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文化的现代德育价值研究
传统节日教育活动的德育价值与实施策略
传统节日教育活动的德育价值与实施策略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和精神纽带,丰富多彩的民族传统节日给人们带来欢乐和温馨,也能够在庆祝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实现德育教育的目的。
传统节日教育活动的德育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传承民族文化传统: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通过传统节日教育活动,可以让学生深入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对民族传统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以及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与保护意识。
2. 培养社会公德心和家国情怀:传统节日教育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社会公德心和家国情怀。
通过亲身参与传统节日的庆祝活动,学生可以感受到节日中人与人之间的善意互动和温暖特质,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培养学生乐于助人、关爱他人的品质。
传统节日也反映了中华民族的历史传统和文化底蕴,通过传统节日教育活动,可以增强学生对祖国文化的热爱和家国情怀。
3. 增强学生的民族认同感:通过传统节日教育活动,可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认同感。
节日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符号,是国家和民族结合的重要标志。
通过庆祝传统节日,让学生感受到中华民族的独特性和独有的文化魅力,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自豪感和身份认同。
针对传统节日教育活动的实施策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1. 选择与学生年龄特点相符的传统节日活动:不同节日的文化内涵和庆祝方式有所不同,选择与学生年龄特点相符的传统节日活动是教育活动成功与否的关键。
对于小学学生,可以选择以春节、元宵节等传统文化游戏、手工制作等形式为主的活动项目。
对于中学生,可以选择以端午节、中秋节等民俗活动为主的庆祝形式,让学生深入了解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
2. 采取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传统节日教育活动可以通过课堂教学、校内外实地考察、游戏竞赛等多种形式进行。
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民俗节日表演,开展文化体验活动等,让学生亲身感受传统节日的魅力。
3.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在传统节日教育活动中,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
将民俗文化教育融入学校德育的思考
2018年第5期中华民俗文化是千百年来民众智慧的创造结晶,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民俗文化内容极为丰富,传统色彩浓厚,传承性强,隐含着丰富的传统美德、民族精神和精湛的艺术内涵,具有极高的传承价值和意义。
一、民俗文化蕴藏着丰富的德育资源与内涵民俗是一种综合的文化形态,它与传统文化密切相关。
民俗是传承社会精神文化和延续物质生活习惯而形成的风尚习俗,它与社会的发展相伴相随,并且记录人们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演变过程,有助于广大民众特别是青少年学生了解、认识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继承民族精神,进而主动担负起传承义务。
民俗具有浓厚的地域色彩,多民族民俗文化的融合,体现了各民族大团结的精神风貌。
可以说民俗是人们生活的真实写照。
我省多民族聚居的地域特点,促成了民俗民风丰富多彩、多民族群众和谐相处相伴,呈现出民族团结、各具特色、相亲相融的民族大家庭的和谐祥和景象。
这样的社会氛围,无疑对青少年学生起到了维护民族团结、热爱青海、热爱家园的教育作用。
二、以民俗文化教育促进学校德育工作从国家发展民族兴盛的角度来说,强化民族传统文化意识,加强民族传统文化教育,是民族精神和传统美德教育传承的有效途径,也是当代青少年学生成长不可或缺的学习内容。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我国民俗文化受到很大的冲击,一些民俗文化逐渐丧失精神基础和社会基础,正面临衰落、失传的危险。
我们的青少年学生对民俗文化特点及其社会意义了解有限,认同感缺失,对隐含在民俗中的思想内涵知之甚少,感受淡薄,学习民俗文化的热情不高,主动性不够。
培养青少年学生民俗文化素养,学校作为主要教育机构,理应承担起教育责任。
在这种形势下,民俗博物馆具有丰富的民俗文化内涵,更应该主动积极地联合学校,探寻有效可行的教育途径和方式方法,促进学校德育工作的有效开展。
(一)发挥传统节日文化的德育功能传统节日文化是培养青少年学生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是帮助他们构建和谐人际关系的重要纽带。
中国传统节日文化中现代德育价值的研究 课题结题报告
中国传统节日文化中现代德育价值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本研究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传统文化、德育教育和教育价值观等方面。
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瑰宝,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蕴含着丰富的精神内涵和价值观念,对于今天的德育教育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德育教育是培养学生道德品质和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是现代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教育价值观是指教育活动中所传递的一种价值观念体系,它对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具有重要的作用。
四、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实地调查法相结合的方法进行。
首先,通过文献资料法对传统节日文化、现代德育教育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了解相关理论和研究成果。
其次,通过问卷调查法了解幼儿园家长和教师对传统节日文化和现代德育教育的认识和态度。
再次,通过访谈法深入了解幼儿园教师对传统节日文化和现代德育教育的实际操作情况和存在的问题。
最后,通过实地调查法对幼儿园开展传统节日文化教育和现代德育教育的情况进行观察和分析。
五、研究结论通过本研究,我们认为传统节日文化对于幼儿园的现代德育教育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一方面,传统节日文化可以培养幼儿的爱国情感和文化自信心,增强他们的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另一方面,传统节日文化也可以培养幼儿的道德品质和人文素养,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因此,幼儿园应该积极开展传统节日文化教育,将其与现代德育教育相结合,为幼儿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更好的教育环境和条件。
同时,也需要加强对幼儿园教师的培训和指导,提高他们的教育水平和专业素养,使其更好地开展传统节日文化教育和现代德育教育工作。
课题核心组成员在进行相关资料搜集和研究后,对本课题研究的“价值性”、“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了讨论,并初步完成了课题设计方案和申报工作。
此外,他们还邀请专家进行必要的课题论证,并细化了方案的实际操作性。
为了更好地了解本园幼儿家长的文化背景和家教方式等相关信息,他们发放了调查问卷,并请热心家长和社区工作人员提供园区内优质教育资源信息。
略论高校德育中的民俗文化资源利用
高校德育中的民俗文化资源利用
民俗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蕴含着传统文化的精华,是一种沉淀下来的优秀文化遗产。
在高校德育中,加强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和传承,利用民俗文化资源开展德育教育,有利于培养更多有德行、有素养的优秀人才。
一方面,通过民俗文化资源,高校德育教育可以让学生学习传统文化,了解传统美德,培养学生的传统美德意识,如仁、义、礼、智、信仰等。
例如,可以开设传统文化类课程,让学生学习颂诗、诗经、古文观止、四书五经等,以及儒家传统文化如礼仪、道德观念等,加强传统文化的认知。
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民俗文化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激发学生的良好情感。
例如,可以组织民俗仪式,如“纪念先烈日”、“老师纪念日”等,学生参与其中,体会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学习传统美德,培养尊重师长、重视烈士等良好的情感。
此外,还可以通过民俗文化资源,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开展民俗体验活动,如做折纸、制作蜡染、种植兰花等,让学生集体参与,学习传统的劳动技能,培养学生的劳动热情和劳动能力,增强学生的实践意识和实践能力。
总之,在高校德育教育中,利用民俗文化资源,不仅可以让学生学习传统文化,更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丰富高校德育教育内容,培养学生有德行、有素养的优秀人才,有利于推动高校德育教育的发展。
传统文化在当代中职德育教育中的意义
传统文化在当代中职德育教育中的意义一、陶冶情操,培养道德情操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精神瑰宝,它是历史的长河中人们智慧的结晶,蕴含着丰富的人文思想和道德观念。
从经典著作到民间故事,从诗词歌赋到戏曲曲艺,传统文化中都有着丰富的道德教育资源。
通过学习传统文化,学生可以接触到一些优秀的文化典范,了解传统美德和伦理准则,在潜移默化中陶冶自己的情操和品格,培养高尚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情操,为未来的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激扬爱国热情,传承民族精神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根和魂”,因此,在当代中职德育教育中,要注重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
在传统文化中,有很多与国家和民族相关的价值理念和传统节日。
例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民俗节日,这些节日不仅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更是表达了人们的敬仰和热爱。
学校可以组织相关的活动,在庆祝节日的同时,在学生中传递爱国情怀和文化自信。
三、探究人生真谛,培养人文精神传统文化渗透于生活的方方面面,不仅包括了形式美和情感美,更重要的是它传达的是一种人文精神。
传统文化中,有很多思考人生和追求真理的经典和名言警句。
例如,“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忠信,友爱亲睦”等,这些道德准则和价值观念都是人生智慧的体现。
带领学生认识到人生的真谛,并不断培养人文素养,对于学生终身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综上所述,传统文化在当代中职德育教育中,既有着陶冶情操、培养道德情操的作用,也有着激扬爱国热情、传承民族精神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它还可以培养人文精神,探究人生真谛。
因此,学校应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和特点,深入挖掘和利用传统文化资源,积极开展相关活动,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文化修养。
民俗文化教育提高德育实效性思考 中职学校职业道德教育问题及对策
民俗文化教育提高德育实效性思考中职学校职业道德教育问题及对策现今社会,职业道德教育的实效性一直备受关注,中职学校的学生更是面临职业素养和职场道德方面的挑战。
而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民俗文化教育,如何运用这部分资源来提高德育实效性,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一、民俗文化的价值民俗文化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到人们的生产生活、宗教信仰、艺术创造等多个方面,具有内涵丰富、形式多样等特点。
民俗文化不仅承载着民族的历史和传统,更是反映民众精神面貌、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的体现。
中职学校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对于这些文化资源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接受欲,因此通过对民俗文化的教育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认同感,更可以提高其道德修养和职业素养。
二、中职学校职业道德教育问题中职学校的学生大多分布在经济欠发达和基础薄弱的地区,加之近年来社会竞争加剧,道德难题和职业素养问题也越来越凸显。
教师们往往会发现,学生们对于“职业规范”、“职业道德”等概念的意识模糊,对于“失信行为”、“职场摩擦”等具体案例的认知也比较肤浅。
此外,学生们的自制力和自我管理意识方面也存在着缺陷。
这些问题的产生,与缺乏有效的职业道德教育密不可分。
三、民俗文化在职业道德教育中的运用传统的职业道德教育主要注重对学生的道德灌输和规范引导,授之以渔的思想并不足够体现,而民俗文化则在这一点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在职业道德教育过程中,可以通过“带着问题去发现”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各类民俗活动,在实践中去寻找、感受这些文化背后的价值,培养学生对于文化和社会的敬畏之心。
同时,还可以将民俗文化的价值与职业道德紧密结合,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关活动。
比如,可以选择社会中发生的各种职业道德问题作为案例,通过对这些案例的讲解和对学生的分析讨论,引导学生明确“违法与依法、好与恶、美与丑”的区别,理解职业道德规范和职业道德标准的作用。
同时,可以以学校的优良传统、地域特色、团队合作等为载体,组织学生深入实践和细心感悟,将其所学转化为职场生活和实际工作中的行动力。
传统节日教育活动的德育价值与实施策略
传统节日教育活动的德育价值与实施策略传统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民群众长期以来形成并世代相传的具有独特社会意义和文化内涵的节日。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传统节日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冲击,但它依然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传统德育价值。
传统节日教育活动是学校和社会开展民族文化教育的一种重要方式,通过这些活动,可以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和认识传统节日,传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而实施传统节日教育活动需要一定的策略和方法,才能更好地发挥其德育价值。
本文将探讨传统节日教育活动的德育价值以及实施策略。
1. 传承民族文化,培养文化自信心传统节日教育活动是学校和社会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的重要渠道。
通过举办各种传统节日活动,可以让学生深入了解传统文化,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对文化的热爱和对祖国的热爱。
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心,增强对自己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为他们的成长和发展提供坚实的文化底蕴。
2. 培养社会责任感和爱国情怀传统节日教育活动不仅可以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还可以让他们体会到传统文化中蕴含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国情怀。
比如春节的家庭团圆、清明的寄托思念、端午的爱国主义精神等,都是教育学生如何尊重长辈、孝敬父母、感恩师长、热爱祖国的重要机会。
通过这些活动,可以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持家尊老、爱国爱民的社会责任感,培养肩负民族复兴责任的使命感。
3. 增强团队合作意识和人际交往能力传统节日教育活动往往是以团体为单位进行的,比如学校组织的春节晚会、中秋联欢等,这些活动需要学生们共同合作,共同完成。
通过参与这些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和沟通合作能力,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意识和团队精神,为他们将来的工作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传统节日教育活动的实施策略1. 引入多种形式,增加趣味性为了让传统节日教育活动更具吸引力,学校和社会可以选择多种形式进行,比如举办文化艺术表演、举办传统技艺展示、邀请长辈讲述传统节日的习俗和故事等。
中国传统节日文化中现代德育价值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中国传统节日文化中现代德育价值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传统文化滋润心灵——《中国传统节日文化中现代德育价值的研究》结题报告一、课题的提出中国人爱过节。
春节、中秋节、清明节、端午节等节日给人们的生活增添了无穷的情趣。
这些节日承载着人们美好的希望和祝福,被历代文人墨客反复歌咏。
这些节日蕴涵着人们特殊的情感内涵和文化价值需求。
其中,有对父母与长者的敬爱之情,也有手足牵挂之情,邻里互助之情,朋友相援之情,以及对先人和故土家乡依恋的情感。
端午、清明、中秋、除夕等传统节日就充分体现了这些情感。
遗憾的是,现在的孩子们热衷于过时尚的洋节日,对民俗缺乏一定的了解,当然也不能充分享受到这些节日中所蕴涵的独特的民族情感和精神内核。
虽然大家已经逐步意识到了传统节日文化中蕴涵丰富的教育资源,但是就幼儿园范围内进行中国传统节日文化中现代德育价值的研究尚属鲜见,新领域、新课题必将会带来新思维。
尽管至今所能参考的相关理论资料和研究成果还不多见,会给我们的研究造成一定困难,也会给我园全体教师提出不小的挑战,然而我们认为,这也会我们留下较大的研究空间。
二、概念的界定中国传统节日文化:节日是人类生活中的精华,它区隔出一个生活周期中的各个阶段,集中展现了各阶段含义,并在节日活动中保留了该民族文化中最精致、最具代表性的一面。
传统节日的形成过程,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
节日文化,实际上是利用节日开展的文化活动,是经传播某一种特定的文化内容为目的,并围绕这一文化主题展开活动的节日,是文化的一种集中体现,具有世界性和民族性的双重特征。
中国传统节日文化是特指围绕中华民族传统节日开展的各类活动。
现代德育:德育是教育的组成部分,现代德育自然是现代教育的组成部分。
在当代社会政治、经济条件下的现代德育具有以下主要特征:现代化要求现代德育培养人的现代观念,现代思维是现代德育不断完善的方法论基础。
我国现代社会是现代化的起点,要求现代德育面临价值多元的实际,正确导向。
中国传统节日中潜在的德育研究
中国传统节日中潜在的德育研究目录一、内容概要 (2)二、中国传统节日概述 (3)1. 传统节日的历史沿革 (4)2. 传统节日的种类及特点 (5)3. 传统节日在当代的传承与发展 (6)三、传统节日中的德育元素 (8)1. 春节的德育内涵 (9)2. 清明节的德育意义 (10)3. 端午节的德育价值 (12)4. 中秋节的德育体现 (13)5. 其他节日的德育内容 (14)四、传统节日德育的现状分析 (15)1. 传统节日德育在现代社会中的实践 (16)2. 传统节日德育面临的挑战 (18)3. 传统节日德育的优势与不足 (18)五、加强传统节日德育的对策与建议 (20)1. 深入挖掘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 (22)2. 创新传统节日的教育形式与途径 (23)3. 加强学校与社会的联动合作 (24)4. 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26)六、案例分析 (26)七、结论与展望 (28)1. 研究结论总结 (30)2. 对未来研究的展望与建议 (31)一、内容概要中国传统节日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道德教育价值。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这些节日中蕴含的德育元素,分析其在塑造个体品德、培养社会公德、传承民族精神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文章首先概述了中国传统节日的种类和特点,然后选取了几个具有代表性的节日(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详细分析了它们各自独特的德育功能和教育意义。
在此基础上,文章还提出了在现代社会中如何更好地利用和传承这些传统节日中的德育资源,以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的新一代青年。
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和道德教育价值是什么?这些节日是如何体现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价值观念的?在现代社会中,中国传统节日在德育方面面临着哪些挑战和机遇?如何有效地利用这些节日资源,以加强青少年的道德教育和品德培养?如何创新传统节日的德育方式和方法,使其更加符合当代青少年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通过哪些实践活动和仪式体验,可以增强学生对传统节日的认同感和参与度?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深入研究和探讨,本文期望能够为中国传统节日的德育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同时也为青少年的道德教育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浅析农村习俗中优秀传统德育资源的当代价值
[收稿日期]2019-10-29[作者简介]郝建正,男,汉族,中共伊犁州委党校马列教研室教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浅析农村习俗中优秀传统德育资源的当代价值郝建正(中共伊犁州委党校新疆伊宁835000)[内容提要]本文立足中国共产党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对农村习俗和传统德育资源的相关名词进行释义,并将农村习俗作为研究的逻辑起点,以传统德育资源为研究视角,把当代价值作为着力点,通过把握以农村习俗为载体的传统道德与农村群众生活的必然联系,把农村习俗中的优秀传统德育资源运用到中国共产党对农村群众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顺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进“城镇化”进程。
[关键词]农村传统习俗优秀传统文化德育资源[D O I 编码]doi:10.3969/j.issn.1674-6287.2019.04.025[中图分类号]D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287(2019)04-0094-05农村社会习俗承载着丰富的传统文化,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德育资源长期发挥着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的作用,不但指导着农民的日常生活,而且塑造了农民自身的优良品格,对于维系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对农村习俗及其传统德育资源的释义传统习俗属于民俗文化的范畴,而农村习俗既属于传统习俗的范畴又属于民俗文化的范畴。
民俗文化,是指民间民众的风俗生活文化的统称。
也泛指一个国家、民族、地区中集居的民众所创造、共享、传承的风俗生活习惯,是在普通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系列物质的、精神的文化现象。
①(一)对农村习俗的释义习俗又称风俗,是指“人民群众在社会生活中世代传承、相沿成习的生活模式,它是一个社会群体在语言、行为和心理上的集体习惯。
”②传统习俗是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的,从历史沿袭而巩固下来的,具有稳定性的社会风俗和行为习俗,并且已同民族情绪和社会心理密切结合,成为人们自觉或不自觉的行为准则。
新时代背景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德育价值
新时代背景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德育价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在生产、生活、文化实践中所积累的智慧结晶。
这一份源远流长的宝贵财富,不仅包含了丰富的哲学思想、文学艺术、民俗风情等内容,更蕴含了丰富深刻的道德伦理内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德育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了崇德向善的精神。
中华传统文化强调修身立德,倡导崇德向善的精神,提倡忠孝、仁爱、正义与诚信等传统道德观念,这些道德观念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对人的高度道德要求和对社会稳定和谐的追求。
这些崇德向善的精神体现了人的内在追求和道德品质,对于塑造和培养人的道德情操、培养人的良好道德品质具有积极的作用。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注重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中华传统文化中家庭教育一直被重视,并形成了许多深受人们喜爱的家庭教育观念和方法。
比如尊敬长辈、孝敬父母、和睦相处等等,这些家庭教育观念和方法对于培养人的优秀品质,增强人的生活幸福感、家庭幸福感和社会责任感具有积极的作用。
在新时代大力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中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不仅可以加强人的家庭观念和责任感,更能够强化家庭的功能和作用,建设和谐家庭。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注重了社会责任和公德观念。
中华传统文化注重人伦关系,强调个体之间的互助和团结,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社会的矛盾和冲突。
中华传统文化还倡导了宽容、礼让、和谐、孝道、仁爱、忠诚、正义等传统美德,这些传统美德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道德资源,激励我们为了社会的稳定和发展而发挥自己的社会责任和义务,弘扬公德观念和社会责任感。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了勤劳勇敢和自力更生的精神。
中华传统文化倡导勤劳勇敢,强调自力更生,这些传统文化中的价值观念,使人们树立自尊自信的人生态度,唤起人们对事业的热爱,对教育的重视和对人生的珍惜。
这些价值观念有利于提高人们的社会适应能力、创造力和生活质量。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德育价值在新时代背景下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新时代,我们要发扬光大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积极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德育价值,培养广大人民群众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增强文明素质,提升国民素质。
中小学德育课题申报书:基于传统节日文化德育课程的实践研究
(一)课题研究目标
1.总体目标
通过课题的研究,旨在探索通过传统节日文化校本课程的开发,以此为载体,开展丰富多彩的传统节日文化教育、宣传活动,挖掘传统节日文化的内涵,营造浓郁的传统文化教育氛围,增强学生的传统文化意识和民族自豪感,并带动家长、社区人员,形成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进而推进学校、家庭、社区传统文化教育的整体发展。
梁景,课题小组副组长。从事小学基础教育27年,有较丰富的教育实践经验,能积极参与到学校的各项教育实践研究活动中。曾获“沙市区明星校长”、“荆州市骨干教师”、 “沙市区骨干教师”等荣誉称号。组织参与“学校、家庭、社会互动育人的研究与实践”、“生态体验德育实践与研究”、“高效课堂研究与实践”、“素养课堂的研究与实践”、“弘扬中华武术文化,系统开发教育功能” 、“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班级文化建设”、“武术育人,武术健体”、“雅行雅言,绽放美丽”、“倡导“养正教育”重塑学校课程文化”国家、省、市、区和学校各级课题研究。
(2)课程实施的时间、空间保证
学校每两周设置一课时的传统节日文化课,不定期开展专题讲座、主题展览、社区活动等,建立传统节日文化专栏,保证课程实施的时间和空间。
(3)课程实施的人员保证
班主任是课程的具体实施者,是落实传统节日文化课的关键。传统节日文化课主要由班主任来担任,辅之以学科教师、家长和志愿辅导员作具体的指导。德育处在学期初即对传统节日文化课做好具体安排,利用每月的班主任例会开展课程师资培训、集体备课等,做好辅导员课程内涵、相关知识、具体操作方面的指导,保障课程的具体落实。
《基于传统节日文化德育课程的实践研究
学科分类:基础教育
课题类别:一般课题
关键词:传统节日文化 德育课程
传统节日文化与小学德育课程的融合
传统节日文化与小学德育课程的融合传统节日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小学德育课程则是培养学生品德素养的重要课程之一。
将传统节日文化与小学德育课程进行融合,不仅可以增进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热爱,还可以促进学生的道德修养和品德养成。
本文将探讨传统节日文化与小学德育课程的融合,并提出一些具体的实施方案。
传统节日文化与小学德育课程的融合可以通过在课程内容中融入传统节日文化元素来实现。
在小学德育课程中,可以设置专门的课时来学习传统节日的由来、习俗和意义,让学生了解传统节日的重要性和意义,并通过教师的引导,引导学生通过这些节日了解道德规范和价值观念。
这样一来,孩子们在学习道德知识的也可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增强对祖国文化的认同感。
可以通过在校园活动中融入传统节日文化元素来促进小学生的道德修养。
校园活动是小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将传统节日文化元素融入校园活动中,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道德观念和品德素养。
在重阳节这一天,可以组织学生登高赏景,教师可以结合重阳节的传统习俗,向学生讲解敬老孝亲的道理。
又如,在春节期间,可以组织学生学习传统民俗文化,了解春节的由来和习俗,通过学习祭祖、贴春联等传统习俗,培养学生尊敬祖先、尊重传统的品质。
通过在德育课程中引入传统节日文化的故事与传说,也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道德修养。
在小学德育课程中,可以结合传统节日的传说和故事进行教学,在老师生动、真实的讲述下,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汲取道德智慧,比如通过春节的故事可以引导学生向着美好的目标努力、传统节日的故事可以教育学生尊重长辈、虚心谦和等。
结合课程开展相关主题活动是融合传统节日文化与小学德育课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案。
在端午节期间,可以组织学生学习端午节的由来和习俗,了解屈原的故事,借此引导学生树立不怕牺牲、爱国爱民的精神,同时结合小学生实际情况开展一些以端午节为主题的手工、文艺等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传统节日的乐趣,增进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热爱。
民俗文化的现代德育价值研究
龙源期刊网 民俗文化的现代德育价值研究作者:来源:《中国德育》2009年第05期课题类别:教育部重点学科分类:德育课题负责人:柯玲工作单位:东华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200051民俗作为民众群体中自行流行、传承的不成文的规矩,一种模式化的活世态生活相,是人类生活中产生最早、约束面最广的行为规范,也是最具人文精神的文化范畴,蕴含着先天性的德育内容。
本课题通过对民俗文化教育现状进行调研,分析中国民俗文化的现代德育价值尺度,探讨民俗文化教育的具体形式和策略。
1.中国民俗文化的德育价值评估尺度研究。
对传统民俗文化内容进行鉴评,保留、传承具有我们民族文化基因的重要民俗事项或民俗活动。
2.中国民俗文化与现代德育的关系研究。
民俗文化作为草根文化的一类,它以服务于人们的现实生活为价值取向,始终关注作为民俗文化主体的人。
3.中国民俗文化中的现代德育内容研究。
本课题将着重对那些孕有和谐文化内核、民族精神密码、生命意识基因、区域特色个性等优秀德育内容的“传统节日”“民间礼仪”和“民间游戏”等方面的内容进行介绍、分析和概括;着重分析民俗文化对强化“生命意识”、彰显“民族精神”、构建“和谐文化”等重要现代德育内容的特殊意义。
4.中国民俗文化的教育对象与目标研究。
在接受民俗文化教育的过程中,对学生应当达到和可能达到的目标进行分析,使不同层次的教育呈现出序列化和系统性。
5.中国民俗文化的教育形式及策略研究。
对民俗文化内容作进一步提炼,着重从“校园文化建设”“课程设置”“活动设计”等方面探讨民俗文化的德育形式。
在生活化的总特征之下,根据民俗教育内容的不同灵活选择适合不同对象的教育教学策略。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育儿园德育中的渗透教育研究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育儿园德育中的渗透教育研究摘要:中华文化历史悠久,内涵丰富。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对于精神文化生活也有了更高要求,而幼儿教育作为我国基础教育的基础阶段,肩负着培养孩子高尚道德情操以及树立正确三观等任务。
优秀的传统文化是经过漫长历史的淬炼和考验,是几千年文明发展的珍贵遗产,蕴含着中华民族独特的道德规范、行为规范和思想风貌,对于幼儿园儿童的价值观认知和良好品德教育素养的塑造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当前我国幼儿教育事业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家长也意识到幼儿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并纷纷投入精力进行幼儿道德教育活动,希望能让孩子从小就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
因此,在幼儿园的德育过程中,我们必须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和渗透,这是我们不可或缺的责任和使命。
本文旨在探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德育之间的紧密联系,并深入分析xx幼儿园在德育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状,进而提出具有针对性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渗透教育措施。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幼儿园德育渗透引言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个体行为和思想的塑造和启蒙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阶段。
这个时期,儿童具有很强的可塑性,也容易产生一些偏差。
幼儿的身心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其思维和行为受到周遭环境和他人的影响,这一点不容忽视。
因此,在幼儿教育中必须注重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和思想道德建设。
在当今多元文化的社会中,幼儿很容易受到不良行为和思想的影响,从而形成错误的价值观,这是由于文化冲突和碰撞所带来的后果。
因此,在幼儿园中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若能加强对幼儿进行卓越的传统文化教育,不仅可充实其传统文化知识,更可提升其文化修养,培养其崇高情操,使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实现幼儿的全面成长。
因此,我们要重视幼儿园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工作。
道德教育是弘扬中华卓越传统文化的重要手段。
通过开展德育教育工作,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让孩子们懂得如何与人相处,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今后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打下坚实的基础。
传统节日教育活动的德育价值与实施策略
传统节日教育活动的德育价值与实施策略传统节日是一个国家或民族共同的文化符号,是代代相传的文化遗产。
在当今社会,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也在不断变化,传统节日的重要性逐渐被淡化。
传统节日教育活动对于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和道德观念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本文将探讨传统节日教育活动的德育价值,并提出相应的实施策略。
1. 传承民族文化精神传统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精神和文化传统的载体。
通过传统节日教育活动,可以让学生了解和传承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激发他们对民族文化的热爱和自豪感,培养他们的民族自信心和责任感。
2. 培养家国情怀传统节日教育活动可以唤起学生对家国的热爱和情感,让他们深刻领会传统节日背后所蕴含的爱国情怀和家国情怀,使他们认识到自己是国家和民族的一员,从而树立正确的家国情怀和弘扬民族精神。
3. 塑造良好品德传统节日教育活动是培养学生良好品德的有效途径。
在传统节日中,往往会有许多涵盖了忠诚、孝顺、尊老爱幼、友爱互助等品德要求的内容。
通过这些传统节日教育活动,学生能够感受到传统道德观念的深厚内涵,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
4. 促进社会责任感传统节日教育活动能够引导学生对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产生共鸣和认同,激发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通过传统节日教育活动,学生能够体验到传统节日所鼓舞的社会责任感,自觉承担起对家庭、社会、国家的责任和义务。
二、传统节日教育活动的实施策略1. 创设浓厚的文化氛围学校可以在传统节日前开展相关的文化主题活动,包括校园文化展览、传统节日文化讲座、手工制作比赛、传统节日主题诗歌朗诵等,让学生在浓厚的文化氛围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引导他们对传统节日的热爱和重视。
2. 引导学生亲身体验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与传统节日庆祝活动,如元宵灯会、中秋赏月、端午龙舟比赛等,让学生亲身参与传统节日的庆祝活动,深入体验传统节日的意义和内涵,使他们在体验中加深对传统节日的认同和理解。
传统节日文化在小学德育中的运用价值和方法探究
传统节日文化在小学德育中的运用价值和方法探究摘要: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瑰宝,是中国人文化自信的精神图腾,也是绝无仅有的小学德育教育素材。
传统节日文化源远流长,尤其是在全面推进文化复兴的今天,全体中国人更需要加强对传统节日文化的传承与发扬。
希望从传统节日文化中汲取有利于学生品德修养培养的元素,以此促进学生更全面的发展。
关键词:传统节日文化;小学德育;运用价值;方法探究引言在历史长河中逐渐发展起来的中国传统节日,是中华文明的体现,在中国传统文化体系中具有特殊的文化内涵和光泽,是我国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国传统的节日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共同创造、世代相传、根据具体主题、节日符号、节日仪式、节日气氛,体现中华民族的价值观和方向、道德规范,智慧信念和审美社会文化现象。
它依托传统节日,成为中华儿女之间的精神纽带。
它有三大特点:民族性、周期性和全民性。
这些特点不仅可以使中国节日的传统文化与其他文化现象区别开来,而且对人们和德育教育也有长期的影响。
一、传统节日文化运用到小学德育教育中的价值(一)有助于中华传统美德的传承几千年来,受儒家思想的影响,传统节日文化更像是中华传统美德的集结,在传统节日文化中,人们更能感受到中华传统美德的存在与力量。
如重阳节的时候要尊敬老年人、关爱老年人,这是中华民族尊老爱幼传统美德的集中体现。
又如春节是中国人最为重要的节日,其中蕴含着温暖、团圆、亲情、向往美好生活等美德元素。
每一个传统节日都具有独特的中华传统美德内涵,而在小学德育教育中融入传统节日文化就是让学生认识到中华传统美德的具体体现,体会到中华传统美德的温暖与力量,进而在日常生活和学习过程中更愿意去传承和发扬。
(二)有助于坚定学生文化自信作为培养学生文化自信的主阵地,学校德育教育课堂需要借助传统节日文化资源,让学生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体会到传统节日文化的影响力和感染力,进而自觉成为传统节日文化的传播者,能更自信地诉说中国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对农村中学生德育价值取向的策略与实践研究
吉林教育·教研4/2017中华民族具有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传统文化当中蕴含着许多优秀的道德品质:爱国卫国、忠勇刚正、勤劳勇敢、孝亲敬长等,这些都是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同时中国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具有许多伟大的发明与创造,为世界文明进程做出了伟大贡献。
一、在校园中构建醇厚的传统节日文化氛围我国古代的大教育家孔子曾言:“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从中可见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能够直接影响到人性的自我完善与自我提升。
人的思想意识、道德品质会受到所生活环境的影响,并逐渐发展成为与环境相互适应的形态。
校园作为学生学习与生活的重要场所之一,良好的校园文化能够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学校应利用传统文化来强化对学生进行德育,借助传统节日来提升学校德育成效。
一是要主动做好组织工作,用丰富多彩的内容与形式来构建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二是应每两年组织举办校园节日活动。
例如,在开展校园节日活动时,可到敬老院、孤儿院进行志愿者活动,学生奉献爱心的同时,也能够提升自身的道德品质,较好的将德育渗透到爱心活动当中。
另外,还可开展参观校史展览、观看文艺表演、举行学校运动会等活动。
在活跃校园文化氛围的同时,充分展现学校所取得的成就,彰显师生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增强学生的自豪感。
让学生在积极参与各项有益身心的活动当中,获得润物无声的教育,有助于学生构建起正确的世界观与人生观,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成长。
二、依据当前的社会实际强化德育实践当前我国小学德育的重要目标是“帮助与指导小学生构建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道德观”。
德育应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促进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等,要达到此目标,就必须依据当前社会实际来强化德育实践教育,发挥具有代表性事例的教育示范作用,让学生通过学习实践活动,客观全面地认识道德品质对于一个人成长所起的积极作用。
因此,学校应多组织涉及我国传统文化的学习活动,在开展各项丰富多彩的活动当中巧妙地融入中华美德教育。
传统节日教育活动的德育价值与实施策略
传统节日教育活动的德育价值与实施策略传统节日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代社会具有一定的德育价值。
传统节日教育活动可以传达中华文化的精神内涵,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增强国民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培养社会公德和个人品德。
本文将从德育的角度探讨传统节日教育活动的意义以及实施策略。
1. 传递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传统节日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个传统节日都有深刻的文化内涵,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人文情感元素。
通过传统节日教育活动,可以让学生从实践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了解它所包含的丰富精神内涵。
例如,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表达了对新春的盼望、对生命的热爱、对家庭和谐的追求等丰富情感体验。
举办春节教育活动,可以引导学生了解春节的历史渊源、文化内涵和民俗习惯,让学生从中感悟生命的意义和人生的价值。
这有助于熏陶学生的道德情操和人文情感,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爱国情怀。
2. 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节日教育活动也是国家意识形态宣传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实践。
举办传统节日教育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增强他们的国家认同感和责任感。
例如,中国的国庆节是广泛庆祝的传统节日之一,它表达了人民对祖国的热爱和对民族未来的期许。
借助国庆节教育活动,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了解国家的发展历程和现代化建设成就,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国梦的认识,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责任感。
3. 培养社会公德和个人品德传统节日教育活动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社会公德和个人品德。
传统节日通常反映了一定的社会道德规范和人际交往准则,这些规范和准则需要通过教育活动加以传承和弘扬。
例如,清明节是中国传统的祭祖节日,表达了对祖先敬仰和家族传承的重视。
在清明节教育活动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家族意识和家庭观念,了解先人的故事和家族的传统,激发学生对家庭的珍惜和承担责任的意识。
同时,我们还可以借助清明节教育活动,教育学生尊重祖先、尊重他人、尊重社会规范,推崇社会公德和个人品德。
浅析民间艺术的现代德育功能
浅析民间艺术的现代德育功能作者:杨桂如来源:《启迪与智慧·上旬刊》2021年第11期在信息化、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各种新生事物如雨后春笋般彰显出生命力,并引起人们的关注。
与此同时,一些优秀的民间艺术似乎委身在了被遗忘的角落,影响了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也难以发挥出其本身的德育教育功能。
基于此,新课改背景下,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如何发挥民间艺术的现代德育功能,成为备受关注的课题。
在此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做如下几方面研究。
一、解读民间艺术内涵,分析德育教育现状(一)民间艺术内涵解读民间艺术作为一种群众化的艺术形式,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
她是我国劳动人民为了满足物质和精神的需求,所创造出来的产物。
民间艺术在艺术之前冠以“民间”,彰显了其艺术的独特性。
民间艺术的涉猎范围较广,大体有音乐、绘画、编织、雕刻、塑作及印染等分类。
其中人们接触较多的有民歌、戏曲、舞蹈、刺绣、皮影戏等。
民间艺术带有鲜明的地域特色与民族风格,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
比如,我们如东县的民间艺术中,有传统舞蹈“钟馗嬉蝠”“跳马伕”“浒澪花鼓”;传统美术“如东玉石雕刻”“红木雕刻”“如东面塑”;传统技艺“提线木偶制作工艺”“藤编制作技艺”等等。
民间艺术的创作,还体现出丰富的题材和深刻的内容,满足了人们的审美需求和心理需求。
(二)民间艺术在现代德育教育中的现状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大量的西方文化渗透进国民生活之中,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更多接触了动漫、网络游戏、科幻等,从而也使更多外來文化渗透于他们稚嫩的思想。
甚至有的学生连歌曲演唱、饮食喜好、语言习惯等都受到明显的西方文化冲击。
这些外来文化不仅影响了小学生的思想,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家长的思想,他们渐渐对西方文化产生浓厚兴趣,而对于我国的民间艺术越来越漠视,甚至感到这些艺术形式十分的“老土”。
这样的教育环境下,我们要在小学音乐教育教学中,将民间艺术渗透到德育教育中,就面临着重重困难,需要广大小学音乐教师付出长期的努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俗文化的现代德育价值研究
课题类别:教育部重点
学科分类:德育
课题负责人:柯玲
工作单位:东华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  200051
民俗作为民众群体中自行流行、传承的不成文的规矩,一种模式化的活世态生活相,是人类生活中产生最早、约束面最广的行为规范,也是最具人文精神的文化范畴,蕴含着先天性的德育内容。
本课题通过对民俗文化教育现状进行调研,分析中国民俗文化的现代德育价值尺度,探讨民俗文化教育的具体形式和策略。
1.中国民俗文化的德育价值评估尺度研究。
对传统民俗文化内容进行鉴评,保留、传承具有我们民族文化基因的重要民俗事项或民俗活动。
2.中国民俗文化与现代德育的关系研究。
民俗文化作为草根文化的一类,它以服务于人们的现实生活为价值取向,始终关注作为民俗文化主体的人。
3.中国民俗文化中的现代德育内容研究。
本课题将着重对那些孕有和谐文化内核、民族精神密码、生命意识基因、区域特色个性等优
秀德育内容的“传统节日”“民间礼仪”和“民间游戏”等方面的内容进行介绍、分析和概括;着重分析民俗文化对强化“生命意识”、彰显“民族精神”、构建“和谐文化”等重要现代德育内容的特殊意义。
4.中国民俗文化的教育对象与目标研究。
在接受民俗文化教育的过程中,对学生应当达到和可能达到的目标进行分析,使不同层次的教育呈现出序列化和系统性。
5.中国民俗文化的教育形式及策略研究。
对民俗文化内容作进一步提炼,着重从“校园文化建设”“课程设置”“活动设计”等方面探讨民俗文化的德育形式。
在生活化的总特征之下,根据民俗教育内容的不同灵活选择适合不同对象的教育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