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全集心得体会 从“俭”字,廪实理财
阅读曾国藩的家书心得体会(通用8篇)
阅读曾国藩的家书心得体会(通用8篇)阅读曾国藩的家书心得体会篇1中国自古就有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之说,而真正能够实现者却寥若晨星,曾国藩就是为数不多的实现者之一。
他的功业无人可以效仿,他的著作和思想同样影响深远、泽被后人。
他所著的《曾国藩家书》是研究曾国藩其人及这一时期历史的重要资料。
《曾国藩家书》中通过教读书、做学问、勤劳、俭朴、自立、有恒、修身、做官等方面,展现了曾国藩“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毕生追求。
他的家书句句妙语,讲求人生理想、精神境界和道德修养,是为人处世的金玉良言。
在本书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一封是这样说的:凡人做一事,便须全幅精神注在此一事,首尾不懈,不可见异思迁,做这样想那样,坐这山望那山。
人而无恒,终身一无所成。
我生平坐犯无恒的弊病,实在受害不小。
当翰林时,应留心诗字,则好涉猎他书,以纷其志向。
读性理书时,则杂以诗文各集,以歧其趋。
在六部时,又不甚实力讲求公事。
在外带兵,又不能竭力专治军事,或读书写字以乱其志意。
坐是垂老而百无一成。
弟当以为鉴戒。
这段话的意思是人做事情时,一定要坚持,不要见异思迁,吃着碗里看着锅里,坐这山望那山。
人如果没有坚持做好一件事情的恒心,一辈子也不会有所作为。
我生平就犯下这样的错误,受害不小。
在翰林院的时候,应该好好研读诗词,却喜欢看其他乱七八糟的书;学习理学的时候,却喜欢看各种各样的诗文;在六部的时候,没有全身心对待公事;在外带兵的时候,又不去专注军事领域。
回头发现,自己百无一成。
弟弟们当引以为戒。
其实,我们总是会彷徨,会怀疑自己的梦想是否现实,是否会给自己带来实质性的好处,也许在未来的一天里,所热爱的事情并没有成为一个好的工作,没有受到大家的认可,看着身边的人一个一个有了车子房子用着名牌,那个时候,我确定我会焦虑会质疑自己,会后悔自己选定的方向。
但这个时候一定要想想身边一直支持着我们的那些人,也许是网易云随口一发的emo动态下鼓励你的陌生人,也许是察觉你朋友圈端倪的好朋友,也许是默默相信你的爸爸妈妈。
曾国藩家训中的理财投资建议
曾国藩家训中的理财投资建议原作:龚蕾曾国藩作为晚清的四大中兴名臣,不仅有出色才能,而且在处理大事情上能提出见解或想法,曾国藩家训一书值得反复阅读。
1、耐。
曾国藩说,成大功、非必才盖一世,反而得一个“耐”字。
业余与职业,爱好与专业的区别或许在于稳定性与耐心。
投资也是如此,价值投资者能够耐心,长久地坚持,例如巴菲特从十几岁开始买股票,一直到今天仍然坚持做投资。
年化复利能够让投资像滚雪球一样增长,持续、稳定地发挥,杰出的投资者,很多是保持稳定与最佳水平。
保持理性,细水长流。
2、节俭。
曾国藩在家书中,不止一次提到节俭两个字。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修身、齐家、治国,都离不开勤俭节约。
投资也是如此,把每一分资金用在刀刃上,不浪费,不奢侈,做最佳的投资。
曾国藩要家人朴素节俭,让弟子们明白勤俭节约的意义。
曾国藩说,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
天底下,从古至今,一个人如果很平庸,原因只有一个,就是他很懒惰。
古今之人,皆以一个傲字败,做人不要太骄傲。
傲的人容易轻敌,如三国时候孙策,本来可以继承吴国江山,但是他很傲气,喜欢在人前,打猎时被许贡门客刺杀。
3、轻用其芒,深藏若拙。
曾国藩说,不要在不合适的时候显露自己的锋芒,这句话在投资世界同样适用。
在投资世界中,天下英雄,比你有才能,有才干的人处处都是,比你聪明,比你有投资经验,比你勤奋的人很多,比你学识高见识广的人多得去了。
谦虚,保持谦虚,深藏若拙。
举个例子,左宗棠比较骄傲,天下英雄不放在眼里,后来当上巡抚三品,脾气越来越小,行事小心翼翼,做人如履薄冰。
投资与做人有相通的道理,越是成功越富有的人,往往深藏若拙。
4、不必完美。
曾国藩说,花未全开月未圆,求缺惜福。
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事物,做人不必完美,投资也不必一定要求完美,发挥长处长板就可以,尽力而为,善于合作,一个人力量总是有线,把一股绳子拧在一起力量大。
5、不留钱财予子孙,奋发图强。
曾国藩家书理财篇读后感
曾国藩家书理财篇读后感读了曾国藩家书中的理财篇,就像听一位老长辈在耳边唠家常,可这唠的家常里全是理财的大智慧呢。
曾国藩提到理财得有个“常”字,就是要有规律、有规划。
这让我想到自己平时花钱那叫一个随心所欲,看到啥喜欢的就买,完全没有计划。
就像一只没头的苍蝇在消费的大花园里乱撞,最后钱包瘪瘪,自己还不知道钱都花哪儿去了。
人家曾国藩那可是把家庭收支都安排得明明白白的,哪像我呀,每个月工资就像流水一样,来也匆匆,去也匆匆。
他还说要“崇俭”,就是崇尚节俭。
这一点真的太重要了。
现在社会上很多人都追求各种名牌,仿佛穿着带大logo的衣服就能高人一等似的。
其实啊,很多时候那些昂贵的东西可能就贵在那个牌子上,实际用处说不定还不如便宜的东西呢。
我就想起我之前买过一双超级贵的运动鞋,就因为是某个大牌的限量款。
结果呢,穿起来还没有我那百来块的鞋子舒服,而且平时都舍不得穿出去,生怕弄脏弄坏了。
这要是按照曾国藩的节俭理念,那就是典型的乱花钱。
要是把这些钱攒起来,说不定能做不少有意义的事儿呢。
曾国藩的理财观念里,也不是让大家一味地省钱,变成守财奴。
他还重视“开源”。
这就好比是在挖一口井,不仅要防止井水乱流(节俭),还得想法子让井水更多(开源)。
他会鼓励家里人去做一些正当的营生。
这对我来说也是个提醒。
不能光想着节省那点工资,还得想办法增加收入来源。
比如说利用自己的业余爱好或者特长去做个兼职啥的。
我有个朋友就特别擅长画画,以前她只是自己画着玩,后来她开始在网上接稿,给人画头像或者插画,每个月也能有一笔不小的额外收入呢。
这就是开源的好例子啊。
从曾国藩家书的理财篇里,我还体会到理财是为了家庭的长久稳定。
他写家书的时候总是想着家族的未来,怎么让家族在经济上能一直维持下去,不被贫穷困扰。
这让我觉得理财不仅仅是个人的事情,对于家庭来说,更是一种责任。
我要是能把自己的理财搞好了,以后组建家庭了,也能给家人一个稳定的生活环境。
可不像现在,自己还过着“今朝有酒今朝醉”的生活,要是真有个啥意外情况,恐怕都拿不出钱来应对。
读《曾国藩全传》有感5篇范文 (2)
读《曾国藩全传》有感5篇范文 (2)
读《曾国藩全传》,给我带来了深刻的思考。
曾国藩是巨大的功勋将军,也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人物之一。
他在改革和维护国家的兴衰大势中,表现出非凡的智慧和勇气,令我深受感动。
从书中,我被曾国藩的非凡智慧所吸引,他推倒了遵守中央集权的历史,追求的是协和的方案,他重视民生,致力于社会改革,努力把普通百姓的生活从贫穷中拯救出来。
他更是能够理解到一个国家要维护自身尊严,必须建立起势力,保护自己的影响力,而在这个过程中,他也没有忽视任何一个细节,以至于所有的决定都能够得到有效的执行。
曾国藩的行为激励了我,他在极为困难的时期,依然保持着友好的统治,尊重普通百姓,坚持不懈地改革,使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更加完善。
他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国家需要建立在民生优先,以及需要依靠民心来维护自身尊严的真理。
读完《曾国藩全传》,曾国藩非凡的智慧、勇气和努力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相信未来我们也都能以曾国藩为榜样,努力不懈地去争取我们的理想。
2024年曾国藩的心得体会8篇
曾国藩的家庭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他写给孩子以及亲友的家书中。曾国藩的家书,共有330多封,是历史上家书保存下来最多的一个。全书分为治家类、修身类、劝学类、交友类等10大类。曾国藩家族,向来治家极严,也很有章法。曾国藩受家风熏陶,对子弟也要求极严,并谆谆加以教诲。如在教子弟读书、做学问、勤劳、俭朴、自立、有恒、修身等方面,都继承和发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曾国藩的家庭教育思想,主要体此刻他写给孩子以及亲友的家书中。曾国藩的家书,共有330多封,是历史上家书保存下来最多的一个。全书分为治家类、修身类、劝学类、交友类等10大类。曾国藩家族,向来治家极严,也很有章法。曾国藩受家风熏陶,对子弟也要求极严,并谆谆加以教诲。他的家庭教育指导思想中,有许多可取之处。如在教子弟读书、做学问、勤劳、俭朴、自立、有恒、修身等方面,都继承和发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曾国藩的家庭教育思想,主要体此刻他写给儿子纪泽、纪鸿以及诸弟的家书中。曾国藩的家书,共有330多封,是历史上家书保存下来最多的一个。全书分为治家类、修身类、劝学类、理财类、济急类、交友类、用人类、行军类、旅行类、杂务类,共10大类。曾氏家族,向来治家极严,也很有章法。曾国藩受家风熏陶,对子弟也要求极严,并谆谆加以教诲。他的家庭教育指导思想中,有许多可取之处。诸如在教子弟读书、做学问、勤劳、俭朴、自立、有恒、修身、作官等方面,都继承和发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政要学曾国藩,经商要学胡雪岩。”自近代以来曾国藩就被政界人物奉为“官场楷模”。他熟读中国历史,对官场之道参深悟透,积淀了一整套官场绝学,用之于中国官场,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曾国藩是最好的儿子,能使父母宽心;是最好的哥哥,教导和照顾弟妹,体贴入微;曾国藩更是仁慈的父亲,是儿女的好榜样。他的家书讲求人生理想、精神境界和道德修养,在骨肉亲情日渐淡漠、邻里亲戚形同陌路的现代社会里,确实有劝世化俗的价值,值得每个人一读。大多数官宦之家,盛但是三代,而曾氏家族却代代有英才,出现了像曾纪泽、曾广均、曾约农、曾宝荪、曾宪植等一批着名的外交家、诗人、教育家、科学家和高级干部。
《曾国藩》读书心得10篇(精编版)
《曾国藩》读书心得10篇曾国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晚清时期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书法家,清末汉族地主武装湘军的首领。
下面给大家带来关于《曾国藩》读书心得,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曾国藩》读书心得1草草翻阅,其实没太看进去。
不是想看的版本,又没有半路弃书的习惯。
每章节都看了一些,大概对曾国藩有些印象。
上学的时候对他很感兴趣,通读下来,感觉他真的是严于律己的一个政治家,军事家。
虽然一介文人,却心思极为缜密。
无论为人,为官,治学,治家,用人,都有一套自己的原则,很严谨,单纯看他人物性格方面,很是佩服。
但是历史上对他的评价功过各一半,功劳方面开创了新学的局面,为以后中国提拔出了第一批科研人才。
过的方面,按史书上说,剿灭了太平天国的起义。
但是,我个人觉得太平天国的后期领导人也很封建奢靡。
所以,也不算什么过失。
毕竟他是生在封建社会效忠皇帝等于爱国的年代。
最后还想说,能啃下这本书的人野心一定不小,我是看不下去了[偷笑]《曾国藩》读书心得2在这本书中提到,通过刚和柔将人的性格分为了十二中,简单点说有的人刚的成分多点,柔的成分少点。
而有的人可能正好相反。
从这个问题我想到了,其实不仅仅是性格,来判定一个人,很多东西都是正的方面有一些,反面的东西有一些,绝的人很少。
就像八卦一样,没有全白,没有全黑,白中有黑,黑中有白。
人没有绝的的好,也没有绝的坏。
罪恶滔天的人心中也许也有善良的成分。
同时我也相信就像LeiF这个的楷模,心中也存在一丝自私和邪恶的成分,只是比我们一般人要少很多罢了。
所以我们中国人从小受到的教育总是这个人要么是坏人,要么是好人,坏人就要坏的彻底,好人就要好的完美。
其实真实的世界不是这样的。
坏人不是24小时总是在做邪恶的事情,好人也不是时时保持着完美的姿态。
看待人和事的时候就不要用绝的眼光来看待问题,但也很有必要来判断哪方面的成分多点,那么在表现上更倾向于那个方向,但也不要忽视了另一方面的存在。
曾国潘的读书心得体会(通用13篇)
曾国潘的读书心得体会曾国潘的读书心得体会(通用13篇)当看完一本著作后,你有什么体会呢?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读书心得吧。
现在你是否对读书心得一筹莫展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曾国潘的读书心得体会,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曾国潘的读书心得体会篇1古人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做为一个人成长的递进过程,可见修身在人的成长过程中,起着奠基和根本的作用,为此我想,修身是一个人走向成功的必修课。
带着这个问题,我去读了《曾国藩传》从中又一次受到深刻启迪。
在此谈谈自己的读书体会,与大家共勉。
在读《曾国藩传》中我发现了为人处世的秘诀之一是——“大柔非柔,至刚无刚”曾国藩,一个知人善用、广培党羽者,一把创立军队、运作官场的好手,一个读书人统率军队攻城掠地成功的典型,一个军事家,一个思想家、教育家、文学家、书法家。
一个名垂青史的重量级人物!曾国藩前半生的治学可谓书呆子。
此种精神我觉得是当今社会少有的,因为双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人被认为是百无一用的呆子,但是我认为只有先做呆子之后才能做聪明人。
当你对人生的有些不好的事情“糊涂”一点时,它往往却向好的方向发展。
这也许就是无心插柳柳成荫的道理吧。
这个道理在曾国藩身上很好的体现了出来。
他能够在后期的官场如鱼得水就是因为把“难得糊涂”的呆子哲学发挥得淋漓尽致。
事实上作为一代宰相就必修能够忍辱负重,否则将不能成为真正的全国的管家。
著名表演艺术家英若成小的时候,很想看看家人对他有多么重视,吃饭的时候就躲到衣柜里,他希望看到大家焦急找他的结果,然而让他大失所望的是,谁也没有注意到他的缺席,等大家吃完饭,他才从柜子里爬出来吃那些“残羹剩饭”,从此他发誓:一定不要把自己看得太重要,否则你会大失所望的。
这就是我从曾国藩身上所了解到的“呆子”哲学。
曾国藩,这位中国文化的集大成者,按照中国士大夫的圣人标准,立德、立功、立言,他在每一个领域都达到了一般人难以企及的高度,被封为近代最后一个圣人,在他身上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鉴的品质和修养。
曾国藩家书读后感范文5篇
曾国藩家书读后感范文5篇读《曾国藩家书》,隽永意深,句句体现文正公独到的学识造诣和道德修养。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曾国藩家书》的读后感,希望给大家提供帮助。
曾国藩家书读后感11644年在明朝降将吴三桂带领下,多尔衮率领满清八旗兵攻陷北京,此后有用二十年占领中国,明朝灭亡,清朝正式统治中国。
虽然力图实现民族融合,但是清政府执行首崇满洲制度,使得其他民族尤其是汉族官员受到猜忌、防范。
尽管有康雍乾盛世,然而清政府已江河日下。
1840年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打醒沉睡的中华帝国。
1851年洪秀全在广西金田振臂一呼,太平天国席卷大半个中国。
1852年曾国藩组建湘军。
内忧外患,又无人可用,1853年清政府不得已启用曾国藩。
1864年初合围太平天国首都天京,7月攻陷天京,清政府加曾国藩太子太保、一等侯爵,世袭罔替,并赏戴双眼花翎。
曾国藩功高震主,清政府已极不放心。
咸丰曾叹息:“去了半个洪秀全,来了一个曾国藩。
”8月曾国藩上奏朝廷裁撤湘军,朝廷当即准奏,随即裁撤湘军两万五千人。
随后,曾国藩把家书开始刊行问世,表明自己忠心清廷,以安清帝之心、以塞弄臣之口。
曾国藩辞世后第七年,1879年,由李翰章编纂、李鸿章点校的《曾文正公家书》正式面世。
全书从1840年(道光二十年)到1871年(同治十年),历时30年,内容包括修身、教子、持家、交友、用人、处世、理财、治学、治军、为政等方面,家书真实而细密,平常又深入,是一部真实生动的生活宝鉴,展现了曾国藩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毕生追求。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读《曾国藩家书》最大感受是曾国藩的勤俭。
曾国藩虽位极人臣,但自己俭朴,远离奢华。
“余服官二十几年,不敢稍染官宦气习,饮食起居,尚守寒素家风。
”京城世家子弟奢侈腐化,挥霍无度,他不让子女来京居住。
读后感.曾国藩要求“以廉率属,以俭持家,誓不以军中一钱寄家用。
”他的原配夫人一直带着子女住在乡下老家,门外不许挂“相府”、“侯府”的匾。
《曾国藩家书》读书心得(优秀8篇)
《曾国藩家书》读书心得(优秀8篇)《曾国藩家书》读书心得篇1曾国藩是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一,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
他是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者,同时也是书法家、文学家、晚清散文“湘乡派”的创立人。
毛泽东有曰:“予于近人,独服曾文正。
”表达出对这位乡人的推崇之情。
曾国藩为人,骨子里刻苦清廉,表面上和光同尘。
他的志向,不是做“清官”,而是做大事。
以海瑞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清官,他们的特点是宁折不弯。
但海瑞一生被官场排挤打击,无法调动一切可能的力量,来办成一些真正有益于国计民生的大事。
官场之中,行事过于方刚者,表面似乎是强者,实际上却是弱者。
这片土地上真正的强者,恰是表面上看起来谦虚退让、大度包容之人。
曾国藩有意取海瑞一尘不染之实,却竭力避免一清如水之名。
他的选择,远比做“清官”更复杂、更沉重、更不易。
我喜读史书,喜读传记,但平日轻易不愿读近代史,因为读后往往令人义愤填膺。
读曾国藩家书,更多是出于对斯人的由衷钦佩。
读他与祖父、父母、叔父、诸弟、子女等的封封家书,理解其中每字每句的含义,感悟颇深,这也得益于学生时代良好的古文基础。
“大地数万里,人于其中,昼仅一室、夜仅一榻”。
是啊,人于天地间何其渺小,人的一生于千万年间何其短暂,即便如此,我们生而为人,要养心、虚心、慎独、立志,要做谦谦君子,要做于国于家有益之人。
从家书中,篇篇可见曾国藩其孝、其俭、其家庭的和睦、治家的威严。
我总结了几条,即使今日看来,也颇有教益。
其一,“治家贵严”。
这是曾国藩一生奉行的准则,他对子女、兄弟的教育,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
家人们和睦相处,崇尚俭朴的家风。
他穿的衣服,布袍鞋袜,多为夫人亲自所做。
嫁长女时,陪嫁费用不超过二百两白银,遂成定制,嫁幺女亦如此,娶儿媳也绝不铺张浪费。
他吃饭仅一荤,即使当了大学士后仍每餐仍是仅一个荤菜,人称“一品宰相”,“一品”者,“一荤”也。
这样克勤克俭的总督,天下能有几人?其二,知足常乐。
读《曾国藩全集》有感
读《曾国藩全集》有感
曾国藩全集是一部重要的历史文献,它有助于我们了解古代政治家等人物的思想和行为。
从全集中,我读到曾国藩是一位勤政爱民、受海内外人赞誉的智者,他曾耕耘多年,尽职尽责,敢于担当,为我国赢得了宝贵的几度安定、繁荣的历史。
他不畏权贵,坚韧不拔,严格规范,施惠于民。
他的思想开创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他的勇敢和坚定也值得我们学习。
在读这部全集的过程中,我也领悟到曾国藩是一位深沉而又谙熟世故的人物。
他深谋远虑,有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他可以在竞争激烈的政治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并保持对立的平衡。
他的文字,也显示出他的智慧,他的文章充满了哲理,能够打动人心。
从这部全集中,我感受到曾国藩的学识渊博和智慧无边,他的坚持和担当也值得我们学习。
也让我们受益匪浅,能够深刻理解曾国藩的智慧和斗争,并继承他的精神,为我们国家作出更大的贡献。
读曾国藩心得体会分享9篇
读曾国藩心得体会分享9篇读曾国藩心得体会篇1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显赫和最有争议的人物,其一生恶名与荣誉参半,既有“中兴第一名臣”的美称,又有“卖国之贼”、“曾剃头”的恶名。
他作为一位儒丈,却能善始善终,成为时人推祟的处世圣人,他家族兴旺,成为了每个成功者争相效仿的楷模;他作为一位完善的成功者,给后人留下了用之不竭的人生经验。
换句话来说,曾国藩在近代中国是一位影响力很大的人物,他的人生,他的智慧广为流传,乃至于他已经成为现代人必知的品牌。
青年毛泽东对他这位有名的老乡评价甚高,历数古代帝王无赞语,独服曾文正公,著名革命家章太炎对曾国藩的评价最为客观,称之为“誉之则为圣相,谳之则为元凶”。
梁启超曾惊叹:“如无曾文正毅力,必为失败之人”。
这些都归于曾国藩一生中的十三套学问中能流传后世的一套——《曾国藩家书》曾国藩最有影响力的100封家书中,每篇都是脍炙人口,每句话都耐人品味。
曾国藩受家风熏陶,对子弟也要求极严,并谆谆加以教诲。
他的家庭教育指导思想中,有许多可取之处。
诸如在教子弟读书、做学问、勤劳、俭朴、自立、有恒、修身、作官等方面,都继承和发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曾国藩是最好的儿子,能使父母宽心;是最好的哥哥,教导和照顾弟妹,体贴入微;曾国藩更是仁慈的父亲,是儿女的好榜样。
他的家书讲求人生理想、精神境界和道德修养,在骨肉亲情日渐淡漠、邻里亲戚形同陌路的现代社会里,确实有劝世化俗的价值,值得每个人一读。
其中一篇——对其弟们劝学的之道。
简述了:读书之道,早上知道了真理,到了晚上就是死了也无遗憾,要做到这点,十分不容易。
闻道,必须是真的理解了,而且非常信奉,我们自己都不相信自己,心中已经没有把握,有怎么能闻道呢?“唯学问远过古人,乃可评讥古人,而等差其高下”。
学问之道,不可轻率地区评价或讥笑古人,只有在堂上的人才能评判堂下之人的曲直是非。
而现在那些讲理学和汉学的人,动不动就贬评汉唐儒家,这都狂妄的不自量力的陋习。
《曾国藩全传》读后感范文(通用6篇)
《曾国藩全传》读后感范文(通用6篇)《曾国藩全传》读后感范文(通用6篇)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读后感了。
那么如何写读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曾国藩全传》读后感范文(通用6篇),欢迎大家分享。
《曾国藩全传》读后感1最近读了好几本书,有网络小说,人物传记,励志书籍,从书中所获颇丰。
特别是关于曾国藩的书,如果说高中时代读《曾国藩》从中学习的是静心慎独的修身之道,而现在十多年后重读,不得不佩服他的才干。
这位晚清第一重臣,无论是修身,齐家,还是治军,教子,其远见卓识,令我们的毛主席都说“吾于近人,独服曾文正公一人”,反省自己的修身、教育之道,不得不承认受当初受到《曾国藩》的影响。
古人说:“心底无私天地宽”,又说“无欲则刚”,曾国藩处满清贵族排汉猜忌之中,以文臣见武功,我认为他正是奉行了这一准则。
我佩服他的治军治乱的本领,“乱世用重典”,为此他赢得了“曾剃头”的恶名,斩杀有救母之恩的将领金松龄。
他给我的启示就是规则必须执行,严惩必须达到目的,否则别用。
我佩服他的激励制度,为了鼓舞军士士气,他亲授刻有曾涤生国藩制的腰刀,可后来因为发的太多,导致军中几乎人有一把,丧失了效果,这给我的启示是善用激励,物虽轻,用得当,效果非凡,可激励太滥就失去了意义,就像后来腰刀太多已不起作用一样,“物以稀为贵”。
我更佩服他的教子之道,作为封建地主阶级的代表人物,他能允许儿子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所读的书籍,同意儿子不参加科举考试而选择近代科学数算等知识的学习,这是多么具有非凡胆识和远见卓识的决定,而我们今天呢,是否关注了孩子喜欢什么?需要什么?贵为王公大臣的他,是晚清唯一一位异性封王的重臣,他以“有识、有度、有常”的准则教育和约束家人,夫人,子女和平常人家一样,早起,躬耕,亲自打扫庭院,要求儿子读书要学思结合,学以致用,不晏起,有规律,在他常年在外制办军务期间,也不忘常寄家信,嘱咐,指导家人和儿子读书。
《曾国藩》读后感范文(通用30篇)
《曾国藩》读后感范文(通用30篇)《曾国藩》读后感范文(通用30篇)当品味完一本著作后,大家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读后感了。
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曾国藩》读后感范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曾国藩》读后感篇1读《曾国藩》时,正处于人生的困顿期,那时,大二刚开学,在经历了大一一年的迷茫和数次挫败之后,我确信我的人生存在着巨大问题,于是开始反思自己,在思考了很久之后,我确定我一切的迷惘都是出由于价值观的缺失。
我决定从书中发现自己。
很偶然的一次,在网易新闻上看到一个当当的历史小说推荐,其中便有唐浩明先生所著的《曾国藩》,出于对近代史的兴趣,我就买来认真阅读。
唐浩明先生是研究湖南近代史出身的,汗牛充栋的古籍,大量的史料,在睿智的思考与探索之后,透彻的认识与读书人揭真批伪的使命感使他开始动笔写一部大书。
上千个日日夜夜过后,《曾国藩》终于出炉,而且炉火纯青。
据白岩松讲,1993年这部书一出版,就迅速在两岸三地的文化圈中流行起来,而且,它也是对白岩松人生第三个十年影响最大的一本书。
《曾国藩》这本书从曾国藩在赴江西任主考官途中闻母去世而回乡奔丧开始写起,到曾国藩在黑雨滂沱中去世于两江总督府为止。
几十年中,曾国藩经历着巨大的艰辛、耻辱和荣耀,从湘军草创的迷惘与荣宠,到后来官场的重重阻挠和战场的屡屡失利,从有条不紊的行军打仗和处理种种变故,再到后来攻克天京、入宫朝觐的莫大荣耀…他的这一段人生,几乎是按照《周易》“初难知,二多誉,三多惊,四多惧,五有功”的顺序走过的,不同的是,在“飞龙在天”之后,他小心而谨慎,认认真真地裁撤湘军,避免走上“龙战于野”的惨烈境地。
之后,又经历了使自己遭受巨大耻辱的天津教案和疑云重重的马新贻被刺案,一生如一场梦一样,终于走到尽头,霎时,黑雨滂沱而下…读之前是疑惑的,读书时是享受和思考的,读完后是沉重的。
一本文笔、故事、内涵、真实性都极佳的历史小说,写出了一部传记所不能表达得当的意味。
读曾国藩的家书心得体会(精选8篇)
读曾国藩的家书心得体会(精选8篇)读曾国藩的家书心得体会篇1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重要的历史人物,被称为晚清“第一名臣”,后来者推崇其为“千古完人”、“官场楷模”。
他整肃政风、倡学西洋,开启"同治中兴",使大厦将倾的清王朝又苟延残喘了60年,其功业无人可以效仿,而他的著作和思想同样影响深远、泽被后人。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曾国藩是近代中国赫赫有名的大人物,是从清朝官吏到现代很多人都崇拜的主要偶像之一。
青年时代的毛泽东就曾说过:“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
”可见曾国藩影响之大。
作为中国近代史上地位显赫而又最有争议的一位人物,其所著的《曾国藩家书》是研究曾国藩其人及这一时期历史的重要资料。
曾氏家书行文从容镇定,形式自由,随想而至,挥笔自如,在平淡家常事中蕴含真知良言,极具说服力和感召力,从中可以感知其修身、教子、持家、交友、用人、处世、理财、治学、治军、为政等各个方面,真实而又细密,平常而又深入,可谓字字良言,句句妙语。
尽管曾氏著作留传下来的太少,但仅一部家书足以体现他的学识造诣和道德修养,从而赢得“道德*冠冕一代”的称誉,并使其成为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尊精神偶像。
曾国藩的家庭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他写给儿子纪泽、纪鸿以及诸弟的家书中。
曾国藩的家书,共有330多封,是历史上家书保存下来最多的一个。
全书分为治家类、修身类、劝学类、理财类、济急类、交友类、用人类、行军类、旅行类、杂务类,共10大类。
《曾国藩家书》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诸如:修身、齐家、为学、治军、政事、处世、用人、交友、理财、养生等各个领域,是其一生治政、治家、治学、治军的主要思想的反应。
本书分为修身篇、劝学篇、治家篇、理财篇、交友篇、为政篇及用人篇。
透过曾国藩写给家人的书信,我们可以得知其对事物的独到见解,及其面临家事、人事、军事、国事等大小问题时所采取的处理方法。
在很多的书信中都有记载,曾国藩更是总结了自己的得意与失落,用自己的经验教育诸兄弟,特别是曾国藩对于子女的品格教育,直至今日,仍足以作为现代父母教导子女、树立良好家教的绝佳典范。
曾国藩家书理财篇读后感
曾国藩家书理财篇读后感读了《曾国藩家书》里的理财篇,感觉就像是跟一位智慧的老长辈聊天,他不急不躁,一点一滴地把那些生活中的理财经,像讲故事一样讲给我听。
曾国藩这家伙,不愧是大人物,连教家人怎么过日子,都能讲得这么有人情味儿。
开头几封信,他就提到“勤俭持家”,这四个字听起来老生常谈,但细细一想,还真是金玉良言。
他说钱多钱少都要省着花,就像咱家后院那口井,不管天干物燥还是雨水丰盈,都得省着用水,这样才能细水长流。
这话听着亲切,想想自己平时大手大脚的,还真有点脸红。
他还提到了“量入为出”,说白了就是挣多少花多少,别打肿脸充胖子。
我琢磨着这道理简单,做起来可不容易。
现在这社会,诱惑太多广告天天喊着“你值得更好的”,可曾大人提醒我们,真正值得的是那份内心的安宁,不是外在的浮华。
最让我触动的,是他对于“积谷防饥”的看法。
他说好年景时多存点粮,遇到灾荒心里不慌。
这放到现代,就是咱们得有点储蓄,万一哪天风吹草动,至少有个小金库能应急。
这种未雨绸缪的精神,真是让人佩服。
还有曾国藩对投资的看法也挺有意思,他主张稳健,不贪图一夜暴富。
就像种庄稼,春种秋收慢慢来,总会有好收成。
这让我想起现在很多人炒股票、炒币,总想着一夜之间变成百万富翁,结果往往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曾大人的忠告,像是耳边风,吹走了我心头的浮躁。
总之《曾国藩家书》里的理财篇,就像是一盏温暖的小灯,照亮了我理财路上的坑坑洼洼。
它不教你怎么赚快钱,而是教你怎样踏踏实实地过日子,怎样智慧地管理自己的小金库。
读完之后我这心里头啊,多了几分从容,少了些浮躁,感觉自己好像也变得“财商”高了一点。
嘿,这读书啊还真是个好事儿!曾国藩家书理财篇读后感(1)读了《曾国藩家书》里的理财篇,心里头那个亮堂啊,就像是春日里的一抹暖阳,照进了我这平日里对钱袋子管理糊里糊涂的小日子。
曾老先生的话,真挚得就像邻家大爷在你耳边絮叨,却句句戳中要害,让人不得不服。
开头几封信,他就直截了当说了:“咱家不是大富大贵,银子得省着花。
《曾国藩全集》读后感(精选5篇)
《曾国藩全集》读后感(精选5篇)《曾国藩全集》读后感(精选5篇)一部《曾国藩全集》,不用写得很精彩,不用写得很漂亮,只要写得扎实,曾国藩其人本身就能够让人读得长吁短叹,掩卷不已了。
在这里给大家带来《曾国藩全集》读后感,希望大家喜欢!《曾国藩全集》读后感【篇1】他学习西方文化,整肃政风,“匡救时弊”,心存高远,使晚清出现了“同治中兴”。
他廉服人心,远权避祸,重礼慎法,编织了最结实的关系网。
他知人善任,量才器使,推荐保举的下属有千人之多,其中,官至总督巡抚者就有40余人,实现了儒家修身治国平天下,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大事业。
他官升得最快,十年之内,连跳七级,37岁便官至二品,能有此殊荣者,清代仅此曾国藩。
他官做得最稳,侍奉了道光、咸丰、同治三代君王,历时34年,恩宠不衰。
他官做得最好,政声卓著,治民有言,因而有“从政要学曾国藩,经商要学胡雪岩”的美誉。
他君子为学,明道经世,宁静致远,淡看得失。
他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家教良好,他的《家书》堪称中国古代家教范本。
我对曾国藩做了这样的归纳:曾国藩,富家子弟,靠读书而升官,凭沙场征战而权重。
既要秣马厉兵,叱咤风云,又要哼哼哈哈,唯唯诺诺;既要建功立业,又不功高震主;既要兼济天下,又要独善其身。
虽然他仕途起伏坎坷,却终能善始善终,这在腐败险恶的封建官场实在不易。
虽然今天的官场同过去的官场不可同日而语,但既然都是官场,总有可借鉴之处。
虽然今天的干部同曾国藩不可同日而语,但为官之道,有没有相通之处呢?《曾国藩全集》读后感【篇2】不知道如何来描述,你的才情身手,你有平乱的韬略智谋,你有倡导洋务的言行,你有中兴名臣的光环,你有家书的传留,你有这般那般三言两语不能休——《曾国藩全集》《曾国藩全集》是我读过最有感触的一本书,读完之后深深地被曾国藩的魅力所吸引,智慧所折服,下面我与大家分享一下我读完之后得到的感想。
一是他进取精神值得学习。
他从一个没有任何背景的乡下孩子,通过科举考试,先是秀才,再考举人,最后考中进士,并进入当时朝廷最高学问机构——翰林院。
曾国藩家书理财篇读后感
曾国藩家书理财篇读后感曾国藩先生常常强调“守拙”理财的重要性,他认为在理财方面,稳健克制是非常重要的。
他警示后人要克服贪婪之心,不要为了一时的财富而走上不归路。
如今,在商业社会中,诱惑无处不在,人们对金钱的渴望和贪婪往往会使他们忽略风险并进行不理智的投资决策。
因此,曾国藩先生的“守拙”理念给我们上了一堂重要的财经课。
在理财中,我们要懂得节制欲望,深谋远虑,谨慎经营,这样才能稳健地实现财务目标。
曾国藩先生在家书中还强调了“取舍”的道理。
他指出,在理财中,不仅仅是追求盈利,更重要的是要懂得放弃。
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合理地配置资产,明智地做出取舍,避免冒险行为和盲目追求利润。
正如曾国藩先生在家书中所说:“取舍有度则有余,取舍无度则多忧”。
只有在理性地进行取舍的基础之上,才能达到理财的最佳效果。
除了“守拙”和“取舍”外,曾国藩先生还提出了很多其他的理财指导原则,比如“积蓄勤俭”、“稳健投资”、“理性理财”等。
这些原则不仅可以帮助人们理性地理财,还可以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财富观念,远离投机和赌博,为自己和家人创造更加稳定和幸福的生活。
曾国藩先生的家书理财篇不仅是一部优秀的财务管理指南,更是一部关于人生智慧和品格修养的宝典。
通过阅读曾国藩家书,我们可以深刻体会到曾国藩先生崇尚“忠、诚、勤、俭”为人处世的品质,以及他在理财方面的深邃思考和丰富实践经验。
这些都是我们应该学习和传承的宝贵财富。
在这个物欲横流、金钱至上的社会中,人们往往陷入了财富的追逐和利益的考量中,急功近利,不计后果。
因此,曾国藩先生的家书理财篇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说仍然具有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
走进曾国藩的家书,我们不仅可以汲取理财智慧,还可以汲取人生智慧。
面对财富,我们要稳健理性地管理,不可贪图一时之利而忽视长远的利益。
面对人生,我们更要保持淳朴、诚实的品质,不忘初心,始终如一。
曾国藩先生的理财思想为我们树立了正确的财富观念和人生观念。
只有懂得节制欲望,不贪图一时之利,才能持之以恒地积累财富,实现人生价值。
曾国藩全集优秀读后感心得作文
曾国藩全集优秀读后感心得作文曾国藩全集优秀读后感心得作文曾国藩是一套小说,它可以让我们对曾国藩有所认识,还可以增长见识。
读了曾国藩这本书后,你都有什么样的感想呢?下面店铺为大家整理推荐了曾国藩读后感,欢迎大家前来参阅。
曾国藩读后感篇一最近几日翻看了数页《曾国藩全集》,虽然内容看的不多,但是感慨颇深,尤其是“以诚待人,以和待人”这八个字,我禁不住和大家分享分享。
“诚”,信也,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待人诚心诚意,做事诚实守信,最终诚至金开……以诚待人,这是一个做人的首要条件。
我想每一位家长在教育子女的时候,最注重的词句之一肯定有“诚实”。
以真诚去缔造真诚,换回来的才是别人对你的真诚。
它包含了丰富的内容:在事业追求中,把集体的利益、人民的利益视为高于一切,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在这种前提下来谈待人,应该是谦虚谨慎,不骄不躁,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在生活中要严格要求自己,以平常心处事,不与他人攀比,堂堂堂正正做人,真真诚诚待人。
无论何时何地,用堂堂正正做人,真真诚诚待人的标准去规范自己的言行,才能成为他人的楷模。
诚信为人,是做人的道德准则;对同事,对社会,对客户,对合作伙伴,我们诚实守信,恪守承诺,对家人,对朋友,对社会,我们坦诚相待,推心置腹。
诚信是做人之本,立业之基;诚信是道路,随着开拓者的脚步延伸;诚信是智慧,随着博学者的求索积累;诚信是成功,随着奋进者的拼搏临近;诚信是财富的种子,只要你诚心种下,就能找到打开金库的钥匙;诚信是你最美丽的外套,是心灵最圣洁的鲜花;诚信是你价格不菲的鞋子,踏遍千山万水,质量也应永恒不变;诚信是一股清泉,它洗去欺诈的肮脏,让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都流淌着洁净……“和”字,字祥意丰,意味深远,寄托着中华民族的美好愿望。
对人和善、和蔼,对己平和、气和;家和万事兴,邻和胜亲人;商场上和气生财,困难时和衷共济;人类向往和乐,世界需要和平……我们做人就要待人和气,不能因为一点小事而斤斤计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俭”字,廩实理财
曾国藩(1811~1872),字伯函,号涤生。
湖南湘乡人。
出生于清代一个地主家庭,自幼天资聪明,勤奋好学,八岁能读八股文、诵五经,十四岁能读《周礼》、《史记》),同年参加长沙的童子试,成绩列为优等。
曾国藩先后任翰林院庶吉士、累迁侍读、侍讲学士、文渊阁直阁事、内阁学士,稽査中科事务、礼部侍郎及兵部、工部、刑部、吏部侍郎,最后升至总督,官居一品。
他一生奉行「为政以耐烦为第一要义」,主张凡事要勤俭廉劳,不可为官自傲。
他修身律己,以德求官,礼治为先,以忠谋政。
在乱世中,曾国藩由一介布衣而位极人臣,一生功名显赫,为清廷建立了丰功伟业。
他被奉为官场「楷模」,在官场中以老成持重、灵活多变、坚忍不拔著称。
他不是军人,却为清廷建立了丰功伟业;他不是哲人,但留下的文稿字字珠玑,饱含人生的哲理。
在治学方面,曾国藩崇尚儒学,把中国封建文化归纳为「义理、辞章、经济、考据」四门学问,有独特见解,对当时和以后均有一定影响;治家方面,他提出「早、扫、考、宝、书、蔬、鱼、猪」的「八字家训」,反映了曾氏「修身、齐家」的封建道学思想。
《曾国藩全集》分为四卷:《挺经》、《冰鉴》、《家书》、《家训》,从不同侧面展现了曾氏传奇的一生。
《挺经》详细记录了曾国藩在宦海沉浮中总结出的为人处世心法,是其从自身的成败得失中总结出的一套独到的为人为官的
基本原则和理论。
所谓「挺」,即『势不可用尽,功不可独享』,大名要推让几分,盛时要做衰时想,刚柔相济,无为而无不为;百尺竿头,不能再进一步;欠缺本身就是完美。
曾国藩以盖世之功而能于众说诋毁中安然保全自身,全赖这一「挺」字。
主动、积极参与,但以淡泊的出世之心来入世,在困厄中求出路,在困苦中求挺直。
如此方能在前有猛虎后有毒蛇的情况下,不受其左右,气定神闲享受人生之至高境界。
今天我们共同领略一下《挺经》中的从“俭”字,廩实理财。
曾国藩“廩实”的理财之道,自然是从俭字入手。
他深知“每粒米来之不易”的古训,告诚人们,须知“一文钱摔倒英雄汉,半碗粥扶起乞丐王”的道理,因此,在理财问题上,大手大脚最是要不得的,既不利于人的德性修养,又不利于财物的积累。
曾国藩曾对家中的理财之事做过严格的限定,说起起来很有意思。
他说:
从来一国或一家的财政问题不出大乱子,都是由既勤劳又节俭所致。
我平生也很重视以“勤”宇来激励自己,其实却没有做到勤,所以读书时没有手抄的札前在军营排场很大,沿袭下来没有改变,近来因为多,费用更是漫无限制。
从节俭变到奢侈,跟下水一样容易;由奢侈返回到节俭,则难如登天。
我在任两江总督职时,还存下朝廷给予我的两万银子。
我当初没有料到竟有这么多,但像今天这样放手用去,转眼就会马上用光。
你们以后持家,要学陆梭山的办法,将每月要用多少两银子限定一个固定的
数目,另外封好称出来。
本月用完,只准有节余,不准有亏欠。
衙门奢侈之风气,不能不彻底痛改。
我带兵之初,就立下志向,不取军营钱财来肥私囊,今天所幸这件事被我基本上做到了。
但我也不愿意子孙过于穷困,低三下四去求别人的施舍,只要靠你们大力推崇节俭的美德,善于操持以后的生活。
曾国藩在这里之所以反复强调勤俭的重要性,目的在于教导其子女要懂得生活之艰辛。
当然,其目的是不愿意子孙后代过贫困潦倒,低三下四去求得别人恩赐的生活。
如何避免这种困境的出现呢?曾国藩教导子孙后代的办法就是谨守节俭二字,只有这样才能理好家财,操持好以后的生活。
曾国藩以勤俭持家,就是在署衙中,他也以“廪实”的“俭”字诀教诲幕僚。
他讲了很多徽商的经营理财之道。
明、清两朝间徽州出大商大贾,全国出名,而他们致富的原因,曾国藩认为离不开个“俭”字诀。
他说:徽州以勤俭甲于天下,所以其富庶也甲于天下。
......青衣童子在家赋闲,或长途跋涉而进京应试,都是身穿仅到小腿的短衣,光脚穿草鞋,随身只带一把伞,为节省轿子、车马的费用而徒步出行。
而其实都是拥有千万金的富室子弟。
微州人无论士、工、商,都很俭朴,所以他们起家致富,称雄天下,没有几十万、上百万的家业就不能称为富户。
曾国藩的弟弟们有的任官,有的持家,他多次去信说无论为官为家,都应节俭。
在《书赠仲弟六则》中说:
凡多欲者不能俭,好动者不能俭。
多欲如好衣、好食、好声
色、好字画古玩之类,皆可浪费破家。
弟向无癖嗜之好,而颇有好动之弊。
今日思作某事,明日思访某客。
所费日增而不觉,此后讲求俭约,首戒好动。
不轻出门,不轻举事,即修理桥梁道路,寺观善堂,亦不可轻作。
举动多则私费大矣。
其次则仆从宜少,所谓食之者寡也。
其次则送情宜减,所谓用之者舒也。
否则今日不俭,异日必欠债。
既负累于亲友,亦贻累于子孙。
针对地方官吏的挥霍浪费,曾国藩提出了“节用"的主张。
他力主裁减冗员,减少应酬以节省开支,并将这一问题与减轻民力联系起来:
近日州廉俸入款皆无着落,而出款仍未尽裁,是以艰窘异常。
计唯有节之一法,尚可公私两全。
节用之道,莫先于人少。
官亲少,则无需索酬应之繁;幕友家丁少,则减薪工杂支之费:官厨少一双之箸,民间宽一分之力。
......于己者有节,则取之于民者有制矣。
在晚清士大夫中,曾国藩以居家治身尚俭朴为众人所称道。
他女儿曾红芬说,其“手谕嫁女奁资,不得逾二百金”。
曾氏的幕僚与朋友欧阳兆熊说,曾氏任两江总督期间,其夫人欧阳氏与长媳刘氏每夜两人纺棉纱不止,不达四两不休息。
以至使曾氏父子夜闻嗡嗡声,曾国藩打诨讲笑话,以调剂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