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常见病

合集下载

针灸在临床常见病素材

针灸在临床常见病素材

内科病证——不寐
基本治疗: 主穴:照海、申脉、神门、印堂、四神聪、安 眠 配穴: 肝火扰心:加行间、侠溪; 痰热内扰:加丰隆、内庭、曲池; 心脾两虚:加心俞、脾俞、足三里; 心肾不交:加太溪、水泉、心俞、脾俞; 心胆气虚:丘虚、心俞、内关; 脾胃不和:太白、公孙、内关、足三里; 操作:神门、印堂、四神聪,用平补平泻法; 对于较重的不寐者,四神聪可留针过夜;照海 用补法,申脉用泻法;
斜,右眼闭合不严,在院外诊所就诊,诊断面神经炎。口服病毒灵、强 的松等药无明显好转,继续加重而来诊。查其人形体较胖,神倦色白,
右额纹消失,眼裂增大,鼻唇沟变浅,口眼向左歪斜,舌淡,苔薄白,
脉浮。 西医诊断:面神经炎
中医诊断: 面瘫 证
型: 风寒型
治则:祛风散寒,通经活络。 处方:右侧阳白、四白、地仓、颊车及左侧合谷,留针20分钟,日一次。
连针5次,病情明显减轻,右眼能闭严,续针5次,面部功能基本恢复正
常,笑时口角稍向左歪,又针5次,两侧基本对称。
不 寐
不寐:通常称为“失 眠”、“不得卧”等, 是以经常不能获得正 常睡眠,或入睡困难, 或睡眠时间不足,或 睡眠不深,严重者彻 夜不眠为特征的病证。 本病可见于西医学的 神经衰弱。
针灸治疗
取穴原则:阳明经穴为主,远近相配穴为原则。
处 方:1、风池、翳风、阳白、攒竹、迎香、 地仓、颊车、合谷、太冲等。 2、太阳、印堂、四白、牵正、人中、 承浆、足三里等。
两组交替取穴,可配合电针、眼针。
杨某,女,30岁,初诊日期:2012年9月2日。
主诉:
口眼向左歪斜5天。
病史: 患者5天前洗澡后受风出现右侧面部不适,随即出现口眼向左歪
五官科疾病:神经性耳鸣、耳聋、牙痛。

针灸治疗常见病

针灸治疗常见病

其他治疗
1.穴位贴敷法 选肺俞、定喘、风门、膻中、丰隆,用白附子,洋金 花,川椒,樟脑制成粉剂。将药粉少许置穴位上,用胶布贴敷,每3~ 4日更换1次,最佳在三伏天应用。亦可用白芥子、甘遂、细辛、丁香、 苍术、川芎等量研成细粉,加入基质,调成糊状,制成直径1厘米圆饼, 贴在穴位上,用胶布固定,每3天更换1次,合用于内伤咳嗽。
治疗
【治则】风寒证—祛风散寒、宣肺解表,针灸并用, 泻法
风热证—疏散风热、清利肺气
暑湿证—清暑化湿、疏表和里,只针不灸,泻法
【主穴】风池、大椎、列缺、合谷、外关
【方义】风池、大椎、外关—疏风祛邪解表
合谷—祛风清暑、解表清热
列缺—宣肺止咳
配穴
风寒感冒者,加风门、肺俞 风热感冒者,加曲池、尺泽、鱼际 鼻塞者,加迎香 体虚感冒者,加足三里 咽喉疼痛者,加少商、商阳 全身酸楚者,加身柱 暑湿者,加中脘、足三里
病因病机
不论是风火外袭还是胃火炽盛,火邪循经上炎均可引起 牙痛。又因肾主骨,齿为骨之余,肾阴不足、虚火上炎亦可 引起虚火牙痛。
实——风火外袭——风火牙痛
火(热)
胃火炽盛——胃火牙痛
虚——虚火上炎——虚火牙痛
临床体现
牙痛每因冷、热、酸、甜等刺激而发作或加重。可伴有牙龈红肿、 牙龈出血、齿龈萎缩、牙齿松动、咀嚼困难或有龋齿存在。 1.风火外袭:发作急骤,牙痛剧烈,牙龈红肿,喜凉恶热。兼发烧、 口渴、腮颊肿胀。舌红、苔薄黄,脉浮数。 2.胃火炽盛:牙痛剧烈,牙龈红肿甚至出血,遇热更甚。伴口臭、尿 赤、便秘。舌红苔黄,脉洪数。 3.虚火上炎:牙齿隐隐作痛,时作时止,午后或夜晚加重,日久不愈 可见齿龈萎缩,甚则牙根松动。伴腰膝酸软、头晕眼花,舌质红嫩、少 苔或无苔,脉细数。

针灸科常见病中成药简介

针灸科常见病中成药简介
• 血塞通胶囊:用于瘀血闭阻脉络症的中风中经络 恢复期或心血瘀阻型冠心病心绞痛,视网膜中央 静脉阻塞、眼前房出血、眼底出血、外伤性骨折 、跌打肿痛及软组织损伤 。
消栓颗粒4g*10代
• 主要成份:黄芪、当归、赤芍、地龙、红花 、川芎、桃仁。
• 主要功效:补气,活血,通络。用于脑梗 死恢复期及脑出血后遗症期,中风气虚血 瘀证,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语言蹇涩, 面色晄白,气短乏力,舌质暗淡,脉沉无 力。
• 成分:牛黄、猪胆汁粉、朱砂、冰片、牛角浓缩 粉、珍珠、 黄芩、 黄连 、栀子、 雄黄 、郁金、 石膏、赭石、 珍珠母、薄荷脑 。
• 主治功效:清热解毒,豁痰开窍,醒脑安神,镇 惊熄风。用于高热神昏、烦躁谵语、抽搐痉厥、 中风窍闭,头痛眩晕。对于高血压及一切急性炎 症伴有的高热不退,神志昏迷均有显效。
安脑丸
• 成份:人工牛黄、珍珠、冰片、黄连、郁 金、黄芩、栀子、猪胆汁粉、雄黄、朱砂 。
•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醒脑安神,豁痰开 窍,镇惊熄风。用于高热神昏,烦躁谵语 ,抽搐痉厥,中风窍闭,头痛眩晕。亦用 于高血压及一切急性炎症伴有的高热不退 ,神志昏迷等。
• 用法用量:1-2丸,bid。
安脑片0.5*12
• 【功能主治】化痰醒脑,祛风活络。用于神志不 清,语言蹇涩,口角流涎,肾虚痿痹,筋骨酸痛 ,手足拘挛,半身不遂及脑血栓形成的恢复期和 后遗症。
• 4片,bid
中风中经络(急性期、恢复期均可)
脑安颗粒1.2*10 • 4周为一疗程或遵医嘱。 • 成分:川芎、当归、红花、人参、冰片。 • 主治功效:活血化瘀,益气通络。用于脑血栓形
• 用法用量:1-2丸,bid
人参再造丸 1.5g/10*100
• 主要成分:乌梢蛇、天麻、羌活、威灵仙、僵 蚕、白附子、当归、穿山甲(用代用品)、血 竭、乳香、没药、人工牛黄、麝香、朱砂、人 参、黄芪。

康复科常见病针灸治疗穴位)

康复科常见病针灸治疗穴位)
25.阳白:在前额,当眉毛中点上1寸处取之。
26.风池:在项后,与风府穴相平,当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取之。
27.肩井:在肩上,当大椎穴与肩峰连线的中点处取之。
28.居髎:在髂前上棘与股骨大转子最高点连线中思安,侧卧取之。
29.环跳:侧卧屈股,在股骨大转子与骶骨裂孔连线的外1/3与中1/3交界处取之。
9. 人中
10. 承浆
11. 四白
12. 颊车
三、 腰椎间盘突出
1. 大肠腧
2. 关元俞
3. 小肠俞
4. 腰夹脊
5. 环跳
6. 居髎
7. 委中
8. 足三里
9. 阳陵泉
10. 阳交
四、 颈椎病
1. 风池:
2. 颈夹脊
3. 肩髃
4. 肩井
5. 天宗
6. 肩贞
7. 承风
15.肩贞:位于肩关节的后上方,当上臂内收时,在腋后纹头上1寸处取之。
16.天宗:在肩胛骨的冈下窝中央处取之。
17.大肠俞:俯卧位,在第四腰椎棘突下方,督脉旁开1.5寸取之。
18.关元俞:俯卧位,在第五腰椎棘突下方,督脉旁开1.5寸取之。
19.小肠俞:俯卧位,在平第一骶后孔,督脉旁开1.5寸,当髂后上棘内缘与骶骨间的凹陷处取之。
8. 巨骨
9. 云门
10. 外关
常用腧穴取穴位置
1.二间:微握拳,在第二掌指关节前缘桡侧的凹陷中,于赤白肉际处取之。
2.合谷:在第一、二掌骨之间,约第二掌骨桡侧中点处取之。
3.手三里:侧腕屈肘,在阳溪与曲池连线上,曲池下2存处取之。
4.曲池:屈肘成直角,在肘横纹外端与肱骨外上髁了连线中点取之。

常见病针灸治疗PPT课件

常见病针灸治疗PPT课件
详细描述
针灸治疗头痛的方法包括针刺、艾灸和拔罐等,主要选取百会、太阳、头维等穴位,以疏通经络、调和气血。针 灸治疗头痛可有效缓解各种类型的头痛,如偏头痛、紧张性头痛和丛集性头痛等,减轻疼痛程度,减少发作频率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失眠
总结词
针灸治疗失眠具有独特的优势,能够改善睡眠质量,缓解焦虑和抑郁情绪。
• 技术手段创新:随着科技的发展,针灸治疗的技术手段也将不断创新。例如, 电针、温针等新型针灸方法将得到更广泛的应用,提高针灸治疗的疗效和舒适 度。
• 多学科融合发展:未来,针灸治疗将更加注重与其他医学学科的融合发展。例 如,针灸与中药、推拿、拔罐等中医治疗方法相结合,将为患者提供更加全面 和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同时,针灸治疗也将借鉴现代医学的科技成果,不断完 善和发展。
针灸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 ,调节经络气血,达到治 疗疾病的目的。
脏腑学说
针灸能够平衡脏腑功能, 调和阴阳,使身体恢复健 康。
气滞血瘀理论
针灸能够疏通经络,调和 气血,治疗气滞血瘀引起 的疾病。
临床实践与案例分析
临床应用
实践经验
针灸在临床实践中广泛应用于各种常 见病的治疗。
总结针灸治疗过程中的实践经验,为 临床医生提供参考。
详细描述
针灸治疗失眠的方法包括针刺、艾灸和拔罐等,主要选取神门、心俞、三阴交 等穴位,以养心安神、调和阴阳。针灸治疗失眠可有效改善睡眠质量,延长睡 眠时间,缓解焦虑和抑郁情绪,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胃痛
总结词
针灸治疗胃痛具有较好的疗效,能够缓解疼痛,改善胃肠功能。
详细描述
针灸治疗胃痛的方法包括针刺、艾灸和拔罐等,主要选取中脘、足三里、内关等 穴位,以调理气机、和胃止痛。针灸治疗胃痛可有效缓解胃痛症状,改善胃肠功 能,预防胃痛复发。

常见病针灸穴位及取穴方法

常见病针灸穴位及取穴方法

常见病针灸穴位及取穴方法一、中风(一)、中经络:半身不遂:肩髃、曲池、合谷、环跳、足三里,口眼歪斜:地仓、烦车、攒组、攒竹、合谷。

肩髃:定位:在锁骨肩峰端下缘当上臂向前外方抬举时呈现凹陷处取穴。

直刺1-1.5寸.艾炷灸3-7壮,艾条灸10-20分钟。

曲池:定位:屈肘成正角在肘窝横纹外端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之中点处取穴。

直刺1-1.5寸。

艾炷灸3-7壮,艾条灸10-20分钟。

合谷:定位:在手背第一、二掌骨之间,近第二堂骨中央的桡侧取穴。

直刺0.6-1寸。

艾灶灸1-3壮,艾条灸5-10分钟。

环跳:定位:在股骨大转子最高点的后上方。

侧卧屈股,在股骨大转子最高点与骶骨裂孔连线上,外1/3与内2/3交界处取穴。

直刺2-3寸。

艾炷灸5-10壮,艾条灸10-30分钟。

足三里:定位:在犊鼻(髌骨下沿,髌韧带外侧凹陷中)下三寸,距胫骨前嵴外一横指处取穴。

直刺1-3寸。

艾炷灸5-7壮,艾条灸10-20分钟。

地仓:定位:在巨髎(目正视,瞳孔直下,平鼻翼下沿处)直下方,口角外侧旁开0.4寸。

向颊车横刺1-2寸。

艾炷灸3-5壮,艾条灸5-10分钟。

颊车:定位:下颌角前上方一横指凹陷中,当咬紧牙齿时,在咬肌的隆起最高点处取穴。

直刺0.3-0.5寸。

艾炷灸3-5壮,艾条灸5-10分钟。

攒竹:定位:在眉毛内侧端,当内眦的直上方取穴。

向下斜刺0.3-0.5寸。

艾条灸1-3分钟。

(二)中脏腑: 闭证:人中、太冲、丰隆、劳宫脱证:关元、神阙、三阴交、命门人中:定位:在人中沟上1/3与下2/3交界处取穴,针尖稍向上斜刺0.3-0.5寸。

禁灸。

太冲:定位:在足背第一、二跖骨结合部之前的凹陷处取穴。

直刺0.5-1寸。

艾炷灸3-5壮,艾条灸5-10分钟。

丰隆:定位:条口穴(足三里下5寸)外上方1寸,胫骨与腓骨之间取穴。

(即在外踝上8寸处)直刺1-1.5寸。

艾炷灸5-7壮,艾条灸10-20分钟。

劳宫:定位:仰掌,在掌心横纹中,第三、四掌骨之间,靠第三掌骨处取穴。

《针灸治疗常见病》课件

《针灸治疗常见病》课件
能。
详细描述
针灸治疗腰痛的方法包括针刺、 艾灸和拔罐等,主要选取肾俞、 腰阳关、委中等穴位,以调节腰
部气血流通,缓解腰痛症状。
01
03
02 04
总结词
针灸治疗腰痛的注意事项包括保 持良好的坐姿和避免重体力劳动 。
详细描述
保持良好的坐姿和避免重体力劳 动是预防腰痛的有效方法,针灸 治疗的同时,患者需注意这些方 面,以促进康复。
详细描述
患者长期受头痛困扰,经过多种药物治疗效果不佳,选择针灸治疗。医生根据 患者情况,选取太阳、印堂、百会等穴位进行针刺,配合艾灸和拔罐,经过一 段时间的治疗,患者头痛症状得到明显改善。
案例三:失眠的针灸治疗
总结词
针灸治疗失眠具有独特的优势,能够调节睡眠质量,改善失眠症状。
详细描述
患者长期受失眠困扰,经过药物治疗效果不佳,选择针灸治疗。医生根据患者情 况,选取安眠、神门、三阴交等穴位进行针刺,同时配合耳穴压豆和艾灸,经过 一段时间的治疗,患者睡眠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针灸后的护理与保养
注意保暖
针灸后应注意保暖,避免受寒 或风吹,以免影响治疗效果。
保持休息
针灸后应保持适当的休息,避 免剧烈运动或劳累。
遵循医嘱
针灸后应遵循医师的医嘱,按 时服药、按时回诊复查,以及 注意饮食调理和生活习惯的改 善。
留意不良反应
针灸后如出现不良反应,如疼 痛、红肿、发热等,应及时就
医处理。
03
针灸治疗的注意事项
针灸前的准备
01 02
明确适应症与禁忌症
在接受针灸治疗前,患者应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明确是否适合接受针 灸治疗。对于患有严重疾病、出血性疾病、皮肤感染等的患者,应避免 接受针灸治疗。

针灸科常见病诊疗方案

针灸科常见病诊疗方案

面瘫面瘫(口涡,口癖)是指颈乳突面神经的急性非化脓性炎症所致的急性周围性面瘫。

属西医的面神经炎。

一诊断标准参照1991年7月出版的《实用中西医结合诊断治疗学》。

㈠症状:病前常有受凉、受潮、吹风史,少数患者于病前几天可有耳后、耳内疼痛或面部不适等前驱症状。

急性或亚急性发病,出现一侧(偶为两侧)周围性面瘫,伴舌前2、3味觉障碍,少数可有耳鸣,听觉过敏或耳部疱疹等。

㈡体征:患侧面部表情肌瘫痪,眼睑闭合不全,泪腺分泌异常,额纹减少或消失,不能皱眉,鼻唇沟变浅或消失,口角偏向健侧,如面神经损伤在颈乳孔以上,可出现听觉障碍;损伤在膝状神经节,可出现乳突部疼痛,外耳道或耳郭的感觉或疱疹;损伤在膝状神经节以上,可出现流泪,唾液减少。

㈢实验室检查常规检查:血,尿,便常规及血流变,血脂,肝功,肾功能等检查。

二鉴别诊断本病需于急性感染多发性神经炎;腮腺炎,腮腺肿瘤,额后化脓性淋巴结炎,中耳炎并发症,迷路炎,乳突炎,大脑半球肿瘤,脑血管意外所致中枢性面瘫;桥小脑肿瘤,颅底脑膜炎及鼻咽癌转移等颅内转移等颅窝病变相鉴别。

三中医辨证论治⑴风寒袭络症状:突然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全,伴恶风寒,面部发紧,得热则减。

舌象:舌苔薄白。

脉象:脉浮紧。

治法:祛风散寒,温经通络。

方药:小续命汤加减。

本方为麻黄、防风、杏仁、生姜党参、甘草、附子、桂枝、川芎、芍药、黄芩。

加牵正散⑵风热灼络症状:突然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全,伴发热恶风,口苦,咽干,耳后热痛。

舌象:舌尖红,苔薄黄。

脉象:脉浮数。

治法:祛风清热,通经活络。

方药:大秦艽汤加减。

本方为秦艽、羌活、防风、白芷细辛、独活、川芎、当归、白芍、白术、茯苓、甘草、石膏生地。

可加牵正散。

若风热甚者去细辛、独活,加桑叶、蝉衣。

⑶风痰阻络症状:发病急骤,口眼歪斜,面肌麻木或抽搐,颜面作胀,头重身轻。

舌象:舌体胖大,苔白腻。

脉象:脉弦滑。

治法:祛风豁痰,化瘀通络方药:牵正散合导痰汤加减。

导痰汤为半夏、南星、陈皮、枳实、茯苓、甘草。

针灸—常见病信息穴一针疗法

针灸—常见病信息穴一针疗法

针灸—常见病信息穴一针疗法1、感冒穴:大椎。

操作:刺血后拔罐,炙法。

用于感冒、流感或预防。

2、止咳穴:孔最。

操作:快速提插捻转,1-1.5寸。

主治:咳嗽、咳血、支气管哮喘。

3、咯血穴:孔最。

操作:同上,泻法为主,1-1.2寸。

主治:咳嗽、咳血。

4、气管炎穴:肺穴(俞)。

操作:1寸。

斜向各脊椎刺,捻转。

主治:支气管炎、咳嗽、咳血、肺结核。

5、哮喘穴:鱼际。

操作:1寸。

向劳宫方向刺,捻转。

主治:哮喘、支气管炎。

6、退热穴:曲池。

操作:1.5寸。

提插,5分钟行1次针,留30分钟。

不退热加大椎刺血。

主治:发热、感冒发热、高热惊厥。

7、胸闷穴:膻中。

操作:1.5寸。

沿胸骨刺,伴心慌气短加内关。

主治:胸闷、胸痛、气喘、肝气郁结。

8、肺炎穴:列缺。

向上斜刺0.4-0.8寸,捻转,5分钟行1次针,伴胸痛发热等,加肺俞、曲池等。

主治:肺炎、肺结核、肺气肿、哮喘。

9、调心穴:内关。

操作:1寸。

直刺,捻转,5分钟行1次针。

主治:陈发性心动过速、心动过缓、胸闷、应急综合征及心绞痛等。

10、冠心穴:解溪穴直下2.5寸,脚面第2、3趾骨之间。

操作:1寸。

直刺0.5-0.8寸,捻转,2-3分钟行1次针。

主治:冠心病、胸闷、心绞痛及心肌梗死等。

11、急救穴:人中。

操作:0.5寸,斜向上刺,泻法,醒后留5-10分钟。

主治:昏迷、休克、晕厥、小儿抽风、失语、中暑等。

12、虚脱穴:人中。

操作:刺2-3分,捻转,留15-20分钟。

主治:虚脱、昏迷、晕厥、癫狂、休克等。

13、中暑穴:少商。

操作:刺0.3-0.5分,捻转,泻法,留10-15分钟,发热大汗可放血2-3滴。

主治:中暑、中风昏迷。

14、神衰穴:神阙。

操作:直刺0.5—1寸,平补平泻法,捻转,留20分钟,起针后拔罐10分钟。

15、神官穴:承山。

操作:刺2.5寸,平法,伴心慌气短等加内关、膻中。

主治:神经官能症。

16、精神病穴:百会。

操作:斜刺0.5-0.8寸,泻法。

主治:功能性精神病。

针灸治疗常见病ppt

针灸治疗常见病ppt
针灸治疗常见病ppt
xx年xx月xx日
目录
• 针灸简介 • 常见疾病的治疗方案 • 针灸治疗的优势和局限 • 临床案例分析 • 总结和展望
01
针灸简介
针灸的起源和发展
起源
针灸起源于中国,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其最早的文字记载可 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
发展
针灸在古代就广泛应用于临床,随着医学的发展,针灸逐渐 传到世界各地,成为一种重要的自然疗法。
针灸的治疗原理和功效
治疗原理
针灸通过刺激经络穴位,以达到调和气血、平衡脏腑功能、祛邪扶正等作用 ,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功效
针灸具有疗效确切、副作用小、操作简便、价格低廉等特点,是一种优秀的 中医治疗方法。
针灸的治疗范围和应用领域
治疗范围
针灸可用于治疗多种疾病,如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五官科等领域的常见病 和多发病。
针灸治疗呃逆
患者因饮食不当引发呃逆不止,针灸治疗1次后症状明显缓解,2次后症状完全消 失。
针灸治疗临床案例二
针灸治疗失眠
患者长期工作压力大,失眠多梦,经过针灸治疗1个月后,睡 眠质量明显提高,精神状态也得到了改善。
针灸治疗胃痛
患者胃部疼痛不适,食欲不振,针灸治疗1周后症状明显缓解 ,2周后症状完全消失。
总结词
针灸有助于缓解关节炎和风湿病引起的疼痛和僵硬。
详细描述
针灸可以通过刺激穴位和舒缓肌肉紧张,有效缓解关节炎和风湿病患者的疼痛和 僵硬,改善关节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肌肉和骨骼疾病
总结词
针灸对肌肉和骨骼疾病具有很好的疗效。
详细描述
针灸可以通过刺激穴位和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肌肉和骨骼的修复,缓解 疼痛,改善关节功能,预防肌肉萎缩和骨关节炎。

中医针灸科常见病诊治

中医针灸科常见病诊治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诊治方案
药物治疗
诊断
根据病史、症状、体征及影像 学检查,可明确诊断膝关节骨 性关节炎。
针灸治疗
选取膝眼、梁丘、血海等穴位 进行针刺治疗,可配合艾灸、 温针灸等方法。
推拿治疗
通过推拿手法缓解膝关节周围 肌肉紧张,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减轻疼痛。
可选用中药或西药进行治疗, 如舒筋活络药、非甾体消炎药 等,必要时可进行关节腔内注 射治疗。同时,建议患者减轻 体重,避免过度使用关节。
3
适应症广泛
温针灸适用于多种病症,如关节痹痛、 肌肤不仁、脾胃虚寒等,特别是在治疗 慢性病症和疑难杂症方面,显示出其独 特的优势。
温针灸在临床应用中的不足
操作技术要求高
温针灸需要施术者具备较高的针灸操 作技术和经验,否则可能会影响治疗 效果,甚至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痛苦 。
灸量控制不当易产生烫伤
禁忌症限制
体消炎药等。
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治方案
01
诊断
结合病史、症状、体征及影像 学检查,可明确诊断腰椎间盘 突出症。
02
针灸治疗
选取肾俞、大肠俞、环跳、委 中等穴位进行针刺治疗,可配 合拔罐、艾灸等方法。
03
推拿治疗
通过推拿手法缓解腰部肌肉紧 张,减轻椎间盘压力,改善疼 痛。
04
药物治疗
可选用中药或西药进行治疗, 如舒筋活络药、非甾体消炎药 等,必要时可进行局部封闭治 疗。
肩周炎诊治方案
诊断
根据病史、症状、体征及影像学检查 ,可明确诊断肩周炎。
针灸治疗
选取肩髃、肩髎、肩贞等穴位进行针 刺治疗,可配合艾灸、拔罐等方法。
推拿治疗
通过推拿手法缓解肩部肌肉紧张,改 善局部血液循环,减轻疼痛。

中医针灸治疗老年常见病有奇效!

中医针灸治疗老年常见病有奇效!

中医针灸治疗老年常见病有奇效!在人们的生活当中,疾病是一种严重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的因素,特别是对于身体逐渐虚弱的老年人来说,老年常见病的出现更是会严重的影响患者的晚年生活。

而在治疗老年常见病的过程当中,我国传统中医当中的针灸对很多种疾病都有着相当好的效果。

那么,你知道针灸是怎样治疗老年常见病的吗?1.便秘在老年人的日常生活当中,便秘是一种经常出现的疾病,其出现的原因主要是由于老年人的肠胃功能发生了一定的退化以及牙齿逐渐脱落等导致老年人难以有效的消化食物,而一些其他的疾病如多发性硬化症、帕金森病、抑郁症等也会导致老年人发生便秘。

而在对老年便秘进行治疗的过程当中,医生需要取患者的大肠俞、天枢、支沟、上巨墟等穴位作为主穴,根据患者便秘的证型选取配穴,比如热结型便秘需要取合谷、曲池为配穴,气滞型便秘取中脘、行间为配穴,而气血虚弱型便秘则需要取脾俞、胃俞以及足三里作为配穴,等等。

另外,当患者属于虚寒型便秘的时候,使用艾条灸烤上文提到的几处主穴也有着不错的效果。

2.颈椎病颈椎病是一种由于颈椎长期劳损、退变、老化以及骨质增生、韧带增厚、椎间盘脱出等原因引起的,包含颈椎骨关节炎、颈神经根综合征、颈椎间盘脱出以及增生性颈椎炎等多种疾病的一类常见病症,这类疾病会导致患者因为颈椎、脊髓、神经以及动脉血管受到严重的压迫而出现一系列眩晕、头痛、视觉障碍等相关的症状,对患者的正常生活有着严重的影响,特别是老年患者更是在颈椎病的折磨下苦不堪言。

目前,针灸是临床上治疗颈椎病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只要能够根据患者的病情选取适当的穴道进行针刺或艾灸,就能够有效的增加患者的颈动脉血流量,缓解患者的颈部血管痉挛,从而有效的改善患者的颈部疼痛的状况。

比如,对于以颈部僵硬、俯仰受限为主的颈型颈椎病,就可以选取风池穴、合谷穴、列缺穴、悬钟穴、大椎穴、后溪穴等穴位进行针刺;对于以疼痛酸麻为主的神经根型颈椎病,可以选取足三里穴、肩髎穴、曲池穴、天井穴、外关穴等穴位进行针刺;对于以痉挛为主的脊髓型颈椎病,则可以选取阴陵泉穴、气海穴、命门穴、环跳穴、委中穴等穴位进行针刺。

25个常见病针灸推拿刮痧技术推广目录

25个常见病针灸推拿刮痧技术推广目录

25个下层常见病针灸推拿刮痧技能推广目录一、从下层卫生实际出发,为勉励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办事中心、社区卫生办事站临床医疗办事人员运用适宜技能办事群众,国度中医药治理局组织专家制定了25个常见病针灸推拿刮痧技能推广目录,内容包罗25个疾病的简单诊断和治疗操纵。

25个常见病包罗:伤风头痛、偏头痛、麦粒肿、急性结膜炎、牙痛、急性咽痛、急性胃痛、痛经、急性腰扭伤、落枕、腱鞘囊肿、肱骨外上髁炎(网球肘)、足跟痛、腮腺炎、小儿泄泻、小儿食积、小儿遗尿、肩周炎、颈椎病、腰肌劳损、腰椎间盘突出症并坐骨神经痛、膝枢纽骨枢纽炎、中风后遗症、面瘫、三叉神经痛。

二、为使参加培训人员更好地掌握和应用这些技能诊治疾病,我局还组织专家编写了针灸、推拿、刮痧技能的底子知识和根本操纵,作为本目录的第二至五部分,供各地在培训中使用。

内容包罗:1.掌握针具选择、体位选择及消毒;2.掌握毫针刺法---进针手法、行针根本手法(提插、捻转)操纵范例;3.掌握得气的体现,熟悉得气的意义、不得气原因及如何促使得气;4.熟悉针刺的角度和深度;5.掌握留针和出针;6.掌握针刺注意事项;7.掌握针刺异常情况(晕针、滞针、弯针、断针、出血、血肿)处理惩罚及预防;8.掌握灸法---艾条灸、温针灸的操纵范例;9.熟悉腧穴的定位要领;10.掌握60个常用腧穴的定位,包罗:列缺、少商、商阳、合谷、手三里、曲池、肩髃、迎香、四白、地仓、颊车、下关、头维、天枢、梁丘、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内庭、三阴交、地机、阴陵泉、血海、后溪、肩贞、天柱、风门、肺俞、脾俞、胃俞、委中、肾俞、大肠俞、关元俞、秩边、承山、昆仑、至阴、太溪、水泉、内关、肩髎、外关、关冲、瞳子髎、率谷、风池、环跳、阳陵泉、太冲、关元、承浆、百会、水沟、神阙、中脘、大椎、印堂、太阳、鱼腰、耳尖、夹脊。

11.掌握拔罐法---火罐(闪火法);12.掌握三棱针法---点刺法;13.熟悉耳针疗法;14.掌握成人推拿常用手法,包罗:滚法、揉法、摩法、擦法、推法、按法;15.掌握推拿的适应症、禁忌症;16.掌握常用小儿推拿常用穴位及操纵手法;小儿推拿常用穴位:天门、坎宫、太阳、耳后高骨、腹、腹阴阳、脐、七节骨、脾经、大肠、八卦、三关、六腑。

针灸治疗常见病21个一针疗法

针灸治疗常见病21个一针疗法

1.急性腰扭伤:针刺人中向鼻根15度进针强刺激,同时嘱咐患者转动腰部。

1次即愈!2.失语:刺双侧涌泉,亦可电针。

一般1-2次即可痊愈。

)3.偏头痛:颔厌透悬颅、悬厘。

针患侧或双侧,留针30分钟。

一般1次愈。

4.急性心肌梗死:直刺双侧内关,强刺激2分钟再留针15分钟。

1次即显效或痊愈。

5.落枕:后溪透劳宫。

病程短者1次即愈。

6.舌伸不缩症:针内关,直刺或齐刺。

1次显效或痊愈。

7.心悸:神门穴快速刺入0.3-0.5寸,得气后予中等强度刺激。

留针30分钟,每10分钟行针1次。

日1次。

3-5次即愈。

配合针刺内关效果理佳。

8.鼻炎:深透印堂向鼻根透刺0.5-1寸,一般1次显效,3-10次痊愈。

有效率96%。

9.急性扁桃体炎:刺血双侧少商,放血1ml左右。

一般1-5次痊愈,有效率97%。

亦可以用青霉素皮试液每穴刺入2mm左右以有酸胀感为度,然后各穴注入0.1ml,日2次。

4-6次愈。

有效率100%。

10.自闭:舌针心穴、神根穴(舌底下系带根部凹陷中),日2次。

6次为1疗程。

3-20次愈。

11.流泪不止症:针承泣(患侧)、肝俞、太冲,日1次1-3次显效。

配合内服中药可较快痊愈。

12.呃逆:艾灸中脘、胃俞,每穴7-49壮。

一般1次愈。

13.鸡眼:火针烧红快速刺入鸡眼根部等患者感到疼痛时将针拔出,针后局部涂碘酒,贴上胶布,1-4周鸡眼会自行脱落,有效率96%。

14.闭经:针长强,进针1.5-2寸,留针30分钟。

1-2次愈,若未愈为无效。

15.功能性子宫出血(崩漏):针刺隐白。

1-2次愈!16.脱肛:百会进针2寸沿皮刺,留针30分钟,每5分钟行针1次。

一般1次即痊愈。

17.强直性脊椎炎:针刺人中、长强、涌泉,配合舌针肝穴、心穴。

1次显效,1-5次痊愈。

18.癫闲:舌针心穴、肝穴,日1次。

轻者一般3-10次痊愈。

重者加服中药。

19.喉风闭塞:针刺双侧合谷透劳宫,一般1次即愈。

或刺内关穴亦效,也可以配合三棱针刺血双侧少商效果更佳!20.胃痛:针刺血海,可以当即止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属补(关元 、 足三里)
补虚泻实
陷下则灸之:陷下:阳气下陷。指脏腑、
经络之气虚弱,失其固摄之权 属补的范围 “大肉陷下” 灸百会
内脏下垂
神阙
阳气暴脱
关元
足三里
补虚泻实
实则泻之: —单式泻法或复式泻法,穴性属泻(十二井、
十宣)。 宛陈则除之(泻法)—经脉瘀阻的病证,以
三棱针点刺出血. 如:闪挫扭伤—委中放血,刺络拔罐; 腱鞘囊肿、小儿疳积—点刺放液
辨证对症选穴
辨证取穴: 指针对某些全身症状或疾病 的病因病机选取腧穴。
如:发热—大椎、外关、曲池 痰多—丰隆 昏迷—人中、十宣 贫血、出血—膈俞
辨证对症选穴
对症选穴:指针对疾病的特殊症状而选 取穴位的原则。
如:哮喘—定喘 虫证—百虫窝 腰痛—腰痛点 崩漏—断红穴
配穴方法
按经脉配穴法: 本经配穴法 表里经配穴法 同名经配穴法
谷 ▲肩周炎—取对侧条口透承山
急性腰扭伤—对侧腰痛点 ▲中风病后期—取健侧穴
头面躯体痛证
头痛 面痛 落枕 颈椎病 漏肩风 腰痛 坐骨神经痛 膝骨性关节炎
头痛
定义:又称“头风”,是指以头部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 的病症。
头痛是指以眉毛以上向后到枕骨粗隆范围的指选取距离病痛较远部位的腧穴。 “经脉所通,主治所及”。
《灵枢·终始》:“病在上者下取之,病在下者 高取之,病在头者取之足,病在足者取之腘。” 四总穴歌: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肚腹三里 留,腰背委中求.
远部选穴
如: 高血压头痛—涌泉贴蒜泥 脱肛、子宫下垂—灸百会穴 腰骶疼痛—刺龈交 急性腰肌扭伤—腰痛点 肩周炎—条口透承山
按部位配穴法
左右配穴法:将身体左右穴位配合使用。 ▲左右对称取穴:
如: 胃肠病—足三里双、内关双
▲左右交叉取穴: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以右治左, 以左治 右”,属:“巨刺”、“缪刺” 。
如:胃脘痛(肝胃不和)—足三里左、太冲右
左右配穴法
▲左右循经取穴: 偏头痛—同侧取外关,对侧取合谷 面瘫—同侧取地仓、颊车,对侧取合
治病求本
.缓则治本: 针对疾病的本质进行治疗 如支气管哮喘—补肺 健脾 益肾 肺俞 脾俞 肾俞
治病求本
.标本同治: 针对疾病表现、本质同时治疗。 如高血压: 标--百会治头痛 本--太冲平肝熄风 太溪滋阴潜阳
三因制宜
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地理环境、生活习 惯制定治疗方法。 北方—多用火针、温灸 南方—微针(毫针、皮肤针)
按部位配穴法: 上下配穴法 前后配穴法 左右配穴法
按经脉配穴法
本经配穴法: 脏腑经络病变,取该经穴位 配合使用。“不盛不虚,以经取之”。 如: 耳鸣耳聋—翳风、耳门、中渚 肺病咳嗽—中府、尺泽、列缺
按经脉配穴法
表里配穴法: 脏腑经络病变, 取本经配合 相表里经穴位。“从阴引阳,从阳引阴”。 如: 胃痛—梁门、足三里、公孙 心绞痛—内关透外关
平补平泻
不盛不虚以经取之 《难经·六十九难》:“是正经自生病,不
中他邪也,当自取其经,故言以经取之.”
脏腑、经络虚实不明显
取本经穴
或虚实兼有
(原穴或五输穴)
脏腑、经络本身气血逆乱
清热温寒
热则疾之:热-热证;
疾:快针、浅刺、疾出;
—手法轻巧快速,不留针 (“刺热者, 如手探汤”《灵枢.经脉》)。
按经脉配穴法
同名经配穴法:手足同名经腧穴相互配 合使用。
如:阳明头痛—合谷、内庭 落枕—后溪、昆仑
按部位配穴法
上下配穴法: 将腰以上或上肢腧穴和腰 以下或下肢腧穴配合应用。 如: 风火牙痛—合谷、内庭 胃痛呕吐—内关、足三里 子宫脱垂—百会、关元 头项强痛—大椎、昆仑
按部位配穴法
前后配穴法:将身体前后穴位配合使用 (腹背阴阳的配穴法,《内经》称“偶 刺”) 如:中风失语—廉泉、哑门、风府 眼病—睛明、风池 气喘—膻中、定喘 胃脘痛—中脘、胃俞
实证—泻法, 多针,少灸。
虚证—补法, 多灸。
八纲辨证与补泻原则
不盛不虚—平补平泻。 瘀滞不通—泻法,刺络出血。 陷下之证—灸法,补法。
治病求本
治病求本: 针对疾病的本质进行治疗。 如:头痛:外感--风池解表 血虚血瘀--膈俞养血活血 痰阻--丰隆化痰 肝阳上亢--太冲平肝
治病求本
急则治标: 针对急重的标病进行治疗。 如脑病: 昏迷—人中醒脑 高热—十宣泻热 抽搐—阳陵舒筋
三因制宜
因时制宜: 根据不同的季节和时辰特点,
制定治疗方法。 春夏病邪浅表—浅刺 秋冬病邪深在—深刺 择时选穴(子午流注)
三因制宜
因人制宜: 根据性别、年龄、体质制定 治疗方法。
肥人—长针 瘦人—短针 体虚、老人、小孩—刺激宜轻 孕妇、产后—刺激宜轻,穴位选择
针灸治疗选穴原则
近部取穴: 指选取病痛的所在部位或邻 近部位的腧穴。“腧穴所在,主治所及”。 如:鼻病—素缭、迎香 眼病—睛明、太阳 痔疮—长强、次缭
如:高热—刺大椎、曲池,浅刺疾出;
咽喉肿痛—少商或商阳点刺出血。
清热温寒
寒则留之:寒:寒证(虚、实);
留:留针。
—深刺而久留针 (“如人之不欲行”)。
如:风寒湿痹—留针侯气或艾灸。
八纲辨证与补泻原则
阳证
阴证
表证—浅刺。 里证—深刺。
热证—浅刺疾 寒证—留针, 出,或刺出血。 多灸。
头痛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症状之一,据统计,约50%的神经 科就诊病人都主诉头痛,约90%的健康人在一生中都曾有过 头痛症状。
针灸治疗常见病
xx中医药大学
内容提要
针灸治疗学总论 头面躯体痛证 内科病证 妇科病证 皮外伤科病证 五官科病证 其他
针灸治疗原则
补虚泻实 清热温寒 治病求本 三因制宜
补虚泻实
《素问.通评虚实论》:“邪气盛则实, 精气夺则虚”。
《灵枢.经脉》:“盛则泻之,虚则补之, 热则疾之,寒则留之,陷下则灸之,不 盛不虚,以经取之。”
《灵枢.九针十二原》:“凡用针者,虚 则实之,满则泄之,宛陈则除之,邪盛 则虚之。”
补虚泻实
补法 “虚则补之” “虚则实之” “陷下则灸之” “寒则留之”
平补平泻
泻法 “盛则泻之” “邪盛则虚之” “满则泄之” “热则疾之” “宛陈则除之”
补虚泻实
虚则补之:虚:正气虚; 补:补法。单式补法或复式补法,穴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