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三章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阅读_基于理解与感悟的审美鉴赏阅读专题二掌握关键的高考
2019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三 文学类文本阅读 散文阅读课件
的来了,偶然你看E到v一al个ua两t个io被n 煤on炭ly染. 成黔黑的脸;什么 ted w米还ith送有A到自s了来p,水os一、e个电.S人 灯li掮、de着电s一话fo大公r口司.N袋来E在收T背账3上的.5,,慢胸C慢口lie踱斜n过挂t P屏着r门皮of;口ile 5.2
袋,C手op里y推ri着gh一t辆2自00行4车-2;0更11有A时s厨p子os来e个P朋ty友L了t,d.满脸
内容C。op使y用ri“gh我t”2时00,4描-2写0的11是A自s己p看os到e的P世ty界L和t内d.心的
感受;当“我”转为“你”时,“你”成为了描写的对象, “我”以一个局外人的身份来描写。从这个角度看,这种 转变说明作者的态度是冷静和客观的。当“我”和“你” 两个人称同时使用时,人称转换灵活,“我”和“你”可 以彼此审视,带有反思意味。
颜色,听到一些声音,如果你私下满足了,那也没有什么, 只是千万别高兴起来说什么接触了,认识了若干事物人情, 天知道那是罪过!
• (有删改)
10
•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 一项是( )
• A.第2段描写窗外四个乡下人的背影,笔触细致,表露出 观看者对他们的陌生与好奇,并引发下文关于窗子内外的 感叹。
• (神1)。从C不op同y角rig度h和t 层20面0发4掘-2作0品11的A意s蕴po、s民e族P心ty理L和td人.文精
2019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微案三鉴赏散文语言
自我!微案三鉴赏散文语言微点突破一理解文中词语的含义(2015 •广东髙考)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而题目。
家中那只柯基犬,玲珑小巧,却爱运动,只要房门一打开,它就蹿出门去,然后不停地回望,希望你把它跟随。
如果你跟随了,它会霸出妩媚表情,即便是四肢肥短,小巷通衢,草地河畔,泥沙荒野,也回报给你足够的速度,让你以它为荣。
有个邻人也喜欢它的乖巧模样,远远地看到它过来,双手插进衣袋,做鼓弄食物的形状, 且不停地呼唤。
它自然是兴冲冲地奔跑过去,但邻人摊开的却是空空的手掌,它企盼的眼睛里,便弥散出一片迷惘。
被捉弄过几次,以为它不会再听从邻人的召唤了,却见它依旧闻声前往。
但是,当邻人爱抚的手,刚要伸下来的时候,它却猛地转身跑走,徒让邻人的手①懑在半空之中。
它则在远处眺望,不停地吐弄着它粉红色的舌头,表达着一种顽皮的嘲笑。
英实,邻人也不存恶意,只不过他是个上了年纪的乡下农民,被儿子接进小城来住,看到城里人对狗比对人还娇宠,他心里有一丝不平。
他见我在不远处对他微笑,脸一下子就红了,嗫嚅道:“你看看我,都一大把年纪了,还欺骗一只狗。
”我说:“没关系,狗不像人那样爱记仇,只要你真给它食物,它还是会跟你亲近的。
”“等等。
”他说罢,转身进了楼廊,很快就又出来了,手里攥着几粒干果。
他朝着我的爱犬招招手,“小小,你过来,爷爷这里有好吃的哩。
”居然称之为“小小”(他孙子的乳名)!这样亲热的称呼,连狗都吃了一惊,但最终还是②迟迟疑疑地上近了他。
吃净干果,小犬用温热的舌头舔舐着他干裂的手心,情意殷殷。
小犬让他暧意萦怀,总想给楼宇里的人们贡献些什么。
看到楼前有块空地,依着农民的本性,他翻土施肥,修境打垄,种了一片紫苏。
紫苏是上好的调味菜蔬一一生拌,或佐以咸菜,祛毒,开胃,为居民所喜。
紫苏体贴老人的用心,迅速蔓延出一片绿意,那嫩嫩的芽瓣,正是入时的美味。
他招呼邻居道:“紫苏就是给大家种的,快来吃个鲜儿吧。
”大家自然就来了,叶绿如酥,有谁不稀罕呢?人们小心地掐着嫩叶,他笑眯眯地注视着, 说:“尽管掐吧,紫苏命贱,你越是掐得狠,它越是繁衍得茂盛。
2019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3.专题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
因为乌热尔图是根河的儿子。 当年, 这位从小生活在大兴安岭的鄂 温克青年捧着他的《琥珀色的篝火》走上了文坛,霎时让人眼前一亮。 人们从他的小说里,认识了这个寂寞又热烈的民族。出乎意料的是,乌 热尔图后来辞去京官重返故乡。 时隔多年, 当我行走在呼伦贝尔草原上, 那些将天边画出蜿蜒起伏线条的山丘, 那些怒放成海洋或孤零零独自开 放的鲜花, 那些低头吃草或昂头沉思的马群, 还有那些袒露在草原上始 终默默流淌的河, 都让人忍不住心潮起伏。 这位鄂温克作家返乡的理由 还需要问吗?就是这草原这河流这民族, 是祖先留在他身体里的血脉在 涌动啊! 乌热尔图在回到草原以后的日子里,完成了《呼伦贝尔笔记》等一 系列著作和摄影作品, 那是他数十载的文化寻根, 是他作为一个鄂温克 的儿子,对母亲的深情眷念与报答。 我们山外的人远道来看山,原本住在山上的人却搬下了山。
(3)从散文试题的布局看,主要涉及的考点有:分析作品结构,概 括作品主题;分析作品的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 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等。尤以语言的内 涵及语言的表达艺术为考查重点,这与散文的体裁特点有关。 3.特别提醒:2017 年《考试大纲》修订的基本思路是关注学科素 养、语文能力,尤其是鉴赏能力。对文学类文本阅读考点的具体表述有 诸多增加和改动,这些变化在散文阅读考查中如何体现,应在备考中予 以充分关注。
一、散文的体裁特征 从广义讲,散文是泛指那些不讲究骈偶押韵的文体。现代散文是与 小说、诗歌、戏剧并称的一种文学体裁,专指用凝练、生动、优美的文 学语言写成的带有叙事、记人、状物、写景、喻理性质的短小精悍的文 艺性文体。
现代散文的文体特征是“形散神聚”。 1. “形散” 现代散文的“形”主要指的是散文的选材和行文方 式。①散文取材十分广泛自由,丰富奇巧,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上下几千年,纵横几万里,作者可以根据主题表达的需要,随意选择, 精心安排。②行文方式灵活多样,富于变化。可以融叙事、描写、抒 情、议论于一体;也可夹叙夹议、状物写景、借景抒情;可以细处落 笔,小中见大;可旁敲侧击,曲径通幽。与小说相比,不要求有完整 的故事情节和鲜明的人物形象,也不要求展示矛盾发展的全过程。 2. “神聚” 现代散文的“神”主要指的是渗透在字里行间的情 感、主题、意蕴等。“神聚”,指文章表述的中心思想明确而集中。 无论散文的内容如何广泛,表现方法多么灵活,都要受中心思想约束。 3.结构 散文的“神”整体统摄内容和形式的各个方面,在结构 上往往需要有一条鲜明的线索,把那些“散”的材料贯串成一个有机 的整体。①以时间变化、空间转移为线索。②以具体的人、事、物为 线索。③以人物的思想感情的发展变化为线索。
2019届高考语文复习:第三章 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阅读——基于理解与感悟的审美鉴赏阅读 专题三 核心突破
核心突破三理解词句内涵——紧扣语境,挖掘“情”“意”一、理解重要词语的含义和作用一般地说,高考试题考查词语的含义,往往不是词典中所诠释的“规范”意思,而是在文章中的具体的含义。
所谓“重要词语”是就词语在文中的地位和作用相比较而言的。
散文阅读中要重点把握以下三类词语:(1)与文章的核心内容密切相关的词语。
在文章中,有的词语与全文的核心内容或与文章局部的主要内容密切相关。
不正确理解,就会影响对全文或某个局部的正确理解,对这样一些词语,要给以足够的关注。
(2)表达功能特别强烈的词语。
有些词语在文中有高度的概括力,或者显示事物之间的差异,或者感情倾向特别强烈,这样的词语也是重要词语。
(3)理解上容易发生偏差的词语。
既与文章核心内容相关,有高度的概括力,又是理解上容易发生偏差的词语,自然是重要词语,因为不理解它就可以说没有读懂文章。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乌镇美,美在水。
一条河从春秋时期流来,南北贯穿乌镇。
河的本名叫车溪,今天的名字叫市河,两条支流分别叫西市河、东市河。
京杭大运河抵近乌镇,分出一支从镇的西北角注入,一直往前走是河,略一分神就成了港,稍一驻脚便成了湖,七拐八弯就织成了水网。
乌镇宛在水中央。
乌镇备东南之形胜,具吴越之风韵,依水建街,傍水设市;西栅大街随水而形,汲水而生,家家是临河阁楼,户户有汲水晓窗。
碧水清荡,似有鱼儿在游,看得见的是各种绿,软泥上有青荇在招摇,望不见的是水乡的根。
鸟瞰乌镇,房屋林林总总、挤挤密密,老街高高低低、曲曲折折,满眼是紧凑与生动,像茂密的藤萝做自然的舒卷。
西市河宽不过20米,鸡犬之声相闻。
隔河人家,轻唤一声儿,对岸便探出头来回应。
石板路一走到底,像漫长的老胶卷,每一格都是故事。
墙根躺三两排木椅,支三两根木柱,下八九级石阶,便有渡船荡着波儿在候着。
河埠系舟,水畔勒马,到处有码头,随地是水口,出门便上船,起岸就进店,乌镇人随时可以出发,哪里都能生根。
船工或者船娘慈善地坐着或者蹲着,不招徕你,只等你的借问,或者谦和地纠正你,这不叫乌篷船,乌镇不是一切都姓乌。
2019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三章 文学类文本阅读 散文阅读-基于理解与感悟的审美鉴赏阅读 专题三
核心突破三理解词句内涵——紧扣语境,挖掘“情”“意”一、理解重要词语的含义和作用一般地说,高考试题考查词语的含义,往往不是词典中所诠释的“规范”意思,而是在文章中的具体的含义。
所谓“重要词语”是就词语在文中的地位和作用相比较而言的。
散文阅读中要重点把握以下三类词语:(1)与文章的核心内容密切相关的词语。
在文章中,有的词语与全文的核心内容或与文章局部的主要内容密切相关。
不正确理解,就会影响对全文或某个局部的正确理解,对这样一些词语,要给以足够的关注。
(2)表达功能特别强烈的词语。
有些词语在文中有高度的概括力,或者显示事物之间的差异,或者感情倾向特别强烈,这样的词语也是重要词语。
(3)理解上容易发生偏差的词语。
既与文章核心内容相关,有高度的概括力,又是理解上容易发生偏差的词语,自然是重要词语,因为不理解它就可以说没有读懂文章。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乌镇美,美在水。
一条河从春秋时期流来,南北贯穿乌镇。
河的本名叫车溪,今天的名字叫市河,两条支流分别叫西市河、东市河。
京杭大运河抵近乌镇,分出一支从镇的西北角注入,一直往前走是河,略一分神就成了港,稍一驻脚便成了湖,七拐八弯就织成了水网。
乌镇宛在水中央。
乌镇备东南之形胜,具吴越之风韵,依水建街,傍水设市;西栅大街随水而形,汲水而生,家家是临河阁楼,户户有汲水晓窗。
碧水清荡,似有鱼儿在游,看得见的是各种绿,软泥上有青荇在招摇,望不见的是水乡的根。
鸟瞰乌镇,房屋林林总总、挤挤密密,老街高高低低、曲曲折折,满眼是紧凑与生动,像茂密的藤萝做自然的舒卷。
西市河宽不过20米,鸡犬之声相闻。
隔河人家,轻唤一声儿,对岸便探出头来回应。
石板路一走到底,像漫长的老胶卷,每一格都是故事。
墙根躺三两排木椅,支三两根木柱,下八九级石阶,便有渡船荡着波儿在候着。
河埠系舟,水畔勒马,到处有码头,随地是水口,出门便上船,起岸就进店,乌镇人随时可以出发,哪里都能生根。
船工或者船娘慈善地坐着或者蹲着,不招徕你,只等你的借问,或者谦和地纠正你,这不叫乌篷船,乌镇不是一切都姓乌。
2019版高考语文总复习 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二 文学类文本阅读(二)散文阅读 三 散文要
学案三散文要点概括类2大题型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谁在仰望星空刘江滨那年中秋,我在一家报纸头版看到一则新闻:今晚无法赏月。
可能是根据气象台的预报得出的结论吧,于是当天不再做赏月想。
可是,夜晚我在室内偶尔望向窗外,发现满世皎洁,一地银辉,圆圆的月亮高高挂在空中。
显然,天气预报出了问题,新闻报道也过于武断,更大的问题是,我们已失去了仰望星空的习惯。
小的时候,最恣意的事情就是在夏天的夜晚,在院子里铺一张凉席,躺在上边看星空,觉得星空是那么的神秘、浩瀚、广袤。
满天星斗,数也数不清,有的明亮,有的暗淡,像眼睛一样一眨一眨的,闪闪烁烁。
稍稍长大,听哥哥姐姐说,星星其实都是石头,本身不会发光,是反射太阳的光。
这时心底生出恐惧,既然是石头,从天上掉下来岂不会砸死人?后来知道古代“杞人忧天”讲的就是这个。
再后来,又听说太阳早晚得燃尽熄灭,地球像人一样有寿命最终也会死掉,心中除了恐惧还有绝望,一连几天,呆呆怔怔,睡不好觉。
幸好,哥哥姐姐还说,不用担心,宇宙中除了太阳系,还有银河系,无边无际,总有一颗适合人类生存的星球,到那时科学发达了,宇宙飞船会把人类载到新的星球上去。
成年了,每天关心的是脚步如何才能迈得更稳,人生如何才能更精彩。
只顾埋头走路,不再抬头看天。
再说,城市的星空不再璀璨,星星被灯光褫夺了光辉,不再明亮,无景致可赏了。
那年“五一”,和朋友去山里度假。
入夜,月亮明晃晃的,几乎灼人的眼睛,朋友5岁的小女儿说:“怎么晚上还出太阳啊?”一语惊人,恍如隔世。
谁在仰望星空?仔细一想,耐人寻味。
如果不算职业天文学家、天文爱好者,除了儿童,就是古人。
古人是人类的远祖,也是人类的儿童时期。
这里说的“仰望星空”,实际上并不是表面上的闲情逸致,更深刻的内涵是指人类的好奇心、探究欲和宇宙观。
战国时期《尸子》云:“天地四方曰宇,往古来今曰宙。
”宇宙就是空间维度和时间维度。
远古时代,人类的先祖睁着好奇的眼睛打量着这个神秘的世界,一切都是未知,天上打个雷,都会惊悚觳觫,吓个半死,以为是老天爷发怒。
2019届语文复习 第三章 文学类文本阅读 散文阅读-基于理解与感悟的审美鉴赏阅读 专题三 理解必备
核心突破四赏析表达技巧-—答准技巧,夸尽效果散文是用凝练、生动、优美的文学语言写成的叙事、记人、状物、写景的意蕴丰厚的文章.其基本特点是题材广泛,以小见大;形散神聚,舒卷自如;富于诗意,具有意境。
同时它立意深刻,构思精巧,结构严谨,善于展开联想和想象,多用象征、渲染、烘托和修辞方法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表现主题。
不管作者选择了什么样的艺术技巧,都是为了把所绘的景与物、所写的人与事、所述说或阐发的道理,明白清楚地告诉读者。
因此,散文所有的表达技巧,都是为表现文章的主旨服务的,这是在掌握散文表达技巧时必须明白的一个根本原则。
一、修辞方法散文常用的修辞方法有九种:比喻,比拟(含拟人、拟物),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反问。
这九种修辞方法的特点和表达效果如下:(1)比喻:用打比方的方式对事物的特征进行描绘或渲染,使事物生动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
常用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的道理加以说明,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深入浅出。
(2)比拟:使被描摹的物(拟人)或人(拟物)生动形象,表达亲切,有情趣,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
(3)借代:使语言生动形象,简洁明快,常收到新颖别致、幽默风趣等效果。
(4)夸张:突出事物的本质和特征,给人以启示;表达感情更强烈;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和感染力。
(5)对偶:在形式上,结构整齐,节奏感强,有音乐美,便于吟诵;在内容上,或两两对比,或两两映衬,或两两补充,使表达更集中、凝练而又比照鲜明.(6)排比:一气呵成,节奏鲜明;突出强调,长于抒情;内容集中,增强气势。
(7)反复:写景抒情感染力强;承上启下,分清层次;多次强调,给人深刻印象。
(8)设问:自问自答,启发读者思考.用在一段的开头或结尾处,除引起思考外,还有过渡作用。
(9)反问:语气强烈,感情强化。
请从修辞角度赏析下列句子。
(1)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节选自朱自清《荷塘月色》)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使用了拟人、比喻、排比、通感的修辞方法,极其形象、真切地描写了荷花的形态、清香,尽情展现了月光下的荷花之美.(2)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
2019年人教版语文一轮复习讲义:现代文阅读 第三章 专题二 Word版含答案
专题二 真题精练——精做课标真题,把握复习方向[考点要求] 阅读和鉴赏中外文学作品。
了解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阅读鉴赏文学作品,应注重价值判断和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1.理解 B(1)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2.分析综合 C(1)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2)分析作品的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
3.鉴赏评价 D(1)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2)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3)评价作品表现出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
4.探究 F(1)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2)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3)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一、(2015·全国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马兰花李德霞大清早,马兰花从蔬菜批发市场接了满满一车菜回来。
车子还没扎稳,邻摊卖水果的三孬就凑过来说:“兰花姐,卖咸菜的麻婶出事了。
”马兰花一惊:“出啥事啦?”三孬说:“前天晚上,麻婶收摊回家后,突发脑溢血,幸亏被邻居发现,送到医院里,听说现在还在抢救呢。
”马兰花想起来了,难怪昨天就没看见麻婶摆摊卖咸菜。
三孬又说:“前天上午麻婶接咸菜钱不够,不是借了你六百块钱吗?听说麻婶的女儿从上海赶过来了,你最好还是抽空跟她说说去。
”整整一个上午,马兰花都提不起精神来,不时地瞅着菜摊旁边的那块空地发呆。
以前,麻婶就在那里摆摊卖咸菜,不忙的时候,就和马兰花说说话,聊聊天。
有时买菜的人多,马兰花忙不过来,不用招呼,麻婶就会主动过来帮个忙……中午,跑出租车的男人进了菜摊。
马兰花就把麻婶的事跟她男人说了。
男人说:“我开车陪你去趟医院吧。
一来看看麻婶,二来把麻婶借钱的事跟她女儿说说,免得日后有麻烦。
”马兰花就从三孬的水果摊上买了一大兜水果,坐着男人的车去了医院。
2019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三章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阅读_基于理解与感悟的审美鉴赏阅读专题三理解必备知识掌
核心突破五分析概括形象——由表及里,察情悟理散文中的物象主要有景、物两类。
景,景物;物,某自然物和人造物,包括动物、器物、建筑物之类。
由于这些景、物出现在散文中不仅有其自身的具体意义,而且具有被赋予的抽象意义,即被注入了作者的思想,浸透了作者的情意,故称作“意象”也无妨。
散文中的物象受文本语境的制约,因此阅读时需要依文定意,也就是说,要认真阅读文本,从中体味景、物所蕴含的意义。
这与古典诗歌中的意象不同。
古诗中的常见意象一般都有相对固定的意义和情感意蕴,而散文中物象(意象)的意义却是临时赋予的,脱离了文本,就无所谓“意象”了。
(2017·北京)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根河是鄂温克人[注]的母亲河。
春天,根河从厚厚的冰层中泛起春潮,河的巨大生命力迸发开来,它推去坚冰,欢快地伸展腰肢,向远方而去。
这破冰时节的河水才是它真正的本色,纯真清洌,水晶一般透明。
这条源自大兴安岭的河,原本的名字“葛根高勒”,正是清澈透明的意思。
在一个个春天的日子里,根河回到童年,回到本真,然后再一次次丰满成熟,将涓涓乳汁流送给两岸的万千生物。
(节选自叶梅《根河之恋》)注鄂温克是我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居住在东北大兴安岭和呼伦贝尔草原。
1.第二段写出了根河的哪些特点?有什么象征意义?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特点:①巨大的生命力;②纯真清澈;③一次次的新生;④养育了两岸的生命。
象征意义:鄂温克民族的生命力、精神与品格。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留在窑洞安宁在白大路村的窑洞里,遇到祖孙两代人。
村民都已搬迁到山下明亮的砖瓦房里了,只有两位老人,因为习惯了杏林掩映下的窑洞,便一直留了下来。
尽管窑洞有些旧了,但是他们又粉刷了墙面,并将依山而建、没有院墙的院子,收拾得干干净净。
从山下开车上来,大约要十几分钟。
【人教版】2019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讲义 现代文阅读 第三章 专题三 考点四 含答案
考点四赏析艺术技巧——贴着人物写,贴着人物赏小说以综合运用各种表现手法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任务,并以塑造典型的艺术形象为最高目标.小说在塑造人物形象时,可以采用叙述语言,也可以采用对话语言,还可以采用心理描写等手法.小说的表达方式多种多样,表现手法更是灵活多变,它可以包罗其他艺术体裁的所有写法,有散文式的背景描绘,有特写般的人物刻画,有戏剧般尖锐激烈的矛盾冲突,有诗一般的意境.从这一点来讲,小说的艺术技巧更为广泛.小说作为一种叙事文体,其艺术技巧更突出叙事技巧、描写艺术、情节设置艺术和语言艺术等几个方面.一、叙述艺术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迟到的荣誉王老北老刘失踪了.那次爆炸共响了两声,第一声和第二声之间隔了一段时间.老刘是厂里的工程师,平时铁青着脸,倒竖着眉,在安全与技术问题上寸土不让,厂领导和工人没有望见他而不发怵的.这天晚上,老刘带领徒弟抢修完三号压缩机组时,天快亮了,本来老刘是想睡上半天的,但是想到设备老化,还存在安全隐患,所以,在家匆匆吃了早饭,骑上自行车就向工厂奔去.老刘快到工厂时,忽然听到压缩机房方向传来“轰”的一声巨响.由于路上人多,他把自行车往路边一扔,撒开双腿就玩命地往厂区跑去.没跑多远,就迎面碰见了满身鲜血仓皇而逃的操作工.操作工拼命地摆手,大声喊着:“爆炸啦!爆炸啦!”“在哪儿?”老刘大声喊,“赶快处理啊!”老刘拼命往厂房跑,操作工转身跑在老刘后面.老刘火速冲进压缩机房切断电源,关闭阀门.当关掉最后一个阀门时,见操作工在身后,回身把操作工猛力一推的刹那间,身边的氢气压缩机“轰”的一声爆炸了,巨大的冲击波把老刘切割得七零八落.这次爆炸有许多人遇难.至于准确数字,好像谁也说不清楚.事后,县里的相关领导前往安抚,所有遇难者的遗体都摆放在县医院的太平间内外,由家属和车间的人前去确认,所有遇难者一律定为因公殉职.老刘的爱人也去了,焦急地在遇难者遗体中寻找老刘.工友们说:“刘工今天休息,不可能在遇难者行列.”他爱人说:“老刘在家里停了没有三个小时,就又回厂了.他平时除了在厂里,是不到别的地方去的!”科长说:“老刘昨晚加班了,今天真的没来上班!”爆炸的当天,工厂就成立了事故调查小组,严密排查,分析爆炸的原因.但是,厂房被炸得面目全非,很难找出原因.再说,各有关方面都不想把事情闹大,以免影响县里的形象,最后就把疑点落到了老刘身上.有人说,事故发生的前两天,老刘与安全科长拍了桌子;有人说,事故发生的当天,老刘不但把厂长骂了,而且把省里的一份红头文件甩到了厂长的脸上;还有人说,事故发生前的那天晚上,老刘和三名工人在现场检修至凌晨五点,事故发生后,老刘下落不明,是不是在检修过程中留下了隐患,造成了这次事故?但无论哪种说法,有关部门都没有明确表态,媒体一致的说法是“事故发生的原因正在调查之中”.但是,老刘到底到哪里去了呢?有一天,清理现场的工人发现了一块老式上海牌手表.大家问:“这是谁的?”老刘的徒弟眼尖,说:“是我师傅的.”调查组立刻找来老刘的爱人辨认.当老刘的爱人捧着手表放声大哭的时候,全厂的人都迷惑了.老刘不是在家休息吗?手表怎么会在这里?调查组的人立刻赶到医院,向幸存的人了解当时的情况.庆幸的是,唯一知情的那个操作工还侥幸地活着,只是人被震傻了.调查组的人连比带划喊着问,操作工只是毫无表情地瞪着眼睛,嘴里流着哈喇子,什么反应也没有.难道老刘是肇事者?由于老刘已经失踪,现场别无对证,相关人员认为,还是把责任推到老刘身上最合适,最后匆匆发了一份内部文件,把事故调查结果含糊其词地向上级做了汇报.老刘的爱人承受不起这样的打击,反复到厂里哭诉,无果,只好带上孩子和亲属去政府上访.每次上访,都是在武警们的“看护”下坐等好多天,才把诉求信递上,得到的回复都是“回家等候调查结果”.三年过去了,老刘的爱人除了得到厂里送来的两万元安抚金外,别无所获,于是心灰意冷,带上孩子远走他乡.又过了三年,原来的厂领导还是厂领导,只是情况发生了逆转.经过几年医治,忽然有一天,操作工恢复了记忆.守护他的家人见他呜呜直哭,嘴里不停地呼喊着“刘……刘……”.操作工的家属急忙把事情报告给厂领导,领导们立即坐着轿车来到了医院.操作工断断续续地讲述了爆炸的经过,说出了老刘关键时刻推开自己、保护大家的经过,并再三说:“要不是老刘,我们的厂区就没了,小半个市区也没了!”在场领导的脸色一时严肃了起来.厂领导立刻派人寻找老刘的爱人和儿子,后来在外省的一个偏远山村找到了老刘的儿子.一问,他妈妈因为积郁成疾,含愤去世.厂领导积极发掘老刘的材料,树老刘为先进典型,并报请上级批准追认他为烈士.(有删改)1.小说是怎样叙述老刘的故事的?请简要分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①采用倒叙手法叙述老刘的故事.小说起笔写老刘失踪了,再写事故发生的过程,制造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②通过侧面描写叙述老刘的故事.如通过老刘爱人和操作工的叙述以及人们的议论来叙述老刘的故事.③用第三人称叙述老刘的故事.这样写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可以把错综复杂的故事叙述得有条有理.④以找到爆炸事故的原因为线索叙述老刘的故事.这样写可以使故事情节紧凑,主线分明.(答出任意三点即可)叙述(记叙、叙事)作为小说最主要的表达方式,其技巧表现在叙事的人称、方式和线索三个方面.二、描写艺术小说中的描写从描写对象看分为环境描写(主要是自然景物描写)、人物描写和场景描写.其中人物描写是赏析的重点.(一)景物描写艺术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①罗永才被第一声鸡叫惊醒,外面的世界里像是有了点扰动.春夜总是这样,惊乍乍的,其实完全不成一回事的.但罗永才还是下了床,开门出去看看,听听.②就在去年这个时节,他去山王庄给亡妻洗碑[注].那里有个叫王麻子的石匠,洗碑的手艺很好.……⑥罗永才第三回去山王,才五六天,他有些不放心.那又是个好天,响响晴.他一直往匠人家里去,进了院子,果然又见那匠人在石料边,坐成一团修行,木了样的,只一锤一锤洗那石碑.匠人望见他进来,也不惊,也不乍,手里也不停,只是讲:“时候还没到呢.”顿了一下,又讲:“来找俺的,都是那样个心绪.不如你就上山上转转,心里就好受了.”罗永才低头看碑,已经洗出个大概,清白厚实,幽深远澈.便敬了匠人一根烟,闲坐片刻,起身往山上去了.⑦那山也正在春时里,半山的松树,半山的草坡,半山的闲石.春阳暖融融的,温意无尽,枯草里已冒出青青的芽子.那些芽子望去甚有张力,生命的趣味浓厚,又鲜活不尽.罗永才一身的感念,不知怎样作想.再往前走时,山有些陡,树影浓郁起来,就有了些寒意.这时从山上下来一个山民,瘦精精的,挑着两大捆紫红色的短针山草,山草捆上还搭了两件破旧衣物,一把竹柄的竹耙子.他看见罗永才,就立住脚,和他讲起话来.罗永才猜他只有五十来岁,他说已经七十七了,家里只剩下老两口,老伴瞎了,不能再做什么,现时就靠他挑草换些油盐钱.那担草也有七八十斤,担着得走几架山头,罗永才不免感叹几声.老人又说自己身体有些不如往年了,明年那地便得撂荒了.他说话的时候,也不放下担子,只把担子在两肩上换来换去.他和罗永才讲了一气,才分手下山.罗永才再往山上走,一口气上了山顶.山顶有片旧庙剩的墙框子,四面不见人.他默然站了一会儿,才起步往山下去.到了山下,就又感觉到了春阳的暖意,身上也轻松多了.……(有删节)注洗碑:刻碑.2.请对小说画线处景物描写的特点和作用作简要分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特点:采用白描手法描写了万物复苏、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景象.作用:衬托罗永才渐趋温暖的心理感受,暗示人物心理转变,推动小说情节的发展.解析解答本题时须仔细审题,题干中包括两部分:一是特点,二是作用.“特点”要结合文本进行概括,文章画线句的景物描写完全是客观描述,没有加入作者的感情、评价,属于白描;回答“作用”时可结合景物描写的一般作用来作答.这些景物描写是主人公眼中的景物,因此可主要从主人公的心理感受和小说情节的角度作答.1.赏析景物描写艺术可以从以下方面欣赏:(1)抓住特征,进行形、声、色等方面的描写.(2)调动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多种感官进行描绘.(3)写景有层次,讲究观察角度.(4)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正侧结合,细节描写.(5)白描和工笔.2.审题时特别注意题干中“景物特点”与“景物描写特点”的不同,后者要答的是描写技巧,景物描写的作用可以参见本专题考点二Ⅱ.(二)人物描写艺术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铁良在北京是个小有名气的人,因为抻得一手好面.面是随时有客要吃就得煮的,因此,铁良专在一家做.跑堂的得了客人要的数儿,拉长声儿喊给铁良.客人出到街上,靠在铺面窗口看铁良抻面[注],好像是买了一张看戏的站票.铁良不含糊,一手揪出一拳头面,“啪”,和在一起,搓成粗条儿,掐着两头儿,上下一悠,就一个人长了——人伸开胳膊的长度等于这个人的身高.铁良两手往当中一合,就是两股,再抻再合,就是四股,再抻再合,八股,十六股,三十二股,六十四股,一百二十八股.之后掐去两头,朝脑后一甩,好像是大闺女的辫子飞落到灶上的锅里,客人就笑了,转身回到店里的座位上.锅边儿的伙计用一双长筷子搅两下,大笊篱把面捞出盛到海碗里.海碗里有牛骨高汤,入好面,撒几片芫荽、葱丝儿、带红根儿的嫩菠菜,浇上满天星辣椒油花儿,红、绿、白,“啪哒”,放在了客人面前.客人挑起一筷子面,撑开嘴吃,热气蒸得额头有点儿亮.铁良呢,和街上的熟人聊了有一会儿了.(节选自阿城《抻面》)注抻(chēn)面:用手把面团抻成面条.抻,拉长.3.节选文字是如何运用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侧面烘托)相结合的方法表现铁良的抻面手艺的?请简要分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直接描写:①使用了一系列准确、生动的词语,如动词“揪”“和”“搓”“掐”“悠”“合”“抻”“甩”;数词的变化,如“八”变“十六”,再变“三十二”,再变“六十四”,再变“一百二十八”;拟声词“啪”.②使用了生动、恰当的比喻,如将抻好的面朝脑后一甩,“好像是大闺女的辫子”.这些描写手法的运用,写出了铁良抻面动作的娴熟、细致,使人如见其人,如闻其声.(2)间接描写:主要从“客人”角度烘托.①“客人出到街上,靠在铺面窗口看铁良抻面,好像是买了一张看戏的站票.”②“客人就笑了,转身回到店里的座位上.”③“客人挑起一筷子面,撑开嘴吃,热气蒸得额头有点儿亮.”运用比喻、心理描写、行动描写等手法,写出客人不同阶段的反应,衬托铁良抻面手艺的高超.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提摩西教友[注]的法衣随着他在走廊上大步地踱来踱去而窸窣作响,他的脸涨得通红,嘴唇抽动,手指神经质地揪着法衣的扣子.他内心的纷杂在他毫无目的甚而有些狂乱的步子里清晰可见,旁人一眼就看得出他在生气.时不时地嘟哝一两声,同时飞快地扫一眼开在又黑又脏的走廊正中的那扇笨重的木门.他的脑子乱成了一团,了无头绪.他绝对理解不了那个男孩的行为.每当卡西蒂的名字在他的脑子里闪过时,他浑身的血都会跟着冲上头顶.就是这男孩的沉默惹他恼火.他犯的错误本身虽然隐隐露出一点不服从命令的端倪,但算不上蔑视权威,可恨的是他的沉默,那种平淡的冷漠触怒了他.他接着在走廊里胡乱地踱起来,在门口站住.他大声地敲着门,没有人回答.提摩西教友低声骂了一声,该死的!他相信男孩一定睡着了.他掏出钥匙打开门走进去,男孩端坐在床上,抬头看着他,但提摩西教友的目光使他很快又垂下眼帘.卡西蒂是个十五岁的男孩.他想他没有做什么坏事,只是和伯恩一起到田间去,被渠边篱下奇妙的生物迷住了,没有听见做弥撒的钟声.现在,为了他“不肯做解释”,他已经在这满是灰尘的房间里待了两天.待提摩西走出去.他从口袋里拿出了一个扎了气孔的纸板盒.打开盒盖,一只绿色的毛毛虫慢慢地爬到他的手指上.他低下头目不转睛地看着它.它的绿色是多么可爱呀!再过一天,它就要变成一只美丽的蝴蝶了.多么美妙!太阳出来了,阳光从窗口涌进来,洒满整个房间,长长的小绿虫沐浴在阳光里.转眼之间,提摩西走了进来.他的大脚很敏捷地踩住小虫,把它踩得粉碎.卡西蒂抬头看着提摩西,哭了.(节选自詹姆斯·汉利《蝴蝶》,有删改)注教友:信奉同一宗教的人,也泛指教徒.4.第一段使用了哪些描写手法?其具体作用是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描写手法:①动作描写,写提摩西大步地踱来踱去,揪着法衣的扣子;②神态描写,写提摩西脸涨得通红,嘴唇抽动;③心理描写,写提摩西不理解卡西蒂沉默的原因;④侧面描写,通过旁人的观察来表现提摩西生气的状态等.具体作用:①刻画人物形象,渲染紧张气氛;②设置悬念,引发读者对提摩西生气原因的猜测;③推动故事情节,引出下文相关情节的描写,具体表述提摩西生气的原因和卡西蒂的表现等.心理描写:贴着人物写“贴着人物写”是现代小说家沈从文的创作经验.它是指贴着人物的言行写,以人物自身的言语和行动来刻画人物,可使小说具有更强的动作感;又指贴着人物的心理写,直接深入人物内心,在人物的内心活动这个狭小的区域里展开,写出人物的精神世界.心理描写常见的描写手段是内心独白,另外有梦境描写和幻觉描写.现代心理学认为,人的意识分为显意识和潜意识.显意识是人们自觉认识到并有一定目的控制的意识.潜意识又叫无意识,它是潜藏着、未被唤起或不自觉的意识,是一种没有意识到的意识.一般状态下,人的潜意识是被压抑的.尽管潜意识常常不为人们所觉察,却更真实地反映人的心理.当我们在做梦或精神虚弱时,意识的控制减弱,潜意识开始抬头,往往会暴露心底更真实的欲望.注“描写”还有“主观描写”和“客观描写”之别,小说与散文中都有,但高考不大涉及此类知识点.(三)场景描写艺术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灯塔看守人(节选)[波兰]显克维支长列的浪头一个接一个地从黑暗中翻滚出来,咆哮着一直扑奔到岛脚下,于是喷溅着泡沫的浪脊,在灯光中闪耀着红光,也看得清了.潮水愈涨愈高,淹没了沙礁.大洋的神秘语声,清晰地传来,愈加响朗,有时像大炮轰发,有时像森林呼啸,有时又像远处人声嘈杂,有时又完全寂静.既而老人的耳朵里,听到了长叹的声音,或者也像一种呜咽,再后来又是一阵猛厉的大声,惊心动魄.终于海风大起,吹散了浓雾,却带来了许多破碎的黑云,把月亮都遮没了.西风越吹越紧,海涛怒立,冲激着灯塔下的石矶,水花直舐着基墙.这是有一场风暴在远处开始发作了.昏黑而纷乱的海面上,有几点绿色的灯光正在船桅上闪烁.这些绿点儿正在忽上忽下,忽左忽右,飘摇不定.史卡汶思基走下塔顶,回到自己的卧室里.风暴开始在咆哮了.在塔外,船里的人正在与夜、黑暗及浪涛相斗争;而塔内却是安逸与平静.便是风暴的吼声也不能侵入这坚厚的墙壁,只有单调划一的时钟滴答声,在诱使这个疲倦的老人颓然入梦.注《灯塔看守人》讲述的是一个波兰籍老兵史卡汶思基的故事.他年轻时当雇佣兵,得到过几个国家的勋章.退役后,在世界各地流浪——在澳洲淘过金,在非洲挖过钻石,在美国经营过农场,在巴西与土著做过生意,还做过水手,当过渔师,开过雪茄烟厂.他刚毅正直、肯于吃苦,但命运仿佛时时都在和他作对,他从来没有成功过,没有赚到安度晚年的资本.他实在是太累了,需要找一个停泊的港湾.灯塔看守人这一差使,在别人看来,“差不多就等于一个囚犯”的工作,却强烈地吸引了他.5.请概要赏析文中的画线部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这是一段精彩的场面描写,作者按时间顺序,从形态、动作、声音的角度,大胆想象,运用拟人、比喻等修辞,形象生动地描写出暗夜里海上风暴的形成过程.6.在这篇小说(节选部分)中,“场景”起到了怎样的作用?请简要分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营造意境与渲染气氛:黑暗的海面、翻滚的巨浪、怪异的声音,营造出恐惧、紧张的氛围.(2)导引人物出场:先写暗夜里海上的风暴的形成过程和情形,然后导引主要人物出场.(3)衬托解释人物性格:灯塔外,大海像一只失去控制的野兽狂猛地咆哮着、撕扯着,然而,越是喧嚣,就越反衬出灯塔内的安宁和寂寞,反衬出经历过无数艰险苦难的老人内心的疲惫与平静.(4)作为象征:在浩瀚、喧嚣和热闹的大海中孤独耸立的渺小灯塔,是守夜老人遗世独立的写照.场景就是我们常常说的“场面描写”.它与单纯的环境描写不同,它是以人物为中心的环境描写,一般由人物、事件和环境组成.它是某一段时间内社会生活的横截面,小说就是由一个接一个这样的“面”构成的.场景又有公共场景和私人场景之分.在开放的公共空间里,人物受到社会道德、行为规范的约束,言行必须符合身份,表现人物须有分寸.而在封闭的私人空间里,人物得到了充分舒展个性的自由,人物的真性情得以表露.如安娜·卡列尼娜在公众场景里端庄雍容,在与情人渥伦斯基的秘密约会里,却是那么热烈奔放.把人物放在这两个场景中交替表现,更能全面立体地揭示人物性格,展开故事的全貌和反映社会的道德风尚.场景描写的作用有:(1)给全篇“定调”,使叙述更加自然;(2)营造意境和渲染气氛;(3)导引人物出场;(4)揭示人物性格;(5)作为一种象征.三、语言艺术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人和车厂的老板刘四爷快七十岁了;人老,心可不老实,年轻的时候他当过库兵,设过赌场,买卖过人口,放过阎王账.干这些营生所应有的资格与本领——力气,心路,手段,交际,字号等等——刘四爷都有.在前清的时候,打过群架,抢过良家妇女,跪过铁索.跪上铁索,刘四并没皱一皱眉,没说一个饶命.官司教他硬挺了过来,这叫作“字号”.出了狱,他开了个洋车厂子.土混混出身,他晓得怎么对付穷人,什么时候该紧一把儿,哪里该松一步儿,他有善于调动的天才.车夫们没有敢跟他耍骨头(注:调皮捣乱)的.他一瞪眼,和他哈哈一笑,能把人弄得迷迷糊糊的,仿佛一脚登在天堂,一脚登在地狱,只好听他摆弄.到现在,他有六十多辆车,至坏的也是七八成新的,他不存破车.车租,他的比别家的大,可是到“三节”他比别家多放着两天的份儿.人和厂有地方住,拉他的车的光棍儿,都可以白住——可是得交上车份儿,交不上账而和他苦腻(注:软磨硬缠)的,他扣下铺盖,把人当个破水壶似的扔出门外.大家若是有个急事急病,只须告诉他一声,他不含糊,水里火里他都热心地帮忙,这叫作“字号”.(节选自老舍《骆驼祥子》)7.本段中画线部分突出的语言特色是什么?请举例分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运用了口语方言(北京方言,或“有京味儿”“有浓郁的地方色彩”),例如:“土混混”“紧一把儿”“松一步儿”“耍骨头”“迷迷糊糊”等.质朴(自然、通俗),形象(活泼、生动). 解析根据题干要求,可以明确此题的思路:问画线部分的语言特色,可以根据“紧一把儿”“松一步儿”“耍骨头”“迷迷糊糊”等看出画线部分运用的大部分是口语且善用短句;然后再分析一下语言特色.小说的语言可以分为两种:一是人物语言,即文中人物的对话、独白等,人物语言应该是个性化的语言,要能充分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表现人物的心理状态;二是叙述人语言,即作者在小说中叙述事件、描绘人物、发表评论、抒发感情时使用的语言.鉴赏小说的语言有两层含意:一是鉴赏小说中人物的个性化语言,二是鉴赏小说作者的语言风格.(1)鉴赏小说中人物的语言特点不同性格的人,在不同的场合,面对不同的对象,说话的语言风格不一样.有的幽默,有的庄重;有的委婉含蓄,有的直来直去;有的简洁,有的啰唆;有的羞羞答答,有的大大方方;有的粗野,有的文雅.(2)鉴赏小说作者的语言特点不同的作者,会有不同的语言特点.这里的特点有时是指作者的语言风格,如平实、朴素、华丽、冷峻、热烈、简洁、明快、晓畅、典雅、清丽、幽默、辛辣、含蓄;有时是指在特定的作品中表现出来的遣词造句等修辞方面的特点,如炼字、长短句、整散句等等;另外,也包括作者语言的地域色彩、语体色彩.如前面第7题考查的就是对老舍小说语言的京味、口语化特点的掌握.特别要注意的是,小说作者的语言特点与小说中人物的语言特点是不能等同的.鉴赏小说语言艺术关键在于确定语言特色.可以从词语、句式、修辞等角度切入.不过,鉴赏小说语言更突出人物语言的个性化,即语言符合人物的身份,展示人物的性格,表现人物的感情,有时体现地域特色,有鲜明的地方色彩,还有作者语言的个性化.四、情节艺术(见本专题考点一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白轮船[前苏联]钦吉斯·艾特玛托夫山,山,山,四面都是山,到处是悬崖峭壁、乱石、森林.群山是那样雄伟,那样巍峨.孩子此时此刻感到自己太小、太孤单,无依无靠.太阳已经西斜,渐渐朝湖的方向落去.向东的山坡上出现了短短的阴影,阴影就要朝山脚爬去了.孩子用望远镜第几百次甚至几千次地朝最远处望去.啊,是它!前方,伊塞克湖湛蓝湛蓝的边缘上,白轮船出现了!来了,就是它!威武、漂亮的白轮船就像滑行在琴弦上似的,又直又平稳.孩子赶紧用衣襟擦净了玻璃,又一次调好了焦距.现在可以看出,轮船在波浪中微微颠簸着,船尾拖着一条明晃晃的、泡沫翻滚的长带.孩子很长时间目不转睛地欣赏着白轮船,也长时间地想着他怎样变成鱼,顺着河游去找白轮船……第一次在卡拉乌尔山上看到白轮船时,他的心扑通扑通地跳起来.他一下子就断定,他的爸爸就在这条船上!他坚信这一点,因为他非常希望是这样的.他既不记得爸爸,也不记得妈妈.他一次也没有见过他们,他们也没有来看过他.但是孩子知道,他的爸爸在伊塞克湖上当水手,妈妈同爸爸离婚以后,将他留给爷爷,一去就再没有回来.爷爷说,他的女儿,也就是这孩子的妈妈,有了新家庭和两个女儿;他从前的女婿,也就是这孩子的爸爸,好像还在一条轮船上当水手,好像也有了新家庭和孩子.轮船前进着,渐渐远去.它并不知道有个孩子变成鱼儿正朝它游去.他希望这样来变鱼:身上一切全是鱼的——鱼身子,鱼尾巴,鱼翅膀,鱼鳞,——只有头还是自己的,让又大又圆的头长在细细的脖子上,还让头上长两只招风耳朵和布满伤痕的鼻子.他跟自己的石头伙伴们告别:“再见了,‘睡骆驼’;再见,‘狼’;再见,‘马鞍’;再见,‘坦克’;我要去伊塞克湖,到白轮船上找我的爸爸去.”然后他一下子蹦到河里,钻进汹涌的激流,顺流而下,游过高高的红黏土陡崖,越过石滩,从吊桥下面钻过,擦过岸边的柳丛,顺着水声隆隆的峡谷一路向下,一直进入伊塞克湖.。
2019届高三一轮复习 散文阅读 课件(93张)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4.抒情
是直接或间接地抒发内心感情的一种表达方式,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1)直接抒情: 作者或作品中的人物,不借助任何别的手段,直接地表白和倾吐自己的思想感情,以感染读者,引起共鸣。直接抒情的特点是:不要任何“附着物”,使思想感情直截了 当地宣泄;不讲究含蓄委婉,使思想感情毫无遮掩地袒露。这种
考点四 散文的表达技巧、语言艺术鉴赏 鉴赏文学作品的技巧、语言,是一种层次较高的审
美活动,目的是考查考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品析能力。
考向一 鉴赏散文的表达技巧
鉴赏散文作品的技巧,一是鉴赏作家在表达方式运
用上的技巧和文体知识运用方面的技巧,二是鉴赏修 辞手法的运用技巧和其他相关写作方面的技巧。近年 高考,此考点的考查内容是文本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 有怎样的作用。
通过叙述事件来抒发感情,让感情从具 朱自清的《背影》中,写父亲 融情 体事件的叙述中自然地流露出来,感染 给儿子送别买橘子的那一段 于事 读者。这种渗透着感情的叙述,使读者 叙述文字,情真意切,感人至 品味起来更觉得真诚可亲。 深。
张抗抗的《窗前的树》,作 “托物言志”是通过对物的 者紧紧抓住洋槐一年四季的 描写和叙述,表现自己的志 不同特征,精心刻画,从而
直接抒情的抒情方式,往往显得坦率真挚,朴质诚恳,很能打动人心。如在《记念刘和珍君》 中,作者在记叙刘和珍牺牲后就直接抒情:“惨象,已使我……”
(2)间接抒情:
方式
内涵
举例
其特点是“景生情,情生景”, 借景 抒情 情景交融,浑然一体。在文章中 郁达夫的《故都的秋》 只写景,不直接抒情,以景物描 中借槐树来表达自己
一、修辞手法
散文常用的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比拟、借代、夸
张、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反问九种规定的手法,
江苏省扬州市2019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教案:散文阅读 含解析
课题第一课散文阅读●教学目标1. 提升学生阅读和分析现代散文的能力.2. 让学生熟悉并掌握高考散文阅读题的常见题型及解题方法和技巧.●重点、难点1.掌握“句段作用”题、“表达特色”题、探究题常见题型和解题方法.2.做题过程中如何规范答题、有效地组织语言,避免浅层化、片面化的问题.●设计思想散文是生活中常见的发表看法、表达思想、交流情感的文体,因而成为高中生必需要掌握一种文体,也因此而成为高考考查的重点题型,所以要充分重视散文阅读能力及解题技巧的提升.1.不仅着眼于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也着眼于提升学生阅读鉴赏散文的能力.2.精选历年来各省市高考题及高考模拟题中的典型题型进行有效训练.3.抓住高中生的心理及认知特点,合理编选,由浅入深,提升效率.●教学资源全国各省市历届高考题或高考模拟题中的散文阅读题.●教学设计第一课时分析语段的作用●课堂反馈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上善若水张笑天去都江堰,一进入成灌高速公路,“上善若水”的巨型横幅扑面而来.这是指水吗?是褒扬都江堰吗?还是借水喻人,弘扬一种文化精神?岷江从雪山一路蹒跚走来,负荷着黎庶的厚望,伴随着历史的沧桑.人不可能在不同的时间趟过同一条河流,大概就是这种带有哲学意味的思维,令人频生感悟.上善是最高的善.水滋润万物,使之生长,又从不与万物竞高下、论短长,所以老子认为“上善若水”.这种品格接近于他心中至高至圣的“道”了.在喷吐着雪浪的离堆前,在散射着彩虹光芒的水雾屏幕上,我仿佛看到了重重叠叠的人影,杜甫、岑参、陆游……他们的诗篇传诵千古,历久弥新.譬如那玉垒山,本非雄峰峻岭,之所以名扬天下,还是仰赖诗圣的两句诗:“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而2 200多年前蜀郡守李冰“低作堰、深淘滩”,劈山引水修筑的都江堰,才真正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史记·河渠书》记载,李冰凿离堆,“穿二江成都之中,此渠皆可行舟,有余则用灌溉,百姓飨其利”.李冰靠火烧、靠水浇,切断玉垒山,开凿离堆,修飞沙堰,今天看来实在原始.然而,原始有原始的好处.它绝不污染环境,绝不危及生态;它不会像现代水库几百米的高坝那样既令人惊叹,又令人隐隐不安.都江堰不会切断鱼类洄游的线路,人们用不着把鱼捞起来,送到大坝上头的水库里去产卵,再把孵化的幼鱼捞起来送回下游.人很累,鱼也很累.都江堰是历史的遗存,既能防洪,又能灌溉,是人类利用大自然的神话.与之同时的郑国渠早已成了需要史学家考证的遗迹,而都江堰仍旧生机盎然,滋养着天府之国的子民.难怪道教尊李冰为“妙源清君”,这也暗合了老子“上善若水”的精髓吧.在都江堰,流淌着两条河,明的是岷江,暗的是流水孕育的文化.伫立水边,听着震耳欲聋的涛声,望着清幽的水跳跃奔流,我的心与波涛一同律动,我被那至清的水融化了,与晶莹和透明合而为一.一想到黄河将成为泥河、长江将成为黄河、淮河将成为黑水河,众多我们赖以生息的湖泊和近海频频告急,我仿佛是那快要窒息的鱼,无处安身.何处有生命之泉?何处有可供自由呼吸、可供安枕的绿洲?好在都江堰有.原生态的都江堰干净、持久,李冰“分四六、平涝旱”的科学治水方法,使它青春永驻,从容运转,成为几千万人民的生命甘露.李冰的众多后任,总会追踪李冰的足迹,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疏浚、修缮都江堰.诸葛亮、高俭、卢翊、阿尔泰、丁宝桢……这些确保天府之国旱涝保收的官员们,生前也许没有立过德政碑,但后人有情.如今,他们就矗立在伏龙观前堰功道两侧,供人瞻仰.都江堰成就了他们,他们与都江堰同辉.临别的晚上,我们在郡府楼上吃着美味的河鲜,窗外是涛鸣的和弦,真是一种久违的幸福.1.开头一节的三个问句,对文章内容的表达有什么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麦天雷抒雁一过清明,绿油油的麦苗就像睡醒吃饱喝足了的孩子,噌噌地往上窜.只几番风摇雨洗,麦子便扬花了,又几日暴晒,先前绿毡一般的田地,就显出些杏黄色了.从麦子泛出杏黄色,农家的节日就开始了.临近端午节,路上走亲戚的人便多了起来.“麦梢黄,女看娘.”穿得光洁鲜亮的女子,先前有步行的、骑驴的;如今有骑自行车、摩托车的;村子通了公路,也有一招手上了公共汽车的.出嫁的女儿,每每赶在忙前这段空闲走走娘家.母女们,别管多见面,少见面,一聚头,就有说不完的话.到了饭时,女儿随娘入厨,像先前未嫁时,熟盆熟碗地做一顿好饭,孝敬父母.女人去看娘,男人守在家里忙麦收前的杂事.开镰前最后一集是“忙农会”,各类夏收物资一应俱全挤满市场.县里剧团也到集市凑热闹,急锣紧鼓唱《喜开镰》.树阴下,男人们三个一堆,五个一团,聚在一起聊天.无非是说,今年麦子长得厚,吃苦的日子到了,脸上却掩不住心里的喜悦.先前,从甘肃来的麦客,早早就往关中赶.一路上从西往东,跟着麦熟先后,次第割过来,叫赶麦场.如今,麦客少了,一路上都是鲜红的收割机,突突突地吼个不停,所过之处,留下一地黄亮亮金灿灿的麦茬,散发着湿润的麦秸香.收麦的时间由此大大缩短,种田人只需跟了机器,张开口袋,哗哗装满运回家就是.男人虽然不再耍镰费胳膊,毕竟还是五黄六月,头顶一团火球,身上汗不断.早晨起大早,白天累一天,晚上一碰枕头跌进梦乡,摇不醒叫不应.麦天的日子,累人的日子.妻子心疼丈夫,这些天,得把饭食做可口.先是锅盔、面,只两顿,男人就说:吃不进去,有些汤水便好.女人另想法子,买些精肉,配上黄花木耳菠菜豆腐,做成酸酸辣辣的臊子;然后,使出看家的本领,把面和硬揉匀擀薄切细,如同俗语说的“薄如纸细如线,下到锅里莲花转”.一碗香喷喷的臊子面端给男人,看着他三口五口一碗,吸得滋滋溜溜响,女人心里别提多舒坦!改日,又变了花样,在瓷盆里泡成酸菜酸汤,再割一把鲜鲜嫩嫩的水芹菜,将那芹菜切碎,配了油、葱花在锅里一炒,倒进酸汤,烧滚放凉,细白的面条浇上这酸菜汤,叫浆水面,热天吃了,落汗下火.男人吃完一老碗又一老碗,嘴里吱咂有声,身上却硬是不出汗,你说怪不!新麦入囤,满屋子都是麦香、馒头香、锅盔香.忙了一季的男人,长剌剌躺在炕上,望着麦囤,嘴里哼着秦腔.想啥?啥都不想,忙活了一年,身子脑子都该歇歇了.偶一抬头,望见窗外,黑云朦朦,淅淅沥沥落下雨点来,睡意便水一般弥漫上来.妻子会在炕头做些针线活,猛地推一把懒洋洋躺着的丈夫:“去,割二斤肉来,妈妈这两天该来追节了.”“追节”,什么节?“看忙罢”.回应忙前女看娘,这回该娘看女了.麦天,一年一度,忙碌着、喜悦着,把农家的日子濡染得鲜鲜亮亮,有滋有味.2.“男人虽然不再耍镰费胳膊,毕竟还是五黄六月,头顶一团火球,身上汗不断.早晨起大早,白天累一天,晚上一碰枕头跌进梦乡,摇不醒叫不应.麦天的日子,累人的日子.”这些叙写从全文结构看有什么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课后测评阅读下文,完成文后题目.耽在磁器口的光阴向狸狸离开重庆已有三年,我仍不时想起那个湿漉漉的城市,想起清晨中的南山,想起沙坪坝广场上黄昏里的行走,想起我的烟雨迷蒙的磁器口,永远的磁器口.我已望不见它,却知道它仍旧在重庆城西,头微微偏着,左手轻轻挽着嘉陵江水.这个曾经的水陆码头,嘉陵江下游的物资集散地,民国时期变迁成的著名磁器产地——它因此而得名,就如此定格在我的记忆中.那时候我真是青春年少,一不耐烦就将书本一推,径直出学校后门搭车去磁器口.磁器口的大门横立在马路中间,敞敞亮亮的,任由各式车辆在其中来来往往.磁器口的正街从上往下,将世界剖为迥然不同的两个:半条街住着的磁器口人,靠在时间的背后,坐在低矮的檐下,嗑着瓜子,闲聊着天,不曾看三三两两过往的行人一眼,他们是磁器口的昨天;走下一段陡峭的石梯,整个繁华的热闹的磁器口闹市就近在眼前了.当然,还可以走侧门,或者通过小巷进入磁器口.无论从哪个方向,最终的目的地都是那一条古旧而人声鼎沸的短街,它顺着蜿蜒的阶梯一路往下,一直伸到一条浅浅的河道里去,在几条木船上继续延伸,消失在船头.南来北往的商户贩卖着各种吃食,不大的街,光是麻花店就有十几家,陈麻花最有名,店前总是排着长而曲折的队伍.磁器口的毛血旺和鸡杂闻名城内外,店家招牌上的字歪歪扭扭,桌椅也旧得像坐不住,但生意红火得很.龙隐寺也以寂寞的姿态在短街中凑着热闹,传说当年朱元璋之孙朱允炆皇帝削发为僧,就隐避于此——传说而已.寺里香火不旺,倒是门前的那面佛墙,总是热闹非凡,站在佛墙正前方10米处闭眼摸索着往前走去,如果走到墙面前正好摸到佛字就表明运气不错.那个佛字实在太大,去往它的路途也不遥远,我从没看到有谁没摸到那个佛字,我们活在这个世上,本就都是幸运的人.可是虽然如此,人们仍然忍不住要去看看自己的运气.我曾站在一旁,看失意的朋友闭着眼艰难地往前走去,充满了虔诚,一双手一步步接近那个象征着好运的佛字,越来越近,那对于我而言,也是一个不言而喻的无限幸福的时刻.茶馆是磁器口大街上旧时的影子,店堂很小,台下的人喝茶聊天,台上的艺人敲敲打打,唱着我们闻所未闻的曲子.在离开重庆之前,我和朋友从茶馆门前经过,我从来没有想过要在那些黑漆漆的板凳上坐上一小会儿,突然一阵接一阵砰砰的沙哑的胡琴声传来,那么近那么真切,我的心被揪紧了,那一刻我仿佛顿悟了我从未听懂的茶馆里的音乐,我知道离别即将来临.我亲爱的磁器口,如果你还能记得我对你的喜爱和留恋,能感觉到我对你的思念,请为我留一个僻静的所在,让我有一天,还能回得去.回到青春年少的我,静静坐在无人的角落,坐一个下午,看云飘飞,变幻不同的形状,看太阳一点一点西落;坐一个晚上,看磁器口的屋子和树木变成沉重的阴影,然后又随着黎明的到来,一点点转醒.我终于离开磁器口了,世界很宽广,人有精力就要去行走.当年抗战时期,省教育学院在磁器口办学,学贯中西的大学问家吴宓在这里传道授业,闲时也去街上转转,在茶馆里坐坐.徐悲鸿、傅抱石、丰子恺、宗白华等许多美术家及美学家也曾在这里生活过.不过每个人都是要走的,不论是空间意义上的,或者是时间意义上的.如今的磁器口喧嚣繁忙,人来人往,过去的风流早已在时间的沙漏中渐渐云散.有些东西已经变了,有些东西却一点没变.事都是过眼云烟,人比事长久,而物——古镇、古镇里的房子、墙、树木、石头比人更长久.尽管如此,我仍然经常想起磁器口,想起那些兜兜转转的少年往事,想起不能回复的独一无二的大学时光,想起那些耽在磁器口里的光阴.我就这样从青春的路口路过,来来回回地路过,直到最后一次路过,从此再也没有回去.(发表于《格言》2009年第13期“月亮散文”,略有改动)(1)说说开头第一段在全文结构中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文章第三段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并简要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说说结尾一段在全文结构中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一、课堂反馈1.领起全文内容,表明文章由实到虚的思路,激发读者的思考.2. 强调麦天男人的劳累,为写女人心疼男人作铺垫;与上文男人“吃苦的日子到了”相照应;与下文“忙了一季的男人,长剌剌躺在炕上……”一节的描写相呼应.二、课后测评(1)总领下文,引出描写对象——磁器口.(2)①照应前面的“离开重庆已有三年”,并与结尾相呼应,使全文浑然一体.②领起后文对磁器口的介绍.(3)①总结上文,照应开头第一段.②强化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表达了无法回去的痛惜之情.●课堂反馈1.(2009·江苏卷)(《上善若水》原文见第一课时“课堂反馈”)本文写的是都江堰,但不以描写见长,请具体说明它在艺术表现上有哪些特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007·江苏卷)(《麦天》原文见第一课时“课堂反馈”)“一路上都是鲜红的收割机,突突突地吼个不停,所过之处,留下一地黄亮亮金灿灿的麦茬,散发着湿润的麦秸香.”这句话描写关中麦收的情景,请分析它的表达特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课后测评阅读下文,完成文后题目.四堡雕版冯骥才①心里一团如花似锦的猜想,在四堡灰飞烟灭.②在宋代四大雕版印刷基地中,福建的建阳一直承担着那片那片大地上文明的传播.其他几个雕版中心如汴梁、杭州和临汾,总是随着战乱与京都变迁或兴或衰,惟有这“天高皇帝远”的建阳依然故我.从遥不可及的中古一直走到近代.我喜欢建安[注]图书的民间感.它自始就服务于平民大众,也就将先民们的阅读兴趣与审美融人坊间.明代以来,杭州、苏州,以及相继崛起的金陵派和徽派刻印的图书,一窝蜂地趋向文人之雅致,刻意地追求经典,建安图书却始终执拗地固守着它的平民性.大众日常消遣的故事、笑话、野史,农家应用的医书、药书、占卜、以及专供孩童启蒙的读物,都是建安版常年热销的图书.今天看来,这种由民间印坊养育出来的纯朴的气质便是建安版特有的审美品格了.③然而,建安图书真正的福气,是它至今还保存着一个雕版印刷之乡——四堡.中国古代雕版基地大都空无一物,只剩下建安这个“活化石”.它犹然散发着书香墨香文明之香吗?④四堡身在闽西,肩倚武夷山脉,一双脚站在连城、清流、宁化与长汀交界处.地远天偏,人少车稀,这种地方正是历史的藏身之处.但现代化法力无边,近几年古镇热闹起来了,不过令我吃惊的是,这里居然还完整地保留着二百年来声震闽西的印书世家邹氏的坊间与宅第.大大小小一百四十间房子,屋连屋,院套院,组成客家人典型的民居——“九厅十八井”.在四堡,这种房子都是一半用于生活,一半用于印书.可是,无论陪同我的主人,怎样指指点点地讲述,我也无法生出往日那种奇异又儒雅的景象来.⑤俏若留意,那又细又弯高高翘起的檐角,鸟儿一样轻灵的木雕斗拱,敷彩的砖雕,带着画痕的粉墙,还残存一些历史的优雅.但挤在这老宅子里生活的人们,对此早已视而不见.历史走得太远了,连背影也看不到.高大的墙体全都糟朽,表面剥落,砖块粉化;地面的砖板至少在半个世纪前就全被踩碎了;门窗支离破碎,或者早已不伦不类地更换一新;杂物堆满所有角落,荒草野蔓纠缠其间.唯一可以见证这里曾是印务的,是一些院子中央摆着的一种沉重的石缸.它是由整块青石雕出,岁月把它磨光.当年的印房用它来贮墨,如今里边堆着煤块或菜,上边盖着木板;有的弃而不用,积着半缸发黑和泛臭的雨水.⑥生活在这拥挤的黏湿的腐朽的空间里,是一种煎熬.特别是电视屏幕上闪现着各种华屋和豪宅的时候,人们会巴望着逃脱出去,切盼现代化早日来到,把它们作为垃圾处理掉.这就是发明了印刷术的古国最后一个“活化石”必然的命运么?⑦应该说当将邹氏家族的祠堂改造为一座小型博物馆,展示着从四堡收集来的古版古书,以及裁纸、印书、切书、装订等种种工具.还将此地雕版的源起、沿革、历代作坊与相关人物,都做了调查和梳理,并在这小展馆中略述大概.可是当我问及现存书版的状况时,回答竟使我十分震惊——只有一套完整的书版!难道这块生育出千千万万图书的沃土已然资源耗尽,贫瘠得连几套书版也找不出来?⑧其实并非如此.知道今天,无孔不入的古董贩子还在闽北和闽西各地进村入乡、走街串巷去搜罗古书古版.四堡人穷,自然就那它们换钱.文化受到自己主人的轻视才是真正的悲哀.⑨四堡的雕版印刷肇始何时,仍是个迷.但它作为建安版的一个产地,自然属于中华雕版印刷史源头的范畴.特别是宋代汴京沦落,文化中心南移,印刷业便在福建西北这一片南国纸张的产地如鱼得水遍地开花.明清两代,建安图书覆盖江南大地,这也正是四堡的极盛时代.可是到了19世纪,西方的石印与铅印技术相继传入,四堡的雕版便走向衰落.从大文明的系统上说,中华文明传承未断;但再许许多多具体的文化脉络上,我们却常常感受到一种失落!⑩在龙岩、泉州和厦门,我都刻意去古董店考查建安书版的流散状况.在四堡见不到的书版,在这些商店里很容易见到.不过一位贩子对我说:“你出大价钱也买不到明代的版子了.”我相信他的话.受制于经费的拮据,在这些文化沃土上,到处是古董贩子,反倒很少看到专家的身影.⑾四堡现有的书坊不会坚持太久,残剩在民间的古版又会很快灭绝.照此说来,最终的结果是,我们这个曾经发明了印刷术的古国就不再有“活态的见证”可言了?⑿那么谁救四堡呢?[注]历史上建安、建阳二县多次分合.印刷兴业盛时,建阳等地的印坊多沿用建安之名(选自2015山东卷)⑴简析第②段在文中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赏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表现手法与表达效果.①心里一团如花似锦的猜想,在四堡灰飞烟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历史走得太远了,连背影都看不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一、课堂反馈1.采用议论和抒情相结合的手法.托物言志:借都江堰表达对传统文化精髓的追怀.借古喻今:借都江堰表达对现实环境问题的忧思.虚实结合:借都江堰表达对人生的思考.2.选取了麦天代表性事物,从视觉、听觉、嗅觉多角度描写;运用比拟的修辞方法,语言表达富有韵味.二、课后测评⑴承接上文“如花似锦的猜想”,引起下文对四堡雕版的介绍.⑵写建安雕版文化的历史传承和富有民间气质的审美品格,表达作者对它的喜爱和敬意,为介绍四堡雕版提供历史和文化背景.答案:⑵①对比、比喻.将对四堡雕版文化繁盛状况的美好想象比喻为“花”“锦”,又将美好想象的破灭比喻为“灰飞烟灭”,二者对比,突出对四堡雕版现状的失望.②拟人.化抽象为具象,生动地表现时间过去久远,四堡雕版印刷业盛况不再,寄寓了作者的惋惜和对当地雕版文化的追怀.●课堂反馈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记住回家的路周国平每到一个陌生的城市,我的习惯是随便走走,好奇心驱使我去探寻这里热闹的街巷和冷僻的角落.在这途中,难免暂时地迷路,但心中一定要有把握,自信能记起回住处的路线,否则便会感觉不踏实.我想,人生也是如此.你不妨在世界上闯荡,去建功立业,去探险猎奇,去觅情求爱,可是,你一定不要忘记了回家的路.这个家,就是你的自我,你自己的心灵世界.生活在今日的世界,心灵的宁静颇不易得.这个世界既充满着机会,也充满着压力.机会诱惑着人去尝试,压力逼迫着人去奋斗,都使人静不下心来.我不主张年轻人拒绝任何机会,逃避一切压力,以闭关自守的姿态面对世界.年轻的心灵本不该静如止水,波澜不起.世界是属于年轻人的,趁着年轻到广阔的世界上去闯荡一番,原是人生必要的经历.所须防止的只是:把自己完全交给了机会和压力去支配,在世界上风风火火或浑浑噩噩,迷失了回家的路途.寻求心灵的宁静,前提是首先要有一个心灵.在理论上,人人都有一个心灵,但事实上却不尽然.有一些人,他们永远被外界的力量左右着,永远生活在喧闹的外部世界里,未尝有真正的内心生活.对于这样的人,心灵的宁静就无从谈起.一个人唯有关注心灵,才会因为心灵被扰乱而不安,才会有寻求心灵宁静的需要.所以,具有过内心生活的禀赋,或者养成这样的习惯,这是最重要的.有此禀赋或习惯的人都知道,其实内心生活与外部生活并非互相排斥,同一个人完全可能在两方面都十分丰富.区别在于,注重内心生活的人善于把外部生活的收获变成心灵的财富,缺乏此种禀赋或习惯的人则往往会迷失在外部生活中,人整个儿是散的.外面的世界布满了纵横交错的路,每一条都通往不同的地点.那只知死死盯着外部生活的人,一心一意走在其中的一条上,其余的路对于他等于不存在.只有不忘外部生活且更关注内心生活的人,才能走在一切可能的方向上,同时始终是走在他自己的路上.一个人有了坚实的自我,他在这个世界上便有了精神的坐标,无论走多远都能够找到回家的路.换一个比方,我们不妨说,一个有着坚实的自我的人便仿佛有了一个精神的密友,是无论走到哪里都带着这个密友,这个密友将忠实地分享他的一切遭遇,倾听他的一切心语.如果一个人有自己的心灵追求,又在世界上闯荡了一番,有了相当的人生阅历,那么,他就会逐渐认识到自己在这个世界上的位置.世界无限广阔,诱惑永无止境,然而,属于每一个人的现实可能性终究是有限的.你不妨对一切可能性保持着开放的心态,因为那是人生魅力的源泉,但同时你也要早一些在世界之海上抛下自己的锚,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领域.一个人不论伟大还是平凡,只要他顺应自己的天性,找到了自己真正喜欢做的有意义的事,并且一心把它做得尽善尽美,他在这个世界上就有了牢不可破的家园.于是,他不但会有足够的勇气去承受外界的压力,而且会以足够的清醒来面对形形色色的机会的诱惑.我们当然没有理由怀疑,这样的一个人必能获得生活的充实和心灵的宁静. (有删改)1.解释下面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1)把自己完全交给了机会和压力去支配,在世界上风风火火或浑浑噩噩,迷失了回家的路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一个人有了坚实的自我,他在这个世界上便有了精神的坐标,无论走多远都能够找到回家的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阅读下文,完成文后题目.①去天目山,是心里积存已久的一个念想,不是为观光,是为了那些大树.几十年里,只要说到树,天目山就从父亲的眼神里巍然升起,他一遍遍说,假如你没去过天目山,根本不明白什么叫树.其实不全是为了树,我知道,是为了一个人.几十年来,若是提起他的名字,母亲的眼神就会倏然暗淡下去,她的双眼仿佛是海潮淹没的沙滩.她喃喃说,我要和你一起去.②去天目山,于是变成一种夙愿和仪式,无论是为了树,还是为了人.③只是,我没有想到,登天目山那一日,会遇上那样一场弥天大雾.像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雪呼啸而过,远山近树忽而不见了.山中古老的禅源寺,隐匿在苍白的雾气里.下车寻路,林间的青石板小径如雨泼过似的,湿漉漉地腻滑,只几步便消失在浓烟样的水雾中.⑥那个无风无雨的春日,那些被父亲无数次赞颂和崇仰的天目山大树,就这样从漫山飘忽的浓雾中,和那个叫萧洪明的故人一起,若隐若现地走来.我看不清他的面孔,只听见他脚上沉重的铁链,一声声从森林尽头传来.我不知道他在匆匆离去前,是否还有心情观赏这些天目山的稀世大树.57年前的树叶早已零落成泥,但我清晰地看见他灼热的目光仍在枝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二掌握关键的高考真题研究能力[考点要求]能阅读分析、鉴赏评价中外文学作品。
1.作品结构的分析,作品主题的概括2.作品体裁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的分析3.重要语句丰富含意的体会,精彩语言表达艺术的品味4.作品形象的欣赏,作品内涵的赏析,作品艺术魅力的领悟5.对作品所表现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的评价6.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对作品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的发掘7.对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的探讨8.对作品的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一、(2012·浙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母亲的中药铺甘典江那时候,我最喜欢去的地方,除了新华书店,就是母亲的中药铺,因为我喜欢嗅闻那些中药的味道,特别是爱咀嚼几片苦甜苦甜的甘草。
母亲当过赤脚医生。
八十年代初,母亲参加医疗培训后,进入了城关镇合作医疗站。
医疗站在我读书的中学附近,临街两间旧木房,一间开处方和打针,另一间是药铺。
和母亲一起在守药铺的,有三个阿姨。
一天到晚,她们就做三件事:抓药,打针,织毛衣。
除此之外,便是无休无止地聊天。
我注意到,她们抓药非常麻利,瞟一眼处方,就可以找到相应的抽屉。
仅凭手抓,就基本准确,最后还是放进小秤称一称,添点或减点。
然后,把药倒入毛边纸或废报纸,包好扎紧,写几个字交待几句,递给别人。
只要一走进药铺,我就被一股浓重的药香包裹得严严实实,有点喘不过气来。
我望着那些神秘莫测的抽屉,瞅着那些贴着标签的药名,兴奋不已:什么“半夏、黄精”,什么“益母草、白芨”,都是名字曼妙的植物。
当然,也有的是矿物和其他异类,比如“朱砂、雄黄、海马”,不由得使我产生了相关的联想:这朱砂,肯定就是国画中传统的红色颜料吧?李可染曾用顶级朱砂绘过四张毛主席诗意图《万山红遍》,已成画史上的经典。
至于雄黄,不就是许仙曾意气用事的东西吗?所谓的海马,只是相当于一条小鱼而已。
其中,我最喜欢的药草,是甘草。
首先,是因为它的名字,甘草,望文生义,就是“甘甜之草”。
昔时,神农氏遍尝百草,解毒靠的就是这宝贝。
再加上,我自己就姓“甘”,与这甘草,是家门,五百劫前,应是同根而生之族。
最早,是母亲教我嚼的甘草,一是因为它的药理,二是可以变相地替代水果糖,八十年代,任何甜味都是奢侈品。
就这样,我嚼着甘草成长着,自以为嚼出了甘草的本真之味,破解了甘草的一切密码。
母亲还爱用党参来炖乌骨鸡和猪肚,补血。
她营养不足,严重贫血。
人参太贵,吃不起。
还有金银花和枸杞,母亲用来泡茶喝。
自然,我也跟着全部享受到了。
在自家的院子墙角,母亲还栽了几株三七。
蔓延的藤叶牵上墙,覆盖成了一面翠绿的毯子,像青绿山水画的设色,极其养眼。
可惜,后来拆迁,毁于一旦,使我失去了这一片翠绿。
母亲只好把三七块茎挖出,收藏好。
她说,三七可以治妇科恶疾,以及跌打损伤。
九十年代的某一天,这个合作医疗站被撤销了。
回到家,母亲专职做她的家庭主妇。
赚钱的任务,彻底由父亲负责。
那个中药铺,被别人买去,改作了服装店。
从此,街上流行的药店,大多是连锁的西药店。
在我的印象中,传统的中药是文化,望闻问切的中医大夫,近似于诗人。
相反,我害怕西药,因为这些东西是实验室配制合成出来的,至少没有一个在阳光之下生长的过程,没有温度、湿度,更无个性与灵魂。
我实在难以想象,“阿莫西林”比母亲的“金银花”会更让我亲近与依赖。
甚至,当我感冒受寒,母亲亲手煎熬的一罐红糖姜开水,也会比昂贵的感冒药更能帮我发汗,助我痊愈,让我心暖。
现在,父亲走了,去了天国。
母亲一个人守着我们,在空旷的屋顶上栽花种菜。
母亲身子瘦弱,时有病痛,我很是担忧,同时,我又安慰自己:生病不正常吗?不正证明了人生活着?何况这世上,还有那么多栩栩如生的药在陪护呢。
一根草是药,一撇叶是药,一线阳光,一滴水,也都是,甚至,一个人可以是另一个人的灵芝。
母亲多年与草木为伴,沉浸于无边无际的药香之中。
于我而言,母亲就是我人生一味无价的中药,为我清热解毒,为我抵御这世间的种种伤害。
(本文有删改)第一步:关注标题第二步:圈点批注(正文)(标出段数,圈画出关键词句,稍加批注)(前两步可在边读边画中完成)第三步:理出思路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本文是一篇写人散文,以母亲的中药铺的变迁为线索,先写“我”幼时最喜欢去中药铺,展现对往事的回忆;再写中药铺被撤销后母亲在家用中药为“我”治病;后写母亲老了,表达了“我”对母亲的真挚情感。
第四步:概括主旨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本文主要回忆了作者与母亲及母亲的中药铺的故事,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依恋,抒发了对母亲的真挚情感。
1.简析第三段中的“抓药”细节。
答题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先仔细阅读描写“抓药”的文字,找出所写的细节,思考它们有什么作用,最后按照“先点手法,再举例说明,后分析作用”的思路形成答案。
特别注意的是“作用”,“表现她们工作细致、耐心”的作用容易答出,但千万不能止于此,应再深入思考为什么要表现“她们工作细致、耐心”,就可以发现第二点作用了。
形成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用白描手法,通过“瞟”“抓”“称”“添”“减”“包”“扎”等一系列动作,表现了她们娴熟的抓药技艺与细致、耐心的工作态度。
(2)用质朴的语言真实地再现人物及相关场景。
题型归类:表达技巧赏析题对应考点:考点2、42.第四段中作者写由药名引发的联想,有何用意?答题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用意”是由“联想”的内容决定的。
先读第四段,看“联想”的内容,由药名“朱砂、雄黄、海马”引发的联想涉及图画、民间传说,与传统文化有关;“我”为何会“不由得”对药名产生联想也是思考分析的角度之一,它关乎作者的情感态度。
另外,散文中的“联想”以及“引用”还有普遍意义上的表达作用,即充实、丰富文章内容等。
基于上面的阅读与思考,就可形成答案了。
形成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点明药名与传统文化的联系。
(2)表现“我”对中药的好奇心与亲近感。
(3)丰富文章的内容。
题型归类:表达技巧赏析题对应考点:考点2、43.文中为什么用较多的笔墨写“甘草”?答题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用较多的笔墨写‘甘草’”的原因可以从对甘草的描写内容读出。
第五段写甘草,先抓住“首先……再加上”“最早”“就这样”等标志词,理出三个层次;再抓住“最喜欢”“宝贝”“任何甜味都是奢侈品”“本真之味”这些情感词语逐层分析原因。
一般而言,散文作者详写某部分内容与其情感态度有关,与意蕴主旨有关。
形成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我”的姓氏关联着甘草,与甘草有渊源。
(2)“我”嚼着甘草长大,对甘草有特殊的感情。
(3)甘草具有“甜味”,是处于那个年代的“我”充实、幸福的写照。
(4)甘草使“我”悟出了人生的真谛。
题型归类:作品形象赏析题对应考点:考点44.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答题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该题要求赏析句子,答题思路是先确定其所用的艺术手法,再结合语句分析其表达效果。
画线句使用的排比、比喻手法容易判断,重难点在“析”效果上。
排比句意在表明万物都是药,这在前文写多种中药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了“中药”的内涵;比喻句侧重表现人与人的关系,“灵芝”一直被视为珍贵的补品,以此为喻,说明他人(尤其是亲人)对于自我的重要意义。
形成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运用排比、比喻手法,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2)世间万物皆可入药,丰富了“中药”的含义。
(3)点明万物皆有其性、各具其用的哲理。
(4)用“灵芝”设喻,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升华为不可或缺的依存关系。
题型归类:表达技巧赏析题(精彩语句赏析题)对应考点:考点35.作者在文末说“母亲就是我人生一味无价的中药”,联系全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答题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先审题:所给句子是个比喻句,出现在文末;要求“理解”,而“理解”不只是“理解”句子的含意,还要“理解”其在表达情感和结构上的作用。
根据这个理解,首先主要是答出句子的含意,而该句的含意则可以转变为对“母亲为什么是中药”这个原因的回答上,这一点结合全文可以答出。
其次,要结合它在文末的位置,考虑它在表达作者情感和行文结构上的作用,这两点容易回答,但容易被考生忽视。
形成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母亲这味“中药”,为“我”抵御世间的伤害。
(2)如同中药的药理,母亲的爱与美德,慰藉“我”的心灵,成为“我”无价的精神财富。
(3)形象地表达了“我”对母亲的真挚情感。
(4)呼应标题,深化题旨。
题型归类:探究文本意蕴题对应考点:考点6二、(2013·浙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牛铃叮当李清明①水乡多水牛。
②从我记事开始,一直到成年走出水乡,多以水牛为伴。
不但假期要整天放牧水牛,即使上学了每天也带上镰刀和竹筐,放学的路上割上满满一筐青草,回去喂养水牛。
③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在我们水乡,可谓是一方水土养一方牛。
洞庭湖多年淤积的湖洲上围垦成水乡一个个垸落。
湖汊内港、沟渠水塘星罗棋布,到处长满茂盛的芦苇、青草和野蒿,这些都是水牛们上好的饲料。
水牛生命力强,容易饲养。
春、夏、秋三季均以自然生长的草蒿为食;到了万物枯萎的冬日,每天也只需一捆干草便能果腹。