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治疗上热下寒的方法

合集下载

如何改进上热下寒

如何改进上热下寒

如何改进上热下寒上热下寒是现代人广泛的一种病症,其主要表现是热证与寒证并存:长期性易上火,一直牙龈肿痛、舌疮、慢性咽喉炎、失眠症,此外又具体表现出很多寒性体质病症,如舌体胖大、小鱼际泛白、脚部冰凉等。

那么如何改进上热下寒呢?一起来看看吧。

如何改进上热下寒1.合理膳食少吃重囗味的食物,以及一些凉性食物的食物,多吃些口味淡、温和食物,来缓解身体上身热,下身寒的病症,每天的营养搭配要周期性,一日三餐,无须饥一顿饱一顿,八分饱最好,要注意牛羊肉、朝天椒等食物对于这类体质来讲是发性食物,最好是无须吃,面点、白米饭、白木耳、水果蔬菜等,是首选,是可以调理身体的,对健康是有利的。

2.适当运动健身适当的运动健身可以使气血秩序井然运作流通性,去到该去的地域。

进到冬季之后,身体血气一开始封藏,不适合明显、高耐磨的运动健身,而这时候训练八段锦便是十分合适的选择。

3.作息时间表调调整不要熬夜,经常熬夜是会促进人体的各行各业全是会遭到伤害,内分泌紊乱出现失调的情况,进而便会导致免疫能力出现减少,很容易遭到一些外在病菌的入侵,会加重上热下寒的病症,因此每天尽量要早一点休息,让身体各处都得到一个充足的疗养,是可以提高人体基础代谢和身体排毒的专业能力,减轻身体的工作压力,进而缓解上热下寒的病症。

4.中药泡脚用艾叶泡脚也是去虚热,引火归元很好的方法。

每晚锲而不舍用温开水洗脚三十分钟,浸到浑身上下稍微出汗,再好吃一些温水,并且少吃一些寒凉食物,注意休息,以通调五脏六腑,有利于气血的止脱生发。

那般因虚热、寒火导致的头面部、咽喉的不适全是会大大提高。

5.艾炙调理依据艾灸疗法可以把气血由上向下正确对待。

艾炙要多灸涌泉、足三里、三阴交,要让热流顺通,能一直传到脚里面去。

可是灸脚部前先灸中脘穴,关元穴,气海穴,让气往下沉。

最好到医院进行专业治疗,切勿在家里独立操作过程。

以上内容就是如何改进上热下寒的相关详解,希望以上内容可以帮助到大家,祝你们生活起居高兴,身体健康。

艾灸养生牢记 凉上暖下温中央三大法则

艾灸养生牢记 凉上暖下温中央三大法则

艾灸养生牢记凉上暖下温中央三大法则凉上防止上火及心脑血管疾病凉上就是凉脑,是指让头部尽量适应自然温度的变化,不要稍微降温就马上戴帽子、包围巾。

1火热最易上攻头部头为诸阳之会,人体六条阳经全都上升至头部,胸上至头的阳气最为充足,也较为耐寒。

统辖火的心在上,故火热之邪也易循经上攻于头部,出现头昏头胀、眩晕等多种病症。

另外,此时人体本就极易上火,心情易急躁,易使血黏度增高,加上气候寒暖反复,心血管疾病患者防不胜防,所以秋冬季是心脑血管疾病高发季节,如脑血栓,冠心病等的发病率占全年发病总人数的69.5%。

如果此时头部过度保暖是大忌。

2如何凉上?冷水洗面用冷水洗脸,往往能清醒头脑,提高思维能力,长年坚持能预防感冒。

有高血压等血管疾病的人,可将脸和双手浸泡入冷水之中,迫使鼻、脸部位甚至整个上半身血管收缩,提高抗御风寒的能力。

艾灸下肢穴位,引火下行上身部位的穴位少灸,灸完后可以从下腹部或者后腰邸部的八�s、足三里、涌泉从上到下的艾灸,打通中间的障碍以引火下行。

暖下补肾强身,激发一身之阳气,—暖下就是暖足部。

1“若要安,脚要暖”脚离心脏最远,号称人体第二心脏,血供缓慢,保暖功能差,易遭寒邪侵袭,如果不把它的温度保护好了,人体的气血运行就会受到影响。

下肢循环不好,不只是脚的问题,包括膝关节和泌尿生殖系统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2灸涌泉,常泡脚,乃暖下之本脚常热”最简单的方法是泡脚,可以有效驱除寒气,温暖全身。

夜晚就寝前热水泡脚,撒点花椒或者艾草,泡到微微发汗为止,可以消除疲劳,改善睡眠,提升免疫力。

还可以经常艾灸足底的涌泉穴,这是肾经首穴,艾灸时能感受到全身热量的涌动,还能滋阴降火。

温中央保护好先天后天—这里的中央就是指腰腹部。

1中央一凉,上下失守现在年轻人中特别流行露脐装或低腰装,其实是既伤了先天,又伤了后天。

古人认为背为阳,腹为阴。

而肚脐是阴中之阳,代表着后天。

后背的腰眼则是阳中之阴,代表着先天。

像年轻人前面露脐,后面露腰,透阴透阳,就会使纯阴阳之气外浮。

艾灸五穴位祛湿散寒丰隆穴健脾祛湿

艾灸五穴位祛湿散寒丰隆穴健脾祛湿

学习辅助网 夏季时节,气温高,湿度大,这样的环境会让身体内积聚湿气,湿邪会严重影响到身体的健康,所以夏季时节我们要注意做好祛湿的工作,那么该如何祛湿呢?艾灸五穴位可帮助温通经络散寒祛湿,在《神农本草经》中有记载:“艾叶具有温经止血、祛寒止痛之功效,以之灸火,能透诸经而除百病。

”所以,艾灸能够温通经络,散寒祛湿。

下面就为大家介绍夏季祛湿艾灸疗法,一起来学学吧!中脘穴中脘穴位于腹部正中线,脐上4寸的位置上。

每天艾灸10-15分钟,能有效缓解胃部不适的症状,同时有助于祛湿。

解溪穴解溪穴位于脚背、踝关节活动的凹点。

这个穴位是全身祛痰祛湿的穴位,对于解除下肢的水肿有较好的效果。

每日对解溪穴艾灸15分钟,坚持一段时间,能够很好祛湿。

关元穴关元穴位于脐下3寸的位置,属于养生保健的穴位。

长期对关元穴施灸或者艾灸有助于调理气血、补肾固精。

每日可以艾灸10-15分钟,能够帮助祛湿。

足三里穴足三里穴位于外膝下3寸、胫骨外侧一横指处的位置,艾灸10-15分钟,坚持一段时间,就可以看到祛湿的效果。

丰隆穴丰隆穴位于小腿外侧的中点,肌肉较为鼓起的位置,针对这个穴位祛湿,效果较佳。

每日艾灸15分钟可以有效健脾祛湿。

一般,艾灸都是选用艾条灸,所以艾条的质量决定了艾灸的效果,用高质量的艾条灸,祛湿的效果最佳。

那要如何挑选好的艾条呢?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方法:1、看外观好的艾条中的艾绒是土黄色的,非常柔软细腻;而普通的艾条的艾绒是偏青色的,看上去非常粗糙。

2、闻味道高质量的艾条的味道是温和的,闻起来清香舒服,而普通的艾条闻起来很刺鼻,非常不舒服。

3、艾灸感觉用好的艾条灸,皮肤感觉很温暖,温热的感觉慢慢渗入皮肤,较为舒服;而差的艾条就会有烧灼感,感觉刺痛。

并且,好的艾条燃烧的时间偏长。

4、不要选无烟艾条无烟艾条在碳化的过程中已经加入化学粘合剂,已经失去艾的药性,不能起到祛湿的作用。

专门针对身上的5个穴位进行艾灸,祛湿的效果能更快见效,大家不妨来试试。

上热下寒,先通中焦:疏通三焦,中医给出这些方法

上热下寒,先通中焦:疏通三焦,中医给出这些方法

上热下寒,先通中焦:疏通三焦,中医给出这些方法今天是大年三十,老郝也终于要放假了,可惜私信留言可没放假。

这不,一大早还有一个放假已经好些天的大学生给我留言:寒假回湖南,因为家里湿冷,手脚也冰冷,就经常出去吃火锅,结果现在又是满嘴溃疡了。

眼看着春节的大餐无福消受,这该怎么办?其实,刚看完她的描述,我心里基本有底了,这多半是中焦不通导致的“上热下寒”。

说起中焦,我们先了解一下它的总称——三焦:所谓三焦,其实是中医上的特有名字,属于六腑之一。

顾名思义,三焦是上焦、中焦、下焦的总称。

《难经》中对三焦的阐述:“上焦者,在心下、下膈;中焦者,在胃中脘,不上不下;下焦者,当膀胱上口”。

也就是说,以膈为界限,膈膜以上至胸口为上焦,膈膜以下至胃为中焦,十二指肠以下至膀胱为下焦。

那么,这种“上热下寒”的症状,问题为什么出在中焦上呢?上热下寒,是中焦不通所致中医认为,中焦不通,是“百病之源”。

《中藏经》中说:“三焦者,人之三元之气也”,而中焦处于上焦、下焦之间,是气血生化的场所,更是保证五脏六腑相通的枢纽。

因此,保持中焦畅通,是健康的根本。

当中焦不通时,体内的毒素不能及时排出;气血不畅通,就会形成“气滞血瘀”、“阴阳失衡”的症状。

当中焦淤堵,上焦的气机滞阻无法下行,就会出现咽喉不适、口腔溃疡等症状。

此外,因为气血通行不到下半身,也常会造成“上热”却“下寒”。

因此,要解决“上热下寒”的问题,关键在于“通三焦”。

针对这个问题,中医上可通过艾灸穴位来解决。

艾灸穴位,通三焦通三焦的第一种方法是“引火下行”,也就是通过艾灸下焦和腿上的穴位来“引火”。

常用的穴位有足三里穴、三阴交穴和涌泉穴等。

在艾灸之前,还可以先用热水泡脚,脚暖和了,经络也就通了,上焦的火自然就被“引下来”了。

第二种方法是“重灸关元”。

关元穴是元阴和元阳之气闭藏的门户,通过艾灸这个穴位,能够使命门真火旺盛,元气得到补充,自然会将外面的热量收回来,上火的症状也会自动消失。

又上火又怕冷,上热下寒体质怎么调?今天彻底讲清楚

又上火又怕冷,上热下寒体质怎么调?今天彻底讲清楚

又上火又怕冷,上热下寒体质怎么调?今天彻底讲清楚“上热下寒,就是阳不归位”上热下寒是现代人最常见的一种症状,其主要表现是热证与寒证并存:常年上火,总是口腔溃疡、舌疮、慢性咽炎、失眠,同时又表现出很多体寒症状,如舌体胖大、大鱼际发青、下肢冰凉等。

在饮食上,这类人群也非常挑剔,吃点儿热的就上火,吃点儿寒的就伤阳,只能吃温的东西。

中医认为,上热下寒其实有更确切的表述方式:“真寒假热”,或“阳不归位”。

《黄帝内经》里说:“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人之伤于寒也,则为病热”。

这句话指出“寒为热病之因”,体内寒邪过盛,就会把阳气排斥在外,阳气上浮外散,就会表现为上部热象,人就会出现上火症状。

也就是说,体寒是上火的根源!“实火虚火,如何区分?”有些朋友上火之后,首先想到的就是用败火药,却常常陷入越吃越严重的怪圈,这种情况八九不离十都是上热下寒。

因为上热下寒是体寒所致,而败火药属寒凉之物,服用它们只会让你寒上加寒、虚上加虚,越治火越大!所以,在对付上火之前,你得先分清楚到底是实火还是虚火?实火:从来不上火,但吃了一些东西后,突然上火了,多半是实火;虚火:经常出现口腔溃疡、舌疮、青春痘、失眠之类的上热症状,喝了凉茶之后会好一点,但不喝的时候又不行了,并且反复发作。

火的属性不同,治法自然也不同。

一句话:实火用泻法,主要是清热、降火,建议服用败火药(如牛黄解毒丸);虚火用补法,主要是补阳、滋阴。

并且,针对虚火,补阳与滋阴并不矛盾。

因为阳气越弱,体寒越重,脾胃越虚,而脾胃乃气血生化之源,脾胃虚弱,气血津液就会不足,身体就会燥热。

所以,常年虚火的人,身体往往都是阴阳俱虚。

“上热下寒,怎么形成的?”阳主升,阴主降。

但是,如果阳一直在上,阴一直在下,就是阴阳分离,说明阴阳二者没有交集了,你是你,它是它,那就无法构成对立制约、互根互用的关系,二者之间都没有互动了,当然不会产生任何关系、任何变化。

反之,只有阳在下,自下而升,阴在上,自上而降,二者才能发生关联,有了关联才能对立制约、互根互用、消长平衡、相互转化,这才叫“阴阳交感”。

上焦火,下焦寒,中焦不通疾病生!打通三焦经的简单方法,赶紧看~

上焦火,下焦寒,中焦不通疾病生!打通三焦经的简单方法,赶紧看~

上焦⽕,下焦寒,中焦不通疾病⽣!打通三焦经的简单⽅法,赶紧看~中国最古⽼的医术之⼀,⼀根艾条可治疗失眠,便秘,减肥,美容,暖宫,助孕,体虚体寒,腰颈肩腿,乳腺,消化不良等400种疾病,做艾灸为家⼈健康保驾护航,艾与不艾的区别坚持3个⽉就显现出来。

长按指纹扫描处识别图中⼆维码点关注可以边看边听王⽼师的艾灸微课堂上热下寒,来打通三焦经吧来⾃艾灸祛百病00:0012:17三焦,是脏象学说中的⼀个特有名称。

三焦是上焦、中焦、下焦的合称,为六腑之⼀,属脏腑中最⼤的腑,⼜称外腑、孤脏。

主升降诸⽓和通⾏⽔液,在五⾏属⽕,其阴阳属性为阳。

价值连城的三焦经动态图三焦的解剖形态对三焦解剖形态的认识,历史上有“有名⽆形”和“有名有形”之争。

即使是有形论者,对三焦实质的争论,⾄今尚⽆统⼀看法。

但对三焦⽣理功能的认识,基本上还是⼀致的。

三焦,作为六腑之⼀,⼀般认为它是分布于胸腹腔的⼀个⼤腑,惟三焦最⼤,⽆与匹配,故有“孤府”之称。

正如张景岳所说:“三焦者,确有⼀腑,盖脏腑之外,躯壳之内。

包罗诸脏,⼀腔之⼤腑也”(《类经.脏象类》)。

三焦关于三焦的形态,作为⼀个学术问题,可以进⼀步探讨,但是,这⼀问题对脏象学说本⾝来说并不是主要的。

因为脏腑概念与解剖学的脏器概念不同,中医学将三焦单独列为⼀腑,并⾮仅仅是根据解剖,更重要的是根据⽣理病理现象的联系⽽建⽴起来的⼀个功能系统。

总观三焦,膈以上为上焦,包括⼼与肺;横膈以下到脐为中焦,包括脾与胃;脐以下⾄⼆阴为下焦,包括肝、肾、⼤⼩肠、膀胱、⼥⼦胞等。

其中肝脏,按其部位来说,应划归中焦,但因它与肾关系密切,故将肝和肾⼀同划归下焦。

三焦的功能实际上是五脏六腑全部功能的总体。

三焦的⽣理功能1、通⾏元⽓:元⽓(⼜名原⽓)是⼈体最根本的⽓,根源于肾,由先天之精所化,赖后天之精以养,为⼈体脏腑阴阳之本,⽣命活动的原动⼒。

元⽓通过三焦⽽输布到五脏六腑,充沛于全⾝,以激发、推动各个脏腑组织的功能活动。

中焦不通上热下寒的治则

中焦不通上热下寒的治则

中焦不通上热下寒的治则
上焦热、下焦寒、中焦不通的病症可以通过用甘草泻心汤来调理。

上焦热、下焦寒、中焦不通的病症主要是由于脾胃虚弱导致气血不足而运行不畅,肝阴不足以制阳,肝火旺盛,所以上焦热,脾虚无以生化气血,不能温暖下焦,导致下焦寒。

主要表现为口舌生疮、溃疡糜烂,咽喉肿痛以及头面部的疔疮疖肿,腹部胀满,大便稀溏,下肢寒凉,腰部冷痛,如坐水中。

运用甘草泻心汤,打通中焦脾胃扶正,正气内存邪不可干,引火下行是祛邪,扶正祛邪双管齐下,既治标又治本。

此外还可配合一些非药物治疗方式进行综合调理,如清淡饮食、适量运动、保证充足睡眠,进行针灸、艾灸等。

中医治疗须经辨证论治,患者如有不适,建议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不要自行随意用药,以免产生不良反应。

排湿气和寒气的艾灸方法

排湿气和寒气的艾灸方法

排湿气和寒气的艾灸方法艾灸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通过在人体穴位点进行燃灸而达到治疗疾病或调节身体健康的目的。

在中医理论中,湿气和寒气被认为是人体内的两种常见类型的邪气,它们有着不同的特点和表现。

下面将详细介绍排湿气和寒气的艾灸方法及其功效。

一、排湿气的艾灸方法湿气是指人体内的湿分在正常情况下不能够被排除而堆积在体内,使人体机能受到阻碍的一种病理状态。

湿气症状的表现有:浑身沉重、不思饮食、动攻性稀便、舌苔厚腻等。

因此,排湿气的艾灸方法可以通过刺激相应的穴位,促进湿气的排除和体内湿气调节。

1. 艾灸厥阴之窗穴厥阴之窗穴位于脚趾甲根部的下方,跖屈足以容之处,每晚可以在这个穴位上进行艾灸,每次艾灸15-20分钟,持续10天为一疗程,每两个疗程之间间隔1周。

这种方法可以通过调节脾胃功能,排湿气和调整体内湿气平衡。

2. 艾灸足三里穴足三里穴位于小腿肚肌肚的外侧,胫骨前缘的横纹下3寸(寸为人体中医的长度单位),也是排湿气的重要穴位之一。

可以每天进行两次艾灸,每次艾灸15-20分钟,坚持一周左右,可以改善湿气症状。

3. 艾灸关元穴关元穴位于腹部,也就是人体脐下3寸的位置,能够调理肠胃功能,排除湿气。

可以每天进行一次艾灸,每次艾灸15-20分钟,坚持一周左右,可以明显改善湿气病症。

二、排寒气的艾灸方法寒气是指人体内的寒邪阻滞经络或脏腑,使人体经络气血不畅通而导致一系列身体不适的病理状态。

寒性的症状表现为怕冷、手脚冰凉、腹痛泄泻等。

排寒气的艾灸方法可以通过燃灸刺激相应穴位,温阳、散寒、活血通络。

1. 艾灸关元穴关元穴位于脐部,每天晚上可以用艾条或艾炷对该穴位进行燃灸,每次燃灸20分钟,连续15天为一个疗程。

通过艾灸可以温热下元,排寒散寒。

2. 艾灸中脘穴中脘穴位于胃部上腹中线上的正中点,每天进行一次艾灸,每次20分钟,连续10天为一个疗程。

艾灸中脘穴可以散寒,温中止痛,改善寒性脉络病。

3. 艾灸膻中穴膻中穴位于胸部中线的第三、四肋间,可以每天进行一次艾灸,每次灸15-20分钟,坚持10天为一个疗程。

驱寒艾灸的方法以及食疗法推荐

驱寒艾灸的方法以及食疗法推荐

驱寒艾灸的方法以及食疗法推荐艾灸是一种中医调养身体的方式,没病可以防病,有病可以治疗和根除,冬天的时候大家都很怕冷,那么这时候还可以用艾灸来驱寒哦。

今天小编给大家整理了驱寒艾灸的方法知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驱寒的艾灸方法灸神阙穴好取穴方法:在脐窝正中,该穴位于人体的腹中部,脐中央。

方法:可以使用方四孔艾灸盒,先逐渐适应,开始插两根艾条,然后增加到三根,最多的时候可以插四根艾条,循序渐进的施灸,每次施灸时间在10-20分钟左右,可以在神阙上下移动艾灸,热度以自己自己适应为度。

也可以使用四罐艾灸罐施灸,时间是20-30分钟左右,也可以上下移动灸,包上毛巾施灸,热度已自己适应为度,不要灸的太过而发生灸疮。

功效作用:可治疗中风虚脱、四肢厥冷、尸厥、风痫、形惫体乏、绕脐腹痛、水肿鼓胀、脱肛、泄利、便秘、小便不禁、五淋、妇女不孕等症。

灸大椎穴好取穴方法:取定穴位时正坐低头,该穴位于人体的颈部下端,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处。

若突起骨不太明显,让患者活动颈部,不动的骨节为第一胸椎,约与肩平齐。

方法:使用艾灸盒,每次施灸15-20分钟。

以自己适应为度,待身体适应后,可以逐渐延长施灸时间。

也可以使用单罐或双罐艾灸罐去灸大椎,时间可以在20-30分钟左右。

功效作用:属于督脉,有通督行气,贯通督脉上下之作用,同时如果有感冒、过敏性疾病、热病、癫痫、颈椎病,治疗取穴大椎也是首选,都是在治疗寒凉疾病,那么大椎在上焦,治疗寒凉的疾病大椎也是首选穴位。

灸命门穴好取穴方法:位于腰部,当后正中线上,第2腰椎棘突下凹陷中。

方法:使用单罐或双罐艾灸罐去灸命门,时间可以在20-30分钟左右。

功效作用:主治虚损腰痛,遗尿,泄泻,遗精,阳痿,早泄,赤白带下,月经不调,胎屡坠,汗不出,寒热疟,小儿发痫,胃下垂,前列腺炎,肾功能低下。

配肾俞、环跳、足三里,可通经散寒、行气止痛。

灸足三里穴好取穴方法:在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犊鼻与解溪连线上。

方法:艾灸足三里穴建议以温和灸为主,尽量不要发生灸疮。

艾灸大椎去寒气的方法

艾灸大椎去寒气的方法

艾灸大椎去寒气的方法
艾灸大椎可以帮助去除寒气,以下是一个可能的方法:
1. 准备艾条和灸盒。

艾条可以在中药店购买到,灸盒可以是一个陶瓷碗或者一个可以容纳艾条的纸杯。

2. 温水洗净大椎穴位。

大椎穴位位于颈部,大椎横纹与颈椎横纹之间,约为第七颈椎横突下方凹陷处。

3. 将艾条点燃,然后把艾灸盒放在大椎穴位上。

可以先将艾条点燃,然后将燃烧的艾条插入灸盒或者直接将灸盒放在大椎穴位上。

4. 用手指警惕艾条的热度,确保不会烫伤皮肤。

5. 艾灸的时间为约15-20分钟。

可以根据自己的感觉和体质情况适当调整时间。

6. 注意保暖。

艾灸可能会让身体出汗,所以在艾灸过程中要注意保暖,避免受凉。

请注意,每个人的体质和病情都不同,使用艾灸前最好咨询医生或中医师的意见,以确保安全有效。

只需5个穴位打通中焦,引火归元,解决上热下寒!

只需5个穴位打通中焦,引火归元,解决上热下寒!

只需5个穴位打通中焦,引火归元,解决上热下寒!一、十个女人,九个上热下寒!你有没有过这种感觉?上半身热,下半身凉;上半身是火焰,下半身是冰山;上半身动不动就上火,长痘痘、口腔溃疡、牙龈出血,还流鼻血;下半身则冷如冰窖,手脚冰凉,大便不成形,便溏尿频,还有宫寒痛经……等等这些类似的情况,其实属于中医里典型的“上热下寒”,且现代人尤其容易上热下寒。

熬夜、胡吃海塞、吃药抗生素、食品中的各种添加剂、空凋冷饮、宅家久坐......种种常见的生活因素,造成大部分现代人都存在上热下寒的问题。

女性上热下寒表现的尤其突出,不论什么季节,下半身总是冰冷,很多体寒的女性,也多是下半身寒,很是让人发愁。

那么,上热下寒到底是个什么鬼,如何对付它?今天彻底讲清楚。

二、中医解读上热下寒!上热下寒的说法其实很早就存在,它出自黄帝内经灵枢篇。

《灵枢·刺节真邪》提到:“上热于寒,视其虚脉而陷之于经络者取之,气下乃止,此所谓引而下之者也。

”简单说,上热下寒是由于中焦不通、阴盛于下、虚阳上浮等导致的一系列症状。

中医认为天地是一个整体,地气上扬,天气下降,于是天地交泰,乾坤一体,才有一年的春夏秋冬,十二节气,才有那么多丰富的生命。

人也是一个整体,人体内心火往下,温暖下身,肾水往上,滋润上身,身体才有了阴阳循环,阴阳交融和平衡,成为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

当身体的火下不去,下面的水无法上升,心肾不交,阴阳离绝,身体自然就上热下寒,产生各种各样让人头痛的症状疾病。

三、看一看,你上热下寒了没?上热下寒的人,上半身活在夏天,下半身处在冬天。

上热下寒具体有哪些的表现,我们又应该如何分辨?首先,上热下寒存在上热的症状,除了动不动就上火之外,常见的还有燥热,失眠、反复发作性的口腔溃疡、舌疮、失眠、慢性咽炎、咽喉灼热感、慢性中耳炎、目赤、青春痘等一系列上热证候。

下寒的症状,主要表现为屁股以下冰凉,腿比常人怕冷,饮食耐温不耐寒,吃凉的就难受,拉肚子,腰膝酸冷,手脚冰凉,尿频,妇科问题等等。

十个女人,九个上热下寒

十个女人,九个上热下寒

十个女人,九个上热下寒一、十个女人,九个上热下寒!你有没有过这种感觉?上半身热,下半身凉;上半身是火焰,下半身是冰山;上半身动不动就上火,长痘痘、口腔溃疡、牙龈出血,还流鼻血;下半身则冷如冰窖,手脚冰凉,大便不成形,便溏尿频,还有宫寒痛经……等等这些类似的情况,其实属于中医里典型的“上热下寒”,且现代人尤其容易上热下寒。

熬夜、胡吃海塞、吃药抗生素、食品中的各种添加剂、空凋冷饮、宅家久坐......种种常见的生活因素,造成大部分现代人都存在上热下寒的问题。

女性上热下寒表现的尤其突出,不论什么季节,下半身总是冰冷,很多体寒的女性,也多是下半身寒,很是让人发愁。

那么,上热下寒到底是个什么鬼,如何对付它?今天彻底讲清楚。

二、中医解读上热下寒!上热下寒的说法其实很早就存在,它出自黄帝内经灵枢篇。

《灵枢·刺节真邪》提到:“上热于寒,视其虚脉而陷之于经络者取之,气下乃止,此所谓引而下之者也。

”简单说,上热下寒是由于中焦不通、阴盛于下、虚阳上浮等导致的一系列症状。

中医认为天地是一个整体,地气上扬,天气下降,于是天地交泰,乾坤一体,才有一年的春夏秋冬,十二节气,才有那么多丰富的生命。

人也是一个整体,人体内心火往下,温暖下身,肾水往上,滋润上身,身体才有了阴阳循环,阴阳交融和平衡,成为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

当身体的火下不去,下面的水无法上升,心肾不交,阴阳离绝,身体自然就上热下寒,产生各种各样让人头痛的症状疾病。

三、看一看,你上热下寒了没?上热下寒的人,上半身活在夏天,下半身处在冬天。

上热下寒具体有哪些的表现,我们又应该如何分辨?首先,上热下寒存在上热的症状,除了动不动就上火之外,常见的还有燥热,失眠、反复发作性的口腔溃疡、舌疮、失眠、慢性咽炎、咽喉灼热感、慢性中耳炎、目赤、青春痘等一系列上热证候。

下寒的症状,主要表现为屁股以下冰凉,腿比常人怕冷,饮食耐温不耐寒,吃凉的就难受,拉肚子,腰膝酸冷,手脚冰凉,尿频,妇科问题等等。

艾灸的方法和操作手法

艾灸的方法和操作手法

艾灸的方法和操作手法艾灸是常见的中医养生排毒方法,而艾灸的方法以及操作手法是多种多样的,有些可以在家自己做艾灸,有些需要到专业的医疗机构才行,下面就来看下艾灸的方法。

艾灸的施灸办法1、直接灸是将大小适宜的艾炷,直接放在皮肤上施灸。

若施灸时需将皮肤烧伤化脓,愈后留有瘢痕者,称为瘢痕灸。

若不使皮肤烧伤化脓,不留瘢痕者,称为无瘢痕灸。

(1)瘢痕灸又名化脓灸:施灸时先将所灸腧穴部位,涂以少量的大蒜汁,以增加粘附和刺激作用,然后将大小适宜的艾炷置于腧穴上,用火点燃艾炷施灸。

每壮艾炷必须燃尽,除去灰烬后,方可继续易住再灸,待规定壮数灸完为止。

施灸时由于火烧灼皮肤,因此可产生剧痛,此时可用手在施灸腧穴周围轻轻拍打,借以缓解疼痛。

在正常情况下,灸后1周左右,施灸部位化脓形成灸疮,5-6周左右,灸疮自行痊愈,结痴脱落后而留下瘢痕。

临床上常用于治疗哮喘、肺结核、瘰疬等慢性疾病。

(2)无瘢痕灸施灸时先在所灸腧穴部位涂以少量的凡士林,以使艾炷便于粘附,然后将大小适宜的艾炷,置于腧穴上点燃施灸,当灸炷燃剩五分之二或四分之一而患者感到微有灼痛时,即可易炷再灸。

若用麦粒大的艾炷施灸,当患者感到有灼痛时,医者可用镊子柄将艾炷熄灭,然后继续易位再灸,按规定壮数灸完为止。

一般应灸至局部皮肤红晕而不起泡为度。

因其皮肤无灼伤,故灸后不化脓,不留瘢痕。

一般虚寒性疾患,均可此法。

2、间接灸是用药物将艾炷与施灸腧穴部位的皮肤隔开,进行施灸的方法。

如生姜间隔灸、隔盐灸等。

(1)隔姜灸隔姜灸是用鲜姜切成直径大约2-3厘米、厚约0、2-0、3厘米的薄片,中间以针刺数孔,然后将姜片置于应灸的腧穴部位或患处,再将艾炷放在姜片上点燃施灸。

当艾住燃尽,再易炷施灸。

灸完所规定的壮数,以使皮肤红润而不起泡为度。

常用于因寒而到的呕吐、腹痛、腹泻及风寒痹痛等(2)隔蒜灸用鲜大蒜头,切成厚0、2-0、3公分的薄片,中间以针刺数孔,然后置于应灸俞腧或患处,然后将艾炷放在蒜片上,点燃施灸。

艾条熏全身 迅速祛体寒 艾灸过程中应注意的重要事项,如何配合才能使艾灸温灸的效果好

艾条熏全身 迅速祛体寒 艾灸过程中应注意的重要事项,如何配合才能使艾灸温灸的效果好

艾条熏全身迅速祛体寒+艾灸过程中应注意的重要事项,如何配合才能使艾灸温灸的效果好艾条熏全身迅速祛体寒+艾灸过程中应注意的重要事项,如何配合才能使艾灸温灸的效果好本文转载自逍遥客《艾条熏全身迅速祛体寒》这里介绍的是我用得最多,也是我感觉祛寒湿十分有效的方法,推荐给大家,但限于成人使用。

方法和步骤如下:1.将生姜切成薄片,上锅蒸热、蒸软后待用。

2.夏季用6—8根清艾条(冬天用8—10根),到文具商店买一个大夹子,夹住艾条,或用胶带将艾条捆成一排,点燃。

3.将蒸好的姜片贴在后背上(如图)。

点燃成排艾条,保持离姜片半寸到一寸的距离,上下慢慢移动。

通常熏20-30分钟。

当感到疼痛时可试着离远一些。

在初熏时,有的人会感到很明显的烫、痛,那是因为经络不通,大量的热不能很快散掉,如果背后的经络是畅通的,即便整排艾条离后背很近也很少感到痛,只会有温暖舒适的感觉。

熏完后拿掉姜片,如果姜片下的皮肤上是湿的,而且生姜片也是湿的,就说明身体内的寒湿重。

而身体内寒湿少的人,在用大量的清艾条熏烤几十分钟后,生姜片应该是干脆的,皮肤上也是干爽的。

4.在小腹及肚脐的周围都贴上姜片(如图),上下熏20—40分钟。

胃寒,经常肚子疼和胃疼的人往肚脐上面贴一点,姜片贴在肚脐以上,肝火旺的人姜片贴在肚脐以下。

熏时部位要大一点,左右都要熏到。

可起到袪寒补气的作用,年纪大点和身体弱点的平常可以熏30~40分钟。

如果内热大点的或肝火旺的,熏20~30分钟就可以了。

快速祛寒湿法(下)5.在双小腿的外侧、内侧,从脚踝至膝部上下、来回各熏10—20下就可以了。

如果这个人内热比较大,可以熏时间长点儿约30~40下。

如果人身体比较弱或虚的话,那么十几下就可以了。

腿的内侧最好熏三阴交这个部位,可以补肾的。

上下来回熏十几下就行了。

6.在双手臂外侧,主要熏三焦经,疏肝理气的效果比较好。

只需用五根艾条就够了,手臂外侧上的三条经脉全部熏到了。

来回熏十几下就可以了。

上热下寒的治疗方法

上热下寒的治疗方法

上热下寒的治疗方法上热下寒是一种常见的病症,一般表现为上身发热,下身感觉寒冷。

其主要原因是上身阳气过盛,下身阳气不足,常见于寒冷的季节。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治疗方法,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1. 药物治疗:一般来说,对于上热下寒的症状,可使用一些中药进行治疗。

例如,在上身发热的情况下,可以使用清热解毒的中药,如银花、金银花等。

而在下身感觉寒冷的情况下,可以使用温阳散寒的中药,如附子、肉桂等。

在使用药物治疗时,应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并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2. 注意饮食调理:在饮食方面,可以选择一些温热性的食物来增加体内的阳气。

例如,可以多吃一些姜、辣椒、葱、蒜等具有辛温性质的食物。

此外,还可以适量摄入一些温补的食材,如羊肉、鸡肉、牛肉等。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饮食调理应根据个人体质和病情来定,避免过于偏热或偏寒的食物。

3. 保持温暖:对于上热下寒的症状,保持温暖是非常重要的。

可以穿上合适的衣服,尤其是在下身,可以多穿一些保暖内衣或棉裤。

此外,可以使用电热毯、暖宝宝等保暖用品来增加身体的温度。

同时,也要避免受凉,特别是脚部和下身,可以使用暖水袋或泡脚来保持温暖。

4. 中医养生:根据中医理论,上热下寒的症状也与脾胃功能减弱有关。

因此,可以通过一些中医养生方法来改善脾胃功能,提高体内的阳气。

例如,可以定期按摩腹部,活动气机,促进消化吸收。

同时,可以进行适量的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等,增强体质,改善阳气不足的情况。

5. 调整作息:合理的作息时间对于调整体内的阴阳平衡非常重要。

应尽量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早睡早起,保证充足的睡眠。

此外,还应避免长时间的熬夜和过度劳累,以保持身体的精力充沛。

总之,上热下寒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饮食调理、保持温暖、中医养生和调整作息等方面。

在治疗过程中,建议咨询中医师的意见,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并注意坚持,以达到良好的疗效。

上热下寒如何化解?找到根源,走好这三步才是关键!

上热下寒如何化解?找到根源,走好这三步才是关键!

上热下寒如何化解?找到根源,走好这三步才是关键!你知道吗?我们这个时代有一种病,很流行,十个人当中九个人都有,这种病叫上热下寒。

具体来说,上热的症状是:上焦烈火熊熊燃烧,动不动就上火,脸上长痘痘、口腔溃疡、喉咙痛、眼干眼涩是常有的事,有时还牙龈出血,流鼻血脾气火爆,看谁都不顺眼。

下寒的症状是:下焦如冰箱一般,大便不成形,腰膝酸冷,手脚冰凉,尿频,腹泻,姨妈驾到时生无可恋等等。

简单来说,上热下寒就是由于中焦不通、阴盛于下、虚阳上浮导致的一系列症状。

很多人会说遇到上热下寒那还不简单?直接灭灭火不就行啦,吃点西瓜好了,或者你可以喝点菊花、金银花这样的凉药来降降火。

这样的说法正确吗?今天我们一起来聊聊,遇到上寒下热到底该怎么办?生命是水火相容、阴阳和谐的整体要解决上热下寒的问题,首先我们必须先要搞清楚它的根源。

想要明白为什么身体会有“上热下寒”的现象,还得从中医的阴阳学说开始说起,大家都知道,人是由两种能量构成的,一种为阴,一种为阳。

《黄帝内经》说:“人生有形,不离阴阳。

”那么,阴阳在我们人体内到底是怎样一个运行的状态呢?俗话说水火不容,事实也的确如此:水性寒,火性热;水往低处流,火往高处蹿;水属阴,火属阳;火一碰上水,立刻就会熄灭,火大了,水就会被烧干。

水与火是一对矛盾,似乎根本就无法调和。

然而,物性并不等于人性。

人的生命是一个奇迹,生命的伟大之处就在于它超越了物性,调和了水火,所以,从人性的角度来看,生命就是水与火、阴和阳的统一体。

因为这种和谐和平衡,正常情况下,我们的体温一直保持在36.5度左右,不会太热,也不会太寒。

身体中什么是火?什么是水?既然我们的生命是水火相容、阴阳和谐的统一体。

那么,在我们的身体当中,火是什么,水又是什么呢?其实,人体中的火就是心,心是人体的太阳,中医说:“心为火脏,烛照万物。

”意思是,我们的心就像太阳一样,给大自然带来光明和温暖,如果失去了它,大地一片黑暗,万物就不复存在。

中医治疗上热下寒方剂

中医治疗上热下寒方剂

中医治疗上热下寒方剂
中医治疗上热下寒的方剂是传统医学中针对特定体质和病症的治疗方法。

上热下寒是指人体上半部分出现热象,如口干、咽痛、面红等,
而下半部分则表现为寒象,如四肢冷、腰膝酸软等症状。

以下是几种
常见的中医治疗上热下寒的方剂:
1. 温阳散寒汤:该方剂主要用于温补肾阳,散寒通络。

主要成分包括
肉桂、附子、干姜等,适用于肾阳不足引起的上热下寒症状。

2. 清上温下汤:此方剂旨在清热降火,温补下焦。

常用药物有黄连、
黄芩、熟地黄等,适用于因内热而上热,下焦虚寒的患者。

3. 交泰丸:交泰丸是一种中成药,主要用于调和阴阳,平衡上下。


成分包括黄连、肉桂等,适用于阴阳失衡导致的上热下寒症状。

4. 理中丸:理中丸具有温中健脾,调和气血的功效。

适用于脾胃虚寒,气血不足引起的上热下寒。

5. 六味地黄丸:这是一种常用的中成药,具有滋阴补肾的作用。

适用
于肾阴虚引起的上热下寒,表现为口干舌燥、腰膝酸软等症状。

6.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此方剂具有调和阴阳,固表止汗的功效。

适用
于因表虚不固导致的上热下寒,常见于出汗过多、身体虚弱的患者。

7. 金匮肾气丸:金匮肾气丸主要用于温补肾阳,适用于肾阳虚引起的
上热下寒,如四肢不温、腰膝冷痛等症状。

在使用这些方剂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体质和症状,由有经验的中医
师进行辨证施治。

同时,患者还应注意饮食调理,避免食用辛辣、生冷的食物,以助于病情的恢复。

此外,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适当运动、保证充足睡眠等,也是辅助治疗的重要措施。

艾灸的方法有哪几种

艾灸的方法有哪几种

艾灸的方法有哪几种艾灸是中医养生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它通过燃烧艾叶产生的烟熏和温热刺激,以调理身体、增强免疫力和预防疾病。

下面将介绍艾灸的几种常见方法。

1.按压艾灸:将艾绒包裹在特制的艾灸棒内,点燃后将其按压在相应的穴位上进行按摩和刺激。

这种方法适合于治疗肩颈痛、腰腿痛、关节炎等疼痛和运动损伤。

2.推拿艾灸:将艾绒放入特制的艾盒,点燃后将其在身体表面轻轻地推拿,起到按摩刺激和温热效果。

这种方法适合于舒缓肌肉紧张、促进血液循环和舒缓疲劳。

3.面部艾灸:将艾绒放在特制的面部艾灸器中,点燃后进行轻轻的按摩和熏蒸。

面部艾灸可以促进面部血液循环、调理肌肤和舒缓疲劳,对于美容养颜有一定的效果。

4.泡脚艾灸:将艾绒放在热水中,用热水浸泡脚部,同时点燃艾绒,使艾叶的烟熏直接作用于脚底的穴位。

泡脚艾灸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改善睡眠质量和缓解疲劳。

5.炙热艾灸:将艾绒点燃后,直接对准需要治疗的部位进行热敷。

炙热艾灸可以通过热力刺激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快新陈代谢,适用于治疗关节炎、颈椎病等疾病。

除了以上几种常见的艾灸方法,还有一些特殊的艾灸方法,如蓝灸、温磁灸等,这些灸法都是根据不同的病症和治疗目的而设计的,需要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进行。

此外,艾灸的频率和时间也需要因人而异,通常建议在早上或睡前使用,每次10-30分钟,每周1-3次为宜。

总结来说,艾灸是一种常见且有效的中医养生方法,它可以通过烟熏和温热刺激调理身体、增强免疫力和预防疾病。

艾灸的方法有按压艾灸、推拿艾灸、面部艾灸、泡脚艾灸和炙热艾灸等多种形式,每种方法都有各自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在使用艾灸时,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并遵循医师的指导进行操作。

你知道上热下寒能艾灸吗

你知道上热下寒能艾灸吗

你知道上热下寒能艾灸吗中医是我国文化的精髓,它不仅能养身健体,而且还能用来治病,而中医的针、灸、药和推拿治病,各有所长,需要中药对症论治的其他中医疗法不能完全替代;针刺擅长解决的问题,中药也不一定能代替;推拿手法能手到痛止的那部分问题,其他疗法也只能抚掌叫绝;艾灸能轻易解决的那部分问题,那么,你知道上热下寒能艾灸吗,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下吧,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艾灸后上火的表现:口干舌燥;眼睛充血干涩、眼屎多;大便秘结;小便黄赤;鼻涕黄,流鼻血;手脚发烫,烦躁;睡觉不安稳,易醒;感觉疲倦等。

艾灸后容易上火的普遍体质:一:上热下寒中气虚(详细解释:上热(有上火的表现)、下寒(畏寒,手脚冰凉,特别是脚)、中气虚(脾胃差,消化吸收差);二:气血严重不足,稍微运动就累,两虚。

青脸寡色。

应对措施:一:减少艾灸的时间,比如说原来每穴是灸15分钟,那么现在就灸10分钟;二:增加艾灸退热的穴位:大椎穴;三:增加艾灸引虚火下行的穴位:足三里、涌泉;四:用艾叶泡脚;五:睡前用手搓热涌泉;六:掐压太冲穴降肝火;七:多喝水(最好是蜂蜜水:建议喝红枣,黄芪,五味子类带温补的蜂蜜水,别喝苦寒的黄连蜜,野菊花蜜);八:多做不消耗气血的伸展运动,拉通全身经脉,避免淤滞;九:心情要愉快,心情不好也要上火;十:坚持艾灸(到一定时间气血一足,你想灸多久就灸多久,绝对不上火,这是很多人的亲身体验)。

上面所介绍的就是艾灸的一些表现,相信大家已经有所了解了,另外想要告诉大家,上热下寒最重要的方法是艾灸,通过艾灸的方法可以把阳气由上往下引导,而且月经期艾灸,还能让经血更顺畅,而且,还要有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平时多吃水果和蔬菜,大家一定要记得哦。

上身热下身寒如何泡脚

上身热下身寒如何泡脚

上身热下身寒如何泡脚文章目录*一、上身热下身寒如何泡脚*二、上身热下身寒如何艾灸*三、上身热下身寒如何调理上身热下身寒如何泡脚1、上身热下身寒如何泡脚多是由于肾寒引起的。

肾寒属于中医阴阳失调的表现,建议,多吃核桃、芝麻等食物,加强体育锻炼,戒烟戒酒,调整心态。

如果是女性,多是由于体虚冷阴,中医建议,可通过补气血来调理,也可长期坚持泡脚,打通经络和汗腺。

艾叶泡脚:1.1、准备鲜艾叶50克,如果是晒干的艾草则30克就可以了。

1.2、然后加水1500毫升煮开。

1.3、滚15分钟左右,捞去艾叶。

1.4、把水倒出就可以了。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最好不要参冷水进去哦,直接待水温降至45℃时就可以浸泡双脚啦。

如果在泡的过程中水冷了,可以再加艾叶水,反复地热泡。

艾叶泡脚的时候还要注意保暖哦,不要边冷还边泡,也就是脚是热的,上身却冷得直打哆嗦。

并且,还要注意不要在宽敞通风的地方泡,以免热气散失。

2、上身热下身寒是怎么回事这就要先讲讲“三焦”,它是六腑之一,指位于躯体和脏腑之间的空腔,包含胸腔和腹腔。

横隔以上是上焦,包含心、肺等脏器;横隔与肚脐之间为中焦,包含脾、胃等;而下焦指的是肚脐以下的下腹部,内含肾、大肠、小肠、膀胱等。

如果肾阳不足,不能鼓动肾水上升,就是肾脏不能“发车”,这样心火得不到肾水的滋养,就会在上面出现热的症状,同时因为不能交流,使肾脏也得不到心火的温煦,在下面出现寒的症状。

同理,先有心阴不足不能主动下交于肾,也能造成上热下寒。

治疗需要清上温下,比如交泰丸就有这种作用,它由黄连和肉桂组成,黄连清心热,肉桂温肾阳。

正如《慎斋遗书》中所说:“欲补心者须实肾,使肾得升;欲补肾者须宁心,使心得降乃交心肾之法也。

”3、上身热下身寒的两种情况3.1、第一种情况是真的下寒。

下寒也即中焦一下有实寒,好比严寒冬季,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这种情况,即使阳光照临,也不是一下子就能将寒冰化为暖流,甚至于阳光之暖照临冰面,其热量不能被吸收下传,反而逆冲而上,积累于地面之上,虽然地面上暖积为热,表现为上火症状,而地面之下依旧冰冻三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艾灸治疗上热下寒的方法
每个人的生活习惯是不同的,这样就会导致我们的身体出现不同的症状,其中艾灸就是比较常见的一种中医调理身的方法,能对我们的身体进行很好的改善,但是艾灸并不是所有的疾病都能调理的,其中很多人就会出现上热下寒的现象,这样会严重的影响着身体的健康,下面一起了解下艾灸治疗上热下寒的方法。

艾灸治疗上热下寒的方法
艾灸后上火的表现:
口干舌燥;眼睛充血干涩、眼屎多;大便秘结;小便黄赤;鼻涕黄,流鼻血;手脚发烫,烦躁;睡觉不安稳,易醒;感觉疲倦等。

艾灸后容易上火的普遍体质:
一:上热下寒中气虚(详细解释:上热(有上火的表现)、下寒(畏寒,手脚冰凉,特别是脚)、中气虚(脾胃差,消化吸
收差);
二:气血严重不足,稍微运动就累,两虚。

青脸寡色。

应对措施:
一:减少艾灸的时间,比如说原来每穴是灸15分钟,那么现在就灸10分钟;
二:增加艾灸退热的穴位:大椎穴;
三:增加艾灸引虚火下行的穴位:足三里、涌泉;
四:用艾叶泡脚;
五:睡前用手搓热涌泉;
六:掐压太冲穴降肝火;
七:多喝水(最好是蜂蜜水:建议喝红枣,黄芪,五味子类带温补的蜂蜜水,别喝苦寒的黄连蜜,野菊花蜜);
八:多做不消耗气血的伸展运动,拉通全身经脉,避免淤滞;
九:心情要愉快,心情不好也要上火;
十:坚持艾灸(到一定时间气血一足,你想灸多久就灸多久,绝对不上火,这是很多人的亲身体验)。

上面就是对艾灸治疗上热下寒的方法的介绍,通过了解之后我们知道艾灸是能很好的对我们的身体进行改善的,但是出现上热下寒的时候除了艾灸之外我们也可以调整好饮食,平时多吃一些青菜和水果,并且要保持愉快的心情和多进行运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