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品德教育的方法

合集下载

小学生品德修养的具体措施

小学生品德修养的具体措施

小学生品德修养的具体措施品德修养对于小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

它不仅影响着孩子在学校的表现,更关系到他们未来能否成为有责任感、有道德、有爱心的社会成员。

以下是一些有助于提升小学生品德修养的具体措施:一、家庭教育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因此,家庭教育在小学生品德修养的培养中起着基础性的作用。

1、父母以身作则孩子具有很强的模仿能力,父母的言行举止会对他们产生深远的影响。

父母要做到诚实守信、尊老爱幼、乐于助人、文明礼貌等,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

例如,在日常生活中,父母遵守交通规则、爱护公共环境、关心邻里,孩子就会在潜移默化中学习到这些良好的品德行为。

2、营造良好家庭氛围一个温馨、和谐、充满爱的家庭环境有助于培养孩子积极向上的心态和良好的品德。

父母要尊重孩子的意见和感受,与孩子建立平等、民主的沟通方式,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同时,家庭成员之间要相互关爱、相互支持,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力量。

3、注重品德教育父母要有意识地对孩子进行品德教育,通过讲故事、看动画片、讨论身边的事情等方式,引导孩子明辨是非、善恶、美丑,培养孩子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例如,当孩子看到有人欺负弱小,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讨论这种行为的对错,并教育孩子要勇敢地保护弱者。

二、学校教育学校是孩子接受系统教育的重要场所,学校教育在小学生品德修养的培养中发挥着主导作用。

1、加强品德课程教学学校要重视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等课程的教学,配备专业的教师,采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课堂上学习道德知识、培养道德情感、养成道德行为。

教师可以通过案例分析、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道德问题,提高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和实践能力。

2、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学校可以结合重大节日、纪念日等,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活动,如“学雷锋活动月”“爱国主义教育周”“感恩教育活动”等,让学生在活动中受到教育和熏陶。

此外,学校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如参观博物馆、敬老院、福利院等,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生活、了解社会、培养爱心和责任感。

小学生品德养成教育方案

小学生品德养成教育方案

小学生品德养成教育方案【小学生品德养成教育方案】教育目标:培养小学生的良好品德素养,培养他们正确的价值观,提升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自律能力。

一、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1. 强调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家长要做好榜样,教会孩子正直、诚实、宽容等品质。

2. 学校课程设置:增设道德与法制课程,教授学生社会规范、行为伦理等知识。

3. 激励活动:设立季度道德之星评选,表彰以身作则、乐于助人的学生。

二、塑造积极的人际关系1. 开展合作学习:组织小组合作活动,培养学生与同学良好相处、互助互助的能力。

2. 培养友善互助意识:每月举办一次志愿服务活动,帮助贫困地区的孩子,感受施与受的善意。

3. 提供冲突解决训练:通过角色扮演、情景剧等方式,教导学生解决冲突的技巧。

三、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1. 制定学习计划:培养学生制定学习目标和计划,并鼓励他们按时完成。

2. 规范课堂纪律:教师要加强课堂管理,确保每个学生遵守纪律,培养他们认真听讲、尊重他人。

3. 增设班级自律委员:选出学生担任班级自律委员,帮助管理班级纪律,组织自律活动。

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1. 优秀文化熏陶:注重传统文化教育,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文化遗址等,培养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2. 丰富的课外活动:开设读书、写作、手工等社团活动,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兴趣,并培养他们对知识的追求。

3. 鼓励公益参与:开展环保活动、捐款义卖等,让学生亲身参与公益事业,培养他们关爱他人和社会的意识。

五、加强师生合作1. 建立良好师生关系:教师要关心学生,为他们提供情感支持和帮助,建立亲近、信任的关系。

2. 个性化辅导: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需求,制定个性化教育方案,帮助他们更好地发展自己。

3. 家校合作:学校与家长建立紧密联系,定期举办家长会,互通信息,共同关注学生的品德养成。

六、评估与反馈1. 建立完善评估机制:制定综合评价体系,对学生的品德养成情况进行定期评估,发现问题及时干预。

2. 反馈与奖励:给予学生及时明确的评价和反馈,鼓励他们为进步而努力,设立积极奖励机制,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小学生品德教育内容

小学生品德教育内容

小学生品德教育内容1. 尊重与礼貌:教育小学生尊重他人,并以礼貌待人。

这可以通过模范行为和实例教育来实现,比如教育他们如何问候他人,主动帮助他人并对他人的意见和观点持尊重态度。

尊重与礼貌:教育小学生尊重他人,并以礼貌待人。

这可以通过模范行为和实例教育来实现,比如教育他们如何问候他人,主动帮助他人并对他人的意见和观点持尊重态度。

2. 诚实与诚信:鼓励小学生讲真话,做人诚实,并拥有良好的道德品质。

教育他们理解诚信的重要性,并教导他们在研究和与他人交往中负责任地行为。

诚实与诚信:鼓励小学生讲真话,做人诚实,并拥有良好的道德品质。

教育他们理解诚信的重要性,并教导他们在学习和与他人交往中负责任地行为。

3. 友谊与合作:推动小学生发展友谊和合作精神,培养他们在团队中共同努力和合作的能力。

通过组织小组活动、鼓励分享和帮助他人的方式来促进这一点。

友谊与合作:推动小学生发展友谊和合作精神,培养他们在团队中共同努力和合作的能力。

通过组织小组活动、鼓励分享和帮助他人的方式来促进这一点。

4. 守纪律与责任心:引导小学生遵守学校纪律和规定,理解自己在班级和学校中的责任。

教育他们准时到校、按时完成作业、参加集体活动并遵守校园规则。

守纪律与责任心:引导小学生遵守学校纪律和规定,理解自己在班级和学校中的责任。

教育他们准时到校、按时完成作业、参加集体活动并遵守校园规则。

5. 关心他人和公益事业:培养小学生关心他人和社会的意识。

通过开展义工活动、参与公益项目以及向他们介绍社会问题和解决方案,激发他们为他人和社区做贡献的热情。

关心他人和公益事业:培养小学生关心他人和社会的意识。

通过开展义工活动、参与公益项目以及向他们介绍社会问题和解决方案,激发他们为他人和社区做贡献的热情。

这些仅仅是一些常见的小学生品德教育内容,各学校和教育机构可能会根据特定需求和文化背景进行调整和补充。

通过这样的教育,我们可以培养小学生健康成长、积极向上的品格,为他们的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

小学生的十大道德教育培养他们的品德修养

小学生的十大道德教育培养他们的品德修养

小学生的十大道德教育培养他们的品德修养道德教育在小学阶段起着重要的作用,因为在这个时期,孩子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正在形成。

良好的品德修养对于他们今后的成长与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小学生的十大道德教育,以培养他们的品德修养。

第一是孝敬父母。

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核心之一,对于小学生的道德修养也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教育引导,孩子能够明白父母的辛勤付出与无私奉献,从而懂得尊敬、关心和孝顺父母。

第二是友善待人。

小学生要学会友善待人,包括与同学、老师和其他人的相处。

培养他们的友善待人品质可以增进友谊、促进团结,同时也能够增强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和沟通技巧。

第三是诚实守信。

诚实守信是道德修养的基石,对于小学生来说更是重要。

通过教育引导,孩子能够明白诚实与守信的重要性,明白说真话、守信用的原则,从而养成坦诚待人、言行一致的品德修养。

第四是尊重他人。

尊重他人是小学生道德教育的重点之一。

教育引导孩子学会尊重他人的权利和尊严,懂得包容、尊重不同的意见和观点,培养他们的谦虚、礼貌和互助精神。

第五是勤奋学习。

培养小学生的勤奋学习品质对于他们的未来学业发展至关重要。

通过教育引导,孩子能够明白勤奋学习的重要性,懂得艰苦耐劳和持之以恒的精神,从而养成一种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第六是自律自控。

自律自控是培养小学生品德修养的重要环节。

通过教育引导,孩子能够学会自我管理和自我控制,懂得延迟满足、克制冲动与诱惑,培养他们的毅力、坚持和自律品质。

第七是公平正义。

小学生的道德教育也要注重培养他们的公平正义观念。

教育引导孩子学会公正对待他人,懂得公平、无私和正义的原则,从而养成一种公正的道德修养。

第八是热心助人。

培养小学生的热心助人品质是培养他们的品德修养的重要内容之一。

教育引导孩子学会关心他人,无私奉献,懂得帮助他人和乐于分享,培养他们的爱心、同情心和社会责任感。

第九是环保意识。

为了培养小学生的品德修养,也需要注重他们的环保意识教育。

通过教育引导,孩子能够懂得保护环境、珍惜资源的重要性,养成爱护环境、积极参与环保行动的良好习惯。

小学生品德教育的有效途径与措施

小学生品德教育的有效途径与措施

小学生品德教育的有效途径与措施一、引言品德教育对于小学生的成长发展至关重要。

培养良好的品德可以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提升道德素养,发展积极向上的品格。

因此,制定一套有效的教育途径和措施,对于小学生品德教育的成功至关重要。

二、课堂教育在小学生品德教育中,课堂教育是最常用的途径之一。

通过设置专门的品德课,教授学生道德教育的理论知识,并借助案例、故事等方式进行实例教学。

同时,通过互动讨论和角色扮演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判断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他们掌握正确的行为准则。

三、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建设是培养小学生良好品德的重要手段之一。

学校可以通过制定校规校纪等规范性文件,明确学生的行为规范,提供给学生明确的行为准则。

此外,组织丰富多样的文化活动,如道德讲座、读书分享会等,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行为习惯。

四、家庭教育家庭教育在小学生品德教育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他们承担着培养孩子良好品德的责任。

家长应该身体力行,为孩子树立良好榜样,并与孩子分享道德故事,引导他们从身边的事例中学习和领悟道德规范。

此外,建立良好的家庭氛围,营造积极向上的家庭教育氛围也是非常重要的。

五、社会实践活动社会实践活动是将品德教育与现实社会相结合的有效途径。

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观社会机构、社区服务等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社会的美好和困难。

通过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学生能够培养奉献精神和合作意识,激发他们关心他人和乐于助人的品质。

六、心理辅导与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的发展与小学生品德教育息息相关。

学校应该重视小学生的心理辅导与心理健康教育,帮助他们认识自己的情感和需求,并学习控制情绪。

通过开展心理辅导课程和学生个体辅导,引导学生正确处理问题和适应学习生活压力,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品格。

七、师生互动师生之间的互动关系对于小学生品德教育的效果有着重要影响。

教师可以通过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关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参与度。

小学生品格教育方案

小学生品格教育方案

小学生品格教育方案一、前言品格教育是培养小学生道德品质和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对于孩子的综合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提出一套针对小学生的品格教育方案,旨在引导孩子养成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习惯,并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二、培养自律品质自律是个体行为的重要基础,也是品格塑造的关键。

以下是几点培养自律品质的方案:1. 设置目标与奖励机制:帮助学生设定清晰的目标,制定相应的计划,并在完成后给予适当奖励,以启发他们主动自律。

2. 培养良好的习惯:通过规定固定的学习时间和日常生活规律,养成良好的作息和学习习惯,培养孩子的自觉性和自制力。

3. 激发责任感:通过参与社区服务、班级管理等活动,激发孩子对社会责任的认识,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集体观念。

三、培养正直品质正直是品格教育中的核心价值观之一,以下是培养小学生正直品质的几点方案:1. 榜样的力量:校内树立明星学生的榜样,组织相关活动宣传他们的优秀品质,引导学生向他们学习,树立正直的行为模式。

2. 教育案例:以生动的故事、实例和影视剧等形式,教育学生正直的意义以及作弊、说谎等不正直行为的后果,形成正确的心理认知。

3. 鼓励和奖励:及时表扬、奖励那些表现正直的学生,激励他们保持坚守正直的品质,同时对于不正直行为要坚决制止并进行正面引导。

四、培养友爱品质友爱是培养小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的关键,以下是培养友爱品质的方案:1. 合作学习:推行合作学习模式,鼓励学生互相合作、帮助和信任,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增进彼此间的友爱感。

2. 分享之道:邀请孩子们把自己的喜悦和快乐分享给他人,如班级聚会、志愿活动等,让他们感受分享的乐趣和帮助他人的满足感。

3. 学会包容:鼓励学生理解和尊重他人的差异,培养包容心、宽容心,促进友好交往,并互相帮助解决问题。

五、培养创新品质和思辨能力创新和思辨是现代社会对小学生的要求,以下是培养创新品质和思辨能力的方案:1. 启发式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

如何有效的对小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如何有效的对小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如何有效的对小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思想品德教育是小学教育中极其重要的一项工作,它不仅是教师培养学生道德素质、塑造人格的必修课程,也是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促进全面发展和成才的必要途径。

那么,如何有效地对小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呢?下面我就分享一些自己的体会。

一、生活化教育生活是孩子学习、体验和认知世界的第一大场。

教育就是在生活中进行的。

将思想品德教育融入生活中,教会孩子们如何与人相处、如何尊重、帮助、尊重他人,在交往中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在组织中团结协作、守纪律、尊重规则,在学习中诚实守信、自我约束、自我激励等,是非常必要的。

在教育中,要注意把微小的事物联系起来,如孩子们不注意自己的衣服和身体卫生,可以从自己的衣着进行教育和引导,以此让孩子们意识到个人形象和卫生对自己所带来的意义,培养他们注重细节、有素养、有格调的思想和行为。

二、例行公事教育学习和生活有许多例行公事,比如说早操、升旗仪式、集体活动、文艺演出等。

这些活动虽然看似普普通通,但温馨而又充满温情。

这样让孩子们培养良好的习惯和道德风尚,从而提升他们的体育、卫生、礼仪、社交等方面素质和能力,一步一步成长和进步。

三、家庭教育教育不仅仅限于学校,家庭同样是重要的学习场所。

让孩子们在家中体验到和谐的家庭氛围,感受家庭的欢乐和温暖,交流和沟通的场所,是非常有意义的。

让孩子们在家中学到怎么做一个品德高尚、知识丰富、有纪律、有爱心、有担当的孩子和青少年,更好地影响和帮助其他家庭。

教育不是一时的事情,也不是说一次性的,它需要教师和家长长期的精心引导和培养。

在实践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教师要把思想品德教育融入到各个学科的教学中去,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和交往方法。

其次,教师应该定期开展班会、教育活动、主题演讲等各种形式的思想品德教育活动,强调和阐述学生需要了解和掌握的基本道德规范。

再次,教师要及时对学生发生的问题和违规的行为进行纠正和处理,采取有效的措施培养学生的自我约束、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能力。

小学生如何培养良好的品德和道德观念

小学生如何培养良好的品德和道德观念

小学生如何培养良好的品德和道德观念在小学阶段,培养良好的品德和道德观念对于孩子的成长和全面发展至关重要。

良好的品德和道德观念不仅是塑造个人品质的基石,也是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的重要途径。

本文将探讨小学生如何培养良好的品德和道德观念。

一、家庭教育1. 做好榜样:家长是孩子首要的榜样人物,家长应该树立正确的道德价值观,言行一致,以身作则,成为孩子良好品德的学习对象。

2. 培养良好习惯:家长要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讲究卫生,有规律的作息时间,坚持锻炼等,这些习惯可以提高孩子的自律能力和责任感。

3. 关注情感培养:家庭是小学生情感发展的最主要环境,家长要注重塑造孩子的健全人格和情绪管理能力,提供温暖的家庭氛围,倾听孩子的心声,满足他们的情感需求。

二、学校教育1. 设立良好的课程体系:小学的课程设置应该不仅注重知识的传递,也要注重品德和道德的培养。

可以设置涉及道德教育的课程,如品德课、公民课等,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2. 增强实践教育:通过组织社会实践、社团活动等形式,让学生亲身参与社会实践,了解社会问题,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整体意识。

3. 提供角色模拟机会:学校可以组织各种形式的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在模拟的情境中感受到不同道德选择的结果,培养他们正确判断和决策的能力。

三、社会教育1. 寓教于乐的活动:社会教育可以通过游戏、绘本、动漫等形式进行,以轻松愉快的方式传递道德知识,并培养学生对道德的认同和思考能力。

2. 亲子互动活动:社会教育应鼓励家长与孩子一起参与,通过合作游戏、亲子读书会等活动,加深家长和孩子之间的沟通,提高家庭教育的效果。

3. 社区参与与服务:组织学生参与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乐于助人的品质。

四、自我管理1. 培养自律能力:小学生应该学会自我约束和管理,如按时完成作业,遵守交通规则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自律能力。

2. 培养公平正义观念:小学生应该学会公平对待他人,在与他人交往中不歧视、不欺凌他人,培养正义感和同理心。

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与思想品德教育的有效途径

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与思想品德教育的有效途径

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与思想品德教育的有效途径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和思想品德教育是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和道德观念的重要环节。

下面是一些有效的途径:1. 树立榜样:教师和家长要成为学生的良好榜样,通过他们的言行举止来影响学生,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

2. 制定规则:制定明确的行为规范和班规班纪,让学生明白什么是允许的,什么是不允许的。

对于不良行为要进行必要的约束和引导,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 奖惩机制:建立健全的奖惩制度,对于遵守规则、持之以恒的行为进行及时有效的奖励,对于犯错误、违规的行为进行适当的惩罚,让学生明白好的行为会得到正面回报,不良行为会带来负面影响。

4. 定期反思和评估:组织学生进行反思,评估自己的行为习惯和思想品德,找出不足之处并制定改进计划。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意识到自己的成长进步和需要改进的地方,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行为习惯和思想品德。

5. 情感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心、友善、感恩等情感品质。

通过讲故事、互动游戏、小组活动等形式,让学生体验到乐于助人、体谅他人的重要性,从而培养他们良好的情感品质。

6. 社会实践:组织学生走出课堂,参与社会实践活动。

通过参观社区、社会机构等,让学生亲身感受社会的多样性和需要关注他人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积极向上、志愿公益的品质。

7. 品德教育课程:设立专门的品德教育课程,通过教授道德故事、伦理道德知识等内容,引导学生关注道德问题,培养他们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

8. 互动讨论:在课堂上进行互动讨论,让学生积极参与道德伦理问题的讨论和思考,提高他们的道德思维能力和判断能力。

9. 学校文化建设:通过开展主题班会、文明礼仪培训等活动,形成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鼓励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习惯。

10. 家校合作: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和合作,帮助家长了解孩子的行为习惯和思想品德发展情况,共同协调和引导学生的成长。

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和思想品德教育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教师、家长和社会的共同努力。

发展小学生品德教育的有效方法

发展小学生品德教育的有效方法

发展小学生品德教育的有效方法品德教育是培养小学生道德意识、价值观和行为规范的重要途径。

通过品德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良好的品德品质。

为了有效地开展小学生品德教育工作,以下是几种可行的方法:一、树立榜样,培养正面价值观小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因此,树立正面的榜样是培养他们良好品德的重要环节。

学校可以通过每月评选优秀学生、特色讲座以及邀请社会知名人士进行讲座等方式,将优秀品德的学生和成功人士的事迹向全校学生展示,让他们能够受到榜样行为的启发,潜移默化地培养正面的价值观。

二、建立科学的奖励机制奖励是促使学生形成良好品德的重要手段之一。

学校可以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奖励机制,根据学生的表现给予适当的奖励。

例如,可以设立优秀品德奖、道德模范奖等,鼓励学生积极向上,提高他们对品德教育的重视程度。

三、开展主题教育活动主题教育活动是培养学生品德的有效途径之一。

学校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和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活动,如文明礼仪周、友爱守纪周、关爱环境周等。

通过这些主题活动,学生能够更深入地了解相关道德知识,增强对良好品德的认同感和自觉性。

四、开设品德课程开设品德课程是培养小学生良好品德的重要途径。

学校可以将品德教育融入到课程中,通过专门的课程来教授道德知识和规范,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在品德课程中,可以通过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道德行为的重要性,培养他们正确的行为习惯和道德选择能力。

五、家校合作,形成良好教育氛围家庭是孩子品德教育的第一课堂,学校和家庭应该积极配合,形成良好的教育氛围。

学校可以定期邀请家长参与品德教育的相关活动,如家长讲座、家访等,与家长共同探讨如何培养孩子的良好品德。

同时,学校还可以不定期向家长发送家校联动的品德教育资源,提供家庭教育的支持和指导。

六、师生互动,注重示范引导在小学生品德教育中,教师是起着关键作用的人物。

小学生品德培养的常用的方法有哪些

小学生品德培养的常用的方法有哪些

小学生品德培养的常用的方法有哪些?1)说理教育法:通过语言说理,使学生明晓道理,分辨是非,提高道德认识的方法。

这是一种坚持正面理论教育和正面思想引导,增强辨别是非能力,促进道德发展的重要方法。

2)榜样示范法:用榜样人物的优秀品德来影响学生的思想、情感和行为的方法。

3)陶冶教育法:教师利用环境和自身的教育因素,队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

4)实际锻炼法:让学生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在活动中锻炼思想,培养优良思想和行为习惯。

5)品德修养指导法:教师指导学生自觉主动地进行学习,自我反省,实现思想转化和行为控制。

6)品德评价:通过对学生品德进行肯定或否定的评价而予以激励和抑制,促进品德健康形成和发展的方法。

它包括奖励、惩罚、评比和操行评定。

为什么说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起主导作用?答案:学校教育是有承担责任的教师和接受学校接受教育的学生共同参与和进行特定的社会实践活动,目的在于通过有目的的、有计划的教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1)学校教育以文化教材影响学生,其影响具有价值性、发展性和简洁性2)学校教育是有目的的影响学生,其影响具有全面性、系统性和深刻性3)学校教育是有组织的、制度化教育的教育形式,其影响具有集中性、统一性和规范性。

教育研究的基本步骤有哪些?1)选择研究课题2)搜集和阅读文献资料3)制定研究计划4)收集研究资料5)分析研究资料6)撰写研究报告谈谈“减负”与家庭作业之间的关系。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义务教育部分明确指出要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并率先实现小学生减负。

相关研究表明:当前小学生课业负担主要表现在家庭作业繁重,如何把孩子从家庭作业中解脱出来是减负的关键。

我认为家庭作业不是不该留,而是怎样留。

教师必须转变过去的常规性家庭作业思维,让家庭作业变得具有创作性、趣味性和多样性,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家庭作业促进学生的发展,实现减负增效。

谈谈你对“没有爱,旧没有教育”的理解。

小学生品德教育的有效途径

小学生品德教育的有效途径

小学生品德教育的有效途径品德教育在小学阶段是非常重要的,它对于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价值观念及社会责任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由于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情感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因此需要一些有效的途径来进行品德教育。

本文将探讨一些在小学生品德教育中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课堂教育1. 制定情感教育课程:小学生正处于感性阶段,因此情感教育在他们的成长中相当关键。

教师可制定有趣且具有启发性的情感教育课程,例如情感表达、情感管理等,通过让学生参与互动、角色扮演等方式,激发他们对情感的认知和思考。

2. 引导道德思考: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提出道德问题或引入道德故事的方式,引导学生对不同情境下的道德选择进行思考。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分享个人观点和理由,从而促进学生形成独立的道德判断能力。

3. 多媒体教育:利用多媒体技术,教师可以展示一些关于优秀人物、励志故事等具有积极影响力的视频和音频资源,以激发学生对于品德教育的兴趣和参与度。

二、校园文化建设1. 创设良好的校风:学校应该注重塑造积极向上的校风,通过举办各种有益的校园活动(如主题演讲、社团活动等),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道德的引领和正能量的传递。

2. 建立班级文化:班级是小学生学习和成长的重要环境,教师可以通过培养班级文化来加强学生的共同认同感和责任感。

例如,每周选出“品德之星”,班级成员通过投票评选出一位在思想品德方面表现出色的同学,并进行表彰和赞扬。

三、家庭教育1. 家庭倡导:学校和家庭应该形成合力,共同关注学生的品德教育。

学校可以定期举办家长学校等活动,向家长传授与品德教育相关的知识和技能,鼓励家长积极参与学生的道德成长。

2. 家庭亲子互动:家庭是孩子最早接触到的社会环境,家长可以通过亲子活动增进彼此的感情和了解。

例如,家长可以与孩子一起参观社区志愿者活动,让他们亲身感受爱心和奉献的重要性。

结语:小学生品德教育的有效途径有很多,但以上列举的方法仅仅是其中的一部分。

小学学生品德教育方案

小学学生品德教育方案

小学学生品德教育方案导言:品德教育作为教育的基石,对小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培养良好的品德价值观、提升自我管理能力、倡导团队合作精神、培养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等五个方面,阐述小学学生品德教育方案。

一、培养良好的品德价值观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品德价值观是品德教育的首要任务。

学校应该通过讲故事、展示正面案例等方式,引导学生明辨是非善恶,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同时,家庭和社会也需要与学校紧密合作,共同塑造小学生的美德形象,提升其道德素质。

二、提升自我管理能力小学生正处于人生的起步阶段,培养他们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对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

学校可以通过组织自我管理活动、制定学习计划等方式,引导学生认识到自我管理的重要性,并帮助他们建立起良好的学习、生活和社交习惯。

三、倡导团队合作精神团队合作精神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

学校可以通过开展团队项目、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相互合作、相互尊重和相互信任的能力。

此外,开展户外拓展活动等,也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培养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学校应该通过注重社会实践教育,引导小学生培养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让学生参与社区服务活动、环境保护等,让他们亲身感受社会的需要和责任。

同时,学校还需要加强法制教育,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

五、传承中华优秀文化中华优秀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对小学生进行文化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学校应该注重中华文化的教育,让学生了解中华传统美德、古代文化和传统节日等。

通过开展传统手工艺制作、书法、国学经典等课程,帮助学生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传统价值观的魅力。

六、培养学生的社交技能社交技能是小学生进行人际交往的基本能力,对他们的成长起到重要作用。

学校可以开设社交礼仪和沟通技巧等课程,帮助学生学会与人交往、与人合作,并培养他们的公共演讲能力和人际关系处理技巧。

七、注重情商教育情商是人际交往和人生发展的关键因素,学校应该注重情商教育。

小学生品德修养的具体养成方法

小学生品德修养的具体养成方法

小学生品德修养的具体养成方法小学阶段是孩子们品德修养形成的关键时期,良好的品德修养不仅有助于他们在学校里与同学、老师友好相处,更是他们未来在社会中立足的重要基石。

那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品德修养呢?以下是一些具体的养成方法。

一、家庭的言传身教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家长自身的品德修养会对孩子产生深远的影响。

因此,家长要以身作则,做到诚实守信、尊老爱幼、勤劳善良、团结友爱等。

比如,家长答应孩子的事情一定要做到,让孩子明白诚信的重要性;在家中尊重长辈,关心长辈的生活,为孩子树立尊老的榜样;主动承担家务,让孩子体会到劳动的价值和意义。

同时,家长要注重与孩子的沟通交流,了解他们的想法和感受,及时给予正确的引导。

当孩子遇到问题时,不要一味地批评指责,而是耐心倾听,帮助他们分析问题,找到解决的办法。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可以通过讲述一些道德故事、观看有教育意义的影片等方式,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二、学校的教育引导学校是孩子接受系统教育的重要场所,学校教育对于小学生品德修养的养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师要关爱每一位学生,尊重他们的个性差异,用爱心和耐心去教育他们。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渗透品德教育,将品德教育与学科知识有机结合起来。

比如,在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引导学生学习他们的优秀品质;在数学教学中,可以培养学生的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

学校还可以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如主题班会、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自己,提高品德修养。

例如,组织学生去敬老院看望老人,培养他们的尊老敬老意识;开展“文明小使者”活动,让学生在校园内倡导文明行为,增强他们的文明意识。

此外,学校要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通过校园环境的布置、校训的宣传等,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品德教育的熏陶。

三、社会环境的积极影响社会是一个大课堂,社会环境对小学生品德修养的养成也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小学生如何培养良好的品德

小学生如何培养良好的品德

培养良好的品德是小学生教育中的重要任务,它不仅对他们个人的发展至关重要,也有助于社会和谐与共融。

以下是一些方法和策略,可以帮助小学生培养良好的品德:1. 值得效仿的榜样:为小学生提供值得效仿的榜样。

家长和教师应以身作则,展示出正直、诚实、友善和尊重等良好的品德行为。

通过自己的言行和行为示范,激励孩子模仿和践行这些品德。

2. 价值观教育:教育小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

鼓励他们理解并尊重道德和伦理原则,如诚实、正义、责任和公平。

教导他们认识到善良行为的重要性,并帮助他们形成积极向上的价值观。

3. 规则和纪律:建立明确的规则和纪律,以引导小学生遵守社会规范和道德准则。

让他们了解规则的重要性,知道违反规则的后果,并培养自我约束和遵守规则的习惯。

4. 培养责任感:鼓励小学生承担个人责任,并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培养他们关注他人和环境的意识,激发他们为社区和社会做出积极贡献的动力。

5. 同理心和关爱:教育小学生培养同理心和关爱他人的能力。

鼓励他们设身处地地考虑他人的感受和需求,尊重他人的差异,并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6. 团队合作:培养小学生团队合作的精神和技能。

通过小组活动、合作项目和角色扮演等方式,鼓励他们学会倾听他人、尊重他人的观点,并积极参与和贡献。

7. 决策能力:培养小学生的决策能力。

让他们面对选择和抉择,思考和评估各种可能性,并做出正确和有益的决策。

鼓励他们权衡利弊,从长远的角度考虑问题,并承担后果。

8. 感恩和宽容:教导小学生感恩和宽容的态度。

让他们懂得感谢他人的善意和帮助,并学会原谅他人的错误和过失。

通过鼓励他们表达感激之情和寻找积极解决问题的方式,培养他们的感恩和宽容心态。

9. 文化多样性与尊重:教育小学生尊重不同文化和价值观的重要性。

帮助他们了解并欣赏不同文化的差异,避免偏见和歧视,并建立一个包容和友好的学习环境。

10. 反思和成长:鼓励小学生反思自己的行为和决策,并从中学习和成长。

引导他们认识到错误是成长的机会,鼓励他们接受挑战、克服困难,并不断改进和提高自己。

如何帮助小学生发展良好的品德和道德观念

如何帮助小学生发展良好的品德和道德观念

如何帮助小学生发展良好的品德和道德观念品德和道德观念的培养在小学生的成长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良好的品德和道德观念不仅是小学生个人发展的基础,也是社会和谐发展的基石。

为了帮助小学生发展良好的品德和道德观念,家庭、学校和社会都起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三个方面来探讨如何有效地帮助小学生发展良好的品德和道德观念。

一、家庭教育1. 亲子沟通亲子沟通是培养小学生良好品德和道德观念的重要途径。

家长应与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关心孩子的感受和需求,倾听他们的想法和问题。

通过积极的互动,家长可以引导孩子正确认识世界,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2. 要言传和身教并重言传和身教是家庭教育的两个重要方面。

家长要通过生活中的点滴事例,用简单明了的语言教育孩子什么是好的行为,什么是错的行为。

同时,家长自身要成为孩子学习的榜样,用自己的行为告诉孩子如何做一个道德和善良的人。

3. 培养自制力和责任感自制力和责任感是品德和道德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

家长要通过日常生活的一些规则和约定,培养孩子的自制力和责任感。

比如,约定学习时间、规定起床时间等,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并培养孩子对家庭和社会的责任感。

二、学校教育1. 建立良好的校风和班风学校是小学生品德和道德观念培养的重要场所。

学校应营造积极向上的校风和班风,倡导尊重、友爱、诚信等优良品德,并通过各类活动和课程加强学生的品德教育。

2.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公益活动公益活动对小学生道德观念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学校可以组织一些公益活动,如义务植树、捐助困难群体等,引导学生关注他人的困境,并通过实际行动来表达对社会的关爱和责任感。

3. 举办道德模范的推选活动通过举办道德模范的推选活动,学校可以树立榜样,激励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追求道德的高标准。

这样的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责任感,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和道德观念。

三、社会教育1. 提供丰富多样的文化教育资源社会是小学生道德观念培养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品德修养和道德观念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品德修养和道德观念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品德修养和道德观念品德修养和道德观念的培养对于小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

作为资深教育家,我将分享一些有效的方法和策略,帮助学生在德育方面取得良好的成果。

1. 为学生树立明确的价值观念在培养小学生的品德修养和道德观念方面,首先需要为他们树立明确的价值观念。

教师可以通过讲述寓言故事、分享正面的人物事迹以及引导学生进行有意义的讨论来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价值观。

同时,学校和家庭应该形成良好的合力,共同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

2. 提供典型案例以启发学生思考教育家们可以通过向学生提供一些具体的案例,引导他们思考对于道德问题的不同观点。

这些案例可以包括诚实、公平、友善等方面的事例。

通过讨论这些案例,帮助学生理解道德行为的重要性,并培养出正确的价值判断能力和道德选择能力。

3. 注重道德实践的培养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是远远不够的,实践才能真正巩固学生的品德修养和道德观念。

学校可以组织一些志愿者活动、公益项目和社区服务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其中,体验善行的快乐和意义。

同时,老师应该成为学生的楷模,以身作则,引导他们在生活中践行道德价值观。

4.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道德讨论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分享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道德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体验。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相互学习,增进对道德行为的认识和理解。

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一些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模拟不同情境下的道德选择,并通过讨论来总结经验和教训。

5. 培养学生的自我反思和批判思维除了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外,教育家还应该培养学生的自我反思和批判思维能力。

学生在每天结束前,可以进行简短的反思,回顾一天的行为,思考自己是否符合道德准则,并找出自己的不足之处。

这种习惯可以帮助学生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塑造优秀的品格。

总结起来,培养小学生的品德修养和道德观念需要教育家、学校和家庭的共同努力。

明确的价值观念、典型案例的讨论、道德实践的培养、积极参与道德讨论以及自我反思和批判思维的培养都是有效的策略。

小学生的品德教育与价值观培养

小学生的品德教育与价值观培养

小学生的品德教育与价值观培养小学生的品德教育和价值观培养是十分重要的,它们对孩子的成长和未来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以下是一些关于小学生品德教育和价值观培养的方法和建议:1. 以身作则:教师和家长是孩子最直接的榜样,他们的言行举止会对孩子产生深刻的影响。

因此,教师和家长应该以身作则,展示出正确的品德和价值观,成为孩子学习的榜样。

2. 培养责任感:教育孩子要有责任感,让他们明白自己的行为对自己、他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激励孩子承担责任,如在家庭中分担家务或在学校中参与志愿服务等,让他们体验到责任的重要性和价值。

3. 引导正向行为:鼓励孩子表现出积极、友善、乐于助人和关心他人的行为。

通过赞美和奖励来强化这些正向行为,并及时纠正和引导他们犯错的行为,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品德观念。

4. 开展学校和班级活动:学校和班级可以安排一些有益的活动,如团队协作、互助合作、助人为乐等。

通过这些活动,培养孩子们的合作精神、团队意识和理解他人的能力。

5. 教授道德故事和案例:通过教授道德故事和案例,让孩子们了解和思考不同的道德价值观。

讨论这些故事和案例,引导他们从中汲取正能量,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6. 培养积极的情绪和情感管理能力:教导孩子如何正确表达情感、克服挫折和处理冲突。

通过培养积极的情绪和情感管理能力,孩子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尊重他人,增强他们与他人的关系。

7. 关注社会问题和公共利益:引导孩子们了解社会问题,如环境保护、公益活动等。

让他们意识到个人行为对社会和环境的影响,并激发他们关注和改善社会问题的意识。

8. 培养自信和自尊心:帮助孩子们建立积极的自我认知,培养他们的自信和自尊心。

积极的自我认知将使他们更容易接受和尊重他人,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通过以上方法和建议,我们能够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品德观念和价值观,培养他们积极向上、有责任感、善于合作的品质,使他们能够成为有道德修养和积极价值观的人。

同时,教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对于孩子良好品德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

小学生品德培养知识总结

小学生品德培养知识总结

小学生品德培养知识总结品德培养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小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素养不仅有助于他们的学习成绩提高,还有助于他们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

本文将总结一些小学生品德培养的知识和方法,旨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他们的品德品质。

1. 尊重他人:尊重他人是品德培养的基础。

小学生应该学会尊重他人的思想、人格和权益。

教师可以通过讲述相关的故事、组织相关的游戏或角色扮演活动来培养学生尊重他人的意识和行为习惯。

同时,教师还应该以身作则,坚持公正、平等、尊重的原则对待每位学生。

2. 诚实守信:诚实守信是培养学生品德的重要内容之一。

学生应该学会说实话,保持承诺,不撒谎、不作弊。

教师可以通过讲述相关的故事、开展诚信教育活动来强调诚实守信的重要性。

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一些小组合作活动,让学生体验到诚实守信带来的好处和价值。

3. 勤奋努力:勤奋努力是取得成功的关键。

小学生应该养成勤奋学习和努力工作的习惯。

教师可以通过讲述成功人士的故事,展示他们通过勤奋努力取得的成就,鼓励学生树立努力奋斗的信念。

同时,教师还应该设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时间管理能力。

4. 乐于助人:乐于助人是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和友善行为的重要途径。

学生应该学会关心他人,主动帮助他人,懂得与他人分享和合作。

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公益活动、讲述善良行为的故事等方式,引导学生形成乐于助人的良好品德。

5. 自律自控:自律自控能力对小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

学生应该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和行为,控制自己的言行举止。

教师可以通过教授冷静思考、情绪管理等技巧,帮助学生培养自律自控的能力。

同时,教师还应该给予学生适当的自主权,让他们有机会培养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的能力。

6. 爱护环境:环境保护是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和环保意识的重要方面。

学生应该学会爱护和保护环境,不浪费资源,妥善处理垃圾。

如何正确进行小学生的品德教育

如何正确进行小学生的品德教育

如何正确进行小学生的品德教育引言小学生的品德教育是培养他们正确价值观和行为习惯的重要任务。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教育观念的变化,小学生的品德教育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困惑。

本文将介绍如何正确进行小学生的品德教育,包括培养正确的道德价值观、注重情感教育、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营造积极的学习环境等方面的内容。

培养正确的道德价值观值得尊重与关爱小学生正处于人格形成的关键阶段,他们需要感受到来自家庭和学校的尊重与关爱。

家长和教师应该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正确的道德榜样,教育他们尊重老师、尊重同学以及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

同时,教育他们要关心弱势群体,不歧视和欺负他人,培养他们的同理心和公正观念。

诚实与诚信诚实和诚信是品德教育的重要内容。

家长和教师应该教育小学生学会诚实地面对自己的错误和过失,勇于承担责任。

同时,培养小学生不撒谎,并学会信守承诺、不抄袭和不作弊。

让他们明白只有诚信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

注重情感教育情绪管理小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较低,家长和教师应该帮助他们学习有效地管理情绪。

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情感,教育他们积极面对挫折和失败,培养他们的逆商和坚韧精神。

同时,要引导他们认识到他人的感受,并学会关心和理解他人的情绪。

人际交往人际交往是小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

家长和教师应该教育小学生学会与人友善相处,尊重他人的个性和不同意见。

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分享精神和团队意识,让他们明白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自律与时间管理自律是小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基础。

教育小学生养成自觉遵守纪律、按时完成任务的习惯。

帮助他们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并引导他们合理安排时间,充分利用时间进行学习和活动。

卫生与环保意识卫生和环保意识的培养对小学生的品德教育至关重要。

教育他们保持个人卫生,正确使用公共场所的设施,并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

组织他们参与垃圾分类和节约能源的活动,让他们真正理解保护环境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生品德教育的方法
小学思想品德课是一门典型的育人课程,是对学生实施公民道德教育的主渠道。

在思品课教学中如何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每位思品课教师应该思考也应解决好的重要问题。

教育部新颁布的《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思想品德课》是指导思品学科教学的纲领性文件,就现行思品教材而言,都重视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但就其中的方法来说,则尚存在欠缺。

如果能在这方面有所突破,肯定会对小学生的道德能力发展更具有指导意义。

因此,探讨小学思品课教学过程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对于提高思想品德教育的实效性,确是当务之急。

现在笔者就小学思品课教学中五种常用的心理健康教育策略作些探索。

一、明理法
小学生心理品质的形成是以他们的道德认识为基础的。

所谓明理法,就是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认识,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现实生活中的真善美和假恶丑现象,使他们形成正确的是非观、美丑观和荣辱观,从而培养他们的良好心理品质,达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

学生的心灵是纯洁无瑕的,教师在思品教学过程中,着重点在于通过课程的教学来塑造孩子美好的心灵,培养健康的心理。

小学阶段是人生的起步阶段,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是培养孩子的重中之重。

如在“明礼”教育中,有位老师从《中华成语故事》的录像带中挑选《曾子杀猪》的片段在课堂上播放,而后让学生讨论有关“诚信”方面的话题。

这样,学生对《讲信用》一课中对做人要“一诺千金”和“言必信,行不正”等有了较深的理解,也明白
了人与人之间,单位与单位,国家与国家之间如果不讲诚信会有怎样的后果。

可见,在小学思品课教学中,通过明理方法进行教学,在提高小学生道德认识的同时,也培养了他们良好的心理品质。

二、陶冶法
和谐、愉悦的环境有利于学生健康心理品质的形成。

陶冶法就是努力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如建设良好的班集体、创设优良的校风、设置成功教育的情境等等,使学生的身心于潜移默化中得到陶冶。

为了培养学生开朗的性情,陶冶他们的情操,小学教师在思品课教学中应该设法陶冶学生的心灵。

一位教师在上课时,先组织学生看了一个小品,内容是某同学因一点小事而生气,然后让大家讨论:生气好不好?为什么?使大家认识到生气对人的身体和精神都没有好处,经常生气不但容易得病,而且还会影响到与别人的关系,老师、家长、同学都不喜欢好生气的人。

在课堂教学之余,老师积极进行良好班集体的建设,经常组织“班级之最”的评选。

凡是在宽容、大度、不斤斤计较等方面有进步的同学,就能得到一个相应的荣誉称号,并且他的名字还要被写上“班级之最”光荣榜。

这样,就在班级营造起了一种和睦相处、团结互爱、积极向上的氛围。

久而久之,这个班学生的情感得到了熏陶,自信心得到了增强,学习劲头更足了,班上因一点小事而相互吵闹的现象也就基本绝迹了。

小学生的心理比较脆弱,而且师生之间的行为方式和人格特质往往会对学生的心理产生较大影响。

因此,在思品课教学中有机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因素,使学生
在一个和谐快乐的环境中学习和生活,这从某种角度上说就是对小学生情感的一种积极的陶冶。

三、感染法
人的情感总是相互感染的。

感染法就是教师不但用自己健康美好的情感与言行去感染学生,而且充分挖掘教材,积极促进学生间的交往,使良好的情感相互感染,不断增强。

小学思品教学不能光限于书本和课堂教学,要让教学产生良好的效果,关键在于教学内容能在学生中间产生共鸣。

作为教学主体的学生,不能仅仅把他们看成教学灌输的对象,特别是在丰富多彩的家庭和社会生活中,学生对某些社会事物的看法,往往会对其心理发展产生较大的影响。

因此,在思品课的教学中,要打破传统的课堂灌输教学,努力着眼于对学生的启发和引导,运用情景和音像设备,以达到教学目的。

有位教师在教学《敬礼,五星红旗》一课时,由于该课的内容是讲述20世纪80年代一批身处异国他乡的少先队员尊敬国旗,维护国家荣誉的事。

为了达到理想的效果,她先让同学们预习了该课,然后让他们运用网络、书籍和搜集家中音像制品等材料,学生的收获远比老师想像的要多。

他们在课堂上播放了家里录制的奥运健儿领奖时国旗冉冉升起的感人一幕,诉说了沈阳五星河体育馆世界杯预选赛中中国足球提前出线时全场红旗翻滚和北京申奥成功举国欢庆的动人场面,甚至唱《歌唱祖国》和《红旗飘飘》两首歌曲,从而了解了国旗和国家的关系和五星红旗对我们中国的意义。

整堂课中教师仅仅作为一名参与者与学生一同表述,有些内容和录像场面使教师们激动
不已。

四、示范法
青少年模仿性较强,他们常常以他人的人格行为作为自己的仿效对象,然后以特定的方式在自己身上再现出来,并逐步内化为心理品质。

所谓示范法,就是为学生提供榜样,指导他们去模仿。

这些榜样,首先应该是教师自身,其次是教材中涉及到的领袖、伟人、科学家和英雄人物,再次是学生平时生活中接触到优秀人物,特别是学生中间的先进人物。

目前在社会上轻视劳动和劳动者的情况比较普遍,为了让学生懂得要尊重劳动这一教学目的,老师在教学《劳动不分贵贱》这一课时,不要光从书本中讲述,可以让学生的思绪从课堂走向社会,探询自己身边的、被人们真正尊重而又是普通劳动者的人和事,唤起学生对每一位劳动岗位上的人的尊敬,树立正确的劳动观。

老师在讨论中可启发学生:小区里的老伯经常照顾双职工父母的小孩,帮人代管代看物品;自己下岗的父母用勤劳的双手起早摸黑做小生意支起一个幸福的家庭。

这样会使更多的学生明白自己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叔叔阿姨都是值得尊敬的普通劳动者。

在教学的基础上,我们应因势利导,还可与小区居委会联合,将学生带到居民社区,进行卫生、帮教、助残实践活动,从而提高小学生的道德认识和心理健康水平。

四、锻炼法
心理品质的形成都是学生自觉地参加社会实践的结果。

锻炼法,
就是针对学生心理发展特点,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提出一定的行为要求,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使他们在活动中得到锻炼,从而增强集体观念,培养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

例如,结合每年的春游、秋游,学校可组织学生进行远足活动,并且要求他们不带零食,只带开水。

这样做既培养了学生艰苦朴素的精神,又促进了他们的互助、顽强、坚毅等良好心理品质的形成。

当前的思品课教学,由于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给小学生以过多的禁锢,使他们总处于被动的学习地位,忽视了学生主体精神的培养。

作为思品课教师,要敢于向传统的“规矩”模式挑战。

如执教《不上当受骗》一课,开课时,教师可借助录像创设这样一个情景:有一天晚上,小丽独自一人在家看电视,忽然听到敲门声。

小丽问:“是谁,有什么事?”敲门者说是她爸爸的同事,要给他爸爸送一份文件。

小丽站起身准备去开门,录像停止。

小丽是该开门,还是不应该开门呢? 教师没有急于让学生作答,而是让学生用自主选择座位的形式来回答“该开门”还是“不该开门”的问题。

同意开门的同学坐左边,不同意开门的同学坐右边,然后两组学生对抗辩论回答“为什么”的问题。

这样在学生自由组合的两组对抗辩论中,学生知道了面对陌生人要提高警惕,不要轻信陌生人的花言巧语,学会自己保护。

通过学习,学生经历了一次难忘的锻炼。

又比如《遵守交通规则》一课,我们先通过课内教学,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要遵守交通规则的意义和道理,再将学生带到室外的马路
上、十字路口,指导他们辨认交通标志和信号灯,请交通警察进行现场指导,让小学生开展相应的行为实践,从而帮助学生增强交通安全意识。

总之,小学思想品德教学是一个塑造小学生美好心灵,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健康心理的过程。

小学教师要在思品课教学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就要敢于探索,勇于实践,只要教师富有一片爱心和诚心,小学思品教学就一定能把品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更有机且紧密地揉合起来,在培养小学生健康心理方面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