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函数公式大全课件
三角函数公式、图像大全
![三角函数公式、图像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6f32036125c52cc58bd6be5d.png)
初等函数的图形幂函数的图形指数函数的图形各三角函数值在各象限的符号sinα·cscα cosα·secα tanα·cotα三角函数的性质反三角函数的图形反三角函数的性质三角函数公式两角和公式sin(A+B) = sinAcosB+cosAsinB sin(A-B) = sinAcosB-cosAsinB cos(A+B) = cosAcosB-sinAsinB cos(A-B) = cosAcosB+sinAsinBtan(A+B) =tanAtanB -1tanBtanA +tan(A-B) =tanAtanB 1tanBtanA +-cot(A+B) =cotA cotB 1-cotAcotB +cot(A-B) =cotAcotB 1cotAcotB -+倍角公式tan2A =Atan 12tanA2- Sin2A=2SinA•CosACos2A = Cos 2A-Sin 2A=2Cos 2A-1=1-2sin 2A三倍角公式sin3A = 3sinA-4(sinA)3 cos3A = 4(cosA)3-3cosAtan3a = tana ·tan(3π+a)·tan(3π-a)sin(2A )=2cos 1A -cos(2A)=2cos 1A +tan(2A)=A A cos 1cos 1+-cot(2A )=A A cos 1cos 1-+tan(2A )=A A sin cos 1-=A A cos 1sin +和差化积sina+sinb=2sin2b a +cos 2ba - sina-sinb=2cos 2b a +sin 2ba -cosa+cosb = 2cos 2b a +cos 2ba -cosa-cosb = -2sin 2b a +sin 2ba -tana+tanb=ba b a cos cos )sin(+积化和差sinasinb = -21[cos(a+b)-cos(a-b)] cosacosb = 21[cos(a+b)+cos(a-b)]sinacosb = 21[sin(a+b)+sin(a-b)]cosasinb = 21[sin(a+b)-sin(a-b)]sin(-a) = -sina cos(-a) = cosasin(2π-a) = cosacos(2π-a) = sinasin(2π+a) = cosacos(2π+a) = -sinasin(π-a) = sina cos(π-a) = -cosa sin(π+a) = -sina cos(π+a) = -cosatgA=tanA =aacos sin万能公式sina=2)2(tan 12tan2aa + cosa=22)2(tan 1)2(tan 1aa+- tana=2)2(tan 12tan2aa -a•sina+b•cosa=)b (a 22+×sin(a+c) [其中tanc=a b ] a•sin(a)-b•cos(a) =)b (a 22+×cos(a-c) [其中tan(c)=b a ] 1+sin(a) =(sin 2a +cos 2a )2 1-sin(a) = (sin 2a -cos 2a )2其他非重点三角函数 csc(a) =asin 1 sec(a) =a cos 1 双曲函数 sinh(a)=2e -e -aa cosh(a)=2e e -aa + tg h(a)=)cosh()sinh(a a 公式一设α为任意角,终边相同的角的同一三角函数的值相等:sin (2kπ+α)= sinαcos (2kπ+α)= cosαtan (2kπ+α)= tanαcot (2kπ+α)= cotα设α为任意角,π+α的三角函数值与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sin(π+α)= -sinαcos(π+α)= -cosαtan(π+α)= tanαcot(π+α)= cotα公式三任意角α与-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sin(-α)= -sinαcos(-α)= cosαtan(-α)= -tanαcot(-α)= -cotα公式四利用公式二和公式三可以得到π-α与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sin(π-α)= sinαcos(π-α)= -cosαtan(π-α)= -tanαcot(π-α)= -cotα公式五利用公式-和公式三可以得到2π-α与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sin(2π-α)= -sinαcos(2π-α)= cosαtan(2π-α)= -tanαcot(2π-α)= -cotα2π±α及23π±α与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 sin (2π+α)= cosα cos (2π+α)= -sinα tan (2π+α)= -cotα cot (2π+α)= -tanα sin (2π-α)= cosα cos (2π-α)= sinα tan (2π-α)= cotα cot (2π-α)= tanα sin (23π+α)= -cosα cos (23π+α)= sinα tan (23π+α)= -cotα cot (23π+α)= -tanα sin (23π-α)= -cos α cos (23π-α)= -sinα tan (23π-α)= cotα cot (23π-α)= tanα (以上k ∈Z)这个物理常用公式我费了半天的劲才输进来,希望对大家有用 A•sin(ωt+θ)+ B•sin(ωt+φ) =)cos(222ϕθ⋅++AB B A ×sin )cos(2)Bsin in arcsin[(As t 22ϕθϕθω⋅++++AB B A三角函数公式证明(全部)公式表达式乘法与因式分解a2-b2=(a+b)(a-b) a3+b3=(a+b)(a2-ab+b2) a3-b3=(a-b)(a2+ab+b2) 三角不等式|a+b|≤|a|+|b||a-b|≤|a|+|b||a|≤b<=>-b≤a≤b|a-b|≥|a|-|b|-|a|≤a≤|a|一元二次方程的解-b+√(b2-4ac)/2a -b-b+√(b2-4ac)/2a根与系数的关系X1+X2=-b/aX1*X2=c/a注:韦达定理判别式b2-4a=0 注:方程有相等的两实根b2-4ac>0 注:方程有一个实根b2-4ac<0 注:方程有共轭复数根三角函数公式两角和公式sin(A+B)=sinAcosB+cosAsinB sin(A-B)=sinAcosB-sinBcosAcos(A+B)=cosAcosB-sinAsinB cos(A-B)=cosAcosB+sinAsinBtan(A+B)=(tanA+tanB)/(1-tanAtanB) tan(A-B)=(tanA-tanB)/(1+tanAtanB) ctg(A+B)=(ctgActgB-1)/(ctgB+ctgA) ctg(A-B)=(ctgActgB+1)/(ctgB-ctgA)倍角公式tan2A=2tanA/(1-tan2A) ctg2A=(ctg2A-1)/2ctgacos2a=cos2a-sin2a=2cos2a-1=1-2sin2a半角公式sin(A/2)=√((1-cosA)/2) sin(A/2)=-√((1-cosA)/2)cos(A/2)=√((1+cosA)/2) cos(A/2)=-√((1+cosA)/2)tan(A/2)=√((1-cosA)/((1+cosA)) tan(A/2)=-√((1-cosA)/((1+cosA))ctg(A/2)=√((1+cosA)/((1-cosA)) ctg(A/2)=-√((1+cosA)/((1-cosA))和差化积2sinAcosB=sin(A+B)+sin(A-B) 2cosAsinB=sin(A+B)-sin(A-B)2cosAcosB=cos(A+B)-sin(A-B) -2sinAsinB=cos(A+B)-cos(A-B)sinA+sinB=2sin((A+B)/2)cos((A-B)/2 cosA+cosB=2cos((A+B)/2)sin((A-B)/2) tanA+tanB=sin(A+B)/cosAcosB tanA-tanB=sin(A-B)/cosAcosBctgA+ctgBsin(A+B)/sinAsinB -ctgA+ctgBsin(A+B)/sinAsinB某些数列前n项和1+2+3+4+5+6+7+8+9+…+n=n(n+1)/21+3+5+7+9+11+13+15+…+(2n-1)=n22+4+6+8+10+12+14+…+(2n)=n(n+1)12+22+32+42+52+62+72+82+…+n2=n(n+1)(2n+1)/6 13+23+33+43+53+63+…n3=n2(n+1)2/41*2+2*3+3*4+4*5+5*6+6*7+…+n(n+1)=n(n+1)(n+2)/3 正弦定理a/sinA=b/sinB=c/sinC=2R注:其中R 表示三角形的外接圆半径余弦定理b2=a2+c2-2accosB注:角B是边a和边c的夹角正切定理[(a+b)/(a-b)]={[Tan(a+b)/2]/[Tan(a-b)/2]}圆的标准方程(x-a)2+(y-b)2=r2 注:(a,b)是圆心坐标圆的一般方程x2+y2+Dx+Ey+F=0 注:D2+E2-4F>0抛物线标准方程y2=2px y2=-2px x2=2py x2=-2py直棱柱侧面积S=c*h斜棱柱侧面积S=c'*h正棱锥侧面积S=1/2c*h'正棱台侧面积S=1/2(c+c')h'圆台侧面积S=1/2(c+c')l=pi(R+r)l球的表面积S=4pi*r2圆柱侧面积S=c*h=2pi*h圆锥侧面积S=1/2*c*l=pi*r*l弧长公式l=a*ra是圆心角的弧度数r >0扇形面积公式s=1/2*l*r锥体体积公式V=1/3*S*H圆锥体体积公式V=1/3*pi*r2h斜棱柱体积V=S'L注:其中,S'是直截面面积,L是侧棱长柱体体积公式V=s*h圆柱体V=pi*r2h-------------------------------------------------------------------------------------------- 三角函数积化和差和差化积公式记不住就自己推,用两角和差的正余弦:cos(A+B)=cosAcosB-sinAsinBcos(A-B)=cosAcosB+sinAsinB这两式相加或相减,可以得到2组积化和差:相加:cosAcosB=[cos(A+B)+cos(A-B)]/2相减:sinAsinB=-[cos(A+B)-cos(A-B)]/2sin(A+B)=sinAcosB+sinBcosAsin(A-B)=sinAcosB-sinBcosA这两式相加或相减,可以得到2组积化和差:相加:sinAcosB=[sin(A+B)+sin(A-B)]/2相减:sinBcosA=[sin(A+B)-sin(A-B)]/2这样一共4组积化和差,然后倒过来就是和差化积了不知道这样你可以记住伐,实在记不住考试的时候也可以临时推导一下正加正正在前正减正余在前余加余都是余余减余没有余还负正余正加余正正减余余余加正正余减还负.3.三角形中的一些结论:(不要求记忆)(1)anA+tanB+tanC=tanA·tanB·tanC(2)sinA+tsinB+sinC=4cos(A/2)cos(B/2)cos(C/2)(3)cosA+cosB+cosC=4sin(A/2)·sin(B/2)·sin(C/2)+1(4)sin2A+sin2B+sin2C=4sinA·sinB·sinC(5)cos2A+cos2B+cos2C=-4cosAcosBcosC-1 ...........................已知sinα=m sin(α+2β), |m|<1,求证tan(α+β)=(1+m)/(1-m)tanβ解:sinα=m sin(α+2β)sin(a+β-β)=msin(a+β+β)sin(a+β)cosβ-cos(a+β)sinβ=msin(a+β)cosβ+mcos(a+β)sinβ sin(a+β)cosβ(1-m)=cos(a+β)sinβ(m+1)tan(α+β)=(1+m)/(1-m)tanβ。
三角函数诱导公式课件
![三角函数诱导公式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f87a445336c1eb91a375dfe.png)
三角函数1.3 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第2课时)的终边-αyx OA(1,0)r =1α的终边+απ的终边-απ1(,)P x y α的终边▪复习初中知识sin30︒cos60︒=sin cos(903)300=︒-︒︒即sin45︒cos45︒=sin cos(904)455=︒-︒︒即sin60︒cos30︒=sin cos(906060)即=︒-︒︒猜想归纳αsin )2cos(απ-αcos )2sin(απ-==x==ααcos y sin ,yx =⎪⎭⎫ ⎝⎛-=⎪⎭⎫ ⎝⎛απαπ2cos -2sin ,ααπααπsin 2cos cos 2sin =⎪⎭⎫⎝⎛-=⎪⎭⎫⎝⎛-O)0,1(A ),(1y x P yααπ-2),(2x y p ααπ与-2公式五ααπααπsin 2cos cos 2sin =⎪⎭⎫⎝⎛-=⎪⎭⎫⎝⎛-等于则)已知(做一做oo m 3.64cos ,7.25sin 1=A.mm-B.2C.m2-1D.m解析:()moooo==-=7.25sin 7.2590cos 3.64cos Aααπ与+2,则由于⎪⎭⎫⎝⎛=+αππαπ-2-2得:可由公式四和公式五可的三角函数之间的关系与ααπ+2=⎪⎭⎫ ⎝⎛+απ2sin =⎥⎦⎤⎢⎣⎡⎪⎭⎫ ⎝⎛--αππ2sin =⎪⎭⎫ ⎝⎛-απ2sin αcos =⎪⎭⎫ ⎝⎛+απ2cos =⎥⎦⎤⎢⎣⎡⎪⎭⎫ ⎝⎛--αππ2cos =⎪⎭⎫ ⎝⎛--απ2cos αsin公式六ααπααπsin 2cos cos 2sin -=⎪⎭⎫⎝⎛+=⎪⎭⎫⎝⎛+==oo a 100sin ,10cos 2则)已知(做一做解析:aoo o o ==+=10cos )1090sin(100sin公式五ααπααπsin 2cos cos 2sin =⎪⎭⎫⎝⎛-=⎪⎭⎫⎝⎛-ααπααπsin 2cos cos 2sin -=⎪⎭⎫⎝⎛+=⎪⎭⎫⎝⎛+符号。
1.3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课件人教新课标
![1.3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课件人教新课标](https://img.taocdn.com/s3/m/4a3e2409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2d43c6a.png)
3
3
3
32
例7:已知cos(π - α) = - 1,求sin(3π + α)的值。
4
2
解: ∵ cos(π - α) = - 1
4
∴ ∵
-cosα = - 1 4
sin( 3π + α)
即cosα
= -cosα
=
1 4
2
∴ sin( 3π + α) = - 1
2
4
课堂小结
公式一、二、三、四都叫做诱导公式. 我们可以用下面一段话来概括公式一~
y
(x, y)
p3 160
200 O
p1 (x, y)
sin 380
sin 20
y
a
2 0
P(x, y)
sin 200
y
a
20A (1,0) sin(20 ) y a
p2 (x, y)
sin160
y
a
利用诱导公式把任意角的三角函数转 化为锐角三角函数,一般按下面步骤进行:
任意负角的 三角函数
线段为半径作一个圆。
已知任意角α的终边与
这个圆相交于点p(x,y), 由于角 180°+α 的终边就
是角α的终边的反向延长线,
角180°+α的终边与单位圆 的交于点p'(-x,-y),又因
p(x,y) -1
1
π
o
1
x
-1 p'(-x,-y)
单位圆的半径 r=1,由正弦
函数和余弦函数的定义得到:
sin y, cos x, tan y ;
设 0°≤α≤90°,对于任意一个 0°到360°的 角β,以下四种情形中有且仅有一种成立。
高中数学必修四三角函数PPT课件
![高中数学必修四三角函数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1aa0c26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a660e63.png)
01
02
03
04
第一象限
正弦、余弦、正切均为正。
第二象限
正弦为正、余弦为负、正切为 负。
第三象限
正弦、余弦均为负、正切为正。
第四象限
正弦为负、余弦为正、正切为 负。
02 三角函数诱导公 式与变换
诱导公式及其应用
诱导公式的基本形式
01
通过角度的加减、倍角、半角等变换,得到三角函数的等价表
达式。
诱导公式的推导
02
正切函数的周期为$pi$,即$tan(x + kpi) = tan x$,其中$k in Z$。
三角函数的奇偶性
正弦函数是奇函数, 即$sin(-x) = -sin x$。
正切函数是奇函数, 即$tan(-x) = -tan x$。
余弦函数是偶函数, 即$cos(-x) = cos x$。
三角函数在各象限的符号
三角恒等变换
和差化积、积化和差等公式及应用
三角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周期性、奇偶性、单调性等
解三角形
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及应用
常见题型解析及技巧点拨
01
三角函数求值问题:利 用同角关系式、诱导公 式等求解
02
三角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应用:判断单调性、周 期性等
03
三角恒等变换的应用: 证明等式、化简表达式 等
余弦定理及其应用
余弦定理的公式表达 在任意三角形ABC中,有$a^2 = b^2 + c^2 - 2bccos A$,以及相应的其他两个式子。
余弦定理的推导 通过向量的数量积和投影进行推导。
余弦定理的应用 用于求解三角形的边和角,尤其在已知三边或两边及夹角 的情况下。同时,也可用于判断三角形的形状(锐角、直 角或钝角)。
三角函数公式(最全)
![三角函数公式(最全)](https://img.taocdn.com/s3/m/6a174f74a98271fe910ef93f.png)
tan(α+β+γ)=(tanα+tanβ+tanγ-tanα·tanβ·tanγ)÷(1tanα·tanβ-tanβ·tanγ-tanγ·tanα)
5、幂级数
c0+c1x+c2x2+...+cnxn+...=∑cnxn (n=0..∞) c0+c1(x-a)+c2(x-a)2+...+cn(x-a)n+...=∑cn(x-a)n (n=0..∞)
cosh x = 1+x2/2!+x^4/4!+…+x2k/(2k)!+…, x∈R
arcsinh x =x - x3/(2*3) + (1*3)x5/(2*4*5) -(1*3*5)x7/(2*4* 6*7)…, x∈(-1,1)
arctanh x = x + x3/3 + x5/5 + …, x∈(-1,1)
上述两式相比可得: tan3a=tana·tan(60°-a) ·tan(60°+a)
6、四倍角公式
sin4a=-4*[cosa*sina*(2*sina^2-1)] cos4a=1+(-8*cosa^2+8*cosa^4) tan4a=(4*tana-4*tana^3)/(1-6*tana^2+tana^4)
7、五倍角公式
5
应用欧拉公式
8、n倍角公式
上式用于求n倍角的三角函数时,可变形为: 所以
其中,Re表示取实数部分,Im表示取虚数部分.而
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ppt课件
![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816b452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f064f44.png)
三角函数诱导公式的重要性
三角函数诱导公式是学习和研究三角函数的基础,是解决三角函数问题的重要工具。
通过诱导公式,我们可以简化复杂的三角函数表达式,求解三角函数的值,以及进 行三角函数的化简和恒等变换。
利用三角函数的和差角公式推导
和差角公式总结
三角函数还有一些和差角公式,如$sin(x+y) = sin x cos y + cos x sin y$和$cos(x+y) = cos x cos y - sin x sin y$。利用这些公式可以推导出一些诱导公式。
具体推导
例如,利用和差角公式,我们可以推导出$sin(180^circ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x) = sin 180^circ cos x + cos 180^circ sin x = cos x$。同样地,利用和差角公式,也可以推导出其他诱导公式。
在工程领域的应用
在工程领域中,三角函数诱导公式被 广泛应用于各种实际问题的解决。例 如,在机械工程中,三角函数诱导公 式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设计和分析机 械零件的力学性能。
VS
在航空航天工程中,三角函数诱导公 式被用于分析和设计飞行器的姿态控 制和导航系统。此外,在土木工程、 水利工程和交通运输等领域中,三角 函数诱导公式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已知$tangamma = -frac{1}{3}$,求 $tan(180^circ + gamma)$的值。
高阶练习题
总结词
综合运用诱导公式解决复杂问题
练习题7
已知$cos(180^circ + alpha) = -frac{4}{5}$,求$sin(270^circ + alpha)$的值。
5.3三角函数诱导公式课件-高一上学期数学人教A版必修第一册
![5.3三角函数诱导公式课件-高一上学期数学人教A版必修第一册](https://img.taocdn.com/s3/m/04f7f2ec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96.png)
任意负角的 三角函数
正角
0~2π
锐角
作业
必做题 课本习题 A组2,3,4.
选做题 课本习题B组1.
课后探究
探究角 - 的终边与 有什么关系?
2 它们的三角函数值有什么关系?
cos(180 ) cos[(180 )]
cos(180 )
cos
所以,原式 cos sin 1. sin (cos)
小结
1、通过例题,你能说说诱导公式的作用以及化任 意角的三角函数为锐角三角函数的一般思路吗?
任意负角的 三角函数
用公式 三或一
锐角的三 角函数
用公式 二或四
cos( ) cos tan( ) tan
y
O P' (-x, -y)
P(x, y) x
合作探究 请大家回顾一下,刚才我们是如何获得这组公式的?
公式二
sin( ) sin cos( ) cos tan( ) tan
角间关系
对称关系
坐标关系
三角函数值关系
温故而知新
xx
于是我们得到一组公式(公式三): sin( ) sin
cos( ) cos tan( ) tan
合作探究
研究角 与 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
公式四
sin( ) sin cos( ) cos tan( ) tan
合作探究
第一象限
锐角
sin( 2k ) sin (k Z)
复习回顾 1、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定义 y
sin y cos x tan y (x 0)
2、公式一x
sin(2k ) sin
P(x,y)
O
x
作用:可以把求任意角的三
cos(2k ) cos
九年级三角函数复习课件PPT(共19张PPT)
![九年级三角函数复习课件PPT(共19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6705c701cfc789eb172dc834.png)
则a= 2 ,∠B= 60°,∠A= 30°.
5.如果 cos A 1 3 tan B 3 0
2
那么△ABC是( D )
A.直角三角形 C.钝角三角形
B.锐角三角形 D.等边三角形
6.直角三角形纸片的两直角边BC为6, AC为8,现将△ABC,按如图折叠,使点A 与点B重合,折痕为DE,则tan∠CBE的值
在Rt△PAD中,∵∠PAD=90°-60°=30°,
AD 3PD, 12 x 3x,
x 12 6( 3 1) 18. 3 1
∴渔船不改变航线继续向东航行,有触礁危险.
8.如图,甲船在港口P的北偏西60°方向,距港口80海里的A 处,沿AP方向以12海里/时的速度驶向港口P.乙船从港口P 出发,沿北偏东45°方向匀速驶离港口P,现两船同时出发, 2小时后乙船在甲船的正东方向.求乙船的航行速度.
谢 谢!
让我们共同进步
(2)两锐角的关系:∠A十∠B=90°
(3)边角的关系:sin A a cos A b tan A a
c
c
b
归纳:只要知道其中的2个元素(至少有一个是边),
就可以求出其余3个未知元素.
四.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
1.仰角和俯角
在进行测量时, 从下向上看,视线与水平线的夹角叫做仰角; 从上往下看,视线与水平线的夹角叫做俯角.
视线
铅 直
仰角
线
俯角
水平线
视线
2.坡度、坡角
坡角:坡面与水平面的夹角叫做坡角,用字母α表示.
坡度(坡比):坡面的铅
直高度h和水平距离l的
比叫做坡度,用字母i表
示,则 i h tan
l
1.3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课件人教新课标
![1.3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课件人教新课标](https://img.taocdn.com/s3/m/bbe237aa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e8.png)
则△ABC一定是直角三角形或等腰三角形.
全优16页基础夯实
如图,设任意角的终边与
单位圆的交点P1(x, y).
则角
2
的终边与
单位圆的交点P2( y, x).
于是:
cos x,sin y;
cos( ) y,sin( ) x.
2
2
诱导公式(五)
-1
sin( ) x cos
2
cos( ) y sin
5
5
5
5
全优16页能力提高
4.在△ABC中,若sin(A+B-C)=sin(A-B+C),则
△ABC一定是( C )
A.等腰三角形
B.直角三角形
C.等腰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 D.等腰直角三角形
【解析】∵A+B+C=π, ∴sin(A+B-C)=sin(A-B+C)等价于 sin(π-2C)=sin(π-2B),即sin 2B=sin 2C. ∴B+C=90°或B=C,
o
. P’
-α的终边
思考:那tan(-ɑ)呢?
. 终边关系
(1,0) x 点的关系 函数关系
角α
-α
关于x 轴对称
P(x,y)
P’(x,-y)
sinα= y sin(-α) = -y cosα= x cos(-α) = x
因此,可得:
公式三:
sin( ) sin cos( ) cos tan( ) tan
2
练习:课本27页2(1)(2)(4)
1.求下列各式的值: (1)sin(-855°); (2)sin 21πcos 4πtan 19π.
436
【解析】(1)sin(-855°)= sin(-3×360°+225°) =sin 225° =sin(180°+45°)
三角函数公式大全(很详细)
![三角函数公式大全(很详细)](https://img.taocdn.com/s3/m/c7cd77f0192e45361166f5b8.png)
高中三角函数公式大全[图]1 三角函数的定义1.1 三角形中的定义图1 在直角三角形中定义三角函数的示意图在直角三角形ABC,如下定义六个三角函数:•正弦函数•余弦函数•正切函数•余切函数•正割函数1.2 直角坐标系中的定义图2 在直角坐标系中定义三角函数示意图在直角坐标系中,如下定义六个三角函数:•正弦函数r•余弦函数•余切函数•正割函数•余割函数2 转化关系2.1 倒数关系2.2 平方关系2 和角公式3 倍角公式、半角公式3.1 倍角公式3.2 半角公式3.3 万能公式4 积化和差、和差化积4.1 积化和差公式证明过程首先,sin(α+β)=sinαcosβ+sinβcosα(已证。
证明过程见《和角公式与差角公式的证明》)因为sin(α+β)=sinαcosβ+sinβcosα(正弦和角公式)则=sin[α+(-β)]=sinαcos(-β)+sin(-β)cosα=sinαcosβ-sinβcosα于是sin(α-β)=sinαcosβ-sinβcosα(正弦差角公式)将正弦的和角、差角公式相加,得到sin(α+β)+sin(α-β)=2sinαcosβ则sinαcosβ=sin(α+β)/2+sin(α-β)/2(“积化和差公式”之一)同样地,运用诱导公式cosα=sin(π/2-α),有cos(α+β)=sin[π/2-(α+β)]=sin(π/2-α-β)=sin[(π/2-α)+(-β)]=sin(π/2-α)cos(-β)+sin(-β)cos(π/2-α)=cosαcosβ-sinαsinβ于是cos(α+β)=cosαcosβ-sinαsinβ(余弦和角公式)那么=cos[α+(-β)]=cosαcos(-β)-sinαsin(-β)=cosαcosβ+sinαsinβcos(α-β)=cosαcosβ+sinαsinβ(余弦差角公式)将余弦的和角、差角公式相减,得到cos(α+β)-cos(α-β)=-2sinαsinβ则sinαsinβ=cos(α-β)/2-cos(α+β)/2(“积化和差公式”之二)将余弦的和角、差角公式相加,得到cos(α+β)+cos(α-β)=2cosαcosβ则cosαcosβ=cos(α+β)/2+cos(α-β)/2(“积化和差公式”之三)这就是积化和差公式:sinαcosβ=sin(α+β)/2+sin(α-β)/2sinαsinβ=cos(α-β)/2-cos(α+β)/2cosαcosβ=cos(α+β)/2+cos(α-β)/24.2 和差化积公式部分证明过程:sin(α-β)=sin[α+(-β)]=sinαcos(-β)+sin(-β)cosα=sinαc osβ-sinβcosαcos(α+β)=sin[90-(α+β)]=sin[(90-α)-β]=sin(90-α)cosβ-sinβcos(90-α)=cosαcosβ-sinαsinβcos(α-β)=cos[α+(-β)]=cosαcos(-β)-sinαsin(-β)=cosαc osβ+sinαsinβtan(α+β)=sin(α+β)/cos(α+β)=(sinαcosβ+sinβcosα)/(c osαcosβ-sinαsinβ)=(cosαtanαcosβ+cosβtanβcosα)/(co sαcosβ-cosαtanαcosβtanβ)=(tanα+tanβ)/(1-tanαtanβ) tan(α-β)=tan[α+(-β)]=[tanα+tan(-β)]/[1-tanαtan(-β)] =(tanα-tanβ)/(1+tanαtanβ)诱导公式•sin(-a)=-sin(a)•cos(-a)=cos(a)•sin(pi/2-a)=cos(a)•cos(pi/2-a)=sin(a)•sin(pi/2+a)=cos(a)•cos(pi/2+a)=-sin(a)•sin(pi-a)=sin(a)•cos(pi-a)=-cos(a)•sin(pi+a)=-sin(a)•cos(pi+a)=-cos(a)•tgA=tanA=sinA/cosA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sin(a+b)=sin(a)cos(b)+cos(α)sin(b)•cos(a+b)=cos(a)cos(b)-sin(a)sin(b)•sin(a-b)=sin(a)cos(b)-cos(a)sin(b)•cos(a-b)=cos(a)cos(b)+sin(a)sin(b)•tan(a+b)=(tan(a)+tan(b))/(1-tan(a)tan(b))•tan(a-b)=(tan(a)-tan(b))/(1+tan(a)tan(b))三角函数和差化积公式•sin(a)+sin(b)=2sin((a+b)/2)cos((a-b)/2)•sin(a)−sin(b)=2cos((a+b)/2)sin((a-b)/2)•cos(a)+cos(b)=2cos((a+b)/2)cos((a-b)/2)•cos(a)-cos(b)=-2sin((a+b)/2)sin((a-b)/2)积化和差公式•sin(a)sin(b)=-1/2*[cos(a+b)-cos(a-b)]•cos(a)cos(b)=1/2*[cos(a+b)+cos(a-b)]•sin(a)cos(b)=1/2*[sin(a+b)+sin(a-b)]二倍角公式•sin(2a)=2sin(a)cos(a)•cos(2a)=cos^2(a)-sin^2(a)=2cos^2(a)-1=1-2sin^2(a)半角公式•sin^2(a/2)=(1-cos(a))/2•cos^2(a/2)=(1+cos(a))/2•tan(a/2)=(1-cos(a))/sin(a)=sin(a)/(1+cos(a))万能公式•sin(a)= (2tan(a/2))/(1+tan^2(a/2))•cos(a)= (1-tan^2(a/2))/(1+tan^2(a/2))•tan(a)= (2tan(a/2))/(1-tan^2(a/2))其它公式•a*sin(a)+b*cos(a)=sqrt(a^2+b^2)sin(a+c) [其中,tan(c)=b/a]•a*sin(a)-b*cos(a)=sqrt(a^2+b^2)cos(a-c) [其中,tan(c)=a/b]•1+sin(a)=(sin(a/2)+cos(a/2))^2•1-sin(a)=(sin(a/2)-cos(a/2))^2其他非重点三角函数•csc(a)=1/sin(a)•sec(a)=1/cos(a)双曲函数•sinh(a)=(e^a-e^(-a))/2•cosh(a)=(e^a+e^(-a))/2•tgh(a)=sinh(a)/cosh(a)常用公式表(一)1。
高中数学课件三角函数ppt课件完整版
![高中数学课件三角函数ppt课件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6f886090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10a5366.png)
单调性
在各象限内,正弦、余弦 函数的单调性及其变化规 律。
最值问题
利用三角函数的性质求最 值,如振幅、周期等参导公式与恒等 式
REPORTING
2024/1/26
7
诱导公式及其应用
01
诱导公式的基本形式
通过角度的加减、倍角、半角等关系,将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值转化为基
8
恒等式及其证明方法
2024/1/26
恒等式的基本形式
两个解析式之间的一种等价关系,即对于某个变量或一组变量的取值范围内,无论这些变 量取何值,等式都成立。
恒等式的证明方法
通常采用代数法、几何法或三角法等方法进行证明。其中,代数法是通过代数运算和变换 来证明恒等式;几何法是通过几何图形的性质和关系来证明恒等式;三角法是通过三角函 数的性质和关系来证明恒等式。
化简为简单的形式。
12
三角函数的乘除运算规则
乘积化和差公式
通过乘积化和差公式,可以将两 个三角函数的乘积转化为和差的
形式,从而简化运算。
商的化简
利用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 可以将三角函数的商转化为简单
的三角函数运算。
倍角公式
通过倍角公式,可以将三角函数 的乘方运算转化为简单的三角函
数运算。
2024/1/26
建立三角函数与数列、概率统计相关 的数学模型
结合计算机编程和数学软件,实现模 型的数值模拟和可视化
2024/1/26
利用数学分析、高等代数等方法求解 模型
22
PART 06
总结回顾与拓展延伸
REPORTING
2024/1/26
23
本章节知识点总结回顾
三角函数图像
正弦、余弦、正切函数的图像 及其周期性、奇偶性等性质。
三角函数定义课件(角度、弧度及基本关系式)
![三角函数定义课件(角度、弧度及基本关系式)](https://img.taocdn.com/s3/m/41ea8d5b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c51556a.png)
$sin 2theta = 2sin theta cos theta$
半角公式
$sin frac{theta}{2} = pm sqrt{frac{1-cos theta}{2}}$
03 弧度制下三角函数关系式
弧长与圆心角关系
弧长公式
$l = rtheta$,其中 $l$ 是弧长,$r$ 是半径,$theta$ 是圆心角的弧度。
正切函数 $tan x$
定义域为 $x neq frac{pi}{2} + kpi, k in Z$,值域为全体实数 $R$。
弧度制下三角函数图像变换
01
平移变换
02
伸缩变换
函数 $y = Asin(omega x + varphi)$ 或 $y = Acos(omega x + varphi)$ 的图像可以通过平移 $varphi$ 个单 位得到。
最值问题和极值点求解
最值问题
余弦函数的最大值为1,最小值为-1。
正弦函数在 $x = frac{pi}{2} + 2kpi$($k in mathbb{Z}$)处取得最大值,在 $x = -frac{pi}{2} + 2kpi$($k in mathbb{Z}$)处取得最小值。
正弦函数的最大值为1,最小值为-1。
3
记忆常用弧度的角度值
与角度转弧度类似,也可以记忆一些常用弧度的 角度值。
转换过程中注意事项和技巧
保持单位一致
在进行角度和弧度转换时,要确保所使用的单位是一致的,避免出 现混淆。
注意精度问题
由于π是一个无理数,因此在转换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精度问题。在 需要高精度计算时,可以使用专门的数学软件或库来进行转换。
(完整版)常用的三角函数公式大全
![(完整版)常用的三角函数公式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5dcdb4544afe04a1b171de3f.png)
2
2
tana+tanb= sin(a b) cosa cosb
积化和差
1 sinasinb = - [cos(a+b)-cos(a-b)]
2 1 cosacosb = [cos(a+b)+cos(a-b)] 2 sinacosb = 1 [sin(a+b)+sin(a-b)] 2 cosasinb = 1 [sin(a+b)-sin(a-b)] 2
三角函数公式
两角和公式
sin(A+B) = sinAcosB+cosAsinB sin(A-B) = sinAcosB-cosAsinB
cos(A+B) = cosAcosB-sinAsinB cos(A-B) = cosAcosB+sinAsinB
tan(A+B) = tanA tanB 1- tanAtanB tanA tanB
万能公式
2tan a
sina=
2
1 (tan a ) 2
2
1 (tan a) 2
cosa=
2
1 (tan a )2
2
a
2tan
tana=
2
1 (tan a ) 2
2
其它公式
a?sina+b?cosa= (a 2 b2 ) ×sin(a+c) [其中 tanc= b ] a
a?sin(a-)b?cos(a) = (a2
tan(A-B) = 1 tanAtanB cotAcotB -1
cot(A+B) = cotB cotA cotAcotB 1
cot(A-B) = cotB cotA
(2024年)高中数学三角函数诱导公式ppt课件
![(2024年)高中数学三角函数诱导公式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2c2552b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e8007a5.png)
波动是物理学中另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在波动问题中,三角函数同样扮演着重 要的角色。利用三角函数诱导公式,可以求解波动方程,得到波的传播速度、波 长、频率等关键参数。
21
拓展延伸:复数域内三角函数性质探讨
复数域内三角函数的定义
在复数域内,三角函数可以通过欧拉公式进行定义。这使得三角函数在复数域内具有了许多独特的性质。
α)等。
12
利用同角关系求值或化简表达式
已知一个角的三角函 数值,求其他角的三 角函数值。
通过同角关系式证明 三角恒等式。
2024/3/26
利用同角关系式化简 复杂的三角函数表达 式。
13
典型例题解析
例题1
已知sinα = 3/5,求cosα ,tanα的值。
2024/3/26
例题2
化简表达式(sinα
5
三角函数值域和极值点
值域
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的值域均为$[-1, 1]$;正切函数的值域 为$R$。
2024/3/26
极值点
正弦函数在$frac{pi}{2} + kpi(k in Z)$处取得最大值1,在 $frac{3pi}{2} + kpi(k in Z)$处取得最小值-1;余弦函数在 $2kpi(k in Z)$处取得最大值1,在$pi + kpi(k in Z)$处取得 最小值-1。
关注三角函数与其他知识点的 联系,如向量、数列、不等式
等。
2024/3/26
26
THANKS
感谢观看
2024/3/26
27
18
05
实际应用举例与拓展延伸
2024/3/26
19
在几何图形中求解角度问题
三角函数公式大全精品PPT课件
![三角函数公式大全精品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aa9dbe1b90d6c85ed3ac68c.png)
3---两角和差公式
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公式 sin(α+β)=sinαcosβ+cosαsinβ sin(α-β)=sinαcosβ-cosαsinβ cos(α+β)=cosαcosβ-sinαsinβ cos(α-β)=c:
公式五: 利用公式一和公式三可以得到2πα与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 sin(2π-α)=-sinα cos(2π-α)=cosα tan(2π-α)=-tanα cot(2π-α)=-cotα
公式六之二 sin(3π/2+α)=-cosα cos(3π/2+α)=sinα tan(3π/2+α)=-cotα cot(3π/2+α)=-tanα
r2 sin2 sin2 2sin sin cos2 cos2 2 cos cos r2 sin2 cos2 sin2 cos2 2sin sin 2 cos cos
r2 11 2sin sin cos cos r2 2 2sin sin cos cos 2r2 1 sin sin cos cos
公式二: 设α为任意角,π+α的三角函数值 与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 sin(π+α)=-sinα cos(π+α)=-cosα tan(π+α)=tanα cot(π+α)=cotα
公式四: 利用公式二和公式三可以得到π-α 与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 sin(π-α)=sinα cos(π-α)=-cosα tan(π-α)=-tanα cot(π-α)=-cotα
三角函数公式及推导(祥尽解释)
三角函数PPT
![三角函数PPT](https://img.taocdn.com/s3/m/5a3cdc46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22.png)
作业:
课本第20页 习题1.2 A组 1、2、6、7、第
9题的(1)(3)题.
•
感 谢 阅
读感 谢 阅
读
17a 17
17a 17
15a 15
2若a 0则r -17a,于是
sin 8a 8 , cos 15a 15 , tan 8a 8
17a 17
17a 17
15a 15
3、已知角的终边在直线y 2x上,求角的sin,cos, tan的值.
解:1当角的终边在第一象限时,
在角的终边上取点1, 2,则r= 12 22 5
又因为②式tan 0 成立,所以角 的终边可能位于
第一或第三象限.
因为①②式都成立,所以角 的终边只能位于第三象限. 于是角 为第三象限角.
反过来请同学们自己证明.
如果两个角的终边相同,那么这两个角的
? 同一三角函数值有何关系?
终边相同的角的同一三角函数值相等(公式一)
其中
利用公式一,可以把求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值,转化为
2023最新整理收集 do
something
1.2.1任意角的三角函数
1、在初中我们是如何定义锐角三角函数的?
P c
sin a c
a
O
b
M
cos b c
tan a b
新课 导入
2.在直角坐标系中如何用坐标表示锐角三角函数?
P
Ob M y
x
新课 导入 3.在直角坐标系中如何用坐标表示锐角三角函数?
横坐标等于0,
无意义,此时
.
(3)由于角的集合(弧度制)与实数集之间可以建立一一
对应关系,三角函数可以看成是自变量为实数的函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B2 yA yB 2 xA xB 2 r sin r sin 2 r cos r cos 2
r2 sin2 r2 sin2 2r2 sin sin r2 cos2 r2 cos2 2r2 cos cos
r2 sin2 sin2 2sin sin cos2 cos2 2 cos cos r2 sin2 cos2 sin2 cos2 2sin sin 2 cos cos
公式七:额外的定义 (也是重要的呀)
sin 2 (sin )2 cos2 (cos )2 tan 2 (tan )2
2---同角三角函数基本关系
⒈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
倒数关系: tanα ·cotα=1 sinα ·cscα=1 cosα ·secα=1
商的关系:
sinα/cosα=tanα=secα/cscα cosα/sinα=cotα=cscα/secα
公式二: 设α为任意角,π+α的三角函数值 与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 sin(π+α)=-sinα cos(π+α)=-cosα tan(π+α)=tanα cot(π+α)=cotα
公式四: 利用公式二和公式三可以得到π-α 与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 sin(π-α)=sinα cos(π-α)=-cosα tan(π-α)=-tanα cot(π-α)=-cotα
1-----诱导公式(之二):
公式五: 利用公式一和公式三可以得到2πα与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 sin(2π-α)=-sinα cos(2π-α)=cosα tan(2π-α)=-tanα cot(2π-α)=-cotα
公式六之二 sin(3π/2+α)=-cosα cos(3π/2+α)=sinα tan(3π/2+α)=-cotα cot(3π/2+α)=-tanα
cos sin sin cos
两角差的正弦
sin sin cos sin sin cos
cos sin sin cos sin cos cos sin
两角和的正切
tan
sin cos
cos sin sin cos cos cos sin sin
用三角形直观表示如下:(图)
1+tan2
2 1tan2
2tan
6---半角公式
半角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也称:降幂扩角公式)
2sin2 α 1 cosα 2
2cos2 α 1 cosα 2
tan α 1 cosα sinα
2
s inα
1 cosα
或也可表示为:
1-cosα sin^2(α/2)=—————
两式相等,化简(或对照得):
cos sin sin cos cos
两角和的余弦
cos cos 由两角差的余弦得 sin sin cos cos
sin sin cos cos cos cos sin sin
两角和的正弦
sin cos 90 cos 90 sin 90 sin cos 90 cos
1-tanα ·tanβ
tanα-tanβ tan(α-β)=——————
1+tanα ·tanβ
(和差公式的证明)
两角差的余弦
令AO=BO=r 点的横坐标为
AOC BOC AOB
y A
(α-β ) B
α
β
(O)C
x
点A纵坐标为
xA r cos yA r sin
点B的坐标为
xB r cos yB r sin
2
1+cosα cos^2(α/2)=—————
2
1-cosα tan^2(α/2)=—————
1+cosα
7---万能公式
2tan θ
1 tan2 θ
sinθ
tan2 θ
2
2
2tan θ
tanθ
2
1 tan2 θ
2
万能公式推导
附推导: sin2α=2sinαcosα=2sinαcosα/(cos^2(α)+sin^2(α))......*, (因为cos^2(α)+sin^2(α)=1) 再把*分式上下同除cos^2(α),可得sin2α=tan2α/(1+tan^2(α)) 然后用α/2代替α即可。 同理可推导余弦的万能公式。正切的万能公式可通过正弦比余弦得 到。
平方关系: sin^2(α)+cos^2(α)=1 1+tan^2(α)=sec^2(α) 1+cot^2(α)=csc^2(α)
证明: Q 在ABC中,ABC 90o
a2 b2 c2 a2 b2
c2 c2 1 sin2 B sin A 1 sin2 cos2 1
同角三角函数关系六角形记忆法
tan tan 1 tan tan
4---二倍角公式 二倍角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也称为:升幂缩角公式)
正弦的二倍角公式: 表示一:sin2α=2sinαcosα
证明:因为 sin( +)=sincos+cossin,令== , 所以,可得:sin2=2sincos
表示二:(以正切表示二倍角)
表示二:
cos2=
1-tan2 1+tan2
證明:cos2=2cos21 = (2/sec2)1 =2/(1+tan2 ) 1 =(1-tan2 )/(1+tan2 )
正切的二倍角公式
2tanα tan2α= —————
1-tan2α
证明:因为由和角公式:
tan( +)= (tan +tan )/(1-tanα.tan ),
三角函数公式及推导(祥尽解释)
1-----诱导公式(之一):
常用的诱导公式有以下几组: 公式一: 设α为任意角,终边相同的角的 同一三角函数的值相等: sin(2kπ+α)=sinα cos(2kπ+α)=cosα tan(2kπ+α)=tanα cot(2kπ+α)=cotα
公式三: 任意角α与 -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 的关系: sin(-α)=-sinα cos(-α)=cosα tan(-α)=-tanα cot(-α)=-cotα
口诀总结
上述的记忆口诀是: 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 公式右边的符号为把α视为锐角时,角k·360°+α(k∈z),-α、180°±α,360°-α所在象限 的原三角函数值的符号可记忆 水平诱导名不变;符号看象限。 各种三角函数在四个象限的符号如何判断,也可以记住口诀“一全正;二正弦;三为切;四 余弦”. 这十二字口诀的意思就是说: 第一象限内任何一个角的四种三角函数值都是“+”; 第二象限内只有正弦是“+”,其余全部是“-”; 第三象限内切函数是“+”,弦函数是“-”; 第四象限内只有余弦是“+”,其余全部是“-”.
上下同除以cos^3(α),得: tan3α=(3tanα-tan^3(α))/(1-3tan^2(α))
正弦三倍角公式推导(证明)
sin3α=sin(2α+α)=sin2αcosα+cos2αsinα =2sinαcos^2(α)+(1-2sin^2(α))sinα =2sinα-2sin^3(α)+sinα-2sin^2(α) =3sinα-4sin^3(α)
六角形记忆法:(参看图片或参考资料链接) 构造以“上弦、中切、下割;左正、右余、中间1”的正六边形为 模型。 (1)倒数关系:对角线上两个函数互为倒数; (2)商数关系:六边形任意一顶点上的函数值等于与它相邻
的两个顶点上函数值的乘积。(主要是两条虚线两端的 三角函数值的乘积)。由此,可得商数关系式。 (3)平方关系:在带有阴影线的三角形中,上面两个顶点上 的三角函数值的平方和等于下面顶点上的三角函数值的 平方。
令== ,
所以,可得:
2tanα
tan2α= —————
1-tan2α
結論:利用tan可以將sin2,cos2,tan2表示出來,
整理如下:
(a) sin2= 2tan /(1+ tan2 ) (b) cos2=(1- tan2 )/ (1+tan2 ) (c) tan2=2tan / (1-tan2 )
sin(π/2-α)=cosα cos(π/2-α)=sinα tan(π/2-α)=cotα cot(π/2-α)=tanα
※规律总结※ 上面这些诱导公式可以概括为: 对于k·π/2±α(k∈z)的个三角函数值, ①当k是偶数时,得到α的同名函数值,即函数名不改变; ②当k是奇数时,得到α相应的余函数值,即 sin→cos;cos→sin;tan→cot,cot→tan. (奇变偶不变) 然后在前面加上把α看成锐角时原函数值的符号。 (符号看象限)
sin2=
2tan 1+tn2
證明:
sin2=2sincos=2 (sin /cos ) .cos2 =2tan/(sec2 ) = 2tan/(1+tan2 )
余弦二倍角公式: 表示一:
cos2=cos2sin2=2cos21=12sin2
证明:因为由和角公式:cos( +)=coscossinsin, 令== 所以,可得: cos2=cos2sin2=2cos21=12sin2
8---三倍角公式
三倍角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
(a)sin3= 3sin 4sin3
證明: sin3 =sin(+2)=sincos2+cossin2
=sin(12sin2)+cos(2sincos) = sin(12sin2)+2sincos2 = sin(12sin2)+2sin(1sin2) = 3sin 4sin3
(b)cos3=4cos3 3cos
證明: cos3=cos(+2)=coscos2sinsin2
=cos(2cos21)sin(2sin cos) = cos(2cos21)2sin2cos = cos(2cos21)2(1cos2)cos =4cos3 3c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