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小学常见文言文
部编版小学文言文古诗词
部编版小学文言文古诗词在部编版小学的语文教材中,文言文和古诗词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们不仅丰富了学生的文学素养,也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以下是几篇精选的文言文和古诗词,它们在小学阶段的学习中占有重要地位。
《论语》节选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出师表》节选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桃花源记》节选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悯农》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小石潭记》节选潭水清澈见底,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这些文言文和古诗词不仅语言优美,而且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丰富的情感,是小学阶段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材料。
通过学习这些经典作品,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古诗文+日积月累+文言文
五年级上册日积月累蝉[唐]虞世南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日积月累◎不饱食以终日不弃功于寸阴。
——葛洪◎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陶渊明◎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岳飞◎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毛泽东日积月累乞巧[唐]林杰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示儿[宋]陆游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题临安邸[宋[林升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己亥杂诗[清]龚自珍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
日积月累太平盛世国泰民安丰衣足食安居乐业政通人和人寿年丰夜不闭户路不拾遗多事之秋兵荒马乱流离失所生灵涂炭家破人亡哀鸿遍野民不聊生内忧外患日积月累◎克勤于邦,克俭于家。
——《尚书》◎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魏征◎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司马光◎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朱用纯山居秋暝[唐[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枫桥夜泊[唐]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长相思[清]纳兰性德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雨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日积月累渔歌子[唐]张志和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古人谈读书一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论语》二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
部编本小学语文课本中所有文言文汇总
部编本小学语文课本中所有文言文汇总三年级上册课本第102页24.司马光①群儿戏于庭②,一儿登瓮③,足跌没水中。
众皆④弃去,光⑤持石击瓮破之,水迸⑥,儿得活。
【注释】①本文选自《宋史·司马光传》。
②庭:庭院。
③瓮:口小肚大的陶器。
④皆:全,都。
⑤光:司马光。
⑥迸:涌出。
三年级下册课本第16页5. 守株待兔①宋人有耕者。
田中有株②。
兔走③触株,折颈而死。
因④释⑤其耒⑥而守株,冀⑦复得兔。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注释】①本文选自《韩非子·五蠹》。
②株:树桩。
③走:跑。
④因:于是。
⑤释:放下。
⑥耒:古代用来耕田的一种农具。
⑦冀:希望。
四年级上册课本第50页13.精卫填海①炎帝②之少女③,名曰女娃。
女娃游于东海,溺④而不返,故⑤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⑥于东海。
【注释】①本文选自《山海经·北山经》。
精卫,神话中鸟的名字,形状像乌鸦,头上有花纹,白色的嘴,红色的脚,传说是炎帝小女儿溺水身亡后的化身。
②炎帝:传说中上古时期的部落首领。
③少女:小女儿。
④溺:溺水,淹没。
⑤故:因此。
⑥堙:填塞。
课本第110页25.王戎不取道旁李①王戎七岁,尝②与诸小儿游。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③取之,唯④戎不动。
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取之,信然⑤。
【注释】①本文选自《世说新语·雅量》。
王戎,晋朝人,“竹林七贤”之一,自幼聪慧。
②尝:曾经。
③竞走:争着跑过去。
④唯:只有。
⑤信然:的确如此。
四年级下册课本第102—103页22.文言文二则囊萤夜读①胤恭勤②不倦,博学多通③。
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④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注释】①本文选自《晋书·车胤传》。
囊,用口袋装。
萤,萤火虫。
②恭勤:肃敬勤勉。
③通:通晓,明白。
④练囊:白色薄绢做的口袋。
铁杵成针①磨针溪,在象耳山下。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过是②溪,逢老媪方③磨铁杵。
问之,曰:“欲作针。
部编版语文小学常见文言文
1、守株待兔原文:宋人有耕田者。
田中有株①,兔走触株②,折颈而死。
因释其耒而守株③,冀复得兔④。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⑤。
——《韩非子》[注释]①株——露出地面的树根和树茎。
②走——跑,逃跑。
)——古代的一种农具,形状象木叉。
③耒(lěi④冀——希望。
⑤而身为宋国笑——而他自己却被宋国人耻笑。
翻译:从前宋国有个农民,他的田地中有一颗树桩。
一天,一只跑地飞快的兔子撞在了树桩上,扭断了脖子而死。
从此,那个农民荒废了他的耕作,天天等在树桩旁,希望能再得到只兔子。
当然,兔子是没等到,他自己却成了宋国的笑柄。
这个故事的寓意:比喻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或抱着侥幸心理妄想不劳而获。
2、揠苗助长原文: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①,芒芒然②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③!予助苗长矣④!”其子趋而往视之⑤,苗则槁矣⑥。
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
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
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注释:1.闵(mǐn):同“悯”,担心,忧虑。
长(zhǎng)——生长,成长,揠(yà)——拔。
2.芒芒然:疲倦的样子。
3.病:精疲力尽,是引申义。
4.予:我,第一人称代词。
5.趋:快走。
往……去,到……去。
6.槁(gǎo):草木干枯。
译文:古时候宋国有个人,嫌禾苗长得太慢,就一棵棵的往上拔起一点,回家还夸口说:“今天我帮助苗长了!”他儿子听说后,到地里一看,苗都死了。
天下不助苗生长的人实在很少啊。
以为没有用处而放弃的人,就像是不给禾苗锄草的懒汉。
妄自帮助它生长的,就像拔苗助长的人,非但没有好处,反而危害了它。
这个故事的寓意:客观事物的发展自有它的规律,纯靠良好的愿望和热情是不够的,很可能效果还会与主观愿望相反。
这一寓言还告知一具体道理:"欲速则不达"。
3、画蛇添足原文:楚有⑴祠者,⑽赐其⑵舍人⑶卮酒。
舍人⑷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
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
”一人蛇先成,⑸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我能⑾为之⒅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取卮曰:“蛇⑹固无足,⑺子⒀安能为之足?”⑻遂饮其酒。
部编版语文5年级小古文、非连续性文本含答案
五年级文言文+非连续性文本收集一、文言文阅读(一)老马识途管仲﹑隰朋①从于桓公而伐孤竹②,春往而冬返,迷惑失道。
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
”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
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山之阳③,夏居山之阴④,蚁壤一寸而仞⑤有水。
”乃掘地,遂得水。
【注释】①管仲﹑隰(xí)朋:齐桓公的大臣,帮助齐桓公成就了霸业。
②孤竹:古代国家的名字。
③山之阳:山的南面。
④山之阴:山的北面。
⑤仞:长度单位,古代八尺为一仞。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迷惑失道:(2)遂得道:(3)乃掘地:2.用“\”给下列句子划分朗读停顿。
(限1处)蚁壤一寸而仞有水3.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
”4.本文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二)郑人买履①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②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③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④归取之。
及反,市罢⑤,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注释】①履(lǚ):鞋。
②度:测量。
③至:等到。
④反:同“返”,返回。
⑤罢:引申为散了、完结的意思,这里指集市已经散了。
1.对下列加点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郑人有欲买履.者(想要)B.而置.之其坐(搁,放)C.而忘操.之(操作)D.遂不得履.(表示最后的结果,终于)2.郑人买鞋不试鞋的原因是“”(用原文回答),这句话的意思是3.这个故事告诉我们()A.坐等其成,安于现状,终将一事无成。
B.因循守旧,不思变通,终将一事无成。
C.做事粗心,大大咧咧,终将一事无成。
D.不信度而自信的人终将一事无成。
(三)翠鸟①移巢翠鸟先高作巢以避患②,及生子,爱之.,恐坠,稍下作巢。
子长羽毛,复益爱之.,又更下巢,而人遂得而取之.矣。
【注释】①翠鸟:即翡翠鸟。
②避患:避免灾祸。
1.文中出现了三个“之”字,都是指代作用,指代的是。
2.结合注释,给下列句子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在括号里。
小学一至六年级部编版语文:古诗文+日积月累+文言文
小学一至六年级部编版语文:古诗文+日积月累+文言文一、古诗文一至二年级- 春晓- 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 小池- 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三至四年级- 静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 登鹳雀楼-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五至六年级- 赋得古原草送别- 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 春夜喜雨- 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二、日积月累一至二年级- 拼音学习- a o e i u ü- 基础词汇- 人大地火车马三至四年级- 汉语拼音- j q x zh ch sh r- 常用词汇- 学校老师学生学习书本五至六年级- 英语单词- father mother brother sister family - 数学公式- 加法:a + b = c- 减法:a - b = c三、文言文一至二年级- 三字经- 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三至四年级- 弟子规- 弟子规,圣人训。
首孝弟,次见闻。
五至六年级- 论语-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以上就是小学一至六年级部编版语文的主要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部编版六下语文小学文言文阅读50篇详解基础篇
部编版六下语文小学文言文阅读50篇详解基础篇部编版六下语文小学文言文阅读50篇详解基础篇小学文言文阅读 50 篇详解这些都会,就够了! 1、杨氏之子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为设果,果有杨梅。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 翻译: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里有个九岁的儿子,非常聪明。
孔君平来拜见杨氏子的父亲,可是父亲不在,于是便叫杨氏子出来。
杨氏子为孔君平端来水果,水果中有杨梅,孔君平指着杨梅对杨氏之子,并说:“这是你家的水果。
” 杨氏子马上回答说:“我可没有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 拓展:本文选自《世说新语》。
作者是南朝宋代的刘义庆。
这是我国第一部志人小说。
注释氏:姓氏,表示家族的姓。
甚:非常。
惠:惠同“慧”,智慧的意思。
诣:拜见。
乃:就;于是。
未闻:没有听说过。
示:给……看。
曰:说。
未:没有闻:听,听说。
夫子:旧时对学者或老师的尊称。
本课描述了杨氏之子的聪明,把杨氏之子巧妙的回答描写得惟妙惟肖,幽默风趣。
2、学弈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译文弈秋是全国之内善于下围棋的人。
让弈秋教导两个人下围棋,其中一人专心致志的学习,只听弈秋的教导;另一个人虽然也在听弈秋的教导,却一心认为有天鹅要飞来,想要拉弓箭去把它射下来。
虽然和前一个人一起学棋,但棋艺不如前一个人好。
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前一个人吗?说:不是这样的。
注释弈秋:弈:下棋。
(围棋)。
秋,人名,因他善于下棋,所以称为弈秋。
古人会把职业和人名连在一起,比如庖丁是叫丁的厨师。
师旷是叫旷的乐师。
通国:全国。
通:全。
之:的。
善:善于,擅长。
使:让。
诲:教导。
其:其中。
惟弈秋之为听:只听弈秋(的教导)。
虽听之:虽然在听讲。
以为:认为,觉得。
鸿鹄:天鹅。
(大雁)援:引,拉。
小学语文部编版必背古诗文125首(目录)
小学语文部编版必背古诗文125首(目录)(2019年根据部编版教材送审目录整理。
)001《咏鹅》(一上)002《江南》(一上)003《画》(一上)004《悯农其二》(一上)005《古朗月行(节选)》(一上)006《风》(一上)007《春晓》(一下)008《赠汪伦》(一下)009《静夜思》(一下)010《寻隐者不遇》(一下)011《池上》(一下)012《小池》(一下)013《画鸡》(一下)014《梅花》(二上)015《小儿垂钓》(二上)016《登鹳雀楼》(二上)017《望庐山瀑布》(二上)018《江雪》(二上)019《夜宿寒山寺》(二上)020《敕勒歌》(二上)021《村居》(二下)022《咏柳》(二下)023《赋得古草原送别(节选)》(二下)024《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二下)025《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二下)026《悯农其一》(二下)027《舟夜书所见》(二下)028《所见》(三上)029《山行》(三上)030《赠刘景文》(三上)031《夜书所见》(三上)032《望天门山》(三上)033《饮湖上初晴后雨》(三上)034《望洞庭》(三上)035《早发白帝城》(三上)036《采莲曲》(三上)037《绝句》(三下)038《惠崇春江晚景》(三下)039《三衢道中》(三下)040《忆江南》(三下)041《元日》(三下)042《清明》(三下)043《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三下)044《滁州西涧》(三下)045《大林寺桃花》(三下)046《汉江临泛》(四上)047《鹿柴》(四上)048《暮江吟》(四上)049《题西林壁》(四上)050《雪梅》(四上)051《嫦娥》(四上)052《出塞》(四上)053《凉州词》(四上)054《夏日绝句》(四上)055《别董大》(四上)056《宿新市徐公店》(四下)057《四时田园杂兴其一》(四下)058《清平乐·村居》(四下)059《竹枝词》(四下)060《蜂》(四下)061《独坐敬亭山》(四下)062《芙蓉楼送别辛渐》(四下)063《塞下曲两首》(四下)064《墨梅》(四下)065《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五上)066《乞巧》(五上)067《示儿》(五上)068《题临安邸》(五上)069《己亥杂诗》(五上)070《山居秋暝》(五上)071《枫桥夜泊》(五上)072《长相思》(五上)073《渔歌子》(五上)074《观书有感》(五上)075《四时田园杂兴其二》(五下)076《稚子弄冰》(五下)077《村晚》(五下)078《长歌行》(五下)079《鸟鸣涧》(五下)080《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五下)081《凉州词》(五下)082《送元二使安西》(五下)083《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五下)084《蝉》(五下)085《寒菊》(五下)086《乡村四月》(五下)087《宿建德江》(六上)088《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六上)089《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六上)090《过故人庄》(六上)091《春日》(六上)092《回乡偶书》(六上)093《浪淘沙》(六上)094《江南春》(六上)095《书湖阴先生壁》(六上)096《寒食》(六下)097《迢迢牵牛星寒食》(六下)098《十五夜望月》(六下)099《游子吟》(六下)100《天净沙·秋思》(六下)101《过零丁洋》(六下)102《马诗》(六下)103《石灰吟》(六下)104《竹石》(六下)105《采薇(节选)》(六下)106《春夜喜雨》(六下)107《江畔独步寻花两首》(六下)108《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六下)109《江上渔者》(六下)110《泊船瓜洲》(六下)111《游园不值》(六下)112《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六下)113《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六下)114《清平乐·春归何处》(六下)115《司马光》(文言文)116《守株待兔》(文言文)117《王戎不取到旁李》(文言文)118《囊萤夜读》(文言文)119《铁杵成针》(文言文)120《少年中国说》(文言文)121《杨氏父子》(文言文)122《伯牙古琴》(文言文)123《书戴嵩画牛》(文言文)124《学弈》(文言文)125《两小儿辩日》(文言文)。
最近部编版语文小学三至六年级古诗文背诵篇目整理(含课下注释)
最新部编版语文小学三年级至六年级课古诗文文言文背诵篇目整理三年级上所见[清]袁枚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山行[唐]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注释:①〔寒山〕深秋时节的山。
②〔生〕产生,生出。
③〔坐〕因为。
赠景文[宋]苏轼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注释:①〔景文〕诗人的好朋友。
②〔擎〕举,向上托。
③〔君〕对对方的尊称,相当于“您”。
夜书所见[宋]叶绍翁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注释:①〔萧萧〕风吹梧桐叶发出的声音。
②〔挑〕用细长的物件逗引。
③〔促织〕俗称蟋蟀,也叫蛐蛐。
④〔篱落〕篱笆。
望天门山[唐]白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注释:①〔天门山〕今省东梁山与西梁山的合称。
两山隔江相对,像天然的门户,所以叫天门山。
②〔楚江〕即长江。
长江中下游地带在古代属于楚地,所以叫楚江。
饮湖上初晴后雨[宋]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注释:①《饮湖上初晴后雨》是由两首诗歌构成的一组诗,这里选的是其中一首。
②〔潋滟〕波光闪动的样子。
③〔方〕正。
④〔空蒙〕迷茫的样子。
⑤〔亦〕也。
⑥〔西子〕即西施,春秋代越国的美女。
望洞庭[唐]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盘里一青螺。
注释:①〔洞庭〕即洞庭湖,位于今省北部。
②〔青螺〕青绿色的螺。
这里用来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
早发白帝城[唐]白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采莲曲[唐]王昌龄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司马光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注释:①本文选自《宋史·司马光传》②〔庭〕庭院。
③〔瓮〕口小肚大的陶器。
④〔皆〕全,都。
小学1-6年级语文文言文阅读大汇总部编版
ren zhi chu®人之初ren zhf chu xing ben shan人之初,性本善,xing xiQng jin xf xiang yuan性相近,习相远。
gdu bu jiao xing nai qian苟不教,性乃迁,jiao zhf dao gui yT zhuan教之道,贵以专。
zi bu xue fei sud yi子不学,非所宜,you bu xue lao he weiren bu xue bu zh? yi人不学,不知义本文选自《三字经》。
幼不学,老何为?yu bu zhu6 bu cheng qi玉不琢,不成器,二年级上册01◎suo bu yu所不欲,wu shl yu ren勿施于人。
lun yu——《论语》◎peng you jiao朋友交,yan er you xin口而有信olun yu—《论语》buy« gui jubu neng cheng fang yuanmeng zT◎ 不 以规矩, 不月'匕成方圆。
——《孟子》mTn er hdo xue bu chT xid wen◎ 敏 而 好 学,不 耻 下 问。
buzhl ze wenbuneng z e xue◎ 不 知 则 问,不A 匕 冃匕则 学。
dushu bdi bicin erzixian◎ 读 书 百 遍,而 义 自 见。
duwctn juan shuxing w anI Tlu◎ 读 万 彖 书, 行 万 里 路。
lun yu《论语》xun zT《荀子》dong yu-董遇dong qi chGng-畫其昌zhe shi jing chenghdu han sha者事竟成。
——《后汉书》cun gao yuan zha ge hang 存高远。
——诸葛亮yi jian bu zhui qTng yun zhi zhi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wang b6---- 王韌二年级下册01nud bi guayou zhi有志 zhi dang ◎志当 qiong qie ◎穷且I©轻诺必寡信。
小学语文三至六年级部编教材文言文篇目汇总
小学语文三至六年级部编教材文言文篇目汇总在庭院里,一群孩子正在玩耍。
其中一个孩子爬上一个瓮,结果脚滑掉进了水里。
其他孩子都离开了,只有XXX拿起一块石头砸破了瓮,让孩子得以生还。
有一个宋朝的农民在田地里耕作,XXX有一棵株。
一只兔子碰巧撞到株子上,摔死了。
农民放下手中的耒头,守着株子,希望能再次捕捉到兔子。
然而,兔子再也没有出现,这件事成为了XXX的笑柄。
在古代,有一个少女名叫女娃,是XXX的女儿。
女娃游泳时不幸溺水,死后变成了一只精卫鸟。
XXX常常衔着西山上的木石,想要填海,以报答自己的父亲。
XXX七岁的时候,和其他孩子一起玩耍。
他们看到路边的XXX有很多果子和折断的枝条,其他孩子都跑去摘果子,只有XXX没有动。
当人们问起他时,他说:“这棵树在路边,这么多果子,肯定是很苦的XXX。
”他的话被证明是正确的。
XXX是一个非常勤奋的学生,但家里很穷,买不起油灯。
夏天,他会用囊子装上几十只萤火虫来照明,以便夜以继日地研究。
另一则故事是关于XXX的,他曾经在象耳山中读书,但是没有成功。
后来,他路过磨针溪,遇到了一位老妇人在磨铁杵,他问她在干什么,老妇人回答:“我想要做针。
”XXX受到了启示,最终成为了一名成功的诗人。
年轻人是国家的未来,他们的责任重大。
年轻人的智慧就是国家的智慧,年轻人的富裕就是国家的富裕,年轻人的强大就是国家的强大,年轻人的独立就是国家的独立,年轻人的自由就是国家的自由,年轻人的进步就是国家的进步,年轻人的胜利就是国家的胜利。
文言文中有一句名言:“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这意味着一个人应该勤奋研究,不怕问问题。
另一位学者XXX认为,读书有三个重要的方面:心态、视觉和口头表达。
如果心态不正确,那么视觉和口头表达也会受到影响。
XXX则认为,一个人要想成为学者,必须有志向、有知识和有恒心。
这三个方面缺一不可。
楚国有人出售盾牌和矛,自夸道:“我的盾牌坚不可摧,无物能穿透。
”又夸赞自己的矛道:“我的矛锋利无比,无物不可穿透。
新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小学古文27篇+中学文言文4篇
小学古文阅读27篇+中学文言文4篇小学古文阅读1.自相矛盾楚人有鬻(yù,卖)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译文:楚国有个卖矛和盾的人,夸赞自己的盾说:“我的盾十分坚固,任何东西都不能穿透它。
”又炫耀自己的矛说:“我的矛十分锋利,什么东西都能刺穿。
”有人问:“用你的矛刺你的盾,会怎么样呢?”那个人回答不出来了。
什么都不能够刺穿的盾与可以刺穿任何东西的矛,不可能同时存在于这个世界上。
1.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誉.之曰(称赞)B.于物无不陷.也(穿透)C.吾矛之利.(好处)D.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句首发语词)2.“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是什么?3.假如你是楚国商人,你该怎样来推销你的“矛”和“盾”?4.学习这则寓言后,你得到什么启示?参考答案:1.C 2.因为自己把“矛”和“盾”的功力都夸大到绝对化程度,使自己不能自圆其说,处于尴尬局面,无法回答。
3.示例:卖矛的时候,可用一个质量不如自己的矛的产品加以比较,卖盾的时候用同样的方法加以比较,这样既可以试出自己矛的好处,也能比较出自己盾的质量。
4.说话、做事都要认真考虑周到,不要自行相互抵触,产生矛盾。
1.义犬救主华隆好弋[1](yì)猎。
畜(xù)一犬,号曰“的尾”,每将自随[2]。
隆后[3]至江边,被一大蛇围绕周身。
犬遂咋[4](zé)蛇死焉,而华隆僵仆无所知矣。
犬彷徨(páng huáng)嗥吠(háo fèi),往复路间。
家人怪其如此,因随犬往。
隆闷绝[5]委地,载归家,二日乃苏。
隆未苏之间,犬终不食。
自此爱惜,如同于亲戚焉。
摘自《太平广记》短文注释:[1]弋:射。
[2]将自随:带着它跟随自己。
[3]后:后来,以后。
部编版小学生必诵文言文(最新版14篇)
部编版小学生必诵文言文(最新版14篇)1. 《木兰辞》木兰辞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作,讲述了花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
其中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描绘了英勇坚毅的形象。
2. 《孟子·告子上》《孟子·告子上》是孟子的一篇名篇,通过对研究和修身的讲述,强调了人的自我价值和修养的重要性。
3. 《论语·为政篇》《论语·为政篇》是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记录,内容涉及政治、教育、人际关系等方面,是中国古代思想和道德观念的重要概括。
4. 《韩愈·师说》《韩愈·师说》是韩愈的一篇名篇,主要强调了对师长的尊重和教育的重要性,对培养良好的品德和道德观念具有深远影响。
5. 《曹操·观沧海》《曹操·观沧海》是曹操的一首诗,通过观察大自然,表达了对人生和世界的思考,其中的意境深远,意味深长。
6. 《杜甫·月夜忆舍弟》《杜甫·月夜忆舍弟》是杜甫的一首诗,通过描写兄弟之情和人生的离别,表达了对亲情的思念和珍惜。
7.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是白居易的一首诗,通过描绘大自然的美景和离别之情,表达了对友谊和生命的感悟。
8. 《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其一》《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其一》是陆游的一首七绝诗,通过对秋夜的描述,表达了对岁月流转和生活的深切体悟。
9. 《辛弃疾·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辛弃疾·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辛弃疾的一首词,通过对明月的描绘,表达了对友情和爱情的思念和追忆。
10. 《红楼梦·葬花吟》《红楼梦·葬花吟》是曹雪芹的一篇诗词,通过悼念已逝的花朵,表达了对生命的反思和对悲欢离合的感慨。
11. 《西游记·大闹天宫》《西游记·大闹天宫》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描写了孙悟空与天神们的斗争,展现了勇气、智慧和正义的力量。
部编版小学语文课内文言文汇总(16篇)PPT
五年级上
10、士人读书
清·曾国藩
• 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 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 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 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 ,皆无见识也。有恒,则断无不成 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五年级下
11、自相矛盾
《韩非子·难势》战国 韩国 韩
非
•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
得,而身为宋国笑。今欲以先
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
之类也。
四年级上
3、精卫填海
《山海经·北山经》神话传说 作者不详
• 又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其上多柘 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 ,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 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
• 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 ,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漳 水出焉,东流注于河。
四年级上
4、王戎不取道旁李
《世说新语·雅量》南朝 宋 刘义庆
•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 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 ,唯戎不动。
• 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 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四年级下
5、囊萤夜读
《晋书·车胤传》 唐 房玄龄
• 晋之车胤(yìn),家贫,不常得 油。然日则耕作,无以夜读。遇 夏月,乃以练为囊,盛数十萤火 以照书,以夜继日,勤学不倦。 年长,博学多通,时人誉之。
• 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少年。 •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 •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 • 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 • 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 • 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五年级上
7、少年中国说 清 梁启超
•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 • 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 • 鹰隼试翼,风尘吸张。奇花初胎,矞矞皇皇; • 干将妇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苍,地履其黄, • 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
部编版 小学语文 1-6年级 必背诗词及文言文
一年级上册
江南 汉乐府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 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画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夜宿山寺 【唐】李白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铁杵成针 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 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 “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五年级上册
示儿 【宋】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题临安邸 【宋】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司马光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 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三年级下册
绝句 【唐】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惠崇春江晚景 【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三衢道中 【宋】曾几 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敕勒歌 北朝民歌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一年级下册
静夜思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古对今 古对今,圆对方。严寒对酷暑,春暖对秋凉。 晨对暮,雪对霜。和风对细雨,朝霞对夕阳。 桃对李,柳对杨。莺歌对燕舞,鸟语对花香。
守株待兔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 宋国笑。
部编版小学语文经典文言文阅读5篇(附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目录父子性刚 (2)一人性缓 (4)杨布打狗 (7)杨氏之子 (10)狐假虎威 (13)父子性刚有父子俱性刚不肯让人者。
一日,父留客饮,遣子入城市肉。
子取肉回,将出城门,值一人对面而来,各不相让,遂挺立良久。
父寻至见之,谓子曰:“汝姑持肉回陪客饭,待我与他对立在此!”作者出处选自《广笑府》,文言谐谑小说,明代冯梦龙纂辑。
共13卷,分《儒箴》《官箴》《九流》《方外》等14部,总计401条。
字词注解1.俱:都。
2.遣:派。
3.市:买。
4.将:将要。
5.值:适逢,恰好碰上。
6.遂:于是。
7.良久:很久。
8.之:代词,指这种情形。
9.谓:对……说。
10.汝:(rǔ)你。
译文展台有一对父子都性格刚烈,一点都不肯让别人。
有一天,父亲留客人饮酒,派儿子入城买肉。
儿子提着肉回家,刚要出城门,遇到一个人面对面走来,两人各自都不肯相让,挺着身子面对面地站在那里,僵持了很久。
父亲见儿子这么长时间也没有回来,就去寻找,看到这种情景,就对儿子说:“你暂且带着肉回去陪客人吃饭,等我跟他在这里对站着!”思考空间1.用“∕”给下面句子划出朗读节奏。
遣子入城市肉2.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一个做人的什么道理?(为人不能倔强固执,使气斗狠;要学会谦让谅解,要有宽大的胸怀。
)3.阅读下面的小故事,结合本文,谈一谈如果你遇到类似的事情,会怎么做?德国著名的诗人歌德在一条小路上散步。
这条小路很窄,一次只能走一个人。
走到一半,发现对面有个人正向他走来。
这个人走到歌德面前时,很不客气地说道:“我是从来不给傻瓜让路的!”原来这个人是个批评家,很不喜欢歌德的诗,趁此机会羞辱歌德。
歌德却微笑着对那个人说:“亲爱的朋友,我和你恰恰相反,请你先过去吧!”歌德说完,笑着倒退到路旁,让对方走了过去。
那个人得意地走过去以后,突然领悟到歌德话里的意思,气得脸色煞白,却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歌德遇到批评家的羞辱并未恼怒,也没有针锋相对,而是保持清醒的理智,以冷静的态度和理智的方式来处理问题,从而避免了一场争执,同时给对方一个小小的惩戒。
新部编人教版小学古诗词及文言文大全含注解译文
【小学一年级】上册:一去二三里yī qù èr sān lǐ【宋】·邵雍·【sòng 】shào yōng一去二三里,yī qù èr sān lǐ烟村四五家。
yān cūn sì wǔjiā亭台六七座,tíng tái liù qī zuò八九十枝花。
bā jiǔshí zhī huā【注释】⑴去:从这里走出去的意思。
⑵里:我国原用的长度单位,一里等于500米。
⑶烟村:炊烟缭绕的村子。
⑷亭台:供游人观赏、眺望和休息的亭子。
⑸枝:通常是细长的从树主干或大枝上长出的细茎或者由植物芽苞长出的嫩茎或部分。
【题解】这是一首儿歌。
此诗选取诗的第一句作标题,这是古诗标题的一种方法。
“一去二三里”,即从这里走出去几里路远的意思。
“二三”表概数,并非实指。
下文中的数字也是这种用法。
【译诗】从这里走出去几里路,看见炊烟袅袅的小村庄住着几户人家。
村庄里还有一些亭台,亭边村旁开满了许多美丽的野花。
【赏析】这是儿歌中的数数歌。
内容简单,又画面生动。
富有节奏、韵律感,读来琅琅上口。
诗句由一至十这十个数字串起来,却又描绘出了一幅宁静优雅、富有生气的乡村生活图。
画huà【唐】·王维·【táng 】wáng wéi远看山有色,yuǎn kàn shān yǒu sè近听水无声。
jìn tīng shuǐwú shēng春去花还在,chūn qù huā hái zài人来鸟不惊。
rén lái niǎo bú jīng【注释】①色:颜色,也有景色之意②惊:吃惊,害怕.【译文】在远处可以看清山有青翠的颜色,在近处却听不到流水的声音。
春天过去了但花儿还是常开不败,人走近枝头上的鸟儿却纹丝不动。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第一课时- 文言文二则
部编版 语文 六年级 上册
锺子期死后,伯牙做了什么?为什么?
部编版 语文 六年级 上册
我们从伯牙的行为中能感受到什么呢? 请结合“资料袋”,交流一下你的感受吧。
因为友人的逝去,毁坏了自己心爱的乐 器,而且终生不再鼓琴,我们可以从中感受 到伯牙失去“知音”之后的那种悲痛欲绝的 心情,也可以看出两人建立在相互了解、相 互欣赏基础上的无比深厚的情谊。
②[志]心志,情志。 ③[太山]泛指大山、高山,一说指东岳泰山。 ④[善哉]好啊。 ⑤[巍巍乎若太山]像大山一样高俊。巍巍,高大的 样子。若,像。
部编版 语文 六年级 上册
伯牙鼓琴①
不一会儿,伯牙又想到流水,锺子期说:“弹得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②在太山③, 锺好子呀期,像曰流:水“一善样哉浩④荡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⑤。”少 选⑥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 汤汤乎若流水⑦。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 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⑧。
部编版 语文 六年级 上册
晒 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⑥大笑,曰: “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⑦入两股⑧间, 今乃⑨掉⑩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⑪ 。
有一天,他摊开了书画晒太阳,有个牧童看见了戴嵩画的牛,拍 手大笑着说:“这张画画的是斗牛啊!牛打斗的时候,力气用在角上, 尾巴紧紧地夹在两腿中间,现在这幅画上的牛却是翘着尾巴在斗,错 了!”杜处士笑笑,觉得他说得很有道理。
部编版 语文 六年级 上册
由此可见杜处士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乐于接受他人的意见
部编版 语文 六年级 上册
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吧,要根据 课文内容,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心理等 展开想象。
提示:想象杜处士随身携带这幅画的场景, 吃饭的时候,睡觉的时候……牧童看到这幅画 “拊掌大笑”时的神态和话语……想象杜处士 “笑而然之”时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
小学语文课内常考文言文汇总(部编版)
小学语文课内常考文言文【三年级上册】司马光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参考译文】司马光和一群小孩子在庭院里面玩,一个小孩站在大缸上面,失足跌落缸中被水淹没,其他的小孩子都跑掉了。
只有司马光拿石头砸开了缸,水从而流出,小孩子得以活命。
【三年级下册】守株待兔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
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参考译文】宋国有个种地的农民,他的田地中有一截树桩。
一天,一只跑得飞快的野兔撞在了树桩上,折断了脖子死了。
于是,他便放下他的农具日日夜夜守在树桩子旁边,希望能再得到一只兔子。
然而野兔是不可能再次得到了,而他自己也被宋国人耻笑。
【四年级上册】王戎不取道旁李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里戎不动。
人问之,答日:‘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取之,信然。
注释:①本文选自《世说新语.雅量》。
王戎,晋朝人,“竹林七贤”之一,自幼聪慧。
②[尝]曾经。
③[竞走]争着跑过去。
④[唯]只有。
⑤[信然]的确如此。
【参考译文】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和许多小孩一起嬉戏玩耍。
他们看见路边李子树上果实累累,把树枝都压弯了。
许多孩子都争相跑过去摘李子,只有王戎没有动。
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去摘李子,王戎回答说:“李树在路边竟然还有这么多李子,这一定是苦李子。
”摘来一尝,的确如此。
【四年级下册】文言文二则囊萤夜读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
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注释:①本文选自《晋书.车胤传》。
囊,用口袋装。
萤,萤火虫。
②[恭勤]肃敬勤勉。
③[通]通晓,明白。
④[练囊]白色薄绢做的口袋。
【参考译文】晋朝人车胤谨慎勤劳而不知疲倦,知识渊博,学问精通。
他家境贫寒,不能经常得到灯油。
夏天的夜晚,车胤就用白绢做成透光的袋子,装几十只萤火虫照着书本,夜以继日地学习着。
铁杵成针磨针溪,在象耳山下。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守株待兔原文:宋人有耕田者。
田中有株①,兔走触株②,折颈而死。
因释其耒而守株③,冀复得兔④。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⑤。
——《韩非子》[注释]①株——露出地面的树根和树茎。
②走——跑,逃跑。
③耒(lěi)——古代的一种农具,形状象木叉。
④冀——希望。
⑤而身为宋国笑——而他自己却被宋国人耻笑。
翻译:从前宋国有个农民,他的田地中有一颗树桩。
一天,一只跑地飞快的兔子撞在了树桩上,扭断了脖子而死。
从此,那个农民荒废了他的耕作,天天等在树桩旁,希望能再得到只兔子。
当然,兔子是没等到,他自己却成了宋国的笑柄。
这个故事的寓意:比喻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或抱着侥幸心理妄想不劳而获。
2、揠苗助长原文: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①,芒芒然②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③!予助苗长矣④!”其子趋而往视之⑤,苗则槁矣⑥。
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
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
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注释:1.闵(mǐn):同“悯”,担心,忧虑。
长(zhǎng)——生长,成长,揠(yà)——拔。
2.芒芒然:疲倦的样子。
3.病:精疲力尽,是引申义。
4.予:我,第一人称代词。
5.趋:快走。
往……去,到……去。
6.槁(gǎo):草木干枯。
译文:古时候宋国有个人,嫌禾苗长得太慢,就一棵棵的往上拔起一点,回家还夸口说:“今天我帮助苗长了!”他儿子听说后,到地里一看,苗都死了。
天下不助苗生长的人实在很少啊。
以为没有用处而放弃的人,就像是不给禾苗锄草的懒汉。
妄自帮助它生长的,就像拔苗助长的人,非但没有好处,反而危害了它。
这个故事的寓意:客观事物的发展自有它的规律,纯靠良好的愿望和热情是不够的,很可能效果还会与主观愿望相反。
这一寓言还告知一具体道理:"欲速则不达"。
3、画蛇添足原文:楚有⑴祠者,⑽赐其⑵舍人⑶卮酒。
舍人⑷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
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
”一人蛇先成,⑸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我能⑾为之⒅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取卮曰:“蛇⑹固无足,⑺子⒀安能为之足?”⑻遂饮其酒。
为蛇足者,⑿终⑼亡其酒。
注释:(1)祠(cí):祭祀。
周代贵族一年四季都要祭祀祖宗,每个季度祭祀都有专门的称呼,春天祭祀叫“祠”。
祠者:主持祭祀的人。
(2)舍人:旧时王公贵族家中的门客。
(3)卮(zhī):古代盛酒的器具。
(4)相谓:互相商量,共同议论。
(5)引酒且饮之:拿起酒壶准备饮酒。
引,拿起。
(6)固:本来,原来。
(7)子:对人的尊称,您。
(8)遂:然后。
(9)亡:失掉,指未喝上。
(10)赐:赏给,古代上给下,长辈给晚辈送东西叫赐。
(11)为之足:给它画上脚。
(12)终:最终、最后。
(13)安能:怎能,哪能。
(14)引:拿起。
(15)且:准备。
(16)成:完成。
(17)余:剩下的。
(18)足:脚。
翻译:古代楚国有个贵族,祭过祖宗以后,把一壶祭酒赏给前来帮忙的门客。
门客们互相商量说:“这壶酒大家都来喝则不够,一个人喝则有余。
让咱们各自在地上比赛画蛇,谁先画好,谁就喝这壶酒。
” 有一个人最先把蛇画好了。
他端起酒壶正要喝,却得意洋洋地左手拿着酒壶,右手继续画蛇,说:“我能够再给它添上几只脚呢!”可是没等他把脚画完,另一个人已把蛇画成了。
那人把壶抢过去,说:“蛇本来是没有脚的,你怎么能给它添脚呢!”说罢,便把壶中的酒喝了下去。
4、刻舟求剑[原文]:⑩楚人有①涉江者,其剑②自舟中坠于水,③遽(jù)④契(qì)其舟曰:“⑤是吾剑之所从⑦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⑧若此,⑥不亦惑乎![注释]1.涉--跋涉,就是渡过江河的意思。
2.自--从。
3.遽--急遽,立即,匆忙。
4.契--刻。
5.是--指示代词,这里。
6.不亦惑乎--不是很糊涂吗?“惑”,迷惑,糊涂。
“不亦......乎”是一种委婉的反问句式。
7.坠--掉下。
8.若--像。
9.是吾剑之所从坠--这里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10.楚--周代国名,都城在今湖北江陵县北。
11.求--寻找。
12.之--代词,代“剑”。
13.其剑自舟坠于水,其:他的。
14.遽契其舟,其:(指示代词)那。
15.从其所契者,其:他。
16.止:动词,停止。
18.行:走(这里指行驶)。
19.亦:也。
【译文】:楚国有一个坐船渡江的人,他的宝剑不小心从船上落入江中。
他急在船沿上用刀刻上记号,说:“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船靠岸后,这个人从他所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去找剑。
船已经往前驶过了,而剑却不会和船一起前进,像这样的方法去寻找宝剑,不是很糊涂吗?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人们想问题、办事情,都应当考虑到这种变化,适合于这种变化的需要。
5、滥竽充数【原文】齐宣王使人吹竽①,必三百人。
南郭处士②请为王吹竽。
宣王悦之,廪③食以数百人。
宣王死,闵王立。
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注释】①竽:一种乐器的名称,很象现在的笙。
②处士:没有官职的普通知识分子。
③廪:粮食仓库。
【译文】齐宣王让人吹竽,一定要三百人一起吹。
南郭处士请求为齐宣王吹竽,宣王很高兴。
官仓供养的乐手有好几百人。
齐宣王死后,他的儿子王继位。
王也喜欢听吹竽,但他喜欢让他们一个一个地吹,南郭处士只好逃走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比喻没有真才实学的人混在行家里面充数,或是用不好的东西混在好东西里充数。
南郭先生也成了滥竽充数者的代名词。
6、掩耳盗铃【原文】:范氏之亡也①,百姓有得钟者②。
欲负而走③,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④,钟况然有音⑤。
恐人闻之而夺已也,遽掩其耳⑥。
恶⑦人闻之,可也;恶己自闻之,悖⑧矣。
——《吕氏春秋》【注释】①范氏之亡也——范氏是春秋末期晋国的贵族,被其他四家贵族联合打败后,逃在齐国。
亡,逃亡。
②钟——古代的打击乐器。
③负——背着④椎(chuí)——槌子或棒子。
⑤况(huàng)然——形容钟声。
⑥遽(jǜ)——急速。
⑦恶——害怕⑧悖——荒谬【译文】智伯消灭范氏的时候,有个人趁机偷了一口钟,准备背着它逃跑。
但是,这口钟太大了,不好背,他就打算用锤子砸碎以后再背。
谁知,刚砸了一下,那口钟就"咣"地发出了很大的响声。
他生怕别人听到钟声,来把钟夺走了,就急忙把自己的两只耳朵紧紧捂住继续敲。
害怕别人听到钟的声音,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捂住自己的耳朵就以为别人也听不到了,这就太胡涂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对客观存在的现实不正视、不研究,采取闭目塞听的态度,这是自欺欺人,终究会自食苦果的7、鹬蚌相争原文:赵①且伐燕②,苏代③为燕谓惠王④曰:“今者臣来,过易水⑤,蚌方出曝(暴)⑥,而鹬⑦啄其肉,蚌合而拑其喙⑧。
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
’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
’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擒之。
今赵且伐燕,燕赵久相支,以弊大众,臣恐强秦⑨之为渔父⑩也。
故愿王熟计之也。
” 惠王曰:“善!”乃止。
注释:①赵:国名,都城在现在的河北省邯郸市。
春秋、战国时的国名,疆域在现今河北省南部、山西省东部一带地区。
②燕:国名,都城在现在的北京市。
音yān,春秋、战国时国名,疆域在现今河北北部一带地区。
③苏代:人名,苏秦的弟弟,是战国时著名的说客,洛阳人。
④惠王:就是惠文王,赵国的国君,名叫赵何。
⑤易水:在现在河北省境内。
⑥曝:pù,晒太阳。
⑦鹬:yù,一种水鸟名,羽毛呈茶褐色,嘴和腿很长,捕食鱼、虫、贝类。
⑧喙:huì,嘴,专门指鸟和兽的嘴。
⑨秦:国名,都城在现在的陕西省咸阳市。
⑩渔父:渔夫。
(10)渔者——就是后面的“渔父”,以捕鱼为业的人。
(11)伐——讨伐(12)雨——名词活用作动词,意为下雨。
(13)禽——音qín,擒获,就是捕捉的意思。
(14)支——支持,这里是相持、对峙的意思。
(15)弊——弊病,害处,这里是疲弊的意思。
翻译:赵国将要讨伐攻打燕国,苏代为燕国去游说赵惠王说:“今天我来,渡过易水时,看到有个老蚌怕出来晒太阳,但有个鹬鸟跑来啄食它的肉,蚌马上合上两片壳刚好夹住了鹬鸟嘴巴,鹬鸟说:‘如果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小蚌你死定了。
”蚌说道:“你嘴巴今天抽不出,明天抽不出,等死的是你。
”两个都不肯舍弃让步,这时刚好有个老渔翁走过看到把他们俩都捉住了。
现在赵国攻打燕国,燕赵两国长时间相持,对两者都没好处。
我恐怕强大的秦国要当渔夫了。
所以请大王再仔细考虑这件事。
”赵惠王说:“好。
”于是停止了攻打燕国的计划。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同志之间、朋友之间,应当团结互助,而不应当勾心斗角,要看清和对付共同的敌人。
否则,就必然会造成可乘之机,让敌人钻了空子,彼此都遭受灾难。
8、狐假虎威原文: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
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
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
”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
兽见之皆走。
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翻译老虎寻找各种野兽吃掉他们,抓到(一只)狐狸。
狐狸说:“您不敢吃我!天帝派遣我来做各种野兽的首领,现在你吃掉我,是违背天帝的命令。
你认为我的(话)不诚实,我在你前面行走,你跟随在我后面,观看各种野兽看见我有敢不逃跑的吗?”老虎认为(狐狸的话)是有道理的,所以就和它(一起)走。
野兽看见它们都逃跑了。
老虎不知道野兽是害怕自己而逃跑的,认为(它们)是害怕狐狸。
这个故事故事我们的道理:比喻依仗别人的势力欺压人。
也讽刺了那些仗着别人威势,招摇撞骗的人。
借着别人的势力,或职务上的权力作威作福的人就是狐假虎威。
9、买椟还珠原文:楚人有卖某珠于郑者。
为木兰之柜,熏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缉以翡翠。
郑人买其①椟而还其②珠。
注释:①椟:木匣;②珠:珍珠。
③买下木匣,退还了珍珠。
比喻没有眼力,取舍不当。
翻译春秋时代,楚国有一个商人,专门卖珠宝的,有一次他到齐国去兜售珠宝,为了生意好,珠宝畅销起见,特地用名贵的木料,造成许多小盒子,把盒子雕刻装饰得非常精致美观,使盒子会发出一种香味,然后把珠宝装在盒子里面。
有一个郑国人,看见装宝珠的盒子既精致又美观,问明了价钱后,就买了一个,打开盒子,把里面的宝物拿出来,退还给珠宝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原意是买来珠宝而只留下漂亮的盒子不要里面真正价值高的珠宝。
经常用来比喻没有眼光取舍不当。
仰望天空时,什么都比你高,你会自卑;俯视大地时,什么都比你低,你会自负;只有放宽视野,把天空和大地尽收眼底,才能在苍穹泛土之间找准你真正的位置。
无须自卑,不要自负,坚持自信。
用心工作,快乐生活!(工作好,才有好的生活!)此文档可编辑,欢迎使用!~~~专业文档,VIP专享。
更多精彩文档,尽在Baidu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