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初三物理教案
初三物理教案人教版范文5篇
初三物理教案人教版范文5篇初三物理教案人教版范文5篇物理学的研究对于深入理解宇宙的起源和演化有着重要的贡献,使我们更接近认识宇宙的奥秘和我们的存在意义。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初三物理教案人教版,供大家参考学习。
初三物理教案人教版篇1教学过程:导课:(实用、新颖、简洁)一、复习提问,引入新课1、串联电路中电流有什么特点?I_____I1_____I22、串联电路中电压有什么特点?U____U1_____U2那么,在串联电路中,电阻又有什么特点呢?二、新课教学(一)电阻的串联1、实验探究提出问题:电阻串联后,其总电阻会增大还是减小?猜想与假设:教师充分收集学生的种种猜想与假设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学生进行分组实验)(1)将一个定值电阻R接在右图的A、B之间,闭合开关、观察电流表的示数。
(2)将两个同样的定值电阻R串联起来,接在右图的A、B之间,闭合开关、观察电流表的示数。
(3)在A、B之间换上三个串联着的同样阻值的电阻R,合上开关前先预计一下电流表的示数会发生什么变化,再合上开关。
看看自己的预测是否正确。
(学生阅读“加油站”中的内容,教师再结合力学中的合力与分力的知识引导学生了解“等效替代”法)分析论证:(学生结合实验现象,充分交流讨论,得出结论:)串联电路的`总电阻的阻值比任何一个分电阻的阻值都大(通过以上实验探究,让学生经历从猜想与假设到实验验证的过程,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同学之间的协作意识)思考:这个结论还能不能用前面所学过的知识来解释呢?(引导学生复习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然后分析,将电阻串联,相当于是增加了导体的长度,所以串联电路的总电阻的阻值比任何一个分电阻的阻值都大)2、理论推导(引导学生复习欧姆定律的内容及公式,然后引导学生进行理论推导)由欧姆定律可知:U1=IR1U2=IR2U=IR串联电路中有:U=U1+U2所以IR=IR1+IR2所以R=R1+R2结论:串联电路的总电阻等于各串联电阻之和(通过实验探究和理论推导,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思想)提问:上述结论是由两个电阻串联的电路推导出的,它适用于3个、4个、多个电阻串联的情况吗?(同学们自己进行推导,然后得出结论:)当有n个电阻R1、R2、R3、…、Rn串联时,总电阻R=R1+R2+R3+…+Rn例1:阻值为10Ω的R1与阻值为15Ω的R2串联后的总电阻是多少?若电源电压为5V,则流过R2的电流为多少?解:因为R1与R2串联所以:串联后的总电阻初三物理教案人教版篇2教学目标1.理解的连接特点.2.会连接简单的.3.会画简单的串、并联电路图.4.通过实验与观察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概括能力.教学建议教材分析本节的教学内容有:的连接特点、连接简单的、画简单的串、并联电路图.教材首先提出了如何将两个灯泡连在电路中,要求一只灯泡亮时另一只也亮,一只熄灭时另一只也熄灭以及两个灯泡,要求各自开关、互不影响两个问题,作为讨论两种最基本的电路:的出发点.初中阶段只学习简单电路,这是学生学习电路知识的开始.能辨认出实际的电路是串联还是并联,会画出合乎要求的电路图以及根据电路图来连接电路,这对刚学电路知识的学生来说都是比较困难的.教学中应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插图、习题,并通过教师的示范及学生亲自动手等,使学生逐步掌握这些技能.要注意教给学生连接电路的方法,提高演示实验的可见度.演示实验最好利用示教板进行,将平铺在讲台上的器材悬挂在示教板上,边讲解,边操作.教师的演示将对学生起示范作用,因此要注意操作的规范性.教法建议教学中不要引入混联电路知识.对于串联电路及并联电路的定义,不必追求严谨,只要指出电路元件的连接特点,即把电路元件逐个顺次连接起来的电路叫做串联电路,在串联电路中通过一个电路元件的电流,同时也通过另一个;把元件并列地连接起来的电路叫做并联电路,在并联电路中干路里的电流再分支而分为两部分(两路并联的情况),一部分流过第一条支路中的元件,另一部分流过第二条支路的元件.对于串联电路要强调逐个顺次,对于并联电路要强调并联在两分支处.不要简单地把串联电路说成是连在一串,把并联电路说成是并排连接.教材中介绍的电流的流向特点,是判断串联或是并联的重要依据,要多举实例介绍.电路连接是一个很实际的问题,作为实例,教材列举了节日装饰用的小彩灯、家用电器及电冰箱内的压缩机和照明灯泡.如果这些实例在当地不常见,教师应联系当地的常见实例来讲解,不要硬讲一些学生不熟悉的.实例.对于初学电路的学生来说,正确画出电路图和根据电路图连接电路都是不容易的.因此建议把教师的讲述和学生自己的动手紧密结合起来,如介绍串联电路后,就让学生做串联电路的实验,画串联电路的实物连接图和电路图;介绍完并联后,就让学生做并联电路的实验,画并联电路的实物连接图和电路图,使学生有较多的在教师指导下自己动手练习的机会教学设计方案1.复习提问:(1) 用磁性黑板上如图4-6的电路,复习上一节电路的知识.(2) 利用投影仪、投影胶片,复习电路元件的符号.(3) 请同学画图4-6的电路图.(4) 找出几个错误的电路图,指出不合要求的地方.2.引入新课(1) 提出问题:在图4-6的电路里,我们只用了一个用电器,可是在一个实际电路里,用电器往往不只一个有时有两个、三个,甚至更多个,那么怎样将它们连入电路呢(2)让学生连接电路并画出电路图:用一个电池阻,两个灯泡L1和L2,一个开关和几根导线组成一个电路.要求闭合开关时,两灯都亮,开关断开时,两灯都熄灭,想想看,有几种连接方法,画出电路图(可画在玻璃纸上,以便于在投影仪上进行分析和订正).(3) 分析几位学生所画的电路图,引出课题3.进行新课(1) :串联电路:把电路元件逐个顺次连接起来.并联电路:把电路元件并列连接起来.练习1:如图4-19(事先复印在投影胶片上).请同学们用笔迹代替导线,将L1和L2组成串联电路,画出它们的连接图,并画出它的电路图.(2) 讨论串联电路的特点实验:请一位同学在磁性黑板上把图4-19中的元件连成串联电路.① 合上、打开开关S,观察现象.② 提问:看到什么现象了--两灯同时亮,同时熄灭.③ 调换开关S的位置对串联电路有无影响可能有学生说:开关必须接在电源正极和灯之间才起作用,若将开关放在灯和负极之间,即使开关打开,灯也能亮,因为电流已经流到灯泡那了.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让学生实验操作证明一下.小结:串联电路的特点:电流只有一条路径,通过一个元件的电流同时也通过另一个;电路中只需要一个开关,且开关的位置对电路没有影响.想一想,你日常生活中见到哪些电路属于串联电路教室里的灯能用串联的方法吗(3)讨论并联电路:练习2:将图4-19中的笔迹用湿布擦掉,再用新的笔迹代替导线,将L1和L2组成并联电路,开关S同时控制两盏灯,画出它的实际连接图.(可将几位同学所画的连接图,在投影仪上进行评析.)练习3:找出几个存在短路、部分短路、导线交叉等错误的电路连接图,指出电路连接图中的错误和不足.实验:找一位同学到磁性黑板上连接课本上图4-20的并联电路.①闭合、断开开关,观察开关S控制几盏灯②熄灭一盏灯,观察另一盏灯的发光情况.③分析电流有几条路径.④利用投影片,在并联电路图上标出电流方向,找到分、合点.在并联电路中,电流没有分支的地方叫干路,分开以后的路径叫支路.观察实验2中的开关S是在干路上还是在支路上若想方便地控制使用每一盏灯,应该怎么办(做课本上在干路和支路上都有开关的演示)小结:并联电路的特点:①电流有两条(或多条)路径;②各元件可以独立工作;③干路的开关控制整个干路,支路的开关只控制本支路.试分析教室里的灯是怎样连接的指导学生看①课本中家用电器的连接图的和电冰箱内的电路图.探究活动有一个电路,电路连接有电灯L1和L2,开关S1和S2.已知当开关S1和S2都断开时,L1和L2都不亮;当开关S1闭合,S2断开时,L1亮L2不亮;当开关S2闭合,S1断开时,L1和L2都不亮;当开关S1和S2都闭合时,L1亮L2不亮.试根据上面的情况,画出该电路的电路图.初三物理教案人教版篇3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内能的概念,能简单描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知道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吸收(放出)热量,温度升高(降低),内能改变、●了解热量的概念,热量的单位是焦耳、●知道做功可以使物体内能增加和减少的一些事例、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找到改变物体内能的多种方法、●通过演示实验说明做功可以使物体内能增加和减少●通过学生查找资料,了解地球的“温室效应”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究,使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并使学生通过实验理解做功与内能变化的关系、●鼓励学生自己查找资料,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探究改变物体内能的多种方法、难点:内能与温度有关、教学课时:1时教学过程:引入新课分子动理论告诉我们,分子永不停息地无规则运动着。
九年级人教版物理教案5篇.doc
九年级人教版物理教案5篇九年级人教版物理教案1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是汽化、液化。
理解液化是汽化的逆过程。
2、了解沸腾现象,知道什么是沸点。
3、知道蒸发可以致冷。
过程和方法:通过探究活动了解液体沸腾时的温度特点。
重、难点:1、蒸发、沸腾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2、分析一些常见的汽化、液化引起的现象。
教学器材:烧杯、水、温度计、酒精灯、铁架台教学课时:3课时教学过程:一、前提测评:。
1、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_____,热。
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_____。
热。
2、晶体熔化和凝固时的规律是什么?3、晶体温度在熔点和凝固点所处的状态是什么?二、导学达标:引入课题:晒在太阳下的衣服一会儿就干了,衣服上的水那里去了?(学生猜想)进行新课:1、探究:水的沸腾( ) ……提出问题( ) ……设计试验如何进行、需要器材、注意事项、仪器安装、酒精灯的使用等( ) ……进行试验数据记录:时间/min 1 2 3 4 5 6 7 8 9海波的温度/℃蜡的温度/℃利用数据作出图像,学生探究、寻找规律,教师总结如下:2、沸腾:(1)、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2)、液体要达到一定的温度才沸腾,沸腾时温度不变,液体沸腾的温度叫沸点。
(3)、不同液体的沸点不同。
(液体的沸点随气压的增大而升高)3、蒸发:(1)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汽化现象。
(2)蒸发只发生在液体的表面。
(3)、蒸发有吸热致冷作用4、沸腾与蒸发的相同点与不同点:(汽化的两种方式)5、液化(放热):举例说明:降低温度可以使气体液化(生活中水蒸气遇冷会液化)压缩体积也可以使气体液化(生活中的实例)(1)、降低温度与压缩体积是气体液化的两种方法。
(2)、液化要放热(水蒸气烫伤更严重)三、达标练习:完成物理套餐中的本节内容。
小结: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
课后活动:1、完成物理时习在线中课堂未完成的内容。
2、课本后练习。
教学后记:液化、汽化现象在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可以举较多的例子进行分析可以讨论:吸热、放热是必要条件九年级人教版物理教案2教学目标:1、理解温度的概念。
九年级物理人教版优秀教案5篇
九年级物理人教版优秀教案5篇,希望大家喜欢。
九年级物理人教版优秀教案1(一)教学目的1.知道电流周围存在着磁场。
2.知道通电螺线管外部的磁场与条形磁铁相似。
3.会用安培定则判定相应磁体的磁极和通电螺线管的电流方向。
(二)教具一根硬直导线,干电池2~4节,小磁针,铁屑,螺线管,开关,导线若干。
(三)教学过程1.复习提问,引入新课重做第二节课本上的图11—7的演示实验,提问:当把小磁针放在条形磁体的周围时,观察到什么现象其原因是什么(观察到小磁针发生偏转。
因为磁体周围存在着磁场,小磁针受到磁场的磁力作用而发生偏转。
)进一步提问引入新课小磁针只有放在磁体周围才会受到磁力作用而发生偏转吗也就是说,只有磁体周围存在着磁场吗其他物质能不能产生磁场呢这就是我们本节课要探索的内容。
2.进行新课(1)演示奥斯特实验说明电流周围存在着磁场演示实验:将一根与电源、开关相连接的直导线用架子架高,沿南北方向水平放置。
将小磁针平行地放在直导线的上方和下方,请同学们观察直导线通、断电时小磁针的偏转情况。
提问:观察到什么现象(观察到通电时小磁针发生偏转,断电时小磁针又回到原来的位置。
)进一步提问:通过这个现象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呢师生讨论:通电后导体周围的小磁针发生偏转,说明通电后导体周围的空间对小磁针产生磁力的作用,由此我们可以得出:通电导线和磁体一样,周围也存在着磁场。
教师指出:以上实验是丹麦的科学家奥斯特首先发现的,此实验又叫做奥斯特实验。
这个实验表明,除了磁体周围存在着磁场外,电流的周围也存在着磁场,即,本节课我们就主要研究。
板书:第四节一、奥斯特实验1.实验表明:通电导线和磁体一样,周围存在着磁场。
提问:我们知道,磁场是有方向的,那么电流周围的磁场方向是怎样的呢它与电流的方向有没有关系呢重做上面的实验,请同学们观察当电流的方向改变时,小磁针N极的偏转方向是否发生变化。
提问:同学们观察到什么现象这说明什么(观察到当电流的方向变化时,小磁针N极偏转方向也发生变化,说明方向也发生变化。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教案5篇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教案5篇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面向大多数学生,同时注意培养优秀生和提高后进生,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5篇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教案内容,感谢大家阅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教案1【学习目标】1.知道机械运动;知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2.知道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理解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概念。
3.理解速度的概念、公式及其单位。
能用速度进行简单计算。
4.知道平均速度。
【知识结构】运动图像:有两物体正在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分别为2米/秒、4米/秒,请分别画出它们的图像一、热身训练:1.运动员在跳伞过程中,选择地面为参照物时他是_________的, 选择降落伞作参照物时他是_____________的。
2.飞机作俯冲飞行时,飞行员说:“大地迎面而来”,这是以______________作参照物的。
3. 5米/秒=_____________千米/时4. 54千米/时=______________米/秒二、典型例题:1.在匀速直线运动中,下列关于公式v=S/t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速度v与路程S成正比B.速度v的大小与路程S、时间t都没有关系C.当速度v一定时,路程S与时间t成反比D.速度v与时间t成反比2.小红在路上骑自行车,若说她是静止的,则选择的参照物可能是( )A.迎面走来的行人B.路旁的树木C.小红骑的自行车D.从身边超越的汽车3.一辆摩托车在平直的路上行驶,在1秒内经过1米,在二秒内经过2米,在3秒内经过3米,在4秒内经过4米,则对此摩托车运动情况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一定是匀速直线运动B.一定是变速直线运动C.可能是匀速直线运动也可能是变速直线运动D.以上说法都不对4.小明为了探究物体运动速度与运动时间、路程之间的关系,在课外实践活动时,选用了两辆不同规格的四轮驱动模型车A和B,在实验室做了探究实验.实验中记录数据如下表所示:运动路程 S/m 汽车A 0.1 0.2 0.3 0.4汽彻B 0.2 0.4 0.8 1.2运动时间t/s 汽车A 1 2 3 4汽车B 0.5 1 2 3(1)试根据上表中的数据在右图5-11坐标系内分别画出两车的路程与时间关系图像,根据数据分析,比较出汽车A和汽车B的快慢程度.(2)根据表中的数据可分析出两车处于什么运动状态(3)在相同时间内,汽车A和汽车B谁运动的路程长三、课堂巩固:1.两个同学并肩走在林荫路上,若相对于路面或路旁的树木来说两人都是____________的;而相对于其中的一个同学另一个同学是_________的。
2024年初三人教版物理标准教案
2024年初三人教版物理标准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初三人教版物理教材第十一章第1节《力的概念及测量》。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力的定义、测量力的工具、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三要素以及力的图示。
二、教学目标1. 知道力的概念,理解力的作用效果,掌握力的三要素。
2. 学会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并能正确读取测力计的数值。
3. 能够通过实例分析力的作用效果,运用力的图示表示力的方向和大小。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力的概念、力的三要素、力的图示。
难点:力的图示的绘制、力的作用效果的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弹簧测力计、粉笔、黑板、挂图。
学具:弹簧测力计、直尺、圆规、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演示:用力拉弹簧测力计,观察测力计的示数变化,提出问题:“力是如何产生的?如何测量力的大小?”2. 例题讲解(15分钟)讲解力的概念、力的三要素。
演示力的图示的绘制方法。
3.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不同物体的力,记录数据,并绘制力的图示。
4. 知识巩固(15分钟)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力的概念、力的三要素、力的图示的理解。
学生回答问题,分享测量力的实验结果。
5.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1. 力的概念、力的三要素、力的图示。
2. 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3. 力的测量实验数据记录表格。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根据力的概念,举例说明生活中常见的力的作用效果。
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课本的重力,并绘制力的图示。
2. 答案:例:推门时,人对门的力使门发生移动,是力的作用效果之一。
测量结果:重力约为3N,力的图示见附图。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力的概念、力的三要素的理解程度,以及对力的图示的绘制方法的掌握情况。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力的合成与分解,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做准备。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力的图示的绘制方法。
2. 力的作用效果的理解。
3. 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九年级物理教案 (全册)人教版
九年级物理教案(全册)人教版教案章节一:力和运动1. 教学目标:a. 让学生理解力的概念和作用。
b. 让学生掌握力的测量工具——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c. 让学生了解牛顿第一定律和牛顿第二定律。
2. 教学重点:a. 力的概念和作用。
b. 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c. 牛顿第一定律和牛顿第二定律。
3. 教学难点:a. 力的作用效果的判断。
b. 牛顿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4. 教学过程:a. 导入:通过实例让学生感受力的存在和作用。
b. 讲解:讲解力的概念、作用的两种效果以及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c. 示范:进行力的作用效果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和理解。
d. 练习:让学生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并应用牛顿定律解决问题。
教案章节二:压力和浮力1. 教学目标:a. 让学生理解压力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b. 让学生掌握浮力的大小计算和物体浮沉条件的判断。
2. 教学重点:a. 压力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b. 浮力的大小计算和物体浮沉条件的判断。
3. 教学难点:a. 压力和浮力综合应用问题的解决。
4. 教学过程:a. 导入:通过实例让学生感受压力的存在和作用。
b. 讲解:讲解压力的概念、计算方法以及浮力的大小计算和物体浮沉条件。
c. 示范:进行压力和浮力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和理解。
d. 练习:让学生应用压力和浮力的知识解决问题。
教案章节三:简单机械1. 教学目标:a. 让学生理解杠杆的分类和特点。
b. 让学生掌握滑轮组的原理和应用。
2. 教学重点:a. 杠杆的分类和特点。
b. 滑轮组的原理和应用。
3. 教学难点:a. 杠杆和滑轮组综合应用问题的解决。
4. 教学过程:a. 导入:通过实例让学生感受简单机械的作用。
b. 讲解:讲解杠杆的分类、特点以及滑轮组的原理和应用。
c. 示范:进行简单机械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和理解。
d. 练习:让学生应用简单机械的知识解决问题。
教案章节四:声现象1. 教学目标:a. 让学生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教案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教案(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演讲致辞、规章制度、策划方案、合同协议、条据文书、心得体会、职业规划、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speech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planning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evidence, insights, career planning,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教案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教案(5篇)物理学在解释自然现象和规律的过程中,启发了人类对于数学的发展和探索,丰富了数学知识和应用领域。
2024年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物理教案通用
2024年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物理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2024年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物理教材第二章《机械能和能量守恒》的2.1节《机械能的概念》和2.2节《能量守恒定律》。
具体内容包括:理解机械能的定义,掌握动能、势能的转化和能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学生掌握机械能的概念,理解动能和势能的转化,以及能量守恒定律的含义。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能量守恒定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能量守恒定律的理解与应用。
2. 教学重点:机械能的概念,动能与势能的转化。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滑轮组、小车、重物等)。
2. 学具:课堂练习本、铅笔、直尺。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个简单的物理实验(如小球从高处落下撞击木块),引导学生观察现象,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2. 新课导入:讲解机械能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动能和势能的转化关系。
3. 知识讲解:详细讲解能量守恒定律的原理,结合实例进行分析。
4. 例题讲解:选取典型例题,讲解解题思路和方法。
5. 随堂练习:布置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6. 实践环节: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能量守恒的过程。
六、板书设计1. 机械能的概念2. 动能和势能的转化3. 能量守恒定律4. 例题及解题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解释机械能的概念,并举例说明。
(2)简述动能和势能的转化关系。
(3)运用能量守恒定律分析下列问题:一个小球从高处落下,撞击地面后反弹到原高度。
求小球落地前后的速度。
2. 答案:(1)机械能是指物体在运动过程中由于位置、形态或速度的变化而具有的能量。
例如:一个上升的气球具有势能,落回地面时转化为动能。
(2)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
物体在高度变化时,势能转化为动能;在速度变化时,动能转化为势能。
九年级物理人教版教案15篇
九年级物理人教版教案15篇九年级物理人教版教案【篇1】教学目标1.知道摩擦力是如何产生的。
2.知道摩擦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
3.知道摩擦的利与弊。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应用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设计探究实验。
教学工具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推桌子前进时很费力,为什么(二)新课学习实验:学生将手掌放在桌面滑动,脚在地板上来回擦动等。
我们的手、脚运动受到阻碍的现象叫摩擦现象,这种阻碍物体运动的力叫摩擦力。
摩擦力产生的条件:两物体要相互接触,摩擦力只能发生在接触面上;两物体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两物体之间要有压力。
2.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你认为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请同学大胆猜想。
猜想一:与压力大小有关(可能有同学会提出与重力有关,可举把黑板擦压到黑板上所受摩擦力与重力无关来引导学生找到压力影响摩擦)猜想二: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猜想三:与接触面积大小有关猜想四:与运动速度有关针对学生的猜想设计实验并进行验证得出结论3.生活中哪些地方存在摩擦例:人走路a.哪里存在摩擦b.想象:如果没有摩擦走路是什么样子c.鞋底为什么有凸凹不平的花纹例:汽车在冰面上打滑a.汽车出现了什么情况为什么b.怎样解决(撒盐、木屑、煤渣等)c.轮胎上为什么有纹例:滑雪比赛a.滑雪时板与雪间的摩擦有害还是有益b.怎样减小摩擦力摩擦有时有利,有时有害。
因此有时我们要增大摩擦,有时又要想办法减小摩擦。
从理论上看该如何增大摩擦力,又如何减小摩擦力。
4.研究自行车上的摩擦。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对自行车上的摩擦了解了多少,请同学们分小组讨论,比一比,赛一赛,看那一组知道的最多。
(从教室外搬进一辆自行车)。
5.知识的拓展。
由于摩擦,限制了交通工具的速度,若要提速,你能想出什么方法吗介绍水翼船、气垫船、磁悬浮列车。
课后小结摩擦力产生的条件:(1)两物体要相互接触,摩擦力只能发生在接触面上;(2)两物体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位移;(3)两物体之间要有压力。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教案5篇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教案5篇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教案1一.教学目标1.了解简单电路在生活中的利用实例、2.会根据串联、并联电路的特点,分析简单电路的结构、3.通过简单电路的设计和线路连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学素养、二.重点和难点本节课的重点是简单电路设计的思路和具体方法,设计电路是难点,实验中的难点是如何正确地连接电路。
三.教学方法通过联系生活实际,讨论和交流生活中采用简单电路的实例、四.教学仪器天鹅城堡电路模型学生实验电路元件(包含两节电池、两个单刀开关、一个灯泡和灯座、一个蜂鸣器、六根导线)五.教学程序设计1.引入迪斯尼城堡大家都听说过吧?!它的原型取自位于德国巴伐利亚州的新天鹅城堡,这是新天鹅城堡的模型。
这么庞大的建筑,要看管起来相当困难,为此,我们今天就来为新天鹅城堡设计一个报警系统。
2.主要内容:报警电路设计和学生连接实验电路图例题:设计报警电路闭合报警系统的开关S时,指示灯亮,报警铃不响;当不速之客进入大门时,报警铃响。
以天鹅城堡报警电路为例,介绍简单电路设计的步骤分为五步:第一步是分析需要哪些电路元件;第二步是分析用电器之间的连接方式;第三步是判断开关和用电器之间的连接方式;第四步是画出电路图,再连接电路图;第五步是对照检查。
在学生画出电路图后,对电路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以对称性和对应性为原则,对学生电路图进行优选和评价。
还应对例题的设计思路重新梳理,弥补学生设计电路时思维和认识上的不足。
在学生实验前,应先强调实验中需要注意的问题:①这是一个蜂鸣器,红色导线这端是正极;②连线的过程中开关要一直处于断开状态;③接线时,先摆位,再顺次连接;若遇到并联时,先连接其中一条支路;要试触。
在学生实验中应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指导,可以让已完成实验的同学去帮助实验未完成的同学完成实验,使学生课堂上的时间能充分利用。
3.课堂练习:安全带未系提醒电路45秒的公益广告《Heaven can wait, belt up!》讲述了安全带的重要作用,因此,安全带未系提醒电路有保障生命安全的重要作用,不容忽视!交通安全法规定,机动车行驶时,驾驶员必须使用安全带,安全带未系提醒功能电路的原理是:①司机坐在座位上,相当于闭合开关S; ②系好安全带,相当于闭合开关S1; ③当司机坐上座位,若未系好安全带,指示灯亮;若系好安全带,指示灯熄灭。
2024年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物理标准教案通用
2024年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物理标准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在2024年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物理教材第四章第一节“力概念与测量”进行学习。
详细内容包括力定义、力作用方式、测量力工具以及力单位。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力概念,掌握力作用方式;2. 培养学生使用测量力工具能力,解力单位;3.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能够运用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力作用方式,力测量;教学重点:力概念,力单位及其换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弹簧测力计、演示用力图示板;2. 学具:力图示练习册、力单位换算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现场演示,让学生观察并思考:为什物体在受到推、拉、挤、压等作用时会产生形变或运动状态改变?2. 例题讲解:(1)力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作用,分为接触力和非接触力;(2)力作用方式:推、拉、挤、压等;(3)力测量:使用弹簧测力计,解其原理及使用方法;(4)力单位:牛顿(N),掌握其换算关系。
3. 随堂练习:让学生互相举例说明力作用方式,并进行力图示绘制练习;4. 小组讨论:分析生活中常见力例子,讨论力作用效果;六、板书设计1. 力概念、作用方式;2. 弹簧测力计原理及使用方法;3. 力单位及其换算。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力概念及作用方式;(2)力单位是什?与其它单位如何换算?(3)运用力知识,分析生活中一个实例,说明力作用效果。
2. 答案:(1)力是物体对物体作用,包括接触力和非接触力,作用方式有推、拉、挤、压等;(2)力单位是牛顿(N),1N=1kg·m/s²;(3)示例:踢足球时,脚对球作用力使球产生运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力概念、作用方式、测量及单位掌握情况,针对学生掌握不足地方进行巩固;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力作用效果,学习力合成与分解,为下一节课做准备。
同时,鼓励学生观察生活中力现象,激发学习兴趣。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教案(完整版)
填表: 很小 有 有 无有 很小 无 无
8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教案 (完整版 )
子没有固定的位置,运动比较自由,具有
流动性; 气体分子的间距很大, 分子之间作用
力极小,具有流动性,易被压缩。
学生加深理解
(四)、分 子动理论的 基本观点
5、小结分子动理论 常见的物质是由大量的 分子、原子 构 成的;物质内的分子在不停地做 热运动 ; 分子之间存在着 引力和斥力 。
学生观看视频, 体 会固体之间同样可以 产生扩散现象。
[ 师生总结 ] :气体、液体及固体之间
都可以发生扩散,其中气体扩散的最快。
(设计意图:让学生感知各种情况的 扩散现象,更形象、具体。并通过气体、 液体及固体间的扩散来认识到这些现象 的实质是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
2、影响扩散
[ 提出问题 ] :
[ 动手实验 ] : 分子之间既存在引力又
存在斥力,就好像被弹簧连着的小球,我
们现在模拟体会一下当分子之间的距离
变化时作用力的变化。
学生体验:压活塞 的过程中,感觉用很大 的力也很难将水的体 积压缩变小。
讨论、总结:说明 分子间存在在一种相 互排斥的力。
讨论、猜想:距离 增加时表现为引力, 距 离减小时表现为斥力, 距离不变时没有作用 力。
第 1 节 热机
第 1 节 家庭电路
第 2 节 热机的效率
第 2 节 家庭电路中电流过大的原因
第 3 节 能量的转化和守恒
第 3 节 安全用电
第十五章 电流和电路
第二十章 电与磁
第 1 节 两种电荷
第 1 节 磁现象 磁场
第 2 节 电流和电路
第 2 节 电生磁
第 3 节 串联和并联
九年级人教版物理教案(优秀8篇)
九年级人教版物理教案(优秀8篇)篇一:九年级物理教学设计篇一《机械能与内能的相互转化》一、设计思路:1、指导思想:物理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经历知识的获得过程,亲身体验,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
同时物理教学中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科发展能力,最终目的培养学生终身的学习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2、教材地位作用分析:本节课处于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十二章第四节。
本章整体学习能量知识,前面学习了《机械能》、《内能》。
这一节是将机械能与内能进行结合,学习两种能量的转化及生活应用。
同时本节也是对改变内能的方式的补充,所以学好前三节知识是前提,学好本节知识是对前面知识的提升和应用。
3、教学目标:知识技能目标:1、通过探究实验,知道做功是改变物体内能的另一种方式2、通过视频了解热机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3、知道四冲程内燃机工作过程中的能量转化过程方法目标:体验科学探究过程,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特征,提高探究能力、思维能力及合作学习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目标:1、了解内能的利用在社会发展的意义2、通过探索性实验,提高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比较、分析、概括的能力,培养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4、重难点及突破方法:本节重点为:认识到做功是改变物体内能的一种方式,是其他形式能向内能的转化过程。
难点是:通过观察、分析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实例,知道热机的工作原理。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实验现象的分析不会时,教师要为学生搭建一些问题台阶,帮助学生逐步通过现象分析到本质。
在对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情况分析时(外界对物体做功时内能增加;物体对外界做功时内能减小)通过实验归类,进行突破。
对热机的工作原理这个重难点突破方法上,我采用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刺激:有视频、有自主学习课本、有问题引导合作讨论、有模具针对点观察(曲轴的转动情况)。
调动学生的各种学习机能来主动学习。
5、教法设计:实验探究法、视频辅助法、指导读书法、问题引导法。
运用实验探究法能更好的让学生经历知识的获得过程,同时还能让学生亲身体验。
2024年初三人教版物理教案
2024年初三人教版物理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初三人教版物理教材第九章第一节《力的概念与测量》。
具体内容包括力的定义、力的作用效果、力的测量以及力的单位。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力的概念,理解力的作用效果,并能运用力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2. 使学生掌握力的测量方法,能够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进行力的测量。
3.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力的概念、力的测量方法。
难点:力的作用效果的理解,力的单位换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弹簧测力计、演示用力的装置。
2. 学具:弹簧测力计、力的实验器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如推门、提水等,引导学生思考力的概念。
2. 讲解:详细讲解力的概念、作用效果、测量方法以及单位。
3. 实践情景引入:组织学生进行力的实验,观察力的作用效果。
4. 例题讲解:讲解力的计算、单位换算等例题。
5.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力的概念、作用效果、测量方法、单位。
2. 力的计算、单位换算例题。
3. 实验注意事项。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力的计算、单位换算、实验分析。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力的应用,如机械、交通工具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难点与重点1. 力的概念:理解力的本质和内涵是教学的重点,力的概念涉及物体间的相互作用,需要强调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
2. 力的测量方法: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进行力的测量是教学的难点,包括测量步骤、读数方法和注意事项。
补充说明:1. 力的概念:在教学过程中,应通过生动的例子和实验,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力的作用,如两个磁铁相互吸引或排斥,强调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并介绍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概念,以加深学生的理解。
2. 力的测量方法:详细讲解弹簧测力计的工作原理,演示如何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进行力的测量,包括校零、测量、读数等步骤。
最新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教案(精选8篇)
最新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教案(精选8篇)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教案篇一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一、长度的单位二、长度的测量1.测量长度的工具:刻度尺。
2.刻度尺的使用方法:(1)观察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最小分度值和量程;(2)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位置要放正,不得歪斜,零刻度线应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3)读数时视线要垂直于尺面,读到最小分度值的下一位;(4)记录结果时,不但要记录数值,还必须注明测量单位。
没有单位的记录是毫无意义的。
三、时间的测量1.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
常用时间的单位还有小时(h)、分(min)。
2.换算关系:1h=60min 1min=60s。
四、误差1.定义: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
2.减少误差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
3.误差与错误区别:我们不能消除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
误差的产生与测量仪器、测量方法、测量的人有关。
误差不是错误,错误不该发生能够避免,误差永远存在不能避免。
第2节运动的描述1.机械运动:物理学中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参照物: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通常选地面为参照物。
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
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第3节运动的快慢1.速度:路程与时间之比叫做速度,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2.计算公式:v=s t3.速度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符号为m/s或m·s-1,交通运输中常用千米每小时做速度的单位,符号为km/h或km·h-1。
4.换算关系:1m/s=3.6km/h。
5.匀速直线运动:我们把物体沿着直线且速度不变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
6.在变速运动中,常用平均速度v=下指的是平均速度。
初中物理复习提纲第1页(共35页) s来粗略地描述运动的快慢。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教案
本节介绍了天然的机械能-水能和风能,以及它们对人类的开发和利用.教材的内容联系实际,是动能和势能的知识延续,是机械能在自然界中的具体体现。
一起看看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教案!欢迎查阅!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教案1教学目标1、常识性了解水能和风能的利用的知识.2、知道水能和风能的利用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意义.3、知道水能和风能是清洁能源,在使用中的能量转化和我国使用能源的概况.4、通过本节教学,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的教育和节约能源的教育.教材分析本节介绍了天然的机械能-水能和风能,以及它们对人类的开发和利用.教材的内容联系实际,是动能和势能的知识延续,是机械能在自然界中的具体体现,学习本节可以使学生对机械能形成比较具体的概念和全面的认识,在教材中还包含了大量的爱国主义教育和国情教育的内容,应当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其教育功能.教法建议本节的重点是从能量转化的角度,对建筑拦河坝提高上游的水位,到水流冲击水轮机,水轮机带动发电机发电这三个过程中的能量转化.风能和水能的利用可以采用让学生阅读,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方法教学.提供的资料是:我国水能的使用情况;我国风能的使用情况;关于水能和风能使用的照片.做好调查的准备,课本后面有两个调查题目,分别是是否有利用水能和风能的可能,及是否有水电站,对于水电站做一些调查.教学设计示例第三节水能和风能的利用【课题】水能和风能的利用【重点难点分析】从动能和势能转化的角度分析为什么要修建拦河坝来提高上游的水位,对于水轮机的构造和发电厂的组成不要详细分析,从联系实践来学习,并扩展对机械能的认识视野.【教学过程设计】本节内容建议用阅读的方法学习1,用课前诊测引入新课提出思考问题:重力势能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动能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河水从高处落下,说明水的能量转化情况.2,阅读水能的利用方法1,针对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由学生自行阅读并提出问题,组织成小组讨论,并提交思考答案,由全班同学审查.此种方法适合于班级有较强的创造性思维,并组织的教师有较强的应变能力和较广的知识面.方法2,提出思考问题:我国古代利用水能的情况;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利用水能发电的情况;拦河坝提高水位的意义;利用水能发电的过程中能量的转化.利用潮汐发电的方法和意义及其发电过程中的能量转化.3,阅读风能的利用教学方法同上,针对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由学生提供关于风能的利用的资料(这是在上一节课应当布置的课题),学生提供的资料可以由班级共享.对于一般的教学过程,可以提出思考问题:风能的利用状况;风能的特点(优点和发展特点)等.4,布置学生实践题目调查本地域中水能和风能的利用状况;是否还有可以利用的水能和风能资源;实际的水电站的使用情况等.【板书设计】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教案2教学目标a. 知道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的体积和质量都非常小,在一般物体里含有的分子数非常多.b. 能识别并会解释扩散现象,知道扩散现象表明了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c. 知道分子间存在作用力,分子间作用力与分子间距离有关,知道一些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实例.d. 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建议“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教材分析分析一:本节首先介绍了有关分子和分子运动的初步知识,并对分子大小进行了讨论,使学生对分子体积小、数量大留下深刻印象。
九年级人教版物理教案5篇
九年级人教版物理教案5篇九年级人教版物理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电流,会正确使用电流表。
2.过程与方法通过电流大小的引入,培养学生类比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究串并联电路电流特点,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与协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电流表的正确使用既是重点又是难点。
三、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关于电流你了解多少1.电流的成因:1.电流方向的规定:3、电池有正负两个极,电源外部的电流方向学生回答问题。
(二)、认识电流1. 播放水流视频,类比水流引入电流水流有强弱之分,单位时间内从水管中流出的水越多,水流就越大。
电流是否也和水流一样,有强弱之分呢2.教师演示课本52页----观察:灯泡的亮度,引导学生分析得出电流是有大小之分的。
3.学生看书52页,得出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的多少叫做电流。
并自学电流的单位及各单位之间的进率,完成下面的练习题4.电流单位转换练习①房间灯泡中的电流约0.2A,等于 mA.②半导体收音机电源的电流约50 mA,等于 A.③计算器中电源的电流约100μA,等于 A.④家用电冰箱的电流约1 A,等于μA.5.课件展示和看课本52页了解一些常用电器的工作电流的大小。
(三)测量电流1.学生看书使其知道,1.电路中电流大小需用电流表测量;2.电流表的符号是A2.探究活动:1认真观察电流表。
观察电流表的外观,你能发现什么2拿到一个测量仪器先观察什么(零刻度、分度值、量程)3自学J0407型直流电流表说明书,回答下列问题:a.电流表的用途b.电流表的测量范围怎么选择测量范围选择0--0.6A量程时,一大格和一小格各代表多大电流值;选择0—3A量程时一大格和一小格又代表多大电流值c.电流表的正确使用方法3.教师引导学生练习电流表读数。
4.学生探究:测量通过灯泡的电流,练习使用电流表5.针对学生测量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点拨,帮助学生分析故障的原因。
(四)、课堂练习(五)、师生共同小结:(六)、板书设计九年级人教版物理教案篇2课题 1.初步认识,正确说出的单位,并能正确地进行2.欧姆定律简单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人教版初三物理教案【篇一: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教案】九年级物理上册教案盘县断江镇中学瞿正权目录第十三章热和能 ....................................................................................................... .. (1)第1节分子热运动 ....................................................................................................... (1)第二节内能 ....................................................................................................... . (3)第三节比热容 ....................................................................................................... (4)第十四章内能的利用 ....................................................................................................... (7)第一节1热机 ....................................................................................................... . (7)第一节2 热机 ....................................................................................................... (8)第二节热机效率 ....................................................................................................... .. (10)第三节能量的转化和守恒........................................................................................................ . (10)第十五电流和电路 ....................................................................................................... .. (15)第一节电荷 ....................................................................................................... (15)第二节电流和电路 ....................................................................................................... (17)第三节串联和并联 ....................................................................................................... (19)第四节电流的强弱测量........................................................................................................ . (22)第五节串、并联电路电流规律 ....................................................................................................... (26)第十六章电压电阻 ....................................................................................................... (29)第一节电压 ....................................................................................................... .. (29)第二节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 (30)第三节电阻变阻器........................................................................................................ (32)第十七章欧姆定律 ....................................................................................................... .. (33)第一节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欧姆定律 (33)第二节、电阻的测量 ....................................................................................................... . (35)第三节欧姆定律在串、并联电路中的应用 (36)第十八章电功率 ....................................................................................................... (40)第一节电能电功 ....................................................................................................... . (40)第二节电功率 ....................................................................................................... . (41)第三节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 ....................................................................................................... . (42)第四节焦尔定律 ....................................................................................................... (43)第五节、欧姆定律和安全用电 ....................................................................................................... . (44)第六节、电功率与安全用电........................................................................................................ . (45)第十九章生活用电 ....................................................................................................... (47)第一节家庭电路 ....................................................................................................... .. (47)第二节家庭电路电流过大的原因 ....................................................................................................... .. 49第十三章热和能第1节分子热运动【学习目标】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2、能识别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进行解释;3、知道分子热运动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4、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学习过程】一、了解分子运动论自然界存在着各种热现象:物体温度的变化,物质状态的变化,物体热胀冷缩的现象等。
这些热现象的解释,都涉及到热现象的本质是什么?这也是人类长期探索的问题,直到17世纪和18世纪期间,人们才开始认识到热现象是由物质内部大量微粒的运动引起的,这种认识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科学理论:分子运动论。
到19世纪建立了能量的概念,人们又逐渐认识到与热现象相联系的能量——内能,用分子运动论和内能的观点,可以解释很多热现象。
分子运动论主要内容为:1、物质有分子组成;2、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二、探究学习:扩散现象猜想:打开香皂盒闻到香味,说明香气的分子发生了。
下面我们再来通过讨论实验来体会分子是运动的。
往盛有水的烧杯中,滴入红墨水,过一会儿,观察到现象。
上面的实验是一种扩散现象。
即不同的物质在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扩散现象很常见。
请举出几个例子,看谁观察得细致。
通过所举例子我们可以看出扩散能发生在体和体之间、体和体之间。
科学家们把磨得很光的铅片和金片紧压在一起,在室温下放置5年后再将它们切开,可以看到它们互相渗入约1 mm深。
这说明扩散也可以在体和体之间发生。
在一个烧杯中装半杯热水,另一个同样的烧杯中装等量的凉水。
用滴管分别在两个杯底注入一滴墨水,比较两杯中墨水的扩散现象有什么不同。
想想议议:1)2)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由于分子的运动跟温度有关,所以这种无规则的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