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学穴位总结

合集下载

针灸学重点穴位笔记

针灸学重点穴位笔记

第一章手太阴肺经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下口幽门,上口贲门),通过膈肌,属肺,至喉部,横行至胸部处上方(中府穴),出腋下,沿上肢内侧前下缘下行,过肘窝入寸口上鱼际,直出拇指之端(少商穴)。

分支:从手腕的后方(列缺穴)分出,沿掌背侧向食指桡侧端(商阳穴),交于手阳明大肠经。

五输穴:少商(井)、鱼际(荥)、太渊(输)、经渠(经)、尺泽(合) 原穴络穴:太渊(原)、列缺(络)背俞穴募穴:肺俞(俞)、中府(募)郄穴:孔最(郄)八脉交会穴:列缺(通于任脉)、太渊主治:咳、喘、咯血、咽喉痛等肺系疾患穴位特定穴定位主治操作中府募穴胸前臂外上方,前正中线旁开6寸,平第一肋间隙处解剖部位咳嗽、气喘、胸满等肺部病症向外斜刺或平刺0.5~0.8寸,不可向内刺,以免伤及脏腑。

引起气胸循行所过肩背痛尺泽合穴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解剖位置肘臂挛痛直刺0.8~1.2寸,或点刺出血脏腑络属咳嗽、气喘、咳血等肺实热证;急性吐泻等肠胃病循行所过咽喉肿痛特殊主治小儿惊风,中暑等急症孔最郄穴尺泽与太渊连线上,腕横纹上7寸处解剖位置肘臂挛痛直刺0.5~1寸脏腑络属咳嗽、气喘、咳血等肺系病循行所过咽喉肿痛特殊主治痔疾列缺络穴八脉交会穴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脏腑络属咳嗽、气喘、伤风等肺系病(外感病症)向上斜刺0.5~0.8寸循行所过咽喉肿痛,头痛、项强、口眼歪斜等头项部疾患经渠经穴桡骨茎突与桡动脉之间凹陷处,腕横纹上1寸解剖位置腕臂痛避开桡动脉,直刺0.3~0.5寸脏腑络属咳嗽、气喘、胸痛等肺系病循行所过咽喉肿痛太渊输穴原穴八脉交会穴掌后腕横纹桡侧端,桡动脉的桡侧凹陷处解剖位置腕臂痛避开桡动脉,直刺0.3~0.5寸脏腑络属咳嗽,气喘等肺系病循行所过咽喉肿痛特殊主治无脉症鱼际荥穴第一掌骨中点桡侧,赤白肉际处脏腑络属咳嗽,咳血等肺系热性病证直刺0.5~0.8寸。

治疗小儿疳积可用割治法循行所过咽喉肿痛,失音特殊治疗小儿疳积少商井穴拇指桡侧指甲旁约0.1寸脏腑络属咳嗽浅刺0.1寸,或点刺出血循行所过咽喉肿痛,鼻衄特殊治疗高热、昏迷、癫狂第二章手阳明大肠经起于食指桡侧端(商阳穴),经过手背部行于上肢伸侧(外侧)前缘,上肩,至肩关节前缘,向后到第七颈椎棘突下(大椎穴),再向前下行入缺盆(锁骨上窝),进入胸腔络肺,向下通过膈肌下行至大肠,属大肠。

针灸学穴位大全(配图)

针灸学穴位大全(配图)

十二经脉一、手太阴肺经(共11穴)1.经脉循环:起于中焦,向下联络大肠回绕胃口过膈属于肺脏,从肺系(肺与喉咙相联系的部位)横行出来,沿上臂内侧下行,行于手少阴经和手厥阴经的前面,经肘窝入寸口,沿鱼际边缘,出拇指内侧端(少商)。

手腕后方支脉,从列缺处分出,走向食指内侧端,与手阳明大肠经相接。

2.脏腑经脉病候:咳嗽气喘气短、咳血咽痛,外感伤风,循环部位痛麻或活动受限等。

3.主治概要:主治外感、头痛、项强、咳痰喘等证。

(1) 中府ZhōngFǔ[定位]在胸外侧部,云门下1寸,平第一肋间隙处,距前正中线6寸(图12-1)。

[解剖]当胸大肌、胸小肌处,内侧深层为第一肋间内、外肌;上外侧有腋动、静脉,胸肩峰动、静脉;布有锁骨上神经中间支,胸前神经分支及第一肋间神经外侧皮支。

[主治]咳嗽,气喘,肺胀满,胸痛,肩背痛.[配伍] 配尺泽治咳嗽;配肩髎治肩痛。

[刺灸法] 向外斜刺或平刺0.5~0.8寸,不可向内深刺,以免伤及肺脏。

[附注] 肺的募穴,手、足太阴经交会穴。

(2)云门Yúnmén[定位] 在胸外侧部,肩胛骨喙突上方,锁骨下窝凹陷处,距前正中线6寸(图12-1)。

[解剖] 有胸大肌,皮下有头静脉通过,深部有胸肩峰动脉分支;布有胸前神经的分支臂丛外侧束、锁骨上神经中后支。

[配伍]云门、中府、隐白、期门、肺俞、魂门、大陵,主胸中痛。

[主治] 咳嗽,气喘,胸痛,肩背痛,胸中烦痛。

[刺灸法]向外斜刺0.5~0。

8寸,可灸。

(3) 天府Tiānfǔ[定位]在臂内侧面,肱二头肌桡侧缘,腋前纹头下3寸处(图12-1).[解剖] 肱二头肌外侧沟中;有头静脉及肱动、静脉分支;分布着臂外侧皮神经及肌皮神经。

[主治] 气喘,鼻衄,瘿气,臂痛.[配伍] 配曲池治疗臂痛。

[刺灸法]直刺0。

5~1寸。

(4)侠白Xiábái[定位]在臂内侧面,肱二头肌桡侧缘,腋前纹头下4寸,或肘横纹上5寸处(图12-1)。

针灸实践总结报告范文(3篇)

针灸实践总结报告范文(3篇)

第1篇一、前言针灸,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历经数千年的传承与发展,以其独特的治疗原理和疗效,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为了深入了解针灸的疗效和操作技巧,提高自身的临床技能,本人于近期参加了一次为期一个月的针灸实践培训。

现将实践过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总结如下。

二、实践背景1. 针灸简介针灸,起源于我国远古时期,是一种通过在人体特定穴位进行针刺或艾灸等手法,以达到调整阴阳、疏通经络、扶正祛邪、预防疾病目的的中医治疗方法。

针灸治疗范围广泛,包括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五官科等,具有疗效显著、副作用小、操作简便等特点。

2. 实践目的通过本次针灸实践培训,提高自身的临床技能,深入了解针灸的适应症、禁忌症、操作方法等,为今后在临床工作中运用针灸治疗患者打下坚实基础。

三、实践内容1. 针灸理论学习(1)针灸基本理论:包括经络学说、腧穴学说、针灸疗法等。

(2)针灸临床应用:了解常见疾病的针灸治疗方法,如头痛、颈椎病、肩周炎、腰腿痛、面瘫等。

(3)针灸禁忌症与注意事项:了解针灸治疗过程中的禁忌症和注意事项,确保治疗安全。

2. 针灸操作技能培训(1)针刺手法:学习掌握正确的针刺手法,包括进针、行针、出针等。

(2)艾灸手法:学习掌握艾条灸、艾炷灸、温针灸等艾灸手法。

(3)穴位定位:掌握常见穴位的定位方法和操作技巧。

3. 临床实践(1)跟师学习:跟随经验丰富的针灸医师学习,观察其治疗过程,了解临床操作技巧。

(2)独立操作:在医师指导下,独立进行针灸治疗,提高临床实践能力。

四、实践心得1. 针灸治疗具有显著疗效通过本次实践,我深刻体会到针灸治疗具有显著疗效。

在临床治疗过程中,许多患者经过针灸治疗后,症状明显改善,生活质量得到提高。

2. 针灸操作需严谨规范针灸治疗过程中,操作需严谨规范,以确保治疗效果和患者安全。

在实际操作中,要熟练掌握针刺手法、艾灸手法和穴位定位,遵循“轻、慢、准、稳”的原则。

3. 注重患者沟通与心理护理在针灸治疗过程中,患者心理因素对治疗效果具有重要影响。

2024年针灸治疗学习心得总结(2篇)

2024年针灸治疗学习心得总结(2篇)

2024年针灸治疗学习心得总结针灸治疗学习心得总结(2024年)随着健康意识的提高和人们对身体自愈能力的认可,针灸治疗作为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在2024年得到了更广泛的关注和应用。

在过去的一年里,通过系统学习和实践,我对针灸治疗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体会。

现将我的学习心得总结如下。

首先,我深刻认识到针灸治疗的理论基础是中医的整体观念。

中医重视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强调人体各器官之间的相互联系。

针灸治疗通过调整身体内部的阴阳平衡,促进气血流通,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这种整体观念与西方医学的疾病分型和症状治疗截然不同,使我领悟到了中医学的独特性和深奥之处。

其次,我在学习中发现针灸治疗具有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通过针刺刺激穴位,可以调节人体的神经、内分泌、免疫等系统,促进身体自愈机能的启动。

我在实践中亲眼见证了许多患者在接受针灸治疗后病情明显改善的情况。

与西药治疗相比,针灸治疗既能解决表面症状,又能调理身体内部的功能,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

而且针灸治疗的副作用较小,适用范围广,特别适合一些慢性疾病的治疗。

这些事实让我对针灸治疗的前景和应用价值充满信心。

另外,我也深刻意识到针灸治疗是一门艺术性较强的学科。

针灸师需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同时要具备灵敏的触觉和辨证能力。

在实践中,我时常碰到一些疑难病例,需要运用自己的智慧和经验来解决。

每一个患者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需要因人而异的针灸方案。

这使我明白了针灸治疗并非机械性的刺激,而是一门综合艺术。

在学习中,我还了解到针灸治疗的方法和技巧是多种多样的。

除了传统的手法,还有电针、温针、火针等多种辅助工具。

这些方法的应用需要我们把握适应症和操作要领,同时也需要不断吸取经验和学习先进的技术。

比如,在2024年针灸治疗学习中,我学会了使用激光针灸技术,并且在多个临床案例中获得了良好的疗效。

最后,我相信针灸治疗的未来会更加的广阔。

随着科技的进步,针灸治疗也不断创新和发展,涌现出许多新的技术和理论。

自学针灸心得体会(通用19篇)

自学针灸心得体会(通用19篇)

自学针灸心得体会(通用19篇)心得体会是对自己成长过程中所获得的经验和领悟的一种反思和总结,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规划未来的方向和目标。

这些总结范文涵盖了不同的主题和领域,希望能为大家提供一些启示和思考的方向。

学针灸心得体会针灸是一门古老的治疗方法,具有独特的疗效和现代医学所不能替代的优势,随着人们的生活习惯和环境的变化,针灸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近年来,我开始学习针灸,通过学习,我深刻体会到了针灸的神奇之处。

第二段:学习针灸的过程。

我学习针灸的过程非常艰辛,起初,我并不了解这门技术,对针灸的认识就停留在体育比赛中选手使用针灸调整肌肉的程度上。

然而,学习之后我发现,针灸并不仅仅能调整肌肉,还能调整身体的各种不适,甚至还能治疗一些慢性病。

第三段:对针灸的感受。

当我第一次在自己的体温太低,手脚发冷的情况下,使用针灸后,身体很快就热起来了,我感到非常惊奇。

通过多次的学习和实践,我发现针灸能够加速血液循环,增强人体免疫力,对提高人体健康水平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第四段:学习针灸的好处。

通过学习针灸,不仅能够提高个人的医学素养,还能够陶冶情操,增强身心健康,甚至可以创业或者获得一份薪水可观的工作。

更重要的是,学习针灸可以带给人们一种探索生命奥秘的体验,给予人们信心和力量,塑造积极面对生命的态度。

第五段:结语。

总之,我学习针灸的过程是非常愉快而充实的,我学到了很多东西,不仅对医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还找到了一条可以改善身体和心理健康的大道。

我希望更多的人能够认识到针灸这门神奇的治疗方法,并像我一样,学习和探索这门技术的奥秘。

对针灸心得体会针灸是中医学中的一种重要疗法,通过刺激人体特定的穴位来调节体内的阴阳平衡,以提高健康水平。

我曾经亲身体验了针灸的疗效,并从中获得了一些心得体会。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对针灸的个人认识,并讨论它在改善健康状况方面的作用。

首先,针灸可以帮助缓解疼痛。

作为一种传统的治疗方法,针灸通过穴位刺激,可以刺激人体内的内啡肽和血清素等神经递质的释放,从而达到镇痛的效果。

针灸治疗学习心得总结5篇

针灸治疗学习心得总结5篇

针灸治疗学习心得总结5篇第1篇示例:针灸治疗是中医传统疗法之一,通过在人体特定穴位上刺入针头并加以适当的操作来治疗疾病。

在学习针灸治疗的过程中,我深感其独特的学问和神奇的疗效,以下是我对针灸治疗学习心得的总结。

学习针灸治疗需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

针灸治疗是一门学问,需要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才能正确地运用在实践中。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学习了针灸的起源和发展历史、针灸的基本理论和原则、针灸的操作方法等内容,这些理论知识为我正确地使用针灸治疗提供了重要的指导。

学习针灸治疗需要具备一定的操作技能。

针灸治疗是通过在人体特定的穴位上刺入针头来治疗疾病,这就要求针灸师必须具备熟练的操作技能。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通过实际操作练习,逐渐掌握了针灸的操作技巧,包括插针的深浅、用力的轻重、操作的速度等,从而提高了我的实际操作能力。

学习针灸治疗需要注重实践经验的积累。

针灸治疗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问,只有通过不断实践,才能积累经验并提高技术水平。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积极参与临床实习,通过为患者施以针灸治疗,不断积累实践经验,同时也学到了许多临床应用技巧,为将来成为一名合格的针灸师做好准备。

学习针灸治疗需要不断学习和探索。

针灸治疗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要想在这个领域有所成就,就必须保持学习的态度,不断更新知识,探索未知领域。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不仅学习了传统的针灸治疗方法,还了解了现代针灸学的新进展和研究成果,这些都极大地丰富了我的学识,也拓宽了我的思路。

学习针灸治疗是一项很有挑战性的工作,但也是一项很有意义和价值的事业。

通过学习,我不仅对针灸治疗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还得到了宝贵的经验和技巧,希望未来能够在这个领域中取得更大的成就,为帮助更多的患者恢复健康而努力奋斗。

【字数:469】第2篇示例:针灸治疗是一种源远流长的中医疗法,通过在人体穴位上刺激,调理身体的气血流动,达到治疗病症的目的。

在学习针灸治疗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它的神奇和独特之处,下面我将分享一下我的学习心得总结。

针灸学重点穴位汇总

针灸学重点穴位汇总

针灸学重点穴位汇总针灸学是中医学中一种非常重要的治疗方法,可以通过刺激人体穴位,调节机体功能,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以下是针灸学中的一些重要穴位及其作用。

1. 三阴交穴三阴交穴位于小腿内侧,距膝盖内侧约三个手指宽度处。

刺激三阴交穴可以调节女性内分泌,缓解月经不调、痛经、更年期综合症等症状。

同时,三阴交穴还具有养血、补肾、消肿等作用。

2. 后大椎穴后大椎穴位于背部正中线,第七颈椎下突的旁开一寸,穴位深度较浅,易于刺激。

刺激后大椎穴可以改善面部皮肤的血液循环,提高面部肌肤的弹性,有助于预防和改善面部皱纹、松弛、色斑等问题。

3. 神门穴神门穴位于头部后部,枕骨嵴和大后枕骨棱之间凹陷处。

刺激神门穴可以调节神经系统功能,缓解头部疼痛、头晕、失眠等症状。

同时,神门穴还具有提高免疫力、预防感冒等作用。

4. 太冲穴太冲穴位于脚背部,第一、二跖骨骨间凹陷处。

刺激太冲穴可以缓解压力、改善睡眠,对预防治疗焦虑、抑郁等精神疾病有益。

同时,太冲穴还具有补血、调经、通经等作用。

5. 关元穴关元穴位于下腹部,肚脐下三横指处。

刺激关元穴可以调节脏腑功能,治疗腹泻、便秘、腹痛等消化道疾病。

同时,关元穴还具有强壮腰肾、保健生殖系统、调节月经等作用。

6. 足三里穴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前外侧,当膝盖外侧髌骨下方三寸之处。

刺激足三里穴可以调节脾胃功能,治疗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疾病。

同时,足三里穴还具有降低血糖、预防心血管疾病等作用。

7. 风池穴风池穴位于颈部,当后发际下延至颈中部有凹陷处。

刺激风池穴可以缓解颈项肌肉紧张、改善头痛、眩晕等症状。

同时,风池穴还具有调节免疫系统、提高身体免疫力等作用。

8. 足三阳穴足三阳穴位于足背外侧,当小趾外侧与踝骨之间的凹陷处。

刺激足三阳穴可以调节肝、胆、三焦功能,治疗胆囊炎、肝炎、便秘等问题。

同时,足三阳穴还具有消肿、解毒、祛寒等作用。

以上是针灸学中的一些重要穴位及其作用,不同的穴位具有不同的作用,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用。

针灸治疗学习心得总结范文

针灸治疗学习心得总结范文

针灸治疗学习心得总结范文针灸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结合紧密的临床科学,针灸学学习的心得要怎么写?接下来就跟着店铺的脚步一起去看一下关于针灸治疗学生学习个人心得总结吧。

针灸治疗学习心得总结篇1在这个学期,我们学习了针灸学这门课程。

在学习的过程中,有许多感悟。

针灸学是研究针刺和艾灸等治法的一门学科,是祖国医学宝贵遗产之一。

其内容主要包括经络、腧穴、针灸方法及临床治疗等部分。

由于其具有操作简便、适应症广、疗效明显和经济安全等优点。

因此数千年来深受广大劳动人民的欢迎。

针法和灸法是两种不同的治疗方法。

针法是运用各种金属针刺入穴位,运用不同手法进行治病的方法;灸法是采用艾条、艾柱点燃后熏灼穴位治病的方法。

由于二者都是通过调整经络脏腑气血的功能达到治病的目的,常配合使用,所以合称为针灸。

针灸学根于中医理论,特别是经络和腧穴理论,它着眼于人体的经脉循行和腧穴分布。

由于理论比较抽象,所以在学习过程中要时刻注意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我们不仅要熟记经络的循行规律及分布特点,每条经的具体循行路线和主治,而且要善于在自己或他人身上点穴记忆。

针灸学的经络系统由经脉和络脉组成,经络是人体运行气血的通道,包括经脉与络脉。

有直行主干经脉和侧行分支的络脉组成。

经络系统是由经脉和络脉相互联系,彼此衔接构成的体系。

经络中由经气活动。

经络系统由经脉和络脉组成,其中经脉包括十二经脉、奇经八脉以及附属于十二经脉的十二经别、十二经筋、十二皮部;络脉包括十五络脉和难以计数的浮络和孙络等,这些都需要我们了解和记忆。

十二经脉由手足三阳经三阴经组成。

共十二条经脉左右对称分布于头面、躯干、四肢、纵贯全身,其阳经分布于阳侧,阴经分别于阴侧,但是足阳明胃经徇行于前腹部,足厥阴肝经上达诸阳之会的巅顶部,并且在内踝8寸上于足太阴交叉。

徇行过程中十二经脉由各自所属的脏腑及联系的脏腑器官。

相表里的阴经与阳经在手足末端相交接,同名的阳经于阳经在头面部相交接,互相衔接的阴经与阴经在胸中交接,。

最新针灸学-重点穴位-特殊穴位总结解析

最新针灸学-重点穴位-特殊穴位总结解析

督脉1. 取穴要点长强---尾骨端与肛门连线中点腰阳关---第4腰椎棘突下命门---第2腰椎棘突下至阳---第7胸椎棘突下大椎---第7颈椎棘突下哑门---后发际正中直上0.5 寸风府---后发际正中直上 1 寸百会---两耳尖直上连线的中点,前发际正中直上 5 寸水沟---人中沟上1/3与中1/3交点2. 主治腰阳关---虚证实证皆可命门---虚证为主至阳---治疗黄疸、呃逆等大椎---与手足三阳经交会穴,清热解表,治疗感冒,头项强痛配哑门、风府哑门--- 暴喑配廉泉,注意操作方法(平天柱风府---注意操作方法(平风池百会---治疗中气下陷,头痛配头维、神庭、印堂、风池,失眠配四神聪水沟---急救要穴印堂---疏风解表配迎香3. 督脉的经脉循行路线(包括交会穴任脉1. 重点穴位中极(治疗实证、膀胱募关元(治疗虚证、小肠募补元气虚(比较:气海补气虚神阙下脘中脘(胃募、腑会关注:配足三里;配丰隆;配上脘、鸠尾(胸三针膻中(心包募、气会关注“宗气”天突(主要作用:降气关注具体针刺操作方法廉泉(口舌生疮、咽喉肿痛承浆(流口水手太阴肺经1. 经脉循行(见课件2. 重点穴位中府尺泽(与太渊比较孔最列缺太渊少商3. 特定穴五输穴:少商、鱼际、太渊、经渠、尺泽原穴:太渊络穴:列缺郄穴:孔最八脉交会穴:列缺(通任脉八会穴:太渊(脉会募穴:中府(肺手阳明大肠经1. 经脉循行(见课件2. 重点穴位商阳合谷(与复溜/太冲/风池等配穴使用的病症阳溪手三里曲池(三种体位的取穴方法,对于血证的治疗,对于热证的治疗臂臑肩髃(两种取穴方法迎香3. 特定穴五输穴:商阳、二间、三间、阳溪、曲池原穴:合谷络穴:偏历郄穴:温溜足阳明胃经1. 经脉循行(见课件2. 重点穴位承泣四白地仓颊车(与下关、合谷配合治疗牙痛下关(注意闭口取穴头维(阳明、少阳、阳维交会,治疗少阳、阳明头痛梁门天枢(与中脘配合,调畅胃肠气机归来(月经不调、闭经伏兔(下肢痿痹,关注主治及取穴梁丘足三里(肚腹三里留,与中脘配合、与天枢配合、与膻中配,分别治疗哪些疾病合巨虚下巨虚(阅读《灵枢*邪气脏腑病形》自己总结丰隆(与中脘配合,化痰解溪内庭历兑3. 特定穴五输穴:历兑、内庭、陷谷、解溪、足三里原穴:冲阳络穴:丰隆郄穴:梁丘募穴:天枢(大肠下合穴:上巨虚(大肠、下巨虚(小肠足太阴脾经1. 经脉循行2. 重点穴位隐白(梦魇,十三鬼穴之一太白(脾虚腹泻,体重节痛公孙(奔豚气三阴交(和合谷配伍催产、无痛分娩;和悬钟治阴虚,生殖泌尿疾病地机(痛经实证,崩漏,月经不调等妇科病阴陵泉(化湿要穴血海(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大横(平脐,阴维脉交会3. 特定穴五输穴:隐白(井,大都(荥,太白(输,商丘(经,阴陵泉(合原穴:太白络穴:公孙脾之大络:大包八脉交会:公孙(冲脉,与内关相配,治疗胃心胸疾病交会穴:三阴交(足太阴,少阴,厥阴、大横(足太阴,阴维脉交会穴郄穴:地机(可采用走罐、拔罐技法手少阴心经1. 经脉循行(见课件2. 重点穴位极泉(神经电刺激疗法少海(高尔夫球肘-前臂屈肌群紧张通里(舌本阴郄(汗为心之液神门(分别配合三阴交、膻中、大钟、百会、风池的治疗病症少府少冲(热病、热陷心包3. 特定穴五输穴:少冲、少府、神门、灵道、少海原穴:神门络穴:通里郄穴:阴郄手太阳小肠经1. 经脉循行(见课件2. 重点穴位少泽(乳痈,别称后溪(配合大椎、养老所治疗的疾病腕骨(定位!养老(急性腰痛支正(头痛、目眩;为何能治疗癫狂小海(与少海区分肩贞(肩三针天宗(定位听宫(手足少阳、手太阳交会穴;配合承泣、睛明所治疗疾病3. 特定穴五输穴:少泽、前谷、后溪、阳谷、小海原穴:腕骨络穴:支正郄穴:养老八脉交会穴:后溪(通督脉足太阳膀胱经1. 经脉循行(见课件2. 重点穴位睛明攒竹天柱(与风池配合治疗头痛眩晕风门(主要治疗外风肺俞(皮肤病的治疗心俞膈俞肝俞胆俞脾俞(与足三里配合胃俞(与中脘配合肾俞(与太溪、命门配合大肠俞(治疗腰痛的配穴,治疗大肠病症的配穴膀胱俞次髎委中(放血膏肓(如何体现补益作用志室秩边承山(容易断针、弯针飞扬(相较于承山不容易出现昆仑(《大成》“妊妇刺之落胎”申脉京骨至阴(胎位不正3. 特定穴五输穴:至阴、足通谷、束骨、昆仑、委中原穴:京骨络穴:飞扬郄穴:金门阳跷郄穴:跗阳八脉交会穴:申脉(阳跷)下合穴:委中(膀胱下合穴)、委阳(三焦下合穴)八会穴:膈俞(血会)大杼(骨会)足少阴肾经 1.经脉循行注意内行路线 2.重点穴涌泉(定位)(奔豚气)(阴虚阳亢者)然谷(阴虚,与涌泉配)太溪(肾虚病症,与三阴交相配合)大钟(痴呆)照海(肾阴虚之失眠,咽喉痛,常与列缺相配合)复溜(与合谷、复溜配穴)(盗汗,热病无汗或汗出不止)阴谷(在腘窝内侧,屈膝时当半腱肌腱与半膜肌腱之间)大赫肓俞(腹中部当脐中旁开0.5 寸) 3. 特定穴五输穴:涌泉(井),然谷(荥),太溪(输),复溜(经),阴谷(合)原穴:太溪络穴:大钟郄穴:水泉(郄穴)、交信(阴蹻郄穴)、筑宾(阴维郄穴)八脉交会穴:照海(通阴蹻)交会穴:肓俞、大赫(足少阴、冲脉交会穴)手厥阴心包经 1. 经脉循行 2. 重点穴天池(治瘰疬:臂臑;急性乳腺炎,局部)曲泽(热病,可刺络放血)郄门间使内关(止呕、催吐与膻中配合;呃逆与足三里相配合)大陵(手腕麻痛,十三鬼穴之一)劳宫(清热佳:口疮口臭)中冲3. 特定穴五输穴:中冲(井)、劳宫(荥)、大陵(输)、间使(经)、曲泽(合)郄穴:郄门络穴:内关八脉交会穴:内关(阴维脉)心包原穴:大陵手少阳三焦经(耳脉)1.经脉循行2.重点穴关冲中渚阳池(腕管综合征,腱鞘炎)外关(与风池,疏风解表)支沟(落枕,外感导致的便秘:配伍天枢,上巨虚)肩髎(肩三针)翳风(面瘫,呃逆)角孙(痄腮:灯火灸)耳门(与听宫、听会相鉴别)丝竹空(眉棱骨痛)3.特定穴五输穴:关冲(井),液门(荥),中渚(输),支沟(经),天井(合)原穴:阳池络穴:外关八脉交会:外关(阳维脉)郄穴:会宗(与支沟相鉴别)足少阳胆经1.经脉循行2.重点穴瞳子髎(三叉神经痛—眼支)听会(取穴法)率谷(耳鸣,耳聋)完骨(疟疾)阳白头临泣风池(进针方向)肩井(切忌深刺,捣刺)日月(与期门相鉴别)带脉(与章门的距离)环跳(进针2-3 寸,具体的解剖位置)风市(下肢痿痹,脚气)阳陵泉(肩痛,脚气)光明(乳房胀痛,乳汁少)悬钟(别名:绝骨)丘墟(踝扭伤配伍申脉,解溪,昆仑)足临泣侠溪足阴窍 3. 特定穴:五输穴:足阴窍(井),侠溪荥),足临泣(输),阳辅(经),阳陵泉(合)原穴:丘墟络穴:光明髓会:悬钟筋会:阳陵泉八脉交会:足临泣(带脉)郄穴:外丘胆募穴:日月肾募穴:京门胆下合穴:阳陵泉交会穴手太阳,手足少阳交会:瞳子髎足少阳,阳维交会:阳白足少阳,太阳和阳维交会:头临泣足少阳,阳维交会:风池手足少阳,足阳明和阳维交会:肩井足少阳,阳跷交会:居髎足少阳,太阳交会:环跳足厥阴肝经1.经脉循行2.重点穴(取穴位置与脾经的区别)大敦行间(清肝火)太冲(疏肝理气)蠡沟曲泉(取穴方法)章门期门3.特定穴五输穴:大敦(井),行间(荥),太冲(输),中封(经)曲泉(合)原穴:太冲络穴:蠡沟郄穴:中都八会穴:章门(脏会)募穴:章门(脾募穴)、期门(肝募穴)交会穴:章门(足厥阴、足少阴交会)、期门(足厥阴、足太阴和阴维交会)。

针灸学重点总结(2篇)

针灸学重点总结(2篇)

针灸学重点总结经络:经脉和络脉的统称,是人体运行气血、联络脏腑、沟通内外、贯串上下的通路。

经气:即经络之气,概指经络运行之气及其功能活动。

腧穴:是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输注出入的特殊部位,既是疾病的反应点,又是针灸临床的刺激点。

得气:是指将针刺入腧穴后所产生的经气感应,又名针感。

侯气。

将针留置于所刺腧穴之内,安静地较长时间的留针,也可间歇的运针,施以提插、捻转等催气手法,直待气之所至之谓。

气街。

是经气聚集通行的共同通路,头、胸、腹(背)、胫等处,是经气流行、集中和布散的主要部位,即“气街”。

五输穴。

井穴-分布在指或趾末端,为经气初出。

荥穴-分布于掌指或柘趾关节之前,为经气开始流动。

输穴-分布于掌指或柘趾关节之后,为经气渐盛。

经穴-多位于腕、踝关节以上之前臂、胫部,其经气盛大流行。

合穴-位于肘膝关节附近,其经气冲盛且合于脏腑。

滞针:在行针时或留针后医者感觉针下涩滞,捻转、提插、出针均感困难而病人则感觉痛剧时,称为滞针。

俞穴:是指分布于背部膀胱经第一侧线上的脏腑俞穴,共十二个,亦称背俞穴。

多治疗脏虚证。

募穴。

脏腑之气汇聚于胸腹部的腧穴,称为“募穴”,又称“腹募穴”。

“募”有聚集、汇合之意。

共____个。

行针。

又名运针,是指将针刺入腧穴后为使之得气,调节针感和进行补泻而施行的各种针刺手法。

奇穴。

既有一定的名称,又有明确的位置,但尚未归入或不便归入十四经系统的腧穴。

这类多数对某些病证有特殊的疗效。

又称为“经外奇穴”。

阿是穴。

是指既无固定名称,亦无固定位置,而是以压痛点或病变部位或其他反应点等作为针灸施术部位的一类腧穴,又称“天应穴”、“不定穴”、“压痛点”等。

原穴。

脏腑原气输注、经过和留止于十二经脉四肢部的腧穴,称为原穴。

十二原穴多分布与腕踝关节的附近。

郄穴。

十二经脉和奇经八脉中的阴蹻、阳蹻、阴维、阳维脉之经气深聚的部位。

郄穴共有____个,除胃经的梁丘之外,都分布于四肢肘膝关节以下。

募穴。

是脏腑之气汇聚于胸腹部的腧穴。

针灸治疗学习心得总结8篇

针灸治疗学习心得总结8篇

针灸治疗学习心得总结8篇篇1针灸治疗,作为中医的精髓之一,近年来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

作为一名热爱中医的青年,我也投身于针灸治疗的学习与实践中,并深刻体会到了其独特的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一、针灸治疗的基本原理与技法针灸治疗,是通过在人体特定穴位上刺激,以达到调节人体阴阳平衡、疏通经络、扶正祛邪的目的。

在学习过程中,我首先掌握了针灸治疗的基本原理,包括经络学说、腧穴学说、阴阳五行学说等。

这些学说为针灸治疗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使我能够更好地理解针灸治疗的本质和作用机制。

在技法方面,我学习了针刺、艾灸、拔罐等多种针灸技法。

通过反复练习和实际操作,我逐渐掌握了这些技法的要领和技巧,并能够熟练运用它们进行临床治疗。

二、针灸治疗的临床应用针灸治疗在临床上有着广泛的应用,可以治疗多种疾病。

在学习过程中,我通过阅读大量文献和观看教学视频,了解了针灸治疗在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等多个科室的应用情况和案例。

这些案例使我深刻体会到了针灸治疗的神奇之处,也激发了我进一步学习和探索针灸治疗的热情。

在实践过程中,我也遇到了一些挑战和困难。

例如,在针刺过程中,如何掌握针刺的深度和角度,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在艾灸过程中,如何控制艾灸的温度和时间,以避免烫伤患者等。

但是,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我逐渐克服了这些困难,并取得了显著的治疗效果。

三、针灸治疗的未来展望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中医的国际化发展,针灸治疗在未来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作为一名针灸治疗的学习者,我认为针灸治疗的未来发展方向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继续深入研究针灸治疗的原理和技法,提高治疗效果和安全性;二是将针灸治疗与其他治疗方法相结合,形成综合治疗方案;三是推广针灸治疗的文化内涵和社会价值,让更多人了解和认可针灸治疗;四是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推动针灸治疗的国际化发展。

四、结论与体会通过系统的学习和实践,我深刻认识到了针灸治疗的独特魅力和深厚文化底蕴。

作为一名青年中医爱好者,我决心将针灸治疗作为自己的专业方向之一,并为之不懈努力。

中医针灸学习心得总结

中医针灸学习心得总结

中医针灸学习心得总结——WORD文档,下载后可编辑修改——我校在中西医结合中职专业开设了针灸学课程,如何指导学生掌握本课程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毕业实习质量,也关系到学生中医类医师资格的考取问题。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医针灸学习心得总结,供你参考!中医针灸学习心得总结篇1 4月9号在朝阳区百子湾迎来了新的一批滞动针学员。

与往常课程不一样的是,这一期我也跟着他们一起学习。

对于一个没有中医基础的,又特别怕针的,想要学好针灸还是比较难的。

有几个学员跟我说,你好好学下李老师的滞动针,这个跟别的针灸不一样。

简单易操作安全性强,李老师耐心。

之前都是我给学员推荐课程,现在是他们给我推荐了。

以前在培训机构,我带过浮针,董氏奇穴,毫刃针,毫火针,八字针,每次都是把学员送到会场我就走了。

这些课程我都可以免费学习,但是是真的怕针。

所以都没学。

去年10月份开始接触李老师的滞动针。

有不少学员跟我说李振全老师的滞动针效果立竿见影。

到底怎么个立竿见影,它能治疗什么病?这都是谜。

那会来学习的很多,每次课程结束的时候都听到学员在抱怨。

培训机构服务不好,课程人数太多,学不到东西,某针效果不好,或者是远期效果不好,某老师上课水平太一般。

等等。

那会有几个学员让我去找下李振全老师。

我百度了一下。

这老师真的没啥大名气。

不过我注意到一点,滞动针的临床案例特别多,网上很多关于滞动针的学术论文。

之后我拿着滞动针的老学员名单挨个电话问,出乎我意料的是这帮人都推荐我好好跟李老师学习下。

我当时是以一个学员的身份咨询这些老学员。

后来在我的一些课程学员里也有很多学过的,有些是学了7.8年的,现在一直用的,而且做了很多案例。

这个针真有那么神奇,那么好?我还是不太相信。

那会学费是2200.刚好有几个朋友要学针灸,我让他们去试听下。

其实那几个是我找去的考察人员。

试听一天,如果不行,不缴费走人。

课程结束的时候这几个人老打我电话,我以为怎么呢,我推荐的不好不是有一天试听吗?试听不满意你可以不交钱啊。

针灸学——肝经各个穴位定位及作用

针灸学——肝经各个穴位定位及作用

肝经足厥阴肝经本经一侧有14个穴位(左右两侧共28穴),大敦,行间,太冲,中封,蠡沟,中都,膝关,曲泉,阴包,足五里,阴廉, 急脉,章门, 期门.其中12穴分布于腹部和胸部,12穴在下肢部。

首穴大敦,末穴期门。

本经腧穴主治肝胆病症、泌尿生殖系统、神经系统、眼科疾病和本经经脉所过部位的疾病。

如:胸胁痛、少腹痛、疝气、遗尿、小便不利、遗精、月经不调、头痛目眩,下肢痹痛等症。

循行部位:足厥阴肝经起于足大趾爪甲后丛毛处(大敦穴),沿足背内侧向上,经过内踝前1寸处(中封穴),上行小腿内侧(经过足太阴脾经的三阴交),至内踝上8寸处交出于足太阴脾经的后面,至膝内侧(曲泉穴)沿大腿内侧中线,进入阴毛中,环绕过生殖器,至小腹,夹胃两旁,属于肝脏,联络胆腑,向上通过横膈,分布于胁肋部,沿喉咙之后,向上进入鼻咽部,连接目系(眼球连系于脑的部位),向上经前额到达巅顶与督脉交会。

本经主治:肝病,妇科、前阴病以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

如腰痛,胸满,呃逆,遗尿,小便不利,疝气(疝气,即人体组织或器官一部分离开了原来的部位,通过人体间隙、缺损或薄弱部位进入另一部位。

),少腹肿等证。

下面来介绍几个常用穴位:行间[经穴]【定位】:在足背,当第一、二趾间,趾蹼缘的后方赤白肉际处【作用】:调理肝肾,清热熄风。

【主治】:①目赤肿痛,青盲。

②失眠,癫痫。

③月经不调,痛经,崩漏,带下。

④小便不利,尿痛。

【归经】:足厥阴肝经穴【类别】:荥穴太冲[经穴]太冲【定位】:在足背,当第一、二蹠骨结合部前方凹陷处【作用】:疏肝利胆,熄风宁神,通经活络。

【主治】:①头痛,眩晕,目赤肿痛,口眼歪斜。

②郁证,胁痛,腹胀,呃逆。

③下肢痿痹,行路困难。

④月经不调,崩漏,疝气,遗尿。

⑤癫痫,小儿惊风。

中封[经穴]【定位】:在足背侧,商丘与解溪连线之间,胫骨前肌腱的内侧凹陷处【作用】:疏肝利胆,通经活络。

【主治】:①疝气,腹痛。

②遗精。

③小便不利。

蠡沟[经穴]蠡沟【定位】: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5寸,胫骨内侧面中央【作用】:疏泄肝胆,调经利湿。

针灸学 穴位总结

针灸学 穴位总结

针灸学穴位总结B八邪[定位]在手背侧,微握拳,第1至第5指间,指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左右共8穴。

[主治]①手背肿痛、麻木、毒虫、蛇咬伤。

②烦热、目痛。

百会(DU20)交会穴(足太阳、督脉之会)[定位]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5寸,或两耳尖连线的中点处。

[主治]①头痛、眩晕。

②癫狂、中风失语、不寐。

③脱肛、阴挺。

C尺泽(LU5)合穴[定位]在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

[主治]①咳嗽、气喘、咯血、咽喉肿痛、胸部胀满。

②吐泻。

③小儿惊风。

④肘臂挛痛。

承泣(ST1)交会穴(阳跷、足阳明之会)[定位]在面部瞳孔直下,当眼球与眶下缘之间。

[主治]①目赤肿痛、流泪、夜盲、眼睑瞤动。

②口眼歪斜。

[操作]左手拇指向上轻推眼球,紧靠眶下缘直刺0.5~1.5寸,不宜提插,以防刺破血管,引起血肿;不宜灸。

攒竹(BL2)[定位]在面部,当眉头陷中,眶上切迹处。

[主治]①头痛、眉棱骨痛。

②口眼歪斜、目视不明、目赤肿痛、眼睑瞤动、眼睑下垂。

次髎(BL32)[定位]在骶部,当髂后上棘内下方,适对第2骶后孔处。

[主治]①月经不调、痛经、赤白带下。

②遗精、疝气、遗尿。

③腰骶痛、下肢痿痹。

承山(BL57)[定位]在小腿后面正中,委中与昆仑之间,当伸直小腿或足跟上提时腓肠肌肌腹下出现尖角凹陷处。

[主治]①痔疾、便秘。

②腰背痛、腿拘急疼痛、脚气。

长强[定位] 尾骨尖端与肛门连线之中点[主治] 泄泻,痢疾,便秘,便血,痔疾,癫狂,痫证,瘈疭,脊强反折,癃淋,阴部湿痒,腰脊尾骶部疼痛D地仓(ST4)交会穴(阳跷、手足阳明之会)[定位]在面部口角外侧,上直对瞳孔。

[主治]口歪、流涎。

地机(SP8)郄穴[定位]在小腿内侧,当内踝尖与阴陵泉的连线上,阴陵泉下3寸。

[主治]①腹痛、泄泻。

②月经不调、痛经、遗精。

③小便不利、水肿。

胆俞(BL19)背俞穴[定位]在背部,第10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黄疸、胁痛、呕吐、食不化、口苦。

大肠俞(BL25)背俞穴[定位]在腰部,当第4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针灸学 72个常考穴位总结(重点笔记+知识点总结)

针灸学 72个常考穴位总结(重点笔记+知识点总结)

针灸学 72个常考穴位总结(重点笔记+知识点总结)1、鱼际在手外侧,第1掌骨桡侧中点赤白肉际处。

2、手三里在前臂,肘横纹下2寸,阳溪与曲池连线上。

3、曲池在肘区,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的中点处。

4、迎香在面部,鼻翼外缘中点旁,鼻唇沟中。

5、承泣在面部,眼球与眶下缘之间,瞳孔直下。

6、地仓在面部,口角旁开0.4寸(指寸)。

7、颊车在面部,下颌角前上方一横指(中一指)。

8、下关在面部,颧弓下缘中央与下领切迹之间凹陷中。

9、梁门在上腹部,脐中上4寸,前正中线旁开2寸。

10、天枢在腹部,横平脐中,前正中线旁并2寸。

11、归来在下腹部,脐中下4寸,前正中线旁开2寸。

12、条口在小腿外侧,犊鼻下8寸,犊鼻与解溪连线上。

13、厉兑在足趾,第2趾未节外侧,趾甲根角侧后方0.1寸(指寸)。

14、大包在胸外侧区,第6肋间隙,在腋中线上。

15、隐白在足趾,大趾末节内侧,趾甲根角侧后方0.1寸(指寸)。

16、公孙在跖区,第1跖骨底的前下缘赤白内际处。

17、三阴交在小腿内侧,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际。

18、极泉在腋区,腋窝中央,腋动脉搏动处。

19、天宗在肩胛区,肩胛冈中点与肩肝骨下角连线的上1/3与下2/3交点凹陷。

20、听宫在面部,耳屏正中与下颌骨髁状突之间的凹陷中。

21、睛明在面部,目内眦内上方眶内侧壁凹陷中。

22、攒竹在面部,眉头凹陷中,额切迹处。

23、大杼在脊柱区,第1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

24、脾俞在脊柱区,第11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

25、肾俞在脊柱区,第2腰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

26、承扶在股后区,臀沟的中点。

27、委中在膝后区,胭横纹中点。

28、承山在小腿后区,腓肠肌两肌腹与肌腱交角处。

29、涌泉在足底,屈足卷趾时足心最凹陷中。

30、太溪在踝区,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中。

31、劳宫在掌区,横平第3掌指关节近端,第2、3掌骨之间偏于第3掌骨。

简便取穴:握拳,中指尖下是穴。

针灸学穴位性质歌诀

针灸学穴位性质歌诀

1、气门经穴性质,气分为先。

少商宣泄肺气,胆俞降泄肝胆。

公孙降脾胃气逆而止呕,丰隆降肺气定喘而化痰。

闻之经渠能降肺气而治气逆,天突降逆气而定哮喘。

巨阙治逆道而开胸满,隐白治咳逆而升陷阳。

大肠俞疏通肠胃之气化兮而润便燥,膀胱俞疏通膀胱之气化兮而利小便。

是以曲池行气,云门开胸。

阳陵泉有行气导泄之效,厥阴俞有治胸满呕吐之功。

抑又闻肝俞治肝,肺俞理肺。

欲调肠胃之气求内庭,理肺气以中府。

气海膻中专治一切气病,上中下脘乃脾胃之气疾。

常闻足临泣泄肝降逆以定喘,足三里升气降逆而调中。

调和卫气有大椎,行气下气寻照海。

商阳泄肠,内关调胃。

合谷泻肺气之郁结,肺俞降肺气之上逆。

2、血门穴有血门,亦当牢记。

一切血病膈俞饶,大便脓血腹衰治。

原夫委中清血中之毒,行间行淤可破血结之证。

天枢足三里破淤理血、有治吐血咳血行血之效,太冲三阴交通经行淤、尤有清血凉血固血之功。

咳血咯血肺俞太渊宜审,呕血咳血心俞肝俞同攻。

月经不调自有地机血海,漏血不止无不交信合阳。

鼻衄二间极效,牙衄合谷最良。

月事不行照海灸,吐血不止尺泽攻。

迎香气户能治鼻衄不止,十二井十宣能使气血通流。

血崩漏血求大敦,调经行淤曲池针。

吐血咳血有鱼际,齿衄鼻衄求内庭。

中极关元妇人血症为主,气海阴交施功效亦同。

若能因症配合而施治,针到病除显奇功。

3、虚门虚者补之,穴要审真。

隐白补脾益肾,地机补脾益精。

益精气之不固漏谷去取,补气血之不足心俞下针。

原夫脾胃虚弱补使上中下脘,饮食不化脾俞胃俞同功。

阳气欲脱神阙灸,虚损劳弱天枢攻。

治虚劳肺萎魄户好,止阴虚盗汗间使高(佐太溪、阴郄)。

闻之膏肓俞益精气而补虚损,中膂俞止消渴而益肾阴。

补肾益精命门肾俞宜审,养津益液太渊少冲同针。

大便闭结支沟取,虚热烦渴涌泉清。

抑又闻丹田(关元)固下元、益精气而补虚损,气海固下元、助阳气且滋肾阴。

补肺治虚劳以肺俞,补中益脾阳以公孙。

太冲曲泉与行间、补血而养肝,太溪复溜连交信、滋阴而补肾。

中极固下元虚冷,曲骨补真气而益精。

中医针灸学 面部穴位

中医针灸学 面部穴位

迎香* Yíngxiāng(LI20) 手、足阳明交会穴 【定位】 在鼻翼外缘中点旁,当鼻唇沟中。 【主治】 ● 鼻塞,鼽衄,口歪,面痒
● 胆道蛔虫症 【配伍】 透刺四白治疗胆道蛔虫症。
LI20 SI18
ST 3
LI19
DU26
ST 4
RN24
地仓* Dìcāng (ST 4) 【主治】 ● 口喎 ,流涎
舌干口燥,口舌生疮,暴喑,喉痹,聋哑,咳嗽,哮喘, 消渴,食不下。 [配伍] 配金津、玉液、天突、少商治舌强不语、舌下肿痛、 舌缓流涎、暴喑。
颧髎* Quánliáo (SI 18) 手少阳、太阳经交会穴 【定位】 在面部,当目外眦直下,颧骨下缘凹陷处。 【主治】 ● 口喎,眼睑瞤动,齿痛,面痛,颊肿 【配伍】配地仓、颊车治口歪;配合谷治齿痛。
● 眼睑瞤动
【配伍】配颊车、合谷,治口歪、流涎。
【现代报道】
周围性面瘫 针地仓透下关、四白透颊车,配双侧合谷和阳白透鱼
腰,针刺得气,行提插捻转手法,新病行泻法,久病行补法,留针
30分钟,每日1次,7天为1疗程。
单颊纯车性*流J涎iách地ē仓(透ST颊6车) 治疗小儿单纯性流涎(排除其他口腔疾病
所【致主的治流】涎)●。口喎,颊肿 ● 齿痛,口噤不语
缘从外下向内上方,针身成弧形沿眼球刺向视神经方向 0.5~1寸,刺入后不宜捻转,可轻度提插。
LI20 SI18
ST 3
LI19
DU26
ST 4
RN24
水沟 DU26
[定位] 在面部,当人中沟的上1/3与中1/3交点处。
[主治]昏迷,晕厥,暑病,癫狂痫证,急慢惊风,
鼻塞,鼻衄,齿痛,牙关紧闭,黄疸,消渴,
承泣* Chéngqì(ST 1) 足阳明、阳蹻、任脉交会穴

中医针灸常用的特定穴及临床应用,背诵口诀总结!

中医针灸常用的特定穴及临床应用,背诵口诀总结!

中医针灸常用的特定穴及临床应用,背诵口诀总结!一、五输穴1.经气流注特点:“所出为井,所溜为荥,所注为输,所行为经,所入为合”2.排列特点:五输穴从四肢末端至肘膝方向依次排列。

井穴分布在指、趾末端;荥穴分布在掌指或跖趾关节之前;输穴分布在掌指或跖趾关节之后;经穴多位于腕踝关节以上至前臂、胫部;合穴位于肘膝关节附近。

3.五行属性配属:“阴井木”、“阳井金”。

4.五输穴记忆口诀:(颜之推敲原创)注:1,【】代表十二经脉。

2,按十二经脉流注次序编写。

3.五输穴按井、荥、输、经、合循序编写。

1)【金】少商,买鱼远经赤水河。

【金】少商,买鱼渊经尺水河。

(肺——少商、鱼际、太渊、经渠、尺泽)2)【大】山羊,二三只,羊稀少,去吃草。

【大】商阳,二三只,阳溪少,曲池草。

(大肠——商阳、二间、三间、阳溪、曲池)3)【胃】痛离内庭,仙姑解说住山里。

【胃】痛厉内庭,陷骨解说足三里。

(胃——厉兑、内庭、陷骨、解溪、足三里)4)隐大都,李太白,上【土】丘,隐山林。

隐大都,李太白,商【土】丘,阴山陵。

(脾——隐白、大都、太白、商丘、阴陵泉)5)【火】烧冲,烧府中神灵,烧孩子。

【火】少冲,少府中神灵,少海子。

(心——少冲、少府、神门、灵道、少海)6)【小】火烧着前后养孤和小孩。

【小】火少泽前后阳谷和小海。

(小肠——少泽、前谷、后溪、阳谷、小海)7)【防】止痛,速捆胃。

【膀】至通,束昆委。

(膀胱——至阴、通谷、束骨、昆仑、委中)8)【水】涌泉,浪太稀,留阴谷。

【水】涌泉,然太溪,溜阴谷。

(肾——涌泉、然谷、太溪、复溜、阴谷)9)中军冲劳宫,斯大林使人去则【保】护。

中军冲劳宫,斯大陵使人曲泽【包】护。

(心包——中冲、劳宫、大陵、间使、曲泽)10)心【焦】关夜门,家中住,只看天井。

心【焦】关液门,家中渚,支看天井。

(三焦——关冲、液门、中渚、支沟、天井)11)乔大侠降临,【但】辅杨林。

窍大侠降临,【胆】辅阳陵。

(胆——足窍阴、侠溪、足临泣、阳辅、阳陵泉)12)拿大盾,行山间,【敢】冲锋,去泉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针灸学穴位总结B八邪[定位]在手背侧,微握拳,第1至第5指间,指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左右共8穴。

[主治]①手背肿痛、麻木、毒虫、蛇咬伤。

②烦热、目痛。

百会(DU20)交会穴(足太阳、督脉之会)[定位]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5寸,或两耳尖连线的中点处。

[主治]①头痛、眩晕。

②癫狂、中风失语、不寐。

③脱肛、阴挺。

C尺泽(LU5)合穴[定位]在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

[主治]①咳嗽、气喘、咯血、咽喉肿痛、胸部胀满。

②吐泻。

③小儿惊风。

④肘臂挛痛。

承泣(ST1)交会穴(阳跷、足阳明之会)[定位]在面部瞳孔直下,当眼球与眶下缘之间。

[主治]①目赤肿痛、流泪、夜盲、眼睑瞤动。

②口眼歪斜。

[操作]左手拇指向上轻推眼球,紧靠眶下缘直刺0.5~1.5寸,不宜提插,以防刺破血管,引起血肿;不宜灸。

攒竹(BL2)[定位]在面部,当眉头陷中,眶上切迹处。

[主治]①头痛、眉棱骨痛。

②口眼歪斜、目视不明、目赤肿痛、眼睑瞤动、眼睑下垂。

次髎(BL32)[定位]在骶部,当髂后上棘内下方,适对第2骶后孔处。

[主治]①月经不调、痛经、赤白带下。

②遗精、疝气、遗尿。

③腰骶痛、下肢痿痹。

承山(BL57)[定位]在小腿后面正中,委中与昆仑之间,当伸直小腿或足跟上提时腓肠肌肌腹下出现尖角凹陷处。

[主治]①痔疾、便秘。

②腰背痛、腿拘急疼痛、脚气。

长强[定位] 尾骨尖端与肛门连线之中点[主治] 泄泻,痢疾,便秘,便血,痔疾,癫狂,痫证,瘈疭,脊强反折,癃淋,阴部湿痒,腰脊尾骶部疼痛D地仓(ST4)交会穴(阳跷、手足阳明之会)[定位]在面部口角外侧,上直对瞳孔。

[主治]口歪、流涎。

地机(SP8)郄穴[定位]在小腿内侧,当内踝尖与阴陵泉的连线上,阴陵泉下3寸。

[主治]①腹痛、泄泻。

②月经不调、痛经、遗精。

③小便不利、水肿。

胆俞(BL19)背俞穴[定位]在背部,第10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黄疸、胁痛、呕吐、食不化、口苦。

大肠俞(BL25)背俞穴[定位]在腰部,当第4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①腰痛。

②腹胀、腹痛、泄泻、痢疾、便秘。

大陵(PC7)输穴,原穴[定位]在腕掌横纹的中点处,当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主治]①心痛、心悸。

②胃痛、呕吐。

③癫狂。

④疮疡。

⑤胸胁痛、腕臂痛。

大敦(LR1)井穴[定位]在足大趾末节外侧,距趾甲角0.1寸(指寸)。

[主治]①经闭、崩漏、阴挺。

②疝气、遗尿。

③癫痫。

大椎(DU14)交会穴(手足三阳、督脉之会)[定位]在后中线上,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主治]①热病、疟疾。

②咳嗽、气喘、骨蒸盗汗。

癫狂痫、头痛项强。

④风疹。

胆囊[定位]在小腿外侧上部,当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处(阳陵泉)直下2寸。

[主治]①急、慢性胆囊炎、胆石症、胆道蛔虫症、胆绞痛。

②下肢痿痹。

③胁痛。

定喘[定位]在背部,当第7颈椎棘突下,旁开0.5寸。

[主治]①咳嗽、气喘。

②肩背痛。

E耳门 [定位] 耳屏上切迹前方 [主治] 耳聋,耳鸣,聤耳,齿痛,颈颔F丰隆(ST40)络穴[定位]在小腿前外侧,当外踝尖上8寸,条口外,距胫骨前缘二横指(中指)。

[主治]①痰多、咳嗽。

②癫狂痫。

③头痛、眩晕。

④便秘、水肿。

⑤下肢痿痹、拘挛。

肺俞(BL13)背俞穴[定位]在背部,当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①胸满、咳嗽、气喘、吐血、骨蒸、潮热、盗汗、鼻塞。

②背痛。

复溜(KI7)经穴[定位]在小腿内侧,太溪直上2寸,跟腱的前方。

[主治]①水肿。

②盗汗、热病汗不出。

③腹胀肠鸣、泄泻。

④下肢痿痹。

风池(GB20)交会穴(足少阳、阳维之会)[定位]在项部,当枕骨之下,与风府相平,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

[主治]①头痛、目眩、目赤肿痛、鼻渊、鼻衄、耳鸣。

②颈项强痛。

③感冒。

④中风。

⑤热病、疟疾、瘿气。

⑥癫痫。

[操作]对准鼻尖斜刺0.8~1.2寸,或平透风府;可灸。

[附注]穴位深部为延髓,严格掌握针刺角度与深度。

风市(GB31)[定位]在大腿外侧部的中线上,当腘横纹上7寸,或直立垂手时,中指尖处。

[主治]①下肢痿痹、麻木、半身不遂、脚气。

②遍身瘙痒。

风府(DU16)交会穴(督脉、阳维之会)[定位]在项部,当后发际正中直上1寸,枕外隆凸直下,两侧斜方肌之间凹陷中。

[主治]①头痛、项强、眩晕。

②咽喉肿痛、失音。

③癫狂、中风。

[操作]伏案正坐,头微前倾,项肌放松,向下颌方向缓慢刺入0.5~1寸;可灸。

[附注]针尖不要向上,不可深刺,以免刺入枕骨大孔,误伤延髓。

伏兔[定位] 髂前上棘与髌骨外上缘的连线上,膝髌上缘上6寸[主治] 腰胯疼痛,腿膝寒冷,麻痹,脚气,疝气,腹胀风市[定位] 大腿外铡,腘横纹上7寸,股外侧肌与股二头肌之间,当直立垂手时,中指止点处[主治] 中风半身不遂,下肢痿痹麻木,遍身搔痒,脚气G公孙(SP4)络穴,八脉交会穴──通冲脉[定位]在足内侧缘,当第1跖骨基底的前下方。

[主治]①胃痛、呕吐、饮食不化、腹胀、腹痛、泄泻、痢疾。

②心烦、失眠。

肝俞(BL18)背俞穴[定位]在背部,第9胸椎棘突下,旁开 1.5寸。

[主治]①胁痛、黄疸、吐血。

②目赤、目眩、雀目。

③癫狂痫。

④背痛。

关元(RN4)小肠募穴[定位]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3寸。

[主治]①虚劳羸瘦、中风脱症。

②遗精、阳痿、月经不调、带下、不孕。

③遗尿、小便频数。

④腹痛、泄泻、疝气。

[操作]直刺1~2寸;可灸。

[附注]①针刺当排空小便,孕妇慎用。

②有强壮作用,为保健要穴。

膈俞(BL17)八会穴——血会[定位]在背部,当第7胸椎棘突下,旁开 1.5寸。

[主治]①呕吐、呃逆。

②气喘、咳嗽、吐血、潮热、盗汗。

归来[定位] 脐下4寸,正中线旁开2寸[主治] 少腹疼痛,经闭,阴挺,白带,疝气,茎中痛光明络穴[定位] 外踝尖直上5寸,当胫骨前缘,趾长伸肌和腓骨短肌之间[主治] 目痛,夜盲,乳胀痛,膝痛,下肢痿痹,颊肿H合谷(LI4)原穴[定位]在手背,第1、第2掌骨间,当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处。

[主治]①头痛、齿痛、目赤肿痛、咽喉肿痛、失音、口眼歪斜、痄腮、鼻衄,“面口合谷收”。

②发热恶寒、无汗、多汗、疟疾。

③疔疮、痤疮、瘾疹。

④腹痛。

⑤半身不遂⑥经闭、滞产。

[附注]孕妇不宜针。

后溪(SI3)输穴,八脉交会穴——通督脉[定位]在手掌尺侧,微握拳,当小指本节(第5掌指关节)后的远侧掌横纹头赤白肉际。

[主治]①头项强痛、目赤、目翳、耳聋、咽喉肿痛。

②手指及肘臂挛急、腰背痛。

③癫狂痫。

④疟疾。

环跳(GB30)交会穴(足少阳、太阳之会)[定位]在股外侧部,侧卧屈股,当股骨大转子最凸点与骶管裂孔连线的外1/3与中1/3交点处。

[主治]腰胯疼痛、下肢痿痹、半身不遂。

J睛明(BL1)交会穴(手足太阳、足阳明、阴跷、阳跷脉之会)[定位]在面部,目内眦角稍上方凹陷处。

[主治]①目赤肿痛、迎风流泪、视物不明、目眩、目翳、夜盲、色盲、近视。

②腰腿痛。

[附注]不宜提插捻转,可轻刮针柄,出针后用棉球按压针孔片刻;不宜灸。

肩髃(LI15)交会穴(手阳明与阳跷之会)[定位]在肩部,三角肌上,臂外展或向前平伸时,当肩峰前下方凹陷处。

[主治]①肩臂挛痛不遂。

②瘾疹、瘰疬。

颊车(ST6)[定位]在面颊部,下颌角前上方约一横指(中指),当咀嚼时咬肌隆起,按之凹陷处。

[主治]①口歪、颊肿。

②齿痛、口噤不语。

肩髎(SJ14)[定位]在肩部,肩髃后方,当臂外展时,于肩峰后下方呈现凹陷处。

[主治]肩臂疼痛不举、上肢不遂。

[操作]向肩关节直刺1~1.5寸;可灸。

肩井(GB21)交会穴(手足少阳、阳维之会)[定位]在肩上,前直乳中,当大椎与肩峰端连线的中点。

[主治]①头项强痛、肩背疼痛、上肢不遂。

②乳痈、乳汁不下、难产。

③瘰疬。

[操作]直刺0.5~0.8寸;可灸。

[附注]穴位深部正当肺尖,不可深刺。

孕妇禁刺。

行间(LR2)荥穴[定位]在足背侧,当第1、第2趾间,趾蹼缘的后方赤白肉际处。

[主治]①头痛、目眩、目赤肿痛、青盲、口歪。

②疝气、胁痛。

③月经不调、痛经、带下、崩漏。

④中风。

⑤小便不利。

夹脊[定位]在背腰部,当第1胸椎至第5腰椎棘突下两侧,后正中线旁开0.5寸,一侧17穴,左右共34穴。

[主治]①上部治疗上肢病、心肺疾患。

②中部治疗胃肠疾患。

③下部治疗腰部、腹部、下肢疾患。

极泉[定位] 腋窝中,腋A搏动处[主治] 心痛,胸闷,心悸,气短,心悲不乐,干呕,胁肋疼痛,咽干烦渴,目黄,瘰疬,肘臂冷痛,四肢不举K昆仑(BL60)经穴[定位]在足部外踝后方,当外踝尖与跟腱之间凹陷处。

[主治]①头痛、项强、目眩、鼻衄。

②腰骶疼痛、脚跟肿痛。

③癫痫。

④难产。

[附注]孕妇慎用。

L列缺(LU7)络穴,八脉交会穴——通任脉[定位]在前臂桡侧缘,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

当肱桡肌与拇长展肌腱之间。

[主治]①咳嗽、气喘、咽喉痛。

②口眼歪斜、偏头痛、颈项强痛、牙痛,“头项寻列缺”。

③半身不遂。

梁门(ST21)[定位]在上腹部,当脐中上4寸,距前正中线2寸。

[主治]胃痛、呕吐、食欲不振、腹胀、便溏。

[主治]腹痛、腹胀、肠鸣泄泻、食欲不振、水肿。

梁丘(ST34)郄穴[定位]屈膝,大腿前面,当髂前上棘与髌底外侧端连线上,髌底上2寸。

[主治]①膝肿痛、屈伸不利。

②胃痛。

③乳痈。

厉兑(ST45)井穴[定位]在足第2趾末节外侧,距趾甲角0.1寸(指寸)。

[主治]面肿、齿痛、口歪、鼻衄、胸腹胀满、热病、多梦、癫狂。

廉泉(RN23)交会穴(阴维、任脉)[定位]在颈部,当前正中线上,喉结上方,舌骨上缘凹陷处。

[主治]舌下肿痛、舌缓流涎、舌强不语、吞咽困难、暴喑劳宫(PC8)荥穴[定位]在手掌心,当第2、第3掌骨之间偏于第3掌骨,握拳屈指时中指尖处。

[主治]①口疮、口臭;②心痛、呕吐;③癫狂痫;④鹅掌风。

阑尾[定位]在小腿前侧上部,当犊鼻下5寸,胫骨前缘旁开一横指。

[主治]①急慢性阑尾炎。

②消化不良、纳呆、胃脘疼痛。

③下肢痿痹。

M命门(DU4)[定位]在腰部,当后正中线上,第2腰椎棘突下凹陷中。

[主治]①阳痿、遗精、月经不调、带下。

②泄泻。

③腰脊强痛。

N内庭(ST44)荥穴[定位]在足背,当第2、第3趾间,趾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

[主治]①齿痛、咽喉肿痛、口歪、鼻衄、热病。

②胃痛吐酸、便秘、腹痛、腹胀。

③足背肿痛。

内关(PC6)络穴,八脉交会穴──通阴维脉[定位]在前臂掌侧,当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主治]①心痛、心悸、胸痛、胸闷。

②胃痛、呕吐、呃逆。

③失眠、癫狂。

④眩晕、偏头痛、热病。

⑤上肢痹痛、偏瘫。

P脾俞(BL20)背俞穴[定位]在背部,当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①腹胀、黄疸、呕吐、泄泻、痢疾、水肿。

②便血。

③背痛。

膀胱俞(BL28)背俞穴[定位]在骶部,当骶正中嵴旁 1.5寸,平第2骶后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