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科学下册总复习
最新人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总复习知识点考点汇总

最新人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复习知识点汇总第一单元:能量与生活第二单元:生物与环境第三单元:资源保护与环境危机第四单元:无限宇宙第一单元:能量与生活1、(能量)是一切活动的源泉。
2、能量的一形式多种多样,如:(电能)、(光能)、(热能)、(声能)、(水能)、(机械能)等。
3、汽车发动机是将(化学能)转化成(机械能)和(热能)。
4、电灯是将(电能)转化成(光能)和(热能);电磁铁是将(电能)转化成(电磁能);电话是将(电能)转化成(声能)和(电磁能);电动机是将电能转化为(电磁能)和(机械能);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5、(能量)可以通过某种物体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
6、能量之间是可以转化的,起重机就是把(电能)转化成了(机械能)。
7、和运动有关的物体所具有的能量叫做(机械能)。
8、我们的生活离不开(能量)。
9、两只手互相摩擦会感觉热,是因为在这个过程中(动能转化成了热能)。
10、人体进行各种活动都需要消耗能量,这些能量是从(食物)中获得的。
11、能量有(电能)、(热能)、(光能)、(声能)等不同的形式。
12、能量是(看不见、摸不着)的。
13、在反复弯折铁丝的过程中(动能转化成了热能)。
14、能源:能够直接或经过转换而获得内能、机械能、电能、化学能等各种能量的资源。
15、能量与能源的区别:任何物体都具有能量,但不一定都是能源,能源能为人们提供能量。
16、能源的分类:按能源是否在自然界天然形成分为(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
一次能源在自然界天然形成,如:(煤)、(石油)、(风能)、(水能)等。
二次能源由一次能源经人工方法转换而得到的能源,如:(煤气)、(汽油)、(电能)等按能源能否再生分为(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
可再生能源:一次能源中可重复产生的天然能源。
如:太阳能、风能、水能、地热能不可再生能源:短期内不能重复产生的天然能源。
如:煤、石油、天然气。
按能源是否被广泛利用:(常规能源)和(非常规能源)。
青岛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知识点总结及试题

青岛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知识点总结及试题青岛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复习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人的一生1、生物体基本上由细胞构成的。
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
2、细胞是由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虎克最早发觉的。
3、草履虫是由一具细胞构成的,是单细胞原生动物。
4、洋葱表皮细胞是由一具个小格子组成的。
(会画出洋葱表皮细胞的结构;了解显微镜结构)5、细胞的种类有:血细胞、肌肉细胞、叶子的薄壁细胞、口腔上皮细胞、水蕴草细胞鸭跖草的下表皮细胞。
6、生物体生长发育的过程中细胞别断生长、生殖、衰老、死亡7、我们每个人的生命基本上从一具细胞开始的。
8、人大约在7岁时就开始换牙。
9、生长、发育、衰老、死亡是人必定记忆的过程。
10、青春期:青青年在10—20岁时,身高、体重增长较快,那个时期称为青春期。
11、青春期开始的年龄因人而异,普通少女比男孩早两年。
12、青春期是由儿童发育到成人的过渡阶段,是人身心进展的关键时期。
13、怎么健康地渡过青春期?(1)、加强锻炼(2)、合理饮食(3)、保证睡眠(4)、心理问14、人的一生能够分为那几个时期?发育期(0—20岁)、成熟期(20—40岁)、渐衰期(40—60岁)、衰老期(60岁以上)15、遗传:生物将自身的形态特征或生理特性传给后代的现象叫做遗传。
16、变异: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的个体之间在形态特征或生理特性上的差异叫做变异。
17、遗传和变异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现象。
世界上没有彻底一样的人。
18、“龙生龙,凤生凤”、“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说的基本上生物界中的遗传现象。
19、“一母生九子,九子各别同”说的是生物界中的变异现象。
第二单元无处别在的能量知识点20、生命离别开能量,能量是维系生命的核心因素。
我们需要的能量要紧来源于食物。
21、人体消耗能量的途径是:维持基础代谢,劳动消耗,生长需要。
22、人体消耗能量的要紧去向算是变成热能散发。
23、让躯体热起来最常用的办法是:运动、烤火、吃火锅、多穿衣服等。
2020年六年级科学下册总复习资料(所有知识点考点)

六年级科学下册总复习资料(所有知识点考点)1.在我们的感觉器官中,眼睛能获得比其他感官更丰富的信息,但人的最高视力也只能看清楚1/10毫米大小的微小物体。
放大镜和显微镜的发明大大扩展了我们的视野,让我们走进微小世界,去发现生命世界更多的奥秘。
2.放大镜是人们常用的观察工具之一。
3.怎样正确地使用放大镜:观察方法一:观察对象不对,人眼和观察对象之间的距离不变,手持放大镜在物体和人眼之间来回移动,直至图像大而清楚。
观察方法二:把放大镜移至眼前,移动物体,直至图像大而清楚。
4.放大镜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
显现人的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使我们获得更多的信息,早在一千多年前,人们就发明了放大镜,放大镜在我们的生活、工作、学习中被广泛应用。
5.在13世纪,英国一位主教格罗斯泰斯特,最早提出放大装置的应用,他的学生培根根据他的建议,设计并制造出了能增进视力的眼镜。
6.放大镜镜片的特点:透明、中间厚边缘薄。
7.昆虫在自然界中种类繁多、分布很广,他们有着和其他动物不同的身体构造和本领,但大多数昆虫身体比较小,肉眼不容易看清它们的身体构造。
8.在放大镜下观察,能发现不同昆虫的触角形状不同。
科学研究表明昆虫头上的“触角”就是它们的“鼻子”,这个鼻子能分辨各种气味,比人的鼻子灵敏得多。
9.蝴蝶的翅膀上布满彩色小鳞片,这些鳞片其实是扁平的细毛。
10.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内侧。
11.我们身边不仅有精彩纷呈的昆虫世界,还有一个种类繁多的物质世界。
12.食盐、白糖、碱面、味精的颗粒都是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人们把这样的固体物质叫做晶体。
13.自然界中的大部分固体物质都是晶体或由晶体组成。
晶体的形状多种多样,但都很有规则。
有的是立方体,有的像金字塔,有的像一簇簇的针……有的晶体较大,肉眼可见,有的较小,要在放大镜或显微镜下才能看见。
14.许多岩石是由矿物晶体集合而成。
花岗岩是由长石、云母、石英等矿物的晶体组成的。
15.制作晶体的方法有:结晶和蒸发。
六年级下册科学整理知识点(精选)

科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总复习资料(各单元知识点)第一单元微小世界1、人的视力最高可以看清楚(1/5毫米)大小的微小物体。
2、(放大镜)和(显微镜)的发明大大扩展了我们的视野,让我们走进(微小世界),去发现生命世界更多的(奥秘)。
3、(放大镜)是人们常用的观察工具之一,(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工作、学习的许多方面。
4、放大镜是也叫(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5、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镜片的直径大小)没有关系,与镜面的(凸度)有关,凸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
(球形透明体)放大倍数是最大的。
6、放大镜的构造是(镜片)、(镜框)、(镜柄)。
7、(放大镜)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显现人的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使我们获得更多的(信息)。
8、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边缘薄)。
只要具有放大镜片透明、中间较厚的结构(比如加满水后的烧杯、烧瓶)等,就具有同样的(放大)功能。
9、放大镜正确使用方法有(移动放大镜)和(移动被观察的物体)两种。
10、早在(一千多年前)人们就发明了放大镜。
人类最早使用的凸透镜就是用(透明水晶)琢磨而成。
在13世纪,英国一位主教格罗斯泰斯特最早提出放大装置的应用,他的学生(培根)根据他的建议,设计并制造出了能增进视力的(眼镜)。
12、公安人员用放大镜(观察现场找到的纤维和指纹等);农业科技人员用放大镜(观察植物的花或种子);牙医用放大镜(看病),老人用放大镜读书看报。
13、苍蝇落在竖直光滑的玻璃上,不但不滑落,而且还能在上面爬行,这和它(脚的构造)有关。
14、使用工具能够观察到许多用(肉眼)观察不到的(细节)。
如通过(放大镜)能观察到苍蝇的(复眼)是由许多小眼睛组成的、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内侧)、蝴蝶的翅膀上布满彩色小鳞片是(扁平的细毛)。
15、昆虫的“嗅觉”很灵敏,据说是因为它们的(触角),触角就是它们的(“鼻子”)。
六年级科学下册复习资料(教科版)

六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资料一、填空题。
1、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观察同一物体,随着放大倍数的增加,观察物体的(图像)变大,获得的(物体信息)更多,同时(视野)变小,球形放大镜放的最大,特别是(玻璃球)。
2、镜的特点是(透明,中央厚边缘薄)。
放大镜也叫(凸透镜)。
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镜面的(凸度)有关,凸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
(球形透明体)放大倍数是最大的,例如(装满水的玻璃球、烧瓶)。
3、显微镜至少要(两)个放大倍数不同的放大镜。
4、透镜看到的(面积或区域)叫做透镜的(视野)。
5、晶体的方法是有(减少水分)和(降低温度)两种。
我们在课堂上利用(蒸发)来减少水分。
6、然界中的(大部分)固体物质都是(晶体或由晶体组成的)。
7、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发明了(显微镜)。
后来人们又研制出(电子显微镜)和(扫描隧道显微镜)。
8、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发现了(细胞)。
事实说明生命体都是由(细胞)由组成的。
9、(细胞学说)的建立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10、水稻之父是(袁隆平)。
人类研究微小世界的最新成果是(克隆羊)。
11、整个世界都是由(物质)构成的,包括空气、电、火、声音。
12、(物质)总是不断地变化,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形态、大小,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
13、蜡烛变成蜡烛油是(物理变化),油燃烧了变成气体是(化学变化)。
14、白糖熔化是由(物理变化),在熔化后变黄、变黑,有焦味是(化学变化)。
15、建筑用的水泥,包含一系列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
16、含淀粉的食物有(米饭、土豆、面粉、红薯、玉米、豆类、包子、馒头、饼类)。
17、铁生锈与(空气和水的共同作用)有关。
18、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有(改变颜色、发光发热、产生气体、产生沉淀物)。
19、淀粉遇到碘酒变成蓝色、铁生锈、小苏打和白醋混合、硫酸铜溶液与铁钉的反应、蜡烛燃烧、白糖加热、煤和石油的燃烧、美丽的烟花、制作柠檬汽水是化学变化。
20、铁丝变弯\水结冰和水变成水蒸气、折纸、易拉罐压扁、混合沙和豆子、盐或糖在水里溶解是物理变化。
大象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知识点复习总结

大象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准备单元《投实心球的诀窍》知识点:1.一份完整的探究报告一般包含研究背景(问题与假设)、研究方法、研究过程、研究结论等几个部分。
2.在保持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如果水平投出去,实心球会很快落地,投出的距离就很近;如果竖直向上投,实心球会落在原地地,所以角度太小或者太大都投不远。
投实心球时,抛出点与落地点有一定的高度差,一般以以40°~42°的角度投球投得最远。
第一单元《生物的家园》知识点:1.动物长期生活在某个环境里,是因为这个环境符合动物的生活习性,为它们提供了存、生长和繁殖所必需的充足的食物、阳光、空气、水和适宜的温度等条件,这样的生活环境被称为动物的栖息地。
2.丹顶鹤常栖息于沼泽、湖泊、海滩等环境,那里的鱼、虾、水生昆虫和水生植物繁多,为丹顶鹤提供了必要的食物。
而大熊猫爱吃箭竹,所以喜欢栖息在茂密的竹林里。
3.金丝猴的栖息地以四川、贵州、云南等地的原始森林最为合适。
这些地方气候温润,远离人群,丛林茂盛,野果、嫩芽、苔藓植物繁多,不仅能满足金丝猴的生存条件,三门峡天鹅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为白天鹅过冬提供了食物、水、适宜的温度等必要的生存条件。
5.气候变暖可能影响动物的取食行为,并对动物的体形产生影响。
,被污染的水注入湖泊,,水藻疯长,使得鱼类等水生动物因缺氧而数量减少甚至全部死亡。
7. 当环境条件如气候、食物、空气和水源等发生变化时,动物的行为也会相应改变以适应环境的变化。
当动物不能适应环境的变化时,将会死亡甚至灭绝。
不同的环境里生活着不同的植物。
栖息地为植物提供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等基本生存条件。
不同的植物通常喜欢生长在温度不同的环境里。
一般来说,阔叶植物喜阳,针叶植物喜阴。
海拔高度每升高1千米,气温会下降6℃左右,因此山上的温度一般会比山下低。
植物的生长,,所以才有了让诗山寺桃花始盛开”的奇妙现象。
11.地球是人类和其他动植物共同的家园,动植物都是人类的好朋友。
2023年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期末综合复习题(三)【含答案】

【详解】为了便于观察,人们把星空中相互之间 距离保持不变的星星分成一群,划分成不同区域,根据其形态想象成人、动物或者其他物体的形状,并且给它们命名。天空中这些被人们分成的许多区域叫做星座。夏季是观察星座的好季节,天空中有许多亮星。其中有三颗亮星构成了一个巨大的三角形,人们称之为夏季大三角。夏季大三角是由天琴座的织女星、天鹅座的天津四和天鹰座的牛郎星。
7.物质的化学变化过程往往伴随产生种种现象,常见诸如_____、_____、_____、_____ 等。
8.米饭遇到碘酒颜色会发生_______变化,产生了一种_______的新物质。利用这一特性可以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____________。
9.月球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的球体,我们看到的月光是它反射太阳的光。由于观察角度的不同,所以看到的月相亮面的_________、__________也不同。
24.草蛉和它 幼虫都是蚜虫的天敌。( )
25.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能把物体的图象放得更大。( )
26.沙和豆子混合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 )
27.我们能直接或间接观察到的实际存在的东西都是物质。( )
28.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有效方法。________
三、选择:请把正确的答案蕃号填入括号内。
13.二氧化碳气体能使燃着的火焰熄灭。( )
14.利用淀粉和碘酒反应时会发生颜色变化这一特性,我们可以用来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
15.宇宙中每时每刻都有许多恒星诞生,同时也有许多恒星消亡。________
16.月球不明亮的部分总是向着太阳。( )
17.废电池是一种需要谨慎处理的垃圾。 ( )
A. 嫦娥B. 阿姆斯特朗C. 杨利伟
44.太阳是太阳系里唯一发光的( )。
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各章节知识点

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各章节知识点本文档旨在总结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各章节的知识点。
第一章:天气和气候
- 天气的变化及影响因素
- 区分天气和气候的特征
- 不同季节的气候特点
- 了解气温、气压、风力和降水量的测量单位和仪器
第二章:水的循环和水的重要性
- 水的循环过程
- 了解水在地球上的分布和重要性
- 回收水的重要性和方法
第三章:光的反射、折射和传播
- 光的传播方式
- 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
- 了解光的颜色和光的折射和反射与数学之间的关系第四章:电的传导和电路
- 了解电的传导过程
- 探究电的产生方式
- 掌握简单的并列电路和串联电路
- 了解安全用电的知识
第五章:物质的三态和物质变化
- 了解物质的三态及其特征
- 探究物质的变化过程和条件
- 了解物质的凝固、熔化和汽化现象
第六章:地球运动与地图
- 探究地球自转和公转
- 了解地球的形状和地球上的经纬度
- 掌握利用地图进行定位和测距的方法
第七章:人体内的营养成分和运动
- 掌握人体需要的营养成分及其来源
- 了解消化、循环和呼吸系统的功能
- 了解运动对健康的重要性和不同类型的运动方式第八章: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 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方式
- 了解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 掌握声音的音量和音调的变化规律
第九章:生物的分类和特征
- 掌握生物的分类方法
- 了解植物和动物的特征及其适应环境的方式
- 探究不同生物之间的关系和食物链
以上为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各章节的知识点总结。
希望本文档对您有所帮助!。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知识点整理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知识点整理科学六年级下册主要涵盖了生物、地理、化学等多个科目的知识点,本文将对其中重点知识进行整理。
一、生物1.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细胞器等。
2.植物的生长与发育:种子的萌发、根茎、叶子的结构与功能、光合作用等。
3.动物的生长与发育:生长发育规律、进食与消化、呼吸、循环、排泄等。
4.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组成和功能、生态平衡的重要性、环境污染和保护等。
5.常见动植物分类:植物的分类、动物的分类。
二、地理1.地球与地图:地球的形状、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国际日期变更线、经纬度等。
2.中国各地区的地理特征:华北、东北、华东、华南、西南、西北地区的地理特点、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等。
3.中国的交通运输:中国的公路、铁路、水运、航空运输等、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4.中国自然资源:矿产资源、能源资源、森林资源、草原资源、水资源等。
三、化学1.物质的分类和性质:化学元素、化合物、物质的性质等。
2.常见的化学反应:化学反应的定义、化学反应的类型、常见化学反应的实验表现等。
3.物质的分子结构:分子的结构、电子云模型、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等。
4.酸碱与中和:酸碱的定义、普通酸、普通碱、酸碱中和反应、自然界中的酸碱反应等。
5.基本实验技能:实验室安全、实验室设备的使用、实验的方法与步骤等。
以上是科学六年级下册的重点知识点,同学们可以针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有针对性地复习。
四、生物1.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由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和各种细胞器组成。
不同类型的细胞有不同的结构和功能。
2.植物的生长与发育:植物的生长和发育受到内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
种子一旦萌发,则进入生长阶段,从根系到茎干新生的细胞不断分裂,产生组织,然后形成不同的器官,如根、茎、叶等。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有机物质,为其提供能量。
3.动物的生长与发育:动物的生长和发育受到遗传和环境因素的影响,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特征和需求。
六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1、人的最高视力也只能看清楚1/5毫米大小的微小物体。
2、放大镜把通过透镜所能观察到范围称为视野。
第一课放大镜1、什么是放大镜?特点是什么?中间厚、边缘薄的透明镜片叫做放大镜,也叫凸透镜。
特点是:中间厚、边缘薄(即中间凸起)、透明。
2、放大镜的构造包括:透镜、镜柄、镜框。
放大镜的原理是光的折射原理,所以能放大、聚光、成像。
3、放大镜的作用:放大镜具有放大、聚光、成像的作用,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能观察到物体更多的细节。
4、放大镜是人们常用的观察工具之一。
常用在公安、科技、教学、医院、农业、精密仪器维修等方面。
5、怎样正确使用放大镜?使用放大镜的方法有两种:①观察对象不动,人眼和观察对象之间的距离不变,手持放大镜在物体和人眼之间上下移动,直至图像大而清楚。
②把放大镜移至眼前,移动物体至图像大而清楚。
6、放大镜的放大倍数与凸度有关系,与放大镜的大小无关,放大镜凸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视野则越小。
球形的透明体放大倍数最大。
7、只要是中间厚、边缘薄、透明的物体都有放大的作用,如水滴、老花镜、圆柱形和球形的透明器皿装水后,也有放大的功能。
8、放大镜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显现人的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使我们获得更多的信息,早在1000多年前,人们就发明了放大镜。
放大镜在我们的生活、工作、学习中被广泛使用,极大地方便了人们对事物的观察和认识。
9、用放大镜看物体有什么不同?用放大镜看物体,物体的图像放大了,而且发现物体的图像是由色彩点组成的。
如用放大镜看书报的字、图是由小点组成的;用放大镜看电视和计算机的屏幕是由红、绿、蓝三种色光的小点组成的,看不到图像只能看到平行和垂直的亮条纹。
10、最早提出应用放大镜装置的是谁?最早制造出眼镜的是谁?最早使用的透镜就是用透明水晶琢磨而成的。
最早提出应用放大镜装置的是13世纪英国的格罗斯泰斯特,最早设计并制造出能增进视力的眼镜的是培根。
11、回答下列问题①什么样的放大镜放大倍数比较大?(镜片中央凸得越厉害,放大倍数越大)。
最全六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资料

最全六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资料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总复第一单元微小世界1.放大镜是一种凸透镜,它可以放大物体的图像。
放大镜之所以能够放大,是因为光线从空气进入放大镜时会产生折射而弯曲。
2.用放大镜观察物体可以看到更多的细节。
放大镜下的物体不仅放大了,而且可以看到一些细节,例如报纸上的图片、计算机和电视机的屏幕是由许多红、绿、蓝三色小点组成的。
3.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的生活和生产中。
4.正确使用放大镜的方法是:首先观察对象不动,人眼和观察对象之间的距离不变,手持放大镜在物体和人眼之间来回移动,直到图像变得大而清晰;其次,把放大镜移至眼前,移动物体,直至图像大而清晰。
5.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且中间较厚(边缘较薄)。
只要具有放大镜片透明、中间较厚的结构,例如加满水后的烧杯、烧瓶等,就具有同样的放大功能。
6.放大镜的放大倍数与镜片的直径没有关系,而与镜片凸起的程度有关。
放大镜的凸起程度越大,放大的倍数也越大。
7.球形的透明体放大倍数是最大的。
随着放大镜放大倍数的增加,观察对象的图像会变大,所获得的物体信息也会更多,但视野会变小。
8.使用工具可以观察到许多用肉眼观察不到的细节。
例如通过放大镜可以观察到更多关于昆虫的细节,例如蝇的复眼、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内侧、蝴蝶翅膀上布满的彩色小鳞片是扁平的细毛。
9.科学研究表明昆虫头上的触角就是它们的鼻子,能够分辨各种气味,比人的鼻子灵敏得多。
10.蚜虫的天敌是草蛉。
11.常见的晶体有白糖、食盐、碱面、雪花等,它们的形状大多很规则。
12.制造晶体的方法包括减少水分法和降低温度法。
13.晶体包括白糖、食盐、碱面、味精、雪花、水晶等。
非晶体包括松香、玻璃、珍珠、琥珀、沥青等,自然界中的大部分固体物质都是晶体或由晶体组成的。
14.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可以使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
15.显微镜的发明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大飞跃,它把人类带入了微观世界,并成为人类认识微观世界的重要观察工具。
16.荷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制成世界上最早的可放大近300倍的显微镜,发现了微生物。
(完整)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资料

(完整)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资料第一单元:《微小世界》一、放大镜(放大镜是人们常用的观察工具之一。
)1、放大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厚(凸起)、边缘薄。
只要具有放大镜片透明、中间较厚的结构(比如加满水后的烧杯、烧瓶等),就具有同样的放大功能。
3、放大镜的镜片和能起放大作用的器具有的共同特点是中间凸起,透明的,所以放大镜也叫“凸透”镜(凸透——“凸透”镜)。
4、放大镜的构造:镜架、镜片。
5、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镜片的直径没有关系,和镜片的凸度有关。
放大镜的凸起程度越大,放大的倍数也越大。
由此推断球形的透明物放大倍数最大。
二、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1、使用放大镜能够观察到许多用肉眼观察不到的细节。
如通过放大镜能观察到更多关于昆虫的细节:蝇的复眼;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内侧;蝴蝶翅膀上布满的彩色小鳞片是扁平的细毛。
2、科学研究表明昆虫头上的触角就是它们的“鼻子”,能分辨各种气味,比人的鼻子灵敏得多。
三、放大镜下的晶体1、像食盐、白糖、味精那样,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物质叫做晶体。
2、生活中常见的晶体有食盐、白糖、碱面、味精、长石、云母、石英、黄铜矿、雪花、水晶、维生素C等四、怎样放得更大11、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可以使物体的图象放得更大。
2、荷兰生物学家XXX克制成世界上最早的可放大近300倍的显微镜,发现了微生物3、显微镜的发明是人类熟悉世界的一大飞跃,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微观世界。
显微镜是人类熟悉微小世界的紧张观察工具。
五、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一)1、正确使用显微镜的方法:安置—对光—上片—调焦—观察。
2、细胞的形状是多种多样的,它们具有不同的功用。
六、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二)1、XXX最早在显微镜下发现了生物的细胞结构,而列XXX用他自制的显微镜发现了曾经不为人知的奇妙的微生物世界,2、洋葱表皮是由细胞构成的。
生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
六年级科学下册复习

六年级科学下册复习科学是一门关于自然界和人类的知识体系,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科学已经成为他们学习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下面将对六年级科学下册的内容进行复习,帮助同学们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一、植物的种类和特征植物是地球上最为重要的生物之一,它们不仅能提供氧气和食物,还能美化环境。
在六年级科学下册中,我们学习了不同种类的植物及其特征。
例如,陆地植物可以根据其生活方式分为高大乔木、矮小灌木和草本植物等。
而水生植物则可以分为浮游植物、沉水植物和湿生植物等。
此外,我们还学习了植物的不同部位和其功能,如根茎吸收水分和营养,叶子进行光合作用等。
二、动物的形态和生活方式动物是地球上具有高度多样性的生物种类之一。
六年级科学下册中,我们学习了动物的形态特征和一些常见的动物分类。
例如,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区别,不同类群的动物的特征等。
同时,我们还了解了不同动物的生活方式,包括肉食动物、植食动物、杂食动物和群居动物等。
通过对动物形态和生活方式的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动物世界的奥秘。
三、能量转化和能源利用能量是物质运动和变化的基础,而能源是人类生产和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资源。
在六年级科学下册中,我们学习了能量的转化和能源的利用。
例如,热能、光能、电能和化学能等不同形式的能量之间的转化关系。
同时,我们还学习了不同的能源利用方式,如化石能源、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等。
了解能量的转化和能源的利用,有助于我们更加科学地使用和管理能源资源。
四、地球与太阳系我们身处在一个宏大的宇宙中,地球是我们熟悉的家园。
在六年级科学下册中,我们学习了地球的结构和特点,以及地球与太阳系的关系。
例如,地球的内部结构包括地核、地幔和地壳等,而地球的外部特点则包括大气层、水圈和生物圈等。
此外,我们还了解了地球围绕太阳公转的原理,以及地球自转和倾斜所引起的季节变化。
通过对地球与太阳系的学习,我们能更好地理解宇宙的奥秘。
五、科学实验与观察科学实验和观察是科学学习中重要的环节,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验证科学原理。
原题目:人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知识点归纳总结复习

原题目:人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知识点归纳总结复习
知识点1:天气的变化和测量
- 天气的变化:天气可以随时间变化,包括晴、阴、雨、雪等。
- 测量天气:可以用温度计测量温度,用风向标和风速计测量
风向和风速,用雨量计测量降雨量。
知识点2:水的三态和状态变化
- 水的三态:水可以存在为固态、液态和气态。
- 状态变化:水可以在固态、液态和气态之间相互转化,通过
加热和降温。
知识点3:观察和描述物体
- 观察物体:要观察物体的特征和属性,包括颜色、形状、大小、重量等。
- 描述物体:要准确地描述物体的特征和属性,使用恰当的形
容词和词语。
知识点4:日常生活中的物体
- 物体的用途:日常生活中有很多不同的物体,它们有各种不
同的用途,如生活用品、食品、交通工具等。
- 物体的材质:物体可以由不同的材质制成,如金属、木材、
塑料等。
知识点5:研究科学的方法
- 观察:观察物体的特征和属性,收集信息。
- 实验:进行简单的实验,验证自己的想法和观点。
- 总结:总结观察和实验的结果,得出结论。
以上是人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知识点归纳总结复习,希望对你有帮助。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归纳,全册总结!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归纳,全册总结!第1单元《小小工程师》第1课了解我们的住房1.工程是为了满足我们的需要,设计和使用技术,解决实际问题和制造产品的活动。
2.住房的基本结构包括门窗、梁、墙体、楼板、房顶等。
3.住房的基本系统包括供水系统、供暖系统、采光系统和电路系统等。
4.住房建造过程中要经历明确任务、选址、设计、建造、验收等几个重要阶段。
第2课认识工程1.港珠澳大桥能为港珠澳大湾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发展带来强劲的动力。
2.工程的限制条件包括时间、费用、可用材料、环境、抵抗自然界的破环能力等。
3.港珠澳大桥会受船舶航道和香港机场的影响,解决的办法是建造海底隧道。
4.隧道与桥梁之间需要岛屿连接,但这片海域没有可用自然岛屿,解决的办法是修建人工岛屿。
5.建岛的海床有淤泥,机械会滑出,移走淤泥又会对海洋造成毁灭性污染,解决的办法是用圆钢管围岛。
6.工程建设的一般步骤包括:明确一个要解决的问题、在限制条件下进行设计、制作一个模型(方案)、测试模型、评估改进、实施建设。
7.工程利用了大量技术成果,建设工程的过程中遇到的难题也推动了技术的发展。
技术与工程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关系。
第3课建造塔台1.塔台竞标标书包括建塔位置、使用材料、塔的设计、成本预算、人员分工和时间分配等内容。
2.塔的设计需要考虑塔高、塔型、实用性和安全性等因素。
3.工程设计和竞标的关键是如何实现项目安全性和项目成本的和谐统一。
4.考虑楼梯、栏杆的细节有助于竞标成功。
5.项目成本包括材料成本、人工成本、时间成本。
6.项目安全性包括稳固程度、承重能力、抗风能力、抗震能力等。
7.标书可以用文字、画图、标注等多种形式表达。
第4课设计塔台模型1.建立模型是工程设计中的重要环节,工程师常通过模型来测试他们的设计。
2.制作塔台模型需要经过设计、制作、测试、评估和改进等过程。
3.为避免倾斜,塔台整体应该上小下大,上轻下重。
4.三角形更加稳固,在塔台模型设计中我们要多设计三角形来保证塔台模型的稳固和承重能力。
人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 总复习知识点全套整理

人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总复习知识点全
套整理
一、植物的形态结构
1. 植物的主要结构:根、茎、叶和花
2. 根的结构和功能
3. 茎的结构和功能
4. 叶的结构和功能
5. 花的结构和功能
二、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1. 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过程
2. 种子的发芽和成长
3. 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三、动物的形态特征和分类
1. 动物的主要形态特征:有机体结构和运动方式
2. 动物的分类: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四、动物的生长和发育
1. 动物的生长和发育过程
2. 昆虫的变态发育过程
3. 鱼类、鸟类和哺乳类的生长和发育过程
五、人体的结构和功能
1. 人体的主要器官:头部、躯干和四肢
2. 人体的各系统及其功能: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排泄系统、神经系统、感觉系统、运动系统、内分泌系统、生殖系统
六、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1. 生物的生活环境
2.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3. 生物的适应性和保护环境的意义
七、物质的物理性质
1. 物质的三种状态及其相互转化:固体、液体和气体
2. 物质的溶解和结晶
3. 物质的熔化和凝固
八、物质的化学性质
1. 物质的燃烧
2. 物质的酸碱性:酸、碱和中性物质
3. 物质的氧化和还原
以上是六年级科学下册的总复习知识点全套整理,希望能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2022年新改版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知识点总结与归纳

新教科版六下科学知识点最新改版教科版专用全册精品知识点新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知识点梳理第一单元小小工程师第1课了解我们的住房1.住房的基本结构(多个分类标准)(1)从功能分类有卧室、客厅、厨房、卫生间、阳台等。
(2)从高度分类有低层、多层、小高层、高层、超高层等。
(3)从楼体结构分类有砖木结构、砖混结构、钢混框架结构、钢结构等。
2.住房都是有一定结构的,根据需求不同,结构也会存在差异。
3.住房由供水、排水、供暖、采光、通风、电路、煤气、承重、网络等多个系统组成。
4.住房建造的过程:明确任务→选址→设计→建造→验收5.住房需要经历一定的建造过程,每一个过程都非常重要,需协同发挥作用。
第2课认识工程1.工程的关键是设计,工程是运用科学和技术进行设计、解决实际问题和制造产品的活动。
2.许多发明创造来源于对生活的观察,可以在自然界找到原型。
3.认识港珠澳大桥(1)港珠澳大桥全长55千米,是集桥、岛、隧为一体的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
(2)港珠澳大桥面临的限制和挑战以及解决办法限制和挑战解决办法水陆空立体交通线互不干扰修建海底隧道和跨海大桥相结合桥梁和隧道缺少岛屿连接修建人工岛海底淤泥问题与环境保护用圆钢筒围岛(3)限制条件包括时间、费用、可用材料、环境、抵抗自然界的破坏能力等。
4.梳理工程建设过程的相似步骤。
5.“中国天眼”、高铁、“鸟巢”体育场、“天宫”空间站等宏大的工程都应用了大量的科学技术。
6.工程与技术的关系:工程与技术互为支撑、相互促进。
技术的进步支持工程的实施,工程的实施也推动着技术不断发展。
第3课建造塔台1.建造塔台需要考虑的因素(1)足球教练训练塔台不固定位置,可以随需要变换位置。
(2)塔高、承重、安全是工程项目的核心与重点,美观、成本等属于在重点基础上的综合点。
(3)对一项工程的设计需要考虑到各因素以及各因素之间的关联。
2.制订标书(1)从建塔位置、使用材料、塔的设计、成本预算、人员分工、时间分配等方面,制作标书。
六年级下册科学试题-期末重点复习题苏教版含答案

六年级科学总复习六年级____班姓名:__________第一单元《我们长大了》1、人在一生中的两次生长高峰为(出生后一年)、(青春期)。
2、人的生长发育最显著的变化是(身高)长高了;(体重)增加了。
3、青春期是我们由(儿童)向(成年人)过渡的时期;4、女生的青春期大约从(10岁)开始,男孩大约从(11)岁开始进入青春期,(14)岁开始变声。
在青春期,我们的(身体形态)(心理)方面都发生着巨大变化。
5、青春期男女(身高)最先出现快速生长。
7、(吸烟)和(酗酒)是少年健康的大敌。
8、把人的一生可分为三个阶段:即“四条腿走路”指幼年时期,“两条腿走路”指壮年时期,“三条腿走路”指老年时期。
人的一生大约可分为这样几个阶段:胎儿期、婴幼儿期、学龄期、青春期、青年期、成年期、老年期。
9、预测自己长大后的身高有三种方法:根据(父母的身高预测);根据(自己现在的身高预测);根据(自己的脚长预测)。
10、为了能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我们应该怎样做?(1)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勤洗澡、不挖鼻孔)(2)讲究营养并注意饮食卫生(不暴饮暴食、不吸烟、不酗洒、合理安排每天进餐次数和时间)(3)注意学习姿势和用眼卫生(眼离书本一尺、胸离课桌一拳、注意采光和照明)(4)加强体育锻炼(游泳、跑步、踢球)(5)保证充足的睡眠(小学生1-2年级10-11小时 3-6年级10小时、初中生9小时,高中生8.5小时、成人7-9小时)(6)不迷恋电脑(适当使用丰富业余生活,并不是坚决远离电脑,当能尽情玩网络游戏)(7)科学用脑(科学用脑五要素:课程交替、动静结合、反复强化、勤于思考、适当休息)11. 连线牙牙学语—婴幼儿期努力工作—青年期十月怀胎—胎儿期生长迅速—青春期抚育后代—成年期颐养天年—老年期勤奋求学—学龄期第二单元《遗传与变异》1、遗传:(子女)和(父母之间)一般都或多或少地保持着一些(相似的特征),这种现象叫遗传。
2、(遗传)和(变异)是生命的基本特征之一,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
蜡烛融化——不产生新的物质——是物理变化
蜡烛燃烧——发光发热——是化学变化
白糖融化——不产生新的物质——是物理变化 加热白糖——改变颜色——化学变化
7、 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有:发光发热、改变颜色、产生 沉淀、产生气体等。
8、 实验:如何设计一个实验观察白糖加热的变化,请写 下实验过程,并说出这属于什么变化
含有淀粉的食物
玉米、土豆、番薯、苹果、面包、馒头、南 瓜
不含淀粉的食物
花菜、胡萝卜、白萝卜、菠菜、番茄、桔子、 白糖、洋葱
12、 判断一种物体中是否含有淀粉的方法是什么? 答:在该物体上滴上碘酒,如果物体颜色变成蓝色,就说明该物体中含
有淀粉,反之则没有。
13、 实验:如何设计一个实验观察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并检验产生了 什么气体?请写下实验过程,并说出这属于什么变化。
13、光的传播速度是每秒(30万千米),(光年)是光在 一年中所走的距离。
14、现在人类用什么方法认识宇宙? 答:太空技术的发展,人造地球卫星、太空望远镜、太空
探测器、载人宇宙飞船等相继出现,实现了人类的飞天梦 想。
14、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取得了哪些成就?
答、对月球的地形、地貌、运行轨迹以及月相变化有了深 入研究;发现了日食和月食的成因和规律;探索了太阳系 的各类天体,如八大行星、矮行星、小天体等;划分并命 名了星座;人造地球卫星、太空望远镜、载人宇宙飞船等 相继出现,实现了人类飞天梦想。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第三单元 宇宙
1、 月球是地球的卫星,月球围绕着地球运动。月球的半 径大约为地球半径的(1/4),它的引力是地球的(1/6), 与地球之间的平均距离约(38万千米),昼夜温差 (310℃)。
2、 月球最大的特征是分布着大大小小的环形山,月球环 形山形成原因的推测中,公认的观点是(陨石撞击说)。
B、用镊子轻轻夹住盖玻片的一侧,让另一侧接触清水,缓 缓放下盖在材料上,注意不要产生气泡(盖片)
C、用吸水纸在盖玻片的边缘吸走多余的水分,控制微生物 的运动(整理)
14、请简单叙述正确使用显微镜的 方法和步骤
A、安放 B、调光C、上片D、调焦E、观察
15、微生物对人类既有利又有弊 16、在显微镜下观察到池塘中包含的微生物一般有哪些?
举例说明。
答:一般有草履虫、喇叭虫、变形虫、眼虫等。 17、列举人类在探索微小世界中取得的成果。 答:A、利用微生物制作醋、面包、馒头等食品。 B、人们利用细菌能在短时间内大量繁殖的优势,生产
大量胰岛素,用于治疗糖尿病。 C、土壤中的微生物可以分解死去的动植物尸体和残体,
使它们变成植物需要的营养素。
3、处理垃圾的方法有填埋法、焚烧法等。
填埋的方法
焚烧的方法
优点
比较方便,成本较低,促进垃圾分 占地少,避免污染地下水,热
解。
量可以利用
缺点
占用土地,垃圾分解比较慢,可能 消耗电能,留下残余物,可能
会污染地下水
造成二次污染
这个实验模拟的是垃圾填埋, 瓶子中的细石子代表土囊, 瓶子底部清水代表地下水, 浸过墨水的纸巾代表垃圾, 往瓶中喷水代表雨水;慢慢 地往下喷水后,瓶子里底 部的水被污染了。这个现 象说明了垃圾被埋在地下, 其中有害的物质仍会浸出来 污染地下水。
4、减少垃圾的方法有:(1)减少丢弃;(2)重新使用; (3)回收利用。
5、现在全球面临的环境问题注意有哪些?
答:我们面临的污染有(垃圾污染)(水污染)和(大气 污染)。此外,还有“白色污染”(塑料制品)和(物种 灭绝速度加快)、土地沙漠化等环境问题。
6、节约用水,人人有责。请简述你知道的节水良策。
初八
十六
二十三 二十八
月相
名称
新月
上弦月 满月
下弦月 残月
5、日食有(日全食)(日偏食)(日环食)三种,月食只 有(月全食)(月偏食)两种;日食发生在(农历初一), 而月食发生在(农历十五或十六)。
日食:太阳—月亮—地球三者在一条直线上
发生条件
月食:太阳—地球—月亮三者在一条直线
6、简述日食形成的过程 答:当月球运动到太阳和地球中间,如果三者正好处在一
15、“夏季大三角”是指:天津四(天鹅座)、织女星 (天琴座)、牛郎星(天鹰座)组成的大三角形。
第四单元 环境和我们
1、垃圾可分为:厨余垃圾、可回收垃圾、有毒有害垃圾、 其他垃圾。
2、 生活垃圾一般可以分为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其他 垃圾。厨余垃圾包括:果皮、剩余饭菜等;可回收垃圾包 括:纸制品、金属制品、塑料制品、玻璃制品和橡胶等; 有毒有害垃圾包括:过期药品、注射器、废电池、废日光 灯管、废水银温度计;其他垃圾包括:砖瓦、陶瓷、卫生 间废纸。
7、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可以使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
8、荷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制成了世界上最早的可以放大近 300倍的金属结构的显微镜。
9、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时,玻片移动的方向和目镜里看 到的方向相反。
10、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到了细胞, 他是第一个发现和提出“细胞”这个名称的人。
8、太阳系是以太阳为中心,由八大行星、矮行星、卫星、小天体等组 成的天体系统。
9、太阳系里的八大行星分别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 星、天王星、海王星。
10、人们把看起来相互之间距离保持不变的星星分成一群,划分成不同 的区域,并以人、动物或其他物体的形状命名,人们把这些区域称为 (星座)。
答:用长柄金属汤勺取一小勺白糖,小学地移到蜡烛上, 慢慢加热。过一段时间后,白糖会融化成糖浆。这个过程 中白糖只是改变了状态,并没有生成新的物质,因此属于 物理变化。继续加热,白糖的颜色逐渐变深,直至全部碳 化,如果还继续加热,黑色的碳还会燃烧,这个过程生成 新的物质,因此属于化学变化
9、 实验:如何设计一个实验观察米饭(淀粉)和碘酒的 变化?请写下实验过程,并说出这属于什么变化。
在材料上,注意不要产生气泡 E、染色:在盖玻片的一侧滴一滴碘液,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反复几
次,直至染液染过材料。 F、整理:用吸水纸将除盖玻片下的多余染液吸干净,临时玻片标本就
制作成功
13、制作微生物玻片的步骤
A、取一张洁净的载玻片(擦拭),在其中央滴一滴清水 (滴水),用滴管吸取一滴池塘或鱼缸的水放在载玻片上 (取材)
答:用滴管吸取碘酒,滴1-2滴碘酒在米饭(淀粉)上,观 察到颜色发生了变化,变成了蓝紫色,这种蓝紫色的物质 是一种不同于米饭(淀粉)的新物质,因此属于化学变化。
10、 米饭本身不甜,但含有淀粉,在咀嚼过程中发生了变 化,产生了新的物 质,因此变得有甜味了。
11、 哪些食物含有淀粉?
类别
食物名称
铁钉在同时有水和空气的条件下才会生锈。
17、在生产实践中,人们一般采用什么方法防止、减缓铁 制品生锈的速度?
答:(1)制成合金;(2)铁制品表面涂防护层;(3)保 持铁制品表面的洁净和干燥;(4)电镀。这些方法应用的 科学依据都是把铁制品与水和空气进行隔绝。
18、如何设计观察一个把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发生变化, 并说出属于什么变化。
。
第二单元 物质的变化
1、我们能直接或间接观察到的实际存在的东西都是物质, 整个世界都是由物质构成的。
2、 我们把只改变了物质的状态、形状、大小等,没有产 生新物质的变化称为物理变化。
3、 我们把产生新物质的变化称为化学变化。
4、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在于是否产生新物质。
5、 物质是不断地变化的
11、生命体都是由细胞组成的,细胞是生物最基本的结构 单位,也是生物最基本的功能单位。细胞学说的建立被誉 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12、制作洋葱表皮玻片的步骤
A、擦拭:用纱布将载玻片和盖玻片擦干净 B、滴水:取一张洁净的载玻片,在它的中央滴一滴清水 C、取材:用镊子撕取一小片洋葱表皮,将其放置在载玻片上的清水中 D、盖片:用镊子夹住盖玻片的一侧,让另一侧接触清水,缓缓放下盖
条直线上时,月球就会挡住太阳射向地球的光,在地球上 处于影子中的人,只能看到太阳的一部分或全部看不到, 于是就发生了日食。
7、像太阳这样自己能发光的星叫做恒星,太阳系里唯一发 光的恒星是太阳,太阳直径大约是140万千米;像地球这样 自己不发光,围绕恒星运行的星叫做行星;像月球这样自 己不发光,围绕行星运行的天体叫做卫星。
3、 1969年美国的“阿波罗11号”载人飞船成功在月球 着陆,阿姆斯特朗是世界上第一个踏上月球的人。
3、月球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叫做月相。
4、月相成成因:月球本身不会发光也不透明,只反射太阳光而发亮;在
围绕地球公转的过程中,日、地、月三者位置不断变化
时间
初一
初 一 、 十 五 、 二 十 二 、二 十 七 、
六年级科学下册总复习
2016年5月许兴坐
第一单元 微小世界
1、放大镜也叫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放大镜 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厚、边缘薄。
2、放大镜的凸起程度越大,放大的倍数也越大。 3、怎样正确使用放大镜? 答:第一种方法:观察对象不动,人眼和观察对象之间的距
离保持不变,手持放大镜在物体和人眼之间来回移动,直 至图像大而清楚。第二种方法:把放大镜移至眼前,移动 物体,直至图像大而清楚。
4、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内侧,昆虫头上的触角就是他们的 “鼻子”。
5、食盐、白糖、碱面、味精的颗粒都是有规则几何的固体, 人们把这样的固体物质叫做晶体。
6、用什么方法可以观察到食盐等晶体的形状?
答:制作一些较浓的食盐溶液,用滴管滴几滴在玻璃片上, 待水分蒸发后,用放大镜在玻璃上观察到的残留物质就是 食盐晶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