚不为政?”子曰:“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於有政。

’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
——《论语·为政第二》
【译】有人对孔子说:“您为什么不参与政治呢?”孔子说:“《书经》上说,‘最重要的是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再推广到政治上去,这就是参与政治了。

’不然如何才算参与政治呢?”
儒家的政治理想一定落实在道德的实践上,换句话说,要把国家当作学校,把政治当作道德方面的教化。

儒家是希望每一个家庭,每一个小的人群单位都能够改善自己,再让整个国家,整个天下都能够上轨道,这种想法是很值得珍惜的。

虽然他做不到,但是也不妨碍他值得我们去取法。

“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那么相对于其他的宗教,儒家这种思想显然是更为积极,更为进取的。

如果人间不理想,那你就要修炼自己,在生命结束以后进入一个更理想的情况。

但是这样一来的话这个世界要交给谁来负责,如果大家都认为这个世界不够理想那我们追求个人生命的解脱,那这个世界怎么办呢?儒家是不怕这样的挑战,不畏这样的艰难,他就要面对这样的世界,我们还是要从事政治的活动,要让政治设法提升它的品质。

随之让百姓的生活也得到更大的安顿,而他们的生命走上正确的道路,在德行修养上完成人性应该有的一种目标。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这句话现在看来,有其现实意义.其中包含相互体谅的意思.遇事如果换位思考,推己及人,仁爱待人,就可能得出不同的结论,改变已有的不正确做法,这样就会多一分理解,少一分对立,避免对他人造成伤害.。

推己及人的名词解释

推己及人的名词解释

推己及人的名词解释推己及人,即将自身的处境、需求、权益等与他人相类比,从而在行动和决策中考虑到他人的利益和福祉。

这一概念源自中国古代的儒家思想,被视为一种道德准则,强调个人行为应该不仅仅考虑自我,还应该关注其他人的需求和权益。

推己及人是儒家思想中的重要原则之一,也是社会良好互动和和谐共处的基石。

通过将个人置于他人的角度,以及意识到自己与他人存在着共同前进和相互依存的关系,推己及人能够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与协作。

这一原则的理解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

首先,推己及人可以被视为一种道德要求。

在人际交往中,我们被教导要尊重他人的权益和需求,就像我们期望他人尊重我们一样。

推己及人帮助我们树立起一种关注他人利益的道德观念,使得我们能够从容承担起自己与他人的相互责任。

其次,推己及人也是一种智慧的表现。

通过换位思考,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他人的情感、需要和期望,进而更好地与他们沟通和互动。

这种能力不仅有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还能增加我们自身的情商和行为智慧。

在商业领域,推己及人更是被视为必不可少的一项成功因素,因为它能够使我们更好地理解客户、合作伙伴和员工的需求,从而更好地满足他们的期望。

推己及人还具有一种积极的社会影响。

若每个人能真正理解和践行推己及人的原则,社会将会变得更加和谐。

当我们关注他人的需求并为其着想时,我们能够创造更多的合作机会和共同利益,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共同繁荣。

然而,推己及人并不仅仅意味着完全忽略个人需求,而是在判断决策时要兼顾自身和他人的利益,追求一种平衡。

实践推己及人的方法主要是培养同理心和换位思考的能力。

同理心使我们能够意识到他人的情感和需求,从而产生共情,而换位思考则使我们能够站在他人的位置上思考,推测他们可能的反应和要求。

这种能力的培养需要时间和实践,通过与他人的交往、阅读和思考,我们能够逐渐提升自己的推己及人能力。

然而,推己及人并不意味着完全委曲求全或牺牲自己的利益。

在实践中应该追求一种平衡,注重个人的自尊和权益,同时兼顾他人的需求和福祉。

浅论戴震之“生生之仁”国学

浅论戴震之“生生之仁”国学

浅论戴震之“生生之仁”国学以生生释仁始于宋儒,他们把原始儒家阐释出来的标志人的伦理性、精神性品格的仁范畴与《易》之生生结合起来,使仁提升为表示天人合一论的本体范畴。

他们的致思灵感或来源于对自然界的观察:自然界万物发育流行,生生不已,他们由此而设想其背后有所谓“生理”、“生机”、“天地之心”(张载)、“天地生物之心”(朱熹),这种天之生理具于心乃为人道之仁。

“仁者天地生物之心,而人之所得以为心者也。

”既然自然界发育流行、生生不已,由天道而人道,那么,人的本质也应该是生生不已。

人道也应围绕这生生不已而展开。

但理学家们却没有按照自身的逻辑发展下去,他们忽视了生生而转向了仁的格外关注。

因为他们的关注点是未有天地之先就已经存在着的所谓神秘“天理”及其它在人伦社会中体现出的道德秩序、道德理性、伦常纲目和体现在个人身上的道德先验性:“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而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

”[2]而在他们的视域,仁乃是表示伦常纲目、道德理性、道德先验性之总目,他们最终确证了仁的形上性、绝对性和普遍性。

其生生释仁的目的似乎只是为仁找到本体依据,后却用仁来规定人道,用仁来压制生生。

所以很多学者说理学属于禁欲主义,是专制主义理论,大概就缘于此。

戴震对程朱理学进行了尖锐的批判和深刻的解构,其论生生之仁就是一个显证。

戴震强调了生生,特别是人道之生生,把仁与生生再次结合起来,实现了人性的重建、人道的重建。

戴震从天道与人道两方面论述“生生之仁”。

戴震认为天道之生生有两个方面的内容:“气化流行,生生不息,仁也”[3](《仁义礼智》,《疏证》卷下,48页)、“一阴一阳,流行不已,生生不息,观于生生,可以言仁矣”[3](《绪言》卷上,94页),此其一:其二,“由其生生,有自然之条理”(《仁义礼智》,《疏证》卷下,48页)、“生生,仁也,未有生生而不条理者”[3](《原善》卷上,62页)。

论语《推己及人-论语》原文及解读

论语《推己及人-论语》原文及解读

论语《推己及人-论语》原文及解读(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论语《推己及人-论语》原文及解读【导语】:[四十五] 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

成语推己及人的出处

成语推己及人的出处

成语推己及人的出处
"成语推己及人"的出处是《孟子·公孙丑上》。

下面是该段原文:
公孙丑问曰:“三年之丧,期乎?期,则期夫子与之乎?”曰:“乐期以待人也,不可以已期。


“请问其为人也。

”曰:“不以其所好者为人,以其所恶者为人。

”曰:“则以伯夷、叔齐、盗跖为人乎?”
曰:“伯夷、叔齐以其所好者为人,盗跖以其所恶者为人。

”曰:“则仲尼为人乎?”
曰:“仲尼以其所好者为人。

”曰:“然则天下非仲尼之天下也?”
曰:“见其所恶,而后知其所好。

”曰:“则尧、舜为人乎?”
曰:“尧、舜以其所好者为人。

”曰:“然则天下非尧、舜之天
下也?”
曰:“自古而然。


这一段对话主要是探讨了人应该怎样成为有德之人的问题。

公孙丑先问孟子在丧期方面的看法,孟子回答说:“乐期以待人也,不可以已期。

”即表示应该心平气和地等待他人,而不要
过分着急。

然后公孙丑继续问孟子关于成为有德之人的问题,孟子回答说:“不以其所好者为人,以其所恶者为人。

”这句话
意味着一个人应该以自己讨厌的事物为标准,来判断别人是否有德行。

接着,公孙丑继续提到了伯夷、叔齐、盗跖以及孔子自己,孟子都给出了回答。

最后,孟子总结道:“自古而然”。

《国学》仁爱教学设计

《国学》仁爱教学设计

《国学》仁爱教学设计第二单元仁爱单元教材分析:“仁”本指人与人之间相互亲爱,孔子以前,“仁”往往与忠、义、信、敏、孝、爱等并列,并未受到特别的重视;只有到了孔子这里,“仁”才从其他德性中超拔出来,并被赋予新的丰富的内涵。

孔子最早把“仁”提高为最高的道德原则、道德标准和道德境界,形成了以“仁”为核心的伦理思想结构。

孔子的“仁”学思想集众多道德于一体,包罗万象,博大精深,包括孝、悌、忠、恕、礼、知、勇、恭、宽、信、敏、惠等内容。

本单元分四课,展示了《论语》“仁”的丰富内容,包括仁者所应具有的德行和品性、“仁”的重要地位、实践“仁”的方法以及要立志去追求“仁”等。

编排这组课文的目的,一是使学生能正确、流利地诵读课文,体会文言文和诗歌的语感、韵味;二是使学生结合老师的讲解和课文注释,能够初步理解词句意思,了解《论语》中论“仁”言论的丰富内涵;三是通过对《论语》“仁”言论的学习,认识“仁爱”的现实意义,教诲学生关心、爱护他人,与人为善,乐于奉献,培养社会责任感和担当意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教学本单元应注意:1.教师应尽可能引导学生多读。

在诵读中,培养学生的文言文语感和对国学经典的兴趣。

2.“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其内涵十分丰富,教师在讲解时应深入浅出,让学生有初步感知即可,不宜过分深究。

3.教师应紧密结合学生生活实际,以学生亲身感受和经历的事例来配合课文讲解;对于如何实践“仁”的问题,还可以组织参与课堂讨论,以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认识。

教学本单元,需要4课时。

《克己复礼》《仁以为己任》《推己及人》《不违仁》分别1课时。

第3课克己复礼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诵读课文,在朗读和背诵中体会文言文语感、韵味。

2.能通过老师的讲解,并参照译文理解各则的意思。

3.知道“巧言令色”“克己复礼”两个成语的意思,并能够准确应用。

4.对《论语》中的“仁”学思想的内容有初步了解,并在现实生活中本着仁爱之心,关心、爱护他人。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华十德之仁第一层面2课时推己及人即为仁
第一课时
【释词】《说文解字》:“仁者,亲也。

从人从二……仁者兼爱,故从二。


二人,可以简单的理解为自己和别人,“仁”的本意是自处处人。

或者说,利己利人。

我们不能要求人人都舍己为人,但社会中的人必须利己利人。

【小知识:文字的演变】
学生知道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这几个名词,并掌握其先后顺序即可。

【主题解说】推己及人即为仁。

1、仁就是与人相处
2、用对待自己的心来对待别人
【十德小剧场】《齐景公与狐裘》
【评述启发】
晏婴又称晏子,是春秋后期齐国的国相,也是一位著名的政治家和外交家。

他忧国忧民,敢于直谏,在诸侯和百姓中享有极高的声誉。

在这个小故事里他用推己及人的事例引导君主不但认识到仁的重要性,并且还做出了仁爱的行为,开仓发粮济贫,把库存的裘衣全部拿出来救济无衣御寒的老百姓。

真是推己及人即为仁的真实写照。

【我的感受】
【经典学一学1】【抄写读背】
fán chíwèn rén。

zǐyuē:“ài rén。


樊迟问仁。

子曰:“爱人。


——《论语》
【解读】孔子的弟子樊迟问孔子“仁”的内涵。

孔子回答说:“仁的内涵就是去爱别人。

”【经典学一学2】【抄写读背】
ai rén zhě, rén héng ài zhī;
爱人者,人恒爱之;
jìng rén zhě, rén héng jìng zhī。

敬人者,人恒敬之。

——《孟子•离娄下》
【解读】爱别人的人,别人也都会永远爱他;尊重别人的人,别人也会永远尊敬他。

【十德写意】《网开三面》
商汤是一位仁慈善良、爱惜百姓的首领。

一天,商汤到郊外出游,看见一个人从四面架起网,然后,便向天祷告说“愿来自天下四方的飞鸟,都落入我的网中”
这时,正在天空自由自在飞行的小鸟们,不知不觉进入捕鸟人的网中,左冲右突,怎么也冲不出去,不时发出“瞅瞅瞅”的哀婉啼叫。

商汤看到这种情景,心里很有感触,便向前对捕鸟的人说:“喂!你这样捕鸟,是会把天下的飞鸟都捕尽的!”
商汤命令手下的人撤去三面网只留下一面网,然后向上天祝祷告说:“想从左面飞去的鸟,就从左面飞走吧!想从右面飞去的鸟,就从右面飞走吧!那些乱飞的鸟,只好进入我的网中了。


商汤网开三面的故事,很快传开了,人们都说:“商汤的德行太高了!连对禽兽都有一副仁慈心肠,更何况对于百姓!”从此,各诸候国的人都企盼商汤能够早日成为自己的君王。

商汤捕鸟网开三面的故事,体现出他的仁慈心怀。

这种仁慈心怀,由鸟及人,推己及人,最后使他成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仁君。

【评述启发】
商汤由鸟及人,推己及人,天下百姓都认为他是仁慈贤明的君主。

所以后来他打败了暴君夏桀,推翻了夏朝,建立商朝。

人们将上古四位仁君合称为“尧舜禹汤”。

【重点字词】【抄写读背】
尧yáo舜shùn禹yú汤tāng 桀jié
【我的感受】
【经典学一学3】【抄写读背】
Niǎo
鸟白居易
shuídào qún shēng xìng mìng wēi?
谁道群生性命微?
yībān gǔròu yībān pí
一般骨肉一般皮。

quàn jūn mòdǎzhītòu niǎo,
劝君莫打枝头鸟,
zǐzài cháo zhōng wàng mǔguī。

子在巢中望母归。

【经典学一学4】【抄写读背】
fán shìrén jiēxūài
凡是人,皆须爱,
tiān tóng fùdìtóng zài
天同覆,地同载。

----《弟子规》
第二课时
【情景游戏】(备选)
【十德评说】《天堂与地狱》
学生试填:如果人们,就是地狱;只要,就是天堂。

【经典学一学5】【抄写读背】
jǐsuǒbūyù, wùshīyúrén 。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
【解读】自己不想要的东西,切勿强加给别人
【小知识】殉葬
殉葬又称陪葬,是指以器物、牲畜甚至活人陪同死者葬入墓穴。

以活人陪葬,是古代丧葬常有的习俗。

死者的妻妾、侍仆、奴隶都可能被随同埋葬。

通俗一点说,就是古代那些高官贵族,死后还要活人陪葬,一起埋到坟墓里。

影片《孔子》中就有这样一段,鲁国的大贵族死后,要很多奴隶殉葬。

【十德音画】电影片段《孔子》
影片中,鲁国国君和臣子们集会,因为有一只祭祀用的雄雉(就是山鸡)啄断了自己的尾巴,他们要讨论这只雄雉还能不能用来祭神。

而孔丘(就是孔子)却要在这次集会中提出废除残忍的殉葬做法。

记住下面的问题,带着问题看影片
1、影片中孔子是怎样把公山大夫说得哑口无言的?
2、影片中你印象最深刻的四字或八字名言是什么?能否解释其含义?
说明:本堂节选播放的是:孔子废殉葬。

家长还可以指导孩子们观看:
孔子行射礼2540至2739、齐鲁会盟2938到3637、孔子见老子010249到010404、
周游列国011020到011422。

绝粮陈蔡013653到014600
(注:数字是指影片播放的时间,如2540即25分钟40秒,010249即1小时2分49秒,以此类推)
【我的感受】
【经典学一学6】【抄写读背】
jiāng jiārén xiān wèn jǐ
将加人,先问己。

jǐbùyùjísùyǐ
己不欲,即速已。

——《弟子规》
【解读】打算怎样去对待别人,应该先问自己,如果是自己也不愿意做的,应该马上停止。

【思考题】“仁”字在几千年的历史中,为什么基本没有改变过字形字义?
【课后作业】
1.在完成所有抄写读背的基础上,默写经典学一学的内容(选三处完成)。

2、学生给家长讲述课堂上的小故事,家长提示补充,最终一起把这些故事讲述得完整清楚。

3、亲子阅读,阅读推荐读本的相关内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