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学重点穴位笔记

合集下载

针灸学重点穴位,特殊穴位总结

针灸学重点穴位,特殊穴位总结

督脉1. 取穴要点长强---尾骨端与肛门连线中点腰阳关---第4腰椎棘突下命门---第2腰椎棘突下至阳---第7胸椎棘突下大椎---第7颈椎棘突下哑门---后发际正中直上0.5寸风府---后发际正中直上1寸百会---两耳尖直上连线的中点,前发际正中直上5寸水沟---人中沟上1/3与中1/3交点2. 主治腰阳关---虚证实证皆可命门---虚证为主至阳---治疗黄疸、呃逆等大椎---与手足三阳经交会穴,清热解表,治疗感冒,头项强痛配哑门、风府哑门---暴喑配廉泉,注意操作方法(平天柱)风府---注意操作方法(平风池)百会---治疗中气下陷,头痛配头维、神庭、印堂、风池,失眠配四神聪水沟---急救要穴印堂---疏风解表配迎香3. 督脉的经脉循行路线(包括交会穴)任脉1. 重点穴位中极(治疗实证、膀胱募)关元(治疗虚证、小肠募)补元气虚(比较:气海补气虚)神阙下脘中脘(胃募、腑会)关注:配足三里;配丰隆;配上脘、鸠尾(胸三针)膻中(心包募、气会)关注“宗气”天突(主要作用:降气)关注具体针刺操作方法廉泉(口舌生疮、咽喉肿痛)承浆(流口水)手太阴肺经1. 经脉循行(见课件)2. 重点穴位中府尺泽(与太渊比较)孔最列缺太渊少商3. 特定穴五输穴:少商、鱼际、太渊、经渠、尺泽原穴:太渊络穴:列缺郄穴:孔最八脉交会穴:列缺(通任脉)八会穴:太渊(脉会)募穴:中府(肺)手阳明大肠经1. 经脉循行(见课件)2. 重点穴位商阳合谷(与复溜/太冲/风池等配穴使用的病症)阳溪手三里曲池(三种体位的取穴方法,对于血证的治疗,对于热证的治疗)臂臑肩髃(两种取穴方法)迎香3. 特定穴五输穴:商阳、二间、三间、阳溪、曲池原穴:合谷络穴:偏历郄穴:温溜足阳明胃经1. 经脉循行(见课件)2. 重点穴位承泣四白地仓颊车(与下关、合谷配合治疗牙痛)下关(注意闭口取穴)头维(阳明、少阳、阳维交会,治疗少阳、阳明头痛)梁门天枢(与中脘配合,调畅胃肠气机)归来(月经不调、闭经)伏兔(下肢痿痹,关注主治及取穴)梁丘足三里(肚腹三里留,与中脘配合、与天枢配合、与膻中配合,分别治疗哪些疾病)上巨虚下巨虚(阅读《灵枢*邪气脏腑病形》自己总结)丰隆(与中脘配合,化痰)解溪内庭历兑3. 特定穴五输穴:历兑、内庭、陷谷、解溪、足三里原穴:冲阳络穴:丰隆郄穴:梁丘募穴:天枢(大肠)下合穴:上巨虚(大肠)、下巨虚(小肠)足太阴脾经1.经脉循行2.重点穴位隐白(梦魇,十三鬼穴之一)太白(脾虚腹泻,体重节痛)公孙(奔豚气)三阴交(和合谷配伍催产、无痛分娩;和悬钟治阴虚,生殖泌尿疾病)地机(痛经实证,崩漏,月经不调等妇科病)阴陵泉(化湿要穴)血海(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大横(平脐,阴维脉交会)大包3.特定穴五输穴:隐白(井),大都(荥),太白(输),商丘(经),阴陵泉(合)原穴:太白络穴:公孙脾之大络:大包八脉交会:公孙(冲脉,与内关相配,治疗胃心胸疾病)交会穴:三阴交(足太阴,少阴,厥阴)、大横(足太阴,阴维脉交会穴)郄穴:地机(可采用走罐、拔罐技法)手少阴心经1. 经脉循行(见课件)2. 重点穴位极泉(神经电刺激疗法)少海(高尔夫球肘-前臂屈肌群紧张)通里(舌本)阴郄(汗为心之液)神门(分别配合三阴交、膻中、大钟、百会、风池的治疗病症)少府少冲(热病、热陷心包)3. 特定穴五输穴:少冲、少府、神门、灵道、少海原穴:神门络穴:通里郄穴:阴郄手太阳小肠经1. 经脉循行(见课件)2. 重点穴位少泽(乳痈,别称)后溪(配合大椎、养老所治疗的疾病)腕骨(定位!)养老(急性腰痛)支正(头痛、目眩;为何能治疗癫狂)小海(与少海区分)肩贞(肩三针)天宗(定位)颧髎听宫(手足少阳、手太阳交会穴;配合承泣、睛明所治疗疾病)3. 特定穴五输穴:少泽、前谷、后溪、阳谷、小海原穴:腕骨络穴:支正郄穴:养老八脉交会穴:后溪(通督脉)足太阳膀胱经1. 经脉循行(见课件)2. 重点穴位睛明攒竹天柱(与风池配合治疗头痛眩晕)风门(主要治疗外风)肺俞(皮肤病的治疗)心俞膈俞肝俞胆俞脾俞(与足三里配合)胃俞(与中脘配合)肾俞(与太溪、命门配合)大肠俞(治疗腰痛的配穴,治疗大肠病症的配穴)膀胱俞次髎委中(放血)膏肓(如何体现补益作用)志室秩边承山(容易断针、弯针)飞扬(相较于承山不容易出现)昆仑(《大成》“妊妇刺之落胎”)申脉京骨至阴(胎位不正)3. 特定穴五输穴:至阴、足通谷、束骨、昆仑、委中原穴:京骨络穴:飞扬郄穴:金门阳跷郄穴:跗阳八脉交会穴:申脉(阳跷)下合穴:委中(膀胱下合穴)、委阳(三焦下合穴)八会穴:膈俞(血会)大杼(骨会)足少阴肾经1.经脉循行注意内行路线2.重点穴涌泉(定位)(奔豚气)(阴虚阳亢者)然谷(阴虚,与涌泉配)太溪(肾虚病症,与三阴交相配合)大钟(痴呆)照海(肾阴虚之失眠,咽喉痛,常与列缺相配合)复溜(与合谷、复溜配穴)(盗汗,热病无汗或汗出不止)阴谷(在腘窝内侧,屈膝时当半腱肌腱与半膜肌腱之间)大赫肓俞(腹中部当脐中旁开0.5寸)3.特定穴五输穴:涌泉(井),然谷(荥),太溪(输),复溜(经),阴谷(合)原穴:太溪络穴:大钟郄穴:水泉(郄穴)、交信(阴蹻郄穴)、筑宾(阴维郄穴)八脉交会穴:照海(通阴蹻)交会穴:肓俞、大赫(足少阴、冲脉交会穴)手厥阴心包经1.经脉循行2.重点穴天池(治瘰疬:臂臑;急性乳腺炎,局部)曲泽(热病,可刺络放血)郄门间使内关(止呕、催吐与膻中配合;呃逆与足三里相配合)大陵(手腕麻痛,十三鬼穴之一)劳宫(清热佳:口疮口臭)中冲3.特定穴五输穴:中冲(井)、劳宫(荥)、大陵(输)、间使(经)、曲泽(合)郄穴:郄门络穴:内关八脉交会穴:内关(阴维脉)心包原穴:大陵手少阳三焦经(耳脉)1.经脉循行2.重点穴关冲中渚阳池(腕管综合征,腱鞘炎)外关(与风池,疏风解表)支沟(落枕,外感导致的便秘:配伍天枢,上巨虚)肩髎(肩三针)翳风(面瘫,呃逆)角孙(痄腮:灯火灸)耳门(与听宫、听会相鉴别)丝竹空(眉棱骨痛)3.特定穴五输穴:关冲(井),液门(荥),中渚(输),支沟(经),天井(合)原穴:阳池络穴:外关八脉交会:外关(阳维脉)郄穴:会宗(与支沟相鉴别)足少阳胆经1.经脉循行2.重点穴瞳子髎(三叉神经痛—眼支)听会(取穴法)率谷(耳鸣,耳聋)完骨(疟疾)阳白头临泣风池(进针方向)肩井(切忌深刺,捣刺)日月(与期门相鉴别)带脉(与章门的距离)环跳(进针2-3寸,具体的解剖位置)风市(下肢痿痹,脚气)阳陵泉(肩痛,脚气)光明(乳房胀痛,乳汁少)悬钟(别名:绝骨)丘墟(踝扭伤配伍申脉,解溪,昆仑)足临泣侠溪足阴窍3. 特定穴:五输穴:足阴窍(井),侠溪荥),足临泣(输),阳辅(经),阳陵泉(合)原穴:丘墟络穴:光明髓会:悬钟筋会:阳陵泉八脉交会:足临泣(带脉)郄穴:外丘胆募穴:日月肾募穴:京门胆下合穴:阳陵泉交会穴手太阳,手足少阳交会:瞳子髎足少阳,阳维交会:阳白足少阳,太阳和阳维交会:头临泣足少阳,阳维交会:风池手足少阳,足阳明和阳维交会:肩井足少阳,阳跷交会:居髎足少阳,太阳交会:环跳足厥阴肝经1.经脉循行2.重点穴(取穴位置与脾经的区别)大敦行间(清肝火)太冲(疏肝理气)蠡沟曲泉(取穴方法)章门期门3.特定穴五输穴:大敦(井),行间(荥),太冲(输),中封(经),曲泉(合)原穴:太冲络穴:蠡沟郄穴:中都八会穴:章门(脏会)募穴:章门(脾募穴)、期门(肝募穴)交会穴:章门(足厥阴、足少阴交会)、期门(足厥阴、足太阴和阴维交会)。

针灸学重点经络腧穴部分

针灸学重点经络腧穴部分

绪论1、针灸学理论体系形成的标志是《内经》,主要是《灵枢》。

2、《针灸甲乙经》是现存最早较为完整的针灸专著。

第一章经络总论(一)针感定义:古代医家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观察到针刺穴位或一定部位时,患者会产生一种酸、麻、胀、重等主观感觉这种感觉称之为针感。

(二)十二经脉在体表的分布规律阴经:分布于四肢内侧和胸腹,上肢内侧为手三阴经,下肢内侧为足三阴经。

为太阴在前、厥阴在中、少阴在后。

其中足三阴经在内踝上8寸以下为厥阴在前、太阴在中、少阴在后,至内踝上8寸以上,太阴交出于厥阴之前。

阳经:分布于四肢外侧和头面、躯干,上肢外侧为手三阳经,下肢外侧为足三阳经。

其中阳明在前、少阳在中、太阳在后。

(三)十二经脉循行与交接规律十二经脉循行走向:手三阴经从胸走手,手三阳经从手走头,足三阳经从头走足,足三阴经从足走腹(胸)。

循行交接规律:①相表里的阴经与阳经在四肢末端交接;②同名的阳经与阳经在头面部交接;③相互衔接的阴经与阴经在胸中交接(四)十二经脉气血流注规律中焦——→肺经→大肠经→胃经→脾经→心经→小肠经→膀胱经→肾经→心包经→三焦经→胆经→肝经→肺经(肺大胃脾心小肠,膀肾包焦胆肝续)(五)奇经八脉1、定义:奇经八脉即别道奇行的经脉,有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阴维脉、阳维脉、阴蹻脉、阳蹻脉共8条。

2、奇经之“奇”有两个含义:一为它们与十二正经不同,既不直属脏腑,除任、督脉外又无专属穴位;二为奇经没有表里配合关系。

3、督脉:阳脉之海任脉:阴脉之海冲脉:十二经脉之海、血海(六)十五络脉定义:十二经脉和任脉、督脉各自别出一络,加上脾之大络,总计15条,称为十五络脉。

第二章腧穴总论(一)五输穴1、定义:十二经脉在肘膝关节以下各有称为井、荥、输、经、合的五个腧穴,合称五输穴。

2、五输穴按井、荥、输、经、合的顺序,从四肢末端向肘膝关节方向依次排列(二)原穴、络穴1、原穴定义:十二经脉在腕踝关节附近各有一个腧穴,是脏腑原气留止的部位,称为原穴。

针灸学期末复习 重点穴位 位置 主治

针灸学期末复习 重点穴位 位置 主治

手太阴肺经【起于中焦,属肺,络大肠,还循胃口。

联络喉咙】:中府(肺之募穴){横平第1肋间,旁开6寸}→尺泽(合穴){肘横纹上}吐泻、中暑、小儿惊风急症→孔最(郄穴){腕掌侧远端横纹上7寸,尺泽太渊线}→列缺(络脉;八脉交会穴:通任脉){腕掌侧远端横纹1.5寸。

简便取穴:虎口平直交叉}头项寻列缺→太渊(输穴;原穴;八会穴之脉会){桡骨茎突与舟状骨之间}→鱼际(荥穴){第1掌骨桡侧中点赤白肉际出}→少商(井穴){拇指桡侧,指甲根角侧上方0.1寸}点刺放血:咽喉肿痛,昏迷手阳明大肠经【属大肠,络肺。

入下齿中,夹口、鼻】商阳(井穴){食指末节桡侧}咽喉肿痛,热病,昏迷。

可点刺放血→合谷(原穴){第2掌骨桡侧中点。

简便取穴:拇指指间关节横纹,另一双拇、食指指蹼缘}面口合谷收。

外感病。

镇痛要穴。

孕妇禁用→阳溪(经穴){腕背侧远端横纹桡侧,“鼻烟窝”}→偏历(络穴){腕背侧远端横纹上3寸。

阳溪曲池连线}→手三里{肘横纹下2寸。

阳溪曲池连线}→曲池(合穴){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清热要穴,隐疹→臂臑{曲池上7寸,三角肌前缘}→肩髃{肩峰外侧缘前段与肱骨大结节凹陷之间。

简便取穴:屈臂外展,肩峰外侧缘呈现前后两个凹陷,前下方凹陷}→扶突{横平喉结,胸锁乳突肌前、后缘中间}一般不用电针,引起迷走神经中枢反应→迎香{鼻翼外缘中点旁,鼻唇沟中}胆道蛔虫症足阳明胃经【属胃,络脾。

起于鼻,入上齿,环口夹唇,循喉咙】承泣{目正视,瞳孔直下}→四白{眶下孔}→地仓{口角旁开0.4}→颊车{下颌角前上方一横指,咬紧时咬肌隆起}→下关:闭口→头维{入发际线0.5,头正中旁开4.5}→人迎{横平喉结,胸锁乳突肌前缘}→梁门{脐上4寸,旁开2寸}→天枢(大肠之募穴){横平脐,旁开2}→水道{脐下3,旁开3}小便不利→归来{脐下4,旁开2}疝气→伏兔{髌底上6寸,髂前上棘与髌底外侧线}膝冷→梁丘(郄穴){髌底上2寸}急性胃痛→足三里(合穴;胃下合穴){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胫骨前嵴外1横指,犊鼻解溪线}胃痛、虚劳。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针灸学》预习笔记:特定穴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针灸学》预习笔记:特定穴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针灸学》预习笔记:特定穴十四经中具有特殊性能和治疗作用并有特定称号的腧穴, 称为特 定穴。

是针灸临床上最常用的经穴。

1、特定穴的类别 (10 类)四肢(肘膝关节以下为主)五输穴、原穴、络穴、下合穴、郄穴、 八脉交会穴 ;躯干背俞穴(背部)、募穴(腹部);周身八会穴、交会穴。

2、特定穴的数量特定穴共有 149 个(未计算交会穴),除去重复的 20 个, 共有 129 个,占整个经穴的 1/3 多。

(一)五输穴 60 个十二经脉分布在肘、膝关节以下的“井、荥、输、经、合”5 个 特定腧穴,简称“五输”。

与五行相配,又称“五行输”。

五输穴分布: 脉气状况 经气所出, 脉气浅 端 经气流动, 脉气稍比喻水 初流 水 微流 之 小 之 大 腧穴位置 手 、 足 之 本节之前所出为井所溜为荥较大大水之经气通畅,脉气较腕踝关节所行为经畅流盛以上百川经气盛大,脉气充肘膝关节所入为合五输穴的特点: a 只存在十二经脉之上,每经都有一组。

b 每类穴的命名都提示穴位所在部位经气运行的状态。

c 呈向心性分布。

从井穴到合穴依次从末梢向心排列。

d 每个穴位都有五行配属。

五输穴的五行配属:“阴井木”,“阳井金”“病在脏者,取之井;病变于色者,取之荥;病时间时甚者,取之输;病变于音者,取之经;经满而血者,病在胃及以饮食不节得病者,取之合。

”“井主心下满,荥主身热,输主体重节痛,经主喘咳寒热,合主逆气而泄。

”近代临床应用:井穴开窍醒神,治疗神志病症 ;荥穴清热泻火,祛本脏腑经脉火热之邪。

A、按五输穴主病特点选用井主心下满:主治肝之疾患,肝气不舒心窝部痞满,郁闷。

荥主身热:主治心之疾患,热伤神明的心烦、心悸、失眠神昏谵语、狂躁不宁及热伤津液口燥舌干等。

输主体重节痛:主治脾之疾患,如脘腹胀满,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肢体浮肿,体倦懒言,大便溏稀等。

经主喘咳寒热:主治肺之疾患。

如咽干咽痒,声音嘶哑,鼻塞不通,气喘少气,小便不利,大便失调等。

针灸学表格总结背诵版重点笔记知识点总结手太阴肺经穴位共同点区别备

针灸学表格总结背诵版重点笔记知识点总结手太阴肺经穴位共同点区别备

针灸学表格总结背诵版重点笔记知识点总结手太阴肺经穴位共同点区别备
一、共同点
1. 位置:手太阴肺经的穴位均位于手太阴肺经的循行路线上,起于中府,止于少商。

2. 作用:调节呼吸系统功能,主治呼吸系统疾病。

3. 特定穴:手太阴肺经的穴位中,除了少商外,其他均为特定穴,包括募穴、会穴、原穴、络穴等。

二、区别点
1. 名称:每个穴位都有自己的名称,如中府、尺泽、孔最、列缺等。

2. 位置:穴位的具体位置不同,如中府在胸前壁外上方,而尺泽在肘横纹中。

3. 主治疾病:不同穴位的主治疾病也有所不同,如中府主治咳嗽、气喘等呼吸系统疾病,而尺泽主治肘臂疼痛、咽喉肿痛等。

4. 操作方法:手太阴肺经的穴位操作方法也有所不同,如中府采用斜刺或平刺0.3~0.5寸,而尺泽采用直刺0.5~0.8寸。

三、备用知识
1. 手太阴肺经是十二经脉之一,与手阳明大肠经相表里,是呼吸系统疾病的重要治疗途径。

2. 手太阴肺经的穴位可以与其他穴位配合使用,以增强治疗效果,如中府与天突配合使用可治疗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

针灸学重点穴位汇总

针灸学重点穴位汇总

针灸学重点穴位汇总一、什么是针灸学针灸学是中医学的重要分支之一,是通过在人体特定穴位上刺激,以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

针灸学起源于中国远古时期,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针灸学注重平衡人体的阴阳、气血、经络等,通过调整人体的内外平衡来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

二、针灸学的重点穴位针灸学有很多重要穴位,通过刺激这些穴位可以产生不同的疗效。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用的重点穴位。

1. 太冲穴(LR3)•位置:脚背第一、二跖骨之间,当足背腱后方凹陷处。

•功效:清热利湿、舒经活络,可用于治疗头痛、目赤、咽喉肿痛等症状。

2. 合谷穴(LI4)•位置:大拇指与食指之间的第一骨隆起处。

•功效:活血止痛,可用于治疗头痛、咽喉肿痛、牙痛等症状。

3. 阳陵泉穴(GB34)•位置:小腿外侧,膝盖下方凹陷处。

•功效:清热利湿、活血止痛,可用于治疗膝关节疼痛、头痛、目赤等症状。

4. 风池穴(GB20)•位置:颈部后方,耳垂后一横指长凹陷处。

•功效:舒经活络、祛风除湿,可用于治疗头痛、颈椎病等症状。

5. 头针穴(EX-HN1)•位置:头顶正中线与前发际囟交点。

•功效:舒经活络、清热利湿,可用于治疗头痛、头晕等症状。

6. 臑俞穴(BL40)•位置:小腿外侧,腓骨与腓骨肌之间凹陷处。

•功效:舒经活络、清热解毒,可用于治疗腰腿痛、下肢麻木等症状。

7. 鱼际穴(GB43)•位置:足小趾外侧软组织凹陷处。

•功效:活血祛风、清热利湿,可用于治疗头痛、目赤等症状。

8. 关元穴(CV4)•位置:脐中下方三寸处。

•功效:调理气血、温肾散寒,可用于治疗腹痛、遗尿等症状。

三、如何刺激针灸穴位刺激针灸穴位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方法:1.针刺法:使用特制的针具在穴位上进行刺激,调整角度和深度可以产生不同的疗效。

2.点压法:用手指或按揉工具对穴位进行点压,以达到刺激效果。

3.灸法:使用艾绒或其他温灸物贴敷在穴位上,利用艾灸的温热作用来刺激穴位。

4.电针法:使用特制的电针在穴位上进行电刺激,可以产生更强的刺激效果。

针灸输穴笔记总结

针灸输穴笔记总结

注:本文根据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针灸推拿学)、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本科教材(针灸推拿学)及本人课堂笔记综合整理而成,有助于针灸推拿专业、中医执业(助理)医师、中医类研究生考试等多门学科复习使用。

针灸学输穴总结一、手太阴肺经(11):喉、胸、肺病。

1、中府:云门下1寸,平第一肋间隙,正中心旁开6寸。

肺募穴。

无脉症。

2、尺泽:肱二头肌腱桡侧缘。

合穴。

急性吐泻等肠胃病。

中暑、小儿惊风等。

3、孔最:腕横纹上7寸。

郄穴。

咳血,痔疮。

4、列缺:腕横纹上1.5寸。

郄穴,八脉交会穴,通于任脉。

口眼歪斜,项强,头痛。

5、太渊:输穴,原穴,八会穴之脉会。

无脉症。

6、鱼际:第一掌骨中点。

荥穴。

发热,小儿疳积,咽喉肿痛,失音,掌中热7、少商:桡侧。

井穴。

发热、昏迷、癫狂,醒神作用。

二、手阳明大肠经(20):头面五官、热病、皮肤病、肠胃病、神志病。

1、商阳:桡侧。

井穴。

热病,神昏,急症。

咽喉肿痛。

2、合谷:第二掌骨桡侧中点。

原穴。

发热恶寒等外感病;汗证,热病无汗,或多汗;经闭,滞产;针刺麻醉止痛。

牙关紧闭,痄腮,耳聋,咽喉肿。

拔牙、甲状腺手术麻醉。

3、阳溪:“鼻咽窝”凹陷中。

经穴。

4、偏历:腕横纹上3寸。

络穴。

水肿。

腹部胀满。

5、手三里:肘横纹下2寸。

腹痛,泄泻,手臂无力。

6、曲池:合穴。

瘰疬,瘾疹,湿疹等皮肤病;热病;高血压;癫狂;腹痛吐泻7、臂臑:曲池穴上7寸,三角肌前缘。

目疾。

肩臂疼痛。

8、肩髃:前方凹陷。

瘾疹,瘰疬。

9、迎香:手足阳明经交会穴。

胆道蛔虫病。

不宜灸。

三、足阳明胃经(45):肠胃病,头面五官,神志,皮肤病,热病。

1、承泣:眶下缘与眼球之间(眶内)。

夜盲。

不宜提插。

2、四白:面部、眶下孔凹陷处。

不可深刺。

3、地仓:口角旁0.4寸。

透颊车4、颊车:下颌角前上方一横指凹陷中,咀嚼时咬肌隆起的最高点。

5、下关:耳屏前,下颌骨髁突前方,当颧弓与下颌切迹所形成的凹陷中。

闭口取穴。

针灸取穴笔记

针灸取穴笔记

针灸取穴纲要:取五穴用一穴而必端——《针灸大成。

标幽赋》大部分穴在三边、三间(即肌肉边、肌腱边、骨边,或在两肌肉间、两肌腱间、两骨之间)——杨甲三取穴要先明骨度,体表标志要记住,穴间距离掌握好,分寸歌诀要背熟骨度分寸取穴法,是将人体不同的部位,规定成一定的长度或宽度,然后等分,每一等分就是一寸,所以男女老少都适用一、手和腕部的穴位首先在桡骨茎突和尺骨茎突远心端连续画圈定腕横纹,大概位置在腕后第一横纹和第二横纹之间少商:拇指指甲根的桡侧角商阳:食指指甲根的桡侧角中冲:中指尖端关冲:无名指指甲根的尺侧角少冲:小指指甲桡侧角少泽:小指指甲尺侧角鱼际:第一掌骨中点桡侧边缘,赤白肉际处劳宫:中指微屈,中指尖所抵处,在第三掌骨桡侧边缘少府:小指微屈,小指尖所抵处,在第四、第五掌骨之间二间:从食指远心端向上推挡手处三间:从食指近心端向心远端推挡手处它们都在赤白肉际处,但三间在掌骨小头拐弯处合谷:食指第二掌骨中心,桡侧边缘阳溪:拇指上翘,腕横纹凹陷处液门:手背第四第五缝赤白肉际处中渚:手背第四第五掌骨小头之间阳池:沿中渚向近心端推挡手了,即是此穴,在腕横纹处前谷:小指由远心端向近心端推挡手处,在赤白肉际处后溪:小指由近心端向远心端推挡手处,即第五掌骨小头凹陷处腕骨:后溪向上推挡手了即是此穴,在赤白肉际处阳谷:从腕骨向上推,一上坡,一下坡处,即是此穴太渊:腕横纹桡侧,桡动脉搏动处大陵:握拳,在桡侧腕屈肌腱与掌长肌腱之间神门:豌豆骨桡侧边缘此三穴均在腕横纹上,之间距离大约相等二、前臂部和肘部穴位点肘部穴位,先定肘横纹,肘横纹与肘尖水平尺泽:肘横纹上,肱二头肌腱桡侧边缘曲泽:肘横纹上,肱二头肌腱尺侧边缘少海:肘横纹上,肱骨内上髁与纹头连线中点小海:肘横纹上,肘尖与肱骨内上髁之间天井:肘尖上1寸凹陷中曲池:掌心向胸,肘横纹尽端尺泽、曲泽、少海、小海、曲池都在肘横纹上从腕横纹到肘横纹为12寸手三阴,腕上5分、寸、寸半2、3、5、7寸经渠:腕上一寸,桡骨茎突与桡动脉搏动之间列缺:腕上一寸半,桡骨小头近心端孔最:尺泽、太渊连线,太渊上7寸,桡骨边缘内关:腕横纹上2寸,桡侧腕屈肌腱和掌长伸肌腱之间间使:腕横纹上3寸,桡侧腕屈肌腱和掌长伸肌腱之间郄门:腕横纹上5寸,桡侧腕屈肌腱和掌长伸肌腱之间握拳,尺侧腕屈肌腱桡侧边缘有一沟,为心经沟阴郄:腕横纹上5分,在心经沟上通里:腕横纹上一寸,在心经沟上灵道: 腕横纹上一寸半,在心经沟上大肠经:屈肘,掌心向胸,高点连线,曲池到阳溪为12寸偏历:阳溪上3寸,在阳溪到曲池连线上温溜:阳溪上5寸,在阳溪到曲池连线上下廉:阳溪上8寸,在阳溪到曲池连线上上廉:阳溪上9寸,在阳溪到曲池连线上手三里:阳溪上10寸,在阳溪到曲池连线上三焦经:肘尖与阳池连线12寸(穴位均在尺骨桡骨之间)外关:阳池上2寸,桡骨和尺骨之间支沟:阳池上3寸,桡骨和尺骨之间会宗:支沟旁开,尺骨桡侧边缘三阳络:阳池上4寸,桡骨和尺骨之间四渎:阳池上7寸,桡骨和尺骨之间养老:掌心向下,尺骨小头高点,转手骨开,即掌心向胸时成为一缝支正:腕上5寸,尺骨掌面骨边三、上臂部和肩部的穴位云门:叉腰,锁骨下窝肩髃:前臂伸直,肩部前凹陷处,锁骨肩峰前下缘肩髎:肩髃后一横指,锁骨肩峰后下缘肩贞:腋后纹头上一寸臑俞:肩贞直上,肩胛冈下缘把笔夹在腋窝最上方,前后纹头水平线分别为腋前纹头,腋后纹头腋横纹与肘横纹之间距离为9寸手三阴定位:将拇指放于肱二头肌腱桡侧、中指放于尺侧,食指放在中间,拇指所对为肺经,中指所对为心经,食指所对为心包经天府:腋下3寸,肱二头肌桡侧沟中,肌肉边内侠白:腋下4寸,肱二头肌桡侧沟中,肌肉边内天泉:腋前纹头下2寸,肱二头肌两头交界处青灵:腋前纹头下6寸,内侧沟中,肌肉边上集全,腋窝最高点,腋动脉搏动处手三阳经:腋后纹头到肘尖9寸肘髎:曲池上1寸,肱骨边缘手五里:肩髃与曲池连线,曲池上3寸臂臑:肩髃与曲池连线,曲池上7寸,正好在三角肌起点处清冷渊:肩髎与尺骨鹰嘴连线,尺骨鹰嘴上2寸臑会:肩髎与尺骨鹰嘴连线,肩髎下3寸消泺:清冷渊与臑会中点四、胸部穴位两乳头之间为8寸中间为任脉,旁开2寸为肾经线,旁开4寸为胃经线,旁开6寸上边为肺经线,下边为脾经线膻中:两乳头之间中点,即第四肋间隙华盖:即胸骨角处玉堂:膻中与华盖连线三等分,中上三分之一交点紫宫:膻中与华盖连线三等分,中下三分之一交点天突:胸骨上缘璇玑:天突华盖连线中点中庭:胸剑联合处步廊:中庭旁开2寸乳根:中庭旁开4寸食窦:中庭旁开6寸巨阙:肚脐上6寸幽门:巨阙旁开5分不容:巨阙旁开2寸缺盆:锁骨上缘中点气户:锁骨下缘,缺盆一上坡,一下坡俞府:锁骨下缘,前正中线旁开2寸腹哀:肚脐上3寸,旁开4寸商曲:肚脐上2寸,旁开5分曲骨:耻骨联合上缘,沿肚脐向下推挡手处横骨:曲骨旁开5分气冲,曲骨旁开2寸阴廉:气冲之下2寸足五里:气冲直下3寸急脉:腹股沟动脉搏动处,曲骨旁开2。

针灸学重点穴位汇总

针灸学重点穴位汇总

针灸学重点穴位汇总针灸学是中医学中一种非常重要的治疗方法,可以通过刺激人体穴位,调节机体功能,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以下是针灸学中的一些重要穴位及其作用。

1. 三阴交穴三阴交穴位于小腿内侧,距膝盖内侧约三个手指宽度处。

刺激三阴交穴可以调节女性内分泌,缓解月经不调、痛经、更年期综合症等症状。

同时,三阴交穴还具有养血、补肾、消肿等作用。

2. 后大椎穴后大椎穴位于背部正中线,第七颈椎下突的旁开一寸,穴位深度较浅,易于刺激。

刺激后大椎穴可以改善面部皮肤的血液循环,提高面部肌肤的弹性,有助于预防和改善面部皱纹、松弛、色斑等问题。

3. 神门穴神门穴位于头部后部,枕骨嵴和大后枕骨棱之间凹陷处。

刺激神门穴可以调节神经系统功能,缓解头部疼痛、头晕、失眠等症状。

同时,神门穴还具有提高免疫力、预防感冒等作用。

4. 太冲穴太冲穴位于脚背部,第一、二跖骨骨间凹陷处。

刺激太冲穴可以缓解压力、改善睡眠,对预防治疗焦虑、抑郁等精神疾病有益。

同时,太冲穴还具有补血、调经、通经等作用。

5. 关元穴关元穴位于下腹部,肚脐下三横指处。

刺激关元穴可以调节脏腑功能,治疗腹泻、便秘、腹痛等消化道疾病。

同时,关元穴还具有强壮腰肾、保健生殖系统、调节月经等作用。

6. 足三里穴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前外侧,当膝盖外侧髌骨下方三寸之处。

刺激足三里穴可以调节脾胃功能,治疗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疾病。

同时,足三里穴还具有降低血糖、预防心血管疾病等作用。

7. 风池穴风池穴位于颈部,当后发际下延至颈中部有凹陷处。

刺激风池穴可以缓解颈项肌肉紧张、改善头痛、眩晕等症状。

同时,风池穴还具有调节免疫系统、提高身体免疫力等作用。

8. 足三阳穴足三阳穴位于足背外侧,当小趾外侧与踝骨之间的凹陷处。

刺激足三阳穴可以调节肝、胆、三焦功能,治疗胆囊炎、肝炎、便秘等问题。

同时,足三阳穴还具有消肿、解毒、祛寒等作用。

以上是针灸学中的一些重要穴位及其作用,不同的穴位具有不同的作用,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用。

针灸z重点

针灸z重点

.中府(肺募穴)定位:胸前壁外上方,正中线旁开6寸,平第1肋间隙处。

2.尺泽(合穴)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

3.孔最(郄穴) 尺泽与太渊连线上当腕横纹上7寸处。

4.列缺(络穴;八脉穴通于任脉) 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当肱桡肌与拇长展肌腱之间。

5.太渊(输穴;原穴;八会穴之脉会) 腕掌侧横纹桡侧端,桡动脉的桡侧凹陷中。

6.鱼际(荥穴) 第17.少商(井穴) 拇指桡侧端,指甲根角旁0.11.商阳(井穴) 食指末节桡侧端,指甲根角旁0.1寸处。

.合谷(原穴)手背,第1、2掌骨间,当第2掌骨桡侧中点。

3.阳溪(经穴)腕背横纹桡侧端,当拇短伸肌腱与拇长伸肌腱之间的凹陷中4.曲池(合穴) 屈。

12.梁丘(郄穴) 在髂前上棘与髌骨底外缘连线上,当髌骨外上寸。

13.犊鼻屈膝,14.足三里(合穴;胃下合穴) 犊鼻下3寸,胫骨前嵴外11.隐白(井穴) 足大趾内侧趾根甲角旁0.1寸。

2.太白(输穴;原穴)第1跖骨小头后缘,赤白肉际凹陷处。

3.公孙(络穴;八脉交会穴,通于冲脉)第1跖骨基底部的前下方,赤白肉际处。

5.阴陵泉(合穴)7.大包(脾之大络) 侧胸部腋中线上,当第6.少海(合穴) 屈肘,肘横纹内侧端与肱骨内上髁连线的中点处4.灵道(经穴)腕横纹上1.5寸,尺侧腕屈肌腱桡侧缘。

5.通里(络穴) 腕横纹上1寸,尺侧腕屈肌腱桡侧缘。

6.阴郄(郄穴) 腕横纹上0.5寸,尺侧腕屈肌腱桡侧缘。

7.神门(输穴;原穴)1.少泽(井穴) 小指尺侧端指甲根角旁02.后溪(输穴;八脉交会穴) 微握拳,第5胸,阳谷与小海连线上,腕背横纹上5之骨会)第1胸椎棘突下,旁开1.5.肺俞(肺背俞穴)下,旁开1.5寸。

7.心俞(心背俞穴) 第5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8.膈俞(八会穴之血会) 第7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9.肝俞(肝背俞穴) 第9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10.胆俞(胆背俞穴) 第10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最新针灸学-重点穴位-特殊穴位总结解析

最新针灸学-重点穴位-特殊穴位总结解析

督脉1. 取穴要点长强---尾骨端与肛门连线中点腰阳关---第4腰椎棘突下命门---第2腰椎棘突下至阳---第7胸椎棘突下大椎---第7颈椎棘突下哑门---后发际正中直上0.5 寸风府---后发际正中直上 1 寸百会---两耳尖直上连线的中点,前发际正中直上 5 寸水沟---人中沟上1/3与中1/3交点2. 主治腰阳关---虚证实证皆可命门---虚证为主至阳---治疗黄疸、呃逆等大椎---与手足三阳经交会穴,清热解表,治疗感冒,头项强痛配哑门、风府哑门--- 暴喑配廉泉,注意操作方法(平天柱风府---注意操作方法(平风池百会---治疗中气下陷,头痛配头维、神庭、印堂、风池,失眠配四神聪水沟---急救要穴印堂---疏风解表配迎香3. 督脉的经脉循行路线(包括交会穴任脉1. 重点穴位中极(治疗实证、膀胱募关元(治疗虚证、小肠募补元气虚(比较:气海补气虚神阙下脘中脘(胃募、腑会关注:配足三里;配丰隆;配上脘、鸠尾(胸三针膻中(心包募、气会关注“宗气”天突(主要作用:降气关注具体针刺操作方法廉泉(口舌生疮、咽喉肿痛承浆(流口水手太阴肺经1. 经脉循行(见课件2. 重点穴位中府尺泽(与太渊比较孔最列缺太渊少商3. 特定穴五输穴:少商、鱼际、太渊、经渠、尺泽原穴:太渊络穴:列缺郄穴:孔最八脉交会穴:列缺(通任脉八会穴:太渊(脉会募穴:中府(肺手阳明大肠经1. 经脉循行(见课件2. 重点穴位商阳合谷(与复溜/太冲/风池等配穴使用的病症阳溪手三里曲池(三种体位的取穴方法,对于血证的治疗,对于热证的治疗臂臑肩髃(两种取穴方法迎香3. 特定穴五输穴:商阳、二间、三间、阳溪、曲池原穴:合谷络穴:偏历郄穴:温溜足阳明胃经1. 经脉循行(见课件2. 重点穴位承泣四白地仓颊车(与下关、合谷配合治疗牙痛下关(注意闭口取穴头维(阳明、少阳、阳维交会,治疗少阳、阳明头痛梁门天枢(与中脘配合,调畅胃肠气机归来(月经不调、闭经伏兔(下肢痿痹,关注主治及取穴梁丘足三里(肚腹三里留,与中脘配合、与天枢配合、与膻中配,分别治疗哪些疾病合巨虚下巨虚(阅读《灵枢*邪气脏腑病形》自己总结丰隆(与中脘配合,化痰解溪内庭历兑3. 特定穴五输穴:历兑、内庭、陷谷、解溪、足三里原穴:冲阳络穴:丰隆郄穴:梁丘募穴:天枢(大肠下合穴:上巨虚(大肠、下巨虚(小肠足太阴脾经1. 经脉循行2. 重点穴位隐白(梦魇,十三鬼穴之一太白(脾虚腹泻,体重节痛公孙(奔豚气三阴交(和合谷配伍催产、无痛分娩;和悬钟治阴虚,生殖泌尿疾病地机(痛经实证,崩漏,月经不调等妇科病阴陵泉(化湿要穴血海(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大横(平脐,阴维脉交会3. 特定穴五输穴:隐白(井,大都(荥,太白(输,商丘(经,阴陵泉(合原穴:太白络穴:公孙脾之大络:大包八脉交会:公孙(冲脉,与内关相配,治疗胃心胸疾病交会穴:三阴交(足太阴,少阴,厥阴、大横(足太阴,阴维脉交会穴郄穴:地机(可采用走罐、拔罐技法手少阴心经1. 经脉循行(见课件2. 重点穴位极泉(神经电刺激疗法少海(高尔夫球肘-前臂屈肌群紧张通里(舌本阴郄(汗为心之液神门(分别配合三阴交、膻中、大钟、百会、风池的治疗病症少府少冲(热病、热陷心包3. 特定穴五输穴:少冲、少府、神门、灵道、少海原穴:神门络穴:通里郄穴:阴郄手太阳小肠经1. 经脉循行(见课件2. 重点穴位少泽(乳痈,别称后溪(配合大椎、养老所治疗的疾病腕骨(定位!养老(急性腰痛支正(头痛、目眩;为何能治疗癫狂小海(与少海区分肩贞(肩三针天宗(定位听宫(手足少阳、手太阳交会穴;配合承泣、睛明所治疗疾病3. 特定穴五输穴:少泽、前谷、后溪、阳谷、小海原穴:腕骨络穴:支正郄穴:养老八脉交会穴:后溪(通督脉足太阳膀胱经1. 经脉循行(见课件2. 重点穴位睛明攒竹天柱(与风池配合治疗头痛眩晕风门(主要治疗外风肺俞(皮肤病的治疗心俞膈俞肝俞胆俞脾俞(与足三里配合胃俞(与中脘配合肾俞(与太溪、命门配合大肠俞(治疗腰痛的配穴,治疗大肠病症的配穴膀胱俞次髎委中(放血膏肓(如何体现补益作用志室秩边承山(容易断针、弯针飞扬(相较于承山不容易出现昆仑(《大成》“妊妇刺之落胎”申脉京骨至阴(胎位不正3. 特定穴五输穴:至阴、足通谷、束骨、昆仑、委中原穴:京骨络穴:飞扬郄穴:金门阳跷郄穴:跗阳八脉交会穴:申脉(阳跷)下合穴:委中(膀胱下合穴)、委阳(三焦下合穴)八会穴:膈俞(血会)大杼(骨会)足少阴肾经 1.经脉循行注意内行路线 2.重点穴涌泉(定位)(奔豚气)(阴虚阳亢者)然谷(阴虚,与涌泉配)太溪(肾虚病症,与三阴交相配合)大钟(痴呆)照海(肾阴虚之失眠,咽喉痛,常与列缺相配合)复溜(与合谷、复溜配穴)(盗汗,热病无汗或汗出不止)阴谷(在腘窝内侧,屈膝时当半腱肌腱与半膜肌腱之间)大赫肓俞(腹中部当脐中旁开0.5 寸) 3. 特定穴五输穴:涌泉(井),然谷(荥),太溪(输),复溜(经),阴谷(合)原穴:太溪络穴:大钟郄穴:水泉(郄穴)、交信(阴蹻郄穴)、筑宾(阴维郄穴)八脉交会穴:照海(通阴蹻)交会穴:肓俞、大赫(足少阴、冲脉交会穴)手厥阴心包经 1. 经脉循行 2. 重点穴天池(治瘰疬:臂臑;急性乳腺炎,局部)曲泽(热病,可刺络放血)郄门间使内关(止呕、催吐与膻中配合;呃逆与足三里相配合)大陵(手腕麻痛,十三鬼穴之一)劳宫(清热佳:口疮口臭)中冲3. 特定穴五输穴:中冲(井)、劳宫(荥)、大陵(输)、间使(经)、曲泽(合)郄穴:郄门络穴:内关八脉交会穴:内关(阴维脉)心包原穴:大陵手少阳三焦经(耳脉)1.经脉循行2.重点穴关冲中渚阳池(腕管综合征,腱鞘炎)外关(与风池,疏风解表)支沟(落枕,外感导致的便秘:配伍天枢,上巨虚)肩髎(肩三针)翳风(面瘫,呃逆)角孙(痄腮:灯火灸)耳门(与听宫、听会相鉴别)丝竹空(眉棱骨痛)3.特定穴五输穴:关冲(井),液门(荥),中渚(输),支沟(经),天井(合)原穴:阳池络穴:外关八脉交会:外关(阳维脉)郄穴:会宗(与支沟相鉴别)足少阳胆经1.经脉循行2.重点穴瞳子髎(三叉神经痛—眼支)听会(取穴法)率谷(耳鸣,耳聋)完骨(疟疾)阳白头临泣风池(进针方向)肩井(切忌深刺,捣刺)日月(与期门相鉴别)带脉(与章门的距离)环跳(进针2-3 寸,具体的解剖位置)风市(下肢痿痹,脚气)阳陵泉(肩痛,脚气)光明(乳房胀痛,乳汁少)悬钟(别名:绝骨)丘墟(踝扭伤配伍申脉,解溪,昆仑)足临泣侠溪足阴窍 3. 特定穴:五输穴:足阴窍(井),侠溪荥),足临泣(输),阳辅(经),阳陵泉(合)原穴:丘墟络穴:光明髓会:悬钟筋会:阳陵泉八脉交会:足临泣(带脉)郄穴:外丘胆募穴:日月肾募穴:京门胆下合穴:阳陵泉交会穴手太阳,手足少阳交会:瞳子髎足少阳,阳维交会:阳白足少阳,太阳和阳维交会:头临泣足少阳,阳维交会:风池手足少阳,足阳明和阳维交会:肩井足少阳,阳跷交会:居髎足少阳,太阳交会:环跳足厥阴肝经1.经脉循行2.重点穴(取穴位置与脾经的区别)大敦行间(清肝火)太冲(疏肝理气)蠡沟曲泉(取穴方法)章门期门3.特定穴五输穴:大敦(井),行间(荥),太冲(输),中封(经)曲泉(合)原穴:太冲络穴:蠡沟郄穴:中都八会穴:章门(脏会)募穴:章门(脾募穴)、期门(肝募穴)交会穴:章门(足厥阴、足少阴交会)、期门(足厥阴、足太阴和阴维交会)。

针灸学重点笔记取穴

针灸学重点笔记取穴

针灸学重点笔记经络:经脉和络脉的统称,是人体运行气血、联络脏腑、沟通内外、贯串上下的通路。

经络系统:经络的主要内容有:十二经脉、十二经别、奇经八脉、十五络脉、十二经筋、十二皮部等。

腧穴:是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输注出入的特殊部位,既是疾病的反应点,又是针灸临床的刺激点。

一夫法:又称横指同身寸。

是以食、中、环、小指四指相并,以中指中节近端横纹为标准,四指横度为3寸量取穴位的方法 .得气:进行针刺时,患者所产生的酸、麻、重、胀、疼痛或触电样反应等针感以及医者刺手手下的沉紧等感觉。

十二经脉的体表分布规律:手足阳经为阳明在前,少阳在中,太阳在后;手足阴经为太阴在前,厥阴在中,少阴在后。

其中足三阴经在足内踝上8寸以下为厥阴,太阴,少阴,至内踝上8寸以上,太阴交出于厥阴之前。

十二经脉的气血循环流注顺序:肺大胃脾心小肠,膀肾包交胆肝续。

奇经八脉的功能:督脉与六阳经有联系,称为“阳脉之海”,具有调节全身阳经经气的作用;任脉与六阴经有联系,称为“阴脉之海”,具有调节全身诸阴经经气的作用;冲脉与任、督脉,足阳明、足少阴等经有联系,故有“十二经之海”、“血海”之称,具有涵蓄十二经气血的作用;带脉约束联系了纵行躯干部的诸条足经;阴阳维脉联系阴经与阳经,分别主管一身之表里;阴阳跷脉主持阳动阴静,共司下肢运动与寤寐。

四海:髓海,脑(百会,风府);血海冲脉(大杼,上下巨虚);气海膻中(大椎,人迎);水谷之海胃(气冲,足三里)。

腧穴的主治特点:1近治作用,睛明治眼疾;2.远治作用,合谷治本经所过出头面疾病;3特殊作用,大椎退热。

募穴:位于胸腹部,为脏腑之气结聚之处的特定穴。

阴经郄穴多治血证,阳经郄穴多治急性疼痛。

十二经原\络穴:胆经丘墟、光明;肝经太冲、蠡沟;小肠经腕谷、支正;心经神门、通里;胃经冲阳、丰隆;脾经太白、公孙;大肠经合谷、偏历;肺经太渊、列缺;膀胱经京骨、飞扬;肾经太溪、大钟;三焦经阳池、外关;心包络大陵、内关。

五腧穴:井主心下满,荥主身热,俞主体重节痛,经主喘咳寒热,合主逆气而泄。

针灸学常考80穴主治歌诀

针灸学常考80穴主治歌诀

针灸学常考80穴主治歌诀1.尺泽:咳喘咽痛咯血肺,中暑吐泻儿惊风,肘臂挛痛局部病。

2.孔最:咯血咳喘咽肿痛,肘臂挛痛局部病。

3.列缺:咳喘咽痛肺系病,头项齿痛口眼歪。

4.鱼际:咳血咽痛肺失音,小儿疳积为第一。

5.少商:肺系实热热痛衄,昏迷癫狂少商寻。

6.商阳:五官齿咽热昏迷。

7.合谷:头目口齿鼻耳官,经闭滞产外感热。

8.手三里:上肢不遂臂无力,齿痛颊肿腹痛泻。

9.曲池:上肢热病高压癫,胃肠五官皮外科。

10.肩髃:上肢不遂肩臂痛,隐疹特色肩髃寻。

11.迎香:胆蛔口歪鼻塞衄。

12.地仓:口歪流涎三叉痛13.下关:齿病三叉口眼歪,耳鸣耳聋聤耳疾。

14.头维:头痛目眩与目痛。

15.天枢:痛胀秘泻痢疾肠,痛经经乱妇科病。

16.梁丘:下肢不遂膝肿痛,急胃乳痈与乳痛。

17.犊鼻:屈伸不利并膝痛,下肢麻痹关节病。

18.足三里:胃肠虚劳乳肠痈,癫狂神志肢痿痹。

19.条口:下肢痿痹与转筋,臂膀疼痛脘腹痛。

20.丰隆:头痛眩晕癫狂痰,腹胀便秘肢痿痹。

21.内庭:热病鼻咽齿五官,吐酸泻痢便秘肠,跖趾节痛足背痛。

22.公孙:痛吐泻痢胃肠病,失眠心狂气冲心。

23.三阴交:妇科产科脾胃虚,遗精阳痿遗尿泌,心悸失眠高血压,阴虚诸症下肢痿。

24.地机:经乱痛经妇崩漏,腹痛腹泻脾胃病,脾不运水癃水肿。

25.阴陵泉:水肿黄疸腹胀泻,小便不利与膝痛。

26.血海:经乱痛经与经闭,隐疹湿疹丹毒皮。

27.通里:暴喑舌强心悸忡,腕臂疼痛局部病28.神门:痛烦惊忘眠呆癫,胸胁疼痛高血压。

29.后溪:头项腰背指肘臂,耳目疟疾癫狂痫更多资料可以到海天医师了解。

30.天宗:肩背损伤肩胛痛,气喘莫忘取天宗。

31.听宫:鸣聋聤耳与齿痛。

32.攒竹:眉棱头痛目睑病,呃逆治疗效果奇。

33.天柱:后头项强肩背腰,鼻塞癫狂与热病。

34.肺俞:咳喘咯血肺系病,阴虚盗汗骨蒸热35.膈俞:呕吐呃逆喘吐血,贫血潮热与盗汗,皮肤瘙痒如隐疹。

36.胃俞:痛吐胀鸣等胃疾。

37.肾俞:肾虚晕鸣聋腰酸,痿泄不育与遗尿,经乱带下不孕症。

针灸学-穴位笔记

针灸学-穴位笔记

肘臂挛痛,瘰疬。
配曲池治肘臂挛痛。
避开动脉,直刺0.51寸。
肩臂痛,颈项拘挛,瘰疬,目 配光明治目疾。 疾。
直刺或向上斜刺0.81.5寸。
肩臂挛痛不遂,瘾疹,瘰病。 配肩髎治肩臂疼痛。
直刺或向下斜刺0.8- 手阳明经与 1.5寸。 阳跷脉交会 穴。 直刺,微斜向外下 方,进针0.5-1寸。 手阳明经与 阳跷脉交会 穴。
浅刺0.1寸,或点刺 出血。
手阳明经所 出为“井” 。 手阳明经所 溜为“荥” 。 手阳明经所 注为“输” 。
目昏,鼻衄,齿痛,口歪,咽 配合谷治齿痛。 喉肿痛,热病。
直刺0.2-0.3寸。
咽喉肿痛,牙痛,腹胀,眼 痛,肠泻,洞泄。
目中漠漠,即寻攒竹、 三间。
直刺0.3-0.5寸。
①头痛 眩晕 面瘫 面肿 齿痛 牙关紧闭 目赤肿痛 鼻渊 鼻衄 咽喉肿痛 耳聋 耳鸣 ②热病 多汗 无汗 ③妇科病:闭经 滞产 ④上肢痿痹 手指挛痛 ⑤腹痛 便秘
在桡骨远端,桡侧腕伸肌腱与拇长 展肌腱之间;有头静脉;掌侧为前 臂外侧皮神经和桡神经浅支,背侧 为前臂背侧皮神经和前臂骨间背侧 神经。 LI 7 屈肘,在前臂背面 在桡侧腕伸肌肌腹与拇长展肌之 桡侧,当阳溪与曲 间;有桡动脉分支及头静脉;布有 池连线上,腕横纹 前臂背侧皮神经与桡神经深支。 上5寸处。 LI 8 在前臂背面桡侧, 在桡骨的桡侧,桡侧有腕伸短肌及 当阳溪与曲池连线 腕伸长肌,深层有旋后肌;有桡动 上,肘横纹下4寸处 脉分支;布有前臂背侧皮神经及桡 。 神经深支。 LI 9 在前臂背面桡侧, 在桡侧腕伸肌肌腹与拇长展肌之 当阳溪与曲池连线 间;有桡动脉分支及头静脉;布有 上,肘横纹下3寸 前臂背侧皮神经与桡神经深支。 处。 LI 10 在前臂背面桡侧, 肌肉、神经同下廉穴,血管为桡返 当阳溪与曲池连线 动脉的分支。 上,肘横纹下2寸处 。 LI 11 在肘横纹外侧端, 桡侧腕长伸肌起始部,肱桡肌的挠 屈肘,当尺泽与肱 侧;有桡返动脉的分支;布有前臂 骨外上髁连线中点 背侧皮神经,内侧深层为桡神经本 干。 。

最新针灸学治疗各论笔记整理

最新针灸学治疗各论笔记整理

第三部分.3 针灸临床治疗一、头面躯体痛证1、头痛②阳明经痛:头维印堂阳白阿是穴合谷内庭③太阳经痛:天柱后项阿是穴后溪申脉④少阳经痛:风池太阳率谷阿是穴外关足临泣⑤厥阴经痛:百会四神聪阿是穴太冲内关记忆要点:局部取穴(根据头痛位置的不同)+阿是穴+远端同名经选穴(例如阳明头痛:手阳明合谷+足阳明内庭)有明显的规律不需要背诵,理解即可。

2、面痛:治法:疏通经络,祛风止痛。

以手、足阳明经穴为主。

主穴:四白、下关、地仓、合谷、内庭,太冲记忆要点:局部取穴(四白下关地仓)+合谷太冲(开四关,二穴分属于手阳明,足厥阴)+内庭(足阳明荥穴,疏通阳明经气血,这个穴位后面大量的用到,主要就是泄阳明热)口诀:四下地,冲谷庭(四这个人下地干活,喜欢冲一杯“谷庭”茶)3、落枕:主穴:天柱阿是穴外劳宫记忆要点:天柱阿是穴(局部取穴,疏通颈部气血)+外劳宫(经验穴,又名落枕穴)口诀:阿!天外飞仙(武侠片里会有的台词)4、漏肩风:选经:阿是穴,手三阳经主穴:肩前肩髃肩髎肩贞阿是穴曲池阳陵泉记忆要点:肩髃肩髎肩贞(分属于手阳明,少阳,太阳)+肩前(奇穴)局部取穴+曲池,阳陵泉(行气活血止痛,曲池主要有泻热的作用,筋会阳陵泉所以筋脉气血不通经常用到这个穴位)口诀:四肩是阳曲(四个肩膀上都是阳曲,我们本地的一种酒的名字,阳曲,曲也有酒的意思)5、腰痛主穴:阿是穴委中大肠俞肾俞记忆要点:肾俞(腰为肾之府,肾腧可以益肾壮腰)+大肠腧阿是穴(局部取穴)+委中(腰背委中求)口诀:委是肾肠(我是肾大肠)6、痹证:行血膈、痛关肾、着三陵、热大曲选经:局部穴为主主穴:阿是穴局部经穴配穴:行痹:膈俞血海(风邪偏胜,治血先治风,血行风直灭)痛痹:肾俞腰阳关着痹:阴陵泉足三里(阴陵泉去湿邪的要穴位后面都有用到)热痹:大椎曲池(这二个穴位都是泻热的)7,坐骨神经痛主穴:足太阳:腰夹脊阿是穴佚边殷门委中承山昆仑足少阳:腰夹脊阿是穴环跳阳陵泉悬钟丘墟记忆要点:腰夹脊(治疗腰腿疼痛的要穴)+足太阳足少阳循经取穴(足少阳选穴中筋会阳陵泉,髓会悬钟,原穴丘墟)8.面瘫主穴:阳白颧髎颊车地仓翳风合谷记忆要点:阳白颧髎颊车地仓翳风(局部选穴,面部穴位)+合谷(面口合谷收)口诀:地风谷,髎阳车(地风谷里面有一辆拉鸟羊的车)9、痿证治法:祛邪通络、濡养筋脉。

针灸输穴笔记重新总结

针灸输穴笔记重新总结

注:本文根据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针灸推拿学)、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本科教材(针灸推拿学)及本人课堂笔记综合整理而成,有助于针灸推拿专业、中医执业(助理)医师、中医类研究生考试等多门学科复习使用。

针灸学输穴总结一、手太阴肺经(11):喉、胸、肺病。

1、中府:云门下1寸,平第一肋间隙,正中心旁开6寸。

肺募穴。

无脉症。

2、尺泽:肱二头肌腱桡侧缘。

合穴。

急性吐泻等肠胃病。

中暑、小儿惊风等。

3、孔最:腕横纹上7寸。

郄穴。

咳血,痔疮。

4、列缺:腕横纹上1.5寸。

郄穴,八脉交会穴,通于任脉。

口眼歪斜,项强,头痛。

5、太渊:输穴,原穴,八会穴之脉会。

无脉症。

6、鱼际:第一掌骨中点。

荥穴。

发热,小儿疳积,咽喉肿痛,失音,掌中热7、少商:桡侧。

井穴。

发热、昏迷、癫狂,醒神作用。

二、手阳明大肠经(20):头面五官、热病、皮肤病、肠胃病、神志病。

1、商阳:桡侧。

井穴。

热病,神昏,急症。

咽喉肿痛。

2、合谷:第二掌骨桡侧中点。

原穴。

发热恶寒等外感病;汗证,热病无汗,或多汗;经闭,滞产;针刺麻醉止痛。

牙关紧闭,痄腮,耳聋,咽喉肿。

拔牙、甲状腺手术麻醉。

3、阳溪:“鼻咽窝”凹陷中。

经穴。

4、偏历:腕横纹上3寸。

络穴。

水肿。

腹部胀满。

5、手三里:肘横纹下2寸。

腹痛,泄泻,手臂无力。

6、曲池:合穴。

瘰疬,瘾疹,湿疹等皮肤病;热病;高血压;癫狂;腹痛吐泻7、臂臑:曲池穴上7寸,三角肌前缘。

目疾。

肩臂疼痛。

8、肩髃:前方凹陷。

瘾疹,瘰疬。

9、迎香:手足阳明经交会穴。

胆道蛔虫病。

不宜灸。

三、足阳明胃经(45):肠胃病,头面五官,神志,皮肤病,热病。

1、承泣:眶下缘与眼球之间(眶内)。

夜盲。

不宜提插。

2、四白:面部、眶下孔凹陷处。

不可深刺。

3、地仓:口角旁0.4寸。

透颊车4、颊车:下颌角前上方一横指凹陷中,咀嚼时咬肌隆起的最高点。

5、下关:耳屏前,下颌骨髁突前方,当颧弓与下颌切迹所形成的凹陷中。

闭口取穴。

针灸学 72个常考穴位总结(重点笔记+知识点总结)

针灸学 72个常考穴位总结(重点笔记+知识点总结)

针灸学 72个常考穴位总结(重点笔记+知识点总结)1、鱼际在手外侧,第1掌骨桡侧中点赤白肉际处。

2、手三里在前臂,肘横纹下2寸,阳溪与曲池连线上。

3、曲池在肘区,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的中点处。

4、迎香在面部,鼻翼外缘中点旁,鼻唇沟中。

5、承泣在面部,眼球与眶下缘之间,瞳孔直下。

6、地仓在面部,口角旁开0.4寸(指寸)。

7、颊车在面部,下颌角前上方一横指(中一指)。

8、下关在面部,颧弓下缘中央与下领切迹之间凹陷中。

9、梁门在上腹部,脐中上4寸,前正中线旁开2寸。

10、天枢在腹部,横平脐中,前正中线旁并2寸。

11、归来在下腹部,脐中下4寸,前正中线旁开2寸。

12、条口在小腿外侧,犊鼻下8寸,犊鼻与解溪连线上。

13、厉兑在足趾,第2趾未节外侧,趾甲根角侧后方0.1寸(指寸)。

14、大包在胸外侧区,第6肋间隙,在腋中线上。

15、隐白在足趾,大趾末节内侧,趾甲根角侧后方0.1寸(指寸)。

16、公孙在跖区,第1跖骨底的前下缘赤白内际处。

17、三阴交在小腿内侧,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际。

18、极泉在腋区,腋窝中央,腋动脉搏动处。

19、天宗在肩胛区,肩胛冈中点与肩肝骨下角连线的上1/3与下2/3交点凹陷。

20、听宫在面部,耳屏正中与下颌骨髁状突之间的凹陷中。

21、睛明在面部,目内眦内上方眶内侧壁凹陷中。

22、攒竹在面部,眉头凹陷中,额切迹处。

23、大杼在脊柱区,第1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

24、脾俞在脊柱区,第11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

25、肾俞在脊柱区,第2腰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

26、承扶在股后区,臀沟的中点。

27、委中在膝后区,胭横纹中点。

28、承山在小腿后区,腓肠肌两肌腹与肌腱交角处。

29、涌泉在足底,屈足卷趾时足心最凹陷中。

30、太溪在踝区,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中。

31、劳宫在掌区,横平第3掌指关节近端,第2、3掌骨之间偏于第3掌骨。

简便取穴:握拳,中指尖下是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手太阴肺经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下口幽门,上口贲门),通过膈肌,属肺,至喉部,横行至胸部处上方(中府穴),出腋下,沿上肢内侧前下缘下行,过肘窝入寸口上鱼际,直出拇指之端(少商穴)。

分支:从手腕的后方(列缺穴)分出,沿掌背侧向食指桡侧端(商阳穴),交于手阳明大肠经。

五输穴:少商(井)、鱼际(荥)、太渊(输)、经渠(经)、尺泽(合) 原穴络穴:太渊(原)、列缺(络)背俞穴募穴:肺俞(俞)、中府(募)郄穴:孔最(郄)八脉交会穴:列缺(通于任脉)、太渊主治:咳、喘、咯血、咽喉痛等肺系疾患穴位特定穴定位主治操作中府募穴胸前臂外上方,前正中线旁开6寸,平第一肋间隙处解剖部位咳嗽、气喘、胸满等肺部病症向外斜刺或平刺0.5~0.8寸,不可向内刺,以免伤及脏腑。

引起气胸循行所过肩背痛尺泽合穴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解剖位置肘臂挛痛直刺0.8~1.2寸,或点刺出血脏腑络属咳嗽、气喘、咳血等肺实热证;急性吐泻等肠胃病循行所过咽喉肿痛特殊主治小儿惊风,中暑等急症孔最郄穴尺泽与太渊连线上,腕横纹上7寸处解剖位置肘臂挛痛直刺0.5~1寸脏腑络属咳嗽、气喘、咳血等肺系病循行所过咽喉肿痛特殊主治痔疾列缺络穴八脉交会穴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脏腑络属咳嗽、气喘、伤风等肺系病(外感病症)向上斜刺0.5~0.8寸循行所过咽喉肿痛,头痛、项强、口眼歪斜等头项部疾患经渠经穴桡骨茎突与桡动脉之间凹陷处,腕横纹上1寸解剖位置腕臂痛避开桡动脉,直刺0.3~0.5寸脏腑络属咳嗽、气喘、胸痛等肺系病循行所过咽喉肿痛太渊输穴原穴八脉交会穴掌后腕横纹桡侧端,桡动脉的桡侧凹陷处解剖位置腕臂痛避开桡动脉,直刺0.3~0.5寸脏腑络属咳嗽,气喘等肺系病循行所过咽喉肿痛特殊主治无脉症鱼际荥穴第一掌骨中点桡侧,赤白肉际处脏腑络属咳嗽,咳血等肺系热性病证直刺0.5~0.8寸。

治疗小儿疳积可用割治法循行所过咽喉肿痛,失音特殊治疗小儿疳积少商井穴拇指桡侧指甲旁约0.1寸脏腑络属咳嗽浅刺0.1寸,或点刺出血循行所过咽喉肿痛,鼻衄特殊治疗高热、昏迷、癫狂第二章手阳明大肠经起于食指桡侧端(商阳穴),经过手背部行于上肢伸侧(外侧)前缘,上肩,至肩关节前缘,向后到第七颈椎棘突下(大椎穴),再向前下行入缺盆(锁骨上窝),进入胸腔络肺,向下通过膈肌下行至大肠,属大肠。

分支:从锁骨上窝上行,经颈部至面颊,入下齿中,回出挟口两旁,左右交叉于人中,至对侧鼻翼旁(迎香穴),交于足阳明胃经。

五输穴:商阳(井)、二间(荥)、三间(输)、阳溪(经)、曲池(合) 原穴络穴:合骨(原)、偏历(络)背俞穴募穴:大肠俞(俞)、天枢(募)(胃经)郄穴:温溜(郄)八脉交会穴:主治:头面五官疾患、热病、皮肤病、肠胃病、神志病穴位特定穴定位主治操作商阳井穴食指末节桡侧,指甲根角旁0.1寸循行所过齿痛、咽喉肿痛等五官疾患浅刺0.1寸,或点刺出血特殊主治热病、昏迷等热证、急症二间荥穴微握拳,当食指本节(第2掌指)前桡侧凹陷中循行所过目痛,鼻衄齿痛口 ,咽喉肿痛等五官疾患(热病)直刺0.2~0.5寸三间输穴微握拳,当食指本节(第2掌指)后桡侧凹陷中脏腑络属腹胀,泄泻等肠腑病直刺0.3~0.5寸循行所过咽喉肿痛,齿痛,目痛等五官疾患合谷原穴手背,第1,2掌骨之间,第2掌骨桡侧中点处脏腑络属腹痛、便秘等肠腑病直刺0.5~1寸,针刺时手呈半握拳状。

孕妇不宜循行所过所有五官疾病“面口合谷收”特殊主治发热恶寒等外感病,热病无汗或多汗;闭经,滞产阳溪经穴腕背横纹桡侧,手拇指向上翘时,当拇短伸肌腱与拇长伸肌腱之间的凹陷中解剖位置腕臂痛直刺0.5~0.8寸循行所过目赤肿痛、耳聋、耳鸣、齿痛、咽喉肿痛等五官疾患偏历络穴屈肘,在阳溪穴与曲池穴连线上,腕横纹上3寸处解剖位置手臂酸痛直刺或斜刺0.5~0.8寸循行所过耳鸣、鼻衄等五官疾患特殊主治腹部胀满;水肿曲池合穴屈肘,成直角,当肘横纹外端与肱骨外上髁kē连线的中点解剖位置上肢不遂,手臂肿痛等上肢病症直刺0.5~1寸脏腑络属腹痛吐泻等肠胃病循行所过咽喉肿痛,齿痛,目赤痛等五官热性疾患特殊主治瘰疬,瘾疹,湿疹等皮肤病;热病;高血压;癫狂肩髃-- 肩峰端下缘,肩峰与肱骨大结节之间,三角肌上部中央,肩峰前下方凹陷处解剖位置肩臂挛痛,上肢不遂等肩、上肢病证直刺或向下斜刺0.8~1。

5寸。

肩周炎宜向肩关节直刺,上肢不遂宜向三角肌方向斜刺特殊主治瘾疹迎香-- 鼻翼外缘中点,旁开0.5寸,当鼻唇沟中解剖位置鼻塞,鼻衄,口 等局部病证略向内上方斜刺或平刺0.3~0.5寸《外台》:不宜灸特殊主治胆道蛔虫症第三章足阳明胃经起于鼻翼旁(迎香穴)挟鼻上行,左右交会于鼻根部,旁行入目内眦,与足太阳膀胱经相交,向下沿鼻柱外侧,入上齿中,出而挟口两旁,环绕嘴唇,在颏唇沟(承浆穴)处左右相交,退回沿下颌骨后下缘到大迎穴处,沿下颌角上行过耳前,经过上关穴,沿发际,到额前。

分支:从颌下缘(大迎穴)分出,下行到人迎穴,沿喉咙向下后行至大椎,折向前行,如缺盆,深入体腔,下行穿过膈肌,属胃,络脾。

五输穴:历兑(井)、内庭(荥)、陷骨(输)、解溪(经)、足三里(合) 原穴络穴:冲阳(原)、丰隆(络)背俞穴募穴:胃俞(俞)、中脘(募)郄穴:梁丘(郄)八脉交会穴:主治:肠胃病、头面五官病、神志病、皮肤病、热病穴位特定穴定位主治操作承泣-- 目正视,瞳孔直下,目眶下缘与眼球之间解剖位置近视,迎风流泪,夜盲,眼睑瞤动等目疾;口眼歪斜,面痉紧靠眶缘缓慢直刺0.5~1.5寸,不宜提插。

出针时稍加按压,防出血地仓-- 口角旁开0.4寸,巨髎穴直下取之,上直对瞳孔解剖位置口 ,流涎,三叉神经痛等面部病症斜刺或平刺0.5~0.8寸。

可向颊车透刺颊车-- 下颌角前方上方约1横指,按之凹陷处,咀嚼时咬肌隆起最高点处解剖位置口 ,齿痛,颊肿,牙关不利等局部病症直刺0.3~0.5寸,平刺0.5~1寸。

可向地仓透刺下关-- 耳屏前,下颌骨髁状突起前方,当颧弓与下颌切迹所形成的凹陷中。

合口有孔张口即闭解剖位置耳聋,耳鸣,聤耳等耳疾直刺0.5~1寸。

宜闭口取穴循行所过齿痛,三叉神经,口眼 斜,牙关不利等面口病证头维-- 额角发际直上0.5寸,头正中线旁4.5寸解剖位置头痛,目眩,目痛等头目病症平刺0.5~1寸梁门-- 脐上4寸,前正中线旁开2寸脏腑络属胃痛,呕吐,纳少,谢谢等胃肠疾病直刺0.8~1.2寸。

过饱者禁针,肝肿大者禁针,不宜做大幅度提插天枢大肠的募穴脐中旁开2寸解剖位置腹胀肠鸣,绕脐痛直刺1~1.5寸。

《千金》孕妇不可灸特殊主治便秘,泄泻,痢疾;月经不调痛经等妇科疾患梁丘郄穴屈膝,在髂qià前上棘与髌骨外缘连线上,髌骨外上缘上2寸解剖位置膝肿痛,下肢不遂等下肢病证直刺1~1.2寸脏腑络属急性胃痛循行所过乳痈,乳痛等乳疾犊鼻-- 屈膝,髌韧带外侧凹陷中,又名外膝眼解剖位置膝肿痛,下肢麻痹,屈伸不利等下肢、膝关节疾患向后内斜刺0.5~1寸足三里合穴胃下合穴犊鼻穴下3寸,胫骨前嵴外1横指处解剖位置下肢痿痹直刺1~2寸脏腑络属胃痛,呕吐,噫膈;腹胀,泄泻,痢疾,便秘等肠胃病循行所过乳痈肠痈等外科疾患特殊主治虚劳羸léi瘦;癫狂等神志病。

(保健要穴)上巨虚大肠下合穴犊鼻穴下6寸,足三里穴下3寸解剖位置下肢痿痹直刺1~2寸循行所过肠鸣,腹痛,腹泻,便秘,肠痈的胃肠病症条口-- 上巨虚穴下2寸解剖位置下肢痿痹,转筋直刺1~1.5寸循行所过脘腹疼痛特殊主治肩臂痛丰隆络穴外踝尖上8寸,条口穴外1寸,胫骨前嵴外2横指处解剖位置下肢痿痹直刺1~1.5寸脏腑络属腹胀,便秘等胃肠疾患特殊主治头痛,眩晕,痰多咳嗽,水肿,癫狂,痫症(祛痰要穴)解溪经穴足背踝关节横纹中央凹陷处,当拇长伸肌腱与趾长伸肌腱之间解剖位置下肢痿痹,踝关节病,足下垂等下肢、踝关节疾患直刺0.5~1寸脏腑络属腹胀,便秘特殊主治头痛,眩晕;癫狂陷谷输穴足背第2,3跖zhí骨结合部前方凹陷处解剖位置足背肿痛直刺0.3~0.5寸;可灸脏腑络属肠鸣腹痛特殊主治面目浮肿,水肿,水证内庭荥穴足背第2,3趾间缝纹端解剖位置足背肿痛,跖趾关节痛直刺或斜刺0.5~0.8寸脏腑络属胃痛吐酸,腹胀,泄泻,痢疾,便秘等肠胃病循行所过齿痛,咽喉肿痛,口 ,鼻衄等五官热性病特殊主治热病历兑井穴第2趾外侧趾甲旁约0.1寸循行所过鼻衄,齿痛,咽喉肿痛等实热性五官病证浅刺0.1寸特殊主治热病;多梦,癫狂等神志病第四章足太阴脾经起于足大趾内侧端(隐白穴),沿内侧赤白肉际,上行过内踝的前缘,沿小腿内侧正中线上行。

至内踝尖上八寸处,交出足厥阴肝经之前,上行沿大腿内侧前缘,进入腹中,属脾,络胃。

向上穿过膈肌,沿食道两旁,连舌本,散舌下。

分支:从胃别出,上行通过膈肌,注入心中,交于手少阴心经。

五输穴:隐白(井)、大都(荥)、太白(输)、商丘(经)、三阴交(合) 原穴络穴:太白(原)、公孙(络)背俞穴募穴:脾俞(俞)、章门(募)郄穴:地机(郄)八脉交会穴:公孙(通于冲脉)主治:脾胃病,妇科,前阴病穴位特定穴定位主治操作隐白井穴足大趾内侧趾甲旁约0.1寸脏腑络属腹胀,爆泄浅刺0.1寸特殊主治便血,尿血等(止血要穴);月经过多,崩漏;癫狂,多梦大都荥穴足内侧缘,当足大趾本节,前下方赤白肉际凹陷处脏腑络属腹胀,胃痛,呕吐,泄泻,便秘直刺0.3~0.5寸特殊主治热病太白输穴第1跖骨小头后缘,赤白肉际凹陷处脏腑络属胃痛,腹胀,肠鸣,泄泻,便秘等脾胃病直刺0.5~0.8寸特殊主治体重节痛公孙络穴八脉交会穴第1跖骨基底部的前下缘,赤白肉际处脏腑络属胃痛,呕吐,腹痛,泄泻,痢疾等脾胃病直刺0.6~1.2寸特殊主治逆气里急,气上冲心(奔豚气)等冲脉病证;心烦,狂证商丘经穴骨结节与内踝尖连线的中点处解剖位置足踝痛直刺0.5~0.8寸脏腑络属腹胀,泄泻,便秘,黄疸三阴交足三阴交会穴内踝高点上3寸,胫骨内侧面后缘解剖位置下肢痿痹直刺1~1.5寸。

孕妇禁针脏腑络属肠鸣腹胀,泄泻等脾胃虚弱诸证循行所过月经不调,带下,阴庭,不孕等妇科症;遗精,阳痿,遗尿特殊主治阴虚诸证;心悸,高血压,失眠;(健脾化湿之功)地机郄穴在内踝尖与阳陵泉的连线上,阴陵泉穴下3寸脏腑络属腹痛,泄泻等脾胃病直刺1~1.5寸特殊主治小便不利,水肿等脾不运化水湿病证;(健脾化湿之功)月经不调,痛经,崩漏等妇科病。

(健脾理血之功)阴陵泉合穴胫骨内侧髁下方凹陷中解剖位置膝痛直刺1~2寸脏腑络属腹胀,泄泻,水肿,黄疸,小便不利。

(健脾化湿要穴)血海-- 屈膝,髌骨内上缘上2寸,当股四头肌内侧头的隆起处特殊主治月经病;瘾疹,湿疹,丹毒等血热性皮肤病。

(治血证要穴)直刺1~1.5寸大包脾之大络在侧胸部,腋中线上,第6肋间隙中解剖位置气喘,胸胁痛斜刺或向后平刺0.5~0.8寸特殊主治全身疼痛,四肢无力,岔气第五章手少阴心经起于心中,走出后属心,向下穿过膈肌,络小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