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岩、砂岩、砾岩总结

合集下载

地貌划分(个人总结)

地貌划分(个人总结)

根据地貌形成原因、形态特征与岩性组合相结合的原则,可将境内地貌分为三级:第一级为成因类型,依控制地貌形成的主导营力分为侵蚀剥蚀构造地貌、侵蚀剥蚀地貌和堆积地貌。

第二级为形态成因类型,依地表基本形态特征分为山地、丘陵、岗地和平原。

第三级为岩性形态成因类型,依岩性组合特征分为变质岩(m)、花岗岩(g)、石灰岩(m)、砂页岩(s)、砂砾岩(c)、红岩(r),第四级松散堆积物地貌。

地貌类型划分指标地貌类型地表形态特征海拔(米)相对高程(米)坡度组成物质山地起伏很大,线状延伸,脉络清楚,切割强烈,基岩裸露,构造形迹表现明显中山>800 600 >75°变质岩花岗岩中低山500~800 400~600 >30°砂页岩砂砾质低山300~500 变质岩丘陵波状起伏,脉络不分明,丘顶多呈浑圆状,多基岩裸露<300 150~200 15°~25°红岩、花岗岩、砂页岩岗地起伏和缓,切割不强烈<100 10~60 <15°基岩、第四纪物质平原平坦<50 <5°第四纪物质一、山地——侵蚀剥蚀构造地貌山地是新构造运动时期以后,地壳运动相对上升地带。

经长期侵蚀剥蚀而成。

地质构造形迹在地貌上有一定的表现,主要山脊线和沟谷延伸方向,大致与构造线一致。

山地多分布于东北、东部和东南部的外围。

山地面积为2240.86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15%,根据形态特征可分为中山、中低山、低山3个亚类。

中山临湘市药姑山(1261.1米)、大云山(909.7米),岳阳县相思山(957.2米),平江县幕阜山(1595.6米)、连云山(1600.3米)等,都属于中山。

主要组成物质是花岗岩和变质岩。

海拔高于800米,相对高度高于600米,地面坡度大于50°。

割切明显,河网冲沟密度3~6公里/平方公里,具有山高、谷深、坡陡的特征。

溪谷密布,现代地貌发育过程以流水线状侵蚀为主。

沟谷河源侵蚀已达垭口鞍部,水系呈树枝状和放射状分布。

岩石土壤知识点总结高中

岩石土壤知识点总结高中

岩石土壤知识点总结高中岩石的形成过程地球上的岩石主要有三种类型: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它们分别是在地球上不同的地质过程中形成的。

火成岩是由地壳深部或地幔中的岩浆在地表或地下冷却结晶而形成的。

火成岩包括玄武岩、花岗岩等,它们的特点是结晶颗粒粗大、结构密实。

沉积岩是由岩屑、化学物质或有机物经过风化、侵蚀、搬运和沉积后,在地壳表面经过长期压实而成的。

沉积岩包括砂岩、页岩等,它们的特点是颗粒细小、结构较松散。

变质岩是在高温、高压下,原有的岩石经过改造而形成的。

变质岩包括片岩、大理岩等,它们的特点是岩层发生了折叠、变形。

土壤的形成过程土壤是由岩石在地球表面经过风化、侵蚀、搬运和腐殖质的堆积而形成的。

土壤的形成过程包括物理风化、化学风化和生物风化。

物理风化是指岩石在自然环境下受温度变化、水分侵蚀、生物作用等力量的作用而产生的分离、破碎和颗粒大小的变化。

物理风化的主要作用是将岩石硬度减小,使岩石表面或内部发生破裂。

物理风化的作用有:昼夜温差、水膨胀、冻融作用和植物根系的作用。

化学风化是指岩石在水和空气的长期侵蚀下,发生化学反应而破坏岩石的物质结构,最终形成新的矿物质和土壤颗粒。

化学风化的主要作用是使岩石中的矿物质溶解,产生新的物质或改变原有矿物质的结构。

化学风化的作用有:水解、碱解、氧化和还原等。

生物风化是指受植物和微生物的作用,使岩石矿物质发生溶解、氧化还原、结构改造,成为土壤的过程。

生物风化的主要作用是通过植物的根系、微生物的代谢作用,破坏岩石的物质结构,使岩石中的矿物质溶解或发生结构改变。

生物风化的作用有:有机酸的作用、根系的作用和微生物的作用等。

土壤的特点土壤是地球表面的表层,它具有以下特点:1. 土壤颗粒多孔,含有空气和水分;2. 土壤颜色多样,与土壤中的有机物、氧化铁等物质成分有关;3. 土壤含有丰富的养分,能够为植物提供生长所需的水分和矿物质;4. 土壤具有一定的贮水和排水功能,能够调节地表的水分;5. 土壤有一定的透气性,有利于植物的生长和根系的发育。

岩石学 沉积岩 超完整总结

岩石学 沉积岩 超完整总结

沉积岩概述沉积岩成层堆积的松散沉积物固结而成的岩石。

曾称水成岩。

是组成地壳的三大岩类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之一。

沉积物指陆地或水盆地中的松散碎屑物,如砾石、砂、粘土、灰泥和生物残骸等。

主要是母岩风化的产物,其次是火山喷发物、有机物和宇宙物质等。

沉积岩分布在地壳的表层。

在陆地上出露的面积约占75%,火成岩和变质岩只有25%但是在地壳中沉积岩的体积只占5%左右,其余两类岩石约占95%。

沉积岩种类很多,其中最常见的是页岩、砂岩和石灰岩,它们占沉积岩总数的95%。

这三种岩石的分配比例随沉积区的地质构造和古地理位置不同而异。

总的说,页岩最多,其次是砂岩,石灰岩数量最少。

沉积岩地层中蕴藏着绝大部分矿产,如能源、非金属、金属和稀有元素矿产等。

沉积岩是由风化的碎屑物和溶解的物质经过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和成岩作用而形成的。

形成过程受到地理环境和大地构造格局的制约。

古地理对沉积岩形成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最明显的是陆地和海洋,盆地外和盆地内的古地理影响。

陆地沉积岩的分布范围比海洋沉积岩的分布范围小;盆地外沉积岩的分布范围或能保存下来的范围,比盆地内沉积岩的分布或能保存下来的范围要小一些。

大地构造环境对沉积岩的形成及其以后的变化有多方面的制约。

例如在陆内造山带形成山前粗碎屑砾岩层序;在陆内断陷盆地、洼地和山前拗陷盆地,可形成湖泊、干盐湖或湖沼沉积;在稳定大陆块或克拉通之上的陆表海内,常形成厚度不大的砂质岩或碳酸盐岩组合;在大陆与火山岛弧之间或弧后海沟一带,可形成厚度很大而且包含火山岩和火山碎屑岩的韵律层状沉积岩;在大陆架到深海的斜坡带形成滑塌堆积岩或混杂岩等。

古气候对沉积岩的形成的影响在陆地范围内非常明显。

在干旱古气候条件下,形成大面积的陆相红色粗细碎屑岩,这是由于沉积物中的氧化铁常氧化为三氧化二铁。

潮湿气候条件下,有机质丰富,进入沉积物中使沉积岩颜色成为暗灰或黑色。

盐类在炎热干旱气候形成,煤炭在温暖潮湿气候聚集,都说明古气候对沉积岩形成是有制约作用的。

常见岩石粘聚力

常见岩石粘聚力

常见岩石粘聚力岩石粘聚力是指岩石内部微观颗粒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它是影响岩石强度和稳定性的重要因素。

常见岩石粘聚力主要包括砂岩、砾岩、页岩和花岗岩等。

本文将针对这些常见岩石的粘聚力进行详细介绍。

1. 砂岩砂岩是由砂粒通过水或风力沉积而形成的沉积岩。

砂岩通常具有较高的粘聚力。

其内部砂粒与石英砂或长石砂等无机物质之间通过结晶胶结物或胶结物沉积物形成。

这些结晶胶结物或胶结物能够将砂粒牢牢地粘结在一起,增加了岩石的强度和稳定性。

2. 砾岩砾岩是由颗粒较大的岩石碎屑通过水流沉积而形成的沉积岩。

砾岩的粘聚力通常较高。

砾岩中的颗粒之间通过胶结物、结晶物质或溶解盐等填充物相互粘结,形成了固结胶结层,增加了岩石的内聚力和黏聚力,提高了岩石的稳定性。

3. 页岩页岩是由粘土矿物和有机质等构成的沉积岩。

页岩的粘聚力通常较低,相对比较脆弱。

页岩具有良好的分层性和裂纹发育性。

其内部微观结构复杂,由于含有较多的粘土矿物、有机质和水,这些物质相互作用力较弱,使得页岩的粘聚力较低。

4. 花岗岩花岗岩是经过长时间的地质作用下形成的岩石,具有良好的结晶性和均质性。

花岗岩的颗粒之间通过晶间胶结物相互粘结,使得其粘聚力较高。

晶间胶结物通常是由石英、长石和辉石等矿物质形成的胶结物质。

这些胶结物质使得花岗岩具有较高的内聚力和黏聚力,提高了岩石的稳定性和强度。

除了以上介绍的常见岩石粘聚力外,还有一些其他岩石不同岩性的粘聚力也具有特殊特点。

综上所述,常见岩石的粘聚力主要受到内部微观颗粒之间相互作用力的影响。

不同岩石的粘聚力取决于其自身特点和组成成分。

了解不同岩石的粘聚力特点,对岩石工程和岩石力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章岩石性质

第一章岩石性质

状的性质。
E
岩石的塑性是指在外力作用下产生变形,当取消外力后,仍保持变形后的形 状和尺寸的性质。
1)蠕变:是指在恒定载荷持续作用下,应变随时间变化而增 长的现象称蠕变。
2)后效弹性变形:是指岩石在弹性变形阶段,卸载以后,有 一部分变形立刻恢复,还有一部分变形不能立刻恢复,但是经 过一定时间仍能完全恢复。这部分变形,不是塑性变形,这种 现象称为后效弹性变形。
岩石名称

细砂岩
砂岩类
中砂岩 粗砂岩
粉砂岩
砾岩类
砂砾岩 砾岩
页岩类
砂质页岩 页岩
灰岩类
石灰岩
抗压强度 50~500 1060~1460 875~1360 580~1260 370~560 710~1240 820~960 490~920 190~400 540~1610
抗拉强度 20~50 56~180 61~143 55~119 14~25 29~99 41~120 40~121 28~55 79~141
软岩层
3.比较坚硬的块状岩层,Rb=40~60 MPa
围岩能维持一个月以上稳 定, 有时会产生局部岩块 掉落
砂岩、砂质页岩、粉砂 岩、石灰岩、硬质疑灰 岩

稳定性较 差岩层
1.较软的完整岩层,Rb<20 MPa 2.中硬的层状岩层
3.中硬的块状岩层,Rb=20~40 MPa
围岩的稳定时间仅有几天
页岩、泥岩、胶结不好 的砂岩、硬煤
岩石的碎胀性是指岩石破碎以后的体积将比整体状态下的体积增大 的性质。两种状态下的体积比称为碎胀系数,用α来表示,按下式计算:
V" V0
——岩石的碎胀系数;
V″——岩石破碎膨胀后的堆积体积(m3)

页岩、砂岩、砾岩总结

页岩、砂岩、砾岩总结

1、砾岩砾岩是指由30%以上直径大于2mm颗粒碎屑组成的岩石。

其中由滚圆度较好的砾石、卵石胶结而成的成为砾岩;由带棱角的角砾石、碎石胶结而成的成为角砾岩。

形成:砾岩的形成决定于3个条件:有供给岩屑的源区;有足以搬运碎屑的水流;有搬运能量逐渐衰减的沉积地区。

因此,地形陡峭、气候干燥的山区,活动的断层崖和后退岩岸是砾岩形成的有利条件。

(巨厚的砾岩层往往形成于大规模的造山运动之后,是强烈地壳抬升的有力证据。

砾岩的成分、结构、砾石排列方位,砾岩体的形态反映陆源区母岩成分、剥蚀和沉积速度、搬运距离、水流方向和盆地边界等自然条件。

愈靠近盆地边界,沉积物的粒度愈大,其中陆源碎屑总含量也愈高。

这些对岩相古地理的研究都是非常重要的。

此外,古砾石层常是重要的储水层,砾岩的填隙物中常含金、铂、金刚石等贵重矿产,砾岩还可作建筑材料。

)分类:底砾岩位于某个地层组合底部的侵蚀面上,代表长期沉积间断以后,一个新的沉积时期开始的产物,故在不整合面或假整合面上时有所见。

在野外如何识别底砾岩?可以根据以下的特点予以判断:①位于侵蚀面上,其砾石成分具有其下伏各岩层所成的砾石。

②砾石的成分比较简单,常见的以石英质的砾石最多。

③砾石的磨圆度良好,分选也好。

④分布的范围不大,但分布的层位相当稳定。

⑤同一底砾岩层中的砾石及砂粒,自下而上变细,磨圆度变好。

确定底砾岩存在与否的意义十分重要,因为它既是划分地层(系、统、组)界线的标志,又是阐明地壳运动的标志,是恢复古地理面貌、讨论区域地质发展阶段性等问题的重要资料。

某些矿产的赋存,诸如金、铀、铜、金刚石、钼等也往往与底砾岩在一起。

层间砾岩它的产生大多数是由于沉积过程中局部的环境发生变化,比如水流的冲刷、波浪的冲击、暂时的干涸、岸坡的滑动、地壳的微弱升降等均可导致层间砾岩的形成。

在野外,如何认识层间砾岩呢?主要有以下几项标志:①相夹在普通的岩层之间,与侵蚀面、不整合面、假整合面无关。

②其砾石的成分与其下最接近的地层岩性相关。

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第四单元《岩石和矿物》知识点归纳总结

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第四单元《岩石和矿物》知识点归纳总结

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归纳总结第四单元《岩石和矿物》1、岩石是各种各样的,我们可以从颜色、光泽、花纹、条痕、软硬、组成颗粒等方面观察和描述。

2、页岩、砂岩、石灰岩、砾岩、大理岩、花岗岩等岩石是我们常见的岩石,它们在生产和生活中被人们广泛应用。

3、观察岩石的方法很多,如:手摸、鼻闻、轻轻敲打、用小刀刻(或指甲、铜钥匙等刻)、滴盐酸等。

4、岩石的特点:①花岗岩:花庭状,由黑、白、肉红等颜色或无色透明的颗粒组成,颗粒较粗,粗糙,很坚硬。

②砾岩:看起来像混凝土,由碎石子或卵石组成,粗糙,硬。

③石灰岩:青灰色、灰色或微黄色,颗粒细,光滑,较硬,常有化石,遇盐酸冒泡。

④砂岩:有红、土黄、灰等多种颜色,看起来像许多粗细差不多的沙子黏合在一起,粗糙,硬。

⑤页岩:有灰、黑、红、棕、黄等多种颜色,颗粒细,较软比较光滑,薄层状,常有化石。

⑥板岩:灰色、绿色等,容易分离成层,颗粒细,结构紧密,比较光滑,硬,敲击有清脆的声音。

⑦大理岩:纯白色、黑色等,常有美丽的条纹,颗粒较粗,比较粗糙,晶莹润泽,紧密,较软,遇盐酸冒泡。

5、石英、长石和云母都是自然界的矿物,矿物在自然界中很少单独存在,通常都是几种混杂在一起组成岩石,花岗岩是由石英、长石和云母组成的。

6、世界上已发现的矿物近4000种。

7、很多矿物是以颜色的名字命名的,如赤铁矿是红色的,褐铁矿是褐色的,黄铜矿是黄色的,白鸨矿是灰白的。

8、矿物中硬度最大的是金刚石,它广泛的应用于研磨,切割,抛光等重要工具中。

9、硬度最小的是石墨,它是重要的固体润滑剂,还用来制作铅笔芯。

10、矿物分为透明、半透明、不透明三种。

11、矿物表面的反光形成了光泽。

12、矿产资源属于国家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私自开采。

13、我国已发现各种矿产171种,是世界上矿种较齐全的少数国家之O14、我们可以用指甲、铜钥匙、小钢刀粗略地把矿物分成几个等级:软——能用指甲刻划出痕迹;较软------ 不能用指甲刻划出痕迹但能用铜钥匙刻划出痕迹;较硬------ 不能用铜钥匙刻划出痕迹,但能用小刀刻划出痕迹。

岩石的种类与介绍

岩石的种类与介绍

云母片岩
岩石分类变质岩-区域变质-变质泥质岩 .矿物组成主要矿物为云母类矿物,像是白云母、矽白云母 及黑云母等,石英与长石也相当常见;次要矿物为绿泥石、方解石、 黄铁矿与磁铁矿等。 .成因由泥岩、页岩或凝灰岩等细颗粒岩石经区域变质 作用而成,若母岩为砂岩,则通常变质成石英云母片岩,甚至石英 片岩。 .应用绢云母片岩可用来制备的汽车缸垫用岩粉,或用来制 造汽车用离合器片、制动系统、砂轮片等耐摩擦?品,云母片岩之 碎块可当作药材,称为金礞石,据称可治疗顽痰难咯、咳喘日久痰 多等病症或热性痰积引起的惊悸、癫痫等症。另外云母片岩含大量 白云母及绢云母,是橡胶工业中常用的无机填料,亦是一种新颖、 实用、优质多功能涂料,能防止紫外线的穿透而改善涂膜的耐候性, 可当电子与电器工业中热和电的绝缘体。绢云母粉用于电焊条制造, 可提高压涂性能,能降低制造成本,并可替代石棉成为防火材料, 用绢云母制作钻井泥浆,在堵塞孔隙、裂隙,防止泥浆漏失的过程 中效果显著,亦是制纸、塑胶工业之重要原料。另外,云母片岩中 有时可发现绿柱石或石榴子石矿。 .产地与产状云母片岩常与千枚岩或其他片岩(如石英片岩、绿泥 石片岩等)互层共生,台湾主要的产地如下:(1)中部横贯公路之泰 山隧道与天祥之间的之天祥片岩层,以灰色至灰黑色片岩为主间夹 绿色片岩,灰黑色片岩多由石英、绢云母片岩和黑色千枚岩或含碳 质千枚岩质片岩交间成层;(2)大南澳片岩之玉里层,其在瑞穗之西 北方,有一南北七公里,东西长三公里之区域,含有蓝闪石片岩的 绿色片岩发育于云母–石墨–石英片岩和千枚岩之间成岩脉分布,厚 2至4公尺,长可达50公尺;(3)由乌石鼻以北至北界为角闪岩组成, 以南则为石墨片岩云母片岩为多。
凝灰岩(tuff)
是一种 火山碎屑岩[2],其组成的火 山碎屑物质有50%以上的颗粒直径小于 2毫米,成分主要是火山灰,外貌疏松 多孔,粗糙,有层理,颜色多样,有黑 色、紫色、红色、白色、淡绿色等,根 据其含有的火山碎屑成分,可以分为: 晶屑凝灰岩; 玻屑凝灰岩; 岩屑凝灰 岩。 凝灰岩是常用的建筑材料,也可 以作为制造水泥的原料和提取钾肥的原 料。 火山凝灰岩简称。一种压实固 结的火山碎屑岩,在颜色和形态上有点 像混凝土。主要由粒径小于2毫米的晶 屑、岩屑及玻屑组成。碎屑物质小于 50%,分选很差,填隙物是更细的火山微 尘。质软多孔隙。按火山碎屑物的物态 可以进一步细分为:玻屑凝灰岩、晶屑 凝灰岩、岩屑凝灰岩及混合型凝灰岩。 玻屑凝灰岩一般在时代较新的尚未受强 烈变动的地层中容易保存下来,其蚀变作 用多从脱玻化开始,常见的产物是膨润土 及漂白土。可作建筑材料与水泥原料[1]。 凝灰岩是火山喷出地表,颗粒比较 细(可以随风漂移,可距离火山口较远) 下落地表的火山灰,堆积固结成岩的产 物,主要以中酸性为主,大部分出露于 晚侏罗系。 主要为一套凝灰岩, 凝灰质砂岩、粉砂岩互层夹安山岩、粗 面岩的火山岩系地层。

常用的岩石物理力学参数

常用的岩石物理力学参数
(裂隙、风 化、夹层)
容重
吸水率
干抗 压
湿抗压
E
抗剪强度 抗剪强度
g/cm3 % Mpa Mpa Gpa tgψ C(Kpa)
工程名称
备注
第9页
容重
g/cm3
2.01 2.15 2.59 2.46
2.19
吸水率 %
6.65 1.91 3.3 5.1
软岩物理力学参数汇总表
干抗 压
湿抗压
E
抗剪强度 抗剪强度
工程名称
Mpa Mpa Gpa tgψ C(Kpa)
55
41 32.8 54.6
26.5 26.4 26 25.7 25.6
28.4 10.2 4.6
弱风化
2.57
14.6 5.3
冯家山 水库
页 岩 强风化 2.40 4.15
5.2
0.55
82
陆浑
砂 岩 微风化 2.21 6.14 14.5 5.1
0.67
18
新疆咯拉 咯尔电站
砂岩
变质, 强风化
2.26 5.68
18
粘土岩
2.51 1.94
5 15.9 5
江西高湖 小井沟
备注 *岩石粗面摩擦
第7页
页岩
云母片岩 白云岩 粉细砂岩
砂质
弱风化 灰质 新鲜
2.63 1.35 37.2 22.7
2.69 1.2 45.3 22.0 2.69 0.25 64.6 21.9
2.17
39.2 21.7 6.7
0.40
安山岩
粉砂岩 水云母 页岩 粉砂岩
灰岩
砂岩 粘土岩
凝灰质 灰黑色
泥质
泥钙质 砂质

常用的岩石物理力学参数

常用的岩石物理力学参数

灰 岩鲕状 2.770.0948.630.4石英砾岩 2.660.2830.2绢英千枚岩微风化 2.600.206530灰 岩含燧石结核 2.640.5639.830泥 岩 2.65 1.5433.430石英砂岩 2.28 4.6544.229.9 1.22灰 岩 2.6072.929.232.5粉砂岩泥 质 2.52 3.103329云母片麻岩弱风化49.428.2云母片麻岩 2.50 3.4245.328.1粘土岩砂 质 2.574227.9灰 岩泥 质 2.53 3.936527.8页 岩 2.61 2.753527.5砂 岩39.127.3 2.54角砾岩 2.43 3.7256.627.3闪长玢岩岩脉,弱风化 2.950.2454.926.80.78灰 岩薄层,条带5526.528.4芒硝岩 2.0126.410.2砂 岩弱风化 2.15 6.654126 4.6粉砂岩弱风化 2.59 1.9132.825.7角砾岩 2.46 3.354.625.6砂 岩弱风化 2.19 5.147.125.5细砂岩全风化 2.188.0148.125.1石英片岩含白云母,弱风化 2.1725.0 1.3灰 岩 2.6479.224.847.5砂 岩 2.28 2.6436.524.8花岗岩强风化 2.33 5.65402318.4角砾岩 2.580.834224灰页岩 2.61 2.342924油页岩 2.0915.526.1砂 岩强风化 2.22 5.658.223.9砂 岩钙质,弱风化 2.33 5.344423.5灰 岩 2.33 4.436.223.5灰 岩白云质,微风化 2.770.4143.723.3细砂岩泥 质 2.22 5.6542.723.1灰 岩泥 质 2.610.1473.823花岗岩强风化 2.33 5.65402318.4绿泥石片岩 2.740.693423粘土岩 2.58 2.913123页 岩砂 质 2.63 1.3537.222.7云母片岩弱风化 2.69 1.245.322.0白云岩灰 质 2.690.2564.621.9粉细砂岩新 鲜 2.1739.221.7 6.7安山岩凝灰质63.821.4粉砂岩灰黑色 2.81 1.3254.521.2水云母页岩 2.44 3.7629.921.317.8粉砂岩泥 质 2.52 3.1645.321灰 岩33.721砂 岩泥钙质 2.4175.220.9粘土岩砂 质 2.41 3.0620.5 1.82粘土岩砂 质 2.51 2.53819.6粘土岩砂 质 2.54 2.8431.619.6砂 岩泥 质 2.58 2.8181.319.3粘土岩砂 质 2.62 1.9834.519粘土岩砂 质 2.59 2.6443.118.6页 岩砂质微风化 2.51 3.9671.718.2粘土岩砂 质 2.56 2.1252.718白云岩泥 质 2.530.553518页 岩 2.5625.718页 岩3317.8板 岩风 化 2.55 2.7233.917.537.3页 岩砂 质 2.52 2.0863.517.3细砂岩钙 质 2.51 1.583617.3砂 岩弱风化 2.35 6.5045.517.28.2糜棱岩片 状 2.740.903117泥灰岩 2.48 2.3628.316.5 1.9粘土岩砂 质 2.5531.716.3片麻岩 2.48 2.8216.10.017粉砂岩泥 质 2.41 3.6546.115.9辉长辉绿岩强风化 2.705415.7砂 岩泥 质 2.57 1.4937.515.6页 岩 2.63 2.0321.415.5 1.1粉砂岩 2.41 3.3252.414.7粘土岩砂 质 2.54 2.725.214.6玄武岩软 弱 2.65 3.719.214.4细砂岩、泥岩互 层 2.670.7322.814.2砾 岩强风化 2.49 2.933614砂 岩变质,强风化 2.52 2.774713.919.8粘土岩 2.56 3.2545.913.9云母片岩全风化 2.65 1.8430.813.8细砂岩 2.72 1.9256.013.5细砂岩弱风化 2.26 4.1718.213.3泥 岩砂 质 2.42 4.3514.813.6粗砂岩砾 质 2.207.7838.412.9玢 岩 2.610.3815.912.5灰 岩 2.620.8123.212.3玄武岩节理发育,全风化 2.47 3.1741.112.1砾 岩砂 质 2.593412.1细砂岩 1.988.1915.311.6灰 岩薄层,风化 2.55 1.613011.2粘土岩 2.36 6.540.611.4砂页岩 2.6614.311.1绢英千枚岩薄片,微,风化 2.600.202510石英砾岩 2.58 1.0110.7泥灰岩 2.25 6.1617.310.621.5泥 岩 2.487.282810.6 6.5粉砂岩 2.6316.610.59.7绢英千枚岩薄片状,弱风化 2.900.27301010.0粘土岩 2.5331.69.9粉砂岩泥 质 2.31 4.5530.69.9页 岩 2.6026.39.8 2.66芒硝岩 2.309.2粘土岩 2.50 6.3634.98.7粘土岩 2.33 6.1616.28.6粘土岩砂 质 6.535.28.4砂 岩钙 质 2.6137.58.322.3粉砂岩 2.55 4.8142.88.3 1.21角砾岩 2.21 5.339.58.2云母片岩松软,全风化 2.53 2.58198.2砂 岩强风化 2.34 5.27178 6.45砂 岩条带状 2.3925.37.8大理岩16.97.6大理岩集块状 2.62 3.36437.6花岗闪长岩强风化 2.55 2.48397 5.39页 岩紫红色 2.257.620.6 6.7 1.85粉砂岩粘土质 2.35 3.1814.3 6.2 3.23玄武玢岩强风化 2.62 1.9213.1 5.9粘土岩 2.2714 5.7粘土岩砂 质 2.62 5.5 4.6绿泥石片岩弱风化 2.5714.6 5.3页 岩强风化 2.40 4.15 5.2砂 岩微风化 2.21 6.1414.5 5.1砂 岩变质,强风化 2.26 5.6818515.9粘土岩 2.51 1.945砂 岩集块状 2.44 5.0913.5 4.2粉砂岩 2.37 3.3214.14千枚岩强风化 2.25 4.9874石英砂岩 2.59 1.01 3.7粉砂岩泥 质 2.1410.2420.6 1.5 1.17芒硝岩 2.3524.929.6泥 岩紫红色 2.257.620.6页 岩 2.6520粘土岩 2.6920.710.3粘土岩 2.60 1.713.3芒硝岩 2.0812.6粘土岩 2.25 4.4页 岩全风化 2.41 4.3丰 满碧 口江 垭天升桥一级电站山西北引黄徐州铜山柳泉矿0.2970葫芦口岗南水库广元香水渡狮子滩龙 门紫坪铺升钟漫湾潘家口(杨叉子坝址隔河岩华东盐矿葫芦口水库万 安漫 湾0.4150小井沟水库云南、丰收河大寨电站1.093000黄 龙徐州铜山小井沟水库江西七星水库万 安陆 浑0.253900龙口矿区沱江水库升 钟偏窗子恒 山陕西王圪堵水库江 垭江西七星水库丹江口罗江口电站0.4044龙门(甘泽坡坝址)绿水河鲁布革陕西王圪堵水库0.886辽闹得海水库大藤峡鄂利川长顺电站1.0*120小什字*现场抗剪断马鞍山桃中铁矿三岔水库升钟四九滩电站东西关寨水库月江口上洞水库偏窗子六郎洞月江口普 定徐州铜山葫芦口安微冬至小什字水库陕西王圪堵水库黑龙潭丹江口龙口电站下洞水库河南长竹河水库太平湾丹江口万县威池水库0.682680*彭水*室内三轴值太平湾葫芦口水库以礼河二级天升桥一级柘 林江西大坳小什字水库绿水河石景山龙口灰坝小井沟长滩水库太平湾下马岭江 垭以礼河一级小什字陕西王圪堵水库恒 山三 岔徐州铜山0.5310碧 口丰 满河口村0.67520淮 阳鄂巩河水库0.510碧 口狮子滩太平湾乌江渡抗切380华东盐矿蒲江小河子水库黑龙潭红旗水库鄂、巩河水库石景山灰坝0.48*0六郎洞*岩石粗面摩擦绿水河上饶大坳五强溪岗南水库石景山龙口灰坝江西奉新淮 阳葛洲坝陆 浑升钟巩河水库冯家山水库0.5582陆 浑0.6718新疆咯拉咯尔电站江西高湖小井沟石景山灰坝葛洲坝江 口河南白沙水库1.03190安微淮阳抗切380华东盐矿1.23760淮 阳0.45430天生桥二级来风塘口1.0770偏窗子抗切250华东盐矿0.247升钟六郎洞。

各种岩简介

各种岩简介

1、未胶结沉积物:未胶结沉积岩;表土和积土层;粘土;卵石;砾石;角砾石;砂砾石;泥砾石;粉沙砾石;粘土质砾石;砂姜;粗砂;中砂;细砂;粉砂;泥质粉砂;砂质粘土;粉砂质粘土;植物堆积层;腐植土层;化学沉积;填筑土;泥碳层;贝壳层;红土;漂砾。

2、砾岩类:砾岩;巨砾岩;粗砾岩;中砾岩;细砾岩;小砾岩;泥砾岩;角砾岩;灰质砾岩;灰质角砾岩;铁质砾岩;硅质砾岩;凝灰质砾岩;凝灰质角砾岩;凝灰质砂砾岩;砂砾岩;砂质小砾岩;砂质不等粒小砾岩;泥质小砾岩;灰质小砾岩;云质小砾岩;白垩土质砂砾岩;白垩土质小砾岩;高岭土质砂砾岩;砂质角砾岩;玄武质砾岩;泥质砾岩;沥青。

3、砂岩类:砂岩;砾状砂岩;粗砂岩;中砂岩;细砂岩;粉砂岩;不等粒砂岩;含砾不等粒砂岩;泥质不等砂岩;含砾泥质砂岩;硬砂岩;含磷细砂岩;含磷中砂岩;含角砾中砂岩;含角砾细砂岩;含角砾粉砂岩;碳质粗砂岩;碳质中砂岩;碳质细砂岩;凝灰质砂岩;海绿石砂岩;角砾装砂岩;砾状粉砂岩;白垩土质粗砂岩;白垩土质中砂岩;白垩土质细砂岩;含螺中砂岩;含沥青细砂岩;石英砂岩;含螺砂岩;玄武质砂岩;高岭土质砂岩;石膏质砂岩;硅质砂岩;白云质砂岩;白云质粉砂岩;灰质粉砂岩;灰质砂岩;沥青质砂岩;铁质砂岩;泥质砂岩;泥质粉砂岩;含磷砂岩;含角砾砂岩;碳质粉砂岩;铁质粉砂岩;长石砂岩;碳质砂岩;鱼子状砂岩;石英华砂岩;石膏质粉砂岩;硬石膏质粉砂岩;凝灰质粉砂岩;鱼子状粉砂岩;鱼子状灰质粉砂岩;高岭土质粉砂岩;泥灰质砂岩;生物碎屑砂岩;灰质含砾砂岩;白垩质砂岩;鲕状砂岩;中—细砂岩;粉—细砂岩;含砾粉—细砂岩;含砾中—细砂岩;含砾粗砂岩;含砾中砂岩;含砾细砂岩;含砾粉砂岩;含砾泥质粗砂岩;含砾泥质中砂岩;含砾泥质细砂岩;含砾泥质粉砂岩;海绿石粗砂岩;海绿石中砂岩;海绿石细砂岩;海绿石粉砂岩;长石石英砂岩;玄武质粗砂岩;玄武质中砂岩;玄武质细砂岩;玄武质粉砂岩;高岭土质粗砂岩;高岭土质中砂岩;高岭土质细砂岩;石膏质粗砂岩;石膏质中砂岩;石膏质细砂岩;硅质粗砂岩;硅质中砂岩;硅质细砂岩;硅质粉砂岩;硅质石英砂岩;白云质粗砂岩;白云质中砂岩;白云质细砂岩;灰质粗砂岩;灰质中砂岩;灰质细砂岩;沥青质粗砂岩;沥青质中砂岩;沥青质细砂岩;沥青质粉砂岩;凝灰质粗砂岩;凝灰质中砂岩;凝灰质细砂岩;铁质粗砂岩;铁质中砂岩;铁质细砂岩;泥质粗砂岩;泥质中砂岩;泥质细砂岩;含磷粗砂岩;含磷中砂岩。

岩土知识梳理总结报告范文(3篇)

岩土知识梳理总结报告范文(3篇)

第1篇一、引言岩土工程作为土木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地质、力学、工程等多个学科领域。

为了提高对岩土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本文对岩土基本知识进行梳理总结,以期为相关工程实践提供理论支持。

二、岩土分类1. 岩石分类岩石根据其成因类型、结构面特征及其组成岩石的岩性和强度等特征,可分为以下五大类:- 岩浆岩:包括火山熔岩、火山碎屑岩等;- 变质岩:如片麻岩、大理岩等;- 碎屑岩:如砂岩、砾岩等;- 碳酸盐岩:如石灰岩、白云岩等;- 特殊岩石:如盐岩、石膏等。

2. 土体分类土体根据其成因类型、物质组成及工程特征,可分为以下两大类:- 砂类土:如砂、砂砾等;- 黏性土:如粉土、黏土等。

三、岩体工程地质特征1. 岩浆岩类- 火山熔岩:块状,较坚硬—坚硬,干抗压强度48.0—193.0兆帕,软化系数0.64—0.99,岩体稳定性较好;- 火山碎屑岩:似层状或层状,软弱—较坚硬,干抗压强度10.9—56.0兆帕,软化系数0.43—0.54,岩体稳定性差。

2. 坚硬—较坚硬层状中—酸性喷出岩- 岩石干抗压强度多大于108兆帕。

流纹岩垂直和水平方向上的力学强度变化较大,在一定条件下可成为岩组中相对软弱的夹层。

3. 坚硬块状侵入岩- 岩石以中—粗粒或斑状结构为主,块状构造,新鲜者致密坚硬,裂隙不发育,力学强度普遍较高,尤其是新鲜花岗岩,抗压强度一般大于98兆帕。

四、结论通过对岩土知识的梳理总结,本文对岩石和土体的分类、岩体工程地质特征等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

掌握岩土知识对于工程实践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提高工程质量和安全性。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深入学习岩土知识,为我国岩土工程事业贡献力量。

第2篇一、引言岩土工程是工程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领域,涉及岩体和土体的性质、稳定性和工程应用等方面。

通过对岩土知识的梳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知识于实际工程中。

本报告将从岩土的基本分类、岩体和土体的工程地质特征以及常见岩土工程问题等方面进行总结。

岩石分类顺口溜

岩石分类顺口溜

岩石分类顺口溜
1.岩浆岩:玄武岩、流文岩(喷出岩)、花岗岩(侵入岩)口诀:侵华出文武
2.沉积岩:页岩、砂岩、砾岩、石灰岩口诀:几页沙粒灰
3.变质岩:大理岩、片麻岩、石英岩、板岩口诀:大片硬板子
扩展资料:
1、岩浆形成的一定是岩浆岩;
2、能直接变成岩浆的一定是变质岩;
3、变质作用形成的一定是变质岩;
4、能够直接相互转化的一定是沉积岩和变质岩;
5、外力作用形成的一定是沉积岩。

岩石分类,是指造岩矿物按一定的结构集合而成的地质体成为岩石,依据其成因可分成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

岩浆岩又称火成岩,是由地壳下面的岩浆沿地壳薄弱地带上升侵入地壳或喷出地表后冷凝而成的。

高中地理沉积岩种类

高中地理沉积岩种类

高中地理沉积岩种类沉积岩是指成层堆积的松散沉积物固结而成的岩石,是组成地壳的三大岩类(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之一。

沉积岩主要包括石灰岩、砂岩、页岩、碳酸盐岩、碎屑岩、角砾岩、泥质岩等。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沉积岩类型:碎屑岩:碎屑岩是由碎屑和胶结物组成的沉积岩,按粒度分为砾岩、砂岩、粉砂岩。

砾岩是粗碎屑含量大于30%的岩石,绝大部分砾岩由粒度相差悬殊的岩屑组成,砾石或角砾大者可达1米以上,填隙物颗粒也相对比较粗。

砂岩是由粒度在2~0.1毫米范围内的碎屑物质组成的岩石,在砂岩中,砂含量通常大于50%,其余是基质和胶结物。

粉砂岩中,0.1~0.01mm粒级的碎屑颗粒超过50%,以石英为主,常含较多的白云母,钾长石和酸性斜长石含量较少,岩屑极少见到,黏土基质含量较高。

粘土岩:粘土岩是沉积岩中分布最广的一类岩石,是由粘土矿物组成的沉积岩,如泥岩、页岩。

碳酸盐岩:碳酸盐岩是由碳酸盐矿物质组成的沉积岩,如石灰岩、白云岩。

常见的岩石类型是石灰岩和白云岩,是由方解石和白云石等碳酸盐矿物组成的。

碳酸盐中也有颗粒,陆源碎屑称为外颗粒;在沉积环境以内形成并具有碳酸盐成分的碎屑称为内碎屑。

生物岩:生物岩是由生物沉积物组成的沉积岩,如煤、油页岩。

除了以上几种常见的沉积岩类型,还有一些其他的沉积岩类型,如角砾岩、泥质岩等。

角砾岩和砾岩一样,也是一种碎屑岩,由从母岩上破碎下来的,颗粒直径大于2毫米的碎屑,经过搬运、沉积、压实、胶结而形成的岩石。

泥质岩是指泥质质点(主要指粘土矿物)含量超过50%的沉积岩,且粒径小于0.0039毫米,又称粘土质岩。

总的来说,沉积岩的种类繁多,其形成过程受到地理环境和大地构造格局的制约。

不同类型的沉积岩在成分、结构、形态等方面都有所不同,因此在地质勘探、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等领域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三大类岩石野外观察描述定名经验总结

三大类岩石野外观察描述定名经验总结

三大类岩石野外观察描述定名经验总结岩浆岩的观察与描述对岩浆岩的观察,一般是观察其颜色、结构、构造、矿物成分及其含量,最后确定其岩石名称。

肉眼鉴定岩浆岩,首先看到的就是颜色。

颜色基本可以反映出岩石的成分和性质。

对岩浆岩进行肉眼鉴定:第一步是要依据其颜色大致定出属于何种岩类。

比如,若是浅色,一般为酸性岩(花岗岩类)或中性岩(正长岩类);若是深色,一般为基性岩或超基性岩。

由酸性岩到基性岩,深色矿物的含量逐渐增多,岩石的颜色也就由浅到深。

同时还要注意区别岩石新鲜面的颜色和风化后的颜色。

还可根据其中暗色矿物与浅色矿物的相对含量来进行描述,如暗色矿物含量超过60%者为暗色岩,在30~60%者为中色岩,在30%以下者为浅色岩。

第二步是观察岩浆岩的结构与构造。

据此,便可区分出是属深成岩类、浅成岩类或是喷出岩类。

根据岩石中各组分的结晶程度,可分为全晶质、半晶质和玻璃质等结构。

不仅要对全晶质的结构区分出显晶质或隐晶质结构,还要对其中的显晶质结构岩石按其矿物颗粒大小,进一步细分出等粒、不等粒、粗粒或细粒等结构。

对具有斑状结构的岩石要描述斑晶成分、基质的成分及结晶程度。

假如岩石中矿物颗粒大,呈等粒状、似斑状结构,则属深成岩类;假如矿物颗粒微细致密,呈隐晶质、玻璃质结构,则一般皆属喷出岩类;假如岩石中矿物为细粒及斑状结构,即介于上述两者之间,属于浅成岩类。

观察岩石中矿物有无定向排列,进而就能推断岩石的形成环境,含挥发组分多少以及岩浆流动的方向。

若无定向排列称之为块状构造;若有定向排列,则可能是流纹构造、气孔构造或条带状构造。

深成岩、浅成岩大多是块状构造;喷出岩则为流纹构造和气孔构造等。

对于岩石中有规律排列的长柱状矿物、气孔捕虏体等均要观测其方向。

对于那些在接触面上有规则排列的片状矿物,要描述其组成成分,并测其产状要素。

第三步是观察岩浆岩的矿物成分。

矿物成分是岩石定名最重要的依据。

岩浆岩类别是根据SiO2含量百分比确定的,而SiO2含量可在岩石矿物成分上反映出来。

[整理]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

[整理]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

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一) 背景和目标本课指导学生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一页岩、砂岩、花岗岩、石灰岩、大理岩的特征。

在观察上,不再只停留在颜色、光滑还是粗糙、是否透明等这些常见的物质属性方面,而是要进一步从岩石的结构、构造等方面进行观察。

这是由于岩石是在各种不同地质条件作用下产生的,是按一定的结构和构造构成的,由矿物组合而成的矿物集合体。

页岩、砂岩、花岗岩、石灰岩、大理岩这几种岩石从成因上分类分别属于沉积岩、岩浆岩、变质岩,在结构和构造上有显著的不同。

通过本课教学,不仅认识这几种岩石的特性,还要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探究能力。

这将为今后理解岩石的特性和成因之间的关系奠定一定的基础。

本课内容分为两部分:一是“进一步观察岩石”,二是“怎样识别它们”。

科学概念.初步认识页岩、砂岩、花岗岩、石灰岩、大理岩等几种常见岩石的显著特征及用途。

.不同种类的岩石在结构和构造上有不同的特征,岩石的特征和它的成因有关。

过程与方法.观察、描述、记录几种常见岩石的颜色、结构和构造。

.根据岩石的特征对照有关资料识别岩石。

.根据需要对岩石进行观察、比较,以及查阅相关资料。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收集、研究岩石的兴趣。

.认识到认真细致的观察、比较、记录和描述是十分重要的。

(二)教学准备分组实验器材标签或记号笔。

教师演示器材::页岩、砂岩、花岗岩、石灰岩、大理岩,滴管、稀盐酸、放大镜、岩石标本,滴管、稀盐酸,有关岩石用途的课件。

(三)教科书说明本课的重点是观察、记录几种岩石的特征。

难点是根据岩石的特征对照资料识别它们。

第一部分:进一步观察岩石在第一课初步了解到岩石的外部特征后,本课通过对几种常见岩石的观察和识别,指导学生进一步学习观察岩石的方法。

教科书选用的是页岩、砂岩、石灰岩、砾岩、花岗岩、大理岩。

为什么选用这几种岩石呢,因为这几种岩石比较普遍又容易找到,还被人们在生产和生活中广泛应用。

从成因上分类,它们分属沉积岩、岩浆岩、变质岩,在结构和构造上特征明显。

第二章地表形态的塑造(单元知识梳理)高二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第二章地表形态的塑造(单元知识梳理)高二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第二章知识梳理地质作用的基本类型①内力作用:地壳运动(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

目前以地壳运动为主,地壳运动中以水平运动为主②外力作用:【知识深化——内力作用与地貌】①内力作用:●产生:内力作用的能量来自地球内部,主要是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

●表现形式: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A有些内力作用进行得很快,如火山喷发和地震,可以瞬间改变地表形态。

B有些内力作用进行得及其缓慢,不易被人们察觉,但是,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会使地表形态发生显著的变化。

②地壳运动与地表形态:形态③岩浆活动与地表形态:●定义:当岩石圈破裂时,深处岩浆沿破裂带上升,侵入岩石圈或喷出地面,这一过程叫岩浆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岩浆也只有喷出地表时才可以直接影响地表形态。

岩浆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有比较快的(火山)也有较为缓慢的(熔岩高原)●【知识深化——外力作用与地貌】①风化作用:●定义:在温度、水、大气、生物等因素的作用下,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发生破碎崩解(物理风化)、化学分解(化学风化)和生物分解(生物风化)等,这一过程叫风化作用●表现形式:物理风化、化学风化、生物风化●对地表形态的影响:风化作用一般不直接塑造地表形态,但为后续的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提供了物质基础。

风化形成的风化壳是土壤形成的母质②侵蚀作用:●定义:在风化作用产生的松散物质残留在地表,为其他外力作用创造了条件;流水、波浪、风、冰川等外力也对地表进行破坏,这一过程称为侵蚀作用●表现形式:流水侵蚀、风力侵蚀、海浪侵蚀和冰川侵蚀●对地表形态的影响:使侵蚀物离开原地,并形成侵蚀地貌,对地表形态直接产生影响③搬运作用:●定义:风化、侵蚀的产物;被风、流水、冰川、海浪等转移离开原来位置的作用,叫做搬运作用。

●表现形式:流水搬运、风力搬运、海浪搬运和冰川搬运●对地表形态的影响:使风化和侵蚀产物离开原地,为堆积作用输送物质。

搬运作用是过程,并不会产生地貌类型。

岩石的野外描述及常见构造

岩石的野外描述及常见构造

50岩石的野外描述及常见构造几种常见岩石的辨别和描述(野外编录)三种常见的岩;1.花岗岩是分布最广的深成侵入岩;2.橄榄岩侵入岩的一种;3.玄武岩一种分布最广的喷出岩;(沉积岩)又叫“水成岩”;1.砾岩一种颗粒直径大于2毫米的卵石、砾石等岩石;2.砂岩颗粒直径为0.1~2毫米的砂粒胶结而成的;3.页岩由各种黏土经压紧和胶结而成的岩石;4.石灰岩俗称“青石”,是一种在海、湖盆地中生成;变几种常见岩石的辨别和描述(野外编录三种常见的岩浆岩:1.花岗岩是分布最广的深成侵入岩。

主要矿物成分是石英、长石和黑云母,颜色较浅,以灰白色和肉红色最为常见,具有等粒状和块状构造。

花岗岩既美观抗压强度又高,是优质建筑材料。

(酸性岩)2.橄榄岩侵入岩的一种。

主要矿物成分是橄榄石及辉石,深绿色或绿黑色,比重大,粒状结构。

是铂及铬矿的惟一母岩,镍、金刚石、石棉、菱铁矿、滑石等也同这类岩石有关。

(超基性岩)3.玄武岩一种分布最广的喷出岩。

矿物成分以斜长石、辉石为主,黑色或灰黑色,具有气孔构造和杏仁状构造,玄武岩本身可用作优良耐磨的铸石原料。

(沉积岩) 又叫“水成岩”。

是在常温常压条件下岩石遭受风化作用的破坏产物,或生物作用和火山作用的产物,经过长时间的日晒、雨淋、风吹、浪打,会逐渐破碎成为砂砾或泥土。

在风、流水、冰川、海浪等外力作用下,这些破碎的物质又被搬运到湖泊、海洋等低洼地区堆积或沉积下来,形成沉积物。

随着时间的推移,沉积物越来越厚,压力越来越大,于是空隙逐渐缩小,水分逐渐排出,再加上可溶物的胶结作用,沉积物便慢慢固结而成岩石,这就是沉积岩。

沉积岩分布极广,占陆地面积的75%,是构成地壳表层的主要岩石。

四种常见的沉积岩:1.砾岩一种颗粒直径大于2毫米的卵石、砾石等岩石和矿物胶结而成的岩石,多呈厚层块状,层理不明显,其中砾石的排列有一定的规律性。

2.砂岩颗粒直径为0.1~2毫米的砂粒胶结而成的岩石。

分布很广,主要成分是石英、长石等,颜色常为白色、灰色、淡红色和黄色。

岩石分类总结大全

岩石分类总结大全

岩石的种类岩石按其成因主要分为三大类:岩浆岩(也可称为火成岩)、沉积岩、变质岩。

一.岩浆岩也称火山岩。

来自地球内部的熔融物质,在不同地质条件下冷凝固结而成的岩石。

当熔浆由火山通道喷溢出地表凝固形成的岩石,称喷出岩或称火山岩。

常见的火山岩有玄武岩、安山岩和流纹岩等。

当熔岩上升未达地表而在地壳一定深度凝结而形成的岩石称侵入岩,按侵入部位不同又分为深成岩和浅成岩。

花岗岩、辉长岩、闪长岩是典型的深成岩。

花岗斑岩、辉长玢岩和闪长玢岩是常见的浅成岩。

根据化学组分又可将火成岩分为超基性岩(SiO2 ,小于45%)、基性岩(SiO2 ,45%~52%)、中性岩(SiO2 ,52%~65%)、酸性岩(SiO 2 ,大于65%)和碱性岩(含有特殊碱性矿物,SiO 2 ,52%~66%)。

火成岩占地壳体积的64.7%。

来自地球内部的熔融物质,在不同地质条件下冷凝固结而成的岩石。

当熔浆由火山通道喷溢出地表凝固形成的岩石,称喷出岩或称火山岩。

常见的火山岩有玄武岩、安山岩和流纹岩等。

当熔岩上升未达地表而在地壳一定深度凝结而形成的岩石称侵入岩,按侵入部位不同又分为深成岩和浅成岩。

花岗岩、辉长岩、闪长岩是典型的深成岩。

花岗斑岩、辉长玢岩和闪长玢岩是常见的浅成岩。

根据化学组分又可将火成岩分为超基性岩(SiO2 ,小于45%)、基性岩(SiO2 ,45%~52%)、中性岩(SiO2 ,52%~65%)、酸性岩(SiO 2 ,大于65%)和碱性岩(含有特殊碱性矿物,SiO 2 ,52%~66%)。

火成岩占地壳体积的64.7%。

常见的岩浆岩:1.花岗岩是分布最广的深成侵入岩。

主要矿物成分是石英、长石和黑云母,颜色较浅,以灰白色和肉红色最为常见,具有等粒状和块状构造。

花岗岩既美观抗压强度又高,是优质建筑材料。

2.橄榄岩侵入岩的一种。

主要矿物成分是橄榄石及辉石,深绿色或绿黑色,比重大,粒状结构。

是铂及铬矿的惟一母岩,镍、金刚石、石棉、菱铁矿、滑石等也同这类岩石有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砾岩
砾岩是指由30%以上直径大于2mm颗粒碎屑组成的岩石。

其中由滚圆度较好的砾石、卵石胶结而成的成为砾岩;由带棱角的角砾石、碎石胶结而成的成为角砾岩。

形成:
砾岩的形成决定于3个条件:有供给岩屑的源区;有足以搬运碎屑的水流;有搬运能量逐渐衰减的沉积地区。

因此,地形陡峭、气候干燥的山区,活动的断层崖和后退岩岸是砾岩形成的有利条件。

(巨厚的砾岩层往往形成于大规模的造山运动之后,是强烈地壳抬升的有力证据。

砾岩的成分、结构、砾石排列方位,砾岩体的形态反映陆源区母岩成分、剥蚀和沉积速度、搬运距离、水流方向和盆地边界等自然条件。

愈靠近盆地边界,沉积物的粒度愈大,其中陆源碎屑总含量也愈高。

这些对岩相古地理的研究都是非常重要的。

此外,古砾石层常是重要的储水层,砾岩的填隙物中常含金、铂、金刚石等贵重矿产,砾岩还可作建筑材料。

)分类:
底砾岩
位于某个地层组合底部的侵蚀面上,代表长期沉积间断以后,一个新的沉积时期开始的产物,故在不整合面或假整合面上时有所见。

在野外如何识别底砾岩?可以根据以下的特点予以判断:①位于侵蚀面上,其砾石成分具有其下伏各岩层所成的砾石。

②砾石的成分比较简单,常见的以石英质的砾石最多。

③砾石的磨圆度良好,分选也好。

④分布的范围不大,但分布的层位相当稳定。

⑤同一底砾岩层中的砾石及砂粒,自下而上变细,磨圆度变好。

确定底砾岩存在与否的意义十分重要,因为它既是划分地层(系、统、组)界线的标志,又是阐明地壳运动的标志,是恢复古地理面貌、讨论区域地质发展阶段性等问题的重要资料。

某些矿产的赋存,诸如金、铀、铜、金刚石、钼等也往往与底砾岩在一起。

层间砾岩
它的产生大多数是由于沉积过程中局部的环境发生变化,比如水流的冲刷、波浪的冲击、暂时的干涸、岸坡的滑动、地壳的微弱升降等均可导致层间砾岩的形成。

在野外,如何认识层间砾岩呢?主要有以下几项标志:①相夹在普通的岩层之间,与侵蚀面、不整合面、假整合面无关。

②其砾石的成分与其下最接近的地层岩性相关。

③有时层间砾岩层之下有冲刷面。

④砾石的磨圆度较差,而且含有石灰岩、粘土岩类等容易溶解或易破碎的岩石所形成的砾石。

⑤胶结物、充填物比较复杂。

作为最典型的层间砾岩,就是同生
砾岩,例如华北地区寒武纪地层中极为常见的竹叶状灰岩。

(在观察砾岩的岩石性质时,还可以根据砾石的外形和排列情况判断其形成时的环境。

例如在河流中形成的砾石的外形对称性较差,其长轴方向与水流的流向垂直,倾斜方向与水流流向相反,倾角较大,可达15°~30°。

形成于海滨的砾石,排列的倾斜方向对着海洋,倾角较小,7 °~8 °,长轴方向与海岸平行。

还有的具有干裂、孔隙、结核等。

常见的沉积岩有:直径大于3毫米的砾和磨圆的卵石及被其它物质胶结而形成的砾岩,由2毫米到0.05毫米直径的砂粒胶结而成的砂岩,由颗粒细小的粘土矿物组成的页岩,由方解石为其主要成分,硬度不大的石灰岩等。


2、砂岩
由石英颗粒(沙子)形成,结构稳定,通常呈淡褐色或红色,主要含硅、钙、黏土和氧化铁。

砂岩是一种沉积岩,主要由砂粒胶结而成的,其中砂里粒含量要大于50%。

绝大部分砂岩是由石英或长石组成的。

主要成份A.石英成份52%以上;B.粘土15%左右;C.针铁矿18%左右;D.其它物质10%以上。

分类
按直径:按砂粒的直径划分为:巨粒砂岩(2~1mm)、粗粒砂岩(1~0.5mm)、中粒砂岩(0.5~0.25mm)、细粒砂岩(0.25~0.125mm)、微粒砂岩(0.125~0.0625mm),以上各种砂岩中,相应粒级含量应在50%以上。

按岩石(矿物)类型分类:石英砂岩(石英和各种硅质岩屑的含量占砂级岩屑总量的95%以上)和石英杂砂岩、长石砂岩(碎屑成分主要是石英和长石,其中石英含量低于75%、长石超过18.75%)和长石杂砂岩、岩屑砂岩(碎屑中石英含量低于75%,岩屑含量一般大于18.755,岩屑/长石比值大于3)和岩屑杂砂岩。

3、层理(stratification)
层理是指岩层中物质的成分、颗粒大小、形状和颜色在垂直方向发生改变时产生的纹理。

一般厚几厘米至几米,其横向延伸可以是几厘米至数千米。

分类:
水平层理是由平直且与层面平行的一系列细层组成的层理。

它是在比较稳定的水动力条件下(如河流的堤岸带、闭塞海湾、海和湖的深水带),从悬浮或溶液中缓慢沉积而成的。

平行层理,主要产于砂岩中,在外貌上与水平层理极相似,是在较强的水动力条件下,
高流态中由平坦的床沙迁移、在床面上连续滚动的沙粒产生粗细分离而显出的水平细层,沿层理面易剥开,在剥开面上可见到剥离线理构造,平行层理一般出现在急流及能量高的环境,如河流、海滩等环境中,常与大型交错层理、底冲刷相伴生。

粒级层理又称递变层理或粒序层理,其特点是成岩物质颗粒粒度由底至顶逐渐变细,其间无明显界线。

但是在两个相邻的粒序层之间在粒度或成分上有明显的不同。

斜层理可分为单向斜层理和交错层理,其特点是细层理大致规则地与层间的分隔面(主层理)呈斜交的关系,上部与主层理截交,下部与主层理相切。

1.单向斜层理是由一系列与层面斜交的细层组成的层理。

细层的层理向同一方向倾斜并大致平行。

它与上下层面斜交,上下层面互相平行。

它是由单向水流所造成的,多见于河床或滨海三角洲沉积中。

可以利用斜层理的倾向了解沉积物的来源方向。

2.交错层理是由多组不同方向的斜层理互相交错重叠而成的,是由水流的运动方向频繁发生变化所造成的,多见于滨海滨湖相,或者风成沉积中
波状层理
细纹层呈波状起伏,总体平行与层面,波纹可对称或不对称。

形成于浅水区的波浪震荡作用。

层理鉴别
和节理的区分,主要在于层理面是个界限面,两侧岩石必定有性质上上的差异,而节理面是岩石的破裂面,两侧岩石性质相似。

节理面可以切割层理,而层理不可以切割节理。

和面理的区分,面理发育于中、深变质岩中,是由矿物定向排列形成的。

层理发育于沉积岩中,其组分定向不明显,甚至全然无序。

4、节理
节理:岩石中的裂隙,其两侧岩石没有明显的位移。

地壳上部岩石中最广泛发育的一种断裂构造。

通常,受风化作用后易于识别,在石灰岩地区,节理和水溶作用形成喀斯特。

岩石中的裂隙,是没有明显位移的断裂。

节理是地壳上部岩石中最广泛发育的一种断裂构造。

(节理是很常见的一种构造地质现象,就是我们在岩石露头上所见的裂缝,或称岩石的裂缝。

这是由于岩石受力而出现的裂隙,但裂开面的两侧没有发生明显的(眼睛能看清楚的)位移,地质学上将这类裂缝称为节理,在岩石露头上,到处都能见到节理。


按成因节理可分为:①原生节理,成岩过程中形成,如沉积岩中因缩水而造成的泥裂或火成岩冷却收缩而成的柱状节理;②次生节理(构造节理),由构造变形而成;③非构造节
理,由外动力作用形成的,如风化作用、山崩或地滑等引起的节理,常局限于地表浅处。

(通常,以节理与岩层的产状要素的关系而划分为四种节理:
走向节理:节理的走向与岩层的走向一致或大体一致。

倾向节理:节理的走向大致与岩层的走向垂直,即与岩层的倾向一致。

斜向节理:节理的走向与岩层的走向既非平行,亦非垂直,而是斜交。

顺层节理:节理面大致平行于岩层层面。

前三种最为常见。

其次,节理的分类还可以节理的走向与区域褶皱主要方向、断层的主要走向或其他线形构造的延伸方向等关系而进行,可划分为三种:
纵节理:两者的关系大致平行。

横节理:二者大致垂直。

斜节理:二者大致斜交。

如果褶皱轴延伸稳定,不发生倾伏的话(水平褶皱),则走向节理相当于纵节理,倾向节理相当于横节理,斜向节理相当于斜节理。


5、页岩(Shale)
页岩是一种沉积岩,成分复杂,但都具有薄页状或薄片层状的节理,主要是由黏土沉积经压力和温度形成的岩石,但其中混杂有石英、长石的碎屑以及其他化学物质。

页岩由黏土物质硬化形成的微小颗粒易裂碎,很容易分裂成为明显的岩层。

粘土岩的一种。

成分复杂,除粘土矿物外,还含有许多碎屑矿物和自生矿物。

具页状或薄片状层理。

用硬物击打易裂成碎片。

是由粘土物质经压实作用、脱水作用、重结晶作用后形成。

页岩抵抗风化的能力弱,在地形上往往因侵蚀形成低山、谷地。

页岩不透水,在地下水分布中往往成为隔水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