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22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22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于 具有拒虫的香气且永久保持 。
前来瞻仰宋庆龄故居的人们总爱在两棵樟树 前留影纪念。
枝干粗壮 树叶稠密 四季常青 蓬蓬勃勃
• 作业 •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 2、认真完成习字册。 • 3、搜集宋庆龄的详细资料,思考:人们为
什么总爱在两棵樟树前留影?
作业: 课文借物喻人,借赞美樟树来缅怀宋庆龄。其
①爱因斯坦潜心科学研究,无论
,
他总是在思考科学工作中遇到的难题。
②无论刮风还是下雨,邮递员总是
。
无论 ,它们总是 。
樟树不高,但它的枝干粗壮, 而且伸向四面八方,伸得远远的。 稠密的树叶绿得发亮。樟树四季 常青,无论是夏天还是冬天,它 们总是那么蓬蓬勃勃 。
宋庆龄青年时代就追随孙中山,献身 革命,在长达70年的革命战斗生涯中,她永 葆革命青春和旺盛的革命斗志,把毕生的精 力都献给了世界和平和人类进步事业,这就 如樟树蓬__蓬__勃__勃_;
填空
宋奶奶一生永葆革命的青春,就如樟树 蓬蓬勃勃 ;
我挑战 我自信
樟树不高,但它的_______ , 而且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的树叶_______ 。樟树四季 常青,无论是___________,它们 总是那么____________。
樟树不高,但它的枝干粗壮,而 且伸向四面八方,伸得远远的。稠 密的树叶绿得发亮。樟树四季常青, 无论夏天还是冬天,他们它们总是
概括——具体
这是两棵( )的樟树。
“我舍不得这两棵树。”
1922年的一天,孙中山接 到密报,叛变的部队要攻打 他的住地。
孙中山要宋庆龄跟他一 起撤离,宋庆龄却坚定地说: “中国可以没有我,不可以 没有先生。为了中国,你先 走。”
四下第22课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22、宋庆龄故居的樟树一、重点字音:宋庆龄樟树稠密蓬蓬勃勃繁衍纪念寄生崇敬瞻仰粗壮即使二、重点字词:宋庆龄樟树稠密蓬蓬勃勃繁衍寄生崇敬瞻仰搬家粗壮石榴树保持枝枯叶落家具高贵三、课文内容:1、课文描写了宋庆龄故居的两棵樟树的外形和生长特点,以及具有拒虫的香气且能永久保持的可贵之处,表达了对这两棵樟树的赞美和对宋庆龄的怀念之情。
以樟树为线索,先写宋庆龄舍不得故居前的两棵樟树,再写樟树的外形和可贵之处,最后写人们爱在樟树前留影纪念。
写法:借物抒情、以树喻人。
2、樟树不高,但它的枝干粗壮,而且伸向四面八方,伸得远远的。
稠密的树叶绿得发亮。
樟树四季常青,无论是夏天(严寒、狂风、洪涝)还是冬天(酷暑、暴雨、干旱),它们总是那么蓬蓬勃勃。
樟树最可贵之处在于能永久保持拒虫的香气。
作者之所以写宋庆龄故居的樟树,人们之所以爱在那两棵樟树前留影纪念,都是因为樟树不仅长势蓬蓬勃勃,具有拒虫的香气,而且这种香气能够永久保持;更因为宋庆龄也像樟树那样坚强不屈,一身正气,令敌人畏惧。
人们总爱在樟树前留影纪念,表达了对宋庆龄的衷心爱戴、崇敬和怀念。
3、第四段写樟树的外在美(外形美)。
其外形是枝干粗壮,树叶稠密;生长特点是四季常青,长势蓬蓬勃勃,读时应带着饱满的激情,以热爱、赞美的语气,读出樟树的勃勃生机。
第五段采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赞扬樟树的内在美(品质美)。
先讲别的树木容易招虫,并举石榴树为例证实;再讲樟树的可贵之处,即樟树有拒虫的香气,而且这种香气能够永久保持。
即使……仍然……表示假设关系,只要……就……表示条件关系,这两句是对前一句的补充说明。
要读出对樟树的赞美,品味樟树的可贵之处。
4、宋庆龄为什么舍不得故居前的两棵樟树?(宋庆龄热爱故居的两棵樟树,是因为樟树无论生存环境如何变化,总是那么蓬蓬勃勃,充满活力,更可贵的是樟树具有永久保持拒虫香气的特点。
)5、课外拓展(1)、宋庆龄(1893年1月27日-1981年5月29日),是已故中国革命家及中华民国国父孙中山的第二任妻子。
22《宋庆龄故居的樟树》课件
樟树不高,但它的枝干粗壮,而 且伸向四面八方,伸得远远的。
4
樟树不高,但它的枝干粗壮,而 且伸向四面八方,伸得远远的。
4
稠密的树叶绿得发亮。 稠密的树叶绿的很。
4
樟树四季常青,无论是夏天 还是冬天,它们总是那么蓬蓬 勃勃。
无论是( )还是( ), 它们总是那么蓬蓬勃勃。
4
宋庆龄的一身正气,从不 向反动势力妥协,她在任何情 况下都保持着坚定的政治原则 ,威武不屈,她一身正气,一 身傲骨让敌人敬畏,永留人们 心中。
人们怀着崇敬的心情前来瞻仰宋庆龄的故 居,也总爱在这两棵樟树前留个影,作为永 久的纪念。
作业
1.继续搜集宋庆龄的故事,感受樟树与宋庆龄之间的关系。 2.“一切景语皆情语”,“借物喻人”是作文中常见的表现手法,从 下面的推荐中,选择一篇读一读。 《茶花赋》作者:杨朔 《白杨礼赞》作者:茅盾 《白杨》作者:袁鹰 《落花生》作者:许地山 《桃花心木》作者:林清玄 《梅花魂》作者:陈慧瑛
别的树木容易招虫。从同一棵石榴树上,可以捉
到三四种不同的虫子。它们还要养儿育女,繁衍后
代,子子孙孙都寄生在树上。而樟树本身却有一种
香气,而且这种香气能永久保持。即使当它枝枯叶
落的时候,当它已经作为木料制作成家具的时候,
它的香气仍然不变。只要这木质存在一天,虫类就
怕它一天。樟树的可贵之处就在这里。
当它枝繁叶茂的时候…… 当它枝枯叶落的时候…… 即使它作为木料制作成家具的时候…… 这木质存在一年…… 这木质存在十年…… 这木质存在一百年……
别的树木容易招虫。从同一棵石榴树上,可以捉 到三四种不同的虫子。它们还要养儿育女,繁衍后 代,子子孙孙都寄生在树上。而樟树本身却有一种 香气,而且这种香气能永久保持。即使当它枝枯叶 落的时候,当它已经作为木料制作成家具的时候, 它的香气仍然不变。只要这木质存在一天,虫类就 怕它一天。樟树的可贵之处就在这里。
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22宋庆龄故居的樟树》课文
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22宋庆龄故居的樟树》课文22宋庆龄故居的樟树上海宋庆龄故居的庭院里有两棵树。
有一次,周恩来同志觉得那房子小了一点,就劝宋庆龄同志搬个家。
她不肯,说:“我舍不得这两棵树。
”这是两棵樟树。
樟树不高,但它的枝干粗壮,而且伸向四面八方,伸得远远的。
稠密的树叶绿得发亮。
樟树四季常青,无论是夏天还是冬天,它们总是那么蓬蓬勃勃。
别的树木容易招虫。
从同一棵石榴树上,可以捉到三四种不同的虫子。
它们还要养儿育女,繁衍后代,子子孙孙都寄生在树上。
而樟树本身却有一种香气,而且这种香气能永久保持。
即使当它枝枯叶落的时候,当它已经作为木料制作成家具的时候,它的香气仍然不变。
只要这木质存在一天,虫类就怕它一天。
樟树的高贵之处就在这里。
人们怀着崇敬的心情前来瞻仰宋庆龄的故居,也总爱在这两棵樟树前留个影,作为永久的纪念。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片断赏析教材简析:本文描写了宋庆龄故居的两棵樟树的外形和生长特点,以及具有拒虫的香气且能永久保持的高贵之处,表达了对这两棵樟树的赞美和对宋庆龄的怀念之情。
表面看,文章层次清楚地介绍了樟树的外形及作用,但真正的目的是要借樟树要赞扬宋庆龄高尚的品格和坚毅的革命情怀。
因此,教学本课的难点就在于要通过理解樟树的可贵之处来引领学生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
片断教学:为了能突破这一难点,且要在学生个性感悟的基础上有所收获,而不是通过教师的传授来让学生机械记忆宋庆龄的高贵品质。
我作了以下设计:在教学完樟树的外形特点和作用之后,学生很顺利地知道了樟树的外形特点:蓬蓬勃勃,具有顽强的生命;樟树的高贵之处在于:具有拒虫的香气,并且这种香气能永久保持。
这时,我引领学生回到课始的问题:文章的题目是宋庆龄故居的樟树,那写樟树和宋庆龄有什么关系呢?围绕这一问题,我让学生介绍在课前了解到的宋庆龄的相关资料和小故事,且边听边想:宋庆龄和樟树和哪些相似之处?然后展开小组讨论,最后代表发言。
有的说:樟树长得蓬蓬勃勃,而宋家三姐妹的外表也是非常出众的,因此从外形看,宋庆龄和樟树一样长得挺拔秀丽。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教学设计5篇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教学设计5篇下面是整理的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教学设计5篇,供大家参阅。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重要段落。
2.联系课文内容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樟树的可贵之处,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体会作者对宋庆龄的崇敬和怀念之情。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读三组词语:粗壮稠密四季常青蓬蓬勃勃养儿育女子子孙孙繁衍后代瞻仰祟敬纪念2.给每组词语归类,教给学生识记词语的办法。
第一组:描写樟树。
第二组:描写石榴。
第三组:人们对宋庆龄的感情。
3.指导学生积累词语的方法。
二、设疑导读1.出示课文的第一至三段和最后一段。
(1)学生自由读课文,说说这两个部分分别在讲什么?有什么共同之处?(2)感情朗读。
(3)质疑:为什么宋庆龄舍不得离开两棵樟树?为什么人们总爱在两棵樟树前留影纪念?三、精读感悟。
(一)学习课文的第三段。
1.看图:说说这是两棵怎样的樟树呢?2.自由读课文第三段。
通过朗读,说说你感受到这是怎样的两棵樟树呢?你是怎么感受到的?(相机理解词语。
)3.文中的哪一个词语能够把樟树的特点全部包括在内?4.谁能通过自己的朗读来赞美这两棵樟树?5.试着背诵第三段。
(树干——树叶——无论——总是)(二)学习课文的第四段。
1.樟树的勃勃生机让宋庆龄舍不得,让宋庆龄更难舍的是什么什么呢?请同学们读课文的第四自然段。
2.学生自由读,边读边划出描写樟树的句子。
3.交流。
(香气——永久保持)感受表达的.层层递进。
4.感情朗读,感受对樟树的赞美之情。
5.为了让樟树更可贵,作者还写了别的树容易招虫的缺点来衬托。
感情朗读。
(读出对别的树的不屑。
)四、引领提升1.说说为什么宋庆龄舍不得的这两棵樟树的原因。
2.说说人们总爱在宋庆龄的故居的樟树前留影的原因。
3.看宋庆龄的资料和图片。
五、实践活动1.故事会:我心中的宋奶奶2.背诵全文。
板书设计: 22 宋庆龄舍不得蓬蓬勃勃故居的樟树香气永久保持人们也总爱精神蓬勃坚强不屈一生正气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教学设计2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通过细读课文,了解樟树的特点。
小学语文苏教版(2001)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22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章节测试习题
章节测试题1.【答题】《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文中所写的宋庆龄故居在()。
A.北京B.南京C.上海【答案】C【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理解能力。
【解答】对于课文内容的掌握,都是基于读懂课文的基础之上,学生在学习课文内容时一定要对文章进行深刻记忆,详细了解。
2.【答题】《宋庆龄故居的樟树》课文重点写()。
A.樟树B.宋庆龄故居C.宋庆龄【答案】A【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理解能力。
【解答】对于课文内容的掌握,都是基于读懂课文的基础之上,学生在学习课文内容时一定要对文章进行深刻记忆,详细了解。
3.【答题】看拼音,写词语(根据本单元内容填写)。
瞻仰繁衍繁茂稠密fán mào chóu mì( ) ( )zhān yǎnɡfán yǎn( )( )【答案】繁茂;稠密;瞻仰;繁衍【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拼音及生字的掌握情况。
【解答】看拼音写词语,重要的是读准声母和韵母,注意调号,多拼读两遍就不会出错。
平时要规范汉字的书写,按正确的笔画顺序书写汉字,把字写规范、写整齐、写美观。
4.【答题】选字组词。
配灵家年荣南( )龄岭( )搬( )般( )繁( )( )敏【答案】年龄;岭南;搬家;般配;繁荣;灵敏【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形近字并组词的能力。
【解答】由于形近字它们在笔画上有细微的差别,所以读音和意思就不同,辨析时要注意它们的结构,有时还要结合它们的意思。
注意平时的积累与读写。
5.【答题】我会为加下划线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A.托付;委托B.依附C.通过邮局传送1.它们还要养儿育女,繁衍后代,子子孙孙都寄生在树上。
( )2.我将一份礼物寄给了远方的朋友。
( )3.他把一本书寄存在我这里。
( )【答案】1.B;2.C;3.A【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一字多解的掌握情况。
【解答】解答本题,需注意同一个汉字,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有不同的意思。
掌握这一点要注意平时的积累和运用。
四下22《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22、宋庆龄故居的樟树一、教学目标1、运用已有的识字策略学习本课生字,正确认读“龄”、“衍”,正确识记“稠、瞻”等生字字形;通过看图想象、联系上下文、比较等方法理解“稠密”、“繁衍”、“瞻仰”等词的意思。
2、抓住关键词句,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感悟,感受樟树外形特点和可贵之处。
3、用“无论……总是……”、“只要……就……”等关联词造句,练习背诵全文。
4、通过搜集的资料领会樟树和宋庆龄高尚人格之间的联系,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法。
体会作者对宋庆龄的崇敬与怀念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懂得樟树的可贵之处,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
难点:知道人们为什么总爱在宋庆龄故居的两棵樟树前留影纪念。
三、教学评价设计:1.在检查学生预习环节,通过查看预习单、听写、轮读、汇报、交流等形式了解学生独立识字、写字、读书及对课文内容掌握情况,以学定教。
2.在初读感知环节,通过给段落加小标题,提炼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的表达顺序,进一步提升学生整体把握文本的能力。
3.在精读感悟环节,采用默读、圈画、批注、交流、汇报等形式,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并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意象,走进作者的精神世界。
4.借助拓展小练笔,学会抓住几个不同的场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集中表现意象的表达方法,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四、教与学的准备:学生:完成预习单。
(见后附件1)教师:1.查看学生预习单,了解学情。
2.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课时:2 课时六、教学设计:第一课时环节一、整体感知——初读感知,整体把握(一)导入新课,走进意象。
1、出示樟树图片,谈话引入:阳春三月,百花争艳,树木葱茸,让我们把目光聚焦到这两棵树上。
(幻灯)知道这是两棵什么树吗?学生答,(板书:樟树)学生齐读两遍。
出示:这两棵就是宋庆龄故居的樟树(幻灯)2、师边板书边解说:注意“龄”字,左半边是个牙齿的齿字,因为从牙齿能看出一个人的年龄。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课文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课文宋庆龄故居是一座非常重要的历史遗迹,在中国历史上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和历史价值。
其中最为著名的景点之一就是故居内的樟树。
它被誉为“濒危樟树”的典范,不仅是一棵树,更是一段历史,也是一份传承。
樟树是宋庆龄故居的标志之一。
据说这棵樟树已经有700多年的岁月了。
在它长寿的岁月中,它被称为南方最大的榕树,散发着它强烈的生命力。
然而,时间的沉淀和现代化城市建设的拔掉了这棵樟树的生命力,没有人可以预测它的命运。
在现代统计学的学科框架中,对于物种生命力的测量叫做生存分析。
这种方法可以预测物种的存留时间,在这个时间里,通过可用的措施来确保这些物种的生存。
在这棵樟树的存留过程中,许多人开始关注并提出了许多可以保护这棵树的建议。
从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人们为环境保护付出的努力和坚持,这也表明了我们对历史、环境和文化遗产的珍爱和尊重。
这棵樟树连接着历史和现代,连接着人和自然,连接着现实和未来。
通过这个方法,我们可以看到樟树所具有的文化和历史的价值。
樟树是中国南方传统文化的一个代表。
它具有祭祀、许愿、保平安等吉祥的寓意。
因此,在中国南方的乡村,常常可以看到像樟树这样的大树,被人们视作是镇宅神。
在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中,樟树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在中国古代的传说和故事中,很多都涉及到樟树,甚至有樟树与龙王之间的传说。
在民间艺术中,也经常可以看到樟树这个主题。
所有这些都充分说明了樟树在华夏文化传统中所具有的重要地位。
故居内的樟树虽然已经过了700多年,但是它依然生机盎然,在舒展着自己的枝桠。
对于我们来说,这是一份历史和文化的财富,展现了中国千年传统文化的魅力。
在可预见的将来内,故居内的樟树不仅会成为银杏树对于黄山、金针梭对于安阳的象征,也将成为上海文化的重要象征。
同时,这也是我们放心得下心扉,将自己和后代纳发津脉的一件事。
总之,宋庆龄故居内的这棵樟树,不仅是一棵树,更是一份传承。
它代表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生命力的保护,也代表着市民对城市环境的关注和保护。
四下《宋庆龄故居的樟树》ppt课件语文课件PPT
樟树四季常青,无论是
( )还是(
),他
们总是那么蓬蓬勃勃。
这是两棵( )的樟树。
樟树不高,但它的枝干粗壮,而 且伸向四面八方,伸得远远的。稠 密的树叶绿得发亮。樟树四季常青, 无论夏天还是冬天,他们它们总是
那么蓬蓬勃勃。
樟树不高,但它的枝干粗壮,而 且伸向四面八方,伸得远远的。稠 密的树叶绿得发亮。樟树四季常青, 无论夏天还是冬天,他们它们总是
80.人生的冷暖取决于心灵的温度。 86.金钱损失了还能挽回,一旦失去信誉就很难挽回。 38.自己打败自己是最可悲的失败,自己战胜自己是最可贵的胜利。 1.胸有凌云志,无高不可攀。 22.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只有想不到的,没有做不到的! 88.时间是个常数,但也是个变数。勤奋的人无穷多,懒惰的人无穷少。 37.如果你曾经把失败当成清醒剂,就千万别让成功变成迷魂汤。 33.当你再也没有什么可以失去的时候,就是你开始得到的时候。 77.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53.所有的成功,都来自于不倦的努力和奔跑;所有的幸福,都来自平凡的奋斗和坚持,你无法找到捷径。 65.讨厌自己明明不甘平凡却又不好好努力。 80.心若改变,你的态度跟着改变;态度改变,你的习惯跟着改变;习惯改变,你的性格跟着改变;性格改变,你的人生跟着改变,你不要想着去改变世界,你首先需要改变的是你自己。 56.在生活中,我跌倒过。我在嘲笑声中站起来,虽然衣服脏了,但那是暂时的,它可以洗净。
概括——具体
这是两棵( )的樟树。
“我舍不得这两棵树。”
1922年的一天,孙中山接到密报,叛变 的部队要攻打他的住地。
孙中山要宋庆龄跟他一起撤离,宋庆龄却 坚定地说:“中国可以没有我,不可以没有 先生。为了中国,你先走。”
孙中山只能忍痛和宋庆龄道别。面对强敌, 宋庆龄毫不畏惧,在危难时刻,她大义凛然, 英勇战斗。等到确定孙中山安全后,才从容 不迫地冲出了包围圈。
四年级下语文教案-22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教学内容22、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理解樟树的可贵之处。
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流程集体设计个性设计一、情境渲染,切题导入。
1、(出示图片)上堂课我们认识了两棵树。
出示:这是两棵树。
这是两棵樟树。
这是宋庆龄故居的两棵樟树。
2、今天我们继续来了解这两棵树,齐读课题。
二、细读课文,体情悟道。
1、是怎样的两棵樟树,让宋庆龄如此的不舍呢?自由读文第4自然段,边读边做上记号(出示第四自然段,学生自由读)交流:“蓬蓬勃勃”(板书:蓬蓬勃勃学生与老师一起竖空,注意生字写法)什么叫蓬蓬勃勃啊?(生命力非常强、长得很茂盛、很繁荣、很旺盛的意思)2、这段话中哪些地方反映樟树的蓬蓬勃勃呢?让我们再读课文。
A 从“樟树不高,但它的枝干粗壮,而且伸向四面八方,伸得远远的”。
这一句看出樟树的蓬蓬勃勃。
师:你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这是两颗什么样的樟树?能给大家描述描述吗?(“枝干粗壮,伸向四面八方”——“枝繁叶茂”。
)(从“枝干不仅伸向四面八方,而且伸得远远的”这一句,可以看出枝干多,而且长得粗壮。
)师:你能读一读这个句子吗?(指名读、齐读)B “稠密的树叶绿得发亮”这一句中,师:你能体会到樟树什么?从哪些地方体会到?师:再来读一读这句话。
还从哪儿说明它生命力顽强呢?(“无论……总是……”)师引读:是啊,无论------------ ,它们总是-------------- 。
从这些句子和词语中,你体会到这是两颗怎样的樟树?(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同学们,一年四季,三百六十五天,樟树要经历多少残酷的磨难呀?你能用这样的句式来说一说吗?出示句式:无论,它们总是那。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2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教材分析】《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是一篇以物喻人的叙事性文章。
文章具体描写了宋庆龄故居的两棵樟树的外形和生长特点,以及它具有拒虫的香气且能永久保持的高贵之处。
既表达出作者对这两棵樟树的赞美之情,又在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对宋庆龄的深深怀念之情。
文章层次清楚,语言简洁,重点突出,全文共六个小节,可分为三段,第一段是一至三节,讲上海宋庆龄故居庭院里有两棵樟树。
第二段是四、五两节,具体描写了樟树的外形和生长特点以及它永久保持香气的可贵之处。
第三段是最后一节,讲人们爱在两棵樟树前留影记念。
表面看,文章层次清楚地介绍了樟树的外形及作用,但真正的目的是要借樟树赞扬宋庆龄高尚的品格和坚毅的革命情怀。
【教学目标】1.在充分预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生字,重点关注“龄“樟”等字,当堂习字。
2.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品读樟树的特点,会用“无论……总是”“只要……就”造句。
3.了解宋庆龄故居的两棵樟树的外形和生长特点,以及它具有拒虫的香气且能永久保持的高贵之处。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品读樟树的特点,会用“无论……总是”“只要……就”造句。
了解宋庆龄故居的两棵樟树的外形和生长特点,以及它具有拒虫的香气且能永久保持的高贵之处。
【教学时间】2课时【资料链接】宋庆龄,伟大的爱国主义、民主主义、国际主义和共产主义战士,举世闻名的二十世纪的伟大女性。
她青年时代追随孙中山,献身革命,在近七十年的革命生涯中,坚强不屈,矢志不移,英勇奋斗,始终坚定地和中国人民、中国共产党站在一起,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为妇女儿童的卫生保健和文化教育福利事业,为祖国统一以及保卫世界和平、促进人类的进步事业而殚精竭力,鞠躬尽瘁,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受到中国人民、海外华人华侨的景仰和爱戴,也赢得国际友人的赞誉和热爱,并享有崇高的威望。
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5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2个字只识不写。
22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一、复习词语,切题导入
1、出示词语,学生认读。
2、质疑。
⑴读了课文,谁知道文中写了几棵樟树?你从文中哪里知道的?
(大屏幕出示:她不肯,说:“我舍不得这两棵树。”
这是两棵樟树。)
⑵从这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
⑶这究竟是两棵什么样的樟树呢?让我们都带着“这是两棵?的樟树“这个问题走进课文中。
(大屏幕出示:这是两棵?的樟树。)
(1)再看看画面,稠密的树叶,你看到了吗?
(2)这树叶怎么会绿得发亮呢?(生交流)
(3)这的确是两棵树叶稠密的樟树呀!(指导朗读)
5、最后让我们来读读“四季常青”“蓬蓬勃勃”这句话。(齐读第3句)
⑴(做思考状)嗯,这句话有点问题,“四季常青”自然就包括了“夏天”和“冬天”,后面还写“无论是夏天还是冬天”,这不是重复吗?要是这样写是不是更简练呢?
二、感受樟树的外在美
1、指名朗读课文第4自然段,先来看看这两棵樟树的样子?
2、请在这段话中,选词语填在横线上,回答“这是两棵?的樟树”。
⑴学生说:这是两棵枝干粗壮、树叶稠密、四季常青、蓬蓬勃勃的樟树。
3、一齐来读读“枝干粗壮”这句话,想象樟树的样子。(生齐读第一句)
板书:枝干粗壮。)
4、接着读读“树叶稠密”这句话。(生齐读第2句。师板书:树叶稠密。)
(大屏幕出示句子:樟树四季常青,无论是夏天还是冬天,它们总是那么蓬蓬勃勃。
樟树四季常青,蓬蓬勃勃。)
学生交流。
⑵小结:这就叫突出,这就叫强调。(指导朗读)
6、总结第4自然段:这段话并不长,只有3句,我们从中读出了“这是两棵枝干粗壮、树叶稠密、四季常青、蓬蓬勃勃的樟树。”这段话写得精彩,让我们一起拿起书本有感情地诵读这段话,感受樟树的特点。
22.《宋庆龄故居的樟树》课件(Claire专属)
樟树蓬蓬勃勃,四季绿意盎然; 宋庆龄青春不老,一生为正义而战。 樟树香气永存,使虫类不敢靠近; 宋庆龄一身正气,令敌,我们会联想到( )的人; 看到温暖的太阳,我们会联想到( )的人; 古诗中也有: 看到不染淤泥的“莲”,我们会联想到 ( )的人; 看到凌寒独放的“梅”,我们会联想到 ( )的人;
22.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蓬蓬勃勃 香气永存
樟树不高,但它的枝干粗壮,而且 伸向四面八方,伸得远远的。稠密的树 叶绿得发亮。樟树四季常青,无论是夏 天还是冬天,它们总是那么蓬蓬勃勃。
别的树木容易招虫。从同一棵石榴树上,可以 捉到三四种不同的虫子。他们还要养儿育女,繁衍 后代,子子孙孙都寄生在树上。而樟树本身却有一 种香气,而且这种香气能永久保持。即使当它枝枯
叶落的时候,当它已经作为木料制作成家具的时候,
它的香气仍然不变。只要这木质存在一天,虫类就 怕它一天。樟树的可贵之处就在这里。 樟树的可贵之处就在这里。
思考:这一段是围绕哪一句话来
写的?(抓中心句)
别的树木容易招虫。从同一棵石 榴树上,可以捉到三四种不同的虫子。 他们还要养儿育女,繁衍后代,子子 孙孙都寄生在树上。
解放后她致力 于妇女儿童事业, 亲任中国人民保 卫儿童委员会会 长,为新中国乃 至全世界的妇女 儿童事业倾尽心 力,赢得了全世 界人民的尊重和 爱戴。
人们为什么总爱在宋庆龄故居的 两棵樟树前留影作纪念呢?
因为樟树不仅(长势蓬蓬勃勃,具有永久保 持的拒虫的香气 ),而且更因为宋庆龄也像樟树 那样( 一身正气,令敌人畏惧 ),人们为了表达 对(宋庆龄的崇敬和怀念之情 ),所以总爱在樟 树前留影纪念。
1936年,宋庆龄得知国民 党反动派非法关押了7位爱国 人士,十分愤怒。 在那炎热的7月,她不顾疲 劳,带着十几位救国会的同志, 来到苏州高等法院,自请入狱。 敌人被吓得一个个狼狈不堪, 他们被迫当场释放了7位爱国 领袖。 宋庆龄的一身正气,让敌 人敬畏。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22.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教案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5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2个字只识不写,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3.理清课文的层次,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1.学会本节课的生字新词,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意思。
2.理清文章层次,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理清文章层次,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准备:生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揭题:出示宋庆龄图像,简介宋庆龄,理解“故居”的意思。
2.出示樟树的图片,简介樟树。
二、检查预习1.抽读生字卡片,注意读准下列生字:樟、稠、瞻“樟、稠、瞻”是翘舌音。
“樟”是后鼻音。
“瞻”是前鼻音。
2.读读下面词语粗壮稠密保持四季常青蓬蓬勃勃崇敬瞻仰纪念繁衍后代枝枯叶落自由读,指名读。
师及时正音。
再指名读,齐读。
3.检查课文重点段朗读情况。
指名读,相机正音,指导读好长句子。
4.结合课文理解词义稠密:多而密。
蓬蓬勃勃:形容非常繁荣、旺盛。
繁衍:逐渐增多或增广。
三、理清文章层次,整体感知1.默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同桌进行交流,用最简洁的语言。
)2.由课题可知课文应重点写樟树,看看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的是樟树。
3.快速浏览课文,全文可分为几段,概括每段大意。
先自己思考,然后小组进行交流。
(1—3)宋庆龄故居的庭院里有两棵樟树。
(4—5)樟树的外形,生长特点及它永久保持拒虫香气的高贵之处。
(6)人们爱在樟树前留影纪念。
四、学习生字1.读帖,认清字形、笔顺。
龄搬稠繁瞻2.交流识记方法。
3.范写重点字“稠”注意左窄右宽,禾作偏旁,捺画变点,右边周里面上边是土4.描红、临写。
师提示坐姿,示范握笔姿势。
同桌互相检查。
5.展示评价。
6.复写。
五、完成作业:1.熟读课文。
2.抄写课后词语。
板书设计22.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龄搬稠繁瞻蓬蓬勃勃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指导用“无论……总是……”、“只要……就……”造句。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樟树的可贵之处,体会作者对宋庆龄的崇敬和怀念。
22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四下22《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22.宋庆龄故居的樟树一、教学目标: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学会本课5个生字, 查字典并联系语境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学会用“无论……总是……”、“只要……就……”造句。
2.通过语言文字的品读,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樟树的可贵之处,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体会作者对宋庆龄的崇敬和怀念之情。
3.学习作者借物抒情,以树喻人的写作方法。
仔细观察一种自己喜爱的树木,抓住特点,写出它的外形和生长特点。
4.结合课后第五题,说说人民总爱在宋庆龄故居的两颗樟树前留影纪念的原因和情景。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语言文字的品读,: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樟树的可贵之处,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知道人们为什么总爱在宋庆龄故居的两棵樟树前留影纪念,体会作者对宋庆龄的崇敬和怀念之情。
难点:学习作者借物抒情,以树喻人的写作方法。
仔细观察一种自己喜爱的树木,抓住特点,写出它的外形和生长特点。
三、教学评价设计:1.检查学生预习环节,通过看预习单、同位轮读及指名读等多种方式了解学生尤其是学困生识、写生字及正确流利读书情况。
2.在精读环节,采用默读、圈画、讨论、交流、有感情朗读等方式推进学生读懂课文内容,感受樟树的外形和生长特点,体会樟树的可贵之处,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
3.通过读写结合的小练笔活动,促进学生对写作方法的掌握和运用。
4.在学习的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并及时作出鼓励性的评价。
四、教与学的准备:学生:完成预习单。
教师:1.教学课件。
2.根据学生的预习单查看预习情况,使教学更具针对性。
五、教学课时:2课时六、教学设计:第一课时环节一、整体感知——初读感知,整体把握(一)激情导入,板书课题。
1.出示图片,学生交流宋庆龄生平。
(用检查预习单的方法检查学生搜集资料情况,教师相机补充。
)板书:宋庆龄2.引导过渡:这张图片就是宋庆龄,“故居”是什么意思?板书:故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范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教师范读课文。
读后请学生提出不足的地方,以培养学生的鉴赏力。
2、说说你对课文的哪个地方印象最深。
三、自读课文
1、出示自读课文。
(1)轻声朗读课文,画出生词,圈出生字。
(2)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字音,联系上下文查字典理解词语的意思。
●教(学)具准备:投影片多媒体
●教学过程
自我修改
共案一、联系生活实际导入:
同学们,在我们的周围我们随处可见各种各样的树木,你最喜欢哪一种树木呢?为什么喜欢它呢?(揭示课题)
1、出示图片,简介宋庆龄生平。
2、板书课题:2、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3、解题。
(1)理解词语:故居、樟树。
(2)讨论:课文主要应该写什么?写什么地方的樟树?
(3)通读每个自然段。
(4)在不理解的词句下面打上“?”。
2、学生按要求自学课文。
教师进行巡视,及时指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3、检查自读情况。
(1)抽读词语卡片。
(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师生共同纠正字音。
(3)交流学会的词语。
(4)指名说说有哪些不懂的地方,一般内容可让学生自行讨论解决,重点词句在细读课文时解决。
5、学习课文的第六自然段。
(1)指名朗读。
(2)提问:这句话写了几层意思?从哪个词可看出?
(3)“崇敬”是什么意思?与“尊敬”比较有什么不同?指导用“崇敬”说一句话?
(4)说说人们为什么总爱在宋庆龄故居里的两棵樟树前留影纪念?
(5)指导概括段意
6、小结全文。
课文以樟树为线索,先写宋庆龄舍不得两棵樟树,再写樟树的样子和高贵之处,最后写人们爱在樟树前留影纪念。樟树不仅外形美,蓬蓬勃勃,而且本身有一种永久不变的拒虫香气。人们爱在樟树前留影纪念,是因为宋庆龄就是一位外表秀美、具有高洁的品格和坚毅的革命精神的伟大女性,人们对她非常崇敬。
(1)同学们认真默读课文,要求:给第五自然段分层,画出重点句子,画出不理解的词。
(2)学生交流,并思考:这一自然段分那两层?这两层分别写“别的树木,而樟树。主要写樟树的,为什么却写先写别的树木?(这是比较式构段方式,这样写更能突出樟树的可贵之处。)
(3)出示重点句,品评:
而樟树却不招虫,因为樟树本身有一种拒虫的香气。更可贵的是,这种拒虫的香气能永久保持。
●单元及主题:22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共2课时
主备人
耿全霞
第课时
上课日期
●教材解读:《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是一篇以物喻人的叙事性文章。文章具体描写了宋庆龄故居的两棵樟树的外形和生长特点,以及它具有拒虫的香气且能永久坚持的可贵之处。文章既表达出作者对这两棵樟树的赞美之情,又在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对宋庆龄的深深怀念之情。整篇文章层次清楚,语言简洁,重点突。
(3)轻声朗读第一至第三自然段。“我舍不得这两棵樟树”这句话说明宋庆龄对这两棵樟树非常喜爱和深深的眷恋,读时,要表达出这种思想感情。
2、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
(1)放映宋庆龄故居前的樟树的录象片段,请同学们仔细看,说说樟树什么样儿。要指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抓住特点,进行一次说话训练。
(2)默读课文,找出这一自然段中最能概括樟树外行特点的词。(蓬蓬松松)
F、教师引读第五自然段。
男女生分别读一、二两层课文。
指导背诵,说说怎样才能背得又快又准?(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诵)
G、学生自己练习背诵。
H、小结:第五自然段主要写樟树的高贵之处是它本身有一种拒虫的香气,而且能永久保持。
4、指导概括段落大意。
第四自然段写樟树的样子。
第五自然段写樟树的高贵之处。
把这两句合为一句作为第二段的段意;第二段主要写樟树的样子和它的高贵之处。
“仍然”是什么意思?比较一下“枝枯叶落”与“枝繁叶茂”,作者为什么不写它枝繁叶茂时浓郁的香气呢?(因为当它枝枯叶落的时候,当它已经作为木料制成家具的时候,它的香气仍然不变,这才能说明它本身有香气,能“永久保持”)
D、轻声读第五自然段,思考最后一句“樟树的高贵之处就在这里”是说樟树的高贵之处在什么地方?
(3)再读课文,画出作者用哪些词具体表现樟树的蓬蓬勃勃?(这里要抓住些重点词句,从樟树的枝、叶等角度感受它懂得勃勃生机)
(4)指导朗读。可采用教师范读、指名读、评议,给画面配音读、齐读等多种朗读形式。
(5)小结:第四自然段主要写樟树的样子,作者抓住它“蓬蓬勃勃“的外形特征,按由分到总的顺序描写的。
3、学习课文的第五自然段。
四、指导分段
1、自由读课文,思考每个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什么。
2、由课题可知课文应该重点写樟树,看看课文中哪几个自然段写的是樟树。
3、第4、5自然段是课文的重点段,联系上下文思考,全文可分几段?
全文可分三段:第1~3自然段为第一段,第4~5自然段为第二段,第6自然段为第三段。
4、小结“重点突破”的分段方法。
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此处使用手写
●板书设计: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枝干粗壮 蓬蓬勃勃
四季常青崇敬怀念
拒虫香气 高贵之处
●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会用“崇敬”、“稠密”造句。
4、读懂课文内容,懂得樟树的可贵之处,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
●教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懂得樟树的可贵之处,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
3。知道人们为什么总爱在宋庆龄故居的两棵樟树前留影纪念。
五、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抄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3、收集有关宋庆龄的一些资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Βιβλιοθήκη 庆龄故居的樟树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二、精读课文。
1、学习课文的1~3自然段。
(1)指名朗读,读后评议。
(2)第一段写了周总理,还写了宋庆龄,那么主要写谁的事?(概括段意要抓住主要人物。)
主要写宋庆龄的什么事?(宋庆龄不肯搬家,是因为舍不得这两课樟树)
A、找出句中的一对反义词。(招——拒)
“招”和“拒”可组成哪些词?在这句中“招”和“拒”当作什么讲?(招引使虫不敢接近)
B、比较句子:
而樟树却不招虫,因为樟树有一种拒虫的香气。
而樟树却不招虫,因为樟树本身有一种拒虫的香气。
“本身”这个词说明什么?(说明拒虫香气是樟树内在的,固有的,不是外加的)
C、“永久保持”什么意思?为什么说它的香气永久保持?(即使……仍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