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KPM软件在应用中的问题解析―多塔结构的计算

合集下载

浅谈PKPM软件的合理应用技巧与计算结果的分析(精)

浅谈PKPM软件的合理应用技巧与计算结果的分析(精)

甘肃科技纵横2006年(第35卷第3期摘要:阐述结构计算中的模型的选取,设计参数的合理选取,地震调整,结构整体性能的控制,计算结果正确性的判断关键词:模型选取设计参数地震调整控制随着经济的发展建筑结构造型多变、高层建筑的发展及新规范全面颁布,合理的应用计算机软件使选择参数更符合规范条文及实际工程就变得尤为重要。

1.1“分缝结构”与“多塔结构”的区别1.1.1多塔结构同一个结构的基体上沿高度伸出几个部分,这几个部分拥有相同的底部,而上部却有各自的独立的变形,而且各独立体的四周都有独立的迎风面。

1.1.2对于大底盘多塔结构在计算时,应该考虑两种模型(a 内力分析时如果把裙房部分按塔的形式切开计算,则下部裙房计算误差较大,且各塔间的相互影响无法考虑。

因此,宜采用整体建模。

(b 多塔结构适用规范条文的应注意:第一扭转周期与第一平动周期比值限值、最大位移与平均位移比值的限值时,对多塔结构特别注意,目前程序结果是不对的,不能直接采用,必须将多塔结构分开建模分别计算,方可判断两者的比值。

1.1.3分缝结构就是指将一个不规则或超长结构采用抗震缝、伸缩缝分为几个相对独立的结构,对于分缝建筑,其上每个部分有独立的变形,但没有独立的迎风面。

1.1.4对分缝结构,最好是将分缝结构的各块分开建模分开计算1.2有关高层建筑超限审查的规定建设部第111号令2002年7月25日颁发《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防管理规定》,规定超限高层建筑并规程规定应当进行抗震专项审查的高层建筑。

注意:取消了对于高宽比超限时审查的要求。

高层建筑的高宽比,是对结构刚度、整体稳定及经济合理性的宏观控制。

2.1抗震等级确定(1规范中抗震等级均指"丙"类建筑,如果是"甲"、"乙"、"丁"则需按规范要求对抗震等级进行调整:例如医院。

(2接近或等于高度分界时,应结合房屋不规则程度及场地、地基条件适当确定抗震等级:(3当转换层的位置设置在3层及3层以上时,其框支柱、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的抗震墙等级宜按《抗规》6.1.2条或《高规》4.8条查得的抗震等级提高一级采用,已为特一级时可不再提高。

对pkpm参数设置的疑问解答

对pkpm参数设置的疑问解答

一、一般情况下模拟施工加载取模拟施工加载3比较符合逐层施工的实际情况。

模拟施工加载2则可以更合理的给基础传递荷载。

复杂结构设计人员可以指定施工顺序。

二、修正后的大体风压一般就是荷载规范规定的大体风压,对于沿海和强风地带对风荷载敏感的建筑可以在此基础上放大10%~20%,门刚中则规定按放大5%采用。

3、对于高度大于150M的高层混凝土建筑才要验算风振舒适度。

结构阻尼比取0.01~0.02,程序缺省0.02。

4、侧刚计算方式:一种简化计算法,计算速度快,但应用范围有限,当概念有弹性楼板或有不与楼板相连的构件时(如错层结构、空旷的工业厂房、体育馆等)用此法会有必然误差;总刚计算方式:精度高,适用范围广,计算量大。

对于没有概念弹性楼板且没有不与楼板相连构件的工程,两种方式结果一样。

(以下转贴)“刚性楼板”的适用范围:绝大多数结构只要楼板没有特别的减弱、不持续,都可采用这个假定。

相关注意:由于“刚性楼板假定”没有考虑板面外的刚度,所以可以通过“梁刚度放大系数”来提高梁面外弯曲刚度,以弥补面外刚度的不足。

一样原因,也可通过“梁扭矩折减系数”来适当折减梁的设计扭矩。

“弹性板6 ”的适用范围:所有的工程都可采用。

相关注意:由于已经考虑楼板的面内、面外刚度,则梁刚度不宜放大、梁扭矩不宜折减。

板的面外刚度将承担一部份梁柱的面外弯矩,而使梁柱配筋减少。

此时结构分析时间大大增加。

“弹性板3 ”的适用范围:需要保证楼板平面内刚度超级大,外刚度承担荷载,不使梁柱配筋减少,以保证梁柱设计的安全度。

“如厚板转换层中的厚板,板厚达到1m以上。

而面外刚度则需要按实际考虑。

相关注意:一般在厚板转换层不设梁,或用等代梁,并注意上下部轴线差别产生的传力问题。

“弹性膜”的适用范围:仅适用于梁柱结构,设计时不使楼板面相关注意:不能用于“板柱结构”。

设计时可以进行梁的刚度放大和扭矩折减。

(弹性楼板6:考虑楼板的面内刚度和面外刚度,采用壳单元.原则上适用于所有结构,但采用弹性楼板6计算时,楼板和梁一路承担面外弯矩,计算结果中梁的配筋小了,而楼板承担面外弯矩,计算的配筋又未考虑.另外计算工作量大.因此该模型仅适用于板柱结构;弹性楼板3:考虑楼板的面内刚度无穷大,并考虑楼板的面外刚度.适用于厚板转换层;弹性膜:考虑面内刚度,面外刚度为零.采用膜剪切单元.弹性板由用户人工指定,但对于斜屋面,若是没有指定,程序会缺省为弹性膜,用户可以指定为弹性板6或弹性膜,不允许概念为刚性板或弹性板3)五、按照高规(JGJ 3-2021)第3.7.3条注,抗震设计时SATWE计算结果中楼层层间最大位移与层高之比的限值可不考虑偶然偏心的影响。

PKPM软件在应用中的问题解析―多塔结构的计算

PKPM软件在应用中的问题解析―多塔结构的计算

PKPM软件在应用中的问题解析―多塔结构的计算多塔结构的计算(一)带变形缝结构的计算⑴带变形缝结构的特点:①通过变形缝将结构分成几块独立的结构。

②若忽略基础变形的影响,各单元之间完全独立。

③缝隙面不是迎风面。

⑵计算方法:①整体计算的注意事项:a)在SATWE软件中将结构定义为多塔结构;b)所给振型数要足够多,以保证有效质量系数>90%;c)定义为多塔后,对于老版本软件,程序将对每一个缝隙面都计算迎风面,因此风荷载计算偏大;新版本软件增加了一项新的功能。

即可以人为定义遮挡面。

从而有效地解决了这一问题。

d)周期比计算有待商讨。

②分开计算的注意事项:a)旧版软件除风荷载计算有些偏大外,其余结果都没问题,新版软件定义遮挡面后,风荷载计算也没有问题了。

b)一般而言,对于基础连在一起的带变形缝结构,由于基础对上部结构整体的协调能力有限,所以建议采用分开计算。

(二)大底盘多塔结构的计算⑴大底盘多塔结构的特点:①各塔楼拥有独立的迎风面。

②各塔楼之间的变形没有直接影响,但都通过大底盘间接影响其他塔楼。

③塔楼与刚性板之间没有―一对应关系,一个塔楼可能只有一块刚性板,也可能有几块刚性板。

④大底盘顶板应有足够的刚度以协调各塔楼之间的内力、变形和位移。

⑵计算方法:①在SATWE软件中将结构定义为多塔结构;②位移比、大底盘以上的各塔楼的刚度比均正确;③周期比、转换部位的刚度比计算有待商讨。

⑶大底盘多塔结构刚度比的计算方法:大底盘多塔结构在大底盘与各主体之间的刚度比如何计算规范并没有说明,但也没有说不要求。

SATWE软件仅仅输出1号塔的主体与大底盘相比较的结果,其它塔与大底盘相比的结果则用“*”号表示。

①大底盘多塔结构刚度比的整体计算:根据龚思礼先生主编的《建筑抗震设计手册》提供的方法:要求在计算大底盘多塔结构的地下室楼层剪切刚度比时,大底盘地下室的整体刚度与所有塔楼的总体刚度比不应小于2,每栋塔楼范围内的地下室剪切刚度与相邻上部塔楼的剪切刚度比不宜小于1.5.②大底盘多塔结构刚度比的分开计算:a)根据《上海规程》第6.1.19条中条文说明中建议的方法:如遇到较大面积地下室而上部塔楼面积较小的情况,在计算地下室相对刚度时,只能考虑塔楼及其周围的抗侧力构件的贡献,塔楼周围的范围可以在两个水平方向分别取地下室层高的2倍左右。

PKPM多塔、设缝的建模和计算

PKPM多塔、设缝的建模和计算

PKPM多塔、设缝的建模及计算处理沈耀军张吉徐飞略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PKPM工程部2009年7月一、多塔的建模方法建模方式一:普通层模型多塔补充定义对于在PMCAD建立的普通层模型多塔结构,需要在TAT、SATWE、PMSAP软件前处理程序中进行多塔定义,其定义方法为:1)多塔指定时,按程序提示依次输入塔楼起始、终止层号、塔总数以后,在平面图中以围区的方式指定各塔范围内的构件;但需注意,同一个构件只能也必须属于某一塔,塔号应以塔高最高者为1号塔,从高到矮依次进行编号,且总塔数不能大于9个;2)多塔结构中的各塔,如果层高、梁、柱、墙构件砼等级及钢号需要更改时,均可以在“多塔立面”中执行。

建模方式二:多塔结构广义层建模按方式一进行多塔建模,所有的塔楼平面都在同一标准层中布置完成,下一层的楼顶标高即是上一层的层底标高,任何楼层都只能和层号紧相邻的上下层相连。

新增的广义层建模方式,单塔子结构在标准层建模时只需考虑与大底盘结构的连接问题,而与其他塔楼无关,楼层组装时直接定义楼层底标高即可,不需要再补充定义多塔信息。

因此,广义层建模方式是对建模方式一的有效扩充,适合复杂多塔工程的建模。

多塔结构采用广义层建模的步骤如下:1)分别建立大底盘部分的标准层及大底盘以上各单塔独立的标准层模型,各单塔标准层的节点网格坐标要求和大底盘标准层对齐;对于像地下室相连、地面部分裙房脱开的层叠状多塔结构,可分离为地下室大底盘标准层、多个裙房标准层及各裙房以上的单塔标准层模型。

2)楼层组装时先勾选“自动计算底标高(m)”按楼层组装顺序自下而上完成第一个单塔(包括裙房)的组装;然后取消勾选“自动计算底标高(m)”项并指定第二个单塔底部标高为裙房顶部标高,然后重新勾选“自动计算底标高(m)”,依次将第二塔的各楼层添加组装完毕,目前广义层模型的楼层总数暂不能超过190层、塔数7个。

两种基本建模方式的区别1、所需标准层不同-广义层需要较多标准层广义层建模方式需要的标准层和建模方式一相比,除了大底盘部分一样,上部的标准层数量一般均大于建模方式一,这是因为广义层建模法将建模方式一中的多塔标准层拆分成各塔独立的标准层;2、楼层组装方式不同按建模方式一,自下而上依次添加楼层;广义层建模方式先自下而上完成第一个单塔,然后其余单塔通过修改楼层底标高以大底盘顶部为基底依次组装完成,由程序自动判别所有楼层的空间位置并形成连接。

16,PKPM应用(一)

16,PKPM应用(一)

PKPM应用(一)多塔结构一。

塔的概念以及刚性板的概念。

在实际工程中,易混淆。

塔:工程概念,不是很严格的概念,在实际工程中,有活动余地。

定义多塔后:1、不管塔塔之间的位置如何,各塔独立计算风荷载,如同单塔。

有些工程中塔的距离很近的时候,塔与塔之间的关系不能忽略,可以在程序性中进行设定。

遮挡并不仅限于多塔,单塔被别的单体遮挡,也可以做相应设定。

另外还应该设定“设缝多塔背风面体型系数”。

2、定义多塔后,位移、位移比、位移角、剪重比都是分塔显示。

若不定义多塔,程序会在几个塔中选取最大位移和最小位移,而不分塔选取。

相应的位移比根本就不存在意义了,因为程序把所有的塔,按照强制执行刚性楼板假定进行计算。

定义多塔后会给出本塔的剪重比后还会整层的剪重比。

3、偶然偏心地震的计算,规范中关于偏心距的定义是相应垂直于地震方向的建筑长度的5%。

定义多塔后,是取各塔的相应长度的5%,是正确的。

塔的概念并不带来任何力学上的改变,只是为了迎合工程实际和规范的规定。

刚性板:是个力学概念,刚性楼板(假定)指的是让每个楼层或楼层的某一部分上的所有节点面内位移满足同一个刚体运动场(只有平动和转动,没有应变)。

意思就是没有任何变形。

实际上是一种数学约束,从一个侧面,是对计算模型的降阶处理,提高计算效率。

建筑中多数楼板都满足这样一个假定,对特定楼板的模拟,对面内刚度无限大的板的模拟塔和刚性楼板的区别:两个概念决然不同,一个塔有N1块刚性板N2块弹性板N3个孤立节点构成。

塔和刚性楼板并不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

在强制刚性楼板假定中,塔和刚性楼板一一对应,就是每个塔都对应一块刚性楼板(前提是定义了多塔)。

二。

规范中关于多塔结构的若干规定。

1、多塔的平立面布置,塔楼与塔楼之间的距离小于底盘相应边长的20%。

2、底盘屋面楼板厚度不应小于150,底盘的上下一层的楼板要加强。

3、转换层不应出现在地盘屋面的上一层,也不宜出现在上面的楼层上,宜设在裙房中。

PKPM多塔、设缝的建模和计算

PKPM多塔、设缝的建模和计算

PKPM多塔、设缝的建模和计算PKPM多塔、设缝的建模及计算处理沈耀军张吉徐飞略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PKPM工程部2009年7月一、多塔的建模方法建模方式一:普通层模型多塔补充定义对于在PMCAD建立的普通层模型多塔结构,需要在TAT、SATWE、PMSAP软件前处理程序中进行多塔定义,其定义方法为:1)多塔指定时,按程序提示依次输入塔楼起始、终止层号、塔总数以后,在平面图中以围区的方式指定各塔范围内的构件;但需注意,同一个构件只能也必须属于某一塔,塔号应以塔高最高者为1号塔,从高到矮依次进行编号,且总塔数不能大于9个;2)多塔结构中的各塔,如果层高、梁、柱、墙构件砼等级及钢号需要更改时,均可以在“多塔立面”中执行。

建模方式二:多塔结构广义层建模按方式一进行多塔建模,所有的塔楼平面都在同一标准层中布置完成,下一层的楼顶标高即是上一层的层底标高,任何楼层都只能和层号紧相邻的上下层相连。

新增的广义层建模方式,单塔子结构在标准层建模时只需考虑与大底盘结构的连接问题,而与其他塔楼无关,楼层组装时直接定义楼层底标高即可,不需要再补充定义多塔信息。

因此,广义层建模方式是对建模方式一的有效扩充,适合复杂多塔工程的建模。

多塔结构采用广义层建模的步骤如下:1)分别建立大底盘部分的标准层及大底盘以上各单塔独立的标准层模型,各单塔标准层的节点网格坐标要求和大底盘标准层对齐;对于像地下室相连、地面部分裙房脱开的层叠状多塔结构,可分离为地下室大底盘标准层、多个裙房标准层及各裙房以上的单塔标准层模型。

2)楼层组装时先勾选“自动计算底标高(m)”按楼层组装顺序自下而上完成第一个单塔(包括裙房)的组装;然后取消勾选“自动计算底标高(m)”项并指定第二个单塔底部标高为裙房顶部标高,然后重新勾选“自动计算底标高(m)”,依次将第二塔的各楼层添加组装完毕,目前广义层模型的楼层总数暂不能超过190层、塔数7个。

两种基本建模方式的区别1、所需标准层不同-广义层需要较多标准层广义层建模方式需要的标准层和建模方式一相比,除了大底盘部分一样,上部的标准层数量一般均大于建模方式一,这是因为广义层建模法将建模方式一中的多塔标准层拆分成各塔独立的标准层;2、楼层组装方式不同按建模方式一,自下而上依次添加楼层;广义层建模方式先自下而上完成第一个单塔,然后其余单塔通过修改楼层底标高以大底盘顶部为基底依次组装完成,由程序自动判别所有楼层的空间位置并形成连接。

PKPM多塔设缝的建模和计算

PKPM多塔设缝的建模和计算

PKPM多塔设缝的建模和计算PKPM(结构分析设计软件)可用于对多塔结构进行建模和计算。

以下是一个超过1200字的关于PKPM多塔结构建模和计算的详细说明:第一步:建模1.确定结构类型: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多塔结构的类型,例如钢塔、混凝土塔等。

2.确定结构尺寸:测量或根据设计图纸确定多塔结构的尺寸,包括高度、宽度、厚度等。

3.建立模型:打开PKPM软件,在“新建”菜单中选择“结构系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单位系统,然后在“结构系统”中点击“建立”按钮。

4.定义结构:在结构定义中,选择多塔结构的类型和材料,在“结构”菜单中选择“结构定义”,然后在“结构系统”中选择“塔”,并点击“定义”按钮。

在弹出的“塔属性”对话框中输入多塔结构的尺寸和材料参数。

5.建立节点:在“节点”菜单中选择“创建”按钮,然后在结构中选择适当的节点位置,点击鼠标右键锁定节点。

6.建立杆件:在“杆件”菜单中选择“创建”按钮,然后在结构中选择适当的节点位置,点击鼠标右键选中起始节点和终止节点,并键入杆件的材料和尺寸参数。

7.建立荷载:在“荷载”菜单中选择“创建”按钮,然后选择适当的荷载类型(如点荷载、线荷载、分布荷载等),在结构中选择适当的节点位置或建立荷载路径,输入荷载参数。

8.定义边界条件:在“边界条件”菜单中选择“定义”按钮,然后在结构中选择适当的节点位置,点击鼠标右键选择边界条件类型,并输入相应的边界条件参数。

第二步:计算1.进行静力分析:在“计算”菜单中选择“静力分析”按钮,在计算选项中选择适当的静力分析方法(如平衡法、位移法等),并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的计算参数,然后点击“确定”按钮进行静力分析。

2.查看结果:在“查看”菜单中选择“结果”按钮,然后选择适当的结果类型(如节点反力、杆件内力、位移等),点击“确定”按钮查看相应的结果。

3.进行动力分析:如果需要进行动力分析,可以在“计算”菜单中选择“动力分析”按钮,在计算选项中选择适当的动力分析方法(如模态分析、响应谱分析等),并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的计算参数,然后点击“确定”按钮进行动力分析。

pkpm计算结果分析及注意的问题-讲义

pkpm计算结果分析及注意的问题-讲义

pkpm计算结果分析及注意的问题-讲义第一节结构整体性能控制I、轴压比一、规范要求轴压比:柱( 墙)轴压比N/(fcA) 指柱( 墙) 轴压力设计值与柱( 墙) 的全截面面积和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乘积之比。

它是影响墙柱抗震性能的主要因素之一,为了使柱墙具有很好的延性和耗能能力,规范采取的措施之一就是限制轴压比。

规范对墙肢和柱均有相应限值要求,见10 版高规6.4.2和7.2.13。

抗震设计时,钢筋混凝土柱轴压比不宜超过表6.3.6的规定;对于?类场地上较高的高层建筑,其轴压比限值应适当减小。

二、电算结果的判别与调整要点:混凝土构件配筋、钢构件验算输出文件(WPJ*.OUT)Uc --- 轴压比(N/Afc)1.抗震等级越高的建筑结构,其延性要求也越高,因此对轴压比的限制也越严格。

对于框支柱、一字形剪力墙等情况而言,则要求更严格。

抗震等级低或非抗震时可适当放松,但任何情况下不得小于1.05。

2.限制墙柱的轴压比,通常取底截面(最大轴力处)进行验算,若截面尺寸或混凝土强度等级变化时,还验算该位置的轴压比。

SATWE验算结果,当计算结果与规范不符时,轴压比数值会自动以红色字符显示。

3.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墙肢轴压比的计算时,规范取用重力荷载代表值作用下产生的轴压力设计值(即恒载分项系数取1.2,活载分项系数取1.4)来计算其名义轴压比,是为了保证地震作用下的墙肢具有足够的延性,避免受压区过大而出现小偏压的情况,而对于截面复杂的墙肢来说,计算受压区高度非常困难,故作以上简化计算。

4.试验证明,混凝土强度等级,箍筋配置的形式与数量,均与柱的轴压比有密切的关系,因此,规范针对情况的不同,对柱的轴压比限值作了适当的调整(抗规6.3.6条注)。

5.当墙肢的轴压比虽未超过上表中限值,但又数值较大时,可在墙肢边缘应力较大的部位设置边缘构件,以提高墙肢端部混凝土极限压应变,改善剪力墙的延性。

当为一级抗震(9度)时的墙肢轴压比大于0.3,一级(8度)大于0.2,二级大于0.1时,应设置约束边缘构件,否则可设置构造边缘构件,程序对底部加强部位及其上一层所有墙肢端部均按约束边缘构件考虑。

PKPM系列软件常见问题

PKPM系列软件常见问题

(2)斜支撑输入中的常见问题 设计人员在输入支撑时,可以按照楼层输入, 也可以直接输入标高,这样在PM中看似可以建 立上述的模型,但实际上在SATWE中会进行处 理,所有的支撑上下节点均强制位于楼层处, 因此上图中PM输入的斜撑在SATWE中变成了 水平撑。 对于这种情况,用户可以在建模时增加标准 层来解决。
柱间支撑
图1 PMCAD中输入的支撑
所有的支撑上 下节点均强制 位于楼层处
图2 SATWE软件将支撑下端强制在楼层处
14、钢柱底铰接
当底层柱底都设定为铰接后,结构也将产生机构。应至 少有一根柱底是刚接。
应至少有一个节点是刚接。
底部结构产生机构
15、体育馆馆等空旷结构建模的常见问题 (1)“上节点高”超过层高
18、一个节点所连梁数超过6根的处理方法 目前的PKPM系列软件只允许一个节点最多连 6根梁,如果遇到一个节点所连梁数超过6根的 情况则需要加环梁解决。 以下是某工程的具体处理方法。
结构三维轴侧图
此节点连 了8根梁
第三层结构平面图
环梁
环梁平面图
二\、其他问题
(一)、砼剪力墙暗柱为什么会超筋?
此柱高代表层高
降节点高超过层高
幻灯片
(2)圆弧型网格线通过抬节点高变成螺旋线
螺旋梁
16、PMCAD软件在竖向导荷时提示某层房间不能导 荷 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轴线间形成的房 间其夹角小于15度。 如下例所示,该工程显示4层第37号房间不 能导荷。
结构平面图
局部放大图
17、墙下无轴线 老一些版本的PMCAD软件在竖向导荷时有时 会提示墙下无轴线(如下图所示)。
注意:当然可以采用更先进 的建模——空间建模。这样 可以随心所欲。无须考虑简 化的问题。可以采用 SPASCAD——PMSAP来建 模、分析。

PKPM软件应用之多塔、错层及设缝结构的分析和性能控制方法

PKPM软件应用之多塔、错层及设缝结构的分析和性能控制方法
定义了多塔又会怎样? ¾除了结构的周期比以外,其它的性能参数均能保证正确。
结构的性能参数和构件设计一般应以多塔模型为主,单塔 次之。但是,如果上部塔数较多(≥3个),有条件时,按 两种模型取大设计,如果塔数太多,则只能按单塔设计。
多塔结构的底盘层数较多,则必须按多塔计算,不能切开 处理。此时,结构的周期比要专门研究。
求。
仅就上部结构而言,“缝”将结构划分成几个较为规则的 抗侧力结构单元,各结构单元之间完全分开。所以,各结 构单元有独立的变形,若忽略基础变形的影响,各单元之 间相对独立。这一点可以认为是多塔楼结构的极端形式。 多塔楼结构的各塔通过底盘相互发生影响,而带缝结构是 从上到基础都是断开的,可以认为是一种特殊的多塔结构。
6
整体分析模型,用于控制除周期比以外的 结构整体性能和构件设计
2009-2-19
计算周期比的分离模型
底盘为地下室
地上部分各自分别 建模、计算
分离模型1
计算周期比的分离模型
分离模型2
底盘为地上部分
多塔结构整体计算与切开分析的对比 底盘平面地下2层、地上2层
多塔标准层平面35层
按多塔模型计算的结构周期
1
2009-2-19
¾ 塔是工程概念
¾ 各塔独立计算风荷载,计算一个塔的风荷载时, 就好像其余塔不存在
¾ 塔之间遮挡的考虑可以通过交互定义实现 ¾ 位移、位移比分塔统计 ¾ 剪重比分塔统计 ¾ 偶然偏心地震的偏心距分塔考虑
多塔工程例:大底盘七塔之大底盘
多塔工程例:大底盘七塔之七塔
¾ 刚性楼板是力学概念
¾ 多塔结构的振动特征,多塔部分将有独立的变形,通 过下部连接部分互相影响。
塔1 塔2
在塔内可以有自己的刚性楼板和弹性节点 塔和刚性楼板不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

PKPM软件常遇疑难问题解答

PKPM软件常遇疑难问题解答

PKPM软件常遇疑难问题解答1、问:PMCAD中若修改标准层平面布置(如增、删杆件)会影响已输入的荷载吗?答:不会,在A菜单修改完存盘退出后,应执行一遍1,2菜单内容,并且进行“输入次梁楼板”菜单应选第二项进入。

再进行3菜单看各杆件荷载值和分布,除一些因修改打断(长度有变化)的杆件上的荷载自动给删除外,其它杆件上的荷载均被保留。

2、问:结构上多塔、错层的含义是什么?如果多塔楼之间层高不同能认为是错层吗?答:结构设计上多塔、错层与日常习惯认为是有区别的,错层一般指结构中的竖向受力构件在某一层(或几层)没有与该层平面构件相连系而跨跃该层(或几层)延伸至上层,则认为有错层,多塔是指几栋建筑物或者底部几层,或者顶部几层(可能中部几层)平面构件(包括楼板)连在一起,其它各层结构自成体系,称为多塔楼结构。

多塔楼之间层高不同的楼层只要不是连接部分的楼层,其本身是各自独立受力的,不能认为是错层。

3、问:有时更版后PMCAD与基础或TAT无法接力运行是什么原因?答:由于PMCAD系列CAD软件数据共享有一定格式,软件更版一些模块作了功能的修改和补充,软件模块之间数据传递格式可能有所改变或补充,因此更版时必须将有关联的模块都进行更新,这样才能保证整体软件的数据互相连接,达到一体化运行(具体请在更版时向CAD工程部有关技术人员咨询)。

另外盗版和从非正规途径拿来的软件是完全不可能达到上述要求的,软件的接力运行是不稳定的,并且会由于数据格式上的问题造成运算结果的错误4、问:在基础软件中如何获得上部结构传给基础荷载的标准值?答:在JCCAD的“输入荷载”中选“荷载参数”在弹出窗口把恒、活荷载分项系数改为1;在EF“信息输入”弹出窗口中把恒、活荷载分项系数改为1;ZJ的“上部荷载”中的组合信息窗口,把恒、活荷载分项系数改为1;BOX“荷载输入”菜单中的“荷载分项,组合,组合值系数”将恒、活分项系数改为1,即可5、问:我们单位设计一般都是多层结构,是否只需一个PK就能满足要求?答:工程设计本身是一个系统化工作,PKPM软件针对设计特点,每个模块都是有密切联系的。

0618 多塔模型问题

0618 多塔模型问题

多塔模型的导入处理目前的PKPM版本中的多塔模型导入到Bld后,主要会出现以下情况。

情况一导入后,原先在PKPM中定义的多塔信息消失,原来的各个塔块都属于Base塔。

造成不能分塔计算风荷载作用、地震作用等。

PKPM模型多塔定义,如图1所示。

图1导入到Building之后,各塔块都归为Base塔中,如图2所示:图2解决办法:较为简捷的办法可以采用“结构--标准层和楼层--定义塔”命令,直接指定多个塔块。

注意在指定塔块的时候,应在“楼层视图”下的“顶视图(ctrl+shift+T)”模式下,选择大底盘顶层的上一层为开始楼层(上图为F3),点击“指定范围”,用闭合折线围区的方法选择塔块1,点击“新建塔”。

同样操作,指定塔块2。

完成后点击“适用”。

如图所示。

图3分塔成功后,可指定不同塔块的层高、楼板类型、风荷载体型系数,可分别查看各个塔块的层结果等。

情况二如果在PKPM建模过程中,采用的是广义标准层的组装方式,导入后,PKPM的多塔信息消失,所有塔块都属于base塔,且各个塔块底标高呈传递的关系。

如图4所示。

图4解决方法:较为简捷的方法仍为使用“定义塔”命令,操作步骤同例一。

建议先定义最高位置的塔块,“开始楼层”仍然定义为大底盘的上一层,必要时可钝化掉大底盘部分。

如图5。

图5分别定义所有塔块后,点击“适用”即可。

情况三上述两种情况,在使用“定义塔”命令时,如果程序出现如图6的报错信息时,则请确定在指定塔块时,开始楼层、塔块范围是否选择正确。

如果仍然无法成功分塔,则需要用复制标准层的方法建立多塔模型。

图6主要操作步骤如下:以情况一为例:点击菜单命令【结构—标准层和楼层—标准层和楼层】,在“塔块”对话框中,添加相应的塔块数。

如图7所示。

图7分别在各个塔块中,添加需要的标准层。

其中,“楼层数量”取塔块中的楼层数,“所属标准层”宜取大底盘的上一层。

程序会自动生成新的标准层(这里为P12,P13)。

如图8所示。

图8在Base塔中,将除大底盘所在楼层外的其他楼层删除。

pkpm系列软件在结构设计中的应用与探讨

pkpm系列软件在结构设计中的应用与探讨

案例一:高层住宅结构设计
精细化分析
软件提供了丰富的分析工具,可以对高层住宅结构进行风载、地震等复杂工况下的精细化分析。通过模拟实际工况,可以提 前发现潜在的结构问题,提高设计质量。
案例二:大型商业综合体结构设计
复杂结构处理能力 协同设计
在大型商业综合体结构设计中,pkpm系列软件 展现出强大的复杂结构处理能力。软件支持多塔 、大跨度、异形结构等多种复杂形式,能够满足 大型商业综合体的多样化设计需求。
软件支持多专业协同设计,能够将建筑、结构、 机电等专业紧密结合,提高设计效率。同时,通 过数据共享和实时同步,可以避免设计过程中的 冲突和重复工作。
案例三:复杂桥梁结构设计
参数化设计与优化
在复杂桥梁结构设计中, pkpm系列软件提供了参数 化设计工具,可以通过调整 关键参数实现结构的优化设 计。软件还支持多种桥型和 跨度,能够满足不同规模和 类型桥梁的设计需求。
该软件拥有完整的建筑设计流程,包 括方案设计、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 等阶段,为用户提供全面的解决方案。
主要功能模块
建筑设计模块
提供建筑方案设计和施工图绘制功能,支持建筑 平面、立面、剖面的设计。
结构设计模块
进行结构分析和设计,包括框架、剪力墙、梁板 柱等结构形式。
水暖电设计模块
进行给排水、暖通空调、电气等专业设计,提供 相应的设备和管道布置功能。
标注与注释
软件提供了丰富的标注和注释工具,可以对施工图进 行详细的标注和说明。
输出与打印
生成的施工图可以输出为多种格式,方便打印和存档。
03
PKPM系列软件在结构设计 中的优势与局限性
优势
高效建模与计算
PKPM系列软件提供了快速、准确的建模工具,能够快速建立结构模 型并进行计算分析,大大提高了设计效率。

PKPM软件在应用中的问题解析

PKPM软件在应用中的问题解析

《PKPM软件在应用中的问题解析》目录目录第一章:砖混底框的设计(一)“按经验考虑墙梁上部作用的荷载折减” (二)“按规范墙梁方法确定托梁上部荷载” (三)“底框结构剪力墙侧移刚度是否应该考虑边框柱的作用”(四)混凝土墙与砖墙弹性模量比的输入(五)砖混底框结构风荷载的计算(六)砖混底框不计算地震力时该如何设计?(七)砖混底框结构刚度比的计算与调整方法探讨第二章:剪切、剪弯、地震力与地震层间位移比三种刚度比的计算与选择(一)地震力与地震层间位移比的理解与应用(二)剪切刚度的理解与应用(三)剪弯刚度的理解与应用(四)《上海规程》对刚度比的规定(五)工程算例(六)关于三种刚度比性质的探讨第三章:短肢剪力墙结构的计算(一)短肢剪力墙结构中底部倾覆力矩的计算(二)带框支结构短肢剪力墙的计算第四章:多塔结构的计算(一)带变形缝结构的计算(二)大底盘多塔结构的计算第五章:总刚计算模型不过的主要原因(一)多塔定义不对(二)悬空构件(三)铰接构件定义不对第六章:错层结构的计算(一)错层结构的模型输入(二)错层结构的计算第七章:pkpm软件关于砼柱计算长度系数的计算(一)规范要求(二)工程算例(三)satwe软件的计算结果(四)注意事项(五)如何判断“水平荷载产生的弯矩设计值占总弯矩设计值的75%以上”这个条件?第八章:梁上架柱结构的荷载导算(一)工程概况(二)内力分析第九章:如何选择剪力墙连梁的两种刚度模型(一)剪力墙连梁变形的相对位移(二)结论第十章:板带截面法计算板柱剪力墙结构体系(一)板柱剪力墙结构体系的计算方法(二)有限元法计算的问题(三)板带截面法的特点第十一章:弹性楼板的计算和选择(一)什么是弹性楼板(二)弹性楼板的选择与判断(三)四种计算模式的意义和适用范围(五)工程实例第十二章:斜屋面结构的计算(一)斜屋面的建模(二)软件对屋面斜板的处理(三)斜屋面结构的计算(四)工程实例第十三章:次梁按主梁输和按次梁输的区别(一)导荷方式相同(二)空间作用不同(三)内力计算不同(四)工程实例第十四章:不规则结构方案调整的几种主要方法(一)工程算例1(二)工程算例2第十五章:用satwe软件计算井字梁结构,为什么其计算结果与查井字梁结构计算表相差很大?(一)计算假定不同(二)计算假定不同的结果(三)工程算例(四)砖混结构,井字梁楼盖,如何计算?第十六章:jccad软件应用中的主要问题(一)地质资料的输入(二)荷载的输入(三)筏板基础的输入(四)弹性地基梁基础第十七章:基础的计算(一)联合基础的计算(二)砖混结构构造柱基础的计算(三)浅基础的最小配筋率如何计算?(四)基础重心校核(五)弹性地基梁5种计算模式该如何选择?(六)桩筏筏板有限元计算筏板基础时,倒楼盖和弹性地基梁板模型计算结果差异很大,为什么?(七)为什么同一个梁式筏板基础,采用梁元法计算和采用板元法计算二者之间会相差较大?(八)基础沉降计算时,为什么会出现沉降计算值为0?(九)基床反力系数k值的计算(十)单桩刚度的计算第十八章:钢结构(一)mu<1.2mp何意?如何解决?(二)节点域不满足要求何意?如何解决?(三)门式刚架结构,柱子的截面很大,应力比也很小,为什么柱长细比总不能满足要求?第十九章:其它问题(一)结构周期比的计算(二)为什么satwe软件在调整0.2q0系数时要默认最大值为2.0?如果想突破最大默认值该怎么办?(三)为什么有时候弹性板下的位移值小于刚性板下的位移值?(四)模拟施工1、模拟施工2和一次性加载三者之间有何联系与区别?(五)如果地震加速度值不是规范规定中的值该怎么办?(六)砼柱的单、双偏压计算该如何选择?(七)梁柱重叠部分简化为刚域该如何选择?(八)结构振型数的选取(九)顶塔楼地震作用放大系数该如何填?(十)底部加强区起算层号该如何填?(十一)结构基本周期是什么意思?该如何填?(十二)一根砼柱托两根不在同一条轴线上的梁该如何实现?(十三)砼剪力墙暗柱为什么会超筋?(十四)剪力墙边缘构件,钢筋配筋面积太大怎么办?(十五)如何解决人防地下室工程梁延性比超限问题?(十六)斜支撑输入中的常见问题(十七)satwe软件中“强制执行刚性板假定”是何意?该如何选择?(十八)何时考虑双向地震作用?(十九)satwe和tat软件中“底层柱墙最大组合内力”里的值是设计值还是标准值?可否作为基础设计依据?《PKPM软件在应用中的问题解析》讲义-一-第一章砖混底框的设计(一)“按经验考虑墙梁上部作用的荷载折减”⑴由于墙梁的反拱作用,使得一部分荷载直接传给了竖向构件,从而使墙梁的荷载降低。

多塔计算

多塔计算
PKPM 软件在应用中的问题解析—多塔结构的计算 发表日期:2009-8-4 来源:中大网校 [] [网络课堂] [在线考试]
多塔结构的计算 (一)带变形缝结构的计算⑴带变形缝结构的特点: ①通过变形缝将结构分成几块独立的结构。 ②若忽略基础变形的影响,各单元之间完全独立。 ③缝隙面不是迎风面。 ⑵计算方法: ①整体计算的注意事项: a)在 SATWE 软件中将结构定义为多塔结构; b)所给振型数要足够多,以保证有效质量系数>90%; c)定义为多塔后,对于老版本软件,程序将对每一个缝隙面都计算迎风面,因此风荷
2007-10
-28
#3
00:24
lucky10010 助理工程师
我也将多塔切开计算了,模型是在地下室以上,也就是塔的起点将其中一个 塔去掉了,保留地下室和另一个塔,但算出来的周期和上面差不多,急啊! 是不是这样切得有问题啊?
精华 0 积分 16 帖子 26 水位 53 技术分 0
2007-10
-28
本篇文章来源于[中大网校 ] 转载请注明出处;原文链接地址: /jg/jg1/fudao/204652796331.html 如果采用 PKPM-SATWE 软件计算的话,根据建研院 PKPM CAD 工程部发的一本补充说 明,明确回答了对于大底盘多塔结构或带变形缝但基础相连的结构,在计算结构的剪重比、 位移比、刚度比和周期比时,由于规范中规定的计算公式都是按单塔计算的,所以用户应该 按单塔计算。 这是因为下部结构虽然连在一起,但每个塔楼都是独立自由振动的。如果采用多塔模型计算, SATWE 程序在计算每一层的剪重比时分母是取的多塔同一层质量之和,计算结果会偏小。 而结构周期是取的整体周期,不能输出每个塔楼的周期比。位移比和刚度比虽然程序是按每 个塔输出的,但规范规定结构的位移比应是刚性楼板假定下计算的,而非分块无限刚假定下 计算的,且多塔于大底盘结合处的刚度比该如何计算规范没有说明。 但计算结构的内力和配筋时,可以整体建模计算,只是振型数要多给一些。

PKPM中的多塔计算

PKPM中的多塔计算

关于PKPM中的多塔计算整理:老济南/cgi-bin/ut/topic_show.cgi?id=33631&h=1&bpg=1&age=-1一:问题的提出:[moresky/2003-07-24]某框架,地下三层,地上五层。

11m柱网,柱断面1050X1050。

整体尺度200X250m。

下部分是一个整体,地上部分用一个大“十”字分成四个部分(温度缝)。

SATWE中定义成4个塔(1、2、3、4)。

计算结果层间位移最大达到1/410!将上述模型修改一下,即地上部分仅留塔1,其它3个塔全删掉,多塔定义也删掉,然后再算,最大层间位移减少到1/700!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距?我在用SATWE进行多塔计算时要注意些什么?从说明书实在找不到什么有价值的东西。

还有,多塔计算结果中的周期并没有按塔区分,那么这个周期的物理意义是什么?唉,好多困惑。

[moresky/2003-07-24]我用“多塔”搜索了一下这个话题,论坛发现两篇东东,一篇讲:《PKPM新天地》2003年第三期上有这方面讨论。

大致是讲分缝时建筑各部分可以分开计算,但是风荷载要手工修改,多塔配筋不能分开计算。

还有一篇中说道:问:在计算多塔结构时,应注意哪些问题?8004答:1)在多塔结构中,每层有两块或更多的相互独立平动的楼板。

每块楼板的平动与其它楼板无关,只是通过底盘有所影响。

由于多塔的这种性质,决定了各塔的振动中的独立性。

因此,为了使各塔均受到合理地震力,振型数不应小于12,如考虑藕联则应更多;2)在某一振型中,不能理解为某一塔的振动周期,而应理解为整个结构的周期,只是这个周期的振动以该塔为主。

在多塔结构中,不存在严格的各塔独立的周期,而应理解为各振动对哪个塔贡献大,或该振型对哪个塔的反应大。

没有人参与这个问题的讨论吗?继续等待中[WYQ/2003-07-28]你将四个小塔变成一个塔,塔的刚度增大很多,所以位移会减小。

[zw_xian2003/2003-07-28]关于多塔楼,不能将整体计算的位移认为是最终结果,你能够说清楚到底是那个塔楼的计算成果,一般对于这种情况,第一,先按照整体计算,按规范取够振型,这一点很重要,指导振型参与系数超过90%, 第二,将四个塔楼分别计算,研究其单个的特性,与整体计算结果对比,当然整体计算考虑耦联;第三,采用别的软件计算,这样有个对比,当然若有国外的ETABS更好,其它软件也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KPM软件在应用中的问题解析―多塔结构的计算
多塔结构的计算
(一)带变形缝结构的计算⑴带变形缝结构的特点:
①通过变形缝将结构分成几块独立的结构。

②若忽略基础变形的影响,各单元之间完全独立。

③缝隙面不是迎风面。

⑵计算方法:
①整体计算的注意事项:
a)在SATWE软件中将结构定义为多塔结构;
b)所给振型数要足够多,以保证有效质量系数>90%;
c)定义为多塔后,对于老版本软件,程序将对每一个缝隙面都计算迎风面,因此风荷载计算偏大;新版本软件增加了一项新的功能。

即可以人为定义遮挡面。

从而有效地解决了这一问题。

d)周期比计算有待商讨。

②分开计算的注意事项:
a)旧版软件除风荷载计算有些偏大外,其余结果都没问题,新版软件定义遮挡面后,风荷载计算也没有问题了。

b)一般而言,对于基础连在一起的带变形缝结构,由于基础对上部结构整体的协调能力有限,所以建议采用分开计算。

(二)大底盘多塔结构的计算
⑴大底盘多塔结构的特点:
①各塔楼拥有独立的迎风面。

②各塔楼之间的变形没有直接影响,但都通过大底盘间接影响其他塔楼。

③塔楼与刚性板之间没有―一对应关系,一个塔楼可能只有一块刚性板,也
可能有几块刚性板。

④大底盘顶板应有足够的刚度以协调各塔楼之间的内力、变形和位移。

⑵计算方法:
①在SATWE软件中将结构定义为多塔结构;②位移比、大底盘以上的各塔楼
的刚度比均正确;③周期比、转换部位的刚度比计算有待商讨。

⑶大底盘多塔结构刚度比的计算方法:大底盘多塔结构在大底盘与各主体之
间的刚度比如何计算规范并没有说明,但也没有说不要求。

SATWE软件仅仅输出1号塔的主体与大底盘相比较的结果,其它塔与大底盘相比的结果则用“*”号表示。

①大底盘多塔结构刚度比的整体计算:根据龚思礼先生主编的《建筑抗震设计手册》提供的方法:要求在计算大底盘多塔结构的地下室楼层剪切刚度比时,大底盘地下室的整体刚度与所有塔楼的总体刚度比不应小于2,每栋塔楼范围内的地下室剪切刚度与相邻上部塔楼的剪切刚度比不宜小于1.5.
②大底盘多塔结构刚度比的分开计算:
a)根据《上海规程》第6.1.19条中条文说明中建议的方法:如遇到较大面积地下室而上部塔楼面积较小的情况,在计算地下室相对刚度时,只能考虑塔楼及其周围的抗侧力构件的贡献,塔楼周围的范围可以在两个水平方向分别取地下室层高的2倍左右。

b)在各塔楼周边引45度线,45度线范围内的竖向构件作为与上部结构共同作用的构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