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常见病穴位大全

合集下载

80个常用穴位

80个常用穴位

中医技能:80个常用针灸穴位与操作1. 尺泽:肘横纹上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直刺0.8-1.2寸或点刺出血可咳嗽,气喘,咯血,潮热,咽喉肿痛,胸部胀满;急性腹痛吐泻;肘臂挛痛2. 孔最:前臂掌面桡侧,尺泽穴与太渊穴连线上,腕横纹上7寸处直刺0.5~l寸肘臂挛痛,痔疾,咳血、咳嗽、气喘、咽喉肿痛等肺系病证3. 列缺: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向上斜刺0.3-0.5寸可外感头痛,项强,咳嗽,气喘,咽喉痛;口眼歪斜,牙痛4. 鱼际:第1掌骨中点桡侧,赤白肉际处。

直刺0.2~0.5寸,禁灸。

咽干,咽喉肿痛,失音。

咳嗽,咳血,小儿疳积。

5. 少商:拇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0.1寸浅刺0.1-0.2寸或点刺出血可咽喉肿痛,发热,咳嗽,失音,鼻衄;昏迷,癫狂;指肿,麻木手阳明大肠经6. 商阳:食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0.1寸浅刺0.1-0.2寸或点刺出血可咽喉肿痛,齿痛,耳聋;热病,昏迷;手指麻木7. 合谷:在手背,第一二掌骨间,当第二掌骨桡侧中点直刺0.5-1.0寸可头痛,齿痛,目赤肿痛,咽喉肿痛,鼻衄,耳聋痄腮,牙关紧闭,口眼歪斜;热病,无汗,多汗;经闭,滞产,腹痛,便秘;上肢疼痛,不遂8. 手三里:阳溪与曲池连线上,肘横纹下2寸直刺0.8-1.2寸可肩臂麻痛,上肢不遂;腹胀,吐泻;齿痛颊肿9. 曲池:肘横纹外侧端,屈肘,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直刺1.0-1.5寸可热病,咽喉肿痛,齿痛,目赤痛,头痛,眩晕,癫狂;上肢不遂,手臂肿痛,瘰疬;瘾疹;月经不调,腹痛吐泻10. 肩髃:肩峰与肱骨大结节之间,上臂平举肩部前方的凹陷直刺0.8-1.5寸可肩臂疼痛,上肢不遂,瘰疬;瘾疹11. 迎香:鼻翼外缘中点旁开鼻唇沟中平刺或斜刺0.3-0.5寸不鼻塞,鼻衄,鼻渊,口眼歪斜,面痒;胆道蛔虫症足阳明胃经12. 地仓:目正视瞳孔直下口角水平交界处直刺0.5寸或向颊车方向透刺1.0-2.0寸可眼睑瞤动,口角歪斜,流涎13. 下关:闭口取穴,颧弓下缘凹陷处,下颌骨髁状突前方直刺0.5-1.0寸可耳聋,耳鸣,聤耳;齿痛,口眼歪斜,面痛14. 头维:在头侧部,当额角发际上0.5寸,头正中线旁4.5寸向下或向后平刺0.5-0.8寸不可眩晕,头痛;目痛,迎风流泪,眼睑瞤动15. 天枢:脐中旁开2寸直刺1.0-1.5寸可绕脐腹痛,腹胀肠鸣,痢疾,泄泻,便秘;癥瘕,痛经,月经不调16. 梁丘:伸展膝盖用力时,筋肉凸出处的凹洼;直刺1~1.2寸。

针灸推拿常用穴位图解

针灸推拿常用穴位图解
第38页/共44页
上脘穴
• 定位----人体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5寸 • 临床应用 • 胃脘疼痛,腹胀,呕吐,呃逆,纳呆,食不化,黄疸,泄利,
虚劳吐血,咳嗽痰多 • 嗳气吞酸、腹胀、肠鸣、泄泻 ---天枢穴、中脘穴 、上脘
第39页/共44页
中脘穴
• 定位----前正中线上,脐中上4寸 • 胃痛、腹胀、呕逆、吞酸、泄泻、黄疸等脾胃病证; • 脘腹胀痛 ---中脘、--人体的肩关节后下方,臂内收时,腋后纹头上1寸 • 临床应用 • 治疗肩周炎----肩贞穴、肩髃穴、肩髎穴
第17页/共44页
睛明穴 • 定位---人体睛明穴位于面部,目内眦角稍上方凹陷处。 • 临床应用 • 目赤肿痛,流泪,视物不明,目眩,近视,夜盲迎风流泪、偏头痛、结膜
第10页/共44页
• 定位-----脐中旁开2寸
天枢穴
• 临床应用
• 腹痛、腹胀、便秘、腹泻、痢疾、消化不良等胃肠病
• 月经不调、痛经等妇科疾患
第11页/共44页
足三里穴(保健要穴) • 定位-----外膝眼下三寸,胫骨外侧约一横指处 。 • 临床应用 • 胃痛,呕吐,噎膈,腹胀,泄泻,痢疾,便秘 • 常灸足三里可养生保健 (预防感冒) • 按摩足三里治疗慢性胃炎、胃痛 • 血压高时,针灸足三里可降压,血压低时,针灸足三里可升压
第26页/共44页
风池穴
• 定位----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即是 • 临床应用 • 头痛,眩晕,颈项强痛,目赤痛,泪出,鼻渊,鼻出血,
耳聋,中风,口眼歪斜,热病,感冒,落枕 • 刺灸法----针尖微下,向鼻尖方向斜刺0.5~0.8寸,
第27页/共44页
肩井穴
• 定位----在大椎穴与肩峰连线三中点,肩部最高处 • 临床应用----肩三针

60个常用穴位定位、主治、操作

60个常用穴位定位、主治、操作

60个常用穴位定位、主治、操作1.急性腰椎痛穴位:人中。

特点:开通闭塞,清热祛风。

用针:2寸针,在腰椎痛部位的对侧向迎香穴水平运针。

方法:站立位,进针寸,轻轻用针刺激,直至患者感到疼痛。

边捻针边让患者弯腰,至最大幅度时再回到直立位,同时向相反方向运针。

反复操作2—3次,疼痛很快就会消失。

按:本人不同意这种所谓穴性的说法,穴位不像中药一样有寒热温凉偏性及以偏治偏达到治病目的,穴位主治跟腧穴不同分布、机体功能状态、施用工具甚至医师功夫水平等等关系很大。

个人认为以药性定穴性是歧途!本人常用手背部腰痛一、二穴治疗急性腰扭伤,立竿见影,两穴同用效更大。

2.急性视神经炎穴位:光明。

特点:清肝明目,消肿镇痛。

治疗眼睛发痒疼痛、白内障、夜盲症、青盲及偏头痛。

用针方法:采用2寸针,直刺寸,提插捻转,轻运针以导气,留针15—20分钟。

3.急性咽炎有两种治法:(1)耳背静脉放血,在耳背选取最明显的静脉,用指端搓揉以引气,拇食指固定该处,用三棱针点刺,放出几滴血即可。

按:耳尖放血亦极效,配少商商阳点刺出血效更佳。

(2)穴位针刺额中穴,在印堂和神庭的中点。

采用寸针,刺向印堂。

进针3/4寸,提插20秒钟,患者平卧留针30分钟。

按:本法疗效确彰,有人以此法治疗白喉极效!4.急性结膜炎用针方法:患侧耳尖,用三棱针刺耳尖,挤出3—5滴血即可。

5.闭经穴位:上窷。

用针方法:用寸针,直刺入骶后孔。

尽可能确定行经的时间,如果不能,建议选择女性感觉不舒服或感觉心情不好的日子。

患者站立,双脚微分,双肘支于桌上,以使耻骨和下腹部不受任何挤压,进针前医生应按压患者腹部5—8次,按下时要缓,放开时要快,这样可以对子宫产生有效刺激。

进针1寸,顺时针捻转至最大幅度,留针,直至患者感到子宫收缩,反复操作3次。

两侧穴位都要针刺。

注意月经后25天再进行治疗。

按:与后面22痛经的治疗互参,二者操作有何异同之处另长强治疗闭经亦极效,二者应都是针对继发性者,原发性闭经难治。

(完整版)80个针灸最常用穴位定位及主治

(完整版)80个针灸最常用穴位定位及主治

常用针灸穴位的掌握与操作技能1、手太阴肺经(尺泽、孔最、列缺、鱼际、少商)2、手阳明大肠经(商阳、合谷、手三里、曲池、肩髃、迎香)3、足阳明胃经(地仓、下关、头维、天枢、梁丘、犊鼻、足三里、条口、丰隆、内庭)4、足太阴脾经(公孙、三阴交、地机、阴陵泉、血海)5、手少阴心经(通里、神门)6、手太阳小肠经(后溪、天宗、听宫)7、足太阳膀胱经(攒竹、天柱、肺俞、膈俞、胃俞、肾俞、大肠俞、次髎、委中、秩边、承山、昆仑、申脉、至阴)8、足少阴肾经(涌泉、太溪、照海)9、手厥阴心包经(内关、大陵、中冲)10、手少阳三焦经(外关、支沟、翳风)11、足少阳胆经(肩井、风池、环跳、阳陵泉、悬钟)12、足厥阴肝经(行间、太冲、期门)13、督脉(腰阳关、命门、大椎、百会、神庭、水沟)14、任脉(中极、关元、气海、神阙、中脘、膻中)15、经外奇穴(四神聪、太阳、印堂、定喘、夹脊、十宣)附录1:常用的取穴体表标志脊柱椎体定位时常用的几个标志:1、第7颈椎棘突:头俯下时,平肩处可摸到的显著突起。

(对应“大椎”)2、肩胛冈的内侧端:平第3胸椎棘突。

(对应“肺俞”)3、肩胛骨的下角:对第7肋或平第7肋间隙。

(对应“膈俞”)4、髂嵴:位于皮下,其最高点约平第4腰椎棘突。

(对应“大肠俞”、“腰阳关”)5、髂后上棘:在皮下脂肪较多的人身上,为一皮肤凹陷,瘦的人则为一骨性突起,此棘平对第2骶椎棘突。

((对应“次髎”)6、胸骨角:为胸骨柄与体交界处,略为隆起,其两侧接第2肋软骨,可依次查找其他肋和肋间隙。

胸骨角相当于第4胸椎体下缘水平。

(对应“膻中”)附录2:十四经脉的主治规律下面的图表是十四经脉主治规律列表,每一条经脉的功能和它的气血阴阳以及循行、脏腑等都是密切相关联的,这个表可以和具体的穴位功能来对应着比较和记忆,这样效果最好。

后面分经脉介绍穴位时还会再有所提及。

同时,需要说明的是,这些规律同样也是笔试的考试内容。

附录3:腧穴的主治特点和规律腧穴的主治是第三站的一种主要题型,而这部分的背诵难度最大,所以有必要掌握其中的规律。

80个常用针灸穴位汇总.

80个常用针灸穴位汇总.
直刺1-1.5寸
悬钟
外踝尖上3寸、
腓骨前缘
1髓海不足证(痴呆、中风)
2颈项强痛3胸胁满痛
4下肢痿痹
直刺0.5-0.8寸
行间
足背,
当第1、2趾间趾蹼上方纹头处
1肝经风热所致头目病(中风,癫痫,
头痛,目眩,目赤痛,青盲,口 )
2妇科经带病3阴中痛,疝气
4泌尿系统(遗尿,癃闭,五淋)
5胸胁满痛
直刺0.5~0.8寸
2男科病证(遗精、阳痿)
3腰骶痛、下肢痿痹
向上斜刺0.5-1寸,
多用灸法
命门
后正中线上,
第2腰椎棘突下凹陷中
1腰脊强痛、下肢痿痹
2男科(泄泻。遗精、阳萎)
3妇科
4小腹冷痛、腹泻
向上斜刺0.5-1寸,
多用灸法
大椎
后正中线上,
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1外感病证(热病、疟疾、感冒)
2骨蒸潮热
3神志病
4项强、脊痛
1昏迷
2癫痫
3高热、咽喉肿痛
4手指麻木
直刺0.1-0.2寸,
或点刺出血
向上斜刺0.5-0.8寸
鱼际
第1掌骨中点桡侧,
赤折肉际处
1肺系热性病(失音)
2小儿疳积
直刺0.5~0.8寸
小儿疳积用割治法
少商
拇指桡侧指甲根角旁0.1寸
1肺系实热证(咽喉、鼻、高热)
2昏迷、癫狂
浅刺0.1寸
或点刺出血
商阳
食指桡侧指甲根角旁0.1寸
1五官疾患(齿痛、咽喉肿痛)
2急证(热病、昏迷)
浅刺0.1寸
直刺0.5-0.8寸
常用灸法、外敷
太溪
内踝高点与跟腱后缘连线的中点凹陷中

针灸治疗常见病穴位大全

针灸治疗常见病穴位大全

降压歌ﻫ高血压病不可怕,三个穴位搞定它;太溪太冲加曲池,每穴不少二百下。

坚持按摩两月余,终生抛弃降压药。

若添杞菊地黄丸,降压明目祛肝火。

ﻫ感冒歌感冒发烧司空见,吃药打针家常饭;肺俞拔罐按风池,降服感冒弹指间。

耳鸣歌ﻫ两耳嗡嗡听力降,肝火肾虚两堵墙;太冲行间与听会,三穴联扑肝火旺。

ﻫ若因肾虚耳鸣响,太溪耳门威力强;坚持按揉六七天,肾气充盈消症状。

哮喘歌ﻫ哮喘本就是外邪侵,好发三夏与冬春;预防为主抓关键,补气防感防过敏。

ﻫ哮喘痛苦在复发,治本重在补气血;刺激合谷与肺俞,补足气血哮喘傻。

ﻫ冬春哮喘由风寒,注重温阳即了然;艾灸关元足三里,脾俞拔罐太溪按。

夏季哮喘因暑湿,按揉合谷足三里;肺俞印堂阴陵泉,按摩一季哮喘离。

性福歌ﻫ人体自有威而刚,性福何须求药方;肾俞关元阴陵泉,坚持按摩就壮阳。

ﻫ阳萎早泄羞难言,气血不足就是关键;关元气海足三里,按摩令尔挺而坚。

ﻫ心绞痛歌老年最怕心绞痛,稍有不慎就丧命;电话呼救很必要,按摩郄门奏神功。

ﻫ排毒歌人体排毒膀胱经,殷门委中要畅通。

坚持按摩促宣泄,毒素排出一身轻。

舒肝排气歌郁闷焦虑莫担心,太冲行间为功深。

每晚按摩五分钟,冲天怒气不伤身。

减肥歌心脑肝胆糖尿病,肥胖开路就是先锋;人身自有减肥药,别听广告瞎折腾。

中脘天枢两穴位,饭后按摩三分钟。

睡后起前勤摩腹,腰身苗条赛明星。

ﻫ惹上肥胖莫心耽,穴位刺激功效显;吃点自制二陈散,疗效巩固不反弹。

注:二陈散配方:半夏、橘红各15克,白茯苓9克,甘草5克。

按此比例,磨细混合,或制成胶囊即可。

糖尿病歌ﻫ得了糖尿不可怕,云苓泡水当茶喝;再配四个天敌穴,消渴顽症定能克。

ﻫ上消燥热伤肺腑,口渴多饮小便多;按摩鱼际与太溪,胰俞拔罐十分钟。

中消胃燥津液伤,口渴尿多便秘常;调理中消补胃阴,胰俞内廷太溪强。

ﻫ祛除热邪内廷功,一天两次按摩通;上午起就未经旺,迎头痛击效最明。

颈椎好了歌何因导致颈椎痛?骨骼肌肉不平衡;刺激风府手三里,一朝疼痛无踪影。

ﻫ调制更年期歌ﻫ女人最怕更年期,烦躁失眠性欲低;症状全由阴虚致,六味逍遥能补益。

针灸治疗常见病穴位大全

针灸治疗常见病穴位大全

针灸治疗常见病穴位大全针灸治疗常见病穴位大全1、感冒:合谷、列缺、尺泽,头痛加印堂,咽喉疼痛加少商点刺出血。

2、咳嗽:列缺、尺泽、丰隆。

3、胃痛:中脘、内关、足三里。

4、上腹部胀满、消化不良:内关、足三里。

5、下腹部胀满、消化不良:天枢、足三里。

6、恶心、呕吐:内关、足三里。

7、腹泻、痢疾:天枢、足三里、上巨虚。

8、便秘:天枢、支沟、上巨虚。

9、胁肋疼痛、岔气:外关、支沟、阳陵泉(腓骨小头的前下方处)、阿是穴。

10、头痛:印堂、太阳、合谷、列缺。

、11、牙痛:颊车、下关、合谷、内庭(足第2、3趾缝纹头处)12、肩周炎:肩隅、肩liao、阿是穴。

13、膝关节炎:犊鼻(外膝眼)、内膝眼、阳陵泉、阴陵泉(胫骨内侧髁的下方凹陷处)。

14、心痛、心悸:内关、神门、足三里。

15、神经衰弱、失眠:内关、神门、足三里、三阴交、印堂。

16、眩晕:太溪(内踝与跟腱之间的中点)、太冲、足三里、三阴交、印堂、百会。

17、高血压:曲池、足三里、涌泉、百会。

18、上肢麻木、疼痛、瘫痪:肩隅、肩liao、曲池、外关、神门、内关、合谷。

19、下肢麻木、疼痛、瘫痪:环跳、风市、委中、阳陵泉、足三里、承山、三阴交。

20、月经不调:三阴交、血海(髌骨内上缘上2寸)。

21、痛经:合谷、三阴交、关元。

22、面神经麻痹(口眼歪斜):地仓、颊车、下关、阳白、合谷、列缺、足三里、太冲、医风(耳垂后方凹陷处)、鱼头、鱼尾。

23、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痛:颊车、下关、阳白、四白、头维(额角发际上0、5寸)、太阳、合谷、足三里、太冲。

24、呃逆:内关、足三里、膻中(两乳头连线的中点),25、耳鸣、耳聋:听宫、听会(屏下切迹前、张口凹陷处)、医风、外关、合谷、足三里、太冲。

26、急救:人中、内关、合谷、涌泉、十宣(手十指的尖端)、百会。

27、小儿惊风:人中、四缝、中冲(中指的尖端)、十宣点血。

28、腰痛:肾俞、大肠俞(第四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委中、阿是穴。

针灸治疗80穴位全解

针灸治疗80穴位全解

针灸治疗80穴位全解针灸治疗篇主治歌诀1.尺泽:咳喘咽痛咯血肺,中暑吐泻儿惊风,肘臂挛痛局部病。

2.孔最:咯血咳喘咽肿痛,肘臂挛痛局部病。

3.列缺:咳喘咽痛肺系病,头项齿痛口眼歪。

4.鱼际:咳血咽痛肺失音,小儿疳积为第一。

5.少商:肺系实热热痛衄,昏迷癫狂少商寻。

6.商阳:五官齿咽热昏迷。

7.合谷:头目口齿鼻耳官,经闭滞产外感热。

8.手三里:上肢不遂臂无力,齿痛颊肿腹痛泻。

9.曲池:上肢热病高压癫,胃肠五官皮外科。

10.肩髃:上肢不遂肩臂痛,隐疹特色肩髃寻。

11.迎香:胆蛔口歪鼻塞衄。

12.地仓:口歪流涎三叉痛13.下关:齿病三叉口眼歪,耳鸣耳聋聤耳疾。

14.头维:头痛目眩与目痛。

15.天枢:痛胀秘泻痢疾肠,痛经经乱妇科病。

16.梁丘:下肢不遂膝肿痛,急胃乳痈与乳痛。

17.犊鼻:屈伸不利并膝痛,下肢麻痹关节病。

18.足三里:胃肠虚劳乳肠痈,癫狂神志肢痿痹。

19.条口:下肢痿痹与转筋,臂膀疼痛脘腹痛。

20.丰隆:头痛眩晕癫狂痰,腹胀便秘肢痿痹。

21.内庭:热病鼻咽齿五官,吐酸泻痢便秘肠,跖趾节痛足背痛。

22.公孙:痛吐泻痢胃肠病,失眠心狂气冲心。

23.三阴交:妇科产科脾胃虚,遗精阳痿遗尿泌,心悸失眠高血压,阴虚诸症下肢痿。

24.地机:经乱痛经妇崩漏,腹痛腹泻脾胃病,脾不运水癃水肿。

25.阴陵泉:水肿黄疸腹胀泻,小便不利与膝痛。

26.血海:经乱痛经与经闭,隐疹湿疹丹毒皮。

27.通里:暴喑舌强心悸忡,腕臂疼痛局部病28.神门:痛烦惊忘眠呆癫,胸胁疼痛高血压。

29.后溪:头项腰背指肘臂,耳目疟疾癫狂痫30.天宗:肩背损伤肩胛痛,气喘莫忘取天宗。

31.听宫:鸣聋聤耳与齿痛。

32.攒竹:眉棱头痛目睑病,呃逆治疗效果奇。

33.天柱:后头项强肩背腰,鼻塞癫狂与热病。

34.肺俞:咳喘咯血肺系病,阴虚盗汗骨蒸热35.膈俞:呕吐呃逆喘吐血,贫血潮热与盗汗,皮肤瘙痒如隐疹。

36.胃俞:痛吐胀鸣等胃疾。

37.肾俞:肾虚晕鸣聋腰酸,痿泄不育与遗尿,经乱带下不孕症。

60个常用穴位定位、主治、操作资料

60个常用穴位定位、主治、操作资料

60个常用穴位定位、主治、操作1.急性腰椎痛穴位:人中。

特点:开通闭塞,清热祛风。

用针:2寸针,在腰椎痛部位的对侧向迎香穴水平运针。

方法:站立位,进针1.5寸,轻轻用针刺激,直至患者感到疼痛。

边捻针边让患者弯腰,至最大幅度时再回到直立位,同时向相反方向运针。

反复操作2—3次,疼痛很快就会消失。

按:本人不同意这种所谓穴性的说法,穴位不像中药一样有寒热温凉偏性及以偏治偏达到治病目的,穴位主治跟腧穴不同分布、机体功能状态、施用工具甚至医师功夫水平等等关系很大。

个人认为以药性定穴性是歧途!本人常用手背部腰痛一、二穴治疗急性腰扭伤,立竿见影,两穴同用效更大。

2.急性视神经炎穴位:光明。

特点:清肝明目,消肿镇痛。

治疗眼睛发痒疼痛、白内障、夜盲症、青盲及偏头痛。

用针方法:采用2寸针,直刺1.5寸,提插捻转,轻运针以导气,留针15—20分钟。

3.急性咽炎有两种治法:(1)耳背静脉放血,在耳背选取最明显的静脉,用指端搓揉以引气,拇食指固定该处,用三棱针点刺,放出几滴血即可。

按:耳尖放血亦极效,配少商商阳点刺出血效更佳。

(2)穴位针刺额中穴,在印堂和神庭的中点。

采用1.5寸针,刺向印堂。

进针3/4寸,提插20秒钟,患者平卧留针30分钟。

按:本法疗效确彰,有人以此法治疗白喉极效!4.急性结膜炎用针方法:患侧耳尖,用三棱针刺耳尖,挤出3—5滴血即可。

5.闭经穴位:上窷。

用针方法:用1.5寸针,直刺入骶后孔。

尽可能确定行经的时间,如果不能,建议选择女性感觉不舒服或感觉心情不好的日子。

患者站立,双脚微分,双肘支于桌上,以使耻骨和下腹部不受任何挤压,进针前医生应按压患者腹部5—8次,按下时要缓,放开时要快,这样可以对子宫产生有效刺激。

进针1寸,顺时针捻转至最大幅度,留针,直至患者感到子宫收缩,反复操作3次。

两侧穴位都要针刺。

注意月经后25天再进行治疗。

按:与后面22痛经的治疗互参,二者操作有何异同之处?另长强治疗闭经亦极效,二者应都是针对继发性者,原发性闭经难治。

80个针灸常见穴位定位及主治

80个针灸常见穴位定位及主治

80个针灸常见穴位定位及主治-/常用针灸穴位的掌握与操作技能1、手太阴肺经(尺泽、孔最、列缺、鱼际、少商)2、手阳明大肠经(商阳、合谷、手三里、曲池、肩髃、迎香)3、足阳明胃经(地仓、下关、头维、天枢、梁丘、犊鼻、足三里、条口、丰隆、内庭)4、足太阴脾经(公孙、三阴交、地机、阴陵泉、血海)5、手少阴心经(通里、神门)6、手太阳小肠经(后溪、天宗、听宫)7、足太阳膀胱经(攒竹、天柱、肺俞、XXX、胃俞、肾俞、大肠俞、次髎、委中、秩边、承山、昆仑、申脉、至阴)8、足少阴肾经(涌泉、太溪、照海)9、手厥阴心包经(内关、大陵、中冲)10、手少阳三焦经(外关、支沟、翳风)11、足少阳胆经(肩井、风池、环跳、阳陵泉、悬钟)12、足厥阴肝经(行间、太冲、期门)13、督脉(腰阳关、命门、大椎、百会、神庭、水沟)14、任脉(中极、关元、气海、神阙、中脘、膻中)15、经外奇穴(四神聪、太阳、印堂、定喘、夹脊、十宣)附录1:经常使用的取穴体表标记脊柱椎体定位时常用的几个标志:1、XXX:头俯下时,平肩处可摸到的明显崛起。

(对应“大椎”)2、肩胛冈的内侧端:平第3胸椎棘突。

(对应“肺俞”)3、肩胛骨的下角:对第7肋或平第7肋间隙。

(对应“膈俞”)4、髂嵴:位于皮下,其最高点约平第4腰椎棘突。

(对应“大肠俞”、“腰阳关”)5、髂后上棘:在皮下脂肪较多的人身上,为一皮肤凹陷,瘦的人则为一骨性突起,此棘平对第2骶椎棘突。

((对应“次髎”)6、胸骨角:为胸骨柄与体交壤处,略为隆起,其两侧接第2肋软骨,可依次查找其他肋和肋间隙。

胸骨角相当于第4胸椎体下缘水平。

(对应“膻中”)附录2:十四经脉的主治纪律上面的图表是十四经脉主治纪律列表,每条经脉的功用和它的气血阴阳和循行、脏腑等都是亲昵相干联的,这个表能够和详细的穴位功用来对应着比力和影象,如许结果最好。

背面分经脉引见穴位时还会再有所说起。

同时,需求申明的是,这些纪律一样也是笔试的测验内容。

针灸人体穴位图大全

针灸人体穴位图大全

针灸适应症
疼痛性疾病:如颈椎病、腰椎 间盘突出等
神经系统疾病:如失眠、面瘫 等
内分泌代谢性疾病:如糖尿病、 甲亢等
妇产科疾病:如痛经、产后身 痛等
针灸禁忌症
禁忌症:高热、昏迷、抽搐、怀孕、皮肤感染等 注意事项:针灸前应告知医生身体状况和过敏史 针灸后护理:注意保暖、避免感染、不立即洗澡等 特殊人群:老人、儿童、孕妇等应谨慎选择针灸治疗
上肢穴位图
肺经穴位:中府、尺泽、孔最、列缺、太渊
心经穴位:极泉、少海、灵道、通里、阴郄
心包经穴位:天池、曲泽、郄门、间使、内关
大肠经穴位:商阳、合谷、阳溪、偏历、手三里
小肠经穴位:少泽、后溪、养老、小海、肩贞
三焦经穴位:中冲、外关、支沟、三阳络、四渎
下肢穴位图
足三里穴:位于膝盖下方,小腿肌肉前外侧,具有健脾和胃、扶正培元、通经活络等功效。
阳陵泉穴:位于膝关节外侧,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处,具有疏肝利胆、舒筋活络、活血止痛等功 效。
三阴交穴:位于内踝尖上方三寸,胫骨内侧缘后方凹陷处,具有健脾利湿、活血调经、宁心安神 等功效。
委中穴:位于腘窝正中央,具有舒筋活络、祛风散寒等功效。
针灸手法
针刺手法
补法:进针慢,留针时间较长,刺激量较大
泻法:进针快,留针时间较短,刺激量较小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针灸人体穴位图大全
目录
壹针
灸 基 础 知 识
贰针
灸 穴 位 图
叁针
灸作 用 机
伍 范针
灸 安 全 及 风 险 防
陆 议针
灸 学 习 资 源 及 建
针灸基础知识
针灸简介
起源:古代中国人发明的一种治疗方法 作用:疏通经络,调和气血,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组成:针刺和艾灸两种治疗方法 应用: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科,具有适应症广、疗效快、操作方便、经济安全等优点

常见病针灸穴位及取穴方法

常见病针灸穴位及取穴方法

常见病针灸穴位及取穴方法一、中风(一)、中经络:半身不遂:肩髃、曲池、合谷、环跳、足三里,口眼歪斜:地仓、烦车、攒组、攒竹、合谷。

肩髃:定位:在锁骨肩峰端下缘当上臂向前外方抬举时呈现凹陷处取穴。

直刺1-1.5寸.艾炷灸3-7壮,艾条灸10-20分钟。

曲池:定位:屈肘成正角在肘窝横纹外端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之中点处取穴。

直刺1-1.5寸。

艾炷灸3-7壮,艾条灸10-20分钟。

合谷:定位:在手背第一、二掌骨之间,近第二堂骨中央的桡侧取穴。

直刺0.6-1寸。

艾灶灸1-3壮,艾条灸5-10分钟。

环跳:定位:在股骨大转子最高点的后上方。

侧卧屈股,在股骨大转子最高点与骶骨裂孔连线上,外1/3与内2/3交界处取穴。

直刺2-3寸。

艾炷灸5-10壮,艾条灸10-30分钟。

足三里:定位:在犊鼻(髌骨下沿,髌韧带外侧凹陷中)下三寸,距胫骨前嵴外一横指处取穴。

直刺1-3寸。

艾炷灸5-7壮,艾条灸10-20分钟。

地仓:定位:在巨髎(目正视,瞳孔直下,平鼻翼下沿处)直下方,口角外侧旁开0.4寸。

向颊车横刺1-2寸。

艾炷灸3-5壮,艾条灸5-10分钟。

颊车:定位:下颌角前上方一横指凹陷中,当咬紧牙齿时,在咬肌的隆起最高点处取穴。

直刺0.3-0.5寸。

艾炷灸3-5壮,艾条灸5-10分钟。

攒竹:定位:在眉毛内侧端,当内眦的直上方取穴。

向下斜刺0.3-0.5寸。

艾条灸1-3分钟。

(二)中脏腑: 闭证:人中、太冲、丰隆、劳宫脱证:关元、神阙、三阴交、命门人中:定位:在人中沟上1/3与下2/3交界处取穴,针尖稍向上斜刺0.3-0.5寸。

禁灸。

太冲:定位:在足背第一、二跖骨结合部之前的凹陷处取穴。

直刺0.5-1寸。

艾炷灸3-5壮,艾条灸5-10分钟。

丰隆:定位:条口穴(足三里下5寸)外上方1寸,胫骨与腓骨之间取穴。

(即在外踝上8寸处)直刺1-1.5寸。

艾炷灸5-7壮,艾条灸10-20分钟。

劳宫:定位:仰掌,在掌心横纹中,第三、四掌骨之间,靠第三掌骨处取穴。

常用病例施灸取穴参考表(完整版)

常用病例施灸取穴参考表(完整版)

过敏性鼻炎 迎春、印堂、合谷、内关
气短倦息、懒言自汗:风门、肺俞; 腰膝酸软:命门、肾俞; 消瘦讷呆:脾俞、足三里。
用法 温和灸:每穴灸15-20分, 每日1次,7次1疗程。 温和灸:每穴灸15-30分钟, 每日1-2次,5次1疗程。
温和灸:每穴灸15-20分钟, 每日1次,7次1疗程。
温和灸:每穴灸15-20分钟, 每日1次,10次1疗程,灸至胎位转正 为止。 温和灸:每穴灸15-20分钟, 每日1次,10次1疗程。

失眠症 百会、神门、安眠、三阴交
头晕脑胀:风池、印堂; 心烦多梦:心俞、肾俞; 急燥焦虑:太冲、阳陵泉; 顽固失眠:涌泉、华佗夹背; 体质虚弱:关元; 易惊醒:足窍阳。
温和灸:每穴灸15-20分钟, 每日1次,睡前施灸,5-7次1疗程。
风湿性 关节炎
大椎、足三里、阴陵泉、阿是穴
血沉快:隔俞、阳陵泉; 急性期:至阳、灵台、督脉上压痛点; 肩关节痛:肩禺、肩髎; 肘关节痛:曲池、手三里、少海; 腕关节痛:阳池、合谷、外关; 髋关节痛:环跳、风市。
发热头痛:曲池、外关; 张嘴疼痛:下关、合谷。
发热:曲池、合谷; 久咳:肺俞; 体弱;足三里
呕吐:内关; 肠鸣;公孙,丰隆; 腹痛:中脘、梁丘。
高热:曲池、大椎; 痰多;列缺、丰隆; 牙关紧闭:颊车、下关; 角弓反张:风池、身柱。
小儿麻痹症
上肢瘫痪:肩髃、曲池、外关; 下肢瘫痪:环跳、阳陵泉、绝骨。
曲池、合谷
迎风泪,清稀:肝俞、肾俞; 泪枯浊热感;合谷、行间、隐白。
头晕头胀:风池、童子髎、攒竹; 气血不足;脾俞、足三里、神门; 腰膝酸软:肝俞、肾俞、太溪。
口苦咽干:外关、行间; 胁痛:阳陵泉、丘墟。
恶心呕吐:丰隆、中脘; 神疲乏力:肾俞、足三里。

常用针灸穴位

常用针灸穴位

常用针灸穴位常用针灸穴位1.尺泽(ch i zd LU 5) 合穴【定位】在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

【主治】①咳嗽、气喘、咯血、咽喉肿痛等肺系实热性病证;②肘臂挛痛;③急性吐泻、中暑、小儿惊风等急症。

【操作】直刺0.8~1.2寸,或点刺出血。

2.孔最(K b ngzu i, LU 6)郄穴【定位】尺泽穴与太渊穴连线上,腕横纹上7寸处。

【主治】①咯血、咳嗽、气喘、咽喉肿痛等肺系病证;②肘臂挛痛。

【操作】直刺0.5~1寸。

3.列缺(L i eq R e, LU 7) 络穴;八脉交会穴(通于任脉)【定位】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当肱桡肌腱与拇长展肌腱之间。

简便取穴法:两手虎口自然平直交叉,一手食指按在另一手桡骨茎突上,指尖下凹陷中是穴。

【主治】①咳嗽、气喘、咽喉肿痛等肺系病证;②头痛、齿痛、项强、口眼歪斜等头项部疾患。

【操作】向上斜刺0.5-0.8寸。

4.鱼际(Y印,LU 10) 荥穴【定位】第1掌骨中点桡侧,赤白肉际处。

【主治】①咳嗽、咯血、咽干、咽喉肿痛、失音等肺系热性病证;② 小儿疳积。

【操作】直刺0.5~0.8寸。

治小儿疳积可用割治法。

5.少商(Sh d osh d ng, LU 11)井穴【定位】拇指桡侧指甲根角旁0.1寸。

【主治】①咽喉肿痛、鼻衄、高热等肺系实热证;②昏迷、癫狂。

【操作】浅刺0.1寸,或点刺出血。

6.商阳(sh d ngy&ng, LI 1)井穴【定位】食指末节桡侧,指甲根角旁0.1寸。

【主治】①齿痛、咽喉肿痛等五官疾患;②热病、昏迷。

【操作】浅刺0.1寸,或点刺出血。

7.合谷(H曲必LI 4) 原穴【定位】在手背,第1、2掌骨间,当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处。

简便取穴法:以一手拇指指间关节横纹,放在另一手拇、食指之间的指蹼缘上,当拇指尖下是穴。

【主治】①头痛、目赤肿痛、齿痛、鼻衄、口眼歪斜、耳聋等头面五官诸疾;②发热恶寒等外感病证,热病无汗或多汗;③经闭、滞产等妇产科病证。

(完整版)80个针灸最常用穴位定位及主治讲解

(完整版)80个针灸最常用穴位定位及主治讲解

常用针灸穴位的掌握与操作技能1、手太阴肺经(尺泽、孔最、列缺、鱼际、少商)2、手阳明大肠经(商阳、合谷、手三里、曲池、肩髃、迎香)3、足阳明胃经(地仓、下关、头维、天枢、梁丘、犊鼻、足三里、条口、丰隆、内庭)4、足太阴脾经(公孙、三阴交、地机、阴陵泉、血海)5、手少阴心经(通里、神门)6、手太阳小肠经(后溪、天宗、听宫)7、足太阳膀胱经(攒竹、天柱、肺俞、膈俞、胃俞、肾俞、大肠俞、次髎、委中、秩边、承山、昆仑、申脉、至阴)8、足少阴肾经(涌泉、太溪、照海)9、手厥阴心包经(内关、大陵、中冲)10、手少阳三焦经(外关、支沟、翳风)11、足少阳胆经(肩井、风池、环跳、阳陵泉、悬钟)12、足厥阴肝经(行间、太冲、期门)13、督脉(腰阳关、命门、大椎、百会、神庭、水沟)14、任脉(中极、关元、气海、神阙、中脘、膻中)15、经外奇穴(四神聪、太阳、印堂、定喘、夹脊、十宣)附录1:常用的取穴体表标志脊柱椎体定位时常用的几个标志:1、第7颈椎棘突:头俯下时,平肩处可摸到的显著突起。

(对应“大椎”)2、肩胛冈的内侧端:平第3胸椎棘突。

(对应“肺俞”)3、肩胛骨的下角:对第7肋或平第7肋间隙。

(对应“膈俞”)4、髂嵴:位于皮下,其最高点约平第4腰椎棘突。

(对应“大肠俞”、“腰阳关”)5、髂后上棘:在皮下脂肪较多的人身上,为一皮肤凹陷,瘦的人则为一骨性突起,此棘平对第2骶椎棘突。

((对应“次髎”)6、胸骨角:为胸骨柄与体交界处,略为隆起,其两侧接第2肋软骨,可依次查找其他肋和肋间隙。

胸骨角相当于第4胸椎体下缘水平。

(对应“膻中”)附录2:十四经脉的主治规律下面的图表是十四经脉主治规律列表,每一条经脉的功能和它的气血阴阳以及循行、脏腑等都是密切相关联的,这个表可以和具体的穴位功能来对应着比较和记忆,这样效果最好。

后面分经脉介绍穴位时还会再有所提及。

同时,需要说明的是,这些规律同样也是笔试的考试内容。

附录3:腧穴的主治特点和规律腧穴的主治是第三站的一种主要题型,而这部分的背诵难度最大,所以有必要掌握其中的规律。

常用针灸穴位

常用针灸穴位

常用针灸穴位一、手太阴经肺经尺泽定位: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缘。

主治:咳嗽,气喘,咳血,潮热,胸部胀满,咽喉肿痛,小儿惊风,吐泻,肘臂挛痛。

操作:直刺0.8~1.2寸;或点刺出血。

鱼际定位:第一掌骨中点桡侧,赤白肉际处主治:咳嗽、发热、咽喉肿痛.操作:直刺0.5~0.8寸列缺定位: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

主治:伤风,头痛,项强,咳嗽,气喘,咽喉肿痛,口眼埚斜,齿痛。

操作:向上斜刺0.3~0.5寸。

二、手阳明大肠经:合谷定位:手背,第一、二掌骨之间,约平第二掌骨中点处。

主治:头痛,目赤肿痛,鼻衄,齿痛,牙关紧闭,口眼埚斜,耳聋,痄腮,咽喉肿痛,无汗,多汗、腹痛,便秘,经闭,滞产,热病。

操作:直刺0.5~1寸。

曲池定位:屈肘,成直角,当肘横纹外端与肱骨外上髁连线的中点。

主治:咽喉肿痛.齿痛.目赤痛,瘰疠,瘾疹,热病,上肢不遂,手擘肿痛,腹痛吐泻,高血压,癫狂。

操作:直刺1~1.5寸。

迎香定位:在鼻翼外缘中点旁,当鼻唇沟中。

主治:鼻塞、鼻衄、鼻渊、面瘫、三叉神经痛、胆道蛔虫病。

操作:直刺0.1~0.2寸或向鼻孔斜刺0.3~0.5寸。

不宜灸。

三、足阳明胃经天枢定位:脐旁2寸。

主治:腹胀肠鸣,绕脐痛,便秘,泄泻,痢疾,月经不调,症瘕。

操作:直刺1~1.5寸。

备注:(1)大肠的募穴;(2)《千金》孕妇不可灸。

犊鼻定位:髌骨下缘,髌韧带外侧凹陷中。

主治:膝痛,下肢麻痹,屈伸不利,脚气。

操作:向后内斜刺0.5~1寸。

足三里定位:犊鼻穴下3寸,胫骨前嵴外一横指处。

主治:胃痛,呕吐、噎膈,腹胀,泄泻,痢疾,便秘,乳痈,肠痈、下肢痹痛,水肿,癫狂,脚气,虚劳赢瘦。

操作:直刺1~2寸。

丰隆定位:足三里下5寸,在胫骨前脊外侧三横指处。

主治:咳嗽、痰多、哮喘、胸痛、头痛、眩晕、癫狂、下肢痿痹、呕吐、便秘。

操作:直刺0.5~1寸。

可灸。

四、足太阴脾经三阴交定位:内踝高点上3寸,胫骨内侧面后缘。

主治:肠鸣腹胀,泄泻,月经不调,带下,阴挺,不孕,滞产,遗精,阳萎,遗尿,疝气,失眠,下肢痿痹,脚气。

80个常用针灸穴位汇总

80个常用针灸穴位汇总
2热病3肠胃病
4足背肿痛,跖趾关节痛
直刺或斜刺0.5-0.8寸
公孙
第1跖骨基底部的前下方,
赤白肉际处
1脾胃肠腑病
2神志病(心烦失眠,发狂)
3冲脉病(奔豚气)
直刺0.6~1.2寸
三阴交
内踝尖上3寸,
胫骨内侧面后缘
1脾胃虚弱诸证
2妇产科病3泌尿系统病
4心病(心悸、失眠、高血压)
4下肢痿痹
5阴虚诸证
直刺1.0-1.5寸
浅刺0.1寸,
或用三棱针点刺出血
外关
腕背横纹上2寸,
尺骨与桡骨正中间
1热病2头面五官病
3瘰疬4胁肋痛
5上肢痿痹不遂
直刺0.5-1寸
支沟
腕背横纹上3寸,
尺骨与桡骨之间
1便秘
2耳鸣,耳聋3暴喑
4瘰疬5胁肋痛人卫医学考试网
6热病
直刺0.5-1寸
翳风
乳突前下方与下颌角之间的凹陷处
1耳疾(耳鸣、耳聋)
2面口证(口眼歪斜、面风、牙关紧闭、颊肿)
(头项强痛、腰背痛、肘臂及手指挛痛)
2耳聋、目赤
3癫狂
4疟疾
直刺0.5-1.0寸
治手指挛痛可透刺合谷穴
天宗
肩胛骨冈下窝中央凹陷处,
约肩胛冈下缘与肩胛下角之间的上1/3折点处
1局部病证(肩胛疼痛、肩背部损伤)
2气喘
直刺或斜刺0.5-1.0寸
遇阻不可强刺
听宫
耳屏与下颌关节之间,
张口呈凹陷处
1耳聋,耳鸣,聤耳
直刺0.5-1寸
大肠俞
第4腰椎棘突下
旁开1.5寸
1腰腿痛
2胃肠病证
直刺0.8~1.2寸
次髎
在髂后上棘下与后正中线之间,第2骶后孔中

倪海厦针灸穴位全集

倪海厦针灸穴位全集

倪海厦针灸穴位全集2022-09-21 发表于陕西(一)心·心血管[01]冠心病[倪海厦取穴]关元、巨阙、少府、涌泉、公孙[02]心脏肥大[倪海厦取穴]巨阙、少府、神门、劳宫、关元、公孙、内关、天突[03]心脏痛[倪海厦取穴]公孙、内关、巨阙、关元、天突、厉兑[04]心绞痛[倪海厦取穴]厉兑、人中、十宣(放血)、涌泉、百会(放血)[备注]人中向上斜刺[05]真心痛[倪海厦取穴]巨阙、关元、天突、厉兑[06]心悸[倪海厦取穴]神门、少府、关元[07]心律不齐[倪海厦取穴]关元、太渊(二)肝·胆·少阳·厥阴[01]肝病[倪海厦取穴]肝关、行间[02]肝炎[倪海厦取穴]行间[03]肝硬化[倪海厦取穴]肝俞、行间[04]肝硬化腹水[倪海厦取穴]水分、水道、肝关[05]黄疸[倪海厦取穴]脊中、行间[06]胆结石[倪海厦取穴]肝俞、胆俞、胆石点[备注]胆石点是阳陵泉正下约一寸处压痛点(三)脾·胃·消化·太阳·阳明[01]胃病胃痛[倪海厦取穴]中脘(梅花灸;吐血时不可灸)、关元、天枢、公孙、内关[02]胃癌[倪海厦取穴]膺窗、鱼际、足三里、天溪、痞根、地五会[03]肚子痛[倪海厦取穴]三阴交、公孙、关元、中极、肠关[04]腹胀[倪海厦取穴]水分(灸)、公孙、消积[05]胃酸过多[倪海厦取穴]公孙、内关[06]消化不良[倪海厦取穴]公孙、内关、腹通谷[07]呕吐[倪海厦取穴]公孙、内关、中脘、胃俞[08]恶心反胃[倪海厦取穴]海厦取穴]中脘、公孙[09]下利_腹泻_水泻[倪海厦取穴]天枢、大横、肠关、四满[10]便秘[倪海厦取穴]支沟、照海[11]痔疮[倪海厦取穴]长强、孔最、秩边、承山[12]便血[倪海厦取穴]下髎[13]结直肠癌[倪海厦取穴]痞根、消积[备注]消积是奇穴[14]结核性肠炎(拉肚子)[倪海厦取穴]神阙(灸)、温溜[15]盲肠炎_阑尾炎[倪海厦取穴]阑尾、天枢、中脘、关元、足三里、肘尖(灸) [16]疝气[倪海厦取穴]隐白、肝俞、大敦(对侧)、行间[17]水肿[倪海厦取穴]水分、三阴交、地机、阴陵泉、水道(四)肺·呼吸·太阳[01]肺癌[倪海厦取穴]中府、云门、孔最、公孙、内关[备注]中府透云门[02]气喘[倪海厦取穴]膻中、中府、云门、孔最、公孙、内关[03]咳嗽[倪海厦取穴]太渊、灵墟、俞府、彧中[04]多痰[倪海厦取穴]丰隆[05]一直有痰[倪海厦取穴]丰隆[06]痰饮膈痛[倪海厦取穴]丰隆[07]鼻子不通_鼻塞[倪海厦取穴]迎香、合谷(对侧)、通天[08]喉哑失声、话太多[倪海厦取穴]哑门[备注]哑门禁灸[09]失声[倪海厦取穴]哑门[备注]哑门禁灸[10]胸中瘀血[倪海厦取穴]巨骨[11]肺痨(肺结核)[倪海厦取穴]肺俞、胆俞、膈俞[备注]四花灸:艾灸双胆俞和双膈俞、艾灸双肺俞和双膏肓[12]肺积水_胸隔积水[倪海厦取穴]膈俞、膻中、鸠尾、阳谷、后溪、照海、水分、水道、大包(五)肾·膀胱·泌尿生殖·太阳·少阴[01]肾虚[倪海厦取穴]肾俞、京门、命门[备注]此俞募治疗法治肾脏不分虚实[02]遗精[倪海厦取穴]三阴交(灸)、横骨[03]前列腺肥大[倪海厦取穴]阴陵泉、关元、足三里[04]阳强、阳挺[倪海厦取穴]蠡沟、曲泉[05]阴*茎痛、小腹痛[倪海厦取穴]列缺、三阴交、次髎、大敦、行间[06]阴缩_睾丸缩入腹部[倪海厦取穴]大赫、大敦、行间[07]生殖器病[倪海厦取穴]大敦[08]阴痛[倪海厦取穴]少府[09]小便不利[倪海厦取穴]中极、关元、三阴交、大钟、阴包[10]小便痛[倪海厦取穴]大敦、阴包[11]尿频[倪海厦取穴]中极、关元、阴陵泉[12]尿失禁[倪海厦取穴]阴陵泉[13]肾结石_腰酸腰痛[倪海厦取穴]肾俞、京门、命门、肾石点[备注]肾石点为交信和太溪之间压痛点(六)妇科·儿科[01]痛经[倪海厦取穴]关元(灸)、中极(灸)、三阴交、血海[02]月经过少[倪海厦取穴]血海[备注]血海下一寸针[03]月经过多[倪海厦取穴]隐白、行间[04]月经淋漓不止_崩漏[倪海厦取穴]隐白、交信、行间[05]赤白带下[倪海厦取穴]隐白、次髎、阴谷、大赫、白环俞[06]子宫肌瘤[倪海厦取穴]下巨虚、地机、三阴交[07]子宫下垂_阴挺[倪海厦取穴]交信、大敦[08]阴痉挛[倪海厦取穴]大敦[09]阴痒[倪海厦取穴]曲泉[10]阴痒[倪海厦取穴]阴交(灸)[11]不孕症[倪海厦取穴]关元(灸)、气冲、中极、上髎(灸) [备注]多年不孕症,在三阴交至内踝一带放血[12]孕吐_妊娠呕吐恶阻[倪海厦取穴]中脘、公孙[13]胎位不正[倪海厦取穴]至阴[14]难产[倪海厦取穴]支沟[15]胎盘不下[倪海厦取穴]昆仑、太溪[16]产后恶漏[倪海厦取穴]中都[17]退乳_断奶[倪海厦取穴]陷谷、上巨虚[18]乳*房疼痛[倪海厦取穴]神封、内庭[19]乳*房肿胀[倪海厦取穴]上巨虚、内庭[20]乳炎、乳瘫[倪海厦取穴]内庭[21]乳腺小叶增生[倪海厦取穴]上巨虚、天溪、地五会[22]乳*房囊性增生[倪海厦取穴]上巨虚、天溪、地五会[23]乳*房纤维瘤[倪海厦取穴]天溪、地五会[24]乳腺癌[倪海厦取穴]肩井、膺窗、鱼际、足三里、天溪、痞根、地五会(七)神志·失眠·神经[01]脑血栓(无昏迷)[倪海厦取穴]百会[02]脑溢血(有昏迷)[倪海厦取穴]百会[03]中风[倪海厦取穴]百会、风府[04]中风_中经络[倪海厦取穴]风市、阳陵泉、阴陵泉、悬钟、三阴交[备注]阳陵泉透阴陵泉、悬钟透三阴交[05]中风_中脏腑[倪海厦取穴]风市、阳陵泉、阴陵泉、悬钟、三阴交[备注]阳陵泉透阴陵泉、悬钟透三阴交[06]半身不遂(偏瘫)[倪海厦取穴]环跳、风市、阴市、悬钟[07]周期性瘫痪[倪海厦取穴]风市、阴市[08]失眠[倪海厦取穴]三毛(灸)、神门[09]见鬼[倪海厦取穴]神门[10]癫狂、精神病[倪海厦取穴]筋缩[11]癫痫[倪海厦取穴]申脉(灸)、照海(灸)、鸠尾、百会、人中、涌泉[12]羊癫疯发作[倪海厦取穴]申脉(灸)、照海(灸)、鸠尾、百会、人中、涌泉[13]外伤性癫痫[倪海厦取穴]申脉(灸)、照海(灸)、鸠尾、人中、涌泉[14]脑震荡[倪海厦取穴]然谷(放血)[15]系统性红斑狼疮[倪海厦取穴]心俞、肺俞、肝俞[备注]先针后灸[15]痴呆[倪海厦取穴]悬钟、痞根[16]肋间神经痛[倪海厦取穴]肝关(八)伤痛外科·运动[01]颈痛_颈椎病[倪海厦取穴]昆仑、后溪、申脉[02]头项强重[倪海厦取穴]后溪、申脉、大杼、昆仑[备注]亦可从风池开始沿膀胱经刮痧[03]脖子僵硬_项难回顾[倪海厦取穴]后溪、申脉、天柱、大杼[04]落枕[倪海厦取穴]手三里[05]肩痛不举_五十肩[倪海厦取穴]偏历、条口、承山、曲池、二间[06]肩膀酸痛[倪海厦取穴]肩中俞、肩外俞、曲池、肩井、足三里[07]肩胛痛[倪海厦取穴]曲池、肩井、足三里[08]肩拉伤而肿或扭到[倪海厦取穴]肩井、足三里[09]肩背痛[倪海厦取穴]昆仑[10]肩背颈项痛[倪海厦取穴]肩中俞、肩外俞、昆仑、后溪、申脉[11]背痛[倪海厦取穴]后溪(痛在督脉)、委中(虚证)、束骨(实证) [12]华佗夹脊痛[倪海厦取穴]足三里、足临泣[备注]华佗夹脊在督脉旁开五分,位于督脉与膀胱经之间[13]膏肓痛[倪海厦取穴]阿是穴[备注]膏肓穴处三棱针放血[14]臂痛[倪海厦取穴]臂臑[15]肘痛[倪海厦取穴]养老、间使[备注]养老透间使[16]手胀_手麻[倪海厦取穴]间使[17]腰痛[倪海厦取穴]至阳、腰阳关、上髎、大钟[18]坐骨神经痛[倪海厦取穴]承扶、委中[19]腿抽筋[倪海厦取穴]承山、承筋、阳陵泉[20]腿风湿痹[倪海厦取穴]膝阳关[21]只有晚上腿痛[倪海厦取穴]阴市[22]腿痛无力[倪海厦取穴]飞扬[23]冷风膝痹腿疾[倪海厦取穴]鹤顶、膝眼、阳陵泉、阴陵泉[24]膝肿[倪海厦取穴]膝关[25]膝盖疼痛[倪海厦取穴]鹤顶、膝眼、阳陵泉、阴陵泉[26]膝盖内侧痛[倪海厦取穴]商丘、大都[28]膝盖无力[倪海厦取穴]风市、阴市[29]膝盖变形[倪海厦取穴]膝关[30]鹤膝风[倪海厦取穴]膝关[31]脚痛[倪海厦取穴]阳交[32]脚水肿_足肿[倪海厦取穴]三阴交、地机、阴陵泉[33]脚心麻木[倪海厦取穴]条口[34]脚扭伤[倪海厦取穴]商丘、丘墟[备注]商丘透丘墟[35]脚跟痛[倪海厦取穴]承山、仆参、水泉(对侧) [36]关节疼痛[倪海厦取穴]三间、劳宫[备注]三间透劳宫;[37]类风湿性关节炎(顽痹)[倪海厦取穴]膝阳关、腰阳关[38]痛风[倪海厦取穴]膝阳关、腰阳关[倪海厦取穴]大杼[40]骨折[倪海厦取穴]大杼[41]血胸_胸腔有淤血[倪海厦取穴]肩井、足三里[备注]均针刺阿是穴[42]半身麻木[倪海厦取穴]风市[43]手足麻木[倪海厦取穴]条口[44]站久酸[倪海厦取穴]金门(九)皮肤·表皮[01]青春痘_痤疮[倪海厦取穴]合谷(灸)、梁丘、曲池[备注]耳尖和背部痣点放血;红丝疔,从终点点刺到起点,以泻恶血[02]扁平疣[倪海厦取穴]支正、小海[03]皮肤痒[倪海厦取穴]合谷、曲池、筑宾、三阴交[04]牛皮癣[倪海厦取穴]委中(放血)[备注]先针后火罐拔恶血[05]干癣[倪海厦取穴]委中(放血)[06]带状疱疹[倪海厦取穴]头尾灸[备注]带状疱疹首位两端灸[倪海厦取穴]地五会[08]卡波西肉瘤[倪海厦取穴]委中(放血)[09]酒糟鼻[倪海厦取穴]素髎(放血)[10]诸脓疮脓疡[倪海厦取穴]束骨[备注]专治足太阳膀胱经疮[11]淋巴结炎_淋巴肿[倪海厦取穴]肩井(灸)、足三里[备注]灸肩井时针刺足三里以导气下行[12]颈淋巴结核[倪海厦取穴]臑会[13]痈疽[倪海厦取穴]风门[14]褥疮[倪海厦取穴]风门(灸)[类别]头面·五官[15]面部中风[倪海厦取穴]承浆、人中、地仓、颊车、合谷(对侧) [备注]地仓透颊车,先健后患[16]面瘫_口眼歪斜[倪海厦取穴]承浆、人中、颊车、地仓[17]掉发[倪海厦取穴]肾俞[18]头痛[倪海厦取穴]命门、涌泉[19]后头痛[倪海厦取穴]束骨、委中[20]头顶痛[倪海厦取穴]束骨、涌泉[21]偏头痛[倪海厦取穴]太阳、率谷、阳辅[备注]太阳透率谷,先在对侧合谷下针有麻醉效果[22]耳后痛[倪海厦取穴]中渚[备注]三焦经循行在耳后[23]脑瘤[倪海厦取穴]百会、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针灸治疗常见病穴位大全
1、感冒:合谷、列缺、尺泽,头痛加印堂,咽喉疼痛加少商点刺出血。

2、咳嗽:列缺、尺泽、丰隆。

3、胃痛:中脘、内关、足三里。

4、上腹部胀满、消化不良:内关、足三里。

5、下腹部胀满、消化不良:天枢、足三里。

6、恶心、呕吐:内关、足三里。

7、腹泻、痢疾:天枢、足三里、上巨虚。

8、便秘:天枢、支沟、上巨虚。

9、胁肋疼痛、岔气:外关、支沟、阳陵泉(腓骨小头的前下方处)、阿是穴。

10、头痛:印堂、太阳、合谷、列缺。


11、牙痛:颊车、下关、合谷、内庭(足第2、3趾缝纹头处)
12、肩周炎:肩隅、肩liao、阿是穴。

13、膝关节炎:犊鼻(外膝眼)、内膝眼、阳陵泉、阴陵泉(胫骨内侧髁的下方凹陷处)。

14、心痛、心悸:内关、神门、足三里。

15、神经衰弱、失眠:内关、神门、足三里、三阴交、印堂。

16、眩晕:太溪(内踝与跟腱之间的中点)、太冲、足三里、三阴交、印堂、百会。

17、高血压:曲池、足三里、涌泉、百会。

18、上肢麻木、疼痛、瘫痪:肩隅、肩liao、曲池、外关、神门、内关、合谷。

19、下肢麻木、疼痛、瘫痪:环跳、风市、委中、阳陵泉、足三里、承山、三阴交。

20、月经不调:三阴交、血海(髌骨内上缘上2寸)。

21、痛经:合谷、三阴交、关元。

22、面神经麻痹(口眼歪斜):地仓、颊车、下关、阳白、合谷、列缺、足三里、太冲、医风(耳垂后方凹陷处)、鱼头、鱼尾。

23、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痛:颊车、下关、阳白、四白、头维(额角发际上0、5寸)、太阳、合谷、足三里、太冲。

24、呃逆:内关、足三里、膻中(两乳头连线的中点),
25、耳鸣、耳聋:听宫、听会(屏下切迹前、张口凹陷处)、医风、外关、合谷、足三里、太冲。

26、急救:人中、内关、合谷、涌泉、十宣(手十指的尖端)、百会。

27、小儿惊风:人中、四缝、中冲(中指的尖端)、十宣点血。

28、腰痛:肾俞、大肠俞(第四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委中、阿是穴。

29、腓肠肌痉挛:承山、阳陵泉、阿是穴。

30、皮肤病:曲池、三阴交、足三里、外关、肺俞。

31、慢性鼻炎:迎香、印堂、合谷、足三里。

32、落枕:落枕点(握拳,掌背第2、3掌指关节的后方)或外关、支沟、加局部阿是穴。

33、背沉:皮肤针叩刺局部后,加拔火罐;然后针刺委中穴。

34、神经性皮炎、局部麻木:皮肤针叩刺局部后,加拔火罐。

35、小儿疳积:四缝、足三里。

36、关节扭伤:局部阿是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