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长江《国际金融学》(第3版)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十章 开放经济下的汇率政策——第十二章
杨长江《国际金融学》(第3版)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视频讲解)+课后习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
杨长江《国际金融学》(第3版)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视频讲解)+课后习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目录第一部分名校考研真题[视频讲解]一、单选题二、多选题三、判断题四、概念题五、简答题六、计算题七、论述题第二部分课后习题第一章开放经济下的国民收入账户与国际收支账户第二章开放经济下的国际金融活动第三章开放经济下的商品市场货币市场与经常账户第四章国际资金流动下的经济运行第五章汇率决定理论(上)第六章汇率决定理论(中)第七章汇率决定理论(下)第八章开放经济下的政策目标与工具第九章开放经济下的财政、货币政策第十章开放经济下的汇率政策第十一章开放经济下的直接管制政策第十二章开放经济下的其他政策第十三章政策的国际协调第十四章国际协调的制度安排:国际货币体系第十五章国际协调的区域实践:欧洲货币一体化第三部分章节题库第一章开放经济下的国民收入账户与国际收支账户第二章开放经济下的国际金融活动第三章开放经济下的商品市场货币市场与经常账户第四章国际资金流动下的经济运行第五章汇率决定理论(上)第六章汇率决定理论(中)第七章汇率决定理论(下)第八章开放经济下的政策目标与工具第九章开放经济下的财政、货币政策第十章开放经济下的汇率政策第十一章开放经济下的直接管制政策第十二章开放经济下的其他政策第十三章政策的国际协调第十四章国际协调的制度安排:国际货币体系第十五章国际协调的区域实践:欧洲货币一体化第四部分模拟试题杨长江《国际金融学》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一)杨长江《国际金融学》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二)内容简介本书是杨长江《国际金融学》(第3版)教材的配套题库,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第一部分为名校考研真题【视频讲解】。
本部分按选择题、判断题、概念题、简答题、计算题、论述题等题型,对近年来众多名校考研涉及到杨长江《国际金融学》的真题进行详细解析。
方便考生熟悉考点,掌握答题方法。
部分考研真题提供高清视频讲解,圣才名师从考查知识点、试题难度、相关考点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讲解。
杨长江《国际金融学》(第3版)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七章 汇率决定理论(下)——第九章 开放
第七章汇率决定理论(下)一、重要概念1.汇率的微观市场结构分析法答:汇率的微观市场结构分析是在20世纪90年代后兴起的一种思潮,其基本思想是从外汇市场的微观运行机制上来分析汇率的变动问题。
在这里,微观市场结构可以被定义为根据某种规则所组织起来的市场交易机制及其运行方式,包括市场的层次划分、交易者的行为特征、交易的形成机制等反映市场微观层面的运行状态的因素。
这种分析方法试图打开市场交易过程这个黑箱,它在信息的异质性、交易者的异质性、制度的异质性三个理论假定上与传统分析方法存在区别。
2.订单流答:订单流是微观结构理论中最为核心的变量。
它是指标明交易方向的交易量。
例如,当和一个外汇经纪人联系,出售10个单位的美元时,在美元市场上形成的交易量是10个单位,但是形成的订单流是10个单位。
在区分订单流的符号时,要注意两点:①对于特定的外汇市场而言,买人该种外汇时订单流为正号,卖出时为负号;②这里的买入与卖出是针对交易的起始者而言的。
因为在交易中总是有着买卖双方,而外汇经纪人属于被动的一方,主动导致交易形成的一方的需求情况对价格变化有着更重要的意义。
订单流实际上构成了一种信息传递机制,从事外汇交易的银行可以从订单流的变动上得出关于经济基本面以及市场动态等方面的信息,并进而根据这些信息来决定如何对外汇进行报价,因此订单流对外汇交易的数量和价格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3.汇率的宏观均衡分析法答:汇率的宏观均衡分析方法,又被称为“潜在均衡分析法”。
其主要思路是重新从特定的宏观经济运行状况去分析汇率决定问题,这代表着流量观点的复兴。
宏观均衡分析方法的基本思想可以追溯到纳克斯(1945)等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从20世纪60年代末期开始,在对汇率水平进行评估时开始越来越多地运用这一方法,特别是经过20世纪80年代初期威廉姆森等人运用这一思路提出了“基本均衡汇率”后,得到了很大发展,形成了现代汇率理论中与资产市场说分庭抗礼的另一大流派。
杨长江《国际金融学》(第3版)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十三章 政策的国际协调——第十五章 国际
第十三章政策的国际协调一、重要概念1.两国蒙代尔-弗莱明模型答:在开放经济下,各国经济存在着紧密的相互依存性,对这一相互依存性进行分析的工具是两国蒙代尔-弗莱明模型。
资金完全流动时,模型可写为:式中,凡带有星号的符号都表示外国的相应变量。
2.冲突的国际传递机制答:两国的国民收入通过贸易收支发生联系,两国利率水平通过外汇市场发生联系,两国的价格水平也通过实际汇率发生联系。
因此,从基本的两国蒙代尔-弗莱明模型中可以看出,冲突在国际的主要传递机制是收入机制、利率机制、相对价格机制。
3.收入机制答:冲击传导的收入机制指在考虑国民收入变动因素后,贬值对贸易余额的影响更为复杂。
这是因为,贬值造成自主性贸易余额(△T)的改善后,自主性贸易余额的改善会对国民收入产生乘数效应,带来国民收入的增长,而国民收入在增长过程中又通过边际进口倾向的作用带来进口的增长,这便又恶化了贸易余额。
该机制存在的原因在于:一国边际进口倾向的存在,使得一国国民收入的变动导致该国进口(即另一国出口)发生变动,这通过乘数效应带来另一国国民收入的变动。
显然,一国经济中边际进口倾向越高,另外一国的出口乘数越大,冲击通过这一机制向别国经济进行传递的效果就越显著。
由于绝大多数国家之间都存在着商品贸易联系,因此这一机制是非常重要的。
4.利率机制答:利率机制对冲击的传导主要是通过国际资金流动进行的。
资金流动的目的在于逐利,当一国利率发生变动时,势必带来资金在国家间的流动,这便会带来相应变量(例如外汇储备或汇率)发生变动,从而对另一国经济产生影响。
显然,国际资金流动程度越高,这一机制对冲击的传导效果就越显著。
5.相对价格机制答:相对价格机制包含两个方面。
①汇率不变但一国国内的价格水平发生变动;②本国名义汇率发生变动。
由于实际汇率是由名义汇率和价格水平共同决定的,因此,上述任何一种变动都会引起实际汇率的变动,带来两国商品国际竞争力的变化,从而对别国经济产生冲击。
国际金融学(第三版)课后思考题及答案
国际金融学(第三版)课后思考题及答案课后思考题第一章开放经济下的国民收入账户与收支账户从国民收入账户角度看,开放经济与封闭经济有哪些区别?封闭条件下,国民收入包括私人消费、私人储蓄、政府税收。
当经济的开放性仅限于商品的跨国流动时,国民收入还需包括贸易账户余额。
当经济的开放性发展到资本、劳动力的国际流动时,国民收入被加以区分。
1.国内生产总值,是以一国领土为标准,指的是在一定时期内一国居民生产的产品与服务的总值2.国民生产总值,是以一国国民为标准,指的是在一定时期内一国居民生产的产品与服务总值。
国民生产总值等于国内生产总值加上本国从外国取得的净要素收入。
如何完整理解经常账户的宏观经济含义?贸易账户余额与经要素收入之和被称为经常账户余额,它在开放经济中居于重要的地位。
对经常账户可以从不同角度展开分析:从进出口的角度看,经常账户反映了一国的国际竞争力水平。
从国内吸收的角度看,经常账户反映了以国国民收入与国内吸收之间的关系。
从国际投资头寸的角度看,经常账户带来了一国国际投资头寸的变化,同时它又受到国际投资头寸状况的影响。
从储蓄与投资的角度看,经常账户反应了一国储蓄与投资之间的差额,当私人的投资与储蓄比较稳定时,经常账户反映了政府的财政收支行为。
3 对一国经济的开放性进行衡量的基本原理是什么?衡量经济开放性的工具是国际收支。
国际收支是指一国居民与外国居民在一定时期内各项交易的货币价值总和。
国际收支是一个流量概念,它反映的内容是交易,其范围限于居民与非居民之间的交易。
4 国际收支账户各个组成部分之间存在什么关系?国际收支账户的账户设置包括经常账户、资本与金融账户、错误与遗漏账户。
经常账户记录的是世纪资源的国际流动,它包括货物、服务、收入和经常转移。
资本与金融账户是记录资产所有权国际流动行为的账户,其中资本账户包括转移及非生产、非金融资产的收买和放弃;金融账户包括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其他投资、官方储备。
经常账户余额与贸易账户余额之间的关系:经常账户余额与贸易账户余额之间的差别体现在收入账户余额的大小上。
杨长江《国际金融学》(第3版)配套题库【课后习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开放经济下的商品市场货币市场与
第三章开放经济下的商品市场货币市场与经常账户一、重要概念1.自主性贸易余额答:本国贸易余额函数为:式中的第二行表示本国的贸易余额是由实际汇率、外国国民收入与本国国民收入这三个变量决定的。
在第三行中,则简单地将贸易余额分为两部分:与本国国民收入无关的自主性贸易余额,以及随本国国民收入增加而改变的部分贸易余额mY,这里m指一国边际进口倾向,即国民收入增长中用于进口支出的部分。
自主性贸易余额T与外国国民收入Y*以及实际汇率q有关,Y*与q在这里都被假定为外生变量。
显然,实际汇率q值增大时(即本币贬值),本国出口增加,进口减少,自主性贸易余额改善;外国国民收入Y*增加时,本国出口增加,自主性贸易余额改善。
2.边际进口倾向答:边际进口倾向(MPM或MPI,一般缩写m)又称为进口倾向,指的是国民收入Y 增加一个单位导致进口M增加的数量,以导数形式表示也就是m=dM/dY。
简单地说,某个国家的边际进口倾向越高,该国的人民收入增加时,就越倾向于进口国外产品。
3.自主性吸收答:国内吸收表示为国民收入的线性函数为:国内吸收被分为两部分:与国民收入无关的自主性吸收以及随国民收入增加而增加的部分国内吸收aY。
在国民收入为零时,国内居民的支出就体现为自主性吸收。
显然,随着国民收入的增加,国内吸收也会上升。
4.边际吸收倾向答:边际吸收倾向是指国民收入每增加一单位所带来的国内的吸收部分,即国民收入中用于国内支出的部分,也就是花在投资和消费的部分。
5.窖藏答:当一国的国内吸收小于国民收入时,这意味着国民收入的一部分以货币资产的形式储存起来,我们称国民收入与国内吸收之间的差额为“窖藏”,用H表示,即:H=Y-A。
其中Y代表国民收入,A代表国内吸收。
窖藏不同于储蓄。
前者是收入与吸收之间的差额,这一吸收包括消费、投资与政府支出,而后者仅仅是收入与消费之间的差额。
6.开放经济的收入乘数答:开放经济的凯恩斯收入乘数a=1/(s+m),因此给定经济的边际储蓄倾向(s)以及边际进口倾向(m)的数值,就可以计算出这一乘数。
杨长江《国际金融学》(第3版)配套题库【课后习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开放经济下的国民收入账户与国际
第一章开放经济下的国民收入账户与国际收支账户一、重要概念1.开放经济答:开放经济是指商品及、资本、和劳动力等生产要素跨越国界流动的经济。
通过商品与要素的国际流动,一国与国际市场紧紧联系在一起,一国经济与他国经济之间存在着深刻的相互依存性。
这样,开放经济的运行拥有许多封闭条件下不具备的特征,从而也就产生了内外均衡的相互矛盾这一国际金融学研究的核心问题。
2.国内生产总值答:国内生产总值(GDP)是以一国领土为标准,指的是在一定时期内一国境内生产的产品与服务的总值。
计算开放经济的国民收入时,必须区分GDP与GNP,否则会造成一定的重复。
例如,美国企业在中国投资所取得的收入,计入中国的GDP,同时计入美国的GNP。
当运用收入法计算国民收入时,GNP等于GDP加上本国居民在外国取得的收入,再减去外国居民在本国取得的收入,也就是等于GDP加上本国从外国取得的净要素收入。
3.国民生产总值答:国民生产总值(GNP)是以一国国民为标准,在一定时期内一国国民生产的产品与服务的总值。
计算开放经济的国民收入时,必须区分GDP与GNP,否则会造成一定的重复。
例如,美国企业在中国投资所取得的收入,计入中国的GDP,同时计入美国的GNP。
当运用收入法计算国民收入时,GNP等于GDP加上本国居民在外国取得的收入,再减去外国居民在本国取得的收入,也就是等于GDP加上本国从外国取得的净要素收入。
4.国内吸收答:从产品的最终支出角度,国民收入(Y)可以分解为私人消费(C)、私人投资(I)、政府支出(G);用X代表出口,M代表进口,开放经济的国民收入等式可表示为:Y=C+I+G+X-M。
上式中,私人消费、私人投资、政府支出构成国内居民的总支出,我们常称之为国内吸收,以A表示,即:A=C+I+G5.国际投资头寸答:国际投资头寸(international investment position,用IIP表示)反映一国某一时点上对世界其他地方的资产与负债。
国际金融第三版课后习题集与答案解析
第一章外汇与外汇汇率Foreign Exchange & Exchange Rate练习题一、填空题练习说明:请结合学习情况在以下段落空白处填充适当的文字,使上下文合乎逻辑。
外汇的概念可以从两个角度来考察:其一,将一国货币兑换成另一国货币的过程,也就是(1)的外汇概念;其二,国际间为清偿债权债务关系进行的汇兑活动所凭借的手段和工具,也就是(2)的外汇概念。
通常意义上的外汇都是指后者。
外汇的主要特征体现在两个方面:外汇是以(3)表示的资产,外汇必须是可以(4)成其他形式的,或者以其他货币表示的资产。
因此,外汇并不仅仅包括可兑换的外国货币,外汇资产的形式有很多,例如,(5),(6),(7)等等。
(8)是外汇这样特殊商品的价格,又称(9),是不同货币之间兑换的比率或者比价,或者说是以一种货币表示的另一种货币的价格。
(10)和间接标价法是两种基本的汇率标价方法。
前者是指以一定单位的外国货币为标准,来计算折合多少单位的本国货币;后者是指以一定单位的本国货币为标准,来计算折合多少单位的外国货币。
目前,国际市场上通行的(11),是以美元作为标准公布外汇牌价。
汇率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分为不同的种类,例如,买入价,卖出价和中间价;即期汇率和远期汇率;(12)和套算汇率;电汇汇率,(13)和票汇汇率;官方汇率和市场汇率;贸易汇率和金融汇率;固定汇率和浮动汇率;名义汇率和实际汇率。
19世纪初到20世纪初,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实行的是(14)制度,各国货币都以黄金铸成,金铸币有一定的重量和成色,有法定含金量;金币可以(15)、(16)、自由输出入,具有无限清偿能力。
在这种货币制度下,汇率是相当稳定的,这是因为,两种货币汇率决定的基础是铸币平价,即两种货币(17)之比。
而各国货币法定的含金量一旦确定,一般不轻易改动,因而铸币平价是比较稳定的。
当然,金本位制度下的汇率同样会根据外汇供求关系的作用而上下浮动。
当某种货币供不应求时,汇价会上涨,超过铸币平价;反之,汇价就会下跌,低于铸币平价。
杨长江《国际金融学》(第3版)配套题库【课后习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章节题库中【圣才出品】
第五章汇率决定理论(上)一、概念题1.一价定律(the law of one price)(人行1994研;对外经贸大2004研)答:一价定律是关于在自由贸易条件下国际商品价格定价规律的一种理论。
该理论认为,在自由贸易条件下,贸易者的套利行为会使得同一种可贸易商品无论在什么地方出售,扣除运输费用外,其价格都是相同的。
所谓可贸易商品是指套利活动能使其地区间的价格差异保持在较小范围内的商品。
根据此定律,由于各国所采用的货币单位不同,同一可贸易商品以不同货币表示的价格经过均衡汇率的折算,在数值上相等。
用公式表示为:P a=e·P b。
(P a、P b表示同一可贸易商品在两个国家的价格;e表示两国货币的汇率。
)一价定律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期,英国金块主义者J.威得利首次提出的概念,它反映了一种国际商品的套利条件。
一价定律的成立基于自由贸易的严格假定,即商品与服务能在国家之间自由流动。
这一定律的意义在于现实中自由贸易的条件在大多数情况下不能满足,因此国际间就会产生商品套购,套购者根据贱买贵卖的原则,在低价国购买,运到高价国出售,从中获取无风险套购利润。
一价定律与绝对购买力平价学说在内容上是一致的,是绝对购买力学说的前提之一,为购买力平价理论提供基本的绝对形式,可以说购买力平价说是一价定律的翻版。
2.购买力平价和利率平价理论(theory of purchasing power parity&theory of interest-rate parity)(华中科大2002研;北邮2008研;中央财大2009研)答:购买力平价和利率平价是汇率决定理论的两种形式。
购买力平价说(简称PPP),其基本思想是:货币的价值在于它所具有的购买力,两种货币间的汇率及其变动决定于两国货币各自所具有的购买力之比。
购买力平价理论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多种形式,主要有绝对购买力和相对购买力两种形式。
绝对购买力平价认为汇率取决于不同货币衡量的可贸易商品的价格水平之比,即取决于不同货币对可贸易商品的购买力之比。
杨长江《国际金融学》(第3版)配套题库【课后习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开放经济下的其他政策【圣才出品
第十二章开放经济下的其他政策一、重要概念1.国际储备答:国际储备,是指一国货币当局能随时用来干预外汇市场、支付国际收支差额的资产。
按照这个定义,一种资产须具备以下三个特征,方能成为国际储备:①可得性,即它是否能随时地、方便地被政府得到;②流动性,即变为现金的能力;③普遍接受性,即它是否能在外汇市场上或在政府间清算国际收支差额时被普遍接受。
2.国际清偿力答:按照国际储备的定义和特征,广义的国际储备可以划分为自有储备和借入储备。
自有储备和借入储备之和又可称为国际清偿力。
通常所讲的国际储备是狭义的国际储备,即指自有储备,其数量多少反映了一国在涉外货币金融领域中的地位。
而自有储备和借入储备所构成的国际清偿力,则反映了一国货币当局干预外汇市场的总体能力。
包含自有储备和借入储备的国际清偿力,常常被经济研究人员和外汇市场交易者视为一国货币金融当局维持其汇率水平能力的重要依据。
3.自有储备答:自有储备即国际储备,主要包括一国的货币用黄金储备、外汇储备、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储备地位以及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特别提款权(SDR)余额。
4.借入储备答:随着各国经济相互依存性的提高和经贸往来的日益密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现在已把具有国际储备资产三大特性的借入储备统计在国际清偿力范围之内。
借入储备资产主要包括:备用信贷、互惠信贷和支付协议、本国商业银行的对外短期可兑换货币资产三项内容。
5.黄金储备答:自1976年起,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牙买加协议》,黄金同国际货币制度和各国的货币脱钩,黄金不准成为货币制度的基础,也不准用于政府间的国际收支差额清算。
但是,基金组织在统计和公布各成员国的国际储备时,依然把黄金储备列入其中。
主要原因是黄金长期以来一直被人们认为是一种最后的支付手段,它的贵金属特性使它易于被人们所接受,加之世界上存有发达的黄金市场,各国货币当局可以方便地通过向市场出售黄金来获得所需的外汇,平衡国际收支的差额。
6.外汇储备答:外汇储备是当今国际储备中的主体。
杨长江《国际金融学》(第3版)配套题库【课后习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开放经济下的财政、货币政策【圣
第九章开放经济下的财政、货币政策一、重要概念1.蒙代尔-弗莱明模型答:蒙代尔-弗莱明模型是分析短期内财政、货币政策在开放条件下的效力的主要工具。
这一模型以标准的IS-LM模型为基础,纳入了国际收支因素,以小型开放国家为分析对象,被称为开放经济下进行宏观分析的工作母机。
分析前提:①总供给曲线是水平的。
这意味着产出完全由总需求水平确定。
另外,名义汇率与实际汇率之间不存在区别。
②即使在长期,购买力平价也不存在。
浮动汇率制下汇率完全依据国际收支状况进行调整。
③不存在汇率将发生变动的预期,投资者风险中立。
分析结论:在资金完全流动的条件下,固定汇率制下货币政策完全无效,而财政政策非常有效;浮动汇率制下货币政策非常有效,而财政政策完全无效。
2.三元悖论答:如图,稳定的汇率制度、资金的完全流动、独立的货币政策这三个目标就如同一个三角形的三个顶点,政府不能同时实现这三个目标,而只能在选择其中两个的同时放弃另外一个,这便被称为“三元悖论”,上述表述这个关系的三角形便被称为“克鲁格曼三角”。
例如,如果要同时达到资金自由流动、稳定的汇率制度这两项目标,本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必然就实现不了;如果要在实现资金自由流动的情况下维持本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这只有在放弃固定汇率制转而实行浮动汇率制的情况下才有可能;如果要在固定汇率制下保持本国货币政策的效力,那么就必须对国际资金流动进行管制。
3.总供给-总需求模型答:分析一国经济,在中长期时,必须考虑到价格调整问题,因此,需要运用总供给-总需求模型来进行分析。
也就是,一国经济的均衡必须同时考虑到总需求和总供给两部分,它们同时决定了一国的总产出和一般价格水平,如图9-12所示。
根据这一模型,财政、货币政策在开放条件下,在中长期内不能改变最终的实际产出,因此可以说都是无效的。
图9-12总供给-总需求模型二、思考题1.什么是蒙代尔-弗莱明模型?如何理解它在国际金融学中的地位?答:(1)蒙代尔-弗莱明模型蒙代尔-弗莱明模型是分析短期内财政、货币政策在开放条件下的效力的主要工具。
杨长江《国际金融学》(第3版)配套题库【课后习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开放经济下的政策目标与工具【圣
第八章开放经济下的政策目标与工具一、重要概念1.内部均衡答:在国际收支进入宏观调控目标后,开放经济下的政策目标就可以分为内部均衡与外部均衡两部分。
原有的经济增长、价格稳定、充分就业等反映经济内部运行情况的政策目标可以归入内部均衡目标之中。
在这三个目标中,经济增长是一个长期的任务,并且20世纪80年代以来,主要的发达国家都越来越强调应通过市场机制的自身运作来实行持续的经济增长,因此经济增长目标从这些国家政府的政策目标中逐渐淡化甚至消失。
在此背景下,并且也出于简单起见,先不考虑经济增长问题,将内部均衡定义为国民经济处于无通货膨胀的充分就业状态。
2.外部均衡答:外部均衡是指国际收支的均衡,它是个含有价值判断的概念,反映了一国所应追求的国际收支状态。
外部均衡的定义可以简单表述为:与一国宏观经济相适应的合理的经常账户余额。
对于一国来说,确定合理的经常账户余额的标准最主要有两条:①这一余额应符合经济理性;②这一余额应具有可维持性。
3.经济理性答:经济理性是确定合理的经常账户余额的标准之一。
经常账户可以表示为一国国内储蓄与投资之间的差额。
假定一国可以按世界利率无限制地借款或贷款,那么存在着收益率高于这一利率的投资机会而国内储蓄又不能满足时,符合理性的行为就是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借款以使本国投资大于国内储蓄,该国出现经常账户赤字。
4.可维持性答:当一国选择的跨时期消费组合为C*(C1,C2)时,该国T期经常账户余额一定有:经济含义是:一国存在的跨时期预算约束要求一定时期内的经常账户赤字必须通过以后的经常账户盈余加以弥补。
因此,在利用国外的资金弥补本国储蓄不足时,必须考虑到今后能否实现相应的经常账户盈余来偿还债务,否则一国的经常账户赤字就是不可维持的。
5.内外均衡的冲突(广义、狭义)答:针对固定汇率制度的情况,也不考虑资金流动对内外均衡问题的影响,米德的分析认为,内外均衡的冲突一般是指在固定汇率制下,失业增加、经常账户逆差或通货膨胀、经常账户盈余这两种特定的内外经济状况组合。
杨长江《国际金融学》(第3版)章节题库(含考研真题)详解(第十章 开放经济下的汇率政策——第十二章
第十章开放经济下的汇率政策一、概念题1.凸轮效应(南京财经大学2009研;复旦大学1996研)答:凸轮效应又称“不对称效应”或“棘轮效应”,指浮动汇率制下,通货膨胀在国家之间的传递效应。
其原理如下:当本国货币贬值时,进口成本上升、物价上升;当本国货币升值时,进口成本则因价格刚性而不容易下降或下降不足,其净效应便是物价的上涨。
将这一原理运用到两个国家的相互关系中(一国货币的升值即是另一国货币的贬值),则有贬值国家的物价上升幅度要超过升值国家物价下降的幅度。
因此,凸轮效应的结果便是世界总体物价水平的上升。
2.浮动汇率制(东北财大2003研)答:浮动汇率制指现实汇率不受平价的限制,随外汇市场供求状况的变动而波动的汇率制度。
1973年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瓦解后,世界各主要国家实行的是浮动汇率制。
在浮动汇率制下,一国货币不再规定黄金平价,不再规定对外国货币的中心汇率,不再规定现实汇率的波动幅度,货币当局也不再承担维持汇率波动界限的义务。
按照政府是否干预,浮动汇率制可以分为自由浮动和管理浮动。
按照汇率浮动的形式,浮动汇率制又可以分为单独浮动和联合浮动。
是与固定汇率制度相对而言的。
3.联系汇率制(Lindked Exchange Rate System)(人大1999研)答:联系汇率制指香港自1983年以来实施的港元与美元相挂钩的发钞和汇率制度(简称“联汇制”)。
1983年10月1日,为稳定港元汇率,香港政府宣布实行联系汇率制,取代了自1974年以来实行的浮动汇率制。
这一汇率制度的运行机制中包括两个平行的外汇市场,即发钞行与外汇基金因发钞关系而形成的公开外汇市场和发钞行与其他挂牌银行因货币兑换关系而形成的同业现钞外汇市场。
相应地,就存在两个平行的汇率,即官方固定汇率与市场汇率。
从理论上讲,在市场汇率偏离官方固定汇率一定程度时,发钞行可以利用这两种汇率差进行套汇,从而迫使市场汇率接近联系汇率。
这就是所谓的“套利与套汇机制”。
杨长江《国际金融学》(第3版)章节题库(含考研真题)详解(第十三章 政策的国际协调——第十五章 国际
第十三章政策的国际协调一、概念题托宾税(人行2008研;华东师范大学2009研)答:托宾税亦称资产流动税。
由于著名经济学家詹姆斯·托宾倡导对外币兑换进行征税的建议受到广泛的关注,因而外汇交易所征的税被称为托宾税。
这是减少资本金流入的一种方法。
它可有效抑制短期资本的流入,而对长期资本的流入所起的作用不大。
一方面,由于投资者具有多元化投资的动机,因此托宾税可能会降低金融市场的波动性,托宾税会更多的抑制那些不稳定的交易,从而最终有利于市场效率的提高。
另一方面,由于开征托宾税引起投资方向的转移,达到了通过税收来调节资源分配的目的。
对托宾税的批评主要集中在以下两点:①托宾税会降低市场效率。
由于征税增加交易成本,因此投资者会持有金融资产而不想进行交易,这会给市场带来效率上的成本。
②如果托宾税只针对特定的资产,则会使投资转向未征税的资产,从而使现有的税收体系发生扭曲。
由于托宾税的征收涉及到不同国家之间进行的外汇交易,要想取得普遍的较好的效果,需要在税收政策、税收征收以及税款分配方面进行国际间的协调。
托宾的设想是对所有与货币兑换有关的国内证券和外汇市场交易征收一种税率统一的国际税,因此,要想有效的征税,必须达成国际协议,否则,金融交易的流动性会便利对托宾税的逃避。
二、选择题如果征收“托宾税”,其目的在于()。
(金融联考2007)A.抑制外汇投机B.抑制通货膨胀C.调节国际收支D.减少财政赤字【答案】A【解析】在管理短期资本流动方面,最突出的建议就是对短期资本流动课税,这种税为托宾税。
托宾税的益处是有助于减轻国际投机对本国经济的支配程度,而且对贸易和长期投资不会有太大的冲击。
三、简答题简述“托宾税”方案及其意义和实施条件。
(金融联考2002研)答:(1)托宾税是指由托宾提出的针对全球外汇交易,为抑制投机而课征的交易税。
1972年托宾在普林斯顿大学演讲时,提议“往飞速运转的国际金融市场这一车轮中掷些沙子”,首次提出对现货外汇交易课征全球统一的交易税,经济学家后来把这种外汇交易税称为“托宾税”。
杨长江《国际金融学》(第3版)配套题库【课后习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章节题库上【圣才出品】
第一章开放经济下的国民收入账户与国际收支账户一、概念题1.国际收支(Balance of Payments)(北师大2003研)答:国际收支是指一国居民在一定时期内与非居民之间的全部经济交易的系统记录。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国际收支内容所做的具体解释是:国际收支是某一时期的统计表,它表明:①某一经济体同世界其他地区之间在商品、劳务以及收入方面的交易;②该经济体的货币黄金、特别提款权以及对世界其余地区的债权、债务的所有权的变化和其他变化;③从会计意义上讲,为平衡不能相互抵消的上述交易和变化的任何账目所需的无偿性转让和对应项目。
首先,国际收支是一个流量概念。
它是一定时期(如3个月、半年、1年)内一国全部对外经济交易的总和。
其次,只有一国居民与非居民之间的各种交易才能被包括在国际收支范围内。
正确理解居民与非居民的涵义对于理解国际收支非常关键。
居民是指在一个国家(或地区)居住期限达一年以上的经济体,否则,该经济体就被称为该国(或地区)的非居民。
最后,国际收支是以交易为基础的,它是居民与非居民之间发生经济交易的货币价值,而所谓经济交易是指经济价值从一个国家向另一个国家的转移。
凡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对其他国家或地区的一切经济往来,不管是有偿的,还是无偿的;不管是使用本国货币,还是使用外国货币;不管是实物形态还是货币形态,均应列入国际收支范畴。
2.经常项目(Current Account)(首都经贸大学2004;北京工商大学2004)答:经常项目是指对实际资源在国际间流动行为进行记录的项目,是国际收支平衡表中最基本、最重要的项目。
它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及其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
根据《国际收支手册》第五版规定,主要包括货物、服务、收入和经常转移四项。
其中,货物(Goods)是贸易收支的标的,主要包括一般商品、用于加工的货物、货物修理、各种运输工具、在港口购买的货物和非货币黄金。
由于进出口的货物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有形物体,故称为“有形贸易收支”。
杨长江《国际金融学》(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国际资金流动下的经济运行(圣才出品)
第四章国际资金流动下的经济运行4.1复习笔记一、国际资金流动的宏观机制1.概述国际资金流动:是指与实际生产、交换没有直接联系,与实物经济越来越相脱离的、以货币金融形态存在于国际的资本流动。
国际资金流动就持有金融工具的期限是否超过一年来分,可分为中长期资金流动与短期资金流动。
一般而言,前者较后者更加稳定。
一般来说,影响国际资金流动的主要因素是各个金融市场上的收益率与风险状况。
当存在国际资金流动时,国际收支平衡就体现为经常账户和资本与金融账户作为一个整体的平衡。
对于这一平衡有两种考察方式:一种是将经常账户和资本与金融账户分开考察,在确定影响经常账户收支的主要因素后,再专门研究哪些因素影响资金的流动,然后再将两者综合起来分析。
另一种则是对经常账户和资本与金融账户不加区分,认为这两者的变动统一受某种因素的影响。
对于第一种方法,在研究影响国际资金流动的主要因素问题上,又存在两种观点。
一种观点就是国际资金流动中的流量理论,另一种观点一一国际资金流动中的存量理论所取代。
2.国际资金流动下的开放经济平衡:流量理论(1)流量理论中的BP曲线BP曲线的数学表达式:式4-1K表示资本与金融账户收支余额,i表示本国利率。
受资金流动性不同的影响,BP曲线的形状有三种:①资金完全流动时,BP曲线表现为水平线。
所谓资金完全流动,是指各国金融市场完全一体化,资金流动极为迅速而且不存在任何成本和障碍。
资金完全流动时本国利率必须与世界利率相等,否则微小的差异都会带来巨额资金的迅速流动而导致国际收支不平衡。
②资金不完全流动时,BP曲线表现为斜率为正的曲线。
所谓资金不完全流动,是指各国金融市场的一体化程度较低时,资金流动会受到信息、交易成本等因素限制,这时本国利率与世界利率的差异只会带来一定数量的资金的持续流动。
③资金完全不流动时,BP曲线表现为垂直线。
此时相当于仅存在经常账户收支的情况。
(2)固定汇率制下的开放经济平衡①在资金完全流动时,这一平衡状态如图4-1所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章开放经济下的汇率政策
一、重要概念
1.汇率悲观论
答:“汇率悲观论”是对于汇率的支出转换效应的研究的新理论,指由于种种原因,汇率的支出转换效应难以发挥作用,从而汇率难以对经济运行进行调节。
“汇率悲观论”的代表性观点有五类:①弹性悲观论;②购买力平价理论;③实际工资刚性理论;④因市定价与沉淀成本;⑤当地货币定。
2.因市定价
答:因市定价(PCM)是20世纪80年代晚期兴起的重要理论。
其理论依据是:根据微观经济学中的厂商定价理论,如果垄断厂商能够对市场进行分割,那么会根据这些市场不同的需求弹性来确定不同的价格。
在国际贸易中,由于国家间存在着各种贸易壁垒,因此,进行市场分割更为容易,这样厂商往往会根据一国的需求弹性情况来定价,厂商的定价行为常常会抵消名义汇率变动的影响。
例如,日本厂商向美国出口汽车时,会根据美国市场的情况确定其美元价格,在日元升值的情况下,为了维护其在美国市场的份额,一般会选择降低其日元价格而非提高其美元价格,尽量通过企业内部的调整来消化汇率变化的影响,此时汇率的需求转换效应就难以发挥影响。
3.依存经济模型
答:依存经济模型,又称为澳大利亚两部门模型,是由澳大利亚经济学家斯旺与萨特创立的,将分析拓展到同时考虑可贸易品部门与不可贸易品部门,来分析汇率对经济体内部运行机制的影响,被广泛运用于对开放经济运行的分析中。
依存经济模型与我们之前的IS-LM模型的主要区别在于:
①经济体还存在不可贸易部门(主要是服务业),社会资源在可贸易品与不可贸易品两个部门中分配,总需求也相应分为两部分;
②在可贸易品部门中购买力平价成立,可贸易品价格由国际市场决定;
③价格具有完全弹性,经济体始终保持充分就业状态。
4.荷兰病
答:荷兰病,是指一国特别是指中小国家经济的某一初级产品部门异常繁荣而导致其他部门的衰落的现象。
20世纪50年代,已是制成品出口主要国家的荷兰发现大量石油和天然气,荷兰政府大力发展石油、天然气业,出口剧增,国际收支出现顺差,经济显现繁荣景象。
可是,蓬勃发展的天然气业却严重挤出了荷兰的农业和其他工业部门,削弱了出口行业的国际竞争力,到20世纪80年代初期,荷兰遭受到通货膨胀上升、制成品出口下降、收入增长率降低、失业率增加的困扰,国际上称之为“荷兰病”。
5.贬值税效应
答:贬值税效应是汇率变动对经济的一种影响效应。
货币贬值后,对同样数量的进口品的支出将上升,这就会导致对本国产品需求的下降,这实际上是货币贬值加在社会总需求上的一种赋税,称为“贬值税”。
6.收入再分配效应
答:收入再分配效应是汇率变动对经济的一种影响效应。
货币贬值后,社会收入将产生类似于通货膨胀后的再分配效应,总的来说,有利于企业主等强势群体,不利于工人等弱势群体,这就会对经济产生重要影响。
7.货币资产效应
答:略。
8.债务效应
答:债务效应是汇率变动对经济的一种影响效应。
货币贬值将使得用外币计价的债务的还本付息支出上升,这同样会降低社会的总需求。
9.汇率失调
答:当汇率长期偏离合理水平时,就被称为汇率失调。
汇率失调可以分为货币高估与货币低估两种情况。
本国货币被高估时,相同数量的本国产品可以购买更多的外国产品,这对于一国来说是有利的,但是本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会受到严重损害,这会引起一国的国际收支困难,并且严重影响其长期的经济发展。
本国货币被低估时,需要出口更多的本国商品才能换回相同数量的外国产品,这意味着一国在国际资源交换方面处于不利地位,但是,本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得到了提高,这又会鼓励本国的出口,有利于其经济发展。
因此,常常会出现某些国家故意低估本国汇率,以获取不公平的竞争优势的情况,而当另外的国家进行报复时,就会爆发“汇率战”。
无论是货币高估还是低估,都意味着对汇率合理水平的扭曲,都意味着价格信号的失真,都是不利于一国以及其他相关国家的经济发展与合作的。
10.直接干预
答:政府一般通过直接参与外汇市场交易,对外汇市场进行干预,达到汇率水平管理的目的。
政府对外汇市场的干预可以分为多种形式。
按干预的手段来分,可分为直接干预与间
接干预两种类型。
直接干预是指政府直接入市买卖外汇,改变原有的外汇供求关系以引起汇率变化的干预。
11.间接干预
答:政府一般通过直接参与外汇市场交易,对外汇市场进行干预,达到汇率水平管理的目的。
政府对外汇市场的干预可以分为多种形式。
按干预的手段来分,可分为直接干预与间接干预两种类型。
间接干预则是指政府不直接进入外汇市场而进行的干预,其做法有两种:①通过改变利率等国内金融变量的方法,使不同货币资产的收益率发生变化,从而达到改变外汇市场供求关系乃至汇率的目的;②通过公开宣告的方法影响外汇市场参与者的预期,进而影响汇率。
政府可以通过新闻媒介表达对汇率走势的看法,或者发表有利于中央银行政策意图的经济指标,这些做法都可以达到影响市场参与者心理预期的目的。
12.冲销式干预
答:冲销式干预是指政府在外汇市场上进行交易的同时,通过其他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是在国债市场上的公开市场业务)来抵消前者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使货币供应量维持不变的外汇市场干预行为。
为抵消外汇市场交易的影响而采用的政策措施被称为冲销措施。
13.非冲销式干预
答:非冲销式干预则是指不存在相应冲销措施的外汇市场干预,它引起一国货币供应量的变动。
这两种类型的干预方式是政府对外汇市场进行干预的最重要的分类,它们各自的效力成为外汇市场干预讨论中最受关注的问题。
14.货币操纵
答:如果一国有意运用各种手段来达到特定的汇率高估或者低估的目的,就被称为货币操纵。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汇率政策监督原则》中,对货币操纵行为有着更为明确的认定,包括以下几种情形:
①长时期大规模在外汇市场上进行单向干预;
②出于国际收支目的所进行的不可持续的官方及准官方资金借人,或者是过多、长时期的短期官方及准官方资金贷出;
③出于国际收支目的,采用、强化或维持针对经常账户收支以及资本流动的限制或鼓励行为;
④出于国际收支目的,利用货币政策或其他国内金融政策来对资本流动提供不正常的鼓励或压制措施;
⑤汇率状况与潜在的影响国际竞争力与长期资本流动的经济与金融与状况不符;
⑥不可持续的私人资本流动。
15.汇率制度
答:汇率制度指一国货币当局对本国汇率水平的确定、汇率变动方式等问题所作的一系列安排或规定。
按照汇率变动的方式,汇率制度最主要的两大类型是固定汇率制与浮动汇率制。
还存在其他处于固定汇率制与浮动汇率制之间的汇率制度,如爬行钉住制度、汇率目标区制度,以及固定汇率制中的特殊类型一一货币局制度等。
16.固定汇率制
答:固定汇率制是指政府用行政或法律手段确定、公布、维持本国货币与某种参考物之间固定比价的汇率制度。
充当参考物的东西可以是黄金,也可以是某一种外国货币,也可以
是某一组货币。
在黄金是国际货币制度的基础时,各国一般均规定其货币的含金量,各国货币汇率则依据这一含金量之比确定。
17.可调整的钉住汇率制
答:在纸币流通的条件下,不同货币之间的固定汇率往往是人为规定的,在经济形势发生较大变化时,这一汇率可以进行调整,因此这种固定汇率制度实际上是一种可调整的固定汇率制,称为可调整的钉住汇率制。
18.浮动汇率制
答:浮动汇率制是指汇率水平完全由外汇市场上的供求决定、政府不加任何干预的汇率制度
19.管理浮动汇率制
答:在当今世界上,各国政府或多或少地对汇率水平进行干预或指导,这种有干预、有指导的浮动汇率制,我们称之为管理浮动汇率制。
20.稳定性投机
答:浮动汇率制下的投机主要是一种稳定性投机,因为投机者只有在汇率低于均衡水平时(低估)买入,在汇率高于均衡水平时(高估)卖出,才能持续获利。
当投机者采取这一投机策略时,对市场价格的影响是稳定性的,倾向于降低市场价格的波幅。
21.非稳定性投机
答:浮动汇率制下盛行的是非稳定性投机。
因为市场投机者的心理往往是非理性的,表现之一“羊群效应”,交易者往往在价格上涨时争相买进,价格下跌时纷纷卖出,结果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