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广告史》笔记 hana

合集下载

广告学二课堂笔记归纳总结和时间熟记

广告学二课堂笔记归纳总结和时间熟记

广告学二课堂笔记归纳总结和时间熟记广告学时间熟记1、中国消费者协会成立1984年12月2、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成立于1918年(最早的广告研究团体)3、1984年提出“大市场营销”理论是菲利普。

科特勒。

4、国际广告协会(简称IAA)成立于1938年。

(最大和最具权威性的国际广告组织。

)5、我国加入亚洲广告协会联盟的年份是1987年。

6、1922年世界首家开播广告业务的商业广播时WAAF创建于美国。

7、品牌经理制最早于1929年出现在美国P&G公司。

8、最早全国性消费者组织是1983年8月在北京成立全国用户委员会。

9、世界最早的《广告自律白皮书》(国际性广告行业规则发表于20世纪60年代。

10、中国广告协会《广告行业自律规则》制定于1990年。

11、中国广告协会会员代表大会每二年举行一次。

12、世界最早广告代办处在1841年由美国人沃尔尼。

B.帕尔默创建的。

(第一家美国费城)13、我国最早广告行业协会组织中华广告工会成立于1927年。

14、创意要收集特定资料和一般的资料的广告大师是詹姆斯。

韦伯。

扬。

15、中国第一座电台哈尔滨广播电台1926年。

16、《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开始正式实施的时间1995年2月1日。

17、发行稽察学的英文简称为CIS。

18、中国现代广告发展期的是1983年—1994年。

19、将广告作为研究对象的广告学则是在19世纪20世纪初逐步形成的。

20、DAGMAR理论是美国学者R.H格利于1961年提出的。

21、中国广告元年是1979年。

22、USP独特销售主题学说的提出者是罗瑟。

瑞夫斯。

23、1982年国务院颁布了《广告管理暂行条例》。

24、1898年美国人E.S路易斯提出了AIDA法则。

25、首次提出品牌形象概念的是杰克。

特劳特。

26、我国最早广告学研究著作1981年6月甘永龙编译《广告须知》。

27、由世界著名广告公司组成,总部设在伦敦的是世界广告行销公司。

28、1445年古藤堡发明铅活字印刷,开辟印刷广告新纪元。

中国近代广告史

中国近代广告史

中国近代广告史中国近代广告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的时候。

那个时期,随着工业化和现代化的进程,广告业开始兴起并逐渐成为了一个独立的行业。

在中国,最早的广告可以追溯到清朝末年。

这时期,一些城市开始涌现出了一些小型的商业机构,并且人们开始使用传单和宣传册来推广他们的产品和服务。

然而,这些广告主要以文字为主,图像的运用并不多见。

到了20世纪初,广告业开始蓬勃发展。

随着外国先进技术和市场经济的引入,许多外国公司来到中国,他们带来了一种新的方式来进行广告宣传。

这些广告更加注重图像的运用,通过生动的画面和色彩来吸引机会顾客的眼球。

然而,由于各种各样的社会和政治原因,广告业在中国的发展并不顺利。

在20世纪初至中期的时期,中国经历了战争和动荡,这给广告业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广告刊物的发行量减少,并且由于资金和资源的匮乏,广告宣传的质量也有所下降。

到了20世纪的五六十年代,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制度的变革,广告业开始迎来了一个新的黄金时期。

大量国内和国际企业进入中国市场,他们竞相使用广告手段来推广和宣传自己的产品。

这时期,电视广告开始崭露头角。

中国的第一家商业电视台成立,为企业提供了一个新的广告平台。

到了21世纪,随着网络和移动通信的发展,广告业进一步迎来了新的变革。

线上广告开始兴起,企业利用搜索引擎、社交媒体和移动应用等渠道来进行广告投放。

而且,个性化和定向广告也成为了一个新的趋势。

总的来说,中国近代广告史可以看作是一个兴衰起伏的过程。

尽管经历了许多挑战和困难,广告业依然逐渐发展壮大,并在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的变革,广告业也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继续为企业和消费者带来更好的服务和体验。

中国近代广告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的时候。

那个时期,随着工业化和现代化的进程,广告业开始兴起并逐渐成为了一个独立的行业。

在中国,最早的广告可以追溯到清朝末年。

这时期,一些城市开始涌现出了一些小型的商业机构,并且人们开始使用传单和宣传册来推广他们的产品和服务。

当代广告学读书笔记

当代广告学读书笔记

当代广告学读书笔记【篇一:广告读后感】广告书籍读后感阅读书目《一个广告人的自白》《当代广告学》《策划学全书》《定位》《广告经典100》精读《一个广告人的自白》,作者大卫奥格威。

“如果一个中国广告人只知道一个外国广告人的名字,他知道的多半会是大卫?奥格威;同样,如果只知道一本广告经典,那本书多半就是《一个广告人的自白》。

奥格威和《一个广告人的自白》在广告业的地位如此崇高,以至于人们常常忽略了这个人作为商界英雄和这本书作为杰出商业读本的另一面。

”从本书的内容来看,奥格威以自己的广告哲学和经验,充实了广告人观念和广告专业最核心的部分,设定了现代广告很多最基本的原则和标准。

它不仅写了广告活动当中的广告公司该如何去运营、如何创作出高水平的广告,而且写了广告客户该如何去让广告公司发挥自己的才智,如何对待广告公司的问题,而且也考虑到了广告的受众。

也就是说不仅注重广告的制作,更应该注重广告整个活动过程中的沟通问题:广告公司和客户要沟通,同时还要做好和受众的沟通,设定了广告高标准的社会责任——讲事实,不欺骗,如书中说的“不要创作你不希望自己家人看到的广告”,他自己也在消费自己所作广告的那些产品。

奥格威的确是一个传奇人物,他之所以能成为广告业乃至整个商业世??在《一个广告人的自白》正文开始前,奥格威说:“用第一人称这种旧式写法写这本书,我触犯了当代美国行为规约。

可是,我认为,这本书是我的自白,在叙述我的经历时用我们,那是极不自然的。

”这种坦率,就是奥格威的风格。

在相当多的文字将简单问题复杂化的时代,《一个广告人的自白》也带给读者阅读商业类读物少有的轻松体验。

这本书的前言有一段(本书背后的故事),大卫奥格威在这本书上市后取得很好的销量后补充了写作的目的,其主要目的是要给他的广告公司招揽客户:其次检验他们的股份上市时候的市场条件:最后提高他在生意圈子的知名度。

确实,他做到了,这完美的一箭三雕。

不同的年纪有不同的偶像,不同的行业也有不同的英雄。

2023年广告史笔记河南自考广告史

2023年广告史笔记河南自考广告史

五四运动前后旳广告:1.报刊广告持续发展。

广告种类已从商务广告扩展到社会、文化、交通等其他用途旳广告, 广告在报纸版面中旳地位急遽上升, 有旳甚至占报纸版面二分之一以上。

2.革命报刊重视广告宣传。

五四运动后来刊登广告最为活跃。

这些广告不仅宣传了自己旳政治主张, 并且广告收入构成了报馆旳经济收入和职工福利旳一种重要来源。

广告旳重要版面多是留给进步书刊和国货做广告, 以进行反帝反封建和爱国主义旳宣传。

广告旳内容在为政治斗争服务旳同步, 也刊登中国厂商旳广告, 倡导国民买国货, 借以抵制洋货, 反对帝国主义旳经济侵略。

3.广告媒介多样化。

⑴1923年终, 美商E.G.奥斯邦运用旅日张姓华侨旳资本, 在上海设置了中国境内第一座广播电台——奥斯邦电台, 1923年1月23日正式开播。

从此, 广播在中国逐渐成为第二大广告媒介而迅速发展。

中国人自己设置旳第一家电台是新新企业开办旳, 1927年3月18日正式开播。

广播电台旳出现是现代广告史上旳又一件大事。

它标志着广告在更广阔旳空间, 向更众多旳消费者传播商品信息。

⑵路牌广告。

⑶橱窗广告。

我国现代橱窗广告大概开始于20世纪旳23年代初。

⑷霓虹灯广告。

国外第一架霓虹灯广告开始于1923年, 是由法国G.克劳特企业装置在巴黎皇宫旳。

上海于1926年在南京东路伊文思图企业旳橱窗内初次出现霓虹灯, 这是宣传“皇家牌(ROYAL)打印机”旳英文广告吊灯。

此外, 车身广告、小册子广告、样品广告等也在这一时期出现。

4.广告代理业出现。

1927年, 上海有6家广告社组织成立了“中华广告公会”, 这是广告同业最早旳组织。

当时组织广告公会, 重要是为处理同业之间旳纠纷和争取共同旳利益。

5、广告学研究与教育旳产生。

我国旳广告研究与教育可以追溯到五四时期。

我国最早旳广告研究团体是1923年成立旳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 它把广告作为新闻学研究和教学旳构成部分。

我国最早出版旳广告学研究专著, 由甘永龙编译旳《广告须知》。

当代中国广告史报告

当代中国广告史报告

當代中國廣告史報告摘要:中國廣告的歷史伴隨社會發展而發展,歷史悠久,但發展卻很緩慢。

建國初期,隨著生產的發展,廣告有了一定的發展。

然而“十年動亂”期間,廣告遭到嚴重的摧殘。

十一屆三中全會後,由於實行對外開放,我國廣告事業發展迅猛。

關鍵詞:當代中國廣告史1 開國前中國廣告的發展大約在夏朝,我國出現了農業、手工業以及商業的分工,出現了城市和集市,還出現了原始社會晚期和奴隸社會時期的商業銷售形勢——展示物品以及叫賣。

到了唐朝的商業活動中,出現了多種廣告形式,有口頭叫賣,招貼廣告,商品展銷會等。

北宋時期,隨著大店鋪的出現,開始流行新的廣告形式——門匾。

而印刷術的發明為廣告提供了行的傳播媒介——印刷品。

宋代以後的元、明、清各朝代,廣告應用非常活躍但是廣告形式未有創新。

隨著鴉片戰爭被迫打開國門,廣告的形式越發多元化,內容也加入西方元素。

2國民經濟恢復時期的廣告(1949—1952)1949年10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開始了國民經濟發展中為期三年多的恢復時期,這也是我國廣告業的整頓和恢復時期。

爲了大力發展工農生產,活躍城鄉經濟,1950年中共七屆三中全會制定了廣告業的發展路線。

這個階段,我國廣告工作的發展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頒佈新的廣告管理法規。

建國初期,各地大城市對廣告業進行了整頓,取締了國民政府發佈的廣告管理法規,相繼頒佈了一些新的廣告管理辦法和規定。

1949年4月,天津市公用局率先公佈了“管理廣年告商規則”。

1949年12月,上海市人民政府公佈了《廣告管理規則》,1950年西安市公用局印發了《廣告管理暫行辦法》;1951年西安市工商局發佈《關於印刷廠商管理暫行辦法》,其中許多條款涉及廣告。

1951年底重慶市人民政府發佈了《重慶市廣告管理暫行辦法》,並成立了廣告管理所。

1951年5月,廣州市人民政府也頒佈了《廣州市廣告管理暫行辦法》等。

這一時期各地發佈的廣告管理法規,對廣告內容提出必須以“純正為主”,“凡工廠、商店推銷商品之廣告宣傳必須以品質、效能、使用方法做純正之介紹,不得虛偽誇大。

中国当代广告

中国当代广告
1994年的 月2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年的10月 日 年的 第十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 并于次年的2月 日起正式实施 日起正式实施。 第十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并于次年的 月1日起正式实施。
第二节 在探索中前进 探索发展阶段(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中期) 探索发展阶段(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中期) 年代中期到90年代中期
首先,名人代言广告风云乍起。 首先,名人代言广告风云乍起。
1985年,李默然代言三九药业,开创中国名人广告先河。 年 李默然代言三九药业,开创中国名人广告先河。 1988年,潘虹为霞飞“中国一号”拍摄广告,成为中国第一 年 潘虹为霞飞“中国一号”拍摄广告, 位为广告代言的女影星。 位为广告代言的女影星。 同年,容声冰箱广告由汪明荃代言,汪明荃成为在内地第一个 同年,容声冰箱广告由汪明荃代言, 拍广告的香港影星。 拍广告的香港影星。
1月28日,上海的《解放日报》刊登了《上海工艺美术工业公 月 日 上海的《解放日报》刊登了《 司所属部分工厂产品介绍》 司所属部分工厂产品介绍》和《上海市食品工业公司所属产品 介绍》 介绍》 1979年的 月15日,雷达表的广告出现在《文汇报》上。 年的3月 日 雷达表的广告出现在《文汇报》 年的 雷达女装自动日历首饰表、雷达男装永不磨损型石英表、 雷达女装自动日历首饰表、雷达男装永不磨损型石英表、 雷达男装自动星期日历表 欧林巴斯光学仪器、精工牌石英电子手表、 欧林巴斯光学仪器、精工牌石英电子手表、美能达照相机也开 始在《文汇报》 始在《文汇报》上做广告 两个多世纪来我们创造珍贵稀世的艺术性手表” 江诗丹顿 “两个多世纪来我们创造珍贵稀世的艺术性手表”
在广告策划的自发时代, 在广告策划的自发时代,主要特征是广告主或者广告公司开 始从整体上考虑广告活动的有效组合,在活动开展上力求创新, 始从整体上考虑广告活动的有效组合,在活动开展上力求创新, 并注重从多层面来思考广告效果的实现。这一时期, 并注重从多层面来思考广告效果的实现。这一时期,最为典型的 广告实践活动是上海“露美”化妆品的推广。 广告实践活动是上海“露美”化妆品的推广。

中国当代广告史

中国当代广告史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 4 (2010), Book Review 816-819 1932-8036/2010BKR0816 Copyright © 2010 (Weijia Wang, okweijia@ ; Jia Guo, ready-baby@ ).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Non-commercial No Derivatives (by-nc-nd). Available at . Gang Chen (Ed.), A History of Contemporary Chinese Advertising, 1979–1991 [dangdai zhongguo guanggaoshi, 1979–1991], 2010, Beijing, Peking University Press, 294 pp., RMB39/US$5.75 (paperback).Reviewed byWeijia Wang and Jia GuoPeking UniversityThe 1980s of China was an era of dramatic transformation. TheChinese government put forward a series of new policies in this decade,focusing on the central tasks of economic construction, deepening economicrestructuring, decentralizing financial power from state to individuals andcorporations, and opening itself still wider to the outside world. The call forthese economic and political reforms was accompanied by what theideological and cultural circles advocated as “the emancipation of themindset” and “modernization.” However, after decades of economic reform,many intellectuals, faced with the negative result of marketization andcommodification that they had warmly applauded, often seemed confused,angry or at a loss.Because the 1980s was such a pivotal phase of transformation, it isimperative to review and discuss the changes in that decade. A History ofContemporary Chinese Advertising, 1979–1991, edited by Professor GangChen, profiles an exciting age that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blurry incollective memory. This succinct and brilliant work covers all aspects of the elementary stages of the Chinese advertising industry. It reflects not only the transformation of social relations but also cultural changes in that period. Many details in this book are worthy of careful consideration in light of the problems that China is facing now.A History of Contemporary Chinese Advertising records more than a decade of advertising historyfrom several independent perspectives: advertisers, media, advertising companies, advertising academics, and so on. This framework is more accessible than former works on the same subject. It enables us to grasp the important issues at stake while avoiding the complexity of diachronic descriptions.With regard to advertisers, there is a notable phenomenon in that the most influentialadvertisements were the “advanced” product shows presented by foreign-owned enterprises in China's initial “reform and opening up” phase. “In the name of celebrating the fall of the Gang of Four and the end of the Cultural Revolution, the commercial enterprises around the world came to China and tried to grab the market” (p. 22). Although domestic enterprises initiated China’s advertising industry, national advertising companies could not compete with foreign companies in terms of enterprise scale and marketing skills. The “advanced” foreign products that were advertised mostly included staples of daily life, such as food, clothing, and home appliance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 4(2010), Book Review Weijia Wang and Jia Guo 817In late 1970s and early 1980s, material goods were generally in short supply in Chinese cities. Against this background, the mysterious, beautiful, and even exotic advertisements promoting these imported products exerted great impact on the public. “Radar and Pierre Cardin became symbols for fashionable and high-level consumption goods; Coca Cola, western suits, jeans. . . . a great number of [W]estern commercial advertisements appeared on newspapers and television screens” (p. 22). Crowds of people squeezed together in front of shop windows to marvel at displays of all kinds of foreign commodities: “Just like peasants visiting an aristocratic mansion, those who stood in front almost pressed their faces to the shop windows, those who stood in the back watching on their tiptoes” (p. 24).The impact of this foreign advertising could be described as explosive. It was not only about showcasing desired commodities but also about promoting culture and ideology. By viewing this foreign advertising, spectators entered into a particular mode of silent communication with those attractive commodities from other countries. What the commodities displayed was more than convenience, practicability, and high quality; they also presented a tangible sense of “advanced culture,” “advanced institutions,” and “advanced productive forces”—most of it from the “Western World”—to the Chinese audience. “Modernization” and the “Western World” then fused into the same concept in this unspoken dialogue between the public and the commodities that purported to represent the “good life” that everyone wants. In this peculiar era, when the Cultural Revolution had just ended, foreign advertisements promoting desired commodities provided a new impetus for the public to pursue a modern life.In such a cultural atmosphere, having already experienced a few years of development of consumer culture, Chinese intellectuals began to “emancipate the mindset” collectively in the mid-1980s. “Humanitarianism” and “anti-feudalism,” each of which had been a cultural focus in the early part of the 1980s, would cease to be major intellectual problems. The two dichotomies, “Chinese-Western” and “traditional-modern,”—then articulated together—had become the new mainstream of thought by mid-decade. The comparison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 the zeal for Western modern sciences, technologies, arts and philosophy, and the opinion of “total westernization” all demonstrated the power of the historical turn at the moment. Such cultural changes, as Chen has argued, cannot be understood apart from the beautiful and sophisticated commodities promoted by foreign advertisers at the time.In recent years, many Chinese academics have reflected on the cultural consciousness of intellectuals in the 1980s, which is particularly popular in university departments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One obvious problem is that these researchers usually spend too much time on the philosophy, art, literature, and other cultural practices of the elitist “new enlightenment” intellectuals, while ignoring changes in popular culture. The absence of advertising studies and other phenomena of mass culture would lead to a lack of understanding regarding the social and cultural background of the “new enlightenment” movement. The interesting information provided by A History of Contemporary Chinese Advertising reveals, on the other hand, that advertising and communication researchers can make many more contributions to these important issues. For example, A History of Contemporary Chinese Advertising details many oral history accounts that provide us with a basis of understanding with which to examine the dynamic process of ideological transformation.818 Weijia Wang and Jia Guo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 4(2010), Book ReviewThere are still a series of very important questions left untouched when it comes to the cultural consciousness of 1980s. Freedom and independence were the most striking slogans of the Chinese cultural and political movements then, but did those intellectuals really operate independently from the state power? What role did the government play in this cultural transformation? Were the political elitists or party leaders always the enemy of the intellectuals? Chen’s book gives us a nuanced record that responds to these questions.At the end of 1979, a Panasonic window display at Wangfujing Department Store in Beijing attracted crowds of onlookers and aroused heated disputes over the introduction of western advertisements. At that time, imported modern electrical appliances and the culture they represented did not appeal to all Chinese intellectuals and officials. Controversy and criticism appeared in much of the Chinese media. Those dissatisfied by the commercial culture criticized the display as promoting a vicious and corrupt capitalist lifestyle that would be extremely harmful to Chinese youngsters. Some even pasted a poster—“downright traitorism”—to the Panasonic display window! (p. 25). These critics brought great pressure to bear on the Beijing Advertisement Company, which was in charge of the exhibition. At the end, five vice-premiers of China “saved the new foreign advertising from premature death.” They stated their position and took a clear-cut stand to support this kind of advertisement (p. 26). It was really striking that a window display would have an impact at such a high level of government.Today, mainstream intellectuals in China still view the criticism of advertising and commodity culture in the 1980s as antiquated thought that might have set back the country's progress. However, the stories in this book show the wide acceptance of this narration about a peculiar kind of developmentalism. In the Panasonic window display case, the recognition and support of high-level officials actually suppressed the underlying controversies and paved the way for the birth of China’s advertising industry. This was not the only instance in which the Chinese government played a role at the time.In 1987, at “The Third World Advertising Congress” held in Beijing, the Chinese premier delivered a written speech to the conference. The executive prime minister gave a welcome speech. Even the president of China made a surprise appearance at the opening ceremony. This dignified reception to worldwide advertisers highlighted the Chinese government’s attitude toward advertising and cultural development.As for influencing public opinion, the mass media also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With the reform policy of “decentralization of power and transfer of profit” and the opportunity to make revenue through advertising, the Chinese mass media were more than happy to strengthen the support for and communication of commercial culture.At that time, foreign advertising campaigns promoted far more than the function of the product. They cleverly used official discourses and thinking modes, such as “emancipating the mindset,” and thus appeared in Chinese society in a “politically correct” way. The advertising slogan of the Panasonic window display is rather representative: “XX household appliances present the traditional friendship between China and Japan, and help China to achieve the four modernizations and to improve the standard of living” (p. 25). These details illustrate that, under the powerful official discourse of emancipation and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 4(2010), Book Review Weijia Wang and Jia Guo 819modernization, the formation of social consensus is an outcome of state power and market power rather than being a natural and independent occurrence.A History of Contemporary Chinese Advertising, 1979-1991is the first of a three-volume publication series. A second volume that covers the period from 1992–2001 and a third volume covering 2002 to the present are to follow (p. 7). This first volume offers a rich collection and examination of historical facts, especially oral histories by hundreds of advertisers as well as by scholars who studied advertising in the 1980s. Its publication gives us a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contemporary advertising in China, and it allows for a more complete reflection of China in the 1980s overall.。

2023年中外广告史听课笔记

2023年中外广告史听课笔记

中外广告史听课笔记绪论1、经济广告出现旳三个要素?1.人类有互通信息旳需要2.人类有剩余商品互换旳需要3.具有产生经济广告手段和形式旳物质基础。

2、实物广告、音响广告、标识广告、叫卖广告是文字出现此前广告旳重要形式。

3、报纸和杂志旳在16世纪出现,为广告提供了一种新旳、重要旳传播媒介。

报刊广告旳发展,增进了广告代理旳诞生。

现代广告也在19世纪后半期形成。

4、广告传播旳特性?1.经济广告所占比重由小到大,对社会经济发展和企业营销活动旳作用不停增强,在社会经济体系中旳地位日益重要。

2.经济广告旳发展程度与市场范围亲密有关。

3.广告传播手段旳进步,不停增进广告旳发展。

4.广告运作伴随经济和传播手段旳发展不停进步。

第一章原始社会末期到鸦片战争前旳广告第一节奴隶社会及其此前旳广告1、初期旳社会广告传递了社会管理方面旳信息,而经济广告则把商品信息传递给人们,并出现了以叫卖广告、实物陈列广告为主旳人类原始广告形式。

2、口头广告:为了引起他人旳注意和进行交易,就要进行口头叫卖。

口头广告是我国最早出现旳广告之一,是适应那时物物互换旳需要而出现旳。

实物广告:实物广告也是当时互换、推销商品旳最原始旳广告形式之一。

这种广告形式在各个古代文明中都是比较普遍旳。

标识广告:标识广告也是我国古老旳广告形式之一。

最初,在物件上加刻铭文、年号,是为了装饰。

伴随时代旳进步标识式样开始简朴一般是把制造者或官工旳印记刻在上面。

把刻着印记旳产品拿到市场进行互换,那么文字自然就具有商标和招牌旳作用。

3、“商”与“贾”不一样旳广告形式?周朝时,人们懂得使用货币。

货币作为媒介把买与卖分为两个过程。

春秋时期,我国已经有商贾之分。

“商”:按地区远近和供求旳实际状况,带着货品前去进行交易旳称为商。

“贾”:把人们需要旳货品,在固定场所销售并谋取利润旳称为贾。

由于而者旳经营方式不一样,于是出现了两种不一样旳广告形式。

1.行商与音响广告:商以走街串巷、贩运叫卖为主,由于吆喝不仅费口舌,且声音传不远,于是“音响广告”就应运而生了。

当代广告学读书笔记

当代广告学读书笔记

当代广告学读书笔记【篇一:广告读后感】广告书籍读后感阅读书目《一个广告人的自白》《当代广告学》《策划学全书》《定位》《广告经典100》精读《一个广告人的自白》,作者大卫奥格威。

“如果一个中国广告人只知道一个外国广告人的名字,他知道的多半会是大卫?奥格威;同样,如果只知道一本广告经典,那本书多半就是《一个广告人的自白》。

奥格威和《一个广告人的自白》在广告业的地位如此崇高,以至于人们常常忽略了这个人作为商界英雄和这本书作为杰出商业读本的另一面。

”从本书的内容来看,奥格威以自己的广告哲学和经验,充实了广告人观念和广告专业最核心的部分,设定了现代广告很多最基本的原则和标准。

它不仅写了广告活动当中的广告公司该如何去运营、如何创作出高水平的广告,而且写了广告客户该如何去让广告公司发挥自己的才智,如何对待广告公司的问题,而且也考虑到了广告的受众。

也就是说不仅注重广告的制作,更应该注重广告整个活动过程中的沟通问题:广告公司和客户要沟通,同时还要做好和受众的沟通,设定了广告高标准的社会责任——讲事实,不欺骗,如书中说的“不要创作你不希望自己家人看到的广告”,他自己也在消费自己所作广告的那些产品。

奥格威的确是一个传奇人物,他之所以能成为广告业乃至整个商业世??在《一个广告人的自白》正文开始前,奥格威说:“用第一人称这种旧式写法写这本书,我触犯了当代美国行为规约。

可是,我认为,这本书是我的自白,在叙述我的经历时用我们,那是极不自然的。

”这种坦率,就是奥格威的风格。

在相当多的文字将简单问题复杂化的时代,《一个广告人的自白》也带给读者阅读商业类读物少有的轻松体验。

这本书的前言有一段(本书背后的故事),大卫奥格威在这本书上市后取得很好的销量后补充了写作的目的,其主要目的是要给他的广告公司招揽客户:其次检验他们的股份上市时候的市场条件:最后提高他在生意圈子的知名度。

确实,他做到了,这完美的一箭三雕。

不同的年纪有不同的偶像,不同的行业也有不同的英雄。

中国近代广告史

中国近代广告史
推动文化创新
近代广告业的发展,也推动了文化的创新和发展,一些新颖的广告形式和宣传手 段的出现,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也使人们的生活更加多元化、现代化。
05
中国近代广告的未来趋势
数字化和互联网的发展
数字广告的崛起
互联网广告的普及
数字化转型的挑战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进步, 数字广告逐渐成为中国近代广 告的主流形式。各种数字广告 平台、社交媒体广告、搜索引 擎广告等不断涌现,使得广告 的传播更加广泛和精准。
电视广告包括品牌广告、产品广告 、形象广告等形式,具有传播面广 、视觉冲击力强等特点。
定义
起源
发展
形式
电视广告是一种通过电视媒体进行 传播的广告形式,包括视频、动画 、特技等元素。
在中国,电视广告经历了从黑白电 视到彩色电视,再到数字电视的发 展过程。
网络广告
定义
网络广告是一种通过互联网 进行传播的广告形式,包括 网页广告、移动端广告、社 交媒体广告等。
可持续发展是中国近代广告的重要趋 势之一。通过采用环保材料、节能技 术等手段,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 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提高企业的社会 责任感和形象。
要点三
绿色和可持续发展的 挑战
虽然绿色和可持续发展理念带来了很 多好处,但也存在一些挑战。如何提 高环保技术和可持续发展的水平,以 及如何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都是需 要面对的问题。
效等元素。
发展
在中国,广播广告经历了从民间广 播到国家广播,再到商业广播的发
展过程。
起源
广播广告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 的美国,随着无线电技术的发展而 普及。
形式
广播广告包括直销广告、品牌广告 、公益广告等形式,具有传播速度 快、感染力强等特点。

现代广告笔记

现代广告笔记

现代广告笔记代广告通论C1——概述一、广告的定义:广告,是由可识别的出资人通过各种媒介进行的,有关商品(产品,服务和观念)的,通常是有偿的,有组织的,综合的和劝服性的非人员信息传播活动。

广义的广告不仅包括狭义的广告行为,更主要的是它在生产与消费之间无处不在,构成了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媒介。

它存在于一切商品交换活动当中,通过商品的使用价值实现商品价值,包括实现商品生产到商品消费过程中,所包含着的对于社会经济的作用和社会文化的作用。

二、定义的7个核心内容:1. 广告必须有可识别的广告主:(广告主是广告行为的主体)①广告主可以是企业,非营利性组织、政府或个人②广告主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着广告活动广告主对广告的发布具有一定程度的控制权,是广告与公关活动,新闻报道等传播活动的主要区别之一。

③广告主要为广告的真实性负责④广告主要履行在广告中作出的承诺2. 广告通过一定的媒介进行传播3. 广告所传播的不单单是关于有型产品的信息,还包括关于服务和观念的信息4. 广告(一般指商业广告)是有偿的是广告与新闻,公告的重要区别5. 广告是由一系列有组织的活动构成的6. 广告是非人员的信息传播活动“非人员”传播是广告与人员销售的最大区别。

7. 广告是劝服性的信息传播活动广告的目的是通过反复的告知活动使受众产生有关产品,服务或观念的认知,进而影响和改变他们的态度,最终使受众产生有利于广告主的行为意向。

三、广告的分类从总体看,对广告的划分主要基于两方面:对广告的基本认识;实际运用的需要。

分类标准分类1. 受众消费者广告:针对为自己购买产品并(或许)进行最终消费的受众行业广告(针对企业):生产厂家——产业广告;中间商(批发商和零售商)——贸易广告2. 传播范围地方性广告:强调价格、可获得性、地理位置、营业时间等信息全国性广告:通常由产品生产商发布,主要目标是提升品牌知名度,树立品牌形象国际性广告:企业在国际广告运作中常采取的策略:①全球统一的标准化策略②尊重差异的本地化策略③适当兼顾标准化和本地化的折衷策略3. 广告媒介最常见的分类方法。

中外广告史笔记

中外广告史笔记

第一编绪论广告是人类信息交流的必须产物。

广告的出现要具备的三个因素:1)人类有互通信息的需要;2)人类有剩余商品交换的需要;3)具有产生广告手段和形式的物质条件。

作为信息传递基本手段的社会广告先于经济广告出现。

广告要得到大规范的发展,必须依赖于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发展,以及生产力的不断提高和广告手段的进步。

商品经济越发达,广告业也就越兴旺。

广告发展的标志与表现:实物广告、标记广告、叫卖广告、音响广告、文字广告、灯笼广告、旗帜广告、招牌广告、书刊广告、招贴广告、包装广告、路牌广告、橱窗广告、霓虹灯广告、广播广告、电视广告、交通广告、专业广告公司。

文字广告,世界上最早的文字广告,为5000多年前古埃及的一幅寻找妇佣的广告。

我国最初的文字广告,距今3000多年前便产生了。

唐宋时代盛行灯笼广告、旗帜广告、招牌广告。

明清时代兴起书刊广告。

广告传播的要素:1)信源——信息发布的来源。

即广告主,需要发布广告信息的社会组织或个人;2)信息——广告主需要向消费者宣传的商品、劳务、观念或公共关系等方面的信息;3)媒介——广告信息的载体;4)信道——信息传递的途径与渠道,这里指不同的广告信息可以选择不同的广告媒介;5)对象——广告信息的接受者和利用者,即特定的广告对象;6)反馈——广告对象接受广告信息后的反应。

古代广告传播的特征:1)经济广告所占比重由小到大;2)经济广告受市场范围的制约;3)广告传播手段受科技发展的制约;4)未能形成独立的广告行业。

第一章原始社会末期到鸦片战争前的广告第一节奴隶社会及其以前的广告人类原始广告以叫卖广告和实物陈列广告为主要形式。

口头广告是我国最早出现的广告之一。

实物广告也是当时交换推销商品的一种最原始的广告形式之一。

标记广告也是我国古老的广告形式之一(由于其文字是印刻在实物上的,它兼有实物广告和文字商标广告的职能)。

音响广告在西周时代便出现了。

招牌(最初是一种无字的布帘),多用以指示店铺的名字和字号,可称为店标。

第二讲中国近代广告史

第二讲中国近代广告史
第四节 新时期中国大陆地区的广告
④广告代理制度的发展在广告经营活动中,广告公司处于核心地位;广告主委托广告公司进行广告策划和实施;广告媒介通过广告公司承揽广告业务。
广告主
广告公司
媒介
第四节 新时期中国大陆地区的广告
④广告代理制度的发展广告经营中承揽与发布分离;广告公司主要收入来源一是广告主所支付的劳务费即酬金,二是媒介单位给予的佣金即广告代理费,标准为发布费的 15%;广告公司作为广告主的代理,在与媒介单位交易时属于委托人,负责支付客户在广告发布业务中所发生的债务;广告代理是专门从事广告服务,具有法人地位,自主经营的经济组织,有能力为广告主提供综合性的服务。
国家工商局 1993 年 7 月
第四节 新时期中国大陆地区的广告
⑤广告管理法规的发展广告管理暂行条例共19条,国务院1982-2颁布实施广告管理条理共22条,国务院1987-10-26颁布,同年12-1正式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共六章49条,1994-10-27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通过中国广告协会自律规则 P101( 共12条-第4次会员代表大会1994-12 7通过)广告行业公平竞争自律守则 (共21条-中国广告协会第四届理事会第四次会议通过 )广告宣传精神文明自律规则 (共15条-中国广告协会四届三次理事会议通过,并经国家工商局批准 )
第四节 新时期中国大陆地区的广告②广告媒介的发展
国际广告的视频篇
第四节 新时期中国大陆地区的广告②广告媒介的发展
第四节 新时期中国大陆地区的广告②广告媒介的发展三、广播媒介的发展
年度
收入额(亿元)
2000
3.5
2001
4.2
2002
5
2021 2003

广告学笔记

广告学笔记

广告学笔记广告学1、一个影响较大的广告定义:广告是由可确认的广告主,以任何付费方式付款,对其观念、商品或服务所做的非人员的陈述与推广。

2、理解广告的几个视角:从传播者的角度;从消费者的角度;从市场营销的角度;从公共关系角度。

3、广告传播的基本模式:美国政治学家哈罗德·拉斯维尔1848传播的5W模式——用于描述传播行为:谁、说了什么、通过什么渠道、对谁、取得了什么效果?4、以5W模式看广告传播:谁——企业和产品——“定位策略”“品牌形象策略”对谁说——目标市场策略和诉求对象策略说什么——“诉求重点”通过什么渠道——媒介策略取得什么效果——策略是为了更好的效果怎么说——表现效果当代世界广告业的特征一、世界广告业与世界政治、经济、环境等更为紧密地结合为一体,受整体环境影响越来越大。

分析:美伊战争对企业广告的投入增加还是减少? V形二、针对特定消费者的广告活动明显增加。

1定位营销观念的流行;2新技术的出现促进了目标营销的发展。

分析:90年代日本本田的机会与威胁(低价→中高档休闲车)三、世界广告公司出现集中化趋势两种集团发展方式:日式发展;欧美式发展。

四、衡量品牌资产指标:品质优良、广泛好评、知名度高、忠实顾客。

衡量品牌活力指标:有特点、有话题性、印象性、引起兴趣。

当代中国广告业特征一、广告主体规模化发展1外资广告资本在华并购日益增加(原因:政策方面、现实方面);2本土广告间的合并与联盟。

二、广告主导地位的加强,广告业更强调专业服务。

当代广告业的发展趋势1传统广告形式之外的中端被看好;2广告主直接投放广告的趋势增强;3媒介地位发生变化。

广告的经济影响1广告对产品价值的影响(增加产品附加价值;延长生命周期;运用媒体计划创造附加价值。

); 2广告对产品价格的影响; 3广告对自由竞争的影响;4广告对商业周期的影响(产品周期→广告增加产品的附加价);广告的社会影响一、广告的社会作用1提供信息、教育消费者;2给大众媒体提供支持(亏本销售—卖给广告商—卖品牌);3 广告对流行文化的影响(创造流行文化元素,与流行元素的运用)。

当代中国广告

当代中国广告

1970年1月 一定要解放台灣 1976年1月 革命委員會好 圖33 圖34
1966年破“四旧”运动如火如荼展开了,文物古跡、 图书字画等文化遗产,均成为“革命”对象的重中之重。 北京1958年第一次保存下来的6843处文物,竟有4922处被 毁。
徹底砸爛舊清華
圖35
把學校改造成無產階級專政的工具 圖34
組員: 蔡竹筠 陳嘉儀 陳慕樺 黃華
譚詠紅 唐詩婷 王勛
大約在夏朝,我國出現了農 業、手工業以及商業的分工, 出現了城市和集市,還出現了 原始社會晚期和奴隸社會時期 的商業銷售形勢——展示物品 以及叫賣。
北宋時期,隨著大店鋪的出 現,開始流行新的廣告形式— —門匾。而印刷術的發明為廣 告提供了新的傳播媒介——印 刷品。 宋代以後的元、明、清各朝代, 廣告應用非常活躍但是廣告形 式未有創新。隨著鴉片戰爭被 迫打開國門,廣告的形式越發 多元化,內容也加入西方元素。
到了唐朝的商業活動中, 出現了多種廣告形式,有口 頭叫賣,招貼廣告,商品展 銷會等。
23
24
1949年10月1日《人民日报》关于庆祝中 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通告。图1
1949年 年畫 圖2
1949年10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開始了國民 經濟發展中為期三年多的恢復時期,這也是我國 廣告業的整頓和恢復時期。
光榮參軍
木刻版畫 圖16
救護我們的 負傷戰士
圖18
1953年 年畫 為啥要辦 合作社 圖19 1953年海報 圖21
1955年 保健箱是農業 生產合作社保健員不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 。
1956年我國完成社主義改造,個體、私營經濟成份基本消失,在計劃經 濟下市場穩定,企業競爭趨於緩和,商業廣告的發展受到了一定的制約。

中国广告史笔记 自制PPT

中国广告史笔记 自制PPT
在山东寿光县出土的西周“已候” 钟,铭文刻有“已候 作宝钟”五字, “良季鼎”的铭文上有“良季作宝鼎” 字样 。从春秋战国出土的文物中,发现有不少民间手工 业者制造的陶器、漆器以及绢绣等产品上面,都刻印有 “某记”造的样。

奴隶社会及其以前
周代至春秋时期,商品交换始于直接的以物易物, 买与卖的时间和空间是一致的,双方相互让渡自 己的商品,又彼此得到对方的商品。到周朝时, 人们懂得了使用货币。 货币作为媒介,把买与卖分为两个过程,买卖的 时间和地点的分离,使得商品交换的形式发生了 很大变化。商人居间买于此而卖于彼,从中取小 利以营生。春秋时期,我国已有商贾之分。 行为商,坐为贾。按地区的远近和供求的实际情 况,带着货物前往进行交易的称为商。把人们需 要的货物,在固定场所销售并谋取利润的称为贾。

战国至隋朝时期
商业广告的发展
战国至隋年间,封建的政治、经济、文化处在迟缓的发展状态中,广 告的发展也是比较缓慢的。这时期新的广告形式出现不多,但在方法 技巧上却有不少改进。
悬帜广告 悬帜广告出现在战国时期,这是坐贾出现以后所采用的一 种广告形式。悬帜广告能够在整个贸易时间内,起着招引 顾客的作用。只要人们眼力所及,都能看到迎风飘动的旗 帜。战国末年的韩非子在《外储说右上》有一段记载“: 宋人有酤酒者,升概甚平,遇客甚谨,为酒甚美,悬帜甚 高。”悬帜广告的出现不但说明当时已具备了这种广告形 式产生的物质条件(如织染、缝制技术等),而且说明了 商人广告宣传意识的增强。

奴隶社会及其以前
据著名史学家吴晗考证,周朝时期“周民中一部分会做买 卖的商人,即殷遗民”,他们被迫集中在洛阳,被叫做 “顽民”,经常被召集训话,不许乱说乱动,过着被监视 的生活。他们被另眼相看,既无政治权利,又失去了土地, 为了维持生计,只好东跑西跑做买卖。这种为贵族所不耻 而又为庶民所不能为的行业,因为社会的需要,就成为殷 遗民主要从事的行业。

《中国广告史》报告

《中国广告史》报告

读《中国广告史》有感人类使用广告的历史已经相当久远,今天,我们要学习研究广告,就不能不回顾广告的发展历史。

广告是商品经济的产物,广告的基本功能在于传播商品信息,商品经济的存在是广告产生的前提条件。

在原始社会末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出现了剩余产品,农业和畜牧业手工业分离开来,有了产品的交换,到了奴隶社会有了专门经营商品买卖的商人行业,需要把商品信息传递给购买者,于是广告产生了。

广告从产生时起,距今约有4000余年历史,在这漫长的过程中,广告形式经历了三个阶段的演变。

一:早起广告以口头叫卖、实物、标记广告为主,形势比较简单。

二:中期广告的特征是印刷广告、报纸广告、杂志广告大量应用。

三:现代广告出现了报纸、杂志、广播、电视四大媒体广告,占据垄断地位,此外还有弥红灯广告、交通广告。

传真广告等。

中国传统文化有关宣传的范例和经验逐渐被我们觅得。

我国广告的发展演进大致分为四个阶段。

一:古代广告时期,即鸦片战争前漫长的历史。

这个封建社会时期,除了口头广告、实物广告外,还出现了其他的广告形式:招牌广告、楹联广告、灯笼广告、旗帜广告、印刷广告。

这是最原始的广告实践,具有形式古朴内容单一,规模较小影响微弱,角色重叠职能简单的特点。

二:近代广告时期是鸦片战争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1919年五四运动这一时期。

由于社会性质的骤变和资本主义政治经济文化的全面侵入,这一时期的广告打上了鲜明的时代烙印,广告形式开始变化,报纸广告开始流行,广告宣传内容既有殖民性成分,又有反殖民的成分,以殖民性为主,爱国性广告较少,广告初具区域性规模,形成了辐射性影响机制,从殖民地和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向内地传播,具有爱国主义反帝反封建色彩。

三:现代广告时期,是指五四运动后到新中国成立期间的广告,中国广告出现了四方面的进步:成立了众多的广告机构;媒体种类大量增加,邮政广告、月份牌广告,无线电广播广告、电影广告等;广告艺术水平大幅提高;国家采用法律行政手段对广告活动进行管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代中国广告史(1979-1991)真题:1、中国广告的发展(2008,论述)当代中国广告的发展可以分为哪几个阶段?为什么?每个阶段的主要特点是什么?(2002,论述)试分析当代中国广告业发展的基本规律(2007,论述)分析中国广告产业的基本结构特征,所存在的问题,并对中国广告管理法规与政策的作用进行简要评论。

2、广告代理制(2006,简答)中国广告代理制的推广是在哪一年?试分析广告代理制的优缺点(2001,简答)广告代理制的意义是什么?目前在中国广告代理制的推广中存在着哪些问题?导论当代中国广告史的研究范围当代中国广告史的分期(2008,论述)当代中国广告的发展可以分为哪几个阶段?为什么?每个阶段的主要特点是什么?答:在我国的政治叙事中,“当代”是作为“现代”的对立面而被建构出来的一个时间概念。

这种叙事框架被表述为:从1919年的“五四运动”到1949年的30年是“现代”阶段,从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至今仍在进行中的历史是“当代”阶段。

1949—1978年,在中国广告史上是“被中断了的当代”,这一时期的广告形式有生产资料广告,文化广告以及外贸广告。

对于广告学来说,当代中国广告史的“当代“是以1979年为开始的。

因为“当代”所指涉的时间范畴,与研究的对象以及目的的判断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

不同的研究目的、研究视角,决定了不同的广告史研究者可以有不同的分期方式。

陈刚教授提出的“四期说”是较为流行的分期方法,将1997年和2006年作为广告发展分期的时间点,基本依据是自1997年中国经济全面进入过剩型经济阶段,2006年中国开始全面进入品牌竞争阶段。

即以1979—1991为第一期,1991—1996为第二期,1997—2005为第三期,2006年至今为第四期。

这种分期的局限性在于知识注意到了中国广告产业内部的变化和博弈格局的不同,因而这种分期关注的还只是市场结构变化所导致的广告业主导趋势的变化,不是产业整体的发展。

因此,对“四期说”进行扬弃和提升,基于整个产业发展的角度,产生了一种新的划分形式。

1979—1991年为第一期,即广告产业的自然发展阶段,这一时期是中国广告产业恢复和摸索的关键时期。

这一时期广告产业发展的特点是“原生态“,半开放的市场环境、广告从业者从各个角度的不断思考与学习以及企业营销和广告经营理念的自然发展。

(中国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供应都“全面短缺”,市场处于“计划经济”完全是“卖方市场”,广告主广告意识不强。

中国处于社会转型期,广告行业有“线性发展“和”“共时性发展”的双重特点,企业和广告公司在自我探索中也积极引入国外的先进广告理念,引进名人广告,体育营销,动画营销,全案策划等。

市场呈现“广告主主导,媒体强势,广告公司弱势”的态势,政府出台的广告管理法规对市场进行了规范,代理制的引入促进了广告公司的发展。

广告教育和学术研究落后于现实,教育和研究只是行业发展的追随者。

)1992—2001年为第二期,即广告产业的混合探索阶段。

这是说,这一时期广告产业的整体特点仍是“探索性”的,“共时性”逐渐取代“线性发展”成为广告产业实践的主流。

1992年“南方讲话”,尤其是1997年进入过剩型经济之后,企业必须在一个比以往更加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展开竞争,广告受到企业的重视。

这一时期“市场化“的发展模式得以确立,海外伦理、公司以及各种现代营销传播操作模式逐渐进入中国广告产业,广告语呈现出一种“混合探索”的特征。

2002年至今为第三期,即广告产业的自觉反思阶段。

2001年之后中国加入WTO,中国广告开启了全球化的进程,而中国则成为了这个全球化的市场环境中的一个应该对待的“新兴市场”。

业界和学界对于各种外来的营销理念都逐渐不再盲目崇拜,而是认真结合中国市场的文化环境和经济条件加以自觉的反思。

于此同时,互联网称为发展最快的一种媒体,而传播环境的高度复杂化也催生着广告业的不断探索发展。

在这一阶段,中国的企业变得比以往任何一个时期都更加成熟,人们在更加理智和冷静的基础上,开始了对于广告产业发展的“中国模式”的思考和探索。

在这个分期中,把市场变化的因素融入大的中国广告产业的发展过程,注意到市场只是整体产业变化发展的一个方面,从而关注广告史的整体论述和评价,建立起一个更加宏观和全面的理论框架。

【对比:中国市场发展的三个阶段,广告研究的三个阶段,论文】研究方法与理论框架当代中国30年的发展史,可以透过两条交织的线索来综合加以审视。

第一条是线性发展与共性发展的结合。

关于中国广告产业发展的“共时性”问题,是陈刚教授2004年在思考中国广告产业与西方模式的差异时首次提出来的。

陈刚教授认为,中国广告业所面临的问题既有全球广告业的共性,又有自己的独特性。

与西方广告产业的发展不同,在中国广告20年的历程中,既有一条不断发展、进步,从简单到复杂,从启蒙到提高的“进化论”式脉络,也存在着一条“共时性”的线索。

这条线索是更加隐形、自觉、超前的,但是却不可忽略,即海外最前沿的理论和模式由于开放而同时涌入中国,线性发展与共时性的交融构成中国广告业发展的动力系统。

第二条线索是“内部因素与外部因素的结合”。

一方面是产业内部的各个主体(广告主,广告媒体,广告公司)自身的探索发展所形成的,另一方面也是经济环境、政策环境、全球化等等外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如改革开放的“为广告正名”使得媒体广告经营合法化,1983年的把广告列入生产成本,以及广告法规的施行和行业发展规划等。

第一章广告主承上启下的外贸企业和来华企业本土企业广告与营销观念的萌芽与探索1、名人广告的出现:1988年,李默然,深圳南方制药厂三九胃泰2、健力宝:体育营销的成功尝试:1984年美国洛杉矶奥运会3、全案策划:露美高级化妆品的研发与推广,“全案策划”是北京广告公司1984年提出的“以创意为中心,为客户提供全面服务”4、海尔动画营销实践,80年代初《海尔兄弟》公共关系和CIS的兴起代理制推行前企业对广告公司的选择1、外商广告主:国外策划代理,国内媒介代理——双重代理2、本土广告主:企业替代广告公司行使职能3、出口广告主:被忽略的对象企业广告投入的变化与趋势1.小规模高速增长的中国广告总投入2.生产资料广告投入的增速放缓3.生活资料广告投入急剧提高4.广告主分布地域:中西部广告投入的差距进一步的加大生产资料广告,就是指以工农业生产原料为广告宣传对象的广告,而生活资料广告是指以直接应用在生活中的产品为广告宣传对象的广告。

本章小结第一,国外来华企业在现代广告和营销理念等方面对于刚刚从“文革”的阵痛中走出的中国本土企业有震撼和启蒙意义。

第二,在这一阶段,就中国本土广告主的广告营销观念的变化发展而言,存在着一条比较清晰的“整体的线性发展”与“局部的超前探索“相交织的线索。

第三,从整体上看,这一时期中国广告主的广告投放,有一种从生产资料广告为主体逐步过渡的倾向。

第四,1979—1991年是中国广告产业的区域格局得以确立的重要阶段。

第二章广告公司广告公司恢复与成立的背景本土外贸广告公司的发展与改革——外贸公司,内贸公司中国内贸广告公司及其自由媒体的变化跨国广告公司初入中国广告代理制引入前夕的中国广告公司(2006,简答)中国广告代理制的推广是在哪一年?试分析广告代理制的优缺点广告代理制是企业、媒介和广告公司之间在广告活动中交易的基本结构。

广告代理制是在广告业发展的早期,在欧美特定历史条件下最早形成的。

广告代理制是企业、媒介、广告公司之间的博弈的结果。

在广告活动中,广告主、广告公司、广告媒介之间明确分工,广告主委托广告公司制定和实施广告传播计划,广告媒介通过广告公司寻求广告客户的一种运作机制。

其执行的基础是固定的代理费。

广告公司作为代理的主体,其基本职责是对黄高和媒介进行双向代理服务。

1987年底,中国《广告管理条例》出台,并于1988年1月开始实行《广告管理条例实施细则》。

根据《细则》第十五条的规定,承办国内广告业务为的代理费,为广告费的10%,承办外商来华广告付给外商的代理费,为广告费的15%,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广告代理费的概念。

广告代理制在中国实行的初衷主要有三个:第一,借外部压力推动中国广告的发展。

如陈培爱就呼吁“广告代理制赋予广告公司的并非全是机遇与收益,更重要的是责任,它迫使广告公司素质的提高。

”第二,规范广告媒介的市场行为,促进合理的市场竞争。

由于中国体制上的劣势,媒介在广告活动中长期统治广告经营的承揽权和发布权,实施垄断价格。

因此,释放媒介资源、打破媒介垄断格局被认为是规范市场秩序的关键。

第三,健全广告市场机制,逐步与国际接轨。

本章小结:1979—1991年,中国广告公司的发展与中国经济的发展阶段更是密不可分。

这一阶段中国广告公司层面的主要特征有:第一,中国经济处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化转型的过渡期,中国的广告公司在这段时间内由外贸和内贸两种体制,逐渐融合成市场为主导的经营体制。

第二,这一时期,广告活动中的各个主体、各个层面都在探索,充满活力的萌动,广告公司自然也不例外。

第三,广告公司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很多广告公司基于中国自身的环境进行了努力思考作出了大胆的探索和创新。

——提出“以创意为中心,为客户提供全面服务”,代理制引入第四,企业的营销意识和广告需求滞后于广告公司的发展——计划经济,卖方市场,“告知”第五,在广告作品的创意、设计与制作方面,1979——1991年的中国广告有着重要的“承上启下”的过渡时期特点。

第三章广告媒体媒体广告业务恢复的背景报纸广告:当代中国广告业畜牧的开启杂志广告:复苏与缓慢前行电视广告:恢复与迅猛发展广播广告:重启与有序开拓“媒体强势”格局的形成(如果按照各主体之间的博弈关系来描述当代中国广告史第一阶段的总体特征,可以概括为“广告主导,媒体强势,广告公司弱势”的博弈格局。

“强势”不等于“主导”,主导是从产业结构的上游来谈论整个产业经济的,而强势则是用来描述产业结构各个企业之间的一种博弈关系)80年代媒体视角中的广告代理制本章小结1979—1991年的中国广告媒体,呈现出如下发展态势:第一,在1979—1991年这段历史时期内,媒体在企业主导的中国广告业中逐渐确立了自身的强势格局。

媒体作为广告发展的引领者还有两个特殊的原因,一方面,在80年代,实际上是媒体的变化启动了整个中国广告业的发展。

另一方面,由于新中国成立后的特殊国情,媒体长期扮演着执政党喉舌的角色,媒介商品与其他商品相比较,具有极其强烈的同政权密不可分的意识形态色彩,而国家的专营使得当时大部分媒体自身扮演者事业单位而非现代企业的角色,这就造成了中国广告市场中,媒体称为了一种高度稀缺资源,在于广告主、广告公司的博弈中占据着鲜明的优势和话语权。

第二,在当时居于主导地位的“四大媒体”中间,报纸占据了重要地位,成为当时最重要的广告媒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