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走进花果山信息窗二
第三单元 走进花果山:10以内加减法的回顾整理(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
第三单元走进花果山:10以内加减法的回顾整理(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10以内加减法的运算规律。
2. 能够熟练地进行10以内加减法的口算和笔算。
3. 能够运用10以内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4.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10以内加减法的运算规律。
2. 10以内加减法的口算和笔算方法。
3. 10以内加减法的应用。
教学重点:1. 10以内加减法的运算规律。
2. 10以内加减法的口算和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1. 10以内加减法的运算规律的掌握。
2. 10以内加减法的口算和笔算方法的熟练运用。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10以内加减法的练习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10以内加减法知识。
2. 提问: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10以内加减法,你们还记得它的运算规律吗?二、新课讲解1. 讲解10以内加减法的运算规律。
2. 示例:讲解10以内加法的运算规律,如:5 3=8,8-3=5。
3. 讲解10以内减法的运算规律,如:8-3=5,5 3=8。
4. 强调:在进行10以内加减法运算时,要注意运算符号和数字的对应关系。
三、练习1. 布置10以内加减法的练习题。
2.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
3. 教师巡视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四、总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的10以内加减法的运算规律。
2. 强调:10以内加减法是基础运算,要熟练掌握。
3. 提醒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可以运用10以内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延伸:1. 布置一些10以内加减法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回家后完成。
2. 家长签字确认,加强家校合作。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练习,帮助学生回顾和整理了10以内加减法的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理解运算规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要加强家校合作,让家长参与到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共同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
重点关注的细节:10以内加减法的运算规律的掌握和口算、笔算方法的熟练运用。
青岛版数学《走进花果山》的教案设计
青岛版数学《走进花果山》的教案设计第一章:认识花果山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花果山的地理位置和特点。
2. 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兴趣和保护意识。
教学内容:1. 介绍花果山的地理位置,让学生在地图上找到花果山的位置。
2. 描述花果山的特点,如山势、植被、动物等。
3. 引导学生思考花果山对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教学活动:1. 图片展示:展示花果山的图片,让学生对其有直观的认识。
2. 地图探究:让学生在地图上找到花果山的位置,并了解其周边环境。
3.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花果山的特点和对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分享讨论成果。
第二章:花果山的数学奥秘教学目标:1. 让学生发现花果山中的数学元素,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2. 让学生通过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教学内容:1. 引导学生观察花果山中的数学元素,如形状、数量、比例等。
2. 让学生通过测量、计算等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花果山的高度、面积等。
教学活动:1. 观察练习:让学生观察花果山的图片,找出其中的数学元素,并进行记录。
2. 小组合作:让学生分组合作,通过测量、计算等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花果山的高度、面积等。
3. 分享成果: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成果,并互相交流、讨论。
第三章:花果山的水果分布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花果山上的水果种类和分布情况。
2. 培养学生对植物生态学的兴趣和保护意识。
教学内容:1. 介绍花果山上常见的水果种类,让学生了解其特点和生长环境。
2. 分析花果山上水果的分布规律,让学生了解植物生态学的原理。
教学活动:1. 图片展示:展示花果山上各种水果的图片,让学生对其有直观的认识。
2.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花果山上水果的分布规律,分享讨论成果。
3. 实地观察:组织学生实地观察花果山上的水果分布情况,让学生亲身体验。
第四章:花果山的动物世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花果山上的动物种类和生态特点。
2. 培养学生对动物多样性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走进花果山10以内的加减法》(信息窗6)课件2青岛版
10
82
( 8 ) + ( 2 )=10 10 -( 8 ) =( 2 )
可以这样分。
10
10
37
( 3 ) + ( 7 )=10 10 -( 3 ) =( 7 )
73
( 7 ) + ( 3 )=10 10 -( 7 ) =( 3 )
可以这样分。
10
46
( 4 ) + ( 6 )=10 10 -( 4 ) =( 6 )
10个桃子分成两堆。你会怎样分?
二、探究新知
98 7 6 54 32 1 10
12 3 4 5 67 8 9
可以这样分。
10
10
19
( 1 ) + ( 9 )=10 10 -( 1 ) =( 9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91
( 9 ) + ( 1 )=10 10 -( 9 ) =( 1 )
可以这样分。
10
28
( 2 ) + ( 8 )=10 10 -( 2 ) =( 8 )
回顾一下
3+7=10 7+3=10 10-3=7 10-7=3
回顾一下
4+6=10 6+4=10 10-4=6 10-6=4
回顾一下
5+5=10 10-5=5
三、知识运用
93 2
7
5
8 6 4
1
连一连
54 3 找朋友
2
(两个数相加等于10)
1
7
6 9 85
28
10 - 6 = 4
82
37
10
64
( 6 ) + ( 4 )=10 10 -( 6 ) =( 4 )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信息窗2被减数是5以内的减法及有关0的减法教案青岛版
走进花果山信息窗二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4 页信息窗2。
教学目标:1.结合详细情景,初步体会减法的意义,能正确计算得数是10以内数的减法。
2.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有条理地思索问题,培育初步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难点:体会减法的意义。
教学具打算:水帘洞挂图学具盒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师:看图上小猴在干什么?你知道图上讲了什么故事?让学生明确图意:图1,树上有5个桃,一只小猴去摘桃。
图2,小猴子去摘桃。
图3,小猴去捉青蛙。
图4,小青蛙吓跑的。
你都从图上发觉哪些数学信息?二、自主探究,合作沟通1.整理信息,提出问题依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如:树上一共有几个桃子?刚才树上有5个桃子,现在有2个了,有几个被小猴子摘走了?……学生提出的问题会有加法的,也会有减法的,加法问题随时解决,减法问题板书在黑板上。
2.独立思索,探究问题以学生提出的某一个问题为例,如:(1)还剩几个桃子?(2)花上还有几只蝴蝶?(3)岸上还有几只青蛙?你能利自己解决这个问题吗?给学生充分的思索时间。
3.小组合作,探究问题把你的想法说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好吗?4.组间沟通,解决问题(1)师:情愿把你们小组的想法说全班同学听吗?老师适时总结:(1)从5里面去掉3,用减法计算。
就可以列减法算式: 5–3= 2(个)。
(2)从4里面去掉2,用减法计算。
就可以列减法算式: 4– 2= 2(只)。
(3)从2里面去掉2,用减法计算。
就可以列减法算式: 2– 2= 0(只)。
(2)相识减号。
老师演示从一个数里去掉一部分,最终学生简单看到去掉的和剩下的部分,而原来的数不简单看到,因此写减法算式时,要着重使学生弄清是从哪个数里去掉的,就要把这个数写在减号的前面。
三、巩固发展,应用问题1.学生自己其他的减法问题,并把想法说给其他同学听。
2.把学生不能解决的问题装进问题口袋。
教学反思:。
青岛版(五年制)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三单元信息窗一:走进花果山
教案标题:青岛版(五年制)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三单元信息窗一:走进花果山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花果山的图片,认识花果山中的各种水果,并能用简单的数学语言描述它们。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数学世界的欲望。
二、教学内容1. 花果山中的水果:苹果、香蕉、橙子、葡萄等。
2. 数一数,比一比:让学生通过数一数、比一比的方式,比较水果的数量和大小。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出示花果山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花果山中的水果。
2. 新课内容: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数一数、比一比的方式,比较水果的数量和大小。
3. 练习:教师出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4. 小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四、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了解他们对新知识的掌握程度。
2. 检查学生的练习题,了解他们的学习效果。
五、教学反思1. 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为他们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每一个学生,及时发现他们的困惑和问题,并给予指导和帮助。
3. 教师应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以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延伸1. 让学生回家后,观察家里的水果,数一数、比一比,和家长一起分享他们的发现。
2. 鼓励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们希望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数学概念,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为他们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同时,我们也希望家长能够配合学校,共同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和数学思维,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注:本教案仅供参考,具体教学过程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是教案中的核心部分,它直接关系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教学目标的实现。
在本教案中,教学过程的设计应注重学生的参与度和互动性,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数学知识。
三 走进花果山 《10以内的加减混合运算》(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 青岛版
三走进花果山:《10以内的加减混合运算》【教材简析】本信息窗采用连环画的形式呈现了小猴模仿小朋友钓鱼的情境。
借助问题引入加减混合运算的学习。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连加连减的基础,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
加减混合运算是一年级数学 10以内加法、减法的一个小总结,是对加、减法知识的延伸,包括对看图列式,计算等题型的解决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 10以内加减混合运算的意义,能正确地口算 10以内的加减混合运算。
2.在学习活动中,经历观察、比较、抽象和概括等思维过程,发展思维能力,构建知识体系。
3.在交流算法过程中,尝试有理有据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培养初步的合作意识。
在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通过数学知识的介绍,体验数学符号的简洁美,感悟数学文化。
【教学重点】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能准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会看图列式,能准确计算。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谈话:小朋友们,我们一起参观了花果山,在上一个信息窗中,同学们用连加连减解决了猴子和兔子数量的变化问题,今天这节课,我们看看又有什么有趣的故事。
【设计意图】本环节利用谈话导入,继续沿用前面参观花果山的情境,激发学生探索问题的欲望。
二、探索新知1.找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课件先出示第一幅图谈话:图上有什么?预设:一个小朋友,三条鱼,五只小猴谈话:仔细看,有什么变化?(出示第二幅图)预设:走了 3只,又来了 1只。
又钓上来 2条,跳走了 1条。
谈话:我们先来重点看看小猴的数量是怎么变化的?这个同学说清楚了小猴的变化的情况。
它是怎么变化的?预设:有走的,有来的。
谈话:你能不能像他这样把小猴子的变化情况说一说?预设:原来有 5只小猴,走了三只,又来了 1只谈话:这个同学用了这样几个词,(课件出示原来......走了......又来了......)把这个信息说的又清楚又明白。
青岛版(五年制)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三单元信息窗一:走进花果山
第三单元:走进花果山课题:信息窗一:走进花果山——5以内的加法教学内容:一年级数学31、32页教学目标:1、结合实际情境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加法的意义,认识加号“+”、学会加法算式的读法,会进行10以内数的加法计算。
2、在观察、操作活动中初步学会思考问题。
3、通过与同伴交流不同的计算方法,体会算法的多样性。
4、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就在身边,初步培养应用意识。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体会加法的含义,能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法。
教学难点:理解与体会加法的含义。
学情分析:小学生想象力丰富,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展开丰富的想象。
教学活动及时间安排:1课时教具学具准备:课件、挂图、小棒。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师:同学们,首先请大家欣赏《西游记》的动画歌曲片段。
(欣赏完毕)同学们,你们知道动画中本领最大的是谁吗?它的家乡在哪里,知道吗?生:齐天大圣——孙悟空生:它的家在花果山……以此导入新课,板书课题:走进花果山1、课件出示课题的主题图:观察花果山上有什么?观察主题图,生自由发言,说出花果山上有猴子、小鸟、桃树、……2、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学生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1.一共有几只猴子?2.一共有几只小鸟?3.一共有几朵花?…….二、自主学习,小组探究:1.引导学生观察到主题图上的一个问题,即解决“有多少只猴子?”的数学问题。
师:哪个同学能解决这个数学问题?一共有多少只猴子?(板书此数学问题)观察主题图,独立解决问题:“有多少只猴子?”生:有5只猴子。
继续让学生想一想如何来计算出“5只猴子”,引导列出算式:3+2=5(只),并说出3和2各表示的含义。
然后教师用小棒演示:用1根小棒表示一只小猴子。
先摆3根小棒,再摆2根小棒,然后把它们合起来就是一共的5只小猴子。
列出算式:3+2=5(只),并说出3和2各表示的含义用小棒演示:用1根小棒表示一只小猴子。
先摆3根小棒,再摆2根小棒,然后把它们合起来就是一共的5只小猴子。
2019年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八单元)第三单元走进花果山
2019年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八单元)第三单元走进花果山一、教材分析:本单元教学的内容是:10以内的加法;0的加法;10以内的减法;0的减法;10以内的连加、连减;10以内的加减混合运算以及“探索规律”等内容。
本单元是在认识了10以内的数的基础上来学习的。
它是进一步学习20以内数加减法的基础,也是今后学习更复杂计算的基础。
本单元内容是全册教材的重点内容之一,在整个小学数学学习过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教师要尊重学生的认识基础,结合教材创设的情境、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组织丰富、有效的数学活动,促使学生在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学会知识、提高能力。
二、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初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初步了解交换相加两个数的位置得数不变,能正确、熟练地口算10以内数的加减法,会口算10以内的两步加减式题。
2、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有条理地思考问题,了解同一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
3、交流多种算法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养成初步的合作意识。
在用10以内的加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的过程中,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三、教学重点:初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体会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能正确地进行口算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
四、教学建议:1、充分利用教材所提供的“情境串”,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有利于发现并提出问题的学习情境。
2、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初步理解加减法的含义。
通过有关的操作练习进一步体验加减法之间的联系,从而加深对加减法意义的认识。
3、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各自的计算方法,倡导方法多样化。
4、充分利用多样化的练习方式,提高口算能力。
5、注意培养学生的初步的应用意识。
6、对本单元的知识技能评价,不仅要考察学生能否正确、熟练地口算10以内数的加减法,还要考察学生是否能有条理地思考问题,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还要考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
青岛版(2024)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走进花果山一一6~10数的认识和加减法》教案及反思
青岛版(2024)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走进花果山一一6~10数的认识和加减法》教案及反思一、教材分析:《走进花果山一一6~10数的认识和加减法》是青岛版(2024)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的一部分。
本课主要内容是让学生认识数字6到10,并掌握这些数字的加减法运算。
通过“走进花果山”的主题,教材以生动有趣的故事和情境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数的概念和基本的加减法运算。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认识 6~10 各数,会正确地数、读、写这些数。
2.让学生认识 6 - 10 各数,能正确地数出数量在 6 - 10 的物体的个数,会读、会写这些数,并会用这些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
3.理解加减法的意义,能正确计算 6~10 的加减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使学生掌握 6 - 10 数的顺序,会比较它们的大小,掌握6 - 10 的加减法计算方法。
3.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感受数学的魅力。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认识 6~10 各数,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
2.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正确计算 6~10 的加减法。
【教学难点】:1.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2.理解加减法的含义,能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感和运算能力。
四、学情分析:一年级学生对数字和基本的加减法已有初步认识,但对6到10的数字和加减法运算的掌握程度不一。
学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模仿能力,但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需要通过生动有趣的方式进行教学。
五、教学方法和策略:1.情境教学法:创设“走进花果山”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数学知识,提高学习兴趣。
二走进花果山信息窗2 8、9的认识和加减法( 课件)青岛版(2024)数学一年级上册
小试牛刀 (选题源于《典中点》)
2.分一分,数一数,算一算。
9 18
9 27
1 89 9 1 8 8 19 9 8 1
27 9 9 2 7 72 9 9 7 2
当堂检测
1.各有几片花瓣?连一连。
(选题源于课本练习应用)
当堂检测
2.接着画。
(选题源于课本练习应用)
当堂检测
3. 在○里填上“>”“<”或“=”。
<
=
>
<
=
<
>
>
(选题源于课本练习应用)
当堂检测
4.填一填。
6
6
3
(选题源于课本练习应用)
当堂检测
5.看图列算式。
72 9 27 9 92 7 97 2
(选题源于课本练习应用)
358 538 835 853
当堂检测
6.看图列算式。
36
(选题源于课本练习应用)
17
当堂检测
7. 讲数学故事。
4只 5只 9- 4 5
9
9
9 像勺子能盛饭
你问我说
你会拨一拨,比一比吗?
7添上1是8,8添 上1是9。
7<8
8< 9
你问我说
一共有几只蝴蝶?从前往后数,第8只蝴蝶是什么颜色?
你问我说
一共有几只蝴蝶?从前往后数,第8只蝴蝶是什么颜色? 第1 第2 第3 第4 第5 第6 第7 第8
123456 7 89
一共有9只蝴蝶。 从前往后小试牛刀 (选题源于《典中点》) 1.照样子,写一写。 略
小试牛刀 (选题源于《典中点》)
2.(易错题)数一数,将 下面每种图形的个数 填入表格。
一年级数学上册《走进花果山----走进花果山》教案
一年级数学上册《走进花果山----走进花果山》教案一年级数学上册《走进花果山----走进花果山》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连减的意义;2.明确连减的计算顺序,能根据现实情境解释计算顺序的合理性;能够正确的进行计算。
3.让学生进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连减的意义;明确连减的计算顺序,能够正确的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能够正确的进行计算,解决有关问题。
教具准备:教学课件、实物投影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师生谈话:夏天来了,花果山上更热闹了。
调皮的小猴子在跳水嬉戏,引来了许多小兔子观看,大家想去看看吗?板书课题:小猴跳水1.出示主题图,仔细看图,从图中你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重点强调数量的变化。
)2.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那些数学问题?(如果学生有困难,可加以引导。
)3.板书问题:树上还剩几只小猴子?二、自主合作,解决问题问题:树上还剩几只小猴子?出示探究提示1.先跳下1只,用加法还是减法?怎样列算式?2.再跳下2只小猴,怎样列式?3.算式中,5、1、2各表示什么?4.怎样计算?活动方式:学生独立思考后,在小组内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怎样计算的,强调: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教师巡视,收集不同做法,必要时个别指导,让学生明白运算顺序。
21教育网三、汇报交流,评价质疑质疑1. 这个减法和以前的减法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这个减法和昨天学习的“连加”有什么相同的'地方?2.像这样几个数相减的算式我们叫它“连减”(板书),可以怎样读呢?3. “连减”按照怎样的顺序运算?预设1.这个减法是3个数连减,以前的减法是2个数相减。
这个减法和昨天学习的“连加”都是分两步计算的。
(都是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的。
)2.连减式5-1-2=2可以读作:5减1减2。
3. “连减”是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的。
四、抽象概括,总结提升今天我们学了什么?小朋友们有什么收获?五、总结像这样几个数连续相减的算式叫“连减”;“连减”是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
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集体备课
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集体备课第三单元:走进花果山――10以内数的加减法一、教学内容本单元教材的主要内容是10以内数的加法,0的加法,10以内数的减法,0的减法,10以内数的连加,连减,1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等。
本单元的学习基础是学生熟悉10以内的数字。
它是学习20以内数的加减法最直接的基础,也是未来学习更复杂计算的重要基础。
本单元的内容是整本教材的重点之一。
它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应特别重视这一单元的教学。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初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理解加减法之间的内在联系,正确的口算。
教学难点: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有条理的思考问题,了解统一问题可以用不同方法解决是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正确掌握学习方法是关键。
三、学习目标知识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初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初步了解交换相加两个数的位置得数不变。
2.能正确、熟练地计算10以内数的加减,能计算10以内数的两步加减。
能力目标: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有条理地思考问题,了解同一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
情感目标:在交流各种算法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经验,并初步培养合作意识。
在用10以内数的加减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四、教科书分析本单元是在学生认识了10以内数的基础上来学习的。
它是学习20以内加减法的最直接的基础,也是今后学习更复杂计算的重要基础。
本单元教学的主要内容是:10以内的加减法;0的加减法;10以内数的连加连减;1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还安排了“探索规律”等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认知基础,结合教材创设的情景,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组织丰富有的数学活动,促使学生在主动探究、合作交流过程中,学会知识,提高能力。
五、教学措施1.本单元提倡的学习方式是联系生活经验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
教学时,教师要给学生创造条件,放手让学生去观察、操作、尝试。
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八单元)第三单元走进花果山
第三单元走进花果山——单元分析一、教材分析:本单元教学的内容是:10以内的加法;0的加法;10以内的减法;0的减法;10以内的连加、连减;10以内的加减混合运算以及“探索规律”等内容。
本单元是在认识了10以内的数的基础上来学习的。
它是进一步学习20以内数加减法的基础,也是今后学习更复杂计算的基础。
本单元内容是全册教材的重点内容之一,在整个小学数学学习过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教师要尊重学生的认识基础,结合教材创设的情境、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组织丰富、有效的数学活动,促使学生在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学会知识、提高能力。
二、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初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初步了解交换相加两个数的位置得数不变,能正确、熟练地口算10以内数的加减法,会口算10以内的两步加减式题。
2、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有条理地思考问题,了解同一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
3、交流多种算法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养成初步的合作意识。
在用10以内的加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的过程中,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三、教学重点:初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体会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能正确地进行口算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
四、教学建议:1、充分利用教材所提供的“情境串”,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有利于发现并提出问题的学习情境。
2、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初步理解加减法的含义。
通过有关的操作练习进一步体验加减法之间的联系,从而加深对加减法意义的认识。
3、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各自的计算方法,倡导方法多样化。
4、充分利用多样化的练习方式,提高口算能力。
5、注意培养学生的初步的应用意识。
6、对本单元的知识技能评价,不仅要考察学生能否正确、熟练地口算10以内数的加减法,还要考察学生是否能有条理地思考问题,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还要考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
四、本单元建议课时数:18课时。
最新学年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带反思)
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学计划一、学生情况分析一年级小学生年龄小,好动、易兴奋、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尤其是刚入学时,40分钟的课堂学习对于他们来说真的很难。
针对这些特点,应想方设法运用各种手段来激发学生专心听讲的兴趣,从而培养好习惯。
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及时个别辅导,对于优秀生尽量让他“吃得饱”。
一年级学生刚进入小学学习,新的学习和生活对孩子们来说充满了好奇和有趣,对学校的一切都充满了新鲜感。
此时正是对他们进行养成教育的关键时刻,因此,作为教师一定要以爱心、恒心来引导学生,指导家长,共同让孩子们慢慢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养成良好的习惯。
二、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情景,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比如建立学生课堂发言的“奇思妙语录”等。
三、教材分析本册教材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选取学生熟悉的、新颖的、感兴趣的内容为素材,目的是有计划地引导学生认识自己、认识家庭、认识学校、认识社会、了解自然。
使学生能观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体会学习数学的现实意义。
主要包括以下教学内容:数与代数领域:海底世界——数数;一、快乐的校园——10以内数的认识;三、走进花果山——10以内数的加减法;五、海鸥回来了——11~20各数的认识;七、小小运动会——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空间与图形:四、有趣的游戏——认识位置;六、谁的手儿巧——认识图形;统计与概率:二、妈妈的小帮手——分类和比较;实践与综合应用:实践活动——找找周围的数;教材生活性强,生动有趣。
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三单元教案
数学教案——青岛版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走进花果山城南镇第一小学一年级贾宝伟5855136第三单元29——45页单元备课本单元学生认识了10以内的数的基础上来学习的。
它是学习20以内数加减法最直接的基础,也是今后学习更复杂的计算的重要基础。
本单元主要内容是:10以内数的加法;0的加法10以内的减法,0的减法;10以内数的连加连减;10以内的加减混合运算。
在本单元结束时还安排了“探索规律”等内容。
初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体会他们之间的内在联系、正确口算、是本单元的重点。
教学目标:基础知识:1、合具体情景,初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初步了解交换相加两个数的位置得数不变,能真确、熟练的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会口算10以内的两步加减法式题。
2、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有条理的思考问题,了解不同的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
3、在交流多种方法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养成初步的合作意识。
在用10以内数的加减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观察、理解能力,渗透简单的函数思想。
思想教育:使学生体会生活里有很多计算的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逐步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数学意识。
课时安排:15课时第一课时加法的初步认识一、教学目标:1.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建立加法的概念,理解加法的意义.2.认识“+、=”以及它们的书写方法,会读写加法算式.二、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初步建立加法的概念.教学难点:理解加法的意义.三、教法学法:教法: 讲授法学法 :练习法尝试法四、课前准备:课件圆片五、教学过程设计:(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你们看,谁来了?(演示动画“加法的初步认识”)师:小猴子听说同学们都很有本领,想来考考你们,你们怕不怕?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它给我们出了什么样的题目.继续演示动画“加法的初步认识”师:看图说出:左边有几个小跳棋,右边有几个小跳棋,一共有几个小跳棋?生:左边有1个小跳棋,右边有1个小跳棋,一共有2个小跳棋.问:也就是几和几组成几?生:也就是1和1组成2.(继续演示动画“加法的初步认识”)问:你能看图直接说出是几和几组成几吗?学生看图回答.问:这幅图呢?(继续演示动画“加法的初步认识”)师:同学们回答得非常正确,看!小猴子拿着桃子来奖励你们了.(继续演示动画“加法的初步认识”)问:小猴子左手拿了几个桃子?右手呢?合并起来一共是几个?师:把小猴子左手的1个桃子和右手的1个桃子合并在一起((继续演示动画“加法的初步认识”),求一共是多少?就要把两个数加起来,用加法计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加法的初步认识”.(板书课题)(二)学习新知1、建立加法概念师:要做加法,我们首先就要认识一位新朋友,它的名字就叫加号,你们看,这就是加号(出示“+”),加号表示“合并起来”的意思.师:要把小猴子左手的1个桃子和右手的1个桃子合并起来,写成加法算式是:1+1问:1和1合并起来是多少?生:是2.师:所以1加1就等于2(板书=2),“=”叫等号,2是1和1合并起来的得数.这个算式读作:1加1等于2.学生练习读算式.问:谁能结合这幅图说一说“1+1=2”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生:1+1=2表示把左手的1个桃子和右手的1个桃子合并起来,一共是2个桃子.2.进一步认识加法含义(1)继续演示动画“加法的初步认识”问:有几个小朋友做游戏?又跑来了几个?求“一共有几个小朋友”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用加法?谁会列式?(板书:2+1=3)问: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教师要让学生反复地说,并且要让学生说熟练一些。
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3 走进花果山 信息窗 (13)
走进花果山信息窗二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0页的信息窗二。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初步了解交换相加两个数的位置得数不变。
学习有关“0”的加法,并能正确计算。
2. 数学过程与方法目标:使学生学会有条理地思考问题。
3. 情感与态度目标:感受自己身边的数学知识,体会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出示野餐全景图师:花果山里热闹极了,小朋友也来这里野餐,和小猴们成了朋友,请同学们找一找都有哪些信息?愿意讲给大家听一听吗?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生:我看见图上左边树上有5只小猴,右边的树上有3只小猴;左边树上有5个桃子,右边树上没有桃子……(教师注意引导学生说完整的话)二、提出问题师:根据我们找到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学生可能提出以下问题:一共需要几根火腿肠?一共有几个桃子?一共有几个同学?一共有几朵花?一共有几个书包?……三、解决问题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引导学生解决:要求每人一根火腿肠,需要几根?该怎样想?1. 学生独立思考,想解决问题的方法。
2. 小组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如果有必要,教师引导学生把算有多少根火腿肠转化成算有多少个同学就知道需要几根火腿肠。
3. 让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教师板书: 3+4=7 4+3=74. 观察,比较两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交换相加两个数的位置得数不变。
(教师不必要求学生准确叙述,只要说清楚意思就行)5. 巩固练习4+1= 5+4= 6+2= 7+3=1+4= 4+5= 2+6= 3+7=6. 你还能解决哪些数学问题?然后让学生自主选择刚才提出的问题,独立解决。
四、走进生活你能用加法解决生活中的哪些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