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0 1:1000 1:2000外业数字测图
《1:5001100012000数字线划图(dlg)数据库标准》
![《1:5001100012000数字线划图(dlg)数据库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96dc0621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2a.png)
《1:500 1:1000 1:2000数字线划图(DLG)数据标准》(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湖南省第一测绘院2014年11月19日目录1 工作概况 (1)1.1 项目背景 (1)1.2 任务来源 (2)1.3 主要工作内容 (2)1.4 起草单位 (4)1.5 主要起草人员 (4)1.6 项目经费预算及执行说明 (4)2 编制原则和依据 (4)2.1 编制原则 (4)2.2 相关标准规范 (5)3 与有关的现行法律、法规和标准的关系 (6)4 主要条款说明 (7)4.1 范围 (7)4.2 数据分幅说明 (7)4.3 数据分层说明 (7)4.4 数据格式说明 (7)4.5要素分类与编码方法 (8)4.6要素、属性项选取表示说明 (8)4.7数据文件命名 (8)4.8 元数据说明 (8)5 预期社会经济效果 (9)6 申报为推荐性标准的建议及理由 (9)7 贯彻的措施建议 (10)《1:500 1:1000 1:2000数字线划图(DLG)数据标准》(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1 工作概况1.1 项目背景1:500 1:1000 1:2000数字线划图(DLG)数据作为重要的地理信息数据,广泛应用于国家社会发展、经济等各领域。
“十五”起,全省各地区开始数字城市建设,1:500 1:1000 1:2000数字线划图(DLG)数据是其中几项很重要的成果,各市州、市县其他行业、部门也在历年的工作中生产建立了很多各自的大比例尺数据,现今,部分市州已开始申请市县一体化工作,对数据共享与交换提出了更高要求。
目前,与1:500 1:1000 1:2000数字线划图(DLG)相关的国家和行业标准方面,主要包括《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代码》、《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式》、《基础地理信息要素数据字典》等,但缺乏具体描述等,但缺乏具体描述1:500 1:1000 1:2000数字线划图(DLG)数据标准,不利于1:500 1:1000 1:2000数字线划图(DLG)数据的生产、建库更新与和分发服务。
1:500、1:1000、1:2000基础数字地形图测绘规范
![1:500、1:1000、1:2000基础数字地形图测绘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d902c712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b0.png)
1:500、1:1000、1:2000基础数字地形图测绘规范▼▼把时间交给测量1:500、1:1000、1:2000基础数字地形图测绘规范1 范围........................................................................................................................... ............. (3)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3 总则........................................................................................................................... ............ ( 3)4 平面控制测量...................................................................................................................... ( 4)5 高程控制测量........................................................................................................................ ( 6)6 基础数字地形图的基本要求................................................................................................ ( 9) 7 图根控制测量 (11)8 数字测图........................................................................................................................... (14)9 基础数字地形图要素的表示 (15)10 基础字地形图基础要素的分类与代码 (19)11 基础数字地形图元数据 (21)12 图幅拼接、整饰、检查和资料整理 (22)13 基数字地形图测绘成果的提交 (23)附录A (资料性附录半测回高差互差及测回间高差互差限差△H 允速查表 (24)附录 B (规范性附录)房屋建筑结构分类表 (25)附录 C (规范性附录)基础要素数据分类(大类、中类) (26)附录D (规范性附录)基础数字地形图基础要素分类与代码 (27)附录 E (规范性附录)辅助要素类型编码 (41)附录F (规范性附录)基础数字地形图元数据文件的内容和格式 (42)附录G (资料性附录)1:500 基础数字地形图例样 (44)附录H (资料性附录)1:1 000 基础数字地形图例样 (45)附录I (资料性附录)1:2 000 基础数字地形图例样 (46)考文献........................................................................................................................... ............ (47) DB33/T 552-2005 II前言本标准是在我国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有关标准的基础上,结合我省近期科技的发展和生产的需求,并根据我省现阶段和今后一定时期国内外所采用的1:500 1:1000 1:2000 比例尺数字地形图测绘技术而制定的。
大比例尺测图作业指导书
![大比例尺测图作业指导书](https://img.taocdn.com/s3/m/6909ced6da38376baf1fae86.png)
大比例尺测图作业指导书1.适用范围1.1适用于大比例尺(比例尺大于1:2000)的全野外数字化测图或修补测。
1.2原则上,测区面积小于8标准图幅的全野外数字测图项目,或测区面积小于16标准图幅的修补测项目,本作业指导书可以代替技术设计文件;测区面积大于或等于8标准图幅全野外数字测图项目,或测区面积大于或等于16标准图幅的地形图修补测项目,应按规范要求提交技术设计、技术总结、成果质量检查报告等全部技术文件。
1.3 大比例尺测图项目须提交的成果资料,合同或业主有明确要求的,从其规定。
2.技术引用文件GB/T 14912-2005 1:500、1:1000、1:2000外业数字测图技术规程GB/T 14268-2008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更新规范GB/T 20257.1-2007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第1部分: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CH/T 1020-2010 1︰500、1︰1000、1︰2000地形图质量检验技术规程3.基本技术要求3.1测绘基准坐标系统:一般采用大连城建坐标系统,业主委托有具体要求的,从其规定。
高程系统: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
按业主委托要求采用其它高程基准时,应建立与1985国家高程基准的联系。
大连城建坐标系基本参数:1)投影方式:高斯-克吕格投影或横轴墨卡托投影;2)中央子午线:121°30′;3)投影椭球:克拉索夫斯基椭球(北京54椭球);4)长半轴:6378245m;5)扁率:298.3;6)横轴加常数:30000m。
3.2基本等高距3.3地物点平面位置精度地形图图上地物点相对于临近图根点的点位中误差和临近地物点点间的距离中误差不超过下表规定;当测图单纯为规划设计或一般用途时,可选用表中括号内的指标。
3.4高程注记点精度和密度3.4.1高程注记点相对于临近图根点的高程中误差不应大于相应比例尺地形图基本等高距的1/3。
困难地区放宽0.5倍。
(测绘标准)国家标准.docx
![(测绘标准)国家标准.docx](https://img.taocdn.com/s3/m/cf4d536850e2524de4187e03.png)
(测绘标准)国家标准序号标准名称标准编号概要说明11∶ 500 1 ∶ 1000GB/T 6962 — 2005规定了 1∶ 500、1∶ 1000、1∶ 2000 地形图航空摄影的技术要求、成果质量1∶ 2000 地形图航空摄影规范的检查方法及航摄器材和航摄成果的保管要求。
21∶ 500 1 ∶ 1000GB/T 7930 — 2008规定了采用模拟、解析航空摄影测量方法测绘1∶500、1∶ 1000、 1∶2000 1∶ 2000 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内业规范地形图的规格、精度及内业作业的基本要求。
31∶ 500 1 ∶ 1000GB/T 7931 — 2008规定了采用模拟、解析航空摄影测量方法测绘1∶500、1∶ 1 000、1∶ 2000 1∶ 2000 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外业规范地形图的外业作业基本要求。
1∶ 25000 1 ∶50000规定了采用模拟、解析航空摄影测量方法测绘1∶25000、 1∶ 50000、1∶41∶ 100000 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内业规GB/T 12340 — 2008100000 地形图的规格、精度及内业作业的基本要求。
范1∶ 25000 1 ∶50000规定了采用模拟、解析航空摄影测量方法测绘1∶25000、 1∶ 50000、1∶51∶ 100000 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外业规GB/T 12341 — 2008100000 地形图的外业作业基本要求。
范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编绘规范第 1 部GB/T 12343 的本部分规定了编绘1∶25000、1∶ 50000、 1∶100000 地形图6分: 1∶25000 1∶50000 1∶ 100000 地形GB/T 12343.1 ―2008的基本要求、技术方法和地形图各要素的综合要求和技术指标。
图编绘规范7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编绘规范第 2 部GB/T 12343.2 ―2008GB/T 12343 的本部分规定了编绘1∶250000 地形图的基本要求、技术方法分: 1∶250000 地形图编绘规范和地形图各要素的综合要求和技术指标。
1:500 1:1000 1:2000外业数字测图
![1:500 1:1000 1:2000外业数字测图](https://img.taocdn.com/s3/m/99e6dbf659eef8c75ebfb375.png)
测图比例尺 1:500
图根控制点
的密度
64
(点数/km2)
1:1000 16
1:2000 4
2011培训之外业数字测图
6
三、数据采集
• 1、作业组织。 • 外业数字测图一般以所测区域(测区)为单位统一组织 作业和组织数据。单测区较大或有条件时,可在测区内按自 然带状地物(如街道线、河沿线等)为边界线构成分区界, 分成若干相对独立的分区。 • 各分区的数据组织、数据处理和作业应相对独立,分区 内及各分区之间在数据采集和处理时不应存在矛盾,避免造 成数据重叠或漏测。 • 当有地物跨越不同分区时,该地物应完整的在某一分区 内采集完成。
对2水居涯民线区•与可陡视坎测8重图.合1比时同例,尺可一大用小水地或涯需线类要代适替界当陡加坎范以边综线围合;。内的植被,其符号可均匀配置;大面 210街1区1培与积训道之路分外的业衔布数接字处的测应图留植0. 被在能表达清楚的情况下,可采用注记说明。 • 8.2地类界与地面上有实物的线状地物符号重合时,可省 2具有多种属性的线状要素(线状地物,面状地物公共边、线状地物与面状地物边界线的重合部分),只可采集一次,但应处理好多种
2011培训之外业数字测图
9
三、数据采集
• 3.4地貌一般以等高线表示,特征明显的地貌不能用等高 线表示时,应以符号表示。山顶、鞍部、凹地、山脊、谷底 及倾斜变换处,应测记高程点。
• 3.5露岩、独立石、梯田坎应测记比高,斜坡陡坎比高小 于1/2等高距或在图上小于5mm,可舍去,当坡坎较密时, 可适当取舍。
• 2.3线状地物采集时,应视其变化测定,适当增加地物点 的密度,以保证曲线的准确拟合。
• 2.4碎步点采集与控制测量同时进行时,碎步点坐标应以 经平差后的控制点坐标计算得到,当控制测量成果检核超限
测绘实用标准国家实用标准
![测绘实用标准国家实用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f176e88128ea81c759f57843.png)
序号
标准名称
标准编号
概要说明
1
1∶500 1∶1000
1∶2000 地形图航空摄影规范
GB/T 6962—2005
规定了1∶500、1∶1000、1∶2000地形图航空摄影的技术要求、成果质量的检查方法及航摄器材和航摄成果的保管要求。
2
1∶500 1∶1000
1∶2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内业规范
规定了三角测量的布设原则、基本精度指标与主要技术要求。
43
大地天文测量规范
GB/T 17943—2000
规定了在陆地上测定天文经度、天文纬度和天文方位角的施测原则、测定方法和精度要求等。
44
加密重力测量规范
GB/T 17944—2000
规定了在陆地上进行重力测量的布测原则、精度要求、施测方法等。
45
GB/T 12341—2008
规定了采用模拟、解析航空摄影测量方法测绘1∶25000、1∶50000、1∶100000地形图的外业作业基本要求。
6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编绘规范 第1部分:1∶25000 1∶50000 1∶100000地形图编绘规范
GB/T 12343.1―2008
GB/T 12343的本部分规定了编绘1∶25000、1∶50000、1∶100000地形图的基本要求、技术方法和地形图各要素的综合要求和技术指标。
1∶2000 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数字化测图规范
GB/T 15967—2008
规定了用解析航空摄影测量方法进行1∶500、1∶1000、1∶2000地形图数字化测图作业的基本要求和成果精度要求。
28
遥感影像平面图制作规范
GB/T 15968—2008
新旧版1:500 1:1000 1:2000 比例尺地形图图式解读
![新旧版1:500 1:1000 1:2000 比例尺地形图图式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00098d112cc58bd63086bd30.png)
新旧版1:500 1:1000 1:2000 比例尺地形图图式解读本文通过对新版本《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第一部分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GB/T 20257.1-2007)大比例尺地形图图式的解读,按地形图要素分类比较并归纳新旧两套图式的不同之处,并指出了该《图式》的特点及存在的不足,使广大从事测绘工作的人员能更快适应和理解新图式。
标签:数字地图地形图图式变化及特点1引言地形图(topographic map)指的是地表起伏形态和地理位置、形状在水平面上的投影图。
具体来讲,将地面上的地物和地貌按水平投影的方法,并按一定的比例尺缩绘到图纸上,这种图称为地形图。
地形图图式是地形图上表示各种地物和地貌要素的符号、注记和颜色的规则和标准,是测绘和使用地形图所依据的技术文件之一,由测绘主管部门立法颁布实行。
地形图图式是一个活动的载体,其负载的各种符号、形状、大小、多少取决于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地物地貌等各种形式自然变化和人类人为的各种活动,这样中国就有1964年版、1974年版、1977年版、1996年版、2007年版的《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图式的变化和修订是社会发展的必然。
07版图式中各种地物的表示更加简捷,符号更加形象和完整。
新版《图式》的出发点,着眼于数字化地形图的出图及入库,抛弃了手工绘图,便于识图。
更能适应数字测绘现状和信息化测绘的发展趋势。
本文对新版1:500 1:1000 1:2000比例尺地形图图式进行了详细解读。
2解读通过07版新图式与96版旧图式相比,07 版新图式变化较大。
新版图式中符号尺寸的尺寸说明比较详细到位、分类(层)较明确,新版《图式》在符号的尺寸及符号间相互关系上更趋于严谨,便于出图。
调整并规范了《图式》符号的标准结构,提高了在应用领域的兼容性。
新版《图式》的变化及特点有以下几点:(1)地形图颜色规定不同。
96 版图式对于地形图颜色规定采用蓝晒复制或单色印刷,视用图需要可以使用黑棕绿三色印刷。
1-500数字测图规范
![1-500数字测图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d087357c453610661ed9f4fd.png)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1:500数字测图规范篇一:大比例尺数字测图的技术规范大比例尺数字测图的技术设计大比例尺测图是指1:500~5000比例尺测图,而1:10000~1:50000比例尺测图目前多采用航测法成图。
小于1:50000的小比例尺图,是根据较大比例尺及各种资料编制而成的。
大比例尺除测绘地形图以外,还有地籍图、房产图和地下管线图等,它们的基本测绘方法是相同的,并且有本地统一的平面坐标系统、高程系统和图幅分幅方法。
技术设计是数字测图最基本的工作,它是依据国家有关规定(规程)及数字图的用途、用户的要求、本单位的仪器设备状况等对数字测图工作进行具体设计。
因此,在测图开始前,应编写技术设计书,拟定作业计划,以保证测量工作在技术上合理、可靠,经济上人力、物力,有计划、有步骤的展开工作。
一、数字测图技术设计的依据数字测图方案,一般是依据测量任务书提出的数字测图的目的,精度、控制点密度、提交的成果和经济指标等,结合规范(规程)规定和本单位的仪器设备、技术人员状况,通过现场踏勘,具体确定加密控制方案、数字测图的方式、野外数字采集的方法以及时间。
人员安排等内容。
数字测图技术设计的主要依据是国家现行的有关测量规范(规程)和测量任务书。
1.测量规范(规程)数字测图测量规范(规程)是国家测绘管理部门或行业部门制定的技术法规,目前数字测图技术设计依据的规范(规程)有:《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1:500、1:1000、1:2000外业数字测图技术规程》《1:500、1:1000、1:2000地形图数字化规范》;《1:500、1:1000、1:2000地形图要素分类与代码》;《工程测量规范》《城市测量规范》《房产测量规范》2.测量任务书测量任务书或测量合同是测量施工单位上级主管部门或合同甲方下达的技术要求文件。
这种技术文件是指令性的,它包含工程项目或编号、设计阶级及测量目的、测区范围(附图)及工作量、对测量工作的主要技术要求和特殊要求以及上交资料的种类和时间等内容。
1:500、1:1000、1:2000数字线制图要求
![1:500、1:1000、1:2000数字线制图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76e95143a6c30c2258019e3c.png)
4、交通要素的测绘及表示应符合下列规定:
4、交通要素的测绘及表示应符合下列规定:
谢谢观赏
• 8.5坡度在70°以下的石山和天然斜坡,可用等高线或用等高线配合符号表示。 独立石、土堆、坑穴、陡坡、斜坡、梯田坎、露岩地等应在上下方分别测注高 程或测注上(或下)方高程及量注比高。
8、地貌要素的测绘及表示应符合下列规定:
• 高程注记点的分布应符合下列规定:
图上高程点应分布均匀,丘陵地区高程点注记点间距宜符合下表的规定;平坦及 地形简单地区可放宽至1.5倍,地貌变化较大的丘陵地、山地与高山地应适当加密
CASS地物绘制菜单
地物绘制 菜单
1、控制点测绘及表示规定
• 1.1测量控制点是测绘地形图和工程测量施工放样的主要依据,在图上应精确表 示。
• 1.2各等级测量控制点应测绘其平面的几何中心位置,并应表示类型、等级和点 名。
埋石图根点
不埋石图根点
2、居民地及设施要素测绘及表示应符合下列规定
• 2.1居民地的各类建筑物、构筑物及主要附属设施应准确测绘外围轮廓和如实反 映建筑结构特征。
• 5.2架空的、地面上的、有管堤的管道均应实测,并应分别用相应符号表示,注 记传输物质的名称。当架空管道直线部分的支架密集时,可适当取舍。地下管 线检修井宜测绘表示。
6、境界与政区要素的测绘及表示应符合下列规定:
• 6.1DLG上应正确反映境界的类别、等级、位置以及与其他要素的关系。
1:500--2000全野外数字地形图测量流程
![1:500--2000全野外数字地形图测量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a5c66b02f90f76c660371a01.png)
全野外数字地形图测量作业流程采用全野外手段进行1:500、1:1000、1:2000或其它比例尺地形图测量,获取数字形式的大比例尺地形图。
测量中,执行《城市测量规范》(CJJ8―99)和《1:500 1:1000 1:2000地形图图式》(GB/T 20257.1-2007)等相关规范规程,也可依照委托方要求执行其指定的规范规程。
工作流程图如下:图41. 资料准备基础控制资料:国家二、三、四等平面控制点或城市GPS A、B级网控制资料,一、二、三等水准点资料,以及其它相关资料。
地形图:1:500、1:1000、1:2000或其它大比例尺数字或纸质地形图。
其它资料:行政境界、注记名称等资料。
仪器设备:全站仪、测量型GPS、皮尺等硬件以及数字化软件。
应认真检查数据资料是否齐全,数据质量是否合格,仪器设备是否合格、齐备,大型项目需填写“项目资料清单”。
2. 图根控制测量根据CJJ8―99和GB/T7929―1995等相关标准,进行图根控制布设﹑施测及计算,获取图根点,作为地形测图的基础。
3. 地形测图地形测图主要内容包括居民点和垣栅、工矿建筑物和其它设施、交通及附属设施、管线及附属设施、水系及附属设施、境界、地貌和土质、植被等各项地物、地貌要素,以及地理名称注记等。
此外,测量控制点也是地形图的重要内容之一。
测图方法可采用全站仪直接采集数据+便携式微机外业实时成图,或全站仪+电子手簿采集数据内业机助成图,或全站仪+掌上机外业记录与图形并存内业联机成图方法。
也可采用经纬仪配合量角器展点的测绘方法,内业进行数字化成图。
此外,还可采用测记法﹑大平板仪等其他测绘方法。
提供成果为数字形式地形图或记录在薄膜或纸质图上的外业调查草图。
4. 地形图编辑不同测图方法提供的外业测图成果不同,内业编辑工作也有区别:a、对于外业提供的数字形式的地形图,主要进行图形编辑、图幅接边和图幅之间要素一致性检查等工作,获取地形图基线数据。
数字测图外业实施
![数字测图外业实施](https://img.taocdn.com/s3/m/14f21043195f312b3069a581.png)
1:1000≥16个 1:500≥64个 支点:在控制点或图根点上,增设测站点可采用极坐标法、交会法和 支导线。
一、控制测量
平面:
图2 图1
导线测量/交会测量
B
GPS静态测量/动态GPS(RTK) 图4
辐射法 图4
一步测量法 图5
4、仪器设备的选择及检验
控制网:静态GPS /动态GPS/导线 加密:动态GPS/导线测量
2〞3+2×10-6D 数据采集:全站仪/动态GPS
6〞5+5×10-6D ,
仪器的检校:
5、技术设计书的编写
§(二)数字测图的实施
一、控制测量 二、测图前的准备工作 三、全站仪野外数据采集原理
一、控制测量
A
高程: 水准测量 三角高程测量
B A
T1
T3
图5
T
2
图3
检核
D C
一、控制测量
高程:
图2
图3
图1
水准测量
三角高程测量
平面:
导线测量/交会测量
GPS静态测量/动态GPS(RTK)
辐射法
一步测量法ຫໍສະໝຸດ 辐射法就是在某一通视良好的等级 控制上,用坐标法测量方法,按全圆方 向观测方式一次测定几个图根点.这种 方法无须平差计算,直接测出坐标.为 了保证图根点精度,一般要进行两次观 测。
1997)
《大比例尺地形图机助制图规范》(GB14912-94) 《工程测量规范》 《城市测量规范》 《地籍测绘规范》 《地籍图式》 《房地产测量规范》
二、技术设计书的编写
1、测区踏勘
交通 水系 植被
(测绘标准)国家标准
![(测绘标准)国家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668dc35df18583d048645903.png)
本部分规定了1:5000、1:10000基础地理信息要素数据字典的内容结构与要素的描述。
59
基础地理信息要素数据字典 第3部分: 1:25000 1:50000 1:100000基础地理信息要素数据字典
GB/T 13977—1992
规定了用航空摄影测量方法测绘1∶5000、1∶10000地形图的规格、精度及外业作业的基本要求。
16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分幅和编号
GB/T 13989—1992
规定了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的分幅、编号及编号应用的公式。
17
1∶5000 1∶10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内业规范
(测绘标准)国家标准
序号
标准名称
标准编号
概要说明
1
1∶500 1∶1000
1∶2000 地形图航空摄影规范
GB/T 6962—2005
规定了1∶500、1∶1000、1∶2000地形图航空摄影的技术要求、成果质量的检查方法及航摄器材和航摄成果的保管要求。
2
1∶500 1∶1000
1∶2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内业规范
13
坐标展点仪
GB/T 13605—1992
规定了平台式直角坐标展点仪的分类、基本参数、技术要求、试验方法和检验规则以及标志、包装、运输及贮存等。
14
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代码
GB/T 13923—2006
规定了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代码,用以标识数字形式的基础地理信息要素类型。
15
1∶5000 1∶10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外业规范
规定了地形数据库与地名数据库技术接口设计的要求以及技术实施的方法和步骤。
40
最新1:5001:10001:2000外业数字测图汇总
![最新1:5001:10001:2000外业数字测图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dac9ff1165ce050877321353.png)
注:括号内的等高距依用途需要选用。
• 5、高程点密度
• 地图制图产品中高程注记点密度为图上每100cm2内5~20 个,一般选择明显地物点或地形特征点。
2011培训之外业数字测图
3
一、一般规定
• 6、地形图的精度 • 地物点平面位置中误差
地区分类
城镇、工业建筑 区、平地、丘陵
地
困难地区、 隐蔽地区
2011培训之外业数字测图
7
三、数据采集
• 2、数据采集。 • 2.1点状要素(独立地物)能按比例表示时,应按实际形 状采集,不能按比例表示时应精确测定定位点或定位线。有 方向性的点状要素应先采集定位点,在采集方向点线。
• 2.2具有多种属性的线状要素(线状地物,面状地物公共 边、线状地物与面状地物边界线的重合部分),只可采集一 次,但应处理好多种属性之间的关系。
比例尺
1:500 1:1000 1:2000 1:500 1:1000 1:2000
点位中误差
±0.15(±0.25) ±0.30(±0.50) ±0.60(±1.00) ±0.23(±0.40) ±0.45(±0.80) ±0.90(±1.60)
临近地物 点间距中误差
±0.12(±0.20) ±0.24(±0.40) ±0.48(±0.80) ±0.18(±0.30) ±0.36(±0.60) ±0.72(±1.20)
2011培训之外业数字测图
5
二、图根控制
•1、四等以下各级基础平面控制测量的最弱点相对于起算点 点位中误差不应大于5cm。四等以下各级基础高程控制的最 弱点相对于起算点的高程中误差不应大于2cm。 •2、图根点相对于图根起算点的点位中误差,按测图比例尺: 1:500不应大于5cm,1:1000,1:2000不应大于10cm。 •3、图根控制点(包括高级控制点),应满足测图需要为准 则,一般不应低于下表。
最新测绘行业规范
![最新测绘行业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b5ca5ab165ce0508763213bc.png)
序号名称代号内部标识号出版单位发布日期实施日期1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07-10-25 2008-5-12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第1部分: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GB/T20257.1-2007 CHGF0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2007-8-30 2007-12-13 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18314-2009 CHGF0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2009-2-6 2009-6-14 城市测量规范CJJ8-99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5 房地产测量规范GB/T17986.1-2000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6 测绘作业人员安全规范CH 1016-2008 国家测绘局 2008-2-13 2008-3-17 地籍测绘规范CH5002-94 国家测绘局8 地籍图图式CH5003-949 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12897-200610 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T12898-2009 CHGF0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2009-5-6 2009-10-111 国家基本比GB/T20257.2-2006 CHGF02 中华人民共2006-5-24 2006-10-1例尺地图图式第2部分:1:5000 1:10000地形图图式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12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第3部分:1:250001:500001:100000地形图图式GB/T20257.3-200613 测绘技术总结编写规定CH/T1001-200514 测绘技术设计规定CH/T1004-200515 全球定位系统实时动态测量(RTK)技术规范CH/T2009-201016 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 8-200717 精密工程测量规范GB/T 15314-9418 土地勘测定界规程TD/T 1008-200719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分幅和编号GB/T13989-199220 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代码GB/T13923-200621 数字测绘成果质量要求GB/T17941-200822 航空摄影测量外野规范GB7931-8723 行政区域界线测绘规范GB/T17796-200924 城市地下管线探测技术规程CJJ61-200325 区域似大地GBT_23709-2009_水准面精化基本技术规定1:5001:10001:2000外业数字测图技术规程GB/T 14912-2005 CHGF07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2005-4-19 2005-10-11:500 1:10001:2000地形图数字化规范GB/T 17160-2008 CHGF06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2008-6-20 2008-12-1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GB/T24356-200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2009-9-30 2009-12-1油气输送管道工程测量规范GB/T50539-2009地质矿产勘查测量规范GB/T18341-2001煤炭资源勘探工程测量规程煤炭工业部。
(测绘标准)国家标准
![(测绘标准)国家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1d2440a9376baf1ffd4fad7f.png)
(测绘标准)国家标准(测绘标准)国家标准序号标准名称标准编号概要说明1 1∶500 1∶10001∶2000 地形图航空摄影规范GB/T 6962—2005规定了1∶500、1∶1000、1∶2000地形图航空摄影的技术要求、成果质量的检查方法及航摄器材和航摄成果的保管要求。
2 1∶500 1∶10001∶2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内业规范GB/T 7930—2008规定了采用模拟、解析航空摄影测量方法测绘1∶500、1∶1000、1∶2000地形图的规格、精度及内业作业的基本要求。
3 1∶500 1∶10001∶2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外业规范GB/T 7931—2008规定了采用模拟、解析航空摄影测量方法测绘1∶500、1∶1 000、1∶2000地形图的外业作业基本要求。
4 1∶25000 1∶500001∶100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内业规范GB/T 12340—2008规定了采用模拟、解析航空摄影测量方法测绘1∶25000、1∶50000、1∶100000地形图的规格、精度及内业作业的基本要求。
5 1∶25000 1∶500001∶100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外业规范GB/T 12341—2008规定了采用模拟、解析航空摄影测量方法测绘1∶25000、1∶50000、1∶100000地形图的外业作业基本要求。
6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编绘规范第1部分:1∶25000 1∶50000 1∶100000地形图编绘规范GB/T 12343.1―2008GB/T 12343的本部分规定了编绘1∶25000、1∶50000、1∶100000地形图的基本要求、技术方法和地形图各要素的综合要求和技术指标。
7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编绘规范第2部分:1∶250000地形图编绘规范GB/T 12343.2―2008GB/T 12343的本部分规定了编绘1∶250000地形图的基本要求、技术方法和地形图各要素的综合要求和技术指标。
?1:5001:10001:2000地形图测绘方法,全是干货!
![?1:5001:10001:2000地形图测绘方法,全是干货!](https://img.taocdn.com/s3/m/28af3153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1f6f89c.png)
1:5001:10001:2000地形图测绘方法,全是干货!测绘一幅地形图简单,要测绘一幅合格的地形图还得好好下功夫。
1:500 1:1000 1:2000地形图测绘内外业1 地形图测绘1.1 图根控制测量图根控制点是直接供地形图测绘使用的依据。
图根控制点的密度应根据实地地物、地貌的复杂程度,地形图测绘的测量手段和作业方式等情况决定;图根点的密度不得小于每平方公里14个。
图根控制点相对于邻近等级控制点的点位中误差不得大于0.2米,高程中误差不得大于0.1米。
图根控制点宜选在地势较高、视野开阔的地方并应设定标志,相邻点间必须通视。
根据实地情况结合目前的测量设备以及技术手段,本测区图根控制点的平面测量可采用光电测距导线、GPS快速静态/静态相对定位和GPS RTK等满足精度要求的方法。
图根控制点的高程测量可采用水准测量、光电测距导线、GPS快速静态/静态相对定位和GPS RTK等满足精度要求的方法。
当解析图根点不能满足测图要求时,可增补少量图解交会点或视距支点作为测站点测图。
由图根点上可支出一个支点,支点边长不宜大于地形点最大于400米。
1.1.1 图根控制测量采用光电测距导线施测时的要求图根平面控制测量应闭合或符合于路线等级控制点上。
当需要加密时,图根控制点不宜超过两次符合;条件受限时,可布设成支导线,支导线的边数不得超过3条。
图根导线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导线全长小于3000米,平均边长300米,不小于1个测回,测角中误差小于±20秒,导线的方位角闭合差小于,导线相对闭合差小于1/4000。
组成节点后,节点间或节点与起算点的长度不得大于2100米。
1.1.2 图根控制测量采用GPS快速静态/静态相对定位施测时的要求图根控制测量采用GPS快速静态/静态相对定位施测时的要求基本等同首级GPS控制测量的要求。
区别为标准差计算时固定误差a和比例误差系数b的取值不同,图根控制测量时a取10mm,b的取20mm/km。
1:500 1:1000 1:2000外业数字测图解析
![1:500 1:1000 1:2000外业数字测图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9b04d2e8ba0d4a7303763a0f.png)
2.0(2.5) 2.0(2.5)
注:括号内的等高距依用途需要选用。
•5、高程点密度 • 地图制图产品中高程注记点密度为图上每100cm2内5~20 个,一般选择明显地物点或地形特征点。
2011培训之外业数字测图 4
一、一般规定
•6、地形图的精度 • 地物点平面位置中误差
地区分类 比例尺 1:500 1:1000 1:2000 1:500 1:1000 1:2000 点位中误差 ±0.15(±0.25) ±0.30(±0.50) ±0.60(±1.00) ±0.23(±0.40) ±0.45(±0.80) ±0.90(±1.60) 临近地物 点间距中误差 ±0.12(±0.20) ±0.24(±0.40) ±0.48(±0.80) ±0.18(±0.30) ±0.36(±0.60) ±0.72(±1.20)
2011培训之外业数字测图 10
三、数据采集
• 3.4地貌一般以等高线表示,特征明显的地貌不能用等高 线表示时,应以符号表示。山顶、鞍部、凹地、山脊、谷底 及倾斜变换处,应测记高程点。 • 3.5露岩、独立石、梯田坎应测记比高,斜坡陡坎比高小 于1/2等高距或在图上小于5mm,可舍去,当坡坎较密时, 可适当取舍。 • 3.6一年分几季种植不同作物的耕地,以夏季作物为准; 地类界与线状地物重合时,按线状地物采集。 • 3.7居民地、机关、学校、山岭、河流等有名称的应标注 名称。
2011培训之外业数字测图
6
二、图根控制
•1、四等以下各级基础平面控制测量的最弱点相对于起算点 点位中误差不应大于5cm。四等以下各级基础高程控制的最 弱点相对于起算点的高程中误差不应大于2cm。 •2、图根点相对于图根起算点的点位中误差,按测图比例尺: 1:500不应大于5cm,1:1000,1:2000不应大于10cm。 •3、图根控制点(包括高级控制点),应满足测图需要为准 则,一般不应低于下表。
大比例尺数字测图的技术规范
![大比例尺数字测图的技术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5ba4fd5ebe23482fb4da4c85.png)
大比例尺数字测图的技术设计大比例尺测图是指1:500~5000比例尺测图,而1:10000~1:50000比例尺测图目前多采用航测法成图。
小于1:50000的小比例尺图,是根据较大比例尺及各种资料编制而成的。
大比例尺除测绘地形图以外,还有地籍图、房产图和地下管线图等,它们的基本测绘方法是相同的,并且有本地统一的平面坐标系统、高程系统和图幅分幅方法。
技术设计是数字测图最基本的工作,它是依据国家有关规定(规程)及数字图的用途、用户的要求、本单位的仪器设备状况等对数字测图工作进行具体设计。
因此,在测图开始前,应编写技术设计书,拟定作业计划,以保证测量工作在技术上合理、可靠,经济上人力、物力,有计划、有步骤的展开工作。
一、数字测图技术设计的依据数字测图方案,一般是依据测量任务书提出的数字测图的目的,精度、控制点密度、提交的成果和经济指标等,结合规范(规程)规定和本单位的仪器设备、技术人员状况,通过现场踏勘,具体确定加密控制方案、数字测图的方式、野外数字采集的方法以及时间。
人员安排等内容。
数字测图技术设计的主要依据是国家现行的有关测量规范(规程)和测量任务书。
1.测量规范(规程)数字测图测量规范(规程)是国家测绘管理部门或行业部门制定的技术法规,目前数字测图技术设计依据的规范(规程)有:《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1:500、1:1000、1:2000外业数字测图技术规程》《1:500、1:1000、1:2000地形图数字化规范》;《1:500、1:1000、1:2000地形图要素分类与代码》;《工程测量规范》《城市测量规范》《房产测量规范》2.测量任务书测量任务书或测量合同是测量施工单位上级主管部门或合同甲方下达的技术要求文件。
这种技术文件是指令性的,它包含工程项目或编号、设计阶级及测量目的、测区范围(附图)及工作量、对测量工作的主要技术要求和特殊要求以及上交资料的种类和时间等内容。
测绘地理信息国家标准
![测绘地理信息国家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1cf3d5290b1c59eef9c7b42d.png)
序 号
标准名称
12.
城市地下空间测绘规 范
13.
城市测绘基本技术要 求
14.
地理信息 术语
位置服务
15. 地址模型
16.
公交导航数据模型与 交换格式
17.
工程测绘基本技术要 求
1:25 000 1:50 000 光 18. 学 遥 感 测 绘 卫 星 影 像
产品
19.
光学遥感测绘卫星影 像产品元数据
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制定的 测绘地理信息国家标准 (截止到 2017 年 12 月)
序 号
标准名称
1.
1:500 1:1 000 1:2 000 外业数字测图规程
2.
公开版纸质地图质量 评定
3.
室内多维位置信息标 记语言
4. 实景地图数据产品
5.
室内外多模式协同定 位服务接口
6. 手机地图数据规范
7. 地图符号 XML 描述规范
8.
测绘地理信息数据数 字版权标识
9.
公开版地图地名表示规范
11. 地表覆盖信息服务
标准编号
GB/T 14912-2017 GB/T 19996-2017 GB/T 35627-2017 GB/T 35628-2017 GB/T 35629-2017 GB/T 35630-2017 GB/T 35631-2017 GB/T 35632-2017 GB/T 35633-2017 GB/T 35634-2017 GB/T 35635-2017
概要说明
本标准规定了城市地下空间测绘的总体要求以及控制测量、现 状调查、现状测绘、三维建模、数据管理和质量控制的基本要 求。 本标准适用于城市地下空间测绘的技术设计、作业实施及质量 管理。 本标准规定了城市测绘的总体要求以及基础控制测量、地理信 息数据获取、专项测绘、地理信息数据管理与应用、质量控制 的总体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城市测绘的技术设计、作业实施及质量管理。 本标准给出了地理信息领域位置服务的基本术语及其定义。 本标准适用于地理信息领域位置服务的管理、研究、开发及应 用活动。 本标准定义了地址的数据模型、数据结构、地址数据与外部数 据的关联。 本标准适用于地址数据的编配、转换与互操作。 本标准规定了公交导航数据模型、公交 POI(站点/出入口)、 公交线路、公交企业和公交关联信息。 本标准适用于公交导航数据的使用与交换,也适用于公交导航 数据的生产。 本标准规定了工程测绘的基本规定及工程地形测绘、规划测量、 施工测量和变形测量等基本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工程测绘的技术设计、作业实施等工作。 本标准规定了 1:25 000、1:50 000 光学遥感测绘卫星影像产品 的描述、构成及文件要求、模式、要求、检验、包装和保密。 本标准适用于 1:25 000 1:50 000 光学遥感测绘卫星影像产品 的生产、质量检验和使用。 本标准规定了光学遥感测绘卫星影像产品及提供信息服务所需 要的元数据基本要求、信息内容和数据字典。 本标准适用于光学遥感测绘卫星影像产品的生产、建库、更新、 分发服务和应用等。 本标准规定了地下管线数据获取的技术装备、数据采集、数据 处理、质量检查与质量评定、成果验收与提交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各种金属、非金属管道及线缆等地下管线数据获 取,包括管线竣工测量。地面及架空管线的数据可参照本标准 执行。 本标准规定了导航电子地图框架数据模型、要素内容及交换格 式。 本标准适用于导航电子地图数据的使用与交换,也适用于导航 电子地图框架数据生产。 本标准规定了导航电子地图增量更新的数据内容、数据组织管 理和传输等基本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应用平台和智能终端的导航电子地图数据的增量 更新。 本标准为地理信息语境中使用概念模式语言提供规则和指南, 并确定概念模式语言为统一建模语言(UML)。 本标准提供了一个统一建模语言(UML)的专用标准。 本标准的标准化目标类型是描述地理信息的 UML 模式。 本标准规定了地理信息兴趣点的分类与编码原则、方法及代码 表。 本标准适用于地理信息兴趣点的采集、处理、应用和共享。 本标准规定了突发事件应急标绘符号的分类与编码、符号样式、 符号使用方法及符号扩充原则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突发事件应急标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培训之外业数字测图
7
三、数据采集
•1、作业组织。 • 外业数字测图一般以所测区域(测区)为单位统一组织 作业和组织数据。单测区较大或有条件时,可在测区内按自 然带状地物(如街道线、河沿线等)为边界线构成分区界, 分成若干相对独立的分区。 • 各分区的数据组织、数据处理和作业应相对独立,分区 内及各分区之间在数据采集和处理时不应存在矛盾,避免造 成数据重叠或漏测。 • 当有地物跨越不同分区时,该地物应完整的在某一分区 内采集完成。
2.0(2.5) 2.0(2.5)
注:括号内的等高距依用途需要选用。
•5、高程点密度 • 地图制图产品中高程注记点密度为图上每100cm2内5~20 个,一般选择明显地物点或地形特征点。
2011培训之外业数字测图 4
一、一般规定
•6、地形图的精度 • 地物点平面位置中误差
地区分类 比例尺 1:500 1:1000 1:2000 1:500 1:1000 1:2000 点位中误差 ±0.15(±0.25) ±0.30(±0.50) ±0.60(±1.00) ±0.23(±0.40) ±0.45(±0.80) ±0.90(±1.60) 临近地物 点间距中误差 ±0.12(±0.20) ±0.24(±0.40) ±0.48(±0.80) ±0.18(±0.30) ±0.36(±0.60) ±0.72(±1.20)
2011培训之外业数字测图 17
四、地图制图产品的编辑原则
•9、植被 • 9.1文字注记要使所表达的地物明确判读,字头朝北,道 路河流名称,可随线状弯曲的方向排列,各字底边平行于南 北图廓线。
• 9.2注记文字之间最小间隔为0.5mm,最大间隔不应超过 字大的8倍。注记时应避免遮盖主要地物和地形特征部分。
2011培训之外业数字测图
11
三、数据采集
•4、地形点密度 •地形点间距按表执行。地形线和断裂线应按其地形变化增大 采点密度。
比例尺 地形点平均间距 1:500 25 1:1000 50 1:2000 100
2011培训之外业数字测图
12
四、地图制图产品的编辑原则
•1、居民地 • 1.1街区与道路的衔接处应留0.2mm的间隔。 • 1.2建筑在陡坎和斜坡上的建筑物,按实际位置绘出,陡 坎无法准确绘出时,可移位表示,并留0.2mm的间隔。 • 1.3悬空与水上的建筑物与水涯线重合时,建筑物照常绘 出,间断水涯线。 •2、点状地物 • 2.1两个点状地物相距很近,同时绘出有困难时,可将高 大突出的准确表示,另一个移位表示,但应保持相互的位置 关系
2011培训之外业数字测图
6
二、图根控制
•1、四等以下各级基础平面控制测量的最弱点相对于起算点 点位中误差不应大于5cm。四等以下各级基础高程控制的最 弱点相对于起算点的高程中误差不应大于2cm。 •2、图根点相对于图根起算点的点位中误差,按测图比例尺: 1:500不应大于5cm,1:1000,1:2000不应大于10cm。 •3、图根控制点(包括高级控制点),应满足测图需要为准 则,一般不应低于下表。
•
。
2011培训之外业数字测图 13
四、地图制图产品的编辑原则
• 2.2点状地物与房屋、道路、水系等其他地物重合时,可 中断其他地物符号,间隔0.2mm,以保持独立符号的完整性。 •3、交通 • 3.1双线道路与房屋、围墙等高出地面的建筑物边线重合 时,可用建筑物边线代替道路边线。道路边线与建筑物的接 头处,应间隔0.2mm。 • 3.2铁路与公路(或其他道路)水平相交时,铁路符号不 断,另一道路符号中断;不在同一水平相交时,道路的交叉 处,应绘制相应的桥梁符号。 • 3.3公路路堤(路堑)应分别绘出路边线与堤(堑)边线, 两者重合时,可将其中之一移动0.2mm绘出。
2011培训之外业数字测图
15
四、地图制图产品的编辑原则
•6、境界 • 6.1凡绘制有国界线的图,应报国家测绘局地图审核中心 批准。 • 6.2境界线以线状地物一侧为界时,应离线状地物0.2mm 按图式绘出;如以线状地物中心为界,不能在线状地物中心 绘出时,可沿两侧每隔3~5cm交错绘出3~4节符号。但在境界 相交或明显拐弯及图廓处,境界符号不应省略,以明确走向 和位置。 •7、等高线 • 5.1单色图上等高线遇到房屋及其建筑物、双线道路、路 堤、路堑、坑穴、陡坎、斜坡、湖泊、双线河、双线渠以及
• 9.3高程注记一般注记于点的右方,离点间隔0.5mm。
• 9.4等高线注记字头应指向山顶或高地,但字头不宜指向 图纸下方。地貌复杂的地方,应注意合理配置,以保持地貌 的完整性。
2011培训之外业数字测图
18
2011培训之外业数字测图 14
四、地图制图产品的编辑原则
•4、管线 • 4.1城市建筑区内电力线、通讯线可不连接,但应绘出连 线方向。 • 4.2同一杆架上有多种线路时,表示其中主要的线路,但 各种线路走向应连贯,线类应分明。 •5、水系 • 5.1河流遇水闸、水坝、桥梁应断开。 • 5.2水涯线与陡坎重合时,可用水涯线代替陡坎边线;水 涯线与坡脚线重合时,仍应在坡脚将水涯线绘出。
城镇、工业建筑 区、平地、丘陵 地
困难地区、 隐蔽地区
2011培训之外业数字测图
5
一、一般规定
•7、高程注记点高程中误差 • 高程注记点相对于临近图根点的高程中误差不应大于相 应比例尺地形图基本等高距的1/3。困难地区放宽0.5倍。 •8、等高线插求点高程中误差 • 等高线插求点相对于邻近图根点的高程中误差,平地不 应大于基本等高距的1/3。丘陵地不应大于基本等高距的1/2。 山地不应大于基本等高距的2/3,高山地不应大于基本等高距。
2011培训之外业数字测图
2
一、一般规定
•3、地形类别的划分 • • • • 平地:绝大部分地形坡度在2°以下的地区。 丘陵地:绝大部分地形坡度在2°~6°之间的地区。 山地:绝大部分地形坡度在6°~25°之间的地区。 高山地:绝大部分地形坡度在25°以上的地区。
•4、地形图的基本等高距 • 地形图的基本等高距根据地形类别和用途的需要,按表 规定选用。 • 一个测区内同一比例尺地形图宜采用相同基本等高距。 当基本等高距不能显示地貌特征时,应加绘半距等高线。平
• 2.4碎步点采集与控制测量同时进行时,碎步点坐标应以 经平差后的控制点坐标计算得到,当控制测量成果检核超限
2011培训之外业数字测图 9
三、数据采集
•限时,测量控制点应重测,且重新计算碎步点坐标。 •3、要素内容的取舍 • 3.1各类建筑物、构筑物及主要附属设施数据均应采集。 房屋以墙为主,临时性建筑物可舍去。对居民区可视测图比 例尺大小或需要适当加以综合。建筑物、构筑物轮廓凸凹在 图上小于0.5mm,可予以综合。 • 3.2地上管线的转角点均应实测,管线直线部分的支架线 杠和附属设施密集时,可适当取舍。 • 3.3水系及附属物,应按实际形状采集。水渠应测记渠底 高程,并标记渠深;堤坝应测记顶部及坡脚高程;泉井应测 记泉的出水口及井台高程,并测记井台至水面的深度。
1:500 1:1000 1:2000外业数字测图源自总工办一、一般规定
•1、采用基准和投影方式 • 外业数字测图平面控制测量的坐标应采用投影平面直角 坐标系,并满足全测区长度变形不大于2.5cm/km。 • 高程基准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当采用独立高程基准 应与1985国家高程基准联测或有确定的转换关系和参数。 •2、地形图的分幅和编号 • 地形图图幅应按矩形分幅,其规格为40cm*50cm或50cm* 50cm。图幅编号按西南角图廓点坐标公里数编号,X坐标在 前,Y在后,亦可按测区统一顺序编号。对已施测过地形图 的测区,可沿用原有的分幅和编号。
2011培训之外业数字测图
8
三、数据采集
•2、数据采集。 • 2.1点状要素(独立地物)能按比例表示时,应按实际形 状采集,不能按比例表示时应精确测定定位点或定位线。有 方向性的点状要素应先采集定位点,在采集方向点线。
• 2.2具有多种属性的线状要素(线状地物,面状地物公共 边、线状地物与面状地物边界线的重合部分),只可采集一 次,但应处理好多种属性之间的关系。 • 2.3线状地物采集时,应视其变化测定,适当增加地物点 的密度,以保证曲线的准确拟合。
2011培训之外业数字测图 10
三、数据采集
• 3.4地貌一般以等高线表示,特征明显的地貌不能用等高 线表示时,应以符号表示。山顶、鞍部、凹地、山脊、谷底 及倾斜变换处,应测记高程点。 • 3.5露岩、独立石、梯田坎应测记比高,斜坡陡坎比高小 于1/2等高距或在图上小于5mm,可舍去,当坡坎较密时, 可适当取舍。 • 3.6一年分几季种植不同作物的耕地,以夏季作物为准; 地类界与线状地物重合时,按线状地物采集。 • 3.7居民地、机关、学校、山岭、河流等有名称的应标注 名称。
2011培训之外业数字测图 16
四、地图制图产品的编辑原则
•注记等均应中断。 • 7.2多色图等高线遇双线河、渠、湖泊、水库、池塘应断 开,遇其他地物可不中断。 • 7.3当等高线的坡向不能判别时,应加绘示坡线。 •8、植被 • 8.1同一地类界范围内的植被,其符号可均匀配置;大面 积分布的植被在能表达清楚的情况下,可采用注记说明。 • 8.2地类界与地面上有实物的线状地物符号重合时,可省 略不绘;与地面上无实物的线状符号重合时,地类界移位 0.2mm。
2011培训之外业数字测图 3
一、一般规定
• 坦地区和城市建筑区,根据用途的需要,也可以不绘等 高线,只用高程注记点表示。
比例尺 地形类别
平地 0.5
0.5(1.0) 1.0(0.5)
丘陵地 1.0(0.5)
1.0 1.0
山地 1.0
1.0
高山地 1.0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