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特色效益农业 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 (4500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展特色效益农业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宜宾县委党校课题组积极发展特色效益农业、创造特色农产品品牌,是在工业化进程中解决农业比较效益下降、农民收入降低问题和在城市化进程中防止农村凋敝问题的重要对策。也是党的十七届三中、五中全会和省委九届六次全会、市委农业农村工作会议强调“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迫切要求。近年来,宜宾县强化政策引导、项目扶持、科技支撑、示范带动和机制创新,优势特色效益农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特色产业不断向优势区域集聚,产品质量不断提高,产业链条不断延伸。但融入全国、全省看宜宾县,跳出农业看产业,宜宾县的优势特色效益农业影响还较小,市场份额还较低,差距还较大。如何推进新形势下的特色效益农业,提升农业的综合效益,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当前需要认真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一、宜宾县特色效益农业发展现状宜宾县是全国改革名县、商品粮、瘦肉型生猪、对欧盟出口肉兔生产基地县,也是全省首批27个扩权强县试点县之一,是“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畜牧百强县”。2010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8.8亿元,首次突破百亿元大关,在经济发展处于农业经济为主的农业大县向新型工业化的工业强县跨越的关键时期,跨入了西部经济百强县行列。近年来,宜宾县深化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特色效益农业,取得了明显成效。(一)产业布局日趋合理。宜宾县林竹、蚕桑、茶叶、畜牧、果蔬、粮食等特色产业分别向优势产区和最佳适宜区集中,形成了山区茶叶经济带、平坝河谷果蔬经济带、浅丘林竹经济带的布局和优质粮油生产基地,以及各具特色的畜禽养殖小区。现在已基本形成了沿金江两岸的柏溪镇、安边镇、普安乡等为代表的无公害蔬菜、绿色蔬菜、有机蔬菜产业带;以高场、李场、观音镇、柳嘉镇等为代表的生猪、肉兔养殖产业带;以蕨溪镇、古柏乡、泥溪、泥南乡为代表的特色晒烟产业带;以隆兴乡、古柏乡、双宜乡等为代表的油樟产业带;以永兴镇、白花镇、孔滩镇、双谊为代表的莲藕、芽菜产业带,产业布局日趋合理。(二)产业基地快速发展。2010年,宜宾县争取上级项目扶持资金1.02亿元,有力地支持了粮油、生猪、肉兔、林竹等优势特色产业基地建设,巩固和发展壮大畜禽、水产、养殖专业村26个。万亩优质粮油基地、万亩香料基地、万头无公害瘦肉型生猪基地、万亩蚕桑基地、万亩茶叶基地、万亩土豆基地、万亩莲藕基地、优质蔬菜基地、优质水果基地和优质晒烟基地十大农产品基地进一步壮大。其中,全县粮食播种面积134.8万亩,实现产量48.9万吨,成为全省粮食生产大县。宜宾县是全国最大的油樟基地,享有“全国最大天然油樟植物园”的美誉。全县油樟种植面积达27万余亩,形成了大规模的油樟生产基地,樟油年产量达4000吨,占全国产量的70%以上、全省90%以上,产值达2.1亿元。三是生猪肉兔产业规模壮大,宜宾县是国家确定的瘦肉型生猪基地县,2010年全县生猪出栏136.5万头,生猪出栏排名全省第八。其中,年出栏生猪1000头以上的规模养猪场50个,年出栏500—1000头的规模养猪场100余个。同时,宜宾县又是西南地区最大的肉兔基地,肉兔年产量达591.7万余只,肉兔出栏排名全省第一。四是永兴镇莲藕凸显特色,有“川南藕乡”的美誉。永兴无公害绿色莲藕生产基地是川南最大的莲藕生产基地。全镇莲藕种植面积已达1万余亩,年总产量275万吨,年总产值达4840万元以上。以永兴镇为中心辐射带动全县及毗邻的荣县、富顺县等农户种植莲藕2万余亩,远销成都、绵阳、重庆、昆明、新疆等多个省内外大中城市。五是优质水果(柑橘、荔枝、龙眼、茵红李)、茶园、蔬菜栽培、蚕桑种植等得到了长足发展。(三)龙头企业发展势头良好。从县委农工办了解到:宜宾县为了培育龙头企业,制定和完善了扶持龙头企业发展的三十七条优惠政策,落实了县级领导联系帮扶重点龙头企业制度。2010年,财政扶持龙头企业发展专项资金372万元。目前已培育和发展的省级重点龙头企业1户,市级重点龙头企业18户,县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已达57户。18户市级重点龙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5.64亿元,实现利税1.11亿元。汇宝食品、富康芽菜等57户县级重点龙头企业采取合同契约、订单收购等方式直接带动农户19.6万户,比上年度增加1.8万户,约占全县农户数的76.6%;带动优质农产品种植基地225个90万亩,养殖基地95个,规模达405万头(只)。龙头企业联结的优
势特色产业基地面积(规模)均比上年增长10%以上,标准化生产进一步推进,龙头企业和基地带动农户人均年增加收入865元。(四)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规范发展。围绕粮油、畜禽、林竹、果蔬、水产、蚕桑等主导产业,大力培育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一是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数量不断增加,规模不断扩大。县财政投入98万元专项扶持资金,支持专合组织发展。争取了省财政项目资金40万元发展古罗镇惠民花生专合组织。截止2010年,农村专合组织达206个(其中专业合作社107个),工商注册登记率达51.9%,比上年增长13.6个百分点。培育和发展省级示范专合组织4个;市级示范专合组织6个。对“兴川莲藕”、“古柏生猪”等25个发展较好的专合组织进行了重点扶持发展。专合组织覆盖全县茶叶、蚕桑、花生、莲藕、水果、花卉、畜牧、水产、农副产品流通等各个行业。二是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运行质量显著提高。通过各行业主管部门的指导,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与会员的利益联结机制进一步完善,实现了“协会发展、会员受益”的双赢局面,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实现了从原来的“空壳”组织到真正的经济实体的转变,充分发挥了农户(会员)与市场联结的纽带作用。专合组织的会员总数5.33万户,占全县总户数的21.58%;专合组织带动农户17.59万户,占全县总户数的70.01%;各类专合组织实现营销收入达13.26亿元,与上年同比增长10.61%。专合组织成员户均纯收入达29136元,比上年增加2400元,带动农户户均纯收入达24224元,比上年增加2100元。农民组织化程度进一步提高,专合组织推动产业发展的作用明显增强。(五)实施“农业科技之光温暖行动计划”。发展特色效益农业,必须依靠科技的引领。宜宾县近年来以科技项目为载体,以科技特派员制度为抓手,扎实推进了水果改良优质工程、特色经济鱼类养殖示范工程、优质芽菜推广工程、高淀粉红薯推广工程和现代节水农业示范工程。一是提升农业科技服务的能力。宜宾县创建了“科技特派员自愿、主管部门和乡镇政府支持、企业和农民群众需要、科特办审批”的科技特派员选派机制;建立了“一述四评一考核”的考核奖惩制度。二是科技特派员领办特色农业园区和企业,带动农民致富。近年来,宜宾县培育了农业科技示范园区26个,成功申报省级农业科技示范园区1个,科技特派员项目示范和带动农户实现产值36.38亿元。科技特派员创办了以富康芽菜公司、群星渔业公司、领先农业科技公司等为代表的具有良好经济效益的经济实体12个。①以邓光荣为首的肉兔科技特派员团队,协助汇宝公司实施的国家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项目“优质兔产业化技术集成与示范推广”验收获得省科技厅和科技部好评,并获得科技部富民强县绩效考评奖励项目后续资金支持。县内年出栏肉兔591.7万只以上,成为西部最大的肉兔基地县,产品出口欧盟。②科技特派员钟小江、丰富仕参与创办的领先农业科技公司,获得了茵红李新品种审定证书,县内茵红李发展势头迅猛。③科技特派员焦富康创办的富康芽菜公司建成标准化的优质芽菜生产基地2万余亩,带动项目区农户人均增收1500元。④科技特派员黄家灿和博士专家服务团成员魏琴,协助宜宾原始林业公司组建了油樟创新研究团队,建立油樟研究所,新培育油樟基地林5万多亩,使宜宾县油樟种植面积增至27万亩,油樟油产量占全国的70%。农业科技在发展特色效益农业,促进现代农业发展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二、发展特色效益农业面临的关键性制约因素(一)农村劳动力面临新的挑战。一是劳动力素质不高,由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对落后,劳动力文化水平偏低,农民对新的农业技术知识、相关政策了解不足,普遍缺乏致富的手段和能力。二是“小农经济”意识普遍存在,边远贫困村农民仍存在“种田吃饭”、“自给自足”等小农经济观念;还有一些虽然有着强烈致富愿望,渴望通过发展特色效益农业来致富,但又在发展特色农业项目时缺乏资金、缺乏承担风险的勇气和能力,难以抓住机遇,粗放型农业经济仍占主导地位。“小农经济”意识和畏难怕险思想的普遍存在与农业结构调整必然风险的矛盾,影响了农民调整产业结构的积极性。三是农业劳动力出现结构性矛盾。随着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输出就业(2010年宜宾县转移和输出28.8万人次,劳务总收入21.71亿元),大量的农村青壮年外出务工,造成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女性化趋势严重和普遍,农业劳动力整体素质出现结构性矛盾。(二)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