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第1部分专题6人口与城市教案15

合集下载

高三地理高考二轮专题复习《人口与城市》-教案、学案、习题全(精品)

高三地理高考二轮专题复习《人口与城市》-教案、学案、习题全(精品)

2010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人口与城市》教案【专题要点】第二部分人文地理1、人口与城市(1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2)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3)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4)城市的空间结构及其形成原因(5)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6)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7)地域文化对人口或城市的影响【考纲要求】1.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2.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3.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4.城市的空间结构及其形成原因5.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6.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7.地域文化对人口或城市的影响【知识纵横】一人口与环境①人口增长类型②人口增长模式人口合理容量世界人口增长:人口容量人口自然增长两类国家的不同人口问题、影响、措施经济状况人口增长人口迁移①原因分析②世界和中国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③影响:对迁入地对迁出地世界和中国人口分布状况人口分布影响因素二城市与环境自然区位区位分析社会、经济区位城市地域类型城市空间结构商业区城市功能分区及原因住宅区工业区其它功能区城市化定义、标志、动力两类国家的不同进程影响对世界自然环境对城市措施人文环境【教法指引】1.人口数量的变化,人口素质与环境的关系,人口再生产类型以及人口问题是考查的重点;2.以选择题为主要题型,多亿坐标图、柱状图、区域图、构成图或表格、曲线折线等方式呈现信息;3.侧重考查读图分析能力、图文转换能力、逻辑推理能力;4.对于城市则侧重考查对相关基础知识,基本原理的理解和灵活运用。

【典例精析】1.该城市自1982年至2000年A.人口自然增长率很高,人口增长迅速B.人口出生率增高,人口老龄化问题得到缓解C.人口出生率大幅度降低,人口死亡率大幅度增高D.人口增长率很高,有大量青壮年人口迁入2.该城市是A.南京 B.深圳 C.西安 D.沈阳(2008·北京文科综合)城市活动在空间上高度集聚,并具有水平和垂直方向上的分异。

2020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常考题型大通关(全国卷):第6题 人口变化与人口问题

2020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常考题型大通关(全国卷):第6题 人口变化与人口问题

第6题人口变化与人口问题1、洛伦兹曲线模型反映地理事象的分布均匀程度。

本题用其反映人口与经济分布的相互关系,下图各曲线的弯曲程度反映出该变量分布的不均衡性,曲线越弯曲,表示该变量分布越不均衡。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安徽省人口、GDP分布的状况是( )A.人口集中度大于GDP集中度B.GDP集中度大于人口集中度C.人口集中度与GDP集中度高度一致D.人口集中度与GDP集中度完全背离2. 图示安徽省人口与GDP洛伦兹曲线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①安徽省有大量民工到沿海发达地区务工②安徽省人口自然增长率快速下降③安徽省经济核心区对人口的吸引力不够④安徽省地形差异大⑤淮河横贯安徽北部,南北气候差异大⑥安徽省产业结构不尽合理,二、三产业比重不高A.①②⑥B.③④⑤C.①③⑥D.①③⑤2、下图示意我国某省2011-2016年人口增长。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人口数量变化最小的一年是( )A.2012年B.2013年C.2014年D.2016年2.该省近三年来人口增长变化最主要的原因是( )A.城市房价增长快B.计划生育政策调整C.产业升级和转移D.生活水平大幅提高3、出生人口性别比是指活产男婴数与活产女婴数的比值,通常用女婴数量为100时所对应的男婴数量来表示。

正常情况下,出生人口性别比保持在102至107之间。

下图示意我囯2011年与2016年不同年龄段人口性别比,据此完成1-2题。

1.影响我国2011年之前与之后出生人口性别比差异的主要因素最可能是( )A.经济水平B.传统文化C.生育政策D.自然灾害2.根据2011年与2016年人口性别比变化可推测出我国( )A.男性和女性的平均寿命B.男性平均寿命短于女性C.男性平均寿命等于女性D.男性平均寿命长于女性4、下图为某地人口迁移与年龄关系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1.从图中判断,影响该地区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最有可能是( )A.人口老龄化B.婚姻家庭C.政治因素D.经济因素2.图中甲、乙、丙、丁不同年龄段的人口迁移有明显相关性的是( )A.甲、乙B.甲、丙C.乙、丙D.乙、丁5、黑龙江黑河一云南腾冲一线是反映我国东南半壁地狭人稠、西北半壁地广人稀这一显著差异的人口地理分界线。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六讲 人口和城市课件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六讲 人口和城市课件
第四,工业区与住宅区之间要有卫生防护带,带内可植树造林,安 排一些非公用建筑物,如仓库等。这样既可对住宅区起到防护作用, 又可增加绿地面积,改善城市环境。
第五,各功能区之间要留有发展的余地,目的是针对一些预想不 到的情况,使各功能区有足够的“弹性”。
城市化 1.城市化的动力分析思路 社会经济的发展是城市化的主要动力,如下图所示: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人口迁移 解答“人口迁移类”问题的思维流程
1.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生产力水平较低时:自然
(1)看生产力水平的发展 环境因素影响较大 生产力水平较高时:社 会经济因素影响较大
(2)看经济发展的地域差异:由落后地区迁移到发达地区,往往经 济因素是主导。
青壮年人口迁移:经济因素或婚姻因素 (3)看年龄分布特点 老年人口迁移:家庭因素或环境因素
2.人口问题产生的原因 (1)人口增长过快的原因:①经济落后,现代化水平低,需要的劳动 力多;②社会保险和福利制度不完善;③政治独立、经济发展、医 疗进步。 (2)人口老龄化的原因:①经济发达,生产力水平高;②有良好的社 会保险和福利制度;③人口受教育水平高,生育意愿不强。 (3)人口性别比失调的原因:①战争;②人口迁移;③产业结构;④养 老保障机制不健全、生育观念落后,人为的技术干预等(目前我国 性别比高的原因)。
青少年人口迁移:家庭因素或教育因素
(4)看性别与文化素质差异:重工业发达地区,往往吸引大量男性 人口迁入;而轻工业发达地区,则对女性人口迁移吸引较大;文化素 质高的人口大量迁入地区,一般高新技术产业发达;文化素质较低 的人口迁入地区,一般劳动力导向型产业较多。
2.人口迁移的影响 (1)人口迁移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城市功能区合理布局的方法 合理布局城市功能区(主要是指住宅区与工业区),主要考虑五个 方面: 第一,协调工业用地、住宅用地和交通用地,既要保证工业用地 和住宅用地内部的交通联系,又要在两者之间布置便利的交通,以 方便两者之间的联系。 第二,工业用地要充分考虑交通条件,工业用地应沿公路、铁路、 通航河流等交通便捷的地区布局,以降低生产成本;工业区和住宅 区之间也要有方便的联系,以方便工人上下班。

【精品推荐】2020高考地理二轮课标通用课件:专题二 第1讲 人口、城市和交通

【精品推荐】2020高考地理二轮课标通用课件:专题二 第1讲 人口、城市和交通

核心知识 高考真题 迁移训练
-13-
3.2015年后“人口负债”越发严重,对此我们应采取的措施有( D )
①全面放开生育政策,增加生育率 ②渐进式延长退休年龄 ③限
制劳动年龄人口向国外迁移 ④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⑤加
快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⑥建立健全城乡养老保险制度
A.①③④
B.①③⑤
C.②④⑥
-29-
核心知识 高考真题 迁移训练
近年来,我国有些农村出现了“有院无人住,有地无人种”的空心化现 象。据此完成第1~2题。 1.这种空心化现象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C ) A.城市自然环境好 B.农村人均居住面积小 C.城乡收入差距大 D.农村人口自然增长率低 2.“有院无人住,有地无人种”导致( A ) A.土地资源浪费 B.农业发展水平提高 C.城乡协调发展 D.农村老龄化程度降低
典例1(2019·全国Ⅰ卷,4~5)下图示意2015年欧盟境内欧盟籍和非 欧盟籍的人口结构。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与欧盟籍相比,2015年非欧盟籍( ) A.男性人口数量较多 B. 25~50岁女性比例较小 C.劳动人口比例较大 D. 50岁以上人口比例较大 (2)近些年来,非欧盟籍人口占欧盟 总人口比例持续加大,使欧盟( ) A.人均消费剧增 B.老龄化进程趋缓 C.人均收入剧降 D.劳动力供给过剩
-30-
核心知识 高考真题 迁移训练
解析:第1题,考查人口迁移的原因。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空心 化”的含义,“空心化”是指农村中的青壮年劳动力流向城市工作,导 致农村人口减少的现象;导致农村劳动力迁向城市的主要原因是城 乡收入差距大,大城市就业机会多,生活条件优于农村,吸引了农村 劳动力迁向城市,造成了农村空心化现象。综上,选C项。第2题,考 查人口迁移的影响。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有院无人住,有地无 人种”的含义,其表示的是人口外迁后导致房屋闲置、耕地闲置,由 此可知会带来土地资源浪费,A项正确;农业发展水平提高与科技相 关,而与人口向外迁移无关,B项错;农村人口外迁说明城乡发展不 协调,C项错;青壮年劳动力迁出,会导致农村老龄化程度加重,D项错。 综上,选A项。

2020版新一线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教学案:第2部分+第6章+第1讲 人口的数量变化 人口合理

2020版新一线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教学案:第2部分+第6章+第1讲 人口的数量变化 人口合理

第1讲人口的数量变化人口合理容量最新考纲考法指南核心素养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理分布;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

联系区域人口发展的实际,以人口统计图表为载体,考查人口数量的变化特点和人口问题。

如2014·全国卷Ⅰ·T10、11。

1.综合思维:通过对人口变化材料的分析,判断区域人口增长模式,说明出现的人口问题并分析原因。

2.人地协调观:判读人口统计图,探讨人口增长特征、人口问题、人口容量与社会协调发展。

1.人口的自然增长读10万年以来和100年来的人口增长图,回答问题。

10万年以来的人口增长100年来世界人口的增长(1)总趋势:不断增长。

(2)增长的原因①决定因素:出生率和死亡率。

②主要动力: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

(3)特点项目内容时间差异①10万年以来,世界人口增长速度呈加快的趋势;②20世纪以来是世界人口增长的快速时期空间差异①发达国家:人口增长缓慢;②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很快2.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读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示意图,回答问题。

(1)构成指标:A出生率、B死亡率和C自然增长率(图中阴影部分)。

(2)填表完成人口增长模式的类型及其转变人口增长模式特点人口增长速度原因典型代表备注原始型类型Ⅰ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缓慢生产力水平低下,医疗卫生条件差极少数落后的发展中国家又称“高—高—低”型传统型类型Ⅱ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迅速生产力水平提高,经济发展,医疗卫生水平提高印度等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又称“高—低—高”型现代型类型Ⅲ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缓慢,甚至出现零增长或负增长受经济、文化等的影响,人们的生育意愿不强英国等发达国家又称“低—低—低”型原始型向传统型转变是从死亡率下降开始的,传统型向现代型转变是从出生率下降开始的。

(4)从全球看,人口增长模式正由传统型向现代型过渡;我国已基本实现了由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

[特别提醒]1.一个地区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受生产力水平、国家政策、社会福利、文化观念、自然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其中生产力水平是决定性因素。

新课标高考地理二轮课件:人口与城市

新课标高考地理二轮课件:人口与城市

2020新课标高考地理二轮课件:人口 与城市 (共119张PPT)
第9页
2020新课标高考地理二轮课件:人口 与城市 (共119张PPT)
4.画图说出城市化的主要阶段,并指出每个阶段存在的问 题。
提示:
2020新课标高考地理二轮课件:人口 与城市 (共119张PPT)
第10页
2020新课标高考地理二轮课件:人口 与城市 (共119张PPT)
2020新课标高考地理二轮课件:人口 与城市 (共119张PPT)
第14页
2020新课标高考地理二轮课件:人口 与城市 (共119张PPT)
2.近些年来,非欧盟籍人口占欧盟总人口比例持续加大, 使欧盟( B )
A.人均消费剧增 B.老龄化进程趋缓 C.人均收入剧降 D.劳动力供给过剩
2020新课标高考地理二轮课件:人口 与城市 (共119张PPT)
2020新课标高考地理二轮课件:人口 与城市 (共119张PPT)
第16页
2020新课标高考地理二轮课件:人口 与城市 (共119张PPT)
可能会使欧盟的人均收入降低,但并不会使欧盟的人均收入剧降, 选项 C 错误;欧盟地区经济发达,人口增长模式早已转变为现代 型,人口增长缓慢甚至趋于停滞,人口老龄化严重,青壮年劳动 力短缺,因此非欧盟籍人口的迁入有利于缓解劳动力供应短缺的 现状,选项 D 错误。
2020新课标高考地理二轮课件:人口 与城市 (共119张PPT)
第8页
2020新课标高考地理二轮课件:人口 与城市 (共119张PPT)
3.三大城市功能区各有哪些主要特点?影响它们布局的主 要因素是什么?
提示:(1)三大城市功能区的主要特点: ①住宅区:占地面积大,低级住宅区多分布在内城,中高级 住宅区多分布在城市的外围。 ②商业区:占地面积小,多位于市中心、交通干线的两侧或 街角路口,呈点状或条带状分布。 ③工业区:分布在城市外围,多靠近河流、铁路、公路等交 通比较便捷的地带。 (2)影响城市功能区布局的主要因素为经济因素,主要体现在 距市中心的远近和交通便捷程度两个方面。

【精品推荐】2020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课标通用版课件:第1部分 专题6 人口、城市与交通

【精品推荐】2020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课标通用版课件:第1部分 专题6 人口、城市与交通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 (2019·贵州招生适应性考试)2019年1月25日,小明在查询甲、 乙两城市之间的最低往返机票价格时,发现不同日期的价格差 异很大,下表为查询结果。据此完成1~2题。
甲→乙 乙→甲
2019年2月1日 257元 3 960元
• 注:2019年2月4日为除夕。
2019年2月10日 3 520元 387元
城市区位因素
• (2019·江苏南通一模)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2018~2035)草案 公布的城市空间布局是“南北田园、中部都市,拥江发展、城 乡融合”;其中,中心城区“一主一新”,即江南主城和江北 新主城。如图为南京城市总体规划图。据此完成4~5题。
• 4.江北新主城的快速发展主要得益于( ) • ①临近江南主城 ②过江通道增加 • ③化工产业集聚 ④矿产资源开发 • A.①② B.③④ • C.①③ D.②④
• 第2题,由于欧盟经济水平较高,迁入欧盟的人员主要受经济 因素影响,因此非欧盟籍的人口主要集中在青壮年年龄阶段; 随着非欧盟籍人口占欧盟总人口比例持续加大,会降低欧盟的 老龄人口比重,所以将使欧盟老龄化进程趋缓;人口迁入必定 会带来经济的发展,而外来人员由于经济收入较低,人均消费 剧增的现象不会出现;人均收入也不会剧降;非欧盟籍人口占 欧盟总人口比例持续加大,代表欧盟对劳动力的需求仍在增加, 并没有供给过剩。
图甲
图乙
• 1.2016年协调发展水平Ⅰ型中的多数城市 ( ) • A.海港规模大 B.沿长江分布 • C.集聚长江口 D.行政等级较高 • 2.以上海为核心,协调发展水平Ⅳ型的城市,在空间分布上
呈现( ) • A.均衡性 B.边缘性 • C.集中性 D.对称性
• 3.与2001年相比,2016年协调发展水平上升的城市,多数与 上海( )

高三地理人口与城市专题突破复习教案设计

高三地理人口与城市专题突破复习教案设计

高三地理人口与城市专题突破复习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人口增长、人口迁移、城市化等基本概念,掌握人口增长模式及转变、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城市化的标志及类型等知识。

2.通过对人口增长、人口迁移、城市化的学习,提高运用地理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的地理学科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1.人口增长模式及转变2.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3.城市化的标志及类型三、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我国人口增长、人口迁移、城市化的数据图表,引发学生对人口与城市问题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知识梳理:2.1人口增长:介绍人口增长的概念、特点及历史演变,重点讲解人口增长模式及转变。

2.2人口迁移:阐述人口迁移的含义、类型及影响因素,分析我国人口迁移的特点和趋势。

2.3城市化:介绍城市化的概念、标志及类型,分析我国城市化的特点和问题。

3.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3.1案例一:分析我国计划生育政策对人口增长的影响。

3.2案例二:分析我国近年来人口迁移的原因及影响。

3.3案例三:分析某城市化过程中的土地利用、生态环境等问题。

4.课堂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4.1讨论话题一:人口增长对资源、环境的影响。

4.2讨论话题二:人口迁移对城市化进程的影响。

4.3讨论话题三:如何解决我国城市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四、课后作业1.复习本节课的知识点,整理笔记。

2.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搜集相关资料,深入了解我国人口与城市问题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五、教学反思1.检查教学目标是否达成,对未达标的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辅导。

3.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内容,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重难点补充:1.人口增长模式及转变:理解不同阶段人口增长的特点,以及从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增长阶段向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增长阶段的转变原因。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教案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教案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教案关于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教案7篇教师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有助于学生知道并掌控系统的知识。

教案包含很多,教学是一种创造性劳动。

下面作者给大家带来教案模板,期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教案【篇1】一、本学期教学目的任务及要求高三二轮复习以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地理部分考试内容为根据,复习时,不再寻求知识结构的先后顺序,或学生认知结构的逻辑要求,而是对知识进行必要的拆分、加工和重组,通过公道的专题划分,按专题重点复习。

注意提炼主干知识和关注知识结构质量,建立更加完全、完善而清楚的地理知识体系与知识网络,到达将多个模块的内容有机地整合成为一个整体。

三轮复习是最后的冲刺复习阶段,关注热门,以题目引路,回扣教材,突出重点,查漏补缺,加强对学生解题能力和技能进行训练,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

二、教材内容分析本学期主要复习必修3的剩余部分和选修地理Ⅲ旅行地理、选修地理Ⅴ自然灾害与防治、选修地理Ⅵ环境保护的复习,以及高考地理二轮、三轮的复习。

高考二轮复习是对重点的综合性专题的突破,主要针对高考的大块考点;三轮属于高考前的冲刺。

三、教学进度第二章区域可连续发展第一节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第二节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为例第三节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以田纳西河为例第四节区域农业的可连续发展——以美国为例第五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以珠江三角洲为例第三章地理信息技术运用第一节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技术第二节全球定位系统和数字地球二轮专题突破专题一地理基本技能第一讲地球仪、地图及地理信息技术第二讲等值线的判读第三讲统计图表的分析第四讲地理数据分析与运算技能培养专题二宇宙中的地球第一讲地球的宇宙环境和地球的结构第二讲地球的运动规律及意义专题三自然环境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交换第一讲大气的运动规律第二讲水体和地壳运动规律第三讲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专题四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专题五人文地理事项与原理第一讲区位因素分析第二讲主要农业地域类型和工业地域类型第三讲人口、交通和城市专题六区域地理与国土整治第一讲区域空间定位第二讲世界主要国家和中国主要地区第三讲国土整治和可连续发展第四讲区域特点分析与差异比较专题七选修部分第一讲旅行地理第二讲自然灾害与防治第三讲环境保护考前冲刺专题八题型突破与答题建模第一讲挑选题常用答题技能第二讲综合题题型与答题建模专题九热门问题专题十规范答题要诀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教案【篇2】一、学生基本情形通过综合分析我校地理考试成绩,为了有效提升地理教学水平,搞好复习,提高地理教学实效性,特制定本学期地理教学工作计划。

2020地理600分冲刺大二轮课件:专题六 人口、城市与环境第1课时

2020地理600分冲刺大二轮课件:专题六 人口、城市与环境第1课时

随堂练、即时巩固
课时练、素能强化
• (2)根据人口自然增长率判读:通常人口自然增长率高于 1%,人口增长模式为传统型;低于1%或为负值,为现代 型。
• (3)根据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判读: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 图的形状为“下宽上窄”,人口增长模式为传统型;“上 宽下窄”则为现代型。
• (4)根据生产力水平判读:如农业社会及其以前是原始型; 工业化初期属于传统型;后工业化时期属于现代型。
• 1.与2000年相比,2016年该D 城市( ) • A.人口总数减少 • B.老龄化加剧 • C.平均年龄减小 • D.劳动力增多
• [解析] D对,A错:读图可知,该城市2000年21~25岁 年龄段的人口比重达30%以上,16年之后的2016年该年 龄段的人口应为37~41岁。但2016年31~40岁年龄段的 人口比重却下降到26%左右,说明该城市的总人口数量增 加很多。这也与2000年到2016年我国正处于城市化加速 阶段,城市人口数量增加现象相吻合。城市化过程中迁入 城市的人口多为青壮年劳动力,故导致该城市劳动力增多 。B错:人口老龄化是指一个地区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 占比10%及以上。由图可知,该城市2000年60岁及以上 的老年人口比重远小于10%,2016年虽然老年人口比重增 加,但仍然低于10%。也就是说,该城市没有出现人口老 龄化现象,更谈不上老龄化加剧。C错:图中显示,该城
• 2.影响该城市人口年龄结构变化的主要C 因素是( )
• A.自然增长 B.医疗水平
• C.机械增长 D.生育观念
• [解析] 读图可知,2016年,26~40岁的青壮年比例明显 提高,远高于与之对应的16年前的2000年11~25岁年龄 段人数,说明有大量人口迁入。
核心突破

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人口与城市第1课时人口与地理环境(一)学案

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人口与城市第1课时人口与地理环境(一)学案

人口与城市考试要点具体考试内容要求(1)人口增长模式 不冋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2 )人口迁移 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3 )人口数量与环境 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学习目标】1.区分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

结合实例,分析不同地区人口增长的主要特点, 了解不同地区的人口问题及应对的人口政策,形成正确的人口观。

2. 区分和理解人口迁移、人口自然增长和人口机械增长等基本概念。

3. 运用案例,分析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归纳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 因素。

【学习策略】 1.知识点上注意将人口的数据分析和人口的基本概念的有机结合,能力培养上重视人口增长模式和人口问题在实际情景下的具体运用。

2•归纳人口图表资料的分析和运用的一般方法。

适当训练,重视显性信息和隐形信息的相互结合。

【课堂活动】考点诠释1:结合图1掌握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不同人口的增长 人口发展状况的 口增长特征时空 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及地区差异的分析也是了解人口问题与环境关系的关键。

知识要求主要有:影响人口增长的决定因素; 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 世界人口增长 的空间和时间差异;形成人口增长时间和空间差异的原因。

在复习过程中,要能够分析人口 1),从时间变化看,应掌握不同阶段出生率、死亡率的数量特点,并推知人口自然增长率的特点; 同时要掌握不同人口增长类型的空间分布差异,可列简表比较,如表 1。

探究活动1:读图1,比较不同阶段人口增长特征,完成表 1表1不同发展阶段的人口增长特点比较表人口增长模式原始型传统型现代型模式是对区域 描述,也是对人 差异的描述。

对该考点具体的增长模式及其转变示意图(图图1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示意探究活动2:典型例题分析,学生自主完成典型例题 1。

【典型例题1】(2015年福建卷)图2示意我国不同生育率方案预测的 2050年人口结构。

读图完成1-2题。

1.C 方案与a 方案的人口结构比较,差异最大的是( )A.人口性别比B.老年人口比重C.青壮年人口比重D.少儿人口比重 2. 从我国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判断,三种生育方案()A.a 方案较合理B.b 方案较合理C.c方案较合理D.均不合理考点诠释2:结合图3,综合分析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人口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经济发展、城市化、区域开发、大型工程建设等)是引起自然灾害图3人口迁移的重要原因。

2020版新一线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教学案:第2部分+第6章+第2讲 人口的空间变化和答案

2020版新一线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教学案:第2部分+第6章+第2讲 人口的空间变化和答案

第2讲人口的空间变化最新考纲考法指南核心素养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以人口迁移统计图表为载体,常与工业扩散、产业转移和国土开发等内容相联系,考查人口迁移的特点、影响因素及影响,是高考命题的热点。

如2018·全国卷Ⅰ·T4、5;2016·全国卷Ⅲ·T4、5;2014·全国卷Ⅰ·T10、11。

1.区域认知:定位区域位置、熟知不同区域间的环境及经济发展差异。

2.综合思维:通过对人口迁移案例的分析,判断区域人口空间变化并分析原因、影响等。

3.人地协调观:探讨人口迁移对人口迁入与迁出地的影响,趋利避害,促进人口迁移与社会协调发展。

知识点一|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1.人口迁移(1)概念:一段时间内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

(2)国际人口迁移。

读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国际人口迁移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19世纪以前:以集团性、大批的移民为主,从欧洲迁移到以美洲和大洋洲为主的国家和地区。

②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人口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定居移民减少,短期流动的人口增多。

(3)国内人口迁移读1949年以来我国国内人口迁移的主要流向图,回答下列问题①古代:受脆弱的农业经济、战争、自然灾害等影响而迁移。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人口迁移时期表现原因20世纪80年代中期前(A阶段)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人口迁移计划经济体制和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B阶段)流量增大,流向明显变化改革开放政策③我国人口迁移统计:人口迁入量比较多的省级行政区是广东、上海和北京,人口迁出量比较多的省级行政区是广西、四川、安徽。

④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人口迁移的流向:从内地迁往沿海;山区迁往平原;农村迁往城市;贫困地区迁往发达地区,并出现了大规模的“民工流”。

2.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种类因素自然环境气候、土壤、水和矿产资源等是最主要的,有时自然灾害也会起作用经济经济发展、交通和通信等社会政策、社会变革、战争和宗教等[特别提醒]我国的“民工流”的新变化一方面东部沿海招工难,出现“民工荒”,另一方面民工找工作难,纷纷返乡或向中西部转移,出现“回流”现象。

整合2020届高三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六 人口、城市与交通

整合2020届高三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六 人口、城市与交通
专题五 人口与城市
全国卷命题点
考题统计
题型
命题分析与预测
人口增长及人口问题 2014·新课标Ⅰ,10~11题,8分 选择题
2016·新课标Ⅲ,4~6题,12分
人口迁移
2013·新课标Ⅰ,7~8题,8分 2013·新课标Ⅱ,1~2题,8分
选择题 1.命题规律:全国卷近五年对本专题中的交通运 输部分几乎每年都有命题,难度中等偏上。选
2.命题趋势:①根据当今世界各国人口变化的事 实,结合坐标图、人口金字塔图、柱状图、表 选择题 格、曲线图、折线图等,考查人口增长、人口 问题和人口迁移。②结合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示
交通运输方式及区位
2016·新课标Ⅲ,36(2)题,8分 2015·新课标Ⅰ,4~5题,8分 2014·新课标Ⅰ,4~6题,12分 2014·大纲全国,36题,36分
2013·新课标Ⅰ,2题,4分 2012·大纲全国,39(3)、(4)题,20分
意图,考查城市功能区的布局及其影响因素; 结合不同国家或地区城市化发展状况,考查不 同国家或地区城市化的特点和差异;结合环境 选择题 变化过程图,考查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综合题 ③2017年仍以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交通运输 点、线区位分析为主,可能以某一交通。工程 建设为切入点进行命题,或通过交通图判断交
安置方式。其深远意义是 C
A.改变移民原有的生活习惯 B.增进移民与当地居民的接触
C.促进不同地域文化的融合 D.便于移民的统一管理与服务
3.三江源移民大多被安置到距离原居住地不远的城镇,这主
要考虑到 C
①自然环境的适应性
②迁入迁出地交通的便捷性
③风俗习惯的相似性 ④保持牧民的原有生产方式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10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 人口与城市问题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 人口与城市问题

(2021·厦门三检)常住人口是指在某设区市实际居住半年以上的人口。在常住人口中,户
籍地不在本设区市的称为流动人口。我国某省流动人口规模大,以省外流动人口为主。
2000年,该省流动人口已达2 105.41万;2010年增至3 139万,约占全省常住人口的30%,且
不同年龄组的性别比(男性与女性人口的比值)较2000年均匀。下图示意该省2000年和
【考题·精细剖析】
(2021·山东等级考)刚果首都布拉柴维尔在老城区东北方向的滨河湿地规划建设新城。下

图示意新城区的功能分区,其中住宅区规划为三个不同等级。O、P区的住宅设计为装配式木
质建筑, Q区的住宅设计为钢筋混凝土建筑。据此完成(1)、(2)题。
(1)新城区内设计“串珠状”湖泊的首要目的是 ( )
2021年北京卷 2021年湖南卷 2021年天津卷
18题(2) 区域图+文字 以区域地图为背景,考查人口分布特点
1-2
统计图+文字 考查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
8
统计图+文字 以民工流为背景,考查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
专题1 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人口迁移与人口问题 【热点情境·地理思考】
安徽省作为外出人口大省,2012年以前净流出人口持续增加,2013年首次出现外出人口 回流现象,至2018年已连续六年持续回流。随着安徽省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长三角一体化 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2019年人口迁移出现新特点。如下图。 (1)(区域认知)2019年安徽人口流动呈现哪些新特点? 提示:区域间人口流动双向加速,省际间流动更加频繁;流向外 省人口远多于流入人口。 (2)(综合思维)安徽人口大多流向江苏和上海,影响因素是什么? 提示:距离和经济发展水平。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六人口与环境考点15人口增长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六人口与环境考点15人口增长

【2019最新】精选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六人口与环境考点15人口增长考试内容及要求考点15 人口增长人口增长模式[问题思考] 读下图,回答问题。

(1)图中,a代表________,b代表________。

(2)A代表____________模式:高出生率、高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长率。

B代表____________模式:高出生率、低死亡率和高自然增长率。

C代表____________模式:低出生率、低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长率。

(3)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增长模式为____________模式,发达国家的人口增长模式为____________模式。

我国的人口增长模式逐渐转变为现代型。

答案(1)出生率死亡率(2)高—高—低高—低—高低—低—低(3)高—低—高低—低—低[知识归纳](1)不同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2)键,“死”是指死亡率下降,“生”是指出生率下降。

(2)目前发达国家人口增长模式已进入现代型,20世纪6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人口老龄化严重,死亡率有所上升。

(3)我国的人口增长模式已属于现代型,但因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数量仍然较大。

(4)总体来看,世界人口增长模式仍处于由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过渡阶段。

典例剖析下图为“甲、乙、丙、丁四国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变化示意图”。

据图完成1~2题。

1.下列有关甲、乙、丙、丁四国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口自然增长率变率最大的是甲国B.2010年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是乙国C.2010年丙国处于人口高增长阶段D.丁国人口死亡率呈现上升趋势2.推测目前甲国应属于人口增长模式中的( )A.“高—高—低”模式B.“高—高—高”模式C.“高—低—高”模式D.“低—低—低”模式答案 1.D 2.C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人口自然增长率变率最大的是乙国;2010年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是甲国;丙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低,处于人口增长的低速增长阶段;2010年丁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值,说明该国人口出现负增长,且人口自然增长率呈降低状态,说明人口死亡率呈上升趋势,所以选D项。

广东省高考总复习专题人口与城市教案地理

广东省高考总复习专题人口与城市教案地理

考纲展示考情汇总备考指导1.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2.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3.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4.城市的空间结构及其形成原因5.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6.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7.地域文化对人口或城市的影响本专题考查的内容集中在人口增长模式、人口迁移、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城市空间结构、城市规模与服务功能、城市化等方面;考查形式多以相关人口的数据、图表、城市区域图或模式图、城市发展的相关材料等为背景来考查上述内容的基础知识强化对相关概念和地理事实的识记;学会对相关地理统计图表的判读分析;运用对比的方法学习地理事物的区别与差异、运用知识网络构建的方法学习地理现象所呈现出的特点及原因人口增长模式1.人口的自然增长(1)一个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决定的。

(2)不同的历史时期,人口数量增长的特点不同,20世纪以来是世界人口增长的快速时期。

(3)目前,发达国家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已保持在较低水平,人口增长缓慢;20世纪70年代以后,很多发展中国家采取了控制人口的措施,世界人口增长开始趋于缓慢。

2.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1)人口增长模式是由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三项指标共同构成的。

(2)世界人口增长模式可以划分为原始型、传统型、现代型三种类型。

(3)发达国家人口增长模式已进入现代型,世界人口模式仍处于由传统型转向现代型的过渡阶段。

目前,我国已基本实现了人口增长模式从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

(4)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及其地区分布。

模式原始型传统型现代型历史时期工业革命以前工业革命时期后工业化时期特点出生率高高低死亡率高低低自然增长率低高低地区分布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1)全球错误!(2)不同国家的人口问题。

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问题出生率高、自然增长快、少年儿童比重过大人口增长缓慢和老龄化严重影响加大对经济、就业、资源、环境压力,导致积累减少,经济发展速度降低,生活水平上升缓慢或下降,不利于提高人口质量导致劳动力不足,国防兵源不足,青壮年负担过重,社会用于老人的退休养老等费用增加,老年人生活困难、生活孤单等问题措施计划生育鼓励生育、推迟退休、接纳海外移民(2019·广东学业水平测试)下图为我国某沿海城市人口年龄结构示意图。

2020高考地理二轮专题辅导(课件)专题六 人口、城市和交通(共136张PPT)

2020高考地理二轮专题辅导(课件)专题六  人口、城市和交通(共136张PPT)

1.导致甲、乙两国全国人口性别比差异显著的主要因
素是 ( )
A.教育水平
B.产业结构
C.宗教信仰
D.生育政策
2.为应对近年来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的问题,乙国应 采取的措施是 ( ) A.促进城乡人口流动 B.政策鼓励少生优生 C.限制国际人口迁移 D.提高女性社会地位
【解析】1选B,2选D。第1题,结合人口性别比的概念 以及甲乙两国的地理特征可知:甲为西亚产油国,石油 开采与加工吸引大量外籍男性劳动力输入,导致人口 性别比畸高。乙国是南亚人口大国,人口性别比比出 生人口性别比低,说明因经济欠发达,有较多的男性劳 动力劳务输出。第2题,提高女性社会地位,有利于解 决乙国人口出生性别比偏高的问题。
(2014·全国卷Ⅰ·T10、11)图1显示某国移民人 数及其占总人口比例的变化。读图1,完成3、4题。
3.图2所示的①、②、③、④四幅图中,符合该国人口 增长特征的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4.该国人口自然增长数量最多的时段为 ( )
A.1910-1930年
B.1930-1950年
增加,与图①曲线的特征相吻合,故选A。第4题,结合 上题,该国不同阶段人口自然增长的数量可以分别计 算出来。1910~1930年人口自然增长数量约为3 200 万;1930~1950年人口自然增长数量约1 500万;1950 ~1970年人口自然增长数量约为6 000万;1970~1990 年人口自然增长数量约为5 000万。比较可知,1950~ 1970年人口自然增长数量最多,故选C。
【高考感悟】 1.命题规律:以统计图表为载体考查人口增长和人口 迁移的原因及影响,对数据处理能力的要求较高,多为 选择题。 2.解题关键:在理解相关概念的基础上,通过计算、推 理做出判断,注意从时间和空间两方面综合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口与城市(对应学生用书第51页)1.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示意图(1)图中A为人口出生率,B为人口死亡率,阴影代表人口自然增长率。

(2)填表完成人口增长模式的类型及三项指标的特点:(1)城市的土地利用:类型多样,包括商业用地、工业用地、政府机关用地、住宅用地、休憩及绿化用地、交通用地和农业用地等。

(2)城市功能区图中序号①为住宅区,②为商业区,③为工业区。

3.城市化进程示意图(1)时间变化发达国家大都进入城市化的C阶段,发展中国家大部分处于B或A阶段。

(填上图中字母)1.人口老龄化的原因、影响及对策(1)原因:随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的生育观念改变,出生率不断降低;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生活水平提高,平均寿命延长,老年人口比重上升。

(2)影响:劳动力短缺;国防兵源不足,社会负担加重,影响社会经济发展。

(3)对策:鼓励生育,接纳移民、推迟退休……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2.人口迁移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问题成因与表现:因人口、产业过度集中以及城市建设不合理,管理不科学导致出现城市环境质量下降(环境污染)、交通拥堵、住房紧张、就业困难等一系列问题。

(2)解决措施:建设新城、卫星城,分散过于集中的人口与产业;合理规划,完善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科学管理,提高城市管理水平。

1.自古以来人类总是“逐水而居”,所以世界大河流域都是人口稠密区。

(×) 2.全面放开二胎政策的实施,说明我国正积极应对日益严重的人口老龄化问题。

3.我国历史上的“走西口”、“闯关东”、“下南洋”主要是指不同历史时期的国内人口迁移现象。

(×) 4.每年我国有大批的学生到欧美国家留学发展,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我国人才的流失。

5.我国西部地区资源丰富,可以通过大规模的人口迁入加以快速开发。

(×) 6.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因地形平坦、水源充足、自然条件优越而成为我国城市密集地区。

(×) 7.北京的王府井大街位于城市的繁华地段,其人口流动昼夜差别很大。

(√) 8.雄安新区的建设可以有效地分散北京市的部分人口和产业,一定程度上缓解北京市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 9.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一个城市的服务范围会不断地扩大。

(×)10.大批的农民工进入城市务工,是我国城市化水平快速提高的根本原因。

(对应学生用书第52页)4~5的人口。

常住人口是指实际居住在某地一定时间(半年以上)的人口。

下图示意近十年来我国某直辖市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的数量变化。

据此完成(1)~(2)题。

(1)根据图示资料推测,近十年来该直辖市( ) A.外来务工人口多于外出务工人口B.老年人口比例逐年下降C.劳动力需求数量增加D.人口自然增长率逐年增加(2)该直辖市是( )A.北京市B.天津市C.上海市D.重庆市[解题流程](1)C__(2)D[技法总结]1.图表分析人口问题的表现、影响及应对措施(1)看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生产力水平较低时:自然环 境因素影响较大生产力水平较高时:社会经 济因素影响较大(2)看经济发展的地域差异:由落后地区迁移到发达地区,往往经济因素是主导。

(3)看年龄分布特点⎩⎪⎨⎪⎧青壮年人口迁移:经济因素或婚姻因素老年人口迁移:家庭因素或环境因素青少年人口迁移:家庭因素或教育因素(4)看性别与文化素质差异重工业发达地区,往往吸引大量男性人口迁入;而轻工业发达地区,则对女性人口迁移吸引较大;文化素质高的人口大量迁入地区,一般高新技术产业发达;文化素质较低的人口迁入地区,一般劳动力导向型产业较多。

3.巧析人口迁移的影响(1)从地理环境的变化角度分析人口迁移的影响人口迁移利于迁入地自然资源的开发,加大环境压力;也有利于缓解迁出地的人地矛盾,减轻环境负担;促进迁入、迁出地区的经济、文化的交流、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2)从城市发展的角度分析人口迁移的影响大量农村人口迁入城市,为城市注入活力,促进了城市经济的发展。

随着人口规模的扩大,城市用地规模也不断扩大,城市功能区布局也随之发生变化,郊区不断出现住宅小区,促进了郊区城市化的进程。

(3)从就业结构变化的角度分析人口迁移的影响某地人口的大量迁入,会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也会影响迁入地就业结构的变化。

如学龄儿童迁移人口增多,则迁入地应增加或加强中小幼教师的师资配备;老年人口的大量迁入,则应增加老年护理、保健等相关工作人员的比重。

(4)从人口问题产生的角度分析人口迁移的影响人口迁移往往会导致某地人口结构的变化,引发某地人口问题的出现。

如我国农村人口的大量外迁,导致农村地区人口老龄化问题明显,“留守家庭”问题突出;某地矿产资源的开发会吸收大量男性人口迁入,引发性别比例失调问题的出现。

[学以致用]1.(2019·全国卷Ⅰ)下图示意2015年欧盟境内欧盟籍和非欧盟籍的人口结构。

据此完成(1)~(2)题。

(1)与欧盟籍相比,2015年非欧盟籍( )A.男性人口数量较多B.25~50岁女性比例较小C.劳动人口比例较大D.50岁以上人口比例较大(2)近些年来,非欧盟籍人口占欧盟总人口比例持续加大,使欧盟( )A.人均消费剧增B.老龄化进程趋缓C.人均收入剧降D.劳动力供给过剩(1)C (2)B[第(1)题,读图可知,在2015年欧盟人口结构中,25~50岁非欧盟籍人口比重大于同年龄段欧盟籍人口。

而25~50岁人口是劳动力人口的主体部分,说明非欧盟籍劳动力人口比例较大。

第(2)题,由图可知,非欧盟籍人口以青壮年人口为主,因此其比例持续增大有利于延缓欧盟人口老龄化进程。

]2.(2019·海南高考)下图分别示意1995年、2010年美国本土人口迁移。

据此完成(1)~(3)题。

(1)1995年美国本土人口净流入的地区是( )A.东北部B.南部C.中西部D.西部(2)与1995年相比,2010年美国本土人口( )A.数量减少B.向中西部大量回流C.迁移规模变小D.净流入的地区减少(3)影响美国本土人口迁移变化的主导因素可能是( )A.经济B.交通C.文化D.教育(1)B (2)C (3)A[第(1)题,据图可以判断,三个最粗的箭头,即迁移人口数量最大的箭头,从三个不同地区指向了南部地区,说明1995年美国本土人口净流入的地区是南部。

第(2)题,据图可以看出,与1995年相比,2010年美国本土各区之间的人口迁移数量明显变小。

第(3)题,经济因素是人口迁移中主要的、经常起作用的因素,哪个地方发展速度较快,提供的就业机会就会较多,就会吸引大量人口迁入。

南部新兴企业的发展曾经吸引大量人口迁入,随着人员的逐渐饱和,以及西部的发展,南部地区净迁入变小,西部也由净迁出变为净迁入,所以影响美国本土人口迁移变化的主导因素可能是经济。

]4~6图示意该地铁线各站点综合服务等级。

据此完成(1)~(3)题。

(1)地铁站点综合服务等级的高低主要取决于( )A.站点的用地面积B.周边的人流量C.站点的信息化水平D.周边的环境质量(2)根据所处区位和地铁站点综合服务等级,推测甲、乙、丙站点沿线区域为( )A.中心商务区B.森林公园C.大型住宅区D.产业园区(3)该城市空间形态的形成最有可能( )A.围绕一个核心向四周扩展B.沿河流呈条带状延展C.围绕多个核心向四周扩展D.沿交通线呈条带状延展[解题流程](1)B__(2)A__(3)C[技法总结]1.城市功能区布局的判读方法城市功能区的判断可根据面积的大小、距市中心远近、形态特征等来分析,具体如表所示:(1)要有便利的交通,多沿公路、铁路、通航河流等区位进行布置;需要大量劳动力的工业或妇女劳动力多的工业,接近生活居住区。

(2)合理安排工业用地的位置,以减少对居民区的污染。

污染较重的工业尽可能布置在远离城市的地方;可能污染空气、水源的工业应当分别布置在城市的下风向和水源的下游。

(3)在工业区与住宅区之间设置防护带。

[学以致用]3.等时间交通图集成时间与空间两个维度,一般指从中心地出发,在不同时间内能够到达的空间范围。

下图为我国某城市市内交通1小时交通圈示意图。

据此完成(1)~(3)题。

(1)据图判断,该城市所在区域的环境特征最可能是( )A.地势崎岖B.河流穿城而过C.东南部为山地D.气候干旱(2)图示地区出现两块“时间飞地”,与其密切相关的是( )A.地铁站B.大型商场C.汽车厂D.生态保护区(3)从方便工作和生活角度考虑,该市未来兴建公租房应选择的方位是( )A.东南部B.南部C.东北部D.西北部(1)C (2)A (3)D[第(1)题,该城市等时间交通圈不是从市中心向周围均匀增加的,这应是受地形影响。

该城市东南部3条等时间交通圈间距很近,应该是地形阻隔交通导致用时较多,故推知东南部最可能为山地,C对。

地势崎岖将使等时间交通圈变得更凌乱破碎,A 错。

若河流穿城而过,等时间交通圈会以河为界,分为两部分,B错。

气候干旱不会对交通时间产生影响,D错。

选C。

第(2)题,图示西部郊区的两块“时间飞地”,理论上交通用时大于60分钟,但实际少于60分钟,为此判断两块“时间飞地”与市区的交通联系便利,故两地很可能有地铁站,A对。

大型商场容易造成交通拥堵,交通用时长,B错。

汽车厂分布与交通用时无关,C错。

生态保护区为保护环境,交通线路少,交通用时长,D错。

选A。

第(3)题,该市西北部“时间飞地”地处郊区,地价较低,且交通用时较短,适合兴建公租房,D对。

东南部、南部、东北部离市中心较近,地价较高,且可能为山地地形,不适宜兴建公租房,A、B、C错。

选D。

]4.(2018·海南高考·T4~5)某单中心城市,各方向发展比较均衡,城市中心附近人口和产业分布过于集中,交通拥堵,人居环境较差。

下图示意该城市某个方向的土地价格(P)变化。

据此完成(1)~(2)题。

(1)为优化城市中心附近的功能布局,在城市更新改造过程中,甲地宜增建( )A.公园B.工业园区C.住宅D.物流园区(2)乙地附近比例最大的用地类型可能是( )A.仓储用地B.公共绿地C.工业用地D.居住用地(1)A (2)D[第(1)题,读图可知甲地位于城市中心附近且地价较低,如果增建公园绿地不但可以缓解材料中所述“城市中心……环境较差”的现状,而且征地成本也相对较低;工业园区占地面积大且对环境有一定污染,不适宜建在城中心附近;建住宅区会导致城市中心附近人口更加集中;物流园区一般建在城郊交通通达度较高的地区,若建在城市中心附近,会加剧交通拥堵。

第(2)题,该城市为单中心城市,且各方向发展比较均衡,因此空间结构可能为同心圆模式,从城市中心向外依次为商业区、住宅区和工业区。

图中乙地附近地价仅次于市中心,且占地范围广,因此最可能为住宅区。

仓储用地一般位于靠近铁路、公路等交通便利且地价相对便宜的城郊;乙地附近地价较高,因此不适于建设公共绿地;工业用地一般位于城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