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发展性资助在高等教育资助中的意义与实践

合集下载

新时代高校发展型资助育人模式的实践与思考——上海财经大学浙江

新时代高校发展型资助育人模式的实践与思考——上海财经大学浙江

2019第5期下(总第301期)新时代高校发展型资助育人模式的实践与思考———上海财经大学浙江学院资助工作案例分析张锡均资助育人工作是一项利国利民的教育民生工程,事关脱贫攻坚,事关社会公平。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健全学生资助制度”,实现学生全面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健全家庭困难学生资助体系,推进教育精准脱贫。

高校资助工作是教育扶贫的重要阵地,随着《关于进一步落实高等教育学生资助政策的通知》等政策文件的印发与实施,资助内容不断丰富,资助力度不断加强,资助也更加精准,育人成果更加显著。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的发布,将“资助育人”提升到更高的位置,作为“十大育人”体系之一,标志着我国高等院校资助育人工作迈上了新台阶。

2019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完成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之年,是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做好资助育人工作意义重大。

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中强调,要实现困难群体帮扶精准化,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推进教育精准脱贫。

这既为学生资助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政策性保障,又为资助育人工作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新时代不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因贫困而辍学的目标已基本实现,学生更希望通过高等教育获取更全面的发展机会,追求未来美好生活,因此以经济补助为主的保障型资助已经无法满足高校受助学生新的发展需求,发展型资助成为必然。

面对新形势,高校应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狠抓政策落实,结合本校资助工作特色,加大工作力度,重点做好精准资助,提升资助育人效果,探索构建发展型资助育人新模式。

案例背景与概述小雪,女,我院工商管理系2016级学生,来自农村特困家庭,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父亲病逝,母亲体弱,爷爷有精神病常年吃药,奶奶出过车祸有后遗症,弟弟即将高考。

家里基本依靠政府低保金和母亲打零工过活。

学费是亲戚朋友凑得,生活费靠国家助学金、校内勤工俭学和校外兼职打工。

新生入学报道时,我就观察到小雪的“特别”,身材瘦弱,穿着朴素,内向怯于表达。

浅谈高校发展型资助模式

浅谈高校发展型资助模式

(上接第250页)摘要:高校已建立“贷、奖、助、减、免”等多种方式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政策体系,但在实际执行中,还存在不少问题。

高校发展型资助模式使学生在受资助的同时,还能获得专业的知识、心理以及实践能力的全面发展。

此模式是有效促进教育公平的有效手段,也是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水平的一个必经途径。

关键词:高校困难生发展型资助0引言全国高校大规模扩招始自1999年,到了2012年,录取685万人,考生915万,录取比例达75%[1]。

根据教育部2012年对全国普通高校新生的调查统计,我国当年入校的高校新生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下简称困难生)有190.5万人,占到全国普通高校新生的27.7%[2],大学生上学难的现象更加普遍。

在十八大报告中提高“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水平”,可以使新时期的“资助”的内涵更加丰富,“资助”的要求更高,发展型资助模式的构建就是新时期资助体系的必然趋势。

1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现状1.1资助政策体系更加完善国务院在2004年决定对国家助学贷款政策进行重大的调整和完善,建立“贷、奖、助、减、免”等多种方式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政策体系。

国务院也曾明确指出[3]:加大财政投入,落实各项帮助学生的政策,扩大资助的比例,真正意义上解决困难生的就学问题,使资助困难生的政策体系得到落实。

2012年,教育部门还建立了研究生的国家奖学金制度,启动了高校新生入学资助项目,这些政策的颁布落实,使得我国的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更加完善。

由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发布的《2012年中国学生资助发展报告》可以看出[4],政府资助普通高校学生3842.7万人次,资助金额547.84亿元。

其中,国家奖学金奖励学生9.5万人、14亿元;国家励志奖学金受助学生68.31万人、34.15亿元;国家助学金资助学生486.13万人、135.87亿元;国家助学贷款发放263.45万人、149.03亿元;320万在校生享受国家助学贷款贴息,国家支付贴息19.59亿元;6.12万人应征入伍服义务兵役享受学费补偿贷款代偿及学费资助,资助金额7.59亿元;中央高校和地方高校5.91万名毕业生赴基层就业享受学费补偿贷款代偿,资助金额4.98亿元;2354名退役士兵考入高等学校享受学费资助,资助金额1209.21万元;大学新生入学路费资助项目资助家庭经济困难新生21.11万人,资助金额1.35亿元;中央部属6所师范院校及地方师范院校师范生免费与补助共资助学生5.35万人,资助金额6.34亿元。

高校发展型资助育人的优化路径探析

高校发展型资助育人的优化路径探析

180高校发展型资助育人的优化路径探析程 娟(重庆机电职业技术大学,重庆 402760)摘 要:立德树人是当代高等教育的生命和灵魂,作为十大育人体系之一的资助育人体系要如何切实发挥作用,使高校资助育人工作把“扶困”的输血式帮扶变为“扶智”“扶志”的发展型资助,是当前高校资助育人工作亟需解决的难题。

关键词:高校;发展型资助;资助育人一、目前高校资助育人存在的问题与困境(一)重经济资助,轻育人取向近年来,应国家“不能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的要求,高校基本已建成了“奖、助、贷、勤、补、免”为一体的资助工作体系,加之近年来对于精准扶贫的资助力度,基本已经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解决了入学问题和生活问题。

但是,目前高校的资助工作体系,关注的更多的是学生的经济困难,而忽视了对学生价值观及道德品质的规范和教育。

一些大学生对资助政策的认识存在偏差,把自己所获得的资助看成是理所当然。

学校在对贫困学生的感恩意识的教育引导也有所欠缺,导致高校资助育人功能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因此,高校的资助工作,在解决家庭困难学生经济难题的同时还要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观念。

(二)家庭困难学生认定机制不完善目前高校在开展资助工作时,对于贫困生的认定体系不能达成一致。

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的实际操作过程中,对一些特殊群体的困难学生如:建档立卡、低保、孤儿、烈士子女、残疾人子女等的界定非常直观简单,对认定结果也基本没有异议。

但是,对于那些一般困难生往往很难认定,也容易出现争议。

家庭经济学生认定工作是高校资助工作的基础,只有困难认定客观公正才能让资助工作发挥应有的作用,让家庭经济真正困难的学生得到资助。

相反,现目前各高校对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缺乏统一科学的认定指标,受主观因素影响较大,导致有限的资助资源没有真正用到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身上。

(三)资助体系弱化了育人功能目前,全国各高校在开展资助工作中,更多的是在落实无偿的资助政策,无偿资助体现的是“赠予”,如孤儿和残疾学生等,这确实缓解了困难学生的经济压力,但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浅谈资助工作现状及育人体系

浅谈资助工作现状及育人体系

浅谈资助工作现状及育人体系资助工作是指为学生提供经济上的支持,帮助他们完成学业的一项重要工作。

在中国的高等教育领域,资助工作有着长远的发展和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浅谈资助工作现状及育人体系。

目前,中国的高等教育发展迅速,高校数量不断增加,学生人数也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

资助工作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

经济条件艰苦的学生数量庞大,需要大量的经济支持。

高校的资金来源主要依靠政府拨款和学费收入,这种模式无疑无法满足所有学生的需求。

资助管理体系相对薄弱,资金分配不够公平和透明,导致一些学生错失了资助机会。

为了解决资助工作面临的问题,高校和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建立了一套完善的资助政策,包括奖学金制度、助学贷款、勤工俭学等多种形式。

这些政策可以帮助有经济困难的学生获得相应的资助,减轻他们的经济压力,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成绩。

加强了资助管理工作,建立了专门的资助部门和系统,负责资助工作的管理和监督。

这些措施提高了资金分配的公平性和透明度,避免了滥用和浪费。

加强了资助工作与育人目标的结合,推动资助工作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综合素质培养相结合。

通过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扶持和关怀,促进他们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

在育人体系方面,资助工作起到了重要的支持和推动作用。

通过资助工作,高校可以吸引更多的优秀学生进入学校。

优秀的学生往往有更多的选择,他们会倾向于选择那些提供更多资助和支持的高校。

资助工作可以帮助学生克服经济困难,专心学习和发展自己的兴趣和优势。

经济上的支持可以让学生从繁重的赚钱压力中解脱出来,更加专注于学习和成长。

资助工作可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领导能力。

通过参与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等活动,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社会问题,培养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资助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资助政策和制度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改进。

一些学生可能因为各种原因无法享受到应有的资助,导致了资助机会的浪费和不公平现象的产生。

资助机构和高校应加强与社会各界的合作,扩大资金来源,提高资助的可持续性和稳定性。

我校发展型资助工作的有益探索以南京审计学院经济学院为例

我校发展型资助工作的有益探索以南京审计学院经济学院为例

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2年第5期 NO.5,2012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J O U R N A L O F Y U N N A N I N S T I T U T E O F S O C I A LI S M 171我校发展型资助工作的有益探索——以南京审计学院经济学院为例张丽霞(南京审计学院 经济学院,江苏 南京 211815)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高等教育改革的逐步推进,高校资助工作已进入心的发展阶段,物质资助基本能解决大学生的基本生活需求,但学生的思想、心理、发展问题也日渐突出。

基于我院多年助困工作的实践,本文从思想教育,到资助项目改革等方面提出了发展型资助的几项新举措。

关键词:发展型资助;励志教育;感恩教育;奖学金 中图分类号:F239.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2811(2012)05-0171-2一、我校资助工作概况及存在的问题 在国家教育部和省教育厅的领导下,我校已经建立起了一套完整的资助体系,包括奖(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奖学金)、贷(国家助学贷款和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勤(勤工助学)、补(社会补助、校内定期补助和校内临时补助)、免(学费减免)等五方面的相应资助。

在校资助中心的领导下,各二级院系认真完成各项资助工作,并积极探索新形式的资助形式。

经过努力,从经济上解决了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后顾之忧,实现了“确保没有一名考入公办普通高等学校的学生因为经济困难而辍学”。

根据学校资助中心的统计,我校2006-2007学年—2008-2009学年三年间,人均资助额分别为 2294.67元、3551.03元、4439.53元,物质上的资助已经基本能够解决学生基本生活需求。

如果学习成绩优秀,情况会更好。

例如:我院2007级一名黄姓同学,成绩优异,认定等级为特别困难,她2008—2009学年得到资助为:励志奖学金5000元,国家助学金3000元,优秀学生综合一等奖学金1500元,勤工助学1350元,国家助学贷款交纳学费和住宿费,总额为10850元。

发展型资助育人体系实施探索

发展型资助育人体系实施探索

基金项目:宁夏大学2022年度 资助育人 学生资助研究课题项目(NXUZZ2022014)㊂作者简介:刘东平(1988-),男,汉族,宁夏银川人,硕士,宁夏大学民族预科教育学院学办主任,助教,研究方向:学生发展与管理㊂的会计应用型人才,使会计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同向同行,将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并驾齐驱,形成思政元素的协同发展效应㊂课程思政与产教融合内外联通,以校企合作与时俱进的技术作为立足点,为学生创造仿真的做账实训条件,真正实现高职高校与地方产业的有机融合㊁科学理论与动手实践的有机融合㊁高校教师与企业导师的有机融合㊂4.3㊀第一㊁第二课堂交叉融通课程思政课程思政不仅要在第一课堂里生根发芽,我们还应充分潜在可用的社会资源如校企合作和产教融合㊂高职院校可以积极发掘建立校企联合思政教育的第二课堂,以产业和行业的优秀文化为指引,激发会计专业的学生树立科学探索㊁开拓创新㊁踏实奋斗的职业素养,以及投身会计行业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使命感,通过引导学生积极投身于会计学科竞赛㊁主动报名参加会计实习实训㊁企业导师在实践基地传授动手技能等方式将思政元素融入第二课堂,以 科教与产教 双融合的理念,让 德育与问学 相统一的培养模式在第一和第二课堂里大放异彩,通过在第一和第二课堂里全方位挖掘会计课程的思政教育元素,引导学生自发地把个人理想融入党和国家的事业发展中㊂通过企业课堂与实践的渠道,积极打通会计课程之间对课程思政的共性需求,在会计的核心专业课程教学和企业实践过程中,实现会计理论与实践课程的思政交叉融通和基层教学的共建共融㊂参考文献[1]赵敏,赵坤,郭帮,等.产教融合下高职思政实践育人的创新研究[J ].就业与保障,2022,(10):160-162.[2]赵亚杰,王钰奇. 互联网+ 产教融合下国贸专业 课程思政 建设研究[J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2,35(19):76-78.[3]杨先永,田现旺.高校 思政课程 与 课程思政 协同育人的行动路向探究[J ].齐鲁师范学院学报,2022,37(06):1-10.[4]袁晓华,张淼.产教融合视域下大数据与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 ].海峡科技与产业,2022,35(10):19-21.[5]李锐,汪小芳.高职院校产教融合现状及对策研究[J ].内江科技,2022,43(10):7-8.发展型资助育人体系实施探索以预科院校资助工作为例刘东平(宁夏大学民族预科教育学院,宁夏银川750000)摘㊀要:针对传统型资助育人工作的不足,为更好地做好高校资助育人工作,充实高校资助工作内容,全面贯彻落实全过程㊁全方位育人,从五个需求方面对发展型资助育人体系进行了探索,结合预科院校实际资助工作,对体系内容进行了实施,为高校资助工作提供借鉴㊂关键词:发展型资助育人;预科;实施中图分类号:F23㊀㊀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㊀㊀㊀doi:10.19311/ki.1672-3198.2023.15.0441㊀传统型资助育人存在的问题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精准落实是保证教育公平,巩固脱贫攻坚的重要举措㊂为此,教育部印发‘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明确将资助育人纳入 十大育人体系 ,其中,要求把 扶困 与 扶智 , 扶困 与 扶志 结合起来,建立国家资助㊁学校奖助㊁社会捐助㊁学生自助的 四位一体 发展型资助体系㊂传统型资助育人,侧重与对学生经济进行资助,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学业,但是由于受资助学生原生家庭条件较差,或者在人生过程中受到过一些变故,思想不够成熟,心理过于脆弱,人生观㊁价值观㊁世界观不够健全,遇到问题无法正确处理,没有足够的信心与勇气,缺乏自我认识㊂导致受资助学生即使能够顺利完成学业,也无法在离开校园后,有足够的能力靠自己去摆脱自己贫困的处境,资助工作没有发展性㊂其次,由于助学金的评定主要考虑学生的家庭情况,导致一些学生会产生心安理得的想法,自己贫困国家就一定要帮助自己,潜意识觉得国家应该给予他们补助,对国家的感恩意识淡薄,而且部分㊃821㊃受助学生不珍惜补助,拿到补助金后,就会做出与自己身份不符合的消费,缺乏对学生自我能力提升的激励作用㊂2㊀为何要推进发展型资助育人及其目的与意义随着学生资助工作的不断深入,以及对资助对象回访发现,传统型资助育人的问题必须及时处理,必须及时推进发展型资助育人㊂对于受资助学生,发展型资助育人可以帮助学生树立理想信念,增强自身的责任意识,提高心理承受能力,提升专业技能,指导受资助学生在学校阶段提升各方面能力并进行就业指导,帮助他们从根本上摆脱贫困的身份㊂资助育人工作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资助,另一部分为育人,资助是基础,育人是目标㊂经济上的保障型资助可以帮助大学生完成大学学业,但是学生毕业后,资助一旦停止,学生是否会又一次陷入贫困状态,所以育人显得格外重要,只有从学习㊁工作技能㊁心理㊁社交㊁自我实现等方面进行发展型资助,让学生从内心树立感恩㊁诚信㊁自立自强的意识,才能实现真正的育人㊂为了弥补保障型资助的不足,实现全方位㊁全过程资助育人,保障学生毕业后不返贫,必须实行发展型资助育人㊂3㊀发展型资助育人体系需求探索针对发展型资助育人体系探索,徐征武等人提出从贫困生精准认定制度㊁专项综合奖励制度㊁思想教育㊁心理疏导㊁学业与创业指导等方面进行发展型资助,但是只有思路,没有具体实施,效果不明确;韩韧提出结合伯藜学社受助陶学子培养为例,通过合作学习㊁学长导师制和信息库的建立或可解决学生的个性发展及社会反馈问题㊂王艳等人提出通过构建长效资助机制,以发展性视角全面落实各项资助措施㊂以上研究均未对研究内容赋予实际应用,缺乏实践检验性㊂发展型资助育人,从学生入校到学生毕业走向工作岗位,从学校期间的保障型资助帮助其顺利完成学业到学生毕业后保障型资助停止,学生依靠大学期间培养的学习㊁工作技能㊁心理㊁社交㊁自我实现能力实现自我脱贫㊂本人认为大学期间的发展型资助可以从 学业需求 心理需求 情感需求 发展性需求 就业创业需求 五个需求方面入手,贯彻到学生学习与将来工作的全过程㊂通过 学业需求 指导,主要形式表现为在学院选拔各科学习成绩突出学生,成立学习帮扶小组,以一对一辅导的方式,分别对学习成绩较差的困难生进行帮扶,提高学习成绩㊂此外,在学生入校后,及时对困难学生开展大学生学业规划教育,提前让困难学生谋划好自己未来大学四年需要实现哪些目标,为大学四年学习指明方向㊂通过 心理需求 指导,对困难学生开展心理帮扶和引导,帮助精神脱贫㊂可以开展朋辈心理辅导,或邀请受过资助的优秀毕业生现身说法等,提高困难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降低在学生中的自卑感㊂通过 情感需求 指导,加强困难学生的感恩励志教育,培养其自立自强的品质㊂可以在助学㊃筑梦㊃铸人活动基础上,开展感恩党㊁感恩祖国㊁感恩学校㊁感恩老师等演讲比赛,厚植学生家国情怀,邀请经过资助后成功实现自我梦想的学子做报告,激励困难学生努力奋斗,摆脱贫困,成就梦想㊂通过 发展性需求 指导,提升学生的个人综合素质能力,比如设立勤工助学岗位,让学生组织策划活动,充分培养困难学生的组织能力㊁实施能力㊁沟通能力,问题解决能力,抗压能力等㊂通过 就业创业需求 指导,加强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可以联系实习和就业单位,解决学生就业需求㊂帮助学生挖掘创业资源,提供创业咨询,解决学生创业需求㊂五个需求互相关联,密不可分㊂ 学业需求 是基础,资助最基础要求就是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学业㊂ 心理需求 是保障,学生只有身心健康才能安心求学㊂ 情感需求 是方向,国家资助困难大学生完成学业,就是为了让困难学生也可以像其他学生一样得到公平的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㊁人生观㊁价值观,将来成才后回报祖国㊁回报社会㊂ 发展性需求 是动力,只有充分培养提高贫困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与生活能力,使自己变得强大起来,才能找到合适的工作,才能工作的长久,才能从根本上扭转贫困局面㊂ 就业创业需求 是目标,前面四个需求的最终目标就是让学生身心健康靠自己的能力找到一份属于自己的合适的工作,所以在学生就业前就应该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或创业咨询,帮助学生顺利就业㊂4㊀发展型资助育人体系实施 以预科院校为例4.1㊀学业需求该需求要研究的内容是如何提高贫困学生的学习能力㊂学生在刚入校时,学习成绩各不相同,为了使该部分学生能够顺利跟上教师和全班的学习进度,需要对该部分学生学习进行帮扶㊂可以邀请高年级品学兼优学生以助教形式帮助该部分学生提高学习成绩,如果没有高年级学生,比如预科只有一年制学生,可以在刚入校时参考高考成绩高低为每一个贫困学生指定各个科㊃921㊃目学习帮扶人员,在经过第一学期考试后,根据考试成绩再对帮扶人员进行调整㊂每学期要定期对帮扶效果进行反馈,以便帮扶人员及时调整帮扶计划,调整帮扶进度㊂此外,还可以开展学科竞赛活动,动员该部分学生积极参与学科竞赛,在基础学习成绩巩固基础上,拔高学习能力㊂也可以探索开展学业规划设计大赛等其他有益于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活动㊂4.2㊀心理需求该需求研究内容是如何提高贫困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降低在学生中的自卑感㊂该部分学生处于贫困家庭,在家庭中主要就是帮助家里人承担家庭生活负担,从小就为了家庭生计而劳作,缺少了同龄人该有的关心与关爱,更缺少了同龄人应当接受的各方面的教育,没有同龄人见过的事物广,容易在学生中被其他学生所嘲笑或排斥,导致性格孤僻㊂心理需求就是为了弥补其中的不足,主要就是对该部分学生进行心理帮扶,疏导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心理问题,让他们能够更好地融入学生中㊂也可以开展朋辈帮扶活动,邀请之前受过资助并且取得突出成绩的学长学姐为该部分学生进行心理辅导讲座,为该部分学生树立学习与奋斗的榜样㊂4.3㊀情感需求该需求研究内容是如何通过资助育人工作加强困难学生的感恩励志教育,培养其自立自强的品质㊂之前学校已经有助学㊃筑梦㊃铸人活动,可以在此基础之上,继续开展爱党爱国爱校教育,以讲座㊁演讲㊁征文㊁校外红色基地实践㊁歌唱比赛等形式指导该部分学生,提高他们的家国情怀,立志学成回报祖国回报母校㊂4.4㊀发展性需求该需求研究如何提高学生的个人综合素质能力,要想让该部分学生彻底摆脱贫困,经济上的资助只能解决当下的困境,一旦经济资助停止,比如学生毕业,学生是否会再次陷入贫困的境地,所以必须提高该部分学生的个人综合素质能力,着重培养书写能力㊁组织能力㊁动手能力㊁沟通能力㊁问题解决能力㊁抗压能力等,可以通过让该部分学生组织活动㊁参加各种知识竞赛或选派部分品学兼优的学生担任学生干部的形式,培养学生的以上能力㊂4.5㊀就业创业需求该需求研究如何提高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㊂学生毕业需要面对寻找什么样的就业单位,如何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将来的工作当中㊂就业创业需求可以帮助学生挖掘创业资源,提供创业咨询,解决学生创业需求㊂可以动员该部分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就业创业大赛,联系学校的就业创业指导中心为学生作就业指导培训,或者也可以联系工作单位为学生作岗位需求讲座等㊂各部分之间的联系与研究内容(见图1)㊂图1㊀各部分之间的联系与研究内容5㊀目前已经开展的工作针对发展型资助育人工作,笔者所在预科学院已经开展了相关的资助育人活动,包括学习需求方面开展了学习帮扶计划(见图2),通过在学院的期中与期末考试中,选拔出每门功课成绩突出学生,为学习成绩靠后的贫困生进行一对一会多对一的学习辅导,帮助该部分学㊃031㊃生在学业上能够跟得上班里的整体进度,提升他们对学习的信心,更好地完成自己的学业㊂心理需求方面开展了谈心谈话㊁心理帮扶计划以及朋辈辅导(见图3),通过辅导员每周多次的谈心谈话可以及时了解该部分学生的心理动态,及时发现问题并对问题进行干涉,期间,辅导员老师也根据实际情况通过求助专业的心理辅导老师,为部分心理问题严重的贫困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帮助他们在学习阶段提升心理抗压能力,同时通过朋辈辅导的方式,邀请高年级受助学生现身说法,从与他们类似的同学身上寻找共同点,互相求助,互相帮扶㊂情感需求方面开展了 助学㊃筑梦㊃铸人 系列活动(见图4),通过该活动,主要培养学生的感恩精神,以征文㊁绘画㊁视频的方式,提升学生对国家资助政策的感恩,让他们切实地体会到国家资助政策的好处,从心理上感恩党给他们带来的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㊂发展性需求方面开展了演讲口才比赛与社团答辩(见图5),针对学生将来就业后需要的口才能力,组织领导能力,通过各种竞赛,提前在大学就开始锻炼该部分能力,确保他们在毕业后可以更容易融入将来的工作环境中㊂就业创业需求方面开展了职业兴趣探索工作坊活动(见图6),通过职业兴趣探索工作坊活动,帮助该部分学生了解什么是职业兴趣,以及职业兴趣对学生工作选择的重要性㊂以上活动只是开展活动的一部分,还有更多活动从五个需求方面出发,切实将发展型资助育人工作落到实处㊂图2㊀学习帮扶计划通过在不同的需求方面开展相应的活动,让育人工作切实的贯穿到学生的每一方面,做到全方位育人,提高了资助育人的成效㊂图3㊀心理帮扶计划以及朋辈辅导图4㊀ 助学㊃筑梦㊃铸人活动图5㊀沟通与组织能力活动图6㊀职业兴趣探索工作坊6㊀结论通过对已经毕业的受资助学生的回访,大部分学生表示感谢国家和学校的各项资助,帮助其顺利地完成了学业,并且大学期间各种资助育人活动的开展,对已经踏入社会的他们,从学习能力㊁组织沟通能力㊁心理抗压能力㊁职业规划能力等都有明显的帮助,切实起到了发展型资助育人的作用㊂参考文献[1]郑曙光,史伟,徐银银,等.高校发展型资助育人体系的完善[J ].西部素质教育,2023,9(02):170-173.[2]徐征武,李慧媛.高校资助育人工作之发展型资助新思路[J ].现代商贸工业,2023,44(03):96-98.[3]吴莉莉.高校发展型资助育人体系探索[J ].科教导刊,2022,(34):142-144.[4]韩韧.发展型资助育人模式探索 以陶学子培养为例[J ].公关世界,2022,(24):46-47.[5]王艳.新时期高校学生发展型资助体系构建研究[J ].现代职业教育,2022,(24):64-66.[6]王立群,刘素雅.高校发展型资助育人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22,43(05):144-148.㊃131㊃。

发展型资助的育人示范项目

发展型资助的育人示范项目

发展型资助的育人示范项目1.引言1.1 概述概述:发展型资助的育人示范项目是通过给予学生全方位的资助支持,促进其全面发展和成长的一种教育模式。

在此项目中,学校与社会各界合作,提供给学生经济资助的同时,也提供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培训、辅导和支持服务,以帮助他们充分发掘潜力,提高综合素质。

发展型资助的育人示范项目旨在改变传统资助模式下对于学生仅仅提供经济资助的做法,通过将经济资助与个性化的培养计划相结合,为学生提供更加全面、有针对性的支持。

这种教育模式旨在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促使他们在学业、社交、领导力等方面取得全面成长。

这个项目的实施需要学校、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协作。

学校作为项目的组织者和执行者,负责为学生提供经济资助以及其他支持服务。

政府应该加大对这类项目的投入和支持力度,为学校提供资金和政策上的支持。

而社会各界也可以提供一些行业导师、实习机会等资源和机会,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发展平台。

通过发展型资助的育人示范项目,我们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促使其在学习和成长过程中获得更好的支持和帮助。

这种项目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还能培养他们的自信心、领导力和创新能力,为他们未来的发展铺平道路。

在接下来的文章中,我们将详细探讨发展型资助的育人示范项目的概念与意义,以及其特点与优势。

通过深入了解这一模式的价值和作用,我们可以更好地推动教育体制的创新与发展,为广大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质量和机会。

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如下编写:1.2 文章结构本文将按照以下结构进行论述:引言部分将概述发展型资助的育人示范项目的重要性,并说明本文的目的。

正文分为两个部分。

首先,我们将阐述发展型资助的概念和意义。

在这一部分,我们将介绍发展型资助的定义,即通过提供资金和资源来支持学生的全面发展。

同时,我们也将探讨发展型资助对学生个人和社会的意义,包括在学术、职业和人格等方面的发展。

接着,我们将详细讨论发展型资助的特点和优势。

这一部分将介绍发展型资助的核心特点,包括针对学生个体差异的个性化支持、长期跟踪和评估机制、资源的综合运用等。

学生资助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与意义

学生资助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与意义

学生资助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与意义2023年,学生资助管理工作变得越来越重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学生需要资助来完成学业。

学生资助管理工作涉及到国家政策、学校组织和个人的努力,是一个体系化的工作。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探讨学生资助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与意义,以及如何加强学生资助管理工作。

一、学生资助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学生资助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在于它影响到学生的学业和发展。

对于那些有困难的学生,资助是他们能否顺利完成学业的关键。

学生资助管理工作可以提供经济、心理、法律、职业等方面的支持,使学生能够全面发展。

此外,学生资助管理工作对于保障教育公平也有重要作用,可以弥补不同家庭背景之间和城乡之间的物质差距,使每个学生都能够享受平等的教育机会。

二、学生资助管理工作的意义学生资助管理工作的意义在于它可以促进学生的发展和成长。

通过资助,学生可以得到更多的机会和资源,展示自己的才华和实现自己的梦想。

学生资助管理工作也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实践能力,让他们在学习中更加积极努力。

此外,学生资助管理工作还可以增进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让他们在学有所成之后回报社会。

三、如何加强学生资助管理工作针对目前的学生资助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1、加强资金管理。

建立严格的资金监管机制,确保学生资助款项落实到位,避免资金损失和浪费。

2、完善制度建设。

加强制度建设和规范化管理,确保学生资助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操作规范。

3、加强宣传。

向广大学生宣传学生资助政策和流程,提高学生的认知度和积极性,让更多的学生得到资助。

4、强化监督检查。

加强学生资助管理工作的监督和检查,确保各项资助政策得到落实,避免出现违规行为。

5、建立联动机制。

加强学校与家庭、社会的联动,形成全社会支持学生资助管理工作的合力。

总之,学生资助管理工作是重要的实现教育公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保障措施。

我们应该加强学生资助管理工作,让每个需要帮助的学生都能够享受到资助的良好政策和管理措施。

高校发展型资助育人工作机制的实践与探索

高校发展型资助育人工作机制的实践与探索

高校发展型资助育人工作机制的实践与探索作者:胡宇飞蒋薇薇谢莉来源:《高教学刊》2021年第35期摘要:随着各地区人才攻坚战逐渐进入白热化阶段,高校逐渐成为加强人才资源储备的中坚力量,如何更好地落实人才培养战略计划,为国家输送更多高素质人才,是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

在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开展发展型资助育人,是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有效性的重要手段,文章分析了发展型资助育人的内涵,通过实证研究描述并分析了当前高校发展型资助育人工作的实际状况与存在问题,从育人体系、育人平台等四个方面对高校发展型资助育人的创新路径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发展;资助;机制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1)35-0141-05Abstract: As the fight for talent in different regions gradually entered a white phas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ave become the backbone to strengthen the stock of human resources. How to implement the strategic plan of talent, training better and deliver more high-quality talents to the country is a problem that needs to be considered. In the process of talent training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development-oriented funding for education is a significant means to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talent training.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onnotation of development-oriented funding for education, describes and analyzes the actual situation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development-oriented funding for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rough empirical research. The paper explores the innovative path of development-based funding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from four aspects: education system and education platform.Keywords: development; subsidize; mechanism高校資助工作是实现社会公平、教育公平的重要保障,是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举措,自2017年教育部提出将“扶困”与“扶智”“扶困”与“扶志”结合起来,建立国家资助、学校奖助、社会捐助、学生自助“四位一体”的发展型资助体系以来,资助育人工作已经成为高校人才培养以及“三全育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并逐渐从传统经济型资助向现代发展型资助转变,更加强调通过内生性的资助形式帮助经济困难的学生完成学业并提升综合素质。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发展性资助育人机制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发展性资助育人机制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个案访谈法等多种研究方法,通过对相关政策法规、学术论文、调查问 卷等进行分析,了解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发展性资助育人机制的现状和问题,并运用个案访谈法对典型案例 进行深入剖析,提出针对性的改进建议。
02 高校家庭经济困 难学生现状及问 题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定义和类型
通过多元化的资助方式,培养学生的领导力、社交能力、创新创业能 力等,提高其综合素质。
03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通过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和志愿服务,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感恩意
识。
发展性资助育人机制的目标和原则
帮助学生实现个体价值最大化
01
通过个性化的资助方案,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路径,
实现个体价值最大化。
发展性资助育人机制强 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和需求,通过个性化的 资助方案,帮助学生实 现个体价值最大化。
发展性资助育人机制的目标和原则
01 02
目标
发展性资助育人机制的目标是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解决经济困难, 促进其全面发展,实现个体价值最大化。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个方 面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实施过程
该校不仅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经济援助,还注重培养学生的领导力、创新能力和国际 视野。此外,该校还设立了多个奖学金和奖项,以激励学生充分发挥潜力。
成果展示
经过多年的努力,该校培养出了大量杰出的校友,他们在全球范围内取得了卓越成就,为 学校争光。
06 结论与展望
研究结论与贡献
建立发展性资助育人机 制
发展性资助育人机制旨在通过全面的资助措施,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解决经济问题,提高其综合素 质,促进其全面发展。
当前,我国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发展性资助育人机制存在一些问题,如资助体系不完善、资助方式 单一、缺乏个性化关怀等,这些问题制约了机制的有效性和学生的全面发展。

发展型资助育人模式探索——以陶学

发展型资助育人模式探索——以陶学

发展型资助育人模式探索――以陶学子培养为例文/韩韧摘要:传统的高校资助模式往往只考虑到学生的过程培养,而忽略了受助学生的个性发展以及社会反馈,本文结合发展型资助理念对高校资助育人模式展开分析,结合伯藜学社受助陶学子培养为例,通过合作学习、学长导师制和信息库的建立或可解决学生的个性发展及社会反馈问题。

关键词:发展型资助,陶学子,个性发展,社会反馈,合作学习,学长导师制一、传统的高校资助模式问题在助学模式上,传统的高校只是单纯的给予贫困家庭的学生经济上扶持,保障了学生能够正常完成学业。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往往在心理上、人际沟通、组织能力提升方面存在潜在的弱项。

高校在培养过程中应注重学生的学习方面、生活方面、社会实践等方面。

但所有的学生都是同样的培养方式,没有做到因材施教,因人而异。

往往一些学生的个人特长没有得到进一步的发挥,导致学生不积极,进而产生培养模式的认知偏差以及不良心态,没有很好的社会反馈,最终导致资助工作丧失教育作用。

[1]传统的高校资助模式往往只注重资助的力度和学生的培养,而忽略了学生的回报,即社会反馈。

爱心需要传递,资助也更需要延续,更需要受资助的学生能够感恩社会。

二、发展型资助理念发展型资助育人理念受到高等教育工作者关注以及重视的标志是在2017年教育部下发的文件⸺《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

其文件的关键点是各高校在资助学生的同时更要注重育人功能。

即把“扶困”与“扶智”,“扶困”与“扶志”有机地结合起来,建立国家资助、学校奖助、社会捐助、学生自助“四位一体”的发展型资助体系。

[2]发展型资助育人提升学生能力大概有以下几种:1.学业能力提升高校学生的第一要务是学习,这也是各种资助评优的一个重要条件。

在贫困生中多数的学生刻苦学习,成绩优异,但是也有少数学生出现挂科,甚至多门学科挂科导致休学的情况。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鼓励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学业规划是高校学业能力提升的主要任务。

高校发展型资助育人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进路

高校发展型资助育人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进路

高校发展型资助育人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进路:教育的灯塔与航标在教育的大海上,高校发展型资助育人就像是一盏灯塔,它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提供了指引和动力。

这盏灯塔,不仅照亮了学生前行的道路,更指引着他们向着更高的教育山峰攀登。

然而,这盏灯塔并非总是清晰可见,它面临着种种挑战和问题。

面对这些问题,我们需要进行深刻的思考和探索,以期让高校发展型资助育人焕发出新的活力。

首先,让我们用形象的比喻来形容高校发展型资助育人理论逻辑与实践进路的重要性。

这一理论逻辑与实践进路就像是春日的细雨,它滋润着学生的心田,为他们带来成长的甘露。

然而,这场雨并非总是均匀而持久,它有时会突然降临,有时又戛然而止。

这使得高校发展型资助育人理论逻辑与实践进路的效果参差不齐,部分学生未能充分受益。

夸张修辞和强调手法在这场教育旅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高校发展型资助育人理论逻辑与实践进路,绝非仅仅是教育领域的点缀,它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是教育改革的突破口。

它的重要性不容小觑,它的影响力无可限量。

我们需要用最强烈的语言来强调这一点,因为它是教育的未来,是国家的希望。

在观点分析和思考方面,我们必须深入探讨高校发展型资助育人理论逻辑与实践进路的意义。

首先,这一理论逻辑与实践进路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成长和发展需求,发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从而制定更有效的学习和发展计划。

其次,通过发展型资助育人,学生可以更好地融入社会,提升自己的社会竞争力。

最后,高校发展型资助育人理论逻辑与实践进路有助于学校更好地了解学生的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教育和指导,提高教育效果。

对于高校发展型资助育人理论逻辑与实践进路的意义,我们可以用一系列形容词来进行评价。

它是创新的、实践的、面向未来的;它是公正的、高效的、具有战略意义的。

这些形容词,既突出了高校发展型资助育人理论逻辑与实践进路的重要性,也表达了我们对这场教育变革的情感和态度。

总之,高校发展型资助育人理论逻辑与实践进路是教育的灯塔与航标,它旨在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指引和动力。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高校发展性资助育人工作的探究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高校发展性资助育人工作的探究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高校发展性资助育人工作的探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而高校教育的根本任务之一就是“立德树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目前高校内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仍然占有相当大比例,随着社会的发展,作为高校工作重点之一的资助工作已逐渐从保障性资助向发展性资助转变,对贫困生不仅要进行经济资助,还要帮助其精神脱贫。

一、高校发展性资助育人的内涵随着社会发展,资助工作的不断进步,高校资助工作重点已逐渐从保障性资助向发展性资助转变。

发展性资助是近几年兴起的资助理念,目前还没有明确的概念和统一的模式。

通过对现有的文献进行梳理分析,得出发展性资助是要对旧有的工作模式进行更加科学的完善和深入,在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经济问题的基础上,更加注重育人功能,以便更加全面地开展高校学生资助育人工作。

因此,发展性资助第一要义是资助,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着眼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个体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发展性资助理念既符合当前高等教育发展性工作理念的导向,也满足了资助育人的本质要求。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高校发展性资助育人工作的基础1.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首先,马克思的“人的全面发展”理论要求在人的能力方面、需求方面、社会关系以及个性方面能够得到全面的发展。

第二,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我国高校人才培养目标也在不断完善调整,在现代社会下高校对人才的培养向综合型人才、创新型人才、团队协作精神人才侧重,更加重视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第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社会主义层面价值取向提出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我们党和国家始终推崇的核心价值理念,提倡让个人实现自由全面的发展。

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涵盖了公民道德行为各个环节,贯穿了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各方面,是每一位公民都应当树立的道德规范和价值追求,也是评价公民道德行为选择的基本价值标准。

新时代高校发展型资助育人内涵与路径探析

新时代高校发展型资助育人内涵与路径探析

2020年第11期总第536期一、发展型资助的内涵“发展”是指事物从出现开始的一个进步变化的过程,以量变和质变形式体现,表现为具有上升性。

发展分为初级阶段、渐变发展阶段、质变或部分质变阶段三个阶段。

“资助”是指通过钱财、物资提供帮助。

发展和资助结合在一起具备了新的含义,是指通过物质帮扶使得事务连续发生质变或量变。

纵观我国高校学生资助的发展历程可以发现,国家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变革息息相关,经历了由单一资助向多元资助的转变,由无偿资助向有偿资助的转变,由经济资助向精神资助和能力资助的转变,从最初的帮助学生解决经济困难转变为提升学生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成才。

[1]发展型资助是相对于以保证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为目标的保障型资助提出来的新概念,是指高校随着社会变革、经济发展,因时而新,遵循教育学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把握学生思想特点,通过经济帮扶、物质帮扶、精神帮扶、能力提升等更符合学生自我发展需求的形式,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不断提升个人综合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发展型资助是资助工作渐变发展型阶段,是对保障型资助的完善和升华,是资助工作发展的必然要求。

[2]二、发展型资助的功能1.育人功能发展型资助包含资助和育人两个方面,其中资助主要是以经济帮扶为主,保障困难生的基本学习生活需求,可以理解为目前的保障型资助。

育人是发展型资助的着力点,注重通过加强思想引领实现对学生的精神帮扶,利用实践活动、技能培训等方式完成能力帮扶,实现资助和育人双管齐下。

发展型资助在育人模式构建中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将解决学生实际问题与解决学生思想问题相结合。

培养学生自立自强、拼搏奋进的进取精神;树立学生知恩、感恩、报恩的感恩回馈意识;强化学生树立做人诚信、做事诚信的诚实守信意识。

在能力提升实践活动中使困难生练能力、长才干、强思想,不断增强获得感和认同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个人发展与祖国发展相统一。

新时代高校发展型资助育人工作体系探析

新时代高校发展型资助育人工作体系探析

2019·02摘要:当前我国的资助政策不断完善,从制度上保障了“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

随着国家资助育人理念不断更新、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新的学生群体步入校园等新形势出现,高校资助育人工作也面临着新机遇和新挑战。

文章首先分析了高校开展资助育人工作面临的新的时代背景,在此基础上探索构建经济资助、心理辅导、精神帮扶、学业指导、能力提升“五位一体”的发展型资助育人工作体系。

关键词:新时代背景;发展型;资助育人;工作体系作者简介:李义波,湖北中医药大学学生工作部,讲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湖北武汉430065)基金项目:本文系湖北省教育科学规划2018年度专项资助重点课题“从‘保障型’到‘发展型’资助育人模式的构建与实践研究”(项目编号2018ZA006)的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968(2019)02-0068-03新时代高校发展型资助育人工作体系探析□李义波国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高校学生资助政策和措施,国家资助政策体系持续完善。

根据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发布的《2017年中国学生资助发展报告》,报告数据显示,全年共资助普通高等学校学生4275.69万人次,资助金额高达1050亿元,同比增长约10%,可见政府财政资金投入力度不断加大。

经过十余年探索,我国逐步形成了以财政投入为主,学校和社会资金为重要补充的经费筹措渠道,构建了政府主导、学校社会广泛参与的“三位一体”资助格局。

[1]此外,为确保国家学生资助政策落到实处,2017年教育部、财政部启动“全国学生资助规范管理年”活动,明确提出“六规范”要求,学生资助工作科学化、规范化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总体来说,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高校学生资助工作取得了新进展和新突破。

然而,从目前资助政策的构成来看,资助的重点是经济助困,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作为一类特殊的学生群体,受家庭经济压力、学业压力、就业压力、朋辈压力、自我认知偏差等因素影响,在接受资助过程中,容易产生精神迷茫和心理困惑等一系列个性特征和心理健康方面的负性变化。

新时代高职院校发展型资助朋辈育人

新时代高职院校发展型资助朋辈育人

C PRWORLD 公关世界 \61新时代高职院校发展型资助朋辈育人途径的研究―― 以天津工业职业学院为例文/王洪艳摘要:新的历史方位上,高职院校的资助工作要坚持立德树人教育宗旨,紧密围绕“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怎么样培养人”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问题,深入“朋辈驱动”教育模式探索,将机制、团队、平台、载体有效结合,把爱国主义、红色基因、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效寓教于日常,通过引领和榜样的带动,深入学生,实事求是,聚焦重难点,精准施策,树立和打造资助育人品牌,推进发展型资助朋辈育人的科学性和可持续性。

在新的历史方位上,将高职院校资助工作从基础保障型,逐步向更加深入有效的思想引领和本领提升的发展型资助育人新形势、新需求上转变,从而在为国育才的道路上,发挥资助育人“启智、润心、强技”的培根铸魂固本作用,开创资助育人工作新局面。

关键词:发展型资助,新时代,高职院校,朋辈育人一、高职院校发展型资助朋辈育人的重要意义1.发展型资助内涵2021年我国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中国踏上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强国之路,进入了新时代。

“建设发展型资助体系,加大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能力素养培育力度”是2020年教育部、财政部等八部门《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明确提出的。

[1]资助是实施教育公平的重要举措和手段,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进步,形成了以国家财政投入为主、学校和社会补充为辅的奖、助、贷、勤、补、“绿色通道”等资助育人体系,确保不让一人因经济困难而失学。

新的历史方位上,高职院校的资助工作坚持立德树人教育宗旨,紧密围绕“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怎么样培养人”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问题,势必要及时转变资助就是物质、经济帮扶的保障型传统理念,将重心向“育人”成效上倾斜,健全完善四级资助认定工作机制,创新资助育人途径,建设发展型资助体系,提升资助工作的时代适应性,助力学生积极树立“自我脱贫”的意识,摒弃“等、靠、要”的消极思想,将“扶困”与“扶智”“扶志”贯穿起来。

基于双创视域下的高校贫困生发展性资助体系分析

基于双创视域下的高校贫困生发展性资助体系分析

基于双创视域下的高校贫困生发展性资助体系分析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高校贫困生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针对高校贫困生的发展性资助体系成为了双创视域下的研究热点。

本文从双创视域出发,对高校贫困生发展性资助体系进行分析。

要理解什么是双创视域。

双创即创新与创业。

双创视域下的高校贫困生发展性资助体系,即通过激发贫困生的创新潜能和创业能力,帮助他们走出困境,实现自我价值的最大化。

高校贫困生发展性资助体系应具备以下特点。

要注重贫困生的个性化发展。

不同贫困生有着不同的能力和兴趣,只有根据贫困生的特点制定个性化的发展计划,才能实现贫困生的全面发展。

要强调实践与实用性。

高校贫困生发展性资助应注重培养贫困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帮助他们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要注重创新与创业。

高校贫困生发展性资助应着眼于培养贫困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精神,帮助他们将创新能力转化为创业实践。

高校贫困生发展性资助体系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要提供经济资助。

贫困生通常面临经济压力,无法承担学习和生活的费用,因此需要相关部门提供经济资助,保证其基本需求。

要提供教育培训。

高校应开设专门的培训课程,帮助贫困生提升自身能力,提高其就业竞争力。

要提供就业帮扶。

高校应积极与企业合作,为贫困生提供就业机会,并提供相关的培训和指导。

要提供创业支持。

高校应鼓励贫困生创业,提供创业培训、创业资金等支持,帮助他们实现自主创业。

要完善高校贫困生发展性资助体系的运行机制。

要建立多部门协作机制。

高校贫困生发展性资助体系需要教育、就业、创业等多个部门的协作,共同推动贫困生的发展。

要建立动态评估机制。

贫困生的情况随时都在发生变化,因此需要对其情况进行动态评估,及时调整资助政策和措施。

要建立监督与评估机制。

高校贫困生发展性资助体系应设立专门的监督与评估机构,对资助政策和措施进行监督与评估,确保其有效运行。

双创视域下的高校贫困生发展性资助体系是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发展性资助在高等教育资助中的意义与实践摘要:发展性资助就是在保障经济资助的基础上,通过开展以育人为本的教育实践项目,注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能力和素质的提高,努力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发展提供经费和机会,满足困难学生发展需求,帮助他们全面、健康成长成才。

通过浙江省发展性资助的实践,可以看到,发展性资助可以增强学生“六个基本意识”,提升学生自助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关键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发展性资助;意义;实践2007年,《国务院关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意见》(国发(2007)13号)文件及配套文件的下发,标志我国已建立相对完善的资助政策体系。

2012年2月,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主任张光明介绍,2011年全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成效显著,基本实现了应助尽助的工作目标。

据初步统计,2011年,普通高校国家奖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中职国家助学金和免学费、普通高中国家助学金及义务教育寄宿生生活补助等国家资助政策资助金额约732亿元,比2010年增加39亿元,增长5.6%。

加上地方政府、学校及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等设立的其他资助项目,全国累计资助总金额近900亿元,比新资助政策体系建立之前的2006年增长4.5倍。

现有的高等教育资助政策切实保障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有学上并上好学。

但随之而来的,部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等、靠、要”思想的逐步蔓延,少数享受国家助学贷款学生的诚信缺失,个别受助学生出现了“忘恩”乃至“负义”行为。

种种迹象表明,探索资助工作由保障性资助过渡至发展性资助,加强资助工作的育人功能,全面推进高等教育资助工作的创新与发展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

一、发展性资助解读2011年4月,博鳌亚洲论坛正式提出包容性发展理念。

所谓包容性发展,就是要使全球化、地区经济一体化所带来的利益和好处,惠及所有国家,使经济增长所产生的效益和财富,惠及所有人群,特别是要惠及弱势群体和欠发达国家。

孙宝珠在《论我国经济社会包容性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解读》中是这样解释“包容性发展”的:包容性发展作为一种发展理念是对传统发展观的丰富和发展,体现了当代社会对发展公平性的要求和发展价值的主导取向新的定位,作为一种发展的价值取向是对以往经济社会发展模式的进一步扩展,强调发展主体的多元性和发展内容的丰富性和非排斥性,发展主体之间以及发展主体在发展起点、发展过程、发展结果的平等性与公平性。

从发展的重点来看,包容性发展特别强调社会各阶层尤其是社会底层阶层平等的参与发展过程和分享发展成果,是面向大众的发展[1]。

从我国教育资助现状分析,虽然保障性资助确保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公平接受教育的机会,然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需求与普通大学生的需求应该是一致的。

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人的需求有五个层次: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社交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我国高等教育资助目前实现的保障性资助仅仅满足了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较低层次需求。

显然,确立发展性资助理念就成了当前摆在高等教育资助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所谓发展性资助就是在保障经济资助的基础上,通过开展以育人为本的教育实践项目,注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能力和素质的提高,努力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发展提供经费和机会,满足困难学生的发展需求,帮助他们全面、健康成长成才。

二、发展性资助在教育资助中的意义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的实施可以通过某一年资金的投入进行量化统计。

据统计,2011年全国累计资助总金额近900亿元,比新资助政策体系建立之前的2006年增长4.5倍。

然而政府和社会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投入这么多产生了怎样的效益呢?这就是资助的绩效问题,它应具有延续性、发展性。

而发展就不仅是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获得经济援助和物质救助,更应该在此基础上进行精神引导,提升其自身能力。

而发展性资助正是在保障性资助的基础上,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实现较低层次的需求后,激发他们更高层面的追求。

笔者认为,发展性资助在高等教育资助中具有以下意义:1.增强学生“六个基本意识”教育部党组成员、部长助理林蕙青在2009年6月就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答记者问中明确强调:“各高等学校应以学生资助工作为抓手,以解决学生的实际困难为切入点,努力培养学生树立爱党爱国意识、奋发进取意识、自立自强意识、诚实守信意识、勤俭节约意识和感恩奉献意识等六个基本意识。

”发展性资助通过开展“诚信有为、励志成才”系列主题教育活动等教育学生更加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教育并激励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奋发向上、刻苦学习、立志成才;鼓励学生参加勤工助学活动,培养学生勇于面对困难、自立自强、艰苦奋斗的优良品质;并将国家助学贷款政策与诚信教育紧密结合,教育学生诚实守信,如期偿还贷款;教育学生正确对待和使用国家奖助学金,不铺张浪费;积极引导和鼓励毕业生到部队服义务兵役,用自己所学的专长投身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服务社会,奉献国家。

以上正体现了发展性资助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六个基本意识的增强。

2.提升学生的自助能力勤工助学是指学生在学校的组织下利用课余时间,通过自己的劳动取得合法报酬,用于改善学习和生活条件的社会实践活动。

它作为一种有偿资助,不仅是为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缓解经济压力、解决经济困难的重要举措,也是家庭困难大学生了解社会、提高学习实践能力、进行心理调适、拓展就业渠道、促进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发展性资助倡导以勤工助学为主导,并结合寒暑假社会实践促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能力和素质的提高。

目前浙江省学生资助管理中心要求各高校要从校内资助经费拿出不少于30%的经费用于发放勤工助学报酬,要求学校大力开发科研、教学、教辅、后勤服务等校内固定勤工助学岗。

以确保大一新生中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人人有勤工助学的机会的同时,帮助高年级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参与教师科研,提升学习科研能力。

同时还鼓励各高校结合本校专业特色,建立相对固定的校外勤工助学基地,帮助引导学生学习与实践相结合,学以致用,提前接触社会,进而拓展就业渠道,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业创业能力。

据浙江省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不完全统计,2010年浙江省参与勤工助学的大学生有88 526人,占在校大学生总数的10%。

3.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社会的发展对大学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目标,赋予了大学生成才新的含义。

培养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成才就是要提升其综合素质能力,促进其全面健康发展。

这也就要求资助工作必须从有助于学生成才出发,全面培养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更好地发挥资助育人的目标。

2009年至今浙江省资助工作以“感恩季”活动为抓手,通过开展“国家奖学金获奖学生事迹巡回报告”、“诚信教育主题演讲比赛”、“寻找爱心大使活动”、“困难学生社会实践和公益活动”、“我的勤工助学故事征文”等活动促进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全面提升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能力素质。

各类实践项目的开展,不仅提升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创业能力,还增强了学生的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和团队合作意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同时提高了他们的综合能力。

三、浙江省发展性资助的实践伴随着浙政发【2007】48号《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通知》文件及其配套文件的出台,浙江省在2007年建立了以国家助学贷款为主体、国家奖助学金为重要辅助措施、勤工助学为主导、校内资助为激励措施的多元混合资助体系。

浙江省已经初步形成以“政府主导、高校为主、社会参与”的全社会助学格局。

为此,2010年浙江省教育厅十二五规划中确立了《加强大学生助学资金管理,全面实施发展性资助行动计划》的课题。

2011年省资助工作年度会议上进一步提出“确立发展性资助理念,全面推进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创新和发展”的资助工作目标,提出了要充分发挥大学生资助的综合功能,要将“智助”、“志助”、“自助”与“资助”相结合的工作要求。

几年来,浙江省各地各部门、各高校齐抓共管,群策群力,密切配合,充分利用校内资助经费的激励作用,先后推出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广泛开展发展性资助项目。

1.浙江大学困难学生教育实践项目从2005年开始从学校的困难补助经费中划一定额度用来支持开展有助于全面提升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素质的教育实践项目(Needy Students Education Project)活动,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了解社会、回报社会、锻炼组织和实践能力搭建平台。

要求各项目坚持“资助与育人相结合”、“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教育与管理相结合”,强调项目的实践性,侧重于自我服务和服务社会活动,完善资助的管理和教育的工作模式。

2.杭州电子科技大学阳光体育资助项目免费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篮球、排球、足球、羽毛球、乒乓球、网球、武术、田径等各类体育裁判员培训班。

通过培训、考试获得国家三级裁判等级证书的困难学生由体育教学部统一注册管理,学校设立勤工助学岗位,为各类体育赛事做裁判员。

这个项目提高了学生的身体素质和体育赛事组织管理能力,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健康成长,增强自身能力和素质,成功实现了“资助”与“智助”的结合。

3.树立典型,开展活动绍兴文理学院毕业生“爱心承诺”活动及湖州师范学院的“诚信有为、励志成才”主题教育系列活动。

通过这些活动,探索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教育途径,以实践促发展,在“智助”、“志助”、“自助”与“资助”结合上下功夫并取得一定成功。

2010年教育部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授予浙江省学生资助管理中心“高校学生资助工作先进单位”荣誉,涌现了不少当代大学生自强不息、拼搏奋进的典范,如荣获“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标兵”称号的衢州学院学生杨杰,荣获省“十佳大学生”称号的玉树地震后积极倡议并组织捐款活动援助家乡的浙江警察学院的藏族女孩尼玛曲吉,用自己稚嫩的双肩承担起全家的生活重担的浙江工商大学的鲍福光,荣获“2011年感动湖州”称号的湖州师范学院学生赖玉娇,等等。

参考文献:[1]孙宝珠. 论我国经济社会包容性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解读[J]. 北方经济,2011(24).[2]钟一彪. 高校贫困生资助绩效及其评估原则[J].中国青年研究,2010(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