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公共伦理制度建设的意义

合集下载

公共管理伦理建设的目的和路径

公共管理伦理建设的目的和路径

公共管理伦理建设的目的和路径公共管理伦理建设的目的和路径公共管理伦理建设是现代社会中重要的议题之一。

在日益复杂化和全球化的社会环境中,公共管理伦理建设帮助确保政府机构和公共管理者的道德行为,维护公众利益,提升治理效能。

本文将探讨公共管理伦理建设的目的和路径,并分享个人对该主题的观点和理解。

一、公共管理伦理建设的目的公共管理伦理建设的目的是为了确保公共管理者在行使职责过程中遵循一定的道德准则,维护公众利益,并实现治理的公正与可持续发展。

具体来说,公共管理伦理建设的目的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1. 保障公民权益:公共管理者是公民的代表,他们要负责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保障公民享有基本权利,例如生命权、财产权和言论权等。

只有在有效的伦理框架下,公共管理者才能全面地履行责任,为公民提供优质和公正的公共服务。

2. 强化公共部门责任:公共管理伦理建设有助于加强公共部门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公共管理者应当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如诚信、廉洁、公正和透明,以增强公众对政府的信任。

只有在道德约束的基础上,公共管理者才能更好地履行职责,提升政府的治理能力。

3. 唤起公众参与:公共管理伦理建设可以激发公民的参与意识和积极性。

公共事务应该是公共利益的最大化,而非个别利益的追求。

通过倡导和践行良好的公共管理伦理,可以鼓励公众参与决策过程,促进社会的民主和公平。

二、公共管理伦理建设的路径要实现公共管理伦理建设的目标,需要制定一条切实可行的路径。

以下是一些建议,供公共管理者和相关机构参考:1. 建立法律法规和行业准则:相关政府机构应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准则,明确公共管理者的职责和行为准则。

应加强对公共管理者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其道德意识和伦理水平。

2. 加强监督和惩罚机制:建立健全的监督和惩罚机制,对违反伦理准则的行为进行严肃处理。

只有在公共管理者明确知晓其行为将受到惩罚的情况下,才能发挥有效的威慑作用,遏制道德风险。

3. 推动信息公开和透明:公共管理者应主动公开工作信息、决策过程和执行结果,增加政府行为的透明度。

公共管理考试题目及答案

公共管理考试题目及答案

一、请简述公共管理理论的发展及脉络?答:公共管理是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部门整合社会的各种力量,并广泛运用政治的、经济的、管理的、法律的方法,强化政府的治理能力,提升政府绩效和公共服务的品质,从而实现公共的福利和公共利益的一种管理活动。

根据历史分期的方法,我们倾向于用欧文*休斯和罗森布洛姆的标准,先将公共管理总体上分为公共行政(19世纪末—20世纪80年代)和新公共管理(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至今)两大时期,而对于公共行政时期,依据科学研究的焦点和方法的不同,又可以把它大致分为两个具体的阶段:一是传统公共行政阶段(1887年—1960年);二是新公共行政阶段(1960年—1980年)。

1.公共行政时期(19世纪末—20世纪80年代)。

公共行政时期也可称为传统的公共管理时期,历时约90年。

从总体上来看,它是建立在政治与行政两分法和韦伯的官僚制理论这两大基本框架之下的。

在不同的阶段,公共行政关心的焦点和学科范式也有所不同。

总体而言,公共行政时期可分为传统的公共行政时期(1887—1960年)和新公共行政时期(1960—1980年)两个阶段。

前者多采用制度或法理的研究方法,重点关注正式的政府组织机构;主张政治与行政分开;致力于探讨行政管理的一般性原理;强调以效率为最高标准。

后者主张摒弃政治与行政两分法,更多关心社会公平和有关的价值问题,研究重点也由政府组织机构的静态制度层面转为关注公共政策过程与公共行政过程等动态层面。

2.新公共管理时期(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至今)。

新公共管理作为一个新的时期,与公共行政时期的主要区别在于:不仅关注政府运行,也关注其他公共管理主体的活动及其与外部环境的关系;不仅关注政治与行政的关系,也注重当代经济学、管理学的理论以及工商管理经验的引进。

在实践上,新公共管理主要力图解决三个问题:一是重新调整政府与社会、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减少政府职能,以求政府只管那些应该由自己来管的事情。

我国公共伦理建设现状及发展研究

我国公共伦理建设现状及发展研究

我国公共伦理建设现状及发展研究一、本文概述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转型,公共伦理建设在我国日益成为重要的议题。

公共伦理,作为社会道德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关系到政府、企业和公众等社会主体的行为规范和价值取向,更直接影响到社会的和谐稳定与持续发展。

本文旨在全面深入地探讨我国公共伦理建设的现状,以及面临的挑战和未来的发展趋势,以期为我国公共伦理建设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本文首先对我国公共伦理建设的现状进行了梳理,包括政府、企业、公众等各个层面在公共伦理建设方面的实践和成果。

同时,也指出了当前我国公共伦理建设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如伦理意识淡薄、伦理制度不完善、伦理监督不到位等。

在此基础上,文章进一步分析了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包括传统文化影响、制度机制不健全、社会环境变化等多方面的因素。

接下来,本文对我国公共伦理建设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随着全球化、信息化、网络化等趋势的深入发展,我国公共伦理建设将面临更加复杂和多元的挑战。

因此,文章提出了加强公共伦理教育、完善伦理制度、强化伦理监督等一系列对策和建议,以期推动我国公共伦理建设向更高水平发展。

本文总结了公共伦理建设在我国的重要性和意义,强调了公共伦理建设对于促进社会和谐、维护社会稳定、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作用。

也指出了未来研究的方向和重点,以期为我国公共伦理建设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二、我国公共伦理建设的历史回顾我国公共伦理建设的历史源远流长,可追溯至古代的儒家伦理观念和社会道德规范。

自古以来,儒家思想强调的“仁爱”“忠诚”“礼义廉耻”等伦理观念,对我国的公共伦理建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些传统伦理观念不仅塑造了我国社会的道德风貌,也为现代公共伦理建设提供了深厚的思想基础。

进入现代,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公共伦理建设经历了显著的变革和发展。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我国开始重视公共伦理建设在促进社会发展、维护社会稳定中的作用。

公共伦理建设实践意义

公共伦理建设实践意义

公共伦理建设实践意义公共伦理建设是指在社会公共领域中树立和弘扬道德、伦理价值观念,促使社会成员自觉遵守道德规范,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的一种做法。

公共伦理建设实践的意义在于调动社会各方力量,共同构建和谐、公正、和睦的社会环境,并推动社会持续发展。

首先,公共伦理建设实践有助于提高社会道德素质。

公共伦理建设致力于培养人们遵守社会道德规范的意识和能力,引导个体从自我利益出发,转变为注重社会责任和公共利益。

社会道德素质的提高有助于减少社会不公平现象、维护社会秩序和谐稳定。

其次,公共伦理建设实践有助于推动社会公正。

公共伦理建设可以通过公正的法律制度、规范的政府行为和公共服务的提供,确保社会资源的公平分配,避免权力的滥用和利益的私化。

同时,公共伦理建设还可以倡导公众参与、多元主体的协商与合作,实现社会决策的合理、公正和民主。

再次,公共伦理建设实践有助于塑造公共精神和公共道德观念。

公共伦理建设鼓励个体树立和践行为他人着想、情感共鸣和奉献精神的公共精神,促进社会成员之间的互助合作和公共事务的有效管理。

在公共伦理观念的引领下,个体能够追求公共利益,尊重他人权利和尊严,形成和谐相处的社会氛围。

最后,公共伦理建设实践有助于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

公共伦理建设强调长远的利益考虑和生态环境保护,引导社会成员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以人为本、可持续的方式利用资源,保护环境。

同时,公共伦理建设也可以促进公共参与和社会创新,发掘和激发社会动力,推动社会进步和创新。

总之,公共伦理建设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公共伦理建设,可以提高社会道德素质、推动社会公正、塑造公共精神和道德观念,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

只有在公共伦理的引领下,社会才能实现和谐、公正、稳定和可持续的发展。

因此,我们应该积极参与和支持公共伦理建设,共同努力打造一个更加美好的社会。

从公共伦理视角看我国公共管理的问题及对策

从公共伦理视角看我国公共管理的问题及对策

从公共伦理视角看我国公共管理的问题及对策【摘要】从公共伦理视角看我国公共管理的问题及对策是当前我国公共管理领域亟待解决的重要议题。

本文从公共伦理视角分析了我国公共管理存在的问题,包括行政权力滥用、腐败现象普遍等;同时提出了加强公共伦理建设、规范管理行为、促进实践的对策,以推动公共管理健康发展。

加强公共伦理建设是提升我国公共管理水平的重要途径,规范行为、促进实践也是关键所在。

只有通过建立健全的公共伦理体系,规范管理行为,促进伦理实践,才能提升我国公共管理水平,推动社会进步。

重视公共伦理视角是当前我国公共管理改革的重要方向,有助于构建更加廉洁高效、服务人民的公共管理体系。

【关键词】公共伦理视角、我国公共管理、问题分析、伦理问题、公共伦理建设、规范行为、实践、推动发展、社会进步、关键、提升水平。

1. 引言1.1 从公共伦理视角看我国公共管理的问题及对策在当今社会,公共管理不仅仅是政府行为的管理,更是涉及整个社会的利益和公共利益的管理。

公共伦理视角强调在公共管理中注重道德、公正、责任等价值观的引导和实践,以确保公共事务的公正性、公信力和效益性。

在我国公共管理中,仍然存在着一些伦理问题。

公共管理中存在着权力滥用、腐败行为、失职渎职等问题,严重损害了公众利益,破坏了社会秩序。

一些公共管理部门和公务人员缺乏公德心和责任感,导致工作效率低下、服务质量差等现象频发。

一些公共服务领域存在着不公平、不公开、不透明等问题,影响了社会公平和公正的实现。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对策。

加强公共伦理建设,培养公共管理人员的道德修养和责任感,推动公共管理向着更加公正、透明、高效的方向发展。

规范公共管理行为,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严惩腐败行为,保障公共事务的公正执行。

促进公共伦理实践,建立良好的社会氛围,激励公众参与公共事务管理,共同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

通过以上对策的实施,我们可以更好地从公共伦理视角审视我国公共管理,推动公共管理水平的提升,为社会的和谐发展和进步作出积极贡献。

从公共伦理视角看我国公共管理的问题及对策

从公共伦理视角看我国公共管理的问题及对策

从公共伦理视角看我国公共管理的问题及对策1. 引言1.1 公共伦理的重要性公共伦理是指在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中所应该遵守的道德规范和原则。

公共伦理的重要性在于,它体现了政府和公共机构对社会的责任和义务,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保障。

公共伦理规范了公共管理者和公共服务提供者的行为,确保他们在执政和服务过程中遵守法律法规,尊重公共利益,维护公共利益至上的原则。

公共伦理还建立了公共管理者和公众之间的信任关系,增强了政府和公众之间的沟通与互动,促进了政府的透明和公开。

公共伦理的重要性在于,它是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的基本准则,是建设和谐社会、实现全面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只有在公共伦理的指导下,政府和公共机构才能更好地履行职责,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公共服务,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研究的目的和意义是为了深入探讨我国公共管理领域存在的伦理问题,分析根本原因并提出有效对策,推动公共管理体系的进步和提升。

通过对我国公共管理中的伦理问题进行全面梳理和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把握当前形势,找准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研究公共管理中的伦理问题能够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促进公众对公共管理的监督和参与,提高政府行为的透明度和规范性。

加强公共伦理建设也是实现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基础,能够促进政府与民众之间的互信与合作,推动社会各界共同构建良好的公共管理环境,最终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目标。

研究我国公共管理中的伦理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对于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更大发展具有重要价值。

2. 正文2.1 我国公共管理存在的伦理问题中国的公共管理存在着许多伦理问题,其中最突出的包括腐败问题、权力滥用、不公平待遇等。

腐败问题是中国公共管理中的顽疾,一些政府官员利用职权谋取个人私利,损害了公共利益。

权力滥用现象也较为普遍,一些公共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滥用职权、以权谋私,导致了公共资源的浪费和不公平分配。

王阳明心学四句话对于公共伦理建设的意义

王阳明心学四句话对于公共伦理建设的意义

王阳明是我国明代思想家、政治家,他提出了“致良知”的思想,是心学的奠基人之一。

王阳明心学强调“致良知”、“格物致知”、“知行合一”,提出了一系列经典的原则和口号。

其中,“怀抱大道”、“无为而治”、“致良知”、“知行合一”这四句话,对于公共伦理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怀抱大道”1. 历史观念:王阳明提出“怀抱大道”的思想,主张人应该怀着大志向,追求道义之行,使心性与宇宙之理相通。

2. 对公共伦理建设的意义:在公共伦理建设中,“怀抱大道”意味着每个人都应该以天下为己任,以造福众生为己任,从而追求君子之道,弘扬公德风尚,促进社会和谐。

二、“无为而治”1. 个人修养:王阳明认为人应该以无为而治的心态,放下功利心,顺应自然的法则。

2. 对公共伦理建设的意义:在公共伦理建设中,“无为而治”意味着在道德建设和社会管理中,应遵循自然法则,顺势而为,以不强求、不逆天命的态度来行事,使得公共事务更加和谐和顺。

三、“致良知”1. 道德自律:王阳明认为“致良知”是人内在的天赋能力,它是人们内心最基本的准则,是衡量善恶的标准。

2. 对公共伦理建设的意义:在公共伦理建设中,“致良知”意味着每个人都应该以良知为准则,遵循道德规范,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保持心灵的纯净,从而推动整个社会价值观的提升。

四、“知行合一”1. 知行一体:王阳明认为知行相结合,只有将所知付诸实践才能真正领悟和体验。

2. 对公共伦理建设的意义:在公共伦理建设中,“知行合一”意味着人们不仅要有正确的道德认知,还要将这种认知付诸行动,以身作则,引导他人,共同促进社会良好风气的形成。

王阳明心学四句话对于公共伦理建设有着积极的影响,它呼吁人们要怀抱大道,以无为而治的心态,致良知,知行合一,从而共同构建一个和谐、文明、善良的社会。

这种思想不仅对于个人修养有着重要意义,更是对于整个社会道德建设和伦理建设的指导意义。

我们应该在实践中深入理解和运用王阳明心学中的这四句话,让其正能量渗透至社会的方方面面,引领社会文明不断进步。

我国公共伦理建设现状及发展研究

我国公共伦理建设现状及发展研究

我国公共伦理建设现状及发展研究公共伦理建设是构建一个良好社会道德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

在我国快速发展的大环境下,公共伦理建设现状及其发展趋势至关重要。

本文将就此问题展开研究,意在深层次分析我国公共伦理建设现状及其未来发展的趋势。

一、公共伦理建设现状分析近年来,我国公共伦理建设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特别是在法律法规方面得到了全面加强,规范了整个社会公共伦理建设体系。

然而,在实践应用中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

1、公民道德素质水平低下。

我国现存的一个难题就是公民道德素质低下,这不仅局限于个别人,而且蔓延到整个社会。

公民道德素质的提高不仅是个人修养的问题,更是整个社会伦理素质的体现。

如有的人不重视环保、交通不文明等等,这样直接影响到整个社会正常运转和发展。

2、缺乏法律意识。

我国现存很多法律法规,但是大多数民众对法律缺乏了解和认识,特别是在生活中遇到问题时,他们往往难以正确地去解决问题。

3、腐败现象严重。

腐败现象是我国社会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

腐败现象不仅损害国家利益,更严重地侵犯了公民的合法利益。

4、公共资源配置不合理。

在我国,公共资源分配问题一直是困扰我们的一个难题。

尤其是在一些落后地区,资源分配不合理会导致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5、人际关系矛盾频发。

我国的人口众多,人际关系也异常复杂。

而且,现在社会上的人情味越来越淡薄,这就使得许多事情难以解决,人际关系矛盾也就随之升级。

此外,我们也需要看到,在现代化建设进程中,我国的公共伦理建设还存在很多值得深思和反思的问题。

比如,在一些企事业单位中,规章制度不严格,对于对外开放、人才引进等方面缺乏明确的规定,使得管理混乱,从而导致一些不必要的纠纷和损失。

二、公共伦理建设的未来发展趋势公共伦理建设问题不仅与我国的整体生产发展水平密切相关,而且也与人们的思想观念、道德文化素质、国际环境以及国家政策等有关。

在未来,我国的公共伦理建设将面临一些挑战,也将出现一些新的变化和趋势。

公共行政人员的伦理道德必要性及其构建

公共行政人员的伦理道德必要性及其构建

公共行政人员的伦理道德必要性及其构建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公共行政领域的人员在日常工作中所面对的挑战也日益增加。

作为服务社会和公民的重要一员,公共行政人员的伦理道德问题显得尤为重要。

伦理道德是公共行政人员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它不仅关乎个人的职业道德水平,更关系到公共事务的效率和公共利益的实现。

本文将探讨公共行政人员伦理道德的必要性,并提出构建公共行政人员伦理道德的途径。

1. 维护公共利益公共行政事务涉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公共行政人员作为社会管理者和服务者,其日常工作所涉及的决策和行为都直接关系到公共利益。

如果公共行政人员缺乏伦理道德约束,很容易因为个人私利而损害公众利益,导致社会的失序和混乱。

公共行政人员必须具备高尚的品德和良好的行为规范,以维护公共利益的实现。

2. 保障公民权益公共行政人员是社会管理和服务的主要承担者,在履行职责的过程中需要与广大公民打交道。

如果公共行政人员缺乏对伦理道德的尊重和遵守,可能会对公民的权益造成侵害,使得公共服务不到位、不公平和不公正。

公共行政人员需要遵守伦理规范,确保公民的权益得到保障。

3. 塑造良好的政府形象公共行政人员作为政府的代表者和执行者,他们的言行举止直接反映了政府的形象。

如果公共行政人员缺乏伦理道德的约束,可能会给社会公众留下不好的印象,使公众对政府产生不信任和不满。

公共行政人员的伦理道德对政府形象具有重要的影响。

以上三点说明了公共行政人员伦理道德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公共行政人员的伦理道德不仅关乎其个人职业素养,更关系到社会秩序的稳定和公共事务的正常进行。

构建公共行政人员伦理道德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构建公共行政人员伦理道德的途径1. 加强伦理道德教育教育是构建公共行政人员伦理道德的基础。

培养公共行政人员良好的伦理道德素养需要从职业道德教育抓起,引导公共行政人员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和职业操守。

还需要加强公共行政人员伦理道德规范的宣导和教育,使他们深刻理解伦理道德对职业工作的重要性,自觉遵守职业伦理规范。

公共伦理学论述

公共伦理学论述

论述题1、试述我国公共伦理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找到两种答案大家换着参考:(一)1、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共行为主体的伦理修养和道德理性存在失范的现象,公共伦理制度可以强化自律。

2、公共管理机构行政方式及职能的转换需要伦理制度的保障,弥补行政法规的不足。

3、有助于树立新的公共伦理原则和规范,建设和谐社会。

4、加强公共伦理制度建设是国际潮流。

(二)第一,市场体制条件下,人的生存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迫切需要公共伦理主体率先规范自身行为,调控社会关系以提高人们的生存质量。

第二,国外公共行政向公共管理的转变为我国公共管理事业的革新与国际接轨创造了外在条件。

第三,政府行政方式及组织职能的转换是公共伦理建设的基础。

第四,公共伦理建设的必要性时由公共利益的性质所决定的。

第五,公共伦理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内容2、为什么说行政伦理规范是主客观的统一?答案要点:(1)行政伦理规范是主观性与客观性的统一。

第一,行政伦理规范体现了人类对行政伦理关系的自觉认识和自觉规范,体现了人类的主体性、创造性。

第二,行政伦理规范是专门规范行政人员及其行政行为的规则和标准,对行政人员及其行为具有客观的制约性。

(2)行政伦理规范在内容上客观的,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行政伦理根植于行政管理过程中的伦理关系,是反映行政管理职业伦理关系及其客观要求的行为规范。

(3)行政伦理规范在形式上是主观的。

行政伦理规范作为客观的社会关系、行政伦理关系和行政道德要求的反映形式,是行政人员及行政体系各部门对行政伦理关系主观认识的结果,它必然包含着行政人员作为道德主体的抽象、概括、判断等思维活动,并以行政伦理概念、行政伦理范畴、行政伦理判断等主观形式表现出来。

3. 试述政府组织伦理及其构成政府组织伦理是政府组织及其成员在管理活动中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和行为准则,是由多种要素构成的有机系统。

(1)公共伦理意识:是公共组织及其成员在公共活动中必须遵循的价值观念。

学习公共伦理学的意义

学习公共伦理学的意义

学习《公共伦理学》的意义公共伦理是用以规范公共管理主体的行为,以保证公益事业的公正性,合理有效地实现公益事业目标的准则体系。

政治、经济、文化各领域中,凡是公共组织服务的对象、内容和具体领域,都会涉及伦理道德问题。

公共伦理具有政治、行政的职业特点,反映着公共利益的要求,以为人民服务、廉洁奉公、追求公正和效率为其基本的道德原则,是调整管理主体和管理对象之间利益关系的行为准则。

学习公共伦理学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具体表现为以下三点:一、公共伦理学对于完善公共管理学科体系的作用公共管理伦理学的研究担负着为整个公共管理学科体系确立基本原则和指导思想的任务,对于整个学科体系建设来说是一项基础性的工作。

公共管理伦理学主要研究公共管理的服务定位如何确定,公共管理关系的伦理性质如何得以认识,管理制度和程序如何实现道德化,管理主体在结构上如何体现道德原则,管理行为如何获得有效的道德规范,等等。

公共管理伦理学不仅肩负着公共管理方法和技术的发明,而且是努力追寻公共管理者所应拥有的那些伦理精神和原则。

它与传统管理学科用科学化、技术化的外衣包裹起来的能力本位主义精神有着根本的不同,它并不执著于提高公共管理者的社会治理技能,而是把塑造公共管理者的伦理精神放在第一位。

做到了这一点,不仅有益于公共管理者的职业群体整合,而且也有益于整个公共管理体系的整合。

公共管理伦理学在整个公共管理体系中地位极其重要,他相当于哲学在自然科学中的地位,哲学对自然科学起着指导作用,是自然科学的精神和原则的体现。

公共管理作为一种新型的社会治理方式,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在伦理精神、理念和原则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社会治理模式,公共管理伦理学作为公共管理学科体系中最基础的学科,要继承人类道德文明的一切成就,同时也要把现代价值的伦理理念和道德原则纳入到公共管理体系的建设之中。

二、为公共管理学的研究提出了新的视角人类进入21世纪,公共管理研究成为社会科学体系中的一个新的领域,而对公共管理关系和行为的规范已经成为公共管理学这门学科的紧迫任务。

从公共伦理视角看我国公共管理的问题及对策

从公共伦理视角看我国公共管理的问题及对策

从公共伦理视角看我国公共管理的问题及对策公共管理是指政府及其部门为实现公共目标和服务全体公民的活动过程。

公共管理的有效性和合理性对一个国家的治理能力和社会发展至关重要。

从公共伦理视角看我国公共管理存在一些问题,如权力寻租、腐败现象、公共资源的滥用等,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政府的公信力和治理效果。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需要不断加强对公共管理的伦理监督,建立健全的公共管理制度,促进公共管理的规范化和法治化。

一、权力寻租和腐败现象严重在我国公共管理中,存在着一些官员和公职人员以权谋私、以权谋利的现象,一些地方政府和部门在执法管理、行政审批等方面存在权力滥用和寻租现象。

这些行为不仅损害了国家和人民利益,也严重影响了政府的公信力和民众的满意度。

公共管理中的权力寻租和腐败现象与公共伦理格格不入,必须得到严肃处理。

针对权力寻租和腐败现象,我们需要从制度和文化两个层面上进行治理。

要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和法律法规,强化对公职人员的行为监督和惩处力度,严厉打击腐败行为。

要加强对公共管理的伦理教育和培训,提高公职人员的道德素质和责任意识,促进公共管理的廉洁和规范。

只有在制度和文化上形成双重约束,才能有效防范和治理权力寻租和腐败现象,实现公共管理的真正清廉化和公正化。

二、公共资源的滥用和浪费问题严重在我国公共管理中,一些地方政府和部门存在公共资源的滥用和浪费现象。

这些行为直接损害了人民的利益,也违背了公共管理的基本原则。

公共资源的滥用和浪费问题与公共伦理不符,必须得到严肃对待。

针对公共资源的滥用和浪费问题,我们需要加强对公共资源的有效管理和利用。

要建立健全的公共资源管理制度,规范公共资源的使用和分配,加强对公共资源的监督和考核。

要推进政府公开透明,提高公众对公共资源使用的监督和参与程度,增强公共资源管理的合法性和合理性。

只有通过严格管理和公众监督,才能有效防范和治理公共资源的滥用和浪费现象,实现公共管理的有效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公共伦理建设实践意义

公共伦理建设实践意义

公共伦理建设实践意义
松花江水污染事件发了国家环保局局长解振华同志的辞职,在社会上引起震动,人们普遍叫好。

有舆论在赞誉政府对百姓高度负责、对失职官员毫不留情的同时,特别指出“这表明了负责政府自省责任的决心”和官员问责制度化和公共伦理制度化的趋势,是我国改治建设和公共管理制度建设的进步,体现了改府从严治政、依法行政的决心及向公共伦理制度化迈进的大趋势。

公共伦理制度建设是指政府公共管理人员的伦理道德要通过制
度资源和制度设计体现出来,以制度的威力来规范公共管理人员履行自己的职责。

公共管理中的公共伦理制度建设,即公共伦理制度化,是时代的大趋势,是公共管理的历史性进步,是《公务员法》实施的必然。

党的十六屈四中全会中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中第一次指出“:必须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不断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

”这一论述对政府公共管理部门的公共伦理制度建设具有指导意义和价值,这“三个执政”,不仅是指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而且也包括政府部门的公共管理。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也突出强调了推进行政体制改革、加强公共伦理制度建设。

表明了我党建立民主、法治国家,政府管理制度化、法制化、规范化的决心。

长期以来,我们党的执政是靠政策性管理,这种管理实质上是“人治”而不是“法治”,不是制度化的管理。

进而,使得对政府管理人员的规范和要求,大都是伦理性、道德性的规范,靠公共管理人员的
主体自觉进行管理,这样使得公共管理效率低下,缺少制度性的安排,同时容易出现公职人员的腐败,影响经济、社会健康稳定地发展。

论述公共管理伦理建设

论述公共管理伦理建设

论述公共管理伦理建设公共管理伦理建设是公共管理领域的一个重要议题,其核心目的是确保公共管理者在履行职责时遵循道德和伦理的标准,以提升公共管理的公正性、透明度和效率。

以下是关于公共管理伦理建设的几点论述:1.确立伦理准则和规范:公共管理者需要遵循一定的伦理准则和规范,以确保他们在决策和行动中充分考虑公共利益,并避免个人利益或特殊利益集团的影响。

这些伦理准则和规范可以根据公共管理领域的特点和需要制定,明确管理者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2.增强道德意识:公共管理者需要具备高度的道德意识,意识到他们的行为和决策可能会对公众利益产生影响。

通过培养管理者的道德责任感和公民意识,可以提高他们在公共事务中的伦理水平。

3.建立伦理审查机制:公共管理机构应该建立伦理审查机制,对管理者的行为和决策进行审查,以确保它们符合伦理准则和规范。

这种审查机制可以包括事先审查和事后审查两个阶段,以更好地预防和纠正不合伦理的行为。

4.促进公众参与和透明度:公共管理伦理建设需要促进公众参与和透明度。

公众有权了解公共管理者的行为和决策过程,并对不道德的行为进行监督和批评。

通过加强公众参与,可以增强公共管理的公正性和效率。

5.培养领导示范作用:公共管理领导者应该发挥示范作用,成为公共管理伦理的楷模。

他们应该通过自己的行为和决策展示出高度的道德责任感和公民意识,以激励和引导其他管理者遵循道德和伦理的标准。

6.强化教育和培训:公共管理者需要不断接受教育和培训,以更新他们的知识和技能,并增强他们的道德观念和伦理意识。

通过教育和培训,可以帮助管理者更好地理解公共管理的伦理要求,掌握解决伦理困境的方法和技巧。

7.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公共管理伦理建设需要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以确保管理者遵循伦理准则和规范。

这种监督机制可以包括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两个层面,以全面覆盖公共管理的各个领域和环节。

对于违反伦理准则和规范的行为,应该及时纠正并追究责任。

总之,公共管理伦理建设是提升公共管理水平的重要途径。

浅论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的公共伦理建设

浅论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的公共伦理建设

和谐 , 是指世间的事物处于均衡 、 协调 、 平顺的发展状 态。和谐社会是 指社 会各阶层存在及其相互关 系的状 态 , 是全体社会 成员各尽 其能 、 各得其所 , 协调 、 任 、 信 合作 、 融 洽相处 的生存状态。公共伦 理是 指社会公共领域中的基本
伦理维度 、 社会公 共行为 的基本道德规 范 , 以及通 过社会 公共活动 与社会公共事 务所集 中体现 出来 的社会 公共伦 理精神 。 社 会公共伦理 的建设 是构建 和谐社会 的重要 环节 和
理关 系。个人必须服从 家族 的利益 , 个体道德被 约束在家
庭 伦理内部。虽然有“ 己欲立而立人 , 己欲达而达人 , 己所 不欲, 勿施 于人 ” 的人 际交往原则 和“ 身 、 修 齐家 、 国、 治 平
天下 ” 的道德理 想 , 而更多 的是 推崇“ 犬之声 相闻 , 然 鸡 老 死 不相往来 ” 的生活方式 。 使得社会 公共生 活缺失而 导致 “ 个人 自扫 门前雪 , 哪管他人 瓦上霜” 的对社会公 共伦理的
强调人们应该 不仅 仅拘 囿于个人 “ 私德” 的修养 , 该具 还应
有“ 公德 ” 公共责任心和对社会公共伦理 的普遍尊重 。紧接
着是 民族战争 和解放战争时期 ,中国共产党领导无产阶级
等等——每天都在发生 。 为什么会这样? 本文认为 , 主要在
于 以下几个方 面 : 首先 , 国的传统文 化和历史发展 的进程对社 会公共 我 伦理精神的影 响消极 。中国的传统文化是建立在几千年的
小农经济基 础之上 的。小农经济奉行的是 自给 自足 的经营
原则 , 与人 的社会联 系大多 以血缘和地缘 为纽 带 , 会 人 社 公共活动极其缺乏 , 社会 结构是割裂的 、 松散的。人们主要

从公共伦理视角看我国公共管理的问题及对策

从公共伦理视角看我国公共管理的问题及对策

从公共伦理视角看我国公共管理的问题及对策【摘要】我国公共管理领域存在着诸多伦理问题,如腐败、权力滥用等现象普遍存在。

这些问题的产生与缺乏有效的伦理监督机制和问责制度有关。

为了提升公共管理的伦理水平,应加强伦理教育和培训,建立健全的伦理监督机制,并推动建立伦理研究体系。

加强伦理监督与问责制度的建设,增强对公共管理行为的规范和监督。

伦理建设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未来需要加大力度推动伦理建设的进程,促进公共管理水平的提升,实现社会治理的现代化。

【关键词】公共伦理、公共管理、问题、对策、监督、问责、研究机制、重要性、建设、发展方向、伦理意识、伦理标准、伦理规范、道德风险、道德责任、社会责任、公共利益1. 引言1.1 背景介绍公共管理是指政府及其部门在提供公共服务、管理公共资源和解决公共问题过程中的行为和行为方式。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不断壮大,公共管理领域出现了一些伦理问题。

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公共管理的效率和公信力,也损害了公众利益和社会秩序。

在当前形势下,我国公共管理中存在的伦理问题包括腐败问题、权力滥用、利益输送、以及公共资源浪费等。

这些问题不仅损害了公民的权益,还扭曲了公共管理的本意,使得政府失去了公信力和治理效能。

从公共伦理的视角看,解决公共管理中的伦理问题显得尤为重要。

只有建立起公共管理的伦理基础,才能够确保政府的决策和行为是公正、透明、有效的,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和谐。

在这个背景下,对我国公共管理的伦理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和有效对策制定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1.2 问题意义在今天的社会中,公共管理领域存在着诸多的伦理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着政府机构的运作,也直接关系到广大公民的权益和福祉。

深入探讨我国公共管理中的伦理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公共管理的伦理问题直接影响着政府的公信力和治理效能。

在公共管理中存在着腐败、权力寻租、失职渎职等现象,这不仅损害了政府的形象,也削弱了政府的执政合法性。

公共管理伦理问题的存在,容易导致政府机构运作不正常,严重影响到社会秩序和稳定。

公共管理责任与伦理建设的途径

公共管理责任与伦理建设的途径

公共管理责任与伦理建设的途径一、概述公共管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共管理责任和伦理建设是保障公共管理健康发展的基础。

在现代社会,公共管理责任与伦理建设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本文将探讨公共管理责任与伦理建设的重要性,以及相关的途径和措施。

二、公共管理责任的重要性1. 公共管理责任的定义公共管理责任是指政府机构和公共服务机构在履行职责过程中应当承担的义务和责任。

这包括了对公共资源的合理利用、公共服务的高效提供以及对社会公众负责的态度。

2. 公共管理责任的重要性公共管理责任的履行情况直接影响着政府的形象和公共服务的质量。

如果公共管理者不能正确履行责任,就会导致资源浪费、公共服务失灵,甚至损害社会公众的利益。

加强公共管理责任意识,对于提高政府治理水平、优化公共服务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三、伦理建设的重要性1. 伦理建设的定义伦理建设是指在公共管理活动中,强调公共管理者和公务人员应该恪守道德规范,注重公共利益,并且遵守职业操守。

2. 伦理建设的重要性伦理建设是公共管理的灵魂,是维护公共管理道德的重要保障。

公共管理活动的性质注定了其影响力的重大,公共管理者需要时刻铭记伦理建设的重要性,牢记自己的职责和使命,保持高度的思想道德水准。

四、公共管理责任与伦理建设的途径和措施1. 建立健全的制度规范(1)制定明确的法律法规,加强对公共管理责任和伦理建设的监督和约束。

(2)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对履行公共管理责任和遵守伦理规范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同时对违法违纪的单位和个人进行严肃处理。

2. 加强教育培训(1)加强公共管理责任和伦理建设的教育宣传工作,引导公共管理者和公务人员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职业操守。

(2)加强职业道德培训,提高公共管理者和公务人员的道德素质和职业水平。

3. 强化监督和考核(1)建立健全的公共管理责任和伦理建设考核评估机制,对公共管理者和公务人员的履职责任和伦理操守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

(2)加强社会监督,充分发挥媒体和公众的监督作用,对违法违纪行为进行曝光和批评,形成舆论压力。

公共伦理建设的制度分析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公共伦理建设的制度分析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公共伦理建设的制度分析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为了推进社会整体发展和实现公共利益,公共管理作为一种新型的社会治理模式必然要体现“善”和“应当”的价值取向,公共管理行为必然是一种伦理行为;而普遍性的伦理原则和道德规范也必然会影响到公共管理的发生和发展,即公共管理与伦理具有内在的一致性。

1.现代市场经济伦理诉求呼唤公共管理的伦理化。

公共管理产生于伴随着市场经济发展而成长起来的公民社会,市场经济的伦理诉求必然使公共管理具有一种伦理价值取向。

近代市场经济的发展,促使社会各个方面迅速分化,同时也造成了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领域的分离。

只有在面临利益分化甚至利益冲突时伦理与道德才得以彰显,善、应当、公平、正义等概念的研究与讨论才具有了紧迫的意义。

市场经济使个人利益得以凸显,并追求一种个人主体意识的增强和个体自我价值的实现,这其中必然要涉及到个人道德追求的社会认同,这也正体现了现代市场经济的伦理诉求。

作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社会治理模式的公共管理必然要协调由于利益分化和冲突所引起的各种利益关系的紧张状态,维护社会的和谐有序,体现人类社会发展的追求善性的伦理化要求和价值取向。

2.现代管理发展的人本主义倾向促成公共管理的伦理化。

现代管理发展的人本化倾向和趋势加强,“现代管理的核心是使人性得到最完善的发展”①。

任何管理者都会在管理过程中影响下属人性的发展,而管理者行为本身又是管理者人性的反映。

所以只有管理者的人性达到比较完善的境界,才能使下属的人性得到完美的发展。

作为现代社会治理模式的公共管理也必然要体现一般管理行为的人本主义倾向。

公共管理的人本主义倾向主要体现为管理主体在管理实践中确立,并运用一切从人出发的原则,调动人的主动性、创造性和积极性,最终满足人的需要,实现人的价值。

公共管理面对的不是抽象的人,·而是一个个活生生的现实的人。

关注现实的人的需求满足和价值实现,必然需要协调各种各样的现实的社会关系,伦理作为维系人的社会性存在的重要基础,势必会在公共管理协调各种社会关系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行政伦理的功能和意义

行政伦理的功能和意义

行政伦理的功能和意义引言行政伦理是指在行政活动中遵循的道德规范和原则。

它不仅关乎公务员个人的道德修养,更关系到政府机构的形象、公信力以及社会稳定和发展。

本文将从行政伦理的功能和意义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功能1. 保障公务员廉洁从政行政伦理规范了公务员的行为准则,要求他们在工作中遵守法律法规,诚实守信,廉洁奉公。

通过明确行为规范,可以有效预防和遏制腐败现象的发生,建立廉洁从政的良好氛围。

2. 提升行政效能遵循行政伦理可以促进公务员履职尽责、高效工作。

它倡导公务员以人民利益为重,秉持敬业精神,依法办事,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

这种高效能的工作态度将推动行政机构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3. 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行政伦理要求公务员不偏袒、不懈怠、不徇私,公正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公民。

它确保了公共资源的合理分配,维护了社会的公平正义,增强了人民群众对政府的信任。

4. 增强政府形象和公信力行政伦理规范了公务员的言行举止,要求他们为人民服务,以人为本。

遵循行政伦理的公务员能够树立良好的形象,赢得社会认可和尊重。

政府机构通过倡导行政伦理,提升自身形象和公信力。

5. 建立和谐稳定社会行政伦理是社会道德规范的具体体现,在行政活动中遵守伦理原则有助于建立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行政机构通过倡导行政伦理,引导公务员遵循道德规范,推动社会风气向良好方向发展。

意义1. 提高国家治理水平行政伦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遵循行政伦理可以使公务员更加自觉地履行职责、依法办事,提高国家治理水平。

它有助于形成科学、规范、高效的行政管理体系,推动国家发展。

2. 增强社会和谐稳定行政伦理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保障。

公务员通过遵守行政伦理规范,维护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促进社会各阶层的共同发展。

这将减少社会矛盾和冲突,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3. 促进公共服务质量提升行政伦理要求公务员以人为本,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的公共服务。

遵循行政伦理的公务员将更加关注民生需求,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

《公共伦理制度建设》课件

《公共伦理制度建设》课件

欧洲反贪污治理 制度
对内构建一套较为完备的 反贪污法律制度,对外通 过国际机制合作,共同严 打跨国犯罪行为。
美国选举公平竞 争制度
通过在一定范围内限制公 共部门和大企业对政治投 资,在选举体系中实现公 平竞争,提高了企业的公 共道德形象和社会形象。
结论和建议
全面加强监管
强化监管,对违反公共德行的行为采取严 厉的惩戒措施。
3
共同原则
推动形成共建共享的价值观念,在发展中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
公共伦理制度的建设过程
制度设计
依照国家要求设计完善的法 律体系,规范行为,防止意 外情况发生。
制度执行
制度维护
通过官员和公民的共同努力, 切实执行制度规,严格地 执行法律和规章制度。
养成维护公共伦理制度的好 习惯,加强监督管理,维护 机构合法性,防止意外情况 发生。
公共伦理制度建设
公共伦理系统的建设及重要性是现代社会的一个重要议题。我们将会介绍公 共伦理的定义,包括其原则和价值观,并探讨公共伦理制度的建设过程和实 施挑战,通过成功案例展示公共伦理制度的重要性,并提出结论和建议。
公共伦理的定义
公正
合理公正的权力分配和资源 配置,建立公平有序的社会 秩序。
诚信
秉持诚实正直的理念,构建 良好诚信的社会氛围。
建立公平竞争机制
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积极构建公共伦理 的生态环境。
加大舆论监督力度
提高公众对公共伦理的意识和认识,加大 舆论监督力度。
完善规章制度
完善规章制度,在为人民群众提供保障的 同时,真正地为公共事业发展奠定坚实基 础。
文明
维护公共秩序和个人尊严, 促进文明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责任
推行有责任、责任到人的行 为标准,遵守公共道德规范, 为社会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 益服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公共伦理制度建设的意义及面临的问题
松花江水污染事件引发了国家环保局局长解振华同志的辞职, 在社会上引起震动, 人们普遍叫好。

有舆论在赞誉政府对百姓高度负责、对失职官员毫不留情的同时, 特别指出“这表明了负责政府自省责任的决心”和官员问责制度化和公共伦理制度化的趋势, 是我国政治建设和公共管理制度建设的进步, 体现了政府从严治政、依法行政的决心及向公共伦理制度化迈进的大趋势。

公共伦理制度建设是指政府公共管理人员的伦理道德要通过制度资源和制度设计体现出来, 以制度的威力来规范公共管理人员履行自己的职责。

公共管理中的公共伦理制度建设, 即公共伦理制度化, 是时代的大趋势, 是公共管理的历史性进步, 是《公务员法》实施的必然。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中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中第一次指出“: 必须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 不断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

”[1]这一论述对政府公共管理部门的公共伦理制度建设具有指导意义和价值, 这“三个执政”, 不仅是指中国共产党的执政, 而且也包括政府部门的公共管理。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也突出强调了推进行政体制改革、加强公共伦理制度建设。

表明了我党建立民主、法治国家,
政府管理制度化、法制化、规范化的决心。

长期以来, 我们党的执政是靠政策性管理, 这种管理实质上是
“人治”而不是“法治”, 不是制度化的管理。

进而, 使得对政府管理人员的规范和要求, 大都是伦理性、道德性的规范, 靠公共管理人员的主体自觉进行管理, 这样使得公共管理效率低下, 缺少制度性的安排, 同时容易出现公职人员的腐败, 影响经济、社会健康稳定地发展。

如邓小平同志在20世纪80年代初所说“: 我们过去发生的各种错误, 固然与某些领导人的思想、作风有关, 但是组织制度、工作制度方面的问题更重要。

这些方面的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 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 甚至会走向反面。

”这充分说明了公共伦理制度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任何一个进步和和谐的社会, 都应按照正义、公平、公正、效率的价值尺度来选择和安排制度, 构建制度伦理, 这样才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任何一种新的理念的提出都有坚定的理论为依据和基石。

公共伦理制度建设是以英国著名的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的“经济人”假说为理论依据。

即不论社会性质和制度如何, 制度建设的根本在于其社会是“人治”社会还是“法治”社会。

但一个社会是“人治”还是“法治”, 从理论说,与对“人”的假设有关。

“人治”把“人性善
”作为前提, 这是我国奉行千年的孔子的管理理念, 笃信每个人经过教育可以克服自私之心和自利行为, 而不必要进行制度化的约束与管理。

“法治”的前提则承认人并不善, 还藏有私欲, 用黑格尔的话说, 甚至是恶的。

因此, 需要设计一种制度, 使人生活于制度环境中, 由于有了制度的约束和制约, 人就是有自利之心, 也会做出对整个社会有利之事。

因此“经济人”假说为公共伦理制度的存在提供了理论依据。

只有假定所有的人都是“经济人”, 并分析经济人之间的行为互动关系, 才能规定出适宜的法律限制, 从而把追求私利最大化的行为纳入互利的界限之内。

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经济人面前, 制度的约束就是题中应有之义了, 公共伦理制度化建设是一种必须, 也是一种历史的进步和文明的结果。

除此, 我们还必须看到, 在社会中个人的心理伦理和道德理性在市场经济道德体系下表现为有限性, 这也要求并决定公共伦理必须进行制度化建设。

个人心性伦理侧重于从个体方面来解决社会公共管理中的伦理道德问题, 表现为通过伦理教育促使个体行为自律, 并在发生不道德问题时追究个体的责任。

从公共管理的理论与实践角度看,也要承认个人心性伦理道德具有极其重要的自律约束和规范作用, 但必须看到, 个体的道德理性、意志和能力是有限度的, 它仅是一种软约束。

因此, 在个人心性伦理之外还必须配之以
制度伦理。

中国社会道德实践的历史与现实都证明了这一点。

在我国古代, 小农经济和自然经济长期占统治地位, 血缘宗法人情、同学亲友等关系弥漫于社会的各个角落乃至社会管理中, 与这种社会经济条件和低下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 中国传统伦理始终突出个人的伦理修养问题。

这也是我国社会公共管理不科学缺乏制度化的重要原因。

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 特别是27年的改革开放, 我国由小农经济向商品经济特别是市场经济的转变,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进一步扩展, 血缘宗法关系和地域狭隘性逐渐被打破, 人们的伦理道德获得新的形式、新的内容。

特别是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 由于其巨大的利益驱动和利益的引诱, 社会主体仅靠自身的自律及伦理道德规范已不起多大的作用。

所以有些人为某种私利, 也铤而走险, 进而出现了官场的腐败。

这样就需要建设和形成一种与市场经济内在要求相符合的公共伦理和制度伦理。

以制度性的力量来建立和维系符合社会道德要求的公共秩序, 这是市场经济道德体系区别于自然经济和小农经济条件下道德体系的根本特征, 这是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内在要求。

在“十一五”期间, 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体制转轨、机制转换、政府职能转变的大变革阶段, 致使在体制上出现了许多空白点和体制的结合部的错位, 进而使得对公共权力及政府公共管理人员监控机制并不健全, 同时又因社会利益分配调节机制的乏力, 公务员体制不够健全, 制约机制不完善, 公务人员收入水平相对较低, 考核机制不完善,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 政府行政行为受到市场
“逐利原则”和“交易原则”的不良影响, 再加上客观存在的诸多因素。

行政主体热衷于权力寻租、权钱交易、贪污受贿, 公共权力这时便异化为少数人谋取私利的工具和手段。

公共伦理在少数行政主体身上失去应有的调控作用,致使公共权力偏离了权力运行的健康轨道。

其表现形式多种多样, 从反面说明了公共伦理制度建设势在必行。

一是公共行政成本高, 办事效率低下, 人浮于事, 官僚主义严重。

据有关部门统计, 在我国由于体制和公务人员的素质原因, 行政不讲成本, 办事效率极低。

有的学者研究, 如果在美国办事成本是一美元的话, 在中国则是1.25美元。

办一件事要跑几十趟, 而且还门难进、脸难看, 许多事都是很简单的, 但确被一些公务人员给办复杂了、办糟了。

这既影响了经济社会发展, 也阻碍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构和完善。

二是干部人事体制上的委任制导致的官场腐败, 权力寻租现象严重。

我国干部任用、提拔采用的是在前苏联搬过来的委任制, 缺乏西方国家的公务人员考核任用机制,致使在干部的选用过程往往是唯
“钱”是举, 唯上所提, 任人唯亲, 而不是任人唯贤。

由于缺乏必要的民主程序和公开监督, 一些人买官、要官、骗官; 部分领导干部为了个人私欲, 卖官鬻爵。

用人的责任及公共伦理无以实施, 公务人员的权责意识淡化, 运用手中权力不是为人民谋利益, 而是出于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目的, 攫取公共利益, 使公共利益“私有化”。

三是少数公务人员道德败坏, 以权谋私。

据中纪委统计, 2004年1- 8月, 被“双规”、隔离审查和移交司法机关处理的省部级干部多达36人, 可见问题的严重。

国家公务人员道德败坏案件大幅度上升, 胡长清、成克杰、李嘉廷、丛福奎等省部级高级腐败不断出现, 这说明了部分公务人员的道德素质问题突出, 以权谋私严重, 不加强公共伦理制度建设已不能解决问题。

四是公共权力腐败的主体越来越法人化、集团化、年轻化、团体化。

如安徽省的阜阳市、辽宁省的沈阳市及黑龙江省的绥化市等, 其腐败大都是以群体的形式出现“, 窝案”、“串案”和家庭性、夫妻性的案件, 一些腐败分子勾结在一起, 打着为群众谋利益的旗号, 或出自共同的非法利益关系, 互相勾结, 大肆进行违法犯罪活动。

如绥化市的原市委书记马德, 在绥化市任市委书记22个月, 卖官260多人, 平均每月索贿受贿102万元, 这样的公职人员不可能为人民服务, 执政为民。

总之, 以权谋私、行政不作为、乱作为、渎职犯罪等行为, 是行政运作过程中缺乏最基本的公共管理伦理规范和法制秩序的典型反映。

以上诸种公共伦理失落的一个根本原因在于我国的公共伦理建设缺乏制度约束机制, 对公务人员管理失控, 制约不到位, 出现公共权力腐败, 是我国公共伦理制制度建设滞后的原因所造成的。

近些年, 我国在政治建设中推进政府职能改变力度不够, 导致了现行制度和伦理体系中, 责任不明, 对权力和公务人员缺乏约束, 公共行政的自由裁量权得不到有效的控制, 制度建设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 制度的缺乏导致了公务人员的行为失位乃至失范。

因此, 在“十一五”期间, 我们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 全力推进政治建设, 落实《公务员法》, 全力推进公共伦理制度化建设, 实现我国政府职能转型, 积极构建社会主义服务型政府。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