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高考山东卷地理(高清解析评析版)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年高考山东卷地理
水稻是亚洲主要的粮食作物,病虫害防治是保障其高产稳产的重要措施。

完成1-2题。

1.实时监测和预报水稻病虫害灾情所运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 .全球定位系统、数字地球
B .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
C .地理信息系统、数字地球
D .遥感技术、全球定位系统
2.下表为2007年亚洲四个国家水稻生产情况统计表。

甲、乙、丙、丁代表的国家依次是
A .印度、日本、中国、泰国
B .印度、泰国、中国、日本
C .中国、泰国、印度、日本
D .中国、日本、印度、泰国 图1为我国北方某区域地貌景观和地质剖面示意图。

读图回答3-4题。

3.下列土地整治方式中合理的是
图例
岩浆岩
①甲处平整土地,提高土地质量 ②乙处修建护坡堤,防止岸坡侵蚀 ③丙出修建梯田,增加耕地面积 ④丁处修建挡土坝,拦截泥沙以淤地 A .①④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② 4.图中I 、II 、III 、IV 处主要由内力作用形成的是
A .I 、II
B
.III 、IV
C .I 、III
D .II 、IV
图2为某区域的海上航线示意图。


一艘驶往大西洋的轮船上,船员在图①处看到了海上
日出景观,此时为世界时
(中时区区时)4时。

读图回答5~6题。

5.下列四幅图中,与①处当日日出时刻相符的是
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①处该船逆水航行
B .②处风平浪静
C .③地河流正值丰水期
D .④地森林密布
图3为我国东部地区甲、乙两城市三 个年份的常住人口密度分布图,图中楼高表示2000
30°
年城市商务楼相对高度。

读图回答7~8题。

甲城市 乙城市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1982~2000年,两城市的市中心人口密度变化特征相同
B .1982~2000年,两城市的边缘区人口密度变化特征不同
C .2000年甲城市的人口规模比乙城市的小
D .2000年乙城市的服务范围比甲城市
的小
8.关于2000年两城市功能区分
布的推
断,最有可能的是
200010000
2000030000400005000060000
0M
N
30
60
距市中心距离(km )
常住人口密度(人/k m 2)
年1990年1982年楼高
20005000
100001500020000250003000035000

1990年1982年楼高
常住人口密度(人/k m 2)
P
Q
5
10
15
距市中心距离(km )
①甲城市的中心商务区位于M 处 ②乙城市的中心商务区位于P 处 ③甲城市的卫星城位于N 处 ④乙城市的卫星城位于Q 处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26.(25分)为了解区域自然地理特征并认识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某地理实习 小组在美国西部地区进行了野外考察。

图8提供的是考察路线(R 地 →旧金山→盐湖城)及 周边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的相关信息。

读图回答问题。

图8
野外考察
(1)与旧金山相比,R 地的气温有何特点,并指出该特点形成的影响因素。

(6分)
(2)根据内华达山脉(中部)地形剖面图,分别比较B 处与A 、C 两处年降水量的大小,并说明理由。

(4分)
10300
1
两地月平均气温
-20
-100202010-10-20
气温/℃降水/mm
R 地(40°N ,122°W)
气温/℃降水/mm
23456789101112圣弗朗西斯科(旧金山)(38°N ,122°曲线和降水柱状图
图例
河流、湖泊考察路线及考察点沙漠
(3)运用水循环的相关知识,解释大盐湖由淡水演变为咸水湖的原因。

(5分)
室内分析
(4)以加利福尼亚谷地(北部)和大盆地为对比区域,以“自然条件影响农业生产活动”为主题,简要分析两地农业区域差异,完成表3内容。

表3 加利福尼亚谷地(北部)和大盆地农业区域差异比较
29.(35分)汉阳铁厂的兴衰和武汉钢铁厂的建设见证了中国近代工业发展的历史。

阅读
材料,回答问题。

图10 1899年,湘
材料一
广总督张之洞筹划在湖北设铁厂,考虑的厂址是大冶或省城武昌附近的汉阳。

1893年,铁厂最终在汉阳建成投产。

图10 是19世纪末湖北省局部区域示意图。

材料二 张之洞认为,若铁厂设于大冶,“厂在省外,实缺大员,五一能到厂者,岁糜巨款,谁其信之?若设再省,则督、托、司、道皆可常往阅视,局务皆可与闻。


——据《张文襄公全集》
(1)据材料一,指出与大冶相比,当时在汉阳建设铁厂的区位优势。

(6分)
(5)结合所学地理知识,分析若1955年选择在汉阳铁厂原址建设武汉钢铁厂,可能会对武汉的城市发展造成哪些不利影响。

(5分)
图例
河流、湖泊主要水运航线
城镇枪炮厂
铁矿煤矿
30.(10分)【旅游地理】
位于亚热带季风区得某海岛是著名国际旅游目的地。

岛上常住人口密集,大部分消费品需依靠岛外补给,国际交通一拉航
空,游客多需提前预定行程。

图11为
该岛旅游景观分布示意图。

读图回
答问题。

图11
(1)某国际旅游团到该岛进行一日游,在线路一和线路二中选择了线路一。

运用旅游地理知识。

分折线路一的优势。

(6分)
(2)指出制约该岛旅游资源进一步开发的不利条件。

(4分)


综合观光区
海滨浴场
博物馆机场
寺庙瀑布城市
图12为1969-2008年山西省长治市寒潮发
生总次数等直线图。

读图回答问题
图例耕地居民地水库河流
(1)指出该区域寒潮发生总次数的空间分布特征,并说明该特征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

(2)当地菜农在寒潮来之前,常采用浇水的方法来防御寒潮对蔬菜的冻害,其中的原理是什么?
32.【环境保护】
图13为我国区域示意图。

A为水库,是B城市的唯一水源,C处为山地。

读图回答问题
图13
(1)应采取什么措施来保护B城市的水源?
(2)某企业拟在C处山坡上开辟采石场,指出其可能对该处造成的生态破坏。

1.B 2.A
【解析】运用表格数据,考察地理信息技术的运用和农业生产。

第1题:遥感就是对地物进行静态成像。

受病虫害影响的水稻,其反射的波段会呈现出一定的特点,遥感据此成像。

同时,遥感仅仅是一个数据收集系统,要检测和预报病虫害,还需要计算机系统进行处理,也就是地理信息系统。

第2题:根据耕地面积来判断,考生可能会按照中国、日本、印度、泰国的顺序排列,但这是错误的,考生必须具备综合分析的能力。

参考一下单位面积产量,就会发现甲尽管面积大,但
是单产却很低,这与我国的情况不符,所以需要把甲、丙互换一下。

最后就变成了A项。

3.A 4.D
【解析】运用区域地貌景观和地质剖面示意图,考察学生运用地理学的基本知识进行区域整治的能力,并对系统地理知识进行直接考察。

第3题:根据河流“凹岸侵蚀、凸岸沉积”的特点,乙处属沉积区,无需修建护坡堤,防止岸坡侵蚀,排除B;丙处坡度很大,并不是适宜修建梯田,排除D。

甲处基本上属于平地,在此基础上继续平整土地,有助于提高土地质量。

丁处位于沟谷,正是水土流失的通道,修建挡土坝,拦截泥沙淤地,完全符合区域整治的需要。

第4题:内力作用主要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等三个方面,II是地壳运动形成的断层,IV是岩浆活动,I、III都属于沉积作用,属于外力作用。

5.C 6.C
【解析】考察地球运动以及沿途自然地理特征。

第5题:根据图像信息,①位于东经45°,属于东3区,此时为世界时(中时区区时)4时,可以计算出①处的地方时为7时。

再根据①处7时看到了海上日出景观,说明南半球昼短夜长,可以初步选择A、C。

再根据看到日出,说明①处为晨线,最终确定C。

三步推导,最后得出结论,说明该题具有一定的思维价值。

第6题:根据世界洋流分布图,①处为马达加斯加暖流,由北向南,所以船只应顺水,排除A;②地位于“咆哮西风带”和西风漂流上,风大浪急,排除B;③地属于地中海气候,南半球冬半年时,地中海气候区温和湿润,河流处于丰水期,该项正确;④属于本格拉寒流沿岸,受寒流影响,形成了热带沙漠气候,无茂密的森林,排除D。

7.D 8.B
【解析】曲线图,考察城市知识。

第7题:根据图像信息解读结果,1982~2000年,甲城市市中心常住人口密度由大变小,乙城市市中心常住人口密度由小变大,说明甲、乙两城市处于不同的城市化阶段,甲城市已经出现
了逆城市化的现象,而乙城市则正处于城市化过程,二者市中心常住人口密度变化特征是不相同的,排除A。

1982~2000年,甲、乙两城市边缘区常住人口密度呈现增大趋势,变化特征是相同的,排除B。

根据两城市城市化的阶段,可以判断出甲城市人口规模大于乙城市,乙城市的服务范围比甲城市小,排除C,选D。

第8题:中心商务区一般位于城市中心部位,建筑密集,高楼林立。

集中了地区性、全国性或国际性的大公司、大商行、大银行等机构,也有高级商场。

根据楼高,甲城市的中心商务区并不完全在城市的中心位置,而乙城市的中心商务区则完全在城市的中心位置,所以排除①选②。

卫星城承载着中心城市产业转移、人口外迁的重任,所以相对周边城市功能区、周边区域来讲,卫星城要繁华一些,楼高要高一些,所以甲城市的卫星城在N处,乙城市由于正处于城市化过程,人口正向城市中心集中,目前还没有出现卫星城,所以选③排除④。

26.(1)冬季气温略低,夏季气温较高;气温年较差较大。

海陆位置;地形(谷地)
(2)B处大于A处,理由:B处海拔较高,易行成地形雨。

B处大于C处,理由:B处位于迎风坡,C处位于背风坡
(3)大盐湖流域气候干旱降水少,冰川消退,湖水补给减少;蒸发旺盛,蒸发量大于补给量;大盐湖为内流湖,盐分随径流汇入而不断积累。

(只要从水循环的补给、蒸发、地表径流三个环节回答正确者,均可给分)
(4)表3
【解析】该题创设了“野外考察”、“室内分析”两个问题情境,试题材料由3幅曲线图、1幅区域图、1段小资料组成,再加上题干中的文字信息,图文资料丰富,对考生的综合思维能力提出了很高
的要求。

试题设问从气温、降水两大气候要素入手,比较各地气候的差异;然后从水循环角度,探究盐湖的形成,最后以农业统筹前述个自然要素的分析,每一个设问探究性、综合性都很强,是一道不可多得的好题。

第(1)题:第1问旧金山、R地的气温从曲线图中可以得出,在比较两地气温特点时,比较通常的策略就是比较气温的高低,当然更应该分季节比较。

第2问影响气温的因素主要是维度、海陆、地形等,在维度位置基本相差不大的情况下,也只能从海陆位置、地形特征上去探究两地气温差异的原因了。

第(2)题:A、B、C三地的降水在试题材料中没有展示,需要考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推理、探究。

地形可以使气流抬升、温度降低、水气凝结、最终形成降水;地形跟风想的关系又可分为迎风坡和背风坡,迎风坡多雨,背风坡少雨,所以地形是影响降水的重要因素。

根据A、B、C 在山地的不同部位,考生不难得出结论。

第(3)题:该区域属于内陆循环,基本环节包括蒸发、降水、地表径流等环节。

其一,图像中文字资料显示:“它曾经是一个比现今面积大20倍,主要接受冰川融水补给的淡水湖,如今周边冰川已经消退了。

”由此可以判断出,大盐湖的形成跟冰川消退有关;其二,大盐湖的形成离不开当地的气候,考生应该调动所学知识,知道该区域的气候类型为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量少、蒸发量大,造成湖泊淡水补给少,随着湖水的蒸发,以前溶解在湖水中的盐类物质不断积累;其三,图像信息显示,大盐湖也有内流河注入,源源不断地带来盐分。

第(4)题:考察农业区位知识、农业地域类型。

加利福尼亚谷地(北部)属于地中海气候,适宜发展种植业和园艺业;大盆地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只能发展畜牧业和灌溉农业。

29.(1)接近市场(枪炮厂);有技术、人才有时;水运(交通)更加便利,接近燃料地(煤矿)。

(5)城市用地紧张;环境污染;交通拥挤。

【解析】
(1)题完成时要一要紧密结合材料一,尤其是图10内容进行分析。

二要围绕工业区位主要因素比如交通、市场、原料等展开分析。

(5)题应从城市化的发展影响入手分析
30.【地理-旅游地理】
(1)旅游资源类型多样;经典组合好,旅游价值高;旅游线路较短(交通用时少,游览时间相对较多)。

(2)海岛旅游环境容量有限;对外交通方式单一。

【解析】
(1)题:结合图示从沿线旅游资源类型及组合、经济、时效等方面考虑。

(2)题:应结合海南区域特征进行分析。

31.【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
(1)从西边向东南递减;盆地多于东西两侧的山地和高原(最高值出现在盆地北部地区,最低值出现在太行山以东地区)。

(2)水的热容量大,可减小地表温度的下降速度和变化幅度,减轻冻害。

(若答出增加空气湿度,增强大气逆辐射、水汽凝结释放热量等也可酌情给分)
【解析】(1)题:通过图示寒潮总次数等值线的数值分布判读该区域寒潮发生总次数的空间分布特征;借助图示“山西高原”、“太行山脉”等文字信息和区域位置信息综合分析。

32.【地理-环境保护】
(1)退耕还林、还草(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禁止向湖泊、河流排污(禁止在湖泊养殖);保护森林。

(2)破坏森林,生物多样性减少;破坏山体,水土流失加剧。

【解析】充分挖掘图示信息是完成本题的关键之一。

(1)题:通过图示和题干可知,A水库是B城市的唯一水源,水库周边分布有居民地、耕地、森林等。

(2)题:C处山坡现为森林分布,开辟为采石场后,生物首遭破坏。

再结合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分析由此带来的生态破坏
山东省2011年文科综合高考试题(地理卷)评析近几年山东省文科综合高考地理试卷,基本体现了平稳过渡,稳中求新,创新灵活的特点。

2011年山东省文科综合高考地理试卷,导向性更加明确,严格遵循了《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的基本要求,体现了新课程理念,同时,高度反映了国家《地理教学大纲》的基本学科思想。

试卷的整体难易度与往年基本持平,充分体现了以知识为载体,以能力为目标的考查方向。

试题的基础性、综合性、创新性、开放性和探究性等十分明显,有利于对中学生地理素养的公平性和公正性选拔。

一、2011年地理试题主要特点分析
(一)知识特点:(见表格)
(二)命题特点
1、注重对地理学科主干知识的考查,突现了地理基本原理、基本规律的理解和应用。

⑴必修1教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天气与气候;地质构造;水循环等。

⑵必修2教材:城市与地理环境;农业与地理环境;工业与地理环境;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等。

⑶必修3教材: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

⑷选修本教材:寒潮气象灾害;环境和生态保护等。

2、贴近社会现实,关注热点区域和热点问题,重视了新材料、新情境的创设和探究。

地理试题体现了时代性,着力反映社会现实和热点问题。

以反映现实和热点的“新材料、新情境”为载体,考查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素养,也能够体现对培养学生时代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的教育价值。

比如,第26题对美国中西部区域的考查,引领学生加强对全球最大的发达国家的国家地理的研究和重视,从而引起对我国今后经济发展的思考和探索;第29题对“大武汉经济圈”的区域考查,反映了国家对中部地带经济发展的高度重视。

另外,试题内容也重视了人口问题,水土流失问题,资源与环境问题,城市化问题等热点问题的考查。

3、体现国家《地理教学大纲》的基本思想,加强了对地理知识的基础性、应用性考查。

基础性是永恒的底蕴,应用性是发展的主题。

试题中所设计的每一个题目,从知识的基础性承起,然后突出能力的考查,重视了对地理知识的运用。

题目不拘泥于具体的知识点,而是把内容、方法和原理等有机地串联起来,强化了对解决问题思路的宏观而整体的认识和把握,强调了对优秀中学生的地理基本技能的体现。

主要从下面能力目标进行了考核:
⑴获取和整合地理信息的能力;
⑵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
⑶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基本规律的能力;
⑷论证和探究地理问题并用之于实践生活的能力。

4、从命题的形式和内容来看,比较平稳,但也有所创新。

⑴试题题目的设计格式,无明显变化。

以一材多问的串联式题目为主,具有一定的梯度性;第26综合题,前⑴、⑵问是自然地理知识,后⑶、⑷问是人文地理知识,先自然地理,后人文地理。

⑵分值分配相对于往年,无变化。

选择题32分,综合题36分,选做题10分。

⑶选取材料的阅读量,与2010年相比,没有明显变化。

⑷在知识体系的布局上,变化不大。

人文地理:自然地理=36:42。

(2010年比例为37:41)
⑸在地图和表格的选取数量上,相对于往年稍有增加,地图13幅,表格2幅。

(2010年图表:地图11幅,表格1幅)
⑹对世界地理知识的考查比重多于往年,尤其是第26综合题,分值25分,全部考查了美国区域相关知识。

二、2011年高考试题对地理教学教研的启示
1、加强对学科主干知识的研究,重视地理基本原理、基本规律的理解和应用。

2011年的地理高考在主干知识的考查要求上,较往年更加重视,可谓淋漓尽致,锦上添花。

抓知识主干的观点,如果用在全国高考地理单科考试中,是一个不很成熟的认识。

但是,它适用于文科综合高考的题量背景,地理学科题目有10个必做题,3个选做题。

任何一个高考命题人在对待全国性考试和考试大纲时,都应当考虑到这门学科的主干知识有哪些?哪些内容能够体现这门学科的基本思想?等等。

所以,平时教学案头反思中,缕一缕我们传授的知识,找出我们用过的提纲和练习,我们是否付出了很多低效劳动呢?
2、重视地理地图的教和学,提高地理学科基本素养。

浏览、研究2011年地理高考的地理地图,不难发现,地图中隐含了很多地理信息,也可以衍生解决地理问题的答案。

在解决地理问题的过程中,很多学生之所以出现错误,地图“瓶颈”制约了其前行的思路。

平日的地理课堂存在一种莫名现象:注重教材文字,轻视地理地图。

不仅仅是存在于学生身上,也普遍存在于教师的执教过程中。

这么好的教与学的方式和方法,为什么要丢弃不用呢?原因只有一个:省事。

找图难,画图慢,用图分析麻烦,用图学习烦琐,用图耽搁教的进度,用图耽搁学的时间。

到头来,进了考场,基本都是陌生地图,缺乏科学分析,只见皮毛,抓不出题目和地图的精髓,势必影响考试效果。

3、科学认识和把握地理练习题,习题定性,训练定量。

近几年的山东省高考,考试题型基本稳定,考点布局基本定位,重点考查没有出偏。

基于这个观点,平常教学中我们应该多反思习题的定性和定量使用。

回头想一想,我们的高中学生为了学习一门学科做了多少练习题?其中有多少是精华有用的呢?在这个问题上,应该反思觉醒,否则,教师苦心,学生费心,题海闹心,成绩伤心。

4、转变教学理念,倡导探究性教学。

理念决策思路,探究提升能力。

学科,有课程基本理念、课程设计理念、课程目标理念。

有了这些,我们才能运做教学的过程、方式、方法和思路。

高考,有教材大纲、考试大纲、国家形势。

有了这些,我们才能明白高考需要什么?命题人在做些什么?我们的学科走向哪里?
这两点阐明了一个非常平凡的道理,看问题抓精髓,“磨刀不误砍材功”。

只有转变教学理念,才能科学面对高考。

要完成这个转变,探究性教学是一个发展的主题。

教,在探究中传授、解惑;
学,在探究中自学、完善;练,在探究中巩固、查漏、补缺。

高考,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它承载着教育赋予的特殊功能,文化传播与能力选拔;高考试题,是一件科学性很强的原创性作品,必须承认它集锦了学科知识和能力的最高品位,是中学教学的宝贵资源之一。

因此,作为一名中学教育者,研究高考很重要,研究高考试题很必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