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习题13章参考答案
政治经济学Ⅱ复习思考题参考答案1106
第一章社会主义社会的初级阶段1.马克思把共产主义的形成过程划分为哪几个阶段?每个阶段各自具有什么特征?各个阶段之间具有的关系?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系统论述了从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发展的三个互相衔接的发展阶段:从资本主义社会向共产主义社会的革命转变时期(过渡时期)、共产主义第一(低级)阶段、共产主义第二(高级)阶段。
每个阶段具有的经济特征是:在过渡时期,社会主义经济与资本主义经济并存和斗争;在共产主义第一阶段:(1)实行全社会范围内的生产资料公有制;(2)社会生产由国家统一地、有计划地组织;(3)商品货币关系已经不再存在;(4)个人消费品的分配,以劳动为尺度,在全社会范围内实行按劳分配;在共产主义第二阶段:(1)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消灭了剥削;(2)消费品分配原则是:各尽所能,按需分配。
三个阶段是互相衔接、经常变化和改革的。
无产阶级革命胜利、取得政治上的统治以后,将经历一个由资本主义社会向共产主义过渡的历史时期。
过渡时期完成之后,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建立起来,人类社会就进入社会主义社会,这是共产主义第一阶段。
随着个人的全面发展和生产力的高度发展,集体财富的一切源泉都充分涌流之后,社会实现各尽所能、按需分配,人类社会就进入成熟的共产主义阶段,这是共产主义第二阶段。
2.为什么中国要经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特指在我国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部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阶段,即从1956年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整个历史阶段。
包括两层含义:第一,我们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还没有从根本上摆脱贫困落后的不发达状态,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1)社会主义社会要经过长期发展,才能逐步过度到共产主义社会的高级阶段,这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由于生产力落后等因素的影响,这个过渡期将是一个十分漫长的过程。
(2)我国社会主义社会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底子薄,生产力水平远远落后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这是决定我国必然经历很长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原因。
政治经济学 第13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习题及答案)
第13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综合选择1.对商品经济的正确表述是:A.商品经济是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和社会分工不发达的产物B.商品经济是以社会分工为基础,以交换为目的的经济C.商品经济是指令性计划经济D.商品经济是自给自足的经济2.有关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叙述错误的是:A.市场经济是货币经济B.市场经济是自主经济C.市场经济是竞争经济D.市场经济是政府经济3.有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的特点,错误的回答是:A.市场经济运行的动力是经济动力B.市场经济运行法律化C.市场经济运行是价值形态的运行D.市场经济运行由政府支配4.市场经济的功能强点有:A.微观经济均衡功能B.市场经济交换功能C.宏观经济法制功能D.市场信号配置功能5.关于市场调节所具有的信号传递功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有利于促进政府的节约B.有利于促进企业之间的横向协调C.有利于促进政府和企业的市场交换D.有利于企业开展公关6.处理资源短期配置,可以有以下选择:A.分散决策或集中决策B.可能决策或不可能决策C.外部决策或内部决策D.干部决策或群众决策7.市场经济的功能弱点,正确的是:A.市场产业功能有限B.市场调节功能有限C.市场调节目标不明D.市场调节速度太快8.有关市场经济和商品经济的说法,正确的是:A.商品经济以市场作为资源配置主要手段B.社会化大生产出现在先,商品经济出现在后C.商品经济出现在先,市场经济出现在后D.市场经济出现在先,商品经济出现在后9.有关市场经济的实质,错误的是:A.以市场为中心环节构架经济流程B.政府不需要管理市场C.以市场价格信号调节社会生产D.通过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进行社会资源合理和高效率的配置10.有关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错误的是:A.计划经济必须排斥市场及市场机制B.计划经济并不排斥市场及市场机制C.市场经济也不排斥计划D.计划方法、计划指导已经作为宏观调控手段二、名词解释1.市场经济2.分散决策3.集中决策4.个别成本5.社会成本6.现代企业制度7.社会保障体系8.商品经济三、分析判断1.有市场才能买卖商品,所以从时间上讲市场经济出现在先,商品经济出现在后。
大学政治经济学考试练习题及答案1341
大学政治经济学考试练习题及答案131.[单选题]社会保障是赋予公民的一项( )。
A)自由权利B)基本权利C)特定权利答案:B解析:2.[单选题]以下不属于间接投资形式的是A)租赁信贷B)国际金融机构贷款C)政府信贷D)中外合作经营答案:D解析:3.[单选题]生产国际化是以【 】为基础的。
A)国际垂直分工B)国际水平分工C)国际混合分工D)国际横向分工答案:A解析:4.[单选题]解决外部不经济可采取( )。
A)征税的方法B)通过产权界定的方法C)通过将外部性内在化的方法D)以上各项均可答案:D解析:5.[单选题]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受益者是( )A)发达国家B)发展中国家C)不发达国家D)新兴市场国家答案:A解析:所在章节:第十七章6.[单选题]我国1958年开始在农村实行人民公社制度,搞"一大二公",要"跑步进入共产主义",结果给社会生产的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后果,这一结果表明( )。
A)生产力必须适应生产关系B)生产关系可以超越生产力的发展状况而发展C)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的现有状况而发展D)生产关系和生产力是根本对立的答案:C解析:7.[单选题]假定工人劳动力日价值为50元,每小时劳动创造价值10元,工作日为10小时,当劳动力日价值下降为25元时,工作日不变,剩余价值率的变化是( )A)从100%上升为300%B)从100%下降为25%C)从100%上升为150%D)从100%下降为50%答案:A解析:8.[单选题]下面关于边际成本和平均成本的说法中,对的是( )。
A)边际成本曲线交平均成本曲线于平均成本曲线的最高点B)边际成本曲线交平均成本曲线于平均成本曲线的最低点C)边际成本曲线交平均成本曲线于边际成本曲线的最高点D)边际成本曲线交平均成本曲线于边际成本曲线的最低点答案:B解析:9.[单选题]“一带一路”中的“一带”是指:A)邻邦交易带B)海上贸易带C)上海自贸经济带D)丝绸之路经济带答案:D解析:10.[单选题]一国完全按照比较优势,生产并出口初级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在与以技术和资本密集1型产品出口为主的经济发达国家的国际贸易中,虽然能获得利益,但贸易结构不稳定,总是处于不利地位。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第四版课后习题答案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第四版课后习题答案绪论1、名词解释:1)生产力:人们征服自然、改造自然、创造物质财富的能力。
2)生产关系:在生产过程中,人们只有结成一定的关系进行共同活动和互相交换活动,才能和自然界发生联系,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这种关系,叫做生产关系。
3)生产方式:是指社会生活所必需的物质资料的谋得方式,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人与自然界之间和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的体系。
4)物质资料生产总过程:是由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组成的有机整体。
生产是起点,消费是终点,分配和交换是连接生产和消费的中间环节。
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相互制约、互相依赖,构成生产过程的矛盾运动。
5)经济规律: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6)基本经济规律:在一个社会形态里,会有许多个特有经济规律存在并发生作用,它们和共有经济规律一起构成该社会经济制度的规律体系。
在这些规律里,有一个起着决定作用的经济规律,即基本经济规律。
7)笼统法:政治经济学对社会经济现象的研究,主要依靠笼统的思维能力。
即第一收集和占有大量的实际材料,然后运用笼统力对实际材料进行整理、加工、阐发,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从中找出最基本、最简单的东西,并发现它们内在的各类联系。
8)矛盾分析法:政治经济学要研究生产关系的发展运动,首先要分析生产关系内部的各种矛盾关系以及生产关系同它的内部条件的矛盾关系,通过这些矛盾的阐发,能揭示简单商品经济转化为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必然性。
矛盾分析法包括一分为二看问题、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2、怎样理解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工具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社会生产关系。
物质资料的生产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起点,物质资料的生产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
所谓生产关系,就是指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
生产关系也叫经济关系,它是一切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
政治经济学课后题参考答案
《政治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导论一名词解释经济规律①经济规律是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客观的必然联系。
同其他自然规律一样,经济规律具有客观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②人们必须按照经济规律办事。
按照经济规律办事的前提是认识客观经济规律。
政治经济学的任务就是揭示客观存在的经济规律。
③经济规律是在一定的经济条件根底上产生和发生作用的。
有经济规律所依存的客观经济条件所决定,经济规律有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各个社会形态共有的;第二层次是几个社会形态所共有的;第三层次是某个社会形态所特有的。
二简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研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其与之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科学。
1、生产是政治经济学的出发点。
这里讲的生产不仅涉及物质资料生产,也涉及在效劳领域提供效劳。
生产不仅涉及人与自然的关系,也涉及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相互关系。
政治经济学研究生产的社会属性,但对生产社会属性的分析不能脱离生产的自然属性。
2、生产关系是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政治经济学以生产为对象但不是一般地研究生产,而是研究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关系。
3、政治经济学对生产关系的研究不可防止地要研究生产力。
社会生产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是马政经的根本分析框架。
从与西方经济学的比照来看,马政经偏重对经济关系本质的分析,它研究物与物关系背后的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研究经济制度的本质规定,特别是注重经济关系运动的规律性分析。
第一章生产力、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一解释以下名词1 所有制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根底,它决定了人们在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过程中的根本关系和地位,同时又通过社会生产各个环节来实现自己。
①生产资料所有制作为经济范畴,其内部结构由人们对生产资料的所有、占有、支配、使用等经济关系组成。
②所有,是一个归属问题。
作为所有者,可以按自己的意志处置归自己所有的生产资料。
占有,是一种有条件的归属关系,即占有者不能任意处置占有的生产资料〔如不能售卖〕。
政治经济学(第三版)(程恩富)第13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习题及答案)
第13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综合选择1.对商品经济的正确表述是:A.商品经济是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和社会分工不发达的产物B.商品经济是以社会分工为基础,以交换为目的的经济C.商品经济是指令性计划经济D.商品经济是自给自足的经济2.有关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叙述错误的是:A.市场经济是货币经济B.市场经济是自主经济C.市场经济是竞争经济D.市场经济是政府经济3.有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的特点,错误的回答是:A.市场经济运行的动力是经济动力B.市场经济运行法律化C.市场经济运行是价值形态的运行D.市场经济运行由政府支配4.市场经济的功能强点有:A.微观经济均衡功能B.市场经济交换功能C.宏观经济法制功能D.市场信号配置功能15.关于市场调节所具有的信号传递功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有利于促进政府的节约B.有利于促进企业之间的横向协调C.有利于促进政府和企业的市场交换D.有利于企业开展公关6.处理资源短期配置,可以有以下选择:A.分散决策或集中决策B.可能决策或不可能决策C.外部决策或内部决策D.干部决策或群众决策7.市场经济的功能弱点,正确的是:A.市场产业功能有限B.市场调节功能有限C.市场调节目标不明D.市场调节速度太快8.有关市场经济和商品经济的说法,正确的是:A.商品经济以市场作为资源配置主要手段B.社会化大生产出现在先,商品经济出现在后C.商品经济出现在先,市场经济出现在后D.市场经济出现在先,商品经济出现在后9.有关市场经济的实质,错误的是:A.以市场为中心环节构架经济流程2B.政府不需要管理市场C.以市场价格信号调节社会生产D.通过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进行社会资源合理和高效率的配置10.有关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错误的是:A.计划经济必须排斥市场及市场机制B.计划经济并不排斥市场及市场机制C.市场经济也不排斥计划D.计划方法、计划指导已经作为宏观调控手段二、名词解释1.市场经济2.分散决策3.集中决策4.个别成本5.社会成本6.现代企业制度37.社会保障体系8.商品经济三、分析判断1.有市场才能买卖商品,所以从时间上讲市场经济出现在先,商品经济出现在后。
(完整word版)政治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
第二章商品和价值一解释下列概念1 商品①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
②商品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是二者的对立统一。
③商品体现了一种生产关系。
2 商品经济①商品经济是以交换为目的的,包含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经济形式。
②商品经济是在自然经济的基础上产生的,与自然经济相对应的经济形式.3 交换价值①商品能够通过买卖同其他商品相交换的属性,是商品的交换价值。
②交换价值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比例关系.③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4 价值①价值是人类抽象劳动的凝结.②价值体现了商品生产者之间相互交换劳动的经济关系。
③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是一个历史范畴。
5 抽象劳动①撇开劳动的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称为抽象劳动。
②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实体。
③抽象劳动是一个历史范畴,体现了商品经济条件下人与人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
6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7 劳动生产率①是指劳动者在一定时间内生产某种使用价值的效率.②劳动生产率可以用单位劳动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来表示,也可以用生产单位产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来表示。
用公式表示为:劳动生产率=产品量 / 劳动时间③劳动生产率同商品的使用价值成正比,同商品的价值量成反比。
8 价值规律①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是: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依据商品的价值来进行,实行等价交换。
价值规律既支配商品生产,又支配商品流通,因此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
②价值规律具有三大作用:⑴调节作用.指价值规律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生产各部门之间的分配。
⑵刺激作用。
指刺激商品生产者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加强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在竞争中努力降低商品价格.⑶分化作用。
指价值规律作用导致优胜劣汰,商品生产者两极分化。
③价值规律的作用形式是: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9 市场经济①市场机制是通过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②市场经济是在商品经济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商品经济发展的高级阶段。
政治经济学课后题答案
政治经济学课后题答案 Revised final draft November 26, 2020导论1、如何科学地认识政治经济学的对象和方法?答:研究对象: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
生产是政治经济学的出发点,这里讲的生产不仅涉及物质资料的生产,也涉及在服务领域提供服务。
生产不仅涉及人与自然的关系,也涉及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相互关系。
政治经济学研究的生产不是生产的自然属性,而是生产的社会属性。
生产关系式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政治经济学研究生产关系既要研究生产,交换,分配,消费之间的相互关系,也要研究人们在社会生产,交换,分配,消费中的关系。
政治经济学对生产关系的研究不可避免的也要研究生产力。
社会生产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社会发展阶段归根到底是由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的。
研究方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主要采用哲学思维法,比如科学抽象法,先从预提到抽象的研究过程,总结出最基本的经济规律,然后是从抽象到具体的叙述过程去解释现实经济中的现象。
但也常常采用数学分析法。
2、现阶段学习政治经济学有哪些意义?答: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正确认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树立共产主义的世界观。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深刻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生产力存在着无法克服的矛盾,以及资本主义制度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制度必然胜利的客观规律,学习政治经济学,能使我们认清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为研究当代资本主义经济的新情况、新问题及其发展趋势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武器,为树立共产主义世界观奠定理论基础。
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经济运动规律,正确制定和执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方针和政策,指导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的实践。
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社会主义经济特别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有关经济理论和经济规律,是正确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客观需要,也是我们正确理解政策和自觉执行政策的客观需要。
《政治经济学》习题集(含)答案
《政治经济学》习题集(含)答案《政治经济学》习题集(含)答案第一章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1.如何正确认识从新民主主义经济制度到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转变?答:我国经过从1952年到1956年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上完成了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转变,建立起了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这不仅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的极大完善和发展,而且也是一个伟大的创举和历史性的胜利。
但是,我们也出现了一些偏差和错误。
由于存在急于求成,盲目求纯的现象,因而在一定范围内和一定程度上违背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以致遗留了一些问题,需要在长时期内加以补救和解决。
2.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说明现阶段的根本任务。
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予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这就决定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
3.为什么要坚持以国有经济为主导和公有经济为主体?答: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必须坚持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主体和基础。
公有制经济不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这是就全国而言,有的地方、有的产业可以有所差别。
公有资产占优势,要有量的优势,更要注重质的提高。
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要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
对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
只有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国有经济为主导,国家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和竞争力得到加强,我国的社会主义根本性质才不会改变。
4.阐述发展各种非公有制经济的必要性及加强管理的重要性。
答: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社会主义社会的个体所有制、社会主义社会的私营经济和与外资经济。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喀什大学
第一章测试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任务是揭示经济运动的客观规律,主要包括()。
A:揭示经济运动的普遍规律B:研究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及其发展和变化规律C:阐明经济规律的客观性D:研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及其发展和变化规律答案:ABCD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科学性是建立在()基础上的A:阶级性和实践性B:矛盾分析法和科学抽象法C: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D:物质利益答案:C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一门研究()的科学A:生产关系B:政治运动C:生产力D:阶级斗争答案:A4.从()开始,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日益明朗化和尖锐化。
A:19世纪30年代B:工业革命C:20世纪初D:19世纪末期答案:A5.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A:对B:错答案:B第二章测试1.()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基本特征,表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与其他生产关系的本质区别。
A:基本政治制度B:根本政治制度C:基本文化制度D:基本经济制度答案:D2.党的()《决定》对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作出新概括,明确提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A:十九届六中全会B:十九届四中全会C:十九届三中全会D:十九届五中全会答案:B3.社会主义的目标是要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和人的全面发展,建设社会主义并最终实现共产主义。
()A:对B:错答案:A4.为什么党的领导要在经济工作中得到充分体现?()A:党的领导为中国社会经济发展指明了正确方向和前进道路B:党的领导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具有强大的规划、统筹和组织能力C:党的领导有利于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经济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D:党的领导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始终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答案:ABCD5.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突出表现在以下哪些方面?()A:党对政法工作的绝对领导,有利于深入推进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建设,进一步提高维护国家政治安全能力B:党通过民主集中制,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重大问题作出研判,据此制定经济社会发展的长远目标和战略规划C:党中央总揽全局、协调各方,有利于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有效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D:党的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核心作用,使国家可以构建完整有效的宏观经济治理体系和强大的经济治理能力,有效克服市场的局限和弊病答案:BCD第三章测试1.我国混合所有制经济与资本主义国家混合所有制经济没有本质区别。
政治经济学课后题答案
导论1、如何科学地认识政治经济学的对象和方法?答:研究对象: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
生产是政治经济学的出发点,这里讲的生产不仅涉及物质资料的生产,也涉及在服务领域提供服务。
生产不仅涉及人与自然的关系,也涉及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相互关系。
政治经济学研究的生产不是生产的自然属性,而是生产的社会属性。
生产关系式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政治经济学研究生产关系既要研究生产,交换,分配,消费之间的相互关系,也要研究人们在社会生产,交换,分配,消费中的关系。
政治经济学对生产关系的研究不可避免的也要研究生产力。
社会生产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社会发展阶段归根到底是由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的。
研究方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主要采用哲学思维法,比如科学抽象法,先从预提到抽象的研究过程,总结出最基本的经济规律,然后是从抽象到具体的叙述过程去解释现实经济中的现象。
但也常常采用数学分析法。
2、现阶段学习政治经济学有哪些意义?答: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正确认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树立共产主义的世界观。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深刻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生产力存在着无法克服的矛盾,以及资本主义制度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制度必然胜利的客观规律,学习政治经济学,能使我们认清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为研究当代资本主义经济的新情况、新问题及其发展趋势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武器,为树立共产主义世界观奠定理论基础。
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经济运动规律,正确制定和执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方针和政策,指导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的实践。
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社会主义经济特别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有关经济理论和经济规律,是正确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客观需要,也是我们正确理解政策和自觉执行政策的客观需要。
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做好各项工作,才有可靠的保证。
提高识别真假马克思主义的能力,抵制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排除“左”的和右的思想干扰。
政治经济学习题集及答案
《政治经济学》习题集
(修订本)
第一部分 同步练习……………………………………………………………3
E人们对经济规律的利用受到认识能力和利益关系的限制
4.经济规律的客观性意味着( )。
A经济规造规律
C经济规律的存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D人们在经济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的
E违背经济规律要受到它的惩罚
5.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包括( )。
A历史唯物主义方法B边际分析方法 C矛盾分析法
A 一切商品的价值都通过一种商品表现出来
B 交换的发展使某种商品成为某一地域范围内的一般等价物
C 一种商品的价值表现在一系列商品的使用价值上
D 一切商品的价值都固定地表现在贵金属上
E 一种商品的价值偶然地表现在另一种商品上
四、简答题
1.怎样理解商品价值与使用价值的对立统一关系?
2.试述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第二部分 综合练习……………………………………………………………26
第三部分 参考答案……………………………………………………………36
第一部分 同步练习
第1章 政治经济学导论
一、填空题
1. 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出发点。
2.社会生产的总过程包括、、、等四个环节。
3.物质资料的生产是和的统一。
4.政治经济学的根本任务在于。
5.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是( )
A 个别资本所有者首先改进技术的结果 B 全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结果C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时延长工作日的结果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习题集和答案解析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习题集绪论一、单项选择题:1、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A、社会生产力B、社会生产关系C、生产力与生产关系D、社会生产方式2、政治经济学的含义是:A、政治学与经济学的结合B、政治问题与经济问题的结合C、自然经济与商品经济得结合D、是关系国家或社会的经济学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是:A、生产力B、生产关系C、物质资料的生产D、社会关系的生产4、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任务是:A、揭示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规律B、揭示商品生产的一般规律C、揭示剩余价值生产的秘密D、揭示各种生产关系产生、发展和变化的规律5、在社会生产过程中的诸环节中,其决定作用的是:A、生产B、交换C、分配D、消费6、生产力和生关系的统一构成A、经济基础B、上层建筑C、生产方式D、人和自然之间的关系第一章商品与货币一、单项选择题1、商品的二因素是:A、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B、使用价值与价值C、价值与交换价值D、商品交换与商品生产2、两种不同使用价值可以按一定比例相互交换,是因为:A、两种商品有不同的使用价值B、两种商品的用途各异C、两种商品各为对方需要D、两种商品都有价值3、关于价值,正确的说法是:A、质上有差别,量上无差别B、质上无差别,量上有差别C、质和量上都有差别D、质和量上都无差别4、价值的本质是:A、商品生产者之间相互交换劳动B、商品生产者之间相互交换劳动产品C、两种物品相互交换的关系D、凝结在商品中的人类劳动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可能具有价值B、有使用价值的东西就一定有价值C、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也可能有价值D、有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有使用价值6、商品二因素决定于:A、商品的内在属性B、具体劳动C、抽象劳动D、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B、使用价值都是由具体劳动创造的C、使用价值都是由来自自然物D、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价值8、价值的源泉是:A、具体劳动B、抽象劳动C、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D、劳动和土地9、商品的价值量是由:A、简单劳动时间决定的B、复杂劳动时间决定的C、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D、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10、社会必要劳动时间:A、是以简单劳动为尺度的B、是以复杂劳动为尺度的C、是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折算为尺度的D、以上都不是11、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决定于:A、商品二因素B、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C、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D、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12、价值规律的作用形式是:A、价值决定价格B、供求决定价格C、竞争决定价格D、商品的市场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13、货币的本质是:A、媒介商品交换B、是资本的最初表现C、固定地起一般等价物作用D、价值形式发展的必然14、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必须是:A、想象的货币B、实实在在的货币C、观念上的货币D、纸币15、在80年代中后期,由于温州很多企业生产假冒伪劣产品,导致了在全国市场上抵制“温州货”现象。
蒋学模《政治经济学教材》(第13版)习题详解(第13章 社会主义企业经营机制及其市场兼容性)
蒋学模《政治经济学教材》(第13版)第13章社会主义企业经营机制及其市场兼容性课后习题详解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1.社会主义企业需要有什么样的素质才能同市场经济相适应?答:社会主义基层企业必须具备同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一定素质,即具有能符合市场导向要求的经营机制,这样才能同市场经济相适应。
具体来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企业在基本素质上至少要符合以下三个方面的要求:(1)企业必须具有生产和经营上的自主决策权在市场经济中,企业必须依据市场条件的变化使产品的产量、品种、质量等方面符合社会的需要,而为此,就必须在人、财、物、产、供、销等方面拥有自主决策权,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够顺利运转的首要条件。
(2)企业必须有自我发展的动力企业有了自主决策权,如果缺乏自主活动的积极性,那也不会对市场条件的变化做出灵敏的反应。
从物质利益关系看,这里的关键就在于企业生产和经营的成就同企业联合劳动者的局部利益是否有联系。
如果有联系,企业在物质利益的鼓励下就有动力;如果企业经营的好坏同企业联合劳动者的物质利益完全割断联系,企业就不会有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的动力。
(3)企业要有自我约束的自制力如果企业没有自我约束的自制力,势必导致消费基金膨胀和投资膨胀,最终导致社会总需求大大超过社会总供给,引起物资的全面短缺和物价上涨。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使企业有自我约束的自制力,就必须使企业联合劳动者对企业的经营不善承担经济责任。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要求于企业的上述三个方面的素质表明:社会主义企业应该是独立(集体企业)或相对独立(国有企业)的经济实体,是依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商品生产和经营单位,成为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企业法人。
《政治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完整版)
《政治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完整版)导论复习思考题答案要点1、如何科学地认识政治经济学的对象和方法?首先,在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上:1、生产是政治经济学的出发点。
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基础,现在服务领域因其在国民经济中地位的提高而进入政治经济学研究范围。
这里的生产不是生产的自然属性,而是生产的社会属性。
2、生产关系是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既要研究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之间的相互关系,也要研究人们在社会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中的关系。
3、政治经济学不只研究生产关系,还要研究生产力,研究影响和制约生产关系发展的生产力,特别注意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到底偏重生产关系还是偏重生产力,要看研究任务。
其次,在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上: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方法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所运用的哲学方法,也就是唯物辩证法和抽象法。
政治经济学发展到现代阶段,方法论应该与时俱进,包括数学在内的科学研究方法都应该成为重要的研究方法。
关于数学方法,可以肯定,能够得到数学证明的理论是科学地理论。
但不能反过来说,得不到数学证明的理论就不是科学的。
2、如何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目的,是要回答这样的问题,即在中国如何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其主线应该是如何通过生产力发展和生产关系的调整,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
第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要把对生产力的研究放在重要位置,以增进国民财富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作为目标和归宿。
第二,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应该回答如何认识现代资本主义,如何认识实践中的社会主义这样的问题。
第三,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要寻求指导市场经济运行的一般经济理论。
第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还应围绕我国发展的重大问题,着力提出能够体现中国立场、中国智慧、中国价值的改革和发展的理论和理念。
3、政治经济学的任务是什么?现阶段学习政治经济学有哪些意义?政治经济学在不同历史发展时期有不同任务,对资本主义分析的任务,是揭示资本主义经济的内在矛盾,揭示资本主义被社会主义代替的历史必然性,因此它是批判的武器;对社会主义分析的任务,是以改革和完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促进发展先进社会生产力、增加国民财富为目标。
政治经济学程恩富版练习题参考答案
政治经济学(程恩富版)第一至十一章练习题参考答案第一章政治经济学导论一、单选题(每小题1分)1—5(A A B D C)6—10(B B B D A)11—15(C C C B D)16—20(A D A C C)21(A)二、多选题(每小题2分)1(ABCDE)2(ABC )3(A CD )4(ABCDE)5(ABCD )6(ABCDE)7(AB DE)8(ABC )9(ABCDE)10(A C E)11(ABC )12(ABCD )13(A C E)14(ABCD )15(ABCDE )三、判断题(每小题1分)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四、简答题1.简述经济规律的含义及其特点。
(P5-6)答案要点:经济规律是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和必然的联系。
(1分)与自然规律相比,经济规律有两个主要特点:第一,大多数经济规律都不是长久不变的。
它只在一定的历史阶段发生作用,随经济条件的变更而变化。
(2分)第二,经济规律的作用,必须通过人的经济行为和经济活动而得到发挥,并直接涉及人们的物质利益。
因而,人们在经济规律时,经常会受到认识能力和利益关系的限制,从而使经济规律的作用受到干扰。
四、名词解释1. 生产力是指人们运用生产资料,创造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能力,它反映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生产力是推动社会生产发展的决定因素,生产力包括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三个实体性要素,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技术。
2. 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结成的各种经济关系。
它包括: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人们在直接生产过程和交换过程中所处的地位和关系;产品的分配关系。
其中生产资料所有制是整个生产关系的基础,它决定着生产关系中的其他方面。
智慧树知到 《政治经济学》章节测试答案
智慧树知到《政治经济学》章节测试答案绪论1、政治经济学是一门。
A:关于人类经济活动的理论学科B:研究人们如何致富的学科C:研究居民家庭经济事务的学科D:揭示社会经济规律的学科正确答案:关于人类经济活动的理论学科,揭示社会经济规律的学科2、经济活动。
A:是人们从事的任何取得收入的活动B:是以物质资料生产为中心,并有相应的分配、交换与之配合,最终实现消费需要的活动C:只是物质生产活动D:只是创造价值的活动正确答案:是以物质资料生产为中心,并有相应的分配、交换与之配合,最终实现消费需要的活动3、人类物质生产过程包括等要素。
A:人的劳动、劳动对象、劳动资料B:人的劳动、生产资料C:劳动与资本D:劳动、资本、土地正确答案:人的劳动、劳动对象、劳动资料,人的劳动、生产资料4、政治经济学的出发点是。
A:人的自利本性和稀缺的资源B:追求个人利益的理性经济人C: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D: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正确答案: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5、社会生产力是。
A:人类改造自然,生产物质生活资料的物质力量B:人类在一切活动中表现出的物质力量C: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D:由劳动者与生产资料构成正确答案:人类改造自然,生产物质生活资料的物质力量,由劳动者与生产资料构成6、社会生产力的构成要素包括以下哪些?A:劳动、土地、资本B:具有一定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的劳动者C:生产过程中使用的生产资料D: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正确答案:具有一定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的劳动者,生产过程中使用的生产资料,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7、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
A:如何合理配置稀缺的资源B:人们从事生产的工艺技术C:人们如何创造价值D:社会生产关系正确答案:社会生产关系8、社会生产关系是。
A: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B:生产方式的一个方面C:人类社会最基本的社会关系D:决定着生产的社会形式正确答案: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生产方式的一个方面,人类社会最基本的社会关系,决定着生产的社会形式9、社会生产关系包括哪些内容?A:生产资料的所有制B:人们在生产过程的相互关系C:社会产品的分配形式D:人们在生产中与自然界的关系正确答案:生产资料的所有制,人们在生产过程的相互关系,社会产品的分配形式10、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阶级性体现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政治经济学习题参考答案导论部分答案B DCD A C第一章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5、 BDBAA,6-10 DABDA,11-15、 CDCBA,16-20、 CDBDC,21-25、 ABAAC二、多项选择题1、CD2、CD3、CD4、BD5、ABC6、AB7、ABCD8、AB 9、BCD三、辨析题1、价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有价格的必有价值。
命题错误。
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但是,商品经济条件下,某些并非商品也不具有价值,却取得了商品的形式,可以买卖,从而具有价格。
尽管价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但有价格的东西并不一定具有价值。
2、商品的使用价值有两个源泉,即自然物质和人的劳动,因此,商品的价值也有两个源泉,即生产资料和劳动者创造价值。
商品的价值也有两个源泉,即生产资料和劳动者创造价值,这个说法错误。
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但却不是社会财富(使用价值)的唯一源泉。
这是因为,劳动并不是创造社会财富的唯一要素。
创造社会财富的不但有劳动这一要素,而且土地、设备、原材料等非劳动生产要素也对社会财富创造做贡献,因此,劳动和各种非劳动生产要素共同构成社会财富(使用价值)的源泉。
马克思指出:“劳动并不是它所生产的使用价值即物质财富的唯一源泉”。
3、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
(1)此观点正确。
(2)金和银是自然界早已存在的,而货币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商品内在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所以金银天然不是货币。
但由于金银具有体积小、价值大、便于携带,质地均匀、易于分割,耐磨蚀、抗腐蚀、容易保存等自然属性,使它们天然适合充当货币材料。
所以货币天然是金银。
4、价格围绕价值波动是对价值规律的否定。
命题错误。
价格围绕价值波动是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
因为:①价格升降的幅度不会与商品价值相差太远。
②从个别商品交换过程来看,虽然有些商品的价格低于其价值,有些商品高于其价值,但从长期交换过程或从全社会来看,高于或低于价值的价格是可以互相抵消的,商品的总价格和总价值是相等的5、提高劳动生产率可以增加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和价值量。
劳动生产率用单位劳动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或单位商品耗费的劳动时间表示。
商品的价值量由凝结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劳动生产率提高可以增加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但不能增加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价值量。
四、计算题1、解:根据劳动生产率与价值量成反比的原理:劳动生产率 =1/单位商品价值量•∵去年劳动生产率=1/1=1•∴今年劳动生产率=1×(1+25%)=125%∴今年大米的单位商品价值量=1/125%=元2、答案:X=(1500元+200元—600元)/5次=220元。
流通中需要货币总额的数量为220元。
五、论述题1、为什么说理解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学说是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商品二因素与劳动二重性的关系是什么?劳动二重性理论即生产商品的劳动分为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马克思对经济学的重大贡献,是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
(1)劳动二重性理论为劳动价值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正是马克思才第一次把生产商品的劳动区分为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提出了劳动的二重性理论,从而才把劳动价值论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
(2)劳动二重性理论为m理论奠定了理论基础。
(3)劳动二重性学说还为其他一系列理论提供了理论基础。
商品二因素与劳动二重性的关系是:商品的二因素是由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决定的。
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生产商品所消耗的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
2、货币是怎样产生的?货币是在长期的交换实践中逐渐产生的,也就是商品价值形式发展的结果。
商品交换在它发展的不同阶段上,获取了四种不同的价值形式,即价值形式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1)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即一种商品的价值偶然地表现在同一种商品上,这种价值表现形式既不完全,也不充分。
(2)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即一种商品的价值已经不是偶然地表现在另一种商品上,而是经常地表现在一系列商品上。
但商品的价值没有一个统一的表现,使交换经常发生困难。
(3)一般价值形式:随着社会分工和商品交换的进一步发展,逐渐从商品界分离出公认的一般等价物,即用一种商品作为各种商品相交换的媒介,但一般等价物不固定。
(4)货币形式:在人类历史上出现了第二次社会大分工(手工业和农业的分工)以后,就有了专门为交换而进行的商品生产,商品交换的范围也随着进一步扩大了,这就要求起一般等价物作用的商品能够固定在一种商品上。
货币形式与一般价值形式没有本质区别,区别只在于由贵金属充当一般等价物。
当金、银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时,就过渡到了货币价值形式。
马克思说:“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
”第二章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1-5、BBACD 6-10、 BBCBB 11-15、DBDCD16-20、DDBCD 1-25、DADCB二、多项选择1、BCDE2、AC3、BCE4、ACE5、ACE6、CD7、BDE8、BDE三、辨析题1、观点错误。
资本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它在本质上不是物,而是在物的外壳掩盖下的资本主义经济关系;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货币是商品交换的媒介,机器、厂房等生产资料是一切生产的物质要素,它们本身并不是资本,只有在资本主义条件下,被用来充当剥削工人手段时,才成为资本。
2、观点错误。
剩余价值是由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创造、被资本家无偿占有、超过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价值,体现了资本主义的剥削关系;可变资本是剩余价值的源泉,即剩余价值是由可变资本创造的,而不是全部资本创造的;不变资本只有剩余价值生产不可缺少的物质条件。
3、观点正确。
剩余价值是由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创造、被资本家无偿占有、超过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价值,体现了资本主义的剥削关系;在流通领域,实行等价交换,不会产生价值增殖,即使不等价交换也不会产生价值增殖,所以流通中不会产生剩余价值;剩余价值只能在生产过程中产生,但是又离不开流通,流通为剩余价值生产创造了条件(购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又实现了剩余价值,所以剩余价值不能够离开流通而产生。
4、观点错误。
在资本主义社会工人出卖的是劳动力而不是劳动,因为劳动不是商品,没有价值,也没有价格;所以,资本家支付给工人的工资只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而不是劳动的价格;工资只是工人必要劳动的报酬,工人的剩余劳动并没有得到报酬。
5、观点错误。
个别资本家提高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只能降低产品的个别价值,在商品按照社会价值出售的情况下,资本家可以获得超额剩余价值,但不能取得相对剩余价值。
相对剩余价值是在劳动日的长度不变的情况下,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应的延长剩余劳动时间生产出来的,要缩短必要劳动时间就必须降低劳动力价值,要降低劳动力价值,就必须提高生产生活资料部门的劳动生产率,进而提高生产生产资料部门的劳动生产率,所以,只有整个社会劳动生产率都提高了,劳动力价值才下降,资本家才能够获得相对剩余价值。
四、计算题1、(1)W=12×2=24 12小时新创造的价值==(2)创造的剩余价值= (3)剩余价值率=2/=500%(4)由于12小时共创造新价值元,平均每小时创造新价值元,由于劳动力价值为元,即必要劳动时间为2小时,剩余劳动时间则为10小时2、(1)先求工人生产一吨煤可以为资本家带来的剩余值量。
∵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费用和剩余价值两个部分构成的。
即w=k+m,∴剩余价值量的计算方法是: m=w-k。
∴每月的剩余价值量=(元-元)××30= ×× 30=元。
(2) m′=m/v=元/元=%答:资本家一个月从牛世清身上榨取的剩余价值为;剩余价值率是%。
五、论述1、要点(1)剩余价值的概念;(2)生产剩余价值的前提条件是劳动力成为商品;劳动力商品特殊的使用价值。
(3)剩余价值是雇佣工人在生产过程中创造的;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时间是剩余价值的源泉;价值形成过程与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4)剩余价值不是在流通中产生的,但是又不能离开流通领域而产生。
2、要点(1)相对剩余价值的概念;(2)必要劳动时间是生产劳动力价值的时间,要缩短必要劳动时间就必须降低劳动力价值;(3)要降低劳动力价值,就必须降低生活资料的价值;(4)要降低生活资料的价值,就必须提高生产生活资料部门的劳动生产率,进而提高生产生产资料部门的劳动生产率,所以,只有整个社会劳动生产率都提高了,劳动力价值才下降,资本家才能够获得相对剩余价值;(5)首先提高劳动生产率的个别资本主义企业可以获得超额剩余价值,当整个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超额剩余价值消失的时候,整个资本家阶级就获得了相对剩余价值。
第三章资本循环和周转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5、 BCABA 6-10、 BDCDB 11-15、 CBBCB16-20、 DBBBD 21-25、 CADAB二、多项选择题1、ACE2、ABCDE3、ACE4、BCE5、ABC6、ABDE7、ABCD三、辨析题1、错误。
生产资本可以划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又可以划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这两种划分的依据、内容和意义是不同的。
(1)划分的根据不同第一、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是根据资本在创造剩余价值过程中作用的不同进行划分的。
第二、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是根据资本价值周转方式的不同进行划分的。
(2)划分的意义不同第一、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划分揭示剩余价值的来源。
第二、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划分揭示了它们对资本周转速度的影响。
(3)划分的内容不同第一、不变资本包括用于生产资料的资本;可变资本是全部用于劳动力的资本。
第二、固定资本只包括不变资本中用于全部劳动资料的资本;流动资本包括用于劳动对象和劳动力的资本。
2、错误。
因为在全部预付资本中,只有可变资本是剩余价值的源泉。
全部预付资本的周转速度快,不是表明资本家预付的可变资本多,而是表明其中的可变资本的周转速度快,一定数量的可变资本所发挥的实际作用大,剥削的劳动力数量也就越多,一年内生产的剩余价值也就越多。
可变资本周转速度快,年剩余价值量就多,从而年剩余价值率也就高。
四、计算题答:(1)固定资本=800+350+50=1200万元流动资本=总资本-固定资本=1500-1200=300万元(2) n = 固定资本年周转价值总额+流动资本年周转价值总额预付总资本=[(800*1/40+350*10%+50*1/10)+300*5]/1500=次(3)总产值=(800*1/40+350*10%+50*1/10)+300*5+800%*100=1560+800=2360万元(4)c:v=1400:100=14:1五、论述题1、答:资本循环原理:产业资本循环经历三个阶段,采取三种职能形式;产业资本循环是三种循环的统一;产业资本连续循环的基本条件:空间上的并存性和时间上的继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